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案课改模式范例

教案课改模式范例

教案课改模式范例
教案课改模式范例

教案课改模式范例

全册教材分析

一、内容安排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图形与几何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 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 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 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小学阶段,有关因数与倍数的知识是传统的教学内容,以往人们认为,它既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重要的基础知识,又是发展小学生逻辑思维的良好素材。同时,人们普遍认识,这部分内容概念集中,比较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紧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也由于以往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联系实际的素材不多,学习这部分内容,既需要学生理解并记忆一些概念,又要求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进行一定的推理、判断。所以,学习过程显得比较枯燥。因此,这部分内容向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内容。

本套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处理,主要的依据是《标准》的要求和所提倡的理念。“在《标准》中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有所降低,明确在1~100的自然数中认识有关的概念和性质,并且这部分内容不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出现,在教材的编排中可以将这部分内容分散到数的认识和计算中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意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使得上述两单元中相关内容的编排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有下面几个特点:(1)精简教学内容,突出基本概念教学。

①不再以整除概念为基础引出因数与倍数,而是在直观的基础上,通过乘法算式得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由于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和经验,对整除的含义能够清晰的理解,不出现整除的定义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影响。因此,本套教材中不再出现“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②“分解质因数”和“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不作为正式教学内容。在以往的教材中,“分解质因数”及“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是作为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安排的,因此,“分解质因数”一直作为必学内容编排。而在本册教材中,由于允许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分解质因数”失去了其基础

知识的作用,因此不再作为正式教学内容,而只作为一个补充知识,安排在“你知道吗?”中介绍。

(2)增加了直观和联系实际。

以往人们普遍认为,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于形式化,一系列的概念引出,似乎都与现实生活无关;从概念到概念,似乎都难以直观。而小学数学的大多数教学内容的引出都注意从实际引入,注重提供直观支柱。因此,本套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注意内容的呈现、展开尽量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例如,2、5、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例题和习题都增加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和插图;用铺地砖的问题情境引出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等。这样的处理便于揭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理解有关概念的现实意义,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3)增加探索性和开放性。

例如,“3的倍数的特征”的得出,“做100以内的质数表”,找出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过程,等等,都体现了放手让学生探究,鼓励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了拓展性和知识性。

内容精简之后,出于拓展学生知识面的考虑,教材在相关教学内容之后,利用“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等栏目,安排较多的拓展性知识作为阅读资料提供给学生。例如,介绍完全数(第14页)、互质数(第83页)的概念,奇数和偶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哥德巴赫猜想,以及怎样利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第81页)等,以丰富学生的数论知识,激发探求的欲望,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探索数学持久而稳定的兴趣。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这样的编排使因数与倍数教学的教育价值得到扩充与提高。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很好的掌握与数论相关的最基础的知识,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实际价值,同时可使学生获得逻辑思维的训练,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2.改进认识分数的编排,注重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本套教材仍然采用了以往教材的编排体系,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的认识,虽然也出现了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在具体安排上,本套教材一方面注意体现《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阐述新的内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同时,还注意采取下面几个方面的措施:

(1)加强直观,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里,引进分数概念是小学生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对于小学生而言,分数比较抽象,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分数也比较少,因此理解和掌握是比较困难的。教材的编排比以往更重视用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体会、理解有关知识。例如,“分数的产生”提供古人测量与孩子分物的两幅直观图,帮助学生感悟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促进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分数的意义”则通过直观插图,从两个方面说明1/4 的含义(可以表示一个物体的1/4 ,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的1/4 ),在此基础上给出分数单位的概念,揭示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

(2)对部分教学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或精简。

其一,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适当后移,不再安排在本单元中。其二,分数大小比较与通分结合在一起教学。其三,将以往“约数与倍数”的部分内容与分数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教学。即: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与约分编为一节;同样,将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与通分编为一节。这样的调整,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的迁移,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生认识的螺旋上升。

(3)加强开放性,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不再采用唯一的、固定的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而是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找”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改进了过去只介绍单一的一般算法的做法,还介绍了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转化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改写成小数。这样的编排体现了算法多样化、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选择,培养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加强联系实际,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知识。

如前所述,有关分数、整除的知识都比较抽象,本套教材特别注意联系实际,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入手探讨新知识。例如,无论是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引入,还是约分、通分的给出,教材都创设了适当的现实问题情境,进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得出数学方法,揭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这样编排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概念的现实意义,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

“图形的变换”的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和提高。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或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教材的编排,首先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例如,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先让学生复习

轴对称图形和画对称轴,再让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等,从而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其次,加强直观教学图形的特征。例如,图形的旋转的教学,让学生观察钟表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认识它们是怎样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性质。第三,设计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性质和变换,发展空间观念。不仅设计了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而且还设计了需要学生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的探究活动。例如,让学生判断某个图案分别是由哪种方法剪出来的,这就需要学生根据图案的特征,在头脑中对这个图案进行“折叠”和“剪开”,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的机会。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则是学生系统认识立体图形特征的开始。从认识平面图形扩展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有关立体图形方面的最基础的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观念,为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在以往的教材中,这些部分内容的编排往往侧重于理解和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而对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在学习素材和实践操作方面都显不够。本套教材在编排上突出的变化是,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得到较多的有关空间观念的训练机会。例如,每种图形的特征,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得到;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石头放入盛水的杯子里的实验等,以形象、生动的方式,为学生感知物体占有空间,理解体积概念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又如,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先让学生用方木块拼摆长方体,通过对摆法不同的长方体的相关数据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自己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的内在联系,再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教材编排还加强了联系实际。例如,从现实生活素材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图形;在介绍了容积概念后,还介绍了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在练习中适当增加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等等。这些新的变化使以往知识容量大且比较抽象的这一单元,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开放的教学空间。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册教材关于统计的教学主要有两部分,其一,教学新的统计知识——众数,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找出数据的众数,在统计分析中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特征;其二,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知识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形成良好的统计观念。

在教材的具体编排上,一是注意与先前学习过的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新内容。例如,众数的含义是通过与平均数、中位数的对比得到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也是由单式折线统计图引出的。这样既有助于加深对前面所学统计知识的理解,也便于对新知识的领悟。二是注意提供丰富的现实生活素材,凸现统计知识和方法的价值。本册教材所选素材涉及到体育、气象、消费等方面,

