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考课外文言阅读3j(颜渊论御马等篇)

中考课外文言阅读3j(颜渊论御马等篇)

中考课外文言阅读3j

十一、【2018年中考山东泰安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广汉①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②,以得事情。钩距者,设预知马贾【同“价(jià)】,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③,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④,皆知之。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⑤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豫⑥为调⑦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选自《汉书·赵广汉传》)作者:班固年代:东汉【注】①广汉:即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②钩距:辗转推问,得出实情。③参伍其贾:反复比较其价钱。参,sān同“三”。④铢两之奸:数目很少的贪污受贿。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⑤穷里:隐蔽的里巷。⑥豫:事先准备。⑦调:治办,办理。

参考译文:

赵广汉为人刚强有毅力,天性精于官吏职守。接见官吏百姓,有时彻夜不眠。特别善于反复调查比较,以得到事情的真相。所谓钩距,就是比如要知道马的价钱,就先问狗价,又问羊价,接着问牛价,然后问马价,反复比较、检验这些价钱,按照事物种类不同加以度量,这样就可以知道马价的高低,结果不会偏离实际情况。这种方法只有赵广汉能够运用得很精妙,其他仿效者都比不上他。

赵广汉对郡中里巷盗贼和行为不轨者的藏身匿居的处所,对下级官吏即使轻微的受贿行为,全都了解。长安的几个年轻人在里巷中一个极其隐蔽、无人居住的房子里会面,商量一起抢劫的事情,坐下来还没说完,赵广汉派的吏员就到了,逮捕了他们,经过审讯,那些人全部承认犯罪事实。

富人苏回充任郎官,有两个人劫持了他。时间不长,赵广汉就带人到了劫人者的家里,自己站在厅堂前面,让长安丞龚普敲门,告诉罪犯说:“京兆尹赵君告诉两位,不要杀害人质,人质是皇上的侍卫人员。释放人质,束手就擒,官府会好好对待你们的。如果幸运,碰上朝廷发布大赦的诏令,到时还可能免除刑罚。”两个罪犯非常惊讶,平素又听说过赵广汉的威名,立即开门从正屋出来,到堂下向赵广汉磕头认罪。赵广汉跪着感谢说:“幸亏你们让郎官的性命得以保全,你们对我的恩德太深厚了。”他把罪犯送到监狱,嘱咐吏员细心照顾,供他们酒肉。到了冬月,要将他们从狱中提出处死时,赵广汉还事先为他们准备好棺木和收殓下葬的用具,并派人告诉了罪犯,两个人都说:“死了也没有任何遗憾。”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或.夜不寝至旦(_有时_______)

(2)广汉将.吏到家(_带领_______)

(3)又素.闻广汉名(__向来,一向______)

(4)即开户.出(__门______)

2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只有广汉精通并行之有效,其他模仿的人没有一个能赶得上他。

(2)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

广汉跪拜答谢说:“幸亏(你们)保全了苏回让他活了下来,(我)会很好地厚待你们。” 26.选文表现了赵广汉的哪些特点?

精于吏职、聪明机智、雷厉风行、言而有信。

十二、【2018年中考山东威海卷】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至于启卷,必先几案洁净,藉以茵褥①,然后端坐看之,或欲行看,即承以方版,未尝

敢空手捧之,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②。每至看竟一版,即侧右手大指面衬其沿,而

覆以次指面,捻而夹过,故得不至揉熟③其纸。每见汝辈多以指爪撮起,甚非吾意。今浮图、

老氏④尤知尊敬其书,岂以吾儒反不如乎?汝当谨志之。

【注】①【茵褥】被褥。②【脑】书脑,即书的订处。③【揉熟】揉坏。④【浮图、老氏】指佛教徒、道教徒。

说到打开看书,必然先把几案打扫干净,用褥子铺垫在书下面,然后端坐好,才看书。有时候(不能端坐着看)需要边走边读,那就把书放在方的木板上(读),从来不敢直接用

手捧着书,这不但是担心手汗浸到书页上去,也担心碰到穿订书的线。每到看完一页,就用

右手大姆指的侧面贴着书页的边沿,再用食指(与姆指相配合)捻起书页,这样翻过一页,因此可以不把纸弄烂。我常看到你们翻书时直接用手指撮起书页,这很不合我的意思。现在

佛教道教中人(和尚、道士们)尚且知道尊敬他们的经书,我们儒家怎么能反而不如他们呢?

