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印尼环境法律和法规(英文版)

印尼环境法律和法规(英文版)

印尼环境法律和法规(英文版)
印尼环境法律和法规(英文版)

AMCHAM INDONESIA

World Trade Center, 11th Floor

Jl. Jendral Sudirman Kav. 29-31, Jakarta 12920, Indonesia

Tel: (62-21) 526-2860 Fax: (62-21) 526-2861

Email: info@amcham.or.id Website: www.amcham.or.id

Clarification Brief/Working Paper

Environmental Laws and Regulations

Issue Summary

Producing and distributing goods and services in an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manner is 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U.S. companies operating in Indonesia. American companies have a track record in effectively operating in complex and diverse regulatory environments and take pride in such leadership roles. Over the last 18 months, the Indonesian parliament has enacted several laws that impact how companies’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shall be characterized, monitored and managed by regulatory bodies at the national,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levels. These laws, although good in their intent, raise a number of questions regarding their interpret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The passing of Law 32/2009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and Law 18/2008 (Municipal Waste Management Act) brings about a number of implementing regulations, which are expected to provide guidance and clarity. This Clarification Brief/Working Paper (CB/WP) seeks clarification on the timing and format of consultation related to implementing regulations for Laws 32/2009 and 18/2008. More importantly, this CB/WP suggests clarification points to be inserted into such consultations, so key stakeholders engage in fruitful discussions that contribute to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and compliance with the law.

Since AmCham represents a broad scope of industry sectors, the organization looks forward to the opportunity for engagement to ensure stakeholder concerns are considered.

Objective

In an effort to find a balance between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d under the provisions set forth by Law 32/2009 and Law 18/2008, AmCham seeks to work with the Indonesian government and other key stakeholders to develop a set of implementing regulations that support the intent of these laws within proposed guiding principles and objectives. Ultimately, AmCham seeks to contribute to regulations that promote clarity, transparency, consistency, efficiency and competitiveness.

Position

AmCham expresses the following concerns and hopes to work closely with relevant government authorities to address these concerns during development of the respective implementing regulation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No. 32/2009

Transition and Coordination

?Firms operating without AMDAL will require an environmental audit within two years of the regulation’s passage, October 2009. Firms operating without a UKL-UPL shall formulate a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document within two years of the passage of the Law. (Environment Law No. 32/2009 Article 121) Guidance is needed to clarify applicability, type of audit, the process for conducting audits and to what standard those audits will be carried. (Environment Law No. 32/2009 Paragraph 12)

?Companies are now required to work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otection Plan (Rencana Perlindungan dan Pengelolaan Lingkungan Hidup) (Environment Law No. 32/2009 Article 12) and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Kajian Lingkungan Hidup Strategis) (Environment Law No. 32/2009 Articles 15-17). These mechanisms, critical to regulatory and planning context of the Law, have yet to be defined. Given the operational experience of its members, AmCham would be interested in providing inputs (sharing insights and best practices) to the KLHS and RPPLH,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analyses of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methodologies for impact assessment, climate change impact and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Environment Law No. 32/2009 Article 18)

?Recognizing that Regulation of the State Minister of Environment 11/2006 requires firms conducting activities with significant impacts to conduct an AMDAL, and recognizing that Environment Law 32/2009 Article 23 indicates criteria for significance, it remains unclear if additional business activities will require audits. Clarification of which parties are qualified to perform the audits is also requested.

?Ministry of Environment (MOE), other Ministries and local government must coordinate closely to oversee overlapping regulations, for example in connection with monitoring of the Environmental Law compliance in the oil and gas mining activities which lies with the Ministry of Ener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rather than the MOE (Article 41 of Law No. 22 of 2001 Regarding Oil and Gas). Oversight of this complex regulatory environment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given the strong enforcement mechanism in Law 32/2009.

?Clarification on ways Government plans to manage and enforce all related permits by both business and the government is needed to help facilitate and ensure compliance. The enforcement mechanism of the law relies on regional civil servants to interpret the law without the technical skills to fully underst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the legal aspects of the regulations. The law does not indicate how compliance patterns will be monitored and how the health impact of chronic or acute non-compliance will be used to trigger action.

?Clarification is requested regarding the provisions whereby all existing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licenses shall be integrated into an environmental permit, specifically whether all existing licenses will be replaced by the environmental permit. (Environment Law No. 32/2009 Article 123)

?Clarification on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MOE and the Minister of Communica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transportation of hazardous and toxic waste is required. (Environment Law No. 32/2009 Article 59)

Environmental Permits

?Requiring issuance of environmental permits prior to obtaining a business license will cause costly delays in establishing a business in Indonesia. Environmental permits become a “Super License” as no business permit can be issued without it. AmCham requests clarification on how compliance management will be implemented. The process of obtaining and revoking environmental permits is of concern given the consequence is denial or revocation of the business permit. It could mean that operation and production activities of a company can be shut down once it loses its environmental permit. Further, given the strengthened role of the AMDAL in the business licensing, AmCham would be interested in further understanding how permit conditions (RKL/RPL) will be monitored and managed.(Environment Law No. 32/2009 Articles 37 and 40)

?Environmental permits should be issued automatically following AMDAL approval. AmCham recommends a single Government agency issue both the AMDAL approval and environmental permit concurrently. It is likely that the processes for issuing both will be similar and hence, redundant. Waiting for AMDAL approval to begin the process of issuing an environmental permit will make the process unnecessarily long and costly. (Environment Law No. 32/2009 Article 36)

?It is unclear how firms currently operating will be impacted by the new requirement for obtaining environmental permits prior to obtaining a business license. Clarification is required as to whether a grandfather clause will be included in the implementing regulations or existing companies will be subject to the new requirement. If existing companies will not be grandfathered-in, AmCham requests guidance on the renewal and timing of existing business licenses. (Environment Law No. 32/2009 Article 40)

?Clarification is required on the issuance of environmental permits for projects requiring multiple-levels of AMDAL (UKL-UPL) approval, specifically after which approval stage environmental permits can be issued.

