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教学论

大学教学论

大学教学论
大学教学论

大学教学论

专题之一教学理念

教学,是一种为实现一定教育目的的而组织起来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对人类社会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与技能、社会道德与思想意识,有选择地进行传授,使人类的文化绵延不断地传递与发展。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

人才的培养,虽然可以通过多种活动来实现,但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是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因此,学校工作应以教学为中心,其它各项工作,大多是围绕教学而展开的。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创造性地构建知识,发展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决定于教师和学生的态度、水平、能力,尤其决定于起主导作用的教师:1、师德-教师责任感2、学科知识与能力的水平3、教育知识与教学能力-掌握教学规律与教学方法

专题之二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教学过程是师生以教育媒体为中介的双边活动过程,也是学生特殊的认识过程。人类一般认识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学生的认识过程:

1、在学校学习的有限时间中,一般从接受间接经验开始,使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结合。要求理论联系实际。

2、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相结合,创造性地构建知识,发展智能。

3、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也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个性心理特点的形成过程。是以认识为基础的智力与非智力全面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规律: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学生主动自觉地构建知识、发展智能、形成科学世界观和道德品质,全面发展个性的过程。

教学任务:1、学知识2、发展智能3、形成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教学原则:教学理论工作者总结教师长期的成功经验而制定的。正确的教学原则,符合教学规律,但不是规律本身,而是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在教学论中,教学原则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承上,指反映客观规律,具有科学性;启下,起指导一切教学活动的作用。教师掌握教学原则,有利于解决具体的教育问题,总结教学经验,评价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教师掌握教学原则并熟练地运用教学原则,比学习具体教学方法更重要。

教学原则因其是教育理论工作者所总结的,因而各级各类教育并不完全一样。我在《高等教育学》中提出了10条适用于高等学校教学的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2、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原则;

3、在教师主导下,发挥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专业性与结合性相结合原则

6、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原则

7、知识的系统性与认知的循序渐进相结合原则

8、少而精原则

9、量力性原则10、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各条教学原则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反映教学教学过程的规律,保证教育质量。有些教学原则是高等教育所特有的,如第5、6条;更多的原则,是普通教育、高等教育都应遵循的。但对原则的要求与如何运用上,大不相同。例如: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在教师主导下,发挥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原则。因此,应当根据不同的对象与情境而灵活运用教学原则。

专题之三教学方法

一、根据教学的组织形式,高等学校的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1、课堂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课

2、现场教学方法:参观、调查、实习实训(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创业平台活动)

3、自学与自学指导方法:阅读、复习、练习、课外作业、辅导。

4、科研训练方法:平时科研训练与参加科研活动、论文与设计(学年论文、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5、学业检查与评定方法:平时检查(测验、考查)、总结性检查(考试)、论文与设计评审与答辩、评分。

五种类型中的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作用。在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必须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其中:课堂讲授是一种最古老的传统教学方法,也是至今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学方法,也是被责难最多的教学方法。(最常用:低时耗、高效益;起主导作用:教师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思考、理解知识;责难最多:不善于在课堂讲授中运用启发式,把课堂讲授等同于“满堂灌”)

二、课堂讲授如何运用启发式而不是满堂灌?(课堂讲授方法)

1、善于处理教材的系统性与讲授的重点突出。

2、讲授要“深入浅出”:用明白、易懂的语言来表达深度理论、深邃思想,深刻思路。

3、善于应用启发式,吸引学生同步思维。

4、指导学生听课、记笔记。

5、不断提高讲授的艺术性-备课,既要备内容,也要备方法。

专题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教学方法在改革中发展-现代生产力与科技的发展、高新科技教学手段的出现、新教学理论与方法的提倡与推广……例如: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建构教学法以及后现代主义许多教学方法改革的设想、主张、试验。

下面仅举已被中国高等教育界所接受并在一定程度上展开的“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的作用: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课程内容,采用适当案例,组织学生研究、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培养运用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适用范围:一般适用于财经、管理科类课程,也要适用于医疗、法律、教育等科类课程。

运用案例教学法,要掌握好三个关键环节:

1、选编案例。包括案例描述、背景材料、要求解决问题。要符合典型性、真实性、分析价值三个原则性要求。

2、组织讨论。学生做好准备,写好方案,自主讨论;教师从旁指导、引导,但不直接解决问题,也不当裁判员。

3、方案评论。最后,教师对学生所拟方案、讨论情况进行评论。但一般不做结论。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帮,方案都可成立,解决问题的方案可能不是一个而是多个,最优方案产自群众的智慧,实践的检验。

世界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

1、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从重教到重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教给学生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习。(大学学习论的出现)

3、加强实践性教学。

4、运用高新科技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

大学的变与不变

1、大学的办学规模在变;大学的专业规模在变;大学的办学体制在变;大学的招生体制在变;大学的就业体制在变;大学的管理体制在变;大学的办学层次与类型在分化。(大学的班级规模在变;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变;社会对学生的需求在变;家长的期望在变;专业和学科发展需求在变;教师的需求也在变;大学的功能与职能都在变)

2、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没有变;大学的人才培养规格没有变;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变;大学教师的教学模式没有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变;大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没有变有关人才培养的几个基本数据:部分高校的专业发展状况;2008年单科院校学科综合发展状况表。96%综合性大学

我国高校目前几乎都是多科生和综合性大学,问题的关键是,学校变综合了,人才培养模式变了吗?学生知识结构变综合了吗?

基本估计:我们现在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是在沿袭历史的一种惯性,在这种沿袭中,我们还可能丢掉了某些传统。例如,在部门办学的时代,我们许多高校已形成了运转良好的产学研机制,但现在基本没了。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意识还比较缺乏,人才培养模式还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大,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处于应付状态。

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我国高校在校生数世界第一;校均规模世界第一;生师比世界第一;班级规模世界第一;教学周数世界第一;教学时数世界第一;课程时数世界第一;必修课比例世界第一;学分数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就业不容乐观。(高校现在主要培养拔尖人才,创新人才)

中美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中美大学学期(教学周数)比较

中美大学学分定义比较:

美国大学:每周1小时的课程讨论加上学生为课程讨论会做的2小时准备,等于1个课程讨论会学分,大部分课程讨论会为3学分。每周在实验室工作2小时,等于1个实验室学分,带有实验的课程一般为4学分。所以,在美国大学,一般以3学分或4学分课程居多。

中国大学:学分与学时的换算一般只包括课堂讲授时数,而不包括课外的学生的自学学习时间。一般情况下,理论课按每周1学时,上满一学期折算为1学分。而实验或实践课按理论课的1/2或1/3打折计算。

中美大学学生学习量比较:

美国学期体制下,一个本科生毕业要求一般是120学分,而在学季体制下则需要180学分才能毕业。从课程单位来讲,学期制1学分相当于学季制体制的1.5学分。

中国研究型大学文科四年制学分一般控制在140-160学分之间,学时控制在2400-2500学时之间。理工科四年制学分一般控制在140-180学分之间,学时控制在2400-3100学时之间。

中美大学选修课比例的比较:中国专业课程计划选修课比例不会超35%,在美国一般都要超30%。

中美大学转专业比较:从原则看美国因为个人兴趣、爱好及选修课程来定;中国主要是为解决专业冷热矛盾,面向成绩优异者,把转专业当作一种学习奖励,甚至作为招揽生源的重要措施。从时间看,美国一般在三年级前确定专业,确定专业后还可重新选择;在中国一般都要上满一学期或满一年才能转专业,且三年级以上者一般都不能转专业。

