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有用宋人三十六字母

有用宋人三十六字母

有用宋人三十六字母
有用宋人三十六字母

宋人三十六字母表

注:

1、字母讀音參照自唐作藩著《音韻學教程(第三

版)》。

2、紅字表示該字母不見《守溫韻學殘卷》(下簡

稱《守溫》)。

3、“幫”,《守溫》作“不”;“滂”,《守溫》作“芳”。

4、“日”,《守溫》歸入舌上音;“來”,《守溫》

歸入牙音。“影”,《守溫》歸入喉中音,濁。

5、舌上字母知、徹、澄、娘,唐作藩先生所著《音

韻學教程》擬音作:[?]、[?‘]、[?]、[?]。

6、“日”母字,有三種不同的理解:a認為就是

舌面鼻音[?];b認為是舌面加摩擦,瑞典漢

學家高本漢給它擬的音是[n?];c王力先生認

為其音值是一種閃音[?]。

長沙四廢書房主人作

戊子年二月初三

“韻”相關概念分析表

注:“+”表示條件相同,“-”表示條件可以不同。“+”表示韻腹相近即可。

三十六字母教学教材

三十六字母

三十六字母 三十六字母是宋朝韵图上用来代表中古汉语的声类的字母系统。"字母"即声母。旧传为唐末沙门守温所创的三十个声母代表字。宋朝无名氏将守温三十字母进行扩充,形成三十六字母。初步反映了唐宋时期的语音系统。人们可以通过这一套字母追溯上古的声母系统,也可以由此研究现下的方言语音以及用来说明语音发展的规律。这三十六个字母实际上是宋人根据唐末三十字母(见《守温韵学残卷》)增补而得,反映的是宋朝时候的语音系统 中文名称 三十六字母 代表 中古汉语的声类 出自 宋朝韵图 性质 字母系统 简介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清 浊 唇音 重唇音 帮 滂 并 明 轻唇音 非 敷 奉 微 展开表格 所谓"守温三十六字母",是南北朝时代梁朝的汉僧守温选定用来代表汉语语音中一定辅音(声母)的代表字,在前人的音韵学著作中又称"纽"。按理,既然是辅音的代表字,那就是凡属同一辅音的任何一个字都可作代表字,所以我们在前人的音韵学著作中又常见到一些与上述三十六字不同的字作代表,只是上述三十六字一经选定,又为我国的音韵学界所认同,大家也就习用了。 分类

"牙音"对应于现代语音学中的软腭塞音,"舌头"为齿龈塞音,"舌上"为龈-腭塞音,"重唇"为双唇音,"轻唇"为唇齿音,"齿头"为齿龈塞擦音与擦音,"正齿"为龈-腭塞擦音与擦音,"喉音"则包含喉塞音与软腭擦音、舌面通音,"半舌"为齿龈边通音,"半齿"为卷舌闪音;"清浊"概念与今同,其中,全清表示不送气清音及清擦音,次清表示送气清音,全浊表示送气浊音(擦音,塞音,塞擦音),次浊表示鼻化塞浊音及其他浊音。 各组内部声母的排列也不是随意的。除齿音外,每种音都由四母组成。这四母的排列正好是按照全清,次清,全浊,次浊来排列的。齿音略有不同,因为齿音没有次浊,排列方式为全清,次清,全浊,全清,全浊。 根据声母的发音方法,音韵学家把三十六字母分为清音和浊音两大类。清音是指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辅音。浊音是指发音时声带振动的辅音。再根据气流的强弱或浊化的程度,古人又把清、浊各分为全清和次清全浊和次浊全浊。全清是指发音时不送气、声带也不振动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 次清是指发音时送气而声带不振动的塞音和塞擦音。全浊指发音时声带振动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 次浊是指发音时声带振动的鼻音、边音和半元音。 拟音 现按照王力先生的拟音系统。 三十六字母 发音部位 全清

26个英文字母表图片及记忆方法

26个英文字母表图片及记忆方法英文字母表大小写对照图片: 英文字母书写顺序记忆法则 1.书写笔顺 ⑴一笔完成的有: ①C,G,J,L,O,S,V,W,Z 9个大写字母 ②a,b,c,d,e,g,h,k,l,m,n,o,p,q,r,s,u,v,w,y,z 21个小写字母。 ⑵两笔完成的有: ①B,D,K,M,P,Q,R,T,U,X,Y等11个大写字母 ②f,i,j,t,x等5个小写字母。 ⑶三笔完成的有: A,E,F,H,I,N等6个大写字母。 2.书写规格 ⑴占上中两格的有: ①26个大写字母 ②b,d,h,i,k,l,t等7个小写字母。 ⑵占中间一格的有: a,c,e,m,n,o,r,s,u,v,w,x,z等13个小写字母。 ⑶占中下两格的有: g,q,y等3个写字母。 ⑷占上中下三格的有:

f,j,p等3个小写字母。 注意: 1.斜体书写的字母都稍向右斜,斜度要一致。 2.大写字母都一样高,不顶第一线。 3.小写字母 b,d,h,k,l 的上端顶第一线 和 t 的上端都在第一格的中间 ,q,y的下端抵第四线 和 p 的上端在第一格的中间 要比 j,p要高,与大写字母同样高或稍低一些,它们的下端都抵第四线。 3.记忆方法 1、巧用歌谣区分字形: 遇到形近的字母,可以通过歌谣作强化记忆。 如d和b,“一把剪刀分两半,左下圆圈ddd,右下圆圈bbb”; u和n,“开口朝上uuu,开口朝下nnn”; m和n,“一道门儿是n,二道门儿是m”。 2、巧用歌谣记牢笔顺: “大写字母A, E, F, H,小写字母f和t,最后才把腰带系。”这句话的意思告诉孩子,字母有中横的,如“A, E, F, H, f, t”等,中间的那横像腰带,要最后写。“小写字母i和j,出门再戴小帽子。” 小写字母如“i, j”等,顶上那一点如同小帽子,也要最后写。 3、巧用熟悉的事物:

