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广州市

广州市

广州市(官方音译:Guangzhou;传统英文:Canton;威妥玛拼音:Kwangchow[注1]),简称穗,现有别称五羊仙城、羊城、穗城、穗垣、仙城[注 2][1]、花城[2],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大型城市、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3],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也是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交通枢纽,中国南方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之一[4],中国历史文化名城[5]。2010年第16届亚洲运动会由广州市举办[6]。

广州地处华南,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南中国海,东连东莞市和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三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中山市,毗邻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地理位置优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7],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8]。在《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报告》中,广州被评为中国大陆生活质量最好的城市[9]。广州也是于上海、北京之后的中国第三大城市。

名称[编辑]

参见:广州 (古代)及番禺 (古代)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军征服岭南,南海郡尉任嚣在番山、禺山上(今仓边路附近)修筑番禺城(亦称任嚣城),是广州最早建城时的名称[10],并一直沿用至民国[11]。公元226年和246年吴国两次把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两部分,合浦以南仍称“交州”,合浦以北取交州刺史部原治所广信之“广”而称“广州”

[12],包括南海、苍梧、郁林、合浦四郡[13],治所在番禺。这是两广分治之始[注 3],亦是“广州”得名之始[14],但当时的广州仅指称一个管辖区,约等同于现之广东省。自唐朝始,设广州府,成为广府由来[15],1921年正式设市,番禺城才第一次正名为广州市[16]。

别称[编辑]

参见:五羊传说

广州也被称为“五羊城”、“羊城”、“穗城”,简称为“穗”。这些别名来自于五羊传说:曾经有五位仙人穿着五色衣裳骑着五色羊,手执“一茎六出”的谷穗来到广州城,将谷穗交给城中人后,飞升而去,而五羊则化为石。故广州也被称为“五羊城”和“穗城”[17]。由于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适宜花卉种植,加之广州人热爱种花、买花、赠花,年年花市兴旺,广州也享有花城的美誉[2]。

唐代起广州是广州府的府城,清代后是广东省的省城(省会),因此省城亦成为广东人对广州城的通称[18]。古时广州亦有南武城[注 4]、楚庭[19][20]、番禺[11]、南海[21]的称谓。

841年之前,清政府实行一口通商政策,外国人只能在广州城登陆停留。[22]由于外国人被限制于广州城内活动,加上当时广州城尚无“市”的称谓,仅有当地人常将其称作“省城”,故将“省城”直接称作“Canton”(音译自粤语之“广东”但特指广东省治)[23],而其衍生词“Cantonese”也随之成为广府人、广东人和广州话的代名词。

1957年汉语拼音方案出台后,中央政府以汉语拼音统一汉族人口聚居城市及地名的英文译名,取消了前国民政府根据各地语言特点而设定的传统英文名,广州的

对外正式用名被改为“Guangzhou”,使用至今。[24]而广交会的英文则延用“Canton Fair”,2010年建成的广州塔亦采用了“Canton Tower”作为标准译名。

历史[编辑]

主条目:广州历史和南海郡

广州有字历史自秦朝(一说周朝)开始,以海上商贸为主要特色,有“三朝十帝”的建都史[注 5][25]。

早期历史[编辑]

广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4年,而早在新石器时代这一带就有“百越人”活动,人类活动历史超过4000年[26]。春秋战国时期,岭南泛指今两广和越南北部地区,当时居住在这里的民族称为南越(又称南粤)[27]。在周朝,这里的“百越”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28][29]。

秦[编辑]

秦朝修筑番禺城[注 6](史称任嚣城),为广州设立行政区和建城的开始[27]。秦末南海郡尉赵佗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今广州)[30]。是为今岭南地区第一次建立都城[10]。

两晋南北朝[编辑]

两晋及南北朝时期中原北部战乱频仍,汉人大量移入相对安定的江南地区另有一定数量的汉人迁入了岭南,促进了广州一带的经济开发。海外贸易中心由交趾转移到广州,广州港的海上贸易日趋繁荣[31],直至清朝时期广州仍维持着海上贸易中心的地位。

清[编辑]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广州成为向大部分国家的唯一开放的通商港口,史称“一口通商”,由广州十三行垄断全中国的对外贸易[32][33],广州成为当时世界第三大城市(次于北京及伦敦)[34]。1842年,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通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35]。香港被割让给英国后辟为自由港,逐渐代替广州成为货物的集散地[36]。英法两国在1861年起占领沙面岛达80多年[37][38]。

中华民国[编辑]

北洋政府时期[编辑]

广州作为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19世纪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于此地积极创办和推广新式学堂,不仅培育了一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社会精英,而且还催生了“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岭南画派,为辛亥革命积蓄了巨大能量。而1911年爆发的“三·二九”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1910年和1911年,倪映典率千余名新军于燕塘起义及黄兴等人发起的黄花岗起义都以失败告终[39]。中华民国成立后废广州府,成立广东军政府。1917年7月,孙中山抵达广州准备另立国民政府。8月,约百名原北京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行使中华民国行政权,展开护法运动。后因“非常国会”倒向桂系,迫使孙离开广州。同年设立广州市政公所。1918年10月,市政公所发出第一号布告,宣布将拆除全部城墙,将

旧城墙基开辟为马路。1921年4月非常国会声称成立中华民国政府,选孙中山为大总统,在广州就职[40]。1921年《广州市暂行条例》公布实施,广州市政厅成立,广州也因此成为中国第一个市。[41]中国国民党1924年在广州举行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42]。同年孙中山在长洲岛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43]。1925年爆发历时16个月的省港大罢工,期间示威人士被镇压,史称沙基惨案[44]。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同年在广州正式成立[45]。

