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

建安风骨:

(1)建安诗歌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2)人生苦短的哀叹,是建安诗歌的另一个主题,对个体生命的考量。(3)鲜明的个性色彩,是建安诗歌独具魅力的标志。(4)建安诗人处于时代与个人双重悲剧的交汇点上,都敢于正视苦难的社会与人生,勉励自己及他人惜时如金,及早建功立业,赢得不朽的名声。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建安七子及其代表作:

孔融、陈琳《饮马长城窟》、王粲《七哀诗》《从军行》、徐干《答刘桢诗》《情诗》《室思诗》、阮瑀《驾出北郭门行》、应玚、刘桢《赠从弟》《公宴诗》。

三曹及其作品:

曹操《蒿里行》、《步出厦门行?观沧海》、《短歌行》、《龟虽寿》

曹丕

阮籍代表作:《咏怀诗》八十二首,这些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诗组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咏怀诗》充满苦闷、孤独的情绪,诗的主要内容是写:

1、时光飞逝,人生无常,如:“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比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2、树木花草由繁华转为憔悴,比喻世事的反复,如:“嘉树下成成蹊,东园桃与李。秋风吹下飞藿,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3、写鸟兽虫鱼对自身命运之无奈,如孤鸟,寒鸟,孤鸿,离兽等意承经常出现在诗中,特别是春生秋死的蟋蟀,蟪蛄,成为诗人反复歌咏的对象,

4、直接慨叹人生的各种深创巨痛,如少年之忽成丑老,功名富贵之难保。

嵇康的诗,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而以四言成就较高,

其诗以表现其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的人生观为主要内容。

其中《幽愤诗》自述平生的遭遇和理想抱负,对自己无辜的受冤表示极大愤慨,作品:《赠秀才入军》《游仙诗》《答二部》风格《文心雕龙》评为:“嵇志清峻”

陆机、潘岳是两晋诗坛的代表,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两晋诗风写作特点:拟古;追求形式技巧的进步,并表现出繁缛的诗风。

太康诗风“繁缛”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二、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三、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左思《三都赋》《咏史》诗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成为后人效法的范例。

咏史诗始于东汉班固。左思《咏史》诗的内容主要是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钟嵘《诗品序》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张载张协张亢兄弟陆机陆云兄弟潘岳潘尼叔侄以及左思

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是孙绰和许询

诗的重要特点是“玄释合流”孙绰《秋日诗》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时运》

陶诗的题材主要可以分为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

陶多写田园诗,田园诗会写到农村的风景,但其主体是写农村的生活,农夫和农耕,只有《游斜川》是山水诗,他的田园诗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他的田园诗有的着重写躬耕的生活体验,这是其田园诗最有特点的部分,也是最可贵的部分。《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是一个从仕途归隐田园从事躬耕者的切实感受,“带月荷锄归”,“夕露沾我衣”实景实情生动逼真。而在农耕生活的描写背后,隐然含有农耕与为官两种生活的对比,以及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陶渊明诗与谢灵运诗的对比:

1、陶诗主要成就在田园诗,谢诗主要成就在山水诗;

2、陶诗是写意诗,他无意于模山范水,只是写于景物融合为一的心境,谢诗多为摹象,不遗余力的勾勒描绘山姿水态;

3、陶诗注重言外的效果,发挥语言的启示性,以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其笔下的青松菊花孤云归马等意象,无不渗透着诗人的性情与人格,甚至成为诗人的化身和人格的象征。谢诗注重写实性,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感受,准确的语言,对山水景物作精心细致的刻画,力求真实的再现自然美。

4、从陶到谢的诗风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嬗递,陶是结束了一代诗风的集大成者,谢世开启了新一代诗风的首创者。

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

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

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郭茂倩(宋)所编《乐府诗集?清韵曲辞》里。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吴哥共326首,西曲共142首。

南朝民歌与北朝民歌的特点及对比

1、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乱不安的社

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

2、南朝民歌的题裁相对于北朝民歌比较单一,内容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例如吴歌中的《子夜歌》等。而北朝

民歌题裁广泛,其内容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表现北方景色风俗的有《敕勒歌》,反映战争的《陇上歌》,表现怀土思乡之作的有《折杨柳歌辞》等。

3、南朝民歌的形式特点是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诗言清新自然,同时南朝民歌大量使用双关语和连珠体,但

北朝民歌的表达形式则是比较直接的。

4、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的《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与江南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充裕的经济条件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南朝民歌的形式特点,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

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

北朝民歌中,表现北方的景色和风俗,最富有地方色彩,频繁的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严重而突出的问题,因而北朝民歌中反映战争的诗也比较多,还有不少反映羁旅行役和流亡生活怀土思乡之作,北朝民歌中反映爱情与婚姻题材的作品坦率直截。。

永明体: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间,称“永明体”,五言诗的“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

在永明体的诗人中,沈约的诗歌成就较为突出,钟嵘《诗品》以“长于清然”概括其诗歌风格,这种特征主要表现在他的山水诗和离别哀伤诗之中。《登玄畅楼》《秋晨羁然望海思归》《登高望春》《古煮》《伤春》《秋夜》《临高台》

永明体的代表诗人谢眺,不仅在“竟陵八友”中最为突出,而且也是齐梁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最突出的贡献是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体诗的探索,山水诗方面,通过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

王融,诗歌的主要特点是构思含蓄而有韵致,写景细腻而清丽自然,语言华美而平易流畅。

竟陵八友:沈约,谢眺,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萧衍

江郎才尽中的“江郎”指的是江淹

宫体诗:对女性的审美观照

对其内容而言主要是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的题材不外乎咏物和描写女性。这类诗的艺术特点是注重辞藻,对偶与声韵。

宫体诗在艺术上的贡献是:发展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并继续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

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

谢灵运:《岭表赋》,《山居赋》

颜延之:《赭白马赋》《陶征士诔》

鲍照:《芜城赋》

刘勰《文心雕龙》以“深得文理”而著称,成书于齐末,具有议论文的性质,却采用骈文的体裁。

《水经注》不以南地为鸿沟“集六朝地志之大成”郦道元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是北朝文坛上的旷世之杰作,结构上采用魏晋南北朝时佛书合本子注之体