?Clarific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risk analysis component, which appears to overlap with the AMDAL, is requested. (Environment Law No. 32/2009 Article 47)

Industry Responsibility in Managing Environmental Quality

?Clarification on the environmental reserve requirement is necessary, specifically, identification of scope of remediation, characterization of costs assumed by firms, time period for payment, and the process for effectively establishing reserves. Additionally, the rights of industry in establishing and using funds earmarked for environmental damage or restoration purposes must be explained, specifically determining the amount of funds to be earmarked, addressing financial losses due to opportunity cost and diminishing value of earmarked funds, and avoiding third party abuse when restoring environmental function. (Environment Law No. 32/2009 Article 55)

?Transparency and security of funds while under government management must be elucidated.

Clarification is requested to address concerns over the present value of money, specifically accrual of interest, and mechanisms for Government management of resources, including those funds that ultimately are unused. (Environment Law No. 32/2009 Article 55)

?Clarification is requested on whether funds spent to meet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quirements are tax deductible. (Law of 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 Number 40/2007 concerning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ies Article 74)

?Clarification is requested on the guarantee fund for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which appears to overlap with the provisions regarding the reclamation and post-mining guarantees under the mining laws. (Environment Law No. 32/2009 Article 55)

?Clarification is requested on the guarantee fund for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 since there is potential for “double charge” with the platform decommissioning fund or Asset Retirement Obligation which is stipulated under the Production Sharing Contract for upstream oil and gas businesses. It could also potentially increase the cost recovery. (Environment Law No. 32/2009 Article 55)

?Clarification is needed on the range of risks and associated thresholds in terms of assessment, management, monitoring, and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Law No. 32/2009 Article 47)

?Clarification is needed on industry’s responsibility to safeguard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to provide environmental data in an accurate and timely fashion. (Environment Law No. 32/2009 Article 68)

? A clause to address “abnormal” and “emergency” conditions that may cause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s or effluent/emission standards to be exceeded is required. In the absence of such guidance from the implementing regulations, the “abnormal” or “emergency” condition could be perceived a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Environment Law No 32/2009 Article 1.

?The determination of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is crucial. The existing MOE’s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do not distinguish new facilities from those in operation prior to the new standards.

Existing facilities were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based on previous standards and are not capable of meeting the new standards immediately. As with environmental permits, clarification is required as to whether a grandfather clause will be included in the implementing regulations on new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If existing companies will not be grandfathered-in, AmCham requests a grace period (transition period) of a few years be granted to allow firms to upgrade facilities to comply with the new standards. Without this allowance, considerable parts of the extractive industries (mining, oil & gas, manufacturing, etc.) will have to be shut down. Such an event would significantly impact the country’s economy and the income of many people.

(Environment Law No. 32/2009 Article 20)

?It is suggested the implementing regulations clarify that discharge and effluent standards be based on the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receiving media (Ministry of Environment Regulation No 4/2007 concerning Effluent Standards for Oil and Gas and Geothermal), instead of applying the same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regardless of the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Additionally, discharge permit conditions (Ministry of Environment Decree No 12/2006) should be based on scientific study (modeling/assessment). (Environment Law No. 32/2009 Article 20)

?It is advised to set up an implementing regulation (guidelines) for dumping permits. The issues in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 include, but are not limited to, the dumping of drilling mud and cuttings, produced sand and hydrostatic water. Specifically for drilling mud and cuttings,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Ministry of Ener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Decree No 45/2006 be used as

reference in the absence of guidelines for dumping permits from the Ministry of Environment.

(Environment Law No. 32/2009 Articles 60-61)

?With regards to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s, AmCham recommends establishing a mechanism whereby entities can apply for variance to the standard if justifiable and supported by

a thorough scientific study. (Environment Law No. 32/2009 Article 20)

Enforcement and Litigation

?Clarification is requested regarding legal protections for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that report and press charges against a firm accused of violating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There is concern that the law eliminates personal accountability and allows parties to intentionally threaten a company without justification due to the prohibition of a mechanism for retribution, namely the ability of firms to respond through criminal or civil suit in a court of law. (Environment Law No 32/2009 Article 67)

?Recognizing increased cooperation between civil servant investigators and police, there remain concerns with the extended authority of civil servants to conduct investigations and arrest and detain offenders. The government is requested to clarify its role in enforcing the law when investigating allegations from organizations and the public. (Environment Law No. 32/2009 Article 94)

?Clarification is needed on the public right to sue - in particular, in the context and definition of empowerment, enforcement and material loss or other types of claims including the community’s objection to the AMDAL document [Article 26(4)] and the judicial process and jurisdiction.

(Environment Law No. 32/2009 Article 92)

Municipal Waste Management Act No. 18/2008

?Regarding new labeling requirements, guidance is needed on labeling standards (e.g the scope of information to include) and applicability of labeling requirements, specifically the type of good to be labeled and source (e.g. domestic versus import). (Municipal Waste Management Act No.

18/2008 Article 14)

?Clarification is required on producer obligations to manage non-biodegradable packaging and products. Items to address include the range of packaging and products affected by the requirement, limits to the length of firm responsibility for packaging and products, and elaboration on management processes. (Municipal Waste Management Act No. 18/2008 Article

15)

?Requirements for recycling or processing waste and by-products are vague. Waste management companies and agricultural producers need direction on how to process wastes from their operations as well as clarification on what types of waste are regulated. There is some concern that the definition of waste is too narrow.(Municipal Waste Management Act No. 18/2008)

?Financial incentive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order to encourage municipal waste companies to adapt new and clean technology rather than require composting through new regulations.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to compost waste remove the possibility of financial incentives such as carbon credits. (Municipal Waste Management Act No. 18/2008)