扩大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范围,更好地体会统计知识和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本套教材总体设想之一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据此,在本册教材的“数学广角”单元,安排了“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之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教材以“找次品”这一探索性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再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与前面几册教材一样,本册教材仍然注意将解决问题的教学融合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通过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数学广角”单元以及数学综合运用活动中,加强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使学生逐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设计了“粉刷围墙”和“打电话”两个数学综合运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如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动手实践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本次数学课程改革强调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要通过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本册教材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素材。例如,“图形的变换”单元,呈现了大量现实生活中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出的美丽的事物和图案;数学综合应用“打电话”、数学广角“找次品”等,都蕴涵了优化思想方法,简洁、巧妙的解决问题策略中闪烁的数学方法的奇妙。教材还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例如,安排了 14个“你知道吗?”6个“生活中的数学”。介绍了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数学家的故事等。这些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数学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励他们扩大知识面和进一步探索研究的欲望,而且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材还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了很多需要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例如,教学质数与合数概念,教材设计了让学生自主探索1~20各数的因数个数有规律的活动,从而为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概念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再如,找出100以内的质数,让学生自主探索,体验找质数的一般方法“筛法”。

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教学,展示了学生自主探索出多种方法,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开放性,等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内在动机。在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又能够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强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一、教学内容

轴对称、旋转、欣赏设计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 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编排特点

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

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2.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

本单元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

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通过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换,增强空间观念。

本单元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例如,让学生判断几个图案分别是由哪种方法剪出来的。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图案的特征,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个图案进行“折叠”,并将最后的结果与下面的剪法对应起来。而且还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剪法”,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四、教学建议

1.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

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像、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2.恰当把握教学目标。

这一部分内容教学需要特殊注意的是,我们不要求学生说出准确的数学语言,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他发现的特征和性质就可以了。

3.注意知识的科学性。

这部分知识虽然不要求用精确的语言描述变换的特征,但也要注意知识的科学性,避免学生在操作和画图时出现不规范的情况。

第一课时:轴对称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方格纸、课件。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猜想质疑:

二、自主探究,互动评价:

三、迁移对比,有效提炼:

四、变式练习,应用创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旋转

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3和例题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方格纸、课件。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猜想质疑:

二、自主探究,互动评价:

三、迁移对比,有效提炼:

四、变式练习,应用创新: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图形的变换——欣赏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7页、第8~11页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3.学会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重点难点:

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教材第7页绘有图形的方格纸。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猜想质疑:

二、自主探究,互动评价:

三、迁移对比,有效提炼:

四、变式练习,应用创新: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图形的变换——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8~11页未完成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图案,小组交流,感受图案的美,并为自己以后创作图案提供借鉴。

2.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

3.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加深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方格纸、正方形白板纸、手工纸三张及剪刀、课件等。

教学环节:

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试卷分析

微课《修改病句》教学设计

《修改病句》微课设计 午汲镇实验小学杨丽娟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学阶段常见的八种病句类型。 2.遵循病句修改的原则,掌握修改的方法。 3.培养自己的语感和准确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病句的病因“对症下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大家好!我们在平时说话和写文章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有毛病的句子。这些句子主要是在词语之间的联系上有毛病,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病句”。为了把意思表达准确,表达清楚,我们必须学会修改病句。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修改病句。本节微课重点链接修改病句的一般步骤,认识常见的病句类型,学习病句的修改方法。 二、修改病句的一般步骤 课件出示修改句子的步骤,让学生读懂修改病句的步骤,并且归纳。 第一步:读——读懂句子,明确句意。 第二步:找——查找病因,确定病症。 第三步:改——对症下药,修改病句。 第四步:查——再读句子,认真检查。 三、认识常见的病句的类型,学习病句的修改方法。 小学阶段常见的病句有八种类型:成分残缺(就是句子不完整)、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词序混乱、重复罗嗦、前后矛盾、分类不当、表意不明等。 1、修改病句的方法(课件出示) 成分残缺——补;搭配不当——换;用词不当——换;词序混乱——调; 重复罗嗦——删;前后矛盾——改;表意不明——改;分类不当——改 2、依次学习病句的修改。 先出示句子,由学生判断病句类型,并说出修改的方法。 3、病句的四个修改原则

1.原意要保 2.改法要巧 3.改动要少 4.越简越好 四、小试牛刀 1.出示句段。 (1)大厅里摆满了看演出的观众。 (2)校园里生满了白的、红的、黄的五颜六色的花。 (3)我站在操场上,仔细地看着练习身体的同学们。 (4)我们班取得了竞赛的第一名,大家的心里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5)小组讨论会上,大家的发言很猛烈。 (6)异口同声地说:“赞成!” 2.自由修改。 3.集体更正。 五、课堂总结 【自我教学反思】在上面的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从认识入手,让学生找出病句的类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辨别,能修改一些常见的病句。需要学生在练习中,反复操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最新小学语文《修改病句》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修改病句》教学设计

修改病句微课设计一 【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分析】 我们在平时说话和写文章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有毛病的句子(语法、逻辑上有错误)。如果一个句子不合乎语法规范,那它就有毛病。为了在说话和写文章时把意思表达准确,表达清楚,必须学会修改病句。辨析并修改病句是语文实际运用能力的具体表现之一,这节微课主要就是帮助学生了解句子的致病原因,掌握辨析和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提高“诊断和施治”的能力。不仅要求学生们了解这是病句,是什么样的病句,而且要求知道如何修改。 目前学生对病句尚处于感性认识的阶段,而且这种认识是分散和不完全的,往往还不能自觉地综合应用,这一微课的复习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目标】 1、能准确判定一个句子有无毛病; 2、能指出病句类型; 3、能针对病句,在不改变句意的情况下,进行恰当的修改; 4、能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教学方法与设计】 1、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辨析病句的方法,然后作知识迁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解题能力。 2、精选典型题例,让学生通过示例便能总结出某种推断方法。 3、课前准备:PPT课件;练习巩固题;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一、直接导入 您好,这个微课主要是指导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 二、学习知识点——复习常见的病句类型 ①成分残缺:即句子中缺少了某些必要成分,句子意思表达不清楚。 ②搭配不当:即句子中的某两个成分或某两个词语错误搭配(包括关联词)。 ③词序颠倒:即句子里的词没有按照规律和表达意思的需要来排列。 ④意思重复:即句子里出现多余成分,显得语句罗嗦、累赘。 ⑤前后矛盾:即句子前后表达不一致或矛盾。 ⑥分类不当:即句子中把不是一类的归为了一类。 ⑦概念不清:即句中的意思含糊不清。 三、学习知识点——复习修改病句的符号 (删除符号,增添符号,交换符号,更换符号) 四、学习知识点——复习修改病句的三个步骤: ①读:读懂句子,明确句子表达的意思。 ②查:查出病因。 ③改:对没有表达清楚的部分进行修改。 ④检查:检查句子是否改通顺,看看是否还有其它语病,是否改变了句子原意。