国民政府时期[编辑]

1926年蒋介石在广州东校场带领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同时,毛泽东、彭湃等人在这里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为中国共产党培养骨干力量[46]。1927年“四·一二”事件之后,李济深在广州戒严,持续逮捕处决两千多名共产党员,共产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47]。12月,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在广州举行广州起义(又名“广州暴动”),建立了历时三天的广州苏维埃政府[48]。

1929年至1936年为陈济棠主政广州时期,广州的经济、文化、交通和城市建设有显著发展,留下了海珠桥、中山纪念堂、中山大学五山新校舍、爱群大厦等著名建筑。[49]1930年,广州曾一度改设特别市,同年改省辖市。陈1936年发动两广事变,最后失败逃往香港。粤汉铁路也在同年修通。[50]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12月广州正式沦陷,期间人口也由超过120万迅速减至30万[51],绝大部分逃至香港[52]。1942年香港沦陷后发生粮荒,又有逾46万人回穗[51]。1945年8月15日中华民国国军进入,广州光复。1947年复为行政院院辖市。

194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逼近长江,国民政府南迁广州[53]。10月14日,解放军陈赓部击败了守卫广州的国军。此后广州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直辖市、广东省人民政府驻地[54]。

中华人民共和国[编辑]

1949年后,所有的学校的校舍或组织均陆续被解放军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所有私立或教会学校在解放后陆续合并撤销[55],其中一些学校迁至澳门、香港等地。1954年广州改省辖市。1956年,当局开始推行公私合营,措施使所有私人经营的商号都被充公,其中一些企业迁至澳门、香港等地。文化大革命于1966年发生后,市内陷入混乱状态,经济近乎瘫痪,名胜古迹遭到毁坏。[56]大量的地名和商号也被改名,如莲香楼被改成“东升楼”,六榕路、朝天路、米市路三条路,变成南北“朝阳路”等,像北京路至今没有恢复原名。[57]

1984年10月,划为国家计划单列城市。在2000年花都市和番禺市被撤销,成为广州市属区。其后陆续添并从化、增城,从化和增城成为广州的县级城市[58]。在1998年当局提出“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2010年一大变”的发展规划。[59]

“广佛同城化”在21世纪成为讨论的热点议题,电视台、电台、电信等相互落地,并草拟撤消两地收费站,以后将使两地人民交流更加密切[60]。

2001年1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运动会在广州开幕。 2010年11月,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在广州举办,为广州又一次成功举办综合性大型运动会[6]。

地理[编辑]

地貌

广州十一个市辖区总面积7434.4平方公里[61]。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背山面海,

北部是森林集中的丘陵山区,最高峰为北部从化区与惠州市龙门县交界处的天堂顶,海拔为1210米;东北部为中低山地,有被称为“市肺”的白云山;中部是丘陵盆地,南部为沿海冲积平原,为珠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62]。珠江及其众多支流贯穿整个广州。

气候[编辑]

广州地处亚热带沿海,北回归线从中南部穿过,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以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为特征。全年平均气温为20-22摄氏度,平均相对湿度77%,市区年降雨量约为1720毫米。历史极端最低气温为0.0℃(1957年2月11日、1999年12月23日),历史极端最高气温为39.1℃(2004年7月1日)。全年中,4至6月为雨季,7至9月天气炎热,多台风,10月、11月、和3月气温适中,12至2月为阴凉的冬季。

行政区划

目前广州市辖11个市辖区: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番禺区、花都区、南沙区、增城区、从化区。

未来广州市区或将处于绕城公路(包括北二环、西二环、东二环、及广明高速公路4个高速公路)包围圈内,具体范围目前仍在规划当中。

广州市在2005年5月调整行政区划,撤销东山、芳村两区,东山区并入越秀区;芳村区并入荔湾区。同时新设立南沙区、萝岗两区。南沙区由原番禺区分出;萝岗区则是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加上原白云区、天河区、黄埔区和增城市的部分组成。新区机构在同年9月尾正式挂牌。至此,东山区和芳村区已不复存在,但部分地名、机构名称则继续保留。此次调整也引起广泛争议,不少人担心东山少爷、西关小姐的称呼逐渐被人淡忘。

2005年区划调整前的原市区设置如下:

?4个老城区,包括越秀区、海珠区、荔湾区、东山区,当地居民称为市中心,越秀区和东山区则是传统的省城;

?4个开发区[,包括芳村区、天河区、黄埔区、白云区;

?2个新城区包括番禺区、花都区;

?2个郊区市[],包括增城市、从化市。

2014年2月,国务院同意广东省调整广州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萝岗区,并入黄埔区;从化、增城撤市设区。[66]这亦代表着广州辖下已没有县和县级市,成为全市区的地级市。

交通

广州道路交通建设,尤其是高架桥与内外环路、高速公路非常发达。但由于私家车太多、道路通行能力低等原因,交通挤塞成为广州市内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公共交通方面,广州市内已有地铁、快速公交、公共汽车、无轨电车等各种运输方式。

广州也是中国一个最重要的铁路与航空枢纽城市之一,旅客能乘坐火车或飞机到达中国国内各大主要城市。而来往广州和国外的国际航线更遍布世界各地,2011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共发送旅客达45,040,340人次,客运吞吐量位居中国第2;

货运吞吐量位居中国第3;航班起降量位居中国第2。

地铁[编辑]

主条目:广州地铁

公共汽车[编辑]

主条目:广州巴士路线列表

航空[编辑]

主条目: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道路[编辑]