香港法概论总汇

香港法概论名词解释 1.附属法例:是指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通过条例授权其他机关或个人在指定的范围内制定的法律,这些附属法例通常称为“规例”、“附例”或“规则”。 2.“邻舍原则”:如果我们可以合理预见到我们的行为可能直接地、在合理范围或在可预见的情况下对他人造成损害,那么我们便对该他人负有谨慎责任。 3.家庭子女:是指一个有特定意义的法律概念,不仅指婚姻双方的子女,亦包括被双方视为其家庭子女的孩子。 4.原诉传票:是针对案情事实没有重大争议,主要争议为法律问题的民事诉讼文书。 5.法律援助制度:是香港法治精神的基石。香港法治成功的一面,是重视和推行全面的法律援助制度。法律援助是为符合资格的申请人提供代表律师或大律师(有需要时),代表他们在香港的法院进行诉讼。 6.被胁迫:是指被告人的生命或身体受到严重伤害的威胁,且这威胁十分迫切。 7.诽谤:是指任何对当事人(原告人)以外的人(即第三者)发表有损原告人的陈述,使他陷于憎恨、耻笑、蔑视等反感之中,使他在社会一般正直人士心目中的地位被贬,或成为他们所回避的人。 8.传讯令状:是民事诉讼最常用的起诉文件,适用于所有侵权或合约的诉讼。 9.衡平法:由英国原来的衡平法法院的大法官在处理专门的申诉案件时,为避免过分重视令状和程序方面的技术性问题,而集中考虑案情的理据得失,由此而发展出的有别于普通法的法律规范。 10.罪刑法定原则:是香港刑法的基本原则,即犯罪与刑罚由法律明文规定,其内核是“法无明文规定者不为罪”和“法无明文规定者不处罚”。 11.事实自证法则:是由马洪诉奥斯本案所确立的原则,是指如果损害事实本身即足以说明被告存在疏忽,原告即可免负举证责任。 12.无罪推定原则:是指任何人在法院判定其有罪之前,假定其无罪。这一原则是“贯串整个英国刑法制度的金线”,影响到刑事诉讼程序的每一环节。 13.判例法是指从法院在判词内所列出的理据所推论出来并累积产生的法律原则和规范。 14.企图罪是指被告人作出的某项行为只超乎该犯罪行为的预备作为者。 15.披露文件程序是指与讼双方得向对方提交一份文件清单,列出各自拥有与案件有关的所有文件,不论这些文件是否对己有利。 16.可撤销婚姻:即可使无效婚姻,是指一段一直被法律认定为是有效而持续的婚姻,直至被法院判定为无效,才被废止或撤销的婚姻。 17.串谋罪是指两人以上协议实施不法行为或协议以不法手段实施合法行为。 18.协议分居即是夫妻之间私下同意将夫妻关系疏远,所以无须经法院批准或是牵涉诉讼程序。 19.庭内和解即“诉讼上之和解”,是指在诉讼进行中,法院法官利用劝解的方法,促使原告和被告同意而达成的和解。 20.习惯法是指被认可并上升为法律的传统风俗习惯。在香港,主要表现在关于家事法、土地法和继承法方面的规范。 21.“雷兰与弗莱彻法则”是英国判例法所确立的一项民事侵权法律规则,这项法则所规定的是绝对责任(严格责任),不以行为人的故意或疏忽为责任条件。 22民事诉讼的非正审程序是指正式审讯前的诉讼程序。一般在高等法院的内庭由司法常务官进行聆讯,不传召证人。

建筑工地进程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一览表

建筑工程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一览表(一) 编号发布单位文件编号文件名称实施日期 1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主席令第2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990.04.01 2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建设部部长令第76号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2000.10.01 3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建设部令第46号建筑装饰装修管理规定1995.9.1 4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主席令第7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1 5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主席令第7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公司适用条款:第一章:第2、27-30条,56条适用)1997.3.1 6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主席令第3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公司适用条款:第六章第41条)2000.9.1 7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主席令第5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公司适用条款:第15、16、19、34-37、47条适用) 8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主席令第6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公司适用条款:第一章:第1、2、5条,第三章:第13、15、19、20-22条,第四章:第28-30,32-34条,第五章:第41-42、44-45条,第六章:全部)1989.11.1 9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9届2次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全文适用)1998.9.1 10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8届28次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公司适用条款:第一章:第7条,第二章:第18条,第三章:第21、22、30条,第五章:全部)1998.1.1 11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7届16次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24、31条适用)1989.12.26 12中国国务院国务院令第101号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1992.06.28 13中国国务院国务院令第158号城市供水条例1994.10.1 14中国国务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1987.4.1 15中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全文适 用)1996.08.03

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概论作业答案

《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概论》作业题和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CD 4、ABCD 5、ABCD 6、ABCD 7、ABCD 8、ABCD 9、AB 10、ABC 11、ABC 12、ABCD 13、ABCD 14、ABCD 15、ABCD 二、简答题 1、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这是因为:第一,市场经济是自主性的经济。第二,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第三,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第四,市场经济是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有机结合的经济。第五,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基本结构包括:市场主体法、市场交易法、市场规制法、宏观调控法等组成部分。 3、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市场主体在从事市场活动时,应讲究诚实、恪守信用,以善意的方式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不规避法律和合同。诚实信用原则是社会道德和商业道德的法律化。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诚实信用已成为一切市场主体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要求市场主体以诚实商人的道德标准律己,在不损害其他竞争者,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经营谋利。通过市场主体的诚实守信,形成人类社会的信赖基础,以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而平衡当事人的利益与社会利益。 4、《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 5、法人有下列原因之一时,就会发生终止的法律后果:(1)撤销;(2)解散;(3)宣告破产;(4)其他原因。 6、公司是依照公司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设立,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公司法是调整公司的组织、行为及其他与组织相关的对对外关系的法律规的总称。 7、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的条件有:(1)股东符合法定人数,有限责任公司由50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但是,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除外;(2)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3)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4)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5)有公司住所。

香港公司法说明

香港公司法说明 香港公司的概念: 香港《公司条例》第2条对"公司"作如下解释:公司是指依本条例组成注册的公司或指现有公司。香港的公司:公司是指具有法人团体身份,为法律承认有存在权利和责任,并与其发起人、董事和成员截然分开的社会组织。 公司的法律人格: 尽管各国的公司有许许多多的不同,但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却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公司属于法人。公司一旦成立,其在法律上便获得了独立的人格,有表征其独立人格的名称,并在财产、责任等方面与其成员相分离。 香港公司的分类: 香港私人公司,香港公众公司,香港上市公司,香港控股公司,香港公司集团,香港海外公司,香港无限公司,香港有限公司。 不具法人资格的经营团体: 是指以商业经营、赢利为目的,但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组织及团体。主要有个人企业和合伙企业两种形式。 香港公司法概述之二(私人公司Private Company) 香港私人公司(Private Company)又称封闭式公司、不公开公司、少数人公司或不上市公司。它既非通常所说的私营公司,也非所谓的独资公司。 《公司条例》第29(1)条规定,香港私人公司是指一间其公司章程细则必须载有适当条文作出以下三方面限制的公司: 1.限制将其股份转让的权利; 2.香港公司成员的人数不超过50人,但不包括受雇于该公司的人,亦不包括先前受雇于该公司而在受雇期间及在终止受雇之后一直作为该公司成员的人; 3.禁止邀请公众人士认购该公司任何股份或债权证(债券)。 第29(2)条规定,2个或2个以上的人共同持有1股或多于1股的股份,该等人士须视为单独的1名成员。无股份划分的担保有限公司和无股份划分的无限公司,只要其公司章程细则符合《公司条例》第29(1)条的规定,也可注册为香港私人公司。尽管如此,《公司条例》附表C、D、E只适用于担保有限公司和无限公司,不管这些公司是私人公司还是香港公众公司。 原则上,私人公司也必须至少有2名成员和2名董事。至于股份转让的限制方法,香港私人公司的章程细则一般都有明文规定(见附表A第Ⅱ部分第2(a)条)。实践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是:

合同法律制度汇编

合同法律制度汇编 1 2020年5月29日

...../ 第八章合同法律制度 最近3年题型题量分析 教材的主要变化 教材在第九节新增了”赠与合同、建设工程合同、技术合同”等内容 教材根据新<物权法>( 10月1日生效)对第五节进行了重大调整教材基本未进行调整 第一节合同法律制度概述(了解) 第二节合同的订立 一、格式条款(P311) 1、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免除其责任,加大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格式条款无效。 2、格式条款具有<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情形时(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无效。 3、格式条款具有<合同法>第53条规定的情形时(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无效。 2 2020年5月29日

4、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5、格式条款与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例题1】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格式条款的使用必须合法,否则格式条款无效。下列各项中,属于无效的格式条款有( )。( ) A、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格式条款 B、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格式条款 C、有两种以上解释的格式条款 D、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格式条款 【答案】ABD 【例题2】根据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属于无效格式条款有( )。( ) A、有两种以上解释的格式条款 B、恶意串通损害国家利益的格式条款 C、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格式条款 D、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格式条款 【答案】BCD 二、合同订立的方式(P311) 3 2020年5月29日

(一)要约(P312) 1、要约和要约邀请的区别 (1)要约的内容应当具体明确,如果缺少某一主要条款(如数量、价款),则属于要约邀请。 (2)要约具有法律约束力,要约邀请没有法律约束力。 【例题1】要约是只能向特定的人发出的,邀请她们与自己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 【答案】× 【例题2】甲公司7月1日经过报纸发布广告,称其有某型号的电脑出售,每台售价8000元,随到随购,数量不限,广告有效期至7月30日。乙公司委托王某携带金额16万元的支票于7月28日到甲公司购买电脑,但甲公司称广告所述电脑已全部售完。乙公司为此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根据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甲公司的广告构成要约,乙公司的行为构成承诺甲公司不承担 4 2020年5月29日

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概论 作业标准答案

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概论作业答案

————————————————————————————————作者:————————————————————————————————日期: 2

《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概论》作业题和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CD 4、ABCD 5、ABCD 6、ABCD 7、ABCD 8、ABCD 9、AB 10、ABC 11、ABC 12、ABCD 13、ABCD 14、ABCD 15、ABCD 二、简答题 1、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这是因为:第一,市场经济是自主性的经济。第二,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第三,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第四,市场经济是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有机结合的经济。第五,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基本结构包括:市场主体法、市场交易法、市场规制法、宏观调控法等组成部分。 3、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市场主体在从事市场活动时,应讲究诚实、恪守信用,以善意的方式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不规避法律和合同。诚实信用原则是社会道德和商业道德的法律化。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诚实信用已成为一切市场主体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要求市场主体以诚实商人的道德标准律己,在不损害其他竞争者,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经营谋利。通过市场主体的诚实守信,形成人类社会的信赖基础,以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而平衡当事人的利益与社会利益。 4、《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 5、法人有下列原因之一时,就会发生终止的法律后果:(1)撤销;(2)解散;(3)宣告破产;(4)其他原因。 6、公司是依照公司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设立,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公司法是调整公司的组织、行为及其他与组织相关的对内对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7、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的条件有:(1)股东符合法定人数,有限责任公司由50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但是,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除外;(2)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3)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4)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5)有公司住所。

香港现行政治制度的特点

香港现行政治制度的特点 1842年8月29日,英国政府强迫清朝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予英国。1843年4月,英国向其任命的香港总督先后颁发了《英王制诰》和《王室训令》,这是两个关于香港政治体制最早的重要法律文件,根据这两个文件建立了香港的政治制度。从这两个文件的内容和香港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到香港现行政治制度的一些特点。 第一,具有鲜明的殖民主义性质。香港总督是英女王派驻香港的代表,是香港的首长,下设行政局、立法局协助他工作,有很大的权力,但最终权力集中于伦敦。香港制定的法律不能违反英国政府的训令,英王对香港制定的法律有否决权,英王会同枢密院、英国议会都可为香港制定法律,《王室训令》第二十六条还规定有十项内容的法案,总督不得以王室名义批准。《英王制诰》强调要维护英国政府对香港的各项权益,凡授予总督的一切权力,总督必须认识到只能按照伦敦给予他的指示去行使这些权力。由此鲜明地体现了香港政治制度的殖民主义特色。从英国占领香港一百多年的历史来看,香港的行政、立法两局议员大都是英国委任的,只是到了19XX年中英联合声明签订以后,英国才急急忙忙提出要在香港实行代议制,19XX年才有了部分民选议员的产生。行政、立法两局中开始时没有华人,到1880年立法局才有一名华人议员,到19XX

年行政局才有一名华人议员,到本世纪70年代以后,行政、立法两局中才逐步增加了华人议员。 现在的《英王制诰》和《王室训令》是经过修订后于19XX年重新公布的,19XX年后又有一些改变,但这两个文件的许多条款仍保留了19世纪时的原文。香港的实际情况虽有些变化,如从19XX 年香港立法局开始实行部分直接选举,19XX年香港总督不再兼任立法局主席,行政、立法两局中华人议员增加了,高级行政官员中华人的数目增加了,但是香港政治制度的殖民主义性质基本没有改变。 第二,总督高度集权。香港政治制度的这一特点与殖民主义性质是紧密相联的,只有赋予总督以巨大权力,才有利于维护殖民主义的统治。香港政府出版的年报也承认:“港督是英女王在香港的代表,具有指导香港政务的最高权力,名义上又是香港的三军总司令”。《英王制诰》亦规定香港一切文武官员及平民都必须顺从英王委任之港督。可见在英国殖民主义统治下,即使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在香港也没有,长期没有选举制、代议制,全港都服从港督一人。 总督的权力主要有:1.享有英王授予的一切权力。即《英王制诰》所称“王室授权并指令港督兼总司令行使在他职权范围内之一切权力”;2.享有巨大的行政权。港督有权召开行政局会议,向行政局提出议案,在征询行政局议员意见后作出决定,有权否决行政局议员的意见并呈报王室,有权根据英王透过一名重要国务大臣的训令委任行政局议员、立法局议员,担任行政局主席并主持行政局