故都伽蓝的双中象征性:北魏佛教隆重的象征;北魏国运的象征

情感特色:浓烈的北魏旧臣意,作者一方面流露出对最高统治者“营建过度”的不满,另一方面,借西域僧人对永宁寺塔的赞美,流露出对北魏全盛时的国力与中原文化的自豪之情。

语言特色:1、主要为四言,有时也适度利用四六骈句,同时又能发挥散句的长处,节奏感与自由韵律得以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典丽儿清拔的风格。2、善于吸取辞赋作品尤其是京都大赋状物与写景的经验。

魏晋南北朝小说可以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类

志怪小说记述了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虽然许多作品中表现了宗教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志怪小说的兴盛源于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

志怪小说按内容可分为三类:

1、地理博物。如托名东方朔的《神异经》、张华的《博物志》

2、鬼怪神异。如曹丕的《列异传》,干宝《搜神记》

3、佛法灵异。如王琰的《冥祥记》,颜之推的《冤魂志》

志人小说记述人物的逸闻趣事、言谈举止,从中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面貌

志人小说的兴盛于士族文人之间的品评人物和崇尚清谈的风气有很大关系。

按内容分,可以分为三类:

1、笑话。(魏)邯郸淳《笑林》,对世态有所讽刺

2、野史。(东晋)葛洪伪托刘歆所作《西京杂记》,论述西汉的人物轶事,也涉及官宦制度,风俗习惯,衣饰器物,并

带有怪异色彩。

3、逸闻趣事。这是志人小说的主要部分,有(梁)沈约《俗说》,(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是成就和影响最大的一部。

小说来源:

1、神话传说,例如《穆天子传》,《山海经》,《燕丹子》

2、寓言故事,例如《孟子》《庄子》《韩非子》

3、史传,例如《左传》《战国策》《史记》《三国志》

上官体:“在贞观诗坛的后期,介于贞观、龙朔之间,出现了一位重要诗人上官仪,形成一种诗风“上官体”。(摆脱从类书掇拾词藻的陈规陋习,注重对景物的细致体察,自铸新词以状物色)

初唐四杰:“王勃、《送杜少陵之认蜀州》杨炯《从军行》、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帝京篇》”卢照邻、骆宾王长于歌行,王勃、杨炯长于五律。他们作诗,重视抒发一己情怀,做不平之鸣,因此在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有一种慷慨凄凉的感人力量。

与初唐四杰同时或稍后的一批初唐著名诗人,如杜审言、李峤、宋之问、沈佺期

“文章四友”指的是: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

七言歌行:是七言古诗与騈赋相互渗透和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诗体,在发展过程中有吸收了南朝乐府和近体诗的一些影响。

陈子昂:其诗歌创作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即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复归风雅是其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集中表现在其创作的38首《感遇》诗。其中《感遇》其十二的创作,被杜甫称为“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其实除了有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作品,有的还表现了作者侠肝义胆的述怀言志之作《感遇》其三十五。还有慨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以及抱负无法实现的悲愤《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登幽州台歌》;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这首诗追踪多悲凉慷慨之气的建安风骨,将壮大昂扬的情思和词采的美结合起来。

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和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但一篇《春江花月夜》奠定了他在唐朝史上的大家地位。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两人主要是在诗歌意境的创造方面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边塞:高适《燕歌行》《塞下曲》《别董大》、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西碛行军中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登鹳雀楼》、陶翰《出萧关怀古》《故塞下曲》

抒情:王翰《凉州词二首》、王昌龄《少年行》《长歌行》《出塞二首》《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李斤+页《》古从军行、崔颢《黄鹤楼》、祖咏《终南望馀雪》《望蓟门》

田园:王维《山居秋暝》《山居即事》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耶溪泛舟》裴迪曾《车+罔集十二首》储光羲《杂咏五首》《钓鱼湾》刘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和张子容《泛永嘉江日暮回舟》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大历诗风(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指的是大历至贞观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诗歌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情,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的情致,转向细致省净得意象创造,以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

韦应物:《滁州西涧》《钱雍聿之潞州谒李中丞》《寄畅当》《温泉行》《与村老对饮》

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江中对月》

大历十才子: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瑞(《听夜雨寄卢纶》)、卢纶(《塞下曲》)、吉中孚、韩翃(《寒食日即事》)、钱起(与刘长卿并称“钱刘”《送锺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司空曙(《江村即事》)、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

1、秋风、落叶、夕照、寒雁等冷淡色调的词语

2、具有隐逸、高洁意蕴的“白云”,“孤舟(漂泊不定的生活)”“夕阳(衰败消沉)”“芳草、落叶、沧洲、寒山等”

3、描述性意象,多为山峰、寒雨、落叶、灯影、蝉声、苍苔等

韩孟诗派(主要代表韩愈,孟郊):

1、“不平之鸣”说,《送孟东野序》。既是对创作活动产生原因的解释,也是对一种特定创作心理亦即“不平”心态的肯定。“不平之鸣”说的另一个重要点在于特重诗歌的抒情功能。

2、“笔补造化”,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孟郊《赠郑夫子鲂》;韩愈《调张籍》

刘禹锡: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刘宾客集》;《始闻秋风》《云都观桃花》《再游云都观》《浪淘沙词九首》《秋词》柳宗元:《柳河东集》《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白居易(闲适诗):《读谢灵运诗》《问杨琼》《长庆集·七十不能忘情吟·序》

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

1、“文以明道”;

2、在倡导的同时,也充分意识到“文”的作用,为写好文章而博采前人遗产;

3、为文宜“自树立,不因循”,贵在创新;

4、韩愈论文非常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情感力量,认为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大多以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文轶事。

“传奇”之名,似起于晚唐裴铏小说集《传奇》,宋人尹师鲁也将“用对话说实景,世以为奇”的《岳阳楼记》称为“传奇体”

