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管理学复习重点

管理学复习重点

管理学复习重点
管理学复习重点

管理学

1.管理: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

2.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3.管理者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4.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①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纯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

度、增进技能

②分工可以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通常和节约时间

③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

象上,有利于发现简单的工作方法。

5.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①立的管理职能和专业的管理人员正式得到承认,管理不仅是一

种活动,还是一种职业。

②随着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横向的管理分工开始出现,这不

仅提高了管理效率,也为企业进一步组织形式的发展奠定基础

③具有管理才能的雇佣人员掌握了管理权,直接为科学管理理论

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6.泰罗,科学管理理论:①工作定额:科学合理的日工作量。②标

准化: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适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③能力与工作相适应。④差别计件工资制。⑤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的分离

7.法约尔:组织管理理论: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

8.权变管理理论:管理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

的环境寻求相应的管理模式。

9.全面质量理论:①关注顾客②注重持续改善③关注流程④精确

测量⑤授权与员工

10.道德观:①功利主义道德观②权利至上道德观③公平公正道德

管④社会契约道德观⑤推己及人道德观

11.道德管理的特征:

①守道德既是组织获利的手段也是组织的责任

不仅从自身看问题更要从社会角度看问题

②重所有者以外的利益,善于处理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③仅把人看作手段,更要看成目的。

④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组织取得卓越的成就

⑤具有自律特征

⑥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12.影响道德管理的因素:①道德发展阶段②个人特性③组织结构

④组织文化⑤问题强度

13.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①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②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

③管理者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

④设定工作目标

⑤员工进行道德教育

⑥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

⑦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

⑧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14.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①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好②企业管理行为符

合道德规范③社区福利投资④社会慈善事业⑤自觉保护自然环境

15.决策的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环境的稳定性、市场结构、买卖双方在市场的地位

(2)组织自身的因素:组织文化、组织的信息化程度、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模式

(3)决策问题的性质:问题的紧迫性、问题的重要性

(4)决策主题因素: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个人能力、个人价值观、决策群体的关系融洽程度

16.决策方法:

(1)定性决策法:集体决策法、有关活动方向决策法

(2)定量决策法:确定型决策法、不确定型决策法、风险决策方法

(3)计算机模型决策法

(4)决策模拟演练

17.计划

概念:5W1H 计划是对决策所确定的任务和目标提供一种合理的

实现方法

性质:(1)计划工作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2)计划是管理活动的桥梁

(3)计划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

(4)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

类型:(1)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2)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

(3)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4)具体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

(5)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18.外部一般环境:是在一定时空内存在于社会中的各类组织均面对的环境。

19.彼得。德鲁克:目标管理

(1)企业的管理必须转化为目标

(2)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

(3)分目标是总目标的要求

(4)根据目标自我管理,

20.网络计划技术

21.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1)环境的影响:

一般环境:经济、政治、文化、技术

特定环境:政府、顾客、竞争对手、供应商

(2)战略的影响:防御者、探险者、分析者、反应者

(3)技术的影响:组织的协调和控制方法应该视组织的部门技术类

型不同而有所区分

(4)组织规模与生命周期的影响:

22.组织部门化

矩阵型结构:由横纵两套管理系统组成的矩形组织结构

优点:(1)专业化分工,资源可以在不同产品之间灵活分配(2)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和信息的流通,单位机构更灵活

缺点:(1)当信息与权利资源不能共享时,容易产生矛盾(2)接受双重领导需要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平衡协调能力

(3)如果组织任务分配不合理,组织效率就会低下

(4)如何公平的评价绩效也是问题

组织设计的任务:设计清晰的组织结构,规划和设计组织中各部门的职能和职权,确定组织中职能职权、参谋职权、直线职权的活动范围并编制职务说明书。

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形式

(1)职能部门化

(2)产品和服务部门化

(3)地域部门化

(4)顾客部门化

(5)流程部门化

(6)矩阵型结构

(7)动态网络型结构.

23.集权与分权

集权: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高层次上的集中。

分权: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上的分散。

24.影响分权的因素

(1)组织规模的大小

(2)政策的统一性

(3)员工的数量和基本素质

(4)组织的可控性

(5)组织所处的成长阶段

25.比较内部晋升和外部招聘的优缺点

内部晋升

优:(1)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

(3)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

(4)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开展工作

弊:(1)可能导致近亲繁殖现象

(2)引起同事之间的矛盾

外部招聘

优:(1)外部竞争优势

(2)有利于平息并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3)能够为组织输送新鲜血液

弊:(1)外聘者对组织缺乏深入了解

(2)组织对外聘者缺乏深入了解

(3)外聘对内部员工的积极性造成打击

26.员工培训的目的

(1)补充知识

(2)发展能力

(3)转变观念

(4)交流信息

27.员工培训方法

(1)导入培训

(2)在职培训

(3)离职培训

28.绩效评估的作用

(1)为最佳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2)为组织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3)为员工提供了一面有益的镜子

(4)为确定员工的工作报酬提供依据

(5)为员工潜能的评价以及相关人事调整提供了依据

29.三C力量:顾客、竞争、变革

30.组织变革过程

阶段:解冻阶段→变革阶段→再解冻阶段

程序:(1)诊断组织现状,发现变革征兆

(2)分析变革因素,制定改革方案

(3)选择正确方案,实施变革计划

(4)评价变革效果,及时进行反馈

31.组织冲突及其管理

1.组织文化

定义:被组织成员广泛认同、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全体意识的总称

结构:潜层次的精神层、表层的制度系统、显现层的组织文化载体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1)领导是一种决策的过程,管理是执行的过程

(2)领导依靠的是影响力,管理依靠的是一种职权赋予的力量(3)领导处理变化的问题,管理处理复杂的问题

3.领导权利的来源

(1)法定性权力

(2)奖赏性权力

(3)惩罚性权力

(4)感召性权力

(5)专长性权力

4.管理方格论:将管理人员按他们的绩效导向行为和维护导向行为进行评估,给出等级分值。然后以此为基础,把分值标注在两个纬度坐标界面上,划分等级。

5.领导情景论:

33.

