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诗二首》自学指导

《古诗二首》自学指导

《古诗二首》自学指导
《古诗二首》自学指导

古诗二首

一、学习目标:1、能正确背诵并默写古诗。2、查阅资料,了解古诗意境,理解诗句意思。

3、用古诗编故事。

二、知识点:

1、杜甫是诗人,被后人称之为“”。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______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目睹了黄四娘家的小路上____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热爱,以及抒发了喜悦心情。

2、理解词语

江畔:独步寻花:

蹊:留连:恰恰:

游园不值:应怜

屐齿小叩柴扉

4、写出诗句意思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5、形近字

柴扉江畔苍苔娇莺恰当屐齿砍柴杏树

非常伙伴抬高骄傲融洽年龄紧张口舌

三、发挥想象,用其中一首古诗编故事。

资料

1、《江畔独步寻花》写的是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独自漫步成都锦江江畔,欣赏春天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动人景象。杜甫是唐代诗人,被后人称之为“诗圣”。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抒发了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的喜悦心情。

2、理解词语

江畔:江边。

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蹊:小路。

留连:舍不得离开。

恰恰: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下面请你连起来说说句意。

1.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这句诗的意思是: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压得枝条都低低弯下了身。

2.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句诗的意思是:戏闹的蝴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宛转动人。

你知道诗人所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吗?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诗人所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象,读了这首诗,眼前仿佛出现了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美丽而自由、欢快的景象。

《江畔独步寻花》描写了哪些景物?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______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目睹了黄四娘家的小路上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________的心情.

《江畔独步寻花》主要写了春天花枝繁茂、蝴蝶飞舞、黄莺歌唱。

《游园不值》

作者背景: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字嗣宗,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原姓李,后嗣龙泉(今浙江龙泉)叶氏。长期隐居钱塘西湖,《游园不值》广为传诵。

注词释义

①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儿。值,遇到;不值,没得到机会。

②应怜――大概是感到心疼吧。应,表示猜测;怜,怜惜。

③屐齿――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

④小叩――轻轻敲门。

⑤柴扉――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简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古诗今译

园主人该是怕木屐齿踩坏了苍苔,为什么客人轻敲柴门久久地不开。那满园的美丽春色怎能关闭得住,一枝红色杏花已经早早探出墙来。

名句赏析——“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以“游园不值”为题,本是说自己游园的目的没有达到。可是诗人却由此生发感想。他想,这可能是因为主人怕踩坏园中的青苔,怕破坏了园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让自己进来的缘故罢。短短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善解人意,也写出了他那一片怜春惜春的情怀!但这首诗更为脍炙人口的还是后两句。柴门虽然不开,满园春色却难以关住,你看一枝红杏探出墙头,不正在向人们炫耀着春天的美丽吗?“关不住”、“出墙来”,简单的几个字,写出的并不仅仅是园中美丽的春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写出了一片春意盎然。尽管主人没有访到,但作者的心灵已经被这动人的早春景色完全占满了!。

二上《1.古诗二首》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1.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的感情,感悟古诗的意境;了解古诗的语言精练、有趣,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的感情,感悟古诗的意境;了解古诗的语言精练、有趣,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一)背诵导入。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二)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 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一)观察插图,分享图意。 (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二)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 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一)猜诗意。 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学生自学) (二)逐句理解。 1.学习一、二句: (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2)学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师点拨:这是古诗常用的方法,古人写诗常常不按照正常顺序写,为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 草长/莺飞/二月天, (4)指名讲第二句,重点理解: 拂、醉(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5)指导读: 河堤/杨柳/醉/春烟。 (6)老师配乐读一、二句,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了有什么感受?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18.古诗二首 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掌握会写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端正地书写8个字。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怀,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写下了使人惊叹的诗行,那就是《夜宿山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古诗。 1.设计问题:“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 2.教师播放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感悟,请学生谈谈看了此画面后有什么感受。(留空白,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拨强调一点:山上寺院里的楼很高)。 3.请学生打开书,自由读古诗,体会诗人作诗时的感受。 (二)理解诗句。

1.学生研究、合作、体验。 (1)让学生边读古诗边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诗句,查字典解决。 (2)让学生小组内交流。 (3)各小组汇报诗中关键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2.小组汇报。 (1)通过小组学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了?(指名说) (2)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3)请四个同学每人说一句诗的意思。 (4)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形容诗中所描写的这座楼。(高) (5)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楼很高,请你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三)诵读欣赏,品读古诗。 1.通过学习,我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能加上动作、语气自己读读这首诗吗?注意要读出你自己的感受。(学生采取个人诵读,合作诵读,分组诵读,加动作诵读等形式练习诵读古诗) 2.教师配乐范读,然后引导学生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 三、练习 1. 齐读古诗,加强记忆。 2.利用课外资料,请同学们把已经查找好的李白的其他诗,读给大家听听。

二年级语文上册 18《古诗二首》【教案】

18、《古诗二首》教案 教材分析: 课文由两首古诗构成。《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用夸张的手法,绝妙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独特感受。《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学习目标: 1.会认“宿、寺”等15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生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 重点难点: 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题目是《静夜思》,你们还会背吗?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出示李白图片,介绍李白生平:李白,字太白,人们称他为“诗仙”。李白一生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也写了很多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他的诗充满想象力,充满了豪迈之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夜宿山寺》。 二、自读标注,识记生字 1、让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二首,把生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2、小组互相检查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同时提醒通假字的读法: “见”同“现”。 3、开火车读生字“宿、寺、危、辰、恐、惊、似、庐、笼、盖、 苍、茫”,老师正音。 三、创设情境,理解诗题 李白喜欢游览名山大川。有一天,他来到一座风景秀丽的大山。这座山太高了,等他爬到了山顶,天已经黑了。(板书:山)这么晚了,住在哪呢?正在为难,他发现不远处有一座寺庙。(板书:寺)他就住在这山顶的寺庙里。(板书:夜宿) 李白非常高兴,他站在寺庙的院子里,望着满天繁星,吟出一首诗,诗题就是《夜宿山寺》。谁来说一下“夜宿山寺”的意思。四、朗读古诗,尝试背诵 (1)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第8课《古诗二首》2课时教学设计

