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斜齿轮公法线长度计算

斜齿轮公法线长度计算

斜齿轮公法线长度计算
斜齿轮公法线长度计算

齿轮公法线偏差计算

偏差和齿轮的公法线长度有关,也就是说,同一精度级别的齿轮,由于它的齿数不同,公法线长度是不一样的,同理它的公法线长度的偏差范围也不是一样的。 公法线平均长度上偏差Ews=Ess*scosа-2e*sinа, Ess =-4fpt fpt齿距极限偏差(查表) 公法线平均长度下偏差Ews=Esi*cosа+2e*sinа, Esi=-16 fpt 公法线平均长度公差:Tw=Ts*cosа-4esinа, Ts=12 fpt 1、式中2e为齿轮一转内最大的几何偏心量,为ΔFr 2e=ΔFr=KFr,根据国标取K=0.72,式中Fr齿圈径向跳动公差有精度等级(查表)和分度圆直径决定 2、式中α为压力角,标准渐开线圆柱齿轮α=20° 3、式中Ess和Esi为齿轮齿厚上偏差和下偏差,通常齿轮副,两齿轮的Ess相同, Ess=fa*tagа+(jn min+J)/2cosа=-4Fpt ①式中fa为齿轮副中心距极限偏差, ②式中jn min为齿轮副公法线方向极限侧隙,叫作法向极限侧隙, jn min=jn1+jn2 jn1=a(α1Δt1+α2Δt2)*2sinа(单位mm) a---齿轮副中心距 α1,α2---线膨胀系数(45#钢齿:11.5*10^-6,铸铁箱体:10.5*10^-6) Δt---工作温升(相对于20℃) 脚注1为齿轮,脚注2为壳体 jn2=K*mn (单位um) mn---法向模数 系数K---5~10(油池润滑) 10(V<10m/s)齿轮线速度(喷油润滑) 20(1060)

Esi=Ess+Ts Ts=(F r^2+br^2)^1/2*2tagα Fr---齿圈径向跳动(查表) br---切齿径向进刀公差(查表) 4、小结 要得到公法线长度上下偏差必须根据应用环境来确定精度等级,有三组公差精度分别为:运动精度、平稳性精度、接触精度,示例一、7-6-6GM、示例二、7FL 第一个示例表示运动精度7,平稳性精度和接触精度6,G和M代表齿厚上下偏差分别为-6fpt和-20fpt(买本书或下载齿轮手册上面有标准),fpt查表得,它属平稳性精度参数,第二个示例表示三组公差精度都为7,其他同上,只是齿厚公差带偏上一点了,F=-4fpt,L=-16fpt。汽车变速箱齿轮采用的是6级精度,一般7级精度差不多足够,有的地方要求低的可取更低精度,还有一般高速级齿轮副侧隙(公法线上偏差绝对值)应该留大一点,速度快齿轮副温升高,相对热膨胀大(齿轮副和壳体),同时高速级在前端,对回差影响不大。 invα公式 invα在手册中有表可查当手头没有手册, 则可按下式计算: invα=tgα-α等号右边第一项的α是角度值, 而第二项, α是弧度值, 计算时很不方便。为此, 将此式改为invα=tgα- απ/180则可直接利用计算器来计算, 很为方便

斜齿轮公法线计算总结

渐开线圆柱斜齿轮公法线计算: 公法线长度计算公式: ()[]n n n n mX Z W αααsin 2inv 0.5-k m cos t nk +?+??=π β cos m m t ?=n 0.5cos 180k 3 n +?=β αZ (k 为跨测齿数) k=? βααcos tan tan n t = (t α为端面压力角,n α为法向压力角,即齿形角) t α=? 用渐开线函数表查出t inv α=? 将计算出的尺寸带入公式得出nk W =? 公法线长度偏差计算公式: 1.根据参数表的数据查出相应的单个齿距偏差pt f =? 2.根据参数表中相应的公差等级,查出相应的齿厚极限上偏差ss E =?、齿厚极限下偏差si E =? 3.根据设计手册查出相应的齿圈径向跳动公差Fr 4.根据公式公法线上偏差n r n ss wms sin 72.0cos αα??-?=F E E 计算出上偏差(注意:计算时将齿厚极限上偏差的正负号带入计算) 5.根据公式公法线下偏差n r n si wmi sin 72.0cos αα??+?=F E E 计算出下偏差 表中都为法向模数) 为端面模数,一般参数为法向模数,(t m m n

