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安局长授渔式帮扶暖了农户心

公安局长授渔式帮扶暖了农户心

公安局长授渔式帮扶暖了农户心
公安局长授渔式帮扶暖了农户心

公安局长授渔式帮扶暖了农户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断增强村级组织和农户自身的“造血功能”,是四群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在结合工作实际力所能及的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困难的同时,更要帮助他们拓宽思路,拓展发家致富的门路。XX县公安局“四群”教育活动动员讲话中,副县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XXX同志如是说。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他更是这样做的……

XX县后所镇庆云村委会新华村的彝家妇女高石花最大的夙愿就是发展养殖业,她想通过养猪解决生活上的窘境,抚养四个未成年的孩子上学。

2012年2月21日这天,可能将是令高石花终生难忘的一天,因为在这一天,有人为她送去了6头猪仔,帮助她实现了在家发展养殖业致富的愿望…….

2012年春节前,XX县公安局将“四群”教育活动和公安机关“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组织民警深入村寨、农户开展访评活动,访民情、访民意、解民忧,迅速掀起活动高潮。在活动中,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XXX同志率先垂范,带头深入到辖区后所镇庆云村委会新华村挂钩联系农户家中开展走访活动。

1月6日这天,XXX来到联系户高石花家,一进门,热情的彝家妇女高石花忙热情招呼XXX一行就座,XXX刚坐下,第一句话便问道

“年货准备得怎么样了,怎么没杀过年猪?”原来细心的XXX早在进门时就已经把高石花家观察了个大概,家徒四壁的高家不见有过年腌制的腊肉挂在墙上,故有此一问。

在高石花家中,XXX了解询问了她现在的生产生活困难,并询问了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原来高石花的丈夫去年因病去世了,现在她一个人领着四个未成年的儿女生活,经济压力较大,日子过得很苦,但孩子听话,读书肯用功。高石花告诉XXX,再苦再难也要把孩子供出来,自己想外出打工,可是又照顾不了还在上学的孩子,想自己在家发展养殖业,产生经济效益,供孩子们上学、补贴家用,也能在家经常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为孩子上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用钱的地方一天天增多,高石花的心里虽然着急,却也是一筹莫展。XXX被这个彝家妇女身上的倔劲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所感染,当场表态说:“你先把猪圈盖好,开春我买六个小猪崽来送给你”。想发展养殖业的高石花,启动“资金”的问题得到了解决,高兴得不得了。随即打来一碗酒要敬大家,村委会随行人员介绍说,这是彝族人家招待最亲的客人的方式。XXX诙谐的说道:“等开春我把猪仔送来,明年过年你家杀过年猪的时候,我们再来你家喝酒”,在高石花家走访的过程中,一片欢声笑语,充满着温馨。

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心间,2月21日中午,XXX一行为高石花送来了6头肥肥胖胖的猪仔。当猪仔从车上卸下时,高石花在热心村民的帮忙下,像抱宝贝似的将6头猪仔抱进了新盖的猪圈,激

动、高兴的心情洋溢于表。高家门口也是人头攒动,不少村民表示要来看看副县长为困难户送来的猪仔,随后,高石花又像上次一样,打来一大碗酒,激动地说:“感谢,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看着眼帘湿润的高石花,XXX副这次没有拒绝,而是端起酒,对着高石花和在场的村民说:“党和政府一定会带领乡亲们致富,各位乡亲也要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决心,在借助国家实施新农村建设,扶持农业生产的大好形式下,结合自身实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有计划、有步骤的大力发展养殖业,以争取早日实现致富奔小康的目标”。说完后一饮而尽,村民们纷纷叫好。

村民们对政府这种实实在在为民解难的行动十分感动,他们纷纷表示,这次XXX送去的不仅仅是6头猪仔,而是带去了党和政府对山区人民的关爱,让山区的人民感受到党和政府是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政府,一定会牢记政府的关心、支持,要在各级领导的帮助下,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努力生产,艰苦奋斗,用勤劳的双手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脱贫致富奔小康。

灾后心理辅导手册

灾后心理辅导手册 一、灾后的身心反应 在灾难发生之后,许多人会经历亲人的伤亡,或是自己身体也受到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受难者会因灾难而产生一些身心反应。作为一个帮助者,了解这些反应除了能适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也能避免他们压抑自己的想法,造成身心的不适而延长复原的时间。 灾难后会经历到的情绪与身体症状 象洪灾、地震、飞机失事等严重的灾难事件,人们历经了一般生活中不会遭遇的危机状况,我们均会产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正常」反应,有些人会变为冷漠、麻木,对环境与他人少有反应;有些人则会产生许多的情绪反应;还有些人会出现不舒服的身体症状。这些情绪反应与身体症状包括: 情绪反应 害怕 ?很担心灾难会再发生 ?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受到伤害 ?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 无助感 ?觉得人们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 ?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茫茫 悲伤、罪恶感 ?为亲人或其它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 ?觉得没有人可以帮助我

?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 ?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 ?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 愤怒 ?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公平 ?救灾的动作怎么那么慢 ?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 重复回忆 ?一直想到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 失望 ?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一次地失望 希望 ?期待重建家园,希望更好的生活将会到来 身体症状 ?疲倦?发抖或抽筋 ?失眠?呼吸困难 ?作恶梦?喉咙及胸部感觉梗塞 ?心神不宁?恶心 ?记忆力减退?肌肉疼痛(包括头、颈、背痛)?注意力不集中?子宫痉挛 ?晕眩、头昏眼花?月经失调 ?心跳突然加快?反胃、拉肚子 纾解情绪与缓和身体症状的方法

