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张静技术报告

张静技术报告

张静技术报告
张静技术报告

龙门刨床自动控制系统

综合实训

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姓名:张静陈赞张宗普

严家俊张斌

班级:电气0915

指导老师:赵家才

课程名称:企业典型综合控制实训

提交日期: 2011年11月29日

前言

龙门刨床是机械工业的主要工作母机之一,在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龙门刨床工作台最早采用交流感应电动机拖动并实现正反向的方案,和用交流电动机通用电磁离合器正反向的方案,以及用交流电动机通过液压系统实现正反向的方案。后来使用较多的是直流发电机-电动机组的拖动方案。而这种方案又有两类:一类是自动放大机控制并改变发电机励磁机型调整的方案;另一类就是采用交磁放大机控制并改变发电机励磁的调整方案。六、七十年代,由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由晶闸管直接供电的直流调速系统拖动龙门刨床工作台的方案。但直流电动机本身结构上存在严重的问题,它的机械接触式换向器不但结构复杂,制造费时,价格昂贵,而且运行中容易出现故障。随着交流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使交流电动机拖动龙门刨床工作台成为可能。

龙门刨床的电气控制系统分主传动系统和辅助传动系统两部分。PLC用于龙门刨床控制系统改造方案之一就是:主传动系统即工作台电力拖动系统,仍然保留目前最广泛的逻辑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其调速转向器以及辅助运动控制系统采用可编程程序,控制器替代旧的继电控制系统,各部分的信号检测、动作执行机构也基本上保留原有的不便。特点是投资小、见效快。

目前,部分中小型企业及高校仍广泛使用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机床,这些机床经历了较长的历史,虽然它能在一定范围内满足单机和自动生产线的需要,但由于它的电控系统是以继电器、接触器的硬连接为基础,技术比较落后,特别是其接触点的可靠性问题直接影响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因此,近几年来工业自动化,机电仪特化,改造传统产业等方面,龙门刨床得到很广泛的应用。学习和掌握用龙门刨床技术对提高我国工业自动化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录

前言 (2)

第一章摘要 (5)

第二章全数字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 (6)

2. 1全数字化直流调速装置传动简介 (6)

2. 2全数字化直流调速装置控制传动简介 (6)

2.3工作行程数字定位原理 (6)

2.3.1龙门刨床的运动特征 (6)

2.3.2工作行程数字定位原理【6】—【9】 (7)

2.4 本章小结 (8)

第三章全数字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合理匹配 (9)

3.1全数字直流调速系统构成 (9)

3.2全数字直流调速装置的选择 (10)

3.2.1直流电机调速原理 (10)

3.2.2 590控制器介绍 (10)

3.3 HMI(人机接口)和PLC(可编程控制器)的选择 (11)

3.3.I Af59FJJ人机对话操作站 (11)

3.3.2 PLC(可编程控制器) (12)

3.4 光电旋转编码器的选择 (13)

3.5 本章小结 (14)

第四章控制系统的研究方法

4.1直流调速装置的调试 (15)

4.1.1 电源接线 (15)

4.1.2调速装置的性能调整 (15)

4.2调速系统内部PID参数整定 (17)

4.3本章小结...................................................18.

第五章实际性能及经济指标的测试分析 (19)

5.1 概述 (19)

5.2实际运行质量的测试分析 (19)

5.3改造性能分析 (20)

5.4本章小结 (21)

第六章结论 (22)

参考文献 (24)

附录 (25)

第一章:

摘要

龙门刨床是一种用于加工大型、狭长机械零件的大型加工设备。刨台在刨削过程中不断地作往复运动,每往复一次即为一个周期。在这一个周期内,刨台的速度是变化的。在刨刀初接触工件时,要低速,防止道具崩坏;切削段的速度是操作者选定的切削速度;返回段属于空行程,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返回速度尽可能提高一点,返回结束前,为了减小冲力,又应将速度降至零后转向进入下一周。往复运动的速度变化,由刨台下面的误解除掉接近开关控制。辅助部分包括润滑泵、横梁升降、抬刀与进刀、左右刀架、垂直刀架控制回路等。

其电气控制系统主要用于控制工作台按要求速度自动往复循环运动,刀架进刀、退刀、横梁升降以及他们之家的连锁控制。传统龙门刨床的控制系统通常为基点—接触器控制,该系统连线复杂,体积大,自动化水平低。因而造成了使用企业的生产率低下,效益差。

传统的大型龙门刨床其调速系统采用直流发电机—电动机组拖动系统,靠改变直流发电机与直流电动机的磁通量来调节速度,控制系统采用分离元件,交流接触器、继电器等来控制电机组的起动以及刀架、横梁及工作台的换向、抬刀等动作。这种控制系统故障环节较多,维修困难,调速系统占地面积大,噪音大,设备投资大,惯性大,调整系统动态及静态性能均不理想[1]。

我们采用一种新型全数字式大功率直流调速装置来进行调速,它采用了16位(或32位)微处理器及其它先进技术,使其具有很高的调速精度,优良的控制性能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大大减少了故障环节,降低噪音,节约电能,提高可靠性等[2],且欧陆590全数字式直流调速系统采用16位微处理器,通过优化的闭环控制,实现直流他励电动机和永磁电动机的精确调速控制。

第二章全数字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

2.1全数字化直流调速装置传动简介

该系统采用先进的网络数字技术,以串行通讯方式把所有指令器件、检测器件以及执行设备连接在一起。系统还采用先进的数字式行程检测定位技术,淘汰了原来用行程开关检测刨台的行程及控制刨台换向的传统方式。系统的主要控制环节是由三菱公司FXZN系列LPC、英国欧陆590数字化直流调速器(590+/38A0)和鞍山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龙门刨床AT59RH型汉字显示人机对话装置组成,并且由此构成《全数字龙门刨床控制系统》【3】。

2.2全数字化直流调速装置传动简介

全数字化直流调速控制传动是指由三相交流电源直接供电,用于直流电机电枢和励磁供电,完成调速任务。其中单象限工作装置的电枢整流回路为三相桥式全控电路;四象限工作装置的电枢整流回路为反并联三相桥式全控电路。励磁整流回路采用单相半控桥,所有的控制、调节、监控及附加功能都由微处理器来实现,且全部控制过程在VLS(I极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微机化硬件环境下以程序软件实现,系统内部信息交换以数字方式进行。全数字化的应用解决了模拟系统中电子元器件参数性能受环境因素影响的问题,特别是温度漂移问题,从而使系统精度的不可控影响因素得以消除,控制精度仅受微处理器字长、检测元件精度的影响,从而达到极高品质的控制功能和水平【4】。

2.3工作行程数字定位原理

2.3.1龙门刨床的运动特征

龙门刨床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切削加工机床,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主要包括江作台的、后往复运动;横梁的升、降运动及夹紧、放松控制;刀架的快速移动和自动进给运动及抬刀和落刀控制。在上述三大运动中,尤以工作台的前、后往复运动要求最高,它不仅要求调速,而且调速范围要宽;不仅要求频繁地换向,而且要求动态及静态性能优良。龙门刨床工艺要求工作台前、后往复运动的速度图如图2.1所示【5】。

2.3.2工作行程数字定位原理【6】—【9】

传统龙门刨床的往返行程控制和速度自动控制,都是采用机械式限位开关或晶体管接近开关来完成。其故障率高,在现场经常撞坏;同时操作者要经常调节挡铁的位置,以改变刨台的行程,这就给工人操作带来许多不便,既费劲、费工还容易跑偏。本系统采用先进的数字定位技术,能使刨刀及工作台按设定的行程和速度进行有序的运行。按着刀架进给一刀架落刀一工作台前进一工作台加速一工作台速度保持一工作台减速一工作台前进到位一刀架抬刀一工作台后退……工作台后退到位一刀架进给……,自动循环工作。在操作上,本系统可利用Af59RH面板上的清零和定位按钮,很方便的设置其工作区间。刨台数字定位的原理是利用旋转编码器来检测刨台拖动电机旋转的角位移量,再把这个角位移量输送到主站PLC进行运算后通过串行接口输出到欧陆590数字直流调速装置对

其进行控制。系统数字定位控制过程图如图2.2。

刨台在自动往复运动中,需要在刨台后退结束时自动进刀,在刨台前进结束时自动退刀(抬刀),那么刨台的行程位置可这样确定:

(1)后退终点即进刀位置的设定:当需要设置刨台工作行程时,按动吊挂正向点动按钮,使刨台正向运行到进刀位置,停止正向点动;再按Af59RH清零按键,Af59RH会把这个指令输到PLC并把PLC内部的测量角位移量计数器清零,系统会自动记忆住这个起始位置;

(2)前进终点即退刀位置的设定:按动吊挂反向点动按钮,使刨台正向运行到退刀位置,停止反向点动;再按AT59RJI的定位按键,AT59RH会把这个指令传输到主站PLC,并把PLC内部测量角位移量计数器置位,同时记忆住这个结束位置。在运行时,在主站PLC把这两个反映工作台之间实际运行距离的信号,与来自数字测速装置的信号进行比较进行运算处理,从而产生控制工作台的行程及刨台电机正反运转及加减速的指令。

2.4 本章小结

本章重点介绍了利用PLC技术将全数字直流调进装置,以及HMI(人机对话)编码器反馈以数字通讯方式适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全数字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合理用于Zx6m龙门创床的电气设计改造中,并对其工作原理作了简单描述。利用转编码器来检测刨台拖动电机旋转的角位移量,通过串行数字通讯技术,从而实现数字定位控制,减少故障率且操作方便。

第三章全数字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合理匹配

3.1全数字直流调速系统构成

27-,所 3.1所示。

通过分析研究[]32

(1)主站CPU:是控制系统的核心,它把智能型HMI(人机对话装置)、角速度及行程检测、直流调速装置等以数字通讯方式连接起来,各种控制信号传送到CUP,再经CUP运算处理后,分别控制刨台电机和其它辅助设备,对它们进行起动,停止及调速等控制。

(2)通讯转换模块:主要是实现电平匹配,以保证主站CUP和全数字直流调速装置之间的数据通讯。

(3)全数字直流调速装置:从吊挂按钮站给定的各种控制信号传送到CUP,再经CUP运算处理后直接通过485/232串行通讯模块以数字传输方式,控制全数字直流调速装置,使其负载电动机按系统控制需要进行运转。

(4)MH工(人机对话装置):即智能型吊挂按钮站,该装置能以全中文的形式显示系统对全数字直流调速装置的设定参数、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故障等。并且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它能自动准确迅速的指示该系统的故障位置。

(5)行程及速度检测:该系统采用先进的数字式行程检测定位技术,淘汰了原来用行程开关检测刨床台面的行程及控制刨床台面换向。

(6)限位开关站:主要功能是把系统在工作时所有限位开关的工作状态进行采

集处理后,以串行通讯的方式传输到主站PLC,再由主站PLC根据系统控制要求控制相应的辅助设备及主轴电机。

(7)辅助设备:辅助设备包括润滑电机、主轴风机、进给电机、抬落刀电磁阀。它们在刨台自动运行时都是由主站PLC的程序进行控制的。

(8)线路电抗器:其主要作用是消除电网中存在的谐波分量,抑制从网侧过来的过电流冲击,减小电流的脉动,保护直流调速装置。

3.2全数字直流调速装置的选择

3.2.1直流电机调速原理

众所周知,直流电机的外加电压即电枢电压Ua、电枢反电动势Es、电枢绕组压降的关系是:

Ua=Es+IaxRS (3.1) ?,Rs=Ra+RA

式中:Es=n

c

e

因此

n=[Ua一Ia(Ra+RA)]/?

c(3.2)

e

式中:Ce一电机结构决定的电势系数;

Ra一电枢回路电阻;

RA一与电枢回路串联的电阻;

If一电枢电流。

由式(3.1)可知,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法可分为三种,即改变电枢电压Ua、改变电枢回路的串联电阻Ra和改变磁通?进行调速。

3.2.2 590控制器介绍

欧陆590可完美地实现直流电动机单向或可逆运行的调速,能完全满足用户的使用条件,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是目前在机床中应用最多的数字式直流电动机调速驱动器。

590全数字直流调速器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①高速16位CPU实现全数字化控制,所有功能均由参数设定完成。

②电流环自适应,参数自优化;具有斜坡给定、程序停机、惯性滑行停机等多种设定功能,O电流时间可自行设定。

③有3种反馈方式:测速机、编码器、电枢电压、均由用户自主选择。

④具有多种保护功能,如过流、过压、失速、超速、失磁、缺相、堵转、触发失败等;并且具有完善的自诊断及记忆显示功能。

⑤调速范围宽,调速比>100:1。

⑥稳态精度高:测速反馈<0.1%,编码器反馈<0.01%,电压反馈<2%。

⑦可方便地与计算机、PLC等接口,并可实现通讯联网。

⑧过载能力强:200%额定电流时.10秒动作,150%额定电流时30秒动作。

⑨可自行定义指定的模拟、数字量输入/输出端子。

⑩工作宽松,主回路电源电压110-500V,控制电源110-240V,频率:45-65HZ 3.3 HMI(人机接口)和PLC(可编程控制器)的选择

工业人机界面(HunlnaMachineIniearfec),简称HMI,又称触摸屏监控器,是一种智能化操作控制显示装置。工业人机界面由特殊设计的计算机系统(32位RJSCCPU芯片)为核心,在STN,TFT的液晶显示屏或EL(电发光)显示器上罩盖有透明的电阻网络式的触摸屏。

3.3.I Af59FJJ人机对话操作站

590原配有两排16个字符的液晶显示器给用户提供了一个简单明了的用户窗口。上边一行显示说明现行菜单或功能,下一行说明下一个菜单或功能,或上边一行所选功能的数值或状态,便于用户设定或修改参数。

AT59RH人机对话装置如图3.5所示,其核心部件是单片机89C52,它通过三总线(地址、数据、控制)和LCD液晶显示器、1/0扩展模块、SK数据存储模块实现总线连接;利用通讯模块ADM485与外部实现数据交换。

图3.2 B220龙门刨床人机对话装置电气结构图LCD(T6963C芯片)点阵图形液晶显示模块,选用FM240128型,具有240X128 3.3.2 PLC(可编程控制器)

PLC基于微机技术,且适用于工业现场工作,通用性强的自动控制设备。它既能控制开关量,也能控制模拟量,控制规模从几十点到上万点不等。作为590数字调速器的上位机,可很方便地实现数字通讯。

(1)PLC硬件

本系统PLC选用三菱公司FX-2N型,属小型可编程序控制器,采用模块化组合。

CPU模块选用常见的CPU226,它负责执行程序和存储数据,并且作为网站的指挥中心实现和操作站AT59RH及590等的通讯联网,以便实现机床的控制和调速。

CPU226模块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数据、控制及状态总线构成。另外,还有总线接口,以实现CPU与内存及Uo模块等的联系。

系统中选用RS-485接口,它具有通讯距离远、数据传输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本系统选用光电隔离型接口转换器HF485G,它将RS232接口转换为隔离型RS-485接口,使系统变得简单。其内部独特的控制电路使之无需修改

RS232通讯软件即可实现多机通讯和远程通讯。

(2)PLC软件

本系统的软件流程图见图3.7【9】

图3.3 软件流程图

3.4 光电旋转编码器的选择

光电旋转编码器(以下简称旋转编码器)主要应用于检测角度位置,也可通过机械联动转换成直线运动来检测线性位置。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单相输出、正交AB相增量脉冲输出、绝对值格雷码输出、原点输出、防溅、防水、防油、耐震动、抗冲击等等。与以前使用的检测旋转角度产品,如凸轮开关、旋转变压器测速机等相比,在性能、价格、体积、重量、数字化方面,旋转编码器都具有较大的优势,它已成为检测旋转角度和线性位置的最为重要的手段。

图3.4 基本原理

图3.8所示为旋转编码器的基本原理:主轴与两块圆光栅盘相连,光射入并通过该光栅时,分别用两个光栅面感光。由于两个感光面具有9b0的相位差。因此,将该输出输入数字加减计算器,就能以分度值来表示角度。旋转编码器主要由光栅、光源、检读器、信号转换电路、机械传动等部分组成。

3.5 本章小结

在需要精确调速控制的工业场合,直流电机仍占据着交流电机难以取代的地位。作为新一代直流调速控制装置的代表,590系统以其可靠性高、功能完善、操作简单、免维护等优良特性,在越来越多的通用或专用工业领域得到应用。系统的核心元件是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和全数字直流调速器欧陆590系统。PLC 的输入信号,其一路是来自吊挂的AT59RH人机对话操作站,它是由单片机配以中文显示终端及各种控制信号和数字给定按键组成;另一路是来自机床的限位、油泵过热等各种保护信号,由外部进入PLC。PLC作为数字控制的中枢,通过