唐传奇的发展历程:1、初、盛唐时代为发轫期,也是由六朝志怪到成熟的唐传奇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作品数量少,艺术表现上也不够成熟,《游仙窟》;2、中唐时代是传奇发展的兴盛期,名作名篇蔚起,唐传奇的大部分作品都产生在这个时期(传奇在中唐的繁荣,与此时期特殊的社会文化风尚紧相关联),《离魂记》(陈玄祐)、《任氏传》(沈既济)、《柳毅传》(李朝威)、《李娃传》(白行简)、《莺莺传》(元稹)、《霍小玉传》(蒋防)(男主李益,大历诗风的著名才子,是中国最早用名人作小说主人公);3、唐传奇在经过发轫期的准备、兴盛期的火爆后,终于在晚唐时代开始衰潮,出现了由盛转衰的局面,《甘泽谣》(袁郊)、《三水小牍》(皇甫牧)、《传奇》(裴铏)、《集异记》(薛用若)、《续玄怪录》(李复言)、《甘泽谣》之《红线》,《传奇》之《聂隐娘》《昆仑奴》《虬髯客传》(风尘三侠:李靖、红拂女、虬髯客)、《集异记》之《贾人妻》

敦煌学之称始见于陈恪之《陈恒<敦煌劫余录>序》;

敦煌文学:指保存于敦煌莫高窟的,以唐五代宋初写卷为主的文学作品及与此相关的文学现象。

杜牧: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他很强调创作的内容,主张“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卫兵”《答庄充书》,《河湟》《早雁》其诗在即景抒情中注入了深沉的历史感慨《登乐游原》《过勤政楼》《赤壁》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有感二首》《重有感》《江曲》,《贾生》《瑶池》《马嵬》。他是咏物诗大家,他的咏物诗大多托物寓慨,表现诗人的境遇命运,人生体验和精神意绪。其抒情诗中,最为杰出的是以无题为中心的爱情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二首》(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饭粒小童鞋的心血呦~ 一、总绪论问题 中国文学演进的特点:1.首先,文学发展的不平衡。一、文体发展的不平衡。二、朝代的不平衡。 三、地域的不平衡。2.其次,一些因素的互动作用对文学演进的影响。雅俗、文体之间的渗透、复 古与革新、文道的离合。 二、中国文学史分期 上古期:先秦、两汉中古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中叶近古期:嘉靖初期至五四运动爆发 三、上古神话 1、神话概念:“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注:人民的 幻想:神话思维。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后来的文学家有意识使用的塑造文学形象的方法:夸张、变形、拟人等。神话对于原始先民的意义是生存性的。) 2、神话分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发明创造神话(注:会举例 说明) 3、中国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深重的忧患意识、厚生爱民意识、先民的反抗精神 4、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以已观物,以已感物、具体、形象、伴随强烈的情感体验、隐喻性、象征 性 四、《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词。 2、整理方式:献诗、采诗、删诗 3、《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释义:

风:“风”为音乐曲调。“国”为地区、地域。“国风”即地方音乐曲调。诗经有十五国风105篇。 雅: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大雅31篇,是西周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年,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大雅多为上层贵族之作。小雅74篇,西周晚期作品居多,也有东周作品。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还有地位卑微者。 颂:宗庙祭祀之乐。有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4、《诗经》内容:祭祖颂歌、农事诗、宴飨诗、怨刺诗、战争诗(武功诗、徭役诗、厌战诗)、婚姻爱 情诗 5、《诗经》艺术特点: (1)赋比兴(注:赋——铺陈直叙比——比方兴——触物兴词) (2)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3)重章叠韵:一唱三叹,旋律回环往复,抒情程度的加深和事件进度的加强。 (4)叠字·双声·叠韵:拟声、状物,富有表现力;增强诗歌的音乐美感。 (5)押韵方式:通常韵脚在句尾,隔句押韵,押偶句韵。 (6)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 6、《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立足现实,抒情言志:《诗经》开辟了我们诗歌的抒情传统。 (2)“风雅”精神:风,国风,雅,大小雅。“风雅”精神,简单说,就是文学关注现实、反映现实的精神。是后世优秀文学家的共同追求。 (3)比兴传统:《诗经》开创的中国古典诗歌的比兴传统,指诗歌形象思维的特点和有所寄托的艺术表现形式。 五、《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完整版)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题目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题目 中国文学史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名词解释 1、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初唐诗人。他们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他们的诗重视抒发一己之情.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同时,他们还反对继承齐梁遗风的纤巧绮靡的上官体,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领域,倡导富有“骨气”的刚健之诗,为因循的初唐诗坛吹进了一阵清新空气,使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开始形成,但他们的诗仍残留不少南朝遗风。 2、上官仪与上官体(不确定) 上官体:指唐初以宫廷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一种诗体,他的诗多为奉合应诏之作,绮靡浮艳,是齐梁宫体诗的余风。据《旧唐书?上官仪传》记载,上官仪“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上官体代表了追求形式技巧与声辞之美的宫廷化倾向,但有一种天然媚美之敛,体现了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对律诗形式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沈宋 沈、宋:“沈”指沈佺期,“宋”指宋之问,二人都曾在初唐时做过宫廷侍臣,媚附权贵,品格低下。他们所作律诗多应制奉和之作,佳篇不多,但词采精丽,且数量较多,格律形式完整,为后人所推崇,为近体诗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沈宋以前,律诗前后失粘的相当多,且多为五律。沈宋使五律更趋精密,完全定型,又使七律体制开始规范化。他们的五七言近体诗歌作品标志着五七言律体的定型。据《新唐书·宋之问传》记载:“及之问、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4、大历十才子 大历十才子:大历,是唐代宗李豫的年号。十才子指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伟、夏侯审。他们的生平大都不详,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他们的创作成就高低不一,钱起被公认为十才子之冠。他们的诗主要写日常生活细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艺术表现上以谢胱为宗,讲究格律词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技巧趋于细腻雕琢,大都写得精致工整,带有大历诗特有的情思韵味。“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 5、韩孟诗派 韩孟诗派:这是中唐时期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他们进一步发展了杜甫诗歌奇崛的一面,力求瑰奇怪谲。孟郊诗风幽冷,尤善以“寒”字为中心,刻画对生活的特殊感受;韩愈则形成雄怪的诗风,不仅以雄大气势见长,且常跃