应该要记住我的话。”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D)

A.①忘路之.远近②鸣之.

B.①既.出,得其船②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C.①乃.不知有汉②不可久居,乃.

D.①藉以.茵褥②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这不只是担心手上的汗水浸到书页上去,也担心碰到书的装订处。

12.选文是司马光训诚儿子的一段话,能体现出司马光对书有着怎样的态度呢?

一是担心书籍受到污损,体现出司马光对书的爱惜;二是司马光的语言和动作体现出他对书的敬重。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人物的行为和语言来概括司马光对书的态度。“至于启卷,必先几案洁净,藉以茵褥”——对书的爱惜;“端坐看之,或欲行看,即承以方版,未尝敢空手捧之,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每至看竟一版,即侧右手大指面衬其沿,而覆以次指面,捻而夹过,故得不至揉熟③其纸。每见汝辈多以指爪撮起,甚非吾意。今浮图、老氏④尤知尊敬其书,岂以吾儒反不如乎?汝当谨志之”——对书的爱惜和敬重。

十三、【2018年中考山东潍坊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颜渊论御马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俟①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zèn诬陷;中伤。)人。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cān,本意是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引申义是驾三匹马。)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注】①佚(yì):通“逸”,逃跑。②厩(j iù)人:马棚的差役。③躐(liè):超越。

④趣:同“促”。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⑥组:编织。

译文:颜回陪鲁定公坐在台上,东野毕在台下御驾马车。定公说:“东野毕驾车(的技术),很好啊!”颜回说:“好是好,但是他的马将要跑了!”定公(听后)不高兴,把这话告诉了旁边的人说:“我听说君子不中伤别人。难道君子也中伤别人吗?”颜回退下后,不大一会儿,管理马棚的人就报告说东野毕的马跑了。定公从座位上站起来,说:“赶快驾车去召回颜回!”

颜回到,定公说:“刚才我说:‘东野毕驾车技术很好。’您说‘好是好,但是他的马

将跑了!’不知道您是如何知道的呢?”颜回回答说:“我以从政(治理国家)的道理知道的。从前舜善于任人办事,造父(周穆王的车夫,驾车能手)善于驾驭马车。舜不竭尽民力,造父不竭尽马力。因此,舜的时候没有因为受不了压迫而逃散或反抗的人民,造父(手中)没有因为不服驾驭而逃跑的马。现在东野毕驾驭马,上车时拿起马缰绳,马的勒口和身体都很端正了;转圈驰骋,调教得合乎规范了;历经险阻,跑了很远的路,耗尽了体力。然而仍然不停地鞭打它,根据这些我就知道马逃跑的原因了。”

定公说:“很好,可以进一步说说吗?”颜回说:“野兽到了穷途末路,就要咬人;禽鸟到了穷途末路,就会啄人;人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就会去诈骗。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诗经》上说:‘手握缰绳如(纵横的编织)丝带,车旁两马像跳舞’指善于驾驭马车也。”定公说:“是我的过错啊!”

1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乡.寡人曰通“向”,从前(先前)。

(2)昔者舜工.于使人擅长(善于)。

(3)然犹策.之不已用鞭子打(驱赶)。

15.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代词,代指前文所说之事

A.定公不悦,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定公躐席而.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孟子·告子上》

C.不识吾子何以知之.|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D.舜不穷其.民安陵君其.许寡人(《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16.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侠闻矣。

颜渊告退后,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禀报鲁定公东野毕驾驭的马跑了。

(2)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

17.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为政者要体恤民情,使百姓安居乐业(不能把老百姓逼得走投无路)。

十八、【2018年中考浙江湖州卷】文言文阅读

与子俨等疏①(节选)