三十六声母_平仄

古代汉语小题 “叶音说”是在没有确凿根据的情况下,强改字音以求押韵和谐,并非探明了韵字的本音。其根本错误,就在于对古韵采取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而非历史的观点,不懂得语音是发展变化的。其后果,则是一个字可叶出很多的音,造成汉字读音的极大混乱。所以说“叶音说”是错误的。 1. 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 平起仄收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 仄起平收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 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四解释下列名词: 孤平拗救:五言诗的“平平仄仄平”句式的第一字,七言诗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的第三字,必须是平声字,否则就是“犯孤平”,即全句除韵脚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是“拗”的一种形式)。但“孤平”能够救,即把本句的第三字(五言)、第五字(七言)由仄变平。这就是“孤平拗救”。 破读:是指在阅读古书时,用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破读音主要是声调的变化,而且绝大部分是把原来的平声(或上声、入声)字变读为去声;破读的意义和本音的意义之间则有着历史的联系。例如“王”字,在“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读平声,是名词,帝王的意思;而在“大楚兴,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中破读为去声,是动词,称王的意思。后者的意义和读音是由前者演化而来的。三十六字母:字母就是声母的代表字。 “三十六字母”是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古时的三十六个声母,包括:帮滂並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日,见溪群疑,晓匣影喻。相传这三十六字母是宋人在唐末和尚守温创制的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增订而成,大体反映了唐宋之间的汉语声母系统。

26个声母和韵母表图片

26个声母和韵母表图片 说到韵母,大家应该都了解,有朋友问声母和复韵复韵母,还有人问26个字母那些是声母那些是韵母,这到底是咋回事?实际上汉语拼音中26个字母都有啥呢,下面就为大家说说26个声母和韵母表图片, 26个声母和韵母表图片 声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单韵母:a o e i u ü 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 ue er 特殊韵母:(er) 前鼻韵母:an en in un ün 后鼻韵母:ang eng ing ong 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u yue yin yun yuan

声母一共是23个,不是26个。 声母表: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声母,是使用在韵母前面的辅音,跟韵母一齐构成的一个完整的音节。其他汉藏语系语言也有类似的结构。一般由辅音充当,即首辅音。

辅音的主要特点是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要分别受到各种阻碍,因此可以说,声母发音的过程也就是气流受阻和克服阻碍的过程。声母通常响度较低、不可任意延长、而且不用于押韵。 声母的分类 1.按发音部位分类(发音部位:发音时发音器官构成阻碍的部位) ①双唇音:b p m(3个) ②唇齿音:f(1个) ③舌尖前音:z c s(3个) ④舌尖中音:d t n l(4个)

⑤舌尖后音:zh ch sh r(4个) ⑥舌面音:j q x(3个) ⑦舌根音:ɡ k h(3个) 2.按发音方法分类(发音方法: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包括三个方面: (1)阻碍方式 ①塞音:b p d t ɡ k(6个) ②塞擦音:z c zh ch j q(6个) ③擦音:f h s sh r x(6个) ④鼻音:m n(2个) ⑤边音:l(1个) (2)声带是否颤动 ①清音(不颤动):b p f d ……(17个) ②浊音(颤动):m n l r (4个) (3)气流的强弱 ①送气音:p t k c ch q(6个)

三十六字母与上古声母

三十六字母 所谓字母,就是汉语声母的代表字。三十六字母反映的是唐宋时代汉语的声母系统。 五音:古人根据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字母)分为五类,即:喉音、牙音、舌音、齿音、唇音,称为“五音”。加上半舌音、半齿音,合称“七音”。 浊音、清音:音韵学家把发音时声带颤动的声纽(声类)叫做“浊音”,把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声纽叫做“清音”。(声纽不等同于现代意义的声母)

(上表录自曹述敬主编《音韵学辞典》) 三十六字母,唐以前未有言之者。相传出于僧守温,温亦唐末沙门也。司马温公《切韵指掌图》,言字母详矣,初不言出于梵学。至郑樵作《七音略》,谓华人知四声而不知七音,乃始尊其学为天竺之传。今考《华严经》四十二字母,与三十六母多寡迥异。四十二母,梵音也;三十六母,华音也。华音疑非敷奉诸母,《华严》皆无之。而《华严》所谓二合三合者,又非华人所解。则谓见溪群疑之谱出于《华严》者非也。(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五,九八页,上海书店出版,1983年) 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邪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南史·陆厥传) 齐永明中,文士王融、谢朓、沈约,文章始用四声,以为新变,至是转拘

声韵,弥尚丽靡,复逾于往时。(梁书·庾肩吾传) 《康熙字典》分四声法: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上古声母 字母后“h”送气音。“ng”是鼻音。 教材为三十二声母。王力《汉语语音史》、《同源字典》均为三十三个,多一个“俟”母。山母亦写作“生”。 声母亦称“纽”。同纽为双声。同类同直行,或舌齿同直行者为准双声。同类同横行者为旁纽。同类不同横行者为准旁纽。喉与牙、舌与齿为邻纽。参考书:王力《汉语语音史》34页、王力《同源字典》13、18页。

