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英语生物燃料production

大学英语生物燃料production

Biofuel

1.Abstract

The reduction in oil reserves and the increase i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have raised growing interest in the production and use of alternative, non-fossil fuels. Biofuel is a good choice.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biofuel involves gas emissions, which has aroused a hot debate on it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Introduction

The world faces two major serious energy fuel related problems. 1, Depletion of the fossil fuels is getting close. Finding of new energy fuels is imminent. 2, Air pollution and global warming caused by the consumption of fossil fuels, must be improved.The biomass and biomass derived fuels can be the perfect solution to the two challenging problems brought to mankind by fossil fuels. Biomass of plants on Earth usesphotosynthesis to transform solar energy into chemical energy stored in biomass or carbohydrates, while consuming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and water on the planet. When biofuels are consumed, they release carbon dioxide and water.This is a perfect balance for the environmenton the entireplanet.

But it also makes effect on the enviroment in the plant and producting o

f biomass

3.Experiment

3.1Content

This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calculated the production of 8 kinds of ambient gas in production, nitrification, denitrification, and collection which are listed in Table 1. It can be seen from the table that nitrogen oxide emissions come mainly from effect of microbial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N2O accounted the total production of 3 kinds of gas for more than 99%, NOx accounted for about 50%, other 40% NOx and more than 98% sulfides come from fertilizer production. The emission of VOC and CO concentrates in the phase of preparation and the collection, the emission of CO2 is mainly from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energy dissipation. Generally,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represents high environmental emissions of nitrogen fertilizer. The input of nitrogen is the key that affects biomass environmental gas emissions. Comparing the 3 kinds of biomass environmental gas

emissions, 8 kinds of gas emission from Corn stalk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from Sweet sorghum and Cassava.

This 8 kinds of environmental gas emissions mainly affect 5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including Globol warming, Acid, Photochemical ozone creation, Health toxicity and Ecological toxicity. Table 2 calculated the potential value of the gass emissions in each production step of 3 biomass feedstocks to the 5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Figure 1 is the raw material’s potential value of influence for the production of the various stages of gas emissions to 5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Gas denitrification and nitrification is mainly on the acid And human toxicity impact is bigger. In maize straw accounted for 40% and 39%, accounting for 24% and 37% in the cassava, sweet sorghum accounted for 36% and 40%. The effect from Gas emissions that comes from fertilization to the greenhouse is the most obvious, 3 species are all accounts for more than 80%, especially cassava accounted for 98%. preparation and the collection phase mainly effects the photochemical smog emissions and ecological toxicity, mostly obvious in the corn straw And the sweet sorghum. To directly compare total emissions from the production of 3 kinds of biomass feedstock on the environment .Overall emissions data are normalized from table 2 effect, (The data in each column divided by the column the maximum data), drawing Figure 2 .

Figure 2 shows that the fuel ethanol as raw material, corn straw raw material Produce minimal emissions, it is also the minimum in 5 the index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he potential value; cassava The production of raw materials has the influence of maximum to the greenhouse effect, atmospheric acidification, photochemical smog and human toxicity; sweet sorghum raw material for the production of the greatest impact on the eco toxicity. Fruit as raw material for power generation, that is, considering the total biomass, production unit of electricity .The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as shown in Figure 3. It shows when the output per unit of electricity to balance Effect of the amount of 3 kinds of biomass on the environment, 5 kinds of corn straw to environment Standard impact potential is smaller, more obvious advantages.

3.2Conclusion

In 5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the greenhouse effect, acid sweet sorghum Chemical, photochemical smog and human toxicity of 4 potential value is lower than the cassava, and Ecological toxicity potential values are slightly higher than the cassava.

4.Result

The production of bio fuel raw is biomass.But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biomass,the using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pesticides and other chemicals can also caus e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us it can be seen that biofuel is a double-edged sword.One hand,biof uel eases the energy crisis.On the other hand,the production of biofuel s till has pressure on the environment.Gas emissions causes a great quant ity of globol environmental problems.So it depends on us that how to m ake a balance.Once it successes,biofuel can lead an energy revolution.

