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荆轲的“可能性”——从现实与历史的互文互动看《我们的荆轲》创作

荆轲的“可能性”——从现实与历史的互文互动看《我们的荆轲》创作

荆轲的“可能性”

——从现实与历史的互文互动看《我们的荆轲》创作

鞠辛陆

《我们的荆轲》是莫言历史剧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他以《史记》中荆轲刺秦王的情节展开剧本创作,同时对这一具有规范性的历史记载实现了解构,塑造了一群个性鲜明、与史传截然不同的历史人物形象,在内在品质上与如今社会的精神生态现状有了深度对接。本文将从历史与现实的互文性出发,通过剖析荆轲这一人物的塑造,展现莫言历史剧创作的历史观念与文本特点。

历史题材的戏剧如何写,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历史剧一定要尊重历史的真实性,这个现实主义的前提是不容商榷的。可是,判定在何种意义上理解历史的真实性,要取决于历史的“现实观”。黑格尔在《美学》中已有阐释:“外在事物纯然历史性的精确,在艺术作品中只能算作次要的部分。它应该服从既真实而且对现代文化来说又是意义还未过去的内容。”所以,历史之真实与否,关键看“今用”。克里斯蒂娃将互文性的定义为:“所有的文本,无非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变形。”这里的其他文本用来指涉历时层面上的前人或后人的文学作品,也可指共时层面上的社会历史文本。这说明一个文本的创作必然会受到前人和共时社会历史文本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对前人文本的解读。这便提醒人们,分析文本要着眼于现代世界,运用文本与社会历史语境的互文性关系来解释它。

一、荆轲之“死”

荆轲的形象在传统文本接受中基本都是正面的,但莫言笔下的荆轲成为荆轲形象的颠覆性存在,这被许多文学评论指责为亵渎历史、甚至“肤浅庸俗”。首先应该明确的一点是,荆轲在历史上的形象并非单一真实的存在,而是多个文本叠合成的复杂混合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