数字通讯指挥机床的运转。

第四章控制系统的研究方法

4.1直流调速装置的调试

4.1.1 电源接线

(1)3一相外部接触器

接触器并不切换电流,主要是断开和接通电源桥路。主接触器必须通过其线圈直接受控制器控制线圈的额定参数应适合于所连接的控制器。不允许附加的串联触点或开关,因为他们会干扰控制器的顺序,引起不稳定和可能产生故障。

注:如果3相接触器的线圈吸合电流大于3A,则需采用一个中间继电器来带动接触器线圈。接触器和中间继电器(如有需要)的线圈电压应与控制器的辅助电源电压一致。4和5型结构:电源板上有一个继电器短接线(ocnnl),可使端子3和4,使之成为电源(辅助电源一默认位置)或无源(用户自己对接触器供电)。

(2)直流接触器:可以采用直流接触器,但是要修改接线以适应这种使用方式,接触器的一个辅助常开无源触点必须与“允许”输入端(CS)串联,这样在直流接触器闭合之前调速器被禁止。

(3)交流线路电抗器(ACLineChoke)要安装推荐的电抗器。

4.1.2调速装置的性能调整

(1)电流环一自动调谐性能

现在执行自动调谐以查找并保存以下电流环参数:

PROP.GAN 比例增益

INT.GAIN 积分增益

DISCONTINUOUS 断续点

(2)初始条件:

主接触器释放,即在接线端3C处没有起动/运转信号。

设置AUTOTUNE(自动调谐)参数为0FF(关)。

程序停机(接线端BS)和惯性停机(接线端Bg)应该是高电平,即24V。

注:在执行自动调谐顺序时,对某些电机而言,可能需要将轴夹紧,以防转速大于20%。如果是永磁电机,轴必须被夹紧。

(3)执行自动调谐

(4)速度环

PID(比例积分微分)常用来控制闭环系统的响应。特别用于那些能提供设定值和反馈值之间零稳态误差和良好的瞬态特性的驱动控制系统。

(5)比例增益(PRORGA取)

该参数用于调整闭环系统的基础响应,PID误差乘以比例增益即为输出。

(6)积分时间常数(创I.TIMECONST)

积分时间常数用来减小PID系统的设定值和反馈值之间的稳态误差。如果积分时间常数设置为零,则永远存在稳态误差。

(7)PID增益的设置方法

增益的设置结果应该是,对一个设定值的阶跃输入能得到临界的阻尼响应。一个欠阻尼系统,即振荡系统可能就是由于增益太大,而过阻尼系统则由于增益太小。如图4.1所示。

图4.1 PID增益

4.2调速系统内部PID参数整定

(l)PID控制算法

比例+积分+微分调节(proportional+Integral+Deviative即PID)是工业控制中常用的调节方法。积分调节可以消除静差,微分调节可以改善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比例、积分、微分三者结合起来可以满足不同的控制要求。

(2)本装置PID功能说明:

该模块执行比例增益(P)+积分(I)+微分(D)控制算法,并附加一滤波器来衰减高频噪声。您可以根据需要选择,PP,DPI或PID。

①比例增益(PRORGAE呀)

它用来调节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响应。它被定义为使整个系统稳定时输出和输入之比。Pm偏差乘以比例增益即为输出。

②积分(取.TTIMECONS.T)

积分项用来获得PID的给定值和反馈值间的零稳态偏差。如果积分庙宇为一个小的值,它将导致控制系统欠阻尼或不稳。

③微分(DERJV戌1,IVETC)

微分用来修正某些类型的控制环不稳定性,并因此改善响应。

④比例增益

比例增益根据输入偏差来调整输出。增大比例增益将改善响应时间但会增加超调。MODE(模式)选择比例增益曲线。当设为O时,在整个卷取过程中,比例增益保持恒定。

⑤积分增益

积分消除稳态偏差。减小INT.TIMECONST.(积分时间常数)可改善响应,但是如果它设置的太小,将导致不稳定。积分值在内部可通过设置POSITIVE LIMIT(正极限)和NEGTIVE LIMIT(负极限)来钳位。当PIDCLAMPED(PID箱位)输出为TRUE(真)时,它可以保持在最后的值。设定INT.DEFEAT(积分失效)为ON,将去除积分增益项。

⑥微分增益

微分增益会瞬间加大PDI输出信号。增加DERIV ATIVE TC(微分时间常数),将减小阻尼,在大多数情况下,这将导致超调和振荡,产生无法接受的系统响应。

以下的框图显示从MODE=O到MODE=4,可能的系统响应类型。

在欠阻尼系统中,输出发生震荡,庙宇时间常数加大。

在临界阻尼系统中,没有超调或震荡。在期望的响应时间内达到了设定值。

在过阻尼系统中,没有震荡,但是,在期望的响应时间内没有达到设定值。如图4.2所示。

图4.2 临界阻尼响应

4.3本章小结

控制系统的调试是相当关键的环节,在调试过程中应结合具体对象采取相应方法,在对欧陆590直流调速装置的调试中,可直接通过590自带的MM工接口界面进行系列参数设定,严格按步骤一步一步完成调整,通过测试,反复验证,

从而完成对该装置的调试以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

PLC的调试中首先要根据龙门刨床控制要求定义输入输出信号,编制相应控制程序,可充分利用在线监控功能进行试验,这种方法既直观又方便。

为确保控制系统安全正常运行,对装置合理的布线,采取接点保护,以及柜内柜外隔离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在PLC设计时也要注意,电源、输入电路、输出电路三部分的硬电电路是否合理,其设计的合理则可提高PLC运行可靠性,又使得.PlC维护工作变得简单、快捷。另外PLC控制系统中的干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因此,要提高PLC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必须综合运用抗干扰的措施,才能合理有效地抑制干扰。对某些干扰情况还需做具体分析,采取对症下药的方法,才能够使PLC控制系统正常工作。

第五章实际性能及经济指标的测试分析

5.1 概述

采用全数字直流调速装置和PLC对B220(Zx6M)龙门刨床实施电气改进设计,克服了原控制系统中的缺点,对解决维护困难、提高设备运行率及降低能源消耗、提升经济效益起到了重要作用。改造后的控制系统有如下优点【10—13】: (1)采用数字控制装置可以大大提高调速系统的稳态精度,元器件高度集成化,便于维护。

(2)经数模转换后,放大与调节部分仍可用模拟装置,可获得足够的控制功率,保证系统有良好的动态性能。

(3)可以进行数字、逻辑运算、实现Pl、PID控制以及其它各种特殊控制。

(4)软件功能丰富,自身故障诊断齐全,带有错误信息代码表,出现故障时,能自动封锁主回路,防止事故的扩大【7-8】。

5.2实际运行质量的测试分析

(1)改造后效果

改造后设备所达到的技术性能参数指标如下:

①调速范围

原出厂要求:刨台3一60米/分,电机转速64一1000一1280转/分。

改造后实测:刨台2一60米/分,电机转速42一1000一1280转/分。

②主电动机(2台串联)

原出厂要求:电枢电压30—220V电枢电流最大整定为400A。

改造后实测:电枢电压18一220,V电枢电流最大整定为400A。

③速度稳定精度

原出厂要求:静态速降<5%动态速降

改造后实测:静态速降

要求加工过程中,突然吃大刀,刨台没有明显的停滞现象;加工平面表面应没有波纹。

改造后均已达到预期要求。

④过载能力及过流保护

原出厂要求:200%额定电流时,过流保护动作。

改造后实测:200%额定电流10秒保护动作;150%额定电流30秒保护动作。

⑤保护功能

原出厂要求:具有过电流保护、堵转保护、失磁保护。

改造后:具有过流、过压、欠压、失磁、失速、超速、缺相、堵转、SCR模块超温、

SCR触发失败等多种保护功能。

5.3改造性能分析

经改造后,系统性能有明显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节能。改造前交流电机的输入功率为60KW,取交流电机和发电机的机械效率为85%,设备负荷率为80%,则输入DC主电机前功率损失为1332KW,全年电能损失为57542KW.h。改造后每台每年可节约近6万KW.h电能(约合3.5万

语音识别系统实验报告材料

语音识别系统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信息安全 学号: 姓名:

目录 一、设计任务及要求 (1) 二、语音识别的简单介绍 2.1语者识别的概念 (2) 2.2特征参数的提取 (3) 2.3用矢量量化聚类法生成码本 (3) 2.4VQ的说话人识别 (4) 三、算法程序分析 3.1函数关系 (4) 3.2代码说明 (5) 3.2.1函数mfcc (5) 3.2.2函数disteu (5) 3.2.3函数vqlbg (6)

3.2.4函数test (6) 3.2.5函数testDB (7) 3.2.6 函数train (8) 3.2.7函数melfb (8) 四、演示分析 (9) 五、心得体会 (11) 附:GUI程序代码 (12) 一、设计任务及要求 实现语音识别功能。 二、语音识别的简单介绍

基于VQ的说话人识别系统,矢量量化起着双重作用。在训练阶段,把每一个说话者所提取的特征参数进行分类,产生不同码字所组成的码本。在识别(匹配)阶段,我们用VQ方法计算平均失真测度(本系统在计算距离d时,采用欧氏距离测度),从而判断说话人是谁。 语音识别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语音识别系统结构框图 2.1语者识别的概念 语者识别就是根据说话人的语音信号来判别说话人的身份。语音是人的自然属性之一,由于说话人发音器官的生理差异以及后天形成的行为差异,每个人的语音都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这就使得通过分析语音信号来识别说话人成为可能。用语音来鉴别说话人的身份有着许多独特的优点,如语音是人的固有的特征,不会丢失或遗忘;语音信号的采集方便,系统设备成本低;利用电话网络还可实现远程客户服务等。因此,近几年来,说话人识别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如指纹识别、手形识别等相比较,说话人识别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属于非接触性,容易被用户接受,并且在已有的各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中,

人脸识别系统报告解析

摘要 文章具体讨论了主成分分析( PCA)人脸识别算法的原理及实现。它具有简单、快速和易行等特点,能从整体上反映人脸图像的灰度相关性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人脸识别是目前较活跃的研究领域, 本文详细给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人脸特征提取的原理与方法。并使用matlab 作为工具平台, 实现了一个人脸自动识别的系统原型。实验结果表明, 该系统识别率为100%, 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想进一步提高人脸识别率, 可以考虑与其他方法结合。仅单独使用任何一种现有的方法一般都不会取得很好的识别效果, 将其他人脸识别方法组合是今后研究的一种趋势。也可以考虑改进分类决策的方法。本系统采用的最小距离分类法属于线性的分类器, 而利用神经网络这类学习能力更强的非线性分类器对高维人脸识别问题可能会有更好的解决。 1

目录 1.引言................................................................... (1) 2.需求分析.................................................................... 1 2.1 课题的来 源 (1) 2.2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意义 (2) 2.2.1 面部关键特征定位及人脸2D形状检测技术 (2) 2.2.2面部感知系统的重要内 容 (2) 2.3人脸识别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3) 2.3.1国外的发展概 况 (3) 2.3.2国内的发展概 况 (4) 3.概要设计.................................................................... 5 3.1问题描述 (5) 3.2模块设计 (5) 3.3主成分的一般定义 (6) 3.4主成分的性质 (7) 3.5主成分的数目的选取 (7) 4. 详细设计--PCA算法的功能实 现 (8) 4.1引言................................................................... .. 8 4.2 K-L变换 (8) 4.3 PCA方法 (9)

技术研究总结报告-最终版

《高频数据线缆偏心在线检测装置技术的研究》 技术研究开发总结报告 东莞岳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科技大学 2013年9月

目录 1.采用的详细技术路线,技术原理及主要技术特征 (3) 1.1 非接触式高精度偏心在线检测技术 (3) 1.2 测试原理研究 (4) 1.2.1 激励源DDS信号发生器 (5) 1.2.2 系统的硬件设计 (7) 1.2.3 系统的软件设计 (7) 1.3 生产信息数字化传输技术 (8) 1.4 信号滤波处理技术 (8) 2.项目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0) 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1) 1)项目预期实现的技术指标 (11) 4.技术创新点,技术的新颖性、先进性、实用性和成熟度,主要技术指标与国内外同类技术先进水平的比较,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作用意义 (12) 4.1生产过程的偏心在线实时检测 (12) 4.2线缆制造过程监控管理 (14) 5.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的条件及前景 (16) 6.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意见及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设想等 (17)

1.采用的详细技术路线,技术原理及主要技术特征 项目以需求为研发导向,重点突破面向制造装备的可重组的开放式数字化平台的检测、控制及设计技术,开发满足特殊工艺要求的关键技术(在线检测工艺流程示意如图1所示),使之能适应各类生产制造装备的检测与控制,进而实现数字化线缆生产线的技术升级。 上位机 张力监测速度检测 外径检测 外径检测 偏心检测图1 生产过程在线实时检测工艺流程 1.1 非接触式高精度偏心在线检测技术 目前高频数据线缆生产中除了开机初期可以靠熟练工人采用人工剥切凭经验检测外,其他时段则只有无损检测方法可行。这种方法就是对线缆成品进行切割,在线缆截面上通过千分尺测量和人的肉眼观察的方法判断线缆是否发生了偏心。这种检测方法的缺点在于无法实现线缆偏心度的在线实时检测,检测精度较低,而且属于破坏性检验,造成了材料的浪费。本项目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涡流非接触式检测方法。电涡流产生的磁场与检测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相互作用,导致

条码技术总结报告

条码技术总结报告 经济管理系物流管理专业 实训(实习)报告书 实训(实习)名称 实训(实习)时间 实训(实习)地点 学 姓 指 条码制作、条码识别实训 20XX.12.29——20XX.1.4 教 8504/8506 号名导教师彭东华 物流管理教研室制 20XX 年 1月4 日 实训(实习)报告书 一、实训(实习)内容与进程 1、实训目的 条码自动识别技术是以计算机、光电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为基础的一项综合性科学技术,是信息数据自动识别、输入的重 要方法和手段。条码技术现已应用在计算机管理的各个领域,渗 透到了商业、工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物资管理、仓储、

医疗卫生、安全检查、餐饮旅游、票证管理以及军事装备、工程项目等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和人民日常生活中。 条码是现代商品的身份证和通行证。使用,掌握当前发展的各种高新技术,为以后开发建设、使用维护、含有这些技术的信息管理系统打下基础。通过本次实训,学生应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使用条码及其各种设备,编制打印符合实际需要条码,在供应链的不同环节应用条码相关知识解决存在的问题。 专业实训是专业课程知识在实践领域的延伸,是在对某一个具体项目的深入了解,掌握其“流程”、“经营运作”、“规划设计”等相关内容,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经指导教师现场指导,结合所学理论知识最终形成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的实训报告,为进一步的专业技能提升奠定基础。 2、实训任务 ① 了解和认识常用的一维条码、二维条码; ② 熟悉商品条码和EAN·UCC系统的主要内容; ③ 了解条码的识读、符号的生成和检测设备的原理与系统应用的基本要求; ④ 能够根据条码的基础知识识别各类码制,依照国家现有标准,学生完成常用码制的编码、生成与印制; ⑤ 调研熟悉服装条码的使用与编制。 3、实训(实习)内容 本次实训需要完成的内容具体包括:

人脸识别相关技术分析报告汇总

人脸识别相关技术 分析报告 2015年10月 目录 第一章分析概述 (3) 一、背景调研 (3)