激励:

含义: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

A.产生原因:内因:由人的认知知识构成

外因:人所处的环境

B.激励的需要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还缺

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

人的需要都是有轻重层次的,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

层需要才出现。5个层次: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社交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2)双因素理论(保健—激励理论)

保健因素: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

激励因素:指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

理论启示:要调动和维持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要注意保健因

素,以防止不满情绪的发生。但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激励因素

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努力工作,创造奋发向上的局面,

因为只有激励因素才会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3)成就需求理论

在人的一生中,有些需求是靠后天获取的。

a.成就的需要:指渴望完成困难的事情、获得某种高的成功标准、掌握复杂的工作以及超越别人

b.衣服的需要:指渴望结成紧密的个人关系、回避冲突以建立亲切的友谊。

c.权力的需要:指渴望影响或控制他人、为他人负责以及拥有高于他人的职权的权威。

(4)消极的X理论、积极的Y理论

启示:让员工参与决策,为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和责任感的

工作,建立良好的群体关系,有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C.激励的过程理论:期望理论

(1)认为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才会采取特定的行动。

努力—绩效的联系

绩效—奖励的联系

奖励—个人目标的联系

M=VxE M:激励力V:效价E:期望值

管理人员的责任是帮助员工满足需要,同时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者必须尽力发现员工在技能和能力方面与工作需求

之间的对称性。

D.员工持股计划

34.沟通

含义:借助一定手段把可理解的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

目的

(1)向交往对象提供行为建议

(2)以积极或消极的方式激励或约束他人行为

(3)向上司、下属或合作单位提供与决策指定或执行有关的各种信息

(4)获得与组织的活动相关的信息

35.沟通的障碍

(1)个人因素:选择地接受,沟通技巧

(2)人际因素:双方相互信任、信息来源的可靠度和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的相似程度

(3)机构因素:地位差别、信息传递链、团体规模和空间约束(4)技术因素:语言、非语言暗示,媒介的有效性和信息过量36.有效沟通的实现

(1)明确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

(2)培养听的艺术

(3)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

(4)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完整(5)建立特别委员会,定期加强上下级的沟通

(6)组成非管理工作组

(7)加强平行沟通,促进横向交流

37.控制的类型

(一)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分类

(1)程序控制

(2)跟踪控制

(3)自适应控制

(4)最佳控制

(二)根据时机、对象和目的分类

(1)前馈控制

(2)周期控制

(3)反馈控制

38.控制过程

(一)确立标准

(1)确定控制对象

(2)选择控制重点

(3)指定标准的方法

(二)衡量绩效

(1)通过衡量绩效,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2)确定适宜的衡量频度

(3)建立信息反馈系统

(三)纠正偏差

(1)找出偏差产生的原因

(2)确定纠正措施的实施对象

(3)选择恰当的纠正措施

试题

1.平衡积分卡是由谁提出来的,其主要控制指标有哪些?

诺顿和卡普兰

(1)财务方面:销售总体增长百分比、特定顾客群体和特定地区的销售额增长率

(2)客户方面:市场份额、客户回头率、新客户获得率、客户满意度、从客户处所获得的利润

(3)内部经营过程:开发费用、研发时间、修改次数、新产品比例

(4)学习和成长:培训支出、培训周期、雇员满意度、雇员留换率、信息覆盖比率等

2.简述企业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1)目标创新:经营目标创新

(2)技术创新:要素创新、要素组合方法创新、要素组合结果创新(3)制度创新:产权制度、经营制度、管理制度

(4)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

(5)环境创新

3.简述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

领导者:本质体现在被领导者的追随和服从,它完全取决于追随者的意愿,(剖析;开发;价值观、期望和鼓舞;长期视角;询问做什么和为什么做;挑战现状;做正确的事)

管理者:本质体现是依赖被上级任命而拥有某种职位所赋予的合法权力而进行管理(执行;维护;控制和结果;短期视角;询问怎么做和何时做;接受现状;正确地做事)

4.简述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1)环境的影响

(2)战略的影响

(3)技术的影响

(4)组织规模与生命周期的影响

5.根据西蒙的观点,决策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行为决策理论

原则:有限理性标准和满意度原则

原因:理性的和经济的标准都无法确切地说明管理的决策过程6.什么是追踪决策?与初始决策相比,其特点是什么?管理者在进

行追踪决策时要注意什么?

7.为什么决策中往往采用满意原则而不是采用最优原则?

(1)决策者不注意发挥自己和别人继续进行研究的积极性,指满足

于在现有的可行方案中进行选择

(2)决策者本身缺乏有关能力,在有些情况下,决策者出于某些个人因素的考虑做出自己的选择

(3)评估所有的方案并选择其中的最佳方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8.如何理解管理者不要去做别人能做的事,而只做那些必须由自己

来做的事?

管理者,其时间、精力、知识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也没必要事必躬亲去承担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须的全部任务。授权可以使管理者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延伸,真正成功的管理者必须知道如何可以有效地借助他人的力量现组织的目标。科学合理的授权过程由四个环节构成:确定受权人的任和,授予他采取行动或者指挥他人行动的权利,因而受权人就有责任和义务去完成所接受的任务、并就任务完成情况接受奖励或处罚,最后,授权者对受权人的工作和努力进行监督检查、并对授予下属完成的任务执行情况负有最终的责任。

9.波特—劳勒激励模型的基本要点有哪些?

10.简述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

(1)超个体的独特

(2)相对稳定性

(3)融合继承性

(4)发展性

11.与初始决策相比,追踪决策有哪些特征?

12.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有那些?

