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下第3课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下第3课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下第3课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下第3课集体备课教案

法脿中学七年级思想品德集体备课教案

第二单元:做自立自强的人

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

集体备课时间:2010年3月30日年级:七年级

主备人:徐有兴备课组长签名:

集体备课教师签名:备课课时:3课时

教科处意见:

第一框:自己的事自己干

预习课

预习目标:

1、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明确在法制社会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4、懂得自立的含义

5、了解自立的表现

预习重点:自立人生少年始

预习难点:人生需自立

预习方法:部分自学完成,小组讨论。

预习提纲:

1、看看课本第34页的插图故事,思考问题,

2、什么是自立?

3、自立的生活表现在方方面面,也从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做的哪些事情是属于自立的表现呢?

4、阅读教材第36页插图的内容,思考:

5、自立的重要性:

6、自立的必要性:

展示课

学生分小组展示成果,学生、教师点评:

1、看看课本第34页的插图故事,思考问题,

(1)小曦的东西自己拿,盟盟的东西却要自己的大人们拿,你赞同谁的做法?为什么?(2)在你的身边有没有类似的现象?

赞同小曦。小曦的东西自己拿,这说明她有较强的自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比较关心、体贴自己的长辈;而盟盟的东西却要自己的大人们拿,这说明她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比较差,对自己的长辈的关心、体贴不够。

2、什么是自立?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立意味着要独立的安排自己的生活,意味着要离开父母和老师的庇护,自主的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意味着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创造多彩的生活。所以,自立是一种人生观,是一种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3、自立的生活表现在方方面面,也从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做的哪些事情是属于自立的表现呢?

①独立地科学的安排自己的生活,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

②自主地科学的安排自己的学习,处理自己学习中的问题。

③自主处理自己所遇到的社会问题,靠自己开创自己的事业

4、阅读教材第36页插图的内容,思考:

自己的事情不自己干行不行,为什么?(自立对自己各方面成长有些什么好处?)

如果你独自在家,你能够自己照顾自己吗?

你上学、放学需要父母接送吗?

你做作业时是独立完成还是一旦碰到难题就请教别人或者干脆抄别人的作业?……

这些问题说起来都是一些日常小事,但它们却是一个人自立能力最基本的体现。如果这些小事都做不好,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更不用说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了。

同学们,你做过哪些家务?它对你有什么好处?(结合放假时的家务劳动反馈表,谈一谈感想)

让孩子做家务好处多多:

(1)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及物理的学习能力和语言逻辑能力的提高有极大帮助。

(2)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会干的事情越多自信心就越强。

(3)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通过做家务,孩子可以体谅家长的辛苦,逐渐承担自己在家庭里、社会上的责任,培养了孩子良好的品质。

(4)劳动能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人在进行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时,脑子里氧气最充分。成人一次注意力只能集中50分钟,因此不能让大脑连续学习几个小时,这样效率就会降低,还会造成神经衰弱。而人在劳动和运动时,主管思维的大脑是休息的。因此,应该是学习45分钟,劳动或锻炼15分钟。每天累计劳动或运动量至少一小时,这样会使学习更有效率。

5、自立的重要性:自立可以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注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的品质,并且还能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培养责任心。

6、自立的必要性:

(1)我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家庭和学校这个摇篮和温室中,终究要离开家庭和学

校的呵护,走进社会,经风雨、见世面。

(2)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心理和道德品质锻炼的过程。经过自立这个过程,才能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能够自立自强的人。

(3)如果不能从现在起,自觉储备自立的知识,锻炼自立的能力,培养自立的精神,将来就难以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

达标测评课

一、单项选择

1.以下哪些行为是自立的表现( )

①我的衣服自己洗、房间自己整理②我的作业自己独立完成③我自己去图书市场(书店)购买喜爱的书籍④我是班干部,能够管理好自己负责的事情

A.①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②④

2.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心理和道德品质的锻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 )

①不断地学会自尊,增强自信②学会与他人沟通和交往③逐渐拒绝对父母的依赖和父母的帮助④积极地融人社会,奉献社会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②④

3.某市曾对1500名中小学生进行过调查,72%的学生需要父母整理房间,68%的学生

早上起床需要父母来叫,只有12%

的学生能做些简单的家务……这告

诉我们( )

①大多数学生缺乏自立能力

②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做③如果现

在不锻炼自立能力,将来就难以在

社会中自立④自立是长大以后的

事情,我们现在对父母有所“依赖”

是自然而必要的

A.①②③B.①③C.②④D.②③④

4.针对“我们是否应当自立”这一主题,七年级(3)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大讨论以下是一些同学的发言,你赞同谁的观点呢( )

A.张强:我特别想自立,凡事由自己做主,父母、老师都不能干预

B.李娜:我现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何必非得自立自讨苦吃呢

C.刘欢:我现在还没长大,需要大.人的照顾与帮助,自立是18周岁以后的事

D.赵炎:自立并不是非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我们需

要自立

二、简要回答

5.请根据你的理解和具体情况填写表格:

