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体育兴趣是体育活动的需要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相联系的意向活动。如果一个人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他就会积极参加,热心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充分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在校老师请假不上课或根本不到课堂上课。但如果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有育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还有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每到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总会找出种种借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克服主观困难,以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关键词:体育兴趣;心理;体育锻炼

就目前来看,国内外研究此课题的很多,如: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提出的三大定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明确提出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这一理论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很有价值。在日本,学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从组织教法和安排上,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在美国和北欧一些国家的体育课以学生为主,尽情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激发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些国家的体育课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体育锻炼。

现在国内对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和体育兴趣的培养相关的研究很多,如:谢月芳在《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中分析了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她认为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有自身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而关于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比较多比较杂。[1]

1 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从中学体育教学实际出发,提出对于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的较新观点,以便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推动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1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现状

所谓“体育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是指学生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人心理倾向。就表现形式上讲,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需要的动态表现形式,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2]就中学生而言,是指他们在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对学校体育目标的认识,采取个人认为是正确有效的方式以决定行为的心理活动。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体育认识、体育情感和体育意志。从这三个方面综合来看,当前中学生体育兴趣不容乐观。

1.1.1体育认识方面

体育认识是指学生对体育的知识性和理性的追求。我国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总体上比较肤浅,体育知识掌握有限,对体育锻炼价值和意义了解不深。许多学生只知道埋头读书,认为“参加体育锻炼会浪费学习时间”,不懂得健身方法。内蒙古大学对青少年学生是否了解全民健身计划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中学生中,了解全民健身计划者占18.8%;只了解一些者占52.9%;不了解者占29.3%。全民健身计划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宣传,但仍有一部分学生不了解,更谈不上对体育重要性的理解。[3]毛泽东曾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说:“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可见“体育第一”、“健康第一”的道理,现在还有许多学生没有意识到。

1.1.2体育情感方面

体育情感是指对体育的感受和评价。这里就学生对体育的态度和体育锻炼频度来看一下:我们随机抽查了360名学生,对他们的体育态度进行了调查:只有30.7%的学生对体育的态度是积极的,16.7%的学生对体育的态度处于中等水平,52.7%的学生未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同时对这些学生的“体育频度”作调查:只有27.7%的学生经常参加(每周5次,每次30分钟以上,包括体育课);63.5%的学生有时参加(每周2~4次);8.8%的学生很少参加。[4]从以上两个调查结果可知,中学生中,对体育的认识态度积极,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形成较深刻的体育情感的学生只占全体学生的三分之一。

1.1.3体育意志方面

体育意志是体育意识的能动方面,是学生自觉地确定参加体育的目的,并在确定的目的支配下,克服行动中的障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形态。体育锻炼最根本的原则是要持之以恒。可是,许多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恒心,常常“两天打鱼,三天晒网”,遇到困难不能克服,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体育不感兴趣。华中理工大学程小虎等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进行了调查研究,只有10%的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大部分学生(约60%)体育锻炼无规律,没有养成习惯。[5]据浙江省兰溪市游埠镇初中陈浩然老师对初中毕业生参加工作1~4年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调查,结果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每周3次,每次15分钟以上)占15.65%;少量参加锻炼(每周1~2次)占27.91%;基本上或根本不锻炼占56.44%。可见,这些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活动比较被动,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缺乏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体育兴趣尚未形成,以至走出校门后,不能长期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6]

1.2 学生缺少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

1.2.1学生本身的因素

1.2.1.1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实践较少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体育意识是人们在不断地参与体育运动中逐渐形成的。现在的中学教育因为升学的压力,使得多数学生不得不放弃体育锻炼,挤出时间学习文化课。除了每天的两操和一周两节的体育课,几乎没有其他的活动时间,学校规定的课

外活动形同虚设;另一方面,由于学校的运动场地、活动器具有限,学校又没有认真组织,体育锻炼课不能很好开展,部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受到影响。久而久之,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减少,更加不愿活动,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实践较少是体育意识难以形成的原因之一。

1.2.1.2学生参与的体育活动以直接兴趣占主导地位

心理学认为:只要当学生对运动产生间接兴趣,即对活动的结果产生兴趣,并以体育锻炼的社会意义为动力,才能对活动始终充满热情,并能克服一切困难进行身体锻炼,使体育锻炼成为自觉行为。然而,目前的状况却很不乐观。许多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目的和意义,体育锻炼价值认识不足,更不懂得体育锻炼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绝大部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是因为他们对该运动本身产生兴趣,是直接兴趣,而不是间接兴趣。[7]其实,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例如:课前教学游戏和教学比赛等等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但是他们参与体育活动不可能持之以恒,一旦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就立刻终止运动,不可能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

1.2.2体育教师的因素

1.2.2.1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人作过研究:技术水平越高,体育态度的强度也越高。所以体育运动技术的高低与体育意识的形成是密切相关的。如果体育教师能经常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技术指导,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在运动中更有可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也更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8]但是,由于某些体育教师业务水平不高,备课时又没有很好钻研,在传授技术时讲解笼统或不正确,造成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困难,运动技能低下,同时,在体育锻炼课时,教师对学生的技术指导也不得力,学生盲目锻炼,有时甚至会造成学生运动损伤。当然,学生技术掌握不好,运动生了“厌学”情绪,造成体育意识淡薄。

1.2.2.2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尽管现在人们对“现代体育观念”提得较多,但是长期以来受到传统观念影响,课堂教学只重视身体素质的提高和运动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对学生体育意识、体育能力的培养,学生总是跟随着教师进行练习,离开教师,就无法科学地实施自己的体育活动,更没有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能力,所以大部分学生走入社会即与体育挥手告别,十几年的学校体育就到此结束,我们可以从学生参与意识和师生互动两方面进行培养,例如:分组教学比赛,相互保护帮助方面。[9]在这次实习中,我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小型三人制篮球比赛的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当自己方队员,或是其他队员摔倒,他们都会伸出友谊之手。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真正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