例1:现有圆柱斜齿轮n M =3,Z=21,n α=20°,β=15°,公差等级为7FL ,求此圆柱斜齿轮公法线长度及其偏差: 解:一、求公法线长度 1.计算出跨测齿数0.5cos 180k 3n +?=βαZ =3.312(取整为k=3) 2.计算βααcos tan tan n t =≈ 0.3768 t α=20.6468°=20°38′48″ 3.查渐开线函数表得出t inv α=0.01645 4.通过公法线计算公式得出n4W =23.1148 二、求公法线长度偏差 1.根据参数表的数据查出相应的单个齿距偏差pt f =0.014 2.根据参数表中相应的公差等级,查出相应的齿厚极限上偏差 ss E =-4pt f =-0.056、齿厚极限下偏差si E =-16pt f =-0.224 3.根据设计手册查出相应的齿圈径向跳动公差Fr=0.036 4.根据公式公法线上偏差n r n ss wms sin 72.0cos αα??-?=F E E =-0.061 5.根据公式公法线下偏差n r n si wmi sin 72.0cos αα??+?=F E E =-0.202 综上所得该齿轮的公法线为061 .0201.0n4115.23--=W

齿轮公法线上下偏差计算公式

齿轮公法线上下偏差计算公式 公法线平均长度上偏差Ews=Es*scosа-2e*sinа, 公法线平均长度下偏差Ews=Esi*cosа+2e*sinа, 公法线平均长度公差:Tw=Ts*cosа-4esinа, 1、式中2e为齿轮一转内最大的几何偏心量,为ΔFr 2e=ΔFr=KFr,根据国标取K=0.72,式中Fr齿圈径向跳动公差有精度等级和分度圆直径决定(你未给出分度圆直径及应用,所以我没办法给你准确数,你自己查表)。 2、式中α为压力角,标准渐开线圆柱齿轮α=20° 3、式中Ess和Esi为齿轮齿厚上偏差和下偏差,通常齿轮副,两齿轮的Ess相同, Ess=fa*tagа+(jn min+J)/2cosа ①式中fa为齿轮副中心距极限偏差, ②式中jn min为齿轮副公法线方向极限侧隙,叫作法向极限侧隙, jn min=jn1+jn2 jn1=a(α1Δt1+α2Δt2)*2sinа(单位mm) a---齿轮副中心距 α1,α2---线膨胀系数(45#钢齿:11.5*10^-6,铸铁箱体:10.5*10^-6) Δt---工作温升(相对于20℃) 脚注1为齿轮,脚注2为壳体 jn2=K*mn (单位um) mn---法向模数 系数K---5~10(油池润滑) 10(V<10m/s)齿轮线速度(喷油润滑) 20(1060) Esi=Ess+Ts Ts=(Fr^2+br^2)^1/2*2tagα

Fr---齿圈径向跳动(查表) br---切齿径向进刀公差(查表) 4、小结 要得到公法线长度上下偏差必须根据应用环境来确定精度等级,有三组公差精度分别为:运动精度、平稳性精度、接触精度,示例一、7-6-6GM、示例二、7FL 第一个示例表示运动精度7,平稳性精度和接触精度6,G和M代表齿厚上下偏差分别为-6fpt和-20fpt(买本书或下载齿轮手册上面有标准),fpt查表得,它属平稳性精度参数,第二个示例表示三组公差精度都为7,其他同上,只是齿厚公差带偏上一点了,F=-4fpt,L=-16fpt。汽车变速箱齿轮一般采用的是6级精度,有的地方要求低的可取更低精度,这样节省成本,还有一般高速级齿轮副侧隙(公法线上偏差绝对值)应该留大一点,速度快齿轮副温升高,相对热膨胀大(齿轮副和壳体),同时高速级在前端,对回差影响不大。 5、附图

齿轮公法线偏差计算教学提纲

齿轮公法线偏差计算

偏差和齿轮的公法线长度有关,也就是说,同一精度级别的齿轮,由于它的齿数不同,公法线长度是不一样的,同理它的公法线长度的偏差范围也不是一样的。 公法线平均长度上偏差Ews=Ess*scosа-2e*sinа, Ess =-4fpt fpt齿距极限偏差(查表) 公法线平均长度下偏差Ews=Esi*cosа+2e*sinа, Esi=-16 fpt 公法线平均长度公差:Tw=Ts*cosа-4esinа, Ts=12 fpt 1、式中2e为齿轮一转内最大的几何偏心量,为ΔFr 2e=ΔFr=KFr,根据国标取K=0.72,式中Fr齿圈径向跳动公差有精度等级(查表)和分度圆直径决定 2、式中α为压力角,标准渐开线圆柱齿轮α=20° 3、式中Ess和Esi为齿轮齿厚上偏差和下偏差,通常齿轮副,两齿轮的Ess相同, Ess=fa*tagа+(jn min+J)/2cosа=-4Fpt ①式中fa为齿轮副中心距极限偏差, ②式中jn min为齿轮副公法线方向极限侧隙,叫作法向极限侧隙, jn min=jn1+jn2 jn1=a(α1Δt1+α2Δt2)*2sinа(单位mm)