中美大学辅修制比较:从开设专业看,中国大学辅修专业一般集中于热门专业,主要为了解决学生专业的冷热矛盾。而美国主辅修制既有热门专业也有冷门专业,辅修专业主要是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从主修与辅修的关系而言,国内大学把辅修学习看作是一种额外学习,没有辅修专业并不影响主修专业的毕业。但在美国的高校,辅修学习被认为是拓展学生知识面,构建完善知识结构的一个重要方式。

中美大学重修制比较:在美国,几乎所有的课程都实行重修制,学生重修的次数不限。在美国由于施行全面选课和缴费注册,学生重修课程是与缴费挂钩,学生是否需要重修,完全由学生自主确定。在中国,除个别学校限制重修次数之外,大部分对于学生重修次数不限。不同的是,重修是不与缴费挂钩,这一方面导致学生一定程度上不重视重修机会,另一方面在相当程度上浪费教学资源。

中美大学弹性学制比较:在美国,弹性学制为学生提前毕业或推迟毕业建立一个灵活的机制,但对美国研究型大学,一般的学校都极力鼓励学生提前加速学业,并且为学生加速学业进程提供了阶梯式的课程学习计划。在中国,尽管规定学生可以提前毕业,但由于毕业分配制度等原因,几乎没有一所学校建立学生提前毕业的操作办法。相反,各高校的弹性学制更多地针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中美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特点比较:在中国以专业为基本元素培养人才,在国外是以课程为基本元素培养人才。

高校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概述:

课程建设:世界各国积极推进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2000年,麻省理工学院启动开放课程计划OCW;2003年,我国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评选国家精品课程的条件:一流教学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教学效果、课程特色。

评选精品课程主要影响:

1、高校重视教学工作,教授回归教学“本位”,建立了一大批优质课程。

2、有效推动了高校信息化建设。

3、形成了讨论高校课程质量的“话语”体系。

4、优秀课程的教学经验得到了推广。

5、数字教学资源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推广。

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方式,是否也在改变我们学与教的方式?我国高校的教学方式依然是接受型教学,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吗?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1、课程主要强调学习的范围(知识或活动或经验);2、教学主要强调教师对学生引导的行为(教授或对话或导游)3、课程与教学属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或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教学实施:即教学方法。

关于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设计(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及其教学效果)、教学手段(信息技术的应用)]

抽象-接受(练习法与讲授法);抽象-探究(启发式讨论法案例研究);具体-接受(实验法、模拟演示、教具演示、实验法);具体-探究(问题解决、游戏竞赛、实习法、现场参观)

通过精品课程得出结论:教学方法在从“接受型”向“探究型”转变。

目前大学教学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大学教学

挑战1:教学方法急需改革和改善:信息量(课程体系越来越强大)、师生关系(讨好学生)、学生发展(课堂纪律差)

挑战2:大班教学带来新的问题:双向活动(专业课程无法双向互动,很少互动)、学生实践挑战

(实验很难实现学生需求、设备陈旧)

挑战3: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存在误区和障碍:多媒体变单媒体、教师缺乏相关技能(老师要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挑战4:教师素养需要提高:信息技术素养、教学驾驭能力、教学基本功

挑战5:教学大纲和教材建设问题:经典教材少

我的改革为什么达不到预期效果?

自主学习包括: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评价

以学生为中心= 放任学生?

自主学习= 个人自学?

协作学习= 小组完成任务?

探究学习= 上网检索资料?

目前教学改革重心: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高度相关;

?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相匹配;

?教学方法改革受到教学管理与评价方式的制约;

?在大班级教学中,受到规模及环境的限制,探究式、交互式等教学方法的优势不容易发挥。

创新教学方法:

“有效”教学的关键行为

1.关键行为:授课清晰

2.教学方法多样化

3.任务导向

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

5.确保学生成功率

辅助行为:

1、引导学生分享方法与经验

2、学习组织(大纲、知识过渡、复习)

3、设置合适的提问

4、探询(学习状态、情绪、满意度)

5、发挥教师影响(仪态、行为)

教学创新的内涵:不坚守传统或原来的教学方式,教师以新颖或变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因时因地制宜。教学创新的目的: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启发学生的创新思考3、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创新教师是关键:

实施创新教学需要教师创新,强调三种创造力:

1)综合能力:学术、技术、方法

2)分析能力:学生差异、学习成就、教学环境

3)实践能力:行动力、执行力

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策略:

传授知识转变组织学习

单一的在线学习和面对面的讲授均很难适应需求,

真正有效的学习策略或学习组织形式是混合式的。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学生、知识、环境)-课程计划(时间、策略、作业)-活动设计(绩效、组织、产出)

)-教学评价((过程、考核、总结)-资源准备(内容、案例、呈现)

混合学习的过程模型:

课程设计要点

1.规划单元:将课程按“知识块”分成若干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可以由一次或多次课完成。

2.设计策略:分析每个教学单元的目标、知识类型和学生状况,确定教学策略,如“讲授”、“自学”、

“探究”、“体验”、“问题解决”等。

3.设计活动:对每个教学单元进行详细的学习活动设计,形成课程的学习活动序列。

4.收集资源:收集学习资源,准备适当的学习材料。

5.设计评价:设计学习评价,包括如何评定学生成绩。如作业、各活动及期末考试的方法和成绩比

例。

活动序列特征

●课程导入:

●阐述课程目标和教学安排

●演示学习活动和学习材料

●确认学习任务及互动方式

●课堂讲授:

●讲授那些对于学习者较难独自理解的内容

●在课堂上组织面对面的讨论、小组汇报或其它学习活动

●非讲授活动:

●学习者以小组或个体形式完成部署的任务

●教师的指导和/或任务的难度逐步增加

●若需要后继任务的完成周期也可逐步加长

●评价环节:

●课程考核/考试

●小组汇报成果并给予评价

●共享学习心得、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

●提出课程改进建议

学习活动组织要点

●活动导入

●描述任务目标

●通过示例说明任务

●展示提供的学习资源

●具体布置任务

●实施计划

●进一步收集信息

●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

●撰写报告

混合式学习的活动模型:

学习活动组织要点

●活动导入

描述任务目标

通过示例说明任务

展示提供的学习资源

具体布置任务

●制订计划

小组头脑风暴

尝试定义问题

厘清相关要素或

多侧面厘清问题

确定步骤

实施计划

进一步收集信息、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撰写报告

评价与分享、汇报成果或在线发布报告、回顾问题解决过程

教师给予反馈

高等教育中的学习心理规律及其应用

以过去所学,教现在学生,去适应未来?

老生常谈的话题:

理想的大学教育是什么样的?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个什么样子?教师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衡量学习与教学的有效性?教育有无规律可循?是科学还是艺术?

教育或教育系统:教(教师及其教学活动)-学(学生及其学习活动)-经验及其载体

术道

学习力可以分为学习动力(乐意学习)、学习能力(会学习)

学生为什么参与学习活动?

学生为什么学习?原因:有趣、自主选择、对任课教师的仰慕、重要他人的肯定认可、好分数好成绩、提升能力、结识朋友加入某团体、就业前景好、造福人类

学习的动机源:求知欲、归属感、自尊、效能感、成就动机、自我决定自主、自我实现、利他奉献动机。如何调动、利用学生的多元学习动机?