【东晋】陶渊明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②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③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④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

氾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⑤,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⑥仰止,景行⑦行止

(jǐnghángxíngzhǐ:大道可供人们行走)。”虽不能尔,至心⑧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1.【注释】①与子俨等疏:写给俨等五个儿子的书信;②大分:指寿命;③

役:从事。④班荆:在地上铺荆草,席地而坐。⑤同财:共同使用财产,指没有分家。⑥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⑦景行:比喻光明磊落的品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此二句语出《诗经·小雅·车辖).意思是说:对古人崇高的道德则敬仰若高山,

对古人的高尚行为则效法和遵行。⑧至心:至诚之心。

入,二人为好友。伍举因罪逃往郑国,再奔晋国;在去晋国的路上与出使晋国的归生相遇。两人便在地上铺荆草,席地而坐,叙说昔日的情谊。归生回到楚国后对令尹子木说,楚国人才为晋国所用,对楚国不利。楚国于是召回伍举。班:布列。道旧:叙旧。

2.以败为成:指管仲因得鲍叔的帮助而在失败中转向成功。起初,管仲辅佐

公于纠,鲍叔辅佐公于小白,后来公子小白打败了公于纠,即位为齐桓公,管仲被囚禁,鲍叔向齐桓公极立推荐管仲。管仲被起用力相,辅佐齐桓公成就了霸业。(事见《史记·管晏列传》)

3.因丧立功:指伍举在逃亡之中因得归生的帮助而回到楚国立下功劳。《左

传·昭公元年》载:伍举回到楚国后,辅佐公子围继承了王位,这就是楚灵王。

自从患病以来,身体逐渐衰老,亲戚朋友们不嫌弃我,常常拿来药物给我医治,我担心自己的寿命将不会很长了。你们年纪幼小,家中贫穷,常常担负打柴挑水的劳作,什么时候才能免掉呢?这些事情总是牵挂着我的心,可是又有什么可说呢!你们兄弟几人虽然不是一母所生。但应当理解普天下的人都是兄弟的道理。鲍叔和管仲分钱财时,互不猜忌;归生和伍举久别重逢,便在路边铺上荆条坐下畅叙旧情;于是才使得管仲在失败之中转向成功,伍举在逃亡之后回国立下功劳。他们并非亲兄弟尚且能够这样,何况你们是同一父亲的儿子呢!颖川的韩元长,是汉未的一位名士,身居卿佐的官职,享年八十岁,兄弟在一起生活,直到去世。济北的汇稚春,是晋代一位品行高尚的人,他们家七代没有分家,共同拥有财产,但全家人没有不满意的。《诗经》上说:“对古人崇高的道德则敬仰若高山,对古人的高尚行为则效法和遵行。”虽然我们达不到那样高的境界,但应当以至诚之心崇尚他们的美德。你们要谨慎做人啊,我还有什么话好说呢!

14.根据成语,推断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鲍叔、管仲,分财无猜

..(两小无猜)无猜:没有猜疑,没有猜忌。

(2)兄弟同居,至于没齿

..(没齿难忘)没齿:(牙齿都掉了)终身,一辈子.

5.用“/”给文中划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③柴水之劳何时可免汝辈稚小家贫/每役荣水之劳/何时可免

你们年纪幼小,家中贫穷,常常担负打柴挑水的劳作,什么时候才能免掉呢?16.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亲旧不遗”,亲戚不弃,固然可贵;旧友不离,更是让人感动不已。

B.“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是说生命将到达终点。这是写此书信的背景。

C

D.“汝其慎哉,吾复何言”,是勉励孩子们,要审慎对待,理解良苦用心。

17.上文举鲍叔、管仲等六人的事例,有什么用意?

希望兄弟五人能够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徳,同心同德团结友爱.