26个声母和韵母表图片

26个声母和韵母表图片 汉语拼音 In I Ie 整体认读音节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颁布的汉字注音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 -193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该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

一种普通话音标。1938年2月11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该方案。1982年,成为国际标准IS07098 (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部分海外华人地区如新加坡在汉语教学中采用汉语拼音。2008年9月,中国台湾地区确定中文译音政策山“通用拼音”改为采用“汉语拼音”,涉及中文音译的部分,都将要求采用汉语拼音,自2009年开始执行 汉语拼音是一种辅助汉字读音的工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根据这套规范写出的符号叫做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也是国际普遍承认的现代标准汉语拉丁转写标准。国际标准ISO 7098 (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 年2月11 0)正式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被用来拼写中文。撰写者按中文字的普通话读法记录其读音。 一、汉拼拼音字母表母表

声母表 汉拼拼音字母表,声母(ShengmU),是使用在韵母前面的辅音,跟韵母一起构成的一个完整的音节。辅音的主要特点是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要分别受到各种阻碍,因此可以说,声母发音的过程也就是气流受阻和克服阻碍的过程。声母通常响度较低、不可任意延长、而且不用于押韵。 汉语拼音声母:23 个。分别是:b、p、f、d、t、n、1、g、k、h、j、q、x、zh、ch、sh、r、z、c、s、y、W 。 汉语拼音声母按发音部位分类:(发音时发音器官构成阻碍的部位) (―)双唇音:b、p、m; (二)唇齿音:f; (三)舌尖前音:z、c、s; (四)舌尖中音:d、t、n、1; (五)舌尖后音:zh、ch、sh、r;

三十六字母

三十六字母 三十六字母是宋朝韵图上用来代表中古汉语的声类的字母系统。"字母"即声母。旧传为唐末沙门守温所创的三十个声母代表字。宋朝无名氏将守温三十字母进行扩充,形成三十六字母。初步反映了唐宋时期的语音系统。人们可以通过这一套字母追溯上古的声母系统,也可以由此研究现下的方言语音以及用来说明语音发展的规律。这三十六个字母实际上是宋人根据唐末三十字母(见《守温韵学残卷》)增补而得,反映的是宋朝时候的语音系统 中文名称 三十六字母 代表 中古汉语的声类 出自 宋朝韵图 性质 字母系统 简介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清 浊 唇音 重唇音 帮 滂 并 明 轻唇音 非 敷 奉 微 展开表格 所谓"守温三十六字母",是南北朝时代梁朝的汉僧守温选定用来代表汉语语音中一定辅音(声母)的代表字,在前人的音韵学著作中又称"纽"。按理,既然是辅音的代表字,那就是凡属同一辅音的任何一个字都可作代表字,所以我们在前人的音韵学著作中又常见到一些与上

述三十六字不同的字作代表,只是上述三十六字一经选定,又为我国的音韵学界所认同,大家也就习用了。 分类 "牙音"对应于现代语音学中的软腭塞音,"舌头"为齿龈塞音,"舌上"为龈-腭塞音,"重唇"为双唇音,"轻唇"为唇齿音,"齿头"为齿龈塞擦音与擦音,"正齿"为龈-腭塞擦音与擦音,"喉音"则包含喉塞音与软腭擦音、舌面通音,"半舌"为齿龈边通音,"半齿"为卷舌闪音;"清浊"概念与今同,其中,全清表示不送气清音及清擦音,次清表示送气清音,全浊表示送气浊音(擦音,塞音,塞擦音),次浊表示鼻化塞浊音及其他浊音。 各组内部声母的排列也不是随意的。除齿音外,每种音都由四母组成。这四母的排列正好是按照全清,次清,全浊,次浊来排列的。齿音略有不同,因为齿音没有次浊,排列方式为全清,次清,全浊,全清,全浊。 根据声母的发音方法,音韵学家把三十六字母分为清音和浊音两大类。清音是指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辅音。浊音是指发音时声带振动的辅音。再根据气流的强弱或浊化的程度,古人又把清、浊各分为全清和次清全浊和次浊全浊。全清是指发音时不送气、声带也不振动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 次清是指发音时送气而声带不振动的塞音和塞擦音。全浊指发音时声带振动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 次浊是指发音时声带振动的鼻音、边音和半元音。 拟音 现按照王力先生的拟音系统。 三十六字母 发音部位 全清 次清 全浊 次浊 今名 古名 双唇塞音 唇音 重唇音 帮 [p] bㄅ 滂 [p?] pㄆ 并 [b] ㄅ 明

