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拼布文献综述

拼布文献综述

拼布文献综述
拼布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班级:学号:姓名:

一、前言

(一)研究的意义

本次课题的研究是为了唤起服装消费者对于传统服装文化的审美意识、环保意识和与现代化服装的融合。在面对服装行业的低潮,服装设计师在挖掘市场热点的同时也要更多的迎合节约资源、追求节俭环保的思潮。这次对于传统拼布(百衲)的研究设计,让设计师在开拓市场,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都有着一定意义。为中国服装国际化、本土化的设计提供了可行方案。

(二)相关概念介绍或研究内容

拼布是服装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艺术表现工艺,也是国内外服装设计历史中不可缺少的表现形式。拼布的艺术表现工艺不仅体现在服装的面料与色彩上还在服装的造型及艺术审美方面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拼布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由来已久,中国特色的百衲服饰是民族服装文化中的瑰宝。在近年中国本土服装走向国际化的路程中,百衲拼布手法在国内优秀设计师的作品中使民族服饰走向复兴。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传统拼布-百衲服饰的研究,解析中国传统拼布手法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提炼与运用。并从中探索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国服饰的本土化与创新道路以及环保的国际思潮问题提供可行解决方案。

二、关于传统拼布如何运用于时装设计的研究

根据论文论述的主要内容,本人将文献综述分成三部分。即关于拼布审美、民族传统拼布和拼布设计的延续问题的文献资料。

(一)关于拼布审美

拼布并不是简单的将一定形状的小片织物拼缝在一起,在进行缝制的时候,

要兼顾布料、颜色、形式等各方面的综合考虑。拼布主要分生活拼布和艺术拼布两种,真正艺术性的拼布作品不是简单地将各种布块进行裁剪缝合,而是在拼布过程中,需要展开无穷的想像力和艺术创造力,在创意的发挥基础上融进娴熟的手工艺,让不同的布料颜色搭配协调,结合紧密,这样的拼布作品才能超出实用的日用生活品的内涵,成为一件极具有观赏性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王盼在《服饰的拼布艺术》中指出拼布之美-新的美学关键词有:不规则性、不完美性、非对称性。人们追求的不再是完整和规则而是一种看似残缺的均衡美。如果说民间拼布服装的制作初衷是因经济限制下为了节省布料而制作的被动为,那么时尚潮流中的拼布服装则是故意追求残破与割裂的主动创造。这种主动的创造使得制作“拼布形式”成为一种破坏的过程, 也是一种创新的过程,设计师们把一整幅面料裁开而后重新拼接、组合、排列在一起,为的是追求一种新的视觉美感,这种美感是建立在打破传统的“完整”面料或图案效果前提之上的。因此,它的出现使得在传统服装设计语境中那些诸如破碎、拼凑、断裂、荒诞等的贬义词语翻身变为一种时髦的、刻意追求的设计效果。“如果世界过于正统,过于程序化,便失去了想象的乐趣,如果过于现实,则会像一张坚硬呆板的铁板,缺少生活的激情。世界需要那么一点骚动和无序,然后在被打乱的元素中重新组合。”越来越多地设计师都尝试应用拼布形式,将散乱的布块拼成衣服,将完整的衣料剪碎重新组合,因为使用“拼布形式”这一过程让人既有着破坏的快感,同时还能享受重建的成就感。

佟艳《关于拼贴艺术》在现代艺术中,无论装饰、绘画、建筑、摄影、文学、音乐等等方面都会看到拼贴意识的存在。我们回顾历史,会发现,原来拼贴这个理念的应用历史非常久远,从原始社会开始,从人类开始有装饰的需要,拼贴就开始被应用。应该说哪里需要装饰,哪里就有拼贴。那么,拼贴的应用历史就该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了解历史,才能更好的应用、发展。我们通过对拼贴画的造型构图研究,通过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少数民族服饰以及现代布拼艺术、观念纤维艺术的研究,发现拼贴的应用范围确实十分广泛,无论在创作思维方面,还是在造型构图方面,对材料最大限度了解应用方面,拼贴都是一种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的艺术理念,一种创作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杜杰《拼布艺术研究》拼布并不是简单的将一定形状的小片织物拼缝在一起,在进行缝制的时候,要兼顾布料、颜色、形式等各方面的综合考虑。拼布主要分生活拼布和艺术拼布两种,真正艺术性的拼布作品不是简单地将各种布块进行裁剪缝合,而是在拼布过程中,需要展开无穷的想像力和艺术创造力,在创意的发挥基础上融进娴熟的手工艺,让不同的布料颜色搭配协调,结合紧密,这样的拼布作品才能超出实用的日用生活品的内涵,成为一件极具有观赏性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小结:拼布作为一种创作的思维方式,作为一种理念,作为一种制作方法,在现代艺术各领域中的应用都十分广泛。从原始社会的装饰图案创作里面就能够看出拼布意识的痕迹,无论在原始的彩陶、护身符, 纹身、纹面,还是在人类服装、护身符、装饰物、纹样设计等等只要有装饰的地方就有拼布的存在,在建筑、文学、音乐、影视各方面, 拼布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关于民族传统拼布

在中国,38个民族都有着拼布这一传统民俗。过去老百姓们生活比较俭朴, 床单包袱等生活用品就用棉布布头简单制作而成。早期物资缺乏,当家中有小孩过满月时,亲朋好友都会送来一块手掌大小的布,由小孩的母亲将这些零碎的布头缝缀起来,然后给小孩做成被子或是衣服。用这种拼布做成的衣服称为“百钠衣”,被子则称为“百钠被”。这种叫法是希望小孩子能穿各家的衣服、盖各家的被子长大,以使将来的抚养过程平安顺利。中国习俗认为,性格不娇贵便能长命百岁。直至今天我们还能依稀看到老人们在为我们缝制被子时所饱含的希望。

许晓月在《中国拼布艺术的发展历程简述》中讲到从元代、明代百纳绸片到拼布服饰——僧侣的袈裟,水田衣,戏服中的富贵衣的收藏,可以感受到“拼布”的技艺始终贯穿着劳动人民的生活,多以规律的几何形状拼接,或者是类似“补丁”的形式体现出来。由于经济发展低下、农业社会的制约,“拼布”逐渐成为家庭妇女补贴家庭的方式,没有得到上层社会的重视,使得很长一段时间“拼布”艺术在形式,技法,审美等各方面的发展都受到了限制。