(1)工作能力(2)工作内容和性质(3)工作条件

(4)工作环境

论述

1.根据你所学的激励理论分别分析金钱在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

论、公平理论中的不同作用。

2.在控制过程中,控制被划分为预先控制、现场控制和成果控制三

个阶段,试以交通安全管理为例,论述交通管理部门应该怎样加强交通安全控制以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预先控制:

3.试论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含义以及在管理活动中的应用

4.简述迈克尔—波特的三大竞争战略

(1)成本领先战略的类型

成本领先战略也称为低成本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在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根据企业获取成本优势的方法不同,我们把成本领先战略概括为如下几种主要类型(2)差异化战略(Differentiation)

所谓差异化战略,是指为使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战略。这种战略的核心是取得某种对顾客有价值的独特性。企业要突出自己产品与竞争对

手之间的差异性

(3)集中化战略(Focus)

集中化战略也称为聚焦战略,是指企业或事业部的经营活动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购买者集团、产品线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地域市场上的一种战略。这种战略的核心是瞄准某个特定的用户群体,某种细分的产品线或某个细分市场。具体来说,集中化战略可以分为产品线集中化战略,顾客集中化战略,地区集中化战略,低占有率集中化战略

5.简述关于组织冲突的三大观点

(1)传统观点。认为冲突对组织无益,组织应避免冲突。

(2)人际关系观点。认为冲突是任何组织不可避免的产物,冲突具有正面和反面、建设性和破坏性两种性质。

(3)相互作用观点。认为冲突不仅可以成为组织中的积极动力,而且冲突是组织保持活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案例分析

1.集体决策方法有那些?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1)头脑风暴法:

优点:创新思维

缺点:法案过多难以决策

(2)名义小组法

(3)菲尔德技术:听取专家意见

2.简述积极倾听在沟通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如何提高积极倾听的效

果?

答:作用:(1)协获得相关信息(2)体现对客户的尊重和关心(3)创造和寻找成交时机

方法:表现出兴趣;全神贯注;该沉默时必须保持沉默;选择安静的地方;留适当的时间用于辩论;注意非语言暗示;没听清时可要求再说一遍;发现遗漏时可以直截了当的问。

激励

1.含义:指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

2.产生原因:内因:由人的认知知识构成

外因:人所处的环境

3.激励的需要理论

(5)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还缺

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

人的需要都是有轻重层次的,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

层需要才出现。

f.生理的需要

g.安全的需要

h.社交的需要

i.尊重的需要

j.自我实现的需要

(6)双因素理论(保健—激励理论)

保健因素: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

激励因素:指那些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

理论启示:要调动和维持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要注意保健因

素,以防止不满情绪的发生。但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激励因素

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努力工作,创造奋发向上的局面,

因为只有激励因素才会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7)成就需求理论

在人的医生中,有些需求是靠后天获取的。

d.成就的需要:指渴望完成困难的事情、获得某种高的成功标准、掌握复杂的工作以及超越别人

e.衣服的需要:指渴望结成紧密的个人关系、回避冲突以建立亲切的友谊。

f.权力的需要:指渴望影响或控制他人、为他人负责以及拥有高于他人的职权的权威。

(8)消极的X理论、积极的Y理论

散点:

1.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知识归纳 1管理: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完成工作。(书上) 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有效果的同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课件)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强化企业的核心利润源,谋取企业长期的、稳定的、增长的利润; 管理是一种过程: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组织机构内的人员以及其它资源以实现组织机构所要达到的目的 和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要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活动;管理目标 衡量指标:效率: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做事的方式)——做正确的事 效果: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做事的结果)——正确的做事 2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1)在被管理人员确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即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 2)与管理的政务和事务的难易程度和规范程度有关。管理的事务越难、越不规范,则要求管理幅度要小些 3)与管理者的水平和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有关。管理者水平高,管理手段先进,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4)与被管理对象有关。被管理人员素质高、责任心强,能独立胜任工作且忠于组织,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5)不同管理层次和工作性质。管理幅度也应有差别。 6)与组织法规健全与否有关。对于一个法规、程序健全的组织,幅度就可大些。 3霍桑试验 由哈佛大学的工业心理学教授梅奥组织进行。梅奥的结论是: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小组对个人的行为有重大的 影响;小组的标准是由单个工人的产出确定的,金钱在决定小组的产出标准上小组的情绪和工作保障来说是相对次要的因素。这些结论导致在组织管理方面对人的行为因素的新的强调。 霍桑试验结果:1)管理者不但需要做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工作,还要不断建立一个人际的社会机构。 2)要建立一套系统的方法使人们容易与其他群体结合。 3)管理人员的风格的重要性。 4)首创“社会人”的概念。 4组织文化: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传统习俗和做事的方式,他影响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 七个维度:关注细节:期望员工表现出精确性、分析和关注细节的程度 成果导向:管理者关注结果或成果,而不是如何取得这些成果的程度 员工向导:管理决策中考虑结果对组织成员影响的程度 团队向导:围绕团体而不是个人来组织工作的程度 进取性:雇员富有进取性和竞争性而不是合作性的程度 稳定性:组织决策和行动强调维持现状的程度 创新与风险承受力:鼓励雇员创新并承担风险的程度 强文化:强烈支持并广泛共享基本价值观的文化。 特点:价值观广泛共享;关于“什么事重要的”,价值观传递的信息是一致的;大多数员工能讲述关于公司历史或 影响的故事;员工强烈认同价值观;共有价值观与行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优点:雇员对组织的承诺更多一些;提高绩效(快速反应并解决问题) 缺点:妨碍员工进行新的尝试,特别是在处于快速变革时期时。 5目标管理 一个组织成员共同确定组织目标并依据这些目标的达成与否来评估员工绩效的过程 在这种管理体系下,雇员与他的管理者共同确定具体的绩效目标,然后定期评审实现目标方面的进展情况。奖励是基于在实现目标方面的发展。目标管理方法不仅仅将目标作为一种控制方法,而是同时把它作为激励雇员的方法。 目标管理有助于提高员工绩效和组织的生产率。但是此方法要求相对稳定的环境,在动态的环境下,可能会失去作用。