1.2.3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因素

学校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片面地的抓升学率却是体育不受重视的直接原因,至少不能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因此学校对学生能否正常参加体育锻炼占主导地位,关键是要正确看待体育在学校课程中所占的位置。然而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还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相互配合,充分发挥

体育宣传的导向作用。班主任和家长对体育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体育意识。

[10]如果家长和班主任对体育有正确的认识,在家中或在学校里有相当丰富的体育话题和体育用品,并支持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就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影响,形成对体育的正确观念和积极态度,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但是,目前情况往往不尽人意。由于中考指挥棒作用,一些家长和教师认为,学校体育是配角,重要的是文化课成绩。个别家长和教师甚至把体育与文化课学习对立起来,对学生参加合理的体育活动持反对态度。有人调查过,我国目前有81%的家庭没有主动为孩子购置体育用品,94%的家长没有明确要求孩子锻炼身体。有些班主任甚至对学生自己购买的活动器具进行没收。正是因为班主任、家长对学生合理的体育锻炼缺乏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对体育产生了消极的态度,阻碍了学生体育意识的正确形成。

2 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策

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教育也要向前发展,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也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科学,努力钻研新教材,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自施压力,不断充电,以适应新的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体育组全体教师相互开设教学公开课,相互观摩、相互学习,指出各自的优、缺点,以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已初见成效。在各项公开课中,中青年基本功大赛中多次获奖和同行的好评,更取得了学生对老师的信任。

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教师的自身素质、修养直接有关,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随着教师的情感而转移的。对教学工作好,态度亲切,关怀爱护学生的教师,学生自然萌生对教师的亲近感,愿意花费较多的时间去学习自己敬爱的老师的课程。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应是一名知识全面而渊博的人。[11]正如教育上所说的:“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再者教师应以饱满的激情上课,尽量当好课堂中的导演。对基础差、体育兴趣差,身体素质差的学生优先给予指导和帮助,讲解时要精讲多练,示范动作要优美、大方、准确,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感到我是活动者,我乐意参加,我也有能力完成教学动作。同时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不断创新,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课的内容要搭配一些实用性、趣味性较强的健身性体育、娱乐性体育和生活体育的内容,并结合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播放的新型体育舞蹈、健美操、形体操等来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让每个学生都感到上体育课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2.1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情感是人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反过来又对人的实践活动产生重要作用,中学生情感的发展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尽量注意使各种活动都能达到中学生情感上的愉快和满足。为了使学生情感得到不断的丰富与发展,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心理上去分析、考虑,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善于运用“情感语言”,“身体语言”来培养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热爱老师,热爱同学,热爱集体,热爱学

习,热爱学校生活,热爱校内外各项公益活动,就能培养学生成为情感丰富,热爱生活的人。

为了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体育热情,在体育课中应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和知识面,使他们能理解,“体育”不是简单的独立,而是与社会的各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可用体育画报,剪报在报廊上宣传教育,结合北京申奥成功的重要因素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的教育,结合我国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所起的作用和地位,来振奋学生的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具有积极情感,要求上进的中学生的体育兴趣及求知欲望。

2.2创编室内体育游戏来加大室内课的教学容量

我国大部分农村中学没有体育馆,每遇到刮风下雨,室内体育课就不能正常进行,有些学校的体育课就名正言顺地改为“文化课”,或自习课,这样会使学生失去对体育的兴趣,同时也有悖于素质教育的理论和教学常规,如果体育教师在实践中多学习,多摸索,多研究,创编一些适用于室内体育课教学的游戏,在室内教学,结合体育卫生知识,这样既增加课的容量,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2]因为经过实践证明,多给学生实战并区别对待地让他们身临其境的练习,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求知欲。体育教师在创编体育的游戏时应遵循科学性、育体性、育心性、趣味性,不干扰他班教学及可操作性的原则。

2.2.1创编体育游戏的科学性

在创编游戏时尽量考虑动作的合理性,技术的规范,含有一定的艺术娱乐的成分,使学生在锻炼中获得知识,在娱乐中得到锻炼,增强了他们的体育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2.2创编体育游戏的育体性

体育游戏具有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功能,因此室内体育游戏也具备这种功能,创编时应融进一些身体素质练习,让学生在娱乐中得以强体,以增强自信心。

2.2.3创编体育游戏的育心性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育体更重要的是育心、育人,要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生动活泼,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文明行为,坚强意志,陶冶学生美的情操。把培养学生思想品质的素材揉进游戏中,使学生思想境界在游戏中得到升华。同时游戏里要有体现开动学生脑筋的内容,使学生在积极动手、动耳、动眼的同时也积极动脑,这样的游戏才能吸引学生,学生积极参与,兴致自然就高,潜移默化中,激发了体育兴趣。

趣味性:室内体育游戏要具有新颖性、趣味性,让学生始终具有新鲜感。趣味性是体育游戏的一大特点,缺乏趣味性的游戏,就会失去活力,失去诱人的一面。因此,体育游戏要穿插喜剧,传统文化素材,演艺素材,地方特色素材,这样的游戏既有欣赏价值又有新意,也就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爱好,并产生求知欲望。

2.2.4创编体育游戏的可操作性

设计的体育游戏要适合学生的生理、身心特点,规则要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容易开展,学生乐于接受,游戏时不要弄巧成拙,失去游戏的味道,从免同学游戏之间发展争吵,产生矛盾,失去体育游戏育人的应有效果。[13]