二、检索及分析内容 (3) 第二章人脸识别专利态势及技术研发分析 (5) 一、专利态势及技术研发分析 (5) ()人脸识别专利申请趋势分析 (51) ()技术生命周期 (26) ()人脸识别技术构成 (37) ()人脸识别竞争对手分析.............................................................................................................. 8 4二、技术路线分析.. (9) ()人脸定位技术路线 (91) ()图像获取技术路线.................................................................................................................. 2 10 ()人脸跟踪技术路线 (311) 分析概述第一章 一、背景调研人脸检测识别技术是基于人脸特征来进行身份识别的技术。与其他识别方式相比,由于人脸始终暴露在外面,采集人脸特征有直接、友好、方便的特点。现在,国际银行组织、国际民航组织的生物特征识别护照的标准中明文规定必选的特征是人脸,可选的特征是指纹、虹膜或者在其它特征中任何一种。目前我国公民的第二代身份证有嵌入可机读的人脸图像信息,这也为下一步人脸识别广泛应用打下有利的基础。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人脸检测识别技术研究达到了高潮时期,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和算法产生,自动人脸识别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相关机构组织了如人脸手势识别等专门的国际学术会议。另外,现在很多的研究型理工大学和兀公司都在着手人脸检测识别研究。领域南加州大学、内最著名的国际研究机构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及人工智能实验室、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卡内基一梅隆大学机器人研究及交互系统实验室等。在我国,马里兰大学、电子系瞻嘲、中科院自动化所阳吲、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进行了许多很有意义的尝试,积累了经验。国内的研究工作主要是集中在三大类方法的研究:基于几何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基于代数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和基于连接机制的人脸识别方法。人脸识别由于具有直接、友好、方便的特点,使用者无任何心理障碍,易于被用户所接受,从(4)(3)档案管理系统(2)安全验证系统信用卡验证(1)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人机交互等。(5)银行和海关的监控(6)公安系统的罪犯身份识别基于人脸图像比对的特征提取(4)(3)(1)人脸识别系统包括:人脸图像的获取(2)人脸的检测身份识别(5)基于人脸图像比对的身份验证 二、检索及分析内容 本分析对人脸识别相关专利进行了中国专利检索,检索采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以该专利数据为基础对其相关技术进行了分析,以期能从战略层面为汉柏的技术研发、专利布局和专利风险预防提供借鉴参考。 具体分析项如下: (1)专利申请趋势分析 (2)技术构成

语音识别技术调研报告

语音识别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语音识别技术就是让机器通过识别和理解过程把语音信号转变为相应的文本或命令的高技术。其目标是将人类的语音中的词汇内容转换为计算机可读的输入,例如按键、二进制编码或者字符序列。语音识别技术主要包括特征提取技术、模式匹配准则及模型训练技术三个方面。 在语音识别的特征提取过程中,主要有语音信息量大,语音的模糊性,重音、音调、音量和音速的变化,环境噪声和干扰等难点。导致语音识别在互联网和传媒行业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近几年来,借助机器学习领域深度学习研究的发展,以及大数据语料的积累,硬件的性能的提升和算法的改进,语音识别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例如音频指纹技术和音频二维码技术等。下面本文具体讨论这两种技术。 音频二维码 音频二维码技术 二维码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词了。二维码取代传统的键盘树盘输入技术的部分功能,成为互联网行业的第二大入口方式。但是普通的二维码技术只是将文本信息进行加码和解码。这导致二维码只能传输普通的文本信息。如果将音频技术和二维码的概念相结合,利用声音实现终端之间的近距离信息传输,那么毫

无疑问音频信息将成为互联网行业的第三大入口方式。 音频二维码技术采用仿生学技术,利用声音实现文件的快速传输。采用跨平台的技术,实现手机、电脑、智能机顶盒等智能设备间的图片、文字、链接的传输。音频二维码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图像二维码、近磁场传输和蓝牙等技术。 2012年底蛐蛐儿创始人朱连兴开发了一套音频二维码的引擎,名字叫蛐蛐儿SDK。在朱连兴推出了蛐蛐儿SDK之后,音频二维码的开发也变的比以前更加快速和简单。蛐蛐儿通过声音传输的不是文件,而是在发送端生成一个四位的二进制数。这四位二进制数是待发送文件的ID。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的其实只是上述生成的ID。发送端在向客户端发送ID的同时向云端发送ID和数据。在接收端接收到ID后,通过该ID向云端获取对应的数据。 音频二维码应用 音频二维码的应用非常广泛。音频二维码通过声音传递信息。广播和电视也通过声音传递信息。如果结合音频二维码技术和广播电视技术,将使二者相得益彰。音频二维码可以使广播电视用户不再是单一的受众,也是参与者。通过音频二维码可以让用户的手机等终端设备接入电视屏幕或者广播。用户在欣赏电视节目或者收听广播节目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手持终端参与节目互动环节。这会在给用户带来更好体验的同时,拉动广播电视行业的收视率和收听率。 例如在非诚勿扰的节目播放结束时,孟非不需要说那么长的一串

人工智能课程设计报告动物识别系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人工智能》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动物识别系统 设计人员:学号: 学号: 学号: 学号: 学号: 学号: 指导教师: 2015年7月

目录 目录 (1) 摘要 (3) Abstract (4) 一、专家系统基本知识 (5) 1.1专家系统实际应用 (5) 1.2专家系统的开发 (5) 二、设计基本思路 (5) 2.1知识库 (5) 2.2.1知识库作用 (5) 2.1.2 知识库建立 (6) 2.1.3 知识库获取 (7) 2.2 数据库 (7) 2.2.1数据库作用 (7) 2.2.2数据库建立 (7) 三、推理机构 (8) 3.1推理机介绍 (8) 3.1.1 推理机作用原理 (8) 3.1.2推理网络 (8) 3.2 正向推理 (9) 3.2.1 正向推理基本思想 (9) 3.2.2 正向推理示意图 (10) 3.2.3 正向推理机所要具有功能 (10) 3.3反向推理 (11) 3.3.1反向推理基本思想 (11) 3.3.2 反向推理示意图 (11) 3.3.3反向推理机所要具有功能 (11) 四、实例系统实现 (12)

4.1系统介绍 (12) 4.2基本思路 (12) 4.3程序主要代码 (12) 4.4系统执行结果 (13) 五、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附录一 (15) 附录二 (24)

摘要 动物识别专家系统是将人的思维过程转化为计算机语言的逻辑过程,其关键在于知识和信息的表示,智能推理或求解的基础——知识库的创建和管理,以及基于某种知识和信息表示的智能推理或求解过程。使动物识别具有一定的智能性、良好的交互性和可视化效果。本论文也主要以识别七种动物的设计思路和程序为例所写的。动物识别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中一个比较基础的规则演绎系统,是人工智能领域里的一个大模块的专家系统的一个特定例子。是集知识表与推理为一体的,以规则为基础对用户提供的事实进行向前、逆向或双向的推理得出结论的一种产生式系统。如果通过良好的分析、精确地设计和细致的规划会创设出高度灵活和快速有效的识别系统,再加上良好的界面供用户添加新的事实和规则,反馈详细的错误或信息的话,那就是一个相当完整的识别系统了。 关键词: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动物识别

图像识别技术报告

图像识别技术 课程教师:桑爱军老师 报告组成员: 五里雾

一、图像识别简介 图像识别是指图形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人们辨认出它是经验过的某一图形的过程,也叫图像再认。在图像识别中,既要有当时进入感官的信息,也要有记忆中存储的信息。只有通过存储的信息与当前的信息进行比较的加工过程,才能实现对图像的再认。 人的图像识别能力是很强的。图像距离的改变或图像在感觉器官上作用位置的改变,都会造成图像在视网膜上的大小和形状的改变。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仍然可以认出他们过去知觉过的图像。甚至图像识别可以不受感觉通道的限制。例如,人可以用眼看字,当别人在他背上写字时,他也可认出这个字来。 图像识别技术可能是以图像的主要特征为基础的。每个图像都有它的特征,如字母A有个尖,P有个圈、而Y的中心有个锐角等。对图像识别时眼动的研究表明,视线总是集中在图像的主要特征上,也就是集中在图像轮廓曲度最大或轮廓方向突然改变的地方,这些地方的信息量最大。而且眼睛的扫描路线也总是依次从一个特征转到另一个特征上。由此可见,在图像识别过程中,知觉机制必须排除输入的多余信息,抽出关键的信息。同时,在大脑里必定有一个负责整合信息的机制,它能把分阶段获得的信息整理成一个完整的知觉映象。

在人类图像识别系统中,对复杂图像的识别往往要通过不同层次的信息加工才能实现。对于熟悉的图形,由于掌握了它的主要特征,就会把它当作一个单元来识别,而不再注意它的细节了。这种由孤立的单元材料组成的整体单位叫做组块,每一个组块是同时被感知的。在文字材料的识别中,人们不仅可以把一个汉字的笔划或偏旁等单元组成一个组块,而且能把经常在一起出现的字或词组成组块单位来加以识别。 图像识别技术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领域。为了编制模拟人类图像识别活动的计算机程序,人们提出了不同的图像识别模型。例如模板匹配模型。这种模型认为,识别某个图像,必须在过去的经验中有这个图像的记忆模式,又叫模板。当前的刺激如果能与大脑中的模板相匹配,这个图像也就被识别了。例如有一个字母A,如果在脑中有个A模板,字母A的大小、方位、形状都与这个A模板完全一致,字母A就被识别了。这个模型简单明了,也容易得到实际应用。但这种模型强调图像必须与脑中的模板完全符合才能加以识别,而事实上人不仅能识别与脑中的模板完全一致的图像,也能识别与模板不完全一致的图像。例如,人们不仅能识别某一个具体的字母A,也能识别印刷体的、手写体的、方向不正、大小不同的各种字母A。同时,人能识别的图像是大量的,如果所识别的每一个图像在脑中都有一个相应的模板,也是不可能的。 为了解决模板匹配模型存在的问题,格式塔心理学家又提出了一个原型匹配模型。这种模型认为,在长时记忆中存储的并不是所要识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技术讲座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技术讲座报告