6.在你的面前有两条路供你选择:一条是舒适而安逸,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宽阔大道;一条是崎岖而漫长,荆棘丛生;险阻无数的羊肠小路。你会选择哪一条呢?请说明你的理由。

阅读理解

三、材料分析

7.刚考进某大学的一名女学生,在妈妈的陪同

下到学校报到注册。妈妈为她挂上蚊帐,铺好床单,

买好饭卡后,妈妈要走了,但她仍然对女儿一百个

不放心。这不,妈妈刚离校,麻烦事就来了。傍晚,

这位女学生到学校浴室去洗澡,等全身淋湿后,才

突然想起没带洗涤用品(平时都是妈妈事先替她放

置好的)。她既不知道该怎么洗下去,又想不出擦干

身子的办法,只好在浴室里号啕大哭起来。

(1)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材料中哪些

事情应该由该女学生自己来干呢?

(2)从该女学生的哭声中,你“听”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一、1.D 2.C 3.A 4.D 二、5.略

6.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结果。宽阔大道的尽头未必依然宽阔,狭窄的小路尽头未必狭窄依旧。我们新世纪的青少年,前进的路上是激励的竞争,充满了挑战,要选择的路只能是第二条——自立。

三、7.(1)报到注册、挂蚊帐、铺床单、买饭卡、准备洗涤用品。

(2)“听”到了对自己的责备:小时候对妈妈依赖过多,致使现在连最简单的事都不会做;“听”到了对妈妈的抱怨;过分的关怀与爱护剥夺了自己自理、自立的机

第二框: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预习课

预习目标:

1、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

2、在实践中体验自立的意义

3、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明确在法制社会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4、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知识目标:知道自立的方法

预习重点:多实践多锻炼

预习难点:不能再有依赖

预习方法:

部分自学完成,小组讨论。

预习提纲:

1、阅读课本39页开头材料思考:小雅能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2、依赖心理的表现:

3、依赖心理的危害:

4、阅读教材40页下部材料,思考:如果你是招聘者,你会聘用这个26岁的年轻人吗?为什么?

5、阅读教材41页材料,思考课本问题。

6、阅读书本P42页的小故事后思考:这个书生即使满腹学问,但能自立吗?为什么?

7、什么叫自主?

8、自立与自主有什么关系呢?

9、你认为自立自理的关键是什么?

10、假设学校取消了班主任制度,没有班主任约束了,你们该怎样安排自己的学习?如果你的父母外出一周,你怎样安排这一周的生活?放学后回家,你发现你家的门虚掩着,你透过门缝一看,有个人正在翻你家的东西。

11、自立是不是要拒绝他人的帮助?依靠是不是依赖?为什么?

展示课

学生分小组展示成果,学生、教师点评:

1、阅读课本39页开头材料思考:小雅能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不能。她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

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使小雅产生强烈的依赖性。她由于得不到锻炼自立的机会,动手能力差,根本不知道要如何生活。

2、依赖心理的表现:

1、思想上缺乏独立的意识,做判断做决定总要依赖别人

2、行动上依赖别人的指导和督促,或者让别人代替自己去行动。

3、依赖心理的危害:

(1)它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

(2)还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

(3)不能适应社会,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4、阅读教材40页下部材料,思考:如果你是招聘者,你会聘用这个26岁的年轻人吗?为什么?

不会聘用。

他连这样的事情都让老母亲代劳,自己坐享其成,依赖性强。他注定是一个无所作为的人。像这样一个贪图安逸、懒惰的人,肯定不能独立担当工作,遇到一点的难处、不顺利肯定不能坚强面对。

如果我是招聘者,我是不会聘用这个26岁的年轻人。因为他的自立意识、自我管理和自理能力都比较差,依赖心理比较严重。这样的人是很难获得事业的成功的。

5、阅读教材41页材料,思考课本问题。

6、阅读书本P42页的小故事后思考:这个书生即使满腹学问,但能自立吗?为什么?

不能。

因为他缺乏主见。自主是自立的前提。

这个书生做事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别人说什么就做什么,没有自己的是非观念,被人牵着鼻子走,是没有一个没有主见的人。

没有主见的人在生活中人云亦云,是不可能成为自立的人的。

7、什么叫自主?

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主,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能力。

9、自立与自主有什么关系呢?

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独立地生活。要独立生活,就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而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学会自主。遇到事情没有自己的主见,独立也是徒有虚名。很难设想,一个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的人、却怎么能够承担自己的责任?怎么能够在生活中自立?

总之,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自立就是明确并承担自己的责任。自主才能明确并承担责任。

9、你认为自立自理的关键是什么?