通过上述方法和设想在我校的推广实施,已初显成效,体育锻炼的人越来越多,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及体育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早锻炼,课外活动的习惯已基本养成,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也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全校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名列全市前茅,取得达标率98.2%的可喜成绩。但我们全体课题组老师深知,实践的路还很长,肯定有不足的地方,我们将听取社会各界对我们合理建议,我们将努力开拓,继续求索,争创素质教育之佳绩。

结论

通过以上几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意见,要把以上几点做到最好,首先我们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更要因材施教,把以上几点落到实处,不要口头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体育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直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培养体育兴趣,使他们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35)

[3] 续志红.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4

(18):77-78

[4] 谢月芳.关于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https://www.wendangku.net/doc/1216205228.html,

[5] 顾久贤.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机械职业教育.2004年第4期

[6] 丁文武.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网博雅刊第二期

[7] 罗士达,王立冲.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成人教育

学刊.2003,2(19):107-108

[8] 浅议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121学校体育网(理论研究)

[9] 王天惠.体育兴趣的培养与激发[J].济宁师专学报.1999,6(20):52

[10] 杨宁宏.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青海教育.2004年第1-2期

[11] 卫洪斌.体育课激趣体会[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8):97-98

[12] 杨国红.体育兴趣与培养[J].理论观察.2004,5

[13] 叶钢.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陕西教育.2005,12

如何培养青少年对体育的兴趣

摘要:重视青少年对体育的兴趣,是体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而良好的心理品质又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一个基本要求。本文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为依据,根据现代青少年的实际情况,在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不断启发和培养青少年优良的心理品质,从而达到培养青少年对体育的兴趣。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训练青少年心理品质兴趣 1 引言 长期以来人们在理解体育教学、训练的目标时,总是狭义地认为只要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就好了,而忽略了对学生的爱好、兴趣、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方面的培育。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培养现代人必备的心理品质这一问题开始受到教育界、体育界的重视。尤其是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心理品质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目标被单独提了出来,而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给学校体育教学、体育训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少年儿童对体育的爱好和兴趣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诸多因素,其中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制约作用,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特点。例如,运动学校的学生,不同项目,年龄也不相同,例如,体操运动员,较小,在6—12岁;柔道、田径等体能类的运动员年龄较大,在12—18岁。所以,培养良好的爱好和兴趣至关重要。总之,人的本性是爱动的,一般来说自幼就爱“玩”。那么从小就要加以正确引导培养少年儿童爱“玩”,会“玩”的习惯。 兴趣、爱好是心理学范畴中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

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是人对外界环境一定的现象与事物在认识或实践中,产生的心理倾向。因此,兴趣不能离开具体的对象,在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中培养从事体育活动者的兴趣、爱好,选择与确定体育活动内容就十分重要。 兴趣、爱好的培养。兴趣,表现出具有的积极情绪,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对该活动没有爱,也就不可能对该活动有持之以恒的兴趣,而缺乏对某种活动的兴趣和爱好,一般来说,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即使已形成的习惯,也会随着兴趣爱好的淡薄而逐渐消退。反之,随着对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形成和爱好就会增强。 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在体育活动实践中有其不同的意义,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爱好是一种行为的积极表现,而习惯则成为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在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过程中,我们一般是在提高人们对体育活动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对此发生兴趣、爱好,以致形成了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生活节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与习惯,不仅是一般的体育教育过程,它与周围的环境因素影响非常大。因此,不仅要求在体育课教学和训练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而且,要课内外结合,校内校外配合,全方面培养。 2 良好的爱好、兴趣需要有优良的心理品质 品质是指人的行为和作风所显示的思想、品性、认识。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品质是多元构成的,它和人的认知结构、思维结构、

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考籍号: 姓名: 胡琪 题目: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 生的学习兴趣指导教师: 专业: 小学教育(本科) 联系电话: 地址: 长沙市枫林三路长 丰小区40栋四单元 三楼邮编: 410205 QQ 号: 二O一二年八月 目录 前言 (1) 一、对学习兴趣的内涵的理解 (1) (一)学习兴趣概念的界定 (1) (二)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特点 (1) 1 、学生兴趣的广泛性 (1) 2 、学习兴趣的倾向性 (2) 3 、学习兴趣的可塑性 (2) 二、小学生厌学的原因 (2) (一)自身因素 (2) (二) 学校教育方面 (2) (三)家庭方面 (3) (四)社会影响 (3) 三、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4)

四、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4) (一)利用学生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5) (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5) (三)设置新颖的教学安排,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5) (四)创设情境,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6) (五)巧设疑问,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6) (六)教会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6) (七)通过动手实践和竞赛,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7) (八)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7) 五、后记 (8) 参考文献 (8)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依据是学生的兴趣、动机和渴望。”可知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学习兴趣不仅关系到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而且关系到某些潜在能力的发展,是成才的起点和一生事业的出发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因为喜欢、感兴趣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而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生活中,积极主动的学习。但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学习的兴趣也可能会有提高或减弱,良好学习兴趣的形成依赖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否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处于高度的自觉和积极的状态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成败。一般来说,多数儿童的学习兴趣都是在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下,受正确的学习动机支配而产生的。这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有很大的自发倾向,但更主要是靠老师的教育和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厌学; 一、对学习兴趣的内涵的理解 (一)学习兴趣概念的界定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体验联系着的,它是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的因素。它解决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苦学”还是“乐学”的问题。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

