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重新塑造中国政治生态

重新塑造中国政治生态

重新塑造中国政治生态

赖君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2016021627

摘要:政治生态是中国提出的政治概念,具有中国特色。政治生态指的是政治系统的各种

要素,包括政治制度和规范、政治行为主体及其行为方式、政治文化和政治心理等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总体状态和环境。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与政治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中

国的政治生态仍然存在一些严重问题。本文概括了政治生态的概念及其内涵,分析了当前

政治生态中的不良现象及产生原因,并提出通过健全政治制度和法律、养成规范的政治行为、培养健康的政治意识三条途径重新塑造中国政治生态。

关键词:政治生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生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对我党自身建设提出的高度概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概念、新发展。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 讲话中提出:“改进工作作风,就是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政治生态”。2015年 1月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当前“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2015年3月又明确提出“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成为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之一,也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词之一。

这一政治概念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它表明当代中国在经过6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之后而日趋务实。譬如,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实践使中国从权威政治走向了日常政治,使中国政治生活从理想回到了现实。而在过去,人们曾经大谈政治理想,高呼着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如今开始认识到了鲜活的政治现实,既看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政治发展,也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政治矛盾,也开始以真正的尊重人的方式来面对政治现实。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政治生态’

进入人们的视野,是现代政治发展走向深入的客观必然,也是今日中国政治走向清明的历史自觉。”由此可见,提出政治生态意义重大、重塑政治生态迫在眉睫。要研究政治生态,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政治生态?

一、政治生态的概念及其内涵

政治生态是把生态学理论引入政治学的概念,在政治领域的工具书,如《 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都不能找到政治生态这一词条。可见“政治生态”这一概念是“中国制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郝宇青(2015)定义了政治生态,他认为政治生态指的是:“政治主体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下的生存方式,以及在此政治环境下养成的政治习性,同时也指政治主体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的状态。”①在这个概念中,政治主体采用的是广义的政治主体内涵,指的是有一定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和相关利益的政治行为者。国家机关、政府官员、社团、群体、公民等都是政治过程的实施者、参与者或者是影响者,所以都可以是政治行为者。在政治过程中,他们之间因思想、观念和利益的复杂性,而构成了团结合作或中立观望或矛盾冲突的复杂关系。

燕继荣(2015)提到:政治生态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指的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总和,包括了政治系统中的各种要素,如各种政治制度和规则、各种政治行为主体、各种政治行为方式、各种政治文化和不同政治心理等。②狭义上值得是政治系统运行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的范围和构成要素会因“政治系统”定义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燕继荣认为,从中国的现实情况看,目前所讨论的“政治生态”应该定位于广义的政治生态。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政治概念,政治生态主要是指“从政环境”,接近于官

①郝宇青:《政治生态的内涵解读》,《探索与争鸣》,2015年11月。

②燕继荣:《政治生态是怎么被污染的》,《探索与争鸣》,2015年11月。

场环境或官场生态; 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政治生态的内涵广泛,它可以被理解为政治系统的各种要素,包括政治制度和规范、政治行为主体及其行为方式、政治文化和政治心理等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总体状态和环境。

二、中国政治生态恶化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1.中国政治生态恶化的表现

近年来,中国的政治生态恶化,媒体的报道暴露出需对诸如权钱交易、官商勾结、黑金政治、任人唯亲、买官卖官等腐败现象。在这里,政治生态恶化主要指的是官场生态,主要表现为:

(1)入职凭关系。在入职或者晋升中存在严重的关系先行现象,没有背景没有关系的人再有能力也很难得到机会,流传出“能力不如关系,拼搏不如拼爹”等说法。

(2)做人无原则。政治行为者的态度不是依据公认的价值和既定的规则,而是根据是否对自己有利的功利考量。官员做事无原则、无底线的事件也频繁被报道出来。一旦出了事情,首先想到的是压制、捂住、摆平,为了能够摆平不被曝光,不计成本、放弃原则、不顾法律。

(3)做事搞投机。大量的案例可以看出, 官员热衷于投机钻营,表演作秀,甚至弄虚作假,显现出“干的不如看的,做事不如作秀”的不良风气。官员为了做出 “政绩”,不顾经济条件和发展现实,不惜举债集资,甚至挪用灾款,去建设“大广场”“大公园”和“地标建筑”等“形象工程”。近年来,随着中央 新农村建设的推开,许多地方把所谓的“农业示范园”“农 民新家园”“现代种养殖示范基地”等统统建到交通要道, 以期上级领导“一目了然”。

(4)晋升走后门:民间流传“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暂缓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的说法。折射出在官员晋升中,个别行业和个别部门中走后门拉关系的行为个案,逐渐演变成了较为普遍的现象。