主条目:广东省高速公路和广州道路列表

经济[编辑

天河商务中心区北部夜景

主条目:广州经济

广州自古已是华南地区著名的商埠[68],拥有2000多年的开放贸易历史。1970年代末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广州经济发展迅速,国家统计局年鉴数据显示,该市2011年经济总量达12303.12亿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占1.65%、36.84%、61.51%[69]。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0604.48亿元人民币[70],同比增长13%,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第三个进入GDP“万亿元俱乐部”的城市,也是首个经济总量过万亿的省会城市[71]。2011年增长11.6%,经济总量在全国主要城市中位居第三[69];2009年全市人均GDP为89082元人民币。根据国务院2005年发表的一份报告称,广州成为中国第一个进入“发达”状态的城市。[72]2012年9月,广州南沙新区获批,成为第六个国家级开放开发新区。[73]

农业[编辑]

广州增城盛产荔枝

广州市内雨水充润、土地肥沃,市区曾经有非常广大的农业用地。两千年前就已经有水稻种植的记载。宋代的广州是中国最大的米市之一,蔬菜、水果、糖蔗、花卉也享有盛名。由于曾长久作为全国性港口,广州引进了多种优良作物品种。二十世纪上半叶,交通发展造成外地农产品入侵以及战争的影响下,广州农业增长缓滞。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中期农业产量大幅增长,但后期的“大跃进”以及其后的文革严重打击了农业生产。改革开放后,随着广州发展为大城市,逐渐形成了为城市服务的城郊农业格局,政府的方针为服务城市,富农利民,鼓励出口创汇。具体措施为降低产粮比例,增加蔬果蛋奶等农副产品比例,致力发展林牧渔业[74]。广州农业产值大幅增长,但随着第二第三产业飞速增长,农业所占的经济比重仍逐渐降。1978 年广州市农业生产总值占地区生总值的11.67%,1990 年下降至8.05%,2010年,广州市农业总产值322.13亿元[7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62%。

城市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也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农耕用地迅速萎缩。清代光绪五年(1879年)广州府登记在册的田地山塘总面积为1062.32万亩。1990年的耕地面积为247万亩,2006年减至158.3万亩[76]。目前,广州种植农産品的地方主要在白云、花都、番禺、南沙、从化和增城。1990年农业人口有252.87万人,2008年为79.22万人[77]。

广州较为著名的农业特产有泮塘五秀(莲藕、马蹄、菱角、茭笋、茨菇),以及以荔枝、香蕉、木瓜、菠萝为首的四大岭南佳果等各类热带水果。

工业[编辑]

古代广州的手工业非常发达,船舶业、冶铸和五金业、纺织业、食品加工、中成药业、陶瓷业、美工等都享誉全国。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起清廷展开洋务运动,广州近代工业开始起步。官办企业有广州机器局制造洋枪弹药和轮船,广东钱局则是国内首家以机器铸币的企业。民办企业包括继昌隆缫丝厂、泰安大药房、华兴织造总公司等。清朝末期,广州附近已经集中了大量各种轻工业工厂。民国开始,海外华侨“实业救国”的思潮带动了广州轻工业快速发展,对外贸易大幅增长,使广州成为当时中国较为发达的城市,同时吸引不少外地人到此创业。1929年至1936年,陈济棠主粤时利用南方相对稳定的政经环境与世界性经济衰退的局势,建立了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对广东经济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抗战期间,广州被日军占领,工业遭受彻底破坏[78]。内战期间,物价飞涨,大半工厂停工或半停工,失业者众[7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业国有化。五六十年代时,工业有所恢复,但文化大革命使得广州工业生产遭受严重冲击,工业发展缓慢。但其间仍在政府扶持下建立了重工业体系。1975年后,政治局面好转,政府大力扶持日用品为主的轻工业,广州工业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八十年代后期,广州市主要发展第三产业,工业产值比重下降[79]。九十年代起乃至2000年以后,广州市政府力图改变产业构成,加大了对重工业扶植。汽车、石化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已成为广州三大支柱产业[80]。广州工业总产值位居全省第三位[81]。其中汽车产业方面,相继成功吸引日本三间主要汽车制造企业投资设立工厂,令广州在数年间成为中国重要的汽车(尤其是轿车)生产基地之一,广州同时亦是国内出产日本汽车最多的城市。

商业[编辑]

服务广交会超过34年的流花路展馆

六朝时期的广州对外贸易已相当兴旺,外国海商“久停广州,往来求利”[82]。隋唐时期广州对外贸易发展到一个顶峰,作为唐朝唯一设置市舶使的城市,外国人数量一度达到全城人口的30%以上,成为当时中国对外贸易的核心。经过元朝的短暂沉寂后,明清两朝广州再次崛起,在清朝一口通商政策下成为当时中国唯一的对外口岸,成为具有垄断地位的全国商业中心。上海开埠后,随着全国逐渐开放,广州逐渐失去对外贸易中心地位,但仍然是全国最重要的商业城市。

改革开放后的广州百货业蓬勃发展,1980年代起友谊商店专门为港澳及外宾销售电器等入口商品,西湖路灯光夜市则是平民的热门去处。而地处沿江西路江边的南方大厦就成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百货商店,更创立内地第一家24小时便利店,和华夏百货形成人民南商圈,是上下九传统西部商圈的延伸,后者在1995年成立步行街。位于北京路的新大新公司和广州百货大厦业务亦蒸蒸日上,马路

后来也辟为步行街。超级市场万客隆1996年在广州开设内地第一家分店,随后香港7-Eleven、百佳超级市场、OK便利店等广州人熟悉的超市及便利店品牌陆续进入广州。因受交通压力及天河新区发展影响,90年代尾的人民南商圈开始衰落,成为电子服装批发集散地,城市商圈向东部新区转移。到21世纪,以天河城、宏城广场、正佳广场为首的天河商圈逐渐成熟,环市中路淘金商圈亦开始兴旺。

