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研究_孙泽文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研究_孙泽文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研究_孙泽文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研究_孙泽文

作为一个开放的学术、文化组织,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是由各种内外因素的协同作用引起和推动的。在推进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进程中,必须秉持协同发展理念,突破各种壁垒,打破“路径依赖”,把多个发展要素耦合

起来。由“单兵作战”转向“整体联动”①

,实现资源在系统内的无

障碍流动,在外部需求、竞争压力及政策指向等外部力量推动下,依靠地方本科院校内部的价值认同、制度创新,破解封闭化办学、同质化发展等问题,实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同步提升,从而推动我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

一、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必要性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既是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其内在逻辑的自然延伸和演绎,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形成了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1.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是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转型升级。劳动密集型和低技术产业衰减,技术密集型和高新技术产业激增,使得高技术、高技能、高知识含量、高附加值、高综合性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显著特征。2013年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方面呈现出新变化,服务业生产总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电子商务、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发展迅猛②

。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增加了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又接受系统技能训练的技术人才在数量、层次和结构方面的多样需求。而当前我国各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供给严重不足,成为制约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主要瓶颈之一。有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高级工、高级技师和高级工程师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求人倍率分别高达2.34、2.25、2③。如果一味沿袭学术型大学的办学传统,人才培养将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严重脱节。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已成为区域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对地方高等教育变革提出的现实要求。

2.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

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层次、科类结构以及各种规格、类型人才的总量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错位。一方面毕业生就业难现象突出,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又难以找到所需的技术型人才。有统计表明,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落实率为71.9%。其中,高职大专院校的落实率最高,为78.1%;其次是“211”(包括“985”)重点大学,为75.5%;普通本科院校排第三,为75.4%④。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结构的严重失衡,因而建设应用技术大学就成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聚焦点。实现由学术型专业人才培养向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转变,使人才培养、应用研究和社会服务与地方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高度耦合,充分发挥地方高等教育在提升国家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符合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既是地方本科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

3.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办学历史短,缺乏国家的分类指导和政策支持,导致定位不明、目标趋同,不重视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机械照搬重点高校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人才培养质量低,学生就业出现严重危机。以湖北省为例,2014年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近20万,截至2014年6月27日,毕业生的实际就业率仅为69.1%⑤。地方本科院校必须重塑发展模式,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的专业体系,构建应用技术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在错位发展中凸显区域性、共生性、应用性等特征。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既是当前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要求,也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二、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困境

地方本科院校往往是由师范专科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升格而来。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地方投资、地方管理和服务地方的办学特点。但是,由于缺少长远规划、政策支持和推进层面的策略研究,在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进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

[摘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是由各种内外因素的协同作用引起和推动的,目前其转型面临诸多困境。要实现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多路径突破和多样化发展,必须秉持协同发展理念,打破层级阻隔与部门壁垒,把多个发展要素耦合起来,促进利益主体之间有效联合,构建院校、政府、企业及中介“四位一体”的互哺共赢、协同发展工作体系。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应用技术大学

转型

困境

路径

[作者简介]孙泽文(1957-),男,湖北沙洋人,荆楚理工学院院校发展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发展与规划;刘文帆(1970-),男,湖北沙洋人,荆楚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评估与规划。(湖北

荆门448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地方大学面向社会转型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13B197)和湖北省教育厅2014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协同视阈中的地方大学转型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4G488)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5)05-0015-02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研究

孙泽文刘文帆

DOI:10.13615/https://www.wendangku.net/doc/1514852640.html,ki.1004-3985.2015.05.004

1.管理体制不顺,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资金短缺,无法形成办学活力。地方本科院校一般按照“省市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运行,由于管理权限不甚明确,省级政府应具有的管理权限没有到位,使其处于多头管理而又无人管理的尴尬境地。从内部管理体制看,学术权力淡化,行政权力日益强化并失去约束⑥,忽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严重挫伤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外部政策支持看,国家和省级的一些项目和政策主要惠及重点院校,地方本科院校难以从中获益。加之交通闭塞、信息不畅,没有获取其他社会资源的渠道,地市财政支持资金的总量严重不足,尤其是升本建设欠下的巨额债务,使本不充裕的财力更加捉襟见肘。办学经费短缺,教学硬件不足,直接制约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的能力,无法形成办学的特色与活力。

2.办学理念冲突,定位不准,特色不明,转型中左右徘徊、裹足不前。受精英教育的惯性影响,不少地方本科院校认为本科教育就是学术型的教育,在发展定位上出现“攀高、求大、求全、尚名、逐利、趋同”等不良倾向,盲目扩大办学规模,向综合性大学追赶。由于一味模仿,眼睛只盯着传统学科专业,很少考虑区域特点、办学条件和市场需求等,无法对资源优化整合,形成优势特色。实践中也较少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形成产学融合的机制,因而培养不出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技术人才,造成大量毕业生就业困难。尽管国家明确提出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发展要求,仍有不少地方本科院校瞻前顾后、左右摇摆、裹足不前。由于发展遭遇困境,一些地方本科院校虽有转型意愿,但在认识上还没达到一定高度,在实践上难以较快找到破解难题的突破口。

3.学科特色少,专业集群性弱,课程改造滞后,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一些地方本科院校不顾自身条件和区域发展对学科的需求,一味追求规模的“大而全”。不能采用融合的方式推进优势学科建设,造成特色学科少,整体水平不高。专业集群性弱,不能基于地方主导产业集群跨学科、跨专业组合,缺少重点品牌特色专业集群,未能彰显促进产业集群和提升产业能级的功能。没有以应用创新人才培养为轴心开展课程改造,内容分割过细与简单拼凑,缺乏沟通、衔接与整合。必修课过多而选修课比例偏低,无法提供关键的实践知识和基本工作经验。人才培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校企融合和工学交替缺乏,学生的应用能力不够强,与相应工作领域和岗位不匹配。人才培养体系缺乏未来眼光和全球视野,难以顺应新经济模式的发展方向。