a---齿轮副中心距 α1,α2---线膨胀系数(45#钢齿:11.5*10^-6,铸铁箱体:10.5*10^-6) Δt---工作温升(相对于20℃) 脚注1为齿轮,脚注2为壳体 jn2=K*mn (单位um) mn---法向模数 系数K---5~10(油池润滑) 10(V<10m/s)齿轮线速度(喷油润滑) 20(1060) Esi=Ess+Ts Ts=(Fr^2+br^2)^1/2*2tagα Fr---齿圈径向跳动(查表) br---切齿径向进刀公差(查表) 4、小结 要得到公法线长度上下偏差必须根据应用环境来确定精度等级,有三组公差精度分别为:运动精度、平稳性精度、接触精度,示例一、7-6-6GM、示例二、7FL 第一个示例表示运动精度7,平稳性精度和接触精度6,G和M代表齿厚上下偏差分别为-6fpt和- 20fpt(买本书或下载齿轮手册上面有标准),fpt查表得,它属平稳性精度参数,第二个示例表示三组公差精度都为7,其他同上,只是齿厚公差带偏上一点了,F=-4fpt,L=-16fpt。汽车变速箱齿轮采用的是6级精度,一般7级精度差不多足够,有的地方要求低的可取更低精度,还有一般高速级齿轮副侧隙(公法线上偏差绝对值)应该留大一点,速度快齿轮副温升高,相对热膨胀大(齿轮副和壳体),同时高速级在前端,对回差影响不大。

计算斜齿轮公法线长度和公差

% 计算斜齿轮公法线长度及其偏差 % 输入齿轮基本参数 Mn=4;z=60;an=20;bat=12.92; disp ' ' disp ' ========== 斜齿圆柱齿轮基本参数==========' fprintf(' 模数Mn = %3.2f mm \n',Mn) fprintf(' 齿数z = %3.0f \n',z) fprintf(' 压力角an = %3.3f 度\n',an) fprintf(' 螺旋角bat = %3.3f 度\n',bat) % 角度转换为弧度 hd=pi/180; anh=an*hd; bath=bat*hd; invan=tan(anh)-anh; % 计算跨齿数和公法线长度 ath=atan(tan(anh)/cos(bath)); invan=tan(anh)-anh; invat=tan(ath)-ath; zp=z*invat/invan; k=round(zp/9+0.5); Wkn=Mn*cos(anh)*(pi*(k-0.5)+zp*invan); disp ' ' disp ' ========== 计算斜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及其偏差==========' fprintf(' 端面压力角at = %3.3f 度\n',ath/hd) fprintf(' 相当齿数zp = %3.3f \n',zp) fprintf(' 跨齿数k = %2.0f \n',k) fprintf(' 公法线长度Wkn = %3.3f mm \n',Wkn) % 输入齿距极限偏差和齿圈径向跳动公差 fpt=0.028;Fr=0.071; % 输入齿厚极限偏差代号 H=-8;L=-16; % 计算齿厚极限偏差 Es=H*fpt;Ei=L*fpt; fprintf(' 齿厚上偏差Es = %3.3f mm \n',Es) fprintf(' 齿厚下偏差Ei = %3.3f mm \n',Ei) % 计算公法线长度极限偏差 Ews=Es*cos(anh)-0.72*Fr*sin(anh); Ewi=Ei*cos(anh)+0.72*Fr*sin(anh); fprintf(' 公法线长度上偏差Ews = %3.3f mm \n',Ews) fprintf(' 公法线长度下偏差Ewi = %3.3f mm \n',Ewi) 计算结果: ========== 斜齿圆柱齿轮基本参数========== 模数Mn = 4.00 mm

