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让全体教师阅读苏霍姆林斯基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让全体教师阅读苏霍姆林斯基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让全体教师阅读苏霍姆林斯基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让全体教师阅读苏霍姆林斯基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让全体教师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读完以后真的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我们一读的好书。书中的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每一条建议都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反思。

现在我就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对后进学生应该怎么做:

一、心存博爱,永不言弃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用对他们吆五喝六,他们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的指导。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他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就会充满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能放弃,绝不能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在教育中,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平

等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教师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教导才能成为教育,就本质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关怀学生。我们要让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让他们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费力气,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获。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还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材,找到了合适的教育方法,就不会有永远的后进生。他用毕生的精力在研究学生,研究教育教学工作。在他的眼里,这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后进生,每位学生都有他独特的地方,都有他可塑造的一面。所以他对后进生从来不放弃,而是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地研究学生特点,进而寻找到帮助学生的方法,最终让他们“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我想,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这么做,是跟他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密不可分的。而我们呢,提高不了后进生,便抱怨他们,甚至是放弃他们,在如今的应试教育下,一些老师失去了等待后进生转变的耐心,再加上平时忽视了阅读的重要性,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掌握的寥寥无几,研究学生更无从谈起。这样又怎能帮助后进生提高呢?读了此书我有了方向,想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就一定要多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想要帮助后进生就一定要结合所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经验去研究学生。两者相结合,就会在教育工作中寻找到工作的成功与乐趣。

二、转变角色、教会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我们有时会很不解地说,“这道题我都讲了好几遍了,可学生还是没做对?”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认是错怪学生了。其实,我们在讲解时,有时忽视了学生应该理解什么,在思考过程中应达到什么目的。思考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教师越是善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性质,学生的智力也就能越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学习中的阻力和困难也就越清楚,因而脑力劳动的过程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难的过程。那种认为把教学内容讲得越清楚,越明白,学生的问题就会越少,他们的知识就会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师,是大错特错的。好老师决不会越俎代庖地替学生解决难题,他们对学生的关心首先表现在让学生明白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难,不仅仅需要孩子们集中极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们付出极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识,不仅仅要在学生面前揭示教材

内容的本质,而且要教给学生怎样思考,让他们独立地自觉地深入到教师的详细讲解中来。

从书中我也深深地领悟到,我们教师要重视自身角色的转变,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当有些知识在学生中有人了解,有人不懂时,教师的最佳角色就是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让“知道的人讲给不知道人的听”。爱因斯坦也指出:“教师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因此,我们应通过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让学生在心与心的交流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尽管他们的语言很幼稚、很可笑、甚至不完整,但他们传达的思想却是一致的,只要教师不时地矫正、提升,教学的效果应是十分明显的。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孩子最佳的学习方式”,才能更加正视“教师的身份”。

学习上存在困难,首先是儿童不愿意动脑筋,将学习当成一件苦差事,确实,学习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无论一个儿童感到如何困难,他都应当学会思考。应当使书籍成为他的快乐的源泉。语言应当进入他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个人的财富。”学习落后的儿童,我们在帮助他们时,不是直接给予他答案,而是一步步引导他去自己寻求答案,使他学会思考。

三、调动情绪、控制注意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学生在学习中的注意力不集中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备感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学困生的思想特别爱开小差。其实很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内心是很想学好的,但他们由于基础差,不懂的知识越积累越多,上课时就越不知从何学起.如果我们放任自流,他们的学习成绩会更差;但如果采用强制手段,效果肯定不好,即使看着他坐得端端正正,说不定这时候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因为他们并没有从心底里认同!看来怎样才能使学困生的注意力集中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要想把握儿童的注意力,就应该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并使他们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劳动的一种自豪感。

这样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做一些猜谜小游戏、动手动脑的活动等,让他们的思维处于紧张状态,进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应选择良好的教学方法,尽量做到讲

解生动活泼,深入浅出,从而使他们对所学知识感兴趣,进而集中注意力。还要采用适当降低要求,低起点,小步子,多鼓励和少批评等方法为学困生创设成功的机遇,从而使学困生逐渐进步。教师可有意识的出一些较简单的题目,然后叫他们上台板演或回答,若“学困生”答对,则予以表扬,让他们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让他们享受成功的滋味,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可以学好的;若没答对,教师也应予以鼓励,相信他们下次能够会做,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

四、加强阅读、提升素质

书中有这样一条建议:“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阅读对老师和学生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老师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需要大量地阅读书籍,后进学生想要改变糟糕的学习状况更需要大量的阅读。阅读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例如他在“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中说:“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联系实际看来,这里的让学困生阅读应该不是那种放任自由的读,而是因人而异,有指导性的阅读。不仅学生要读书,老师也要坚持读书,“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俗话说的好:站得高,看得远。你书读得越多,你掌握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就越多,思维开阔了,在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就有办法解决了。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自己要有广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广博知识,能力突出的学生来。为了孩子们的一生发展,也为了自己能够游刃有余、开心工作,让我们来阅读吧!