4.人才匮乏,科研水平低,服务社会和协同发展的能力仍需不断提升。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匮乏,具有职业资格和行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由于待遇低,难以吸引和留住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创新人才。学科意识不强,导向不明,投入不足,学科建设处于自发散漫状态。科研整体水平低,高质量的成果少,社会服务体制不健全,没有稳定的研究平台。教师教学任务重,缺乏学术旨趣,投入少能力弱,能够实现转化的成果技术含量较低。政府引领不够,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统筹规划,地方院校多以“单干”为主,没有形成“政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企业对地方院校存在认知偏差,在责、权、利等方面分歧较大,产学合作呈现临时性和短期性的特点⑦,以致地方本科院校与区域经济社会之间的协同能力不足。

三、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路径

基于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困境,必须秉承协同发展的理念,通过各利益主体的合作,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中推进转型发展。

1.政府应统筹规划,完善机构,引导产学合作,提供各项政策支持,承担指导、调控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职责。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是一场涉及多个部门、触动各种利益的社会变革。政府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导力量,应强化行政责任和伦理意识,统筹规划,扮演好“掌舵者”角色,建设公共管理平台,整合目标,完善制度,规划好工作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在确定一批院校为转型发展试点的基础上,出台《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实施方案》,组建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立由政产学研各方组成的地方高校转型管理机构,实现规范化管理。引导产学联姻,形成在人才培养、项目合作、人员交流、资源共享等领域的战略联盟。鼓励行业、中介参与办学水平和人才质量评估,构建以就业能力、产业服务能力和社会贡献能力为关键指标的评估体系。设立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专项资金,及时解决向应用技术大学发展中的一些瓶颈问题。在破除利益固化藩篱的基础上,集聚资源,多维发力,进一步激发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动力与办学活力,从而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应用技术大学作为推动地方产业升级和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战略资源,实现地方本科院校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

2.企业应更新观念、强化责任,以务实的态度,深度参与地方本科院校科学研究以及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企业既是现实生产力的创造者,更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重要推力。不能只是与重点高校、研究机构合作,还应主动参与到地方院校的转型工作中来。应规范管理,完善制度,促进价值融合,形成长效机制,推动“校企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在预测人才需求、设置与产业对接的专业、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计划、开发专业理论和技能知识标准和构建“知行一体”课程体系等方面深度参与,发挥指导作用。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的全过程,包括选派技术专家承担实训课程教学,参与学生毕业设计指导、职业规划和质量的监控评价等方面。企业要加大科技开发力度,注重科研合作,共建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开展合作项目研究,实行知识和技术共享,形成知识积累与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在遵循技术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协助院校把知识的传递、生产和运用等环节有效整合起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急需的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地方本科院校应设计好制度,完善学科专业结构,建设双师型师资,实施课程改造,注重对外合作,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地方本科院校应做好制度设计,遵从大学组织的学术特性,坚持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发挥教授、专家在学校治理中的作用。一是完善学科专业结构。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研发,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争取在某些学科上创立特色品牌。推进专业综合改革,建设好与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相关的专业集群,提高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二是建设双师型师资。推进中青年教师进企业计划,为教师搭建项目平台,提供顶岗挂职机会,不断跟踪学界和业界发展动

向,提高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三是实施课程改造。与行业、企业共同进行课程设计,注重理论的应用性、技术的先进性,使课程融入更多应用性元素,更好地对接职业标准,深度挖掘和广度拓展实践教学,把“应用性”贯串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的各环节。四是重视对外交流。要具有开放的胸怀和国际化视野,对照应用技术大学的特质,大胆借鉴国外教育理念、办学模式,与国外应用技术大学展开合作,不断提升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水平。

4.发挥科研院所、院校研究协会、金融与中介机构的协调作用,将优质社会教育资源整合到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上来。科研院所与高校、企业共同组建“知识联盟”或“技术联盟”,开展合作教学研究,开发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体系,联合承担项目,形成高水平的成果,拓展人才培养的新路径。院校研究协会聚集专家智慧,用专业的方法收集数据和分析信息,探索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路径,以创新的学术思维取代守成的行政思维,发挥研究、咨询和决策作用。金融部门应发放更多形式的银行贷款,让更多的民间闲置资本参与到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来,使其能用今天的钱办明天的事,缓解资金短缺压力。社会中介机构应凭借灵活的机制,参与应用技术大学的专业结构、课程质量、学科水平和就业状况的监督与评估,做出“有公信力”的评价⑧,定期向社会公布结果,减少管理价值判断难以中立的问题。同时,要在技术扩散、成果转化和产权交易等方面,为合作各方提供公共服务,尽力实现各方不同利益诉求的表达。

我国地方本科院校以往的改革大都侧重“内部协同”,缺乏“外部协同”,忽略了相关参与方的支持和辅助,致使发展的生态环境欠佳。在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中,我们应秉承协同发展理念,以高度开放的胸襟,打破层级阻隔和部门界限,找准各方的价值融合点和利益平衡点。在转型驱动的拐点上多维发力,增强对外部发展环境的敏感性和整合力,将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同现代化生产与社会改革实践紧密结合⑨,实现多路径突破和多样化发展,成功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应用技术大学。

[注释]

①洪林,陈桂香.高校协同创新的哲学思考[J].重庆高教研究,2013(5):24.

②赵鹏飞.服务业成2014年就业新增长点[J].劳动保障世界,2014(2):37.

③胡璋剑.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5.

④岳昌君.2013“史上最难就业季”大学生就业状况究竟怎样[N].光明日报,2014-01-28.

