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荷瘤裸鼠膀胱癌原位模型的建立

荷瘤裸鼠膀胱癌原位模型的建立

荷瘤裸鼠膀胱癌原位模型的建立
荷瘤裸鼠膀胱癌原位模型的建立

响 J 肿瘤,2006;26(12):1136 40

6 M a l umbers M,Barbacid M C ell cycl e k i nas es i n cancer J Curr Op i n G enetDev ,2007;17(1):60 5

7 H outgraaf J H,Vers m issen J A concise revie w ofDNA da m age ch eckpoi n ts

and repair i n m a mm ali an cells J C ardiovasc RevascM ed ,2006;7(3):165 72

8 S tei n GS ,Van W ij n en AJ ,S tei n J L ,e t a l An arch itect u ral pers p ecti ve of

cell cycl e con trol at the G 1/S ph ase cell cycle tran sition J J C ellPhys i o,l 2006;209(3):706 10

2006 10 19收稿 2007 01 20修回

(编辑 章 木)

荷瘤裸鼠膀胱癌原位模型的建立

任 明 梁 新1

刘禄成 李然伟 郭 航 王 颂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吉林 长春 130041)

摘 要 目的 通过细胞移植法建立模拟人的膀胱原位癌荷瘤裸鼠模型,为临床膀胱癌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将人膀胱移行细胞癌株T24原位移植到裸鼠膀胱内后定期用磁共振成像(M RI)检测,并进行解剖,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细胞学检查。结果 裸鼠膀胱内的癌发生率为94 0%(47/50),组织病理学检查:!级23例,?级15例,#级9例,免疫细胞学证实该模型具有人膀胱移行细胞癌株T24的特性。结论 模拟人的荷瘤裸鼠膀胱癌原位模型符合临床上膀胱肿瘤向膀胱内生长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关键词 原位裸鼠模型;人移行细胞癌株T24

中图分类号 R373 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9202(2007)09 0827 02

E stab lish i ng th e b earing can cer m ode l of situ bladder cancer i n nude m ice REN M ing ,L I ANG X i n ,L I U Lu Cheng ,et al Depart m ent of U ro l ogy ,the Second H osp ital of Jili n Un i versity ,Changchun 130041,J ilin ,China

?Abstract % O bjective T o estab lish bear i ng cancer model of ana l ogue hom ina l s it u b l adder cancer i n nude m ice by ce llular trans p l ant m ethod t o f urther explore t he genesis and deve l op m en t basi c m echanis m o f b l adder t umo r and o ffer so m e new i deas for i ts prevention and treat ment M ethods A fter T 24strain (hu m an bladder trans itiona l cell ca rc i no m a stra i n)situ transplanti ng i n nude m i ce bladder ,M R I ex am ina ti on was carr i ed out regu l a rl y and the anato m y ,h i stopatho l og i c and i m munocyto log ic exam ina ti ons w ere conducted si m ultaneous ly R esu lts The overall tu mo r establi shment w as 94 0%(47/50),h istopatho l og ic ex a m i nati on show ed 23cases o f grade !,15grade ?and 9g rade # T he i m munocyto logy show ed t hat the m ode l had the charac teristi cs of hu m an b ladder transiti onal ce ll carc i nom a strain T 24 Conc l u si on s T he bearing cance r m ode l of ana logue ho m i na l situ b l adder cancer i n nude m i ce i s better co i nc i dent w ith t he i ng row ing to b l adder process of c li nical bladder cancer ,wh i ch has much m ore practicab ilit y

?K ey words % S it u m ode l o f nude m ice ;H u m an b ladder transiti onal ce ll carcinom a stra i n T 24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200505118)1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血库

作者简介:任 明(1962 ),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尿路肿瘤

的研究。

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90%以上为移行细胞癌,其最大特点是高复发率和低死亡率。所以深入探索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机制,对开发新的膀胱腔内生物制剂和抗癌药物,寻找防治膀胱癌的策略,提高临床膀胱癌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目前普遍认为研究膀胱癌动物模型可以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有进一步的认识

1,2

。有关这

方面的研究国外虽有报道,但国内文献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参照X iao 等 3 的方法建立模拟人的裸鼠膀胱癌原位模型,探讨该模型的实用性和可行性。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实验动物为6周龄裸鼠,雌雄性各25只,平均体重18g ,为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人膀胱