5.Reference

◎燃料乙醇生产用生物原料的土地使用、能耗、环境影响和水耗分析孔德柱1,2,王玉春1,孙健1,2,袁晓凡1,王晓东1,肖杰1,2,赵兵1

◎The Future Crops for Biofuels

◎Wikipedia

◎百度百科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意义

1.研究目的 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作为催化剂,将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生物反应器。 本文通过一定室型MFC反应器,选择最优的电极材料,并对电极间距,电极面积进行参数调整,进一步对反应器构型,循环流速,膜结构和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 2.研究意义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 MFC)是基于传统的燃料电池(Fuel cell, FC)与微生物相结合发展起来的由阴阳两极及外电路构成的装置。在MFC系统内,微生物通过新陈代谢氧化有机物后将电子胞外传递给阳极,电子再通过外电路到达阴极从而产生电能。从MFC的构成来看,阳极作为产电微生物附着的载体,不仅影响产电微生物的附着量,而且影响电子从微生物向阳极的传递,对提高MFC产电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从提高MFC的产电能力出发,选择具有潜力的阳极材料开展研究,解析阳极材质和表面特性对微生物产电特性的影响,对提高MFC的产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MFC中,高性能的阳极要易于产电微生物附着生长,易于电子从微生物体内向阳极传递,同时要求阳极内部电阻小、导电性强、电势稳定、生物相容性和化学稳定性好。目前有多种材料可以作为阳极,但是各种材料之间的差异,性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并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以及各种阳极特 阳极厚度对填料型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清华,钟登杰,小论文) 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生产技术,MFC在产电的同时还能处理废水、去除硫化氢、产氢和修复地下水。与传统的废水处理工艺相比,MFC产泥量少、不产生甲烷,从而节省污泥和气体处理费用。但MFC的产电功率密度低,与氢氧燃料电池相比,差3~4个数量级。为了提高MFC的产电功率和处理废水的效率,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电微生物筛选和MFC结构优化两个方面。对于优化MFC结构,可以通过优化阳极、阴极和质子膜材料,提出新型的MFC结构和运行方式等来实现。 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有机废水过程中的产电特性研究(哈工,尤世界,博士论文) MFC是一个新生事物,该项技术具有废水处理和电能回收的双重功能,它的出现是对传统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和观念的重大革新,目前正在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日渐成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和电化学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尤其是在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MFC更显示出其它技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MFC技术一旦实现产业化,将会使废水处理技术发生一次新的革命,产生不可估量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受到技术和经济方面等众多因素的限制,MFC离实际工程应用的距离还很遥远,相关研究刚刚起步,目前正处于可行性探索和基础研究阶段。本课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由于功率密度低,材料造价昂贵,反应器型式的不确定,有关MFC的研究目前主要停留在实验室的规模和水平上,很难实现商业化应用。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MFC的产电功率密度,降低系统的基础和运行费用,研发适合废水处理工艺特点的MFC结构型式,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与支撑,促进该项技术早日应用于有机废水处理的工程实践,需要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充分把握MFC研究中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开展MFC的电化学特性和有机物降解特性的基础研究;弄清阳极特性对MFC性能的影响及阴极电子受体在MFC功率密度提高中起到的重 1

中国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政策与未来趋势

一、中国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现状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第一次石油危机使发达国家和贫油国家重视石油替代,开始大规模发展生物质能源。生物质能源是以农林等有机废弃物以及利用边际土地种植的能源植物为主要原料进行能源生产的一种新兴能源。生物质能源按照生物质的特点及转化方式可分为固体生物质燃料、液体生物质燃料、气体生物质燃料。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一直是在“改善农村能源”的观念和框架下运作,较早地起步于农村户用沼气,以后在秸秆气化上部署了试点。近两年,生物质能源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生物质能源利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沼气工程建设初见成效。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建成3764座大中型沼气池,形成了每年约3.4l亿立方米沼气的生产能力,年处理有机废弃物和污水1.2亿吨,沼气利用量达到80亿立方米。到2006年底,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的农户达2260万户,占总农户的9.2%,占适宜农户的15.3%,年产沼气87.0亿立方米,使7500多万农民受益,直接为农民增收约180亿元。生物质能源发电迈出了重要步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液体生物质燃料生产取得明显进展,全国燃料乙醇生产能力达到:102万吨,已在河南等9个省的车用燃料中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一)固体生物质燃料固体生物质燃料分生物质直接燃烧或压缩成型燃料及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为原料的燃料。生物质燃烧技术是传统的能源转化形式,截止到2004年底,中国农村地区已累计推广省柴节煤炉灶1.89亿户,普及率达到70%以上。省柴节煤炉灶比普通炉灶的热效率提高一倍以上,极大缓解了农村能源短缺的局面。生物质成型燃料是把生物质固化成型后采用略加改进后的传统设备燃用,这种燃料可提高能源密度,但由于压缩技术环节的问题,成型燃料的压缩成本较高。目前,中国(清华大学、河南省能源研究所、北京美农达科技有限公司)和意大利(比萨大学)两国分别开发出生物质直接成型技术,降低了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成本,为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此外,中国生物质燃料发电也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的许多糖厂利用甘蔗渣发电。广东和广西两省(区)共有小型发电机组300余台,总装机容量800兆瓦,云南也有一些甘蔗渣电厂。中国第一批农作物秸秆燃烧发电厂将在河北石家庄晋州市和山东菏泽市单县建设,装机容量分别为2×12兆瓦和25兆瓦,发电量分别为 1.2亿千瓦时和 1.56亿千瓦时,年消耗秸秆20万吨。(二)气体生物质燃料气体生物质燃料包括沼气、生物质气化制气等。中国沼气开发历史悠久,但大中型沼气工程发展较慢,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个体小厌氧消化池的水平,2004年,中国农户用沼气池年末累计1500万户,北方能源生态模式应用农户达43.42万户,南方能源生态模式应用农户达391.27万户,总产气量45.80亿立方米,相当于300多万吨标准煤。到2004年底,中国共建成2500座工业废水和畜禽粪便沼气池,总池容达到了88.29万立方米,形成了每年约1.84亿立方米沼气的生产能力,年处理有机废物污水5801万吨,年发电量63万千瓦时,可向13.09万户供气。在生物质气化技术开发方面,中国对农林业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的气化技术的深入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截至2006年底,中国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系统的秸秆气化站保有量539处,年产生物质燃气1.5亿立方米;年发电量160千瓦时稻壳气化发电系统已进入产业化阶段。(三)液体生物质燃料液体生物质燃料是指通过生物质资源生产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可以替代由石油制取的汽油和柴油,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向。近年来,中国的生物质燃料 “十五”期间,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已初步形成规模。 在河南、安徽、吉林和黑龙江分别建设了以陈化粮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厂,总产能达到每年102万吨,现已在9个省(5个省全部,4个省的27个地(市))开展车用乙醇汽油销售。到2005年,这些地方除军队特需和国家特种储备外实现了车用乙醇汽油替代汽油。但是,受粮食产量和生产成本制约,以粮食作物为原料生产生物质燃料大规模替代石油燃料时,也会产生如同当今面临的石油问题一样的原料短缺,因此,中国近期不再扩大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转而开发非粮食原料乙醇生产技术。目前开发的以木薯为代表的非食用薯类、