中国古代文学3教材参考书目必背篇目及概念

中国古代文学3 教材、参考书目、必背篇目及概念 一、教材、参考书目 1.教材 (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二册,下编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2.参考书目 (1)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袁行霈主编《历代名篇赏析集成》,高等教育出版社 (3)鲁洪生、赵敏俐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导读》下册,中华书局 (4)傅璇琮、蒋寅主编《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宋代卷、辽金元卷),辽宁人民出版社 二、必背篇目 欧阳修《踏莎行》 梅尧臣《鲁山山行》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及其雅号 林逋《山园小梅》 晏殊《浣溪沙》

柳永《雨霖铃》、《望海潮》、《八声甘州》 王安石《明妃曲》、《泊船瓜州》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老夫聊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及其雅号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李清照《如梦令》、《醉花阴》、《声声慢》 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 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黄庭坚《寄黄几复》、《登快阁》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陆游《钗头凤》、《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剑门道中遇微雨》、《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青玉案》(元夕)、《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叶绍翁《游园不值》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

?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 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神话——一般的说,神话就是关于神的故事。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 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诗经》——《诗经》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全书共305篇,按音乐的 不同划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成书于春秋中期,反映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将近500年的社会状况。它在先只称“诗”或“诗三百”,到汉代才被称为“诗经”。 ?《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 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采诗说——关于《诗经》的收集,汉代学者有采诗的说。认为周代有采诗制 度,周王朝及各诸候国的乐官到民间采集诗歌,借以了解民情。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国风》的大部分可能是通过采诗的途径汇集起来的。 ?献诗说——“献诗”的说法比较早,产生于先时期,所献之诗主要来自公卿 列士的献诗,公卿列士通过献诗的方式进行讽谏或赞颂。 ?删诗说——汉代有“孔子删诗”的说法,司马迁的《史记》首发此说。认为 《诗经》原有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复,取可施于礼仪”,删定为三百五篇。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孔子删诗说不够可靠。 ?弃妇诗——是被丈夫无情抛弃的妇女的咏唱,反映了女性社会地位的底下及 命运的不幸,其中以《谷风》、《氓》二首为最知名。 ?《豳风·七月》——《诗经》中著名的农事诗。这首诗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 休无止的辛苦劳作。全诗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打猎、修缮房屋和年关祭祀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一年四季适应不同节候的各种劳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考试先秦文学试题1

一、文学史名词解释(20分) 赋比兴春秋笔法楚辞《山海经》 二、填空题(5分) 1.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 2.《论语》一书属于————体散文。 3.“揠苗助长”的寓言出自————。(书名) 4.“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诗经·小雅·采薇》) 5.“——,——。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卫风·氓》) 三、词语解释(5分) 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卫风·氓》)爽:过错,差错 2.穹窒熏鼠,塞向墐户。(《诗经·豳风·七月》)向:朝北的窗户 3.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老:士气不旺盛 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左传·僖公三十年》)鄙:边境 5.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孟子·梁惠王上》)赡:充足,足够 四、简答题(30分) 1.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过程。 1、甲骨文、金文为萌芽时期。《尚书》是第一部散文集子,政府文告性质,具有文学色彩。《春秋》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国语》为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左传》《战国策》标志着历史散文达到了新的阶段,写人、叙事均有独特的成就。 2.《庄子》在艺术上有哪些成就? 2、《庄子》的艺术成就有:大量用寓言说理;夸张想象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境界奇异;善于用比喻;语言如行云流水。 3.中国古代神话有哪些主要特征? 3、内容方面:具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思维方面:以己观物、以己感物、具体形象、隐喻象征;形式方面:零散片段、浪漫主义。 五、分析作品题(20分) 分析《离骚》的艺术特点。 要点: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独特的艺术结构(两条线索、抒情诗中有故事情节等);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夸张想象等);香草美人为代表的比兴象征手法;诗歌体制的新发展(变四言为六、七言)。 六、论述题(20分) 试论《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 要点:反映阶级剥削与压迫,反映生产劳动,反映婚姻爱情,反映战争徭役,贵族宴飨,揭露弊政,还有周族的发展历史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卷 作品选诗词赏析

