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现代汉语教案(第二章 语音)

现代汉语教案(第二章 语音)

现代汉语教案(第二章 语音)
现代汉语教案(第二章 语音)

第二章语音

第一节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语音是人发出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和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振动,具有物理属性;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具有生理属性;表达一定的意义,又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具有社会属性。

1.语音的物理属性

语音是由物体(声带)的振动而产生的。发音体振动空气或其他媒介形成音波。音波作用于人耳,刺激听觉神经,使人感受到声音。

声音有乐音和噪音之别。

乐音(musical tone):振动起来是有规律的、单纯的,并有准确的高度(也叫音高)的音。

噪音(noice):没有一定高度的音。它的振动既无规律又杂乱无章的音,我们称它为噪音。

周期性乐音无规噪音

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种要素。

(1)音高(pitch)

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一般说来,音高可以分为“绝对音高”和“相对音高”两类。

“绝对音高”是由发音体的性质决定的。长、大、粗、厚、松的发音体振动慢,频率低,声音也就低;短、小、细、薄、紧的发音体振动快,频率高,声音也就高。语音的高低和人的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密切相关。妇女和儿童的声带短而薄,所以声音就高一些;成年男子的声带长而厚,所以说话声音就低一些。

“相对音高”由同一个发音体本身的松紧程度来控制。同一个人发的声音会有高低之别,这是因为人能够通过喉部肌肉运动控制声带的松紧:声带松,振动慢,声音就低;声带紧,振动快,声音就高。

语言学关心的只是“相对音高”,而不理会“绝对音高”,因为相对音高在语言中的作用是构成声调和语调。汉语普通话中四声的差别就主要是由音高来决定的。

(2)音强(intensity of sound )

音强又称音量、音重、音势,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响亮)程度。音的强弱

是由发音时发音体振动幅度(简称振幅)的大小决定的,两者成正比关系,振幅越大则音越“强”,反之则越“弱”。语音的强弱取决于发音气流的强弱。

(3)音长(the duration of a sound )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振动时间持续长,声音就长,反之则短。

seat

—sit

(4)音质(timbre ;musical quality )

音质又叫“音色”,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波形)。音色的差别主要取决于音波的波纹。造成音色差别的因素有三: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形状。

语音的物理四要素在语言中的作用与价值并不等同。音色为基本要素,音高、音强、音长在不同语言中有不同的表现,其作用亦不一样。例如不同的元音其波形是不同的。

形成不同音色的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发音体不同。钢琴和风琴的声音不同,是因为发音体不同。人的声音不同,是因为声带的不同。

第二、发音方法不同。吉他拍打和指弹不同。b 、p 的不同是发音方法不同造成的(不送气——送气)。

第三、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二胡和京胡。

对语音来说,音色最重要,音色的差别,形成不同的音素,这主要由“发音方法”和“共鸣腔”决定。

对汉语来说,音高的作用十分重要,声调主要是由音高构成的。声调能区别意义。

2.语音的生理属性

这是人的从头部到肺部的纵切面图。

发音器官可以分为喉上器官和喉两大部分,喉上器官由口腔、鼻腔和咽腔几个部分组成。

口腔的发音器官又可细分为:1.上下唇、2.上下齿、3.齿龈、4.硬颚、5.软颚、6.小舌、7.舌尖、8.舌面、9.舌根、10.咽头、11.会厌软骨、12.声带、13.喉头、14.气管、15.食道、16.口腔、17.鼻腔。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Speech Organs)发出来的,发音器官及其活动决定语音的区别。人的发音器官可以分为三部分。

(1)动力器官——肺和气管

肺:肺是人的呼吸器官,主要功能是通过气体交换维持血液中的氧气供应,次要功能是发声时产生气流引起声带振动。

气管:气管及支气管是连接喉与肺之间的管道部分。

肺是动力站,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支气管、气管到达喉头,作用于声带、咽腔、口腔、鼻腔等发音器官,发出不同的语音。

(2)振动器官——喉头和声带

喉头(Larynx):喉头由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两块勺状软骨组成,上通咽腔,下连气管。喉部是语音的主要声源。

喉纵切面图(侧面和正面)声带

声带(V ocal Cords):从喉部纵切面图可以看到声带。声带位于喉头的中间,是两条有弹性筋肉的带。两条声带之间隔以声门裂,声门裂前方是音声门,后方是气声门。当呼吸时,声门大开。当发声时声门关闭,呼出的气流必须冲开声门而出,由于伯努利效应(1726年,伯努利通过无数次实验,发现了“边界层表面效应”:流体速度加快时,物体与流体接触的界面上的压力会减小,反之压力会增加。为纪念这位科学家的贡献,这一发现被称为“伯努利效应”),声门复归关闭,当声门下气压足够大时,又冲开声门。如此反复开闭,就形成声带周期性的颤动,发出乐音性质的声音。

从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振动发出声音。控制声带松紧的变化就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3)共鸣器官——口腔、鼻腔等

口腔和鼻腔靠软腭和小舌隔开。软腭和小舌上升使口腔畅通,这时发出的音在口腔中共鸣,叫做口音。软腭和小舌下降,口腔成阻,气流只能从鼻腔呼出,这时发出的音主要在鼻腔中共鸣,叫做鼻音。如果口腔无阻碍,气流同时从鼻腔和口腔呼出,发出的音在口腔和鼻腔共鸣,就叫做鼻化音(也叫半鼻音或口鼻音)。

口腔、鼻腔和喉腔、咽腔、唇腔组成人类发音器官的声腔,是非常灵活、富于变化的共振腔。声带音通过声腔时,由于声腔形状的种种不同变化,产生不同的公正共振,形成种种不同的声音。

3.语音的社会属性

作为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1)从语音与语义的关系来看:二者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关系只要社会公认就行了,具有社会契约性。

(2)从语音的系统性看:各种语言或方言都有自己的语音系统。

二、语音单位

1.音素

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段。

(1)元音(vowel)

元音,又称母音。元音是在发音过程中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

发元音时,气流从肺部通过声门冲击声带,使声带发出均匀震动,然后震音气流不受阻碍的通过口腔、鼻腔,通过舌、唇的调节而发出不同的声音。

在一般情况下,发元音时声带都振动,因此属于浊音,但有的语言发元音时也可使声带不振动,发成清元音(voiceless vowel)或耳语音。

元音主要分为舌面元音和舌尖元音两大类:

卷舌元音:er[ ]。

鼻化元音:鼻化元音是发音时气息从口腔和鼻腔同时流出的元音。国际音标採用“~”標示鼻化。例如:

o普通话“灯儿”[t??55]中的[?]就是鼻化元音,但“灯”[t??55]中的[?]不是鼻化元音。

o上海话“打”[t?34]中的[?]。

o厦门话“名”[m??24]中的[??]。

半元音:又称滑音,指与成音节的元音一起构成复元音的不成音节元音。用国际音标标注半元音的正规方式为在元音符号下方添加不成音节附加符号[ ],但也经常只简写为一个元音符号。

与之相似的无擦通音的口腔闭合度比元音和半元音大,因而归入辅音。发无擦通音时,两个发音部位彼此靠拢,组成声腔并且收窄,但仍然有足够空间让气流流动,产生的湍流较弱。

如:英语单词wow可以标注为[wa?](或简写作[wa?])。虽然[w]和[?]都跟元音[u]十分相似,但既然写成[wa?],就表示开头的音段是一个辅音,而末尾的音段与前面的元音构成了一个复元音。无擦通音[w]比半元音[?]发音更紧因而也更像个辅音。

(2)辅音

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又叫子音。

辅音按发音部位可分为:唇音(双唇音、唇齿音)、舌尖音(舌尖前音,即齿音,舌尖顶住上门牙;舌尖中音,即齿龈音,舌尖顶住上齿龈;舌尖后

音,即卷舌音、翘舌音,舌尖顶住或接近硬腭前部)、舌面音(舌面前、舌面中、舌面后)等。

按发音方法可分为:鼻音、塞音(爆音)、擦音、塞擦音、无擦通音(近音)、闪音(弹音)、颤音等。

清浊音:发浊辅音时,声带有充分振动;发清辅音时,声带完全不振动。

气流机制:在大多数语言中,所有辅音都采取肺呼气机制(pulmonic egressive),但部分语言也会使用紧喉音(又称挤喉音、喷音ejectives,发音时声门闭合,通过喉头上升压缩口腔内空气,在除阻时喷出。世界上18% 的语言中有紧喉音,非洲和美洲土著语中很常见)、内爆音(implosives,又称“内破音”、“缩气音”、“吸气塞音”。内爆音一般是浊辅音。发音时,先是口腔成阻,声带振动,然后降低喉头,压低舌位,鼓起脸颊,以扩大口咽腔容积,造成口腔内空气稀化,气压降低,结果在除阻时,口腔内气压低于口腔外的大气压,气流从外向内冲入,造成往内爆发的塞音)、搭嘴音(clicks,亦作啧音、吸气音、吮吸音、咂嘴音等。发音时口腔中两个位置同时闭塞。后面的闭塞位置处于软颚,起着隔断口腔和其他共鸣腔(鼻腔和咽腔)之间的气流通路的作用。除阻时舌身下降,使两个闭塞位置之间空气稀少,形成负压,空气被吸进去发出噪音。搭嘴音主要出现在非洲的科伊桑语族、班图语族的组鲁语和科萨语中。一共有5种搭嘴音:双唇搭嘴音?、舌尖搭嘴音?、齿龈边流搭嘴音∥、硬颚搭嘴音?、后齿龈搭嘴音?。在表现厌恶时发出的“啧啧啧”声音亦是吸气音)等气流机制不同的辅音。

长度:在日语、意大利语、芬兰语等语言中,一般辅音与双辅音(阻塞较长)代表不同的音位。在爱沙尼亚语及少数其他语言中,甚至有三种不同的辅音长度,虽然牵涉其中的发音差异较为复杂。

一般的现行语言有二十到三十个辅音。拉托卡斯语(Ratokas)只有6个辅音p、b、k、ɡ、r、t,是已知语言中最少的。历史上曾出现的最多辅音是高加索语系的Ubykh语,据说有多达84个辅音音位,同时仅有2个元音。该语言在1992年10月7日宣告消亡。目前辅音最多的是阿尔瓦语,有43个。