齿轮公法线测量

齿轮公法线测量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齿轮公法线长度及其变动的测量方法; 2.熟悉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的测量方法; 3.练习齿轮公差表格的查阅。 二、测量原理与器具 公法线长度变动ΔFw就是指在齿轮一周范围内,实际公法线长度的最大值Wmax与最小值Wmin之差。测量ΔFw可以得到齿距累积误差ΔFp中的切向误差部分,这一误差主要就是由于齿轮加工机床传动中分度蜗轮的回转中心与机床主轴(或工作台)的旋转中心不重合而产生的(通常称作运动偏心)。它使得同一齿轮上的基节或基圆齿厚不均匀,从而影响齿轮在传动中传动比变化的准确性。ΔFw主要反映由于运动偏心而造成的齿轮切向长周期误差。 图1 用公法线指示卡规测量公法线长度图2 用公法线百分尺测量公法线长度公法线平均长度Δwm则就是指在齿轮一周范围内,公法线实际长度的平均值与公称值之差。因公法线长度就是由若干个基节Pb与一个基圆齿厚Ss组成,而基节偏差比齿厚偏差小得多,故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wm主要反映被测齿轮的齿侧间隙。 公法线长度可用公法线千分尺(如图1)、公法线指示卡规(图2)或万能测齿仪等测量。本实验采用公法线百分尺测量。 公法线千分尺就是在普通千分尺上安装两个大平面测头,其读数方法与普通千分尺相同。 三、测量步骤 1、确定被测齿轮的跨齿数K,并计算公法线公称长度W。 当测量一压力角为20°的非变位直齿圆柱齿轮时: W= m·[ 1、4761×(2K – 1) + 0、014Z] 式中: m——模数Z——齿数K——跨齿数 齿数Z 10~18 19~27 28~36 37~45 …… 跨齿数K 2 3 4 5 …… 2、根据公法线公称长度W选取适当规格的分法线千分尺并校对零位。 3、测量公法线长度:根据选定的跨齿数K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沿被测齿轮圆周均布的5条公法线长度。 4、计算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wm:取所测5个实际公法线长度的平均值W后减去公称公法线长度,即为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wm。 5、计算公法线长度变动ΔFw:取5个实际公法线长度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公法线平均长度变动ΔFw。

齿轮公法线长度 计算

公法线长度计算 以此次320改造为例,Ⅰ齿 Step1. 跨测齿数k 《机修手册》第一卷(下册)P11-152 表11-6-3 公法线长度跨测齿数k 的计算公式 0.111110.5=0.11111360.55k Z =+?+≈(四舍五入) Step2. 公法线长度W 《机修手册》第一卷(下册)P11-156 表11-6-5 直齿轮公法线长度 根据跨测齿数k=5和齿轮齿数Z=36,查上表,得到模数m=1,压力角=20α的公法线长度5=13.7888W ; 那么模数m=7的公法线长度5=7W =96.5216W ?。 Step3. 最终公法线长度W 及公法线长度公差 0min =()s W n SS T W W F j E ----最终公法线①. 《机修手册》第一卷(下册)P11-264 表11-9-25 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W F 值

根据精度等级:6级精度;分度圆直径区间:125252400 <≤mm。

查得:0.025W F mm =。 ②. 《机修手册》第一卷(下册)P11-265 表11-9-27 最小法向极限侧隙min n j 根据侧隙种类:d 类;中心距231a =,180231250<≤mm 。 查得:min 0.072n j mm =。 ③. 《机修手册》第一卷(下册)P11-267 表11-9-29 齿厚上偏差ss E 根据侧隙种类:d 类;法向模数m=7,1710≤≤;分度圆直径区间:250252315<≤mm ;精度等级:6级精度。 查得:0.063ss E mm =。 ④. 《机修手册》第一卷(下册)P11-269 根据精度等级:6级精度;法向模数m=7,1710≤≤;分度圆直径区间:250252315<≤mm 。 查得:0.080S T mm =。 那么: 0min =()s W n SS T W W F j E ----最终公法线00.080 0.08=(96.520.0250.0720.063)96.36W -----=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齿轮公法线长度的测量