合同法律制度

第十章合同法律制度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合同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 (2)全面认识和理解我国合同法律制度的本质和作用 (3)掌握合同订立、效力与履行,合同的变更、转让和终止,无效合同以及违约责任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4)初步了解我国合同法规定的几种规范合同 第一节合同法的概述 一、合同的概念和法律性质 (一)合同的概念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二条的规定,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二)合同的法律性质 依法订立的合同具有以下法律性质: 1.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2.合同是两方以上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法律行为。 3.合同是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的民事法律行为。

二、合同法的概念和调整范围 (一)合同法的概念 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当事人的合同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合同法的调整范围 1.平等主体之间订立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主要指民事法律关系。 2.《合同法》仅调整属于财产关系的民事法律关系,民事关系中属于人身关系的部分不适用《合同法》。 3.《合同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本法分则或者其他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合同,适用本法总则的规定,并可以参照本法分则或者其他法律最相类似的规定。 二、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一)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二)合同自愿原则 (三)公平原则 (四)诚实信用原则 (五)遵守法律和维护道德原则 第二节合同的订立 一、订立合同的主体及其资格 法人、自然人或者其他组织都可以成为合同主体,但是必须具备

《建设法律制度及实例精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建设法律制度概论

《建设法律制度及实例精选》知识点总结第一 章建设法律制度概论 第一章 建设法律制度概论 第1节 建设法律制度概论 一、建设法律制度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1、建设法律制度 概念(建设法律制度是调整国家管理机关、法人、有关组织以及公民在建设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建设法律制度 特征:(1)经济性 (2)技术性(具有直接、具体、严密、系统特点) (3)行政性(以行政指令调整建设法律关系,方式有:①授权,授予国家建设管理机关权限和权力。 ②命令,即赋予建设法律关系主体某种作为的义务。 ③禁止 ④许可

⑤免除,即对主体依法已履行的义务在特定情况下予以免除。⑥确认,即授权建设管理机关依法对争议的法律事实和法律关系进行认定确认是否存在、有效。 ⑦计划 ⑧撤销,即授予建设行政管理机关运用行政权力对某些权利能力或法律资格予以撤销或消灭。) (4)综合性(涉及经济、金融、保险、工商、劳动、物资、环境、安全等领域。) 3、调整对象(范围):(1)建设管理关系,即国家机关正式授权的有关机构对建设业的组织、监督、协调等职能活动。 (2)建设协作关系,即从事建设活动的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往来、协作关系(平等、自愿、公平的横向协作关系)。 (3)建设活动中的民事关系。 二、建设法律制度的立法原则 立法原则:(1)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原则(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经济体制) (2)法律统一原则(建设法律制度与宪法、其它体系法律不应冲突) (3)责权利相一致原则(主体必须在权利与义务或责任是统一的) 三、建设法律制度的作用与实施

00244《经济法概论》——名词解释

00244《经济法概论》——名词解释

经济法:是调整在现代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简单地说,经济法就是调整调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调制关系: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宏观调控关系,一个是市场规制关系,分别简称为调控关系和规制关系,合称为“调制关系”。 经济法的地位:指经济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有无自己位置、以及具体位阶如何的问题。 经济法体系:指各类经济法规范所构成的和谐统一的整体。 经济法宗旨:是经济法的调整所欲实现的目标,是经济法调整应当遵循的总体上的、根本性的意旨。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指贯穿于经济法制建设各个环节的基本准则,是各类具体的经济法规则的本原性规则。经济法主体:指依据经济法而享有权力或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的组织体或个体。 权义结构:指各类法律主体的权利、义务的分配与组合。它是各类法律研究中都不能回避的核心问题。 经济法主体职权:是经济法主体中的调制主体依经济法所享有的调控或规制的权力,是必须依法行使且不可放弃的。 经济法主体权利:是经济法主体中的调制受体依经济法的规定而可以为或不为一定行为,或要求其他主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可能性,这种权利是可以放弃的。 经济法责任:是经济法主体因实施了违反经济法规定的行为而承担的法律后果。 本法责任:经济法主体违反了经济法规范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即经济法责任。(第一位) 他法责任:经济法主体违反了经济法规定的同时,也违反了其他部门法规范,从而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些责任不属于经济法责任,如民法责任等。 经济法的可诉性:指对经济法主体行为的不满可否向法定机构倾诉,以使法益获得保障的问题。 公益诉讼:根据法律的授权,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针对侵犯公益的违法行为向法院提起的诉讼。 宏观调控:指政府为实现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之间的平衡,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对社会经济运行的调节与控制。 宏观调控法:指调整宏观调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管理宏观经济的主要法律手段之一。 宏观调控法基本原则:是在宏观调控法的制定、执行以及主体参加宏观调控下的具体经济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各项宏观经济法律制度和全部规范的总的指导思想。 总量平衡与结构优化原则:即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价值总量平衡,国民经济各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达到最优化。 政府调控法定原则:即政府的宏观调控应控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

《建设法律制度及实例精选》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建设法律制度概论#(精选.)