以上只是我在阅读《给教师的建议》所获得的一些粗浅的体会,远不能透视这部著作的全部内容,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和思想,还有待于广大的同行们通过精心地阅

读、细细地品尝,在应用实践中体验、在研究探索中深入地感悟。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把这些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克服自己以前思想上的不合理观念,坚持在上课时积极运用这些知识,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幸福的童年。

苏霍姆林斯基说

苏霍姆林斯基说:“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可塑性”。作为一名班主任,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应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批评或表扬都要深浅有度,积极寻找突破口,因材施教。也许就是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能在不经意间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亲和关系,达到心灵的沟通,获得学生的信任,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要在严爱中把握好批评的艺术与方法,尽可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捕捉学生“闪光点”,对“问题”生来说,他们的心灵深处同样蕴藏着进取奋发的心理需要。班主任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问题生”的“闪光点”的出现,而应主动地抓住或创设条件,诱发他们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哪怕只是闪电般的那么一瞬间,也往往是“问题生”转化的最佳时机。 首先、严字当头、爱字为首,批评时要积极肯定学生的优点;裁决时谐融洽的班 糊涂”些,营造和 级氛围。 班主任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正在成长中的个体,任何一次过火的 指责、无意的歧视,都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心理阴影。尤其是对个别学习成绩差、行为表现散漫的后进生,一怒之下甚至会例数学生的许多缺点,新帐旧帐一起算,将学生批个一无是处,心毁意冷。其实班主任更应关心和爱护他们,对他们不嫌弃、不歧视,不疏远。在处理班级事情时,面对后进生,应谨慎对待,不能简单粗野地呵斥和指责,也不能过早地“盖棺定论”,应以诚相见,循循善诱,和他们交朋友,促膝谈心,消除他们心中的隔阂,让学生对老师敞开心扉,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批评和教育,自觉地去转变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鼓励他们独立工作,进行创造,获取成功。”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是:严字当头、爱字为首。批评要积极肯定学生的优点,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短板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桶能装水的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对犯了错误甚至是很严重错误的同学耐心的做工作裁决时“糊涂” 些,营造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 班里一名父母离异的女同学,从小一直跟着母亲生活,生活很贫困。特殊的成长环境加之家长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致使她性格很怪癖,不善于交际,同学关系不好,因小事经常与老师、同学发火。有时甚至故意给班干部出难题,在不喜欢的课上恶作剧。一次竟与班里一位女生因一点小事闹得不可开交。我多次找她谈话,做思想工作,从小事着手关心她,用事实说明学会宽容的重要性,并对她体育训练积极,肯于吃苦,积极参加劳动等优点予以肯定。有时候我故意“糊涂”地安排一些好事给她做,把一些管理班级的事情交给她,帮助她重树信心,给她创造充分发挥自己特长和潜能的锻炼机会,引导她学会与人相处,鼓励她融入集体,并要求班干部不计前嫌主动帮助她、关心她、团结她,使她终于有了转变,树立了生活的信心,逐步融入了集体。诚然,教育学生善于发现自身优势与长处,更应该教育他们看到自身的不足,方能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做人。 其次、水火相容、严爱相济,批评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面对犯错误的同学,批评时

苏霍姆林斯基名著读书心得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名著读书心得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名著读书心得体会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当代出类拔萃的伟大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是他一生心血筑就的纪念碑。人们在这纪念碑面前,可以玲听到许多烩炙人口的有益教诲;可以汲取到许多用来丰富和指导自己工作的理论和经验;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素质教育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 读了这本书,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断冲击着我的头脑,让我的思想在不断的撞击中反复锤炼,去腐存新。在读书时,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对照书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时的教育行为,在不断的对比与学习中,我常常为苏霍姆林斯基为了学生成长不惜余力的精神而感动,也为自己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的毛躁与教育方法的粗糙深感羞愧。 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我们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 “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是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还是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因为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劲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内容,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身感汗颜。对于那些学困生,我为他们又做了些什么呢?今后一定要对他们格外关注,因为他们同样是上帝赐给我们的天使,我们没有理由忽略他们的存