⑤熊健民,张清,邹军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6.

⑥梅友松,张志良,周艳华.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82.

⑦胡海青.我国产学合作人才培养中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制度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4(1):65.

⑧周清明.创新型地方高校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63.

⑨孙泽文,程永洲,路华清.多维发力助推地方大学社会化转型发展[J].学术论坛,2013(1):219.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宁夏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与策略

马宝成江志安何万丽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自党的十八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推动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同步发展的战略部署,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当前,宁夏正处于“打造经济升级版”、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提升与发展要紧紧抓住新型城镇化带来的绝佳契机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找准自身发展中存在

[摘要]新型城镇化建设使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文章通过探析宁夏职业教育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校企深层次合作、提高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抓好课程与岗位对接、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及注重非学历职业教育等方面提出应对举措。

[关键词]宁夏新型城镇化职业教育问题策略

[作者简介]马宝成(1982-),男,宁夏西吉人,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公室副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江志安(1972-),男,宁夏吴忠人,宁夏职业教育园区管委会实训教学处处长,讲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何万丽(1985-),女,宁夏固原人,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副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宁夏银川750021)

[基金项目]本文系宁夏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学)规划2014年度青年立项课题“宁夏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课题批准号:14NXJC04,课题主持人:马宝成)、宁夏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2013年度重点立项课题“宁夏职业教育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关系研究”(课题批准号:NGY2013162,课题主持人:徐彦平)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5)05-0017-03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报告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 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

目录 引言 (1) 一、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 (一)办学定位趋同,盲目按照惯性思维发展 (3) (二)学科专业无特色,与地方产业结构脱节 (3) (三)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 (3) (四)科学研究“重科学、轻技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低 (4) (五)师资队伍“重学历、轻能力”,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低 (4) (六)办学经费短缺,实践教学硬件条件明显不足 (4) (七)产学研合作教育不深入,企业参与合作育人缺乏必要保障 (5) (八)新建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问题更加突出 (5) 二、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及结构调整的启示 (5) (一)欧美经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及其特征 (6) (二)欧洲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经验---应用技术大学的兴起 (6) (三)应用技术大学在欧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8) 三、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16) (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要求 (16) (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内在必然 (17) (三)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加强院校内涵建设的内在驱动力量 (17) (四)地方本科学校转型发展方向——应用技术大学 (17) 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政策建议 (19) (一)确立应用技术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19) (二)加强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政策引导和宏观指导 (20) (三)建立科学、规范的分类评估制度 (20) (四)加大对应用技术大学的经费投入 (20) (五)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 (20) (六)各级政府为行业企业参与合作育人提供法律、法规和机制保障 (21) (七)在国家框架下开展应用技术大学国际合作 (21) (八)加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 (21)

大学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试卷

: 6536 2010-2011年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广告(营销传播方向)专业《大学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试题 2011年1月 (共20小题,每题2分,40分) 、下列操作中能在各种中文输入法之间切换的是( ) :Ctrl +Shift 键 B :Ctrl +空格键 :用Alt +F 功能键 D :Shift +空格键 、操作系统属于( ) :系统软件 B :软件包 :应用软件 D :硬件 、在Excel 中,新建一个工作簿自带的工作表有几个( ) :1 B :3 :4 D :6 ) :美国 B :德国 :中国 D :日本 CPU 是构成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在微型机中,它一般被称为( ) :单板机 B :单片机 :中央处理器 D :微处理器 )是用数字、文字、符号、语言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 B .信息 D .声音 (6536)试卷号《大学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试题第 1 页(共 4 页) 7、( )是指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 A .数据 B .信息 C .信息技术 D .信息科学 8、( )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和要求将分散蕴涵在不同时空域的有关信息采掘和积聚起来的过程。 A .信息采集 B .信息检索 C .信息加工 D .信息存储 9、( )是指将收集到的信息(称为原始信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分类、分析、整理、编制等,使其具有可用性。 A .信息采集 B .信息检索 C .信息加工 D .信息存储 10、( )是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的信息 过程。 A .信息采集 B .信息检索 C .信息加工 D .信息处理 11、在计算机应用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英文缩写是( )。 A .CAI B .CAM C .CAE D .CAD 12、下列叙述中,属于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措施是( ) A :要把干净的软盘和来历不明的软盘放在一起 B :将来历不明的软盘换一台计算机使用 C :将来历不明的软盘上的文件复制到另一张刚格式化的软盘上使用 D :不要复制和使用来历不明的软盘上的程序 13、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 ) A :话筒 B :打印机 C :鼠标器 D :扫描仪 14、应用软件是指( ) A :所有能够使用的软件 B :能被各应用单位共同使用的某种软件 C :所有微机都使用的基本软件 D :针对某一特定问题或任务而编制的程序 15.计算机网络最主要的功能是( )。 A .信息共享和分布式处理 B .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 C .分布式处理和均衡负载 D .信息交换和均衡负载 16.TCP/IP 协议是Internet 中计算机之间通信所必须共同遵循的一种( )。 A .信息资源 B .通信规定 C .软件 D .通信线路 17.中国的顶级域名是( )。 (6536)试卷号《大学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试题第 2 页(共 4 页)