电子通信工程系电子信息技术讲座报告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学号 姓名 日期2014/6/11

最近上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讲座,我收获良多,本篇文章就这几次讲课的内容来谈谈我对电子信息技术的认识以及其中感兴趣的内容做一些阐述。 电子信息工程(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像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些东西,并能够应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 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和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面向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电子、信息、通信领域的宽口径、高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开发。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是学习基本电路知识,并掌握用计算机等处理信息的方法。首先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对物理学的要求也很高,并且主要是电学方面;要学习许多电路知识、电工基础、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课程。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自己还要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对动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譬如自己连接传感器的电路,用计算机设置小的通信系统,还会参观一些大公司的电子和信息处理设备,理解手机信号、有线电视是如何传输的等,并能有机会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大的工程设计。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要喜欢钻研思考,善于开动脑筋发现问题。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而且薪

探测与识别技术

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调研报告 摘要:目标检测与识别在军事上对于战场监视和侦察具有重要作用,是现代高科技战争中赢得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目标检测与识别就是对目标及环境的探测、识别、跟踪、定位,提供目标的信息,探测技术包括微光夜视技术、热成像技术、激光技术、兵器雷达技术等目前各国对目标检测与识别的研究都十分重视,探测与识别技术在现代国防,工业,医学和空间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探测、识别、跟踪、定位、微光夜视技术、热成像技术、激光技术、兵器雷达技术。 引言:目标检测与识别在军事上对于战场监视和侦察具有重要作用,是现代高科技战争中赢得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目标检测与识别就是对目标及环境的探测、识别、跟踪、定位,提供目标的信息,探测技术包括微光夜视技术、热成像技术、激光技术、兵器雷达技术等。 微光夜视技术 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范围内,将微弱的光照图像转变为人眼可见的图像,扩展人眼在低照度下的视觉能力。微光夜视仪器可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两种类型。直接观察的微光夜视仪,由物镜、像增强器、目镜和电源、机械部件等组成,人眼通过目镜观察像增强器荧光屏上的景物图像,已广泛用于夜间

侦察、瞄准、驾驶等。间接观察的微光电视,由物镜、微光摄像器件组成微光电视摄像机,通过无线或有线传输,在接收显示装置上获得景物的图像,可用于夜间侦察和火控系统等。1934年,荷兰的霍尔斯特等人制成第一只近贴式红外变像管,树立起人类冲破夜暗的第一块里程碑。随着夜视技术的不断进展,品种不断增多,目前主要有:主动式红外夜视仪、微光夜视仪和热成像仪三种。其中微光夜视仪与主动红外夜视仪相比,有着体积小、重量轻,而且由于工作方式是被动的,使用起来安全可靠,不易暴露的优点;和热成像仪相比虽然在性能上稍逊一筹,但其极高的性价比使其逐渐成为各国军队的主战夜视装备。 主动式红外夜视仪是夜视器材的鼻祖,它的出现使人类第一次看到黑暗中的目标。像增强器研制成功,使得夜视器材的发展产生了一个新飞跃。而利用微弱的光线进行观测,是因为两个技术上的重大突破。首先,研制成功了灵敏度极高的光电阴极(S-20多碱光电阴极),使得夜视仪的光电增益大大提高。另一个突破是采用了光学纤维面板,大大提高了成像质量,将光线逐级放大,便实现了无须红外照明的微光观测。到1998年,就在美国陆军与利顿和ITT公司签订合同之际,第三代管的性能似乎已经达到了极限,然而利顿在投标中却又抛出了撒手锏——无膜微通道板像增强器。自动门控允许像增强器在照明区域和白天仍产生对比度良好的高分辨率影像,而不是产生模糊的影像。这个特点对陆军直升机驾驶员来说特别重要,因为驾驶员在城镇、村庄上空飞

人脸识别系统-开放实验报告范文

开放性实验报告《人脸识别系统》 小组成员: 姓名李宏利 学号 109021075 指导老师:彭艳斌2011 年12 月

【实验名称】人脸识别系统 【实验目的】 1.对人脸识别系统的图像预处理有一定的掌握; 2.对后续操作只简单了解; 3.通过功能模块实现人脸识别系统。 【实验内容】 1.系统需求分析; 2.系统设计; 3.系统实现。 【实验步骤】 一、系统需求分析 1、目的与背景 当前社会上频繁出现的入室偷盗、抢劫、伤人等案件的不断发生,鉴于此种原因,防盗门开始走进千家万户,给家庭带来安宁;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速,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家居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对便捷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基于传统的纯粹机械设计的防盗门,除了坚固耐用外,很难快速满足这些新兴的需求:便捷,开门记录等功能。 广义的人脸识别实际包括构建人脸识别系统的一系列相关技术,包括人脸图像采集、人脸定位、人脸识别预处理、身份确认以及身份查找等;而狭义的人脸识别特指通过人脸进行身份确认或者身份查找的技术或系统。

人脸识别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所研究的生物特征包括脸、指纹、手掌纹、虹膜、视网膜、声音(语音)、体形、个人习惯(例如敲击键盘的力度和频率、签字)等,相应的识别技术就有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掌纹识别、虹膜识别、视网膜识别、语音识别(用语音识别可以进行身份识别,也可以进行语音内容的识别,只有前者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体形识别、键盘敲击识别、签字识别等。人脸识别主要用于身份识别。由于视频监控正在快速普及,众多的视频监控应用迫切需要一种远距离、用户非配合状态下的快速身份识别技术,以求远距离快速确认人员身份,实现智能预警。人脸识别技术无疑是最佳的选择,采用快速人脸检测技术可以从监控视频图象中实时查找人脸,并与人脸数据库进行实时比对,从而实现快速身份识别

人工智能_动物识别系统报告

基于产生式的动物识别系统在本识别系统中共设计了6个子函数,其中有3个函数为核心函数,分别是:compare1,compare2和identify,其余3个函数起到完善系统的作用。 基于产生的动物识别系统中重要的地方,也是我在本识别系统的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是前提匹配和冲突消减。下面结合函数的流程图,一一详细说明本识别系统的主要思想。Identify的流程图

Identify函数的设计是为了实现根据规则的前提条件数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函数来判断事实和前提条件是否匹配。其结束的出口有两个:一是当所有的规则都使用过,规则库中没有可以使用的规则时,判断结束;二是虽然规则库中还有未使用的规则,但是已经和事实不匹配,即无法使用该规则,则退出,这里我使用了检查事实库是否更新来判断是否还有与事实库匹配的规则。以上是idetify函数的重点,也是难点。

Compare2函数是用来判断当规则的前提条件有多个时,这多个条件是否和事实库中的所有事实匹配,由此得出该规则是否可用。提取规则库前提条件的第一条,用事实库中的所有事实与它匹配,若两者相同,则将设定的记录前提条件满足的变量加1,然后,在用同样的方法来查看事实库中是否有第二条前提条件,直到所有的前提条件都查看完毕截止。根据前提条件满足的变量是否等于该规则的前提条件数来判断该规则是否可用。 Compare1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函数,它用来判断前提条件中条件数为一个的规则,用事实库中的事实逐个与前提条件中的条件对比,若匹配,则规则可用,若不匹配,则不可用。 Compare1和compare2均返回最终的判断结果,即:若判断出来当前规则可用,则将规则的标记改为已使用,返回到idetify 函数中后根据compare1和compare2的返回值来输出规则的使用情况,并且由此继续判断规则库中是否还有规则可用。