浅论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浅论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内容摘要:兴趣是动力的源泉,是干好每一件事的前提。在体育教学中,兴趣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一直以来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沿用老的教学方法及其他主客观原因导致体育课堂气愤沉闷,毫无新意可言。本文针对导致中学生体育课堂兴趣不高的内外部原因,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克服种种不利因素,激发、诱导和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体育教学和训练效果,从而使学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关键词:体育教学中学体育体育兴趣 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 质教育已成为实现科教兴国、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课堂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而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与学校的其它课程 有一定的相通之处,更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体育学科不仅可以让学生摆脱枯燥乏味的课堂,为学生提供独有的开阔的丰富的学习和活动环境,还可以让学生强健体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其中体育兴趣是影响体育教学的重要因素。 一目前中学体育课堂学生体育兴趣不高的现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如是说,它不但是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的动力。孔子亦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一个人的兴趣对其学习和活动的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兴趣呢?所谓兴趣,就是指人们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而体育兴趣是指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只有学生对体育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才会精神饱满,积极主动,由要我练转变成我要练。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也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运动兴趣参考答案

第三章运动兴趣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对实际行动的推动力大小起作用时间的长短上 2. 有趣 3. 乐趣 4.运动兴趣对体育活动的推动所产生的效果 5. 乐趣 6. 志趣 7.有趣—乐趣—志趣 8. 精神兴趣 二、单选题 1.C. 2. A. 3. B. 4. D. 5. C. 6. A. 7. C. 8. D. 9. A. 10. B. 三、多选题 1. A.B.C.D 2. A.C.D 3. A.C 4. A.D 5. C.D 6. A.B 7. A.B.C 8. A.B.D 9. A.B.D 四、匹配题 运动兴趣的分类: 根据运动兴趣的内容 根据运动兴趣的倾向性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根据运动兴趣的广泛性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根据运动兴趣的深度和范围有趣、乐趣和志趣 五、判断题 1.√ 2. √ 3. √ 4. × 5. √6. ×7. ×8. √9 ×10. × 六、简答题 1、何谓运动兴趣,运动兴趣与运动需要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人们一旦对体育运动有

了兴趣,就会主动对与体育运动有关的事情和信息表现出特别的关注,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运动兴趣和人的运动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发生以一定的运动需要为基础。这就是说,只有当一个人对所要参与的体育运动或所学的运动知识与技能产生强烈的欲望,感到这些运动知识和技能需要了解,需要掌握,他才会兴趣盎然地进行该项体育运动或体育学习。 2、简述运动兴趣和运动爱好的关系。 答:运动兴趣可以发展为运动爱好。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把运动兴趣与运动爱好当作一回事,实际上两者是有区别的。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心理倾向,运动爱好则是从事某项体育活动的倾向。当运动兴趣发展成为从事某种体育活动的倾向时,就变成了运动爱好。运动兴趣与运动爱好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是紧密联系的。一个人对某项体育运动的爱好必须建立在对这一运动的认识兴趣基础之上,但人们对某项体育运动感兴趣,却未必一定会去从事相应的运动。 3、简述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联系和区别。 答:(1) 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所需要的意志努力程度不同。一般来说,在产生直接兴趣的体育活动中,不需要或较少需要意志努力。间接兴趣则不然,因为个体对体育活动本身不一定有强烈的兴趣,一般都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才能获得好的结果。 (2) 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具有年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习将由较多地受直接兴趣影响转向更多地受间接兴趣的影响。 (3) 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间接兴趣可以转化为直接兴趣。体育运动的直接兴趣又转化为间接兴趣,而直接兴趣又有利于参与者继续从运动中得到乐趣。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这种转化,对于促使个人积极而有效地参加体育运动非常必要。 4、简述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哪些重要作用? 答:(1)强大的动力作用。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有助于人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在体育学习中,这些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激励其行为,使之成为体育学习的动力,加快运动知识和技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习惯,激发学生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习惯,激发学生兴趣 景东县曼等乡中心小学陈荣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扎实有效的抓好学生学习数学学科,让学生获取知识和初步能力,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这不仅是教师的共同追求,也是家长的愿望。然而在小学教学实践中,小学生学习数学却不令人满意。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已成教师教学中的众矢之的。 通过对《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教师的教学究竟靠什么》、《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和《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四个专题的学习,采用五步学习法结合实践通过一段时间进行探究。 第一步,找出问题: 1、学生对数学学科不感兴趣,学习中缺乏动力。学生 对学习没有学习热情,无目的性,消极应对,缺乏学习信心, 自卑、压抑,甚至造成负面影响。 2、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在学生作业和质量检测中发现学生思考习惯欠佳,提笔便做,写字马虎,字迹模糊,出现“五错”(即看错、抄错、想错、算错、写错)现象,以致数学成绩越来越差。 3、学生缺乏好问精神,不懂不问,凭空猜测,提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 第二步,寻找根源: 1、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够新,没有很好的掌握应用教育理论知识。

