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德国建筑页

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德国建筑页

新古典主义建筑

新古典主义建筑 概述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欧美一些国家流行一种古典复兴建筑 风格。当时,人们受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考古又使古希腊、罗马建筑 艺术珍品大量出土,为这种思想创造了借鉴的条件。采用这种建筑风格的主要是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而对一般的住宅、教堂、学校影响不大。 法国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欧洲新古典建筑活动的中心。法国大革命时在巴黎兴建万神庙是典型的古典式建筑。拿破仑时代在巴黎兴建了许多纪念性建筑,其中雄师凯旋门、马德兰教堂等都是古罗马建筑式样的翻板。 英国以复兴希腊建筑形式为主,如伦敦的不列颠博物馆。德国柏林的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都是复兴希腊建筑形式的。其中勃兰登堡门仿制雅典卫城的山门建成。美国独立以前,建筑造型多采用欧洲样式。独立后,美国借助于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来表现民主、自由、光荣和独立,因而新古典建筑大兴。美国国会大厦仿照巴黎万神庙建成,极力表现雄伟,强调纪念性。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等则充分体现了希腊建筑形式,这种形式在其他一些纪念性建筑和公共建筑中表现比较突出。 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发展历程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期,法国建筑连同绘画一起被称作新古典主义时期,这个时期并没有形成新的建筑样式,只是古代建筑交替、花样翻新而已,也有人称之为“浪漫的古典主义”。 在拿破仑帝国时代,建筑艺术更是以古希腊罗马建筑为标准,庄重的多利克柱式为时髦的崇尚。大革命时代一度中断的大规模城市建设到拿破仑时代又出现复兴曙光,这段时间留下最为壮观的建筑是爱德华广场的凯旋门。 现代主义建筑对古典美学的轻视和对形式的漠视使得它越来越走向大工业批量化生产的泥淖:越来越远离传统、远离艺术、远离文化,呆板、干巴,千篇一律,一览无遗。这种情形终于引发了公众的不满,从而也引起建筑师们对新传统的反抗。 正像历史上常常出现的情形一样,每当某一新形式变成一种无个性的公式化惯性的时候,人们必然会把眼光投向过去,从历史的废墟中,从古典法式中,去寻求突破现行的窠臼或框框的契机。从五、六十年代起(注:约翰·萨默生爵士在《古典建筑》(Claasic Architecture)一文中写道:“自从1939年以来,有3个特别的问题:第一,人们发现现代运动包含严重的内在缺陷,尤其是从总体上说不能创造一种流行的意象和隐喻;第二,公众对保存(conservation)和环境的观念翻了一个个儿,从对废弃和丑陋的战前城市环境的普遍的敌意,到把这种环境当作…遗产?以一种浪漫主义和怀旧态度加以接受;第三,从1939年以来,建筑的历史几乎全部被改写。这样三个问题交织起来,互相作用,就使我们进入一种新的建筑思想想氛围,一种使我们有可能讨论现代古典主义建筑的氛围,而这一点,长期以来是被认为不适合讨论的。”约翰·萨默生自然有他的道理,但是,若从后现代主义建筑角度来考虑新古典主义,我们还必须从五、六十年代开始。参见Dr Andreas C.Papadakis&Harriet Watson.New Classicism,London.Academy Group Ltd,1990:16.),在西方建筑界,一些有远见的建筑师,开始了以反抗现代主义新传统为标的、后来被称为新古典主义的严肃的探索。 Demetri Porphyrios说:“现代折衷主义是从格罗皮乌斯和赖特晚期的作品开始,还是从阿尔托成熟的作品开始,或者从更晚一些的60年代,即从文丘里、摩尔和格里夫斯的早期作品开始,我们尚不能肯定。不过可以肯定,它今天仍然充满生机,而且十分流行。”(注:《古典主义不是一种风格》(Classicism Is Not A Style),参见Dr Andreas C.Papadakis & Harriet Watson.New Classicism,

新古典主义风格详细介绍1

新古典主义风格详细介绍 一、基本概念:新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其实是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风格。欧洲文化丰富的艺术底蕴,开放、创新的设计思想及其尊贵的姿容,一直以来颇受众人喜爱与追求。新古典风格从简单到繁杂、从整体到局部,精雕细琢,镶花刻金都给人一丝不苟的印象。一方面保留了材质、色彩的大致风格,仍然可以很强烈地感受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 二、新古典主义风格概述:新古典主义是与古典主义相对应的概念,而古典主义指的是地中海文化中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建筑风格,甚至还包括古埃及和哥特建筑。 新古典主义是对于传袭已久的古典主义风格的扬弃,既传承了古典主义那种肃穆、大气和精细之美,又摒弃了其过于繁复和浮华的表象,在立足地域特色的基础上依托新的科技和工艺,大量吸收新的美感形式,从而,与人们的审美标准相呼应成为一种生活品质的象征,能够表现当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的变化,从而满足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的一种深层次的需求。 在西方建筑史上,曾出现过两次新古典主义建筑现象。一次是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末期(1750~1900年);另一次是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 而在中国,恰恰也同样出现了两次所谓的新古典主义风潮,一次是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第一批新古典主义建筑是随着殖民主义所强加的文化殖民出现的。各式殖民建筑对中国,尤其对中国沿海城市的建筑影响颇深,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鼎盛。如上海、大连、哈尔滨、青岛、广州,沈阳等城市,这些西方古典主义风格甚至成为这些城市的“文脉”。 中国的第二次新古典主义风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直到今天余波未止。80年代的建筑大多是以简单的几何形体组合的、符合实用经济美观原则的、朴素的国际式盒子。这些建筑普遍风格单一、没有个性,缺少建筑细部,对运用现代材料、技术,符合当代美学原则,表现先进文化的现代建筑之美,认识不足或认为高不可攀。相反,典雅精致、构图严谨、装饰性强、豪华高贵的“欧式建筑”却很容易被接受;那些原来象征至高无上的皇权、神权的柱廊、穹顶或凯旋门式的建筑语言在大众的眼中变成了一种高尚生活的象征,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巨大的“欧陆旋风”。从内容上看,所谓的“欧陆风”是简单的把西洋古典建筑的某种柱式、山花、罗马式穹隆圆顶、哥特式尖券或文艺复兴花饰、线脚等造型元素,直接堆砌运用到立面设计中,而这些造型元素各自及整体的构图比例、组合关系往往不能严格遵循古典建筑的原则和章法,最后成了一盘西洋建筑符号的“大杂烩”。 新古典主义是对于欧陆风是一次有力的反驳和净化,它讲求血统的纯正、形式的地道、制作的精良、与趣味的高贵,主导建筑风格是明确的而不是拼凑感十足的。在设计实践中,新古典主义的市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城市里的中高端住宅。首先是由于新古典主义的表现手法具有更容易被认同的品质感;同时由于其采用较为繁复的装饰和线条,会增加一定的实施难度和成本;中高端住宅的开发商更容易接受新古典主义风格。二是近郊区的高舒适度住宅。人们之所以选择