微生物燃料电池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微生物燃料电池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佚名 【摘要】简述了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 的基本结构及运行原理,介绍了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 )的技术发展现状与研究热点,并指出了未来燃料电池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微生物燃料电池,生物传感器,水处理 Abstract The microbial fuel cell ( MFCs ) of the basic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principle, describes microbial fuel cell ( MFCs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and points out the future of fuel cell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Keywords microbial fuel cells, biological sensors, water treatment 1 引言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s),是一种以微生物为阳极催化剂,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1911年,英国植物学家Potter便发现细菌培养液可产生电流,这是关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最早报道。近年来,MFC技术因其诸多优点及应用范围的扩大,引起了世界各国研究者的高度关注。 毋庸置疑,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s)是一种新兴的高效的生物质能利用方式,它利用细菌分解生物质产生生物电能,具有无污染、能量转化效率高、适用范围广泛等优点。因此MFCs逐渐成为现今社会的研究热点之一。 2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香山会议第510次-合成生物学与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合成生物学与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香山科学会议第510次学术讨论会综述 中药资源是中医药的物质基础,是大自然和传统文化赋予我们的珍贵宝藏,几千年的积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药物基础保障。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量不断增大,加之对合理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的认识不足,使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面临巨大的压力。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逐渐得以解析,通过挖掘活性成分生物合成的相关元件,利用合成生物学方法对植物中现有的、天然的生物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实现药用植物的定向遗传育种,通过培育高产目标活性成分的药用植物,能有效降低中药制剂生产过程的提取成本并缓解对药用植物资源的压力。同时,利用生物系统整合优化在微生物体内重建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成模块,可以实现珍稀活性成分的异源高效合成,为单一成分中药以及中药提取物生产提供原料,缓解其对中医临床用药以及中药资源的压力。2014年11月11~12日,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了主题为“合成生物学与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第510次学术讨论会。中国中医科学院黄璐琦研究员、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所陈晓亚研究员、中科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杨胜利研究员、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张学礼研究员担任

会议执行主席。来自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4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1)药用植物次生代谢途径及其调控研究;(2)合成生物学研究方法和思路;(3)合成生物学在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生产中的应用等中心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黄璐琦研究员作了题为“合成生物学与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主题评述报告,结合正在开展的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认真阐述了中药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药资源事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他指出“供不应求”是导致目前中药原料市场种种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也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整个中医药行业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生态压力,急需要采取相关措施予以改善。随后从种源、种群、种植、新药资源开发及生物技术五个方面介绍了目前为保障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所做的相关工作。报告针对合成生物学在中药资源活性成分合成中的应用,介绍了国内外科学家在青蒿素、紫杉醇、丹参酮等生物合成途径中的最新进展,以及发展中药资源合成生物学研究的关键环节。最后,黄璐琦研究员探讨了中药资源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未来的方向是中药材饮片以“道地”为基础的定点栽培、中成药工业原料以“有效成分”为目标的定向培育以及合成生物学“不种而获”的协同发展。 一、药用植物次生代谢途径及其调控研究

微生物燃料电池设计3027407

微生物燃料电池设计3027407

摘要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fuelcell,MFC)能够在处理污水的同时将污水中蕴含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是一种低能耗的水处理技术,近年来成为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制约MFC 实际应用的主要因素是成本过高和产电性能偏低。由于电极成本在MFC 总成本中所占比例最大,同时电极性能也是决定MFC 性能的关键,因此降低电极成本和优化电极性能对于MFC 的实用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推进MFC 实用化为目标,筛选用于阳极和生物阴极的廉价填料型电极材料,通过电极材料特性和构型的优化提高其产电性能,并将其应用于放大的MFC 装置。本研究选择廉价的半焦和活性炭与传统的石墨和碳毡电极材料进行产电性能对比。用于阳极时,活性炭产电性能最好,半焦较差。导电性过低是限制半焦阳极性能的主要因素。并分析了不同阳极材料表面的产电微生物、产电过程、产电机理和产电能力的区别。本文可为MFC阳极材料优化、产电微生物的富集、MFC构型改造等组合提供思路,其中着重讨论的不同阳极材料对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性能影响的相关内容,可为筛选廉价、产电效率高的阳极材料,推动微生物燃料电池实用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微生物;阳极材料;产电性能;成本;大型化

Microbial fuel cell (MFC) is a low energy-consuming 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which can purify wastewater and simultaneouslyconvert its chemical energy.Inrecentyears, ithasbe comeonehottopicint the environment fiel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MFC shasbeen limited. Due to high costsand lowyield sofpower generation.The electrode is the largest contribu. Tortotota lcost of MFC and the key componentinde ciding the MFC performance. Thuselectrode costreduction and electrode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both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on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MFC. To push forwar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MFC, inthisdissertation low costpackedelectrode materialsforanodeandbio-cathodewere selected,and the performance of electrode wasimprovedby optimizing electrod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figuration. Then the optimized electrode wasused in a largescale MFC.