《帕夫雷什中学》简介、摘要、及部分解析

《帕夫雷什中学》介绍,摘要,部分解读 1、《帕夫雷什中学》一书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1969年出版。帕夫雷什中学是乌克兰境内的一所10年制普通乡村学校。苏霍姆林斯基的大部分教育生涯就是在这里渡过的。这所中学是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帕夫雷什中学》是“根据笔者个人经验写成,在某种程度上是笔者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33年、其中包括26年任校长工作的总结。”《帕夫雷什中学》除前言外,共有7章。 2、全体教师团结一致是教学工作成功的保证,学校的物质基础及学生周围的环境,关注健康与体育,德育,智育,劳动教育,美育。 3、要把学校领导好,就意味着要精通教育科学,并使这门科学成为科学地领导教育和教养以及组织全校师生活动的基础;意味着要成为教学教育过程的能手,要掌握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的艺术。 4、良好的健康和充沛旺盛的精力,是朝气蓬勃感知世界、焕发乐观精神、产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意志的一个极重要的源泉。 5、世界观的形成乃是智育的核心。它包括获取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认识能力,创造才干和培养学生兴趣和爱好。 6、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的源泉。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能从周围世界(大自然、艺术、人们关系)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和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帕夫雷什中学》一书曾在苏联多次再版,也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其它国家出版。 7、第斯多惠说,差的教师只是传授真理,而好的教师则是揭示真理。 8、教师应当不仅仅是教导者,而同时也是学生的朋友,应当和他们共同去克服困难,和他们喜忧与共。 9、开发每个人的天赋和才能,使他享受到为社会、为人民的幸福进行饶有趣味的、充分发挥了智力的创造性劳动的幸福,这就是学校的任务。注意每一个人,关怀每个学生,并以关切而又深思熟虑的谨慎态度对待每个孩子的优缺点,这是教育过程的根本之根本。 10、教师的技巧在于善于观察儿童的天赋,善于确定足以使他施展智力和创造力的领域,并向他提出一些在完成中要克服某些困难从而促使其才能进一步发展的那种任务。我们努力设法使学生在课外时间能过丰富的智力生活,并使这种生活能影响集体在精神上的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智力水平,并发展天资较低的学生的才能。 11、一个好教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 12、一个好教师应精通他所教的科目据以建立的那门科学,热爱那门科学,并了解它的发展情况——最新的发现,正在进行的研究以及最近取得的成果。此外,本人若能热心于本门科学正在探讨的问题,并具备进行独立研究的能力,这样的教师则可成为学校的骄傲。一个好教师,应具备比中学教学大纲的规定多许多倍的知识。教学科目对他来说只是科学的基础知识。深湛的知识,广阔的视野,

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此次培训给我们提供了这个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让我们中职学校的语文同行有机会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学校遵照教师法的要求,举办了20XX---20XX学年教师培训工作,这对提高教师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教师的培训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应把此项工作做到固定化、制度化、长期化。而且要针对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在培训模式上有所创新。 下面谈一下一周培训的认识体会。 一、增强师德认识,树立教书育人德先行的思想。 二十多年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高尚的师德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是为人师表的起码条件,是学校高水平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内容。 我做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从事教育二十多年的老师,从原工作单位内退下来,现受聘到陕西省电子工作学校任教,初到学校的真实思想是做好外聘教师的教书工作,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学校就行了。通过学校组织教师培训工作,看到《重庆开县优秀教师群体》英雄事迹,他们在危难环境

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出了高尚师德,他们的豪言壮语激励着每一位教师的心灵。“一切为了孩子”、“保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他们在危难中表现出的高尚责任心,他们表现出对学生的爱心,他们表现出的忘我精神,就是当代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心,是人民教师的师魂。 增强教师师德的认识和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党中央关心下一代的重要方针,各级各类学校应长期树立“以德立校”的工作核心,长期系统性对教师进行师德培训,逐步渗透到各项教学工作中去。 在《教育学》中,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第一条就是师德的要求,即教书育人德先行。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师德,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有一个体会,教师应作到有三心,就是事业心、责任心、平常心。 什么是事业心:简单的说就是人民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把自己教学工作与祖国民族的兴衰联系起来,从平凡的教学工作中看到培养下一代的重要意义,教师只有对自己的有了正确的认识,才会对教育事业产生深厚的感情,才会对自己的工作有强烈的自豪感、光荣感,从而严格要求自己,坚守教育工作岗位,把毕生经历献给教育事业,许多优秀教师的事迹也证明这一点。 责任心:就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要有高度责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书目:《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 印刷版次:2009年1月第一版 何为教育: 摘记:教育就是要提高他们面对坏影响的免疫力,就是要帮助孩子与这些邪恶和苦难作斗争,然后战胜它,让幼小的心灵纯净起来,强大起来,光明起来。 感:我觉得教育不止是教授知识,如果只是书本知识的灌输,根本不能称得上是教育。教育是一种力量,更多的是帮助孩子增强免疫力,学会保护自己之后保护别人。 摘记:一个有着鲜明的教育教学风格的教师,他给学生展示的就是一个独特的自我,是一个有着鲜明的个人烙印的精神世界、 感:记得自己以前说的梦想:不当应试教育的老师,不是照本宣科的老师,而是一位以自己的人生经历、自己阅读的经历,去帮助他们认识更广阔的世界。展示在学生面前的不仅是知识、能力、手段与策略,更有背后自己所拥有的精神力量。 真正的课堂 摘记: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思想与心灵的接触,是教师教育素养的第一个标志。真正具有这种宝贵品质的教师,他的讲课就像是在跟学生进行讨论.他不是拿真理来进行说教,而是跟青少年一起谈心:他想学生提出问题,吸引他们来一起进行思考。