新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思潮的源流发展从古典主义思潮的源流发展上说,它最早产生在十七世纪的三、四十年代,盛行于六、七十年代,先后流行了两百年。到了十八世纪开始衰落,古典主义从文艺思潮的内容走渐蜕变为一种单纯的文艺形式,文学史上称它为"拟古主义"或"假古典主义"。这时,它就成为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文学发展的一种极大障碍,最终被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潮所击败 ■古典主义绘画 从17世纪至19世纪流行于欧洲各国的一种文化思潮和美术倾向。它发端于17世纪的法国,先后有三种不同的艺术倾向。 一是主要是对古希腊、罗马古典作品艺术风格的怀旧与模仿之风,以普桑代表的崇尚永恒和自然理性的古典主义。从狭义上讲,有把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时期兴起的这种怀旧风格的回哈作为,第二倾向以达维特为代表的宣扬革命和斗争精神的古典主义。三是以安格尔为代表的追求完美形式的和典范风格的学院古典主义。古典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思潮,它的美学原则是用古代的艺术理想与规范来表现现实的道德观念,以典型的历史事件表现当代的思想主题,也就是借古喻今。古典主义绘画以此精神为内涵,提倡典雅崇高的题材,庄重单纯的形式,强调理性而轻视情感,强调素描与严谨的外表、贬低色彩与笔触的表现,追求构图的均衡与完整,努力使作品产生一种古代的静穆而严峻的美。在技巧上,古典主义绘画强调精确的素描技术和柔妙的明暗色调,并注重使形象造型呈现出雕塑般的简练和概括,追求一种宏大的构图方式和庄重的的风格、气魄。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一方面起於对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的反动,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刻意从风格与题材模仿古代艺术,并且知晓所模仿的内容为何。雕刻艺术则以浅浮雕图式表现,因此截然不同於巴洛克风格的深度雕刻。新古典主义代表艺术家有巴利、卡诺瓦、富拉克斯曼、汉弥顿、蒙斯、毕拉内及、托尔瓦森、维恩、魏斯特。 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的古典主义艺术,早在17世纪的法国就已出现。在法国大革命及其政治和社会改革之前,有一场纯粹的艺术革命,这就是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这一时期的法国美术既不是古希腊和罗马美术的再现,也非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重复。它是适应资产阶级革命形势需要在美术上一场借古开今的潮流。所谓新古典主义也就是相对于17世纪的古典主义而言的。同时,因为这场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紧密相关,所以也有人称之为“革命的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绘画 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的古典主义艺术,早在17世纪的法国就已出现。在法国大革命及其政治和社会改革之前,有一场纯粹的艺术革命,这就是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这一时期的法国美术既不是古希腊和罗马美术的再现,也非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重复,对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的反动,。它是适应资产阶级革命形势需要在美术上一场借古开今的潮流。所谓新古典主义也就是相对于17世纪的古典主义而言的。同时,因为这场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紧密相关,所以也有人称之为"革命的古典主义"。代表人物:大卫 ■维多利亚风格 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1837——1901年)形成的艺术复辟的风格,它重新诠释了古典的意义,扬弃机械理性的美学,开始了人类生活中一种全新的对艺术价值的定义,这就是“维多利亚风格”。

中国和西方新古典主义建筑.

中国和西方新古典主义建筑摘要 中国和西方发生的四次新古典主义建筑现象从时间,社会背景,建筑风格,建筑类型 . 对西方建筑思潮中新古真主义的进行了介绍分析,并且探讨了当代西方建筑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与 *起后.新古典主义思潮对中国现代建筑的影响。 关键词 新古典主义 /建筑 /中国 /西方 正文 1中外四次新古典主义建筑介绍 1. 1西方第一次新古典主义 18世纪的欧洲,正值资本主义早期的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们代表资产阶级各阶层的利益,极力倡导资产阶级“人性论”,宣扬“自由”、“平等”、“博爱”。正是这种对民主共和的向往, 唤起了人们对古希腊古罗马的礼赞。新兴资产阶级趁机借用古典的外衣扮演进步的英雄角色。 而另一方面, 18世纪前的欧洲,巴洛克和洛可可建筑风格盛行一时,贵族生活日益腐化堕落,他们在建筑上大量使用繁琐的装饰与贵重金属的镶嵌,引起新兴资产阶级的极端厌恶。这种建筑风格在资产阶级看来显然束缚了建筑的创造性,不适合新时代的艺术观。 启蒙运动思想和过分矫饰的洛可可式室内装饰,促使 18世纪的建筑师们意识到其所处时代的崛起和动荡的性质。在他们探求新建筑形式的过程中,希望通过对古代精密的重新估价来探索一种真正的风格,而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遗产无疑成为当时的创作源泉。