多元学习动机:

教学原则:1、满足合理的基本需要(求知尊重、自主、归属等)2、引导、提升需要层次(成就、效能、自我实现等)3、整合多种动机源(长远-短近、直接-间接)4、积极期望,现身说法

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校不可能教授学生需要知道的所有的东西,但应该使学生具有迁移的能力。应用所学,去解决新问题或在新情境中快速地学习。(学生的迁移能力是检验教育成效的试金石。)

近迁移:基本能力

远迁移:基于原有能力,又有创新、创造性。

迁移能力培养路径:不能一味培训学生创新,要注重学科经验。要成为专业上的专家,创新能力也要提高。外化教师思路,引领学生体验过程,掌握方法:教师的思维方式与过程对学生是有价值的;外化言语化、操作化

科学学习与探究:

传统教学模式:引发兴趣、讲授、考评

新的教学模式:引出学生原有的看法;规范观点的引入;对观点的科学性进行评价;关注最核心的内容,监控。

案例教学法通过有招学无招

案例教学一大理由:

抽象:很多不同的事物里面提取的共同点(即规律)。

教学目标:素质教育

关于教学方法模式改革

一、高等教育的背景: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学生扩招;国际化战略(接受留学生)

二、教学改革几个基本关系:

1、教与学(教学观念改革上的基本关系):教师与学生;教书与学习;学校组织教与学生选择学;学分制(选专业、选课程、选进程)

2、统一性与多样性(培养模式改革上的基本关系):培养目标(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

3、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教学方法改革上的基本关系):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课堂教学与环境营造;开展教学改革就是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

三、关于教学模式转变与革命

学习包括:1、输入:学习[被动学习、消极学习、应付性学习;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创造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性、高效性、研究性、国际化);新生研讨课]

2、输出:应用(竞赛,投入与回报;科研训练)

转变学习模式:新生研讨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浙江大学2005年开始开设(一个学分,6次课程,每次3课时;小班开课;考试模式灵活)

2、强化核心通识课程(1、转变模式:大班上课,小班研讨,课外跟进;2、改变评价:教师:不传统学评教;

3、改变评分:正态分布,期末考试成绩不超一半

4、培养目标:单设模块,引导成人,培养人格,激发思维,提升素质。)

例:基于图形媒介的学习互动

1、关于学习角色与方法的转变

2、计算机图形学之裁剪算法(各1/4学生交流)

3、CADorCGr技术及其发展(各1/4学生交流)

4、尺寸标注技术研究(各1/4学生交流)

5、工程图样分析与论文写作(各1/4学生交流)

6、学生体会交流

为什么要改变教学方式和模式?原因:

1、教师投入精力不足:教室里、黑板边、实验室、飞机上、餐桌边、会议室,各方考核压力太大;功利社会诱惑太大

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小学、中学学习太过辛苦;大学学习与中学缺乏本质区别;应试教育、唯课堂是从、唯分数是从、唯积点是从。

3、教育部政策引导不够:对高校评价体系有待改变;教学难以衡量(长期、隐性、无明确指向);科研易于量化(直接名利,滚下山的石头)

四、关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目前教学改革重心: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高度相关;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相匹配;教学方法改革受到教学管理与评价方式的制约;在大班级教学中,受到规模及环境的限制,探究式、交互式等教学方法的优势不容易发挥。(以学生为中心不等于放任学生;自主学习不等于个人自学;协作不等于学习小组完成任务;探究学习上网检索资料,关键在于引导)

课堂授课的三种模式:1、读课(照本宣科;照屏宣科)2、讲课(面向学生的一般形式)3、说课(面向教师的一种形式)

教材使用的三种境界:1、用好的教材(基本知识)2、用好教材(问题关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3、跳出教材(更高境界)

教学是立足之本,科研是发展之源

五、教学模式改革的路径

目标:意在实现3个转变:

1、以教为主(老师满堂灌)向以学为主的转变

2、以课堂为主(过分重课堂)向课内外结合转变

3、以结果评价为主(过分重分数)向结果过程结合转变

通识核心课程、荣誉课程可以申请不参加传统的学评教(如何激发教师积极,解除束缚):

其举措:考虑新的学评教模式;原有的评价多集中在教上;教学是否认真;教学准备是否充分;教学内容是否充实;表达是否清晰等。

考虑新的学评教模式:在关注教的同时,侧重对学的评价;是否有师生、生生互动;能否让学生保持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学生课外投入的学习时间大约多少等。要求教师要积极投入。

例:投影规律之研究型教学:1、投影规律(九字: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2、不符合投影规律的情况(旋转剖视、斜剖视、斜视图、局部视图、局部放大图、断面图、对称画法)3、总结若干表达规律4、九字表达规律(实形性、封闭性、连续性)

六、实验教学项目分类与分层研究

实验教学的三个转变:

1、依附性-相对独立性(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关系而言;改变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形成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

2、被动性-相对主动性(实验的作用而言;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创新性实验计划,新晋

人才计划,创新创业计划,科研训练计划)

3、单一性-相对多样性(实验的模式而言;基础规范性、综合设计性、研究探索性)

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是更高的境界:

分类方法(将问题分成相互并行的几个方面纵向)

分层方法(将问题分成上下层次的几个方面横向)

分解方法(将问题分成相互关联的几个方面点状)

分步方法(与分解类似,但更多地体现在时间过程中)

合成方法(与分解相对应,分解的逆过程)

概括方法(对一个问题的高度浓缩的描述如摘要)

高校实验项目三种类型:基础规范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研究探索型实验

七、教学方法改革与考试方法:

改革思路:规范面上考试模式;深化点上考试模式;变革时间2小时-2天-2周-2个月直至整个学习过程

八、教学方法改革与师生互动

互联网技术有可能导致产生教学新模式;多媒体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教学进程;师生互平台体系有可能推动教学方法。

多媒体手段与师生互动平台体系比较;单纯软件到软硬结合;单向播放到信息反馈;单一功能到集成互动。课堂教学信息反馈内容设计:

1、好问题的设计的原则(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传授知识,解答疑难问题;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的能力)

2、好问题的内容:在设计问题时,强调物理概念、思想、规律或理论的起源及其发展,把物理原理与有趣的社会话题、自然现象、技术进步联系起来。问题的设计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3、好问题的特征:通过学生的回答,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来;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参与讨论一个题目或一个概念的正确性;给学生提供一个审视自己学习情况的机会,以便找出差距,改进学习方法;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和理解的深度,使教学有的放矢;检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教学实时信息反馈的价值:

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老师提高我媒体授课水平;有利于实现有效教学的最大化;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品质。关键是需要教师的投入,首先进行相关试点。

实验教学理念与方法(实验教学定位—从人才培养目标谈起)进入21世纪,本科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我们的培养目标已不再单一的定位为专业人才。--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强调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而且高等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学生素质的提高。

素质教育要求:

1、注重渗透性教育,养成性教育。

2、注重受教育者的体验和知识的内化,注重实践。(1表层的知识灌输和简单的说教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2从学生素质提高的层面看,实验教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

实验教学在人才素质与能力的提高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实验教学的任务:

1、不仅仅是教与学的过程,实验教学更要体现对人的培育,包括能力的提高和人格的塑造等。

2、实验教学对教师和教学条件有更高的要求。

3、更需要研究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问题:

1、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是实验教学研究的核心。相同的实验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将收到不同的教学效果。

2、要鼓励教师投入精力开展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

教学方法的改革应考虑:

?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

?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重视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

?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注重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

兴趣导向:

1、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实验课程的兴趣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使其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引入身边的科研成果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项目

合作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训练课程的开设

提问式教学

注重实验课堂上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提出问题,并能够设计实验解决问题。

应认真倾听学生的讨论,遇到特殊现象应让学生自己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特别注意避免直接提出教师自己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应精心选择实验问题,精心设计实验步骤,既要突出实验重点,又要分散难点,使学生在进行实验时,有一定知识坡度和难度,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

个别学生的错误见解,会激发其他同学对实验更深入的思考,增加学生对实验关键步骤的理解和重视程度,记忆更加牢固。这样尊重了学生个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

环境教学

?实验室是培养学生的重要场所,不应该仅仅停留于实验项目的的完成和技能的培养。

?改善实验室环境,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用环境积极地影响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应鼓励教师在实验室建设方面花功夫去研究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建设哪些工作可以做?