古代汉语期末考题

1、文言文:简称文言或古文,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 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2、在先秦时期,书面语和口语基本一致。 3、甲骨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是我国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 4、在汉字史上,汉字形体发生过两次重大变化:一次是由小篆变为隶书,一次是由隶书变 为楷书。 5、六国文字主要写在竹简和繒帛上,合称简帛文字。 6、金文同甲骨文相比,形体结构变化不大。 7、小篆:又称秦篆,是秦统一中国后的规范化字体,也属于古文字的范围。 8、汉儒第一次把《周礼》的“六书”解释为六种造字法。 9、《许慎·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按字形结构,贯彻六书条例, 说明训诂,辨识声读的字典。也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来编排的字典。(540个部首,9353个字) 10、六书:是前人分析汉字结构,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字类)——象形、指事、会意、形 声、转注、假借。 11、一般采用许慎的细目,班固的次第。 12、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P24 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P25 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P27 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P30 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P34 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P34 13、象形:行、贝、瓜、果、齿、羊、吕 指事:亦、朱、刃、末、叉、寸、下、本 会意:休、取、析、牧、陂、涉、乘、美、莫(P28~29)、杲、即、有、甭、歪 形声:组、追、徒、桃、考、胡、视、题、期P43 14、圣:明达,智慧。从古字形看,甲骨文写作,金文作,夸张其口,,表示广其 听闻,以增长知识,从而通达事理。后来儒家把“圣”的概念神秘化,变成了不学而知的含义。 15、疑从人,从口,从牛,从止,从彳。 疑虑。人立于道旁,歪头张口远望,寻找目标,“牛”字于人远望之背面,以示寻牛不见因生疑虑之义。 16、形声字来源:同音分化(假借):其——箕,从竹其声。莫——暮,从日莫声。 同源分化 17、省形:所谓省形,就是由于求简或者结构匀称的要求,而省去了形声字形符的某一部分。 如:亭,从高省,丁声。星,从晶省,生声。 省声:所谓省声,就是由于同样目的,而省去了形声字声符的某一部分。如:秋,从禾,(焦)省声。珊,从玉,删省声。融,从鬲(li),蟲(chong)省声。 亦声:所谓亦声,通常叫做会意兼形声。声符一方面表音,同时还兼有表意的功能。如:仲,从人中,中亦声。婚,从女从昏,昏亦声。 18、戚:兵器大斧是词的本义,悲戚、亲属等是假借义。P45 19、古今字:把分化前一字多写词时期的字称为古字,把以后分化出来的记词各有专司的字 称今字,合称古今字。 来源:同源分化:竟——境、益——溢、反——返、奉——捧、共——供

我国古代的音韵学名著《守温三十六字母》

我国古代的音韵学名著《守温三十六字母》 《守温三十六字母》是我国古代的音韵学名著,它所确定的三十六个字母,在一千多年中一直为后世音韵学界所沿用。本文拟从现代语音学的角度对其作一浅析,从而兼及我国古代音韵学的发展状况及其得失。为便于表述,所引字母一律按今音解读,并采用现行汉语拼音方案所定字母读音及拼式注音。 一、《守温三十六字母》考 此书原名《守温三十六字母图》,其书名见于《玉海》称:“守温有三十六字母图一卷。”但早已失传,只是在后世的一些音韵学著作中不断被提到和采用,故流传至今。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刘复在其《守温三十六字母排列法之研究·附录》中有这么一段话: 前年在法国国家图书馆看见敦煌石室写本中有一个写得很坏而且很破碎的卷子,共分三截,有一截的第一行写:“南梁汉比丘守温述”八字,可并没有标题。这就是他的字母图残本不是,我们无从知道。有用没有用,也难于断定。我现在把它的主要部份抄出如下: 南梁汉比丘守温述: 唇音不芳并明 舌音端透定泥是舌头音 知彻澄娘日是舌上音 牙音见君溪群疑等字是也 齿音精清从是齿头音 审穿禅照是正齿音 喉音心邪晓是喉中音清 匣喻影亦是喉中音浊?” (引自王力《汉语音韵学》。下同。) 这就是笔者现在所知道的关于守温三十六字母的最早信息。但散见于各书、获得多数音韵学家共识并流传至今一直称作“守温三十六字母”的是如下的一些字: 见溪群凝端透定泥 知彻澄娘帮滂并明

非敷奉微精清从心 邪照穿床审禅晓匣 影喻来日 笔者将上述三十六字与刘复抄录的三十一字比对后发现,在刘复所抄三十一字中有“不、芳、君”三字是上述三十六字中所没有的,笔者疑是后世的人将“不、芳”改为“帮、滂”所致。按“不”和“帮”的声母相同,都是b(玻);“芳”和“滂”的声母按今音虽分别是f(佛)和p(泼),但都是唇音,发声相近,也许古音或古人认为是同一个辅音(声母)。至于“君”字被改为何字,因系残本就不得而知了,笔者只能从它的排列上推断是被删掉的字而已。不过在前人的音韵学著作中,也有采用“君”字的。刘复所抄其余各字均与上述三十六字一致,由此可以判断该残本为守温原著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只是从行文上看,有原手抄者将原文简化并加入主观说明的痕迹。 所谓“守温三十六字母”,是南北朝时代梁朝的汉僧守温选定用来代表汉语语音中一定辅音(声母)的代表字,在前人的音韵学著作中又称“纽”。按理,既然是辅音的代表字,那就是凡属同一辅音的任何一个字都可作代表字,所以我们在前人的音韵学著作中又常见到一些与上述三十六字不同的字作代表,只是上述三十六字一经选定,又为我国的音韵学界所认同,大家也就习用了。 为方便表述和理解,笔者不妨按我国现行汉语拼音方案,写出三十六字的拼式如下: jian(见) xi(溪) qun(群) yi(疑) duan(端) tou(透) ding(定) ni(泥) zhi(知) che(彻) cheng deng(澄) niang(娘) bang(帮) pang(滂) bing(并) ming(明) fei(非) fu(敷) feng(奉) wei(微) jing(精) qing(清) cong(从) xin(心) xie(邪) zhao(照) chuan(穿) chuang(床) shen(审) chan shan(禅) xiao(晓) xia(匣) ying(影) yu(喻) lai(来) ri(日) 二、浅析 (一)由于汉字是方块字,自然无法从字形上分辨出辅音(声母)和元音(韵母)。但前人通过细致的审音,早在一千多年前就体察出汉语语音中包含声母和韵母两大音素的自然规律,从而发明了三十六字母作为声母的代表字,以便具体研究这三十六字字群的发音部位和方法,