实验三 齿轮公法线长度的测量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的方法。 (2)熟悉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和公法线长度变动的计算方法,并理解两者的含义和区别。 (二) 实验内容 (1)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齿轮的公法线长度。 (2)根据测得值计算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和公法线长度变动。 (三) 计量器具说明 公法线长度可用公法线千分尺、公法线指示卡规和万能测齿仪等测量。 公法线千分尺应用最多。如图3-1所示,它与普通外径千分尺相似,只是改用了一对直径为30mm 的盘形平面测头,其读数方法与普通千分尺相同。 图3-1 公法线长度测量 (四) 测量原理 公法线长度变动ΔF W 是指在齿轮一周范围内,实际公法线长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F W 是指在齿轮一周范围内,公法线实际长度的平均值与公称值之差。 测量时,要求测头的测量平面在齿轮分度圆附近与左、右齿廓相切,因此跨齿数k 不是任取得。当齿形角α=20°,齿数为z 时,取5.09 +=z k 的整数(四舍五入)。 对于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的公称值W 可按下式计算: ααπαsin 2])5.0([cos xm zinv k m W ++?= 式中: m ————被测齿轮模数; α————齿形角; z—————齿数; k—————跨齿数; x—————变位系数。 当α=20°,变位系数x = 0时, ]014.0)12(476.1[z k m W +?= W 和k 值也可从表3-1中查出。

表3-1 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的公称值(α=20°,m=1,x=0) (五)测量步骤 (1)根据被测齿轮的α,m,z值,按上述公式计算或查表3-1确定被测齿轮的跨齿数k和公法线公称长度。 (2)用标准校对棒或量块校对所用千分尺的零位。 (3)用左手捏住公法线千分尺,将两测头伸入齿槽,夹住齿侧测量公法线长度,齿轮不动,左右摆动千分尺,同时用右手旋动千分尺套筒,使两测头合拢,直到手感到测头夹紧齿侧后,从千分尺的标尺上读数,此数即为公法线长度。 (4)依次测量齿轮上均布的六处公法线长度,记下各读数。 (5)计算公法线长度变动ΔF W。取六个测得值中的最大值(W max)与最小值(W min)之差,即 ΔF W = W max —W min (6)计算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F W。取六个测得值的平均值W与公称值W之差,即 ΔE W = W— W

公法线尺寸测量

测量公法线长度是渐开线圆柱齿轮控制齿厚的常用方法 齿轮实际使用中有哪些4个性能要求 1)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2)运转的平稳性 (3)载荷分布的均匀性 (4)传动侧隙 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计算公式如下: W=cos(a)*m*[pi*(k-0.5)+z*inv(a)]+2*x*m*sin(a) inv(a)是渐开线函数,k是跨齿数。 由于变位后模数、齿数、压力角均不变,而跨齿数K值也因总齿数已确定,剩下的能影响W值的只有变位系数。由此可知变位系数与公法线长度是有确关系的,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如果你有一个已知变位系数的齿轮,那么便可用上述公式计算出公法线长度进行测量。相反如果已知公法线长度就能计算出变位系数。 其它更多参数的计算可以参考《机械设计手册》。 本人正在开发这方面换算的软件,公法线长度、变位系数和跨棒距之间可以互相换算。需要的话可以联系我,为你定制一个。 1、选择测帽: 测量时被测物体与测帽间的接触面必须最小,即近于点或线接触。因此在测量平面时,须使用球面测帽,测量柱面时宜采用刀刃形或平面测帽,对球形物体则应采用平面测帽。 2、工作台的选择与校正: 工作台分平面工作台和槽面工作台,其选择原则与测帽的要求相同。 对于可调整工作台,为保证测杆与工作台面垂直,测量前必须进行校正。先选择一与被测工件尺寸相同的量块大致放在工作台的中央,光学计管换上最大直径的平面测帽,使测帽平面的1/4与量块接触。调整仪器至目镜中看到分划板刻度为止。然后旋动工作台调节螺丝,使其前后移动,并从目镜中观看分划板示值的变化,若在测帽平面的四个位置的读数变化小于1/5格分度值,则表示工作台的校正已完成。 3、调整反射镜,并缓慢地拨动测帽提升杠杆,从目镜中能看到标尺影象,若此影象不清楚可调整目镜视度环。 4、松开横臂紧固螺钉,调整手柄,使光管上升至最高位置后固紧螺钉。 5、按被测零件的基本尺寸组合所需量块尺寸。一般是从所需尺寸的未位数开始选择,将选好的量块用汽油棉花擦去表面防锈油,并用绒布擦净.用少许压力将两量块工作面相互研合。