?安全环保要求的警示

?实验室的挂图

?实验仪器装置展示

?优秀学生实验报告展览

?最新科技文献展示

?讨论室的建设

?研究生与本科生在实验室的交流

?环境的美化

学生的创新教育问题:

对创新意识的一般性理解:

1、对于被普遍接受的结论敢于怀疑并有认真求证的态度。

2、对问题的解决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3、有敏锐的思维,善于发现新的问题。

创新问题受到空前的重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普遍认为:我们的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

如何培养创新意识?

教育与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养成“我是独立的个体,与众不同”的思想意识。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

在实验教学中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学内容弹性化

?设计开放性实验项目

?鼓励学生自带课题进行研究

?增加实验中的讨论和报告环节

?强化实验方案的论证过程

?实验室的开放

?综合实验的开设

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习惯培养问题:

?所谓教育,就是采用强制性手段,使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品质,在此基础上使其能力和天赋在正确的方向上得到最大的发挥。

?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实验教学是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环节

----习惯是素质的体现,教师要高度重视,要注重言传身教。

----良好习惯的培养是高素质人才的必要前提。

实验教学要使学生养成那些习惯?

?整洁的习惯;认真的习惯;质疑、思考、发现问题的习惯;安全的习惯;

?环保的习惯;做事有条理的习惯;诚实的习惯;与人合作、交流的习惯;

?不干扰别人的习惯

教学中如何做?

?教师要有培养学生习惯的意识,要时刻强调

?可以设计恰当的教学环节,有意识进行培养

?在实验室中要营造环境,加深学生印象

?实验成绩的评定要重视习惯,以成绩驱动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实行集中强化训练

主要的制约因素是什么?

1、人的因素:实验教学的师资队伍问题。

2、物的因素:实验条件,主要是设备与空间。

西南大学教学论四次作业

第一次作业: 1.班级教学: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序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2.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可观测的行为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活动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3.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为使教师的专业水平继续提高、不断获取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教学而进行的系统性评价。它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目的是为了找出教师工作中的不足,为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4.表现性评价:对学生在实际完成某任务或一系列任务时,所表现出的在理解与技能方面的成就,以及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问题解决能力等的评定,称为表现性评价。 5、档案袋评价:是指教师和学生有意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材料收集起来,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以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努力、进步状况或成就。 6.课程评价:是对老师一堂完整的教学课程的综合评价。 7、发现式教学:是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 8、个别化教学:是为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9、隐性课程:是指在学习环境,即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中习得的非预期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种环境就是非正式的、潜在的课程。 10、区分度:又叫试题的鉴别力,是指测验能否拉开分数距离的指标 11、座位模式:是指为满足教学活动对教学空间的不同需要,将教室内课桌椅按照一定的形式的排列,它是一种教学空间的组织形式 12.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 13.教学设计:是指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简言之,教学设计是对"教什么”和"如何教”的一种操作方案。 14、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15、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以本校教师为主,充分利用所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所开发的课程。 16、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性的研究和探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一种学生的学习方法,就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和形式进行学习. 17、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分析和评定。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结合的过程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 18、课堂:是在一个大教室内设计若干个功能不同的活动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不同的活动区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形式不固定。教师的职责是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并布置好学习环境,并提供指导 19、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教材为中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中,通过沟通、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自我发展的活动。 20.难度:难度指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方面的各种问题的难度。

高校岗前培训教师资格证2017最新大学教学论-判断

1.1917年胡适执掌北京大学,进行改革。(错) 2.1952年我国大学院系调整,以苏联为师。(对) 3.19世纪,德国通过高薪延揽外国优秀人才,成为世界大学的中心(错) 4.20世纪50年代末,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错)。经验主义课程理论。 5.按照课堂讨论的性质,讨论法的类型之一是互补性讨论。(对) 6.案例教学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教具在教学中的运用,它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模式的关键所在。(错) 7.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组织主要分成:选题指导,过程指导和审查、评定与答辩。(对) 8.编写大学教材应该注意适合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对) 9.参考书、活动指导书和各种视听资料不是教材。(错) 10.参考文献不属于教学大纲的构成部分。(对) 11.操作性实验教学侧重培养注意力与观察力。(错) 12.春秋战国时代的稷下学宫是鲁国的一所大学。(错) 13.从评价的内容来看,我国大学教学评价主要集中在六大方面,其中之一是评价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设备的效用。(对) 14.从评价的主体来看,大学教学评价一般分为三种评价形式,不包括政府评价。(错) 15.从实验原理出发,通过逐步消除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差异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是原理—目标分析法。(对) 16.大学的培养方案是分专业编写的。(对) 17.大学的原创性思想只能体现在学术论文与学术著作上。(错) 18.大学教学大纲编制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按照科学体系和教学法,组织严谨的内容体系。(对) 19.大学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学习和接受相结合的过程。(错) 20.大学教学具有文化传播、文化创新价值。(对) 21.大学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之一是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对) 22.大学教学评价并不是单纯的对教学质量的评价,而是设计大学办学条件、教学建设、课程管理、科研创新、学术队伍、 学术环境等许多因素的综合评价。(对) 23.大学教学评价不仅是大学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也是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的教学实施有效控制的一种重要手 段。(错) 24.大学教学评价的功能有若干项,不包括下列各项中的选拔功能。(对) 25.大学教学评价是由特定的评价主体运用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一定的评价方法进行的多重评价因素组成的评价 系统。(对) 26.大学教学是基于专业教学的通识教育。(错) 27.大学课堂教学不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世界各国也不重视课堂教学改革。(错) 28.大学课堂教学的讨论根据讨论的目的,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知识性讨论。(对) 29.大学课堂教学主要涉及的问题之一是教学内容问题。(对) 30.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形式之一是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错) 31.大学生社团具有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功能。(对) 32.大学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应该以培养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核心。(对) 33.大学实践教学的特点之一是主体性。(对) 34.大学实践教学应该以思想品德为核心构建全面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错) 35.当前,一些学生的毕业论文存在东拼西凑甚至抄袭现象,其原因之一是:教师指导与学校管理不力。(对) 36.当前实习实训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对实习实训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到位,工作积极性不高。(对) 37.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实验教学方法更科学。(对) 38.德国的柏林大学的创建者歌德提出了“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等主张。(错) 39.德国学者波兰尼把不能用语言来交流的、情境化的、个体化的、嵌于实践活动中的知识,称之为默会知识。(错) 40.杜威所代表的课程论是形式主义课程论。(错) 41.对学生学业的客观评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还可以鼓励教师以自己独特的见解和风格形成教学特色,从 而提高学校教学管理的效果。(错)

体育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大学生)