李晓君在《趋吉避凶百家衣》中指出百家衣是指向众邻各取零碎布帛,将布帛拼合缝制而成的衣服成了百家衣,其形式和制作方法源于僧侣所穿的百衲衣,也有用人们遗弃的破碎衣片缝纳而成,亦称衲衣、衲、百衲袍。亦与妇女穿着的

水田衣有相似之处,水田衣初为僧衣,因其以零碎布块拼缀而成,形似水田,故名。近代童装中的百家衣则是父母为子女祈福,避其夭折,祈其健康长寿而特别制作。爱子心切的父母相信用百家布帛缝制孩子的衣服可以扰乱索命神灵的视听,不能确定此乃谁家孩子,而无法取其性命,因此附于百家衣趋吉避凶的功能。

陈宇刚在《传统服饰元素百纳织物在时尚女装中的应用》指出百纳织物是将零星的材料集合成一套完整的物品。百纳织物最初的定义是将不同的布片拼接成僧衣,随着服饰文化的不断发展,百纳织物由原来只局限于僧衣拓展到更多的服装领域。因其是由若干小的织物缝合而成,色彩和织物种类多样化,是一种实用兼具欣赏的工艺,加之百纳织物发展到现在,其多元化的织物信息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能将作品的唯一性展现出来等优势 ,一直被服装设计师所青睐。通过对其服饰元素进行创新,并应用于时尚女装设计中,可获得理想的美的艺术效果。

梁惠娥,邢乐的《百衲织物在历代服饰中的流变及其文化寓意》分析到关于百衲织物的起源,存在多种说法,目前还没有定论。据文献记载,百衲织物最初可能产生于春秋时期,并多为儿童和乞丐穿用。随后,这种织物形式被佛教采纳,并随着佛教文化的传播,得以规范和扩大。到了唐朝,百衲织物因其丰富的织物特征和独特的形式深受妇女们喜爱,出现在女子服饰中。明朝末年,由于人们对材料本质的热爱以及奢靡生活的向往,水田衣大放异彩,风靡一时。清入关后推行的“ 剃发易服”等一系列的政策,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汉文化的一些习俗,但很多明代的流行服装还是得以保留,在清康乾时期的女子服装中有很多水田衣的相关记载。民国以后,水田衣在江南少数地方偶有出现,但已不为妇女们穿用,而是大人为孩子祈求吉祥而专门制作。我国传统服饰在辛亥革命以后,经过服制改革,中西方文化的渗透影响,成人的服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有儿童服装保留了更多的传统元素。所以在近现代服装中最常见的百衲形式 ,多为儿童所穿的“百家衣”、“百衲衣”。

小结:百衲织物既是人们生活中实用的必需品,又是传达民间艺术和制作者丰富内在情感的精神载体。通过质朴针线活, 体现了朴素的劳动人民对未知自然的恐惧,对亲人平安的期盼和祝福。女人们可以不厌其烦的在一件坎肩或一块门帘上花上整整半年的时光而不去计算成本,这不仅是个造物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用其内心与万物轻言细语的表达爱的过程。她们将自己的感情和对亲人的美好祝

愿密密的缝进了这看似普通的生活物件里,却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承给了后人。

(三)关于民族拼布设计的延续

如今,当“拼布”行业发展如火如荼,成为一种新兴手工运动和时尚产业时,我国传统的百衲工艺却被人们忽视遗忘,大有百衲布被拼布取代的势头。“百衲”作为中国传统织造工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不应该掩饰这朵奇葩的美,而应由更多的服饰人发掘,并将其再生于现代服饰艺术中 ,以闪耀出更璀灿的光芒。

梁惠娥,邢乐在《我国传统服饰中百衲织物的形式探析》一书中指出最初对“百衲”工艺的关注来源于时下流行的“拼布”手工艺制作的体验,前人已经对这种工艺形式进行了一些探讨。笔者认为“百衲”和“拼布”二者虽然形式相似,但概念的界定和范围的划分还有很大的差别,本文分析了两者的差异,并追溯其历史渊源。该工艺形式由来已久,不是某个地区某个人独自创造出来的,它的产生是人们本能的造物手段的体现,并随社会历史的发展予以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百衲”织物不仅隐含多元的织物信息,并且表现出强烈的继承性。在传统女红制作中,它是女性寄托情愫和祝福的载体,在物质日益充裕的今天,“百衲”织物的多元化和唯一性 ,以及制作过程中的趣味性,能够满足人们对个性的更高追求。此外,“百衲”织物具有的文化寓意和该织物在我国传统服饰中的流变,以及这种织物形式在不同地区的差异值得更多的人去探讨。

夏菲的《拼布艺术运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体现》提到环保与再生概念的兴起服装行业中“市场存货382亿,即使所有服装厂现在都停工,也足够卖三年”的说法虽是一句戏言,但大量的库存一直是困扰服装企业的绊脚石。于是 ,有一些服装设计师开始思考令服装“再生”的方法,从回收的材料中寻找感、发现再生的可能性和最大的利用价值。由于是废旧利用,制作时需要重新拼接、缝合,因此拼布的形式在“材料重生”的作品中再一次得到展现,而拼布艺术,则更加充分的体现在了“环保”“再生”服饰作品的视觉效果中。这些再创作的产品不仅使拼布艺术在与服装“嫁接”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其精神内涵也得到了延续或转变,这些具有先进思想的设计师,利用拼布艺术形式,将形态上的废弃物重新组合起来,展现出其新的利用价值与审美趣味。

徐逸,董薇在《拼布艺术在服饰设计中的应用》指出传统服饰拼布应用主要是基于经济拮据的无奈选择或祈福驱邪的心理需要,在如今这个物质过剩、文化多元的时代,挖掘传统服饰文化、在姐妹艺术中汲取灵感,更是信息化、后现代社会多元文化观的体现。而各种奇思妙想的拼布形式,丰富了服装的语言,也带给了人们丰富而有趣的审美体验。