感:只有精通教材,教师在课堂实施中才能有经历。有能力关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才能根据课堂实施的实际情况及时、恰当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进程。反之,若教师对教材缺乏深入的理解,或者对本学科知识没有更加开阔的事业,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就只能把主要的经历放在教材上,放在已经预选设计好的计划中,他与学生的思想与心灵的交流就会随之大大减少。 教育是启迪学生的心灵的。特别是我们教语文的,在课堂中满脑子不能只有自己的教案,只想着让自己能够顺利完成教学环节。 摘记:当学生没有意识到你在教育他、你在交给他学习某种知识是,这样的教育教学往往会取得最好的效果,也是教师教育教学技巧的最高体现。 摘记:公开课逐渐演变成一门不允许失败的艺术。 感:公开课已经不是一个人的劳动了,而是集体的智慧。经过反复修改打磨后的教学设计不允许轻易改变,甚至连每一句过渡语、串连词。对学生的评价都是事先设计好的,只等在合适的时候抛出来。我们举办一些“模拟课堂”就是一出自导自演的剧,什么都是设定好了,包括学生的反应。 教师的素养和能力 摘记:教师不写何以教学生写。苏霍姆林斯基以自己的创作来引导孩子怎么用恰当的、美好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他认为这样做是非常必要的。 感:想起了汪曾祺先生在回忆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教他们写作的情景。

苏霍姆林斯基:让读书成为孩子最强烈的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让读书成为孩子最强烈的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对国人而言,他尤其不陌生。他的主要著作有:《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帕夫雷什中学》等。让我们一起穿越“对话”苏霍姆林斯基,听他说说,应该如何教孩子阅读。 书是学校集体精神生活的丰富源泉 问:苏霍姆林斯基先生,我是一位七年级的班主任,因为我们每周有两节的课外阅读课,其他学科老师想借用我这两节课,给学生们增加一些时间做习题以提高考试成绩,我认为值得鼓励,于是就把阅读课让给了这些老师。为什么学生非但不领情,还强烈抗议呢? 苏霍姆林斯基:我觉得他们抗议得对,你们为什么要随便占用学生的阅读课呢?我认为作为教师,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就在于使读书成为每个孩子最强烈、精神上不可压抑的欲望,所以你们一定要重视课外阅读。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是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所在。反观当下,你们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 书是学校集体精神生活的丰富源泉,假如书籍没有成为学生获取精神财富的源泉,那么他的心灵中也不会产生其他的精神需求,他的精神世界必然是空虚的、,毫无生气的。一所学校每年都要购置相当数量的图书,我本人就有藏书两万多册,教师和学生也都应该以读书、藏书为乐。 课外阅读是思想之舟远航的帆 问:学生如果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看课外书上,那么他们的成绩能好得了吗? 苏霍姆林斯基:阅读不会影响成绩,相反它还能促进学习。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必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主张每教一个新概念都要有相应的课外阅读与之配合。教师应该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科学著作和科普读物的兴趣,通过课外阅读来补充和发展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 我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许多学生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天到晚死啃教科书,拼命使用他的记忆机器。正因为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因此连教科书也读不好。学生的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如果我们真的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要让他们走到学校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的巨人变成青年时代的挚友!我强烈呼吁:对于所谓的学困生,不要靠补课,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

一、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一、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到了暑假,大家都想好好的休息休息,陪陪家人,联络联络朋友,美美的睡睡懒觉,享受一下睡到自然醒的幸福感。可是,又接到了培训的通知,知道大家心里都很反感,但是不管怎样,我们为期4天的培训任务还是得完成。还是那句话,既来之则安之吧。 这次我们的任务是世界著名的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很多老师可能在假期里就已经看过了,我和大家一样,只有一本课本,也没有参加任何的培训,只不过我看课本的时间要比大家多一点点,在这里我就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读后的体会、感受,就算是完成这次的培训任务吧。当然了,我才疏学浅,我的这些体会和感受也仅仅代表我个人,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包涵。也希望大家给我提出更多的意见和建议。 (一)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 今天早上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再怎么伟大的人,首先是一个平凡的人;再怎么伟大的事,首先也是一件平凡的事。人,是从平凡逐渐走向伟大的。人的伟大,往往是表现在平凡的生活和小事上,而不是表现在惊天动地的事件中。我们今天要了解的苏霍姆林斯基也只是普普通通的平常人,他做的也只是普普通通的平常事,一起去看看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份简历吧。从中我们会了解到苏霍姆林斯基平凡的生活。