名词解释(红色为重点) 教学: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或者是指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 教学论:探讨教学的本质与有关规律,寻求最优化的教学途径与方法方法,以达到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目的。 体育教学内容:是依据体育教学目标被选择出来,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学条件加工的,在体育教学环境下传授给学生的身体练习、运动技术学习和教学比赛体验等。 体育教材化:是依据体育教学目的和学生发展的需要,针对体育教学条件将体育素材加工成为体育教学内容的过程。 体育教学过程:是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计划、实施的,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并接受各种体育道德和行为教育的教学程序。 身体--运动智力:是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个体能否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并使之对事件作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是否善于利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体育教学模式:是在某种体育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体育教学的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 体育教学规律: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和必然显现的,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有着密切联系的现象及其有规律的变化。 体育教学原则:是实施体育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保持体育教学性质的最基本因素,是判断体育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 体育教学计划:是体育教学设计的具体表现形式,按照体育教学的规律把各种体育教学要素综合起来制订出来的方案即为体育教学计划。 同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小组的学生在体能、运动技能、兴趣爱好等方面上大致相同。 异质分组:是指在分组后,同一小组内学生在体能和运动能力方面均存在差异。 体育教学环境:是对体育教和学效果有影响的,显性的和隐性的教学条件以及这些条件共同构成的教学气氛。 1、第一个提出“教学论”概念的是德国人拉特克。(填空) 2、第二个提出教学论的人物是捷克的跨美纽斯,他发展了拉特克的教学论思想

精选大学教学论—大学课程与教学内容—判断题资料

大学教学论—大学课程与教学内容—判断题 1 直线式教学内容的排列最大好处就是可以避免内容的前后重复。Y 2 课程广义指教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合,或指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 Y 总合;狭义指一门学科。 3 地方课程是沟通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桥梁。Y 4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中心。N 5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一切教学要素都应围绕学生展开。Y 6 从静态的角度理解课程时,我们说课程是经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N 在学校或教室内所遭遇的一切经验。 7 学校课程就是在学校中开设的所有课程。N 8 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N 9 教学计划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Y 10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某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文件。Y 11 教材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等内容Y 12 课程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概念。Y 13 在我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学记》中。N 14 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Y 15 较早、影响较深远的关于课程的界定是把课程当作学科。Y 16 广义的课程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设置的教育教学因素的总和。Y 17 从学校类型上,不同类型的学校实现其培养目标的课程因素相同。N 18 从体系上说,课程既包括国家课程,也包括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Y 19 从内容上看,课程既包括课程表中列出的课程,也包括没有列出的情境 Y 性因素。 20 隐性课程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教育家克伯屈的“附带学习”。N 21 美国杰克逊在其《课堂中的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到“隐性课程”一词。Y 22 隐性课程对于学生的成长不起任何作用。N 23 在我国古代最早提出分科课程的是孔子。Y 24 学科课程最大的优点就是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Y 25 经验课程又叫活动课程或者生活课程。Y 26 必修课一般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Y 27 教学计划现在多称为课程标准。N 28 教学大纲一般分为说明、正文和附录三部分。Y 29 大学的公共课、基础课的教学大纲是由教育部和相关部委统一制定的。Y 30 教材内容的组织方式有逻辑式和心理式两种类型。Y 31 教材内容的编排方式有直线式和并列式两种。N 32 通才教育是一种博雅教育。Y 33 专业基础课是体现专业特点并根据专业特殊需要设置的课程。N 34 教师拟定教学计划主要包括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和课时计划。Y 35 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Y 36 学科课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Y 37 经验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兴趣和需要。Y

2015高校教师资格证笔试《综合》考试参考资料--附答案

2015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考试暨教师资格笔试参考资料 《大学教学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大学教学论探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一般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下列选项不属于其内容的是( C ): A.教学理念 B.教学过程 C.德育原则 D.教学方法 2.高等学校工作应当以( D )为中心。 A.政治学习 B.科学研究 C.社会服务 D.教学工作 3.教学质量的提高,决定于起主导作用的( A ) A.教师 B.学生 C.教科书 D.课程资源 4. 下列有关学生的认识过程的论述,错误的是( A ) A.一般从接受直接经验开始 B.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C.也是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D.智力与非智力全面发展的过程 5.下列选项不属于“有效”教学的关键行为的是( D ) A.授课清晰 B.教学方法多样化 C.任务导向 D.设置合适的提问 6. 下列选项所列教学原则表述错误的是( A ) A.科学性与政治性相结合 B.理论联系实际 C.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 D.少而精 7. “通过有招学无招”是对( B )的形象说法。 A.发现教学法 B.案例教学法 C.讲授法 D.讨论法 8.最古老而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 C ) A.发现教学法 B.案例教学法 C.讲授法 D.对话法 9.以下选项不属于大学现场教学方法的是( D ) A.参观 B.调查 C.实习实训 D.实验课 10. 下列选项不属于教学创新目的的是( D ) A.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B.启发学生的创新思考 C.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D.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 二、简答题 1.大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教书育人 2.大学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培养顺应时代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3.实施创新教学,需要教师具有哪三种创造力? 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技法 4. 什么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或“期待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暗示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 5. 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通常,案例教学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要使用特定的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并且,案例教学一般要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在案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既不是编出来讲道理的故事,也不是写出来阐明事实的事例,而是为了达成明确的教学目的,基于一定的事实而编写的故事,它在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之后会使学生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源? 一、动机。即学习态度的树立,学习内动力的激发。二、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三、压力与成功的动力。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竞争无处不在”,在学习中,适当引入竞争是很有必要的。有竞争必然会产生压力,如果学生能够战胜困难,挑战压力并获得成功,则可以体会成功的快乐。

《经典教综多选题》100题及答案(精编)

经典教综多选题 100 道 1.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可以分解为()。A.理想成分B. 认知成分C.情感成分D.价值成分 2.下列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不平衡性特点的有()。 A.人的身体发育总是遵循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 B.人的身高 和体重的增长有两个高峰期,即婴儿期和青春期 C.人的神经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 D.失明者的听力往往比视力正常者发达 3.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将总体目标转化为() A.集体目标 B.小组目标 C.个人目标 D.年级目标 4.下列属于学生注意听讲的描述有() A.注目凝视 B.交头接耳 C.屏息静气 D.若有所思 5.下列符合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的有()。

A.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B.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D.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明晰 6.“你的鞭子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车、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这段话对我们进行教育工作的启示是()。 A.要因材施教 B.要对学生循循善诱 C.要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 D.要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 7.以下关于独立形态的教学阶段的表述,正确的有()。A.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来,始于德国哲学家康德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 C.最早的教育学研究机构,始于德国普鲁士王朝的哥廷根大学 D.把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英国哲学家培根 8.下列属于正迁移的有()。 A.数学审题技能的掌握对物理、化学审题的影响 B.在学校爱护公物的言行影响在校外规范自己的行为 C.外语学习中,词汇的掌握对阅读的影响 D.学习汉语字母发音对英语字母发音的影响 9.古罗马医生盖伦提出人的气质类型分为()。 A.多血质 B.胆汁型 C.抑郁质 D.粘液质 10.激情是一种强烈短暂的情绪状态,其特点()。 A.激动性 B.弥散性 C.冲动性 D.渲染性

大学教育学知识点归纳[1].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概念 1.广义教育学指凡是能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以及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它的特点是:第一,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强,因此可控性强;第二,学校教育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其目的是培养人,这些人是取得入学资格的。 2.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是教的主体。教育影响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媒介和方法。 3.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以影响和发展人身心为直接目标的、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和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此种观点是错误的。 2.生物起源说: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活动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存在于动物界。教育起源于生物生存竞争本能。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有一定进步性。 3.心理起源说:其代表人物孟禄认为,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4.劳动起源说:教育从人类产生就已经开始了,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产生于劳动过程。 三.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的教育:⑴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有原始性。⑵教育与宗教活动密切联系,教育具有宗教性。 ⑶教育机会具有原始的均等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⑴奴隶社会的教育:①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②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甚至相对立。③专门教育机构(学校和专门教育人员(教师的产生。④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学校教育内容趋于分化和知识化。 3.封建社会的教育:⑴学校教育的等级性、专制性和保守性。⑵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严重分离。 ⑶学校教育对象、规模、种类的相对扩大与增大。 4.现代社会的教育:⑴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⑵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⑶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⑷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教育方法具有先进性。 ⑸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⑹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⑺重视教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⑻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 四.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发展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现象是指一切培养人的活动的外在形态和表面特征。