(3)元音和辅音的区别

元音与辅音的区别:成阻与否、气流强弱与否、声带振动与否。

元音辅音

成阻与否气流由咽腔到口腔自由流出,不受

阻碍。发元音时,舌头可前可后、

可高可低;嘴唇可开可闭、可展可

圆。即使在发舌位较高、口形较闭

的元音时,尽管气流通道较为狭窄,

但仍没有形成阻碍的部位,气流可

以自由地流出。

气流在发音器官的某一部分受到明

显的阻碍。人们可以通过调整口腔内

的牙、舌、小舌以及唇、喉壁、声带

等的相对位置,或堵塞气流通道,使

气流受到阻碍;或使气流通道变狭,

气流受阻后摩擦而出;或以其他方式

对气流加以阻碍。

发音器官各部发音器官的各部位肌肉均衡紧张。发音器官各部分肌肉紧张程度不均

分肌肉紧张程度是否均衡衡:构成阻碍的部分特别紧张,而其他部分则比较松弛。

声带颤动与否声带颤动。所以,元音都比较响亮。有的颤动声带(响亮),有的不颤动

声带(不响亮)。

气流强弱由于气流主要用于冲击声带并使之

振动,所以流出的气流较弱。

与元音相比,发辅音时气流比较强。

但不同的辅音之间也有气流强弱的

区别,气流强的如送气辅音,气流弱

的如不送气辅音。

2.音节

音节是听觉可以区分清楚的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

汉语中一个汉字一般就是一个音节(也有例外,如“浬”[海里]、“花儿”)。

汉语的每个音节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部分组成。(后面将分节详述)汉语普通话中的无调音节(不做音调区分)共约400个音节。

3.音位

(1)音位的定义

音位是一种具体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照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是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音位定义的要点是区别意义。

不同语言或方言的音位系统不同。例如[p]、[t]、[k]与[p?]、[t?]、[k?](汉语拼音:b、d、ɡ,p、t、k)在汉语里是两组不同的音位,在英语和葡萄牙语里是同一组音位。英语清辅音送气与不送气不区别意义,以送气为标准音;葡萄牙语清辅音送气与不送气也不区别意义,以不送气为标准音。汉语“八趴”、“答他”、“该开”意义完全不同,英语葡萄牙语却区别不开。同理,[ts]、[ts?]、[s]与[t?]、[t??]、[?](汉语拼音:z、c、s,zh、ch、sh)在普通话里是两组不同的音位,在南方许多方言里是一组音位的变体。[n]和[l]在汉语标准音中是不同的音位,在湖南一些方言中则不加区分。

(2)音位变体

一个音位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是音位的变体。音位变体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条件变体:出现在一定的条件下,如/a/音位有四个变体,它们分别出现在不同的条件下:他[?],胎滩[a],汤[ɑ],天[?]。

自由变体:无条件变体,如普通话“三”字发音是[san],这是标准发音,是音位的“典型”;如果是一个大舌头的人,他的发音可能是[θan]。

一种语言或方言中可以发出的音很多,但并非所有的都能区别意义。例如普通话声调不止四个,除了阴阳上去之外还有半上声、半去声、轻声等等,轻声的调值又有好几个,但用音位理论考察,原来那么多不同的调值是在一定条件下产

生的:半去声是在另一个去声的后面才有;轻声的调值是根据前一音节而变的,都是“条件变体”。

(3)怎样确定一个音位?

三条标准:1)辨义功能。普通话“三”[san]说成[θan],在普通话中不起辨义作用,同属一个音位;在英语中,[s]、[θ]是能辨义的,sing(唱歌)、thinɡ(东西)的意思不同,所以属于两个音位。2)互补分布。互补分布是指甲在这个环境中永不出现,乙却可以出现,两者不发生冲突,例如[u]永远不出现在[j]、[q]、[x]后面,ü[y]却只出现在[j]、[q]、[x] 后面,两者不冲突。如果仅考虑这一点的话,[u]和ü[y]可以归为一个音位。3)音感差异。

(4)音位表示法

两条斜线之间表示一个音位。例如普通话/n/和/l/是两个不同的音位,粤语中/l/ 是一个音位,[n]是/l/音位的变体。普通话有辅音音位、元音音位和声调音位。声调音位简称“调位”,例如普通话四声的调位是/1/、/2/、/3/、/4/;或者是/55/、/35/、/214/、/51/。我们说上声的调位是/3/或/214/,这是去声调位的典型,[21]

是/3/或/214/这个调位的变体。

三、记音符号

记音符号是指记录语音的符号。因为汉字不是拼音文字,不能从字形中看出读音来,所以需要记音符号给汉字注音。

(一)汉字注音法的演进

传统的汉字注音方式主要有读若和直音法、反切法、字母注音法三种。

1.读若和直音法

(1)“读若”

又作“读若某同”、“读与某同”、“读如”。为汉代训诂学家所创术语,并被历代沿用。传注多用“读如”,其余则见于《说文解字》。段玉裁《周礼汉读考·序》说:“读如、读若者,拟其音也。古无反语,故为比方之词。”清代学者对此多持异议。钱大昕认为:“许氏书所云‘读若’、云‘读与同’,皆古书假借之例,假其音并假其义,音同而义亦随之,非后世譬况为音者可同日而语也。”(《潜研堂文集·古同音假借说》)王筠《说文释例》和张行孚《说文发疑》都认为,明音、明假借二者兼有,不可一概而论。洪颐煊《说文读例》则认为“读若”除释字音、通假借外,还有训字义的作用。近代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说文》中“读若”的基本作用是比况被释字的读音;读若字与被释字既然音同或音近,而用以比况的字又往往是比较通行的字或人所易晓的成语方言,因此读若字就有可能是被释字的假借字,或与被释字意义相通。例如“龢,调也,读与‘和’同”;“雁,鸟也。读若鴈。”古代文献中“龢”与“和”、“雁”与“鴈”多通用。

对传注中的“读如”,意见较为一致,即:不但拟音,而且指明假借。例如《周礼·春官·男巫》:“春招弭。”郑玄注:“杜子春读弭如弥兵之弥。”《礼记·儒行》:“起居竟信其志。”郑玄注:“信,读若‘屈伸’之‘伸’,假借字也。”杜、郑即以“弭”、“信”为“弥”、“伸”的假借。

读若、读如等都有以本字相释的情况。有时是该字一音数义,用读若、读如等指出该字在此处应是某义。如《周礼·天官、大宰》:“六曰主,以利得民。”郑玄注:“利读如上思利民之利。”《说文》:“佈,数祭也。读若舂麦为佈之佈。”有时该字虽然只有一音一义,也用读若、读如引出常语俗词明确该字的音义。前者后者如《周礼·考工记·陶人》:“庾实二觳。”郑玄注:“庾读如‘请益,与之庾’之‘庾’。”《说文》:“掔,固也。读若《诗》‘赤舃掔掔’。”

在传注中,读如与读为有时混乱。例如《周礼·天官》:“胥十有二人。”郑玄注:“胥,读如谞,谓其有才知为什长。”而在《大行人》“七岁属象胥”下又说“胥,读为谞。”

(2)直音法

用一个汉字直接标注另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甲音乙,是说甲和乙读音相同。例如,《尔雅》、郭璞注:“钊音招。”意思是说“钊”和“招”读音相同。

从现有文献看,直音产生于汉末。唐代颜师古(581~645)注《汉书》,征引二十三家注,各家都有直音,其中汉末服虔、应劭最早。以后有主要用直音注音或全部用直音的专著,比如唐代唐玄度《新加九经字样》一卷,主要用直音注音;宋代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记载:“《春秋直音》三卷,德清丞方淑智善撰,刘给事一止作序。”这部书全部用直音注音。明代章黼(fǔ)辑有《直音篇》,纂集了汉魏以后经传注释中的直音。

直音与读若相比,是注音方法的一个进步。读若只是指明两个字的读音相似,直音则指明注音字与被注音字同音,看了注音字,立即就能读出被注音字的准确读音。

直音也有一定局限,清代陈澧《切韵考》卷六说:“然或无同音之字,则其法穷;虽有同音之字,而隐僻难识,则其法又穷。”事实的确如此。比如《广韵》“常列切”只有一个“折”字,没有跟它同音的字用直音法就不可能;又如《广韵》“尺制切”有8个字,“瘛”、“懘”、“痸”、“銐”等,个个都是冷僻字,若用直音法,拿其中的任何一个给另外一个字注音,都等于白注。

尽管直音有这样的缺点,但从后汉以来,仍然经常有人采用,历经近两千年而不衰。这是由于人们注意克服它的缺点,发扬它的优点所致。当遇到一个字没有同音字或虽有同音字但很冷僻的情况时,就采用一个与被注音字同声韵而不同声调的字作注音字。这种做法起于唐代,唐玄度称之为“但纽四声,定其音旨。”

他在《九经字样》中给“控”注音为“空去”,指明“控”的读音是“空”的去声。《康熙字典》的注音是反切与直音并用,在找不到恰当字时,也采用改变声调的直音法。比如“寡”字,在“古瓦切”下还有“瓜上声”的直音。

隋以前的直音,情况有点复杂。现在举颜师古《汉书》注征引的各家直音为例,把直音的一些其他形式归纳如下:

①甲音乙丙(或丙乙)之乙。用经典的成语,常用词语或俗语中的某一个字,为另一个字注音。《律历志》:“方尺而环其外,旁有庣焉。”郑氏注:“庣音条桑之条。”“条桑”出自《诗·七月》“蚕月条桑。”

②甲音乙丙(或丙乙)。省略了“之乙”的字样。《礼乐志》:“群生啿啿,唯春之祺。”服虔注:“啿音‘湛湛露斯。’”“湛湛露斯”出自《诗·湛露》。

③甲音乙丙(或丙乙)之乙。从形式上看与第一种相同,实际不是一回事。这种形式属于注音字有两读(或几读),用表示注音字的某一个音义的固定词组来确定被注音字的读音。《地理志》:“余杭。”孟康注:“杭音行伍之行。”《广韵》“行”有3个反切:胡郎切、户庚切、下更切。“杭”应读胡郎切。

④甲音甲乙(或乙甲)之甲。注音字与被注音字相同,当被注音字有两读或几读的时候往往采用这种形式,在注音中兼有训释的作用。《高帝纪》:“明其为贼,敌乃可服。”应劭注:“为音无为之为。”“为”有平声、去声两读。