周三多《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第一章: 1、管理的含义、职能及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2、国外管理理论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如:亚当.斯密、欧文、泰罗、巴贝奇、亨利.汤、法约尔、梅奥、西蒙。 第二章: 3、五种道德观。 4、提高组织的道德标准或提升员工的道德途径有哪些? 第四章: 5、有用信息的特征。 6、信息管理工作包括哪些环节? 第五章: 7、决策的含义。 8、决策过程包括哪些? 9、集体决策的方法有哪些?有何区别? 10、影响决策的因素有哪些? 第六章: 11、计划(工作)的含义。 12、如何利用5W1H思维方式制定一个具体的部门计划?如:编制“人事管理”或“生产管理”等工作计划。 第七章: 13、目标管理的优缺点有哪些? 第八章: 14、组织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15、管理幅度、管理层次及组织规模存在何种关系? 16、锥型式、扁平式组织结构优缺点分别有哪些? 第九章: 17、内部提升和外部招聘优缺点有哪些? 18、员工、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分别有哪些?“彼得原理”现象为何? 19、绩效评估的作用及方法有哪些? 第十章:

20、组织文化的功能。 第十一章: 21、领导的定义及权力来源。 2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23、领导类型有哪些?各有何特征? 24、领导特性有哪些特征? 第十二章: 25、激励的含义。 26、激励的需要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理论、X和Y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及强化理论学者与其主要观点。 27、常用的激励实务方法有哪些? 第十三章: 28、沟通的作用、目的、类别及过程有哪些? 29、实现有效沟通的方法有哪些? 第十四章: 30、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有何区别? 31、控制的目的、标准、原则及过程有哪些。 32、有效控制的特征有哪些? 第十五章: 33、预算的作用和缺点有哪些? 34、经营审计包括内容有哪些? 第十六章: 35、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36、创新管理的技能有哪些?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管理的核心是( D ) A.决策 B.领导 C.激励 D.处理好人际关系 2.霍桑实验的结论中对职工的定性是( B )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质量管理学考试复习重点

质量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1、“3C”是指变化、顾客和竞争。 2、质量:一组固有特征满足要求的程度。 3、质量特性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类:①技术或理化方面的特性。这些特性可以用理化检测仪器精确测定。例如机械零件的耐磨性、汽车的耗油量;手表的防水、防震;②心理方面的特性; ③时间方面的特性;④安全方面的特性;⑤社会方面的特性。 4、国际标准化组织把产品分成了四大类①服务②软件③硬件④流程性材料 5、狩野纪昭讨论了三种主要的质量特性:① 魅力特性指如果充足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足也不会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② 必须特性是指即使充分提供也不会使顾客感到特别兴奋和满意,但一旦不足却会引起强烈不满的那些质量特性;③线性特性是指那些提供得越充分就越能导致满意,而越不充分就越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例如,商场售货员的服务态度。 6、“大质量”观认为①产品是所有类型的产品;②过程包括制造、支持和业务在内的所有过程;③质量被视为经营问题;④顾客是所有受影响的人,不论内外。 7、促进重视质量的主要原因有:①科学技术的增长在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同时,更提出了对质量重视的严格要求;②政府对于质量的管制;③消费者权益运动日益高涨;④在质量方面的国际竞争日益增强。 8、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9、在质量管理活动中频繁地应用着三个管理过程,即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这些过程称为“朱兰三步曲”。在质量管理“三步曲”中,质量计划明确了质量管理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是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10、全面质量管理(TQM)是现代质量管理发展的最高境界。ISO8402:1994将其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足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11、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效。包括高质量、低成本、高收益、顾客忠诚和员工的活性化。主要表现在:①高质量是全面质量管理最直接的成效;②高质量会意味着更低的成本;③高质量会带来更高的收益;④全面质量管理为组织造就忠诚的顾客;⑤全面质量管理还为组织造就了活性化的雇员。 12、当前,质量正在日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关注的焦点。 13、质量成本是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以及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 14、质量成本可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 15、内部故障成本是交货前发现的不良有关的成本。包括:①废品损失;②返工费;③复检和筛选费;④停工损失;⑤不合格品处理费等。 16、外部故障成本是产品到达顾客手中之后发现的与不良有关的成本。包括:①保修费;②索赔费;③诉讼费;④退货费;⑤降价费等。 17、预防成本是指为了使故障成本和鉴定成本保持最低而发生的成本。在质量成本中,预防成本与内部故障成本成反比。 18、质量成本计算方法有:①质量成本法,这一方法着重于质量成本分析;②过程成本法; ③质量损失法 19、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①质量检验阶段②统计质量控制阶段③全面质量管理阶段。1956年美国的费根堡姆首先提出“全面质量管理(TQC)”概念。

大一管理学考试重点.doc

选择题 1管理的四项职能和五项职能分别是什么?谁最先提出的五项要素 四项基本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 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法约尔最先提出的五项职能 2.管理的性质分别是什么?理解管理的相关性质,掌握应用。 管理的二重性。①自然属性;②社会属性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3.管理的有效性效率和效果的统一管理的科学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它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其实践性,没有实践则无所谓艺术。 这就是说,仅凭停留在书本上的管理理论,或背诵原理和公式来进行管理活动是不能保证其成功的。管理人员必须在管理实践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时、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理论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从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可知,科学性是艺术性的基础,没有科学性,不存在艺术性。也就是说,有成效的管理艺术是以对它所依据的管理理论的理解为基础的。因此,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应既注重管理基本理论的学习,又不忽视在实践中灵活的运用。 3.管理在社会中存在的必要条件 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有一致认可的目标有管理者有各种资源有机构 4.什么是领导?相关工作是什么 领导是领导者未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运用权力向其下属施加影响力的一种行为或行为过程。领导工作包括五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领导者被领导者作用对象(即客观环境)职权和领导行为。主要是建立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员工的价值取向,引导员工自觉遵守国家,企业的行为规范,通过组织宣传和领导者的直接表率,潜移默化的影响员工。 功能:指挥沟通或协调功能、激励功能。 5.管理的主体:管理主体是指掌握管理企业权力,承担管理责任,决定管理方向和进程的有关组织和成员,即组织中的主管人员。管理者和管理机构是管理主体的两个有机组成. 6.什么是控制控制工作谁来实施与被实施 控制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是监督各项活动,保证他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控制有很强的目的性是通过监督和纠偏来实现的是一个过程。控制的内容:对人员的控制对财务的控制对作业的控制对信息的控制对绩效的控制 控制工作:是指管理者根据事先确定或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发展需要重新拟定的标准,对下属的工作成效进行测量、评价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的过程。控制是对人的控制并由人来执行的控制 7.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是什么与作业人员的区别 管理者是组织中组织并开展管理工作并对其负责的人。作业人员是直接在一个岗位上或一个任务中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管理人员要指挥他人的活动。管理人员位于组织的上层,作业人员位于基层。