跨测齿数与公法线长度

齿数跨测齿数公法线长度 z K Wk m=2 m=3 m=4 m=5 m=6 m=7 42 4.484228.9684413.4526617.9368822.4211026.9053231.3895452 4.498228.9964413.4946617.9928822.4911026.9893231.4875462 4.512239.0244613.5366918.0489222.5611527.0733831.5856172 4.526249.0524813.5787218.1049622.6312027.1574431.6836882 4.540249.0804813.6207218.1609622.7012027.2414431.7816892 4.554259.1085013.6627518.2170022.7712527.3255031.87975102 4.568259.1365013.7047518.2730022.8412527.4095031.97775112 4.582269.1645213.7467818.3290422.9113027.4935632.07582122 4.596269.1925213.7887818.3850422.9813027.5775632.17382132 4.610279.2205413.8308118.4410823.0513527.6616232.27189142 4.624279.2485413.8728118.4970823.1213527.7456232.36989152 4.638289.2765613.9148418.5531223.1914027.8296832.46796162 4.652299.3045813.9568718.6091623.2614527.9137432.56603172 4.666299.3325813.9988718.6651623.3314527.9977432.664031837.6324315.2648622.8972930.5297238.1621545.7945853.427011937.6464315.2928622.9392930.5857238.2321545.8785853.525012037.6604415.3208822.9813230.6417638.3022045.9626453.623082137.6744415.3488823.0233230.6977638.3722046.0466453.721082237.6884515.3769023.0653530.7538038.4422546.1307053.819152337.7024615.4049223.1073830.8098438.5123046.2147653.9172224 3 7.71646 15.43292 23.14938 30.86584 38.58230 46.29876 54.01522 标准直齿轮(m=1 α=20°)公法线长度和跨测齿数 模数

齿轮公法线公式推导

齿轮公法线公式推导 1.传统法计算公法线长 标准圆柱直齿轮、变位直齿轮,标准圆柱斜齿轮、变位圆柱斜齿轮的公法线依据基本关系式b b k S P k W +?=)1(推导出为: ])5.0[(cos απαzinv k m W k +?=1 α απαsin 2])5.0[(cos xm zinv k m W kx ++?=2])5.0[(cos n n n kn zinv k m W απα+?=3 n n n n n n knx m x zinv k m W ααπαsin 2])5.0[(cos ++?=4

所对圆心角分别为:α )2cos arccos()arccos(x z z r r x b x +==αα5 )cos tan arctan(βααn t =)2cos arccos()arccos( t t xt bx tx x z z r r +==αα6 依据等式α sin d W k =75.0+=z k πα' 7x x b kx mz d W αααtan cos tan ==8απ ααππαtan 2)tan (tan 5.0x z z k x ??++='8b t kn d W βαcos /sin =9b t z z k βαππα2tan tan 5.0++=' 9b tx t t b tx tx knx x z m d W βαβαcos /sin )2(cos /sin +==10...=k ' 10

2.补偿法计算标准直齿轮公法线长 W W W ?+=*11 各种圆柱齿轮的W 、*W 和W ?分别如图4、5、6所标示。由图4:'''2AA BB AA W =+=?。根据渐开线性质知:b b b b b b k k kP P k k S P k S P k W W AA ?=?=+??+?=?=)(])1[(])1[(2***'απcos 2'k m AA ?=12 k 为最接近*k 的整数,为实际测量的跨齿数,为整数值。由11式知 ) cos sin (cos sin απααπαk z m k m mz W k ?+=?+=133..补偿法计算变位直齿轮公法线公式推导 由图5,x x kx d W αsin =其中)2(x z m d x +=,x z z x 2cos arccos +=α α]cos sin )2[(cos sin απααπαk x z m k m d W x x x kx ?++=?+=

齿轮公法线长度的测量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的方法。 (2)熟悉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和公法线长度变动的计算方法,并理解两者的含义和区别。 (二) 实验内容 (1)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齿轮的公法线长度。 (2)根据测得值计算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和公法线长度变动。 (三) 计量器具说明 公法线长度可用公法线千分尺、公法线指示卡规和万能测齿仪等测量。 公法线千分尺应用最多。如图3-1所示,它与普通外径千分尺相似,只是改用了一对直径为30mm 的盘形平面测头,其读数方法与普通千分尺相同。 图3-1 公法线长度测量 (四) 测量原理 公法线长度变动ΔF W 是指在齿轮一周范围内,实际公法线长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F W 是指在齿轮一周范围内,公法线实际长度的平均值与公称值之差。 测量时,要求测头的测量平面在齿轮分度圆附近与左、右齿廓相切,因此跨齿数k 不是任取得。当齿形角α=20°,齿数为z 时,取5.09 +=z k 的整数(四舍五入)。 对于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的公称值W 可按下式计算: ααπαsin 2])5.0([cos xm zinv k m W ++-= 式中: m ————被测齿轮模数; α————齿形角; z —————齿数; k —————跨齿数; x —————变位系数。 当α=20°,变位系数x = 0时, ]014.0)12(476.1[z k m W +-= W 和k 值也可从表3-1中查出。 表3-1 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的公称值(α=20°,m=1,x=0)