生物质能的开发与利用

摘要:针对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从生物质能源的概念入手,简明概述了生物质能特点,利用及利用途径,以及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对中国的意义。 关键词: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意义 20世纪70年代以来,面对常规矿物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的逐渐恶化,世界许多国家将目光逐渐转移到了具备可再生、环保、可转化等优点的生物质能源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也逐步迈上了发展生物质能源的轨道。进入21世纪,谁能把握住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先机,谁将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应该提高对发展生物质能源重要性的认识,为顺利开展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创造有利环境。 1 生物质能源的概念 生物质是一种通过大气,水,大地以及阳光有机协作产生的可持续性资源。生物质如果没有通过能源或物质方式被利用,将被微生物分解成水,二氧化碳以及热能散发掉。 生物质产业是指利用可再生或循环的有机物质,包括农作物、树木、能源作物和其他植物及其残体、畜禽粪便、有机废弃物等为原料,进行生物基产品、生物燃料和生物能源生产的产业。 生物质能是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把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在生物质中存储的一种能量形式。碳水化合物是光能储藏库,生物质是光能循环转化的载体,生物质能是惟一可再生的碳源,它可以被转化成许多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或其它形式的能源,称为生物质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也均是生物质在地质作用影响下转化而成的。所以说,生物质是能源之源。 2.生物质能的特点 1) 可再生性 生物质能属可再生资源,生物质能由于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再生,与风能、太阳能等同属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可保证能源的永续利用; 2) 低污染性 生物质的硫含量、氮含量低、燃烧过程中生成的SOX、NOX较少;生物质作为燃料时,由于它在生长时需要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它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因而对大气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近似于零,可有效地减轻温室效应; 3) 广泛分布性 缺乏煤炭的地域,可充分利用生物质能; 4) 生物质燃料总量十分丰富 生物质能是世界第四大能源,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根据生物学家估算,地球陆地每年生产1000~1250亿吨生物质;海洋年生产500亿吨生物质。生物质能源的年生产量远远超过全世界总能源需求量,相当于目前世界总能耗的10倍。我国可开发为能源的生物质资源到2010年可达3亿吨。随着农林业的发展,特别是炭薪林的推广,生物质资源还将越来越多 3.生物质能的利用 生物质能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它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四位的能源,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关专家估计,生物质能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可持续能源系

合成生物学中的DNA合成、组装及应用

合成生物学中DNA的合成、组装和应用 摘要 近年来,以微芯片为基础的基因合成技术发生了令人振奋的新发展,基因合成技术具有显著增加产量和降低基因合成成本的潜力,连同更高效的酶促修复技术和基因组装技术,这些新技术正推动合成生物学走向更高水平。 1.基因合成(不确定的地方全部原文标黄) 传统的寡核苷酸合成是用微升体积的溶液在小柱上进行合成。化学物和溶剂过柱后,逐步诱导核苷酸单体添加,形成增长的寡核苷酸链。依据标准的亚磷酰胺化学法,每轮反应包括以下四个步骤:1).脱保护;2).偶联;3). 封闭;4).氧化。过去几十年,商业上主要用固相亚磷酰胺化学法合成DNA。但由于化学反应效率上的局限,合成的寡核苷酸长度大部分不能超过150-200个碱基。如果超过这一长度,每步化学反应的副反应和低效率都会显著影响到序列的完整和产物 的产率。 传统上,以DNA聚合酶或连接酶为基础的装配方式的基因构建以柱合成的寡核苷酸为(Traditionally, column-synthesized oligos are used as building blocks for gene construction using either DNA polymerase based or DNA ligase based assembly methods.)目前对基因装配技术有许多细节上的评价在文献里都能找到。能在一些综述里找到对当前基因装配技术更详细的评估。但是,由于柱基础的寡核苷酸合成花费高、生产量有限,这些都使大规模的基因合成和基因组装配

在这个新的合成生物学时代遇到瓶颈。 微阵列芯片作为一个不昂贵的寡核苷酸高密度阵列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微阵列芯片上进行合成允许小型化和平行方式产生大量的独特寡核苷酸序列(Synthesis on microarrays allow large numbers of unique oligo sequences to be generated in a miniaturized and parallel fashion),而且在产量、试剂消耗、花费上都有很大优势。与早期的微阵列合成寡核苷酸池进行基因装配相比,后来的微阵列在质量、效率、寡核苷酸合成与基因组装自动化上都有了令人激动的发展。图1总结出了进步之处。 用微阵列技术进行基因合成也有一定的挑战性。最大的挑战就是微阵列产生序列相对质量较差。在平面表面合成的寡核苷酸更容易出错,通常错误率大于柱合成的寡核苷酸。其中一个原因是脱保护剂/脱三苯甲基剂造成的迁延照射(即延长的暴露)使得“脱嘌呤”。通过优化试剂流动和反应条件,安捷伦科技的Leproust小组改进了反应过程,使高保真合成寡核苷酸池提高到200个碱基。另一个(错误率高的)原因是微阵列芯片合成中所谓的“边缘效应”。微阵列芯片合成大体上依靠于硅晶片上的直接且有空间性限制反应的具体机制。比如,安捷伦公司用喷墨印刷技术分配微微升溶剂到芯片上指定的位置。联川生物(LC Sciences)和美国昂飞公司(Affymetrix)在微流体系统中用激发光化学控制解封步骤(deblocking step)。CombiMatrix 公司用可编程的微电极阵列在需要的点上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这些例

