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612.活力塑造下龙口港口城市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

0612.活力塑造下龙口港口城市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

0612.活力塑造下龙口港口城市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

马航宋兆娥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重心向沿海港口城市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港口城市开始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平台。振兴港口城市,培育国际性港口城市渐渐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港口吞吐量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但是港口城市发展却相对滞后。为了振兴我国沿海港口城市,政府出台了各种激励扶持政策,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就是我国振兴区域经济,发展港口城市中的典型例子。本文通过提炼港口城市活力塑造城市设计层面的影响因素,结合国内外的成功案例与相关解决策略,对龙口市经济开发区核心发展区这一实际案例进行相关的改造,提出符合龙口自身的城市设计策略和发展模式,以此指导龙口经济开发区核心发展区未来的城市建设,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活力,港口城市,港城互动,滨水空间

前言

港口城市的发展几乎都是依托港口运输发展起来的。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结构的转移,发达地区传统的港口城市大都面临衰退。传统港口产业需要升级与转型,传统港口城市需要活力的复苏与经济的振兴。因此,活力塑造在港口城市设计中变得越来越重要。龙口市作为国家一级对外开放口岸,拥有丰富的海岸线资源。但是根据调研我们发现,龙口市经济开发区内缺乏活力,龙口港的发展与老城区的发展及市民的生活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为此,我们希望通过营造龙口的城市活力来实现港口与城市共荣,市民与港口共生的繁荣景象。

1影响港口城市活力的因素

所谓城市活力就是指城市旺盛的生命力,即城市提供市民人性化生存的能力。一个城市的活力包括经济活力、社会活力、文化活力以及它们相互交织所体现出的环境

[资助项目]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我国城市旧工业区更新改造类型与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项目编码2010KB09)

活力。从这些活力分支中提取出城市设计层面的影响因素应包括空间结构与尺度、可达性与易达性、城市环境质量及混合使用与活动策划。但是对于港口城市而言,其活力的影响因素还有不同于普通城市的特殊因素,包括港口与城市的互动发展机制、水资源的利用等。因此,港口城市的活力影响因素应包括以下几种。

1.1港口与城市的互动发展

港口作为城市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不仅会影响城市的经济,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与城市空间形态的扩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都息息相关。城市作为港口发展的载体,可以为港口的发展提供资源、经济、政策等要素的支持。因此城市与港口之间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但是现阶段,港口与城市之间发展不协调的现象随处可见,城市设计层面上表现为港城空间不匹配的冲突和矛盾。因此在港口城市的设计中要着重考虑港城空间的整体性。港城空间的整体性一般通过港城融合策略实现。

港城融合是指港口与城市的规划和发展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保持港口城市的整体性。体现在城市设计层面上是指港口与城市空间肌理上的融合与统一。港口城市有机融合做的最好的案例之一是德国汉堡港口新城。

德国汉堡港口新城项目旨在恢复老港口的活力,加强内城的功能和突出港口的城市特色。德国汉堡港口新城位于内城中心,新城总体规划强调与老城的整合,通过采用欧洲典型的街区式布局,低层高密度的开发模式,实现与老城形态上的统一。具体的做法是:

(1)延续老城的城市肌理和肌理尺度(如图1)。

(2)延续老城的网脉:新城延续老城的路网布置密度,在与老城联系的方向上加强路网联系,实现新城与老城两者相互较好的渗透性和公共性。

(3)新城边界的处理:新城在南面的界面是运河及防洪提。在南面界面上,设计师通过采用前后错落的高层布置强化边界。新城的西面与北面则采用一圈绿化带,绿化带一直延伸到东面的火车站(如图2)。这样新城与老城的边界被设计师人为地强化出来。在此,设计师不仅注意到要强化边界,同时采用大比例的建筑间隙,将老城的立面渗透到新城中来,实现了新老城之间的场所渗透。

(4)延伸城市轴线:城市轴线是塑造城市结构,控制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汉堡新城通过延伸老城与港口相关的三条轴线来建立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

(5)联合城市中心:新城中心与老城一样,选取新城几何中心作为其城市中心发

展。如此设计保证了空间发展上的双核模式。

(6)统一城市高度:新城为了保护传统的天际线,采用低中层高密度的发展模式。

图1 新城延续老城的肌理

图片来源:《汉堡港口再开发中的城市设计策略

研究》P36

图2 新城边界的处理

图片来源:《汉堡港口再开发中的城市设计策略

研究》P39

1.2港口城市滨水空间的混合性开发

人、水和城市是人类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三个要素,城市滨水空间正是三者交融的承载体。因此,滨水空间不应该是只属于港口作业和私人开发,它所具有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及其所承担的城市功能使滨水区成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有活力的滨水空间应该是可达的、可亲近的、公共的、生态的及合理的。由此,规划师在设计滨水区时应考虑充分利用水资源,打造滨水空间开发的多样性和空间层次的丰富性。