由此引起的考古发掘,更使得当时的建筑师们能够把文艺复兴所依据的维特鲁威的古典主义教义与实际的废墟结合起来,进行对照研究。 18世纪前期古罗马城市埃尔库拉诺和庞贝遗址的发现及 挖掘,鼓舞着人们很快探查扩展到位于西西里岛和希腊的古希腊遗址。接着一篇篇详尽的考古报告传遍欧洲,发掘出来的希腊罗马艺术珍品被运送到各大博物馆。 18世纪后半叶到 19世纪的考古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 2西方第二次新古典主义 从 1939年以来,人们逐渐发现现代运动包含严重的内在缺陷,人们对千篇一律的玻璃盒子和“国际式”怨声载道,特别是国际式给欧洲的传统都市和传统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公众对保存和环境的观念彻底改变,从对废气和丑陋的战前城市环境的普遍敌意到把这种环境当作“遗产”以一种浪漫主义和怀旧态度加以接受。这使建筑师进入一种新的建筑思想氛围,一种使建筑师们有可能讨论现代古典主义建筑的氛围。 现代的新古典主义是在不同的传统文化和地区文化的基础上,以传统建筑和城市肌理的形式和手法去解决现代建筑的功能要求,以期达到恢复传统都市生活的目的。英国建筑师波菲罗斯认为, “古典主义是在传统的滋养下的一种自由意志的哲学”。由于现代运动的影响,使人们长期错误的把古典和传统当作“过时的时尚”来看待,而新古典主义正是要向人们证明,古典主义不是一种时尚,是永远现代的;是能在任何社会发展过程中揭示人与自然,人与人造自然的最基本的关系,而同时又能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现代主义从一开始试图探索一种新的民主的理解, 而后来却违背了人们在都市生活环境中所应保持的一些永恒的原则。而新古典主义则是一个新的传统与民主结合的最佳产物。 1. 3中国第一次新古典主义

中外建筑史-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学习中外建筑史有感 新古典主义建筑简析 The neoclassical architecture 姓名:xx 学号:105203210000 班级:工业设计103班 指导老师:xx

新古典主义建筑简析 题记:中外建筑史讲述中外建筑的起源和发展情况,作者在学习过程中也对中外建筑史所有的史实,典型建筑,建筑风格,细节构造等等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方便了以后的学习。作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古希腊建筑的三种柱式,他们的结构比例让作者惊叹。但由于课时原因新古典主义的建筑说讲内容并不多,加之新古典主义建筑的重要性,特作此文补充学习。 摘要:新古典主义是指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兴起于18世纪的罗马,并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的艺术运动。新古典主义建筑在追求古典风格和简洁、典雅、节制的品质以及形体的单纯、独立和完整,细节的朴实,建筑形式的符合结构逻辑,并减少纯装饰性的构件,显示了人们对于理性的向往,尤其是表现在建筑上。它主要分为抽象的古典主义和具象的或折衷的古典主义两大类,是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具有艳丽与丰富的色彩、古典元素抽象化为符号、粗与细雅与俗的对比等特点,有着很多出色的代表性建筑,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巴黎凯旋门;美国国会大厦;历史价值正文: 新古典是指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 兴起于18世 纪的罗马,并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的艺术运动。新古典主义,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艺术的反动,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在建筑和设计史上指18世纪60年代开始在欧美盛行的古典形式。

新古典主义住宅建筑风格探讨

新古典主义住宅建筑风格探讨 易涛唐佳佳 一、研究意义: 通过对近5年来北京地区新古典风格楼盘进行资料收集整理,明确新古典主义的基本含义,并尝试分析总结设计的主要手法及难点处理,为今后我院的新古典风格建筑立面设计提供借鉴。 二、主要内容: (一)新古典主义风格概述 1. 含义 新古典主义是与古典主义相对应的概念,而古典主义指的是地中海文化中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建筑风格,甚至还包括古埃及和哥特建筑。 新古典主义是对于传袭已久的古典主义风格的扬弃,既传承了古典主义那种肃穆、大气和精细之美,又摒弃了其过于繁复和浮华的表象,在立足地域特色的基础上依托新的科技和工艺,大量吸收新的美感形式,从而,与人们的审美标准相呼应成为一种生活品质的象征,能够表现当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的变化,从而满足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的一种深层次的需求。 2. 发展过程 在西方建筑史上,曾出现过两次新古典主义建筑现象。一次是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末期(1750~1900年);另一次是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 而在中国,恰恰也同样出现了两次所谓的新古典主义风潮,一次是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第一批新古典主义建筑是随着殖民主义所强加的文化殖民出现的。各式殖民建筑对中国,尤其对中国沿海城市的建筑影响颇深,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鼎盛。如上海、大连、哈尔滨、青岛、广州,沈阳等城市,这些西方古典主义风格甚至成为这些城市的“文脉”。

中国的第二次新古典主义风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直到今天余波未止。80年代的建筑大多是以简单的几何形体组合的、符合实用经济美观原则的、朴素的国际式盒子。这些建筑普遍风格单一、没有个性,缺少建筑细部,对运用现代材料、技术,符合当代美学原则,表现先进文化的现代建筑之美,认识不足或认为高不可攀。相反,典雅精致、构图严谨、装饰性强、豪华高贵的“欧式建筑”却很容易被接受;那些原来象征至高无上的皇权、神权的柱廊、穹顶或凯旋门式的建筑语言在大众的眼中变成了一种高尚生活的象征,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巨大的“欧陆旋风”。 从内容上看,所谓的“欧陆风”是简单的把西洋古典建筑的某种柱式、山花、罗马式穹隆圆顶、哥特式尖券或文艺复兴花饰、线脚等造型元素,直接堆砌运用到立面设计中,而这些造型元素各自及整体的构图比例、组合关系往往不能严格遵循古典建筑的原则和章法,最后成了一盘西洋建筑符号的“大杂烩”。 新古典主义是对于欧陆风是一次有力的反驳和净化,它讲求血统的纯正、形式的地道、制作的精良、与趣味的高贵,主导建筑风格是明确的而不是拼凑感十足的。 在设计实践中,新古典主义的市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城市里的中高端住宅。首先是由于新古典主义的表现手法具有更容易被认同的品质感;同时由于其采用较为繁复的装饰和线条,会增加一定的实施难度和成本;中高端住宅的开发商更容易接受新古典主义风格。二是近郊区的高舒适度住宅。人们之所以选择郊区住宅,除考虑价格外,主要是为了逃避都市的拥挤、压力和冷酷的建筑环境。郊区化、乡土化的居住环境对于追求放松与清新感受的购房者是最大的吸引。因此新古典主义风格无疑是最佳选择。 (二)新古典主义的特点 1. 继承了古典主义遵循中心、对称、轴线、等级、秩序、主从等设计原则,强调