灾后心理辅导教案

灾后心理辅导教案 一、教学目的教学生倾诉的方法,并学会倾诉。 二、教学内容大灾之后不要自己压抑不良心境,而应当学会倾诉,找朋友,同学,老师,把自己郁积的消极情绪倾诉出来。 1、高歌释放音乐对治疗心理疾病具有特殊的作用,高歌是排除紧张,激动情绪的有效手段。大灾之后,焦虑、烦躁、愤怒、失望、失眠等情绪积压在心中, 不妨自己唱歌,歌的旋律、唱歌时有节奏地呼吸与运动都可以缓解情绪。 2、以静制动当你心情不好,内心十分激动,烦躁、坐立不安时,可默默地侍花弄草,挥毫书副或在树阴下散步,这种看似与排除不良情绪无关的行为恰是一种以静制动的独特的宣泄方式,它是以清静雅致的态度平息心头怒气,从而排除沉重的压抑。 3、不妨痛哭哭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人的不愉快情绪的直接外在流露。从医学角度讲,短时间内的痛哭是释放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是心理保健的有效措 施。但如果遇事就哭,时时哭哭啼啼,事事悲悲泣泣,反而更加重不良情绪。 四年级梁从贵

防震减灾科学知识 三年级徐春华 教学课题:防震减灾科学知识教学教案 目标:1 、正确认识地震;2、怎样正确躲避地震; 3 、抚慰心灵。 内容: 一、正确认识地震 1 、地震形成的原因;2、地震分为震中、震源; 3、有哪些危害。 二、怎样躲避地震 1 、室内:厕所和厨房、教室、墙角或桌椅下。如果是教室,排成队伍,把头,或用书护住头部迅速下楼,到操场。 2、室外:尽量往空旷的地方跑,不要靠近建筑物,尽量远离建筑物。 三、抚慰心灵 1、既然它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可避勉,尽量只能安全躲避。 2、要鼓励、正确对待。让学生自己提出自己为什么害怕,怎样克服,为什么不怕,提出来,让大家学习。 小结:虽然地震带给我们了一定的伤害,但是我们在困难和自然灾害面前,要更坚强,勇敢,来战胜、克服它,要更好的学习,长大以后,争取能够知道地震,并让它减少对人们的危害。 二○○八年十月

心理危机干预的认识与体会

心理危机干预的认识与心得体会 通过应用心理学课关于心理危机干预这一小节课程的学习,使我对于心理危机与心理危机干预的定义有了初步认识,同时对于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原则与具体运用有潜在的了解,最后通过心理危机干预在汶川地震以及台风受灾区灾后重建中的重要意义。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心理危机及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 那发现有人存在心理危机时,当我们要对其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时,必须要掌握一定的原则,使干预达到最佳效果。其基本原则包括:(1)迅速确定要干预的问题,强调以目前的问题为主,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2)必须有其家人或朋友参加危机干预;(3)鼓励自信,不要让当事者产生依赖心;(4)把心理危机作为心理问题处理,而不要作为疾病进行处理。 了解完关于心理危机干预的基础知识,那么在哪些情况下人们会产生心理危机呢经过老师的归纳讲解,主要包括这么几个原因,分别是:急性残废或急性严重疾病;恋爱关系破裂;突然失去亲人或朋友;重大财产损失;重要考试及晋升失败;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等。在实际中,这些造成心理危机的原因可能并不是单独起作用,更多的情况是同时对人们心理造成危机。例如自然灾害可能造成亲人或朋友的离世及自身严重疾病和重度残

疾,那么这些原因都可能集中在一起造成心理危机的产生。在实际生活中,可能一件不幸的事并不能造成人们心理危机的产生,但当不幸的事接踵而至时,恋爱的失败,事业的不顺再加上亲人的离世等一系列的原因堆积而成所产生的心理危机比单独某个原因造成的可能更棘手更难以处理。我们必须尽早地找出其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这样才能在尽快的时间内实施心理危机干预,防止其发生过激行为。 那对于心理危机的干预,专业心理咨询者及工作人员有关于危机干预的六步走策略。1、确定问题:?即从求助者的角度,确定和理解求助者本人所认识的问题,为了帮助确定危机问题,推荐在干预开始时,使用核心倾听技术:同情、理解、真诚、接纳以及尊重;2、保证求助者安全:在危机干预过程中.危机干预工作者应将保证求助者安全作为首要目标;3、给予支持:强调与求助者沟通与交流,使求助者知道工作人员是能够给予其关心帮助的人;4、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这一步侧重于求助者与工作人员常会忽略的一面——有许多适当的方法或途径可供求助者选择;5、制定计划;6、得到承诺。 心理危机在前些年并不为人所重视,人们普遍对于心理方面的问题不够了解,几乎忽视这一方面的问题,所以当心理产生危机,并且危机达到一定程度时,人们便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解决。随着社会压力的加大,人们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但社会各界对这个问题不够重视。心理危机干预受到社会重视缘于汶川地震中,心理危机干预对于灾后的灾民心理信心重建,灾民心理问题的解决提供巨大帮助,从而令社会各界开始关注人们的心理问题,关注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自从08汶川地震之后,心