2、教学设计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没有很好的掌握学生心理。 4、学生学习未能联系生活和已有知识经验。 第三步,制定改进方案。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师角色,使教师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2、数学教学设计接近学生实际。 3、用真爱唤起学生的学习动力,拉近师生心理距离。 第四步,加强实践。 1、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会探究数学。 2、结合教学内容,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实践,愉快的学会学习。 3、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活动,促进师生沟通。 第五步,总结。 通过实践,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所改观学生有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一、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部分孩子天生有对学习的热爱和兴趣,家长应给与鼓励,可以赞扬他们那种对于新鲜经历的热情,让他们明白学习是极有价值的,切忌用没完没了的习题来轰炸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一个孩子只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新事物感兴趣,上手快,对学习充满勇气和信心,才能有所收获。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给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课题名称】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课题概述】 喜欢体育活动、乐于运动是大多数学生的天性。学校体育课本应该是学生喜欢参与的理想乐园,但是,学校体育专家和从事实际教学的广大体育教师都有一种困惑,就是学生喜欢参与体育活动则不喜欢上体育课。而且年级越高,这种表现越明显。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学生对体育课失去‘运动参与’的热情,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呢?我想通过体育活动与体育课探究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因素,进而提出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研究目标】 1、通过“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来转变厌学情绪,切实转变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使学生对运动产生兴趣,形成良好的兴趣爱好,为终生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研究,寻求和探索小学体育课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总结体育课教学经验,为相关课题研究与加强学科教学提供有效策略。【主要措施】 课题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结合“体育新课改”的模式,采取多种有效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一、提高认识,激发兴趣 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一个全新的理解,使其充分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从其内心深刻意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逐渐地产生一种拥有健康体魄的愿望。同时,教师循序渐进地、因势利导地利用多种方式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肯定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此前提下,教师教得带劲,学生学得起劲,学生们掌握运动技巧、技能的欲望愈强,那么,完成教学任务的效果就显而易见了。 二、示范带动,培养兴趣 体育教学一般采取讲解示范的方法进行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优美规范的

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体育课程改革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以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关注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对运动有了兴趣,才会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活动,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但什么是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由于对新的体育课程中运动兴趣的理解角度的不同,对运动兴趣的功能、价值、内容等认识的不明确,导致在体育课程实践中对待学生运动兴趣仅停留在教学方法翻新,教学情景求“热闹”等表面现象上。因此,在推动体育教学新课程的实施进程中,就需要对学生的运动兴趣进行理性地审视和反思,分析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我带着这个问题,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自我锻炼的认识和自我锻炼的情况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还是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与具体行动尚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只有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才能将认识转化为锻炼身体的动力。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注意培养他们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兴趣。 一、对运动兴趣的理性认识 1、运动兴趣的含义运动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体育运动及爱好体育运动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一个人对体育运动需要的情绪表现,反映了人对体育运动的选择性态度。学生的运动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而且往往与他们的直接或间接运动需要有关。学生只要对体育运动感兴趣,就会产生接近体育运动的倾向,并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表现出乐此不疲的极大热情。 2、学生运动兴趣的特征首先,学生的运动兴趣具有广泛性,也就是学生运动兴趣的广度。运动兴趣的广度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兴趣十分狭窄,对大多数运动项目没有热情,只对少数甚至是个别运动项目有兴趣;而有的学生运动兴趣十分广泛,只要能接触到的运动项目都表现出及大的兴趣,总想试一试。其次,学生的运动兴趣具有倾向性,也就是学生运动兴趣所指向的是什么运动。如有的人对篮球感兴趣,有的人对武术感兴趣,有的人对健美操感兴趣等。 3、学生的运动兴趣具有功效性,也就是指运动兴趣对学生的体育活动中产生作用的大小。有的人的运动兴趣只停留在思想上,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有的人的运动兴趣则不然,它能推动一个人去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产生明显的实际效果。 4、学生的运动兴趣具有稳定性,也就是运动兴趣持续的时间和巩固的程度。有的人的运动兴趣是持久而稳定的,这种人一旦对某种体育运动产生兴趣,就会始终保持而且长期不变,还会一步一步地深入下去,甚至达到迷恋的程度;而有的人的运动兴趣极不稳定,经常会对某种体育运动产生兴趣,但不能持久,会经常改变。

小学体育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提高体育意识

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提高体育意识摘要: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美育紧密结合,肩负着社会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历史使命。《体育与课程标准》指出:“运动兴趣好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达到终身体育”。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对人们的体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 关键词:兴趣、体育意识、锻炼 在现代社会中,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繁忙,人的运动不足是一种普遍现象,它造成人智力和体力发展的不均衡,加之应试教育的因素,这已经影响到我们在校的学生。因此,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应积极的采取措施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来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使学生能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更好的适应行动社会需要。笔者进行了许多的尝试、探索,进行总结,提供给大家探讨。 一、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表现出具有的积极情绪,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对该活动没有爱好,也就不可能对该活动有持之以恒的兴趣,而缺乏对某种活动的兴趣和爱好,一般来说,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即使已形成的习惯,也会随着兴趣爱好的淡薄而逐渐消退。反之,随着对某一活

动的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习惯性也就越强。坚持终生体育,我们强调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从事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意义。对学生我们可以先进行一些调查,来了解学生对那些体育项目感兴趣,再进行适当的引导,注意开始的要求不宜过高。使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锻炼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从“要我练习”为“我要练习”,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变成有意识的进行活动,学生的体育意识也逐步形成。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具有强烈体育意识的人,会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这样的兴趣并不随求知欲得以满足和客观条件的改变而减弱或消失,反而会使有关兴趣更丰富和深化。 二、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对相关的体育活动有了兴趣,就需要对自我的锻炼能力有所提高,我们应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它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和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在学校如何将自我锻炼能力与我们的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本人认为应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相关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 (一)体育锻炼的认识能力,使学生首先能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从而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例如:在学习长跑项目时,使学生认识到长跑项目对我们自身的好处:可以使人健身、长寿、美丽、聪明……,这样学生对长跑的畏惧没有了,反而产生了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也能培养其良好的意志品质。