2.中国政治生态恶化的原因分析

造成政治生态恶化的原因是什么?燕继荣认为政治生态不良的根本问题是制度虚置化,“显规则虚设而潜规则盛行”。而导致制度虚置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制度规则本身可能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制度和规则的实施环节出现问题。制度本身的问题可能是制度和规则的标准定得太高,超越常人所能企及的水平;或者规则模糊多变,可以作多种解释;又或者制度存在明显的漏洞,给人钻空子的机会。在制度实施环节则可能由于种种原因缺乏效力。

申建林(2014)根据生态学的观念,认为“政治生态是指在一定社会范围内政治个体之间、政治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政治权力机构、政治运行机制、政治行为方式”。①根据这种理解,它认为中国政治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集中于三个方面:

政治权力机构的清晰度不足。中国的基本权力结构由正当权利与国家权力,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构成。而实际上,党委、人大、政府、司法机关在全责上的法律关系存在不清晰的地方。每一种权利的权威性没有充分体现,相互之间有效的透明机制也不明确。

制度生态运行不畅。目前的制度化建设与制度约束力不能满足紧急生活的需要和民众的期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用制度权管事管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但是实际上,合法制度的执行力不够,制度运行不畅,潜规则大行其道。

监督机制效能不高。目前的监督形式由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党内监督和行政监督属于系统内部的监督,监督力度和效果都是有限的。通过检察机关实施的法律监督缺乏权威性。民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属于外部监督是最具有实质意义的,党的十八大也指出要让人民监督权力,但是实际上人民群众的发言权和评议权并没有得到保障。因为这些监督机制的效能不高,导致腐败难以遏制。

①申建林:《把脉中国政治三要害》,《人民论坛》2014年9月。

王恩江(2014)认为腐败行为是政治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十八大以来,反腐一直在进行,显示出国家对反腐工作的重视和决心。纪录片“永远在路上”记录了倒台的贪官们的罪行,让人愕然。是什么诱导了腐败?祁建民给出了三个主要诱因:权力崇拜、差序格局和潜规则。权力崇拜使腐败成为必然,差序格局导致“拉关系”“搞小圈子”等不良政治生态,潜规则就导致了制度虚设等问题。可见腐败问题和政治生态恶化关系密切,处理腐败问题是重建政治神态的关键。

三、重塑中国政治生态

当前政治生态出现不良现象,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就必须重视政治生态的建设,重塑良好的政治生态以保证国家的发展。那么我们首先要明确良好的政治生态有什么特征?

熊光清认为,良好的政治生态就是一种健康、有序、和谐的政治运行状态,而且这种良好的状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良好的政治生态包含三个要素,即: 良好的政治制度、规范的政治行为和健康的政治意识。①本文就以这三个良好政治生态的要素为目标谈论如何重塑中国政治生态。

1.健全政治制度和法律

健全政治制度和法律是改善政治生态的主要途径和关键。华士平从理论、实践和中国的现实三个角度出发阐述了健全制度和法律对重建政治生态的重要意义。

从理论上讲,制度和法律同“政治文化”即 “政治生态”的关系是互相影响的,政治制度对“政治文化”有很强的影响作用。华士平列举了美国的例子:美国的官僚体系相对清廉,“官本位”现象不突出,靠的不是思想教育,而是制度的约束。美国总统的年工资只有四五十万美元,不如一些重点大学校长的工

①熊光清《如何塑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探索与争鸣》2015年8月。

资高;美国许多州长的工资只有十几万美元,不如重点大学一些资深教授的工资高。这样就确保了从政是“公共服务”而不是个人谋私手段的性质。

从实践上讲,通过制度和法律改善“政治生态”是当前形势下的理性选择。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中国政府对官僚体系的治理主要是通过正面引导和搞运动的方式。搞运动的主导有时是党组织,如“三反”、“五反”和“四清”;有时是群众,如“文革”。实践证明,这些方法收效不大,而且有可能造成很大的负面效应。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中国政府宣布,一个基本适应中国需要的法律系统在2011年前后已经建立起来了,“无法可依”的状况基本结束。这给治理官僚体系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

除了以上原因,以制度和法律治理“政治生态”还同中国现代化的大环境有关,尤其是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和中国的城市化。2013年中国进出

口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法治系统,中国的经济就无法发展,因为外国投资者需要法律的保障。

2.养成规范的政治行为

良好的政治制度可以为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提供制度基础。在此基础上,积极养成规范的政治行为习惯,才能真正形成有序、健康、和谐的政治生态。规范的政治行为要符合两个方面的要求,合乎法律以及合乎道德。

(1)规范的政治行为要合乎法律。养成规范的政治行为,最为基本的要求就是:执政党要依法执政,政府要依法行政,公民要遵纪守法。要形成法律至上的环境,建设依法治国的国家。