地震后灾民的心理重建问题之灾后救济需要心理干预

地震后灾民的心理重建问题之灾后救济需要心理干预 没有亲身经历过灾难事件的人可能很难想象灾难、尤其是像大地震这样的强破坏性事件对幸存者的心理影响之深、持续时间之久。 首先,灾难事件由于相应的物理刺激强度通常都很大,它会立即在当事人的大脑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而且这个印记这辈子再也不会消失。之后当类似的情境再次出现时,大脑就会立即唤起这个印记,并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比如,某人被地震的废墟掩埋一段时间后获救,那么今后任何时候只要他再处于狭小的、黑暗的空间里,他在废墟里的“印记”就会被唤醒,从而出现惊恐、呼吸困难、绝望、逃离现场等强烈的应激反应。 其次,灾难的强破坏力往往在短时间内带来生命、财产的大量损失,从而导致人们的无力感、挫败感和脆弱感。尤其强烈地震,房屋夷为平地,否认(不相信眼前的事实)、脆弱(人是多么不堪一击)等各种情绪反应将会出现。 第三种最常见的情绪是负疚感。我曾看过一部反映空难之后幸存者心理历程的美国电影,女主角因为孩子的死而整日责怪自己,总以为如果当时她抱得更紧些,她的孩子就会安然无恙。男主角为了帮助她摆脱自责,让她紧紧抱着一个背包,然后冒险将汽车撞到墙上。撞墙的一瞬间,背包从玻璃窗飞出车外。在这样一个铁的事实面前,女主角终于认识到当时她无论抱得多紧,她都无法挽救孩子的性命。意识到这一点,女主角一下子释然了。 理论上说,卷入灾难事件的所有人都会留下心理阴影,区别只是在于程度的轻重。这就要求整个社会形成一个能让幸存者把负面情绪顺利宣泄、释放、接纳的氛围。我们中国人在情绪表达方面本来就比较压抑、委婉,我们平时劝人时也爱说“别哭、别哭”。恰恰相反,我们应该让幸存者把悲伤、痛苦、甚至是攻击情绪发泄出来,告诉他们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绝对不是软弱、不坚强的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创伤后应激障碍”还会以躯体不适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出现呼吸困难、失眠、疲倦、喉咙及胸部梗塞感等。 相比而言,灾难事件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更为严重,不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他们今后出现强恐惧症、焦虑症等各种心理问题的概率会很高。 据文献记载,我国最早的灾后心理干预正式出现在1994年的新疆克拉玛依大火后,这十多年来心理干预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几年来随着环境、气候等的变化,世界进入高风险时期,我国出现各种灾难性事件的概率也呈上升趋势,在这样的形势下,重视心理干预、加大心理干预工作的力度势在必行。 也许有一天,第一批到达灾难现场的队伍中除了救援人员、医疗工作者、新闻工作者还有心理工作者。 灾难发生之后,所导致的最严重的心理疾病就是创伤性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它往往发生在一些威胁生命的事件之后,伴随着一系列令人痛苦的心理体验,并且长时间消磨不去。PTSD的患者会持续的体验到创伤事件本身,灾难的梦魇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像挥之不去的幽灵折磨着他们,并且会持续不断的进入他们的梦境。 对于创伤性的事件本身,他们则采取避而不谈的态度。他们会回避所有与事件有关的想法、感受和谈话,对于相关的活动、地点和人物也避之不及。对于所经历的创伤事件,他们会表现出对于事件重要方面的遗忘:似乎所经历的一切在他们头脑中变成了一片空白。 PTSD的受害者在受难后还往往表现出对一般事件的麻木。对于有意义的事件和有趣的事情,他们表现得异常冷漠。身边的人也许能够体会出,他们不再像以往一样对他们的亲近,甚至更加疏远,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他们的情绪表达也受到了禁锢,很多PTSD的患者在灾难过后不再能够很好的沟通情感,也无法向自己的爱人表达爱恋之情。在很多亲人的严重,他们变得陌生,不再像以往那个具有人情味的亲人,而成为一个情感淡漠的“木头人”。

灾后心理与干预

灾后心理与干预

新闻回放 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7.8级地震. 据民政部统计,截至13日7时,四川汶川县地震已造成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山西、贵州、湖北8省市共9219人死亡,倒塌房屋50余万间。 震后正常的心理反应: 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主要有三个阶段: (1)惊吓期,这一阶段里,受害者对创伤和灾难丧失知觉,就像通常所说的“失魂落魄”的状态,事情过后往往对此不能回忆。 (2)恢复期,在这个阶段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这与通常所说的“后怕”相仿。正常的恢复期包括“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纳”五个阶段。 (3)康复期,康复期之后,心理重新达到平衡 灾后的身心反应 在灾难发生之后,许多人会经历亲人的伤亡,或是自己身体也受到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受难者会因灾难而产生一些身心反应。了解这些反应除了能够帮助自己摆脱困境处还能适时鼓励别的受灾人群,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避免他们压抑自己的想法,造成身心的不适而延长复原的时间。 1、灾难后会经历到的情绪与身体症状 象洪灾、地震、飞机失事等严重的灾难事件,人们历经了一般生活中不会遭遇的危机状况,我们均会产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正常”反应,有些人会变为冷漠、麻木,对环境与他人少有反应,有些人则会产生许多的情绪反应,还有些人会出现不舒服的身体症状。这些情绪反应与身体症状包括: (1)情绪反应 害怕

?很担心灾难会再发生 ?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受到伤害 ?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 无助感 ?觉得人们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 ?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茫茫 悲伤、罪恶感 ?为亲人或其它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 ?觉得没有人可以帮助我 ?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 ?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 ?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 愤怒 ?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公平 ?救灾的动作怎么那么慢 ?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 重复回忆 ?一直想着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失望 ?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一次地失望 希望 ?期待重建家园,希望更好的生活将会到来 (2)身体症状 ?疲倦?发抖或抽筋

(完整版)发挥社会工作在灾后重建中的作用

发挥社会工作在灾后重建中的作用 王思斌 2012-8-27 14:59:45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京)2008年6期第11~13页 【作者简介】王思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灾害是人类的敌人,但同时也促进着人类的发展。人类在战胜灾害的过程中锤炼意志、增强知识、促进团结。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全国人民同心协力、奋力抗灾,尽最大可能拯救灾民的生命,把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在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各方都会以其优势发挥作用并作出贡献,社会工作作为以服务困难群体为天职的专业,在长期的灾后重建中会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社会工作是救难解困的专业活动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随着人类面对的社会问题的复杂化和人类应对这些问题能力的提高,首先在发达国家,后来在世界各国各地发展出了专门帮助贫困群体、弱势群体解决生存问题,帮助其走出困境并促进其发展的专门职业,这就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的助人职业,它以遇到特殊困难、陷入困境进而影响了正常生活的人群为服务对象,坚持“助人自助”的价值观,运用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专业方法,去帮助他们脱离危险、走出困境、正常生活。社会工作者不但在人们遭遇困境时从“治疗”的角度去诊断问题,向其提供帮助,而且采取措施预防问题的发生,还从发展的角度去启发、帮助他们增强能力。通过这些专业活动,社会工作不但帮助有困难的群体走出困境、融入社会、正常生活,而且可以达到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效果。中共中央十六届