大学教学论 基础知识

1.√大学教学论是一门由高等教育学与教普通教学论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2.√大学教学论从学科归属,它是高等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从渊源上,是教学论在高教领域的延伸和拓展,是教学论学科新近开辟的研究领域。 3.大教论交叉学科性质:(1)立足高教自身特点,探索大学教学特殊规律。高教与基础教育在教学方面差别:a大学要培养学生学术创新和科研能力;b大学教学内容具有较高学术性和开放性;c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d大学师生关系民主性与交往学术性。(2)借鉴教学论理论框架,建构大学教学论理论体系 4.√教学问题是教育学研究核心问题,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群中一个重要学科。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人是德国的拉特克。他确立了“自然教学法”即由易到难的方法。 5.△夸美纽斯的《大学教学论》和《分析性教学论》被认为是教学论的经典著作,奠定了这门学科的基础。提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泛智主义的教学主张。 6.赫尔巴特被尊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1806年著《普通教育学》,是其教育理论的代表作。 7.√观念是赫尔巴特心理学中最基本的术语,含义是事物呈现于感官.在意识中留下的印象。统觉:人从出生起就在心中不断形成着各种观念,并在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将一些分散的感觉刺激纳入意识,吸收.融合.同化新观念并形成观念体系,这一过程为统觉。教学的任务就是要促进观念间的统觉得形成。他提出著名的教学阶段理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8.凯洛夫教学思想深影响我国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至今影响仍未完全消除 9.凯洛夫的思想表现在1教学过程的认识本质论。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阶段。3强调双基和系统学科知识的掌握。 10.√杜威,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他将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称为传统的教学理论。杜威反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认为班级授课制是消极的对待儿童,机械的使儿童集合在一起,课程和教法划一,不利于儿童的发展。 11. 杜威认为教学法的要素和思维的要素是相同的,这些要素就是1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的连续的活动;2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3他要占有知识资料,进行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4他必须一步一步地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5他要有机会通过应用来检验他的想法使这些想法意义明确 12.赞科夫与其他教育家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非常重视实验。赞可夫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的教学新体系是以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两个水平之间的幅度为最近发展区。他提出教学教学要走在发展前头,并提出教学四原则:以提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班学生包括后进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13.△布鲁纳教学论思想突出表现在对学科基本结构的重视和对“发现法”的提倡上。14.学科基本结构指每门学科中广泛起作用的概念.定义.原理.法则的体系。 15.√布鲁纳认为,使用“发现法”可提高智慧潜力,能使外来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使学生学会发现的探索方法,有助于记忆的保持。16.大学教学论的基本理论任务1大学教学论要确立自己的研究对象,包括大学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的特点教与学的条件和教与学的实施过程等。最根本关系是教与学关系,其他是教学关系在教学过程与环境中的具体投射,为教师教.学生学服务2大学教学论要有自己的问题意识。大学教学论要真正成为一种理论研究,不仅要有研究的对象,更要有研究的问题。要培养大学教学论研究的问题意识,必须理解问题的一般性质和表现形式。问题具有主客观双重属性、情景性和表现多样性等特征。 大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包括大学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的特点.教与学的条件和教与学的实施过程。 17.最根本关系是教与学关系,其他是教学关系在教学过程与环境中的具体投射,为教师教.学生学服务 18.大学教学特点:既是逻辑范畴,也是历史范畴。 19.√大学教学论要真正成为一种理论研究,既要有研究对象,更要有研究问题 20.从大学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发现问题并科学准确的界定问题,是大学教学论研究的逻辑起点。 21.大学教学论研究的问题具有主客观双重属性.情景性.表现多样性。问题又具有主观性,即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这些特殊后果及表现,能否被研究者发现,并被界定为特定问题,取决于研究者的主观意识和学术研究能力。17. √高教的时代发展急切的呼唤着大学教 学论的诞生,大学教学的专门研究成为高教 研究领域中的一大阵地。 18.大学教学论是时代发展的产物(1)我国 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对大学教学研究提出 了专门化要求。首先在办学规模方面实现 了从“精英教育”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 历史性跨越。其次,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 办学条件也得到了根本改善。最后,高等学 校的专业设置得到了不断更新,加大了学科 专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开设了一批诸如能 源、资源、环境、安全、物流等新兴热门专 业,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急需人才。(2)不 断深化大学教学改革、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 政策导向推动了大学教学工作的积极发展。 (3)实施本科教学质量水平评估制度需要 科学的大学教学理论的指导。大学教学评估 是国际上监督和评价大学教学质量的通用 做法,也是确保大学组织健康成长的有效机 制之一。要发挥好大学教学质量水平评估的 重要作用,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教学 质量评估体系,这是大学教学论研究的一个 重要领域。 19大学教学的含义: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 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意义建构 活动。大学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一、 一般教学的含义。首先,教学是教育活动发 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高级形态表现,是人类 传承自身文明成果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 活动。其次,教学是一种人类重要的公益性 活动,是促进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根本力 量。再次,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通过以传递和 发展人类经验为己任的专门性社会交往活 动,生成生命意义与社会价值的协同过程。 再其次,教学从一个侧面说是一种认识活 动,从另外一个侧面看则是一种实践活动。 最后,教学是一种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 活动,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二、大学 教学的含义首先,大学教学是基于通识教 育的专业教学。其次,大学教学不仅传递知 识与技能,而且还具有研究性、开放性、创 新性的特点。再其次,大学过程实际上是一 个学习和发现相结合的过程。最后,大学教 学具有实践性和社会性。 20√大学教学的发展价值:现代社会所需要 的高级专门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 础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具有开放的意识.进 取的精神与健全的人格美国学者阿历克斯 英格尔斯针对认得现代化提出12个现代人 的特征 23.要发挥好大学教学质量水平评估的重要 作用,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教学质量 评估体系,这是大学教学论研究的一个重要 领域。 24.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 一种人类特有的意义建构活动。大学教学工 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大学生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掌握一定专业 知识和技能,参与一定科研和学术活动,养成 一定专业素养和文化品格,形成一定思想品 德与价值观 25.√大学教学的发展价值:现代社会所需要 的高级专门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 础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具有开放的意识.进 取的精神与健全的人格 22. 大学教学的意义一、大学教学的发展价 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教学积极引 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在较短的时间 内系统的学习并掌握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过 程中积累起来的科学与文化成果,同时使其 受到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熏陶,养成一定的学 术研究兴趣和志向。2大学教学通过对社会 问题与学术问题的广泛讨论与交流,培养学 术的现代意识与人格特征,把课堂建构成联 系知识与社会、学术与思想、学习与生活的 桥梁。3大学教学通过对班级温和、校园文 化、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辐射、指导 和引领,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性品质。二、 大学教学的社会价值1大学教学具有文化传 播、文化创新价值2大学教学具有经济增长 价值3大学教学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3. 西方大学教学传统的演变及其影响:文 艺复兴后西方大学发展经历了英国.德国.美 国和苏联大学传统,其教学传统也经历了与 此相对应的递变过程。 中世纪大学教学传统:自治与国际性。 英大学教学传统:自由教育.心灵训练。 纽曼认为,大学是一切实验和思索的高级保 护力量,目的培养具有“自由公平沉着稳健智 能”生活习惯的绅士。 德国大学教学传统:研究和发展知识。 △1809年洪堡建立了柏林大学,并系统的形 成和提出自己的大学观。 19世纪德国逐步成为世界大学的中心。 中国现代大学初始模板:德国大学制度 美国大学教学传统:象牙塔到服务站 1825美国杰弗逊创办弗吉尼亚大学。 