第一章建设法律制度概论 第一节建设法律制度概论 一、建设法律制度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1、建设法律制度概念(建设法律制度是调整国家管理机关、法人、有关组织以及公民在建设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建设法律制度特征:(1)经济性(2)技术性(具有直接、具体、严密、系统特点)(3)行政性(以行政指令调整建设法律关系,方式有:①授权,授予国家建设管理机关权限和权力。②命令,即赋予建设法律关系主体某种作为的义务。③禁止④许可⑤免除,即对主体依法已履行的义务在特定情况下予以免除。⑥确认,即授权建设管理机关依法对争议的法律事实和法律关系进行认定确认是否存在、有效。⑦计划⑧撤销,即授予建设行政管理机关运用行政权力对某些权利能力或法律资格予以撤销或消灭。)(4)综合性(涉及经济、金融、保险、工商、劳动、物资、环境、安全等领域。) 3、调整对象(范围):(1)建设管理关系,即国家机关正式授权的有关机构对建设业的组织、监督、协调等职能活动。(2)建设协作关系,即从事建设活动的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往来、协作关系(平等、自愿、公平的横向协作关系)。(3)建设活动中的民事关系。 二、建设法律制度的立法原则 立法原则:(1)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原则(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经济体制)(2)法律统一原则(建设法律制度与宪法、其它体系法律不应冲突)(3)责权利相一致原则(主体必须在权利与义务或责任是统一的) 三、建设法律制度的作用与实施 1、建设法律制度的作用: 保护、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资和文化生活的需要。(1)规范指导建设行为(2)保护合法建设行为(3)处罚违法建设行为。 2、建设法律制度的实施: 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社会团队、公民实现建设法律规范的活动,包括建设法律制度的执法、司法和守法三个方面。(1)建设行政执法(检查监督、违法行为执行行政处罚)(2)建设行政司法(进行行政调解、行政复议和行政仲裁)和专门机关司法(指人民法院依照诉讼程序对建设活动中的争议与违法建设行为作出的审理判决行为)(3)建设法律制度的遵守。 第二节建设法律关系

经济法学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经济法学概论》 一、填空题: 1. 现代法意义上的经济法概念应当是德国学者赫德曼在[《经济学词典》]中的概括。 2. 经济法的性质有:[广泛的社会性]、内容的变动性和表现形式多样性。 3.市场主体破产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主体是[法人] 和其资产不能偿还到期债务。 4. 市场竞争规制法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 5. 经营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大量销售商品,以排挤对手独占市场的行为叫做 [倾销]]。 6. 日本1947年颁布的反垄断法名称是[《禁止私人垄断法》]。 7. 我国《消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有欺诈情形的,应向消费者支付相当于消费价款数额[两倍]的赔偿金额。 8. WTO的前身是1947年成立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或GATT)》]。 9. 《劳动法》规定的劳动争议解决制度有调解、[仲裁]和诉讼三种方式。 10.经营者在合理价格幅度外牟取超额利润的非法行为是[暴利行为]。 11. “经济法”一词最初出现于法国摩莱里[《自然法典》]中的表述。 12. 经济法的性质有:广泛的社会性、[内容的变动性]和表现形式多样性。 13.市场主体进行经济活动可选择的组织形式有个人独资、[公司]、合伙等。 14. 市场竞争规制法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 15. 在经营活动中通过给予非法的经济利益来换取交易的行为,是[商业贿赂]。 16.世界上最早的反垄断法是美国的[谢尔曼法]。 17.只要因缺陷造成损害就应当承担责任,而不再考虑经营者有无过错,这是[产品责任原则]。 18.产业政策法属于经济法重要组成部分的[宏观调控法]法。 19. 财政的三大职能是:调节分配收入、配置资源、[保障社会稳定]。 20.国家禁止的非法价格行为有:价格垄断行为、价格欺诈行为和[暴利行为]。 21.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三大法律是《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商标法》]。 22.劳动仲裁不同于一般民事仲裁,实行仲裁前置和[法定仲裁]原则。 23. [美国]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以社会保障命名的《社会保障法》。 24.我国目前规范涉外技术转让的专门法规《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是[2002]年施行的。 25.价格紧急措施主要有两种:冻结价格措施和[临时集中定价权限措施]。 26.世界上最早的中央银行是1844年在[英国]国成立的。 27.中央银行一般充当三个角色: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发行的银行]。 28. [IEC]是国际标准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的英文简称。 29.纯羊毛标志是常见的国际性[产品质量标志]。 30.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消费者享有的[九]项权利。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项前的

香港法概论不定项选择题

香港法概论不定项选择题 1、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源自于英国,属于普通法系,因此,香港法的源流是()。 A、普通法 B、成文法 C、衡平法 D、判例法 2、香港的律师制度是香港法律制度的重要支柱,其将律师分为两大类,即()。 A、事务律师 B、资深大律师 C、御用大律师 D、讼务律师 3、香港刑法中规定的未遂犯罪即不完整的罪行,包括以下类别()。 A、预备罪 B、煽惑罪 C、串谋罪 D、企图罪 4、香港刑罚的目的是惩罚犯罪,同时,重视对罪犯的矫正和改造,其主要的刑罚种类包括()。 A、死刑 B、终身监禁 C、监禁 D、罚金 5、承担民事责任必须具有责任能力,而在责任承担人中,()承担的是“转承责任”。 A.动物饲养人 B.雇主 C.委托人 D.政府 6、1971年10月7日是香港婚姻法的转折点,《婚姻制度(改革)条例》规定,从即日起,废除原有的三种婚姻形式,即()。 A、旧式婚姻 B、“妾侍”制度 C、新式婚姻 D、宗教婚姻 7、在香港的刑事诉讼过程中,不享有逮捕权的机构是()。 A、入境事务处 B、海关 C、法院 D、廉政公署 8、香港和内地都是具有独特法律制度的独立法域,因此,香港与内地的法律冲突在性质上属于()。 A、国际法律冲突 B、区际法律冲突 C、法系的冲突 D、法律渊源的冲突 1.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院系统中,是所有刑事案件的初审法院。 A.区域法院 B.裁判法院 C.高等法院 D.终审法院 2.香港的律师制度承袭英格兰的传统,分律师和大律师两大类,他们在 方面皆不尽相同,但却没有高低从属的关系。 A.工作性质 B.工作范围 C.专业训练 D.专业守则 3.在香港,刑事罪行(犯罪)的构成应具备以下要件。 A.犯罪意图 B.作为 C.犯罪行为 D.不作为 4.在香港,只有年满的人,才能作为民事侵权救济中的完全责任能力人。 A.16岁 B.18岁 C.21岁 D.23岁 5.普通法一直依赖推定来确定一个人的父母亲身份,其中,以两种科学方法来断定父母身份。 A.以母亲的婚姻为基础的推定 B.从出生注册而衍生的推定 C.血型测试 D.血液DNA测试 6.在香港刑事诉讼过程中,保释制度是一项较规范的制度,其中,警察保释的种类包括。 A.财产担保 B.现金担保 C.自签担保 D.人事担保 7.香港民事诉讼法最基本的原则是贯穿于整个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准则,是民事诉讼法的