自1957年起每年举办春、秋两届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现“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现时每届展会均吸引来自全球各地逾20万客商,是中国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最成功的国际展会。随着琶洲展馆三期的建设,展会能力跃居世界第一。

著名企业[编辑]

中国南方电网、中国南方航空、广发证券、广发银行、广汽集团、恒大地产、网易、广药集团、珠江啤酒、保利地产、富力地产、合生元、宝洁、安利、箭牌、美赞臣、珠江钢琴、立白集团、酷狗音乐、UC浏览器、加多宝等

政治[编辑]

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曾在广州发动众多革命事件,所以先烈路葬有大量中国国民党及国民革命军先烈的墓园。图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从古至今,广州基本上是岭南地区的政治中心。秦末为南越国都城,汉朝征服南越国后立番禺为南海郡治。汉末郡治迁至龙湾与古坝之间(今番禺沙湾附近)。三国时,吴国步骘将郡治迁回番禺,后又设为交州治所。交广分治后为广州治所。晋、南北朝沿用南海郡,番禺为郡治。隋文帝废南海郡,置广州总管府,后改为都督府。唐代分全国为十道,其中岭南道治所设在广州。862年,岭南分东、西二道,广州为岭南东道治。五代时期广州为南汉国国都。宋初复设岭南道(后改为广南东路),广州为治所。明朝广州为广州府城,由番禺县、南海县两县分管,亦为广东承宣布政使司驻地。清军占领中原后,南明绍武帝朱聿谪在广州建都,不久南明灭亡,清朝的广州成为广东省会、广州府城及番禺与南海县治。两广总督衙门、广东巡抚衙门、广东布政司、广东按察司都在广州南海县界内[83]。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广东巡抚投降,外人委员会成立,广东政府成为傀儡政府[84]。

清朝末期,广州爆发了数次武装起义,均以失败告终。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广东省独立,11月10日成立军政府,推选胡汉民为都督。12月初,广东临时省议会成立,公布21岁以上广东籍人皆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议会由120名议员组成,其中同盟会代表20名,军团协会代表21名,华侨代表12名,师生代表9名,“自治团”代表1名,各地区代表57名。其中女性议员须占10名,开中国妇女参政先河[85]。1913年4月27日,广东省议会成立,罗晓峰任议长[84]。1918年10月,广州市市政公所成立。1921年2月广州正式设市,成立广州市政厅,孙科任市长[86]。

1917年至1922年间,孙中山以及西南各省的国会代表两次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1925年孙中山逝世,同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7月4日成立广州市市政府,实行市政委员会制,伍朝枢任市政委员会委员长。1929年,广州市实行市长制。

1949年10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广州,28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成立,叶剑英任

市长[86]。广州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管治下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市政府在广州市委的领导下运作,政府驻地越秀区。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广州市是广东省人民政府驻地。相比起其他内地政府,广州当局各部门的行政效率排在首位[来源请求]。

现任领导[编辑]

主条目:广州历任市委书记列表和广州历任市长列表

现任市委书记为万庆良,人大常委会主任为张桂芳,市长为陈建华,政协主席为苏志佳。

社会运动[编辑]

2005年中国反日示威活动,示威人士聚集在花园酒店门前,有公安在场戒备。

作为近代革命发源地之一,广州自民国时就是中国社会运动的中心之一。每次全国性的社会运动都有广州民众的响应和参与。以广州为中心的较具规模的社会运动最早有1925年至1926年在广州和香港同时举办的省港大罢工。广州市民在1989年更发起活动声援六四运动,百万人聚集海珠广场围绕广州解放纪念碑集会。初期广州媒体以“爱国运动”名义支持。流血事件发生后,民众暴动,省市政府机关均被冲击,所有广州媒体随即被禁言,亦干扰和封锁香港电视台。省政府出动军警镇压游行群众,大批参与者偷渡至香港、台湾及海外。各企事业单位亦派员审查各部门职工是否有组织或参与集会。

1999年的全国性反美活动,有数十万群众、学生在市内游行示威,抗议北约轰炸中国使馆,同时驻广州美国使馆也受到部分激进示威人士破坏。广州媒体对此进行全程跟进,但对广州美国使馆破坏情况则完全没有提及。而2005年的全国性反日示威,也有数十万人在主干道游行,不过广州封锁消息,大中学也禁止学生游行,否则开除学籍。[87]

2010年7月25日广州“齐撑粤语大行动”现场

2010年7月逾千市民在地铁江南西站出口聚集举行请愿活动,在一度收到活动被迫取消的消息后,依然在原定时间到达,为广府文化发出自己的呼声。事后内地媒体封锁消息,广州亦屏蔽香港电视相关的新闻片段。[88]

政府工程[编辑]

历年来,广州当局积极进行各类政府工程。

创卫、创文[编辑]

广州市自1990年开始参与“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简称“创卫”),于2008年成功取得该“称号”。1998年开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011年成功。“创卫”期间,广州市区的卫生情况有显著改善,如清理城区卫生死角、城中村、污水处理和食品安全管理等方面[89]。有官员称“创卫”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创文”是“民心工程”。

对这些工程中巨额公帑的花费、形式主义和扰民等行为,也有媒体提出疑问及表示批评[90]。两项工程历年来共花费的公帑数以十亿计,难以细算。[91]

亚运[编辑]

2010年亚运前,为作亚运的最后准备,广州市政府为多条马路、人行道翻新,重铺其地砖、花基;为多条新旧立交桥(含内环路)髹上灰白色油漆;为大部分临街骑楼及历史建筑翻新;为临街大厦公寓天台统一装上红色的塑胶假屋顶,外墙翻新并装上冷气机遮盖版及灯饰等。