小结:当下的文化,民族化强调融现代没计的多元文化于一体,而国际化范畴则突寻求为多民族的共性和共同的规则。如服装设计,民族化的作品具有明显的民族主体与内涵和强烈的个性特征 ,但它必须要建于一个国际化的普遍原则基础之上 ,否则就无法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合适的理解。而拼布形式则正处于两者之问:具体刮细节不同民族风格的设计使得拼布具有其本民族的特色 ,而在

结构上拼布又有被普遍使用的广泛性,我们甚至可以在不同民族的民间艺术中找到拼布的身影,因此拼布形式能够更广泛地被不同文化所接纳。

三、总结

拼布的艺术美学符合时下“不规则性、不完美性、非对称性” 等审美观念。人们不再满足于循规蹈矩的审美,传统的完好无缺的审美追求正逐步被消解 ,专业设计领域中 ,对形式上的多变的渴求和寻求内在平衡的其实也符合传统美学基本规律,即永恒的平衡。这里的平衡不一定要形式上的对称,但一定是符合人的内心追求平衡美的这一基本生理原则。拼布艺术的回热, 从形式和内涵的丰富上,已然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理想。这种主动的创作过程是令人兴奋的,破环、打散、重组,充满了挑战和创新的刺激。这种重新组构的过程是人们追求新生事物的内在原动力,这种新的美感的产生是建立在打破传统的“完整”效果前提之上的。在服装及其相关设计领域里,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采用“拼布”形式 ,诸如多变、新奇、丰富、不合常规等理念它都可以帮助人们实现 ,现代人渴望打破一成不变墨守成规的生活的愿望显得如此的迫切,而破环和重建的对立统一又如此和谐的彰显在这种温柔而美丽的载体中。“如果世界过于正统,过于程序化,便失去了想象的乐趣;如果过于现实,则会像一张坚硬呆板的铁板,缺少生活的激情。世界需要那么一点骚动和无序 ,然后在被打乱的元素中重新组合。”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2]徐雯著.服饰图案[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3]李当岐.西洋服装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法)米歇尔?帕斯图罗.刘莉译.魔鬼的面料[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5]朱培出.近代西洋服装艺术[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5.

[6]蔡子谔.中国服饰美学史[M].河北.河北美术出版社.2001:656-657,758-759.

[7]杜钰洲,缪良云.中国衣经[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

[8]陈冠华.世界服饰词典[M].上海: 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782.

[9]王晶,李晓君.趋吉避闪之衣———明清童装中的百家衣[M].杭州: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

[10]黄永利.原始服饰元素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思考EJ].纺织科技进展,2008,(6):83— 85.

[11] 倪进方,徐忠君.军旅风格系列女装设计探讨 [J].纺织科技展,2012,(2):61-- 66.

[12] 徐健.丝绸女装混搭审美及设计应用[J].纺织科技进展,2012,(4):94— 96.

[13] 陈国强,信玉峰.浅析芭比元素在女装设计中的应用口].纺织科技进展,2012,(2):64—6.

[14]刘红娈,李义有.浅议拼接设计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纺织科技进展 ,208,(1):8O一 86.

[15] 刘亚萍.沃克作品中“百衲被”意象探讨[J].科技信息,2011,(5):461— 513.

[16] 陈国强.黑白色在时尚女装设计中的运用[J].纺织科技进展,2012,(5):79—81.

[17] 茅惠伟.传统百衲织物的探源与分析[J].纺织学报,2010,(9):1O9— 113.

[18] 高雪梅.非常规省道的产生原理及其在女装中的应用[J].纺织科技进展,2012,(5):73— 75.

[19]杜杰.浅谈拼布艺术发展轨迹、现状[J].民族文化,2010(2):77-78.

[20]蔡子谔.中国服饰美学史[M].河北.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1:656-657,758-759.

[21]佚名.“百家衣”百度百科[EB/OL].https://www.wendangku.net/doc/1d15587280.html,/view/66820.htm,2010-2-22/2010-11-05.

最新[参考文献专利标准格式要求]参考文献专利标准格式.doc

【入党申请书格式】 专利可以在论文中引用吗?关于参考文献专利标准格式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参考文献专利标准格式,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参考文献专利标准格式 专利申请人.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文献号[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Example: ttl/needle or ttl/syringe andnot (sew or thread$) 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是怎么样的? e、论文集.出版地。②正文中参考文献标注应为英文状态下中括号的上标状态,投稿时可依其已刊出文章进行修改.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EB/福建医科大学.468-471,这个不晓得 A 其他类型 Z#$% 这个也不晓得 Z ②电子元器件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引用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时同样需作标注,磁盘(Disk)——DK.⑤报纸文章[序号]作者。。果你是国外学术论文,有很多参考文献格式模板说明,可以百度搜,但是还是有少部分期刊比较另类。如果是国内的学术论文,论文集。我。;;帮你做,可以帮你做的,可以。。吧。 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 文献类型不同,符号不同 (1)期刊文章(文献类型标识J)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任选)。 (2)专著(文献类型标识M)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文献类型标识C)中析出的文献(文献类型标识A)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论文集主要责任者(任选)。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文献类型标识D)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5)国际、国家标准(文献类型标识S)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发布年。 (6)专利(文献类型标识P) [序。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详细国家标准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M ——专著 C——论文集 N——报。实践内容及活动表现。 谁知道专利作为参考文献的格式,谢谢 著录格式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文献类型标志].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例[I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中国,88105603[P].1989-07-2注访问路径可以是引用网址,塑料也可以如上例所示不必写出。专利的文献类型标志一般均为[P]。参见 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第5项专利文献。 参考文献的正确格式 给我加分啊这是我的课件 A.连续出版物〔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1〕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B.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2〕刘国钧,郑如斯.中国书的故〔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会计研一20101311 黄晓纯 股利政策一直是理论界及实务界研讨的问题,现金股利又是股利分配的主要方式,对现金股利的行为研究非常重要,特别是自米勒和莫迪利安尼1961年提出股利与企业价值无关理论以来,学术界不断对他们的理论提出挑战。用代理理论解释股利政策是现代股利理论研究中的主流观点。学者对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集中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和股东意愿方面,其中在公司内部因素颇多,多采用实证研究,多选取一些可量化的指标上,如盈利能力、资本成本、现金流量、控股股东、上年的现金股利、资本结构、流动比率、市盈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 刘淑莲,胡燕鸿(2003)以上市公司派现能力和投资机会的角度分析现金分红决策的影响因素为切入点,以2002年6月深沪两地上市的1179公司中,按照25%的比例共随机选取了在2000年底以前上市的299家公司作为样本,并剔除该年已经被ST、PT的股票。提出派现能力假设和投资机会假设,选取了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每股经营净现金流量、每股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每股净现金流量、每股红利、股利与经营现金流量比例、股利与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比例、资产负债率、非流通股比例、资产总额12个变量,分析了这些变量与现金分红的相关性,主要采用分类统计和回归分析方法,利用SPSS统计软件和EXCEL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以验证我们提出的假设。首先对每股收益、股权自由现金流量、经营净现金流量、每股现金流量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又按照现金分红大小排序,分成11个子样本组,并且按照不同的股利支付比率(EPSR、FCFER)进行分类统计,发现上市公司是通过配股融资和发行新股解决分红现金不足的问题,最后将个样本的均值对个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又得出结论中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一般不超过会计收益或账面利润,但相当一部分公司的现金分红超过其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其分红的现金来源于配股融资,且中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和决策当期的每股收益和资产规模呈正相关,与资产负债率呈负相关。在与现金流量指标的关系上,现金分红和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关系相对较密切,股权自由现金流指标的解释性很差,以及相对来说,高ROE、高ONCF和高分红的公司,大多为传统产业,高ROE 和低ONCF公司中分红较少的公司一般属于高科技行业,这表明现金分红与投资收益率和投资机会有关。 尹憬(2006)以沪市2004年度发放了现金股利的49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来研究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的因素,假设股权集中度、盈利能力、上年度现金股利的发放情况、公司规模、每股净资产、负债比率为主要因素,即假设股权越分散,每股现金股利越高,以及盈利能力越强,每股现金股利越高,上年度每股现金股利越高,当年每股现金股利越高,公司规模越高,每股现金股利越高,每股净资产越高,每股现金股利越高,负债比率越高,每股现金股利越低六大假设,选取了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第二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差来反映股权集中度,用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来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用03年发放过现金股利反映现金股利的持续性,用总资产的对数来表示公司的规模,每股净资产和资产负债率用相应的公式来表示,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运用多元回归方法,运用了多重共线性检验、异方差检验、以及自相关检验,在对假设作出判断的基础上,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接受假设盈利能力越强,每股现金股利越高,每股净资产与现金股利正相关,负债比例