⑤甲音甲乙(或乙甲)。这与第④种形式相同,只是省略了“之甲”字样。《高帝纪》:“沛候濞重厚。”服虔注:“濞音滂濞。”《广韵》“濞”有两读:匹备切,水声;匹诣切,水名。服注“音滂濞”,显然是取“水声”之义,应读匹备切。

⑥甲音乙。与第一种形式不同,这是通过注音来指明通假。《高帝纪》:“汉王跳,独与滕公共车出成皋玉门。”如淳注:“跳音逃,谓走也。《史记》作逃。”这实际是以注音的形式训义,也就是通常说的破字,破读。

①~③单纯注音,④⑤在注音中兼有训义的作用,⑥通过注音指明通假。《汉书》注的上述几种直音形式,基本上概括了直音的各种情况。

2.反切法

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有时单称反或切,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注音方法。例如,《广韵》“冬,都宗切”就是用“都宗”为“冬”注音。

用作反切的两个字,前一个字叫反切上字,简称切上字或上字;后一个字叫反切下字,简称切下字或下字。“冬”是被注音字,所以叫被反切字,简称被切字。

(1)对反切术语本身的不同理解

大致说来可分为3种:

①模棱两可的解释。宋代丁度等编撰的《礼部韵略》(1037)中说:“音韵展转相协谓之反,亦作翻;两字相摩以成声谓之切。”而宋元之际黄公绍、熊忠《古今韵会举要》(1297)说:“一音展转谓之反,一韵展转相摩谓之切,以子呼母,以母呼子也。”

②“反”、“切”同义说。清代顾炎武《音学五书·音论》说:“反切之名,自南北朝以上皆谓之反,孙愐《唐韵》谓之切,盖当时讳反字,……唐玄度《九经字样·序》云:‘避以反言,但纽四声,定其音旨。’其卷内之字,‘盖’字下云公害翻,代反以翻……是则反也,翻也,纽也,一也。”但他提出的南北朝以上称反、唐代以后称切的看法并不精密。孙炎《尔雅音义》保存下来的反切确实作反,但隋唐以前也有称切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说:“徐仙民(344~397)《毛诗音》反骤为在遘,《左传音》切椽为徒缘”。颜氏“反”、“切”并用。

③从分析“切韵”两个字入手,认为反切上字叫“切”,反切下字叫“韵”。隋代陆法言《切韵·序》批评前人说:“支脂鱼虞,共为一韵;先仙尤侯,俱论是切。”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五说:“所谓切韵者,上字为切,下字为韵。”金代韩道昭《五音集韵·序》说:“夫《切韵》者,盖以上切下韵,合而翻之,因为号以为名。”沈、韩两家阐述得尤为清楚。

各种说法不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反切原理

反切的基本原则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包括介音)和声调相同。上下拼合就是被切字的读音。如:“唐,徒郎切。”反切上字“徒”与被切字“唐”同为t声母(古代同为“定”母);反切下字“郎”与被切字“唐”韵母同为ɑnɡ,声调阳平(古代同为“唐”韵、平声)。

反切与拼音主要有3点不同:

①拼音是用一个或几个音素符号来表示声母、韵母的实际音值,而反切所用的每一个汉字都代表一个音节。所以代表声母的反切上字不能不带韵母,代表韵母的反切下字又常常带有声母。这样,代表声母和韵母的反切上下字都含有多余的成分,在拼合的时候,必须去掉多余的成分,即上字的韵母、下字的声母。

②理想的拼音方法中的一个声母或一个韵母,只能用固定的一个或一组字母表示,绝不允许随意更改;反切上下字的选用则是灵活的,选用与被切字声母、韵母相同的任何字做反切上、下字都是允许的。例如,“孤,古胡切”。假如上字不用“古”,而用“过”、“姑”、“公”等字,下字不用“胡”,而用“乎”、“吴”、“都”等字,都是可以的。从原则上说,同一类声母或韵母,各用一个字表示就可以了。但是,假如规定只用一个字来表示,那么就无法给这个字自身

注音,因此同一类声母或韵母至少得用两个字,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又远不止两个。《广韵》同类声母的上字最多有17个,同类韵母的下字也基本类似。

③现代汉语拼音除了有双拼法之外,还有三拼法、四拼法。从书写形式上看,一个音节可以用1~4个音素字母表示;而反切只能用双拼,只容许用两个字。即使是零声母字,也必须有反切上字。如“爱,乌代切”。如果是拼音,声母就不必表示了。另一方面,即使是既有韵头又有韵尾的韵母,也只能用整个字做反切下字。例如,“劝,去愿切。”

(3)反切的起源

关于反切产生的时代,历代学者的认识很不一致。主要有以下3种看法。

①认为反切是三国魏孙炎创造的。其根据是《颜氏家训·音辞》中的话:“孙叔然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仔细玩味颜氏的话,只说孙炎“创《尔雅音义》”一书,全用反切注音,并未说孙炎首创反切之法。看来是人们可能片面理解了颜氏的话。

②认为从产生汉字的时候就产生了反切。清代刘熙载(1813~1881)《说文双声·序》说:“切音……起于始制文字者也。许氏《说文》于字下系之以声,其有所受之矣。夫六书中较难知者莫如谐声,叠韵、双声,皆谐声也。许氏论形声,及于江河二字,方许氏时未有叠韵、双声之名,然河可为叠韵,江工为双声,是其实也。”

与此相近的看法还有合音说。宋代沈括、郑樵,明清之际顾炎武也都持有这种看法。顾炎武《音学五书·音论》说:“按反切之语,自汉以上即已有之。宋沈括谓古语已有二声合为一字者,如不可为叵,何不谓盍……郑樵谓慢声为二,急声为一,慢声为者焉,急声为旃(zhün),慢声为者与,急声为诸,……,是也。愚尝考之经传,盖不止此。如《诗·墙有茨》传:茨,蒺藜也,蒺藜正切茨字……。”

形声字也好,合音字也好,既不是反切的开始,也不等于反切。这两者与反切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反切是对一个音节的声母和韵母有意识地进行分析,并且对反切上下字做了规定;而形声字大量产生的时代(周、秦),还不可能对汉字作音理上的分析;合音字是急读、缓读问题。所以它们属于无意识的或偶然的,这与反切以注音为宗旨有着本质的区别。

③认为反切产生于后汉服虔、应劭时代。章炳麟、吴承仕(1884~1939)等力主此说。章炳麟认为:“服、应训说《汉书》,其反语已著于篇,明其造端汉末,非叔然创意为之。且王子雍与孙叔然,说经相攻如仇雠,然子雍亦用反语,其不始叔然可知也。”(黄侃《声韵略说》的转述)吴承仕《经典释文序录疏证》说:“寻颜师古注《汉书》,引服虔、应劭反语,不下十数事。服虔、应劭皆卒于建安中,与郑玄同时。是汉末已行反语,大体与颜氏所述相符。至谓创自叔然,殆

非实情。”这些看法比较合乎情理。首先,《汉书》注中保存着服虔、应劭的反切,这是事实;其次,王肃、孙炎两人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截然相反,王肃一直攻诘孙炎的老师郑玄,如果反切是孙炎创造的,王肃也用反切,就等于授人以柄,自己甘拜下风,这是不可能的;再次,服虔、应劭都是汉末人,这与颜之推说的“是汉末人独知反语”的话相合。

反切的产生,是为了补救读若、直音注音方法的不足。反切与读若、直音比较起来,无疑是个巨大的进步。从音韵学史角度说,反切的产生,标志着汉族语音学的开始──从此懂得了对汉语音节做音理上的分析,把一个音节分成声、韵两个部分。

(4)今音与反切不合举例

反切刚刚产生的时候是容易学习和掌握的。当时一般人不仅可以通过反切认字,制造反切来注音,而且还能用反切来打哑谜、说隐语。后来反切变得难懂了,甚至有些读书人也往往不懂,因为语音不断发展变化,用当代音去读古人造的反切,自然不免隔膜。

语音变化对反切原则的影响很大,但大体上有规律可循。例如:

①反切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被切字的声调与反切下字相同。下字是平声,被切字也读平声。但今音平声分阴阳,被切字如果是平声,读阴平还是读阳平,则由上字决定。这是因为中古平声不分阴阳,今音的阴阳是由中古的清浊导致的。中古清声母字归阴,浊声母字归阳。例如:“刊,苦寒切。”下字“寒”是阳平字,但被切字“刊”读阴平,这是因为上字“苦”是中古清声母(溪)字。又如:“坛,徒干切。”下字“干”是阴平字,但被切字“坛”读阳平,这是因为上字“徒”是中古浊声母(定)字。

②反切的基本要求之二是被切字与反切上字的声母相同。但有一类反切按今音读,被切字与反切上字的送气和不送气不一致。这是因为中古全浊声母今天普通话里已变成送气和不送气两类清声母,平声送气,仄(上去入)声不送气。当上字是全浊声母时,下字是平声,被切字今音为送气清声母;下字是仄声,被切字今音为不送气清声母。例如:“权,巨员切。”上字“巨”今读不送气声母,被切字“权”今读送气声母,这是因为下字“员”是中古平声字,而上字“巨”又属中古浊声母。又如:“度,徒故切。”上字“徒”今读送气声母,被切字“度”今读不送气声母,这是因为下字“故”是仄声字,而上字“徒”又属中古浊声母。

(5)反切的改良

用反切注音,有很大的局限性。这表现在3方面:①反切上下字都含有多余成分,在拼合时有一定障碍;②反切上下字可用的字过多,使用的人难于掌握;

③有些窄韵,不得不偶尔借用其他韵的字作反切下字,造成切音不准确的弊病。所以,后代人不断从各方面对反切进行改良。代表性的主张反映在下面几种书里:

明代吕坤《交泰韵》,清代潘耒《类音》。这两部书立志革除旧反切的弊病。他们的改良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①反切上字不仅考虑到与被切字的声纽相同,清浊一致,而且也考虑到等呼相应。被切字是洪音字,上字用洪音;被切字是细音字,上字用细音;被切字是开口字,上字用开口;被切字是合口字,上字用合口。②下字尽量用不带辅音声母的字。③不全用与被切字声调相同的字作反切上字。在这个问题上,吕坤、潘耒的做法不完全一致:吕坤主张以入切平,以平切入,以上切上,以去切去;潘耒主张以仄切平,以平切仄。④被切字是平声字,反切下字照顾到阴阳分类,被切字阴平,下字用阴平;被切字阳平,下字用阳平。这是因为当时北方话和多数方言平声已经分化成阴阳两类。⑤反切下字尽量减少、划一,减轻使用者的负担。这样的改良固然给人们带来很大的方便,但同时也产生了新的弊端。一定要用以元音开头的字做反切下字,而同韵的以元音开头的字毕竟是少数,这样势必找出一些冷僻字做反切下字。用难认的字为常见字做反切,就失去了注音的作用。