浣溪沙——[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傍晚时分,听着小曲独自饮酒,怅然排遣着心中的愁绪。去年的时节,去年的天气、去年的亭台依然如故,不知何故,如今却要感时伤怀,心中无端浮生起岁月年华易逝难留的淡淡哀愁,面对西下的夕阳发出几时才能回来的感叹。 看着繁花落尽,看着屋檐下似曾相识的归燕,伤春叹老之情才下了眉头,骤然又袭上心头。一个人独自徘徊在小园落花飘零的小路上, 怎么也无法排解心中的失落、惆怅、孤独与寂寞。这首词的妙处在于不作态,不用典,不做作,通过时间和景物对比,不言愁苦,而愁苦自见。尤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人称道。 ?一曲新词酒一杯?,以听歌、对酒开篇,格调闲雅,欲抑先扬,构思独特,令品读者以为是一首书写词人内心愉悦之情的词作。接着品读下去,情绪就不由自主地随着词人的笔端蒙上了些许淡淡的哀愁。虽然摆在眼前的还是那些与去年一样的时节,一样的天气,一样的亭台,不足为哀,但是与词人年事已老联系起来;词人那心中的哀愁就不难理解了。紧接着一句?夕阳西下几时回?点破了其中蕴含的深意,时光易逝难回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依然是对眼前环境事物的描绘,春天要随落花去了那是毫无办法,好在还有?似曾相识?的燕子又飞回来了,姑且可以聊以自慰,然而词人已随着岁月流年带走的东西无奈是追不回来了。?似曾相识燕归来?看似聊以自慰,实则内心愁苦更加强烈。?小园香径独徘徊?,词人面对落花归燕,触目伤怀,抑郁难解,孤独寂寞之中,只有徘徊香径,在记忆中寻回逝去的年华而已。 通观全词,我们不难看出,作品始终贯穿着一种对时光年华易逝难留的愁苦与无奈,但是也从另一个角度在警醒后人,应努力抓住今天,不要给自己留下日后的无奈和哀愁。 蝶恋花〃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首词以生动的形象、清浅的语言,含蓄委婉、深沉细腻地表现了闺中思妇复杂的内心感受,是闺怨词中传诵千古的名作。 此词首句?深深深?三字,其用叠字之工,致使全词的景写得深,情写得深,由此而生深远之意境。词人首先对女主人公的居处作了精心的描绘。?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这两句,似乎是一组电影摇动镜头,由远而近,逐步推移,逐步深入。随着镜头所指,先是看到一丛丛杨柳从眼前移过。?杨柳堆烟?,说的是早晨杨柳笼上层层雾气的景象。着一?堆?字,则杨柳之密,雾气之浓,宛如一幅水墨画。随着这一丛丛杨柳过去,词人又把镜头摇向庭院,摇向帘幕。这帘幕不是一重,而是过了一重又一重。究竟多少重,他不作琐屑的交代,一言以蔽之曰?无重数?。?无重数?,即无数重。一句?无重数?,令人感到这座庭院简直是无比幽深。至此,作者用一句?玉勒雕鞍游冶处?,宕开一笔,把视线引向她丈夫那里;然后折过笔来写道:?楼高不见章台路?。原来这词中女子正独处高楼,她的目光正透过重重帘幕、堆堆柳烟,向丈夫经常游冶的地方凝神远望。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在深深庭院中,已宛然见到一颗被禁锢的与世隔绝的心灵。词的下片着重写情,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也催送女主人公的芳年。她想挽留住春天,但风雨无情,留春不住。于是她感到无奈:?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只好把感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3.《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4、《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 5、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6、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7、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8、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9、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10、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著作。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 11、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合称。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后学对他思想的记载和发挥。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庄子》是他与其后学的著作的合辑。 12、《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篇章为后人窜入。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古代文学史期末总结

诗经:主要内容 1,民族史诗:《诗经·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 2,公宴颂诗:主要集中于三《颂》中。 3,怨刺诗①变风、变雅 ②风雅颂与兴观群怨 4,婚恋诗:《国风》精华所在。《关雎》、《静女》、《野有蔓草》、《风雨》、《采葛》、《柏舟》、《古风》、《氓》 5,农事田猎诗:田猎诗集中于《小雅》和《颂》,如《大田》、《载芟》等;农事诗也见于《国风》,如《芣苢》、《七月》等。 6,征旅行役诗:较有特色,如《君子于役》、《式微》等。 7,爱国(战争题材)诗:如《采薇》、《无衣》等。 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1、控诉战争罪恶,抒写行役之苦 2、爱情、婚姻与家庭问题 3、女子对于爱情婚姻的美好渴望 艺术特色: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现实主义传统,反应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下层人民的真情实感。 文人诗的艺术成就 最高成就是《古诗十九首》 1、下层文人背井离乡,宦游都市,求官不得,仕途失意之作。 2、游子思妇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巨大痛苦。 《左传》:先秦历史文学中的一部著名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人左丘明根据孔子的《春秋》加以阐明的著作。记录了从鲁哀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止,共255年内周王朝及各国诸侯之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写作技巧上,叙述战争和复杂的事件有条不紊,繁简适当,又善于从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其他的细节中描绘形象,突出性格,因此它的艺术价值较高,为后人所推崇,对后代描写历史著作和叙事散文有较大的影响。 左传成就(艺术特色) ①长于叙事: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叙述事件始末由来,描述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历史事件;将史实与神话传说、历史传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丰富的想象,使历史的记叙故事化。 ②善于写人:晋文公重耳、郑大夫子产。王源《文章练要·左传 评》:“《左传》载列国名臣言行多矣,未有详如子产者也。子产乃终春秋第一人,亦左氏心折之第一人。” ③工于记言(语言特色、外交辞令、谏辞)刘知几《史通·申左》:“寻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复习题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复习题 填空题15个(15’)单选10个(10’)多选5个(5’) 名词解释4个(20’)简答2个(20’)论述2个(30’) 填空 1.《诗经》共305篇。 2.《诗经》的六义是:风、雅、颂(按内容、音乐划分)赋、比、兴 3.《诗经》中的诗大致产生在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 4.《春秋》是编年体 5.“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出自《秦风》中的《蒹葭》 6.春秋三传:《公羊传》《榖梁传》《左传》 7.先秦散文的两部分为: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8.文人五言诗成熟的代表作品《古诗十九首》 9.《史记》是纪传体通史 10.《史记》中为避免重复,采用的方法是互见法 11.“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指《史记》 12.下列诗句中人物“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中“壮士”指荆轲(选择) 13.下列关于陶渊明的说法正确的(选择) 14.“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在诗歌中的作用? 答:渲染悲剧气氛 15.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分为: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 16.建安七子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祯 17.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王粲。 18.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9.哪个是客中送别,离别在即(选择)

20.“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中“故国”指哪个朝代?南唐 21.李白在诗歌体裁上的最大成就是七古七绝(选择) 22.大量创作山水诗的是谢灵运 2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龟虽寿》 24.“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王谢”两大家族出在东晋时期 25.鲁迅评价“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是《世说新语》 26.“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中“小谢”是谁? 答:谢眺 27.以孤篇压倒全唐的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28.初唐四杰是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 29.七绝圣手是王昌龄 30.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1.杜甫诗歌艺术风格最突出的特点:沉郁、顿挫 32.唐代文学发展的分界线是安史之乱 33.唐宋八大家是苏轼、苏辙、苏洵、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柳宗元 34.反应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诗歌(选择题) 35.同为花间词派的并称的两位作家是温庭筠和韦庄 36.集中体现辛弃疾驾驭的是(选择) 37.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有陈亮、辛弃疾、刘克庄(选择) 38.下列词作中属于豪放词的是《念奴娇》《破阵子》(选择) 39.文学史上所说的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 40.“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中“只是”是什么意思?答:就是41.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 42.北宋词的集大成者:周邦彦 43.欧晏是指欧阳修和晏殊 44.北宋第一个创作慢词的是柳永 45.“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是谁说的?答:欧阳修 46.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柳永 47.“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指什么节日?答:元宵节