一体化教学设计实施方案模板

一体化教学设计实施方案模板 1 / 9

————————————————————————————————作者:————————————————————————————————日期: 2 / 9

教学设计方案 二〇一四/二〇一五学年度第二学期 审批签字:2014年03月02日专业名称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 课程名称简单电子线路装与维修 任务名称双电源固定型稳压源的安装与调试 教学班级维电12-2班 授课教师杨桂华、董毅 教学时间2013年10月24日至 2013 年 11月 5日学时34 周次8、9、10 工作情境描述 某工厂旧机电车间重新装修改造,需要重新安装照明电路,工期为两天,并对电机典型控制电路进行安装调试,对于破损电机进行维修,工期为8天。 学习任务描述 在现实的生活、生产中,照明电路无处不在,需要电工师傅依照照明电路与电动机的安装标准和安全规程来安装照明电路和电机典型控制电路。 操作者接到安装任务后,根据任务要求,识读接线图,准备工具和材料,做好工作现场准备,严格遵守作业规范进行安装,安装完毕后进行自检,配合相关人员调试,填写相关表格并交付相关部门验收。按照现场管理规范清理场地、归置物品。 与其他学习任务的关系 此项任务是以后所有任务实施的重要部分,我们要遵循“安全为主、预防第一”的原则去进行一次任务的实施,是为今后实习生产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降低事故发生率,避免人员伤亡。 辽宁煤炭技师学院 辽宁工贸学校教案

学生基础1.对电工安全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 2.能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能够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 4.在本项目实施之前,已对电工实习有一定认识;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照明电路的安装与测试,让学生知道基础的电路组成和原理; 2.学会处理简单的电动机常见故障,使学生能对电动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了解基础的电机典型线路的的安装与调试,为下学期的理实一体化电工课打下基础。 学习内容1.掌握照明电路的安装方法和常见故障; 2.掌握简单的电动机常见故障的原因,并进行处理; 3.学会电机典型控制电路的安装,并对其电路进行检修调试。 教学条件师资:理实一体化教师教学场地:一体化实训室 教学组织形式1.教师上课,提问并留作业 2.根据理实一体化学习任务进行实习; 3.考核,老师点评; 4.写一体化报告。 教学流程学习活动1 照明电路的安装与测试 学习活动2 电动机常见故障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学习活动3 电机典型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评价内容1. 布线; 2. 插件; 3. 焊接; 4. 总装; 5. 调试; 6. 安全文明生产。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实践活动课桐梓县第五中学全文结束》》年10月 【教学流程图】 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法拓展练习修改设计情境设问想一想确定设计要求收集分析资料学习构思方案认识绿豆设计种植方案讨论种植方法种植绿豆流程设计作品交流与评价活动主题种植绿豆历经时间活动一:种植绿豆(2课时)活动背景: 《绿色食品探密》活动的设计是在学生劳动实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绿色”进行研究,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学习和掌握研究的方法。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 设计意图: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初中生而言,学习内容和方式都是开放的,他们在自主选择、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去体验和感受生活,从而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基于这一认识,本次活动在设计时注重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去体验,以此提高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生豆芽》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这是以种植绿豆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J "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各种植物的名称、特点、生长过程,

丰富学生知识。使学生认识到植物对环境,对人类生活、生存的重要 作用。学习绿豆种植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学会用"水生法"或"播种 法”种植绿豆,初步了解种子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组织能 力和实践能力,也为掌握种植技术奠定基础;过程与方法:了解对比 实验所需要的条件,掌握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在观察实 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及随时记录的学习习 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调查、种植、成果展示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通过活动,使学生热爱植物、爱惜植物,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师讲解、演示”水生法"种植绿豆和”播种法”种植绿豆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展示绿豆的发芽成果,养成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态度和能力。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实践方法的改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难点:用心体会农民的辛苦。活动准备: 1、教师教会学生写体验观察日记,指导学生进行活动策划。、 2、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3、确定研究课题,制定活动方案。 4、搜集各类制作方法。 5、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活动过程设计教师指导设计 一、准备阶段 (一)引出主题 1、导入

《修改病句》教学设计

《修改病句》微课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在小学阶段,修改病句是句子练习的严重内容,是语文试卷上常出现的考题,也是试卷上出错误率较高的类型。通过对病句的修改,可以使学生认识什么是正确的句子,什么是错误的句子。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而且也为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打下了优良的基础。小学生多见的病句主要有8种类型,修改病句的关键是找出病因,找到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所以在进行分类总复习时,对病句这个知识点很有必要进行系统的复习,在学生的思维里建立起总体印象。 教学目标: 1、通过系统的复习,了解小学阶段多见的8种病句类型; 2、遵循病句修改的原则,掌握修改的方法; 2、会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灵敏、快速、确凿地修改各类病句; 3、培养自己的语感和确凿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提高习作能力开辟捷径 教学的重难点:能根据病句的病因“对症下药” 教学准备:PPT、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有些同学在平时说话和写文章的时候,不小心会让句子出现一些毛病,我们把这些有毛病的句子叫做“病句”,板书课题:病句 句子生病了怎么办?为句子看病可是一件新鲜的事情,今天,就请每位同学来当“句子医生”,专门诊治病句。板书课题:修改病句 二、复习修改病句