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 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相当广泛,可以对陷入困境者实施物质帮助、心理舒缓、社会关系重建等多方面的支持。灾害援救和灾后重建是社会工作介入的重要领域之一,在世界各国各地,社会工作在救助灾民、心理辅导、精神抚慰、社区和社会关系重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从“大灾害”的概念看社会工作介入救灾及灾后重建的意义 灾害是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重大自然灾害不但对灾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而且可能危及他们的生命安全,破坏他们的家庭及社区的社会结构,并会严重地影响灾区的经济活动和社会运行。灾害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给灾民造成严重的、长期的心理创伤,破坏原来的家庭结构和社会结构,给原本正常的社会生活和社会运行带来十分严重的影响。这样,重大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就是多方面的和影响长远的。从人员伤亡、家庭破碎、心理创伤、社会关系破坏、房屋财产损失等角度来看,灾害是一个重大伤害事件,也可以说,如果比较全面地看待灾害给人们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就应该有一个“大灾害”的概念。“大灾害”概念不但强调灾害的广度和烈度,而且也注意到破坏性影响的深度。即看到它对灾区居民生命财产的影响,看到灾害对维持社区正常运行的社会结构的破坏,看到它对人们的心灵和持续生活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从“大灾害”的角度来看,救灾和灾后重建需要做更多工作,要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看得更加深远。在这方面,社会工作能以其对人类的深刻关怀及专

社会群众心理辅导

与此同时,亲历现场悲惨的场面、过度劳累和后勤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会影响现场救援人员的心理健康。因此,世界各国均非常重视灾区的心理救援工作,近年来,我国心理卫生界在这一重要领域也积累了许多实际经验。本文就如何组织和实施灾区心理救援提出一些初步建议。 一、灾区心理救援的组织 首先,灾区现场指挥中心必须充分认识现场心理救援的重要意义,把心理救援列入救灾、减灾和灾后重建的整体规划中。在所有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都应把心理救援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进行合理的设计、必要的演练和准备。 第二,组织心理救援工作队,及时奔赴现场。心理救援专业人员及时、有效的现场工作,不仅能够帮助受灾群众度过心理难关,缓解心理危机,而且能够和其他现场救援人员一起,降低受灾群众心理恐慌的程度,减少谣言的传播,为现场救灾人员提供心理帮助,从而保障整体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体现政府和社会对灾区群众的人文关怀。 第三,充分发挥各类现场救援人员的作用。在灾区,任何直接接触受灾群众的人员,包括人民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各级政府救灾人员,医务人员,社区领导和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等的行动、语言都会对受灾群众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只要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和技术,所有现场救助人员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救援。因此,在救援人员进入现场之前,甚至在救援的途中,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简单的心理救援培训。

二、现场心理救援 现场心理救援工作是在紧急状况下进行的,其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尽快稳定受灾群众的心理,减少严重心理问题的发生及其对救灾工作的影响,为灾后心理健康的尽快恢复打下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降低受灾群众的恐惧心理。由于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和缺少必要的信息支持,受灾群众通常会恐惧心理。个体的心理恐惧会导致情绪失控和非理智行为的产生,灾区谣言的传播则会推动群体心理恐惧的发展。因此,除了积极的救援外,要利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如电视、广播、手机短信、布告等),迅速发布有关灾情的权威信息,以阻止相关谣言的传播,降低受灾群众心理恐慌的程度,稳定受灾群众的心理。 2、消除受灾群众的孤独感。大规模的灾难(如地震),导致很多受灾群众孤单地滞留在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境况下,他们与亲人失去了联系,与外界失去了接触,其社会支持系统遭到彻底的破坏。救援人员要利用与受灾群众直接接触的机会,向他们传达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怀和支持,使他们感到自己不是唯一的受灾者,鼓励他们和所有受灾者一起克服和战胜困难。 3、给受灾群众以希望。心理学家认为,希望是人类所有情绪中最重要的一个。在灾区,人们常常会感到希望非常渺茫,因而产生严重的无助感和绝望情绪。对于这种情况,引导受灾群众看到希望,能够坚定他们战胜威胁的信念,形成乐观的态度和发展对自己命运的控制感,以积极的心态等待进一步的救援。

灾后心理辅导教案

震后心理疏导班会课教案 【疏导目的】这次前郭地震是一起严重的灾难性应激事件。我们的学生亲身经历了此次地震的各种逃离场面,再加上整个社会人群处于紧张、焦虑、恐慌的状态,都或多或少地对学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此次利用班会课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疏导情绪,以较好的心理状态度过这一时期。 【指导人员】高爽【疏导对象】6年2班学生【班会课题目】震后心理疏导班会课 【教学过程】 一、合理宣泄: 1 让学生从自己的观察角度出发,谈谈在这几天自己看到了什么,知道些什 么? 2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在整个过程中最初和最痛苦的想法是什么,让情绪表露 出来? 3 要求学生回顾在这个事件中,自己的情感,行为,看法甚至是躯体体验? 这个时候刻意的压抑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对学生来说是不利的,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大胆的谈出 自己在这个事件过程中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让同学们充分宣泄、交流,营造相互安慰和鼓励的气氛。 强调: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出现的这些情绪和行为状态是一种灾难发生后的应激状态,是一种正常的可理解的行为。 二、面对危难我们怎么办? ●转换思维分辨曲直 提问: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是否对自己的某些行为有过自责?比如:事件后有些人会因为自己在事故中过度紧张、没有帮助到他人而感到羞愧,得出自己不够坚强的负性评价。如果有类似的对危机事件的解释,当事人应该学会做自己的辩护律师,挑战这些观点。转换一下思维,对上述信念就可能得出不同的观点。如:我因为吓坏了没能帮助别人,但吓坏了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如果遇到如此恐怖的事情我一点反应都没有,有可能给我的心理带来更大的危害,以至于影响到更多人的生活。 ●放松训练整理心情:同学们还可以通过放松训练或呼吸调节减轻不良情绪。