混合使用是产生滨水空间活力的先决条件。混合使用同时能够为人们提供多样化的城市公共生活,促进活动的发生。城市空间的混合使用不仅是指多功能的混合使用,同时包括多层面、多时间段及多活动层次的混合使用。这些混合形式往往是多种类型混合在一起同时出现在港口城市中。

日本横滨21世纪未来港,简称MM21(图4)。该项目位置紧靠横滨现有市中心,总用地186公顷,规划就业人口19万。该项目是基于“能够提供24小时活动的国际文化大都市”、“为绿水、苍林、历史所环的人类环境都市”及“21世纪的咨询都市”三个基本方针提出来的。规划以“横滨国际和平会场”为中心,将办公、文化、商业、居住等各种功能综合在一起(如图3)。在具体的港区规划上,以贸易和国际交流为核心,配备了城市综合体、商贸大厦、会议中心、电讯港、多元信息中心、美术馆、海

洋博物馆以及滨水步行绿化系统,与原有市中心结合,形成中央商务区。规划开发各功能用地比例包括贸易和商住面积87公顷,占46%;公园46公顷,占25%;道路和铁路42公顷,港口11公顷,分别占23%和6%。总建设规模达300-400万平方米,加上毗邻地区改建,总共达400-500万平方米。

图3 土地利用规划图

图片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1818064179.html, 图4 横滨MM21鸟瞰图 图片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1818064179.html, 1.3 港口场所特征的延续

港口城市不同于一般的普通城市,它的发展过程中具有自己浓郁的历史特征。每个港口城市都有各自的地方文化元素,包括实体的建筑风格元素及非物质的历史文化元素等。设计者应考虑如何整合这些文化元素,将其反映在城市形态或城市空间上,凸显港口城市的特色,加强人们对港口城市的阅读感和认知感。

德国汉堡港口在延续港口特色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借鉴。

(1)保护历史要素:汉堡港口通过保护港口的地形堤岸,保护与开发旧建筑(图5、图6),保留老构件并进行雕塑化处理,实现了对历史要素的保护。

(2)整合历史要素:建立与历史要素的视线联系,设计用贯通的步行街与其上的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将这些历史要素串联起来。

(3)融合新老建筑:设计者通过协调新建筑与老建筑的体量、立面比例、建筑材料、建筑色彩等来实现对老建筑的尊重。

(4)通过新要素的隐喻方式:主要做法是标志建筑的隐喻与象征作用,以及对景观和小品设计融入地域特色。

图5 国际航海博物馆的外形保留

图片来源:《汉堡港口再开发中的城市设计

策略研究》P47 图6 国际航海博物馆改造方案概念 图片来源《汉堡港口再开发中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P47

1.4 交通的可达与易达

区域间的交通联系应能顺畅地引入外部人流,并能使人方便地到达内部各个部分。尤其对于港口城市而言,交通的设计不仅要考虑人的因素,更多的要考虑港口的对外交通。港口城市交通设计应该是合理布局港口的对外交通与城市内部区域之间的生活交通,尽可能减少港口运输交通对城市生活的影响。在港口城市内部,应鼓励慢行交通,营造通达、便利的慢性接驳环境。合理组织通向滨水空间的交通路径和视线通廊。通过对交通系统的整理与优化,为市民提供动静皆宜、安全舒适、轻松愉快的出行体验。

香港天星码头在实现交通的可达与易达上有一些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香港天星码头延续并强化原有的城市轴线,依据道路所起的作用将通往滨水区的路径分为:交通轴线、历史轴线、市民轴线以及文化轴线。各种城市活动围绕这几条轴线展开(如下图7)。

(2)提供美观和便利的步行通道,方便公众由公共交通设施直接前往。

(3)结合绿地、水系、步行系统,加强滨水空间对城市内部街区的渗透,引导城市腹地人流向滨水区合理流动。

(4)为加强滨水空间的公共性,设置连贯的海滨长廊与海岸线平行。海滨长廊上不仅每隔一段距离放大海滨长廊,形成节点用以增加公共场所,同时每隔一段距离保持与内陆联系(如下图8)。