但亦有人质疑工程期间多条完好的马路被强行翻新造成浪费及翻新临街骑楼与历史建筑时破坏了原本历史与艺术感;而临街几千座大厦公寓进行统一装修工程时不少贼人透过脚手架进入上百户居民家爆窃,工程完毕后不久又爆出工程使用了劣质材料等事件亦为不少市民所诟病。[92]

社会[编辑]

作为中国中心城市之一,广州市医保已覆盖全市[93][94]。大部分市政公园和所有公共厕所已免费开放[95]。

人口[编辑]

2012年广州全市常住人口1283.89万人,户籍人口822.30万人,市区[96]常住人口778.17万人,外来人口占总数36%[97]。广州是全国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市之一,人口多数集中在旧城区,中心四区(越秀、荔湾、天河、海珠)平均常住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8113人。人口密度最高的越秀区则达到每平方公里34009人,为人口密度最低的从化市的100倍以上[98][99]。

广州市的年出生率自2001年来一直在千分之九点六以下,自然增长率在千分之四点三以下。市民预期寿命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男性预期寿命达到75.25岁,女性预期寿命达到80.94岁。同时人口老龄化问题亦日益突出。截止2008年底,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03.15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3.4%。其中旧城区的老年人口比例最高,已超过18%[100],而预测2030年老年人口将超过200万[101]。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广州市民男性较女性为多,2007年末男女性别比例为109.46,即每100名女性对应109.46名男性。男性比女性多出573 694人[102]。其中,0至14岁年龄段性别比例失调现象严重,达到115.62,预示未来广州性别比例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广州市人口以汉族为主,占常住人口的98.3%左右,常住少数民族人口21.29万人[103]。分属55个少数民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有壮、土家、苗、瑶、回、满、侗、蒙古、布依、朝鲜族等10个民族[104]。常住的外籍人口约有1.7万,临时居住的则达50万。广州市高速发展的经济与高就业机会吸引大量农民工前来,在2008年农民工就达到全市人口40%[105],如何妥善做好城市管理工作是市政府的艰巨任务。

外地人口

广州市因是广东的省会,作为中国最大城市之一,再加上在中国四大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都已经开始对外地人设置门槛,导致大量外地人涌入广州工作,但本地人与外地人的关系难以协调,同时亦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广州因容量、就业承受力有限,无法容纳全国各地蜂涌而至的外省民工。广州的治安环境受到严峻的考验,“两抢一盗”事件经常发生,尤其是城中村更为频繁。调查显示80%被捉的犯人是外地人。从而导致广州市民的排外情绪[109]。2008年农民工到达40%广州人口。[105]大部分是女农民工来自四川和许多是未结婚(61.7%未婚,38.3%已婚)[110]。

广州是中国最主要的对外开放城市之一,作为对外贸易的窗口,外国人士众多;近年广州来自非洲和中东的外籍人士急剧增加,被人称为“第三世界首都”[111],并且开始出现非法移民的问题。有统计显示广州的黑人数量以每年30%-40%的速度增加,也有人指总人数达20万之多[112]。正式估计2万至10万[113]。

语言[编辑]

参见:2010年广州市民捍卫粤语行动及广州话

广州话(广府话)是广州本地的主要语言。广州话(西关口音)是粤语的代表口音[114],因此广州也就形成了以粤语为载体的包括粤剧、粤曲、南音、咸水歌等在内的“粤语文化”。清末起,由外国人拍摄的照片、制作的地图及文献,均以粤语拼音标注地名和人名,至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定为正式地方标准,初期拼音方案不完善,规则不明显,至后期逐渐完善,方案再传至香港成为香港政府粤语拼音,中共1949年执政后粤拼被取缔,但在港澳及海外获保留。[来源请求]

广州的外来人口在1980年代后急剧增加。同时北京中央开始加强推普的力度[115],要求公立学校的课程教育必须采用普通话,不允许开设母语课程,“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是当局的宣传重点,有小学更禁止学生在校园说母语[116],使得广州的粤语使用人口比例下降,不少粤语独有词汇被北方同化,如“加价”→“涨价”、“公共汽车/巴士”→“公交车”、“冷气”→“空调”、“雪柜”→“冰箱”、“士多”→“士多店”、“大巴”→“大巴车”。因当局需与香港电视台进行政治宣传的竞争,广州的电台、电视媒体才得以以广州话为主要语言继续播出。[117]受本土文化影响,广州民间近几年发起一系列检讨推广普通话的政策,着手保护粤语,使粤语的使用比例有所回升,但萎缩的趋势未有改变。

教育[编辑]

中山大学南校区

主条目:广州学校列表

广州教育历史始于西汉末年。三国时期,骑都尉虞翻曾在番禺虞苑办学。南宋时期,设有书院。清朝时,设立府学宫,为广州最高学府,而番禺与南海设有县学宫。除此之外,民间自行筹办义学与社学。清末年间,力图改革风气日盛,洋务派于同治三年在广州开设同文馆,以培养翻译人才,大量教会学校也在此时成立,并在后来成立港澳分校,分别是培正、培道、培英、协和、真光。康有为在光绪年间开办万木草堂,以教授新学。当时书院林立,著名的有粤秀书院、越华书院、圣心明德书院、羊城书院、学海堂书院、菊坡精舍、应元书院、广雅书院、番山书院、莲峰书院等。[118]

广州是中国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城市之一,在六普调查中在各个直辖市省会里面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为19.22%位列第十三位也是中国南方高校最密集的城市。全市共有高等院校40余所[119]。全国著名学府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其中博济医学堂(现并入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是中国的第一所西医教育机构[120]。当局以巨资兴建的广州大学城也在2004年投入使用。[121]