(完整版)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

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 2015-12-18 心理画 第一章 心理危机干预总论 一、灾难事件及其分类 1.灾难事件 对于那些突然发生、无法预料、不可控制,对财产、人的生命安全、心理安全以及肢体的完整性构成威胁并且产生强烈恐惧、无助、超出个体或整个社区应对能力的、大规模的天灾和人祸,我们称作为灾难事件。地震、海啸和洪水是常见的自然灾难,自然灾难对人的生活环境和财产的破坏力及其强大,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在灾难中,幸存者不得不面对灾难带给身体和心灵靠自身能力无法抵御的极大创伤和危机。 2.灾发灾难事件分类 灾发灾难事件可以分为公共危机事件和个人危机事件两大类。 (1)公共危机事件 自然灾害,如地震等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台风等。 事故灾害,如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火灾、核辐射、环境污染等。 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疫情、食物安全、职业危害等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如危机公共安全的刑事事件、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等。 (2)个人危机事件 个人危机事件包括自杀、抢劫、性侵害、创业失败而破产、突然死亡、重大疾病等。 3.群体受害者分级 灾难的心理受灾人群大致分为五级人群。第一、二级为高危人群,是干预工作的重点,如不进行心理干预,其中部分人员可能发生长期、严重的心理障碍。 一级受害者:指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直接受害者或死难者家属; 二级受害者:指现场目击者或幸存者; 三级受害者:指参与营救与救护的间接受害人员,主要是医生、护士、战士、警察等;四级受害者:指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区域的其他人员,如居民、记者、二级受害者家属等(也包括参加心理援助的心理咨询师、政府官员、其他学校的学生); 五级受害者:指通过媒体间接了解突发性公共事件的人(主要是那些心理素质比较差的人); 举例:汶川地震灾区心理受害人群分级 第一级人群:地震灾难的直接幸存人员、死难者家属及伤员。 第二级人群:与第一级人群有密切联系的个人和家属,可能有严重的悲哀和内疚反应,需要缓解继发的应激反应;现场救护人员(消防、武警官兵、120救护人员、其它救护人员)。第三级人群:从事救援或搜寻的非现场工作人员(后援)、帮助进行地震灾难后重建或康复工作的人员或志愿者。 第四级人群:受灾地区以外的社区成员,向受灾者提供物资与援助,对灾难的可能负有一定责任的组织。

浅析突发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

浅析突发灾难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 2008 年5 月12 日, 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 0 级特大地震, 这一历史性灾难事件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且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创伤性的心理打击, 因此, 对于灾区人民受灾后及时的心理救助是非常必要的。灾后灾区的重建是漫长的, 而灾民的心理重建更是艰巨的。与经济损失相比, 灾难对人们的心理冲击是内在的, 所以不为人注意。但实际上,受害者和受害者家属承受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 灾后3 个月可能是心理危机爆发期, 人们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应激反应, 这是正常现象, 但是某些不良的心理应激反应会影响人们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甚至对他们造成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从而影响其日后的生活帮助受灾人民消除心理阴影,恢复生活信心, 实现“心理重建”是当下刻不容的艰巨任务。 1突发灾难事件与心理应激 有研究表明, 重大灾害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10%~20% , 水灾、地震、空难、疾病爆发等突如其来的灾难事件发生时, 个体经历灾难、目击到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及严重的伤害, 这些可能会使个体产生强烈的反应, 主要表现在情绪、生理、认知、行为活动等一系列改变上, 这些改变可能会导致一些人加重或诱发疾病, 严重时产生意志失控、情感紊乱等心理危机。心理应激反应是人的身体对各种紧张刺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一般性的心理应激反应, 如焦虑、紧张、恐惧、寝食不安或情绪激动、大哭大闹更为普遍, 这时如果不及时干预,心理障碍会进一步加重, 还会出现脑损害、记忆障碍、严重抑郁, 甚至有自杀念头。 1. 1 情绪反应 在情绪方面主要表现有害怕、惊恐、否认、焦虑、怀疑、悲伤、沮丧、无助、绝望、麻木、孤独、紧张、烦躁、易怒、自责、过分敏感或警觉、无法放松、持续担忧等。 首先, 害怕、惊恐是地震发生时人们的第一反应, 而且这一反应会一直持续到地震发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担心灾难会再次发生, 害怕自己或亲人受到伤害, 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出现持续的担忧与深深的无助感。其次, 在得知自己的亲人朋友遇难的消息或亲眼目睹自己最亲近的人遇难的经过之后, 当事人可能刚开始意识上无法接受这一事实, 从否认到慢慢接受, 随之而来的是无比的悲伤、沮丧, 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 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 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自责、愤怒。而对于那些焦急等待救援人员救助自己亲属的人们而言, 焦虑、无助、绝望、自责使他们陷入无法放松的情绪状态。最后, 灾难幸存者在灾区重建过程中可能会感受到痛失亲人所带来的孤独、麻木, 严重者可能企图自杀。 1. 2 生理方面 在生理方面主要表现为肠胃不适、腹泻、食欲下降、头痛、疲劳、失眠、作噩梦、容易受惊吓、感觉呼吸困难或窒息、梗死感、肌肉紧张等症状。心理和生理是密不可分的。由于人们遭受沉重的打击, 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 从而对其生理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当事人在经历特大地震这样的突发性灾难事件后, 情绪的不良反应会影响其肠胃功能和神经系统等, 出现肠胃不适、食欲下降甚至绝食等现象。在神经系统方面, 由于精神过度悲伤、疲劳、紧张, 许多人会出现头痛、失眠、频繁作噩梦, 灾难事件反复痛苦地在梦中出现, 严重影响其精神状态。这一系列的生理应激反应容易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心理学资料汇集