自立自理的关键是独立地生活,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10、假设学校取消了班主任制度,没有班主任约束了,你们该怎样安排自己的学习?如果你的父母外出一周,你怎样安排这一周的生活?放学后回家,你发现你家的门虚掩着,你透过门缝一看,有个人正在翻你家的东西。

我们要通过努力,使自己不依赖他人,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

一方面是让学生明确自立与成功的关系,更主要的是通过两个“假设”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也就是懂得自主、善于自主。遇事有主见,是自立的前提。并用书生赶考的事例说明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的人,是不可能自立的。

11、自立就是要拒绝他人的帮助呢?依靠就是依赖呢?

幼小的时候我们对父母、长辈有所“依赖”是自然的,也是必要的。随着年龄的增

长,自立能力的增强,我们就会日益希望自己能像成人那样管理自己的生活。这说明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立意识,我们不再依赖,我们渴望自立于独立。

我们在社会中生活,需要互相帮助,互相依靠。自立绝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也不是依赖。因为,长辈的知识、经验毕竟较多,生活阅历也比较丰富,看问题全面一些。青少年在遇到升学、就业等重大问题时要多征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作为自己解决重大问题的参考,对自己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那种认为自立就是拒绝帮助,甚至跟父母对着干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利于自己的成长的。自立应该是既有自己的主见,也要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和接受别人帮助。善于接受别人帮助不是依赖。

达标测评课

一、单项选择

1.有些同学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

公主”“小皇帝”式的生活,不愿依靠自己的努力走向自

立。这种依赖思想( )

①对于自己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②会使人丧失独

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③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

人格的缺陷④会使人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走上违法

犯罪的道路

A.①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要独立生活,就要做到( )

A.自己的事自己干B.摆脱父母、老师等大人的管理与束缚C.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D.到社会上去锻炼、去实践

3.老师语重心长地对习惯于抄作业的小明说:“自己的作业应该自己独立完成,如果连

这点小事都做不到,将来你怎样自立于社会呢?”“我

爸爸是公司的总经理,我们家有的是钱。”小明回答。

以下对此事的看法中错误的是( )

A.“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就能自立于社会,有

钱就能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

B.培养自立能力应从小事做起,如果没有自立能

力,即使家中有座金山,也会坐吃山空的

C.我们幼小时依赖父母是必要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即将“成人”的我们应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D.小明的依赖心理很强,他应该学会自立

4.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 )

A.自立B.自信C.自主D.自强

二、简要回答

5.省里要举办“网页设计”大赛,可妈妈担心参加大赛会影响学习,不让萌萌参加,

这让平时喜欢网页设计的她感到很为难。她该怎么办呢?

6.自立就是遇到困难时自己想办法自己解决,自立就是遇到挑战自己勇敢面对,自立就是————,自立就是——————,自立就是——————。学会自立,就会使自己无所畏惧;学会自立,就会使自己自强不息;学会自立——————;学会自立————。

三、材料分析

7.据说有一女生,在高考时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一所大学,但由于性格孤僻内向,又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仅过了一周,就退学回家了。据该女生的同学、老师反映,该生平时性格孤僻,不喜欢与人交往,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吃不惯学校的饭菜,过不惯集体生活,不会洗衣服,甚至连开水都不知道到哪里打。问及她退学的原因,她竟然回答:“离开父母我没了依靠。”从小到大她很少帮助父母做家务,如洗衣服、洗碗等家务几乎不干。而她的父母不仅不锻炼她的能力,反而替她办理了退学手续。

(1)结合材料谈谈依赖别人有什么坏处。

(2)请告诉她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

(3)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我是母亲,我是父亲,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他们牺牲一切,甚至自己的幸福,可这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呢?

参考答案

一、1.D 2.C 3.A 4.C

二、5.她应该摆脱对妈妈的依赖,学会自主,即在是否参加大赛这一问题上要有主见,要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6.略。

三、7.(1)依赖别人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等。(用材料中的内容回答也可)

(2)培养自立能力,最基本的就是要立足于自己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如洗自己的衣服,整理自己的房间等。另外,要培养自立能力,也要大胆地投身社会实践。如勤工俭学等。

(3)“溺爱”往往会造成孩子对父母过多的依赖,剥夺孩子自理、自立的能力,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等。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范文整理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难忘的一课》4 课型 略读课文参入集体备 课人员 代尊玲朱晓洁 教材简析 《难忘的一课》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见到的师生共同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过程与方法: 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包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浓 厚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 2、把相关的语句制作成。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 一 预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7 认识时间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同时学会合理地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时间。它可以为学生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具体内容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主要是认识时间单位“分”,学会从钟面上读出“多少分”,并认识时和分的关系;第二个层次是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重在掌握读、写几时几分与几时半的方法;第三个层次是让学生借助推理解决关于时间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1分”,1时=60分,能准确数分(5分5分地数),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难点是会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另外学生在生活中也常常用到时间,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本单元新知识中认识的“分”,涉及数格子,对于“大格、小格”,学生都未接触过,容易混淆。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让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中体验时间的长短,使抽象的概念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在教学中注意将时间的学习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注意利用钟表模型等学具、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等,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掌握概念和知识。 2.在认、读时间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鼓励学生通过同桌互助、小组合作,以及动手操作等方式,在交流中学习,掌握知识,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3.组织一些操作性强的数学活动,如采用对话、合作、游戏的方式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如教科书P94“练习二十三”中第4~6题的素材,要求学生对不同事件进行时间判断,利用已有的经验基础,展开分析,推理结论,形成解决问题中一般方法的思考过程。通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使学生对时间的认识更具体、直观,促进学生对时间的理解,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采取有效的设计突破教学难点。如教科书P91例2中4:45是“几时差几分”的认识,在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操作,通过操作发现这时时针非常接近5时,但没到5时,是4时45分,关键是要通过直观拨动表针,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运动方向,明确时针在转动时是先经过几,再到几,确定是“几时多”,再“5分5分”地数出分针所指的是多少分。也可以借助“几时半”为分界线,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分针在钟面左右两个半侧时时针位置的不同,对教科书P91“做一做”中7:40、10:45尤其是9:55的认识要启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集体备课教案精选

