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估算法教案

估算法教案

估算法教案
估算法教案

《估算法》课程教案

环节

复习引入

新授1.静态工作点的计算公式

图解分析法比较直观,但是分析步骤复杂,准确

性较差,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分析放大电路的

方法—估算法。

估算法就是应用数学方程式通过近似计算来分

析放大器的性能。

一.估算静态工作点

1.根据放大电路画出直流通路

2.推导静态工作点的估算公式

练习1:如下图所示电路中,V G=12V,R b=200kΩ,

R c=3kΩ,β=35,(1)估算静态工作点。

解:μA

60

k

200

V

12

b

G

BQ

=

Ω

=

R

V

I

V

7.5

k

3

m A

1.2

V

12

m A

1.2

A

60

35

c

CQ

G

CEQ

BQ

CQ

=

Ω

?

-

=

-

=

=

μ

?

=

R

I

V

V

I

根据静态

工作点公

式引导出

估算公式

教师引导

,学生独

立完成。

b

G

b

BEQ

G

BQ R

V

R

V

V

I≈

-

=

BQ

CEO

BQ

CQ

I

I

I

β≈

+

=

c

CQ

G

CEQ

R

I

V

V-

=

二.估算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放大倍数 1.根据放大电路画出交流通路

2.三极管输入电阻r be

晶体管的输入电阻 r be :晶体管基极和发射极之间交流电压v i 与相应交流电流 i b 之比。

估算公式为:

提问:观察公式,我们知道r be 与哪些参数有

关? 由公式可知:r be 与静态电流 I EQ 有关,不同静

态工作点r be 也不同,r be 还和β有关。 3.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 i 和输出电阻r o

(1)输入电阻 r i :从放大器输入端看进去的交

流等效电阻。

r i 表示放大器从信号源吸取信号幅度的大小。r i 越大,信号源内阻损耗越小,放大器得到的有效输入信号越大。所以在实际应用时要求输入电阻大一些。

引导学生分析、思考

教师分析、推导公式 i

i

i i v r =因为be

b i r

//R r =所以be i r r ≈所以be b r R >>一般)()(mA I mV 26)1(300r E be

β++≈Ω

(2)输出电阻 r o :从放大器输出端(不包括外

接负载电阻)看进去的交流等效电阻。

r o 表示放大器带负载的能力。输出电阻越小,输出信号时,自身消耗越小,带负载的能力越强。

练习:接练习1如图所示电路中,

V G =12V,R b =200k Ω,R c =3k Ω,β=35, (2)试估算放大器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4.放大倍数A V

带负载R L 时

因为L c L

//R R R =',L c o R i v '-= 所以be

L be b L b be b L c i o v r R r i R i r i R i v v A '

-='-='-≈=ββ

注意:负号表示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反相。

[例1] 如练习1中电路图,R c = 3 k Ω,设静态电流I E = 2.1 mA ,晶体管 β = 35。求输出端带负载电阻R L = 3 k Ω 时,电压放大倍数V A 。 解:

Ω

β746mA

1.2mV

26)351(300mA I mV

26)

1(300r E be ≈++=++≈ 70

746105.135r R A 5.1)33(33R R R R R 3

v -≈??-='-≈=+?=+='Ω

Ω

βΩ

ΩΩbe L L c L c L k k k

教师分析、推导公式

教师分析、推导公式

讲练结合,让学生先做,在讲解

c

o R r ≈所以c ce R r >>一般ce c o r //R r =

综合法与分析法分析法教学设计

综合法与分析法分析法教 学设计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综合法与分析法——分析法 一、教材分析 1教材背景 生活中存在这样那样的推理,证明的过程离不开推理;而合情推理所得的结论是需要证明的,数学结论的正确性也必须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加以证明。本节的证明方法,蕴含着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思维方式,也是培养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内容。 2地位与作用 《综合法与分析法》是直接证明的两类基本方法。是在学习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基础上,学习证明数学结论的两种常见方法,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这种证明的方法渗透到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几,解析几何等等。可见,直接证明的方法在中学数学里占有重要地位的。 现在的高考中不会单独命制直接证明的试题,而是把它与函数、数列、解析几何等问题相结合命制成综合性考题,重在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类问题立意新颖,抽象程度高,更能体现高观点、低起点,深入浅出的高考命题特点。 二、学情分析 1.有利因素 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证明思想,例如初中阶段的几何证明;高一学习了一元二次不等式,初步证明了一些不等式的问题;在本节课前,学习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不利因素 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不强;三角代换,代数式的变形没有目的性,随意性较大。特别是与其他章节知识的交汇存在很大障碍。 三、目标分析 根据《高中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结构特征,依据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能运用综合法,分析法证题。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法与综合法的学习,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分析法与综合法的学习,体会数学思维的严密性。 四、重点:了解分析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难点:分析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五、学习方法:探析归纳,讲练结合 六、学习过程 (一)、复习:直接证明的方法:综合法。 (二)、引入新课 分析法和综合法是思维方向相反的两种思考方法。在数学解题中,分析法是从数学题的待证结论或需求问题出发,一步一步地探索下去,最后达到题设的已知条件。综合法则是从数学题的已知条件出发,经过逐步的逻辑推理,最后达到待证结论或需求问题。对于解答证明来说,分析法表现为执果索因,综合法表现为由因导果,它们