应用型本科转型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与教学型本科院校的比较分析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传统本科院校发展特征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这种教育要求既具备高等教育的共性特征,又区别于一般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及高职高专。与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强调能力培养,突出“应用性和实际性”,注重体现服务地方性经济;与高职高专相比,它不仅有技术的操作训练,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积淀,培养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与传统研究型、教学型高等院校相比较,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如下特征。 1、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功能 大学的三大功能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高等院校在建设目标和投入上可以且应该有所区分和侧重。重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属于精英教育,通过学科建设、科学研究进行知识创造,引领科学知识传播和前沿发展,服务社会高层次需求。重点高校具备这种发展模式的资金、人才方面的基础条件和优势。应用型本科院校包括传统地方转型院校和新建本科院校以实施应用技术教育为特征,在师资和投入的条件限制下,不可能过多注重学术水平和知识创新,应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实用新技术的创新并直接转化为企业的现实生产力。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目标应主要定位在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科学研究的职能定位在应用技术水平和新技术开发、推广和投产。 2、服务区域经济为主要使命 重点研究型高校因其自身功能定位和学生来源的差异在社会服务方面具有更强的辐射性和较广的涵盖范围。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应用技术教育模式下主要服务与区域或行业经济,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为了凸显服务功能,专业设置不能再以学科理论为主要依据,而应以学科建设为支撑,强化专业的服务和应用功能。交叉学科具有综合性、创新性、应用性等多方面特征,新建本科院校更具开放性,在学校组织架构、体制机制方面更具灵活性和适应性,更易于捕捉新的发展机遇。依据新建本科院校肩负的历史使命、办学定位和办学资源等客观条件将交叉学科

关于普通高等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方案

关于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方案 背景 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前提是应用性本科专业建设。高校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 发展需要,紧密对接产业和行业需求设置应用性本科专业。要聘请更多行业企业相关领域 专家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评议论证,拓展现有专业内涵,增设一批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结构 调整和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发展的新专业,提高应用性本科特色专业、优势专业的集 中度,形成地方(行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应用性专业集群,促进人才培养类 型结构调整,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创新创业人才。 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基础是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重构。高校要突破现有学科框架,紧密结合行业产业发展、技术进步、社会建设现实要求和发展趋势,重构课程体系。 要更加突出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科学制定符合应用型人才成长规律的多样化培 养方案,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增设实践类课程,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扩大学生在实务 部门和企业的顶岗实习规模,明确毕业设计基本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要以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按照科技发展水平、产 业发展需要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优化课程结构,整合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专业技能应用和实验实习课,形成以用为本、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群或课程模块。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建立高校与实务部门、行业 企业协同建设课程资源机制,合作开发在线开放课程。 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实质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校要全面推广系列“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改革成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高校与实务部门、行业企业的融合发展、协同育人,共同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共同完善人才培 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 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行业发展和用人部门实际需 求无缝对接。要依托实务部门和行业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校企 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习实训中心建设,探索建立校企合作的二级学院,实现高 校与企业全方位、实质性合作。研究生层次人才培养要推动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 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培养面向生产技术 和管理一线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创新创业人才。 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高校要紧密 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培训,组织教师到实务部门、企业生产 一线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建设一支教师和工程师资格兼具、 教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兼备的教师队伍。要支持教师参与实务部门、企业急需的应用课 题研究和技术研发,聘请生产和管理一线的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承担相关课程教学,并作 为青年教师实习导师。要改革教师聘用和考评机制,完善应用型教学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转型发展方案与意义

高校转型发展方案与意义 当前,新一轮工业革命加速发展,我国进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刻,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迫切要求加快培育发展新动力,实现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迫切需要加快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推动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就是要更好地促进这些高校直接面向地方和行业发展需求培养人才,更好地提升学习者的技术技能、就业质量、创业能力并奠定其长期职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使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和学习者发展创造更大价值,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撑。 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并向普及化发展,但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一些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上脱离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业设置、课程教材、人才培养结构和培养模式同产业发展实际、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办学封闭化倾向突出,有些甚至出现了就业难、招生难并存的现象。要破解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构性矛盾,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实行高等教育分类改革,解决部分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问题,引导这些高校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融合发展之路,推动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和质量提升,全面增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记者:引导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答: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指导意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系统总结了近年来高校改革发展实践、吸收借鉴了发达国家先进经验。转型发展的思路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明确政策导向。转型的关键是明确办学定位、凝练办学特色、转变办学方式。基本要义是已有普通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是办学思路、办学定位和办学模式的调整,不是“挂牌”、更名或升格。文件牢牢把握这一政策导向,引导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把办学定位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把办学模式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形成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重视制度建设。引导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关键是要着力解决转型发展过程中“束缚过多、动力不足”的问题,通过体制改革激发地方和高校改革创新的积极性,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加快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推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沟通衔接。文件既立足于在学校层面引导试点、形成示范,也立足于在制度层面通过试点推进整体性的体制机制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 三是加强省级统筹。转型的主体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的责任在各省级政府。《指导意见》强调加强省级政府在转型发展改革中的统筹作用,引导各地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整体布局结构出发,将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面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定位、优化布局、调整结构上,从各地各校实际出发,积极稳妥推进转型发展改革,不搞一阵风,不搞一刀切。 四是坚持试点先行。充分发挥试点高校改革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加强对试点高校的指导和推动,形成示范效应。哪些高校需要转型,不是简单以本科院校的设置时间划线,主要是根据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并结合高校的条件和意愿来确定。

向应用型专业转型的地方高校工科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向应用型专业转型的地方高校工科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精确定位地方高校的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依托地方资源和就业需求,重构工科专业人才的能力组成和人才培养方案;以应用型人才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建立工科专业转型的教学模式体系,旨在培养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通过分层的人才培养目标,已逐步缓解我国人才结构的根本矛盾。 标签:应用型;专业转型;工科专业;教学模式 一、工科专业转型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转型发展。落实国家的高等院校“转型发展”的教育方针,调整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对推动地方本科高校的专业转型进程,平衡我国现阶段就业结构性矛盾意义重大。工科是我国第一大学科,工科教育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首先应明确工科的工程实践特色,了解就业市场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通过定位—借鉴—改革—实践四大步骤,推动工科应用型转型。 二、工科专业的教育现状及问题 1.缺少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些地方院校工科专业转型没有范本,为求效率,往往照搬名校的培养模式,导致地方性院校的应用型人才需求与名校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雷同。人才培养目标的同质化,無法满足市场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工科实践类课程的形式化 在第三届国际工程教育大会上,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教授指出,工程教育存在重“学”轻“术”的倾向,学生缺乏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普遍存在教学虚拟题目陈旧单一、企业实践阶段流于形式等问题。当前各地方高校开始反思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注重实践环节。 3. 教师自身工程实践能力的匮乏 教师多是侧重理论研究的硕博研究生,缺乏工程实践经验。高校对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培育和政策支持不足,教师提高实践能力有其局限性。 三、工科专业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