当前中国住宅建筑风格分类及溯源

简析当前中国住宅建筑风格分类及溯源 【摘要】在当今中国住宅建筑设计中,住宅建筑风格日新月异,种类繁多。建筑师博采众长,不断创新。开发商为了制造楼盘卖点,吸引客户,在自身产品建筑风格方面抛出的说辞颇多,有些甚至是自造名词,自创风格。在住宅设计过程中,面对名目繁多的建筑风格取向,本文试图从建筑设计专业的角度将其分门别类,尽量梳理其中的脉络和联系。只有能够清晰地分辨所谓“风格”,懂得它们的各自特点,理清其来龙去脉,才能在设计中灵活自如地应用和发挥创造,做出好的建筑。 【关键词】中国;住宅;建筑风格;分类;溯源 当今中国住宅建筑设计中,建筑风格总体上可分为传统形式和现代形式两类。 传统形式中又大致包含为外部引进类和中国传统改良类。 现代形式中主要为外来引进类。 现代形式千变万化,随着各种先进的建筑设计理念(如绿色建筑、低能耗建筑等)以及日新月异的建筑技术、材料、装饰材料的发展,现代形式的住宅风格很难将其简单地归纳为若干分类。而传统形式的建筑风格由于有源可溯,而且多数具有较鲜明的共同特质,所以可以对其进行一番细致的分类,并厘清关系。故本文主要对传统形式住宅风格进行论述。 传统形式:对东西方传统建筑风格的沿袭和演变。 1.外部引进类: 这类住宅建筑风格纯属舶来品,主要是承袭和模仿西方新古典主意建筑风格和所谓的欧陆风格以及其他具有地方特质的传统建筑风格。这些风格绝大部分来源于欧洲传统建筑风格,因而也可统称为欧式风格。 目前国内住宅设计中出现的外部引进类建筑风格名目种类多如牛毛,但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种建筑风格类别: 1)欧陆风格 所谓“欧陆风格”一说从深圳、上海发起并被引进内地,这种建筑的好处是“细腻”,如在外观上采用柱式、凸窗等西方古典建筑的装修方式。以广州为例,据统计,目前广州有不少60个楼盘采取这种典型的“粉红色外墙、白色线条、通花栏杆、外飘窗台、绿色玻璃窗”的欧陆风格式的建筑形式。“欧陆风格”出现后,赞扬肯定者很多,批评否定者也不少。“欧陆风格”是一种“风”,还是一种发展的“必然”,引起了很多争议。从严格意义上讲,“欧陆风格”还算不上是一种风格,至少不是一种先进的建筑风格,它是现代建筑对西方传统的一种继承应用。“欧陆风格”多半应用于商业运作中,而不属一个学术概念,学术名词。另外,“欧陆式”也很重视营造绿地等良好的周围小环境,这些都给我们身处内陆的人一种全新的视觉冲击,竟造成了一种“欧陆式=高档住宅”的似是而非的概念。 从某种角度来审视,可以认为“欧陆风格”仍属“现代主义风格”范畴,而加以一些装饰成份,将各种建筑元素(尤其是欧洲古典的建筑元素)如大杂烩一样粘附于现代主义建筑的外壳上,形成当前“色彩斑斓”的“欧陆式”建筑。 目前国内仍有相当一批开发商和购买者在追捧所谓“欧陆风格”。这种风格已经逐渐退

英国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家具

英国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家具 ——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前半期 许美琪 1 18世纪的英国 17世纪末期,1688年代表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国会发动了“光荣革命”,在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17世纪革命后,国会以立法方式扩大圈地的规模。1700-1760年间,国会接受地主的申请,通过208项圈地法令,其圈地31万英亩。1761-1801年间,又通过2000项法令,圈地318万英亩。到18世纪末,小土地所有者基本消灭,圈地运动为工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国内市场。圈地使成千上万的直接生产者失去生产资料,破产农民形成大量的廉价劳动后备军,他们向工厂主和农场主出卖劳动力,换取工资,购买由工厂和农场生产的生活必需品。圈地也促进了以大地产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农场经济的发展。农业资本家以大批粮食和原料供应城市,赚取暴利。他们从市场上换取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数量也不断增加。资本的原始积累从此开始。 在另一方面,17-18世纪的大规模的殖民掠夺也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另一个重要来源。17世纪上半期,英国殖民势力已扩张到亚洲、美洲和非洲。英国通过对殖民地的野蛮掠夺积累财富,大量黄金、皮革、木材、粮食等源源流入英国。 资本原始积累的另一途径是发行国债。在殖民战争中,资本家大量承购债券,巨额国债利息落入他们手中。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不仅成为英国最大的债主,控制全国的金融,还以巨款贷给英国的盟国。 资本的积累,大量自由劳动力的供应和国内外市场的扩大,为手工工场向大机器生产过渡创造了条件。英国的工业革命自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30-40年代,各主要工业部门都采用机器。工业革命的概念包括技术变革和社会变革两个方面。技术变革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变革则是生产关系的改变。 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它的工业产品输出占当时国际贸易额的20%,成为“世界工厂”。工业革命也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面貌。工业革命前,经济最发达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是以伦敦为中心的东南部。工业革命后,人口向西北地区移动,在丰富的煤铁产区,出现了新的工业中心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物浦等。城市人口的增加更为显著。圈地规模有增无已,大批失地农民从乡间涌入城市。城乡手工业者也纷纷破产,投入城市的雇佣大军。工业革命产生的主要社会后果,是社会分裂成两个明显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正如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所指出的:“……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2 英国的早期新古典主义风格(1770-1810) 2.1 历史背景 英国新古典主义运动是从反对巴罗克和洛可可风格的过度装饰而开始的。社会普遍有一种迫切的需要,希望能够拥有简朴、有序,平静的家居,人们开始偏爱直线型的、对称的造型和浅浮雕的装饰,以抗拒立体感过强的巴罗克风格。英国新古典主义运动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意大利文艺复兴;(2)去欧洲的旅行和学习,这些人对英国的建筑师和设计师的影响很大;(3)考古发掘的研究成果;(4)出版物;(5)工业革命的开始和新材料的发明。

