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航空仿真试验假人的适用性设计

航空仿真试验假人的适用性设计

航空仿真试验假人的适用性设计

沈文波1,2,赵培林3,周方1

(1.中航工业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湖北襄阳441003;2.航空防护救生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湖北襄阳441003;3.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91)摘

要:针对我国现用航空救生试验假人存在的性能限制,按照模拟乘员与弹射救生装备的人机关联要求以及生理

损伤评价的测试要求,提出航空仿真试验假人的适用性设计原则,通过人体特征参数的剪裁和假人结构的改进设计,以及配置功能和结构一体的多分量传感器及基于分布式结构的数据测试系统的研制,完成假人基本性能测试和弹射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假人的生物仿真性能和测试能力有了显著改善,可为我国弹射救生系统的性能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仿真试验假人;生理损伤;数据测试;弹射救生;传感器;标定试验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124(2015)04-0024-05

Applicability design of aviation anthropomorphic test dummy

SHEN Wenbo 1,2

,ZHAO Peilin 3,ZHOU Fang 1

(1.AVIC Aerospace Life-Support Industries ,Ltd.,Xiangyang 441003,China ;2.Aviation Key Labora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Life-Support Technology ,

Xiangyang 441003,China ;

3.Chengdu Aircraft Design Institute ,Chengdu 610091,China )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an applicability design principle for aviation anthropomorphic test

dummies to solve the performance limitations of current domestic aviation life-saving test dummies according to the conjunction enquiry of simulate aviators and ejection escape equipment as well as the test requirements of physical injury evaluation.Items for the physical features of the dummy body were tailored and structure improvement design as achieved ;multi -component sensors of integrated function and structure and a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based on distributed structure were configured ;and basic dummy capability test and ejection experiment were accomplish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hysical simulation performance and test capability of the modified dummy ha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 of domestic ejection escape systems.Keywords:anthropomorphic test dummy ;physical injury ;data acquisition ;ejection escape ;sensor ;calibration test

收稿日期:2014-07-15;收到修改稿日期:2014-09-20基金项目:航空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1239P3001)作者简介:沈文波(1973-),男,湖北襄阳市人,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航空装备综合试验及测试技术。

0引言

在飞行员弹射救生装备的研制中,

试验假人是评价装备性能最重要的测试装置之一。20世纪50年

代,

美国Alderson Research Labs 和Sierra Engineering 等研究机构为美国空海军研制了第一个用于飞行员弹射座椅、头盔和约束系统测试的试验假人[1],1960年,研制出第一代具有仿真性能的重心假人GARD ,以此为基础,不断开展提高假人生物仿真度和测试能力

的研究工作,陆续研发出以LRE 、ADAM 、Aerospace 、

JPATS 、ADPATS 、HURD 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性能航天

doi :10.11857/j.issn.1674-5124.2015.04.006

中国测试

CHINA MEASUREMENT &TEST

Vol.41No.4April ,2015

第41卷第4期2015年4月

第41卷第4期

航空试验假人[2-4],其在先进防护救生装备的研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自主研发弹射救生装备的过程中,一直使用同期研制的仿形重心假人进行基本弹射生理指标的测试,其生物仿真度和测试能力已经不能满足科学评价装备性能的要求,对装备研制形成了明显制约。自21世纪初,国内开展了国产汽车碰撞、航空航天仿真试验假人的研究并取得了系列成果[5-7],但尚未形成系列,不能全面满足装备科研的需求。作为一种解决工程需求的途径,国内科研单位与美国HUMANATICS公司开展了适合中国飞行员人体特征、满足国军标测试要求的中国改进型混合通用研究假人(china enhanced

hybrid universal research dummy,CEHURD)航空试

验假人研制项目。

1我国仿形重心假人的性能限制

1.1人体尺寸

现有试验假人的人体尺寸参考20世纪80年代美国军用标准,并结合当时我国300例男性飞行员的人体测量数据而设计,分为第5百分位、第50百分位和第95百分位3种规格。采用GJB4856——

—2003《中国男性飞行员人体尺寸》后,通过局部增加质量块的方式对人体质量进行了相应调整,而人体尺寸已经固化,难以对实物进行调整。

对于飞机弹射救生系统而言,弹射通道的清理是实现成功救生的重要环节,飞机座舱与人座椅系统的空间关系以及穿盖弹射时通道的清理状态对试验假人作用的载荷有着密切的关系,当飞行员乘员范围扩大后,试验假人的人体尺寸能否准确代表我国飞行员的特征,将严重影响装备性能的评价。