文献综述 完整版

文献综述 近十年白居易诗歌平淡美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的研究也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大趋势。主要集中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研究的著作大致有陈友琴《白居易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5年再版)、付兴竹《白居易散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刘维,焦淑清《白居易传》(辽海出版社,2009年版)、蹇长春《白居易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4500多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余篇、博士学位论文余篇。研究领域得到很大的拓展,研究视角和方法更加多元化,研究观念也较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体现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 在白居易研究的多个方面上,成就较为突出地是关于诗歌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关于白居易诗歌方面研究的著作有乔立智《白居易诗歌词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付兴林,倪超《<长恨歌>及李扬题材唐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张中宇《白居易<长恨歌>研究--中华文史新刊,2005年版》、胡奇光《中国古代语言艺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200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50余篇,博士学位论文达4篇。涉及的研究范围很广泛,在研究视角与方法上呈现多样性,在观念上也比先前更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诗歌研究的主要内容多体现在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研究、诗歌语言词汇研究、诗歌意象研究、诗歌对外翻译研究、审美研究等5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50多篇硕博学位论文对白居易诗歌的相对应之处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整体上对全面了解白居易及其诗歌做出了较大贡献,对白居易集的

文献综述范例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简称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然后通过阅读、分析、提炼、整理当前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或建议,对其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的一种学术论文。 基本解释: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绝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好的文献综述,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而且能表明写本综述的作者对既有研究文献的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学

位论文水平的总体评价。 在《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中,劳伦斯·马奇和布伦达·麦克伊沃提出了文献综述的六步模型,将文献综述的过程分为六步:选择主题、文献搜索、展开论证、文献研究、文献批评和综述撰写。 文献综述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文献综述和高级文献综述两种。基本文献综述是对有关研究课题的现有知识进行总结和评价,以陈述现有知识的状况;高级文献综述则是在选择研究兴趣和主题之后,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确立研究论题,再提出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建立一个研究项目。 相关格式 文献综述 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摘要、引言、主体和参考文献。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结果、动态和进展。 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限200字以内。摘要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公式和非公知的符号、缩略语。摘要后需要给出3-5个关键词,中间应用分号“;”分隔。 引言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研究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

日本专利文献

日本专利文献 日本专利制度历史悠久,专利申请审批制度几经变化,因而专利说明书种类繁多,为叙述简便,现将不同审批阶段出版的各种专利说明书以1971年为界分别介绍。 1971年前日本对发明专利申请和实用新型申请实行审查制与异议公告程序并举,因而出版的说明书类型有: 特許公報(专利公告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B 经过实质性审查,尚未授予专利权的专利公告说明书,自公告之日起2个月内为异议期,期满无异议或异议理由不成立,即授予专利权。 特許明細書(专利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C 授予专利权时出版的专利说明书。1950年停止出版,此后改为授予专利权时,只接排专利号,不再出版这种专利说明书。 実用新案公報(实用新型公告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Y 经过实质性审查,尚未授予注册证书的实用新型公告说明书。自公告之日起2个月内为异议期,期满无异议或异议理由不成立,即授予注册证书。 登録実用新案明細書(注册实用新型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Z 授予注册证书时出版的注册实用新型说明书。1950年停止出版,此后改为授予注册证书时只接排注册号,不再出版这种注册实用新型说明书。自1971年1月1日起,发明专利申请和实用新型申请同时改为早期公开、延迟审查制并保留公告异议程序,此后出版的说明书类型有: 公開特許公報(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A 这是一种未经实质审查,也尚未授予专利权的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为第一公布级。作为第一公布级的说明书还有: 公表特許公報(国际申请说明书日文译本),文献类型识别代码A 这是日本为指定国的国际申请说明书。即外国人通过PCT提交的国际申请在WIPO国际局公开后,由日本译成日文在国内再次公开的说明书。其它国家一般用T表示。1979年开始出版。 再公表特許(日本国际申请的再公开),文献类型识别代码A1 这也是一种国际申请说明书。区别在于是由日本人通过PCT提交的国际申请在WIPO 国际局公开后,再次在日本国内公开的说明书。1979年开始出版。 特許公報(专利公告说明书,专利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B2 根据1971年专利法,申请人可自申请日起7年内提实审请求,因而继续出版这种经过实质性审查,尚未授予专利权的专利公告说明书。1971--1996年3月29日期间出版的特許公報法律属性没有改变,但已是第二公布级。为此,日本也称之为特許公告公報,但说明书的名称上仍是特許公報,INID码文献号(11)注明是专利申请公告号(见图3-1)。 1996年专利法再次修改,取消公告制,发明专利申请经实质审查合格,即授予专利权。自1996年5月29日开始出版的特許公報,实际上为专利说明书,虽然仍为第二公布级,名称、文献类型识别代码没有改变,但法律属性已与前不同(见图3-2)。B2表示出版过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 公開実用新案公報(实用新型申请公开说明书),文献类型识别代码U 这是一种未经实质性审查,也尚未授予注册证书的实用新型申请公开说明书。为第一公布级。作为第一公布级的实用新型说明书也还有: 公表実用新案公報(实用新型国际申请说明书日文译本),文献类型识别代码U1 这是日本为指定国的实用新型国际申请说明书日文译本。即外国人通过PCT提交的国