新古典主义在各种形式中的表现

新古典主义在各种形式中的表现 新古典主义,兴起于18世纪的罗马,并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的艺术运动。新古典主义,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艺术的反动,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刻意从风格与题材模仿古代艺术,并且知晓所模仿的内容为何。 在雕刻上的表现 新古典主义在雕刻艺术上以浅浮雕(bas relief)图式表现,因此截然不同于巴洛克风格的深度雕刻。代表艺术家:巴利(Barry)、卡诺瓦(Conova)、富拉克斯曼(Flaxman)、汉弥顿(Hamilton)、蒙斯、毕拉内及(Piranesi)、托尔瓦森(Thorwaldsen)、维恩(Vien)、魏斯特(West)。 安东尼奥·卡诺瓦(Antonio Canova)(1757年11月1日-1822年10月13日)是意大利新古典主义雕塑家,他的作品标志着雕塑从戏剧化的巴洛克时期进入到以复兴古典风格为追求的新古典主义时期。 美惠三女神 -- 卡诺瓦 抹大拉的玛利亚 -- 卡诺瓦

因邱比特的吻而复活的普塞克 -- 卡诺瓦 在建筑上的表现 新古典主义建筑是一种建筑风格,由开始于18世纪中叶的新古典主义运动而产生,作为对洛可可风格反构造装饰的反动,以及后期巴洛克中一些仿古典特征的副产物。其纯粹的形式,主要源自于古希腊建筑和意大利的帕拉第奥式建筑。在建筑方面,杰斐逊设计的弗吉尼亚大学校园和法国的苏弗洛所建的“巴黎万神庙”(先贤祠)是最著名的建筑之一。除了维吉尼亚大学外,杰弗逊连住家都是自己亲手设计的。美国的白宫,由詹姆斯·霍本和本杰明·亨利·拉特罗布设计,也属于此风格。 弗吉尼亚大学圆顶大礼堂 -- 杰斐逊 白宫北面

新古典主义风格油画解析

劫夺萨宾妇女 【名称】劫夺萨宾妇女 【类别】油画 【年代】1789年至1799年 【作者】达维特 【规格】约有386×520厘米 【属地】现藏巴黎卢浮宫 这幅画暴露了古典主义绘画形式美的程式化,理性的构思冲淡了艺术美的真实激性。达维特在失望与消沉的情绪下,借画这幅画来消磨时光,因而难免有"借酒浇愁"之感。此画于1799年完成,当它被推出沙龙时,人们立即意识到画家的意志的转变。所以到了拿破仑巩固其政权的年代里,他也很快成了宫廷画家。这种局限性在他以后的创作中就更加明显了。 创作背景 1794年7月27日(法国革命新历为热月9日),拿破仑发动政变,推翻了雅各宾党专政,继而又对敌手实行残酷镇压。罗伯斯比尔被送上断头台,参加雅各宾党的画家达维特也被罗织了17条罪状而被捕入狱,险遭杀身之祸。出狱以后,他深居简出,停止了所有政治活动,除了与一些艺术界人士交往外,平时只在画室里教学。这时,达维特的情绪很消沉,遂将更多的精力用于以裸体为基础的绘画作业上。这一幅《劫夺萨宾妇女》的画稿,在他的画室里已闲置了整个大革命时期,此时他拿出来重新加工。改掉了于1789年着手时的构图,至1799年最终把它画完了。