1.2人体结构和力学性能

飞行员在弹射过程中要承受复杂的弹射动力载荷、气动载荷和穿盖撞击载荷等,这些载荷会导致人体骨折、软组织撕裂和脏器出血[8],国内外均设定了一系列生理损伤耐限指标评价防护救生装备性能[9-10]。为保证试验假人测试的数据能够真实代表真人的生理响应,在人体结构上,要求假人的各活动组成部件能够真实模拟飞行员乘坐、受气流吹袭时的肢体摔打、头颈部运动,与弹射座椅分离后及降落伞开伞、稳降过程中的各种姿态;在力学性能上,要求假人的各部件要具有拟人的力(力矩)-变形特性。

现有仿形重心假人的结构设计考虑了躯干及四肢的运动分段,但各关节均为简单的单、双耳连接方式,其活动范围以及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和膝关节的IG平衡及关节的阻尼特性[6]并不具备拟人的特性;假人内部骨架均为铝制品,试验过程中的飞脱或损坏,对装备性能评价带来严重干扰;假人的皮肤使用较高硬度的橡胶包覆在骨架上,皮肤材料的力学性能不能逼真地反映人体对外部载荷的响应。

1.3传感器及测试系统

内置在假人体内的传感器既是敏感外部载荷的测量单元,也是假人结构的有机部分,传感器的外形及安装接口与相关的人体结构必须适配;同时,传感器均应具有多分量的测试能力,以便能够更细致地观察人体对外部载荷的响应情况。

目前仿形重心假人使用的传感器没有采取测量功能与结构一体化设计,用于测量穿盖载荷的单轴向力传感器加装在假人的头、肩、膝部,传感器的一端露在人体外以便与碰撞物接触感受载荷,与内置多分量传感器通过假人人体结构传递载荷的测量方式相比较,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表达能力存在明显的限制。2适用性设计方案

2.1适用性设计原则

1)充分延用先进的生物仿真性能,分项改进以保证整体性能为原则。

通过对美国已有航空航天仿真假人成熟产品的数据分析发现,JPATS Case4和JPATS Case7假人分别代表“坐高较高、肢体偏短”、“尺寸全面偏小”的人体特征,其主要特征数据与我国军用标准统计数据比较接近,改进的难度和成本最适宜。

在兼顾性能和成本时,必须舍弃一些非核心细节的要求,出于成本考虑而进行的假人尺寸、结构、传感器和测试系统的分项改进,必须保证对系统整体性能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2)针对影响弹射性能评价的关联程度,进行人体尺寸特征项目的剪裁。

我国飞行员人体尺寸标准统计的测量基础项目共有141项[11],在以适用性改进为目标的设计方案中,若全部采用标准提出的人体参数,需要对制造模具进行大量更改,成本较高,必要性也不大。通过分析人体特征项目对弹射过程装备性能评价的关联程度,确定需要严格满足中国标准的人体特征项目,如表1所示。

3)按照我国军用标准规定的测量项目,进行传感器和测试系统的配置及改进。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起陆续建立了一系列飞行员弹射损伤测试与判断标准,提出了人体弹射过载、穿盖撞击载荷、高速气流吹袭时颈部、四肢载荷等生理耐限评价项目;其中,人体头颈部、肩部的测试要求与美国假人存在明显区别,需要对传感器及假人的结构进行相应的改进。

沈文波等:航空仿真试验假人的适用性设计25

中国测试

2015年4月

弹射救生系统弹射试验过程的数据测量通常由一套复杂的电测、遥测和光学测试系统完成,各个分系统的测试数据通过时间统一系统建立时间联系;在假人测试系统配置时需要考虑时统的接入及与其

他分系统的协作,

在测试系统的电源能力、数据备份等方面也需要结合试验的要求进行适应改进。2.2设计方案

2.2.1假人结构设计

随着我国空军女性飞行员的增加、男性飞行员

体形特征变化以及装备出口区域的扩大,

弹射救生装备的适用乘员范围要求更宽。

装备鉴定试验通常选择偏极限大小的模拟乘员作为严酷考核状态,因

此,

按照1%th 百分位和98%th 百分位两种规格对假人相关部件的尺寸进行重新设计。其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

假人头部的尺寸和外形影响飞行员头盔系统的保持状态和头部的受力状态,头部的质量特性则影响

弹射过程中产生在颈部的载荷。

尽管美国军方确定了一组标准的假人头部,并应用在多个弹射座椅验证计划中[12-13];然而,由于部分标准头部的枕髁(occipital condoyle )位于真人枕髁之上[9],会显著减弱头部和颈部的响应,并不适合用于头颈部的损伤评价,结构如

图2所示,研究者通过对大量人体样本进行头部三维表面扫描和利用56例尸体对象试验的方式,分析得出一组与枕髁位置关联的头部重心数据,CEHURD 假人采用了符合此特征的JSF 大小号头部。

