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_饭_字词义及其演变考

_饭_字词义及其演变考

2005年11月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v.)2005

第32卷第6期JournalofHubei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Vol.32No.6

“饭”字词义及其演变考

黄斌

(湖北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摘要]“饭”字最早出现在春秋后期,主要用作动词,表示“用餐吃东西”,通过指称化,转指“用餐时所吃的东西”。其核心语义特征是“人们日常基本的进食行为和对象”。由于人们日常基本的进食行为具有“定时”、

“熟食”、“以谷物类粮食为主”等特点,因此“饭”的语义特征中,又具有了“定时进食、煮熟的谷物类粮食”的成

分,从而成为现代汉语“饭”这个词的来源。

[关键词]汉语;词汇;历史发展;“饭”

[中图分类号]!1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799(2005)06-0705-03

“饭”是汉语中表示食物的常用词。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饭”在现代汉语中只能用作名词,有两种不同的用法:(1)煮熟的谷类食品(多指大米干饭);(2)每天定时吃的食物(如早饭、中饭、晚饭)。而古代汉语中,“饭”具有名词“食物”和动词“食用”的意思。本文拟将考察“饭”字的起源以及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并试图探讨其是怎样发展到现代汉语来的。

一、“饭”字产生的时代

“饭”金文仅见于春秋晚期器公孙 壶。铭文作“饭者月”,疑为齐国纪月名称之一。不过“饭”在金文中又作“ ”、“ ”、“饙”,组成“~鬲,~鼎,~盙,~”等词,都是指盛食物的器皿。

考察汉代以前的文献,“食”字是表示“食物”和“食用”等意义最通行的词语,而“饭”字罕用,且意义和用法很有限。以

下我们以“食”字为参照,抽检汉代以前的文献资料,看看“食”“饭”两字的使用情况:

(表1)汉代以前文献资料中“食”“饭”使用情况对比表

!!!!!!!!!!!!!诗经今文尚书左传墨子论语庄子韩非子淮南子史记论衡

食!!!!!!!52181691744273105162640578

饭0004641114!!!2924

食/饭100/0100/0100/097/387/1395/590/1092/895.7/4.396/4

(说明:“食/饭”这一栏所列的数据是二者使用比率的百分比。)

这些文献中,《诗经》《尚书》《左传》编定成书是在战国时期,但书中所依据的材料当是较早时期的作品,所以其语言成分代

表的时代较早,大致应在春秋以前;《墨子》《论语》虽记载的是春秋后期的事件,但编定的时间当在战国中期,其语言成分

代表的时代应是春秋晚期到战国中期;《庄子》《韩非子》是战国中后期的作品,其语言成分代表的时代应是战国中晚期;《淮南子》《史记》是西汉作品,《论衡》是东汉作品,其语言成分代表的时代应该更晚。

以上调查的结果与出土文献所反映的情况基本一致,即:“饭”字的出现最早应在春秋晚期。

二、“饭”字的本义及其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考

早期的汉语字典对“饭”字的解释有:(1)《说文》:“食也。”段玉裁注:“自饎篆以上,皆自物言之;自籑篆以下,皆自人言之。然则云食也者,谓食之也。此饭之本义也,引申之所食为饭。”(2)《玉篇》:“餐饭也。”根据这些解释,“饭”字本义是一

个动词,并且特指人们在正式的用餐中吃东西。

从文献中的实际用法来看,“饭”在《论语》和《墨子》中全部用作动词。如: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

(2)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论语?微子》)

(3)与其居处之不安,食饭之不时,饥饱之不节,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胜数。(《墨子?非攻中》)

(4)黍稷不二,羹胾不重;饭于土塯,啜于土形。(《墨子?节用中》)

其中,(1)中的“饭”可以理解为“日常吃东西”。(4)中的意思是“做饭”。(3)中的意思是指“正式用餐吃东西”,句中“食饭”应看成是同义连用,而不能看成是动宾结构。上古汉语中,除非特别强调“食”的受事对象,“食”的宾语是不能出现的。

又,(3)中强调“食饭之不时,饥饱之不节”,(2)中的“亚饭”、“三饭”、“四饭”相当于我们说的“第二餐”、“第三餐”、“第

四餐”(这里就其本义直译应该是“第二次用餐”、“第三次用餐”、“第四次用餐”,“饭”是动词性的)。这表明,“饭”表示“吃东

[收稿日期]2004-11-29

[作者简介]黄斌(1965-),男,湖北蕲春人,湖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主要从事汉语法史研究。

706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2卷西”的意思,具有“定时、正式用餐”的语义特征。