1、1918年,苏霍姆林斯基诞生在乌克兰基洛沃格勒一个贫民家庭。[祖父曾是旧俄的农奴; 父亲是农民、一个能干的木匠, 在夺取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失去了一条腿, 在国内战争时期为巩固革命成果流过血。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 这个偏远乡村的农家, 生活是贫困而动荡的。土豆和黑麦粉做的面饼是家里上好的食品。小瓦西里(苏霍姆林斯基小名)总是赤着脚跑来跑去。然而酷爱书籍的祖父, 无限忠于苏维埃政权的父亲和慈爱的母亲, 创造了一个温馨和睦而又生气勃勃的家庭环境。在这个家里, 大人从不大声呵斥, 更不责打孩子, 一道目光、一个表情, 就足以使孩子明白自己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孩子们从心底里感觉到长辈对他们的期望和热爱, 很依恋长辈。小瓦西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健康、茁壮地成长。这个家庭尊老爱幼的传统孕育了苏霍姆林斯基那颗金子般的心。有意思的是, 这个家庭中的兄弟姐妹4 人, (三男一女), 先后都成为教育工作者。] 2、1926年入一所七年制的农村学校学习。 3、1933年,提前从速成中学毕业进入一所师范院的师资培训班学习,准备当教师。( 2 0 岁左右),1934年在故乡担任小学教师,同时参加高等师范教育进修(函授) 4、1939年加入苏联共产党。在波尔塔瓦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接受函授教育,取得了中学教师的合格证书,并先后担任中学语文教师、教导主任。 5、1 9 4 1 年参加反法西斯卫国战争,任政治指导员。在这一阶段中,妻子被敌人残酷地处死,出生不久的婴儿夭折,自己在战争中

中职学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中职学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学校会不定期的让教师参加培训,在培训中不断的完善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中职学校教师培训心得体会(一)参加培训总的感觉是,走出去,可以知道自己能力与水平,也可以知道别人的长与短,有助于完善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具体说:结识了一批走在教育改革前沿的一线优秀教师,与他们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接触到了最新的教育科研理念,提高自己教育科研理念;认真学习,广泛涉猎本专业前沿知识;进行了项目实践研究,弥补了我的不足,使自己从教书匠型逐步转向教科研型。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一、从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学起认知教育对象、深入透视职教发展、通过《职业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们对我们的教育对象有了新的认识。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使得他们具有了特殊的心理特征。这两门课的学习让我们深层次的了解了我们的教育对象让我们的因材施教更科学。《职业教育理论及课程与教学改革》让我们树立了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了解了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方向,掌握了相关专业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更新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更加贴近和符合中职教学的需要转变教学方法。了解了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模式,知道了当前我国中职课改应考虑的中职定位、中职双重职能、中职学生分层等问题。更好的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矗。二、专业学习把握学科脉搏计算机技术一日千里,日新月异。这次培训基地针对我们的专业特点为我们精心安排各门课程,为我们聘请了既懂教学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为我们授课,师生与学员间边学习边交流,通过专业知识学习我们更新了知识结构深刻的认识到了计算机学科的迅猛发展,终身学习的意识已深深的根植在我们的思想中。各位老师娴熟的专业能力、高尚的人格魅力、严谨的治学态度,孜孜不倦的工作作风深深感染着我们,既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三、项目实践贴近企业,了解需求项目开发工作使我感受到学习收获突飞猛进,几天的功夫把我所学的大部分内容浓缩成了一个精华,比较系统地认识到如何更为有效地进行软件开发,当然,我更明确了要加强“岗前培训就业指导”的教育。与此同时,在基地领导和老师的精心安排下,进入IT行业参观、学习和老总、工程师、员工进行零距离交流。这加深了我对企业需要我们培养什么样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转) 作者:-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1.什么是从事教师工作的才能,它是怎样形成的 2.谈谈教师的健康和充实的精神生活问题——有关工作乐趣的几句话 3.怎样在日常活动过程中防止神经衰弱 4.要善意待人 5.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6.从哪儿找时间,一昼夜只有24个时 7.教师的时间和各教学阶段的相互依存性 8.让学生记住基本知识 9.“两个教学大纲”,发展学生的思维 10.关于做“困难”学生的工作

11.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12.关于获取知识 13.怎样引导学生从了解事实到认识抽象真理 14.教材的首次学习 15.理解新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阶段 16.怎样使家庭作业的检查成为有效的脑力劳动 17.评分应当有分量 18.学习之母不应变成后娘 19.怎样减轻批改作业之苦 20.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活动内容 21.教学生观察,教学生细看

22.怎样通过阅读发展知识 23.阅读是“困难”学生智力教育的重要手段 24.技能和知识之间不可比例失调 25.兴趣的奥秘何在 26.要赢得学生的思想和心灵 27.怎样使思想和公民尊严感融成一体 28.传播知识与参与社会生活 29.怎样按季节安排学生的学习 30.关于学生的智力生活 31.为了不造成负担过重,必须有自由活动时间 32.教儿童利用自由活动时问