表现目的 《劫夺萨宾妇女》和他后来的另一幅大画《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一样,追求的是对历史事件的逼真感。在这一类题材上他始终保持一种观点: 艺术之道在于模仿"地道的"古代生活,并"立意作考古式地真实再现"。他说: "我的意图是要以一丝不苟的准确性去描绘古代风尚,要让那些希腊人、罗马人看了我的画后,不会感到我的画同他们的风俗习惯有格格不入之处"。可是这一幅画不仅表现了画家的艺术理想,即所谓"历史事实的强烈逼真感",还反映了画家此时内心正在升腾的一种"和解"愿望。重画这幅作品的热情,来源于画家试图以人体描写的古典画法来填补心灵的空虚,更主要的是这个题材正好符合他抒发某种妥协、容忍与和平的哀吟心声。 题材 《劫夺萨宾妇女》的题材源自罗马神话传说:罗马人在邀请邻帮萨宾人参加自己的宴会同时,悄悄地打入萨宾城,抢去了那里许多年轻美貌的妇女。萨宾人是居住在阿比奈斯山脉中央的一支古意大利民族。而罗马帝国的缔造者、一位部落领袖罗穆吕斯早就觊觎萨宾女人。在萨宾城正在欢庆的节日里,他们冲进城去,掠夺萨宾妇女和她们的财产。从此,双方展开了长期的战斗。这种连绵不断的战争引起萨宾妇女的恐惧,为了不使自己的父兄和已经与她们成婚的罗马人继续牺牲,萨宾妇女抱着幼儿奔到战场上来阻止这场厮杀。 画面描述 画上站在中央用双手挡开鏖战激烈的敌对双方的萨宾妇女名叫爱尔茜里。她奋不顾身走到前面,孩子已从她的怀里掉落在地,左右几个妇女抢步上来搂住幼儿;前景上右侧一个正欲投枪的武士即是罗马王罗穆吕斯,他背朝观者,与对方另一持盾拿剑、胸朝观众的萨宾王都斯,构成势均力敌的一对。画上所有人物都以裸体或半裸体展现,这是古典主义绘画的特点。为了显示绘画造型布局,画上不论远景,还是近景,不论人物还是兵器,都要服从黄金分割的视觉法则。如右侧的战马与左侧高举婴儿的妇女形象相对称;爱尔茜里的白色衣服与后面稍右的红色衣服相协调。前景上两个对峙的武士的相对站势……双方的厮杀尽管气氛强烈,但主要人物的构图,包括两个部落王的正反面盾牌,高举着的婴儿的竖形与横向标枪的水平形,都是在这种法则下的稳定构图。刀枪剑戟杀气腾腾,可是人物的表情却都是那样缺乏生气,显得有点做作( 只有中央的妇女与两边两个部落王,稍显紧张一些)。 深层意义 这幅画暴露了古典主义绘画形式美的程式化,理性的构思冲淡了艺术美的真实激性。达维特在失望与消沉的情绪下,借画这幅画来消磨时光,因而难免有"借酒浇愁"之感。此画于1799年完成,当它被推出沙龙时,人们立即意识到画家的意志的转变。所以到了拿破仑巩固其政权的年代里,他也很快成了宫廷画家。这种局限性在他以后的创作中就更加明显了。 作品赏析 这是源于古罗马神话题材的作品。罗马人邀请邻邦萨宾人参加宴会,与此同时,悄悄攻入萨宾城,劫夺了许多年轻貌美的妇女。从此,双方结下仇恨,战争连绵不断。为了不使自己的亲人们在战争中继续牺牲,萨宾妇女抱着幼子走上战场,阻止双方的厮杀。画上所有的人都以裸体和半裸体出现,显示了古典主义绘画的特点。虽然人物众多,动势较大,但都遵循平衡对称原则,使构图稳定;画面中刀枪剑戟、杀气腾腾,人物表情却冷漠缺乏生气,暴露了新古典主义绘画形式美的程式化,理性的构思冲淡了艺术美的真实激情。 画家简介 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1748年8月30日-1825年12月9日)是欧洲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先驱和代表性画家,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期雄踞法国画 坛。他的作品大多表现历史英雄人物,构图严谨,技法精细,画风简朴庄重。其代表 性历史画有《荷拉斯兄弟之誓》、《马拉之死》、《拿破仑一世及皇后加冕典礼》,肖像

ART DECO风格(新古典主义)

产品篇 风格建议 从本案所处的位置环境来看,我们建议采用古典、大气具有一定人文及历史感的建筑风格,来配合项目的定位。 ART DECO风格(新古典主义) Art Deco又名(装饰艺术派),音译为“凹凸库”,语意为“最豪华”,起源于1925年巴黎。1925年法国巴黎举办的现代工业装饰艺术国际博览会上,Art Deco以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征服了观众。 纵观近现代百多年的历史,Art Deco对世界产生了长久而广泛的影响。 Art Deco建筑采用塔楼式退台、对称构图、刚柔并济的横竖线条、丰富的浮雕装饰等手法,被视作“二十世纪最激动人心的装饰风格”。典型的例子是美国纽约曼哈顿的克莱斯勒大楼与帝国大厦。 上海是除了纽约、巴黎之后Art Deco风格最多的城市。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上海的建筑已经将Art Deco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Art Deco风格与上海的整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已经成为上海经典城市形象的象征。上海外滩“万国建筑博物馆”的名号,也离不开Art Deco的身影。 其中和平饭店成为上海经典的Art Deco古典建筑物。 在如今,Art Deco的建筑主要蕴含了经典、怀旧、豪华这三重主题。尤其是其注重装饰的建筑效果,使其在建筑历史中成为“豪华”建筑的象征,这也是很多当代的建筑选择Art Deco 建筑风格的主要原因。 Art Deco建筑风格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充满了人文气息,历史感浓厚,整体形象贴合了本项目的定位,同时也符合本案地块及周边的一个人文气息浓厚的感觉。

建筑采用ARTDECO风格,住宅通体石材干挂。装饰艺术风格的运用,使得整体风格简约但不失典雅,文化底蕴浓厚。

乔治金新古典主义风格特点

乔治金新古典主义风格特点新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其实是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风格。欧洲文化丰富的艺术底蕴,开放、创新的设计思想及其尊贵的姿容,一直以来颇受众人喜爱与追求。新古典风格从简单到繁杂、从整体到局部,精雕细琢,镶花刻金都给人一丝不苟的印象。一方面保留了材质、色彩的大致风格,仍然可以很强烈地感受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览尽所有设计思想、所有设计风格,无外乎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而已。为业主设计适合现代人居住, 美冠新古典风格家具(18张) 功能性强并且风景优美的古典主义风格时,能否敏锐地把握客户需求实际上对设计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家具还是配饰均以其优雅、唯美的姿态,平和而富有内涵的气韵,描绘出居室主人高雅、贵族之身份。常见的壁炉、水晶宫灯、罗马古柱亦是新古典风格的点睛之笔。 高雅而和谐是新古典风格的代名词。白色、金色、黄色、暗红是欧式风格中常见的主色调,少量白色糅合,使色彩看起来明亮、大方,使整个空间给人以开放、宽容的非凡气度,让人丝毫不显局促。 新古典主义的灯具在与其他家居元素的组合搭配上也有文章。在卧室里,可以将新古典主义的灯具配以洛可可式的梳妆台,古典床头蕾丝垂幔,再摆上一两件古典样式的装饰品,如小爱神——丘比特像或挂一幅巴洛克时期的油画,让人们体会到古典的优雅与雍容。也有人将欧式古典家具和中式古典家具摆放在一起,中西合璧,使东方的内敛与西方的浪漫相融合,也别有一番尊贵的感觉。 新古典主义风格,[1]更像是一种多元化的思考方式,将怀古的浪漫情怀与现代人对生活的需求相结合,兼容华贵典雅与时尚现代,反映出后工业时代个性化的美学观点和文化品位。 该风格的设计从简单到繁杂、从整体到局部,精雕细琢,镶花刻金都给人一丝不苟的印象。一方面保留了材质、色彩的大致风格,让人感受到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 在设计上,墙面大面积的使用了古典欧式色彩的壁纸配合经过提炼的欧式线条,使欧式不再是遥远的过去,而是鲜活时尚的品味象征。减掉了复杂的欧式护墙板使用了提炼过的石膏线勾勒出线框,把护墙板的形式简化到极致。 地面采用石材拼花,用石材天然的纹理和自然的色彩来修饰人工的痕迹。使客厅和餐厅的那种奢华、档次和品位毫无保留地流淌。在家具配置上,多选用板木结合的实木家具,家具漆面具有封闭漆效果,不仅能将木皮的纹理尽情展示,在徒手触摸时,还能感受到油漆饰面后的光滑、平整。 在配饰上,使用白色、金色、黄色、暗红等色调。本风格较适宜居室面积在100平米左右及以上的大的居室空间,多适宜有一定经济基础,年龄在25-35之间年轻时尚的公司白领。 内涵发展