集体备课教案 时间月日执教人左美萍补充建议 主备人左美萍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武俊霞:感情朗读,感受精心保护地球是每个地球人责任。说明文一般不如记叙文生动,所以往往过分注重课文的分析。本篇课文例举了三项保护地球的事例,可以让学生深深地感悟到“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地球的活动范围很小,地球被破坏没有其它星球可去”。因此,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好文章。李东平:那么怎样让学生感悟地球急需人类保护呢?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激发学生对爱护地球之情。从而懂得: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张丽霞:合作学习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 辅备人六年级全体语文老师教学内容13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重点把握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的情感。 教学过程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 个方面的内容。 (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 法移居) 2.记得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听到这些,你有什么疑问?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读读。 8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重点练习,品读感悟 1.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1)首先让学生找到能表现出地球可爱的句子,自己读一读,然后教师引导──在茫茫 的宇宙中,出现了一个裹着水蓝色的“沙衣”的晶莹透亮的地球,让学生感受到地球是那 么美丽,那么亲切,让学生把地球的美读出来。接着让学生再深入理解“地球”这位人 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的比喻意义。文 中把地球比作母亲,说明地球给人类生命, 把地球比作摇篮,说明地球哺育我们成长。 这样,学生再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 个生命的摇篮,是那么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时,就能对地球母亲的喜爱之情融入自己的 朗读中。(边读边想象地球的样子) (2)让学生感悟地球是渺小的。 (3)教师先演示──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 情况,让学生只觉地球的渺小,接着让学生 找出地球渺小的数据和有关的比喻,理解人学习以及表现自我的机会。就我们班级现状:有五十多人,在开展学习过程中,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举手者中只要有一人发表高见,其他人则无露脸的机会。开展合作

初二英语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八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Unit 2 What should I do ? I. Teaching aims and teaching demands: In this unit students learn to talk about problems and give advice. II. 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A. V ocabulary argue, loud, original ,out of style, tutor, upset, adult, Recycling: problem, sorry, part-time, important, friend, money, home, new, easy, letter, ticket, ball game, surprise, colorful, borrow, write, call someone up, go to someone’s house, every night B. Target language My brother plays his CD too loud. What should I do ? Why don’t you talk to him about it? C. Structures Modals could, should Why don’t you …?(formulaic) III. Teaching methods: Audio-lingual methods IV. Teaching aids: a tape recorder V. This unit is divided into seven periods. Lesson 1 Speak and listen Section A 1a---1c I.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Students learn to talk about problems and give advice. II. 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A. V ocabulary keep out , play, loud, argue, wrong, What’s wrong ? out of style , could, should, B. Target language My brother plays his CDs too loud. Maybe you should buy some new clothes. III. Teaching methods: Audio-lingual methods IV. Teaching aids: a tape recorder V. Teaching procedure Activity 1. Revision Task 1. Dictation Task 2. 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about future with will. Activity 2. Presentation This activity introduces some new vocabulary. Task 1 . Make a two-column chart on the board with the heading Problem at the top of column 1 and the heading Advice at the top of column 2 .Then ask the students to tell you what you could do about it.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教材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图形与儿何”关于角的认识的具体要求是: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角是平面上简单的图形之一,是图形与儿何的重要基础内容。角与以前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不一样。前面所学的图形都是封闭的,图形的大小是直观的。而角不是封闭图形,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认识对学生来讲,相对困难一些。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认知能力,本单元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幅校园教学楼健身活动场地的情境图。然后,选择学生熟悉的物品,分别认识角、直角、锐角和钝角。最后,设计用三角板拼钝角的活动。 4 【编排特点】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 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圉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设计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让学生感受角和直角,再通过从实物中抽象出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具体物品中抽象角的过程,感受角在生活中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生活中情境,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2.通过动手操作认识角和直角。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圉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本单元教材在强调从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角的基础上,还特别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如,第39页初步认识角以后,学生通过做活动的角和用纸折角,亲身体验角的特征和角的大小;第42页,认识了锐角、钝角以后,设计用三角尺拼钝角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钝角,并体会锐角、直角、钝角的大小。 【单元目标】 1.结合主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从实物、平面图形中辨析角。 4.让学生知道周圉许多物体表面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简单图形之后安排的。由于角这个平面图形的特殊性:不封闭,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所以,前面的简单图形知识并不能成为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基础,在某些方面,还会有一些负迁移。如,在三角尺上找角,学生往往难于区别三角形的角和边与一个角的顶点和边的区别。所以,学生学习的难点不是图形的认识,而是从物品中找角。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从实物中抽象出角或直角的图形,并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 2.掌握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的方法和直角的画法。 难点:通过操作,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义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建议】 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图形并认识全过程。 在教学中,要利用教材中的事例和情境,让学生在生活的空间中发现图形,经历从熟悉的实物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会数学图形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过程如下: 生活情境实物图儿何图形(模型)回归生活 2.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感知图形的本质特征。 “感知”是根据相应的学习材料,通过手、口、脑的并用,初步地感受和认识。学生空间观