管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2)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管理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目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1.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已经一再证明:计划 ..、创新 ..这五种职 ..、控制 ..、组织 ..、领导 能是一切管理活动的最基本职能。 2.根据亨利 明兹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者十种角色,可归为人际角 ... 色.、信息角色 ....三大类。 ....、决策角色 3.根据罗伯特 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技术技能 ....。 ....和概念技能 ....、人际技能 4.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人际角色。 5.在同不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的时候,管理者扮演的是干扰应对者角色。 6.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其基本特征为:⑴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⑵.管理的本质是协调;⑶.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中;⑷.协调的中心是人;⑸.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泰罗制: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 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 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4.指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 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做成为计划职能,公认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感情和归属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目标实现的自我需要 双因素理论 激励模式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提出,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这类因素对职工行为影响类似卫生保健对人们身体的影响 激励因素这类因素具备时,对人有明显的激励作用。 X理论人的本性是好逸恶劳的。必须进行强制,监督,指挥,并惩罚进行威胁 Y理论人并不懒惰,满足工人需要 1.正式组织以效率 ..为主要标准,非正式组织以感情 ..为主要标准。 2.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是以工作 ..... ..为中心的,而保健因素则与工作的外部 环境 ..有关。 3.马斯洛的高层需要即赫茨伯格的主要激励 ..因素,而为了维持生活所必须满足的底层需要 则相当于保健 ..因素。 4.模型按作用可分为描述性的 ....和规范性的 .....和随机性模型 .....。 ....;按变量种类可分为确定性模型 5.对比X理论和Y理论,可以看出,他们的差别在于对于工人的需要 ..看法不同,因此采用 的管理方法 ....也不相同。

管理学考试复习要点

管理学复习资料 题型: 1.客观题 <1>名词解释 <2>判断题 <3>简答题 2.主观题 <1>给出一句话,认同与否,并给出自己的理由。 <2>案例分析。(出自书上,多于《领导》等章节) <3>论述题 《简答题部分》 一.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 管理原则的具体内容 1.分工原则 2、职权与职责原则

3.纪律原则 4.统一指挥原则 5.统一领导原则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原则 7.人员的报酬原则 8.集中的原则 9.等级链制度原则 10.秩序原则 11.公平原则 12.保持人员的稳定原则 13.首创精神 14.团队精神 二,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的四条基本原则: (1)确立每项工作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2)合理地选择工人,做到人适其事。 (3)教育,培训,强化工人以使他们按照科学方法来工作。

(4)管理当局与工人精诚合作,共担工作与责任。 三,霍桑试验 霍桑实验共分四阶段: A、工场照明实验。目的在于调查和研究工厂的照明度与作业效率的关系。当实验组照明度增大时,实验组和控制组都增产;当实验组照明度减弱时,两组依然都增产,甚至实验组的照明度减至0.06烛光时,其产量亦无明显下降;直至照明减至如月光一般、实在看不清时,产量才急剧降下来。结果发现,二者之间并没有单纯的直接关系,但生产效率仍和某种未知的因素有关。 B、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即福利实验。目的总的来说是查明福利待遇的变换与生产效率的关系。但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发现,不管福利待遇如何改变(包括工资支付办法的改变、优惠措施的增减、休息时间的增减等),都不影响产量的持续上升,甚至工人自己对生产效率提高的原因也说不清楚。导致生产效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如下:1、参加实验的光荣感。实验开始时6名参加实验的女工曾被召进部长办公室谈话,她们认为这是莫大的荣誉。这说明被重视的自豪感对人的积极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不是作业条件,而是员工的情绪。影响员工情绪的重要因素是企业的人文环境即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 C、大规模的访问与调查,即访谈实验。研究者在工厂中开始了访谈计划。目的是了解如何得到员工真正的内心感受,进而了解倾听他们的诉说对解决问题