移行细胞癌株T24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所。

1 2 方法 &细胞移植:按照参考文献 3 的方法,用苯巴比妥钠麻醉裸鼠(30mg /kg ),无菌条件下,8号导管通过尿道插入膀胱,用100 l 0 1g /L HC l 处理后注入100 l 0 1g /L KOH 中和,尔后用磷酸缓冲液冲洗,接着注入细胞浓度为每150 l 含1 5?106个细胞的平衡溶液(HBSS ),在膀胱内保留1h 后分别使裸鼠仰腹和左右侧变换体位共4次,每次30m i n ,以使HBSS 液充分与整个膀胱内腔接触,到2h 时拔管,待检。(M R I 检测:裸鼠麻醉后经导管注入150 l N aC l 并使检查裸鼠仰卧固定。采用德国西门子ESPREE1 5T 临床核磁机扫描,每隔1mm 扫描一层,层厚1 5mm 。)组织病理学检查:对成瘤的47只裸鼠均处死解剖,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大小,显微镜观察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定性定量。?免疫细胞化学TUNEL 法检测细胞染色。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与移植细胞癌株T24反应为强阳性,其他正常组织细胞无反应。

2 结 果

2 1 动物膀胱癌模型 实验结果显示移植人膀胱肿瘤细胞7d 后可被检测到,实验的敏感性及可重复性使原位移植膀胱

+

827+任 明等 荷瘤裸鼠膀胱癌原位模型的建立 第9期

肿瘤生长的观察时间缩短为4w 。根据瘤细胞的生长浸润程度分为:T 1期:肿瘤浸润到膀胱黏膜;T 2期:肿瘤浸润到浅肌层;T 3期:肿瘤浸润到深肌层,甚至穿透膀胱壁,但未见膀胱壁外浸润转移。M R I 及病理结果显示成瘤率94%(47/50),其中65 0%为浅表性,25 0%为轻度浸润,10 0%为深度浸润。2 2 M R I 检测 在细胞移植后7d 即可发现肿瘤迹象,随着时间的延后,肿瘤向膀胱腔内生长和浸润状况愈加明显,这与解剖组织学检查结果大致吻合。

2 3 组织学检查 移植的膀胱癌细胞特征包括有丝分裂相,高核质比和多型核,这些与人膀胱移行细胞癌株T 24几乎一致,同时发现注入150 l 含1 5?106个细胞的HBSS 液后3h ,瘤细胞就定植到裸露的膀胱表面并沿着基底膜生长,后期观察到,以中度分化为主的细胞多向腔内生长而以低分化为主的细胞则多呈浸润性生长。这一现象与临床膀胱癌的生长浸润方式无差异,提示荷瘤裸鼠原位细胞癌模型更接近人类肿瘤。2 4 免疫细胞学TUNEL 法结果 移植的膀胱癌细胞株与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呈强阳性反应,正常部位的裸鼠膀胱组织细胞无反应,说明采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株T 24建立的动物膀胱癌模型,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细胞学方面均体现出了人移行细胞癌膀胱上皮的生物学特征。3 讨 论

应用细胞移植方法建立的动物膀胱癌原位模型与人类膀胱癌的发生过程和生物学行为类似,从原位癌的产生,肿瘤浸润与转移的进展过程中可以发现膀胱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行为规律,适用于新抗癌制剂治疗效果的评价 4 ,与非原位模型(皮下种植肿瘤)相比,原位膀胱癌模型更能模拟人膀胱癌的生物学行为。本实验设计采用T 24癌细胞株建立并鉴定了一种重复性好,实用性强的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裸鼠膀胱肿瘤模

型。ESPREE1 5T 的M R I 显像技术使我们能理想的检测裸鼠模型的早期浅表肿瘤并监视其生长状况。在此之前若要明确肿瘤细胞移植是否成功,必须处死动物暴露膀胱。本实验结果证实,用M R I 观察到的变化与组织病理学所检测到的肿瘤浸润程度有极好的一致性。上述实验研究结果的初步成功表明动物膀胱癌原位模型能完全模拟人的膀胱移行细胞癌在膀胱腔内原位生长,而且在形态学和肿瘤生物学行为上与人的移行细胞癌类似。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膀胱独特的解剖特点,经尿道直接膀胱灌注抗癌制剂治疗膀胱癌的方法,目前被公认为优于其他给药方法,故建立动物膀胱癌原位模型及进行治疗实验将成为基础与临床研究的重要领域与评价方法,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4 参考文献

1 Torti SV,G ol den FleetM,W illi ngha m M C,et al U se of green fl ores cent

protei n t o m eas u re t um or grow th i n an i m p l an ted b ladder t um or m od el J J U ro,l 2002;167:724 8

2 Asanum a H,A rai T,Sequch i K ,et a l Successfu l d i agnosis of orthot op ic

rat superfici al bladder t um or model by u ltrat h i n cyst oscopy J J Uro,l 2003;169:718 20

3 X i ao Z ,M ccallu m T J ,B ro w n KM,e t al Charact eriz ati on of a novel tran s

p l an t able orthot op i c rat b l adder trans i ti on al cell tu m or model J Br J C ancer ,1999;81:638 46