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备课 本单元围绕“儿童生活”这个主题编排了《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3 篇课文,题材丰富,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远足郊游,有成长点滴,有海边玩耍,不仅展现了多彩的儿童生活场景,也展现了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同情感体验。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展示了儿童真实的内心世界,能唤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入手,调动他们的情感,结合生活实例,加深体验和感受。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的”字词语的合理搭配。在第四单元初次学习“的”字词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词语的搭配,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合理的搭配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具体、生动。 教学内容解读及教学建议 9 明天要远足 【教材解析】 《明天要远足》的作者方素珍,是台湾著名儿童文学家、两岸阅读推广人、一个用精美绘本为少儿开启心灵之窗的“花婆婆” 。这首诗饱含童真,凝练、传神,短短3 节诗,把儿童独有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生动地传达出来,情趣盎然。3 节诗中都有了感叹词“唉”,3 次重复,一次次加重了情感的力度,所有的兴奋、激动、期待、盼望,, 尽在“唉”声中。作品没有正面写远足,却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一个孩子对远足的向往和期盼。 本课主人公“明天”要去秋游而掩饰不住的激动无比、无限期待的心情。教学设计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人手,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导入,激发学生们的无限想象,重视他们个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感受生活,走进课文与课文对话,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睡、那”等11个生字和目字旁1个偏旁;会写“才、明”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语气的变化。 3.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库尔勒市第五中学集体备课(初备)教案 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初备时 间 2016年6月1日 单元第七单元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复 习课主备人曾玉琳 备课意图(分析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设计备课的主要目的) 小数的初步认识在本单元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将抽象的小数有一定的熟悉了解之后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升入的学习和计算。 教学目标(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细致)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重点:回顾落实有关小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及加减法的计算等基 教学难点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初备教学设计 《小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 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回顾落实有关小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及加减法的计算等基础 知识。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直接说得数 23+77= += += += 42+24= 12×4= 2000+400= 11×50= 15×2= 78-69=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自主整理,实施创建 师:请同学们借助课本自己梳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了什么知识,在小组内 交流一下。 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展示汇报整理成果,教师随机引导,板书: ↗小数的含义和读写 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和大小比较 ↘小数的加减计算

【新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及教案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古典名著”这一主题,安排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 楼春趣》4篇课文。课文的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草船借箭》记叙了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故事,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 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最终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景阳冈》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猴王出世》讲述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 《红楼春趣》讲述了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内容 课时教学要点草船借箭 2 1.会认51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正确读写17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概括故事的 主要内容。通过人物对话,感受人物形象。 3.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句的意思。 4.学会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故事,并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5.学会评价古典名著中的人物,感受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景阳冈 2 猴王出世 1 红楼春趣 1 口语交际 1 分小组开展一次课本剧表演活动,小组排练好之后在班上表演。习作 2 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的感想表达清 楚。 语文园地 2 1.系统性归纳梳理,总结提炼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2.学会根据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 3.学会根据人物外貌描写猜测人名。 4.积累记背古诗《鸟鸣涧》。 快乐读书吧机 动学会运用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读四大名著。 课题4草船借箭()课时课型新授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3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笔记 本单元教学平面图形“角”的知识,包括:初步认识角,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 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角,会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角”。同时,学生继续学习几何图形 的有关知识,如研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立体图形的特征时也离不开角。因此,可 以说,学习角的初步知识,既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是学生后面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需要。 由于角在实际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因此,教科书在编排时充 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呈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图,并从其中的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 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进而激发起 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会用三角尺判断各类角;难点是探究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运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也认识了平面图形, 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此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 形概念。虽然角在实际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但二年级的学生感性 经验还很缺乏,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多让学生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经 验,帮助学生学习有关角的知识。 1.注意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角的知识是抽象的,但将角的 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就会变得直观活泼。要利用教科书上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图,引领学生 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提升他们对角的认识。 2.注意对操作活动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画角、折角、做活动角、比角等操作活动虽然比较简单, 但教师仍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规范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并紧扣角的构成——一个顶点、两条边来 进行。不论活动简单或复杂,教师都要指导学生有序、规范地进行。这对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良 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等大有裨益。 3.注意在交流和讨论中使学生理解操作活动的内涵。本单元设计了多种操作活动,有些活动内涵丰 富。教学时,教师不能将活动的目标仅仅定位于操作本身,还要引导学生对活动的过程进行反思,通过 交流、研讨,帮助学生理解操作活动的内涵。