(五)测量步骤 (1)根据被测齿轮的α,m,z值,按上述公式计算或查表3-1确定被测齿轮的跨齿数k和公法线公称长度。 (2)用标准校对棒或量块校对所用千分尺的零位。 (3)用左手捏住公法线千分尺,将两测头伸入齿槽,夹住齿侧测量公法线长度,齿轮不动,左右摆动千分尺,同时用右手旋动千分尺套筒,使两测头合拢,直到手感到测头夹紧齿侧后,从千分尺的标尺上读数,此数即为公法线长度。 (4)依次测量齿轮上均布的六处公法线长度,记下各读数。 (5)计算公法线长度变动ΔF W。取六个测得值中的最大值(W max)与最小值(W min)之差,即 ΔF W = W max —W min (6)计算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F W。取六个测得值的平均值W与公称值W之差,即 ΔE W = W—W

齿轮公法线长度的测量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测量齿轮公法线长度的方法。 (2)熟悉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和公法线长度变动的计算方法,并理解两者的含义和区别。 (二) 实验内容 (1)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齿轮的公法线长度。 (2)根据测得值计算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和公法线长度变动。 (三) 计量器具说明 公法线长度可用公法线千分尺、公法线指示卡规和万能测齿仪等测量。 公法线千分尺应用最多。如图3-1所示,它与普通外径千分尺相似,只是改用了一对直径为30mm 的盘形平面测头,其读数方法与普通千分尺相同。 图3-1 公法线长度测量 (四) 测量原理 公法线长度变动ΔF W 是指在齿轮一周范围内,实际公法线长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F W 是指在齿轮一周范围内,公法线实际长度的平均值与公称值之差。 测量时,要求测头的测量平面在齿轮分度圆附近与左、右齿廓相切,因此跨齿数k 不是任取得。当齿形角α=20°,齿数为z 时,取5.09 +=z k 的整数(四舍五入)。 对于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的公称值W 可按下式计算: ααπαsin 2])5.0([cos xm zinv k m W ++-= 式中: m ————被测齿轮模数; α————齿形角; z —————齿数; k —————跨齿数; x —————变位系数。 当α=20°,变位系数x = 0时, ]014.0)12(476.1[z k m W +-= W 和k 值也可从表3-1中查出。 表3-1 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的公称值(α=20°,m=1,x=0)

(五)测量步骤 (1)根据被测齿轮的α,m,z值,按上述公式计算或查表3-1确定被测齿轮的跨齿数k和公法线公称长度。 (2)用标准校对棒或量块校对所用千分尺的零位。 (3)用左手捏住公法线千分尺,将两测头伸入齿槽,夹住齿侧测量公法线长度,齿轮不动,左右摆动千分尺,同时用右手旋动千分尺套筒,使两测头合拢,直到手感到测头夹紧齿侧后,从千分尺的标尺上读数,此数即为公法线长度。 (4)依次测量齿轮上均布的六处公法线长度,记下各读数。 (5)计算公法线长度变动ΔF W。取六个测得值中的最大值(W max)与最小值(W min)之差,即 ΔF W = W max —W min (6)计算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F W。取六个测得值的平均值W与公称值W之差,即 ΔE W = W—W