假人的脊椎空腔是放置数据记录设备的主要

空间,根据选用的测试设备结构尺寸,

并考虑到提高主要生理判据指标测试的可靠性,增加了一套微型备份数据采集器的安装空间。

我国新型弹射座椅均采用了抬腿机构以提高对

飞行员腿部的防护能力。

抬腿机构工作时,将大腿抬高约160mm (绕髋关节的活动角度约为20°),要求假人大腿活动范围及其对作用力的响应与真人相

似,而美国假人不能严格满足此要求,其改进设计通过对假人髋关节的活动范围以及大腿根部皮肤的

局部调整实现,

其抬腿力矩与角度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2.2.2传感器配置及改进

CEHURD 仿真假人选用了结构和测量功能一

98%

th

1%th

图1CEHURD

仿真假人结构示意图

图2假人枕髁位置(左为真人,右为假人)

特征项目与弹射性能评价的关联

中国标准数据/mm

1%th

98%th

身高人与座椅分离后是否发生与救生伞缠绕1617-40

1780±10坐高飞行员乘坐姿态、与座椅约束系统的协调性

871±10969±10坐姿眼高飞行员眼位线的调整

760±10852±10坐姿肩高穿盖弹射时人体肩部与飞机座舱盖残余物的碰撞556±10650±10坐姿膝高穿盖弹射时人体膝部与飞机座舱盖残余物的碰撞465±10538±10臀-膝距人-座椅系统出舱过程中弹射通道的清理情况

526±10604±10体重

弹射动力对人体产生的过载,人-座椅系统重心及其与弹射偏心距的关系

53.4±1kg

85.4±1kg

表1

假人人体特征项目剪裁

图3CEHURD 抬腿力矩与活动角度关系图

角度/(°)

100.0

200.0

26

第41卷第4期

体化设计的传感器,这种方式避免了因加装测试设备

对假人质量特性、关节运动范围带来的影响,主要的载荷传感器均具有多分量的测试能力。传感器的配

置及主要指标见表2。

为满足我国军用标准穿盖弹射肩部撞击载荷

的测试要求,

对假人的肩部结构和肩部传感器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4所示。

2.2.3数据测试系统配置

在传统的集中式数据采集系统中,需要使用数目繁多的测试电缆、接插件将假人各部位的传感器信号连接在位于假人胸腔或腰椎部位的数据采集器

上,在动态载荷作用下,

容易发生脱落、断裂的情况,数据集中在一台采集器记录,

增加了丢失全部数据的风险;测试系统的布局对假人关节活动范围和质量、重心的影响也较大。CEHURD 选择了一种基于分布式结构的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在人体远端传感器上加

装微型采集记录设备形成一个独立的测量节点,通过HUB 将各节点数据通过单根通信线传送给主控

制器,系统可靠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3结果及应用

对完成适用性改进的假人进行各部件的质量特

性、关节活动范围和整体重心等参数的测试;并通过

对头部、颈部、胸部组件,腰椎组件,腿部组件等施加标准的外部冲击载荷[14],判断假人的力学响应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系列测试结果表明,假人的生物仿真性能全部符合规范要求。图5显示了假人腹部的标定试验结果与规定范围的关系。

利用CEHURD 仿真假人进行多次弹射救生系统的地面有速度综合性能试验,测试了弹射过程中人

体加速度载荷、

人-座椅系统旋转角速度、穿盖过程中头、颈、肩、

腿部载荷等主要的生理损伤判据指标;

图4假人肩部及肩部载荷传感器结构

位移/mm

图5

假人腹部标定试验结果

传感器名称型号量程

非线性度上颈部六分量传感器1716Fmax :2000LBF ,Mmax :3000IN-LBF <1%of FC 下颈部六分量传感器1716Fmax :2000LBF ,Mmax :3000IN-LBF <1%of FC 头部加速度传感器7264C Gmax :±2000g <1%of FC 肩部三分量力传感器7407Fmax :2000LBF

<1%of FC 股骨六分量力传感器1914Fmax :5000LBF ,Mmax :3000IN-LBF <1%of FC 腰椎六分量传感器4609Fmax:4496LBF,Mmax:5311IN-LBF <1%of FC 胸腔加速度传感器EGAS-100Gmax :±100g ,damp rate 0.7<1%of FC 膝部力传感器1587Fmax :2000LBF <1%of FC 胸部角速度传感器

IES3101

2400°/s

<1%of FC

表2

CEHURD 假人传感器配置

沈文波等:航空仿真试验假人的适用性设计

图6人体弹射过载

时间/s

27

中国测试2015年4月

试验结果表明,假人及其数据测试系统工作稳定、可靠,测试数据的精度和表达能力显著提升,系统的结构强度能够满足弹射试验的力学环境条件。图6为人体弹射过载的测试结果。

4结束语

经过适用性改进的CEHURD仿真假人将在新的弹射损伤机理研究、我国新一代弹射救生装备研制过程中发挥突出作用。作为一种特殊的测量装置,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和可对比性,研究者应进一步开展航空仿真假人及测试系统的国家标准建设工作,对系统的测量特性进行规范和统一。

参考文献

[1]David R H,Tina D J.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 crash test dummy[Z].Humanetics Corporation,2013. [2]Richard P W,Richard D L.A new high-fidelity human anlog for ejection testing[J].Safe J,1985,15(2):30-40.