心理学资料汇集 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诊断技能咨询心理学心理测量技能心理咨询技能心理咨询真实个案集 心理论文指导与优秀范文心理咨询师历年真题集心理咨询教学影片精选资料包括以下: 001、励志经典之《做你想做的人》word版 002、李天命经典之《思考三式VS三大盲潮》WORD版 003、催眠电子书之《催眠技巧大全》TXT版 004、隐喻成长故事《海鸥乔纳森》WORD版 005、《激发心灵的潜力》《唤醒心中的巨人》《一分钟巨人》 006、强烈推荐NLP系统参考版思维导图 007、洞察日本民族特性的《日本四书》WORD版 008、《成功精品贴贴贴一》电子书 009、灵修课件之《宽恕十二招》PPT版 010、催眠电子书之《丽天晓斐催眠实录》 011、NLP解读线索-观眼知心(一份来自台湾的资料) 012、心理电子书之《咨询者工作手册》WORD版 013、成功学电子书之《10只魔戒的力量》chm版 014、潜意识经典之作《墨菲文集》word版 015、《全力以赴-让进取战胜迷茫》CHM版 016、《身心合一》 017、致富学之《富爸爸丛书9本》txt版 018、《我们为什么生病》 019、瑜珈电子书之《愈瑜伽愈美丽》chm版 020、电脑垃圾清理超小软件 021、成功学之《安之研习会记录》CHM版 022、《NLP学院打包E书第一期》电子书隆重出炉啦 023、《NLP学院打包E书第二期》电子书面世了 024、《少有人走的路》CHM版电子书 025、《货币战争》电子书免费下载 026、心灵宝典,NLP的优质信念 027、NLP经典之《大脑操作手册》简体电子版 028、催眠电子书《让一切听你的》pdf版 029、《星座算命》电子书提供 030、心理学电子书之《心灵黑洞》exe版 031、某教练技术课程的PPT课件 032、分享《心理学故事》PDF版 033、催眠大师密训专业教程之《入门指导手册》 034、[分享]《亲子关系全面技巧》部分内容 035、催眠电子书之《秘藏超能催眠术》PDF版

科普-心理辅导应是灾后第一课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Research 2010小学教学研究其他/教海撷英 在“5·12”特大震灾之后,孩子们又能及时回 到课堂,欣慰之余,我们更应该思考:复课后的学 生最应该学习什么呢? 地震对四川绵竹汉旺的破坏不仅仅在于摧 毁了我们物质的家园,还破坏了很多孩子的心理 家园,尤其对孩子们来说,他们最重要的一种心 理需求———安全感可能会被严重挫伤乃至于摧 毁。一般情况下约70%有创伤经历的人会在半年 或几年后自然痊愈;而另外30%的幸存者则会在 心灵方面多多少少受到持续的伤害,这种伤害甚 至伴随他们的一生,有些在若干年之后表现得惊 恐、焦虑、抑郁,有的则患上酗酒、进食障碍、失眠 等……对孩子们来说,最可怕的是幼小的心理受 到的创伤要潜伏到成年后才表现出来,到时候再 亡羊补牢就已经为时已晚。因此,在急性的灾难 心理干预中,要做到及时有效,越早效果越好,一 旦拖延就会在孩子们的心理留下一个永远愈合 不了的疤痕。哈工大的心理学金宏章教授的话特 别值得注意,他说:“有些人误以为不忍心再触碰 孩子的心理创伤,觉得是在刺激他们,可是情况 恰恰相反,这种‘再体念’的过程,其实正是对创 伤事件的脱敏过程,否则,今后,他们很可能终身 陷在心理阴影当中。”他还认为,在一遍遍倾诉的 过程中,孩子们对事件的敏感情绪会慢慢降低, 回复平静;而如果处理不好,这种恐惧和阴影就 可能一直伴随终身。 当然,即便灾区的学校认识到心理干预及救治的重要,但是也可能苦于缺乏这方面的师资与教材,同时很多在地震中幸存的教职工,或许自己本身也存在着需要心理辅导的需求。面对这种情况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主动请缨,上门为师生进行心理辅导;另一种则是灾区的老师们急性“心理自救”———一方面恶补心理辅导的知识,另一方面,在救治学生们的过程中,也进行自我救赎,这两种方法在我们灾区互相交融。当然,除了让孩子们尽快从地震后遗症中走出来,我们还应教他们一些避险知识和急救技能,以备孩子们将来的不时之需。不仅让孩子们有危机意识,还要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课堂学习,让他们懂得珍惜生命、敬畏自然、感恩社会与报效祖国。之所以要珍惜生命,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来之不易,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的生命;敬畏自然是因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每一次对自然的漠视,最终都必将遭到自然的报复。因而“人定胜天”的豪言壮语似乎也到了应该在教材里面删除或者重新进行注解的时候了。至于感恩社会与报效祖国,不仅仅是因为在这次抗震救灾中,祖国和社会各界的人们迅速伸出了救援之手,更重要的是因为:当一个人心存感恩之念生活的时候,他不仅仅会活得幸福,更会把这种感恩之情传递到工作中,放大到他人身上,扩散到全社会之中,而这正是灾难之后最有价值的一轮又一轮代表着社会正义与真善美精神的良性冲击波。筻 心理辅导应是灾后第一课 四川绵竹市汉旺学校李洪琼 56

卫生部《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之四)

卫生部《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 中新网5月20日电据卫生部网站消息,为指导各地科学、规范地开展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卫生部现印发《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应在经过培训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下实施。 一、组织领导 (一)心理救援医疗队(包括防疫队,下同)在到达指定救灾地点后,应及时与救灾地的救灾指挥部取得联系,成立心理救援协调组,统一安排救灾地的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二)后期到达同一地点的心理救援医疗队或人员,应该在上述心理救援协调组的统一指挥、组织下开展工作。 (三)各心理救援协调组的工作,应及时与所在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沟通和协调,并接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领导。 二、干预基本原则 (一)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与整体救灾工作结合起来,以促进社会稳定为前提,要根据整体救灾工作的部署,及时调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点。 (二)心理危机干预活动一旦进行,应该采取措施确保干预活动得到完整地开展,避免再次创伤。 (三)对有不同需要的受灾人群应综合应用干预技术,实施分类干预,针对受助者当前的问题提供个体化帮助。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不随便向第三者透露受助者个人信息。 (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危机干预,明确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中的一部分,不是“万能钥匙”。 三、制定干预方案 (一)目的。 1. 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心理社会影响; 2. 促进灾后心理健康重建; 3.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众心理健康。 (二)工作内容。 1. 综合应用基本干预技术,并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提供心理救援服务。 2. 了解受灾人群的社会心理状况,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发现可能出现的紧急群体心理事件苗头,及时向救灾指挥部报告并提供解决方法。 3. 通过实施干预,促进形成灾后社区心理社会互助网络。