文献综述 完整版

XXX大学 文献综述 ***届 离子液体+ 溶剂二元体系电导率、表面 张力物性研究进展 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 院系XXX 专业XXX 指导教师XXX 填写日期XXX 离子液体 + 溶剂二元体系电导率、表面 张力物性研究进展

摘要 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溶剂,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受到了普遍的关注,采用离子液体与各类溶剂形成二元体系研究究引起了全世界研究者的关注。针对离子液体二元体系常规理化性质的研究有利于了解离子液体的结构特性及新型离子液体的开发。离子液体二元体系的理化性质除受到温度和离子液体本身结构的影响外,还受到二元体系中溶剂极性和各组分含量等的影响。本文综述了离子液体的电导率、表面张力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大部分离子液体的表面张力γ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同一种离子液体浓度越高,表面张力越小,表面张力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离子液体在相同温度下电导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相同浓度下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关键词:离子液体;电导率;表面张力 离子液体具有与传统有机溶剂截然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其化学稳定性好、溶解性好、熔点低、不易挥发、可传热、可流动、对环境污染少,可作为绿色溶剂用于化学反应和分离过程,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被广泛应用,例如精细化学品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及有关合成、分离萃取、消除环境污染、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等[1]。离子液体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催化、材料和萃取分离[2-5]等领域由于离子液体所具备的这些优点,近年来离子液体越来越多地被作为一种可设计的功能型分子,即所谓的功能化离子液体(TSIL)。功能化离子液体是指在阳离子或阴离子上引入官能团的离子液体,但其与离子液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由于功能化离子液体的核心离子与官能团影响着反应过程,与溶解于其中的溶质产生相互作用,导致最终过程优化的实现,更加符合实验和工业需求而受到重视。 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情况,不仅对离子液体+溶剂二元体系表面张力实验测定工作进展做了归纳,还对电导率方面的研究做了相应的综述。 1.离子液体+溶剂二元体系表面张力 目前,关于离子液体表面张力的研究还十分有限,表面张力是表面化学中最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的文献综述 摘要:互联网作为媒体,集数据开放性、知识密集性、信息全面性、查找方便性等多种优点于一身,成为大学生认知自然、开阔眼界、储备知识的重要平台。在充分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网络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各种影响,其中,既有积极健康向上的影响,也存在着各种不利的影响,使我们大学生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本文对近年来网络及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研究状况进行总结,试对大学生在学习中对互联网依赖程度进行探析。 关键字:网络大学生学习影响 前言:互联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互联网技术和现代通讯系统的高速发展、广泛运用和日益普及,使得信息传播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高校育人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网络环境下个性化、虚拟化、协作化的自主学习行为,是一种全新的网络学习行为,是当代大学生学习行为的新形式。对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进行调查,了解大学生网络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规

律,促进大学生网络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意义。 正文: 一、研究背景 网络是一个无穷无尽的文化信息源,它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交流互动性强和影响范围广的显著特点。如何正确认识与使用互联网对大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校园网给在校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各种有用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利用网络学习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校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调查研究》、《大学生网络学习情况调查研究》、《中国在校大学生网络行为分析》等文章中对中国大学生使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综合来说,得出的结果如下:综合起来看,网络对大学生思想关联的影响有积极的,更有消极的。这与大学生接收信息的特点有关。大学生在接收网络信息方面表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好奇心强。青年人喜爱感受新事物、新思想,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一些标新立异的学说往往怀着好奇的心情去追

文献综述理解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 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绝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好的文献综述,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而且能表明写本综述的作者对既有研究文献的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学位论文水平的总体评价。 在《怎样做文献综述一一六步走向成功》中,劳伦斯马奇和布伦达麦克伊沃提出了文献综述的六步模型,将文献综述的过程分为六步:选择主题、 文献搜索、展开论证、文献研究、文献批评和综述撰写。 文献综述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文献综述和高级文献综述两种。基本文献综述是对有关研究课题的现有知识进行总结和评价,以陈述现有知识的状况;高级文献综述则是在选择研究兴趣和主题之后,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确立 研究论题,再提出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建立一个研究项目。 相关格式

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摘要、引言、主体和参考文献。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结果、动态和进展。 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限200字以内。摘要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公式和非公知的符号、缩略语。摘要后须给出3-5个关键词,中间应用分号;分隔。引言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 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研究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 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在综述的引言(或者导言、介绍)部分要写清以下内容: (1)首先要说明写作的目的,定义综述主题、问题和研究领域。 (2)指出有关综述主题已发表文献的总体趋势,阐述有关概念的定义。 (3)规定综述的范围、包括专题涉及的学科范围和时间范围,必须声明引 用文献起止的年份,解释、分析和比较文献以及组织综述次序的准则。 (4)扼要说明有关问题的现况或争论焦点,引出所写综述的核心主题,这 是广大读者最关心而又感兴趣的,也是写作综述的主线。 主题部分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文献发表的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哪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引言部分所确立综述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