2019最新整理00324现代人事管理学考试重点

1.人事管理是指社会劳动过程中,对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管理的实践活动。 2.人事管理学是以人事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正确反映人事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人事管理的含义? 所谓人事管理,是指社会劳动过程中,对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管理的实践活动。 2.人事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人、事,以及人和事的结合 (2)古今中外人事制度。 3.人事管理的目标和原则是什么? (1)人事管理的根本目标,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调节人与人之间在需要和利益上的矛盾,以实现人们在行动上的协调一致。 (2)人事管理的这一根本目标带有明显的双重性质。一方面,施加影响于人,使个人的需要和利益服从社会的需要和利益;另一方面,则要服务于人,使个人的合理需要得到满足,使个人的正当利益得到保护。 基本原则:①适应需要;②任人唯贤;③竟争择优;④适才适用:⑤依法管理。 4.人事管理学的特点? (1)人事管理学是一门实用性的管理科学 (2)人事管理学是一门交叉性科学 (3)人事管理学是一门政治性较强的科学 5.人事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1.为每个劳动者在社会生活中找到适当的职位,以实现人与事的最佳结合。 2.为每个劳动者完成其职责创造良好的条件,以实现职责、能力和环境的协调,得到最佳的劳动成果。 3.在劳动者完成其职责的过程中,对他的工作进行监督与检查,并对其工作绩效作出评价。 6.人事管理学的基本观点? 1)必须以人为核心 (2)必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3)必须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4)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 (5)必须重视职位和人员测评。 7.人事管理学的作用如下 (1)科学的人事管理是巩固政权、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 (2)科学的人事管理是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 (3)科学的人事管理对开发人才资源起重要作用。 8.人事管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如下。 (1)人事管理学,就是专门研究用人之道的学科。社会学,是对人和社会进行综合性、总体性研究的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 (2)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分析、研究人事管理问题,这意味着:①要把人事管理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加以研究:②人事管理是一种社会活动,它的主体和客体都是社会中的人,而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无不打上社会的烙印;③社会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些观察、分析人事管理问题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管理学基础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什么是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11 答: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特征:A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B管理应当是有效地C管理的本质是协调D 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2、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P13 答: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关系:A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B各职能之间相互渗透,控制导致新的计划,如此循环,推向前进C创新是轴心的地位,是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3、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P16 答:A.自然属性:a.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的活动特点决定的。 b.管理也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 c.管理也是生产力。 d.管理的上述性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因此我们称之为管理的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a.管理从来就是为统治阶级、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服务的,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应。 b.管理的社会属性多元化:1)随着科技和全球化的发展,组织规模扩大使管理的复杂性大大提高。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通过股份制的组织形式,企业资本所有者——股东不再直接管理企业。 2)西方发达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是贫富差距悬殊,社会出现了中产阶级,部分职工持有企业股票。社会财富从工业化初期的金字塔结构变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结构。 3)几乎多有国家已经进入或者正在进入市场经济轨道。所有国家都在使用市场、法律、行政手段进行宏观经济调控。 4)公众对各社会组织提供的商品服务抱挑剔态度,形成了消协和各种保护组织,迫使管理者考虑消费者利益和生态保护。 4、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具备什么技能?P21 角色:A.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信息角色) B.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C.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越往高层,概念技能所占的比例越大,技术技能所占的比例越小) 5.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方法? 研究对象: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使用的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归纳法、实验法、演绎法 第三章 1、什么是系统?什么是系统原理? 答: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原理:(1)整体性原理(2)动态性原理(3)开放性原理(4)环境适应性原理(5)综合性原理 2、什么是管理原理?有何特征?

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管理基础 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组织中的各种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职能的基本内涵 1、计划职能---预测未来并制订行动方案。 2、组织职能---建立组织的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 3、领导职能---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过程。 4、控制职能---保证组织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预先制订的计划。 管理者的概念 管理者是在组织中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带领其他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的人。 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联络者角色和领导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听者角色、发言人角色和传播者角色 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处理混乱的角色、谈判者角色和资源分配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 1、概念技能---管理者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2、人际技能---与人共事、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3、技术技能---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时所需运用的技术、方法和程序的知识及 其熟练程度。 管理者的层次 高层管理者---负责战略的制定与组织实施 中层管理者---直接负责或协助管理基层管理人员及其工作,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层管理者---负责管理作业人员及其工作 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三种不同技能的要求各不相同。管理者的层次越高,对概念技能的要求也越高;越是基层管理者,越需要掌握与业务有关的技术技能,而对概念技能的要求也越少。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早期典型的管理思想 p14 1.劳动分工的观点 斯密认为,劳动分工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 2.经济人观点 斯密认为,所有的经济现象都是具有利已主义的“经济人”的活动所产生的。

湘潭大学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讲课稿

管理学原理复习重点 第一篇绪论 第一章 (一)管理的概念: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管理主体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有效整合组织资源,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过程。(法约尔: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泰罗:管理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毛泽东:管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德鲁克: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技能。管理就是牟取剩余。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管理之魂”—组织文化。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3、管理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4、管理的本质是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 (三)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 A、从管理的自然属性来看,社会主义的管理和资本主义的管理具有共性,两者之间可以借鉴学习。 B、从管理的社会属性来看,社会主义的管理和资本主义的管理存在本质的区别。决不能全盘照国外的管理方法,必须结合实际,选择吸收。管理可以移植但不能复制。 2、管理的科学性、艺术性、制度性、不确定性 (四)管理的对象:人、财、物、时间、技术、信息、形象 (五)管理的功能: 1、资源配置功能2、管理约束功能3、相容激励功能4、危机处理功能 (六)管理的职能:(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孔茨-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 本书:1计划、通过目标的制定和行动的确定表现出来;2组织、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3领导、通过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4控制、通过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 第二章 (一)古典管理理论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a、科学管理的终极目的是追求卓越的生产力。b、科学的挑选和培训出“第一流的工人”。c、实行刺激性的差别计件工资制。d、标准化管理。e、雇主和工人双方来一次彻底“精神革命”。f、分离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g、实行例外原则。 (1)法约尔的一般管理 两大贡献: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有效管理的14条原则(法约尔原则) (2)韦伯的官僚制理论“组织理论之父” 理想官僚制的特征:A、分工明确B、等级严密C、人事规范D、按规程办事E、非人格化。

管理学基础复习要点.docx

《管理学基础》辅导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含义 木教材将管理定义为: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这个概念包含以下儿层意思: 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 3.管理的口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在于捉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4.管理的对象是纟fl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二、管理的性质 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 1.竹理的二垂性 管理的二重性理论认为,管理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主产相联系的自然屈性; 另一方而,乂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木的客观规律,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3.管理的艺术性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它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冇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三、管理职能 管理职能就是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教材认为,管理的职能应包括下述儿个方血: 1.计划。计划是事先对耒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它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2.组织。组织是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其主要内容是:设置组织部门;确定各部门的工作标准、职权、职责;制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及联系方式和规范等等。 3.领导。领导职能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中。组织的高层、中层和基层领导都担负着领导职能。 4.控制。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 四、管理者的分类 每个管理者都处于不同的管理岗位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他们进行分类。 1.按管理者所处的层次可以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作为一名管理者,不论处于组织的哪一层次,其履行的管理职能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儿个方面,只是履行职能的重点和程度不同。另外,对于同一管理职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具体管理工作的内涵也不完全相同。 2.按管理者所处的活动领域可以分为:企业管理者、政府部门管理者和其他部门管理 者。 五、管理者角色 加拿大学者亨利?明茨伯格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人类,即人际关系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请参见下表:

大学管理学期末重点复习

复习纲要 名词解释 1、管理:指的是协调和监管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他们有效率、有效果地完成工作。(综合定义:管理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的约束下,运用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明茨伯格管理角色理论:三类10种 (1)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者 (3)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3、计划:是对未来行动的规划。它是人们主观对客观的认知过程。包括5W1H( What to do it ? \ Why to do it ? \ When to do it ? \ Where to do it ? \ Who to do it ? \ How to do it ? ) 理解计划的含义:计划是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计划是一个连续的行为过程、计划是控制的基础和前提、计划需要修正 4、目标管理:设定管理者和员工双方认可的目标并使用这些来评估员工绩效的一个过程。 5、宏观环境(PEST):是分析宏观环境的一种工具,通过政治要素(Politics)、经济要素(Economics)、社会要素(Society)、技术要素(Technology)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 6、SWOT分析:是对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的分析 内部环境: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 外部环境: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 7、统一指挥:形成等级链:包括等级链必须是连续的,不能中断;任何下级只

《学校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含答案)

一、判断题(15分,每题1分) 1、管理起源于工业时代。(X) 2、现代社会的每个主要问题,分析到最后,总是一个管理的问题。(√) 3、因为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所以学校一切事务都必须由校长决定。(X) 4、校园文化的构成,包括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部分。(√) 5、学校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是塑造学校形象。(√) 6、学校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社会组织——学校。(√) 7、以“个体需要模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是要满足教师的需要。(X) 8、对教师实行“开发管理”,是学校育人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9、教师应该努力消除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X) 10、学校德育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学生的行为。(X) 11、“惩罚也是一种教育”的观点是对的,因为通过“惩罚”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体验和学会承担造成过失的责任。(√) 12、学校总务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宗旨就是要管好学校的仪器设备。(X) 13、服务劳动同生产劳动一样,能够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 14、建立奖惩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总务工作人员的消极怠工现象。(X) 15、学校管理的效益取决于投入量的大小,投入越大,效益越好。(X) 1、学校管理的实质就是规范学生的行为。(X) 2、管理目标,既是学校管理的起点,也是学校管理的归宿。(√) 3、学校实行“年级组办公”,必然会影响教学管理从而影响教学质量。(X) 4、校园环境建设,包括校园绿化、环境卫生和文化设施。(X) 5、确立学校形象,主要依赖上级部门的赞许和推广。(X) 6、教师是接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工作者。(√) 7、教师的心理特点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和履行教师角色时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 8、学校的课程体系应该由国家规定性课程、地方规定性课程和学校自主性课程等三者共同构成。(√) 9、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是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X) 10、我国悠久的道德教育传统,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民族文化精华。(X) 11、在现代社会中,道德及其道德教育成为提升人的本质力量、促进人的自我完善、与科学理性互补的精神力量和重要手段。(√) 12、在德育管理中,我们也应该引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在科研促“管”中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益。(√) 13、健康就是指没有躯体疾病和生理缺陷。(X) 14、学校的性教育是为了指导学生如何与异性交往。(X) 15、校产管理,就是对学校财产和物资进行计划、分配、使用、维护和修缮等工作的管理。(√) 1、管理就是一种系统的优化。(√) 2、在学校管理机制中,运行机制需要动力机制、制约机制的支撑,动力机制和制约机制必然依附并服务于运行机制。(√) 3、学校特色,主要通过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表现出来。(X)

管理学周三多第六版重点考试要点

一:管理 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①法约尔----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②福莱特----管理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 ③比得·德鲁克----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④赫伯特·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⑤哈罗德·孔茨----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⑥加雷思·琼斯----管理是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快速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⑦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工作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管理的主体、客体、目标) ●管理的属性:(1)自然属性: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必定具有 各种管理职能。此性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 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成是一种客观存在(2)社会属性:实际上就是“为谁管理”的问题 2、管理的职能有五种: a.决策(计划):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 动 b.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 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成 员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 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 c.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 人们的认识和活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 努力。 d.控制: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e.创新:在其他管理职能创新所取得的效果中表现自身的存在和 价值

3、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4、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指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2)人际技能: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3)概念技能:指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5、科学管理理论: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主要观点 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科学管理方法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 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进行一场彻底精神革命 ●管理制度 科学操作方法 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科学、选择、培训、提高工人 定制科学工艺流程 计划与执行分离 6、(1)泰勒科学管理的贡献:泰勒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提升生产效率,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管理与执行职能分离 (2)泰勒科学管理的局限性:a、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经济人”b、仅重视技术的因素,不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c、内容窄,局限于车间管理 7、组织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被称为管理过程之父,现代经营管理之父。 研究的主要内容:(1)、企业活动类别和人员能力结构(2)、管理的一般原则(3)、管理工作的五大职能 8、管理人员遵循的14条原则(法约尔):(1)劳动分工(2)权力与责任对等(3)纪律(4)统一指挥(职工)(5)统一领导(任务)(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合理的报酬(8)适度的集权与分权(9)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复习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复习 1.管理的职能 管理职能是指管理的职责与功能,它是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的方式和具体表现,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和作用功效的概括反映,是联结管理要素的动态机制,是设计管理者职务和管理机构功能的依据。现代管理应该包括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战略、市场、生产、质量和人事等方面,这里我们将重点论述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这五项基本管理职能。 2.管理思想的发展阶段 管理思想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传统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古典组织管理、人际关系学说和 现代管理五个阶段。 3. 企业内外环境的主要因素 答:管理环境是指影响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内、外因素的结合。通常,就企业而言,构成企业环境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企业不可控的因素,构成企业外部环境;一类是企业可控的因素,构成内部环境,亦称企业内部条件。 外环境: 1.宏观环境因素 (1)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是指一国的政治形势,它涉及社会制度、政治结构、党派关系、政府的政策倾向和人民群众的政治倾向等。政治环境因素主要包括:①国家的政治路线。②经济体制。③科技、教育体制。④政府的行政性行为,包括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对某些行业的直接管理和政府预算等。 (2)、经济环境 宏观经济环境因素主要包括:①国民经济增长速度。②经济结构。③市场利率。④汇 率水平。⑤通货膨胀率等。 (3)、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是指与企业所属行业有关的科学技术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4)、社会文化环境 它包括一国或地区的语言、文字、教育水平、宗教信仰、社会价值观念以及由此引起 的社会成员的行为态度,如消费习惯、工作态度和人口数量及结构的变化等方面。 (5)、法律环境 法律环境因素主要是指会对企业各种行为产生约束和影响的各种法律法规。 2.经营环境因素 企业的经营环境是指影响企业经营领域的行业环境因素和市场环境因素。行业环境因素主要有行业概况和行业竞争结构,行业概况包括行业的销售增长率、行业的生产能力、所需资源的可得性、相关技术的变化和社会制约条件等;行业竞争结构则主要由竞争者、供应者、顾客、替代品和潜在进入者五种力量决定。市场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各种影响企业的产品或服务需求的因素。 内环境: (三)企业内部条件要素 资源要素、管理要素,、能力要素 资源要素包括人财物力资源、技术资源、市场资源和环境资源等; 管理资源包括计划、组织、控制、人事与激励和企业文化等; 能力要素包括供应能力、生产能力、营销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等。