图7 通往滨水区的城市轴线

图片来源:城市画刊P134

图8 海滨长廊串起的公共空间

图片来源:城市画刊P133

1.5空间活力触媒与公共活动策划

“触媒”(Catalyst)是化学中的一个概念,即催化剂,是一种与反应物相关、通常以小剂量使用的物质。它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是改变或加快反应速度。“触媒”在发生作用时对周围环境或事物产生的影响程度称之为“触媒效应”。活力触媒能够促使城市发生变化,并能引导人们的休闲活动方向,从而引发某种“链式反应”。公共文化活动策划是扩大人们活动范围和活动频率的一个很有效的设计手段。公共活动策划可以保证空间活力场可持续性的多样化活力。

蒙特瑞尔半岛于80年代初期进行了重建规划和开发。重建中的两个重点项目是沿蒙特瑞尔海湾的海滨风景步行带以及蒙特瑞尔湾海洋馆。其中海滨步行带几乎将滨水的所有活力点串联起来。主要的活力空间场有风景秀丽的自然海滩、以观赏性植物为主的蒙特瑞尔公园、市政码头、渔人码头、圣卡洛斯海滨公园、历史古迹区和蒙特瑞尔湾海洋馆等多处公众游览点(如图9)。在这条步行轴线上,串联的活动场经常会举办各种各样公众参与活动鼓励市民参加。这些线形的活力场将蒙特瑞尔整个滨水空间活力充分激活起来。

图9 蒙特瑞尔海滨风景带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龙口市经济开发区核心发展区总体城市设计

2.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十二五”开局以来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目标和定位:“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而龙口湾海洋装备制造业集聚区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

中9个集中集约用海区之一(如图10),将作为整个蓝色经济区的引擎进行建设。

图10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图

图片来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公共网站

2.2龙口市经济开发区核心发展区总体城市设计

2.2.1研究范围

龙口市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渤海湾南岸,位于东经120°l3′~120°47′,北纬37°27′~37°47′之间。东临烟台,南接青岛,西与潍坊毗邻,东北方与天津、大连、秦皇岛等城市以及朝鲜半岛隔海相望,是中国环渤海经济区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此次总体设计的核心发展区范围为北起海港路,南至牟黄路;东至疏港高速,西至滨水岸线。设计面积为20平方公里(如图11)。

图11 总体城市设计的研究范围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2.2现状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

2.2.2.1以调整功能布局为主的港城互动发展构想

通过对现状土地利用情况的调研与分析,我们发现现状土地功能布局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港口水域开发先行,陆域开发滞后的现象比较明显。主要的滨海路环海路以西布置了大量的以渔业加工为主的港口作业类的工业用地,完全侵占了周围市民的生活岸线。核心区范围内的居住用地与商业用地,仓储用地等混杂在一起,没有一个合理的分区。居住和商业多以多层建筑为主。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龙口现在已经在填海造地,城市盲目建设和扩张现象越来越严重,整个区域缺乏合理的城市发展结构。

基于以上的种种功能布局问题,结合龙口的产业发展现状,我们得出龙口现在处于港口城市功能演化的成熟期[1](图12)。如何协调好港口与陆域的同步发展,为成功向港口城市发展的后成熟期迈进打好基础,实现城市的自循环和自增长是我们在进行产业功能设计时重点考虑的因素。由此,我们将原来环海路以东的滨水渔业加工区置换成公共滨水岸线。同时,选取核心区的几何中心作为该区的发展中心。在不改变原来路网肌理及肌理尺度的前提下联通核心区与老城区之间的空间发展轴线,强化港口的文化发展轴。在沿该区主要的城市发展走廊上布置高层走廊带(如图14),强化城市的发展轴线的同时,减少人们的出行距离,缓解交通压力,限制城市的盲目扩张。

图12 港口城市功能演化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15 功能布局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2.2.2以强调混合使用为主的滨水空间公共性开发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环海路以西丰富的滨水资源被中海油、船厂、渔港等港口工业所占,港口生产作业区与集输港运输车辆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活和亲水活动。滨水

空间的公共性无法体现。

图16 滨水空间混合利用设计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对此,我们借鉴日本横滨MM21的开发策略。将原来的港口工业海岸线规划为市民