33.把每个学生引向兴趣的发源地 34.通过爱劳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35.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36.直观是认识的途径,是照亮认识途径的光辉 37.向初到学校工作的教师提一些建议 38.向准备担任一年级工作的教师提一些建议 39.怎样研究学前儿童的思维 40.怎样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智力 41.怎样培养记忆力 42.爱惜并发展青少年的记忆力 43.培养儿童热爱绘画

苏霍姆林斯基130条名言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130条名言 ?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 ?·既然思想存在于劳动之中,人就要靠劳动而生存。 ?·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自然界里许多美的事物,如果不事先指给孩子们看、讲给孩子们听,他们自己是不会留意的。 ?·不要让儿童的思想和心灵接触到不正义的事情时抱着漠不关心的态度。这是迈向道德发展的更高境界的一个台阶。 ?·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断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么就需要家长付出个人的努力,不断进修自己。 ?·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教师跟所有的人一样,他也要做家务,也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因此就需要时间。?·压抑自己良心的声音,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校必须是一个精神王国,而只有当学校出现了一个“精神王国”的时候,学校才能称其为学校。 ?·当理智和感情完全一致的时候,良心的声音就会在心灵中占据统治地位。 ?·不管你教的是哪一门学科,你都应当使书籍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 ?·“人的使命,就是为了人民而生活。” ?·推崇真理的能力是点燃信仰的火花

?·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爱人吧!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应当这样生活:让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纯洁、强大无比!做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是说要为你周围的人贡献出自己心灵的力量,让他们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让你生活中接触的每一个人从你那儿,从你的心灵深处得到一点最美好的东西。 ?·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 ?·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只有当儿童的智力生活是在书籍中度过的时候,他的学习愿望才能确立起来。?·诗——是爱情难舍难分的姐妹。感情越是含蓄细腻,高尚,人对富于诗意的求爱方式就越敏感,越感兴趣。 ?·建立和巩固家庭的力量——是爱情,是父亲和母亲、父亲和孩子、母亲和孩子相互之间的忠诚的、纯真的爱情。 ?·一个人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早期读地哪些书,书籍对他意味着什么,这一点决定着他的精神丰富性,决定着他对生活目的的认识和体验。这一点也决定着青年人的观点和情感的形成,决定着他对自己的义务的态度。 ?·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的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 ?·比自己生命更为可贵的是理想,理想能使人勇敢而无所畏惧。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让全体教师阅读苏霍姆林斯基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让全体教师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读完以后真的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我们一读的好书。书中的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每一条建议都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反思。 现在我就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对后进学生应该怎么做: 一、心存博爱,永不言弃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那些好学生,你不用对他们吆五喝六,他们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的指导。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他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就会充满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能放弃,绝不能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在教育中,尽管有时我们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收到相反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当做一个平

霍姆林斯基简介

霍姆林斯基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世界著名教育家。 1918年9月28日苏霍姆林斯基诞生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他进本村小学上学,1933年从七年制学校毕业后进入克列明楚格师范学院的师资培训班。1935年,17岁的苏霍姆林斯基返回母校,成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 从开始教师生涯的第一天起他就一边努力工作,一边勤奋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并向别的教师请教,以获得更多的经验。他用四年的时间完成了波尔塔瓦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函授班的学业,接受了高等师范教育,获得了中学教师证书。在函授学习期间,他结合教学工作实践,从思想深处进一步确立了自己的教育信念,从而更加热爱并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立志为农村教育事业奋斗终身。1939年9月至1941年7月,苏霍姆林斯基在一所完全中学当语文教师兼教导主任,领导全校的教学工作。这为他广泛探讨和研究教育理论提供了有利条件。 卫国战争开始后苏霍姆林斯基以政治指导员的身份上了前线。在战争中他身负重伤。伤愈后他重返教育岗位。起初任中学校长,不久调往家乡任区教育局长,全力以赴投入战后恢复学校的工作。苏霍姆林斯基热爱教学第一线的火热的生活,因此提出了回学校工作的申请。1947 年他被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校长。从此他就一直在这一岗位上勤奋地耕耘,直至1970年9月2日去世,历时23年。其间,苏联各地的许多师