平行结转分步法案例

平行结转分步法案例 例1:某工厂设有三个基本生产车间,第一车间生产甲半成品,第二车间将甲半成品加工成乙半成品,第三车间将乙半成品加工成丙产成品。(假定各车间半成品通过半成品仓库收发,且各仓库期初均无半成品)该企业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各车间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现将第一、第二、第三车间连续加工的产量记录列示如下表所示。 产量记录 (1)第一车间直接材料、工费的约当产量为: 直接材料的约当总产量=240+60+140+60+1100=1600 工费的约当总产量=240*50%+60+140+60+1100=1480 (2)第二车间工费的约当产量为: 工费的约当总产量=60*30%+140+1100=1258 (3)第三车间工费的约当产量为: 工费的约当总产量=140*60%+1100=1184 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下,半成品成本并不随着半成品实物的转移而

结转,而是在什么步骤发生,就留在该步骤的成本明细账内,直到最后加工成产成品,才将其成本从个步骤的成本明细账里转出来。这样,各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上反映的月末在产品成本就包括了正在本步骤加工的在产品在本步骤所发生的费用,以及已在本步骤加工完成、移转到以后步骤但尚未最后制成产成品的那些半成品在本步骤发生的费用。 例2:某工厂舍友两个生产车间,第一车间生产A半成品,第二车间将A半成品加工成A产成品。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以此投入,各车间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该企业2009年5月份各车间有关产量资料如表1所示。 表1 产量记录 (1)根据本月个费用分配表、月初在产品成本资料和产量记录,登记第一车间产品成本计算单,并按约当产量比例划分转入产成 品成本份额和月末在产品成本。如表2所示。 (2)根据本月个费用分配表、月初在产品成本资料和产量记录,登记第二车间产品成本计算单,并按约当产量比例划分产成品成

计划 教案

编号:SHJD—508—14 版本号:A/0 流水号: 课题:计划 教学目的、要求:掌握计划的写作方法,能结合个人学习与生活以及班级工作等实 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学期计划。 教学重点:计划的内容与格式 教学难点:计划书的撰写 授课方法:任务引领法、讨论法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练习册、《授课计划》 计 划

【自我介绍】 提语文学习有关要求:带齐学习用品——课本、补充讲义、课堂练习本、笔;适当笔记;及时完成作业;手机静音。 【新授】 一、课程及教材介绍 1、应用文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应用文? 2、应用文的种类及分类。 3、本学期教学计划:选部分篇目,穿插其他内容;所考及所教。 二、本节课导入 1、关于计划的名言警句: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不打无准备之仗”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哪些事需制定计划? 开会、上课、泡茶、上网传文件——凡事均需要。 3、提问:你今天(本周、本学期)有什么计划? 三、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计划的特点和分类,理解其特点;掌握计划的写作要领和写作注意事项。 2、认识计划在工作和学习中的重要性,掌握制订计划的一般方法,能够根据实际制订计划。 四、计划的概念 计划是单位、部门或个人对未来一个时期的工作,或对将要进行的工作项目事先作出安排的一种应用文。 阅读例文。 五、计划的种类 解读条文式计划——就是把计划分成若干条款或部分,通过文字叙述,逐一阐明计划的内容。大型计划一般要分章、节、目来写。中、小型计划常用序码和小标题来划分层次。这是目前国家机关常

用的格式。 六、计划的特点——预测性、明确性、可行性、约束性 七、计划的写作要领 1、基本格式:计划一般包括标题、正文、落款等三部分。 目标、措施、步骤是计划内容的三要素。 2、讲解每部分写作要领 (1)标题4部分构成,单位名有时可省;(2)前言固定套路;(3)措施和步骤可用段首撮要方法。(4)落款,日期永远在最后。 3、计划的写作步骤 (1)全面领会上级的指示精神; (2)分析本单位或本部门的具体情况; (3)确立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的方针、任务、要求和具体方法、措施; (4)预测可能发生的情况,考虑应对策略和方法; (5)合理分配资源,明确分工; (6)在以上基础上制订计划的草案,征求领导和群众意见后修改和完善; (7)根据实施过程中的情况变化,在实践中进一步修改、补充和完善。 4、照格式示范个人学期计划一篇。 八、计划写作注意事项 1、要符合政策 2、要从实际出发 3、要具体明确 4、要留有余地 【课堂练习】P130,课后练习二 【小结】计划很重要。有无计划,决定着工作是否有条理,是否打乱仗;而计划的好坏则直接影响到工作的质量与效果,决定着工作的得失与成败。形式很多:条文式、表格式、综合式。完整的计划包含三部分:标题、正文、落款。 【作业】 1、上本作业:《练习册》一、二。 2、作文《我的学期计划》。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教案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导论 一.教学内容 1.电磁辐射及电磁波谱的概念、特性及相关物理量 2.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及相关的光谱学 3.光学分析法的分类及特点 4.光学分析法的基本仪器 二.重点与难点 1.电磁辐射与电磁波谱的特殊 2.各物理量的相互换算 3.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的机制 4.各种能级跃迁的概念及相应的光谱 三.教学要求 1.牢固掌握电磁辐射和电磁波谱的概念及性质 2.熟练掌握电磁辐射各种物理量之间的换算 3.清楚理解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各种光谱 4.清晰光学分析法分类的线索 5.了解光谱法的基本仪器部件 四.学时安排2学时 第一节光学分析法及其分类 光学分析法是根据物质发射的电磁辐射或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一类分析化学方法。 这些电磁辐射包括从 射线到无线电波的所有电磁波谱范围