18.结合上文和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写出你对陶渊明的认识。

从学过的诗文看,陶渊明是一个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热爱田园生活的人。例如《饮酒(其五)》便写出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从本文看,陶渊明面对孩子们的劳役之苦和将来的生计问题,感到歉疚和担忧;同时又反复交代他们要相亲相爱,所以他又是一个至情至性的父亲。

十九、【2018年中考浙江嘉兴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青衣捕盗①

有聂姓者,以人命诬服。公昭雪之,献女书儿为婢。公鉴其诚,纳之。公夫人御下严,

箕帚

..(jīzhǒu)而外,课以针指②。书儿不能学,日加鞭挞,俯首顺受而已。

后公以挂误③,解组归。时枣树林有盗首曰赛张青刘标。公稔④之,戒备而行。时已薄暮,闻林中鸣镝(dí箭头。也泛指箭:鸣~。锋~。dī金属元素,符号Dy,原子序数66。银白色。可用作催化剂、发光材料、反应堆的控制材料和磁性材料的添加剂)声,公股栗,夫人色如土。侍从仆御,无不色变。书儿从容进曰:“么么鼠辈,何敢犯大人驾?如渠⑤不欲生,婢子手戮之可也。”乞公前骑,徒手而去。叱盗曰:“贼狗奴,识得河南聂书儿否?”盗笑曰:“我辈但要得钱儿钞儿,书儿何所用哉!”书儿怒曰:“若辈死期至矣,敢戏言!”盗亦怒,骤发一弹,书儿右手启两指接之;又一弹,接以左手;第三弹至,以口笑迎之,噙以齿,腾身而起,吐口中丸,大笑曰:“贼奴技止此耶?”一盗解铁拐而前,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笑曰:“尔娘灶下棒,亦持来恐吓人,大可笑也。”群盗罗拜马前乞命。书儿曰:“汝等何足污我手。”喝令去。

从容回骑,禀白于公曰:“托大人福庇,幸不辱命。”公及夫人皆异之。继而问曰;“汝具此妙技,何不能拈niān一针?”书儿曰:“长枪大剑,婢子年十一二时,搏弄惯矣。一针入手,不知作何物,是以不能学耳。”又问:“鞭挞时何便俯首受?”曰:“老父命婢子来报公大德,小有忤[wǔ不顺从;不和睦】犯,是报怨也,婢子何敢!”

【注释】①选自清代沈起凤《谐铎duó》,有删减。青衣,古代指婢女。②针指:此处指缝纫、刺绣等针线活。③挂误:这里指官吏受牵累被处分撤职。④稔(rěn):熟悉。⑤渠:第三人称。

自己的女儿书儿献给按察使做婢女,按察使被他诚恳的情意所打动,便收留了这位女子。按察使的夫人对下人一向严厉,使女们除了要做打扫卫生等家务活外,夫人还亲自监督她们做针线活。书儿学不会针线活,天天被鞭打,她只是低头甘心受罚,毫无怨言。

后来,按察使因事受牵连而被免官,解职还乡。当时,枣树林中有强盗号称“赛张青”

刘标。按察使对此非常清楚,一路小心提防前行。一日,天近黄昏,树木之中发出响箭的声音,按察使双腿发抖,夫人也面色如土。随从的仆人车夫等,无不惊慌失措。书儿从容不迫地上前对按察使说:“一群区区鼠辈,如何胆敢冒犯大人的尊驾,他们若不想活命,我就亲手杀了他们。”她讨要了按察使面前的一匹马,赤手空拳地前往,她大声斥责盗贼说:“贼狗奴,可认得河南聂书儿吗?”盗贼笑道:“我们只要钱儿、钞儿,要‘书儿’有什么用?”书儿发怒道:“你们死到临头了,还敢说笑话!”盗贼也发怒了,突然发射一弹,书儿举右手张开两指接住;又射一弹,书儿左手接住;第三弹又到,书儿笑着张口迎住,用牙衔住,腾跃而起,吐出口中弹丸,大笑道:“贼奴只有这种本事吗?”另一盗贼挥舞铁拐上前,书儿空手夺下铁拐,将它盘旋扭曲三四圈,仿佛揉搓绵团似的,抛掷在地上,笑着说:“你娘灶下的烧火棍,也拿来吓人吗?太可笑了!”盗贼一齐跪到马前,请求饶命。书儿说:“你们不值得弄脏我的手!”喝令他们离开。

