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毛概重点

毛概重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考试重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的具体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
具体内涵表现在: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P12第二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最新概括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P1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适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P19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内涵:从“实际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基本要求: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第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群众路线:(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基本内涵: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基本要求:第一、一切为了人民群众。 第二、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 第三、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

第四、虚心向人民学习。
独立自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基本内涵:无产阶级革命首先需要各国无产阶级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搞好本国的革命事业。
基本要求:第一,各国无产阶级首先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搞好本国的革命事业。 第二,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的同时,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不闭关自守,不拒绝可能得到的援助。既反对别国对中国的干涉和侵略,也坚决反对任何国家对别国的侵略和干涉。自力更生和争取外援是辩证统一的
P36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P48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二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提出党的思想路线,其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党的思想路线体系中,其核心是实事求是。
P55什么是解放思想
邓小平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不是背离马克思主义的胡思乱想;同时必须敢于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把实践当作最高权威,不做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奴隶。解放思想通常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对原先的认识进行再认识,这其中既有对原先认识中那些正确部分的坚持,也有对原先认识中错误部分的纠正;二是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正确认识。
P6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作了完整的概括:“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民主力量。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动力,也是领导阶级;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民族资产阶级是动力,但必须既联合又斗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则要在中国建立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然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最终目标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
P75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领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P79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壮大自己的阶级基础。但对农民参加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
1927年开始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的理论。
长征延安时期,毛泽东深入分析了近代中国的国情,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整体战略思想。
P8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P9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毛泽东文集》第六巻,316页,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过渡时期的基本任务是“一化三改”,即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使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农民和手工业者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私人所有制改造为合作社社员的集体所有制,把以剥削工人剩余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改造为全民所有制;在我国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P101四马分肥
私营企业的利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

,即当时所说的四马分肥。资方红利大体占四分之一。
P108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5.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P115“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1)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2)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3)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主体,一定范围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
P117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1992年,南方视察时,邓小平把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精辟地表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其中一个必须是社会生产力得到比较迅速的发展,一个是必须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突出反复强调的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核心内容。
P13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科学概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必须把“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这八个字统一起来。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含着双重的历史定位,一是把我国的社会形态定位于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把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定位于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不发达、不成熟的初级阶段。
P144社会主要矛盾规范表述
1981年, “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有其特定的历史内容,“人民”包括各阶层人民群众,具有整体性。“需要”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具有动态性和全面性。就落后的社会生产

而言,包括生产力的落后,也包括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方式的落后。人民改善物质文化的要求,不仅在数量上不断增长,而且在质量上不断提高。
P14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十三大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了明确概括,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基本路线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力量,全国各族人民是贯彻执行基本路线的依靠力量。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坚持改革开放,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贯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方针。四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P151十七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波的政治局面。
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P155党的十五大对“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
党的十五大把第三步战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P16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是生产

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它们不但表现在社会主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第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第二,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第二,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第四,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P168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只有改革,只有广泛而深入的改革,才能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出广阔的空间。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发展是目的。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中,发展始终是第一位的。
稳定是前提。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 提,稳定是中国的最高利益,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稳定。在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中,任何时候稳定都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促进。新时期我们要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稳定是前提,但稳定是相对的,不能因为改革有风险就不改革,否则会导致社会剧烈动荡不安。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承受能力,以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前几年的医疗体制改革和教育改革,老百姓意见很多,中央已经注意到这些问题,正在重新研究。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改善人民生活 ,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我们改革、发展、稳定的共同目的。
P172对外开放的格局
全方位——对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要实行开放

政策。
多层次——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宽领域——立足于中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金融、保险、科教、文化等领域。
P18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使社会主义的优势与市场经济的优势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P18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基本根据: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没有作为主体地位的公有有制经济,就不能确保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就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P187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的理论范畴,其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既有其量的规定,也有其质的规定。
一从量上来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

产要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从质上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应体现在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控制和对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上。
P191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质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按劳分配主体地位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方面的体现,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2.才能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3.才能保证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前进。
P207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P21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
P214 建设“两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P220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我国民主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才能有可靠的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党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才能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
P223人民民主专政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

政。所谓无产阶级专政,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大劳动者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第一,性质相同。人民民主专政也是以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第二,作用。职能相同。人民民主专政也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相结合的国家政权,即对绝大多数人实行民主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第三,从历史使命相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在过渡时期担负着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又承担着保卫社会主义制度、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又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第一,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来看,人民的范围具有更大广泛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参加国家政权的不仅有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一定历史时期还有民族资产阶级。进入社会主义之后,包括知识分子的工人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阶级、一切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的范畴,在最广大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只对极少数人实行专政。第二,从党派之间的关系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三,从概念的表述来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地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它是民主和专政的辩证统一。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和条件,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是人民民主专政的保障和手段。
P228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P229人民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P236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也就是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国家各项工作都要依法进行。依法治国的依据,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
P238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
P252“四有”公民
有理想、讲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理想是核心和精神支柱;道德是行为规范和理想体现;几率是实现理想、维护道德的重要保证;文化是基

础,是形成理性信念、道德情操和纪律观念的重要条件。
P253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第一,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三,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第四, 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第五,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P25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P27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范畴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P281建设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基本原则
总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P284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基本要求: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
1.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5.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 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P302“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在国际是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P316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
P327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三大外交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P330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P336一、根本力量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P341二、建设者
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
P342“四个尊重”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P346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1.内容:它包括两个方面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2.基本任务: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P348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P353军队建设的总要求
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P363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

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对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最准确的概括。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P377一、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点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要求
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P382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90年来我们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创造性实践,为我们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第一,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
第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第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
第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
第五,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