新古典主义音乐的简介

新古典主义音乐的简介 新古典主义音乐的艺术特色 新古典主义在美学思潮上,不但否定浪漫主义音乐的标题性和主观性,也否定后期浪 漫主义及其引伸出来的表现主义那种夸大的幻想和表现。新古典主义主张音乐创作不必去 反映紊乱的社会和政治,主张采取“中立或“艺术至上”的立场;创作应该回到“古典” 中去,回到“离巴赫更远的时代”去,那里有音乐的纯粹的不混杂诗或绘画等;作曲家应 该摆脱主观性,而以冷静的客观性把古典的均整平衡的形式,用现代手法再现出来。 新古典主义音乐的典型作品 新古典主义早期的典型创作是布索尼的《喜剧序曲》和《钢琴小奏鸣曲》,但最典型 的则是斯特拉文斯基的舞剧音乐《缪斯的主宰阿波罗》、《仙女之吻》、《诗篇交响曲》 和《钢琴协奏曲》等。这些作品有的选自古代神话故事,有的采用中世纪的宗教题材, 在音乐上则力求模拟古代音乐风格并以现代的技法与之相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拟古 的音乐风格。 作为体系而对后世有影响的新古典主义,以意大利作曲家F.布索尼和俄国作曲家I.F.斯特拉文斯基为代表。 布索尼认为音乐应当保持严格的客观精神和中立态度,而古典的对位手法以及帕蒂塔、大协奏曲、托卡塔、萨卡里亚和里切尔卡等古典形式是实践这种理论最好的途径。斯 特拉文斯基于1927年在英国杂志上刊登了“回到巴赫”的宣言后,掀起了新古典主义的 热潮。 新古典主义音乐的深远影响 由布索尼和斯特拉文斯基倡导的新古典主义,对许多现代优秀的作曲家都有深远的影响。法国六人团的A.奥涅格早期所写的《弦乐四重奏》和《第一小提琴奏鸣曲》以及后期的《室内协奏曲》、《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阿卡依组曲》等作品,在音乐的观念和 结构上都有明显的新古典派特色。 他的交响曲的深刻内容和高雅而富有理智的表现方法,都反映了古典的特色。六人团 的另一作曲家D.米约,早期作品虽有后期浪漫派的影响,但其中的《钢琴奏鸣曲》1916、交响组曲《普罗德》、钢琴曲集《巴西的索达多》1919~1920、六首微型的《小交响曲》 以及中后期的《春天协奏曲》、《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单簧管、钢琴组曲》1936、《法国组曲》、第14~16弦乐四重奏,还有许多交响曲和钢琴协奏曲,都有明显的新古 典主义的特征。F.普朗克中期的许多作品,例如《法国组曲》1936、《两架钢琴协奏曲》、《g小调乐队协奏曲》1939、《钢琴与管乐六重奏》、《钢琴、双簧管与大管的三重奏》 都可以纳入这一范畴。

【西方美学史——法国新古典主义美学】作者:朱光潜

【西方美学史——法国新古典主义美学】作者:朱光潜 ——笛卡儿和布瓦罗 一经济政治文化背景 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到了十六七世纪之交就已衰退,从 此西方文化中心和领导地位就由意大利转移到法国。法国在十七世纪领导了新古典主义运动,在十八世纪领导了启蒙运动。 法国经过百年战争,在一四五三年终于战胜了英国,从此工商业日渐发展,统治阶级的地位日益巩固。在一百多年之中法国君主所采取的政治路线都是中央集权。为了达到这个 目的,法同君主一方面要和封建割据的大贵族作殊死斗争,另一方面要防止资产阶级中下层和广大人民群众势力的扩张。他们的策略是联合资产阶级上层“穿袍贵族”,去应付来自世袭大贵族和广大群众两方面的抵抗和压力。这场斗争集中表现于一五六二到一五九四年“胡格诺战争”。经过残酷的镇压和屠杀,信仰喀尔文新教的大部分属于手工业者胡 格诺派以及利用他们的世袭贵族终于被打垮。法国在政治上恢复了统一,但在经济上由于长期战争却导致民生凋敝。在路易十三和十四时代,两个有才能的宰相黎塞留和玛扎里 尼相继执政,采取了一系列政治和经济的措施,结果把法国建立成为当时在欧洲最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的国家,

在君主专制下奖励工商业的发展和图谋对外进行殖民扩张。所以十七世纪的法国政权是封建贵族与上层资产阶级在君 主制左右利用和调节之下的妥协性的政权。当时三个等级之中,占第一等级的是天主教的僧侣,宰相黎塞留就是以大主教的身份掌朝纲的,第二等级是世袭贵族,第三等级是资产阶级的上层新贵,所占的还只能说是附庸地位。所以就阶级力量对比来看,封建势力(教会和世袭贵族)还是占优势。 意识形态总是社会经济基础与阶级关系的反映。十七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在实质上就是当时法国阶级妥协和中央集权 制的产物。象征之一就是法兰西学院。这是在路易十四和黎塞留的庇护之下,从原来由贵妇人主持的文艺沙龙发展而成的法国官方的最高学术团体,它精选全国文艺,学术乃至政治军事各方面的最杰出的代表四十名,号称四十“不朽者”,来讨论一般文化特别是文艺方面的问题,进行表决。这种决议就具有法律的权威,一切文艺学术工作者都必须谨遵无违。这样,这些“不 朽者”就制定了一个唯一的文艺和学术思想发展的路线。很显然,这就是文艺和学术思想方面的中央集权的具体表现。一切要有一个中心的标准,一切要有法则,一切要规范化,一切要服从权威,这就是新古典主义的一些基本信条。这种文艺上中央集权的势力,从关于高乃伊(1)的第一部成功的悲