从“饭”的受事成分来看,“饭”的宾语并没有特别强调“谷物类食物”的意思。除(1)的“疏食”几乎可以肯定是谷物类(或者其他植物类)的食物外,其他都不排除肉食。所以,在食用类动词里,“饭”的语义特征应该是强调“定时、正式用餐”,或者“人们日常基本的进食行为”。

在稍后的《庄子》《韩非子》中,“饭”字有了名词用法。如:

(5)子舆与子桑友,而霖雨十日。子舆曰:“子桑殆病矣!”裹饭而往食之。(《庄子?大宗师》)

(6)百里奚爵禄不入于心,故饭牛而牛肥,使秦穆公忘其贱,与之政也。(《庄子?田子方》)

(7)请欲固置五升之饭足矣,先生恐不得饱,弟子虽饥,不忘天下。(《庄子?天下》)

(8)由余对曰:臣闻昔者尧有天下,饭于土簋,饮于土铏。(《韩非子?十过》)

(9)夫婴儿相与戏也,以尘为饭,以涂为羹,以木为胾。然至日晚必归饷者,尘饭涂羹可以戏而不可食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0)仲尼先饭黍而后啖桃,左右皆揜口而笑。哀公曰:黍者,非饭之也,以雪桃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11)当此之为,子路以其私秩粟为浆饭,要作沟者于五父之衢而飡之。孔子闻之,使子贡往覆其饭,击毁其器,曰:鲁君有民,子奚为乃飡之?(《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12)不能具美食而劝饿人饭,不为能活饿者也。……知道虚圣以说民,此劝饭之说。劝饭之说,明主不受也。(《韩非子?八说》)

(5)、(7)、(9)、(11)用作名词。其中(11)明确说以“粟”为“饭”,则“饭”指的是“谷物类粮食”无疑。(7)用“升”作为“饭”的容器和计量单位,(9)中“饭”与“羹”、“胾”对举,应当也是指“谷物类粮食”。(5)虽然不能确定其具体指什么食物,但作为救济饿病之人的食物,想来也是以谷物类食物为主。

再看其动词用法。(8)是“做饭”的意思。(10)、(12)是表示“食用”的意思。(10)中“饭”的受事对象是“黍”,属于谷物类粮食。(12)中的“饭”相当于现代所说的“吃东西”,具体吃什么没有特别强调,但同(10)一样,应当也是以谷物类的粮食为主。(6)中的“饭牛”也就是喂养牛的意思,这可以看成是动词“饭”的使动用法。

综合以上各例,“饭”字产生于春秋晚期,战国时期才开始较多使用。其本来的基本用法是一个动词,其语义上的特征是“人们日常基本的进食行为”,因为人类“人们日常基本的进食行为”是定时的,所以又有“定时的、正式的用餐”的语义特征。这一用法经过指称化,变为一个名词,指“定时的、正式的用餐时所吃的食物”。因为在中国早期农业社会中,人们“定时的、正式的用餐时所吃的食物”主要是煮熟的谷物类的粮食,所以“饭”字用作名词主要指“煮熟的谷物类的粮食”。这也就成为现代汉语“饭”的词义来源。

“饭”在古代汉语中还有一个特殊的用法,即“饭含”,是指古代人死之后,给死者嘴里填满谷物类粮食或者珠玉的仪式。这一词义与“饭”字后代词义的发展没有太大的关系,这里不详细分析。

三、古代汉语中“饭”与“食”的用法和意义区分

“食”是古代汉语中表示与“吃”有关意义的通用词语,“饭”字出现之后,分担了一部分“食”字的意义和用法。我们借助以下一组例子来进行比较。

(13)公赐之食。食舍肉。(《左传?隐公1》)

(14)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左传?宣公15》)

(1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庄公10》)

(16)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左传?襄公14》)

(17)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论语?阳货第十七》)

(18)鼷鼠食郊牛,牛死,改卜牛。(《春秋?经定公15》)

与“饭”相比,“食”既是表示“食用”行为的通用动词,又是表示“食物”类的通用名词。这表现在:

1.动词“食”的施事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如(18)。相比较而言,动词“饭”的施事者只能是人。

2.“食”这一行为不必是正式的、定时的用餐,如(13)。“饭”则强调日常生活中的正式的、定时的用餐。

3.动词“食”的受事对象可以是谷物类食物,如(17);又可以是肉类食物,如(13);甚至还可以是非食物类的特殊对象,如(14)。名词“食”也是泛指各种食物,在具体的语境中又可以指任何一种食物,如(15)。“饭”在这一方面起初和“食”一样,但后来渐渐偏向指谷物类食物。