(不只局限于光学光谱区)。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方式有发射、吸收、反射、折射、散射、干涉、衍射、偏振等。 光学分析法可分为光谱法和非光谱法两大类。 光谱法是基于物质与辐射能作用时,测量由物质内部发生量 子化的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产生的发射、吸收或散射辐射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分析的方法。 光谱法可分为原子光谱法和分子光谱法。 原子光谱法是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变化产生的,它的表现形式为线光谱。属于这类分析方法的有原子发射光谱法(AES)、原子吸收光谱法(A AS),原子荧光光谱法(A FS)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法(X FS)等。 分子光谱法是由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产生的,表现形式为带光谱。属于这类分析方法的有紫外-可见分 光光度法(U V-Vi s),红外光谱法(IR),分子荧光光谱法(M F S)和分子磷光光谱法(M P S)等。 非光谱法是基于物质与辐射相互作用时,测量辐射的某些性质,如折射、散射、干涉、衍射、偏振等变化的分析方法。 本章主要介绍光谱法。 一、发射光谱法 物质通过电致激发、热致激发或光致激发等激发过程获得能量,变为激发态原子或分子M* ,当从激发态过渡到低能态或基态时产生发射光谱。 M* ?→M +hv 通过测量物质的发射光谱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分 析的方法叫做发射光谱分析法。 根据发射光谱所在的光谱区和激发方法不同,发射光谱法分为: 1.γ射线光谱法

平行结转分步法案例

平行结转分步法案例 【实训目的】通过平行结转分步法的运用,使学习者体验并掌握其成本计算程序。 【企业基本情况】新华工厂是一个小型工业企业,设有三个基本生产车间和一个辅助生产车间。型铸锻造车间造型、熔炼浇铸成569铁铸件,由加工车间加工成569零部件,再由装配车间装配成569设备。后车间耗用的前一车间的半成品均为1件。各车间生产费用的分配均采用约当产量法。机修车间为基本生产和管理部门提供机修劳务,其费用均通过“辅助生产成本”账户核算,不设置“制造费用”账户,费用按提供的劳务量直接对外分配。本企业产品成本的计算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 【本月资料】(一)该企业2008年10月1日有关账户月初余额 表2-4-1 基本生产成本月初余额表 单位:元 PS: “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账户月初余额均为零。 (二)2008年10月产量统计表 表2-4-2 产量统计表 单位:件

①在型铸锻造车间,当产品刚开始加工时投入60%的原材料,加工到50%时再投入剩下材料,月末在产品中,加工到40%的在产品有60件,加工到70%的在产品有40件,生产完的569铸件直接转入加工车间继续加工。 ②在加工车间,当产品刚开始加工时投入80%的原材料,加工到60%时再投入剩下材料,月末在产品中都已加工到50%,生产完的569零部件直接转入后车间继续加工。 ③在装配车间,所需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投入,月末在产品中加工程度均为50%。 (三)2008年10月发生的与产品成本有关的经济业务见表2-4-3至2-4-9所示。 表2-4-3 材料费用分配汇总表 2008年10月单位:元 表2-4-4 工资及福利费分配表 2008年10月单位:元

幼儿园大班社会 我的生活计划 教案

社会《我的生活计划》 活动时间:xx年x月x日 活动名称:社会 活动内容:《我的生活计划》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知道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打算。 2.尝试以图表和文字形式表达自己的活动安排。 3.培养有序做事和珍惜时间的意识。 活动重点:以图表和文字形式表达自己的活动安排 活动难点: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打算 活动准备:1.教师的计划表 2.幼儿使用的空白计划表3.若干记号笔4.两个可以拨动指针的钟面5.若干张白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我的休息天。 马上到双休日了,小朋友们,你们在双休日会干些什么呢? (引导幼儿讨论自己的休息天一般都做写什么事情,或者这个休息天想要干些什么?) -请几名幼儿说说自己的打算。 (幼儿说自的打算,老师有目的选择一些计划记录在白纸上,一个计划一张纸) 二、安排我的打算。 1.引导幼儿安排计划事情的先后顺序

每一个小朋友都自己的打算,老师都记不过来了,所以刚刚老师只记录了一些小朋友们要做的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们都有哪些计划吧? (和小朋友们一起讨论刚刚记录的一些计划) 这些事我们不可能同时去做,我们不能左手写字,右手吃饭啊!所以我们要先完成一件事,再去做另一件事。但是,我们怎么能知道先做哪件事情会比较好呢?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些事里我们先做什么呢? (根据多数幼儿的意见将上述计划图片按顺序排好) 2.引导幼儿明确要做事情的具体时间 小朋友们真棒,将事情都排好了。但是我们到底什么时间该做这些事呢?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法宝来帮助我们啦!(出示钟)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会看时间吗?现在是几点? (出示指针可以拨动的时钟,引导幼儿说出具体的时间) 小朋友们真厉害,能够把早上6点到晚上9点都准确地说出来。那现在我们就要利用这件法宝来安排我们要做的事情啦! 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当当当,时间到了星期六的早上,小朋友们还在睡梦中,小朋友你们要几点起床呢? 小朋友们能告诉老师我们几点钟的时候(干什么)?为什么呢? (老师和幼儿一起探讨上面计划的具体时间,老师记录在相应图片上) 老师引导幼儿完善整个计划