企业识别系统的研究报告

对企业识别系统的研究综述 前言:世界已经进入靠形象赢得市场的时代,在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把企业形象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最宝贵的资源,把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当作顺利实现企业市场经营目标,赢得竞争优势的战略环节。我国许多的企业也已经注重企业良好形象塑造,并且意识到:必须建立统一的、有组织性的企业识别系统,才能正确传达企业情报,建立有影响力的企业形象。所以如今企业识别战略已成为现代企业树立形象必不可少的手段及方法之一。但是还有很多企业对企业识别的概念还很模糊,对怎么建立企业识别系统还存在很多误区。 一、企业识别的涵义 CI是可以是企业识别(Corporate Identity)英文的缩写,同时也是企业形象(Corporate Image)英文表达的两个首位字母的缩写 Corporate,是指一个单位、一个团体、一个企业。 Identity在汉语中很难找到对应可译的词,但究其含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辨别、辩认。在英汉词典中,作动词,可解释为: a.等同,视为同一; b.辩认、鉴定,验明。作名词的基本含义:a.同 一、一致;b.本体、本性、身份。在英文中,Identity有许多意义,而最与我们目前的课题相接近的则有:身份、标识等,从其使用情况看,这个词有如下两层含义: 其一是指主体的识别性,主体有区别于其他同类的个性化特征;

其二是指主体的个性化特征要有完备的统一性,共同表达主体的识别性。 可见,其基本意义是识别。因此,在大多数场合CI被译为“企业识别”或“企业身份”。 CI是一项系统形象工程,可以使企业明确发展方向,并将整体运作纳入既定的轨道。而且,CI战略也是实现企业形象国际化的重要方法,CI的含义看似简单,但现在关于如何准确理解CI的含义,却众说纷纭,国际上大致有以下几种学说: (一)文化适应说 即认为CI是商品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市场文化”的伴生物,导入CI,也就是企业增强社会文化适应功能。 (二)文化战略说 这种观点认为,CI策划不能停留在企业形象及形象传播的表面层次,而应当统率企业的整体经营,成为“企业的差别化战略”,亦即通过企业整体独特文化的塑造,使企业更有效地适应环境。 (三)企业革新说 这种观点认为,CI就是企业自我革新的手段,这种革新不仅包括企业的外在形象,而且还包括企业的内在运行机制、企业整体经营的创新与“革新”。 (四)形象识别传播说 这种观点主要强调CI的视觉形象识别和有效传播功能,认为CI 策划的实质就是为企业塑造具有独特个性的形象,并通过传播媒介,加强企业信息传递的功能。

中文手写识别技术研究报告

一、概念定义: 模式识别:指识别出给定物体所归属的类别。 文字识别:由计算机自动识别各种字符,如字母、数字、汉字或其他语言中的字符 二、识别分类: 根据文字的字体:可分为手写体文字识别和印刷体文字识别。 根据采用的输入设备:可以分为联机识别和脱机识别。 根据识别对象的不同:文字识别又相应地分为西文识别、数字识别和汉字识别等。 汉字识别系统的分类:通常分为手写汉字识别系统和印刷汉字识别系统两大类。按输入方式不同,手写汉字识别系统又分为联机和脱机两种。 联机手写识别: 指将字符书写在与计算机相连的书写板上,由计算机根据字符的书写轨迹进行实时识别,因此联机识别是针对手写体而言的; 它又叫做实时,在线手写体识别。使用光笔在图形输入板上写字,人在书写的同时,机器根据书写的笔画、笔顺提取特征信息进行识别,是一种方便的文字输入手段,也是文字识别最简单的一种。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主要就是基于联机的手写识别。 优点: 联机识别可以采集到更多的信息,如时间、点的座标、笔画运动轨迹、笔顺等动态信息,为文字识别提供更多依据,降低识别难度 缺点: 一个是联机手写时,用户对写字板或书写设备的不适应性,会产生比较多的干扰;二是用户书写的习惯,主要是不同用户书写时笔画的顺序各有不同,增加识别难度;三是书写时笔画连笔的问题,会造成笔画的误识别。

脱机手写识别: 指将字符书写或打印在纸张上,用扫描仪或其他光电转换装置将其转换成电信号输入到计算机中,再由机器进行识别。 脱机手写体识别:又叫做离线手写体识别。由书写者预先将字写在纸上,通过扫描仪转换成图像,再由计算机识别成汉字。 由于手写风格因人而异,同一个人书写时变化较多,且无法获得实时信息,它是文字识别领域最难的分支,目前实现仍是困难的。 缺点: 涉及的识别模式繁杂,技术难度大。 目前已成熟并实际应用的主要是汉字印刷体的脱机识别,脱机手写识别目前可能还处于实验阶段,实现难度大。 三、识别过程: 一个模式识别系统可分为四个主要部分: 1:数据获取2:预处理3:特征提取和选择4分类器(分类器设计和决策) 其中最关键部分为:特征提取和分类器。而所要提取的特征又基于识别所采用的分类器。 四、识别模式:(现有的几种方式) 1.统计识别: 基本思想是将特征撮阶段得到的特征向量定义在一个牲空间中,这个空间包含了所有的特征矢量。不同的特征向量,或者说不同类别的对象,都对应于些空间中的一点。在分类阶段,则利用统计决策的原理对特征空间进行划分,从而达到识别不同特征对象的目的。 特点:它所应用的统计决策分类理论相对比较成熟,研究的重点是特征提取。 优点:抗干扰能力强,有效去除噪声,适宜识别有噪声的文字

人脸识别技术综述_论文

人脸识别技术综述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得不断发展,个人身份趋于数字化,隐性化,如何准确的鉴定,确保信息安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人脸识别,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生物识别方法,在基于人脸固有的生物特征信息,利用模式识别和图行图像处理技术来对个人身份进行鉴定,在国家安全,计算机交互,家庭娱乐等其他很多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提高办事效率,防止社会犯罪等,有着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了人脸识别在图像检测识别方面的一些常用的方法。由于图像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定位和识别的准确率,因此本文对图像的一些识别算法做了着重的介绍,例如基于二维Gabor小波矩阵表征人脸的识别算法,基于模型匹配人脸识别算法等。此外,本文还提及了一般人脸识别系统的设计,并着重介绍了图像预处理环节的光线补偿,图像灰度化等技术,使图像预处理模块在图像处理过程中能取到良好的作用,提高图像识别和定位的准确率。 [主题词]:人脸识别;特征提取;图像预处理;光线补偿 1.3国内外现状与趋势 1.3.1 人脸识别的发展阶段[1] 第一阶段(1964年----1990年) 该阶段人脸识别技术还只是作为一个一般性的模式识别问题来研究,基于人脸几何结构特征(Geometric feature based)的方法是该阶段主要的技术方案。在剪影(Profile)方面,人们大量研究了面部剪影曲线的结构特征,提取并分析。布莱索(Bledsoe),戈登斯泰因(Goldstein)、哈蒙(Harmon)以及金出武雄(Kanade Takeo)等是较早从事自动人脸识别AFR研究的研究人员。总的说来,该阶段是人脸识别研究的初级阶段,没有多少很重要的成果,也基本没有获得什么实际应用。 第二阶段(1991年-----1997年) 该阶段尽管时间比较短暂,但却是人脸识别研究的高峰期,取得了很多成果,比如诞生了一些代表性的人脸识别算法,并出现了一些商业化运作的人脸识别系统(比如较著名的Visionics的FaceIt系统)。 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媒体实验室的潘特兰德(Pentland)和特克(Turk)提出的“特征脸”方法,是该时期最负盛名的人脸识别方法。在这之后的很多人脸识别技术或多或少都与特征脸有关系,而如今的特征脸已经和归一化的协相关量(Normalized Correlation)方法一起成为人脸识别的性能测试基准算法。 当然,这个阶段还提出了人脸识别中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弹性图匹配技术(Elastic Graph Matching,EGM)。它的基本思想是利用一个属性图来描述人脸:属性图顶点代表面部关键特征点,相应特征点处的多分辨率、多方向局部特征为属性——称为Jet。对任一输入的人脸图像,弹性图匹配技术是先通过一种优化搜索策略,再来定位预先定义的若干面部关键特征点,与此同时提取它们的Jet特征,从而得到所输入图像的属