Z893-作业与答案-《中国古代文学三》作业(中)

《中国古代文学三》作业(中) 第十一章《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 )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2、在长期的、众多的群众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罗贯中“据(),采(),证文辞,通好尚”,创作了《三国志演义》这部历史演义的典范作品。 3、《三国志演义》现存最早的刊本是明嘉靖壬午年刊刻的()。 4、《三国志演义》用(“”)的独特的文学样式,描写了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的近百年历史。 5、在虚、实关系上,清代章学诚评价《三国志演义》(“”)。 6、余邵鱼编写的()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有关列国故事的通俗小说。 7、《唐书志传通俗演义》与()是明代较早的两部隋唐系统的历史演义小说。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 1、四大奇书 三、简答题(每个10分): 1、《三国志演义》的主要版本有哪些? 2、简述《三国志演义》的叙事特征。 四、论述题(每个20分) 1、《三国志演义》战争描写艺术。 2、《三国志演义》特征化性格的人物塑造手法。 3、《三国志演义》“拥刘反曹”的悲剧内涵。 第十二章《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笔墨虽然简略,但已把水浒的故事联缀起来,展现了《水浒传》的原始面貌。 2、《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叫(),甚至就叫《忠义传》。 3、《水浒传》的情节结构是以()进行的。 4、《杨家府演义》是根据南宋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故事加工而成的。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 无 三、简答题(每个10分): 1、简述《水浒传》的成书。 2、简述《水浒传》的版本。 3、《水浒传》的语言特征。 4、《水浒传》的结构特征是什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1、今天我们见到的《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照其它本子形成的。 2、在思想内容上,《战国策》的特点有:极其重士、崇尚实利、崇尚权便 3、出自先秦诸子散文的寓言故事有:揠苗助长、涸辙之鲋、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4、楚辞《九歌》包括:《湘君》、《大司命》、《河伯》 5、汉赋作品中,属于骚体的有:《吊屈原赋》、《士不遇赋》、《服鸟赋》、《长杨赋》、《刺世疾邪赋》 6、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 7、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是:孟子 8、提出“通天下者一气”观点的先秦思想家是:庄子 9、荀子曾游学稷下10、《归田赋》抒情小赋的先驱晚 11、枚乘《七发》在汉赋发展史上的意义是: 转折性作品、结构格局上为大赋奠定了基础、后世有许多模仿性作品 12、被唐人称做“通儒之文”的作家是:董仲舒、刘向13、“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古弹歌》记载在:《吴越春秋》 14、葛天氏,操牛尾,歌八阕”记载于:《吕氏春秋》 15、“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这句歌谣见于:《周易》 16、原始抒情诗《候人歌》,一般认为产生于:大禹时代17、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作家是庾信 18、《诗经》“风、雅、颂”中,“颂”的本意是:舞容 19、《诗经》作品中,与“野合”的原始婚俗有关的是:《野有蔓草》 20、《诗经》作品中,《桑柔》不属于婚恋题材。 21、据文献记载,我国有典有册的历史起于:殷商时期22、“若网在钢,有条而不紊”的比喻出自《尚书》中的:《盘庚》 23、《春秋》的记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 24、《左传》的记事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25、将神话形象西王母改造为雍容文雅的女性形象的作品是:《穆天子传》2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中的:《子罕》 27、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 28、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是:孟子 29、为古代议论文基本样式奠定了基础的是:《荀子》30、被清人喻为“后世弹词之祖”的作品是:《成相》 31、据文献记载,“楚辞”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 32、“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出自于《九歌》 33、“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屈原的:《招魂》34、宋玉的《九辩》保存在:《楚辞章句》 35、汉大赋的特征是:主客问答、铺陈状物、喻本相间 36、西汉作品《士不遇赋》的作者是:董仲舒 37、指出“赋家之心,包括宇宙”说法的是:司马相如38、刘宋时期山水诗的代表人物有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 39、扬雄《太玄赋》属于:骚体赋 40、西汉时被认为作赋是“童子雕重”小技、“壮夫不为”的作家是扬雄 41、周诸子中,对儒家经典传授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是:荀子42、认为当时局势可谓“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的西汉政论文是:《陈政事疏》

中国古代文学史Ⅰ期末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卷) 绪论 1.文学自身发展变化的九个因素: 创作主体、思想内容、艺术表现、接收对象、文学体裁、文学语言、文学流派、文学思潮、文学传媒。 2.“三古”、“七段”: (1)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2)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3)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3.上古文学的内容及文体: 远在文字发明创造以前,文字艺术就已经产生。由此可以推测:上古文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得非常紧密。其中有同自然作斗争的神话,有和生产密切结合的诗歌,也有表示愿望趋吉避凶的咒语式的祷祝辞。 4.上古文学的特点:集体性、口头性、综合性。 5.中国诗歌(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的特点: (1)先秦诗歌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由宗教颂赞祷祝诗演进到言志抒情诗。这些诗歌奠定了中国诗歌发展的发展方向。 (2)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 (3)在楚地、民俗及民间曲调基础上,屈原“依《诗》取兴,引类譬喻”,借鉴了《诗经》的艺术精神和手法,创作出奇伟瑰丽的诗篇,与《诗经》一起,奠定了以风、骚为基础的传统诗歌的创作规范。 6.先秦诗歌的概况: 在北方文化中产生了《诗经》,在南方楚文化中孕育了《楚辞》,多见于神话,富有浪漫气息。 《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朴素的艺术手法显示出巨大的艺术魅力,并以“经学”的地位和传播方式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 《楚辞》是文人的个体创作,并出现了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作家群,揭开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篇章。《楚辞》的浪漫精神、自由的形式、华美的词彩以及艺术表现技巧,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传统文学精神的源头之一。 第一章——先秦文学 1.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2.《山海经》的文学常识: 在所有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具有神话学价值。《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应是由巫师、方士根据各地的自然神灵传说及祭祀状况汇编而成。《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内容及其驳杂。《山