4.“食”可以用来泛指人类的饮食行为,如(16)。“饭”没有这样的用法。

总之,“食”的语义及其所指比“饭”要宽,这个结果显示出,“饭”实际上是从“食”语义场中分化出来的一个下位词。

四、汉代以后“饭”字词义和用法的发展

《史记》中的“饭”的词义和用法及其使用的频率功能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饭”的语法功能还是兼做名词和动词,而以动词为主,其29例中,只有7例用作名词;语义特征还是兼指“定时、正式食用的”“肉食”和“谷物类的熟食”,而以后者

第6期

黄斌:“饭”字词义及其演变考707

为主。如:

(19)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0)位在丞相而为布被,脱粟之饭,不过一肉。(《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21)时诏赐之食于前。饭已,尽怀其余肉持去,衣尽污。(《史记?滑稽列传》)

(19)、(21)都是用作动词。(19)中的“一饭”是“吃一顿饭”的意思,而吃的东西有“斗米,肉十斤”;(21)中的“饭已”是“用餐完毕”的意思,用餐中也是有肉的。(20)中用作名词,“饭”是用“脱粟”(去了壳的粟米)做成的。

《论衡》中,“饭”的使用频率没有太大的变化,但语法功能和词义有了新的发展。一方面是名词用法超过了动词用法。总共24例中,只有两例用为动词,其余都是用作名词;另一方面,“煮熟的谷类食物”这一义项产生,并且成为其主要词义特征之一。如:

(22)蒸谷为饭,酿饭为酒。酒之成也,甘苦异味;饭之熟也,刚柔殊和。(《论衡?累害篇》)

(23)谷之始熟曰粟。舂之于臼,簸其秕糠;蒸之于甑,爨之以火,成熟为饭,乃甘可食。可食而食之,味生肌腴成也。粟未为米,米未成饭,气腥未熟,食之伤人。(《论衡?量知篇》)

(24)夫人之不学,犹谷未成粟,米未为饭也。知心乱少,犹食腥谷,气伤人也。学士简练于学,成熟于师,身之有益,犹谷成饭,食之生肌腴也。(《论衡?量知篇》)

(22)、(23)、(24)都明确地将“饭”与“谷、粟、米”区别开来,并指出“饭”就是“煮熟的谷、粟、米”。因此可以说:“饭”字的现代义项和语义特征,在东汉时期已经形成了。

汉代以后“饭”字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加。以下我们选取了不同时代的几部文献作为代表,仍以“食”作为参照,看看这一变化的过程:

(表2)汉代以后“饭”字使用频率增长情况统计表

世说新语搜神后记杜甫诗李白诗祖堂集敦煌变文五灯会元古尊宿语录食5847303866236174139

饭148131063118244282

食/饭81/1985/1570/3079/2151/4967/3342/5833/67从上表可以看到,“饭”这一词语形成后,并不是一下子取代了旧词“食”,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共存,然后使用频率的增加在晚唐时期开始加速,到了宋代,“饭”字的使用频率已经超过了“食”。

需要说明的是,“饭”字的发展及其与“食”字的此消彼长,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即,表示“食用”这一行为的动词,晚唐以后在口语中逐渐被“吃”取代,这也是导致“食”字的使用频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解海江、李如龙的研究,“吃(喫)”最早在东汉时期的汉译佛经中出现,但直到唐以前不及“食”的使用频率高;从唐代开始,“吃”的使用频率开始增加,在晚唐五代,“吃”字的语义场基本上完成了“食”和“吃”的义位替换。

[参考文献]

[1]戴家祥.金文大字典[M].北京:学林出版社,1995.

[2]黄金贵.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考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3]解海江,李如龙.汉语义位“吃”普方古比较研究[J].语言科学,2004,(3).

[4]王凤阳.古辞辨[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熊显长]

AnEtymologicalSurveyoftheChineseWordFan

HUANGBin

(SchoolofLiterature,HubeiUniversity,Wuhan,Hubei430062,China)

Abstract:Theword“fan(饭)”appearedintheendoftheSpringandAutumnPeriod.Itwasusedasverbwiththemeaning“tomeal”.Beingnominalized,itmeans“whattobeeatenatmeal”.Itssemanticelementsis“theactionthatpeopletakefoodforbasicsurvivesday-to-day”.InancientChinesetimes,“theactionthatpeopletakefoodforbasicsurvivesday-to-day”hassomecharactersas(1)accordingtothefixedtime,(2)cookedfood,(3)cereal.Thus,themeaningof“fan(饭)”changedinto“thecookedcerealthatpeopletakeaccordingtothefixedtime”,andthisistheoriginoftheword“fan(饭)”inmodernChineselanguage.

Keywords:Chinese;words;historicevolve;“fan(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