26个声母和韵母表图片

26个声母和韵母表图片【字母列表】 【声母列表】 【韵母列表】

声母表和韵母表声母表和韵母表 声母表: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共23个)

韵母表:a o e i u v ai ei ui ao ou iu ie ve er an en in un vn ang eng ing ong (共24个) 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 (共16个) 字母表: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共26个) 汉语拼音声母表和韵母表的发音 声母表发音:b(玻) p(坡) m(摸) f(佛) 齿龈音(舌尖音):d(得) t(特) n(呢) l(勒) 舌根音(软腭音):g(哥) k(颗) h(喝) 舌面音(硬腭音,龈-腭音):j(机) q(七) x(西) 平舌:z(资) c(次) s(思) 翘舌:(齿龈后音,舌尖后音):zh(知) ch(吃) sh(师) r(日) 韵母表发音:a啊o哦e饿i衣u屋v鱼ai爱ei诶ui威ao 袄ou偶iu油ie也ve约er而an安en恩in因un问vn晕ang昂eng亨ing硬ong勇 单韵母:a o e i u ü

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 ve 特殊元音韵母:er鼻韵母:an en in un ün(前鼻韵母),ang eng ing ong(后鼻韵母) 整体认读音节共16个, 它们可以直接给汉字注音: (1) zhi、chi、shi、ri、zi、ci、si这7个是整体认读音节,它们发音与声母zh、ch、sh、r、z、c、s一样,只是整体认读音节发音响亮些,而7个声母发音要轻短。 (2) yi、wu、yu、ye、yue、yin、yun、ying、yuan这9个也是整体认读音节,它们和韵母i、u、v、ie、ve、in、ün、ing、üan发音完全相同,只是形体和作用不同。 汉语拼音方案在拼写汉字时还有一些特别的规定: (1)"吃,知,诗,日,知,雌,思"等字的韵母是i,拼音分别为:zhi, chi, shi, ri, zi, ci, si (2) i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时,i改用y,写成 yi(衣),ya(呀),ye(耶),yao(腰),you (忧),yan(烟),yin(因),yang(央),ying(英),yong(雍)。

四声_三十六字母_广韵_韵目今读表

古汉语研究 011年第3期(总第9 期) 四声、三十六字母、《广韵》韵目今读表 鲁国尧 吴葆勤 (杭州师范大学 古典文献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36;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10009) 一 叙理 “四声”、“三十六字母”、“《广韵》二百零六韵韵目”是汉语音韵学、方言学中常用的术语。在绝大多数通论书、教科书、专门性的论著中,只见它们的字形。至于怎么称说,只有很少的书注了它们的部分名称的今音。就我们的浅闻,专家和学人们在口头表述时往往存在误读和歧读,职是之故,为了学术的承传,有必要规定它们的今读音。 “四声”中的“平”、“上”、“去”、“入”四字,都是它们各自声调的代表字,在以之命名的时代,它们的读音应该同它们所代表的某种声调相符合。“三十六字母”、“《广韵》二百零六韵韵目”的读音当亦同此理。时至今日,在课堂教学中、在学术会议上、在学人交谈时,这二百四十六字如何读?齐梁音、隋唐宋音,由于古代技术不发达,没有能记录、留传下来。我们认为,也不能依据某一专家“构拟”的音去读,因为任何“构拟”音都不能视作当时的读音。对“四声”、“三十六字母”、“《广韵》二百零六韵韵目”的称说,只有依照今音读。 我们认为,今读的第一条原则是,依据现代汉语普通话。 但是汉语语音经历了千百年的演变,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这二百多字里有若干同它们所代表的部类不相符,如何处理? 因此我们提出第二条原则;酌参民国音和当代方音,顾及系统性,适当变通少量字的读音,使之符合所代表的部类。这些音在现行字典、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有些未见;有些虽被收录,但称作“又音”或“旧读”。这些音,姑谓之“行业音”。音韵学和方言学是专业,专业有其专门的术语,也就可能有其专门的读音,不妨称前者为“行话”,后者为“行业音”(或简称“行音”)。 我们遵循上述两条原则为“四声”、“三十六字母”、“《广韵》二百零六韵韵目”共二百四十六字的今读定音。 丁声树先生撰文、李荣先生制表的《汉语音韵讲义》“《广韵》声母表”袭用了“三十六字母”中的三十一个字,并且注了今读音。同书“《广韵》韵母表”载有《广韵》平声五十七韵、去声祭泰夬废四韵、入声三十四韵韵目的读音,这是我们最重要的依据。本表对其中的一些字的今读音,加了些注,旨在申解;至于我们的“立异”之处,也有注释以胪陈理由。 我们补了“三十六字母”的其余五个字母、上声五十五韵,去声其余五十六韵韵目的今读 古汉语研究Research in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拼音字母图片