北邮《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含答案

2017秋季学期《管理学》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此范围涵盖了100%的题型,涵盖了80%以上的考试范围。 由于本课程考题答案全部都在教材中,所以不提供标准答案,而且管理类学科考题也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答案,只提供答题要求及答题方法。 请同学们务必认真提前准备! 请同学们务必认真在网上做好阶段作业,阶段作业占总评成绩40%,往年考试不及格的同学,都是因为作业没做或者作业成绩太差! 一、填空题(期末考试时10个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2 3. 4 大于互联网。 5.

6. 7 8. 9 10. 11 12. 等。 15 16. 17

18. 19.精细化管理的内容有 20.组织生命周期的阶段包 括。 二、名词解释(期末考试时4个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决策树法76 决策树法是风险型决策时经常采用的方法。决策树方法能够形象地用分支、节点等将各种条件发生的概率、各方案的相应的结果以及最终的期望收益表示出来,从而令决策方案的选择一目了然。决策树的形式如下图所示,它的构成有四个要素:1. 决策结点,用方框□表示。2. 方案枝, 3.状态结点,以带有编号的圆形结点①②等来表示。4. 状态概率分枝。 2.亚当斯公平理论222 美国心理学家史坦斯?亚当斯在1965年首先提出公平理论,亦称社会比较理论。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是社会人,一般会通过寻求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公平而被激励的。当一个人作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而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他今后工作的积极性。公平理论的模式可以表示为:对自己所获报酬的主观感觉--对他人所获报酬的主观感觉对自己所作投入的主观感觉--自己对他人所作投入的主观感觉 (二)公平理论的比较横向比较; 纵向比较: 亚当斯的调查和试验的结果表明,不公平感的产生,绝大多数是由于经过比较认为自己目前的报酬过低而产生的;但在少数情况下,也会由于经过比较认为自己的报酬过高而产生。

陈传明管理学复习重点

陈传明管理学复习重点 1. 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协调、沟通、激励、创新。 2. 管理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3. 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他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a. 工作定额 b. 差别计件工资制:是指计件工资随完成定额的程度而上下浮动 c. 职能工长制 d. 计划职能与执行只能相隔离 e. 例外原则:指高级管理人员为了减轻处理纷乱繁琐事务的负担,把处 理各项文书、报告等一般日常事务的权力下放给下级管理人员,高级管 理人员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权和监督权 f. 心理革命 4. 法约尔:是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最杰出代表。 他的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包括一下内容: (一)企业经营活动的类别: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会计活动、安全活动、管理活动。 (二)管理的五个基本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 (三)管理十四项原则 a. 分工 b. 权力与责任 c. 纪律 d. 统一指挥 e. 统一领导 f. 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g. 公平报酬 h. 集权 i. 等级链与跳板。是由企业的最高领导到最基层之间各级领 导人所组成的等级系列,它是一条权力线,用以贯彻执行统一 的命令和保证信息传递的秩序 j. 秩序 k. 平等 l. 保持人员稳定 m. 首创精神 n. 集体精神 5. 韦伯:被称为“行政组织理论之父”。 他的思想内容:a.明确分工 b.权力体系 c.规范录用 d.管理职业化 e.公私有 别 f.遵守规律和纪律 6. 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 (一)管理过程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为哈罗德·孔茨。该学派推崇法约尔的 管理职能理论,认为应对管理的职能进行认真的分析,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

管理学基础 知识点总结 组织是指为达到诸多目标或未来预期产出而在一起工作、相互之间协调行动的若干人。 管理(management)就是要既有效率又有效益地对实现组织目标所需的人力资源或其他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组织绩效(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是管理者在利用资源满足顾客需求和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中,在效率和效益上所表现出来的水准。组织绩效同效率和效益成正比。 效率(efficiency)指的是在实现一定目标的过程中,资源利用的程度或资源产出水平的高低。效益(effectiveness,也有译作“效果”或“有效性”)是衡量管理者为组织设定并努力要达到的目标的恰当程度,也指组织实现预定目标的程度。管理者所选择的目标是恰当的,并实现了这些目标,组织就是有效益的。效益效率2*2图表见P4 管理的四种智能: 1,、计划是管理者用以识别并选择适当目标和行动方案的过程。管理者计划工作的优略劣决定着组织的效率和效果,也决定了组织的绩效水平。(计划详述见P120计划的重要性…)计划的步骤(1)确定组织的使命和目标(2)制定战略SWOT(3)实施战略和变革组织 2、组织(organizing)是管理者用以建立工作关系结构,从而使组织成员相互影响和协作,由此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组织过程的结果是产生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 structure),即一个正式的任务系统和汇报关系系统,借助这样的系统可以协调和激励组织成员共同去实现组织目标。 3、领导领导要达成的效果是使组织成员具有高度的工作热情,对组织高度忠诚 4、控制在控制(controlling)过程中,管理者要评价组织实现目标的情况,以及为保持和提高绩效水平所采取的行动。控制过程的结果是要提高准确衡量和监控组织效率与效益的能力。 管理类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