的生活海岸线,强调滨水空间的公共性和共享性。将此区域规划为以商务、休闲、办

公为主的高标准的休闲商务中心(如图16)。

2.2.2.3以延续龙口地方文化为主的特色商业街布置

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汽车发展迅猛并逐渐侵占了以往的广场和街道空间,人们的城市生活活动日益受到汽车的威胁。新城市主义提倡街道应面向步行者而不是汽车,成为一种社交场所,有利于促进社区的认同感。因此步行街是现代人对日渐稀少的生气勃勃的街道生活现象的一种回归。港口城市的步行街往往也是当地特色文化的承载体。龙口是典型的胶东城市,具有悠远的历史文化和海员文化。五千年的沧桑变幻,为这块物阜民丰的土地留下了诸多历史文明和名人志士。南山铝业、胜利油田等更是成就了龙口的工业文化。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塑造具有龙口特色的步行街是我们考虑的重点。

因此,结合以上分析,我们在原来一条拥有商业人气的小商品老街的基础上进行重新设计,将龙口当地的特色文化如海员文化、传统民俗文化等元素引入老街。将老街设计成具有传统中国民俗的建筑风格(如图17),与周边的现代建筑风格形成对比。这条步行商业街的出现不仅提供了市民亲水、近水的便利通道,同时延续了传统的地方文化,使龙口变得更具有认知感。

图17 商业步行街鸟瞰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2.2.4以重塑“街”与“道”为主的交通可达性设计

城市作为一个综合体,群体建筑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远胜于单体。城市景观建筑主要是通过道路的组织和安排使人感知。在目前以交通性道路为主的城市里,其景观并

不令人满意。一般的做法是在道路系统中引入生活性道路为主的“街”,沿街建筑和街面设施强化形象的塑造,使之成为城市流动的景观轴,并限制车速从而限制街区内部的车流。在现状调研中我们看到,滨海的环海路成了对外交通运输路线,运输车辆络绎不绝,导致道路上空的空气中尘土较多,严重阻碍了市民的亲水活动。通往滨水区域的几条主要道路如渔港路、龙海路等也因为道路性质不明确导致车辆等级混杂。设计范围内的海岸线资源完全被港口工业所占,市民靠水却不能亲水的需求无法满足。

因此,我们的做法是将地块内的所有道路进行了性质上的调整。原来的老街调整为具有龙口文化的步行商业街,直接通向滨水区。将原先作为交通性质的环海路调整成为滨海景观型道路。将原来作为联系东西向交通型道路的渔港路改造成为景观型道路。264省道和牟黄路作为该片区联系外界的交通型运输干道(图18)。由此,原来经过环海路的运输车辆被转移到264省道和牟黄路上。这样既保证了地块南北部的港口产业运输的需要,又保证了基地内部的生活性,减少交通运输对核心区生活的影响。

图18 交通系统调整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同时,借鉴香港天星码头的经验,结合设计范围内南北两条现状河流,设计打造连通城

区的连续滨水公共空间(图19)。充分将水环境带入人们的生活中。沿滨水廊道及城区景观路线布置绿地休闲廊道(图20),强化滨水空间的可达性与休闲性。

图19 滨水空间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20 绿地休闲系统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2.2.5以公共活动策划为主的空间活力场布置

港口城市的活力不仅需要清晰合理的空间结构,功能布局合理的土地利用,同时对于空间活力场的有效设计也能够激发人们参与的积极性。在现状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地市民大部分是在晚上出动,所进行的活动也只是在广场上跳跳舞,散散步之类的简单休闲活动。活动范围比较小,形式也比较的单一。

针对该地块所设计的城市发展框架,我们在相应的发展轴线上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单元(如图21)。这些活动单元可以作为城市活力的催化剂,不仅能够吸引市民参与到活动场所来,同时能够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促进周边地区更好的更新和开发。

图21 空间活力触媒布置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总结

港口城市是依托水资源发展起来的,因此其活力塑造要重点考虑水资源的利用。不仅要整合港口与城市的发展,同时要打造好滨水空间的亲水性与公共性。本文以港口城市活力营造为出发点,梳理了影响港口城市活力塑造的五大相关因素,包括港城互动发展机制、滨水空间的混合开发、港口场所特征的延续、交通的可达与易达以及空间活力触媒等。同时,对于每个影响因素列举了相关的成功案例与解决策略。龙口市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一部分,其整个城市的活力相对欠缺。因此,我们针对龙口的土地功能布局、滨水空间开发、地方文化发掘、交通系统改善及活力触媒策划等方面分别进行了分析和设计,提出适合龙口自身的发展策略,增加龙口的城市活力。我们希望这个方案能够为龙口未来的繁荣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龙口市城市开发区核心发展区城市设计的实践也将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打造

活力海洋区的重要的探索与实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