综合结转分步法与分项结转分步法例题【可编辑】

综合结转分步法与分项结转分步法 1、综合逐步结转分步法举例 例:某企业200×年6月份生产甲产品,该产品顺序经过第一、二、三加工步骤,第一步骤投入原材料后生产A半成品,交第二步骤生产B半成品,再交第三步骤加工成甲产成品,原材料在第一步骤开始生产时一次投入,各步骤的加工程度逐步发生,各步骤月末在产品的完工程度均为50%,该企业采用综合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自制半成品通过半成品库收发,发出自制半成品的计价采用加权平均法。 (1)产量资料 (2)期初在产品成本 (3)期初库存:A半成品月初库存60件,实际成本8700元,B半成品月初无库存。 (4)本月生产费用:

第一步骤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 车间名称:第一步骤完工产量:240件 产品名称:A半成品 200×年 6月金额单位:元 (5)第一步骤成本计算 直接材料=31500÷(240+110)=90 直接人工=6490÷(240+110×50%)=22 制造费用=11210÷(240+110×50%)=38 根据完工入库半成品成本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自制半成品——A半成品 36000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A半成品 36000 半成品明细分类账 名称:A半成品单位:元

第二步骤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 车间名称:第二步骤完工产量:200件产品名称:B半成品 200×年6月金额单位:元 (6)第二步骤成本计算 直接材料=41440÷(200+80)=148 直接人工=11280÷(200+80×50%)=47 制造费用=12000÷(200+80×50%)=50 根据完工入库半成品成本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自制半成品——B半成品 49000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本——B半成品 49000 半成品明细分类账

电位分析法教案

第十一章电位分析法 一.教学内容 1.电位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 2.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基本结构、类型、响应机理、特性参数以及相关的计算 3.电位分析的方法及应用 二.重点与难点 1.膜电位及离子选择电极电位的产生及表达式 2.各类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响应机理,p H玻璃电极尤为重要 3.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特性参数,尤以电位选择性系数为重要 4.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应用 三.教学要求 1.牢固掌握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较好掌握离子选择电极的基本结构、各类电极的响应机理 3.深刻理解电位选择系数的意义及相关运算 4.掌握用电位法测定某些物理化学常数 5.能根据分析对象,选择合适的电极加以应用 6.了解一些新类型的电极 四.学时安排4学时 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电位分析法是利用电极电位与溶液中待测物质离子的活度(或浓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的一种电化学分析法。N e rn s t方程式就是表示电极电位与离子的活度(或浓度)的关系式,所以Ne r n st方

程式是电位分析法的理论基础。 电位分析法利用一支指示电极(对待测离子响应的电极)及一支参比电极(常用S C E)构成一个测量电池(是一个原电池)。 在溶液平衡体系不发生变化及电池回路零电流条件下,测得电池的电动势(或指示电极的电位) E=φ参比-φ指示 由于φ参比不变,φ指示符合N e r ns t方程式,所以E的大小取决于待测物质离子的活度(或浓度),从而达到分析的目的。 电位分析法的分类和特点 1. 电位分析法的分类 ?直接电位法――利用专用的指示电极――离了选择性电极,选择性地把待测离子的活度(或浓度)转化为电极电位加 以测量,根据N e rn s t方程式,求出待测离子的活度(或浓 度),也称为离子选择电极法。这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才 发展起来的一种应用广泛的快速分析方法。 ?电位滴定法――利用指示电极在滴定过程中电位的变化及化学计量点附近电位的突跃来确定滴定终点的滴定分析方 法。电位滴定法与一般的滴定分析法的根本差别在于确定 终点的方法不同。 2. 电位分析法的特点 ★离子选择电极法 ?应用范围广――可用于许多阴离子、阳离子、有机物离子的测定,尤其是一些其他方法较难测定的碱金属、碱土金 属离子、一价阴离及气体的测定。因为测定的是离子的活 度,所以可以用于化学平衡、动力学、电化学理论的研究 及热力学常数的测定。 ?测定速度快,测定的离子浓度范围宽。 ?可以制作成传感器,用于工业生产流程或环境监测的自动

送教上门计划教案教程文件

送教上门计划教案

送教上门音乐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调查中我了解到:小孩在家受家人的宠爱,以自己为中心,哭闹情况多较,对父母和祖辈依赖性较强,会抓做大人的脖子不肯放手,手脚乱跳 ,情绪波动大,在和他接触和交谈中发现他自理能力和行为习惯较差,如:不会自己吃饭啊,不会入厕,个性较强,形成了许多的坏习惯,时常说话不清楚———为了能尽快稳定情绪,适应他园的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我们老师将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把更好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使他都能愉快的生活,取的可喜的进步。二、教学目标: 节奏感是音乐实践活动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是音乐情绪、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段。现在是培养孩子节奏的最佳阶段,同时也是培养音乐素质的基础时期,而音乐游戏化的方法符合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他好动、好玩,思维具体形象,一切从兴趣出发。本学期通过研音乐游戏化的方法对小班他进行节奏感培养的同时,探索其内容、目的和组织手段。现将我在第一、第二个阶段中的一些做法和实施过程做个简单的小结。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本班他在音乐节奏感方面的表现情况,确定教研课题。 2、培养并建立初步的音乐活动常规。 3、能够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难点: 1、认识几种打击乐器,能随着熟悉的乐曲使用固定的节奏型进行演奏,体验乐器演奏的乐趣,初步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