主条目:广州体育

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在2011年获得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冠军,这是广州队首次夺得全国性足球比赛冠军,[122]2012年在卫冕中超联赛冠军的同时,还获得中国足协杯冠军,这既是广州队首次夺得足协杯冠军,又是广东省第一支足球队,更是华南第一支足球队夺得足协杯冠军。[123]2013年11月,广州恒大夺得2013年亚足联冠军联赛的冠军,成为首支参加世界俱乐部杯的中国球队。

曾在广州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

?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运动会

?1991年:第一届女子世界杯足球赛

?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运动会

?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2010年:第十六届亚洲(夏季)运动会、第一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

医疗[编辑]

主条目:广州市医疗机构列表和广州地区三级甲等医院列表

广州是中国大陆医疗水平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市内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市民提供各种医疗服务,与广州市内的多间医科院校和药厂共同构成完整的医疗体系,经常收治广东省内其他医院送至的危重病人。目前全市共有32家三级甲等医院,专业分工较为全面。其中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前身眼科医局建立于1835年,是中国最早的西医医院[124]。

制药业在广州同样发达,陈李济是中国现存历史最久的制药厂[125]。而王老吉、敬修堂、潘高寿、何济公是家喻户晓的老字号品牌,现统一由广药集团管理。

宗教[编辑]

广州宗教历史源远流长。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俱全,另由于具有外贸港口的地位,广州还有随商而来的拜火教,其中除道教属中国本土宗教之外,其余的宗教均由外国传入。传入广州市时间最早是佛教(公元255年),其次是道教(公元306年),伊斯兰教于唐初传入,天主教和基督教分别在明末、清初传入。至2007年末,经政府批准依法登记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66处、外国人宗教活动临时地点1处。最为特别的是在广州旧中轴线上分布了五大宗教近10间重点寺观教堂,勾勒出宗教文化与广州历史文化相互交融的独特人文景观,增添了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2007年,广州市有信教群众30余万人。其中,佛教徒约10万人,道教徒约9万人,伊斯兰教徒约5万人,天主教徒约1.4万人,基督教徒约5万人。外国人信徒约2万人。经宗教团体认定的专门从事宗教职业的人员(宗教教职人员),包括比丘(出家男众)、比丘尼(出家女众)、道士、阿訇、牧师、神父、修女等共395人。[126]

传媒[编辑]

2010年竣工使用的广州塔

主条目:广州电视广播和广州报纸列表

理论上来说,广州的传媒与中国大陆其他媒体一样,受到政府部门的监管与审查。但在实际操作上,广州媒体比其他城市的媒体更为灵活,亦即“打擦边球”。对于涉及执政权和军队方面的报道,尽管此类话题依旧比较敏感,但相应的“负面消息”仍不时占据大量版面,也常出现与政府意识不一致的论调,或是遭到某些地方部门的异地封杀。相对开放的言论[127],使得广州媒体与其制造的话题时常成为全国关注的对象,也多次引发大规模的讨论。

广州的广播事业可追溯至1929年5月广州特别市无线电播音台在中央公园启播。而广东电视台的前身广州电视台就在1959年启播。时至今日,广州共有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和南方电视台共3间电视台,南方台旗下的卫星频道,是中国大陆唯一获国家广电总局批准上星的地方语言电视频道。广州目前共有2间有线电视公司(广州有线和广东有线)使用数字电视形式传送节目,两司在2007年起强迫所有市内用户开始由模拟信号逐步地转向数字信号[128],其月租收费也相应提高,收费形式则由原先的“一户一费”转变为“一机(电视机)一费”,并且必须使用由当地两司所提供的机顶盒。该项措施引起市民强烈不满,主要原因是收费高、使用不便、画面质量不如意等三方面[129]。

广州是中国大陆报刊发行最发达的城市之一[130],《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和《南方都市报》的日发行量都超过100万份。此外还有《南方日报》、《新快报》、《信息时报》、《羊城地铁报》等报纸每日发行,其中《羊城地铁报》是中国大陆第一份免费地铁日报。除了报纸外,广州还发行多份周报,其中包括具备全国影响力的《南方周末》,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期间更邀请接受了《南周》的独家专访[131]。2013年的《南周》新年特刊被删改事件曾引发国际传媒广泛报道。

现时本地中文报章每份售价为人民币1元,而以普通书报摊形式售卖的境外报纸一般只有获准在内地发行的香港左派报纸《大公报》、《商报》、《文汇报》和澳门的《澳门日报》。广州图书馆和港资快餐连锁店大快活还有不少境外报章等可供市民阅读。广州的杂志也有较高的知名度,《南风窗》、《新周刊》、《南方人物周刊》、《南都周刊》等时政社会类杂志具有全国影响力。

电台方面,广州拥有广东电台和广州电台2个电台,讯号主要覆盖市区地方。番禺区、花都区、从化市等有自己的电台,但无法覆盖市区。另外多个外市的电台在广州也能接收。

境外电视方面,广州市是继深圳市之后,普通市民可观看境外电视频道第二多的城市。目前已进入两间有线电视公司网络的频道包括香港传统的四个免费电视频道,即无线电视旗下的翡翠台、明珠台和亚洲电视本港台、国际台,卫星频道有凤凰卫视中文台、澳亚卫视中文台、星空卫视、华娱卫视和全球音乐电视台(MTV)。由于香港电视使用广州话,语言相通和富娱乐性,加上1980年代本地电视频道少、信号差、播放时间短,所以香港四个免费电视频道在那时起就开始被市民以鱼骨架形天线广泛接收,并很快普及整个珠江三角洲。本地电视台在80年代尾开始大量购入香港剧集,更促进了香港电视在广州的普及程度。不过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就认为香港电视是“反动宣传”,要求广东当局严厉打击和严惩私自收看人士,此情况直至时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视察后才有所好转。不过六四事件发生后,当局又开始审查香港电视。四个频道在90年代被纳入有线电视网络,当局务求以清晰的视像令市民放弃自行接收未经过滤的原始讯号。如当局认为节目