ZCV 编码技术报告书

ZCV 编码技术介绍 北京黔龙泰达科技有限公司 3013-11-18

目录 目录 1、公司介绍 (3) 2、现有视频编码行业标准 (4) 3、ZCV技术原理 (6) 4、公司产品介绍 (7) 5、安防监控领域视频压缩对比数据 (10) 大华高清网络摄像机 (10) 计算机研究所高清摄像机 (12) 海康IPNC (16) 706所 (18) 北京黔龙泰达高清晰低码流摄像机(IPNC) (21) 7、经济效益分析 (24) 8、ZCV应用 (25) 附件1、发明专利 (30) 附件2、工信部监测报告 (30) 附件3、公安部监测报告 (30) 附件4、扬州支队测试报告 (30) 附件5、常州支队测试报告 (30) 附件6、海淀监测报告 (30) 附件7、专家测试结论 (30)

1、公司介绍 北京黔龙泰达科技有限公司于2008年8月在北京归国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成立,公司从事数字内容产业的视频、图像、电子文档等大数据的采集、压缩、传输、检索、存储、管理、智能分析与利用的研究应用,并研发了相关配套的软件硬件,提供了多行业大数据解决方案。 公司所拥有的ZCV(zero-loss compression of video technology “零”损耗、高压缩视频编码技术)、ZCC(zero-loss compression and retrieval of color document technology“零”损耗、高压缩检索彩色文档技术)、MGR海量图文检索技术、CZ(Cloud Zip 云压缩)技术全部为公司独立创新,拥有自有知识产权,处于国际领先地位。ZCV视频处理技术可在现有H.264基础上,可将高清视频流压缩到原大小的1/10;ZCC文档技术,可将TIF格式文件压缩至原大小的1/1000, 将JPG格式文件压缩至原大小的1/100;MGR图文检索引擎技术、CZ 云压缩技术,真正实现云计算下,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识别、检索等。 公司2013年入选为中关村前沿和颠覆性项目,战略储备项目,海淀区海帆企业。同年获得包括中关村发展集团、北京中国海淀投资管理公司在内的多家国有及民间的投资邀约。 2、核心技术 ●CZ(Cloud Zip 云压缩)技术 包括ZCC图片和ZCV视频技术。云计算下,将图像、文档、照片、视频等海量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 ●ZCC技术 ZCC(zero-loss compression and retrieval of color document

射频识别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宁波大学 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工业工程系 课程设计报告 2012 — 2013 学年第1学期 课程名称现代物流设施与规划 设计题目 RFID射频识别技术 组员 组号 专业班级 2012年 12月 23日

目录 一、设计任务和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背景和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技术方案与技术路线 (4) 四、取得的成果 (6) 五、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8) 六、分析总结 (9) 参考文献 (9)

一、设计任务和要求 1、学会资料的查询:从Internet上搜寻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相关文献,对射频识别技术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和了解; 2、学会专研:通过帮助文档及相关资料的查阅,了解射频识别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场合,寻找一个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场合并且设计一个相应的应用射频识别技术系统; 3、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组员全程参与及合作; 4、公开演示成果,并由老师随机向组员提问; 5、记小组分;第16周课提交资料并进行演示。 二、项目背景和和意义 我们小组选择医院这个社会矛盾的聚集点,设计一款可以帮助提高医院服务救助水平的应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系统。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场所也越来越多的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由于我国的医院服务救助水平和医务人员的素质都有待提高,不时会有一些恶性的医疗事故的发生,使人们存在对医护人员排斥甚至厌恶感。针对医药费用的纠纷也常常见诸报纸等新闻媒介。 救死扶伤最重要的就是时间。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在医疗救助中绝对称得上是真理。众所周知,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给我们带来无比快捷舒适的生活方式的同时恶性疾病也在我国逐年快速增加。例如大家熟知的呼吸道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等。这些疾病的特点是发病迅速对抢救时间要求极高并且都极易因为抢救不及时造成病人的生命危险。急救车上有一系列的设备装置和药品,随时准备提供给患者。美国国民患者安全理事会首席专家说,2003年11月至2005年6月,由于急救车的问题引起了8起事故,都是由于相应的设备不在车上或药物过期造成的。这并非人为疏忽,而是在这些推车上至少有三种不同的物品,虽然有检查各物品是否配备的程序,尤其是在急救室执行急救过程中,迅速完成这项检查任务仍然很困难。如何及时了解患者情况,节约医护人员在救助过程中的时间就成了关键中的关键。我们小组成员针对紧急救助情况如何节约时间给出了方案。

条码技术总结报告

条码技术总结报告 《条码技术总结报告》篇一:条码实训报告 经济管理系物流管理专业 实训(实习)报告书 实训(实习)名称 实训(实习)时间 实训(实习)地点 学 姓 指 条码**作、条码识别实训 20XX.12.29——20XX.1.4 教8504/8506 号名导教师彭东华 物流管理教研室** 20XX 年 1月4 日 实训(实习)报告书 一、实训(实习)内容与进程 1、实训目的 条码自动识别技术是以计算机、光电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一项综合性科学技术,是信息数据自动识别、输入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条码技术现已应用在计算机管理的各个领域,渗透到了商业、工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物资管理、仓

储、医疗卫生、安全检查、餐饮旅游、票证管理以及军事装备、工程项目等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和人民日常生活中。 条码是现代商品的******和通行证。使用,掌握当前发展的各种高新技术,为以后开发建设、使用维护、含有这些技术的信息管理系统打下基础。通过本次实训,学生应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使用条码及其各种设备,编制打印符合实际需要条码,在供应链的不同环节应用条码相关知识解决存在的问题。 专业实训是专业课程知识在实践领域的延伸,是在对某一个具体项目的深入了解,掌握其“流程”、“经营运作”、“规划设计”等相关内容,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经指导教师现场指导,结合所学理论知识最终形成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的实训报告,为进一步的专业技能提升奠定基础。 2、实训任务 ① 了解和认识常用的一维条码、二维条码; ② 熟悉商品条码和EAN·UCC系统的主要内容; 范文TOP100③ 了解条码的识读、符号的生成和检测设备的原理与系统应用的基本要求; ④ 能够根据条码的基础知识识别各类码制,依照国家现有标准,学生完成常用码制的编码、生成与印制; ⑤ 调研熟悉服装条码的使用与编制。 3、实训(实习)内容 本次实训需要完成的内容具体包括:

关于学习了解模式识别技术报告

关于学习了解模式识别技术报告

关于了解学习模式识别技术报告谈起模式识别,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是计算机应用内容的一部分。要想了解学习模式识别,首先要懂得人工智能。 第一篇人工智能 什么是人工智能呢?人工智能主要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实现机器智能。人工智能的长期目标是实现达 到人类智力水平的人工智能。(摘自《人工智能》史忠植编著,第一章绪论) 简单来说就是使机器拥有类人行为方法,类人思维方法和理性行 为方法。让机器像人一样拥有自主思维的能力,拥有人的生存技能, 甚至在某方面超过人类,用所拥有的技能,更好的为人类服务,解放 人类的双手。 简单了解了人工智能的概念,接下来将介绍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 展历史。说到历史,很多人可能有点不大相信。人类对智能机器的梦 想和追求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也许你会有疑问,三千多年前,人 类文明发展都不算成熟,怎么可能会有人对机器有概念。当然,那时 候的机器并非现在的机器概念。在我国,早在西周时代(公元前1066~ 公元前771年),就流传有关巧匠偃师献给周穆王艺伎的故事。东汉

(公元25~公元220年)张衡发明的指南车是世界上最早的机器人雏 形。(摘自《人工智能》史忠植编著,第一章绪论)现在你也许已经笑掉大牙了。那样一个简易工具竟然说是机器 人雏形。但是事实就是这样,现在对机器人的概念依旧模糊,有些人觉得机器人必须先有像人一样的外形。其次是有人一样的思维。这个描述是没有错的,但是有点片面了,只顾及到字面意思了。机器人的概念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所以机器可以自动执行工作都叫机器人。在国外也有案例: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的《工具论》,为形式逻辑奠定了基础。布尔创立的逻辑代数系统,用符号语言描述了思维活动中推理的基本法则,被后世称为“布尔代数”。这些理论基础对人工智能的创立发挥了重要 作用。(摘自《人工智能》史忠植编著,第一章绪论)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可大致分为孕育期,形成期,基于知识 的系统,神经网络的复兴和智能体的兴起。具体时期的主要内容在此不必赘述。 人工智能究竟是研究什么的呢?知道了概念,起源,我想更想知道的应该是它对我们自己究竟有什么用。 人工智能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它吸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以只能为核心,形成了具有自身研究特点的新的体系。人工智能的研究涉及广泛的领域,包括知识表示,搜索技术,机器学习,求解数据和知识不确定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