(一)温故知新 1、归纳方法,复习修改病句的方法 读(读懂句子的意思) 找(找出病因) 改(对病因处进行修改) 查(查是否正确) 2、在修改的过程中,你都发现了哪些问题呢?请根据题单举例说明。 学生短时间小组交流后,解放发言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请学生板书病句的类型:成分残破、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词序颠倒、重复啰嗦、指代不明、前后矛盾、归类不当、不合情理 3、在你们的修改过程中,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呢? 小结:在改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遵循句子的原来意思,尽量少改动,改完后再读读看看句子是否通顺。 板书:保持原意改动要小 4、有时候修改符号也需要规范使用。 例如:修改符号:增:删:调:换: 过渡:修改病句和给人看病一样,关键是找到病因,才好对症下药,解决根源问题。请大家为以下的病句病人诊断 (二)通过类型练习,掌握正确的修改方法 分发课堂练习题单(题目见练习与测试)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教案设计[1]

??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 1、了解数学建模的含义;探究数学建模的基本规律。 2、挖掘教材,探索教材知识内容与现实问题的结合点。 (2)、隐性目标 1、初步学会用建模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实践能力。 3、学会以教材为本编拟数学应用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材料:黄瓜、FLASH软件、小刀、多媒体各项设备。 2、知识:初中数学八年级部分几何、代数相关知识;环保、城建等知识。 教学难点 如何建立数学模型?挖掘教材中的应用问题的素材。 教学难点: 现实问题到数学模型之间的信息加工、分析处理过程。 教学原则: “三主”原则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启发发现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即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现数模化(抽象)的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引言 今天的课是一堂 数学活动的研究课。 学生认真伶听。 为创设教学 情境做伏 笔。 问题同学们有没有信心上 好这堂研究课? 你们怎样用所学的知 识确定我们班的陈雪 琴同学现在的位置? 讲述两类方法:坐标 确定和方向角确定。 多媒体演示。 学生以学习合 作小组进行讨 论并确定方案。 学生回答 学生看 鼓动学生 激活学生 带学生进入 教学情境 了解数学文 化的价值 课题初中数学应用问题探究

实验材料准备:黄瓜三根、 刀三把、一个有地砖 或墙砖的场地、 一个七人的学习 小组。 实验要求:每小组将 黄瓜分成七份。(一组 在教室内,另二组就 在教室外) 媒体演示:点击 三个小组实际 操作,并先代表 陈述分配方案; 其它学生在堂 内设计分配方 案。 学生看、想 激发兴趣; 培养实践能 力、语言表 答能力、学 生之间的协 作能力。 了解身边的 数学。 讲授数学建模:对一个现实问题从数学的视角经过信息分析、加工、抽象处理,用数学语言描述其中的关系、规律或空间形式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 分析、加工、抽象 例题:C岛在A岛北偏东50度方向,B岛在A岛北偏东80度方向,C岛在B岛北偏西40度方向,求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角∠ACB的度数 答疑: 小结: 课后反思:

《修改病句(的常用修改符号)》微课设计(郑小清)

授课教师姓名郑小清微课名称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知识点来源□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所属章节: 录制工具和方法手机、手机支架 设计思路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平时检测中学生错误率较高,针对这一情况,设计了本节微课,旨在提高学生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的基本技能。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1. 了解病句常见的病因。 2. 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步骤。 3. 学会用修改符号准确地修改病句。 4. 通过讲、练、评和同桌交流互动、师生交流互动,让学生掌握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的方法与步骤。 5.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乐于修改自己平时的作文。 教学重点难点1. 了解病句常见的病因,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步骤。 2. 学会用修改符号准确地修改病句。 教学过程一:了解常见病句的病因 ①语序颠倒②搭配不当 ③成分残缺④重复罗嗦 ⑤自相矛盾⑥用词不当 ⑦指代不明⑧分类不当 ⑨不合事理⑩含糊不清 二:学习方法,对症下药。 1. 学习常用的四种方法:增、删、调、换。 2. 学习对应的四种符号。 三:出示解题方略和注意事项。 1、增补号 修改例句: 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这次的运动会,取得了第一名。 2 、删除号 修改例句:

我的作业几乎全部做完了。 美丽的大草原一碧千里到处都是绿色。 3、调位号 修改例句: 我校分别在教室里和球场上举行篮球比赛和智力比赛。 我们要认真改正并找出作业中的错误。 4、换用号 修改例句: 我们要热爱公共财产。 近两年来,电视机的质量提高了,价格减少了。 四:总结修改步骤 读:读懂句子,明确句子表达的意思 找:找出病因。 改:对没有表达清楚的部分进行修改。(改动要小,原意要保)查:检查句子是否正确。 五:总结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安徽机械工业学校安徽机械技师学院 “一体化”教学评价标准(试行) 为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发展要求,推动我校“一体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人社部发〔2014〕96号)》、《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86号)》及《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2013.1版》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标准。 一、“一体化”教学基本原则 1、将理论、技能、工作任务等教学内容设置一体化; 2、将学习、工作、工作过程等教学活动实施一体化; 3、学习区、讨论区与工作区等教学资源配置一体化; 4、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职业能力训练一体化; 5、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形象和抽象交错出现,工作与学习知行合一; 6、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养教育为一体。 二、“一体化”教学基本标准 1、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载体; 2、专业能力与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同步发展; 3、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工作过程知识相结合; 4、行动导向教学与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5、工作页、教材、任务书、网络资源、说明书、指导书的综合运用; 6、学生输出的学业成果能展示、有记录、有外显; 7、学习任务完成后,师生对工作过程知识有提炼和提升。 三、“一体化”教学环节与基本规范 1、课题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我要学、我要做”; 2、教师演示:明白行为过程,引发“我知道”; 3、规划任务:熟悉具体内容,引发“我明白”; 4、完成任务:操作练习、动手实践,让学生“做中学”; 5、质量检测:学习效果检测评价,让学生“学中做”、感受职业氛围;

初中综合实践课教案全

春的序曲 一、主题的提出: 天气渐渐转暖,春天不知不觉来到了我们身边。刚刚开学,嫩绿的枝桠、盛放的鲜花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学生对“春天”很感兴趣,准备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亲近自然,对春天的植物、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调查分析能力,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图画等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包括上网),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 4、使学生获得一些亲身探究的体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三、时间安排 第二周——第八周 三、活动过程: 分组,提出方案(1) 活动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设计活动方案,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活动内容: 确定主题、设计方案。 活动方式: 讨论、谈话、小组合作探究。 活动课时:1课时 活动过程: 1、谈谈本次综合 关于本次实践活动主题“春”想研究些什么?为什么?