法治一直以来就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涵。在中国, 执政党的执政方式直接影响到法治的实现。因此,讲法治就离不开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当前中国政治发展必然要求政府部门做到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现代民主政府有效运行的基础,是的必然要求。其主要特征是法政适当分权、坚持法律优先和奉行法律保留、严格法律控制以保障社会民主。公民要守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权力的行使要合法、

积极履行义务、遵守禁令。

(2)规范的政治行为要合乎道德。

道德是政治行为形成的内在基础,每一个时代的政治过程,都基于特定时代的道德。政治行为与人的其他社会行为一样,应该把追求善作为一种目标,而政治行为应在更高层次上把实现善作为重要目标。执政党要坚持把合乎道德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把实行善治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目标。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但是不意味着用德治代替法制,而是要坚持道德和法律的协调统一。

在重塑良好的政治生态过程中,一方面,要特别重死提高领导干部(包括公务员)的道德素质,要求他们的政治行为符合道德要求。另一方面,也应该提升全体公民的道德素养,让全体公民自觉接受社会道德和政治道德的约束,使全体公民的政治行为都合乎道德。

首先,领导干部的政治行为要符合道德要求。因为他们担负着依法管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的繁重任务。他们手中都有一定的权力,这些权力的使用密切关系着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利益,并影响着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同时,道德既是领导干部履行公务行为或行政行为时需要遵守的基本要求,也是保持清正廉洁、预防腐败的重要途径。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准提高,政治行为合乎道德要求,对于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能够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其次,全体公民的政治行为有应该符合道德标准。当前中国正处于急剧的经济转型与社会转型过程中,传统的政治道德受到严重的冲击,而适应中国政治发展形势的政治道德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就要求中国社会一方面要重塑新型政治道德,并可以通过政治道德制度化的过程,加强政治 道德的约束力和强制力,另一方面广大公民要自觉接受政 治道德的约束或规范,而不能因为政治道德的约束力有 限,就完全罔顾道德约束而肆意妄为。这对于塑造良好的 政治生态也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3.培养健康的政治意识

政治意识指的是社会成员在特定时期内普遍奉行的政治价值取向,它包括政治认知、政治信仰等,它的理论形态就是政治文化。尽管政治意识与政治行为、政治制度相比,处于比较低的层面,但 是,政治行为、政治制度是政治意识在实践层面的反映。人的政治行为总有一定的心理基础,良好的政治意识有助于养成良好的政治行为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政治意识,就可能出现什么样的政治行为,形成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因此,政治意识对规范政治行为具有本原性的意义。为塑造良好的政治生态,需要培养公民的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和秩序意识。具体如下。

培养公民民主意识。民主意识表现为公民对民主权利与义务的认识,以及对政治生活中政治价值、政治能力与政治情感的认识。培养公民民主意识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民主意识在推进政治改革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进行正确的民主意识宣传与教育,使公民树立正确的权利意识和民主意识。另一方面,既要吸收国外政治民主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有益的政治文明成果,又要立足中国国情,培育适应中国政治发展和民主政治要求的民主意识。

培养公民法律意识。良好的法律意识可以引导立法者积极认识现实社会关系对法的需要,并对满足这种需要的必要性及可能性作出准确的判断,从而创造出最能满足这种需要的调整规范和方法,进而借助国家强制力,使之成为人人必须遵守的法律规范。在执法过程中,执法者对法律的认知、情感和观念,决定着对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的评价和处理。法律的贯彻程度和效果依赖于法律关系主体的法律意识,良好的法律意识是公民自觉、自愿守法的心理基础。由此可见,良好的法律意识是法治建设和政治生态建设的内在精神支撑。

培养公民秩序意识,首先要加强对公民秩序意识的教育,通过教育使全体公民认识到,政治秩 序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公民的秩序意识,可 以从提高公民社会秩序意识着手,逐步引导公民增强各方 面的秩序意识,确保社会稳定与政治稳定。其次,要加强公民对政治秩序的认同感,从而使秩序意识固化于内

心深处。只有中国公民有了秩序意识,才有可能维持稳定的政治环境,为重塑良好的政治生态提供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郝宇青.《政治生态的内涵解读》[J].《探索与争鸣》,2015年11月:22-24

[2]燕继荣.《政治生态是怎么被污染的》[J].《探索与争鸣》,2015年11月:24-26

[3]熊光清.《如何塑造良好的政治生态》[J].《探索与争鸣》,2015年8

月:73-76

[4]申建林.《把脉中国政治生态三要害》[J].《人民论坛》,2014年9月:57

[5]毛龙涛.《政治生态修复方略》[J].《人民论坛》,2014年9月:60-61

[6]李斌雄,兰洁.《我过对政治生态和廉政生态的理论探索》[J].《河南社会科学》,2015,12(32):1-6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