明清之际杨选杞《声韵同然集》。他的改良主要有两点:①减少反切上下字的字数。杨氏把所有韵归并为25个“大韵”,把声纽定为31个“字祖”。每“大韵”又分“宏”、“中”、“细”3类。“宏”相当于合口洪音,在“宏”声韵里确定15个字充当反切上字,13个字充当反切下字;“中”相当于开口洪音,在“中”声韵里确定21个字充当反切上字,24个字充当反切下字;“细”相当于开口和合口细音字,在“细”声韵里确定31个字充当反切上字,24个字充当反切下字。“宏”、“中”、“细”3类反切上下字的总和是124个,不到《广韵》反切上下字总数的1/12。②尽量选用不带声母的影、喻两纽字做反切下字,有些韵没有影、喻两纽的字,不得不选用晓匣等纽的字。杨选杞的改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有不足之处。因为反切上下字数目太少,有时不能不采取“借用”的方法,书中多次说“勉借”、“勉求”,甚至说“勉而又勉”。

清代李光地、王兰生《音韵阐微》和清代刘熙载《四音定切》。这两部书分别完成于1726年和1878年。《音韵阐微》作者是在满文十二字头的启发下,吸取《交泰韵》、《类音》等的长处而写成的。《四音定切》则是以《音韵阐微》为基础,而比它更加精密和严谨。这两部书的改良反切已经达到最佳状态了,但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韵母为“徲久”(tí)、“宐宜”(yí)的字,就没有以元音开头的字可用,只能用带辅音的字做反切下字,因此在拼合过程中仍有扞格不入的现象。

以上各家对反切做了各种改良,始终没有达到理想境地。只有改用一套分析各种音素的符号,才能解决这个矛盾。

3.字母注音法

字母注音法是使用专门设计的表音字母来给汉字注音。

字母一词来自梵文摩多(mata)。梵文摩多本指元音,后来梵文词义扩大,辅音也称摩多。该词传入中国后,当时音韵学家只用它表示声母。唐末僧人从梵文字母得到启发,给每一声类规定了一个代表字,这就是字母。敦煌出土守温字母残卷列“不芳並明……”30字母,后来有人“益以‘娘床邦滂微奉’六母”,故有36字母。

唐朝时期日本人创造的假名,也可能是最早用于拼注汉字语音的注音符号之一。

元朝,蒙古统治者用改变了的藏文字母来拼写汉语等语言,叫八思巴字。虽然不是专门拼写汉语的,但是,也算汉语拼音的一种吧。

明朝时期朝鲜人创造了谚文。明代回回创造了用阿拉伯字母为汉语注音的小经,他们用阿拉伯字母来拼写汉语口语,这可以说是是中国最早的拼音。1605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最早采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1626年,法国传教士金尼阁在利玛窦方案的基础上采用音素字母为汉字注音。早期的汉语拼音以南京官话为蓝本。以后又出现了以北京官话为蓝本的汉语拼音以及广东话等拼音。1867年英国人威妥玛创制的威妥玛式拼音采用北京官话作为蓝本。

1892年,卢戆章仿照拉丁字母造“中国切音新字”字母,并主张以南京语音为汉语语音标准,这被认为是统一全国语音的首倡者。1900年王照受日本片假名启发创制汉字笔画型拼音字母“官话合声字母”,并主张以北京语音为汉语的语音标准。其后,创制的字母注音法中影响较大的有“注音字母”、“国语罗马字”和“拉丁化新文字”等。

(2)注音字母

注音字母是中国第一套法定的汉字形式的拼音字母。又称国音字母、注音符号、注音字符。1912年,当时的教育部召开临时教育会议,通过“采用注音字母案”;1913年教育部召开读音统一会,正式制定“注音字母”,并在1918年由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注音字母以章太炎记音字母为基础,从他的方案中选取15个字母(ㄇㄈㄅㄌㄏㄕㄊㄙㄧㄩㄛㄟㄠㄥㄢ),再改造部分汉字得出23个字母,并另造一字母“ㄦ”,共计39个。1919年又公布“注音字母音类次序”,重新排列字母顺序。1920年审音委员会增加一个字母“ㄜ”(e),共计达40个。其中,声母24个,韵母16个。

注音符號及其來源表

符號拼音今字來源/備註本字讀音取聲切韻

ㄅ b 包“包”之古字。《说文》:“勹,裹也。象人曲形

有所包裹。”段玉裁注:“今字‘包’行而‘勹’

廢矣。”

ㄅㄠ(büo)取其聲

ㄆp 撲即攴。《说文》:“攴,小擊也。”即手执竿轻敲。ㄆㄨ(pū)取其聲

ㄇm 冪"幂"的本字。《仪礼·既夕礼》:“甕三……幂用

疏布。”郑玄注:“幂,覆也。”遮蔽、覆蓋之意。

ㄇㄧˋ(m?)取其聲

ㄈ f 匚《说文》:“匚,受物之器。”古代一種盛物的器

具。

ㄈㄤ(fünɡ)取其聲

?v 萬“萬”之古字、簡體(但另有?唸ㄇㄛˋm?),今

讀ㄨㄢˋ(uàn),蘇音

?ㄢˋ(vàn)取其聲

ㄉ d 刀古之“刀”字。ㄉㄠ(düo)取其聲ㄊt 突/凸古之“突”或“凸”。ㄊㄨ(ㄊ)(tū)取其聲ㄋn 乃古之“乃”字。ㄋㄞˇ(nǎi)取其聲ㄌl 力古之“力”字。ㄌㄧˋ(l?)取其聲

ㄍɡ澮《廣韻》:ㄍ,古外切,去泰,見。

《說文》:“巜,水流澮澮也。”川之小者,田間

的水道。

ㄎㄨㄞˋ(kuài)取其聲

ㄎk 丂說文:“丂,氣欲舒出,勹上礙於一也。”气受阻

碍而无法舒出或行而不利。

ㄎㄠˇ(kǎo)取其聲

?nɡ兀今讀ㄨˋ(wù),蘇音?ㄜ(nɡy)取其聲

ㄏh 厂古之“厂”字,山侧避风雨之居处。非「廠」之簡

化。

ㄏㄢˇ(hǎn)取其聲

ㄐj 糾古之“纠”字。《說文》:「丩,相糾繚也。」ㄐㄧㄡ(jiōu)取其聲ㄑq 畎水小流。同"畎",田间沟渠。ㄑㄩㄢˇ(quǎn)取其聲

?nj 广今讀ㄧㄢˇ(yǎn),蘇音?ㄧㄢˇ(njiǎ

n)

取其聲

ㄒx 下古之“下”字。ㄒㄧㄚˋ(xià)取其聲ㄓzh 之古之“之”字。ㄓ(zh?)取其聲

ㄔch 彳左脚的步伐。明·张自烈《正字通》:「左步為彳,

右步為亍,合彳亍為行。」

ㄔˋ(ch?)取其聲

ㄕsh 屍古之“尸”字。ㄕ(sh?)取其聲ㄖr 日古之“日”字,象形。ㄖˋ(r?)取其聲ㄗz 節古之“节”字。今不分尖團讀ㄐㄧㄝˊ。ㄗㄧㄝˊ(zi?)取其聲ㄘ c 七古之“七”字。今不分尖團讀ㄑㄧ。ㄘㄧ(ci)取其聲ㄙs 私古之“私”字。ㄙ(s?)取其聲

ㄚ a 丫古之“丫”字。《廣韻》:「丫,象物開之形。」物

之歧头曰“丫”。

ㄧㄚ(iü)切其韻

ㄛo 呵古之“呵”字。說文:「ㄛ,反丂也。」ㄏㄜ(hō)切其韻ㄜ e 「ㄛ」之轉化,由「ㄛ」添筆而成。- - ㄝie 也古之“也”字ㄧㄝˇ(it)切其韻ㄞai 亥古之“亥”字ㄏㄞˋ(hài)切其韻ㄟei ㄟ“流”也ㄨㄟ(uyi)切其韻

ㄠao 么说文解字:“幺,小也。”“么”的本字。小也,

细也。

ㄧㄠ(iüo)切其韻

ㄡou 又握於手之象形字ㄧㄡˋ(i?u)切其韻

ㄢan 含說文:“ㄢ。艸木之華未發然。”花苞之象形,其

意“含”也。

ㄏㄢˊ(hán)切其韻

ㄣen 隱古之“隐”字,又作"乚":匿也。ㄧㄣˇ(yǐn)切其韻ㄤanɡ尢玉篇尢部:“尢,跛、曲脛也。”脚跛也ㄨㄤ(uünɡ)切其韻ㄥenɡㄥ說文段玉裁注:“ㄥ,古文厷,象形,象曲肱。”ㄍㄨㄥ(ɡuynɡ)切其韻

ㄦer 兒"儿"的简化字。ㄦˊ(?r)切其韻ㄧi 一“一”是数字之始ㄧ(?)切其韻ㄨu 五古之“五”字ㄨˇ(ǔ)切其韻ㄩü凵說文:“凵,飯器,以柳作之。”ㄑㄩ(qǖ)切其韻按:ㄧ直行作一。

1922年教育部公布《注音字母书法体式》,废除四角点声法,改用标调符号。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把注音字母改称“注音符号”(后台湾当局改称为国音符号)。由于注音最初以读音统一会所定字音为标准,故有“万、兀、广”三个字母。1932年5月7日,教育部正式以“新国音”取代“老国音”,中文以北京音为标准,本来的三个注音符号“万(v-)、兀(nɡ-)、广(nj-)”不再使用,后标注为只作拼写方言之用。

老国音和新国音: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后年2月在北平召开了“中国读音统一会”,制定了史称“老国音”的国音系统,它以“京音为主,兼顾南北”,具有入声。1920年,由于上一年所编《中华民国国音字典》的语音标准与北平语音标准存在矛盾,爆发了“京国之争”。同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文科主任张士一发表《国语统一问题》,认为注音字母连同国音都要做根本的改造,不认同国音,主张以北平音为国音标准。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和江苏全省师范附属小学联合会相继做出了定北平语音为标准音的决议,最后由“增修国音字典委员会”确定国音“以北平读法为标准音”,这就是所谓的“新国音”。