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现就开展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通过试点推动、示范引领,引导和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提高地方高等教育支撑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高等教育特色发展,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 2、基本原则 ——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确定一批试点高校和专业(集群)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促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全面提升地方本科高校服务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 ——坚持需求导向、分类推进。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高等教育实行分类管理,科学定位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类型、科学研究任务、主要服务面向、质量标准要求和国家、社会责任。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扩大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办学自主权,提高学校适应人力资源市场变化的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能力、为区域发展创造人才红利的能力。 ——坚持顶层设计、综合发展。系统总结近年来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加强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增强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充分发挥省级政府在改革中的主体作用,扩大省级政府发展应用技术类型高等教育的统筹权,促进区域内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 3、总体目标 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以下目标: ——建成一批地方本科转型示范学校。引导试点高校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直接融入区域发展、产业振兴和技术进步,深度融合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探索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发展道路。 ——试点高校就业质量显著提高。试点高校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更好对接职业岗位要求和职业发展需求,毕业生技术应用能力达到本行业先进水平,创业人才培养有重大突破,初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对口就业率达到80%以上,毕业生起薪水平、就业稳定性高于怀层次其他高校。 ——服务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能力显著增强。围绕国家和区域重点产业建成一批高质量的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建成一批校企联动的产业技术积累创新联合体,充分发挥其对产业链价值的贡献力和产业群竞争力的提升作用。 ——人才培养立交桥初步形成。充分发挥试点高校对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带动作用,促进应用技术本科与中高职有机衔接,拓宽中高职毕业生和在职技术技

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14个基本问题

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14 个基本问题 陈小虎杨祥 一、引言 从20 世纪末到21 世纪初,随着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的飞跃发展,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大幅度增加,接受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劳动力整体的技术素质要求日益提高,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性、利益主体的多元性、生产目的和消费需求的多层多类性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多类型、多层次的需求。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必须紧密跟进,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各类专门人才”。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源强国、高等教育强国以及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需要,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提供了土壤和历史机遇。 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规模和质量需求、优化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自1999 年开始,高等教育较快速地展开了扩招,同时一批新建本科院校应时而生。截止2012 年,我国新建(或新升格)本科院校已达325所、独立学院303 所,在校本科生人数达全国本科在校生人数的一半以上(含独立学院),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有生力量。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到2020 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的目标,高等教育还要新增650 万以上的学生,新增规模的主体要由新建本科院校以及今后新建的本科院校来承担。由于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纲要》提出的毛入学率40%只是一个最低标准,多数省市都会超出这个比率。北京、上海、天津毛入学率2005 年已经超过50%,达到普及化标准了,有一批省份在2015 年毛入学率也会超过或达到50%。可以说,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序幕已经拉开了。普及化的到来迫切需要一大批新建本科院校承担,也可以说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向普及化的主力军。 新建本科院校分布范围广,从中心城市到少数县级城市,其中60%以上在地市级城市。生源大部分来自地方,管理上以省市为主,有一部分为民办新建本科院校。特殊的发展历程决定了这些学校的办学使命是以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根本宗旨(或主体任务)。因此,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在实践高校四大职能、办应用型本科教育上应有很多不同特征或更加鲜明的目标特征指向。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数据看,与老本科院校相比,整体上毕业生的质量指标没有一项指标比老本科院校好,少数新建本科院校比较好。这整体上说明,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尚未能办出特色,没有真正办出应用型本科应有的质量水平或特色指向。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还不成熟,类型不明显,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到实践还有较大距离。尽管个别学校比较成功,有了自己的特色,但整体上还未成为一个类型,尚不成型。 因而,《纲要》第22 条、第31 条非常明确地提出,要引导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办出特色,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树立多样化人才观,系统化人才观,大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等。这是方向性指引,为新建本

《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解析

2015年11月16日 17:52教育部网站 日前,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主要从四个层面提出了转型发展改革的十四项主要任务。以下为权威图解和全文大放送!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务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以下简称转型发展)的决策部署,推动高校转型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 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必须采取有力举措破解转型发展改革中顶层设计不够、改革动力不足、体制束缚太多等突出问题。特别是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真正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各地各高校要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增强对转型发展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摆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1.指导思想