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及其意义

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及其意义 N090204131 周小冬 摘要:针对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从生物质能源的概念入手,简明概述了生物质能特点,利用及利用途径,以及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对中国的意义。 关键词: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意义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国家,21世纪将面临着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因此改变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资源对建立可持续的能源系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1 生物质能源的概念 生物质是指利用大气、水、土地等通过光合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有机体,即一切有生命的可以生长的有机物质通称为生物质。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广义概念:生物质包括所有的植物、微生物以及以植物、微生物为食物的动物及其生产的废弃物。有代表性的生物质如农作物、农作物废弃物、木材、木材废弃物和动物粪便。狭义概念:生物质主要是指农林业生产过程中除粮食、果实以外的秸秆、树木等木质纤维素(简称木质素)、农产品加工业下脚料、农林废弃物及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禽畜粪便和废弃物等物质。特点:可再生性。低污染性。广泛分布性。 生物质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包括所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而所谓生物质能(biomass energy ),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同时也是唯一一种可再生的碳源。生物质能的原始能量来源于太阳,所以从广义上讲,生物质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表现形式。目前,很多国家都在积极研究和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生物质能蕴藏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可以生长的有机物中,它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有机物中除矿物燃料以外的所有来源于动植物的能源物质均属于生物质能,通常包括木材、及森林废弃物、农业废弃物、水生植物、油料植物、城市和工业有机废弃物、动物粪便等。地球上的生物质能资源较为丰富,而且是一种无害的能源。地球每年经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有1730亿吨,其中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10-20倍,但目前的利用率不到3%。 2 生物质能的分类 依据来源的不同,可以将适合于能源利用的生物质分为林业资源、农业资源、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城市固体废物和畜禽粪便等五大类。

微生物燃料电池简介

微生物燃料电池简介 摘要: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的能源装置,具有污废弃物处理与同步产电的优点,应用范围广,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对其做了一个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污水处理产电 前言: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一种通过微生物代谢生物质将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兼具处理废水与产电的功能,从而大大降低污水处理成本。早在1911年英国植物学家Potte就发现利用酵母菌和大肠杆菌可以产生电流[1];但是一直未受到人们的关注。直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利用宇航员的排泄物和活细菌作为电极活性物质的细菌电池,这种电池可为宇宙飞船提供电能,但其发电效率较低;到2004年,废水首次被用作MFC的燃料来发电,并获得了146±8mW m-2的功率密度。此后大量研究表明多种类型的废水都可以用于MFC中,MFC在废水处理方面的研究获得了较大进展。在近20年的研究中,MFC的规模在逐步扩大。目前,实验室所用MFC的大小从几微升到几升之间。产电功率得到了明显提升,产电功率已达到2.8kW m-3。近年来,对MFC 的研究逐渐引起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关注。 一、MFC的工作原理 一个典型的MFC 共由四部分组成:阳极、阴极、电解池和外电路。它以阳极室中的微生物作为催化剂,以阳极液中的有机物质作为燃料,利用微生物降解生物质,从而产生电子,产生的电子到达阳极,由阳极转移到外电路,最后通过外电路传递到阴极。微生物在降解有机物质产生电子的同时还产生质子,产生的质子通过两极室之间的质子交换膜到达阴极。在阴极催化剂的作用下,质子、电子和氧化剂发生反应生成还原剂。从而完成电池内的电流传递过程,产生电能。当外电路接入负载时,MFC 产生的电能足够多时,MFC 便能够支持负载工作。 二、MFC的分类 根据分类标准的不同,MFC的分类方法有所不同。 (一)根据不同类型的微生物,MFC可分为沉积物型、异养型和光能异养型三种类型。 (二)依据电池中电子不同的传输方式,MFC可分为介体MFC和无介体MFC。 (三)根据电子不同的传递方式可将MFC分为直接MFC和间接MFC。 (四)根据反应器外观上的不同可分为:双极室MFC和单室MFC。