注音字母的特点是:字母选自古汉字,音节拼字法采用三拼制,主要用来标注汉字读音。1918~1958年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一直通行,对统一汉字读音,推广国语,普及拼音知识有很大贡献。

(2)国语罗马字

国语罗马字由林语堂倡议,赵元任作主要研究,从1925年到1926年获国语推行委员会协助,1928年9月26日由国民政府大学院公布。它与当时已流行的注音符号并存,其后于1940年易名为译音符号。

注音符号、汉语拼音方案、国语罗马字声母对照表

注音符号ㄅㄆㄇㄈ万ㄉㄊㄋㄌㄍㄎ兀ㄏ汉语拼音方案 b p m f v d t n l ɡk h 国语罗马字 b p m f v d t n l ɡk nɡh

注音符号ㄐㄑ广ㄒㄓㄔㄕㄖㄗㄘㄙㄙ' 汉语拼音方案j q x zh ch sh r z c s

国语罗马字j ch ɡn sh j ch sh r tz ts s z 注音符号、汉语拼音方案、注音符号第二式、国语罗马字韵母对照表

注音符号

汉语拼音方

注音符号

第二式

国语罗马字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非零声零声非零

零声非零

零声非零

零声非零

零声非零

零声

帀i r/z y yr yy yh

ㄧi yi i yi i yi ii yii ih yih ㄨu wu u wu u wu uu wuu uh wuh ㄩü/u yu iu yu iu yu eu yeu iuh yuh ㄚ a a a ar aa ah

ㄛo o o or oo oh

ㄜ e e e er ee eh

ㄝêêèèr èèèh

ㄞai ai ai air ae ay

ㄟei ei ei eir eei ey

ㄠao au au aur ao aw

ㄡou ou ou our oou ow

ㄢan an an arn aan ann

ㄣen en en ern een enn

ㄤanɡanɡanɡarnɡaanɡanq

ㄥenɡenɡenɡernɡeenɡenq

ㄦer er el erl eel ell

ia ya ia ya ia ya ea yea iah yah

io yo io yo io yo eo yeo ioh yoh

ie ye ie ye ie ye iee yee ieh yeh

iai yai iai yai iai yai eai yeai iay yay

iao yao iau yau iau yau eau yeau iaw yaw

iu you iou you iou you eou yeou iow yow

ian yan ian yan ian yan ean yean iann yann ㄧin yin in yin in yn iin yiin inn yinn

ianɡyanɡianɡyanɡianɡyanɡeanɡyeanɡianq yanq

inɡyinɡinɡyinɡinɡynɡiinɡyiinɡinq yinq

ua wa ua wa ua wa oa woa uah wah

uo wo uo wo uo wo uoo woo uoh woh

uai wai uai wai uai wai oai woai uay way

ui wei uei wei uei wei oei woei uey wey

uan wan uan wan uan wan oan woan uann wann

un wen uen wen uen wen oen woen uenn wenn

uanɡwanɡuanɡwanɡuanɡwanɡoanɡwoanɡuanq wanq

onɡwenɡunɡwenɡonɡuenɡornɡwenɡoonɡwoenɡonq wenq

ue/üe yue iue yue iue yue eue yeue iueh yueh

uan/üan yuan iuan yuan iuan yuan euan yeuan iuann yuann

un/ün yun iun yun iun yun eun yeun iunn yunn

ionɡyonɡiunɡyunɡionɡyonɡeonɡyeonɡionq yonq

国语罗马字是一套汉字拉丁化方案。它用复杂的拼写规则来标示声调,不像其它方案要用到调号或数字。因为以拼写来标调,所以国语罗马字的拼音中不少字母也用来标示声调,而不代表实际的音节。例如汉语拼音和威妥玛拼法的ai,按国语罗马字可写成ai、air、ae或ay(分别表示第一、二、三和四声)。这里的r不发声,仅标示第二声。但第二声不一定以r代表,就像国语罗马字的iou、you、yeou或yow,对应汉语拼音和威妥玛拼法的you。繁琐的规则使国语罗马字不便学习与运用,因而一直无法普及于社会大众。

(3)中国的拉丁化新文字

中国的拉丁化新文字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苏联创制的,其目的是在苏联远东的10万华工中扫除文盲,今后在条件成熟时,用拉丁化新文字代替汉字,以解决中国大多数人的识字问题。当时的苏联政府把在苏联远东地区的华工中扫

除文盲也列为苏联本国的工作任务,于是,在苏联的中国共产党员瞿秋白、吴玉章、林伯渠、萧三等人与苏联汉学家龙果夫、郭质生合作,研究并创制拉丁化新文字。瞿秋白写成《中国拉丁式字母草案》,于1929年由莫斯科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出版社出版。1930年,瞿秋白又出版了《中国拉丁化字母》一书,引起很大反响。1931年5月,苏联各民族新文字中央委员会科学会议主席团对中国拉丁化字母的方案进行了审定,并批准了这个方案。1931年9月26日在海参威召开的中国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又通过了书面方案《中国汉字拉丁化的原则和规则》。拉丁化新文字方案通过后,首先在华工中推行,出版书籍47种,刊印10多万册,许多华工学会了新文字,可以用新文字读书写信。1933年,拉丁化新文字被介绍到国内。1934年8月,上海成立了“中文拉丁化研究会”,出版介绍拉丁化新文字的书籍。接着,在北方和南方的一些大城市都先后成立了拉丁化新文字团体,甚至在海外华人中也成立了这样的拉丁化新文字团体,据统计,从1934年到1955年二十一年中,拉丁化新文字团体总共有300

多个。拉丁化新文字的传播还得到了文化教育界人士的热情赞助。1935年12月,蔡元培、鲁迅、郭沫若、茅盾、陈望道、陶行知等688位知名人士,共同发表文章《我们对于推行新文字的意见》,其中说:“我们觉得这种新文字值得向全国介绍。我们深望大家一齐来研究它,推行它,使它成为推进大众文化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工具”。这是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的一份革命宣言。毛泽东对于当时的新文字运动给予了极大的赞赏和积极的支持。他在1940年1月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文字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革,言语必须接近民众”。1941年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新文字工作委员会”,正式宣布新文字与汉字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同年,延安出版的《Sin Wenzi Bao》(《新文字报》)第一期上发表了毛泽东的题字:“切实推行,愈广愈好”;朱德也题了字:“大家把实用的新文字推行到全国去”。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一直延续到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时为止,历时近30年。它对中国的文字改革事业,对制定和推广《汉语拼音方案》,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拉丁化新文字使用28个字母:a b c ch d e f ɡi j k l m n nɡo p r rh s sh t u w x y z zh。

z c s zh ch sh与汉语拼音方案相同,r相当于汉语拼音方案的er,rh相当于汉语拼音方案的r。x相当于汉语拼音方案的h。汉语拼音方案的j q x在拉丁化新文字里不使用专门字母,而是用ɡk x的变读表示。z c s zh ch sh r rh成音节时不使用专门的韵母,它们直接构成音节。韵母都直接成音节,不改词首字母。

拉丁化新文字不标调,词儿要连写。如sin wenz(新文字),bu iao xaipa(不要害怕),ynɡxu(拥护)。

我们现在最常用的记音符号系统主要有《汉语拼音方案》和国际音标。

现代汉语练习-第2章--语音-(附答案) 2

第二章语音 一、填空: 1、语音具有三个方面的性质,即__生理属性________、_物理属性_________、_____社会属性_____。其中___社会属性__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2、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具有_音强____、_音长_____、__音高___、_音质____四个要素。 3、音色不同大体是由三个条件决定的,即__发音方法________不同,___共鸣器形状_______不同,____发音体____不同。 4、普通话的辅音大多是__清___辅音,只有m、n、ng、l、r是___浊___辅音。 5、普通话辅音的发音方法复杂,除有___清音_____和____浊音____之分,还有___送气______和______不送气___之别。 6、传统音韵学把汉字字音分为___声母_____、____韵母____、____声调____三个部分,叫做音节的三要素。 7、《汉语拼音方案》是给汉字___注音_____和拼写__普通话______的方案,其内容包括___字母表_____、__声母表______、____韵母表____、声调符号______、___隔音符号______五个部分。 8.从语音的物理性质看,舌头"与"蛇头"中两个"头"的区别主要决定于音强。 9.北京人所说的shi sheng(师生)与重庆人口里的意思相同,这种现象决定于语音的社会性 10.国际音标是由国际语音协会制定的,公布于1888 年,目标是用来记录和研究不同民族语言的语音,其记音原则是一符一音,一音一符。 11.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社会的交际工具。 12. 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的快慢。 13. 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震动的幅度有关。 14.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发声的时间的久暂。 15. 音色指的是声音的特色,决定于发音体的性质。造成不同音色的条件主要三种发音方式不同,物体颤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发音体不同。 16. 发音器官包括呼吸器官、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三个部分。 17. 普通话共有____22____个声母,除一个____零声母____外,其余都是___辅音_____声母。 18.任何一个辅音声母的发音,都是由__发音部位__和__发音方法____两个方面决定的。 19. 普通话共有____38__个韵母,按照韵母的内部成分,可以把韵母分为__单韵母______、____复韵母____、_____带鼻音韵母___三类;按照韵母开头的元音,可以把韵母分为____开口呼____、___齐齿呼_____、___撮口呼_____、___合口呼_____四类。 20、分析描写元音音素依据的三个条件是___舌位前后____、__舌面高低______、__圆唇不圆唇 ______。 21、声调在汉语里有__区别意义______的作用,它是由___音高_____的变化形成的。 22、音节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最小__语音_____单位,汉语音节的三要素是___声_____、____韵____、__调______。 23、汉语的每个音节最多__4_____个音素,最少___1_____个音素;有辅音的音节,辅音只出现在___音节开头____或__音节末尾______。 24、武艺”w yì这样的音节由Y、W开头,说明是___零声母_____音节。 25、汉语音节结构包括声母、__韵头____、__韵腹____、__韵尾____、声调五个部分。 26、汉语音节声母和韵母的拼合,往往是以__声母发音部位_________ 和__“四呼”___为主要依据的。 27、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叫音节。 28、语言里能够区别词义的最小语音单位叫音位。