2、按自愿结合的原则分小组。 3、各小组制订初步方案。 4、交流,相互补充,不断完善活动方案。 收集春天(两课时) 活动目的: 1.积极参加“找春天”的活动,体会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2.通过各种活动(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观察、感受,发现春天的主要特征。 活动内容:收集春天,展示春天 第一课时(2) 活动过程: 1、确定收集春天的地点 小组讨论在什么地方可以收集到春天 2、小组分工活动 第二课时(3) 活动过程: 1、展示; (1)、把收集能代表春天特征的花、草、已发芽的枝条;或者收集动植物的图片、资料;或者拍照片、去野外录像等一一展示出来。 (2)、交流根据个人兴趣,喜欢做的和春天有关的各种活动,如种植活动、饲养活动、制作活动(制作鸟窝、风筝、风车等简单利用风力的小玩具等) 2、上图书馆或书店找有关春天的资料 (1)、描写春天的古诗和描写春天的名句 (2)、描写春天的散文

修改病句微课教案

《修改病句》微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准确判定一个句子有无毛病; 2、能指出病句类型; 3、能针对病句,在不改变句意的情况下,进行恰当的修改; 4、能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教学方法与设计】 1、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辨析病句的方法,然后作知识迁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解题能力。 2、精选典型题例,让学生通过示例便能总结出某种推断方法。 3、将本次专题复习设计为以“病句诊疗”为专题的复习课,指导学生在练习中领悟,在交流中提高,在讲评中明确。教师主要起引导及“点睛”的作用。 4、课前准备:PPT课件;练习巩固题;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一、直接导入 您好,这个微课讲解修改病句的方法。 二、学习知识点——病句的类型 小学阶段有哪几种类型的病句呢?常见的有以下九种: 用词不当,搭配不当,前后矛盾,语序不当,重复啰嗦,成分残缺,分类不当,指代不明,不合事理。 三、学习知识点——病句的修改步骤 首先我们要牢记修改病句四字诀:读、找、改、查,也是修改病句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1.读懂原句,弄清句意。首先要仔细读病句,弄明白它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第二步:2.查找病因,确定病症。围绕句子的主要意思找出病句的原因所在,弄懂属于哪种类型的病句。 第三步:3.对症下药,修改病句。弄清病因后,要针对句子存在的问题,想好删去什么、添加什么、更换什么,然后动手修改。 最后一步:4.仔细检查,完成练习。读修改后的句子,看是否正确,是否保留了句子原意。 四、学习知识点——病句的修改符号 那么我们使用哪些符号来修改病句呢?小学阶段常用四种符号:即增、删、调、换。 增补号可以增添字词,补全残缺成分。如病句“参加歌舞的人”,我们使用增补号改为“参加歌舞比赛的人” 删除号用来删除多余的字词,如“走路回家去去吧”,我们使用删除号改为“走路回家去吧”,这样句子就通顺了。 对调号用来调整语序,使之通顺合理。如“认真经验总结”,我们使用对调号改为“认真总结经验”,“书爱看我”改为“我爱看书”。 更正号是对不合理的字词进行更换,如“题高学习成绩”的“题”字是错误的,我们使用更正号将错别字更正过来。 二、微课总结 总结起来,修改病句,我们需牢记八个字:读、找、改、查;增、删、调、换。 感谢您认真听完这个微课.

一体化课程教案模板(共7篇)

一体化课程教案模板(共7篇) 篇:一体化课程 一体化课程总结 6月4日,我校成为全国第二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一体化”课程改革作为项目建设中的重点工程。我校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专业能力,实训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建立起“4351”的师资培养模式:学校构建了普通老师、双师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4个层次的教师梯队,提出了着重培养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指导能力3种能力目标,采取国内外学习考察、专家培训指导、企业实践、参加一体化课程改革开发、研究和教学实践及自我学习提升5种措施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形成了1项机制,出台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选拔培养办法》等培养激励制度。我作为冶金自动化系年轻的双师教师,参加了一体化课程的改革及讨论,而且在本学期带领机电116班进行一体化改革课程的教学。就本学期种教学过程的问题及感想进行以下总结: 1、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希望在下学期能扎抓住成果的同时继续发展引企入校建立校内企业化实训基地。在冶金自动化系今年成功的与山西一开电器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太原市天正电控成套设备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开展生产性实训教学,参与生产实训的学生达300多人,完成各型配电箱2327套。 2、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已经成型,而且双师在开展一体化课程的改革和探索。多组织双师老师、骨干老师及专业带头人进行学习和研究一体化课程的如何进行。 3、要有我校具有专业特色的一体化课程教材,自己研讨自己的教学材料,不能

生硬套别人的教学材料。现在都在为学生印发自己的学材,形成不同的教学进度而且复杂不统一。 4、在已有一体化教学场所的同时,加大其他教学场所的建设,合理利用与企业的合作,增加企校实训基地的建设。让学生能带着任务进入实训课程中,而且要有实训产品作为企业的产品。 5、多让老师进入企业带着学生一起参加企业的生产,并在生产中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自己接近企业生产上的要求。 6、多组织企业的技术指导及老师傅来学校实训基地中对老师及学生进行企业化的培训,并建立学校老师与企业老师傅的师徒关系,形成一对一,一对多的教学体系。以老带新,以传、帮、带方式带领年轻教师实施一体化教学。明确带教目标,落实带教措施,定期检查带教结果。 7、组织学生外出参加教学实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在企业岗位的需求及自我认知。让学生懂得自己与企业、自己与学校、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更让他能懂得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综上所述,我校示范校建设中采用一体化教学有助于改善目前单调的教学方法,改善课堂的教学环境,改变目前职业学校学生普通厌学的现象。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专业课的教学质量,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拓宽学生的就业面,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在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有利条件下,建议学校一定要抓住机遇,大力推行教学模式及各项配套改革,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实现了以质量促就业、以就业促招生的目标,把我们的学校建设成为社会培养成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操作人才的基地。