浅析独立院校向应用型大学的转型

浅析独立院校向应用型大学的转型 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发展得有声有色,重点大学在自身已有的优势下向着“有特色高水平”的道路迈进,而依托母体学校发展的独立院校显得毫无办学特色和优势,传统理论已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独立院校面临着向“多元化”和“应用型”转型和发展。本文从独立院校的现状分析,初步探索独立学院从学术性向应用型转型的具体措施。 一、独立院校的教学特点 首先,教师数量不足,普遍存在超负荷工作的现象。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授课任务繁重。为了达到基本工作量,专业课老师既承担了学院的专业课,又需担任公共课,备课压力大。其次,教师结构不合理。青年教师是独立学院的主干力量,他们学历高、专业理论强,学术水平高。再次,教育观念落后。受大众化教学的影响,独立院校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没从传统理念中转变出来,大部分教师还停留在“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授课内容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 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理论课学习兴趣不大,学习的自律性差,学习成绩总体不如一本、二本院校。相反,相比课堂学习,学生更倾向于参与校外实践和校园活动。学生综合素养好,极具创新精神,可塑性强。在各类学科竞赛中,他们表现优异,不差于其他类型的本科院校。在校园活动中,尤其是在团社活动和大型活动中,学生表现出色,从组织策划到活动中的任务执行,表现出色。 总体上来说,一方面,学生有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实际动手能力强,有较好的实践能力。但另一方面,由于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热情不高,没有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也使得实践和研究流于表面。 二、独立院校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理论性强,但缺乏实际能力,缺乏实践性和应用性。独立院校教师普遍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能够很好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理论水平高。但由于多年来的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操作,造成教师专业基础知识强硬,但缺乏实践教学经验。 其次,独立院校学生理论学习热情不高,但注重积累社会经验,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类活动。独立院校招收的学生成绩较低于其他高等院校,所以学生理论知识不牢固,知识零散、不成体系。 由此可见,教师所教授的理论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以及个人的发展,传统理论知识已经面临残酷的淘汰。高等教育已不再只是培养满足国家需求的少数精英人才,而是转向了培养满足社会和个人需求的各类应用型专门人才。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 策研究报告 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

目录 引言 (1) 一、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 (一)办学定位趋同,盲目按照惯性思维发展 (4) (二)学科专业无特色,与地方产业结构脱节 (5) (三)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 (6) (四)科学研究“重科学、轻技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低6 (五)师资队伍“重学历、轻能力”,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低 (7) (六)办学经费短缺,实践教学硬件条件明显不足 (7) (七)产学研合作教育不深入,企业参与合作育人缺乏必要保障 (7) (八)新建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问题更加突出 (8) 二、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及结构调整的启示 (9) (一)欧美经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及其特征 (10) (二)欧洲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的经验---应用技术大学的兴起 (10) (三)应用技术大学在欧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3) 三、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24) (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要求25 (二)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内在必然25 (三)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加强院校内涵建设的内在驱动力量 (26) (四)地方本科学校转型发展方向——应用技术大学 (26) 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政策建议 (30) (一)确立应用技术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30) (二)加强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政策引导和宏观指导 . 30 (三)建立科学、规范的分类评估制度 (31) (四)加大对应用技术大学的经费投入 (31) (五)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 (32) (六)各级政府为行业企业参与合作育人提供法律、法规和机制保障 (33) (七)在国家框架下开展应用技术大学国际合作 (33) (八)加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 (33)

最新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 1.比特(bit, binary digit)即二进位,只有0和1两种取值,是组成数字信息的最小单位, 一般用小写字母b表示。计算机中存储信息的最小单位是字节(byte),用大写字母B 表示。换算关系:1B=8b,八个比特(八位二进制数字)构成一字节。 一个触发器可以存出一个比特。中央处理器中的寄存器可以存储一组比特。 在内存储器中使用2的幂次作单位:1GB=1024MB=10242KB=10243B;在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中常使用10的幂次作单位。 2.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按照每一位的权值依次展开即可。 十进制转换成二进制:对整数部分从低位到高位除以逆序取余法,对小数部分从高位到低位乘以顺序取整法。 二进制转换成十六进制:对整数部分从低位到高位每四位用等值十六进制数代换,不足四位在高位加零补足;对小数部分从高位到低位每四位用等值十六进制数代换,不足四位在低位加零补足。 十六进制转换成二进制:每个数字均用等值的二进制数代换即可。 二进制与八进制之间的转换与上述过程相似,每三位代换即可。 3.一个数字或西文字符占据1个比特即8位二进制,无符号整数取值范围是[0, 255(28-1)]。 n个二进位表示的带符号证书的取值范围是[-2n-1+1, +2n-1-1]。带符号整数的8位二进制中必须留最高为作为符号位,0表示“+”,1表示“-”。 原码和补码:原码即数值在计算机中的二进位表示形式,补码的正数表示与原码相同,但负数表示保持最高符号位1不变,其余部分全部取反后加1即可。 定点数和浮点数:定点数指计算机存储中小数点固定的数字(整数和纯小数),浮点数指小数点位置不固定的数字(除上述两种情况以外的其他实数)。一般地,计算机中实数也叫做“浮点数”,而整数叫做“定点数”。 4.ASCII码:96个可打印字符和32个控制字符,每个字符用7位二进制数编码,同时最 高位保持为0,故每位ASCII码占据1个字节空间。 5.比特的逻辑加(∨):除了1∨1=1,其余与算术加法相同。 比特的逻辑乘(∧):均与算术乘法相同。 6.划分计算机发展阶段的标准是核心元件的类别。计算机核心集成电路经历了电子管、晶 体管、小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阶段。晶体管的尺寸越小,集成度就越高,极限工作频率就越高。 摩尔定律:单块集成电路的及成都平均每18~24个月翻一番。 我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是采用非接触式IC卡制成的,进一步改善了防伪性能。 第二章计算机组成原理 7.计算机应用模式的演变:集中计算模式、分散计算模式、网络计算模式。 根据前文所述的计算机划代标准,计算机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期以来一共可分为四代。 计算机分类:巨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服务器、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巨型和大型计算机的区别在于巨型计算机的CPU个数是大型计算机的成百上千倍。