中国古代文学第三卷重点

④爱情诗《沈园》二首 3、诗歌特点 ①既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又具有浪漫主义色调,是二者完美的结合。 ②广泛师法前人,兼具多种风格,糅合李杜风格,既沉郁悲壮,又恢弘雄放。 ③无体不备,各体皆工,尤其擅长七言诗创作,七古、七律、七绝成就都很高。 ④语言不拘一格,爱国诗多雄壮豪放,农事诗多平淡古朴,闲适、田园诗多清新精 二、杨万里 1、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取代江西诗派的主流地位) 2、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 3、诚斋体,是杨万里自创的诗体。 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用浅近自然的语言和流畅直至的章法,把平常生活中富有情趣的瞬间表现出来;并且在这些景象中融入自己的主观领悟与体验。 4、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 5、尤袤,字延之,小字季长,号遂初居士。晚年号乐溪、木石老逸民。 3、诗词名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陆游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陆游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沈园》陆游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夜泊水村》陆游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剑门道中遇微雨》陆游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钗头凤》陆游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陆游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诉衷情》陆游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陆游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杨万里 最是杨花欺客子,向人一一做西飞。《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杨万里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 莺边杨柳鸥边草,一日青来一日深。《过杨二渡》杨万里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2_期末复习重点

1建安风骨:是人们对建安大时期美学风格的概括。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指作品内在的“雅好慷慨”的品格,和语言表达上简练刚健的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风貌。代表人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建安七子: 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其中以王粲陈旧最高 3宫体诗: 盛行于南朝梁陈时期的诗体,宫体之称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时,作为永明新体诗的“新变”,内容,内容上不独以“止乎衽席之间”“恩极闺房之内”为主。形式上也有“清辞巧制”“雕琢蔓藻”代表人物萧氏父子,庾信等 4初唐四杰:初唐时期诗坛上出现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四位杰出诗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又称“王杨卢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大大扩大了诗歌创作领域与题材,并把诗歌从宫廷引向市井,从京都引向边塞荒漠。在艺术上有博大之象。对唐诗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他们有着相同的审美追求,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他们的诗文各有特点,王杨擅于五言律诗,卢骆长于七言歌行 5竹林七贤:识见于世说新语。任诞。魏晋之际的文学七个代表作家,常集于竹林之下,故名竹林七贤。以阮籍嵇康文学成就最高,七人分别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6大历十才子:十才子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的极玄集。其中包括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其主要创作诗风相像,他们或寄情山水景物或写羁旅之情。 7元和体:是指元、白在元和年间写的次韵相酬的,穷极声韵的长篇排律,以及杯酒光景间感叹自身遭遇的小碎篇章,再加之艳体诗在内统称为元和体。形成诗到元和体是体裁变新的局面。 8象外之象: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提出的文论诗主张。诗歌创作具有象外之象。其中第一象是诗歌中具体,鲜明所感可言的形象画面。第二象指形象画面中所蕴含的无穷韵味,是无象之象。 9玄言诗:东晋时期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人物有孙卓,许洵等。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 10骈文:齐梁时期,骈文是文章的代表。骈偶平整,声韵谐美,用典繁复,辞藻华美,四六句型是其最基本的文体要素。骈文在两汉时期孕育而出。在齐梁时期确立体势,并进入鼎盛期。 11永明体: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发现诗歌韵律,以晋宋以来诗歌中对偶形式相结合出现的新诗体,注重对偶,讲求音律,守护四声八病之说,对篇短小,是我国诗歌由古体向近体的过渡诗体,反映了诗歌创作由较为自由发展到讲求格律的必然趋势,代表人物有沈约,谢朓,王融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名词解释

三唐诗国????????名词解释? 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2、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廷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3、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张若虚成就最大,代表作《春江花月夜》,被称做是“诗中诗,顶峰上的顶峰”。? 4、沈宋:初唐时期两位宫廷诗人沈全期、宋之问的合称,与“四友”先后,闻名于武周、中宗之时,因其声望相当,故世称“沈宋”。两人诗歌多是宫廷应制之作,主要成就是对声律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把四声分为平仄,在几代诗人取得的经验之上,他们完成了律诗定型化的任务,使“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律诗创作规范化,从此,古体诗和近体诗有了明显的区分。? 5、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并称,四人都出生于太宗时,才高位下,高宗时以文词齐名天下。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变。并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推动了律诗的发展。? 6、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在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的基础之上。偏重于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大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偶或反映农家生活现实。所作以五言为主,风格多清淡恬静,具有较高的艺术技巧和审美价值。代表诗人有储光羲、裴迪、丘为、常建等,而以王维、孟浩然为首,故后世又称“王孟诗派”。? 7、王孟诗派:又称山水田园诗派,指盛唐时期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诗人,以描写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反映田园生活为作品主要内容,表现闲适隐逸之情为主题,形式上以五言律诗为主,诗风恬静淡雅,清新优美,语言清丽洗炼的诗派。? 8、边塞诗派:盛唐兴起的一个诗歌流派。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感情,大多具有爱国感情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代表诗人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等,而以高适、岑参为首。故后人也称“高岑诗派”。? 9、高岑诗派:中国盛唐诗歌流派之一,即边塞诗派,主要代表人物为高适、岑参。其诗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其诗人除高、岑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10、“沉郁顿挫”:杜甫诗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艺术风格。所谓“沉郁”,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指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曲折有力,总起来是说杜诗用曲折跌宕的表现方法把深沉的文思和忧郁的心情巧妙表现,沉雄浑厚,苍莽悲壮,博大精深。?11、“三吏,三别”?:??指杜甫的六首诗歌。杜甫在洛阳至华州的途中亲眼目睹官府强行拉夫的残暴景象,以及人民遭受的深重苦难,写下了《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六首诗,简称“三吏”、“三别”,这六首诗,既揭露官府的残暴和人民的痛苦,又忍痛勉励人民积极参加唐王朝救亡图存的战争。字里行间有着深刻而强烈的情感,艺术感染力极强。?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历年试题与答案