培养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方法

培养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方法 1、游戏法。游戏能使学生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达到预定的目标,同时能激发他们上课的兴趣。游戏用于准备活动,改变了传统的慢跑或几节徒手操的单一模式,活跃了课堂气氛;用于基本部分,使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内容;用于结束部分,可使学生在心情愉快的条件下身体很快地放松下来,因而游戏法是培养学生上体育课兴趣的一种好方法。 2、比赛法。即通过竞争决定胜负。中学生好胜心强,为了争胜负,他们往往不顾自己的实际,事事争先,具有极强的表现欲,进行比赛正是他们的最好表现机会,紧张激烈的比赛场面、互帮互助的合作交流、胜负输赢的起伏变化,时时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令他们为胜利而欢呼,为失利而流泪。如在练习快速跑时,组织接力赛,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高潮叠起,兴趣盎然,而且可以检查教学效果,巩固技术。同时,为了下一次比赛能赢,学生会对运动技能、技术、战术和比赛规则等不断追求,刻苦练习,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情境”法。在体育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情境中接受教育。通过讲故事、提问诱导等手段,把学生引入情境;运用有情节的游戏,如做游戏时,请学生当“演员”,引导学生深入角色;也可运用特定的音乐设计情境,播放乐曲使学生耳闻其声,心入其境。运用情境教学能使枯燥的教材、单调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学得愉快,练得高兴。 4、分组自选自练法。该方法根据学生自己爱好或兴趣,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把练习内容分成若干个作业点,让学生自由选择练习内容锻炼身体,它可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自锻能力和练习兴趣,该方法多用于选用教材。 5、直观教学法。直观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理解动作的分解过程和运行路线与方向,利用挂图等教具,使学生通过看、想、练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提高学生自学自控的能力,培养学生上课的兴趣。 6、利用辅助器材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任务,加入适当辅助器材。如在新授蹲距式跳远时,学习腾空落地动作,为完成该动作,可采用橡皮筋放在一定高度和远度上,使学生腾空时用头触及橡皮筋,落地前注意小腿前伸超过橡皮筋。这样既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使课上得生动活泼,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7、运用循环练习进行技术教学法。循环练习一直被用于身体素质训练,把它用于技术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它用于教学时,仍然采用流水作业法去完成技术教学,把完整技术分成若干个作业点去循环练习,这样减少学生对较难动作的恐惧心理,对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有较大作用。但这种方法又相似于分解教学法,同样具有分解法的不足之处,在教学中要运用得当。 8、讲解法。讲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表达的教学方法。讲解动作时,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一些不易理解的复杂技术,由于语言生动形象,学生一听就懂;也可在教学中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比喻,如把小步跑比喻成快速下楼梯时脚步的动作;还可以在讲解某动作或体育项目时,先讲它的发展史,讲与它有关的小故事或体育新闻,这样不但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9、示范法。示范是教师以具体动作为范例,使学生明确所要学习的动作形象、技术结构、要领的一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准确、熟练、轻巧、优美,能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学习情绪和学习自觉性,从而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10、变换条件法。它是通过改变练习的条件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在练习过程中,可以变换身体练习的要素,如速度、幅度、速率等;可以变换身体练习组合形式;也可改变进行身

浅谈对学生学习专业课兴趣的培养

浅谈对学生学习专业课兴趣的培养 教学研究的焦点曾经主要集中在智力问题上,但随着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日益引起高度重视。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当一个人对某事物产生浓厚稳定的兴趣时,他就能积极探索。浓厚兴趣所激发的求知欲能使人废寝忘食,专心致志,并以苦为乐,达到较高的学习境界,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在培养学生专业课学习兴趣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通过对专业课绪论的讲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绪论课多是告诉人们有关这门课程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教师在绪论课教学时就应该抓住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的新鲜感,激发他们的兴奋点,帮助他们认识本门课程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才会萌发求知欲望。 专业课的知识更新较快,有些新成果、新方法往往不能及时在绪论中反映,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绪论课时,突破教材的框框,让学生看到本门课程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最新成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应尽量避免出现一些繁杂的理论计算,以免学生产生难学的印象,影响学习兴趣。 二、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不仅能激发学生思维,而且能使学生沉浸于接受知识和探求知识的美好境界,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注意联系实际是活跃课堂气氛的一个好办法,在课堂上,每当教师提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时,学生便会不由自主地集中精力听老师的分析讲解,让学生在了解和熟悉实例的分析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方法讲解也是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方法。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差别较大,有时理论推导和计算较多,有时又主要介绍实验现象。教师应仔细分析教材,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多种方法交替使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手段,采用幻灯、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设施,让学生参与教学,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堂双边活动都是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习兴

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提高体育意识

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提高体育意识 摘要: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美育紧密结合,肩负着社会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历史使命。《体育与课程标准》指出:“运动兴趣好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达到终身体育”。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对人们的体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 关键词:兴趣、体育意识、锻炼 在现代社会中,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繁忙,人的运动不足是一种普遍现象,它造成人智力和体力发展的不均衡,加之应试教育的因素,这已经影响到我们在校的学生。因此,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应积极的采取措施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来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使学生能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更好的适应行动社会需要。笔者进行了许多的尝试、探索,进行总结,提供给大家探讨。 一、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表现出具有的积极情绪,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对该活动没有爱好,也就不可能对该活动有持之以恒的兴趣,而缺乏对某种活动的兴趣和爱好,一般来说,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即使已形成的习惯,也会随着兴趣爱好的淡薄而逐渐消退。反之,随着对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习惯性也就越强。坚持终生体育,我们强调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从事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意义。对学生我们可以先进行一些调查,来了解学生对那些体育项目感兴趣,再进行适当的引导,注意开始的要求不宜过高。使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锻炼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从“要我练习”为“我要练习”,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变成有意识的进行活动,学生的体育意识也逐步形成。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具有强烈体育意识的人,会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这样的兴趣并不随求知欲得以满足和客观条件的改变而减弱或消失,反而会使有关兴趣更丰富和深化。 二、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对相关的体育活动有了兴趣,就需要对自我的锻炼能力有所提高,我们应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它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和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在学校如何将自我锻炼能力与我们的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本人认为应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相关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 (一)、体育锻炼的认识能力,使学生首先能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从而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例如:在学习长跑项目时,使学生认识到长跑项目对我们自身的好处:可以使人健身、长寿、美丽、聪明……,这样学生对长跑的畏惧没有了,反而产生了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自觉性,也能培养其良好的意志品质。 (二)、体育锻炼的自我调控能力,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例如:在练习时有关练习的运动量、运动强度的调节、技术动作的自我纠正、活动的时间长短的安排等方面。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的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能积极参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关键字】:学校、学生、兴趣、培养 中国有一句古话:“强扭的瓜不甜”。我想,我们的学生如果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威逼利诱下学习,那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苏联教育家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就是课堂成功的关键。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导”的行为又极为重要,在教学中,我从各个方面努力演好这个角色。 数学教学往往以一些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和抽象的概念、公式的形式出现,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甚至出现厌学情绪。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前苏联教育家斯卡金认为:教育效