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发展转型势在必行

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发展转型势在必行8月31日上午,在2013年暑期我校工作研讨会上,福建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吴仁华应邀莅校作题为《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发展转型势在必行》的专题报告。 吴仁华书记在报告中,分析了推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类院校转型的紧迫性,阐述了地方高校转型需要明确的四个基本观念,以及工程学院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实践。校党委书记潘玉腾指出,吴仁华书记的报告既是一场高端的政策解读,也是一次深入的实践指导,对我们进一步了解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了解国家政策,推动学校转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将报告内容摘选如下: 2013年6月28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正式启动了“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 一、推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类院校转型的紧迫性 1、产业升级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迫切要求 伴随技术革命对生产力格局和生产方式变革的急速推动,我国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许多企业开始经历从低端制造到中高端制造

的转型,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比如在石油、电力行业,数字化、自动化装备的引进和使用,使得生产操作一线对技能型基础工种的需求量激增;在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一带,机器人“入侵”制造业,很多企业面临机器人生产研发、维修等工程人员的难求之苦。 因此,适应产业升级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迫切要求。 2、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人才供求关系的逆转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再到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人才供求态势发生逆转,2011年至2020年,大学每年毕业700万人,进入白领岗位的比例继续降至55%左右,也就是说,比例接近一半的大学毕业生需到“灰领”、“蓝领”岗位就业。据教育部对2012年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排名的结果是,第一“985”高校,第二高职院校,第三“211”大学,第四独立学院,第五科研院所,第六地方普通高校。 为什么会出现结构性失业? 社会进步需要越来越多具有实用技能的高技术人才和熟练专业人才,需要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做知识技能型的工人、农民和第三产业

大学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模拟试卷

《大学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试题 第1页(共6页) 《大学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试题 第2页(共6页)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大学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请把答案填到答题纸相应位置。 ( B )是用数字、文字、符号、语言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 或特征,是人类的一切生存活动和自然存在所传达出来的信号和消息。 A .数据 B .信息 C .情报 D .声音 以下不属于计算机输入或输出设备的是( D )。 A .鼠标 B .键盘 C .扫描仪 D .CPU 以下属于应用软件的是( C )。 A .Windows XP B .Linux C .Office 2003 D .Unix 在Windows XP 资源管理器中,假设已经选定文件或文件夹,以下关于“复制”操作的 叙述中,正确的操作有( B )。 A .用鼠标左键拖放文件或文件夹到同一驱动器的目标文件夹 B .用鼠标左键拖放文件或文件夹到不同驱动器的目标文件夹 C .按住SHIFT 键,用鼠标左键拖放文件或文件夹到同一驱动器的目标文件夹 D .按住SHIFT 键,用鼠标左键拖放文件或文件夹到不同驱动器的目标文件夹 关于启动Windows XP ,最确切的说法是( C )。 A .让Windows XP 系统在硬盘中处于工作状态 B .把光盘的Windows XP 系统自动装入 C 盘 C .把Windows XP 系统装入内存并处于工作状态 D .给计算机接通电源 在Word 编辑状态下选定文本,当鼠标位于某行行首左边的选定栏时,( A )鼠标可 以选择光标所在的行。 A .单击 B .双击 C .三击 D .右击 在Word 编辑状态下,执行“编辑”菜单中的“复制”命令后,( D )。 A .选中的内容被复制到插入点处 B .光标所在的段落内容被复制到剪贴板 C .插入点所在的段落内容被复制到剪贴板 D .选中的内容被复制到剪贴板 在Excel 中,单元格地址是指( D )。 A .每个单元格 B .每个单元格的大小 C .单元格所在的工作表 D .单元格在工作表中的位置 9. 在Excel 中,使单元格变为活动的单元格的操作是( B )。 A .将鼠标指针指向该单元格 B .用鼠标单击该单元格 C .在当前单元格键入该目标单元格地址 D .不用操作,因为每一个单元格都是活动的 10. 创建演示文稿可使用的方法是( D )。 A .利用“空演示文稿”创建演示文稿 B .“根据内容提示向导”创建演示文稿 C .“根据设计模板”创建演示文稿 D .以上都对 11. PowerPoint 的视图模式包括( A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的视图环境下工作。 A .普通视图、幻灯片浏览视图、备注页视图、幻灯片放映视图 B .普通视图、幻灯片浏览视图、阅读版式视图 C .普通视图、幻灯片浏览视图、备注页视图、页面视图 D .普通视图、备注页视图、幻灯片放映视图、分页预览视图 12. Access 数据库是( C )。 A .层状数据库 B .网状数据库 C .关系型数据库 D .树状数据库 13. 在Access 数据库中,数据保存在( D )对象中。 A .窗体 B .查询 C .报表 D .表 14. 计算机网络最主要的功能是( B )。 A .信息共享和分布式处理 B .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 C .分布式处理和均衡负载 D .信息交换和均衡负载 15. ( A )是将较小地理区域内的计算机或数据终端设备连接在一起的通信网络。它常用 于组建一个企业、校园、楼宇和办公室内的计算机网络。 A .局域网 B .城域网 C .广域网 D .因特网 二、选择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把答案填到答题纸相应位置。 1. 信息采集直接关系到整个信息管理工作的质量,为保证信息采集的质量,应坚持准确性 原则、( A )和( C )。 A .全面性原则 B .安全性原则 C .时效性原则 D .保密性原则 2.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 A )和( B )。 A .硬件系统 B .软件系统 C .I/O 设备 D .主机 3. 微型计算机的主机包括( C )和( D )。 A .运算器 B .控制器 C .CPU D .内存储器 4. 硬盘分区一般包括有( C )和( B )。