中学生综合实践课程教案

中学生综合实践课程教案 中 学 生 看 电 视 利 与 弊 执教教师:董闯业董广伟张艳 工作单位:宁陵县张弓镇初级中学

《看电视利与弊》 教 学 设 计

活动背景: 电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力量,它正在有形或无形地影响着我们,观看电视也成为一种最受宠信的娱乐形式,各类精彩的电视节目让人眼花缭乱,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的电视节目,为此,针对青少年观看电视节目的兴趣及弊端,我们展开了本次综合性调查。 活动目标及意义: 了解青少年群体对电视节目的兴趣和对青少年观看节目好坏之处的看法,以及了解青少年在业余时间如何安排自己观看电视节目的时间的问题,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合理的分析,正视电视节目对青少年的正负面影响,提倡正确使用电视文化。 活动重难点: 学会分析、归纳、筛选、提炼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将其转化为

课题。 活动课时: 4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开题课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课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已进入家家户户。随着 科技的发展,电视频道增多了,电视内容日趋丰富。对 于看电视,同学们应该是“情有独钟”吧!为了让同学 们对看电视有更深刻的认识,今天我们举行一场辩论会, 希望同学们既能在唇枪舌剑的交锋中展现雄辩口才,又 能在针锋相对的辩论中激发求异思维,现在辩论开始: (板书)正方:中学生看电视利大于弊 反方:中学生看电视弊大于利 …… 二、教师总结; 感谢双方辩手给我们带来的精彩辩论!双方辩手表现的 各有千秋:正方辩手用语严密,反应机敏,驳的精彩, 材料没有对方准备的充分,但能结合生活实例来证明观 点,并且辩手发言气质很好。反方辩手材料准备充分, 语言也很幽默,观众参与表现很好。从整个辩题来说是

《如何修改病句》微课教学设计.docx

《如何修改病句》微课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姓名朱群桦学科小学语文教龄3 微课名称如何修改病句视频长度分秒录制时间2014 年 5 月知识点来源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 让五年级学生了解修改病句的一般步骤,认识常见的病句类型,学习其修知识点描述 改方法。 预备知识修改一些带有语病的句子 教学类型讲授型 适用对象五年级学生 针对学生对病句修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病句的类型,提高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我设计了这个微课。其思路是这样的:首先了设计思路 解修改病句的一般步骤,然后通过例句认识八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最后学 习其修改方法。 教学过程 内容时间 大家好,本节微课重点了解修改病句的一般步骤,认识常30 秒以一、片头 内见的病句的类型,学习病句的修改方法。 二、正文讲解 三、结尾自我教学反思 第一部分:了解修改病句的一般步骤60 秒 第二部分:认识常见的病句的类型,学习病句的修改方法 成分残缺——补;重复啰嗦——删; 词序颠倒——调;搭配不当——换; 240 秒用词不当——换;前后矛 盾——改;分类不当——改;表意不明——改 30 秒以 小结常见病句类型的修改方法 内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得有个过程,同时有他的局限性和规律性。在 上面的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从认识入手,让学生找出病句的类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辨别,能修改一些常见的病句。需要学生在练习中反复操练,才能提高解题能力。

“修改病句”虽不是试卷中很重要的题目,但学生一旦碰到还是会 失分多多的。为此,我就准备了一堂“修改病句”复习课。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修改病句的一般步骤,认识小学阶段常见的几 种病句类型,掌握用符号修改病句的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快速、准确地修改病句;培养学生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 能力。 我先引导学生了解修改病句的一般步骤:( 1)读:仔细读病句,弄明白它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2)找:找出句子的病因,弄懂属于哪种类型的病句。(3)改:对症下药,修改病句。(4)查:检查修改后的句子是否正确,是否保留句子原意。再引导学生认识八种常见病句的类型:成分残缺、重复啰嗦——删、词序颠倒、搭配不当、用词不当、前后矛盾、分类不当、表意 不明。接下来,我将提前准备好的练习发到学生学生手中,学生先自己完成练习,然后在组内交流,最后在班内汇报。 一堂课下来,感觉修改病句练习条理多了,学生也反映做相关练习较 以前轻松多了,而且,修改的准确率也高了。但是,由于课堂容量大,所 以,对学困生关注不够,有待于课后个别指导。再者,如果去多媒体教室 上课,学生汇报自己的修改练习时,能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效果会更好。

初中综合实践课教案

初中综合实践课教案 篇一: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 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 范镇第二中学 2013年9月 1 课 一、相架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不同造型的相架及功能,了解各种相架的材质和加工特点。 ②初步了解平面图画法,认识示意图。③学会正确画出作品的示意 图和结构图。 ③初步学会从作品的功能、结构、材料、工艺四个方面进行作品设计。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不同造型的相架,初步学会用草图表达自己的构思设计。 ②通过与同学的交流、评价,能够对自己的设计进行反思,进行修

改,完善和优化自己的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体验劳动创造美的思想情感,树 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② 通过作品的设计、探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③ 通过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作品设计,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平面图设计技能。 2、难点:相架结构设计和工艺流程设计。 三、【教学器材】 1、教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木制相架模型 2、学具:铅笔、尺、量角器、圆规等。四、【教学流程图】 2 五、【教学过程】 (一)确定设计要求 1、提问: ①生活中你喜欢拍照吗?那么你最喜欢用什么方式来保存相片呢? ②如果有一个精美的相架,不仅可以珍藏你美丽的相片,还可以点 缀美好的生活,你准备设计一个什么式样的相架?这个相架有哪些 功能?要用到哪些材料?