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那如何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建有效的课堂。一堂好课,应该有良好的学习气氛,有充实的教学内容,应该讲究师生互动,要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应该是在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之下进行的。我认为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就是一个维度。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实现课堂教学理想效果的基础。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让我们的学生沉浸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下,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利于我们的教学。一堂好课,应该是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的过程,师生互动交流,老师主动亲近学生,学生自然亲近老师,这有利于我们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如果学生们都没有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从那方面可以达到以上的教学效果呢?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启动后,教育者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新课改的要求,如何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道值得深思的问题。根据我在数学教学中的感受,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浅淡如下几方面: 一、加强形象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小学生从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运用形象、具体、直观的物体、图像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化难为易。特别是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浅谈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摘要小学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础,想要建设牢固的教育大厦,就必须从小学教育抓起。体育教学作为小学体育教学是小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抓好小学生体育教学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讲述在我们教学实践中碰到的学生对体育兴趣不足的原因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育兴趣培养 小学教育是我国的初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奠基石,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体育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浓厚兴趣,对小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不足的因素 1、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体育教学与锻炼中缺乏正确的认识,有些学生由于缺乏体育基础,身体素质差,在体育课堂中老师要求完成的锻炼任务感觉很吃力,从而缺乏信心,甚至产生自卑的心里,然后害怕或者逃避体育课。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视的是学生的文化教育,而忽视了体育教学,认为上体育课只是玩玩而已,只要学生文化课跟得上就可以了,甚至有些家长也有这样的想法,以至于造成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足。 2、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简单陈旧,只注重教考核的内容,而忽视了不同的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内容不同,从而造成在学生眼里,老师上课内容单调,缺乏新鲜的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的心里,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了呆板单调、索然无味的心里。 3、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 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具有引导作用,特别是在小学体育教学,教师的一举一动在学生心目中都起到模范作用,因此,教师本人素质、教师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不高等因素都对学生对体育学习兴趣产生消极的影响。 4、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不足 有些学校,依旧是应试教育为主导地位,只抓升学率,只抓主科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体育活动。不重视体育教学,学校的教学设施不足、体育器材匮乏,不利于体育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活动,不能营造很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导致学生缺乏兴趣,自主进行体育锻炼。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途径 1、正确引导学生对体育教育的认识 正确引导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标。体育是德育和智育的基础,人的道德和知识技能都寄予身体之上,没有体育,也就没有了德育和智育。只有锻炼健康的体魄,搞好体育锻炼,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创新教学内容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军庄小学邓贺华 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乐知”才能“乐学”。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金也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只有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方法。 一、调控课堂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夸美纽斯曾经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样,教学环境反作用于兴趣。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可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学生也变成了“要我学”为“我要学”。调控教学环境中的诸因素,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合作、探索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情感处于积极、自由、宽松、安全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空间。学生敢问、敢想、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些呢?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调控,来实现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目标。 1. 融洽的师生关系,诱发学习兴趣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调控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如一位学生因受到某位教师的斥责而产生畏惧感,渐渐地他对该老师的学科不感兴趣,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相反地,一位学生因某事受到老师的青睐和赞赏,他便因为喜欢这位老师而喜欢该老师所教的学科。因此,教师应注意全面发展关心和爱护学生,多给他们表扬和帮助。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所以这就要求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平等是师生间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基本条件。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教师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学生反过来也会对教师以相应的积极情感回报,学生会更加深爱教师。当学生对教师的这种爱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情感迁移现象,由热爱教师进而爱及他所教的科目,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正如《学记》中所指出的“亲其师,而信其道。” 2. 端正学习态度,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 以初中英语为例,学生初学英语时怀着极大的好奇心,随着学习内容的逐渐加深,便产

体育教学论文兴趣引导论文:浅议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体育教学论文兴趣引导论文:浅议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 养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多年来,以竞技体育为主的体育教材及活动内容贯穿了体育教学中,课中的活动枯燥,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调,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失去了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笔者就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上着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和思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习兴趣;兴趣激发;兴趣引导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因此,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为主体,应该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更有效地学生健康地成长。分析发现影响学生体育兴趣主要因素有:性别年龄,社会环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运动项目及体能状况等方面的因素。下面针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出以下几方面的看法。 1.组织教法得当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 一堂体育课组织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体育课教授的技术动作,大多数都是用四节课才能完成的;或有些是前阶段学习过现在要进一步提高动作质量的。这样,学生在一节或连续几节课都练习同样一个动作,或练习以前学习过和动作,很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和不认真