2、通过音乐活动,培养他听音乐的兴趣,养成安静、用心地听音乐的习惯,初步了解比较典型的摇篮曲、舞曲、进行曲和劳动音乐的不同特点。 四、具体实施措施: 1、激发他对节奏的兴趣 (1)、提供多种乐器,让他在自由敲打中获得满足以激发他玩乐器的兴趣与欲望。 (2)、提供两种乐器(如碰铃、响板)让他在敲敲打打中听听其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在比较中进一步感知乐器的不同音色,初步掌握其乐器的演奏方法。 (3)、提供音色差别较大的两种乐器,在他的敲打过程中用动作帮助他了解乐器的音色与情感所表达的关系。如敲大鼓时引导他模仿“老虎、狮子”等有力的动作。敲三角铁、碰铃时做鱼游、小兔跳等灵巧的动作。由于在这些自由敲打的游戏活动中没有节奏的要求,对于尚不能较好地掌握有规律打拍的他来说同样会使他的获得成功和满足感。 2、在听听玩玩中激活他的节奏动感 (1)引导他感知节奏。 首先,音乐来源于自然生活。有意识地培养他学习感知生活中的节奏,如引导他倾听观察自然界、动物、生活中的节奏响声,之后进行模仿、感知,并拍出节奏类型来。从中让他发现音有高低、长短、强弱之分,使他们积累丰富的听觉经验。其次,我还设计了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一系列听力游戏,让他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感受节奏的动感。如:用筷子敲击铝锅、玻璃杯、碗碟等生活中常见的用具、器皿,从中辨别声音的高低。有时,我还采用师生角色互换

平行结转分步法例题

〔例题〕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分第一车间和第二车间进行生产,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直接材料于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各步骤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均为40%,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采用约当产量法。相关资料见下表: 表1 各车间产量记录 表2 第一车间成本计算单 金额单位:元

表3 第二车间成本计算单金额单位:元

表4 产品成本汇总计算表

金额单位:元 要求: (1)计算第一车间的约当总产量(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分别计算),并把表2填写完整; (2)计算第二车间的约当总产量,并把表3填写完整; (3)把表4填写完整,并计算单位产品成本。 【答案】 (1)第一车间的在产品约当产量计算如下: 直接材料:在产品约当产量=40×100%+60=100(件) 直接人工:在产品约当产量=40×40%+60=76(件) 制造费用:在产品约当产量=40×40%+60=76(件) 由于企业最后完工的产品(400件)耗用第一车间的完工产品400件,因此,计算第一车间的约当总产量时,还应该加上企业最后完工的产品数量400件,即:

直接材料:约当总产量=400+100=500(件) 直接人工:约当总产量=400+76=476(件) 制造费用:约当总产量=400+76=476(件) 直接材料: 计入产成品成本份额=(2800+8000)/500×400=8640(元)月末在产品成本=2800+8000-8640=2160(元) 或:月末在产品成本=(2800+8000)/500×100=2160(元)直接人工: 计入产成品成本份额=(580+1800)/476×400=2000(元) 月末在产品成本=580+1800-2000=380(元) 或:月末在产品成本=(580+1800)/476×76=380(元) 制造费用: 计入产成品成本份额=(1008+2800)/476×400=3200(元)月末在产品成本=1008+2800-3200=608(元) 或:月末在产品成本=(1008+2800)/476×76=608(元) 表2 第一车间成本计算单 金额 单位:元

综合法与分析法(公开课教案)

肥东锦弘中学高中部公开课教案设计 2. 2 .1 综合法与分析法 授课时间:2013.4.16下午第一节 地点:高二(15)班 授课人:赵尚平 一.教材分析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是在学习了推理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研究的是如何正确利用演绎推理来证明问题.本节课是《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的第一节,主要介绍了两种证明方法的定义和逻辑特点,并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证明方法的优点,进而灵活选择证明方法,规范证明步骤.本节课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应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综合法和分析法. (2)了解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思维过程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归纳与总结,增强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2)通过实际演练,使学生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并增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感受逻辑证明在数学及日常生 活中的作用,养成言之有理、论之有据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思维过程及特点. 难点:综合法和分析法的应用.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 五.教法与学法:师生合作探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证明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在上一节学习的合情推理,所得的结论的正确性就是要证明的,并且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较多的证明数学问题的经验,但这些经验是零散的、不系统的,这一节我们将通过熟悉的数学实例,对证明数学问题的方法形成较完整的认识. (二) 新 课 讲 授 合情推理分为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所得的结论的正确性是要证明的,数学中的两大基本证明方法——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思考:已知a ,b >0,求证2222 ()()4a b c b c a abc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应用不等式证明以上问题,引出综合法的定义. 证明:因为222,0b c bc a +≥>, 所以22()2a b c abc +≥, 因为222,0c a ac b +≥>, 所以22()2b c a abc +≥. 因此, 2222()()4a b c b c a abc +++≥.