2、通过欣赏作品分析思考: 教师提供多种式样相架或图片,组织学生欣赏,观察这些相架的材 料特点和造型特点,分析思考它们的优缺点。 3、想一想: 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求,独立或寻找合作伙伴,填写“初步设想” 的表格。 3 说明:问题内容的选择最好是引导而不是要去难倒学生,让学生对 教师每一个问题都充满好奇,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激发学生 的积极性,再按照自身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提出设计要求,从 而有目的地进行收集相关资料。 (二)收集分析资料 1、收集资料 ①组织学生在课前上网浏览,参观买相架的文具店,各组根据自己 提出的设计要求,搜集有关资料(教师提示以下查找范围)。 (1)木制相架和其他材料的相架比较,有哪些独特之处?(2) 各种造型木制相架的实用性和装饰性。(3)过去和现在在人们心 目中木制相架的作用。(4)目前市场较常见的木制相架有何特点? ② 布置学生单独或寻找合作伙伴,到商场或照相馆去了解更多有 关相架功能及材料 的情况。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设计人:罗菊珍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科目:综合实践活动课课题:节日选题 教学内容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固定的教材,课程内容大多选择与生活,学习等身边的相关事物作为教学内容。本次设计的是关于节日的研究中的选题环节对于此主题的选取是处于这样的考虑: 1、节日的重要性及价值:一年中我们会拥有很多节日,节日有其独特的纪念意义,尤其在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节日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具体表现。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它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对美好的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中华传统节日有其独特的意义,其他节日也同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节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价值观。 2、节日对学生影响:初一学生对于节日有了教深刻的感受,对节日情有独钟,总是盼望着节日的到来,节日的来临会满足他们许多的愿望,如:旅游、饮食、消费等;节日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对节日的期盼与热爱中探究节日,对他们了解民族文化,形成民族文化认同感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有重要作用。 3、教学内容说明:主要内容是学生根据平时对节日的了解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节日中最想研究的内容,形成研究课题;通过对学生确立课题的评价,找出其表述上及具体研究的不足,引出选题课题的规范表述并呈现选题的原则,再通过学生自学学案对学案中的课题进行评价进而对自己之前确立的选题进行修订,从而最终确立研究课题。 学 生特征一般特征分析 1.学生智能的一般特征 七年级学生思维能力开始得到迅速发展,他们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个性特征明显,追求新颖、独特。但此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仍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的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处于萌芽状态。因此,学生对学习实 践动手技能有强烈的欲望,喜欢自己动手操作。但是,在此阶段,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尚未建立。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学习情境并结合实际生活情境,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动手实践的能力, 并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评价,促进其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学以致用。 2.学生情感发展的一般特征 七年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明确,他们富于激情,感情丰富,爱冲动,爱幻想。人际交往与小学阶段有所变化,越来越意识到同伴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合作意识增强。他们开始重视社会道德规范,但对人和事的评价比较简 单和片面。因此,本课教学根据学生情感发展特征,采用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交流能力, 并通过生生评价,教师评价,引导学生多方面考虑评价事物。 3.学习者学习风格的特征 七年级学生进入青春期,由于处于特殊的生理期及此阶段思维发展的独特性,其认知风格偏重于场依存性和冲动性,即学习易受到所处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从环境的刺激交往中去定义知识、信息,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活跃, 反应非常快,但往往不够准确,没有审查全部问题和可能的答案就匆匆下结论。因此,本课运用初步确立课题,采 用小组互评,自评的方式进行自我修订,并给出规范的表述以及参照选题的原则,逐步克服学生的这些不足。 初始能力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几乎没有接触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规范的研究型学习这一领域,只是在课外参加一些活动课程,因此对形成研究课题在其表述上及其选题上都是一知半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启发,采 用先让学生学,然后教师教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索新知的能力,而后教师加以引导,这样的学 习学生获得的将会更加深刻。 教学目标 一.节日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中外节日的由来、习俗、庆祝方式以及文化,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传统节日在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和形式。 2.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怎样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转化成活动主题,掌握选题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互评,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学习与他人交往的方法,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二. 探究关于节日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问题的提出,让学生用讨论的方法找到小组活动的方向。 2.通过优秀活动主题的学习,进行小组间的商确和修改,最终确定小组的研究主题。方法:讨论法、反思法。 三.对节日这种文化传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节日的文化传统,激发学生热爱节日,热爱文化,从而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学习客观、公正地课堂评价或互评。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 1、让学生体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的快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浓厚兴趣,提高学习兴趣。 2、课题研究的选题原则、途径和方法。 3、将感兴趣的话题转化为活动研究选题。 二.教学难点: 课题研究的选题原则;将感兴趣的话题转化为活动研究选题。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阶段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时间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 教学设计 黄土梁子初级中学 八年级数学组

创作——我的笔筒 一、教学目标 1、情感发展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与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2、认知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多种制作笔筒的方法。学会泥条的 衔接方法及笔筒各种部位的制作方法。 3、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旺盛 的创造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不同形状笔筒关键部位的制作方法。 难点:不同形状笔筒关键部位泥条的衔接。 三、课前准备 1、学校设一个陶艺室,按照陶艺制作工艺,分为学生操作室、准备室、烧窑室。学生操作室内设展柜6个,学生工作台24张,制陶工具24套;;准备室内设拉坯机4台,和泥机1台,磨采由机1台,工作台2张,展柜6个;烧窑室内设窑炉1台,作品准备 架2个,喷泵1台。 2、教师所需器材有:白板、录音机、图片、成品笔筒、石膏模子、电 吹风、脱模剂、转盘、陶泥、制陶工具。学生所需工具:陶 泥、转盘、泥浆子、制陶工具喷壶、刷子、工作服、抹布。 3、学生操作室贴有《陶艺室学生管理制度》、《陶艺专业学生操作考 核项目及评分标准》,使学生一进操作室便一目了然,如何 使用工具及机器,如何评价自己的操作成绩。