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是怎样的建筑风格?新古典主义的设计风格其实就是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风格。一方面保留了材质、色彩的大致风格,仍然可以很强烈地感受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 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发展历程: 在西方建筑史上,曾出现过两次新古典主义建筑现象。一次是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末期(1750~1899年);另一次是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欧美一些国家流行一种古典复兴建筑风格。当时,人们受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考古又使古希腊、罗马建筑艺术珍品大量出土,为这种思想创造了借鉴的条件。采用这种建筑风格的主要是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而对一般的住宅、教堂、学校影响不大。 法国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欧洲新古典建筑活动的中心。法国大革命时在巴黎兴建万神庙是典型的古典式建筑。拿破仑时代在巴黎兴建了许多纪念性建筑,其中雄师凯旋门、马德兰教堂等都是古罗马建筑式样的翻板。 英国以复兴希腊建筑形式为主,如伦敦的不列颠博物馆。德国柏林的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都是复兴希腊建筑形式的。其中勃兰登堡门仿制雅典卫城的山门建成。美国独立以前,建筑造型多采用欧洲样

式。独立后,美国借助于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来表现民主、自由、光荣和独立,因而新古典建筑大兴。美国国会大厦仿照巴黎万神庙建成,极力表现雄伟,强调纪念性。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等则充分体现了希腊建筑形式,这种形式在其他一些纪念性建筑和公共建筑中表现比较突出。 而在中国,恰恰也同样出现了两次所谓的新古典主义风潮,一次是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第一批新古典主义建筑是随着殖民主义所强加的文化殖民出现的。各式殖民建筑对中国,尤其对中国沿海城市的建筑影响颇深,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鼎盛。如天津、上海、大连、哈尔滨、青岛、广州,沈阳等城市,这些西方古典主义风格甚至成为这些城市的”文脉”。 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设计内涵: 欧洲文化丰富的艺术底蕴,开放、创新的设计思想及其尊贵的姿容,一直以来颇受众人喜爱与追求。新古典风格从简单到繁杂、从整体到局部,精雕细琢,镶花刻金给人一丝不苟的印象。一方面保留了材质、色彩的大致风格,仍然可以很强烈地感受传统的历史痕迹与浑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又摒弃了过于复杂的肌理和装饰,简化了线条。 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基本特征: 一、讲究风格,在造型设计时不是仿古,也不是复古,而是追求神似。 二、用现代材料和加工技术追求传统样式的大的轮廓特点。 三、对历史样式用简化的手法。

新古典主义风格是什么

新古典主义风格是什么 所谓的新古典主义,就是在对古典艺术进行适当简化的同时,融入部分当代审美文化,从而创造出的一种设计文化。新古典主义风格所追求的就是怀古与现代的结合,这也是当代大多数人的审美观。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什么是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作为一个独立的流派名称,最早出现于十七世纪中叶欧洲的建筑装饰设计界,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家具设计界。从法国开始,革新派的设计师们开始对传统的作品进行改良简化,运用了许多新的材料和工艺,但也保留了古典主义作品典雅端庄的高贵气质。这一风格很快取得了成功,欧洲各地纷纷效仿,新古典主义自此成为欧洲家居文化流派中特色鲜明的重要一支,至今长盛不衰。兴起于18世纪的罗马,并迅速 在欧美地区扩展的艺术运动。新古典主义,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艺术的反动,另一方面则是希 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刻意从风格与题材模仿古代艺术,并且知晓所模仿的内容为何。 新古典主义风格特点 (1)“形散神聚”是新古典风格的主要特点。在注重装饰 效果的同时,用现代的手法和材质还原古典气质,新古典风格具备了古典与现代的双重审美效果,完美的结合也让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 (2)讲求风格,在造型设计时不是仿古,也不是复古,而 是追求神似。 (3)用简化的手法、现代的材料和加工技术去追求传统样

式的大致轮廓特点。 (4)注重装饰效果,用室内陈设品来增强历史文脉特色, 往往会照搬古代设施、家具及陈设品来烘托室内环境气氛。 (5)白色、金色、黄色、暗红是欧式风格中常见的主色调,少量白色糅合,使色彩看起来明亮、大方,使整个空间给人以开放、宽容的非凡气度,使空间丝毫不显局促。 典型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有哪些 1、艾斯特剧院艾斯特剧院,也是布拉格第一座新古典主义式建筑,正面三角形的山墙及两对圆柱,流露出古希腊的建筑风格。1783年剧院更因莫札特首度来访而轰动一时,也因 此到现在布拉格仍有许多莫札特的创作歌剧「唐·乔凡尼」木偶剧、黑光剧、传统戏剧上演。 2、柏林的永恒象征----勃兰登堡门。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者的初衷是希望它能成为通向和平之门。勃兰登堡门(Brandenburger Tor)位于柏林市中心菩提树大街和6月17日大街的交汇处,是柏林市区著名的游览胜地和德国统一的象征。 3、圣彼得堡海军部大楼海军部(Admiralteystvo) 由于 沙皇想把圣彼得堡作为海军的大本营,于是俄罗斯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典范——安德里安·扎哈罗夫(Zakharov)设计的海军部大厦(1823年)被建为城市的中心。海军部大厦长约400米, 全楼横向划分为三个区域,每个区域又做三端划分。该大厦居高临下俯视着彼得大帝的船坞。其尖顶上的护卫舰形状的风标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标志....另外還有上海汇丰银行大楼、外贸大楼、有利大楼、东风饭店、海关大楼。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