送教上门计划教案

送教上门音乐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调查中我了解到:小孩在家受家人的宠爱,以自己为中心,哭闹情况多较,对父母和祖辈依赖性较强,会抓做大人的脖子不肯放手,手脚乱跳 ,情绪波动大,在和他接触和交谈中发现他自理能力和行为习惯较差,如:不会自己吃饭啊,不会入厕,个性较强,形成了许多的坏习惯,时常说话不清楚———为了能尽快稳定情绪,适应他园的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我们老师将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把更好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使他都能愉快的生活,取的可喜的进步。 二、教学目标: 节奏感是音乐实践活动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是音乐情绪、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段。现在是培养孩子节奏的最佳阶段,同时也是培养音乐素质的基础时期,而音乐游戏化的方法符合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他好动、好玩,思维具体形象,一切从兴趣出发。本学期通过研音乐游戏化的方法对小班他进行节奏感培养的同时,探索其内容、目的和组织手段。现将我在第一、第二个阶段中的一些做法和实施过程做个简单的小结。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本班他在音乐节奏感方面的表现情况,确定教研课题。 2、培养并建立初步的音乐活动常规。 3、能够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难点:1、认识几种打击乐器,能随着熟悉的乐曲使用固定的节奏型进行演奏,体验乐器演奏的乐趣,初步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 2、通过音乐活动,培养他听音乐的兴趣,养成安静、用心地听音乐的习惯,初步了解比较典型的摇篮曲、舞曲、进行曲和劳动音乐的不同特点。 四、具体实施措施: 1、激发他对节奏的兴趣 (1)、提供多种乐器,让他在自由敲打中获得满足以激发他玩乐器的兴趣与欲望。 (2)、提供两种乐器(如碰铃、响板)让他在敲敲打打中听听其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在比较中进一步感知乐器的不同音色,初步掌握其乐器的演奏方法。 (3)、提供音色差别较大的两种乐器,在他的敲打过程中用动作帮助他了解乐器的音色与情感所表达的关系。如敲大鼓时引导他模仿“老虎、狮子”等有力的动作。敲三角铁、碰铃时做鱼游、小兔跳等灵巧的动作。由于在这些自由敲打的游戏活动中没有节奏的要求,对于尚不能较好地掌握有规律打拍的他来说同样会使他的获得成功和满足感。 2、在听听玩玩中激活他的节奏动感 (1)引导他感知节奏。 首先,音乐来源于自然生活。有意识地培养他学习感知生活中的节奏,如引导他倾听观察自然界、动物、生活中的节奏响声,之后进行模仿、感知,并拍出节奏类型来。从中让他发现音有高低、长短、强弱之分,使他们积累丰富的听觉经验。其次,我还设计了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一系列听力游戏,让他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感受节奏的动感。如:用筷子敲击铝锅、玻璃杯、碗碟等生活中常见的用具、器皿,从中辨别声音的高低。有时,我还采用师生角色互换的方式,即老师用打击乐器敲击简单的节奏,他用拍手、拍肩、跺脚等动作将其表现出来,反之,他敲节奏、老师将其再现出来。 (2)、体验、感受稳定单一的节拍

(完整word版)教案-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

西南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师教案 教师姓名:张宝述 课程名称: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 课程代码:11319074 授课对象:本科专业:材料物理 授课总学时:64 其中理论:64 实验:16(单独开课) 教材:左演声等.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 北京工业大 学出版社,2000 材料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室制

2、简述X射线与固体相互作用产生的主要信息及据此建立的主要分析方法。 章节名称第三章粒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教学 时数 2 教学目的及要求1.理解概念:(电子的)最大穿入深度、连续X射线、特征X射线、溅射;掌握概念:散射角(2 )、电子吸收、二次电子、俄歇电子、背散射电子、吸收电流(电子)、透射电子、二次离子。 2.了解物质对电子散射的基元、种类及其特征。 3.掌握电子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主要信号及据此建立的主要分析方法。 4.掌握二次电子的产额与入射角的关系。 5.掌握入射电子产生的各种信息的深度和广度范围。 6.了解离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及据此建立的主要分析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电子的散射,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的信号。难点:电子与固体的相互作用,离子散射,溅射。 教学内容提要 第一节电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一、散射 二、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的信号 三、电子激发产生的其它现象第二节离子束与材料的相互作用 一、散射 二、二次离子 作业一、教材习题 3-1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多种粒子信号(教材图3-3),哪些对应入射电子?哪些是由电子激发产生的? 图3-3入射电子束与固体作用产生的发射现象 3-2电子“吸收”与光子吸收有何不同? 3-3入射X射线比同样能量的入射电子在固体中穿入深度大得多,而俄歇电子与X光电子的逸出深度相当,这是为什么? 3-8配合表面分析方法用离子溅射实行纵深剖析是确定样品表面层成分和化学状态的重要方法。试分析纵深剖析应注意哪些问题。 二、补充习题 1、简述电子与固体作用产生的信号及据此建立的主要分析方法。 章节第四章材料现代分析测试方法概述教学 4