代谢工程与合成生物学作业-生物元件

合成生物学之生物部件 622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济南,250100) 摘要:合成生物学强调“设计”和“重设计”,其目的是通过人工设计和构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生物系统来解决能源、材料、健康和环保等问题,其工程化的思想和标准化的工具一经兴起变得到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生物系统的层次化结构是合成生物学本质化的典型体现,合成生物学系统中最简单最基本生物模块被称为生物部件(part),它是自下而上的研究策略中基础部分,本文回顾了合成生物学中常用的生物部件级标准化使用方法,着重介绍了启动子和核糖开关的相关研究进展。 关键词:合成生物学生物部件生物元件 1953年,年轻的J.D.Watson和F. Crick从DNA的X射线的X衍射图上解读了双螺旋结构,隐藏了几十亿年的生物密码逐渐露出端倪。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顺利完成,此后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的图谱纷纷出炉,生物遗传密码的神秘面纱正在被迅速揭开。生物学由定性描述转向定量计算,从分析到设计,进入系统和合成生物学(synthetic biology)的的时代。 目前合成生物学的定义还处于多元化阶段,比较全面地可以概括为:合成生物学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律和现有的知识,设计和建造新的生物部件、装置和系统,或重新设计已有的天然系统为人类的特殊目的服务。从这个定义来看,合成生物学包含自下而上的研究策略和自上而下的研究策略,对于前者的探索是艰深而富有划时代意义的。合成生物学最终期望是借鉴电子学的方法能能像“搭积木”一样构建基因线路,而这最基本的就是模块化元件。 我们称具有标准接口、功能相对独立生物大分子、信号转导路径、基因线路等为“模块”(module)或生物积块(BioBrick),模块的规模可大可小,大致可分为部件(part)、装置(device)、系统(System)及多细胞体系等几个层次,其中最基础的就是生物部件。模块化设计体现了合成生物学的精髓,模块往往具有信息隐藏,内聚耦合,封闭性开放性的特性。常见的生物部件按照功能可以分为启动子(promoter)、核开关(Riboswithch)、RBS、终止子、操纵子、蛋白编码基因(CDS)、报告基因、标签组件、操纵子等,当然这些分类层侧不是绝对的。

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作者:***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北京 *联系人,E-mail:********@https://www.wendangku.net/doc/1616439541.html, 摘要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是将有机物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而电极材料对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性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简单介绍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历史及工作原理,详细说明了各种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的结构特点、产电性能及应用情况。最后,对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极材料,产电性能 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早在1911年,英国杜伦大学植物学家M.C.Potter首先发现微生物具有产电功能,提出了微生物燃料电池这一概念。但是由于当时微生物燃料电池发展地十分缓慢。直到20世纪80年代,伦敦皇家学院的M.J.Allen和H.Peter Bennetto对最初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做出来一系列变革性的改进,最终形成了沿用至今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基本模型。到了20世纪90年代,燃料电池产生新的突破,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的研究员B-H.kim发现某些物种的细菌具有电化学活性,这意味着微生物燃料电池将不用介质就能将电子转移到阳极。发展至今,微生物燃料电池越发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因为与其他有机产能技术相比,在操作和功能上,微生物燃料电池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比如说它既能保证能量转化的高效率,而且工作条件温和,因为产物大多数为Co2等无害气体,所以又不需要进行废气处理。但是微生物燃料电池由于产电量小,产电性能不够高等因素影响其进行大规模产业化,当我们能做到微生物燃料电池大规模产业化时,对能源短缺的形势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福音。本文对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极材料进行了综述,尽量全面的介绍最新的有关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 1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 微生物燃料电池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如图1所示,在阳极室,有机燃料被氧化失去电子并且产生质子,电子直接或间接到达阳极材料,然后通过外电路到达阴极形成电流,而质子通过质子交换膜到达阴极室,然后氧化剂在阴极的电子被还原。虽然只是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其间存在较为复杂的电子转移问题,根据电子转移方式不同可把微生物燃料电池分为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和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燃料在电极上氧化,电子从燃料分子直接到电极上,此时,生物催化剂催化在电极表面的反应,而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是有机燃料在电解质溶液或者其他地方被氧化,通过一些介质的传递作用才使电子运输到电极上,这些有电子传递作用的介质叫做介体,在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与前景

第24卷第2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3月 Vol. 24 No.2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r. 2002 ────────── 收稿日期:2001-12-01 作者简介:李炳焕(1958-),男,河北遵化人,唐山师范学院化学系副教授。 - 36 - 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与前景 李炳焕 (唐山师范学院 化学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运用绿色化学原理,论述了化石能源的环境影响和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生物质能是最有潜力的可再生能源。着重论述了生物质能源转换技术及其应用的广阔前景。 关键词: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环境影响;生物质能 中图分类号:O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2)02-0036-03 能源是人类社会进步最为重要的基础,能源结构的重大变革导致了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从经济社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的高度来看,发展可再生资源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1 化石能源将失去世界能源主体地位 化石能源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人类所需初级能量的80%以上来自化石能源。随着工业化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能源的巨大需求和对化石能源的大规模的开采、消耗已导致资源基础在逐渐削弱、退化,并在化石能源开采利用过程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与不可逆的环境破坏。这样,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所包含的耗竭性和不可逆性,便形成一种内在的危险性机理,威胁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开发替代的可再生能源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2 生物质能源将获得快速发展 基于上述原因,迫使人们寻找一种有效途径,使化石能源的发展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并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这种途径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设计合理、科学的环境政策,进行环境防治和环境重建,二是使社会经济转向可再生能源体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指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太阳能和水能等能源。它们具有资源丰富、无环境污染、清洁安全、资源不枯竭等优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 生物质资源主要包括农作物、林业作物、水生植物及城市垃圾等。生物质作为能源资源,具有古老、悠久的历史,也是最有发展潜力的能源品种之一。即使在当今的现代社会中,世界上将生物质作为能源使用的数量也很大。目前,全球生物质能源的消费量,仅排在煤、油、气之后,居第四位。生物质能转化技术途径如图1所示。 各种生物质能在利用时均需转化,由于不同生物质资源在物理化学方面的差异,转化途径各不相同,除人畜粪便的厌氧处理以及油料与含糖作物的直接提取外,多数生物质能要经过热化学转化。其中生物质气化是热化学转化中最主要的一种方式。生物质能技术的发展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发展生物质能资源进行深层转化技术,二是其它先进技术向生物质能技术融合。 3.1 生物质液化 将能量密度较低的生物质转化成密度高、品位高的液体燃料是合理利用生物质能的有效途径,也是本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技术之一。由生物质制成的液体燃料叫生物燃料。生物燃料主要包括:生物酒精、生物甲醇、生物柴油和生物油。 应用生物燃料的优点主要包括:首先,它是清洁能源,具有温室气体的零排放,以及较低的NOx 和SOx 等优点,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这一优点就越发显得重要;其次,它是可再生能源,可减少人类对储量有限的化石燃料的依赖;第三,可应用废弃物生产燃料油,变废为宝;第四,生物