经济法习题与案例及答案合同法律制度

损失,并且立即提供钢板。问:此案应该如何处理? 4、某甲和某工厂订立一份买卖汽车的合同,约定由工厂在 6 月底将一部行使 5 万公里的卡车交付给甲,价款 3 万元,甲交付定金 5000 元,交车后 15 日内余款付清。合同还约定,工厂晚交车一天,扣除车款 50 元,甲晚交款一天,应多交车款 50 元;一方有其他违约情形,应向对方支付违约金 6000 元。合同订立后,该卡车因外出运货耽误,未能在 6 月底以前返回。7 月 1 日,卡车在途经山路时,因遇暴雨,被一块落下的石头砸中,车头受损,工厂对卡车进行了修理,于7 月 10 日交付给甲。10 天后,甲在运货中发现卡车发动机有毛病,经检查,该发动机经过大修理,遂请求退还卡车,并要求工厂双倍返还定金,支付 6000 元违约金,赔偿因其不能履行对第三人的运输合同而造成的经营收入损失 3000 元。另有人向甲提出,甲可以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请求双倍赔偿。工厂意识到对自己不利,即提出汽车没有办理过户手续,合同无效,双方只需返还财产。 现问:(1)汽车买卖合同是否有效(2)卡车受损,损失应由谁承担 (3)甲能否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请求双倍赔偿(4)甲能否要求退车(5)甲能否请求工厂支付违约金并双倍返还定金(6)甲能否请求工厂赔偿经营损失为什么 (7)甲能否同时请求工厂对 6000 元违约金和支付每天 50 元的迟延履行违约金为什么? 一、填空题 1、效力法律 2、合同权利义务关系总称 3、第九届第二次 4、所有权价款 5、租赁物租金 6、民事身份 7、与合同最密切联系 8、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9、成立 10、书面其他书面二、单项选择题 1、D 2、C 3、B 4、C 5、C 6、B 7、A 8、D 9、B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20XX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监督管理 第三章保护和改善环境 第四章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五章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

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第四条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国家采取有利于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第五条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第七条国家支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鼓励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述概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述 第一章至第四章 1、什么是资源配置及资源配置的方式? 资源配置包括宏观配置和微观配置。 资源配置的方式:1、计划配置方式。2、市场配置方式 2、比较计划配置方式与市场配置方式? 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它通过计划体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在这种资源配置方式中,资源配置的决策者是中央计划机构,配置的手段是以行政指令形式层层下达的指标,产品稀缺程度的显示信号是计划平衡决策的差额或缺口。 市场配置是指以市场和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它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分配这三大基本问题。 简述价格机制及其作用?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有四大功能或作用。 第一、传递信息的功能。 第二、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 第三、提供生产动力和促进企业竞争的功能。 第四、影响或决定收入分配和收入水平的功能。 试述市场运行的三大基本条件。 市场的运行或市场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即在社会分工基础上,市场主体的交换合作完全是自愿的,他们分散地做出决策,受“看不见的手”的支配去实现利益最大化,最终协调了社会生产和消费。

市场运行的正常进行,必须具备以下三大基本条件。 1、市场选择和分散化决策 2、自愿交换和自愿合作 3、自利与互利的兼容 试述市场经济的特征 1、产权的确定性 2、市场参与主体的平等性 3、经济活动的竞争性 4、经济行为的法制性 5、市场体系的开放性 6、政府的干预活动的有限性 试比较古典市场经济与现代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大危机,暴露了古典市场经济的严重缺陷。 现代市场经济是指存在政府宏观调控的成熟的市场经济。从时间上讲,它产生于20世纪出,至20世纪中叶全面成熟。 试述市场机制及其发挥作用的条件? 市场的正常运转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在商品交换活动中,各种市场因素如价格、竞争、供求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信贷利率机制、工资机制、竞争机制。 市场机制的存在及其作用的发挥是以相应的市场条件为前提的。这些市场条件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章 香港的法律制度概述

第一章香港的法律制度概述 一、序言 二、法系 (一)普通法系[system of common law;common-law system] 1、普通法系 2、普通法(common law) (1)普通法的定义 (2)普通法的特点 3、衡平法(Equity) (1)衡平法的定义 本科04年7月名词解释,专科05年7月、06年1月、07年1月名词解释 衡平法:由英国原来的衡平法法院的大法官在处理专门的申诉案件时,为避免过分重视令状和程序方面的技术性问题,而集中考虑案情的理据得失,由此而发展出的有别于普通法的法律规范。 (2)衡平法的特点 本科06年7月判断题 衡平法作为普通法的补充,虽然已撤销了衡平法法院,但衡平法的许多原则,却被保留了下来,时至今日,英美法系国家仍在沿用。(√) (3)衡平法与普通法的区别 (二)大陆法系[continental law system;continental legal system;civil law system] (三)社会主义法系[family of socialist laws;system of socialist laws] 三、法律渊源[source of law] (一)来自香港外的法律渊源 1、《英皇制诰》(Letters Patent)和《皇室训令》(Royal Instructions) 本科04年7月、05年7月、06年1月、07年1月判断题,专科05年7月、06年7月、07年7月判断题 1997年7月1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取代了《英皇制诰》和《皇室训令》,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法性法律。(√) 2、英国国会法例 专科05年7月、06年7月、07年7月填空题 自1985年起,港英政府通过的工程,最后决定采用保留150多条英国国会法例,并以的形式重新制定。 3、全国人大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 (二)来自香港本地的法律渊源 1、成文法 (legislation) 专科05年7月、07年7月填空题 成文法是指由立法机关经法定程序制定出来的法律。在香港,成文法分为条例和附属法例。 本科07年7月判断题,专科06年1月、07年1月判断题 香港的成文法分为“条例”和“附属法例”,“附属法例”则是立法会通过条例授权其