齿轮公法线长度公差怎么确定

齿轮公法线长度公差怎么确定?听说是要查什么《齿轮精度》手册,请问有电子版的下载吗?图纸上标有精度要求及公差,但是与公法线长度公差并不一致,请问是什么意思? 1、齿轮精度主要是控制齿轮在运转时齿轮之间传递的精度,比如:传动的平稳性、瞬时速度的波动性、若有交变的反向运行,其齿侧隙是否达到最小,如果有冲击载荷,应该稍微提高精度,从而减少冲击载荷带给齿轮的破坏。 2、如果以上这些设计要求比较高,则齿轮精度也就要定得稍高一点,反之可以定得底一点 3、但是,齿轮精度定得过高,会上升加工成本,需要综合平衡 4、你上面的参数基本上属于比较常用的齿轮,其精度可以定为:7FL,或者7-6-6GM 精度标注的解释: 7FL:齿轮的三个公差组精度同为7级,齿厚的上偏差为F级,齿厚的下偏差为L级 7-6-6GM:齿轮的第一组公差带精度为7级,齿轮的第二组公差带精度为6级,齿轮的第三组公差带精度为6级,齿厚的上偏差为G级,齿厚的下偏差为M级 5、对于齿轮精度是没有什么计算公式的,因为不需要计算,是查手册得来的。 6、精度等级的确定是工程师综合分析的结果,传动要求精密、或者是高负载、交变负载……就将精度等级定高一点 7、精度等级有5、6、7、8、9、10级,数值越小精度越高 8、(齿厚)偏差等级也是设计者综合具体工况给出的等级,精密传动给高一点,一般机械给低一点,闭式传动给高一点,开式传动给低一点。 9、(齿厚)偏差等级有C、D、E、F、G、H、J、K、L、M、N、P、R、S级,C级间隙最大,S级间隙最小。 10、不管是精度等级,还是偏差等级,定得越高,加工成本也越高,需要综合分析之后再具体的给出一个恰当的精度等级和偏差等级。 1、齿轮精度主要是控制齿轮在运转时齿轮之间传递的精度,比如:传动的平稳性、瞬时速度的波动性、若有交变的反向运行,其齿侧隙是否达到最小,如果有冲击载荷,应该稍微提高精度,从而减少冲击载荷带给齿轮的破坏。 2、如果以上这些设计要求比较高,则齿轮精度也就要定得稍高一点,反之可以定得底一点 3、但是,齿轮精度定得过高,会上升加工成本,需要综合平衡 4、你上面的参数基本上属于比较常用的齿轮,其精度可以定为:7FL,或者7-6-6GM 精度标注的解释: 7FL:齿轮的三个公差组精度同为7级,齿厚的上偏差为F级,齿厚的下偏差为L级 7-6-6GM:齿轮的第一组公差带精度为7级,齿轮的第二组公差带精度为6级,齿轮的第三组公差带精度为6级,齿厚的上偏差为G级,齿厚的下偏差为M级 5、对于齿轮精度是没有什么计算公式的,因为不需要计算,是查手册得来的。 6、精度等级的确定是工程师综合分析的结果,传动要求精密、或者是高负载、交变负载……就将精度等级定高一点 7、精度等级有5、6、7、8、9、10级,数值越小精度越高 8、(齿厚)偏差等级也是设计者综合具体工况给出的等级,精密传动给高一点,一般机械给低一点,闭式传动给高一点,开式传动给低一点。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计算式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计算式 20 [ 标签: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 ] 我只知道公式。但对公式的某些符号不理解。请懂的朋友详细解释一下。 假如可以,请我帮我再计算下齿轮的公法线。 中心距103,2个齿轮一样的。齿数是59,模数=1.75 隨風飘逝回答:1 人气:51 解决时间:2010-09-10 22:31 满意答案 好评率:0% 分度圆直径d1=mz1=59*1.75=103.25 基圆直径db=d1*cos20~=42.13 o1o2=103则01p=103/2=51.5 o1n1=42.13/2=21.07 由勾股定理n1p=47 从而n1n2=94 提问人的追问 2010-09-10 13:27 能不能详细介绍下怎么计算出公法线长度的?最好附图。 提问人的追问 2010-09-10 13:40 公法线公式:W=mcosα[π(k-0.5)+zinvα]. 请问这公式每个变数什么意思。 m=模数,π=圆周率,这2个我知道。 zinvα什么意思?Z是不是就是齿数?而inv是什么意思?α又是多少度? 回答人的补充 2010-09-10 14:41 α是压力角,标准齿轮取20度。invα=tanα-α是渐开线函数,表示的是压力角与展角的函数关系。z是齿数,K为公法线跨齿数。 提问人的追问 2010-09-10 15:02 我再问2个问题: 一、tanα-α这个怎么算?tanα应该是=一个数,而α则是角度,数-角度?也就是tan20°-20°? 二、K是公法线跨齿数,我怎么知道这个数值是多少? 回答人的补充 2010-09-10 22:23

将α化一下就行了,α/180*3.14就是数了,因为180度就是π=3.14。K是公法线跨齿数,可以通过草图来确定(就是数一下)。 回答人的补充 2010-09-10 22:29 注:公法线跨测齿数K对同一变位齿轮可取不同数值,但有一最佳值,可利用齿轮制作软件Geartrax2007做出圆柱齿轮图,从中得出最佳值。尤其指出的是:《机械设计手册》表格中的跨测齿数的选取有些不尽合理,有时在实际中根本无法测出。(引自网上所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