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综述

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综述 发表时间:2018-12-17T15:55:01.2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作者:刘家兴卢欢王昊姜登岭 [导读] 摘要:国内外对人工湿地(CW)和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研究已经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在两个领域都取得了特别好的成就。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国内外对人工湿地(CW)和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研究已经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在两个领域都取得了特别好的成就。在此基础上,将二者耦合起来的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CW-MFC),由于其污水处理效果好、可产电、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型的特点,近些年关注度越来越高。本文就国内外对CW-MFC的研究进展做一个综述。 关键词: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污水处理;产电 1、引言 现今水质越来越差,人们在保护水资源的同时也在积极探寻污水处理水质更优、效率更高的方法。CW污水处理系统建造费用低,运行简便,湿地基质中的微生物在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同时能够产生电子,使之具备产电潜力[1]。MFC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新型生物电化学系统。研究人员将二者结合,不止增强了废水的去污效果,而且具有产电的功能,由于其减少甲烷等气体的排放,可以有效的遏制温室效应。因此,CW-MFC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2、CW-MFC概述 CW-MFC是新兴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性能优于其他MFC,污水处理量大大增多,且维护方便。由于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技术、系统配置、运行和电力生产都面临着很大的问题。 CW-MFC工作原理是植物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产生的有机物到达根系附近的阳极区,为MFC中的产电微生物源源不断的提供基质。[2,3]植物在阴极区的根系,形成植物-微生物-电极材料的复合生物阴极电极,利用植物根部泌氧为阴极提供还原反应电子受体。[4]CW-MFC系统中拥有人工湿地系统中天然的氧化还原电位梯度,且微生物燃料电池与人工湿地中都有利用微生物,二者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能够很好的耦合,这样不但可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污水处理效果,同时还拥有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性能。[5]影响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因素有很多,像种植的植物种类,基质,水力停留时间(HRT),微生物种类,电阻,外电路等各种辅助材料等。 CW-MFC研究进展 前面对CW-MFC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下面就参阅的有限文献对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CW-MFC)做一个综述。 印度的Asheesh Kumar Yadav等第一次将CW和MFC结合。实验结果表明96h可以达到93.15%的染料去除效果,COD去除率75%。最大的功率密度和电流密度分别为15.73 mW? m?2和69.75mA ?m?2。由此得出除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外,对废水处理非常有益。 Shentan Liu等建立一个无膜的单室,种植空心菜,接种厌氧污泥,再设置一个无植物的对照组,对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氮(TN)的去除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TN平均去除率为54.4%,COD的平均去除率为92.1%;种植空心菜的TN平均去除率为90.8%,COD的平均去除率为94.8%。种植空心菜的最大功率密度12.42mW/m2比空白对照组5.13mW/m2高142%。 Yaqian Zhao等用PVC柱建造CW-MFC模型(3.7L),系统1以成批方式操作,系统2在系统1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空气扩散装置将气体向上送到阴极。实验表明通入空气对CW-MFC发电有很大的作用。 Dan Wu等人设计了一个半工业人工湿地无膜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最大的水力停留时间功率密度为9.6 mW / m 2和最大电流密度是55 mA / m 2。在间歇流量模式下,COD去除率为91.2%,总氮、铵态氮和总磷的清除率在95% ~ 99%之间,而CW-MFC产生的电量为99%。 Zhou Fang等研究阴极直径对CW-MFC电极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在阴极上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生物发电、ABRX3脱色、化学需氧量(COD)去除性能先升高后随阴极直径的增大而减小。阳极性能受阴极的影响。阴极直径为25cm的CW-MFC表现出最佳电极性能,最高电压和功率密度分别为560 mV和0.88 W/ m3。最高的ABRX3脱色和COD去除分别为271.53 mg/ L和312.17 mg/L。[10] Junfeng Wang等就电极材料(CFF、SSM、GR、FN)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CW-MFC的生物能量输出随基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另外,四种不同的材料在阳极电极周围形成了显著不同的微生物群落分布。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发现表明CW-MFC利用FN阳极电极可以明显改善脱氯单胞菌的相对丰度。Junfeng Wang等还探究了灯心草、香蒲、水葱三种大型水生植物对CW-MFC产电菌产电的影响,从本研究可以得出,利用香蒲和水葱作为大植物可以显著促进CW-MFC的生物发电。有植物的与未种植的CW-MFC相比植物吸收和增强微生物的作用分别促进了COD、NO 3 - N和NH 3 - N的去除率分别为5.8%、7.2%和23.9%。在根际土壤中发现的微生物(噬纤维菌、梭状芽孢杆菌、脱氯单胞菌等)具有分解难降解污染物的能力。Junfeng Wang等还研究了基质材料尺寸和水生植物对CW-MFC生物发电、污染物清除和细菌群落分布的影响。得出有植物CW-MFC填料尺寸较大的电化学活性细菌的相对丰度显著提升(β-变形菌),这可能会导致在CW-MFC生物电产生的增加(8.91mW/m2),在有植物的cw-mfc中,发现了COD(86.7%)和NO3-N(87.1%)的最高去除效率,这与微生物的多样性有很大的关系。 Villase?or Camacho等研究废水含盐量浓度对CW-MFC性能的影响。根据COD和VSS测量,抑制微生物在阳极区最早出现的近似盐度3 g L?1(批量实验证实)。盐度9.51 g L?1的水平湿地植物仍然没有明显损害。 Xu Lei等将MFC集成到脱水明矾污泥(DAS)为基础的垂直流人工湿地,探究不同面积比例粉末活性炭(PAC)应用于阳极对CW-MFC系统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PAC的夹杂物提高COD,TN和RP的去除效率,这项工作提供了另一个潜在的PAC在CW -MFC的使用与更高的废水处理效率和能量回收。 Pratiksha Srivastava等对CW-MFC系统的曝气和径向氧损失的性能进行评价。本研究探讨了利用美人蕉植物的径向氧损失(ROL)和间歇曝气(IA)的低成本阴极发展的可能性。本研究证明对CW- MFC阴极反应的过量曝气对生物发电没有显著影响,但提高了CW- MFC的污水处理性能。 结论 前面对一部分研究者各个方面的研究做了简单的介绍。研究人员通过有无植物、植物种类、电极材料、氧气的有无、水流的形式、基质尺寸、有无分隔材料、温度、含盐度、pH等对CW-MFC的影响进行实验,得出了一系列结论,成果很显著,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更多的资