智慧树知到《灾难心理学与灾后心理救援》

哀伤辅导 1【判断题】(2分) 在葬礼上哭不出来的人是因为不孝。 错 2【判断题】(2分) 哪些在办理后事时我感到愤怒和攻击的人都是借故闹事。 错 3【判断题】(2分) 一段时间后,我对这次亲友去世的悲剧就不会再有什么感觉了。错 4【多选题】(2分) 哀悼的阶段可以分为()。 适应阶段 回避阶段 面对阶段 灾难后心理病理学,灾难生态学和团队的筛选建立 1【判断题】(1分) 不应该让受灾者参与到救灾过程() 错 2【多选题】(2分) 灾难刚刚发生后,与受害者相处时不要做什么? 跟受灾者说“这件事情没什么” 跟受灾者开玩笑缓和气氛 3【单选题】(2分)

急性创伤干预的恐慌期是什么时候? 创伤事件发生3天后 心理急救:组织实施 1【判断题】(1分) 灾后急救必须要在24小时内处理心理创伤 错 2【判断题】(1分) 受灾者回避回忆现场,是人对自己的保护。 对 3【判断题】(1分) 对不同文化的人,灾后心理急救的方法都是一样的。错 4【判断题】(1分) 创伤后没有反应的人,可能有更严重的心理创伤。对 5【多选题】(1分) 急性创伤干预的目的() 增强短期、长期功能适应能力 早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病人 加强组内团结 处理早期反应(生理、心理、行为) 心理急救:准备工作 1【多选题】(2分)

灾难救援一般的过程分为几个时期? 蜜月期 悲伤期 重建期 幻灭期 英雄期 2【多选题】(2分) 下列那些症状是人经历创伤后会出现的特征性症状? 高度警觉 解离 重新体验 回避 3【多选题】(2分) 下列哪些情况可以称之为心理创伤? 反复经历或极端接触于生死创伤事件中的恶性细节中。 直接经历生死的创伤事件。 亲眼目睹发生在他人身上的生死创伤事件。 获悉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或关系密切的朋友接触于生死创伤事件。亲身经历被性侵 灾难救援中的心理急救法 1【单选题】(2分) 安心团体需要在何时进行? 48小时之后 2【判断题】(1分)

灾后儿童心理辅导

灾后儿童心理辅导建议书(一) 孙瑞雪 地震后的平稳期,会有很多父母和志愿者想要帮助创伤后的孩子。我们所从事的十几年的教育科研经验,以及所处理过的一些孩子的可类比的经验,可能会有一些参考价值。先简单总结一些提供给大家,期望我们手拉手,爱连接着爱,和我们的孩子共渡难关。 我们的建议是针对9岁以前的孩子的,所以,这里提供的方案和办法的建议也是给广大的父母和心理志愿者帮助这个年龄的孩子所使用的。 了解儿童的基本需求并通过提供这些需求帮助孩子 我们首先要知道儿童的基本需求: 1、儿童是依靠感觉来认识世界的,因此儿童对外界的所有事物的认识都是用感受来完成的,尤其是心灵感受。因此儿童不会听别人说太多的话,而是用心灵直达对方的内心。在一般情况下,创伤之后的孩子会拒绝成人,对儿童来说,儿童能够非常敏锐地觉察到你是否真的关注他和爱护他。心理志愿者情绪是否稳定,内在是否专注,是否在内心爱孩子,这些状态都会被儿童直接感受到。因此,这决定了儿童是否接纳心理志愿者。 2、儿童需要爱与被爱,需要被关注,需要安全感,需要被接纳,需要被认可。儿童的这种需要与成人相比更直接、更当下。 3、儿童需要陪伴者。和成人的不同是,儿童需要陪伴是肯定地和绝对的,而且陪伴的人尽可能是家人,如果在无家人的情况下,陪伴者要相对固定,6岁以前尤其如此。陪伴的时间也要相对稳定,并且秩序化。 4、儿童都是在他们喜欢的事项的不断的重复中获得安全感的,例如:儿童喜欢重复听同一首音乐,重复听同一个童话故事,重复看同一个动画片,重复进行同样的游戏……志愿者要把握这个原则,儿童只有在重复中才能获得安全感。 5、未经儿童允许不要触摸他的身体,尽管触摸是儿童获得爱的重要途径,但是也必须在儿童允许的情况下,在儿童逐渐接纳的情况下,再靠近儿童。透过逐渐地缩短身体之间的距离,来完成这一过程。 6、儿童需要持续性地关注和爱;心理志愿者与一个孩子的相处必须是持续性的,探望的时间也需要是有规律的,因为儿童是透过重复性的体验和秩序的生活来认识世界的。志愿者调换时,需要提前跟孩子说明,并且,需要下一任的志愿者同前任志愿者有同时陪伴孩子的经历,让孩子有一个预热和过渡的过程。如果孩子坚决拒绝继任者,就必须调换人员。孩子喜欢选择与过去照顾者有相似特质的人。对于幼儿来说,频繁地调换志愿者,并且让孩子接纳不愿意接纳的人,这本身会造成二次伤害。一般情况需要持续不断地、恒定地关注,并且使用短小的语言表

关于灾后重建的论文

灾后,体育运动促进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摘要:2005年5月12日,汶川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地震,许多学校瞬间被夷为平地,这一巨大的灾难给灾区的学生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可以了解到:震灾后的心理问题一方面表现为:恐惧、悲伤、焦虑等负性情绪反应,另一方面还包括不良的躯体症状与行为反应。 而体育运动可以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可以努力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欢乐、宣泄压力、找回自信! 关键词:汶川地震体育运动心理健康 1.前言:地震是威胁人类安全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 大地震不仅严重威胁受灾人民的生命安全,而且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创伤。在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过程中,不仅要为学生重建新的校园和美丽的家园,更要对他们对他们遭受重伤的心灵进行积极的抚慰,让他们尽快摆脱心理的心霾,燃起重新生活的勇气。面对生死离别的痛苦和失去同学、失去学校的沉重打击,用单一的“说教”方式是很难达到积极促进的效果,而体育运动则不仅有效的促进智力发展、调节情绪、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增强自我概念、改善人际关系,而且可以增进心理健康,使个体发挥最优的心理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 调查对象:地震灾区学生 3.地震后的情绪反应与身体症状 在灾难发生之后,您可能会经历家园的丧失,亲人的伤亡,或是自己身体的伤害。根据对西华师范大学的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幸存者常常会因灾难在未来数周内产生以下的一些身心反应,每个人的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所有这些在灾难后出现的反应都是正常的,是人对于非正常的灾难的正常反应,大多数人在灾难后数月之内都会自己缓解,这些情绪反应与身体症状包括:(1)行为反应:自杀、犯罪、退学、休学等。(2)心理反应:悲伤、无助、内疚、愤怒、强迫性重复记忆、失望和思念、过度反应等。(3)身体症状:易疲倦,发抖或抽筋,呼吸困难,喉咙及胸部感觉梗塞,记忆力减退,肌肉疼痛(包括头、颈、背痛),晕眩,头昏眼花,月经失调,心跳突然加快,反胃,拉肚子。如何运用各种措施手段来提高灾区人民的心理水平是当务之急! 4. 体育运动促进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定义:是指个体的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内部状态,个体表现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并充分发挥身心的各种潜能,在应付各种问题和环境时更多表现出积极的倾向。它有4个标准:智力正常、适当的情绪调节能力、自我评价恰当、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地震已经发生,时光不可倒流,不可抗力无法阻挡,但是在地震发生后,并非不可作为,政府在重视“物质救灾”的同时,也进行“心理救灾”,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过程中借用各种心理治疗的手段,帮助当事人处理迫在眉睫的心