全国2011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3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表现了初民与自然抗争的古代神话是( C ) A.盘古开天辟地 B.女娲造人 C.后羿射日 D.黄帝战蚩尤 2.下面诗歌属于下层人民抨击统治者的诗篇是( A ) A.《鄌风·相鼠》 B.《小雅·北山》 C.《大雅·荡》 D.《王风·黍离》 3.先历史散文具有古奥迂涩特点的是( A ) A.《尚书》 B.《国语》 C.《左传》 D.《战国策》 4.先历史散文具有文学剪裁功夫的著述是( B ) A.《尚书》 B.《左传》 C.《国语》 D.《战国策》 5.先诸子散文最具雄辩色彩的是( A ) A.《孟子》 B.《庄子》 C.《荀子》 D.《非子》 6.具有铺排夸饰、想象丰富诗风特点的诗歌是( B ) A.《诗经》 B.楚辞 C.汉乐府 D.《古诗十九首》 7.《吕氏春秋》向来被视为( C ) A.史传散文 B.纵横家书 C.杂家著作 D.志人小说 8.刻石文的主要用韵形式是( C ) A.句句为韵 B.二句为韵 C.三句为韵 D.四句为韵 9.两汉后期政论散文创作的新特点是( D ) A.切直晓畅,议论政事富于情感 B.委婉曲折,常常借助比喻说理 C.愤世嫉俗,批评政治不留情面 D.引经据典,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 10.王充《论衡》的著述宗旨是( D )

A.“崇谶纬” B.“陵霄汉” C.“正是非” D.“疾虚妄” 11.班固的《汉书》在体例上将《史记》中的“世家”并入( C ) A.本纪 B.书 C.传 D.表 12.开拓了文学史上京都赋创作先河的是( B ) A.《东都赋》 B.《蜀都赋》 C.《二京赋》 D.《三都赋》 13.从现存资料看,较早对汉乐府进行分类的是( B ) A.应亨 B.蔡邕 C.夏侯宽 D.郭茂倩 14.下列诗句出自《古诗十九首》的是( C ) A.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B.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 C.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D.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15.中国诗歌史上纯粹的七言诗始自( B ) A.操《短歌行》 B.丕《燕歌行》 C.植《野田黄雀行》 D.琳《饮马长城窟行》 16.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是( C ) A.操 B.丕 C.植 D.蔡琰 17.“悼亡”一词专指为“悼妻”,始自( A ) A.岳 B.陆机 C.左思 D.琨 18.占据东晋诗坛主流地位的是( C ) A.游仙诗 B.乐府诗 C.玄言诗 D.山水诗 19.渊明一片仁心与安于贫穷的道德准则来源于( B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佛家思想 D.玄学思想 20.灵运的诗歌属于( C ) A.正始诗歌 B.太康诗歌 C.元嘉诗歌 D.诗歌 21.成为后世笔记小说发展基础的是( B ) A.志怪小说 B.志人小说 C.神话故事 D.佛经故事 22.《搜神记》作者干宝的籍贯是( C ) A.城(今太康) B.东海(今郯城)

古代文学学习心得讲解学习

古代文学学习心得

古代文学学习心得 古代文学可以说是一门文化底蕴深厚的课程。短短一个学期的学习,让我受益良多。 可以说,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接触了古代文学,最先开始学的唐诗是李白的《静夜思》,《锄禾》等,古代文学从最初就扎根在我们的语文学习和我们的心中,到现在整整二十年的时间,可谓影响是很深远的。但是,我们幼时的学习是懵懂的,只是大概知道一首诗的作者,背诵。然后渐渐长大后,理解一首古诗的意思以及内容。再然后高中阶段学习古代文学方面的知识时根据考试的要求,掌握思想内容背景。大学的古代文学课不像是以前的语文学习,一本语文书,包括了中西,古代现代的知识,它更加详细更加系统,它是一门兼有文学和史学性质的科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学习古代文学的过程中,这一点得到了良好的体现。从最开始的上古文学到先秦历史散文再到秦汉文学我们深深体会到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与深邃。就自身而言,我还是比价喜欢古代文学的,觉得古代文学很多是诗词,应该也不是很难,也喜欢唐诗宋词,觉得它意境深远,但是接触古代文学后,觉得自己的认识太过浅薄,古代文学涵盖的范围是很广的。 中国古代文学开篇是上古文学的学习。主要讲述了文学的起源,古代的神话。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述还是很有趣的,会提到一些我们以前不曾接触过的故事,这让我觉得很有趣,可能

是因为自己爱听故事的缘故吧,所以喜欢课堂上老师讲一些小故事。接下来内容是先秦文学,一是《诗经》,一般诗经的诗歌押韵和谐,叠词双声,用词优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大大博得了大家的喜爱,所以很多的同学也十分的喜欢《诗经》。并且古代文学的学习让我了解到身边一些人对很多一些诗句错误理解或者是错误的运用。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不是描写爱情的,而是当时的一首宴饮诗。另一方面,由于《诗经》有很多生动的字词,有一些是我不认识的,在课堂或者根据书本,我能够学到新词新字,还能够通过老师的讲解理解他们,懂得其中的内涵,这大大加深了我对《诗经》的认识,而不是仅仅停留于表面的知识。 然后,到先秦历史散文的学习。印象最深的有孔子,老子,荀子,庄子等人物。每个人的经历,特点,著作都有不同的风格,而他们的散文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极为深刻的。我最喜欢的一位就是庄子,他是一个超脱世俗的人。他的无为而治是对天道的顺应,《逍遥游》中体现了他对精神绝对自由的追求。“以谬论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词”来写文,文章恣意洒脱,想象丰富奇特,就像他的为人一般,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标志性,让人一眼就可以知道这就是他。并且庄子多用寓言,言不尽意,说理生动,纵横捭阖。这一章结束后就是屈原以及《楚辞》,可以说,我们对他还是比较熟悉的。以他为始,香草美人便流传下来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