苏联大学教学传统: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原大学制度基础上,以 解放区高等教学管理为基础,借鉴苏联经验, 建立高教体系,苏联大学传统在中国全面推 行。 24. △春秋战国齐国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 鸣”思想重镇。△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 大儒董仲舒的奏请,创立太学,设置五经博士, 为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宋代书院,意味着中 国民间高校诞生.√官学类型中,太学和国子 监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学府。√书院是中 国古代学者研究学问,聚徒讲学的教育场所. 25. 1912蔡元培作为教育总长主持制定《教 育部大学校令》,使“学”“术”分离,形成 教授治校 26. X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 教育家,是现代教育思想最重要代表人物,其 教育理论具有持续的世界性影响。所著《民 主主义与教育》阐述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其 教育著述代表作。英美学者把它和柏拉图的 《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并列 27.杜威(实用主义哲学)提出“存在即被经 验”命题,认为经验包含两部分:发出动作和承 受结果 28. △杜威认为真理“是令人满意的东 西”,“真理意味着成功”,甚至把反映客观事物 规律的科学说成“人造的工具”。 29. √杜威认为“哲学最深刻定义是哲学是教 育的最一般方面的理论”“哲学是教育普通原 理,教育是哲学的实验室。教育须根据普通原 理而实施,而普通原理则须根据教育实施的 结果来考核” 30. 杜威的教育哲学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 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持续的改组和改造。√杜 威认为课程教材必须与现在生活的经验联 系起来。 32. 杜威的思维五步:疑难的情境;确定疑 难的所在;提出解决疑难的各种假设;对假 设进行推断;验证或修改假设 杜威把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民主社会与大 学教学的民主精神联系起来(大学教学应当 培育民主观念)。 37.杜威最典型的一段话是“现在,我们教育 中将引起的政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 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 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 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 起来。 38.杜威认为知识具有人文主义的性质,不是 因为它是关于过去人类的产物,而是因为它 在解放人类智力和人类同情心方面做出了 贡献。 39.杜威实用主义对中国大学教改启示:正确 处理大学教学与服务的关系;实现职业教育 与自由教育的融合。 33.实用主义教学观对大学教学的启示(1) 大学教学应当培育民主观念,杜威把建设一 个充满活力的民主社会与大学教学的民主 精神联系起来(2)大学教学要坚持学习科 学知识与进行人文陶冶的结合(3)大学教 学应重视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联系(4)正确 处理大学教学与社会服务的关系(5)实现 职业教育与自由教育的融合 34. △永恒主义教育是20世纪30年代在美 国产生并有重要影响的教育流派。它以实在 论的哲学观为依据,提倡古典主义教育传统, 反对当时极为流行的实用主义和进步主义 教育观,属于现代西方教育理论中的新传统 流派。该派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罗伯 特·M·赫钦斯.莫体蒙勒·艾德勒 35.永恒主义教育的明确哲学基础—古典实 在论。36. 美教育家赫钦斯代表作《美国高 等教育》 37. △永恒主义者以古希腊哲学为主要理论 基础,提倡古典主义教育传统,高呼“回到古希 腊去”.“回到柏拉图去”,力图恢复传统教育。 38. √永恒主义者认为教育根本目的是发展 人的本性,把人塑造成人,并且人的本性是永 恒不变的。 39. √永恒主义者认为人文学科应永远居于 课程中心,经验科学只能处于次席 40. 永恒主义教学观的基本主张1阅读经典 著作培植永恒理念2重视理智训练,强调教 师指导。√在师生关系问题上,永恒主义者批 评了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因为它过分夸大 了儿童的兴趣在教育中的作用。3通过对话 和辩论,学会质疑和推理 41. √赫钦斯认为大学之道首先在于所有不 同科系不同专业之间必须具有共同的精神 文化基础,这就要求所有学生应该接受一种 共同的教育,这就是他提出的通识教育的主 张。 42. 1945年美国哈佛大学课程规划委员会提 出“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的报告书,主张 通识教育所培养的“完整的人”应具有四种心 理特质:能有效地思考;能清晰地沟通思想; 能适切地判断是非;能识别普通性的价值。 43. △“元培计划”是北京大学2001年启动的 以老校长蔡元培的名字命名的本科教育和 教学改革计划。 44. √赫钦斯认为对西方人而言,对“共同人 性”及“本族群的属性”这种永恒性研究,其精 华首先体现在西方文明自古以来的历代经 典著作中。 45. △人本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 初在美国兴起一种反对行为主义倾向的心 理学流派,代表人物:马斯洛.卡尔·罗杰斯.乔 治·凯利等。 46. 与传统教育观片面重视人的理智不同, 人本主义教育哲学强调人类心理世界另一 面,即人的情感勇气自尊自信。 47.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根植于其自然人性论 基础之上。√马斯洛认为教育主要目的是发 展人的个别性,协助个体把自己作为一个独 特的人来认识,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潜能。 48. 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关键不在于教 师教学技巧.专业知识.课程计划.视听材料. 演示讲解.丰富书籍等,而在于教师和学生间 特定心理气氛因素。 49. √人本主义教育者认为,学生是一个独立 自主的个体,学生的发展成长应与他自己相 比较,看他是否比以前有进步 56.△当代美国三个“结合”教育贯穿一条红 线,即“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 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都让学生自主 选择.自我负责”。 50.人本主义的教学观对大学教学的启示1 大学教学要提倡“学生中心”2要重视自我 概念的发展3应主张有意义的学习4应探索 更加开放的教学方式方法 51. △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代表人物: 让·皮亚杰.维果斯基。√和传统教学思想不同,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强调学 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 主动建构,强调质疑.批判性思考在知识建构 中重要作用 52. 大学课程体系是大学教学范畴中具有实 质性的组成部分,这些实质性内容是教育实 现其预期目标的中介,是教育对学生的直接 影响源。 53. 教学计划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 养规格重要文件,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 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 54. 课程概念:1课程即学科,表现为课程计 划.课程标准.教科书三种物质载体。2课程即 经验,特点为:课程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 设计的,课程是和学习者的个人经验相联系 相结合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3课程即活 动,特点为: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及学习 者作为课程主体的能动性,强调以学习者的 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来实施课程,强调 活动完整性,突出课程综合性和整体性。 55. 隐性课程研究萌芽,可追溯到美国教育 家杜威“附带学习”,即学习中自然而然产生 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 56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 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 57. △学科课程的优点是它的逻辑性.系统性 和简约性。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同时 也便于设计和管理。 58. 经验课程又叫“活动课程”“生活课程”,培 养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并以学生主体性活 动经验为核心组织的课程 59. 大学教育三层次:通识.专业.选修教育。 通识教育通过为学生提供宽广教育基础,促 进学生智力.情感.态度和思维方式的全方位 发展,使其成为良好社会公民和全面发展的 人。 60. 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不同:通识课程面 向全校学生开设,专业课程仅面向某一学院 或某一系科.专业开设。 61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某一课 程教学内容的文件,分为说明.正文和附录三 部分。应突出重点,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62.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 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 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资料等。其中,教科书 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简称为教材。 教材内容组织方法:逻辑式、心理式 教材内容编排方式:直线式、螺旋式 √教学大纲应突出重点,贯彻“少而精”的原 则。 68.教学观念:师生观、教学观、知识观(书本 理论是知识一种描述形式,不代表知识本来 面目;活动和体验.经历和反思.经验和理解. 交流和建构都有知识意义) 63. .教学方法设计是围绕一定教学目标,依 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手段条 件因素,设计教学要采用的策略.方法及其组 合。 64.教学方法设计观包括:整体观、科学观、 学习观 65. 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教学目标、教学 内容、学生的特点、教师的自身素养和经验、 教学资源和装备条件 66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 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讲授 法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雅典剧院的兴 起和柏拉图的学园。至今仍是大学课堂教学 主要方法,优势为可控性强,成本低,效率高, 信息量大。 67.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就教学内容重 点难点热点问题,组织学生以全班或小组形 式,围绕教材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 辩论,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68. △大学课堂教学的讨论,根据讨论目的分 两类:一知识性讨论,以理解和应用教材有关 知识为目的,应用性较广;二学术性讨论,以 超越教材内容为目的探讨相关问题,一般在