地震受灾医院护士灾后心理反应及护理干预

地震受灾医院护士灾后心理反应及护理干预 发表时间:2013-05-24T09:46:38.0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4期供稿作者:尤春张华 [导读] “5•12”特大地震灾害的发生,让许许多多的人在一夜间失去了亲人、家园,地震造成的破坏极其惨重。 尤春张华(都江堰市中医医院 61183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4-0354-02 【摘要】目的探讨地震受灾医院护士灾后心理反应及相关心理护理措施。方法运用访谈方法及心理调查问卷,深入访问50名临床护士。结果护士在灾后的主要心理反应:恐惧、悲伤、不可控感及无归属感结论护士承受多方面的压力,心理极具脆弱,应加强护士科学有效的心理指导和工作生活方面的帮助,使受灾护士尽快度过心理危机,逐步适应新的生活工作状态。 【关键词】地震灾害护士心理反应护理干预 “5?12”特大地震灾害的发生,让许许多多的人在一夜间失去了亲人、家园,地震造成的破坏极其惨重。除了物质损失和身体伤害之外,给人们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地震时人们最大的心理特征是惊恐反应。突然间,亲眼目睹房屋倒塌,亲身经历地动山摇,人们原有的平静心理被打破,产生高度惊恐与焦虑不安的心理状态。都江堰市中医医院是受灾最重的医院,住院大楼倒塌,医护人员、病员被埋废墟。当时通迅中断,家人情况不知,作为医护人员在惊恐、无助、焦虑的情况下,仍然竭尽全力救治伤员,6天5夜在极具恶劣的条件下,又要超体能的完成搜救任务,在我国现阶段没有经验可借鉴,她们从没经历过的前提下,心理反应如何,在震后的半年来,笔者以亲历地震的50名临床护士为调查对象,探讨受灾医院护士灾后心理反应,并提出护理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四川省都江堰市中医医院亲历地震灾害的50名临床护士的真实心理体验,均为女性,年龄为22~54岁,7名护士长。平均年龄33.3岁。文化程度:大专42人(84%)、中专5人(10%)、高中或初中3人(6%)。职称:护士20人(40%),护师23人(46%),主管护师6人(12%)、副主任护师1人(2%)。 1.2 方法 1.2.1 调查表: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 1.2.2 资料的收集在知情同意的条件下,对50名临床护士采取深入访谈和发放调查表的方法,获取受访者的真实感受。访问的重要过程是“交谈”,研究者按照与受访者约定的时间、地点(单独的办公室)进行访谈[1]。并采用此次地震后卫生部印发的“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心理干预流程规定的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2]。SRQ问卷共20个条目,内容涉及躯体健康、焦虑、恐惧、抑郁等相关内容的评估,所有条目均用“是”和“否”问答,“1”表示是,“0”表示否,最高分值20分,界值8分,分值≥8分被视为有情感痛苦,需要精神卫生帮助。并通过对分值≥8分或较高分值的护士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后2月进行复测,评价干预效果。 1.2.3 问卷调查表于最近5月发放,发放50份,回收50份,有效率100%。 2. 结果 2.1 重点干预护士的心理反应(表1) 2.2 干预前后SRQ≥8例数比较(表2) 表1 重点干预护士的心理反应 表2 干预前后SRQ阳性例数比较[例(%)] 3.讨论 3.1 震后受灾医院护士的主要心理反应 突如其来的地震,使毫无思想准备的护士极易产生恐惧、焦虑、抑郁、不可控感、无归属感等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3],当人们经历过严重的危及生命的创伤性应激后,原有的心理平衡被迅速破坏,会出现持续的重复创伤体验,回忆、恶梦、幻想以及相应的心理反应。同时在地震发生后的几天里,护士同样承担着救援任务,连续作战,她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疲劳,尽管身体、精神都处于极限状态,还要尽可能为受灾人员提供服务。有研究报道[4],护士与其他医务人员在灾害中和灾后也会经历创伤后压力综合征,即创伤后应激障碍[5],是一种有重大灾难引发的焦虑障碍,其特征是通过痛苦的回忆、梦境、幻觉,或者闪现持续的重新体验到创伤性事件,人们在生命受到威胁或者严重伤害、严重的自然灾害时容易发生这种心理疾病。通过调查发现,护士普遍存在焦虑、恐惧、睡眠障碍、不愿与人交往等等情绪反应。特别又都是女性,在遭受到突然的地震创伤后,由于亲人、同事生命的丧失,死亡的威胁,生活结构的重大改变等表现为情绪低落,对未来生活、工作丧失希望、目标和信心,无归属感,不由自主的回想地震时的经历,反复出现有创伤性内容的恶梦等,致使心理承受能力明显降低。 3.2 重点干预护士主要生理反应的表现 短期大量的打击,与环境、生活的巨变,加之震后连续的工作压力是引起一系列生理不适反应的主要原因。由于极度疲劳,休息条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