书儿从容地回马拜见按察使,说:“托大人洪福,幸运的是我没有辜负使命。”按察使和他的夫人都十分惊异,接着问道:“你有如此了得的功夫,为何不能使用一枚细针呢?”书儿回答道:“长枪大剑,我在十一二岁时,便已经耍习惯了。现在一枚小针握在手里,竟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学不会。”又问:“那么鞭打受罚时,你又为何默默忍受呢?”书儿回答道:“父亲命我来报答大人的恩德,我若有所抵触,岂不是以怨报德吗?我怎么敢这样呢!

1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公鉴其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

B.时已薄.暮莫辞酒味薄..bó发:形容只有准备

C.汝等何足.污我手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

D.公及夫人皆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见异.思迁

13.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书儿手夺之/ 曲作三四 /盘揉若软绵 /掷诸地。

14.同样是刻画女中豪杰,为何本文浓墨重彩地描写书儿与强盗厮杀的过程,而《木兰诗》中有关战场厮杀的内容却一笔带过?写出你的发现。

《木兰诗》意在塑造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形象(也隐含着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所以略写战场厮杀场面;

本文详写书儿与强盗厮杀的经过,意在通过对比反衬的手法来塑造书儿,把书儿武功写

得越是高强,越能与她虽日受鞭挞,仍能“俯首顺受”的情形形成强烈反差。从选文看,意在突出书儿的知恩图报、孝顺的品质。两文之所以有这样不同的安排,主要是因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倾向不同。

二十、【2018年中考浙江金华丽水卷】文言文阅读

天石砚铭(并序)

【宋】苏轼

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①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试以为砚,甚发墨②,顾(只是)无贮水处。先君③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④也。”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

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⑤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顾(看)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⑥,发书箧,忽复见之。甚喜,以付迨(dài1.等到;及。2.趁着)、过⑦。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选自《苏轼文集》第二册)【注释】①纱縠(hú有皱纹的纱)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②发墨:指砚台磨墨易筋浓。③先君:这里指苏洵。④祥:吉祥之兆。⑤主:以……为主,着重于。⑥当涂:地名。⑦迨、过: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

苏轼十二岁时,一天在后院的空地上,与小朋友挖地做游戏。忽然,发现一块奇异的石头,形状像条鱼,肤色温润,呈浅绿色,表里均有星星点点银色的细花纹,敲敲能发出铿锵悦耳的声音。他试着拿它当砚使,很容易发墨,只是没有储水的地方。他的父亲说:“这是一方天砚啊!凡是石材好的砚台,不在乎外形怎么样!”于是,当即把这块砚送给了苏轼,苏轼说:“这砚是文字吉祥的象征。”于是,苏轼把它当成宝贝来使用,并在上面刻上铭文,说:“既然我接受了上天的赐予,今后不可以使其易主。或以品德为高,或要保全形体。如果两者都有,那我取什么呢,仰人鼻息,跪人脚下,这样的人世间还少吗?”

元丰二年秋七月,我获罪,全家人颠沛流离,书籍散乱。第二年赶赴黄州,砚台找不到了,我以为丢失了。七年七月,船行到当涂地界,翻开书箱,忽然又看见了它,心中大喜。于是把它交给儿子苏迨和苏过。装砚的匣子虽然不十分精致,却是先先父亲手雕刻的啊,不可以交换。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释义不同的一组是(B)

A.得异.石奇山异.

B.且为.铭曰.

C.明年

..至黄州越明年

..

D.求.砚不复得求.

17.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这是一方天砚啊!凡是石材好的砚台,不在乎外形怎么样!