练,不愿意练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器材场地的实际,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形式和方法诱导学生主动练习、积极练习。如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练习,采用分组投篮比赛,看哪一组投中的最多,方法是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4组,按顺序每人投篮5次,整组投投完后看谁投中的最多,让观察的学生说说原因,让投篮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投篮动作。以赛促练,不但提高了学习练习的积极性,而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从而完成了学习的任务,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1合理安排教材,不断丰富教材内容。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内认为:“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这是最好不过的动机。以学习材料作为刺激的“诱因”来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这种动机的产生,它的选择和设计也是很重要的。因此,教师在选择和设计课堂内容时要注意教材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而一堂课中教材的合理运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所在。如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所长,突破难点进行教学。在大纲中,学生对耐力跑教材不感兴趣,也是最难教的内容,学生一听上课内容是耐力跑就害怕,不愿跑。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学生兴趣特点,将跳绳作为发展速度耐力和一般耐力的重要手段,再与耐力跑技术结合起来进

浅谈对学生特长的培养

浅谈对学生特长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特长是指学校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注意培养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才能,创造条件使有特长的学生学得更好、脱颖而出。 教育学研究表明,人的发展在各年阶段既具有普遍的共同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又存在着个别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学校教育只有循这些规律,才能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学校首先要对学生的心理能力、个人兴趣、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进行全面地调查,组织有关教师进行综合性的测试,分类登记。如,有的学生活泼热情、善于交际;有的学生性情温和、工作细致、耐心;有的学生抽象思维发达,判断推理和分析问题能力强;有的学生在体育、音乐、美术方面有突出的表现等。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是对学生特长培养的基本依据。 培养学生的特长,对教师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要具备精而深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对学生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才能,知识和经验,竭尽全力帮助学生学好每一门课程,弄懂每一个问题。不管学生有什么样的爱好和特长,文化课的学习不能有半点马虎,要下大力气常抓不懈,要让每个学生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文化课是发展特长的基础,是后天成才的起点,没有文化科学知识的人,即使有特长,也将失去应有的色彩。教师要经常性地认真研究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环境,学习基础,心理特征,思维特点,学习效果,运用多种方法、多条渠道、多项措施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特长。越是能力差、无特长、毛病多的学生,越要倾注更多的爱心,耐心细致地帮助这些学生正确地估量自已发展的途经,学到适合自已的本领。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活动,是培养学生特长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活动,在教师或课外辅导员的带领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学校课外兴趣活动领导小组将因地因时因人因事在活动的广度、深度和次数上给以宏观指导,各学科兴趣小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实际,制定活动计划,通过广泛阅读课外图书,参观访问,动手制作,文体活动,书法摄影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广泛接触社会和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在课堂教学和课外兴趣活动中,尽可能充分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使学生在一方面的素质有突出的表现,培养出在这方面有创造性的人才。如果说我们要求全体学生都能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地发展,那么适合于个体兴趣,个人特长方面有较高水平的学生,更应善于开发这些学生在这方面的先天素质,使其得到健康地发展,以适应社会对多方面人才的要求。所以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学会善于发现,引导学生的特长,重视学生的兴趣转移,对特长进步不大的学生,除在思想上找原因外,还要在教法和学法上找失误,想方设法使学生的特长发展进入正确轨道。 硬环境建设是学生特长发展的物质条件,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

如何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一、培养学生对上体育课兴趣的必要性 1、体育教师:一个称职的体育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各方面都处在发展之中,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强,他们又非常崇拜、信任和依赖教师,总把教师看作接近者中最伟大、最信赖、最道德的人,因此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往往是父母深感不及的。体育教师潇洒的风度、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谈吐,特别是强烈的事业心,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对学生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这些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会影响他们上体育课的兴趣。 2、课的内容: 体育课活动内容和形式可谓多种多样,但有的学生对一些内容比较感兴趣,有的却不感兴趣,有的内容如立定跳远和垒球,多注重技术,成绩等,忽视了体育教学的文化娱乐功能;单调、枯燥的教学使学生对体育课兴趣大减。 内容难度的安排也要适中,可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的强度有一个最佳水平,既动机水平适中时的学习效率提高,兴趣也大增,一旦难度超过了顶峰状态,动机过强,就会对活动的后果产生一定的阻碍,内容太简单,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兴趣也就大减。 3、课的组织教学和教法 体育课的组织与进行主要是在室外操场上实现的,学生活动范围大,人际交往频繁,外界环境影响大,组织教学显得非常重要。合理组织教学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合理使用场地器材,保证课的严密紧凑进行,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缺乏吸引力,单纯的技能灌输,只会造成学生机械地学习,阻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兴趣的发展。 4、学生健康因素和运动水平 现在中小学生,由于他们的年龄,知识结构,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他所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更多学生认识到参加体育活动,直接原因是出自对本人健康的关心,通过体育活动,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而激发了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在某方面运动水平较高的同学在这方面他将得到了表现和展示,从而心理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积发了对体育课更大兴趣。 三、对学生上体育课兴趣的方法和途径探讨 1、提高学生对体育课认识 兴趣是学习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重要保证,只有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耐心引导他们使他们懂得,学习体育,参加体育锻炼,不仅是国家的要求,社会的需要,更是他们自身的需要,提高他们的求知欲,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课的内容要多样、教法要新 满足学生的需要,是有效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关键,而追求乐趣是中小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主要需要,体育活动的魅力之一就是其具有内容和方法的多样性,变换性,游戏性、竞赛性,挑战性和趣味性。变换教学方法可以满足学生的新鲜感和刺激感,迎合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对体育学习和锻炼产生兴趣和好感,进而使他们乐于对与学习与练习。 ①准备活动形式多样 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准备活动采用自编多种徒手操,行进间操,慢跑也做了翻新,采用侧身跑,交叉跑,变速跑各种图样跑……或运动量较小的游戏,这样既达到了准备活动的目的,又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