广播电视法律制度概论

1、广播电视的概念:广播电视是指制作并通过无线电波、电缆、光缆或其他手段向公众传 播声音、图像及其他信息的活动。 2、1920年,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开办了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KDKA广播电台。 3、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定时播出黑白电视节目。 4、广播电视的传播形式:①地面无线广播电视(主导公共服务)②有线广播电视(走向综 合服务)③卫星广播电视(推动全球覆盖)④网络广播电视/手机电视(开拓新型服务) 5、我国第一家广播电台由美国人奥斯邦1923年在上海开办。 6、1926年,哈尔滨无线电台台长刘瀚建立了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 电台。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播,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第一座无线广播电台。 7、1884年德国科学家保尔·尼普科夫发明了可以将场景图像转化为适和异地传输的电信 号的工作器件---机械式扫描装置。 8、1900年法国人波斯基在巴黎国际电子大会上宣读论文是首次使用了“television”这个 英文名词,意思是“看的见的远景”。 9、1923年俄罗斯人弗拉基米尔·兹沃里金发明了电视摄像管,随后又发明了电视显像管, 被誉为“电视之父”。 10、卫星通讯源于1945年10月英国人阿瑟·克拉克发表的《宇宙中继站》一文,他 在文章中提出利用赤道上空约35800公里静止轨道上的卫星作为“宇宙中继站”进行远距离通讯的设想,如在静止圆轨道上以120o间隔设置3颗卫星,就能实现全球通信,因此他被称为“通讯卫星之父”。 11、我国1970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1985年8月,我国首次利 用卫星传输中央电视台的节目。 12、1995年,美国人史蒂夫·佩尔曼创造出了网络电视机顶盒的工作原型,并将网络电视 推向市场,用户只要装上网络电视机顶盒,就可以自动拨号到当地服务点,使所需的软件自动升级,便可以畅游万维网。 13、广播电视的属性:①经济属性(广播电视的基本属性,回答广播电视为何物的基本问 题)②政治属性(广播电视的本质属性,回答广播电视为谁服务的本质问题)③文化属性(广播电视的固有属性,回答广播电视满足人们何种需求的根本问题) 14、经济属性为什么是广播电视的基本属性?*(简答) ①广播电视是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广播电视活动属于社会生产活动,企业体制是组织生产的基本体制 ③广播电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 15、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弗里茨·马克卢普于1962年出版了《美国的知识生产与 分配》一书,针对知识信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包括五大类:(1)教育,(2)研究与开发(3)通讯媒介(广播电视等),(4)信息设备,(5)信息服务。 17、文化属性为什么是广播电视的固有属性? ①广播电视的根本功能是发布新闻资讯,推进社会教育,提供文化娱乐,满足人们的精 神文化需求 ②广播电视本身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③广播电视是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 18、梵蒂冈广播电台是世界上第一座宗教广播电台,以宣传天主教教义为宗旨,向世界各 地天主教会传播罗马教廷的重要活动和信息。 19、美国环球广播电台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电台之一,以宣传基督教为宗旨,使用70多种

经济法律概论

经济法律概论 1、A 法制就是指法律制度。 2、C 社会主义法制,包括社会主义的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 3、“治法”是相对“人治”而言的。 4、“法治”和“法制”是紧密相联的。“法治”应以“法制”为基础。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视为由以下法律规范构成:1)关于市场经营主体的法律;2)关于市场经营主体行为的法律;3)关于市场秩序的法律;4)关于宏观调控的法律;5)关于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等。 6、法律部门组成的集合体,由民法、商事法、经济法、劳动法、社会保障等构成。 7、C 民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它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8、B 经济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法律,它是调整以社会公共性为根本上特征的经济管理关系的法律部门。 9、不论何种经济成分,只要依法取得财产所有权,都受到法律保护。 10、违法行为法定即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由法律明示。 11、C 企业依企业法设立包括:其一,所设立的企业应属企业法规定的企业形态;其二,所设立的企业具备企业法规定的设立条件。 12、C 依投资承担责任分企业的组织形式有:1)公司;2)合伙企业;3)合作社企业;4)独资企业。 13、C 依所有制不同形式,企业有:1)全民所有制;2)集团所有制;3)私营企业;4)中外合资经营;5)中外合作经营;6)外资企业。 14、具有民事权力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即法人是组织。 15、企业法人是法人的一种,指依法设立,从事营业活动,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 16、C 我国的法人分为:1)企业法人;2)机关法人;3)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 17、C 企业法人作为独立的民事权利,义务主体主要表现在:1)自己的组织机构;2)自己的财产;3)独立承担责任。 18、企业法定代表是法人必设的代表机关。 19、企业法定代表人是法人企业的代表。 20、C 法人应具备下列条件: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1、C 企业法人的条件:1)符合国家规定的资金数额;2)有组织机构和经营场所;3)有符合规定的组织章程;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2、A 企业法人设立登记申请,经企业登记主管机关批准登记后,发生效力。 23、企业法人能力是指,企业作为权利义务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24、企业法人权利能力的内容:1)民事权利能力;2)行政经济权利能力;3)诉讼权利能力。 25、企业法人行为能力是指,企业以自己的意思表示取得权利,承担义务的能力。 26、设立企业必须经过申请、审批和登记三个法定程序。 27、企业登记主管机关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地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局。 28、企业的分立是指一个企业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 29、企业由于下列原因之一终止:1)违反法律、法规被责令撤销;2)政府主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决定解散;3)依法被宣告破产;4)其他原因。 30、企业解散或者被撤销应由政府主管部门指定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 31、企业经营权的核心是一种财产权,而不是一种管理权。 32、C 财产权即一般意义上的物权、债权、知识产权。 33、C 企业的义务:1)对国家的义务;2)对社会的义务;3)对职工的义务。 34、所谓国有企业的自负盈亏责任是指企业以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从事盈利性的经营行为,享有权益并承担责任。 35、企业承担民事责任应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为限。 36、厂长是企业的法宝代表人,在企业中处于中心地位,党委书记处于核心地位。 37、厂长行使下列职权:1)审查企业各项计划;2)行政机构设置;3)任免或聘任副厂级领导干部;4)任免或解聘中层干部;5)提出工资调整方案等福利;6)依法奖励职工。 38、职工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1)听取审议厂长关于企业方针、规划、计划、技术改造方案;2)审查同意和否决工资方案;3)审议决定职工福利生活事项;4)评议监督、奖惩和任免干部建议;5)选举厂长,报政府主管部门批准。 39、国有资产包括:1)国家对企业的投资;2)国家对企业投资形成的收益;3)依法认定的国有资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