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演示第 4-7张幻灯 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lou yl jin hudng ceng 搂 依 尽 黄 层 (2 )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楼”的偏旁是“木” “依”的偏旁是“仁’ “尽”的偏旁是“尸” “层”的偏旁是“尸” (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依”、“层”为例指导。 2. 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 ,扫除生字、词 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楼(楼房)(高楼) 依(依然)(依靠) 尽(尽力)(尽头) 层(上层)(楼层) 3. 认识了生字宝宝,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 首古诗。(插入音频素材1)(演示第8张幻灯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相关链接(演示第 9张幻灯片) 王之涣,字季凌,唐朝著名诗人,代表作有《登 鹳雀楼》《凉州词》等。 二、精读课文 1. 古诗题目解读。(演示第 10张幻灯片) 讲授新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根据老师 出示的生字卡输 出 字的读音。 2、 同学之间交流 互相提问识记生 字。 让学生在轻 松的状态下 识记生字词。 熟悉古诗及 朗读节奏。 认识作者。

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 诗人要登什么地方呢?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接下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诗的前两句。(演示第11-18张幻灯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 )重点词语解释: 口日:太阳。 依;依條消失 * 黄河:世界第六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也被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2)“白日依山尽”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是说,傍晚太阳依傍山峦落下。 (3)“依山尽”说明了什么? 这是对什么景物的描写? (4 )同学们,你们觉得在什么时候,太阳会离山很近? (5)诗人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6)这句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景象呢? (7)“黄河入海流”说的又是什么意思呢? 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汹涌奔流而去。 这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物? (8)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滚滚的黄河水,翻登。鹳 雀楼。 解读题目。 了解鹳雀楼。 品读诗句。 了解重点词 语。 精读诗句。太阳离山很近。 远景。 太阳落山的时候。 傍晚。 傍晚太阳慢慢落 下山时的景象。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 古诗二首

第四单元 祖国风景美如画,名胜古迹、河流山川都魅力无穷。这些美好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也让人受到启发,感触良多。本组教材就是以“风景名胜”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选择了鹳雀楼、庐山、黄山、日月潭、葡萄沟等著名景点。选编的课文展示了不同的风景,也让人产生了不同的感受,我们在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也对这些美景表达了赞叹和喜爱之情。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四”,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课题内容简说 古诗二首 两首古诗分别写的是鹳雀楼和庐山瀑布,写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和李白游览庐山瀑布时的所见、所闻及所感。 黄山奇石 作者具体描述了黄山奇石中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形状和样子,概括介绍了“天狗望月”等其他奇石,写出了黄山奇石“奇”的特点。 日月潭 作者围绕日月潭的碧水,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葡萄沟 通过介绍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盛产葡萄的情况以及葡萄干的制法,说明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 1.会认68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更、落、都、奇、薄、中、好、干、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中描写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情感。 3.在学习课文和参与活动中让学生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抒发自己的情感。

4.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水的美丽,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1.会认68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更、落、都、奇、薄、中、好、干、种”。 2.学会用想象的方式欣赏文章,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8.《古诗二首》………………………………………………………… 2~3课时 9.《黄山奇石》…………………………………………………………2~3课时 10.《日月潭》…………………………………………………… 2~3课时 11.《葡萄沟》…………………………………………………… 2~3课时 语文园地四………………………………………………………… 2~3课时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从文字中体会到风景美和作者表达的感情,通过想象来领略作者描写的美丽景观。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之后,也能对某个地方的景色进行描绘,抒发自己的感情。 8.古诗二首 课题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古诗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美感体验。《古诗二首》蕴含了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诗人李白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由此,本导学案重点在于在朗读中,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情感。 学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二首古诗,试着理解诗意,查阅相关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背景及诗人生平简介。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登鹳雀楼》并背诵。 3.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诗词之美。 教学重点: 1、背诵古诗词。 2、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了解古诗大意,培养热爱文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作者创作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经历。(师生) 2.制作生词卡、多媒体课件。(教师) 3.预习课文,尝试朗读。(学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导入活动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唐代的杰出诗人有哪些,你们知道吗? 学生讨论交流。(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有李白、杜甫、

王之涣等)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王之涣。 2.介绍王之涣 3.诵读汇报 (1)(出示《登鹳雀楼》课件)集体齐读《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交流文章写作背景 (1)同桌商量、准备交流。 (2)老师进行提示并请同学回答。 (3)老师进行总结。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 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2.游戏活动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富有感情的朗读) 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白为入声,故仄) 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仄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仄仄仄平平(一为入声,故仄) (2)组内比赛读,指名读,全班交流汇报。 (3)学习文章中的重点注释。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三、指导书写 1.展示本古诗书写生字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个生字,看清偏旁和笔画,找一找不容易写好和容易写错的笔画。 3.教师讲解书写要点。 4.教师范写,弄清笔顺。 5.指导学生描红,临写。 6.组织展示。 四、讲解文章大意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