拼音字母图片 声母: 单韵母:(6个) 复韵母:(18个) 整体认读音节:(16个) 汉语拼音音节表 b ba bo bai bei bao ban ben bang beng bi bie biao bian bin bing? p pa po pai pao pou pan pen pang peng pi pie piao pian pin ping? m ma mo me mai mao mou man men mang meng mi mie miao miu mian min ming? f fa fo fei fou fan fen fan g feng? d da d e dai dei dao dou dan dang deng di die diao diu dian ding dong t ta te tai tao tou tan tang teng ti tie tiao tian ting tong n na nai nei nao no nen nang neng ni nie niao niu nian nin niang ning nong l la le lai lei lao lou lan lang leng li lia lie liao liu lian lin liang ling long g ga ge gai gei gao gou gan gen gang geng gong k ka ke kai kou kan ken kang keng kong

h ha he hai hei hao hou hen hang heng hong j ji jia jie jiao jiu jian jin jiang jing jiong q qi qia qie qiao qiu qian qin qiang qing qiong x xi xia xie xiao xiu xian xin xiang xing xiong? zh zha zhe zhi zhai zhao zhou zhan zhen zhang zheng zhong ch cha che chi chai chao chou chan chen chang cheng chong sh sha she shi shai shao shou shan shen shang sheng? r re ri rao rou ran ren rang reng rong z za ze zi zai zao zou zang zeng zong c ca ce ci cai cao cou can cen cang ceng cong s sa se si sai sao sou san sen sang seng song y ya yao you yan yang yu ye yue yuan yi yin yun ying yong w wa wo wai wei wan wen wang weng wu wong

西南交通大学古代汉语期末复习参考资料

2012-2013古代汉语(下)复习2013-05-13 A、文选 (一)墨子 1.墨子的主张:兼爱,非攻,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尚贤,尚同等。 2.重要注本:相传《墨子》一书由墨翟门徒根据他遗教编撰而成,现存五十三篇。清末孙诒譲著《墨子閒诂》最为详实,孙诒让还有《周礼正义》。 3.重点知识: (1)译句:情不知其不義也,故書其言以遺後世;夫奚說書其不義以遺後世哉;大為非攻國,則不知非;辯義與不義之亂也。 (2)偏义复词:并列复音词以一个语素的原来意义作为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作为陪衬。课文中的“园圃”就是,常见的还有,如“得失、利害、作息、祸福、饮食、车马、缓急、成败”等。 (二)老子 1.做注:魏时王弼《老子注》,后人假托题作“汉河上公撰”的《老子章句》。今人马叙伦的《老子校诂》,高亨的《老子正诂》。 (三)庄子 1.注本:古人给《庄子》做注的有晋代的司马彪、孟氏、崔譔、向秀、郭象五家,现存的只有郭注本十卷。唐代有成玄英为郭象做疏。清代有王先谦的《庄子集解》和郭庆藩的《庄子集释》。今人刘武的《庄子集释内篇补正》对王先谦的集释有不少纠正补充。 2.重点知识,译句: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知效一官,行比一鄉;我決起而飛;彼且惡乎待哉;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朝菌不知晦朔;今一朝而鬻技百金;宁其死为留骨而骨乎?宁其生而曳于塗中乎?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 (四)荀子 1、注本:唐代杨倞注《荀子》,现在通行的注本是清代王先谦的《荀子集解》,今人梁启雄《荀子简释》。 2、重点知识,译句:(1)靖供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2)是故無冥冥

26个英文字母表图片及记忆方法

26个英文字母表图片及记忆方法 英文字母表大小写对照图片: 英文字母书写顺序记忆法则 1.书写笔顺 ⑴一笔完成的有: ①C,G,J,L,O,S,V,W,Z 9个大写字母 ②a,b,c,d,e,g,h,k,l,m,n,o,p,q,r,s,u,v,w,y,z 21个小写字母。 ⑵两笔完成的有: ①B,D,K,M,P,Q,R,T,U,X,Y等11个大写字母 ②f,i,j,t,x等5个小写字母。 ⑶三笔完成的有: A,E,F,H,I,N等6个大写字母。 2.书写规格 ⑴占上中两格的有: ①26个大写字母 ②b,d,h,i,k,l,t等7个小写字母。 ⑵占中间一格的有: a,c,e,m,n,o,r,s,u,v,w,x,z等13个小写字母。 ⑶占中下两格的有: g,q,y等3个写字母。 ⑷占上中下三格的有: f,j,p等3个小写字母。 注意: 1.斜体书写的字母都稍向右斜,斜度要一致。 2.大写字母都一样高,不顶第一线。 3.小写字母b,d,h,k,l 的上端顶第一线 4.i 和t 的上端都在第一格的中间 5.g,q,y的下端抵第四线 6.j 和p 的上端在第一格的中间 7.f 要比j,p要高,与大写字母同样高或稍低一些,它们的下端都抵第四线。 3.记忆方法 1、巧用歌谣区分字形: 遇到形近的字母,可以通过歌谣作强化记忆。 如d和b,“一把剪刀分两半,左下圆圈ddd,右下圆圈bbb”; u和n,“开口朝上uuu,开口朝下nnn”; m和n,“一道门儿是n,二道门儿是m”。 2、巧用歌谣记牢笔顺: “大写字母A, E, F, H,小写字母f和t,最后才把腰带系。”这句话的意思告诉孩子,字母有中横的,如“A, E, F, H, f, t”等,中间的那横像腰带,要最后写。 “小写字母i和j,出门再戴小帽子。” 小写字母如“i, j”等,顶上那一点如同小帽子,也要最后写。 3、巧用熟悉的事物:

26个英文字母表

26个英文字母表 如同汉字起源于象形,英语字母表中的每个字母一开始都是描摹某种动物或物体形状的图画,而这些图画最后演变为符号。但这些符号和原先被描摹之实物的形状几无相似之处。谁也不能肯定这些象形字母原先究竟代表什么。我们的解释只能是学者们基于史料作出的有根据的猜测。一般认为希腊字母乃西方所有字母,包括拉丁字母的始祖。其实希腊人的字母又是从腓尼基人那儿借过来的。 A a 约在3000年前,在腓尼基字母表中字母A读如aleph,写起 来形似字母V,中间再加一横,代表牛头或牛角。以后希腊人将它倒过来写。对于古代腓尼基人来说,牛意味着财富,吃,穿,耕作都少不了它。这也许就是A被列为第一个字母的缘故吧。 B b 和A 一样,字母B也可以追溯到古代腓尼基。在腓尼基字母 表中B叫beth,代表房屋,在希伯来语中B也叫beth,也含房屋之意。字母B原来形似原始社会的两室房屋,小写字母b 是后来从大写字母B衍变出来的。在今约旦河西岸有一犹太教,