大学教学论基础-模拟练习题库-part1

大学教学论基础-模拟练习题库-part1 01 单选题 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体现了当今()的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 全民教育 终身教育 教育平等 02 单选题 大学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它是由大学教师的教与大学生的学所构成的()。 接受知识 ◎意义建构活动 社会交往 情感交流 03 单选题 ()的主要功能是要促进不同学识领域的专家或不同职业的人士具有相互沟通与了解的心态。 军事教育 民主教育 ◎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04 单选题 ()认为:学校的目的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牛顿 ◎爱因斯坦

布鲁纳 维果茨基 05 单选题 教学过程的实践离不开三个要素,不包括下列中的()。 ◎教具 课程 教师 学生 06 单选题 1912年到1913年民国政府教育部通过的“壬子?癸丑学制”及随后的修订,吸取了的()高等教育制度的特点。 日本 英国 美国 ◎德国 07 单选题 1917年蔡元培执掌北大,由他主导的北大改革具有()大学的烙印。 ◎德国 日本 英国 美国 08 单选题 春秋战国时期,在齐国出现了一所著名学府——(),成为“百家争鸣”的思想重镇。 杏坛

太学 ◎稷下学宫 09 单选题 第一批庚款赴美国留学的()于1928年任清华大学代校长,提出了通才教育、教授治校和学术自由等思想,并在办学中付之实施。 蒋梦麟 傅斯年 ◎梅贻琦 蔡元培 10 单选题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从大儒董仲舒之请,创立太学,设置()博士,为中国古代最高学府。 ◎五经 十三经 九经 七经 11 单选题 建国之后,()大学传统在我国得到全面推行。 德国 日本 ◎(前)苏联 美国 12 单选题 研究和发展知识,这是()大学教学的传统。

大学教学论基础精彩试题

大学教学论基础 (1) 学生学业评价的结果分析阶段,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不包括()。 A:整理B:分析 C:反馈D:公示 (2) 根据实验教学的组织形式,实验教学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下列不属于这三种的是()。 A: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选的实验B:课程中的实验教学 C:学习操作性实验教学D:单独开设的实验课程 (3) 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志趣和需要任意选修的本专业、外专业或与专业无直接关系的课程,就是()。 A:非限定性选修课B:限定性选修课 C:基础课D:必修课 (4) 学生学年论文属于()。 A:习作性作业B:课外作业 C:额外作业D:补充作业 (5) 大学教学的主要社会价值之一是()。 A:大学教学具有社会服务价值B:大学教学具有经济增长价值 C:大学教学具有环境保护的价值D:大学教学具有直接促进科技进步的价值(6) 我国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是()。 A:学生不喜欢网络教学B:网络教学资源有待丰富 C:计算机网络不发达D:领导不重视网络教学 (7) 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有不少的优点,但不包括()。 A:能够促进教学与评价的有机结合B:能快速地提升学生的成绩名次

C:能个性化地关注学生发展,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D:能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长与进步,并从中受到激励(8) 大学教学评价不仅是大学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也是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的教学实施()的一种重要手段。 A:有效监督B:有效控制 C:有效改革D:有效指挥 (9) 现代意义的大学起源于(),她是中世纪留给后世最可称赞的文化遗产。 A:亚洲B:欧洲 C:美洲D:非洲 (10) 第一个计算机教学系统于()年设计成功。 A:1925年B:1932年 C:1946年D:1958年 (11) 从评价的内容来看,我国大学教学评价主要集中在六大方面,其中之一是()。 A:评价学校校园环境B:评价学校办学传统与特色的效应 C:评价学生来源与构成与学风D:评价学校收费规范与否 (12) ()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种类似于研究的情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选择学习的方式,自己动手收集、分析、判断大量的教学信息和材料,进行积极的探索、发现和体验的一种教学模式。 A:案例教学B:网络教学 C:双语教学D:研究性教学 (13) 网络平台辅助下的大学课堂教学,为大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路径,其模式之一是()。 A:基于网络资源的阅读模式B:基于网络资源的实验教学模式 C:基于网络教学资源的练习模式D:基于网络讨论的交互式教学模式 (14) 下列不属于大学教学评价准备阶段的是( )。 A:建立评价工作机构B:获取评价信息

大学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导语:在大力推广教育改革的今天,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已是必不可少。教师苦教、学生死学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赏识教育成为教师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大学教育学知识点总结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大学教育学知识点总结1 从小学到大学,可以说我一直都在接受教育,可是坦白说,要不是这学期学习了教育学,我根本就不会知道,除了儒家思想的“因材施教”这一古文化遗产涉及到教育之外,我所接受的十几年的教育竟然拥有如此广阔的研究领域,胡老师打破传统教学方式采用的“理论+案例+我”的授课方法更是让我对教育这门学科刮目相看,也改变了之前对教育学的幼稚的偏见。 记得第一次翻开《新编教育学》这本书时,我发现里面的内容特别枯燥乏味,几乎都是一些关于教育与社会呀,教育原则和方法啥的,好像与我们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有很大的距离。于是就想,学不学教育学用处不大,不学教育学以后照样能教好学。后来上了胡老师的课之后,我才明白,我完全误解了教育学,更别谈其功能了,特别是自己亲自上讲台谈论《全身反应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后感触更深。教育学是师范类学生的必修课,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教

育学的学习掌握教育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培养从事教育教学的工作能力等。由此可见,教育学对培养未来合格人民教师的作用是确信无疑的。如果大家都跟我一样继续持有这种偏见,教育的未来和学生的前程就很危险了。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发现老师很精明,想必他料到了我们会对教育学产生偏见,并且可能会不喜欢上这门课,所以就采用“理论+案例+我”的创新教学方法,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胡老师采用的这种创新教学方法,以理论与实际有机整合为宗 旨,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整个学期合理整合为课前分组搜寻典型案例、课上学生共同探讨和最后老师分析总结案例三个阶段,将我们引入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中,培养了我们反思、创新的能力,使理论与实际得到紧密结合。课前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深入角度地上网搜索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件及其相关的内容、情节、过程和处理方法等,提高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课堂上我们以所搜集到的案例为基本素材,或单独站上讲台,或组织团体辩论,思想深刻的胡老师也积极与我们双向和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研讨,培养了我们的批判反思意识及团体合作能力,并促使我们充分理解了课前课上研究现象的复杂性、变化性、多样性等属性,在思索过程中考虑如何将教学理论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