不当,讯号会被多种方式中断,包括播放预先录制的香港政府宣传片或改播相同电视台的其他较早前录制的节目。另外,两间有线电视公司也会在这些境外频道插播广告牟利,但由于频率过密和时间不当引起市民广泛不满[132],广州媒体也曾多次跟进报道,但情况并没有太大改善。

广州市各电视台的综合频道在晚上七点到九点的黄金时段主要以社会新闻、民生类节目为主,与国内其他电视台在该时段密集播放综艺、娱乐、连续剧等节目相比,予人“更具社会责任”的感觉。其中“肥仔达”、“陈Sir”、“彭彭”等主播因“敢言”风格而受到市民较高关注。

建筑[编辑]

传统和近代建筑[编辑]

上下九路的骑楼

主条目:广州骑楼和广州城门

城门

广州在明清时期,曾有18座城门。1920年广州大举开路时全部清拆,现时只剩下西门口等遗址,而由城门衍生出来的地名如大东门、西门口、小北路(小北门)等仍然使用至今。

骑楼

骑楼是岭南一带常见的建筑形式,广州骑楼的大规模建设始于20世纪20年代,在民国11年(1922年)《广州市内不准建筑骑楼之马路表》和民国19年(1930年)《取缔建筑章程》的引导下形成了持续到现今的格局。20世纪90年代时期,广州当局沉迷于大型建设,先后清拆了包括中山路、宝华路、解放路和六二三路的大量骑楼,造成不可挽回的历史建筑破坏,大量老字号亦被迫结业。到21世纪,当局对骑楼街区的拆迁开始进行限制,在《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里,对骑楼街区的保护便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惟部分骑楼,如恩宁路、北京南路、一德路、万福路等地的骑楼,在旧区重建和地铁工程当中仍面临被迁拆的危机,其去留亦引发社会上激烈的讨论[133]。

书院

陈家祠

北京街曾矗立自清末以来广州最大古书院群。大小马站古书院群,分布于北京路西边的大小马站、流水井街巷两侧约20000平方米的范围内,现存书院12间。其中大马站西侧5间(平所书院、谢氏书院、赖氏书室、江都书室、三益书室);小马站两侧4间(东侧关家祠,西侧曾家祠、周家祠、见大书院);流水井两侧3间(西侧何家祠、考亭书院,东侧冠英家塾)。由于广州书院多数已经日久失修,部分已经相当破落,广州市政府在2003年曾计划拨资对书院进行修缮[134],不过时至今日工程仍未开始。在广州,较有代表性的书院祠堂建筑是陈家祠。

西关大屋

西关大屋位于旧城区西关一带,主要由清代豪门富商兴建的富有岭南特色的传统民居,俗称“古老大屋”。西关大屋因各种原因,日久失修,多数已经相当破落。

随着旧城改造,越来越多的旧楼被发展商清拆,即使有数十年历史的西关大屋也不能幸免。现时龙津西路、逢源路一带比较集中的典型西关大屋民居已划为“西关大屋建筑保护区”。

东山洋楼

在环市东路华侨新村的别墅群和东山新河浦一带的小洋楼是广州近代建筑史的代表。

近况

近年来虽然政府不断对传统建筑加以修葺和保护,如修复五仙观、广州城隍庙等,但部分文物建筑仍然受到野蛮拆迁和破坏。在2009年,东山新河浦保护区内的小洋楼被开发商强拆,在文化及建筑专家联名上书至市长后才被紧急叫停[135]。邻近寺贝通津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隅园在一年后同样遭到破坏[136]。

现代建筑[编辑]

广州的天河北CBD高楼林立

主条目:广州摩天大楼

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广州150米以上的高楼数目与密度均排在中国大陆城市的前列。高楼群主要集中在天河区和越秀区,并随着广州都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正在被兴建。仅中央商务区珠江新城,至今就规划了18栋200米以上的高楼,150米以上的高楼50栋左右[137]。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高楼有广州国际金融中心(443米)、中信广场(391米)、中华国际中心(269米)和广东电信广场(260米)等。已立项的超高层建筑广州东塔预计在2016年竣工,高530米,将取代广州西塔成为广州第一高楼[138]。而广州塔的塔身主体450米,天线桅杆150米,总高度600米,也成为仅次东京天空树的世界第二高电视观光塔[139]。

宗教建筑[编辑]

石室圣心大教堂

主条目:广州宗教建筑列表

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悠久的通商口岸,广州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宗教建筑,大部分密集分布在旧城区内,五大宗教各有至少一座建筑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共9项[注 7],此外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有5处[注 8],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注 9],广州市登记文物保护单位12处[注 10]。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为石室圣心大教堂,1863年兴建,1888年落成,是全球四座全石构的哥德式教堂之一[140]。

文化[编辑]

主条目:广州文化和岭南文化

民国时期广州市市徽为盾形,最上方有广州市名牌,底色为蓝色,中华民国国徽居中,象征国民革命;五“羊”字环绕,外围有黄色稻穗环,取自五羊城典故。

曲艺戏剧[编辑]

粤剧,源自南戏,广泛流传于两广、港澳和海外华人社区,在广东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清朝解禁粤剧后,粤剧艺人在广州黄沙成立八和会馆,此后广州逐渐成为粤剧活动的中心之一,民国时期达到繁盛的顶峰,并且内战时一批粤剧艺人迁往香港。建国后一度由于文革受到摧残,但改革开放后再次得到重视,重新于1980年代至1990年代蓬勃发展。