[3]Roy R R.The USAF advance dynamic anthropomorphic manikin-ADAM[C]∥24th Annual SAFE Symposium,1986.

[4]Golder S,Salloum M,Morgan G,et al.ADPATS:combined technologies produce the next generation of ejection manikin[C]∥38th Annual SAFE Symposium,2000.[5]陈爽,袁中凡,林大全,等.国产碰撞假人的设计与分析[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8,40(3):178-181. [6]柳松杨,徐元铭,杨春信.航空航天仿真试验假人研制[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38(2):191-194. [7]袁中凡,林大全,周兵.直升机防坠毁试验假人的研制与

标定[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7,39(2):160-163.

[8]樊瑜波,柳松杨.航空生物力学[J].医用生物力学,2010(4):236.

[9]Jeffrey P,Nichols.Overview of ejection neck injury cri-teria[C]∥44th Annual SAFE Symposium,2006:1. [10]Barry S,Shender,Paskoff G.Overview of the NAVAIR spinal injury mitigation program[C]∥43th Annual SAFE Symposium,2005:185-191.

[11]GJB4856—2003中国男性飞行员人体尺寸[S].2003.

[12]John A.Plaga mark boehmer human head shapes and size for design of ejection test manikins[C]∥41th Annu-al SAFE Symposium,2003:102-106.

[13]Plaga J A,Chris A L.Inertial properties of human heads for ejection test manikin design[C]∥41th Annual SAFE Symposium,2003:96-101.

[14]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Title49Part572Anthro-pomorphic Test Dummies[Z].NHTSA,2007.

环境设施监控的参考依据和优化仪器设备管理的有益补充,并对提高陶瓷放射性测定工作质量提供有实践价值的建议。但受测试条件所限,本文未涉及低于10℃及高于20℃时碘化钠γ谱仪的温度效应,同时无法分辨和确定由实验时间的长短等因素导致的系统误差。

参考文献

[1]郝小勇,刘俊,范盘华.硅酸锆放射性测试中存在的问

题[J].陶瓷,2009(3):45-47.

[2]贺鹏,戴建平,陈再辉,等.进出口日用陶瓷放射性问题初

探[J].中国陶瓷工业,2011(1):43-45.

[3]GB6566—2010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S].北京:中国

质检出版社,2010.

[4]HJ/T297—2006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卫生陶瓷[S].北

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5]SN/T1570.2—2005出口建筑卫生陶瓷检验规程第2部

分:卫生陶瓷[S].2005.

[6]李丽蓉,孟艳,谢艳辉,等.NaI(Tl)γ谱仪系统温度效应

研究[C]∥第七届全国核仪器及其应用学术会议暨全国第五届核反应堆用核仪器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330-332.[7]胡俊,区卓琨,梁以流,等.建筑陶瓷放射性的原因分析、

检测及对策[J].中国陶瓷,2011(6):39-41.

[8]俞康泰.陶瓷制品的放射性及应对策略[J].佛山陶瓷,2008(8):33-36.

[9]李丽卿.陶瓷砖放射性检测不确定度的分析[J].陶瓷,2008

(8):52-54.

[10]杨振宇,王智,柴长虹,等.放射性检测仪器原理及应用[J].

检验检疫科学,2010(4):70-73.

[11]倪树生.探讨建筑材料放射性的来源及检测技术[J].建材

与装饰,2008(1):207-208.

[12]林桂明,段智鹏,汪林祥.建筑材料放射性检测探讨[J].

科技与生活,2010(20):106-107.

[13]汲长松,周在平,张龙芳.闪烁体发光效率的温度效应测

定[C]∥第9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1998:196-204.

[14]翁忠良,王瑞芬.碘化钠γ能谱仪在建筑材料放射性检测

过程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江苏陶瓷,2006(6):25-27.

[15]瞿金辉,王仁波,张雄杰,等.放射性建材测量理论[C]∥

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一卷,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卷,2009(11):13-18.

[16]SY/T5252—2002岩样的自然伽马能谱分析方法[S].2002.

(上接第23页) 28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