现代汉语语音知识总结

现代汉语语音知识总结 基本知识: 语音的基本要素:音高(声调),音强,音长,音色 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节:由音素构成,交谈时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语素:最小的语音结合体。 1,声母initial 发音方法发音部位塞音(爆破) 塞擦音(先爆破再摩 擦) 擦音鼻音边音 清音清音 清浊浊浊不送气送气不送气送气 双唇音 b p m 唇齿音 f 舌尖前音z c s 舌尖中音 d t n l 舌尖后音zh ch sh r 舌面音j q x 舌根音g k h 2,韵母final 普通话韵母表 开口呼齐口呼合口呼撮口呼 单韵母-i i uüa ia ua o uo e êieüe er 复韵母ai uai ei uei ao iao ou iou 鼻an ian uanüan

韵母en in uenün ang iang uang eng ing ueng ong iong 共有21个声母,共有10个单韵母( a o e i u ü-i[1] -i[2] er ê) 韵头韵腹(最响亮的部分)韵尾 前响复韵母:ai ei ao ou 4个 中响复韵母iao iu(iou) uai ui(uei) 4个 后响复韵母ia ie(iê) üe(uê) ua uo 5个 带鼻音韵母:an ang eng ong üan ün(üen) 等 3,声调 3.1教学法:手势法,体态法,音乐法,借用其他语言中的声调,五度标记法 3.2调值:阴平55 阳平35 上(三声)声214 去声51 4,调号的标法 ①发音响亮的顺序a>o>e>i>u>ü,一个元音,声调符号标在元音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元音时,声调标在较响亮的元音上。 ②i u 并列标在后面的元音上。 ③调号在i上时,i上的点省略。 ④轻声不标调。 5,三声的变调 ①214+214=35+214 ②214+一二四轻=21+一二四轻 ③三个字的词组,分组。 单+双小老虎21+(35+214) 双+单管理所(35+35)+214 6,“一”“不”的变调 ①2+4(不要) ②4+123轻(不好) ③嵌在动词或形容词中间充当补语读次轻声,标注为轻声。e.g.好不好,对不起 ①单念,序数,放在词语后面,读原调,一声。 ②四声字前读二声 ③一二三前读四声 7,轻声neutral tone 轻声有辨别词义或词性的作用。 轻声是一种变调。 8,儿化(retroflexion)卷舌(roll your tongue)规则:末尾是a o e ê u 发韵腹时卷舌 作用:区分词义或词性,表达细小轻微的性质和形态或亲切喜爱的感情色彩。 教学法:合并加速法

现代汉语第二章语音知识汇总

章二语音 一、名词解释; 1、语音:指人类通过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目的是用以进行社会交际的声音,是语言的物 质外壳; 2、音素:从音色角度划分出的最小语音单位,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3、元音: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鼻腔中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又称母音; 4、辅音: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鼻腔中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又称子音; 5、声母:指音节中处于元音前面的那部分,多数为音节开头的辅音; 6、音节:由音素构成的自然能感受到的最小语音片段,一般情况下一音节对应一汉字,是语音结构的基 本单位; 7、音位: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从音色角度划分出的具有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按语音的辨义作 用归纳出的音类。 8、四呼:我国传统语音学对韵母作出的分类法,利于揭示出普通话中声母与韵母的配合规律。按照韵母 开头的元音发音将之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 9、押韵:指相邻的句末两个音节韵腹和韵尾相同或韵腹同而韵尾相近的情况; 10、声调:音节内部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高低升降的变化; 11、调类:即声调的类别,是某种语言或方言将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到一起所建立的类别,包括阴平、阳平、 上声、去声; 12、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折长短的变化形式,即声调的读法,包括55、35、214、51; 13、调位:即声调音位,由声调中归纳所得的音位,普通话中有四个调位,即55(阴平)、35(阳平)、214 (上声)、51(去声); 14、音位变体:即一个音位在不同条件下呈现出的不同表现形式的音素,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大 类; 15、轻声:在词或句子中,某些音节被说或读得相对轻而短,以体现某些语义或语法功能,此现象即轻声; 16、儿化:指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音“儿”(er)而形成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17、音变:语流中音节与音节、音素与音素、声调与声调相互影响而导致声音变化的现象; 18、逻辑重音:为突出句中主要思想或强调句中的特殊感情而重读的即为逻辑重音; 19、语调:句中中用以表达意思和感情的抑扬顿挫的调子即语调。 20、浊音:发音时气流受阻,同时振动声带而发出的乐音即浊音,一般指重而浑浊的声音; 21、变调:指或因临近音的影响,或因音节在连续发音中的地位不同,或因说话的韵律特征不同而使音节改 变原来的调值或调类的语流音变现象。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中性语调,即音与音之间相互影响 而发生的变化,二是口气语调,即因说话时口气、情感不同而发生的变化。 二、简答题; 1、语音的物理属性; 答:主要体现在“语音四要素”,具体如下: (1)音高: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长、大而松的发音体振动慢,频率低,声音低。可分为绝对音高和相对音高,构成声调和语调; (2)音强: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幅,振幅高则声音强; (3)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持续时间的长短,在某些方言中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如广州话“三” 【sa:m】与“心”【sam】; (4)音色:声音的品质,取决于声波振动的形式; 2、音色不同的原因; (1)音色又称音质、音品,指声音的特色,主取决于声波振动的形式,可分为绝对音色和相对音色,形成

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之七(语气和口气)-教学教案-高三语文教案

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之七(语气和口气)-教学教案-高三语文教案 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之七(语气和口气) 第八节语气和口气 1.什么是语气和口气 语气是说话人在交际中对谈到的情况所持的态度。语气只有四种: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口气是用于表达思想感情的种种方式,如肯定、否定、严厉、委婉、强调、迟疑、蛮横、活泼、泼辣等。在正规用语中不要把“语气”和“口气”这两个术语用混了。 2.语气的表达手段 表达语气的手段是语调,在书面语中用句末点号表示。其次是语气词,此外是句子的结构(如主谓倒装常用来表示感叹语气,述语的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连用可用来表示疑问语气)。用语气词表示语气有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一个语气词往往可以用于不同的句类,如“啊”可以用于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陈述句。 第二,语气词往往有多种写法,应该以习惯上固定下来的写法为准。如“啊”写成“呵、阿”,“呢”写成“呐”,“吧”写成“罢”,这些写法不宜推广。 第三,语气词可以叠用,如“行了啊!”“真的啊?” 3.疑问句的种类与各自的特点 疑问句可分为“有疑而问”和“无疑而问”两大类。“无疑而问”只有“反问”;“有疑而问”包括“是非问”、“特指问”和“选择问”三种。下面具体谈谈各自的特点: 是非问的结构与陈述句相同。一个陈述句改用疑问句的语调,就变成了是非问。语气词可以用“吗”,不能用“呢”。句中可以用“的确”、“真的”等副词,不能用“到底”、“究竟”之类。例如,“你好吗?”“你喜欢看电影?” 特指问有疑问代词指明疑问点,疑问点可以不止一个,语气词一般用“呢”,不用“吗”。例如,“你给谁买的?”“他明天什么时候坐哪趟车去北京?” 选择问是句中几个并列项目,或一件事的正反两个方面,要求对方选定一种来回答。如果用语气词,用“呢”不用“吗”。例如,“这件事让我去办行不行?” 以上三种问句都是要求对方回答的。 反问是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陈述句的内容,因此不要求回答。字面上是肯定的,意思是否定;字面上是否定的,意思是肯定。 现代汉语教学参考之七(语气和口气)

现代汉语第二章语音知识汇总

第二章語音章二语音 一、名词解释; 1、语音:指人类通过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目的是用以进行社会交际的声音,是语言的物 质外壳; 2、音素:从音色角度划分出的最小语音单位,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3、元音: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鼻腔中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又称母音; 4、辅音: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鼻腔中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又称子音; 5、声母:指音节中处于元音前面的那部分,多数为音节开头的辅音; 6、音节:由音素构成的自然能感受到的最小语音片段,一般情况下一音节对应一汉字,是语音结构的基 本单位; 7、音位: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从音色角度划分出的具有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按语音的辨义作 用归纳出的音类。 8、四呼:我国传统语音学对韵母作出的分类法,利于揭示出普通话中声母与韵母的配合规律。按照韵母 开头的元音发音将之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 9、押韵:指相邻的句末两个音节韵腹和韵尾相同或韵腹同而韵尾相近的情况; 10、声调:音节内部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高低升降的变化; 11、调类:即声调的类别,是某种语言或方言将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到一起所建立的类别,包括阴平、阳平、 上声、去声; 12、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折长短的变化形式,即声调的读法,包括55、35、214、51; 13、调位:即声调音位,由声调中归纳所得的音位,普通话中有四个调位,即55(阴平)、35(阳平)、214 (上声)、51(去声); 14、音位变体:即一个音位在不同条件下呈现出的不同表现形式的音素,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大 类; 15、轻声:在词或句子中,某些音节被说或读得相对轻而短,以体现某些语义或语法功能,此现象即轻声; 16、儿化:指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音“儿”(er)而形成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17、音变:语流中音节与音节、音素与音素、声调与声调相互影响而导致声音变化的现象; 18、逻辑重音:为突出句中主要思想或强调句中的特殊感情而重读的即为逻辑重音; 19、语调:句中中用以表达意思和感情的抑扬顿挫的调子即语调。 20、浊音:发音时气流受阻,同时振动声带而发出的乐音即浊音,一般指重而浑浊的声音; 21、变调:指或因临近音的影响,或因音节在连续发音中的地位不同,或因说话的韵律特征不同而使音节改 变原来的调值或调类的语流音变现象。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中性语调,即音与音之间相互影响 而发生的变化,二是口气语调,即因说话时口气、情感不同而发生的变化。 二、简答题; 1、语音的物理属性; 答:主要体现在“语音四要素”,具体如下: (1)音高: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长、大而松的发音体振动慢,频率低,声音低。可分为绝对音高和相对音高,构成声调和语调; (2)音强: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幅,振幅高则声音强; (3)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持续时间的长短,在某些方言中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如广州话“三” 【sa:m】与“心”【sam】; (4)音色:声音的品质,取决于声波振动的形式; 2、音色不同的原因; (1)音色又称音质、音品,指声音的特色,主取决于声波振动的形式,可分为绝对音色和相对音色,形成 - 1 -