在广州的粤剧著名剧目有:《帝女花》、《紫钗记》、《牡丹亭惊梦》、《双仙拜月亭》《再世红梅记》、《蝶影红梨记》、《香罗冢》、《红了樱桃碎了心》、《血染海棠红》等。广州历来的粤剧剧团有觉先声剧团、广东省粤剧团、广州粤剧团、广州红豆粤剧团等等,而粤剧名伶有:薛觉先、马师曾、靓次伯、梁醒波、新马师曾、芳艳芬、红线女、罗品超等。

饮食[编辑]

主条目:广州菜

1889年创立的旧式茶楼──莲香楼

广州人对饮食极为重视,因饮食文化独具特色而较为闻名,享有“食在广州”的赞誉。广州的饮食文化主要有三大特色:

1饮食业发达。目前全市饮食企业多达数万家,其中绝大多数都经营“三茶两饭一消夜”(即早茶、下午茶、夜茶,和午饭、晚饭、消夜),全天供应几乎没有中断。

2食品用料多样。广州饮食选料庞杂,几乎无所不有。广东人有一俗语:“背脊朝天,人皆可食。”这反映广州饮食文化的博大和开放,同时也威胁了许多珍稀物种的生存,并且带来了一些健康问题(如SARS)。

3风格特色多样。除粤菜外,随着改革开放,世界各地的餐饮企业纷纷来到广州设分店,包括日本菜、韩国菜、越南菜、泰国菜、印度菜、意大利菜等,尽管质素参差不齐。

饮食在广州人的生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这使得全市每年的餐饮零售总额高达数百亿元,人均消费常年居中国大陆各主要城市之首[141]。

广州每年还举行“美食节”,促进饮食业的发展。

传统本地菜以广府菜为主。由于广州位于珠江口,因此海鲜也是常见的菜色,黄沙水产品批发市场就是吃海鲜热点。广州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气候湿热易上火的环境使饮凉茶成为广州人常年的一个生活习惯。

传统工艺[编辑]

广州独有的传统美术工艺有雕刻的广州牙雕、广州榄雕、广州木雕、广州砖雕、广州玉雕、广州骨雕、广绣、广彩以及家具工艺等等。随着年轻一代传人的缺乏,各种传统工艺有消失趋势。

迎春花市

2009年越秀西湖花市

主条目:广州花市

广州每年一度于新年春节之前举办特别的迎春花市,供市民购买贺年年花及各式用品。在明万历年间,广州已经出现花市。清中叶后,广州花市的规模越来越大,上市品种也越来越多。一般春节前的三四天花市就会开始,到农历除夕的午夜收市[142]。

旅游[编辑]

主条目:广州文物保护单位列表

广州市内的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共有219处。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单位19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9个。目前,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南越国水闸遗址等三处南越国史迹现联合申报联合国世界遗产。

羊城八景[编辑]

主条目:羊城八景

“羊城八景”是指广州市政府列出的8个旅游景点。不同历史时期的“羊城八景”并不一致。以下是2011年的版本:

珠水流光

?塔耀新城:广州塔、赤岗塔、海心沙、花城广场、东西双塔、中信广场等景观

?珠水流光:珠江广州水域白鹅潭至琶洲段、珠江及珠江沿岸各码头,珠江一线的景点:白鹅潭、沙面、沿江路、二沙岛、海心沙、琶洲会展中心等?云山叠翠:白云山、云台花园等白云山周边景点

?越秀风华:越秀山、镇海楼、五羊雕塑、中山纪念碑等景点

?古祠流芳:陈家祠(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

?荔湾胜景:荔枝湾涌、荔湾湖、恩宁路骑楼、西关大屋以及荔枝湾改造一线的景点

?科城锦绣:广州科学城

?湿地唱晚:南沙湿地公园

公园

越秀公园

主条目:广州公园列表

广州市公园分布较广,十一个区均有分布。除少数属于景点的公园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广州动物园等以外,各主要公园均免费入园[143]。其中,开辟于1917年的人民公园(中央公园)为广州第一个综合性公园[144][145],也是广州市第一个免费公园。

除了作为市民休憩用地之外,许多公园具特殊意义,如越秀公园里的广州地标五羊石像,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中山纪念堂等历史事件的纪念园区。此外,许多公园也有各种文化功能,突出的有广州文化公园、广州儿童公园、雕塑公园等;而各人工湖公园,则更兼具了城市湿地的调节功能[146]。其

中,建于1958年的东山湖公园、荔湾湖公园、流花湖公园、麓湖公园,并称广州四大人工湖公园[146]。2011年开园的白云湖公园和海珠湖公园成为广州市新增的大型人工湖公园[146]。

市内公园也常开设花展、画展、灯展等展览以使公园活动更为丰富。不过,广州公园的免费政策[147]和部分免费公园的“园中园”现象[148]也引起市民争议。

对外交流[编辑]

广州的对外交流始于汉朝,历经多个朝代后,航运商业仍旧相当发达,至今与多个国家建立交流平台。

领事机构[编辑]

主条目:广州领事机构列表

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后,美国率先于1979年在广州开设领事馆,其他外国驻穗领馆也一直不断增加,至2014年2月共计46个总领事馆[149],在中国大陆仅次于上海。许多国家在广州设领后,它们与广东的经贸往来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150]大多数领馆的领区除了广东之外还包括广西、福建、海南,有些还包括湖南、江西,甚至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作为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的创始会员,广州曾于2009年11月举办2009年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联合世界理事会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