数学高二综合法与分析法教学案 选修2-2

高中数学 2-2-1综合法与分析法同步检测选修2-2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了解综合法与分析法的概念,并能简单应用。 二、预习内容: 证明方法可以分为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 1.直接证明分为和 2.直接证明是从命题的或出发,根据以知的定义, 公里,定理,推证结论的真实性。 3.综合法是从推导到的方法。而分析法是一种从 追溯到的思维方法,具体的说,综合法是从已知的条件出发,经过逐步的推理,最后达到待证结论,分析法则是从待证的结论出发,一步一步寻求结论成立的条件,最后达到题设的以知条件或以被证明的事实。综合法是由导,分析法是执索。 三、提出疑惑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让学生理解分析法与综合法的概念并能够应用 二、学习过程: 例1.已知a,b∈R+,求证: 例2.已知a,b∈R+,求证:

例3.已知a,b,c ∈R ,求证(I ) 课后练习与提高 1.(A 级)函数???≥<<-=-0 ,; 01,sin )(12x e x x x f x π,若,2)()1(=+a f f 则a 的所有可能值为 ( ) A .1 B .22 - C .21,2-或 D .21,2 或 2.(A 级)函数x x x y sin cos -=在下列哪个区间内是增函数 ( ) A .)2 3,2( π π B .)2,(ππ C .)2 5,23( π π D .)3,2(ππ

3.(A 级)设b a b a b a +=+∈则,62,,2 2R 的最小值是 ( ) A .22- B .335- C .-3 D .2 7 - 4.(A 级)下列函数中,在),0(+∞上为增函数的是 ( ) A .x y 2 sin = B .x xe y = C .x x y -=3 D .x x y -+=)1ln( 5.(A 级)设c b a ,,三数成等比数列,而y x ,分别为b a ,和c b ,的等差中项,则 =+y c x a ( ) A .1 B .2 C .3 D .不确定 6.(A 级)已知实数0≠a ,且函数)1 2()1()(2 a x x a x f + -+=有最小值1-,则a =__________。 7.(A 级)已知b a ,是不相等的正数,b a y b a x +=+= ,2 ,则y x ,的大小关系是 _________。 8.(B )若正整数m 满足m m 10210 5121 <<-,则)3010.02.(lg ______________≈=m 9.(B )设)(),0)(2sin()(x f x x f <<-+=?π?图像的一条对称轴是8 π =x . (1)求?的值; (2)求)(x f y =的增区间; (3)证明直线025=+-c y x 与函数)(x f y =的图象不相切。 10.(B )ABC ?的三个内角C B A ,,成等差数列,求证:c b a c b b a ++=+++3 11

高中数学选修2-2《分析法》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分析法》教学案例本节课的教学课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2)》,第二章“2.2.1综合法和分析法”中“分析法”的第一课时。 一、设计要点 本教案在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上,以“创设情境、切入主题、感受新知、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感悟探究、综合提高、回顾小结”为基本教学过程,通过揭示知识的发现和发生过程,使学生在掌握分析法的同时,体验有关的数学思想,提高观察与交流、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用数学”的意识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数学实例,了解用分析法思考问题的过程和特点,对分析法的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分析法,掌握探索和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交流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证明的特点,感受逻辑证明在数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言之有理、论证有据的习惯,激发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磨练意志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1)了解分析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 (2)运用分析法证明数学问题。 2.难点:对分析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的概括。 3.关键:展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思考、探索。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与探究式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教师请全体学生一起完成如下填空。 已知:如图,SA ⊥平面ABC,AB ⊥BC,D 为直线BS 上一点,求证:BC ⊥AD 证明:∵SA ⊥平面ABC ∵BC ?平面ABC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BC ⊥平面SAB ∵点D 在直线BS 上 ∴AD ?平面SAB ∴BC ⊥AD 教师教学时注意知识点拨:综合法表述形式:因为…,所以…;综合法思维过程:由因导果;综合法推理特点:顺推。并通过思路分析启发学生产生新的证明思路和方法。 设计意图:利用立体几何问题创设情境,既使学生自然地融入情境之中,又拓展了分析法的知识背景。让学生通过综合法的证明及思路分析,从数学问题本身探究新的思维方法,温故知新,体验新旧知识的密切联系,激发探索的热情。 2.切入主题 一般地, 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 逐步寻找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 直至最后, 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义、定理、公理等), 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 用Q 表示要证明的结论,则分析法可用框图表示如下: 表述形式:要证命题Q 成立, 只需证命题P 1 成立, 思路分析: 要证BC ⊥AD 只需证BC ⊥平面SAB( ∵______________) 只需证BC ⊥SA( ∵____________________) 由SA ⊥平面ABC 知上式成立 ∴BC ⊥AD 成立

最新高中数学选修2-2《分析法》教学案例精品版

2020年高中数学选修2-2《分析法》教学 案例精品版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分析法》教学案例本节课的教学课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2)》,第二章“2.2.1综合法和分析法”中“分析法”的第一课时。 一、设计要点 本教案在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上,以“创设情境、切入主题、感受新知、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感悟探究、综合提高、回顾小结”为基本教学过程,通过揭示知识的发现和发生过程,使学生在掌握分析法的同时,体验有关的数学思想,提高观察与交流、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用数学”的意识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数学实例,了解用分析法思考问题的过程和特点,对分析法的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分析法,掌握探索和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交流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证明的特点,感受逻辑证明在数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言之有理、论证有据的习惯,激发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磨练意志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1)了解分析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 (2)运用分析法证明数学问题。