2014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教案集体备课

第一课时位置(一) 课型:讲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在生活情景中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过程与方法:知道可以在平面上用两上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平面坐标最基本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并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学根据“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中的相对位置。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与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投影仪等有关内容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出示多媒体课件或图片:一位教师到图书馆借书,询问图书管理员工具书所在位置,然后图书员告诉他图书所在位置。 2、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或图片,听教师讲解,初次接触位置这个概念。 3、引入本课学习并板书课题。 4、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忆某物体的位置,确定它们的位置,联系具体生活场景和经验,进入到下面的学习中。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直观演示以及具体的情景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 二、例题展示: 1、投影出示例1的内容。 (1)学生读题,了解已知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来思考这个问题。 (2)问:已知张亮同学是第二列、第三行的同学,你能指出谁是张亮同学吗? 学生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根据图中张亮所在的列数的行数来确定张亮的位置,教师给予肯定。 (3)如果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你能表示王艳和赵强同学的位置吗?看一看有什么不同? 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 2、引导学生用刚才的方法小结:先从前往后确定第几行,再从左往右确定第几列,这样就能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同学们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第几行和第几列的判断方法,经历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做一做,巩固确定位置的方法。 1、出示情景。组织学生观察情景,思考教师的提问。 2、引导学生利用在例题中学到的确定位置的方法来回答问题。 3、组织学生用一组数字来表示它们的位置。学生思考后可交流讨论,最后全班汇报。 四、反馈练习。 完成教材第19 页的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选用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 位置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课后小记与反思: 第二课时位置(二) 课型:讲授课

部编版统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本单元围绕“儿童生活”这个主题编排了《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3篇课文,题材丰富,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远足郊游,有成长点滴,有海边玩耍。通过巧妙构思,把从生活中捕捉到的美好画面加以诗意的表现,让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展示了儿童真实的内心世界,能唤起学生的共鸣。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内心世界入手,调动他们的情感,结合生活实例,加深体验和感受。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的”字词语的合理搭配。在第四单元初次学习“的”字词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词语的搭配,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合理的搭配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具体、生动。 内容课 时 内容简说教学要点 明天要远足 2 本文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表达了小孩 子远足前的期盼心情,绵远悠长。短短 3节诗,把儿童的内心世界和情绪活动 生动地传达出来,情趣盎然。 1.认识33个生字和5个偏旁;会写 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尝 试找出课文中一些明显的信息。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4.学习“的”字词语的合理搭配。 大还是小 2 本文讲述了一个孩子对自己是“大”还是“小”的认识,表达了孩子希望自己快快长大的愿望。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大”和“小”的行为都在图上,可以借助课文插图来展开教学。 项链 2 本篇课文犹如一部优美的风光片:大海蔚蓝,宽阔无边;沙滩金黄,绵软细长;浪花雪白,哗哗而来。几个小娃娃

赤着脚,拾海螺,捡贝壳。他们脸上写 满快活,嬉笑着,奔跑着,享受着美好 的生活。 语文园地七 3 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字词句运用、 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 1.认识5个生字,学习表示亲属称 谓的词语。 2.明白日字旁和女字旁所代表的意 思,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 律。 3.能区分形状相近的笔画,并正确 书写。 4.看图写词语,能根据图意说一两 句话。 5.朗读、背诵成语,了解成语蕴含 的道理。 6.和大人一起分角色读读《猴子捞 月亮》,感受故事的趣味。 9 明天要远足 1.正确识记本课11个生字,学写“才、明、同、学”4个生字,认识“目”字旁和京字头“亠”。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语气的变化。 3.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感受作者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4.通过仿说练习,积累运用所学句式。 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图文阅读,体会儿童远足前夜的心情。 难点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笔记 3 小数除法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 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 算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进一法”和“去 尾法”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能应用小数除法及其他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其中重点是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是如何正确灵活地计算小数除法。 教科书结合具体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 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同时也十分关注算法探究经验的积累,让学生逐步体会“将没有学 过的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的思想,重视计算方法的概括,给出计算法则的结语, 并且呈现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循“认知序”定“教学序”,展现教学的基本脉络与思 路,实现认知过程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商的变化规律,为学习小 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奠定了知识基础。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小数除以整数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一定要 让学生弄清算理以便切实掌握。在教学中应注意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发 现,理解算理,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用小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时,如果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时有困难,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提示,鼓励学生多向思 维,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1.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本单元内容与旧知 识联系十分紧密,小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除的步骤和整数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小 数点的处理问题,因此要注意复习和运用整数除法的有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 础。 2.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小数除法的重 点是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而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要涉及数的 含义。如:22.4÷4=5.6,用4除22,商5以后余数是2,化为20个十分之一,与十分 位上的4合起来是24个十分之一,4除24个十分之一,商是6个十分之一,所以商“6” 应该写在商的十分位上。因此,在说明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时要联系数的含义,帮助学 生理解算理。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简说 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专题,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骄傲。本组教材还围绕专题安排了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从这个安排,我们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多种途