合成生物学与工业生物技术

合成生物学与工业生物技术 ◆杨 琛 姜卫红 杨 晟 赵国屏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上海200032 收稿日期:200928210 修回日期:200929227联系作者:姜卫红,研究员,whjiang@sibs .ac .cn 。 摘 要 合成生物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 兴学科,因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巨大的应用开发潜力而备受关注,发展极为迅速。本文对合成生物学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发展方向及其对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的推动作用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合成生物学 工业生物技术中图分类号:Q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412(2009)0520038203 近年来,系统生物学理论与工程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合成生物学这一新兴研究领域应运而生,并取得重要进展。合成生物学是在基因组技术为核心的生物技术基础上,以系统生物学思想为指导,综合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和生物信息技术,利用基因和基因组的基本要素及其组合,设计、改造、重建或制造生物分子、生物体部件、生物反应系统、代谢途径与过程乃至具有生命活力的细胞和生物个体。合成生物学研究既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水平上的自然延伸,又是在系统生物学和基因组综合工程技术层次上的整合性发展。其主要目标,一方面是希望可以根据人类的意愿从头设计,合成新的生命过程或生命体;另一方面,是利用合成生物学的方法,将“综合、整体”的思路真正引入现代工业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等领域,通过对现有生物体的有目标的改造,以有助于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若干重大挑战,譬如合成新医药材料和新药品、生产生物燃料、清理有毒废物、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因此,合成生物学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巨大的应用开发潜力。 一、国内外研究概况 合成生物学首先被应用在天然药物的生物合 成、生物能源和生物基化学品领域,如:美国杜邦公司利用大肠杆菌合成了重要的工业原料1,32丙二醇;L iao 等在大肠杆菌中重构了异丁醇产生途径[1]; 2006年,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 分校的Keasling 实 验室将多个青蒿素生物合成基因导入酵母菌中产生了青蒿酸,并通过对代谢途径(网络)不断改造和优化,使产量实现了若干数量级的提高,具有了工业生产的潜力[2],该重要进展是合成生物学在工业应用中的一个标志性突破。 近年来,利用人工化学合成的手段合成生物遗传物质的研究进展非常迅速。2002年,美国W i m mer 实验室首次化学合成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c DNA ,并反转录成有感染活性的病毒RNA ,开辟了利用已知基因组序列,不需要天然模板,从化学单体合成感染性病毒的道路[3]。2008年Venter 实验室合成了有 582970个碱基对的生殖道支原体(M ycoplas m a gen i 2ta lium )全基因组 [4] 。为了突出这是人工合成的基因 组,他们在基因组的多处插入了“水印”序列。至此,人工化学合成病毒和细菌基因组均已实现,这为运用合成生物学方法改造、构建新型细菌,以合成目标产物、降解有害物质等方面开辟了新的途径。 目前,美国约有20个实验室从事生命系统设计和合成生物学相关的研究,主要包括开发特殊和通用的标准合成元件、反向工程和重新设计已知的生物部件、发展设计方法和工具以及人工重新合成简单的微生物等。从2004年开始,每年召开合成和系统生物学的会议,促进了交流与合作,推动了这个新兴学科的迅速发展。欧盟国家中的剑桥大学和苏黎世大学的两个实验室也在开展合成生物学研究,目前正积极呼吁更多的实验室参与同美国的竞争。 我国科学工作者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力推进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和代谢工程等技术的发展。近10年,又启动了基因组和生物信息的研究以及系统生物学的研究工作。因此,我们有条件及时进入合成生物学的研究领域,发展合成生物学技术,服务于我国生命科学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如上所述,合成生物学并非简单的生物技术或生物工程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