范学院都邀请他去工作,甚至波尔塔瓦师范学院院长,他的学位导师也亲临帕夫雷什,动员他去基辅工作,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他以自己的一生实践了自己的誓言。 苏霍姆林斯基深信,要当好一名校长,就必须一天也不脱离学生和教学。他明确地提出了口号:到学生中去,到课堂中去,到教师中去。他身为校长,还兼了一个班的班主任,从一年级一直跟到该班学生毕业。他全身心地热爱学生,殷切地期望他们每个人,不管聪明还是愚笨,健康还是体弱,品德优良还是有"精神创伤",都成为优秀的公民。他认为,"教育--这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①因此,他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了如指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痛苦,关心他们的成功和失败。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部生活,都是他的研究对象。经他长时间直接观察的学生达三千七百多人,他还为每个学生写了观察记录。他愉快地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读书,一起旅行,探索各年龄期学生的个性、心理和精神生活的发展规律。他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工作,担任一门课程(语文、物理或历史等学科)的教学,像其他教师一样批改学生的作业。他把到教师中去,发现教师,帮助和培养他们,看作自己的主要任务之一。他每天都要花两个小时去听课,对所听的每一节课都要进行分析,在连续听了十几节课后进行整体剖析。他为青年教师上公开课,与他们谈话,要求他们多写多读学术性文章;要求教师关心学生的成长,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发展和精神生活。他把全校教师团结成一个优秀的教师集体,这是帕夫雷什中学取得成功的有力的保证。帕夫雷什中学原本

中职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中职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受学校委派,20xx年暑期我有幸参加了由安徽通用机械学院承 办的数控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培训。通过一个月的培训学习,我接触 了大量数控专业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数控操作技术,同时也结 识了来自全省各地的相关中职教师。回顾培训过程,感想很多,收 获很大。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培训内容与过程 我这次培训的是数控车技术,学习的主要内容一是数控编程理论,二是数控车床的操作。从7月初到月底,正是酷暑难当的时候,我 们每天往返于驻地和学校,每周只休息一天。除常规教学和训练外,培训单位还组织学员到江淮汽车发动机厂参观学习,并多次邀请有 关单位到校给大家举办专业讲座,拓展学员的专业视野,坚定大家 从事职业教育的信心。 二、个人收获与感想 从教20多年来,无论是以前在新港职中,还是在县职教中心, 我一直都专注于文化课教学。参加这次培训前,虽然带过一届数控 班主任,对该专业发展前景、专业内容和要求有所了解,并且出发 前也做了一定的准备,但真到培训时还是觉得专业“隔行如隔山”,相差悬殊,显得力不从心,再说年龄也大了。说句心里话,才去的 几天想的最多就是随时准备打道回府。最终使我坚定留下来除了自 我加压,还有学院老师的精心指导,以及其他学员的鼓励和帮助。 在整个学习期间,学院老师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实践技能,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我们树立了榜样。除了组织正规的数控编程理论 教学,学院还非常重视学员的车床实际操作训练,这占了整个培训 过程的约一半时间,老师的示范、提示非常认真,并且不厌其烦, 悉心指导;很多学员都是各校的专业骨干教师,本身就具有扎实的理 论和实践水平,他们对于我这样的门外汉毫不保留,从车床的启动、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瓦西里·亚力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18年起至1970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也译作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在长达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他始终处于教育的第一线。长期的教育实践,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实际教育工作经验。在实践中他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前辈教育家的思想。他在自己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理论概括创建了洋溢着创新意识的教育思想体系。 一、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治校”思想 ( 一) “教育思想治校”的内涵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管理思想是在学校管理中的具体实践中形成的。他针对前苏联学校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形式主义的做法以及其他误区,结合前人的学校管理思想和自己的思考提出了“教育思想治校”的思想。凡读过《帕夫雷什中学》一书的人,定会留下这样一个深刻印象:苏霍姆林斯基作为“教师的教师”的高明之处,在于让教师们过着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即给他们提供充裕的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们有暇思考教育学工作难题,有暇结合工作实际博览群书,引导他们沿着实践、读书、科研相结合的道路不断前进,使之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最终达到用共同的教育信念把全体教师团结成一支攻克教育堡垒的坚强队伍。苏霍姆林斯基把教育思想治校的重点放在了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上,他不仅领导全体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把整个学校变成了一个活跃的“创造实验室”,而且在实践中采取了许多旨在培养教育素养的,颇具特色的做法。 ( 二) 教师队伍的建设 1. 教师的教育素养 把教师放在第一位,很赞同学校有选教师的特权,否则办不好学校。他认为选教师必须坚持两条原则:热爱学生和教育工作;有钻研精神。 2. 抓科研、提升教师的创造力 苏霍姆林斯基对凯洛夫教育学不满,认为有95%是向师范生灌输如何教知识、讲知育,他认为学生是需要个别对待的,具体他采取了两项特殊的措施:(1)典型案例研究。(2)心理学研究会。 3. 关于教师管理 他认为,要办好一所学校,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不行的。作为学校领导,应该关心爱护教师,尽量减轻教师的负担。他说:“教师要精力充沛地工作,就需要休息;要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有自由时间,以供读书和研究。自由支配时间是根,它滋润着教育艺术的枝和叶。” 二、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发展教育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苏霍姆林斯基根据苏联社会的要求和自己的实践,提出苏联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是他终生执著追求的目标,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认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是把丰富的精神生活、纯洁的道德、健全的体格和谐结合在一起的新人,是高尚的思想信念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融为一体的人,是把对社会的需求和为社会劳动和谐统一起来的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实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也有一句古语:“活到老,学到老。”作为工作在一线的体育教师,要想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要想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掌握知识与技能,要求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提升教育教学理念,只有将新的教育理念运用到课堂,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要想做到这些只有多读书,从书中吸取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并且在读书的同时进行实践研究、反思和写作,才能提高个人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个人的修养,才能更好的驾驭课堂。为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加合格的小学体育教师,特制定个人读书计划如下: 一、读书目标: 1、为自己营造宽松、安静的读书环境,处理好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的关系,让自己逐步养成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2、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长教学智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每学期上好一节好课(研讨课、公开课或示范课) 3、通过阅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除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外,提高个人修养。搞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在课堂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读书内容:《教师的情感与智慧》《给教师的建议》 三、安排读书的主要措施:

1、以自学为主,每天确保一个半小时的读书时间,利用课余时间上午、下午各半小时,晚上半小时,并做好读书笔记,每周保证写一篇心得体会,读书过程中随时写教学随笔。 2、坚持读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将书中新的教育思想、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遵循“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课程理念,边学习边反思,真正做到“读”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 3、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了解、把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和动态。将新的教育理念搜索并收藏到个人的网页,以便于写作和运用到课堂教学。

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读书思想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读书思想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摘要】课外阅读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事的主体活动。本文论述了怎样用苏霍姆林斯基有关课外阅读的指导思想,为师生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提供课外阅读书目,授予课外阅读技巧,以及进行课外阅读评价,以达到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关键词】课外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读书 古人学诗提倡“工夫在诗外”,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工夫”在课堂外。课外阅读是一个广阔无比、奇妙非凡的世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如果说一个人的成就是一座建筑,那么,文化素养便是它的基石,而课外阅读就是构成基石的一块砖,“九层之台,起于垒土”。那些基础坚实、文化素养好的人,他的人生如摩天大厦般宏伟壮丽;反之,基础不扎实,文化素养又缺乏的人,他的人生就是遥遥欲坠的危楼。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中国古人亦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可见阅读对人的影响之大。 一、学校应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提供保障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颇具危险性的通病是缺乏读书气氛,没有读书的需求,整个教育制度就会垮掉。”如果一个学生的兴趣仅仅局限于课本,除了一些必修课的知识, 别的什么东西都不去掌握,学生的智力活动只是局限在学习课本里的内容而缺乏创造性劳动,那么,学校对学生来说就会是毫无吸引力的地方。 “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如果大家不热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也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很简陋贫乏,但是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放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无疑为我们指出了,学校在学生吸取知识,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方面担负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学校图书馆则是完成这一使命的最有利的保障。 图书是人类知识的记录。人类关于自然界、社会以及对人类自身的认识成果大都蕴藏在图书之中。有人曾这样预言:假如人类社会的一切劳动成果都遭到毁灭,然而只要保留一座藏书完备的图书馆,就可以借此重建美好的人类家园。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鉴于此,我国的各级学校都十分重视图书馆的建设。作为教师更应大力倡导学生去充分利用这一知识宝库,经常光顾图书馆,学会利用图书馆丰富的藏书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汲取课本之外的知识,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教师应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1. 教师自身要热爱读书

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简介 (1918——1970)。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1970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和1枚红星勋章等。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等教育专著。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B·A·Cyxomjnhcknn,В·А·Сухомлнский,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苏霍姆林斯基理论 1.论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养共产主义建设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其中最集中的也最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而培养这种人需要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即应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现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关于德育,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他特别调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精神空虚是人的最可怕的灾难”。要求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全面关心儿童。他说:“如果有人问我,生活中什么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回答说…爱孩子?。”他提出了“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的主张,并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他同时指出爱不等于无原则的溺爱,应该用严格的纪律和道德规范去要求儿童,并注重通过集体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关于智育。他认为智育就其本质与任务来说,包括给学生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形成科学世界、发展智力等方面。智育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传授,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并发展他们的智力。他是知识与智力的统一论者,提出学生的知识要建立在广阔的“智力背景”上,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其中包括:给儿童上思维课;开展课外读书;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参加课外小组活动等。关于体育。他说:“对健康的关注,这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工作。孩子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和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要看他们是否乐观愉快,朝气蓬勃。 关于美育。他指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建全的有力源泉”,在青少年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抓紧美育的实施。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美的情感和塑造他们美的心灵,并提出了进行美育的多种多样的途径和手段,如通过观赏大自然感受美,通过文学艺术作品鉴赏美,通过动手劳动创造美等,甚至要求儿童重视衣着美和仪表美。总之,在整个美育过程中,美育应随时、随处进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