现代汉语上册(绪论、语音、文字)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汉语做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有的性质。即从内部结构上说,它是一种________;从外部功能上说,它是________。 2、语言符号最重要的特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 3、“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广义的解释还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________,我们这里讲述的是________。 4、现代汉语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不同的形式。________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5、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又叫________,它以________为________,以________为________,以________为 ________。 6、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________的基础上形成的。汉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为________,从汉代起被称为________,明代改称为________。到了现代,即辛亥革命后又称为________,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________。 7、汉语方言大致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8、我们了解和研究汉语方言,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找出方言与普通话的________,有效________。 9、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外五种是 ________语、________语、________语、________语和________语。汉语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0、在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是________和________。 11、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语音方面以________为 ________,词汇方面以________为________,语法方面以________为________。 12、现代汉语课程的主体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几部分构成。 13、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根据研究对象的区别,可以先分为两类:________、________。 14、任何一种语言都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部分,它们相互依存,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二、单项选择题。 1、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异,突出表现在________方面。 A、语音 B、词汇C语法D、词汇和语法 2、现代汉语书面形式的源头是________。 A、文言文 B、官话 C、白话 D、近代汉

现代汉语教案

现代汉语教案

语素纷飞 改革开放以来的新词新语中,有相当多是由语素扩展出来的,这些新语素的构词能力极强,时时爆发着扩展出一批又一批的新词语。如: 吧:酒吧、水吧、氧吧、陶吧、石吧、布吧、网吧、迪吧、街吧、路吧、餐吧、球吧 网:网虫、网民、网友、网事、网址、网站、网迷、网龄、网邮、网费、网吧、网谈 股:股资、股权、股民、股盲、股评、股友、股价、股票、老股、新股、旺股、险股、 A股、B股、国企股、热门股、蓝筹股、 成长股、强势股、指标股、高价股、次新 股、潜力股、龙头股、绩优股、亏损股、 垃圾股 感:美感、口感、质感、同感、手感、责任感、主体感、时代感、紧迫感、超脱感、失落 感、使命感、神秘感、忧患感、空间感、 层次感、悲剧感 坛:文坛、艺坛、曲坛、科坛、体坛、乐坛、影坛、画坛、棋坛、排坛、羽坛、剑坛、 箭坛 热:足球热、出国热、留学热、书法热、下海

热、养花热、托福热、休闲热、文凭热、 收藏热、川菜热 户:万元户、专业户、钉子户、个体户、关系户、特困户、拆迁户、一孩户、无孩户型:运动型、特大型、开拓型、保守型、生产型、经营型、外向型、出口型、营养型、 头脑型、智力型 角:英语角、法律角、恋爱角、家电角、餐饮角、戏曲角、轮椅角 的:面的、摩的、马的、残的、飞的、驴的族:追星族、上班族、下岗族、打工族、外来族、工薪族、手机族、有房族、休闲族、 素食族 霸:电霸、面霸、路霸、水霸、车霸、渔霸、制:股份制、合同制、聘任制、首选制、双轨制、任期制、AA制、复合制、分餐制风:家风、官风、考风、教风、学风、说情风、送礼风、摊派风 零:零起点、零缺陷、零首付、零增长、零投诉、零辐射、零利润、零故障、零库存、 零风险、零压力 软:软包装、软饮料、软任务、软着陆、软科

现代汉语语法--教案

现代汉语语法教案——词性 教学目标:掌握在古文中出现频繁的或者活用的词性,帮助古文的理 解和学习。 教学时数:两课时 一、实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一般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㈠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一般在句子中做主语或宾语,有时也作定语。 人:鲁迅、儿童、雷锋、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 物: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书本、桌子、车辆、纸张、 抽象事物:道德、法律、思维、政治文化 时间: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 处所: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方位: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 ㈡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一般在句子中做谓语。 表动作行为:劝阻、保卫、学习、研究、打击、表扬、进行、开始、发展、禁止 表存在变化消失:存在、消失、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掠过、 表心理活动:想念、打算、喜欢、渴望、向往、担心、厌恶、期待、憎恨 表判断:是 表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会、能够、可以、愿意、需要、应该、必须 表趋向:上、下、进、出、过、起来、上来、下去、出来、回来、伸出、前往 表趋向:上、下、进、出、过、起来、上来、下去、出来、回来、伸出、前往

【动词的语法特点】 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说说谈谈看看想想试试讲讲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 【几个容易判断错误的动词】 1.动词“是”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 有语病的句子正确的句子 老师有布置作业吗?老师布置作业了吗? 你有去超市吗?你去过超市吗? 昨天有下雨吗?昨天下雨了没有? 3.助动词 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这样做可不可以”、“完全可以”。 但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例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气[应该] 暖和了”。 4.趋向动词

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精)

第二章语音 [教学目的]讲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以及汉语语音的分析方法等,使学生对普通话语音系统有较全面的了解,具有发音和分析语音的能力,能说普通话并使之成为交际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声母、韵母、声调。难点:音位 [教学方法]以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的讲授为主,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教学手段]课件演示 [教学时数]24学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节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一语音的物理性质 1、音高2、音强3、音长4、音色 (二语音的生理性质 1、肺和气管2、喉头和声带3、口腔、鼻腔和咽腔 (三语音的社会性质语音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表意性。 二、语音单位 (一音素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元音辅音两者的区别 (二音节音节是构成语音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段。 (三声母、韵母、声调 (四音位

三、记音符号 (一汉语拼音方案 (二国际音标 第二节声母 一、声母的发音 (一声母的发音部位 依发音部位分类:双唇音b p m f 唇齿音 f 舌尖前音z c s 舌尖中音 d t n l 舌尖后音zh ch sh r 舌面音j q x 舌根音g k h (二声母的发音方法 1、依阻碍方式分类:塞音b p d t g k 擦音j h x sh r s 塞擦音j q zh ch z c 鼻音m n 边音l 2、依声带是否振动分为::送气音、不送气音。 3、依气流强弱分为:清音、浊音 二、声母辨正结合实例分析辨正。 第三节韵母 一、韵母的发音

(一单元音韵母 1、舌面元音韵母ɑ、o、e 、 ê、 i、u、ü 2、舌尖元音韵母 -i(前、-i(后 3、卷舌元音韵母 er (二复元音韵母 1、前响复元音韵母ɑi、ei、ɑo、ou 2、后响复元音韵母 iɑ、ie、uɑ、uo、üe 3、中响复元音韵母 iɑo、iou、uɑi、uei (三鼻韵母: 1、前鼻韵母ɑn、en、ün、in、ian、uɑn、üɑn、uen 2、后鼻韵母ɑnɡ、enɡ、inɡ、onɡ、iɑnɡ、uɑnɡ、uenɡ、ionɡ 二、押韵和韵辙 (一韵母和押韵把两个以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一位置上,使声音和谐悦耳,这种情况就叫做押韵(或压韵。多句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 (二十八韵和十三辙为了便于押韵,使做诗的人有所依据,就需要把同韵的,可以相押的字归在一起,建立若干个韵部。根据现代北京语言的音系归纳的韵部,最常见的有十八韵和十三辙。 三、韵母辨正结合实例分析辨正。 第四节声调 一、调值和调类

现代汉语教案

第五章语法 教学目的 系统讲述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原则,各类词的用法,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及其类型,分析句子的方法,标点断句的方法等内容,使学生掌握现代汉语语法体系,掌握用词造句的规则,具有辨别词性、短语和句子的结构类型,析句、造句以及分辨句子正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章共分10节:语法概说,词类上、下,短语、句法成分,句子的分类,常见的句法失误,复句,句群,标点符号等。其中了解短语和句子的结构类型,分析语句的结构类型和变换关系,掌握其表意的异同等是教学重点,掌握汉语语法的基本结构规律,提高驾驭汉语的能力是教学难点。 教学时间安排 34学时。 教学方法及手段 1.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互动式”,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贯彻“少而精”的教学原则,精讲多练,练习方式采取口头书面相结合。 3.课内课外相结合,逐步提高学生运用语法知识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节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1.语法有两个含义:语法结构规则本身;研究语法的科学,即语法学。 2.语法体系也有两个含义:语法系统;语法学体系。 二、语法的性质 1.抽象性。语法是从众多的语法单位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或类 型及如何表达语义的规则,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2.稳固性。语法的发展变化相对于语音、语义、词汇来说是最为缓慢的, 但不否认语法规则具有时代性。 3.民族性。每种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 同时也表现在语法上。 三、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 1.语法单位 汉语的语法单位分为四级:语素、词、短语和句子。前三种是语言的材料单位,而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是语言的基本使用单位。 句子的语气类型叫句类,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类型。 句子的结构类型叫句型,分单句和复句两类。 2.句法成分 句法成分是短语和句法结构的组成部分。汉语的一般句法成分有5对10个,具有同现性。 主语和谓语:陈述与被陈述关系。

现代汉语习题库(所有章节加答案)

现代汉语试题库 第一章绪论 二、填空题: 1.“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广义的解释还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和。 2.汉语做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有的性质。即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从功能上说,它是。 3.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又叫,它是以为,以 为,以为的。 4.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的基础上形成的。汉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为,从汉代起被称为,明代改称为。到了现代,即辛亥革命后又称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 5.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是。 6.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7.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和。 8.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方面(1)(2)(3);词汇方面(1)(2)(3);语法方面(1)(2)(3)(4)。 9.在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是和。 10.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语音方面以为,词汇方面以 为,语法方面以为。 11.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主要是为了消除,以利社会交际。 12.50年代初制定的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 13.新时期的推普方针是。 14.新时期推普工作应努力做到要使普通话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各级各类机关,广播、电视、电影、话剧的,不同方言区及国内不同民族的人员交往时的。 15. 按现代汉语方言分区,广东梅县话属于______________方言,上海话属_______________方言。 三、判断题:(在题后括号里用“√”表示正确,用“×”表示不正确) 1.普通话就是过去所说的“白话”或“官话”。() 2.某种语言的书面形式是它的口语发展的必然产物。() 3.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 4.口语和书面语在表达形式上是完全一样的。() 5.北方方言区指长江以北的汉民族居住地区。() 6.粤方言等于广东话。() 7.民族共同语既然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就应该排斥其他方言中的成分。() 8.推广普通话意味着人为地消灭方言。() 9.普通话语音规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因此北京话中的语音成分都是标准音。() 10.普通话词汇规范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但并不排除其他方言中有用的词汇进入普通话。 11.普通话的语法规范是指典范的白话文作品中的所有用例。()