基督教圣地叫Bethlehem。该词中至今还包含着beth这一成分。B在字母表中之所以排在第二位也许是因为对人类的生存来说住的重要性仅次于衣食 C c 字母C在腓尼基人的文字中叫gimel,代表骆驼。它在字母表中的排列顺序和希腊字母I(gamma)相同,实际上其字形是从后者演变而来的。C在罗马数字中表示100。 D d D在古时是描摹拱门或门的形状而成的象形符号,在古代腓尼基语和希伯来语中叫做daleth,是“门”的意思,相当于希腊字母Δ(delta)。 E e E是英语里用得最多的字母。在腓尼基语和希伯来语中E是代表窗的象形符号,叫做he,相当于希腊字母E(epsilon)。 F f F(英语字母表中的第六个字母)源自腓尼基语的第六个象形字母,该字母形似今日之英语字母Y,代表木栓或木钉(peg),在腓尼基语和希伯来语的名称为waw。中世纪重罪犯(felon)

三十六字母与上古声母教学总结

三十六字母与上古声 母

三十六字母 所谓字母,就是汉语声母的代表字。三十六字母反映的是唐宋时代汉语的声母系统。 五音:古人根据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字母)分为五类,即:喉音、牙音、舌音、齿音、唇音,称为“五音”。加上半舌音、半齿音,合称“七音”。 浊音、清音:音韵学家把发音时声带颤动的声纽(声类)叫做“浊音”,把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声纽叫做“清音”。(声纽不等同于现代意义的声母)

(上表录自曹述敬主编《音韵学辞典》) 三十六字母,唐以前未有言之者。相传出于僧守温,温亦唐末沙门也。司马温公《切韵指掌图》,言字母详矣,初不言出于梵学。至郑樵作《七音略》,谓华人知四声而不知七音,乃始尊其学为天竺之传。今考《华严经》四十二字母,与三十六母多寡迥异。四十二母,梵音也;三十六母,华音也。华音疑非敷奉诸母,《华严》皆无之。而《华严》所谓二合三合者,又非华人所解。则谓见溪群疑之谱出于《华严》者非也。(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五,九八页,上海书店出版,1983年) 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邪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

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南史·陆厥传)齐永明中,文士王融、谢朓、沈约,文章始用四声,以为新变,至是转拘声韵,弥尚丽靡,复逾于往时。(梁书·庾肩吾传) 《康熙字典》分四声法: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上古声母 字母后“h”送气音。“ng”是鼻音。 教材为三十二声母。王力《汉语语音史》、《同源字典》均为三十三个,多一个“俟”母。山母亦写作“生”。

一、唐宋时代出现了下列三十六字母.