径、多种形式感悟、表达自己的爱国情,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单元教学理想 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好,都是独生子女,生活经历简单,加之对祖国的历史了解甚少,教材所选的事离现在久远,因此很难体会到修铁路的难处,更难体会在异国他乡的念国情结,理解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这一状况,我在教学这组教材前,必须要求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了解的时代背景。理解内容时,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方式,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通过读,扫清文字障碍,通过读,了解内容,在读熟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读中质疑,在读中解疑,在读中感悟,抓住重点句段读,体会的中心思想,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悟人物的爱国情,进而感情读。教育家叶圣陶说:“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

者的心灵相感通,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让学生在反复读的过程中,自己的情感与文中的情感引起共鸣。课后,结合综合性学习,让学自主查阅爱国主义方面的歌曲、诗歌、故事、散文等,然后在课堂上交流、汇报,谈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深化情感,从而积淀爱国主义情感。 5.詹天佑 重庆九龙坡区杨石路小学李冉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杰出、修筑、设计等词语。能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感情朗读,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4.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七单元 认识钟表 认识整时 总第46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有条件的学校准备一个录音机,教师准备实物表、学具钟表,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学具钟表。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说出并会表示几时,并会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录音机放闹钟的声音。 2.教师:这是什么声音? 3.出示教科书第84页上的学生起床图,提问:这位同学在做什么呢?(在起床)你们早晨都在什么时间起床?(同学们会说出不同的时间)我们要向这位同学学习,听到闹钟响了就要马上起床,不要睡懒觉。那么你们自己会看钟表吗? 二、教学新课 1.初步认识钟面。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钟表,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

教师:这两根针有什么特点?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个钟面。 教师拿着实物钟表,边演示边说:这根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又 短又粗的针叫时针;钟面上有1到12这12个数,还有12个格。 2.认识整时。 现在请同学们观察教科书第91页最上面的钟表,所指示的时刻是多少?请大家每4人一组讨论,你是怎样认识整时的,7时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之后,让大家说一说怎样认识整时,整时的时候钟面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什么。 教师小结: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请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钟表模型,拨出7时。让大家每4人一组相互检查一下拨的对不对。让拨得不对的同学说一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拨出8时,然后和教科书第91页下面的钟表图对照一下,看拨得对不对。 订正后让大家看显示8时的数字表示法,讨论:这是什么?这钟表示法有什么特点? 学生说完后教师略做小结:用数字表示整时,冒号右边是2个“0”,冒号左边是几就是几时。然后放手让学生独自练习拨3时和6时,并认读下面数字表示的整时。最后订正,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正确认识整时。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独立做第85页的练习题。 2.做练习十九的第1~3题。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一年级学科语文单元第二单元集备时间 主备人备课成员 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50个生字,6个偏旁和一个多音字;会写27个生字和3个笔画。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读好带有感叹句的句子。 3、积累词语,鼓励学生能将学到的词语运用于表达中。 4、读懂课文,能提取明显信息,乐于和小伙伴交流阅读感受。 5、感受儿童的美好愿望,了解革命传统故事,激发对革命领袖的敬爱之情。 单元教学重点认识50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单元教学难点1、认识50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会仿照例子,积累和拓展字词。 单元课时安排1、吃水不忘挖井人(2课 时) 2、我多想去看看(2课时) 3、一个接一个(2课时) 4、四个太阳(2课时) 语文园地二(2课时) 教学 准备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年级一年级学科语文单元第二单元课题1、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学目标1.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理解每句话、每段话的意思,了解毛主席是怎样关心人民疾苦,为人民解决困难,造福人民的。教育学生,要热爱共产党和毛主席,不要忘记那些教育、帮助、关怀过自己,对自己有恩德的人。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1.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第三自然段,认识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高贵品质 课时 安排 二课时 教学 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程序具体过程修改补充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吃、忘”等13个生字和心字底、广字头2个偏旁; 2、会写“吃、叫、主、”等7个字和“横折弯”1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听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2.教师为学生做人物简介。(课件展示毛主席的照片,介绍毛主席 的革命历程。) 这首歌曲是唱给我们伟大的祖国和敬爱的毛主席的。(出示毛主席 画像) 人物简介:毛主席是一位杰出的领袖,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 的革命事业。他的光辉事迹数不胜数,人们唱给他的歌更是不绝 于耳。 3.总结:是呀,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为中国的革命