关于影响师幼关系的因素的文献综述

关于影响师幼关系的因素的文献综述 09学前(2)邵冰青00915517 国内外学着对影响师幼关系的因素做了很多研究。幼儿自身特点、家庭、教师的特点以及幼儿和教师的互动环境都影响着师幼关系的形成。 一、与幼儿相关的影响因素 幼儿作为互动的主体,其自身的特点以及所处家庭的特点影响着互动的形成。研究表明,开朗、外向、行为积极地幼儿易与老师形成良好的互动。Fein,Gariboldi,Boni(1993)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气质内向或是外向直接关系着他们和老师的互动情况。Brophy,Good认为,教师会格外关心那些与自己亲近的幼儿,而这些幼儿多是积极行动,成绩优异,能够表现自己的孩子。除了幼儿自身的气质外,幼儿与父母的亲子关系也影响着互动的结果。Erickson,Pianta(1989)指出,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幼儿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依恋情况,影响着幼儿的学习与环境适应能力,从而影响到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二、与老师相关的影响因素 师幼关系还受到教师自身的特征,教师的教育观念等地影响。Rimm-kaufman(2002)的研究显示,教师对儿童的敏感反应是与儿童在课堂的积极调节紧密相关的,并且儿童与更敏感的老师进行互动比与不太敏感的老师互动显示出更多的主动行为。此外,奉行“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的老师更能幼儿形成良好的互动。Kagan,Smith(1988)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奉行“儿童中心”的教师比奉行“教师中心”的教师进行互动的时间更长,频次更多,对幼儿行为更为敏感。 三、与互动环境相关的影响因素 国外新进研究表明,班额的大小会对师幼互动发生影响。Rimm-kaufman(2002)研究显示,初期被划分为勇敢的儿童在班额较大的课堂中更容易出现拒绝任务的行为,更可能讲话,更可能向教师提出请求。Blatchford(2003)研究显示,在小班教学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更为流畅,更富有个性化,但在大班教学中,幼儿更可能与同伴进行互动,而与老师互动减少。此外,幼儿园处于的环境中的噪音,卫生情况也对师幼互动的形成有一定影响。贾克(2000)研究表明,幼儿园处于的地区往往噪音级别很高,容易影响幼儿的情绪,老师也更易产生怠倦感。

拼布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班级:学号:姓名: 一、前言 (一)研究的意义 本次课题的研究是为了唤起服装消费者对于传统服装文化的审美意识、环保意识和与现代化服装的融合。在面对服装行业的低潮,服装设计师在挖掘市场热点的同时也要更多的迎合节约资源、追求节俭环保的思潮。这次对于传统拼布(百衲)的研究设计,让设计师在开拓市场,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都有着一定意义。为中国服装国际化、本土化的设计提供了可行方案。 (二)相关概念介绍或研究内容 拼布是服装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艺术表现工艺,也是国内外服装设计历史中不可缺少的表现形式。拼布的艺术表现工艺不仅体现在服装的面料与色彩上还在服装的造型及艺术审美方面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拼布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由来已久,中国特色的百衲服饰是民族服装文化中的瑰宝。在近年中国本土服装走向国际化的路程中,百衲拼布手法在国内优秀设计师的作品中使民族服饰走向复兴。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传统拼布-百衲服饰的研究,解析中国传统拼布手法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提炼与运用。并从中探索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国服饰的本土化与创新道路以及环保的国际思潮问题提供可行解决方案。 二、关于传统拼布如何运用于时装设计的研究 根据论文论述的主要内容,本人将文献综述分成三部分。即关于拼布审美、民族传统拼布和拼布设计的延续问题的文献资料。 (一)关于拼布审美 拼布并不是简单的将一定形状的小片织物拼缝在一起,在进行缝制的时候,

要兼顾布料、颜色、形式等各方面的综合考虑。拼布主要分生活拼布和艺术拼布两种,真正艺术性的拼布作品不是简单地将各种布块进行裁剪缝合,而是在拼布过程中,需要展开无穷的想像力和艺术创造力,在创意的发挥基础上融进娴熟的手工艺,让不同的布料颜色搭配协调,结合紧密,这样的拼布作品才能超出实用的日用生活品的内涵,成为一件极具有观赏性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王盼在《服饰的拼布艺术》中指出拼布之美-新的美学关键词有:不规则性、不完美性、非对称性。人们追求的不再是完整和规则而是一种看似残缺的均衡美。如果说民间拼布服装的制作初衷是因经济限制下为了节省布料而制作的被动为,那么时尚潮流中的拼布服装则是故意追求残破与割裂的主动创造。这种主动的创造使得制作“拼布形式”成为一种破坏的过程, 也是一种创新的过程,设计师们把一整幅面料裁开而后重新拼接、组合、排列在一起,为的是追求一种新的视觉美感,这种美感是建立在打破传统的“完整”面料或图案效果前提之上的。因此,它的出现使得在传统服装设计语境中那些诸如破碎、拼凑、断裂、荒诞等的贬义词语翻身变为一种时髦的、刻意追求的设计效果。“如果世界过于正统,过于程序化,便失去了想象的乐趣,如果过于现实,则会像一张坚硬呆板的铁板,缺少生活的激情。世界需要那么一点骚动和无序,然后在被打乱的元素中重新组合。”越来越多地设计师都尝试应用拼布形式,将散乱的布块拼成衣服,将完整的衣料剪碎重新组合,因为使用“拼布形式”这一过程让人既有着破坏的快感,同时还能享受重建的成就感。 佟艳《关于拼贴艺术》在现代艺术中,无论装饰、绘画、建筑、摄影、文学、音乐等等方面都会看到拼贴意识的存在。我们回顾历史,会发现,原来拼贴这个理念的应用历史非常久远,从原始社会开始,从人类开始有装饰的需要,拼贴就开始被应用。应该说哪里需要装饰,哪里就有拼贴。那么,拼贴的应用历史就该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了解历史,才能更好的应用、发展。我们通过对拼贴画的造型构图研究,通过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少数民族服饰以及现代布拼艺术、观念纤维艺术的研究,发现拼贴的应用范围确实十分广泛,无论在创作思维方面,还是在造型构图方面,对材料最大限度了解应用方面,拼贴都是一种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的艺术理念,一种创作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试论通货膨胀对财务会计的影响及对策 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表明,通货膨胀是与市场经济共生的一种现象。其基本内涵是货币价值不同程度的下跌、货币购买力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财务会计的编制和计量的基本前提是货币价值的稳定性或者基本稳定。因此,在通货膨胀下就会动摇会计计量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基础,影响企业所有者对财务状况和真实经营成果的认知。从而影响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财务和管理决策。本文主要就通货膨胀对财务会计的影响以及如何消除通货膨胀对会计计量的不良影响.真实反映企业在通货膨胀情况下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讨论,以及有助于对该问题的研究和认识.。 一、我国研究现状 (一)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 余艳琴(1995)认为:通货膨胀问题是困扰当前世界各国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共同问题之一。我国通货膨胀除了以抑制、隐蔽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外,还有其特殊性。就是无明显周期性,是从隐蔽性转化为公开性。 王自力(2008)认为:从我国通货膨胀的形成逻辑来看,尽管我国目前爬行式通货膨胀仍将可能持续一两年的时间,但最多形成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发展成加速的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很小。由于我国的货币扩张主要是由贸易顺差和外资流入引起的,因此如果人民币汇率升值进一步加快,将能有效减轻基础货币被动投入压力,缓解流动性过剩格局,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货膨胀。 易宪容(2007)认为:中国式的通货膨胀同样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先由两大资产价格上涨(楼市与股市),然后传导到食品价格上涨并引致全面通货膨胀。最后价格上涨才传到整个经济薄弱的环节农产品及食品的价格上。因为,农业不仅与通货膨胀的权力源最远,而且在整个社会经济利益格局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部门。正如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罗斯巴德所说的,一旦这些最弱势部门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也就标志着全面的通货膨胀开始形成。 (二)通货膨产生的原因 徐瑞娥(2009)认为: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第一种观点认为,我国产生新一轮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结构失衡,是经济结构矛盾引发的经济总量矛盾。首先,资本收益和劳动力薪酬的要素价格不合理,不仅导致了居民收入率水平较低,也造成了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其次,居民收入率较低和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造成了我国消费率偏低、投资率偏高与国内资金过剩和产能过剩的矛盾。再次,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导致我国必须通过扩大出口缓解国内产能过剩矛盾,既增大了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又扩大了我国对外贸易顺差。最后,