二年级下册现代汉语汉字教案整理.doc

二年级下册现代汉语汉字教案 撰写教案往往备课的普遍的方式。所以,下面我整理了人教版二年级现代汉语汉字教案以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二年级现代汉语汉字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通过读课文,使学生大体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激发学生热爱汉字、学好汉字的情感。 教学建议: 灵活地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某个生字适合什么方法学习?可以节省哪个步骤?在哪一步应该加强……需要长时期练习,不能企望一蹴而就。 “马”字的演变,一年级上册已经展示给学生了。对照图逐段阅读,学生能够大体了解汉字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甲骨文—小篆—隶

书—楷体—简化字。行书、草书是书法的字体,教材里没有展示。简化字也可以写成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汉字的发展与中国的历史并行。关于汉字的起源,学术界有四千年、五千年、六千年之争,教材根据多数人的意见,笼统地提“四五千年前”。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也统一了中国的文字,这是个重要的分水岭,学生应该了解这个新知识。简化字是新中国推行的所以台湾等地基本没有用简化字,学生也应知道。 从集中识字的角度看,这篇课文是用来练习画生字的。从入学开始,学生就练习画生字了。但是,随意性很强,不准确,丢三落四。认字越来越多,回生字也产生并增多了。因此有必要特别练习如何画生字。 所谓“生字”,是指自己不认识的字,包括已经学过又忘记的回生字,教科书上统计的生字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并不完全一致。怎么才能把自己不会的字都挑出来呢?一个办法是自己读,但默读不行,默读时许多生字就滑过去了。另一个办法是请听自己读,别人帮助自己挑,可以把那些自己以为认识、实际并不认识的生字挑出来。听别人读最容易遗漏。所以,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读,自己画。老师不要急着范读。 建议本课教学1课时。

现代汉语现代汉语习题集试题二(第二章 语音)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现代汉语习题集试题二(第二章 语音)》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语音同自然界的声音有何异同?( ) 2、语音的物理属性包括哪些要素?( ) 3、造成音色不同的条件主要有哪几种?( ) 4、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在现代汉语语音里有何作用?(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5、语音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什么是记音符号?现代汉语常用的记音符号有哪几种?() 7、《汉语拼音方案》主要有哪些特点和用途?() 8、辅音和元音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9、音素和音位有何联系?() 10、什么是严式标音法,什么是宽式标音法?() 11、声母和辅音有何联系?()

12、什么是声母的发音部位?根据发音部位,普通话声母可以分成哪几类?() 13、什么是声母的发音方法?根据发音方法,普通话声母可以分成哪几类?() 14、辨析下列各组声母在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上的异同。 d — t z — zh l — n f — h c — q() 15、什么叫尖音字,什么叫团音字?普通话为什么没有尖音字?() 16、普通话的声母系统具有哪些特点?() 17、简要说明元音分类的依据。() 18、普通话里齐齿呼韵母有哪些?请列举出来并注上国际音标。()

现代汉语专题教案

现代汉语专题教案 荆州市广播电视大学王玺璋 课程基本情况介绍 一、课程介绍 现代汉语专题是中央电大开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解读、语音、语汇、语法、文字、网络语言六个专题组成,与专科阶段的现代汉语课程和本科阶段的语言学概论课程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是:本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初步具备观察和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现代汉语基础理论的理解,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拓宽专业知识面,培养研究兴趣,加深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认识,不断提高运用语言的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语文修养更上一层楼。同时,我们也希望同学们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既能学到相关的知识,也能学到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包括《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学习、现代汉语语音、语汇、语法、文字和网络语言六个专题,每个专题相对独立,又通过现代汉语的规范化内容将各个专题串联为一个整体。 本课的教学要求做到: (一)在教学内容和理论体系上注意做好与《现代汉语》课的衔接。着重拓宽知识面,同时进一步论证、阐述基础理论,并加以延伸、扩展。 (二)要多用实例传授现代汉语的分析方法,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语言问题的能力。阐述概念和理论时要避免抽象的演绎。 (三)要将现代汉语规范化知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较为深入地了解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实际内容和重要意义。 (四)本课性质为现代汉语专题课,每个专题又由若干小专题组成,内容相对独立,讲授时要注意前后内容的相关性,但不必刻意追求各章内容的系统性,避免讲成几门专题课的浓缩。 三、教学资源 本课程学习资源,分文字资源、音像资源、网上资源三大类:文字资源: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情况介绍:文字主教材:《现代汉语专题》,由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斌担任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胡吉成担任副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教学内容

现代汉语练习第2章语音(附答案)

第二章语音 一、填空: 1语音具有三个方面的性质,即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 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2、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具有______ 、______ 、_____ 、_____ 四个要素。 3、音色不同大体是由三个条件决定的,即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 不同。 4、普通话的辅音大多是_______ 辅音,只有m n、ng、I、r是__________ 辅音。 5、普通话辅音的发音方法复杂,除有_________ 和________ 之分,还有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之别。 6、传统音韵学把汉字字音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三个部分,叫做音节的三要素。 7、《汉语拼音方案》是给汉字_________和拼写__________ 的方案,其内容包括 _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 三类;按照韵母开头的元音,可以把韵母分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_ 、 _ 四类。 20、分析描写元音音素依据的三个条件是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 21、声调在汉语里有 _______ 的作用,它是由 ________ 的变化形成的。 22、音节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最小_______ 单位,汉语音节的三要素是_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 23、汉语的每个音节最多 ________ 个音素,最少_________ 个音素;有辅音的音节,辅音只出现在 ________ 或________ 。 2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艺” w ? yi这样的音节由Y、W开头,说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音节。 25、汉语音节结构包括声母、 _______ 、______ 、_____ 、声调五个部分。 26、汉语音节声母和韵母的拼合,往往是以______________ 和 ____ 为主要依据的。 27、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叫______________ 。 2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里________________ 的叫音位。 29、音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音单位。 30、普通话音素可以分为 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两大类。 31、_________________ 普通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前、低、不圆唇元音;____________ 是前、高、不圆唇元音;______ 是后、 半高、圆唇元音。

现代汉语第二章 语音

第二章语音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汉语语音的基本知识,能够辨别各种元音、辅音,初步具备语言教学与语音分析的能力,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声母、韵母、声调; 音位。 教学时间安排 30课时 教学方法及手段 语音知识讲授与发音辨音训练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节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一)语音的物理属性 语音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振动,具有物理性质。因此,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种要素。 1.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多,频率就高,声音就高;反之声音就低。语音的高低,则跟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一般成年男子声带长而厚,成年女子声带短而薄,因而听起来男性比女性声音略低。老人一般声音低,小孩儿声音高,也是同一道理。汉语的声调主要是由不同的音高构成的。 2.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发音体震动幅度的大小。振幅大,声音就强;振幅小,声音就弱。语音的强弱是由发音时气流冲击声带力量的强弱来决定的。词语中的轻重音主要是音强的不同形成的。

3.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发音体震动时间持续久,音长就长;持续时间短,音长就短。 4.音色又叫“音质”,指声音的特色,决定于声波的形状。 造成不同音色的主要条件有以下三种: 第一,发音体的不同。在语音学中称发音部位的不同。 举例说明,例如,胡琴的声音和口琴的声音不同,因为一个是琴弦,一个是簧片。甲乙两人说同样一句话,我们可以听出不同,这是由于两人的声带等发音体的不同,所以形成的音色就有区别。 第二,发音方法不同。同一个发音部位发出的音,发音方法不同就形成了不同音色的音。 例如,同一把胡琴发音,用弓拉和用弦弹音色就不同。语言中塞音g和擦音h 的音色不同是由于发音方法不同造成的,g用爆发方法发音,后者h用摩擦方法发音。 第三,发音时共鸣器形状的不同。 比如大、小提琴,二者的发音体都是弦,发音方法都是用弓拉,但是大提琴的共鸣器很大,小提琴的共鸣器很小,音色就不一样,大提琴浑厚、低沉,小提琴明亮、悠扬。再比如u和o的共鸣器都是口腔,但发u时口腔开度要比发o时小,因而声音不同。 不同音色就是由于这三个方面的条件相互配合构成的,在任何语言中,音色是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 (二)语音的生理性质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发音器官及其活动决定语音的区别,发音器官可以分为呼吸器官;喉头和声带;咽腔、口腔和鼻腔三大部分。(参见图2-5)(参见图2-7) (三)语音的社会性质 作为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具备社会性质。这可以从语音表示意义的社会性看出来。何种语音表达何种意义、何种意义用何种语音表达,其间并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也都不是个人的决定,而是一定范围内的社会成员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现代汉语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方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 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北京话)、吴方言(苏州话)、湘方言(长沙话)、赣方言(南昌话)、客家方言(广东梅县话)、闽方言和粤方言(广州话)。 3.现代汉语的特点 (1)语音方面: ①没有复辅音。音节内辅音不连用 ②元音占优势。汉语音节中复元音比例高 ③音节整齐简洁。多数音节一个辅音在前,一个单元音或复元音在后 ④有声调。 (2)词汇方面: ①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 ②构词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 ③同音语素多。 (3)语法方面 ①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不大用形态,主要用语序和虚词 ②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③词类和语法成分关系复杂 ④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 4.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明确、一致的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

第二章语音 一、语音的性质 1.物理属性: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种要素。 音强:语言中的重音、轻音是由于音强不同所致 音色: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音色的变化在语音中起最主要的作用; 除音色外,音高的作用十分重要。 2.生理属性: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发音器官可分为呼吸器官、喉头和声带(嗓子)以及咽腔、口腔和鼻腔三大部分。 3.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从语音表示意义的社会性来看,同样的意义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就用不同的语音来表示。 同样的语音形式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的意义; 语音的社会属性还表现在语音的系统性上。 二、语音单位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音素可以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 辅音是气流经过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子音。如b、m、f、d、k、zh、s 等; 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发出声音,经过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母音,如a、o、e、i、u等。 三、辅音和元音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四点: ①从受阻与否看: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的时候受到某个部位的阻碍;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不受阻碍。这是元音和辅音最主要的区别。 ②从紧张度看:发辅音时,发音器官成阻的部位特别紧张;发元音时,发音部位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