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师资队伍的转型发展

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师资队伍的转型发展[摘要]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教师队伍的双师型结构及多 元化构成。面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中的高层次体育人才培养范围狭窄、高层次体育人才匮乏,体育师资队伍的评价机制不尽合理,技术技能实践型体育教师缺乏的瓶颈,提出以现代职业教育为导向,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优先考虑教学与实践能力的同时兼顾科研能力;引培并举,加强高层次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导,推动青年体育教师的应用型转型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师资转型发展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求 1999年以来高等教育快速扩招,到2012年,我国新建(新升格)本科院校达325所,独立学院303所,在校本科生人数占全国本科生在校人数的50%以上,成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新建本科院校60%以上集中在地市级城市,管理上以省市共管为主,生源大部分来自地方,特殊的发展历程决定了这批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由于其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的高度契合性及鲜明的发展指向,这批高校被称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历经十余年的探索实践,从合并组建、稳步发展逐步走向凝练特色、快速发展,初步得到社会认可。然而,麦可思研究院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数据显示,①与老本科院校相比,整体毕业生的质量指标没有一项比老本科院校好。②表明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并没有真正办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有的质量水平和特色,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01—2020年)》第二十二条明确提出:要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促进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办出特色。这为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发展提供了方向性指引和动力。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时,特别提及“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2014年3月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得到确认,全国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将向应用技术型、职业教育类型转,而现在已有150多所地方院校报名参加教育部的转型改革。③地方本科院校改革的序幕正式拉开,中国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调整。 发展应用技术型院校是大势所趋,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教师队伍的双师型结构及多元化构成。狭义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指教师既要具备教师资格,又要具备职业资格,但学术型体系下发展而来的教师构成多样,有科研型、教学型、教学科研型、技能型等,一刀切要求所有教师均为双师型、“通”“专”结合不太现实;但可对优秀的学术带头人等提出此类要求,而其他教师则兼顾多元,以个人特色在专业团队平台上发挥个人优势。师资队伍的多元化构成包含两

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514852640.html, 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研究 作者:陈静 来源:《教育与职业(下)》2017年第07期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的动因:转型发展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转型发展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必然结果,转型发展是地方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然后指出了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地方高校办学定位不准确,师资队伍结构与转型发展不匹配,校企合作办学存在很多问题,管理体制行政化倾向明显。最后阐述了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的策略:明确办学定位,转变办学思路;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加强校企合作。 [关键词]地方高校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 [作者简介]陈静(1983- ),女,河南三门峡人,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讲师,硕 士。(河南郑州 451110) [基金项目]本文系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2017年度教改基金资助项目“河南省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的专业集群建设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JGYB61)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7)14-0042-03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指出,“各地各高校要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 动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增强对转型发展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摆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可见,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已成为迫切需要,且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一、地方高校向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的动因 (一)转型发展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劳动力优势参与国际竞争,推动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是现在劳动力成本优势在逐渐减少,企业劳动力成本上涨较快,导致生产经营压力加大,经营效益下降。新时期区域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呈现出“三高”特征,即高知识含量、高技能和高附加值。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报告,预计截止到2020年,中国市场对高新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高达1.5 亿人,技术型人才供应缺口可能高达2400万人。地方高校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二)转型发展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的必然结果

一所地方高校的转型突围-合肥学院应用大学之路

一所地方高校的转型突围 ——合肥学院十年建设应用型大学之路 德国马格德堡应用科学大学教授辛里希迈耶来合肥学院指导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做项目设计。(资料图片) 从2003年提出“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定位,合肥学院砥砺十年,在建设应用型大学的道路上,成功转型突围。 ■本报记者周飞储召生俞路石俞水 曾经,安徽省一些大企业的董事会做出过决议,合肥联合大学(合肥学院的前身)的学生一概不要,这是合肥学院人心中永远的痛。如今,国家级骨干软件企业科大讯飞,点名要合肥学院的学生,近几年累计录用了100多名毕业生。学校的学生还没毕业,就被全国著名建筑装饰企业录用。 曾经,合肥学院的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能拿个省级奖项已属不易。如今,与一流大学的学生同台竞技,他们照样摘金夺银: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一等奖、电子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化工设计大赛一等奖、工业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一等奖、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特等奖……近3年,该校学生获国家级奖项239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以上奖项就有40项。 是什么让合肥学院这样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从2003年提出“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定位,合肥学院砥砺十年,在建设应用型大学的道路上,成功转型突围。

瞄准德国经验找准办学定位 应用型大学建设必须系统设计 在合肥学院的发展道路上,一直有一个模仿、学习乃至追赶的目标——德国的应用科学大学。 早在1985年,中德两国决定开展政府间合作,按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办学模式在中国开展应用型大学建设。或许是因为白纸上更容易作画,合肥联合大学这所1980年才由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杨承宗先生创建的学校,居然被德国人选中,成为安徽省和德国下萨克森州协议共建的对象,与德国5所应用科学大学开展合作。一穷二白的合肥学院,就此踏上了应用技术型大学办学之旅。 共建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德国下萨克森州无偿援助学校400 万马克,帮学校建立了10个工程类专业实验室。更重要的是,学校先后派出近百位教师赴德国学习进修,近距离感受德式教育。他们成为后来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中坚力量。 但是,影响远不止于此。 2002年,以合肥联大为主体,合肥教育学院、合肥师范学校与合肥联大合并组建合肥学院。新学校、新起点,如何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这成为学校上下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 “那个时候,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都面临办学趋同化的问题。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都向重点大学看齐,抓重点学科建设,办研究生教育。我们就想,与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合作这么多年,能不能借鉴他们的办学经验,办出自己的特色?我们开始思考、总结。”合肥学院党委书记蔡敬民说。思考的结果,2003年学校提出了“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 “我们发现,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主要服务周边200公里以内的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这和我们的理念显然不同。我们把它叫作地方性。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路径显著区别于普通院校,强调理论与实用维度,有系统和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强调真题真做,到一线就能干,我们把它叫作应用型。至于国际化,不仅仅指交流规模,更重要的是研究、提炼国际上一些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关键要素为我所用。”蔡敬民如此解释。 新的办学定位在学校内外引起不小争议。有人讲,大家都放眼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