部编版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本单元以“艺术之旅”为主题,包含《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聊聊书法”“习作:我的拿手好戏”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本单元所选的三篇课文,都与艺术有关,教学本单元课文要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文本内容,了解京剧的特色,学习表达的条理性,借助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口语交际要有条理地表达对书法的了解,对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深入交流。本单元的习作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提纲,通过列提纲明确自己的写作思路,并紧扣单元目标:写出自己的拿手好戏,把感受、看法写出来。将句子写通顺,把重点部分写清楚。“语文园地”可以通过朗读、想象、抄写、背诵等多种形式交流,掌握多种做课堂笔记的方法,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学会修改“说明书”;积累与戏曲有关的词语和不同类型的成语。

21 文言文二则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2.学生能凭借注释、资料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体会艺术之美。 重点 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难点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1.字词教学 本课中“弦”“若”“哉”“汤”“嵩”“轴”“曝”“谬”等字易混难读,可通过词语教 学进行正音。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有些字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大不相同,可以 指导学生结合课后注释,或者查阅古汉语词典理解单音节词的意思。老师也可以把字义通

俗化。如“方”是“刚刚”的意思,“志”表示心志,通俗地说,就是想到。 2.阅读理解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因为篇幅短小精悍,所以往往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本课可以抓住文本的空白之处,支持学生展开想象,如《伯牙鼓琴》一课引导学生猜想,除了巍巍太山和汤汤流水之外,伯牙的琴声还可能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通过补充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的行为。学习《书戴嵩画牛》这篇文章,通过抓住关键词,理解人物的情感态度。抓住描写人物的细节,了解人物形象,从而明白文章蕴含的道理。 3.表达运用 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表达训练。《伯牙鼓琴》一课突出伯牙善弹、子期善听和伯牙痛失知音的痛苦;《书戴嵩画牛》一课则要求学生变换角色,讲出故事的趣味性。 1.预习提纲 (1)通过查字典、结合注释等方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搜集伯牙和锺子期之间的故事。 (3)查阅苏轼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了解文言文特点,理解背诵《伯牙鼓琴》。 2.通过诵读了解伯牙、锺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3.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一、音乐导入巧激趣 1.谈话导入: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教案完整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教 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一年级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6、静夜思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3、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教学时间: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I、引言;小朋友,你们在一年级时学过古诗,在电视里、在课外阅读中也曾欣赏过古诗,谁能将你学过的古诗吟诵给大家听呢看来,大家对学古诗有着浓厚的兴趣。今天,老师带大家再学一首。 2.出示插图,播放音乐,说说图意。 3.板书课题,学习“静、夜”这两个生字。理解“思”。(板书:思念)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李白。 2、自由读古诗,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认记生字。 4、齐读课文。 (三)抓住词语,理解诗意 学习第一、二行诗。 (1)指名读。 (2)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井栏前洒满了银白色的月光。) (3)边读边想象我们在中秋节的夜晚观察到的景色,说说明亮的月光在地上是什么样的。(明亮的月光照在地上很亮。)(4)过度:诗人看到月光照在井栏前那么亮,以为是什么 (5)理解“疑”。(以为)你见过“霜”吗回忆初冬时看到的霜是什么样的。(一层薄薄的白色冰晶) (6)指名讲述前两行诗意。 (7)小结:诗人把照在井栏前的月光当成了冬天的霜,可见月光是多么明亮、洁白。看到这些,诗人想到了什么 学习第三、四行诗。 1.指名读后两行诗。 2.说说“举头”的意思,看图理解“举”(板书:举;抬),说说“望”的近义词,能把“望明月”改成“看明月”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八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 教案

8的乘法口诀 -----练习十八(第81页—83页)内容的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因此,教学时要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兴趣特征,设计多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以“庆元旦文艺汇演”活动和“超市大比拼”为两条主线,进行情景教学。还制作了形式各样的教学具刺激学生感观,奖励小花、进行游戏活动、用激励性语言评价等。提供足够的活动机会,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领会数学思想。同时以培养学生数感为主,在反复感悟本教学内容中各数与算式、口诀之间;算式与口诀之间的联系,深挖教学内涵,升华教学主题。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表内乘法(二)中的《练习十八》。 2.知识基础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初步理解乘法意义和2-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巩固前面所学的口诀的。乘法口诀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为学生发展创造空间。 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2-8的乘法口诀,已具有用加法算式来总结乘法口诀的经验。使学生熟记“8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进行乘法计算,并熟练地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又是怎样解决的。

1、使学生熟记“8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进行乘法计算。 2、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熟记“8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进行乘法计算。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随着口诀句数增多和数目的增大,记忆口诀比较困难,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策略: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体现数学无处不在。通过为学生创设游戏的场景,把学生带入现实生活中去学习数学。 2.经历过程,全员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经历练习的过程中,特别注重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两个关系的处理上。 3.精心组织,渗透方法,体现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学生始终在主动地进行观察、推理、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渗透了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 教具准备: 1、课件(教材习题图)、口算卡片、信封卡片、小红花(奖励用) 2、课件(超市图)、转盘、铅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