参考文献专利标准格式

参考文献专利标准格式 参考文献专利标准格式 论文参考文献,就是你所写的论文中引用的其他资料中的内容,如数据、概念及别人的研究成果等。不能随便写,是要写出准确出处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参考文献专利标准格式,欢迎来参考!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xx,21(1):56-58. [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xx(1):46-52. [3]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xx, (3): 62 – 67. 2.专著类 [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xx: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xx: 42-45. 3.报纸类 [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xx-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xx-8-15(33). 4.论文集 [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xx: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C.Nelso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xx, pp.271-313. [10] Almarza, G.G.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50-78. 5.学位论文

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前言 本人毕业设计的论题是《后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早前有些国内外学者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规划分析,但如今经济已经步入了“后危机时代”,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风险加剧,其波动情况值得关注,并且在美联储启动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和各国竞相压低本国汇率的外部情况下,中国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被推到了漩涡中心。因此基于“后危机时代”这个大背景,本文的论述对今后把握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情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根据早前国内外学者对人民币汇率的研究成果,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大胆地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情况置于“后危机时代”背景下来进行研究,对当前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各种观点进行了全面梳理。本文主要查阅了近几年有关人民币汇率、汇率决定理论及人民币汇率理论的文献期刊。

1 后危机时代 1.1后危机时代的概念 所谓后危机时代(后金融危机时代),就是指随着危机的缓和,而而进入相对平稳期。但是由于固有的危机并没有,或是不可能完全解决,而使世界经济等方面仍存在这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是缓和与未知的动荡并存的状态。 2009年下半年以来,在全球大规模的经济政策刺激下,世界经济逐渐走出衰退,开始缓慢复苏。主要世界组织和预测机构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趋于乐观,连续几次上调预测结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2010年1月26日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3,9%,高于该组织2009年10月预计的3.1%;预计2011年全球经济会继续加速增长,预计增幅,预计增幅为4.3%,也高于上次预计的4.2%。其中,2010年美国增长2.7%,欧元区增长1.0%,日本增长1.7%。在金砖四国中,中国增长10.0%,印度增长7.7%,巴西增长4.7%,俄罗斯增长4.0%。全球经济正在进入好于预期的复苏期,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表现出不同的经济增长速度。预计未来几年,发达国家经济将保持平稳低速增长,发展中国家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报告中显示,2010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2.1%和6.0%,2011年增速将达到2.4%和6.3%。 1.2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一是世界市场比危机之前变得更加拥挤。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在这次危机后会提高储蓄,减少消费。 二是新兴市场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危机之后,发达国家将有可能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美国、西欧经济不会衰退或者负增长,但会有一段时间的零增长。而发展中国家势头强劲,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8%,印度明年要达到9%,拉美国家明年会有5%左右的增长。 三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在回归实体经济。金融永远是和风险相联系的,过去片面强调金融,过度依赖金融。现在各国开始认识到,要积极保持和发展实体经济,才是经济的基础。

文献综述的主要方法

文献综述的主要方法 文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 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在国外,宏观的或者是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通常都是由一个领域里的顶级“大牛”来做的。在现有研究方法的著作中,都有有关文献综述的指导,然而无论是教授文献综述课的教师还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实际上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到了真正自己来做研究,便发现综述实在是困难。 约翰W.克雷斯威尔(John W. Creswel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 克雷斯威尔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1. 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2. 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便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3. 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4. 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5. 在综述的最后提出一个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其实这里不仅是要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更重要的是找到你要从事的这个研究的基石(前人的肩膀),也就是你的研究的出发点。 在我看来,约翰.W.克雷斯威尔所提的五步文献综述法,第1、2、3步其实在研究实践中都不难,因为这些主题的研究综述毕竟与你的研究的核心问题有距离。难的是第4步,主题3的综述。难在哪里呢?一是阅读量不够,找不到最相

拼布入门——拼布百科(新手必读熟手必看)