2.难点:对分析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的概括。 3.关键:展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思考、探索。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与探究式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教师请全体学生一起完成如下填空。 已知:如图,SA⊥平面ABC,AB⊥BC,D为直线BS上一点,求证:BC⊥AD 证明:∵SA⊥平面ABC ∵BC?平面ABC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BC⊥平面SAB ∵点D在直线BS上 ∴AD?平面SAB ∴BC⊥AD 教师教学时注意知识点拨:综合法表述形式:因为…,所以…;综合法思维过程:由因导果;综合法推理特点:顺推。并通过思路分析启发学生产生新的 证明思路和方法。 思路分析: 要证BC⊥AD 只需证BC⊥平面SAB( ∵______________) 只需证BC⊥SA( ∵____________________) 由SA⊥平面ABC知上式成立 ∴BC⊥AD成立

分步法种类

分步法是“产品成本计算分步法”的简称。是以产品生产步骤和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连续、大量、多步骤生产的工业企业,如冶金、水泥、纺织、酿酒、砖瓦等企业。这些企业,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品完工,要经过若干连续的生产步骤,除最后一个步骤生产的是产成品外,其他步骤生产的都是完工程度不同的半成品。这些半成品,除少数可能出售外,都是下一步骤加工的对象。因此,应按步骤、按产品品种设置产品成本明细帐,分别成本项目归集生产费用。 1 分步法的种类 1.1 平行结转分步法 平行结转分步法指半成品成本并不随半成品实物的转移而结转,而是在哪一步骤发生就留在该步骤的成本明细帐内,直到最后加工成产成品,才将其成本从各步骤的成本明细帐转出的方法 1.2 约当产量比例法 约当产量比例法属于按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某一分配标准的比例同时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是将月末结存在产品的数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即约当产量,然后按照完工产品产量(也就是完工程度为100%的约当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划分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本月完工产品产量加上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称为约当总产量,亦简称为约当产量。 1.3 计算公式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月末在产品结存数量×在产品完工百分比 约当产量单位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的生产耗费)/(完工产品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完工产品总成本=约当产量单位成本×完工产品产量 1.4 引申 测定在产品完工程度的方法: 一种是平均计算,即一律按50%作为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程度。这是在各工序在产品数量和单位产品在各工序的加工量都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后面各工序在产品多加工的程度可以抵补前面各工序少加工的程度。 另一种是各工序分别测定完工率。为了提高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加速成本的计算工作,可以按照各工序的累计工时定额占完工产品工时定额的比率计算,事前确定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计算公式如下:某工序在产品完工率=(前面各工序工时定额之和+本工序工时定额×50%)/产品工时定额 (例)某企业甲产品单位工时定额20小时,经过三道工序制成。第一道工序工时定额为4小时,在产品20件,第二道工序工时定额为8小时,在产品40件,第三道工序工时定额为8小时,在产品60件。各道工序内各件在产品加工程度均按50%计算。各工序完工率计算如下: 第一工序:4×50%/20×100%=10% 第二工序:(4+8×50%)/20×100%=40% 第三工序:(4+8+8×50%)/20×100%=80% 2 分步法的分类: 2.1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半成品成本→综合结转分步法→分项结转分步法 2.2 平行结转分步法:不计算半成品成本→一般平行结转分步法→简易平行结转分步法 3 逐步结转分步法

最新分步法例题1

分步法例题1

[例7-1] 假定某工业企业的甲种产品生产分两个步骤,分别由两个车间进行。第一车间生产A半成品,交半成品库验收;第二车间按照所需加工数量向半成品库领用。该企业以甲产品及其所经过的生产步骤的A半成品为成本核算对象,按成本核算对象设置的产品成本明细账有甲产成品(第二车间)、甲产品的A半成品(第一车间)。产品成本明细账按照直接材料(或半成品)、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设置专栏组织核算。 该企业经过半成品仓库收发的A半成品,设置“自制半成品——A半成品”明细账组织收入、发出和结存的核算。送交半成品仓库的半成品,按实际成本综合结转;半成品仓库发出的A半成品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其实际成本。 该企业某年6月份有关资料如下: 1.第一和第二车间发生的费用已经在各成本核算对象之间进行了分配。两个车间月末在产品均按定额成本计价。 2.月初、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以及本月生产费用发生额如表7-1所示。 表7-1 成本资料单位:元

该企业某年6月份有关资料如下: 3.本月初半成品库结存A半成品800件,其实际成本总额为206 000元。本月第一车间完工入库A半成品1 000件,第二车间从半成品库领用A半成品1 400件。本月完工入库甲产成品1 600件。 成本计算程序如下: (1)计算第一车间本月生产A半成品的实际成本。 第一车间为生产甲产品的第一生产步骤,没有上步骤转入费用,将A半成品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和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记入第一车间产品成本明细账后,即可用生产费用合计数扣减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从而计算出完工A半成品的成本。其计算过程见表7-2所示。 表7-2 产品成本计算表 车间名称:第一车间产品名称:半成品A 单位: 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