五、板书设计

插花艺术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增强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增强集体协作精神。 知识目标:了解有关插花的知识:花名、花语、插花的工具、插花方法 能力目标:掌握制作插花的操作方法及要领,会自己设计并制作插花。 教学重点:插花的艺术性 教学难点:插花的技巧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具:鲜花、人造花、干花、剪刀、花泥、花器等.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言: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特殊的礼物:鲜花。同学们喜欢吗?下面再请同 学们欣赏一段录像,看一看鲜花装点的城市、居室。 欣赏录像:鲜花不但装点了我们的城市,净化了空气,陶冶了人们的情操, 而且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成为居室一种高雅的礼品。鲜花有这么大的作用。 那么怎样才能使鲜花更具有艺术性和表现力呢,这就使我们想到了插花,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插花。 二、新授: 1、插花:就是将花朵、叶片、果实、枝条等植物材料经 过构思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使之成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品。在世界上两种 插花形式,一种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式插花,另一种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 式插花。 2、请大家欣赏插花作品。 大家所看到的是实用性插花,也叫礼仪插花,还有一种是商业插花。 3、花语:人们爱花、赏花,把花人格化,所产生了一种花的语言叫花语。 请同学们回家收集一些常见花的花语,现在请说一说你所你了解的话语。 学生说:玫瑰:纯洁的爱情,在希醋神话中,爱神为了救它的情人急速奔跑, 手,腿被玫瑰花的刺划破了,鲜血滴在花辨上,白色变成了红色,红玫瑰 成了爱情的象征。 百合:纯洁、庄严、事业顺利,象征吉祥如意。我国取其百合的寓意,意 为百年好合。 康乃馨:象征母爱、慈爱、健康、层层叠叠忧如母亲对儿女绵绵不断的爱 护和关怀。 向日葵:憧憬、光辉、敬慕。 教师:了解了花语,才能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表现力。 4、我们来认识一下插花的工具材料: 利刀、剪刀、花泥等。花泥:是一种化学制品,它吸水性强,可以保持水 分的供给。 按花材的性质分为鲜花、绢花和干花。我们常见的种类是鲜花和绢花。 它们的插花方法:⑶确定花插的形状或大小,也叫打底。 ⑷根据造型选用确定插入焦点花材,要选择鲜艳、富有神采形状的花材。 我选当前盛开的鲜花。另外要意高低的搭配,要具有合谐性。 ⑸添充花插的空间,使线条和焦点和谐融为一体。我选用康乃馨和玫瑰,

初中综合实践课教案-精品文档

初中综合实践课教案-精品文档 【小雅为你整理的精品文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下载。】内容如下-初中综合实践课教案 篇一: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范镇第二中学 2018 年9月 1 课 一、相架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不同造型的相架及功能,了解各种相架的材质和加工特点。 ②初步了解平面图画法,认识示意图。 ③学会正确画出作品的示意图和结构图。 ③初步学会从作品的功能、结构、材料、工艺四个方面进行作品

设计。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不同造型的相架,初步学会用草图表达自己的构思设计。 ②通过与同学的交流、评价,能够对自己的设计进行反思,进行修改,完善和优化自己的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体验劳动创造美的思想情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② 通过作品的设计、探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③ 通过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作品设计,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平面图设计技能。 2、难点:相架结构设计和工艺流程设计。 三、【教学器材】 1、教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木制相架模型 2、学具:铅笔、尺、量角器、圆规等。

四、【教学流程图】 2 五、【教学过程】 (一)确定设计要求 1、提问: ①生活中你喜欢拍照吗?那么你最喜欢用什么方式来保存相片 呢? ②如果有一个精美的相架,不仅可以珍藏你美丽的相片,还可以点缀美好的生活,你准备设计一个什么式样的相架?这个相架有哪些功能?要用到哪些材料? 2、通过欣赏作品分析思考: 教师提供多种式样相架或图片,组织学生欣赏,观察这些相架的材料特点和造型特点,分析思考它们的优缺点。 3、想一想: 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求,独立或寻找合作伙伴,填写“初步设想” 的表格。 3 说明:问题内容的选择最好是引导而不是要去难倒学生,让学生对教师每一个问题都充满好奇,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再按照自身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提出设计要求,从而有目的地进行收集相关资料。 (二)收集分析资料

修改病句微课教学设计

修改病句微课教学设计 德兴市银山小学罗松梅【教学目标】 1、能准确判定一个句子有无毛病; 2、能指出病句类型; 3、能针对病句,在不改变句意的情况下,进行恰当的修改; 4、能正确使用修改符号。【教学方法与设计】 1、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辨析病句的方法,然后作知识迁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解题能力。 2、精选典型题例,让学生通过示例便能总结出某种推断方法。 3、将本次专题复习设计为以“病句诊疗”为专题的复习课,指导学生在练习中领悟,在交流中提高,在讲评中明确。教师主要起引导及“点睛”的作用。 4、课前准备:PPT课件;练习巩固题;【教学活动过程设计】一、直接导入 您好,这个微课讲解修改病句的方法。二、学习知识点——病句的修改步骤 首先我们要牢记修改病句四字诀:读、找、改、查,也是修改病句的四个步骤。第一步:1.读懂原句,弄清句意。首先要仔细读病句,弄明白它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第二步:2.查找病因,确定病症。围绕句子的主要意思找出病句的原因所在,弄懂属于哪种类型的病句。 第三步:3.对症下药,修改病句。弄清病因后,要针对句子存在的问题,想好删去什么、添加什么、更换什么,然后动手修改。 最后一步:4.仔细检查,完成练习。读修改后的句子,看是否正确,是否保留了句子原意。 三、学习知识点——病句的类型 小学阶段有哪几种类型的病句呢?常见的有以下九种: 用词不当,搭配不当,前后矛盾,语序不当,重复啰嗦,成分残缺,分类不当,指代不明,不合事理。 四、学习知识点——病句的修改符号 那么我们使用哪些符号来修改病句呢?小学阶段常用四种符号:即增、删、调、换。增补号可以增添字词,补全残缺成分。如病句“参加歌舞的人”,我们使用增补号改为“参加歌舞比赛的人” 删除号用来删除多余的字词,如“走路回家去去吧”,我们使用删除号改为“走路回家去吧”,这样句子就通顺了。 对调号用来调整语序,使之通顺合理。如“认真经验总结”,我们使用对调号改为“认真总结经验”,“书爱看我”改为“我爱看书”。 更正号是对不合理的字词进行更换,如“题高学习成绩”的“题”字是错误的,我们使用更正号将错别字更正过来。二、微课总结 总结起来,修改病句,我们需牢记八个字:读、找、改、查;增、删、调、换。感谢您认真听完这个微课 修改病句系列微课教学设计 陶春仙 【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分析】 句子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基本语言单位。让句子充分发挥交际作用,起码的要求是“字从文顺”,合乎语法规范。如果一个句子文不从,字不顺,不合乎语法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