拼布入门——拼布百科(新手必读熟手必看) 拼布(PATCHWORK)又称:PIECINE 、QUILTING,是国际上非常流行的古典唯美主义的时尚。拼布主要分生活拼布和艺术拼布。拼布,把一块好好的布料扯碎,再一块块拼起来。其强烈的个性色彩和古典唯美主义情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这个拼拼凑凑的DIY领域。 什么是拼布? 拼布(PATCHWORK)是将一定形状的小片织物拼缝在一起的工艺。这种工艺历史悠久,最早起源于古埃及和中国北方地区,人们为了防寒而产生的。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物资匮乏,最初是穷人将零碎小布、旧的衣服和窗帘等裁剪成布块,拼接成床单、毛毯等生活必需品。随着移民潮的兴起,拼布又流传到了美洲大陆,并得到了普及和发展。在早期美洲,由于移民的生活需要,拼布发展以实用为主。在日本,日本人将其发展成系统化与制度化的教学课程与师资培训方法。结合了行销,拼布不但在日本境内推展成功,甚至流传到邻近亚洲国家。执亚洲地区之牛耳,日本手艺普及协会的讲师就成为学习者的指标。 现在,拼布已从废物利用转变为艺术创作,早已超出了实用的日常生活品的内涵,成了一件极具观赏和审美价值的“生活艺术品”。通过拼缝各种各样的布片,并随意结合各种刺

绣、编织、钩编等手工艺,可以做手提包、靠垫、挂毯、玩偶等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和物品。正因为如此,拼布艺术品受到广泛青睐并成了都市人时尚生活的一部分。由于这门技艺带有很强的创作性,DIY热潮的波澜掀起,现已席卷日本、韩国、南亚以及我国台湾。 概况: 拼接花布和素布表现出来的色彩和花样还能够形成各种各 样的图案。将铺绵夹在表布和里布中间压缝,使图案、花样凸出来的技术叫压线,在美国把 床单叫做Quilt。拼布和压线合起来的东西一般叫拼布床单。抽纱生产的主要品种是台布。台布有大有小,最小的台布是36×36,可用整幅布料剪裁。尺寸大的,除少量宽幅面的布料以外,一般棉布因幅度较窄,都需拼接。因此,拼布的接缝直接关系到图案的设计。在图案组合时必须连同拼缝一起考虑,利用拼缝作为面的区划,或使用花纹把它遮盖起来。除台布外,其它大尺寸的如床单、床罩、被罩等,也同样存在拼布问题。拼布的方法分为三种:直拼,斜拼,对拼。 起源 古代约从13~14世纪之间,欧洲大陆由于受到寒流的侵袭,因此人们开始利用拼布制作可以御寒的棉被来覆盖在床上,而这种风气以英国最为盛行,在此期间其技巧的运用也由实用性逐渐走向装饰性。因此许多传统的拼布图形也是在

文献综述 (5)

文献研究综述 一、研究现状 1.网络直播的概念及发展情况研究 网络直播概念的研究是绝大部分研究者在做与网络直播相关的研究的首要内容,有的研究者更是从当下的互联网、网络直播两方面对这一概念进行研究。虽然不同的研究者由于研究的角度,方向的不同,对于网络直播给出的定义皆有所差异,但是绝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传播方式,把信息传播与技术推广应用推向了更高的发展层次。也有研究者就网络直播的概念提出了以下观点: ①网络直播指的是以直播为主要特征的互联网视频服务类型。 ②网络直播是通过录屏工具或者手机在互联网平台上对表演、展示、互动等行为进行 实时呈现,是一种新兴的在线娱乐或服务方式。 而在网络直播发展情况方面的研究,有的研究者指出中国网络直播发端起于1983年中央电视台首届现场直播春晚,随后到2016年 Papi酱在网络直播平台上到达了7435.1万人次的观看量,网络视频的发展重新定义了直播。同时有研究者就网络直播行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以下观点: ①直播主体呈现多元化 ②直播内容由UGC向PGC转化 ③直播的平台化和服务化 ④直播平台向规范、有序方向发展 2.网络直播的特点分析 在网络直播特点方面的研究,绝大多数研究者研究得出网络直播有泛娱乐性,互动性,及时性,多样性以及媒体化这几方面的特点。而有的研究者则从传播特点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现阶段网络直播的特点 其研究得出: ①主播高度媒体化 ②目标受众明确,黏性较强 ③半碎片化观看 ④双向互动 ⑤弹幕文化

也有研究者从网络直播的整体现状着手分析其特点,得出以下结论: ①内容丰富,娱乐性强 ②目标受众明确,互动性强 ③主播多样化和媒体化,女性魅力强 3.网络直播的监督引导研究 由于网络直播门槛低的原因,诸多问题的出现让网络直播平台上的某些行为已经成为众矢之的,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很多研究者在网络直播的监督引导问题进行研究,不同的研究者的研究角度不同,提出的监督引导方法也不尽相同。 网络直播的监督引导方面的研究有很多,其中张旻在《热闹的“网红”:网络直播平台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通过对网络直播现状与存在问题方面进行研究,进而提出从提高主播个人素养和完善政府监管这两个大方面对网络直播进行引导。而卢大振的《多管齐下破解网络直播监管难题》则着重从规范性的角度对网络直播的监督作用进行研究,其主要就网络直播监督的特点和网络直播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分析得出促进网络直播监督规范性的方法。 其中,在网络直播引导的措施方面,绝大多数的研究者都在针对现如今良莠不齐的网络直播环境从法律监管,直播门槛,直播内容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4.关于网络直播中对人际交往的影响的研究 以上有关网络直播研究涵盖了其特点,概念及发展情况以及监督引导,较为宽泛,接下来就对范围作进一步细化,探究一下网络直播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相较于传统社交媒体,网络直播的信息流动性及互动性更强,极大地增强了人际交往的便捷性。大学生作为对新兴事物接受度很高的一个群体,对网络直播表现出较高的热情。网络直播也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陆思婷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从日常使用、心理感受、现实对比和利弊权衡等四个方面,系统地揭示网络直播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详细分析网络直播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相关性,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魏婉秋表示,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流模式,加强了人们人际交往的范围。分别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符号学的角度出发分析,认为大学生之间由于网络直播的互动,加强社会交往行为,从而获得其他人的认同,进而实现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大学生的人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