一、唐宋时代出现了下列三十六字母: 帮滂并明(重唇音);诽敷奉微(轻唇音);端透定泥(舌头音);知彻澄娘(舌上音);精清从心邪(齿头音);照穿床审祥(正齿音);见溪群疑(牙音);影晓匣喻(喉音);来(半舌音);日(半齿音)。 二、什么是模式词语? 答:模式词语有一定的字数,有不变的字,有固定的意义类型,有固定的组合模式,具有能产性,如: 好A:多表示安慰、叮嘱或问候。若A若B:--无论AB;是A是B,与上同;不A不B:不伦不类,不荤不蔬,不僧不俗,不良不莠;三A六B “模式词语”的优点是具有较稳定,较明显的结构类型和意义类型,具有能产性,人们接受新造词语并无困难。 三、什么是倒序词语?为什么会出现倒序词语? 答:倒序词语:指字序可以颠倒的新词语:如把守--守把;力气--气力;方头不劣--不劣方头(愣头愣脑);三梢末尾--末尾三梢(结果、归宿);;丢丢抹抹--抹抹丢丢(扭捏作态,梳妆打扮);多才俊--俊多才形成倒序词语的原因是:即词的内部组合还不是很牢固时便容易发生字序颠倒现象;由两个双音词联合而成的四音词语,一般凝结得很紧密,所以也可能产生倒现象;有时倒序词语的形成与方言习惯有关;有的是为修辞的原因(调平仄,凑韵脚)而形成倒序。 四、什么叫倒反词语,它有什么意义? 答:倒反词语不但有较为固定的、与其字面意义相反的意义,而且这类词语还往往有一定结构形式。如(1)不常--实为经常;(2)没撩没乱--十分撩乱;以上倒反词都是由单音词或双音词加上一个或两个“不”“没”“无”组成,这些词语的“不、没、无”实际上是表示肯定语气的,并带有强调意味。 倒反词有两个特点:1、意义比较稳定;2、有一定结构形式,它既是修辞现象,也是词汇现象,是来自口语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五、什么是偏义词语?偏义词语中没有意义的成分又为什么还要存在? 答:近代汉语的偏义词语包括偏义复词和偏义词组双类。一个复音词的两个词素中有一个没有词汇意义,整个词义偏向其中一个词素,另一个词素只作陪衬,这种词语叫偏义词语。如:死生--死;成败--败;偏义复词常出现在习用语中:早晚--好早晚,这早晚(有摆动性);褒贬--落人褒贬(贬)做官做府--做官;嫌好道恶--道恶;上前退后--退后。 偏义复词中的无词汇意义部分,虽无实在的词汇意义,可是具有结构和修辞上的作用,如使单音词变成双音合成词,或使双音词语变成四音固定词组,词语音节增加,有时可以使文句的节奏更加和谐。此外,有些偏义词语还有强调语气或表达某种感情色彩,如“不偏不正”强调一点不偏,“有的没的”实指所有的,“嫌好道恶”“做官做府”则有憎嫌,不满的感情色彩。 六、有哪几种词语解释的方法? 答:(一)排列归纳法,如排列,“扑”的用例得出“扑”为“摔”,“度”的用例得出“度”为“递、交”(二)比较法;(三)因声求义法。 七、同步发展造成了许多整齐的语法现象,例如动词“将、把、捉、拿”都有“握、持、”义,又都虚化为表处置介词。 八、近代汉语中有哪些前缀? 阿、兀、亚、老、打、所、有 九、近代汉语有哪些后缀? 子、儿、头、家、行、老、们、地、其、于、当、取、当、生、自 十、近代汉语有哪些人称代词? 1、我、吾、尔、侬、奴、咱、洒家、俺、某; 2、你;3:他、伊“儿”是年轻女性第一人称代词;“侬”多见于唐代以前;5、“某”“某甲”“某乙”也都是第一人称代词。6“你”又可写作“您”“恁”; 十一、近代汉语中还有哪些指示代词? 答:近指:这、者、遮、只。恁、伍、偌、若、日、如--都解为“这样、如此”。远指:那 十二、近代汉语中的疑问代词有哪些? 答:谁、什么(甚么)争、作么(怎)、若、那(哪)“什么”和“甚么”实为一词,有时又写作“什摩”、“甚摩”“甚没”“做甚么”也写成“则甚”“作么”“子末”等。“啥”大概是“什么”的合音字,又写作“蛇”“煞”“争”意思相当于“怎”,禅宗著作中多作“作摩”,意同“怎么”,“若个”即“哪个”,“若也”即“哪也”。 十三、近代汉语中的介词: 从、自从、打、打从、向、问、去、在、连、和。 十四、近代汉语有哪几类助词? 1、结构助词:底、地、的、里、得、将、数。 2、时态助词:了、着、过、却 3、语气助词:但、念、那、罢、波、休、看、煞、杀、死(1)句首助词“但”置于句首,并无实在意义,这种但字句一般是第一人称口吻,“但”字后面,一般紧跟自称词“弟子、贫道、贱奴”,从句义看,多表自我说,自我介绍。2)句尾助词“那”相当于“吗”或“啦”; 十五、注意几种特殊判断句:

上古声母研究的主要成就

上古声母研究的主要成就 1.古无轻唇音 这是清代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卷五的《古无轻唇音》一文提出的。钱大昕发现“凡轻唇之音,古皆为重唇。”意思是说在上古唇音无轻重唇之分,没有中古以后产生的轻唇音,轻唇音“非、敷、奉、微”在上古读如“帮、滂、并、明”。用现代汉语语音对照,即上古只有b、p,没有f,今天读f的声母,在上古读b、p,是中古才从b、p中分化出来的。 证明材料如: 以“非”为声符的形声字有两组,“扉、蜚、诽、菲、匪、翡”等今音声母读f,“悲、辈、裴、排、徘”今音声母读b或p;以“分”为声符的形声字也有两组,“芬、纷、氛、忿、粉、份”今音声母读f,“颁、贫、盆、邠、攽”今音声母读b、p;以“甫”为声符的形声字也有两组,“辅、脯、黼、麱”今音声母读f,“捕、補、哺、逋、匍、晡、铺、圃、埔、脯”今音声母读b、p 。用相同声符的形声字今音声母有重唇和轻唇两种读音,说明古音中二者不分。 对音,是历史上的音译词,也就是古书里用汉字记录的外语词汇,或者非汉族文字记录的汉语词汇。东汉后的佛教中,把梵文的buddha一词译作“浮图”“浮屠”,表明南北朝以前“浮”的声母是b,后来才演变成f的。这也说明古音中重唇音与轻唇音不分。 唐代守温三十字母中无轻唇音,只有重唇音,“非、敷、奉、微”四钮是宋人三十六字母中才加上去的,这说明轻唇音是唐代以后才从重唇音中分化出来的。 ][pui],则是进一步的证明。 现代闽方言里没有f,厦门话里把“房”和“肥”分别读为[p 2.古无舌上音,古人多舌音 这也是钱大昕提出来的,钱大昕在《十驾斋养心录》卷五的《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一文中说:“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知彻澄’三母以今音读之,与‘照穿床’无别也;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也。”“古人多舌音(按:即d、t、n),后代多变为齿音(按:即今读zh、ch、sh的齿音),不独知澄彻三母为然也。” 认为先秦两汉没有舌上音(知彻澄),舌上音是后来从舌头音(端透定)中分化出来的;中古的齿音有很多是由上古的舌头音变来的,所以上古的舌头音很多。 用现代汉语语音对照,即上古没有zh、ch、sh,这类声母上古读d、t,今读zh、ch、sh 的声母是中古才从d、t中分化演变出来的。 证明材料如: “兆”中古是澄母字,以它为声符的形声字“窕、佻、挑、跳、桃、咷”是定母字。“占”是知母字,以它为声符的形声字“沾、站、霑”是知母字,“点、玷、店”是端母字。用相同的声符的形声字今音声母有舌上音和舌头音两种读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