18.文中“赐”“付”都是父亲将砚交给儿子,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

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 甚喜,以付.迨、过。

“赐”是赐予的意思,一般用来长辈给晚辈或上级给下级某物,体现了苏轼对父亲的敬重与感恩,“付”是交给的意思,有托付的意味,表现了苏轼把天石砚给儿子时的郑重与期待,这两个词都寄离了苏轼对天石砚的珍爱之情,

19.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苏轼在砚铭中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你认为苏轼对“德”与“形”的看法与刘禹锡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

相同,天石砚无贮水处,从“形”来说,不免有些遗憾,但它色泽温润、质地细腻、发墨甚多,是天生的好砚,这才是砚“德”之所在,苏轼以砚之德喻人之德,极称“德”之可贵,这和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表达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根据“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一句可知作者认为德相对于形来说是最重要的。这与《陋室铭》中“惟吾德馨”的观点是一致的。)

认为事物的“德”与“形”皆有可取之处,就看如何取舍,而刘禹锡惟“德”为重,“形”之陋在他看来是无足轻重的。

二十一、【2018年中考浙江衢州卷】文言文阅读

【甲】宋买臣(节选)

[东汉]班固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刈新櫵,卖以给食。担来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载相随,数止买臣毋①歌讴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駐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大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②死,买臣乞③其夫钱,令葬。

朱买臣,字翁子,是吴地人,家里贫困,喜爱读书;不善于置办财产家业,常常割草砍柴卖了来购取粮食。担着一捆柴,边走边高声诵读文章;他的妻子也背着柴跟随着他,多次阻止朱买臣,让他不要在路上高声唱诵,朱买臣唱诵声更大,妻子对此感到羞愧,要求离开

他,(朱买臣笑着说:“我五十岁命该富贵,现在已经四十多了,你辛苦了很久了,等我富贵了,我要报答你的恩德。”妻子气愤地说:“像你这样的人,最终就是饿死在沟里罢了,怎么能够得到富贵呢!”朱买臣没办法留住她,就听任她离开了。朱买臣做了太守,)进入吴县境内,朱买臣见到他原来的老婆,夫妻二人正在打扫道路;朱买臣停下车,叫后面的车辆载上他们夫妻一起到太守府,把他们安置在园里,供应他们饮食。住了一个月,那女人就上吊死了,朱买臣给她丈夫钱,让把她安葬了。

【乙】越妇言

【唐]罗隐

也,不忍其去妻,筑室以居之,分衣食以活之,亦仁者之心也。

一旦,去妻言于买臣之近侍曰:“吾秉箕帚于翁子左右者,有年矣。每念饥寒勤苦时节,

右者,亦有年矣,翁子果通达矣。而向所言者,蔑④然无闻。岂四方无事,使之然耶?以吾观之,矜⑤于一妇人,则可矣,其他未之见也。又安可食其食!”乃闭气而死。

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有删减【注释】毋:wú,不要。②经:上吊。③乞:qì,给,④蔑:消失。⑤矜:夸耀。

朱买臣地位变高的时候,没有痛恨他的前妻,建房子让她居住,分衣服食物让她生存,这也是仁爱之人的心意啊!

一天,前妻对朱买臣的身边侍从说:“我在朱买臣的跟前做这做那,好多年了。每次想到忍饥挨冻勤勉苦读的时候,看见买臣的志向,何尝不曾说过官运亨通以后,把匡正国家、辅助国君作为自己的使命,把安抚平民救济百姓作为心愿。而我不幸离开买臣也好多年了,买臣果然官运亨通了。天子赐给爵位,任用他,让他衣锦还乡,这也达到顶点了。但他从前所说的话,了无声息再也听不到了。难道是天下没有处理的事情使他这样吗?亦或是急于求富贵而没有时间考虑呢?依我看来,他只是在一个妇人面前夸耀就满足了,其他的没有发现能做什么。又怎能吃他的食物呢?“于是自缢而死。

18.用原文填空。

甲文省略号处,略去了朱买臣的境遇变化,这个变化可以用乙文中“ 通达(贵)___”一词来概括;甲文中朱买臣"置园中,给食之”的原因,乙文中有一种说法是“(2)仁者之用心(不忍)__”,而宋妻认为是“(3)矜于一妇人(矜)__”

19.乙文是对甲文中哪一内容的具体解系?(D )

A.好读书B.不治产业C.求去D.妻自经死

20.用自已的语言概括朱妻的人生经历。

1)离朱而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