4 C ozz iPJ ,M alhotra S ,M cauli ff e P ,e t al In traves i cal on col yti c v i ral thera

py u si ng attenuated rep lication co m petent ,herpes si m p l ex viruses G207i s effective i n t he treat m ent of b l add er cancer i n an orthotop i c syngeneic model J FASEB J ,2001;15:1306 9

2006 12 12收稿 2007 01 20修回

(编辑 胡国义)

Zn 2+

改性羧甲基纤维素预防腹腔黏连的实验研究

刘国辉 张 平 于金海 江清林1

葛 岩 李有柱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吉林 长春 130021)

摘 要 目的 探讨Zn 2+改性羧甲基纤维素对术后腹腔黏连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均先行制作肠黏连模型,A 组为对照组,B 、C 组于腹腔内损伤部位分别注入羧甲基纤维素钠及Zn 2+改性羧甲基纤维素,术后10d 处死动物,观察各组腹腔黏连情况。结果 3组黏连分级有显著差异(P <0 01)。结论 Zn 2+改性羧甲基纤维素明显减轻术后腹腔黏连程度,其作用优于羧甲基纤维素钠。

关键词 Zn 2+改性羧甲基纤维素;腹腔黏连;预防

中图分类号 R656 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9202(2007)09 0828 02

基金项目: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中心资助课题(703016),长春市科技攻

关课题(06GG112)

1 佳木斯大学基础医学院

通讯作者:李有柱(1956 ),男,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普外科疾病。

作者简介:刘国辉(1965 ),男,在读博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胃肠外

科疾病临床研究。

肠黏连是腹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引起肠梗阻的主要原因,因此探索能有效预防术后肠黏连的新方法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医用可降解生物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为解决术后腹腔黏连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能性,国外已将抗黏连作用较好的生物高分子材料产业化并应用于临床,但效果不满意,国内亦曾做过相关报道,但多模仿国外研究,尚无相应产品上市。

我们与中科院应用化学研究所共同研制了液态高分子材料Zn 2+改性羧甲基纤维素(Zn 2+ C M C),这在国内外均属首次,通过对大鼠腹腔黏连的动物模型进行抗黏连实验,收到良好的预防黏连的效果。

+828+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年5月第27卷

裸鼠荷瘤资料.doc

接种量 要查文献来确定接种量,在找不到任何相关资料的情况下,最高就用到1*107/0.2ml/site,再高也没有意义了。如果你的细胞很小,1*107/0.1ml 也可以操作,不至于很粘稠,那么最好是1*107/0.1ml/site。查文献看他们的构建条件是什么样的,比如培养条件,接种量,接种位置什么的,是不是一定要用雌性鼠等等。 有的瘤株也有可能很容易成瘤,而且生长速度很快。建议用 几只动物试试不同的接种浓度,万一能够长出来,而且还长得很快, 那你就要根据情况选择一个合适的浓度了。基本上一般认为比较合适的接种浓度有这么几个特征:1.接种后10到15天左右可以开始试验。2.开始试验时可以用于试验的动物数不少于60~70%,而且SD 不大于平均值的1/3左右。3.开始试验三、四周后肿瘤重量大于1g, 并且没有溃烂。当然,这些条件都是锦上添花的东西,如果以1*107/site 都勉勉强强长出肿瘤,那么就不必过多的去考虑它了。 接种部位 接种部位:腋窝中部外侧皮下为好。皮下肿瘤模型中,想要成瘤率高就接种在腋下。接种时由裸鼠体侧腰部稍靠上的部位进针,要保 证与接种点的距离小于针头的长度,向头部方穿行,绝对不能刺破皮肤或者刺破肌肉层,当针头到达接种位点时注射,退出针头,这样操作的目的并不完全是避免漏液,其实熟练后,不需要皮下穿行也不会漏液,主要是避免污染,进针点还有少量污染的可能性的,针头在皮下穿行一段后,接种点离进针点较远,最大限度减少污染的可能。

如果是用于正式实验,那么一只老鼠就只能接种一个位点,不可以接种多个位点用于保证可用的模型数。因为在有些情况下,一个老鼠身上有多于一个肿瘤的情况下,会有相互影响的可能,无论这几个肿瘤相距有多远。要是想多打几个部位做做预试验,倒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我觉得,基本上没有什么必要。 皮肤不用绷得太紧,平展就可以了,另外接种的时候进针点很靠下,针头在皮下走一段再注射,速度不要太快。注射前针头稍微动一动,能动就说明在皮下,否则可能在皮内或者肌肉内。一般来说都是有鼓包的但是要是你接种位置太深入腋窝,你是看不到鼓包的。主要靠针头稍微动一动来判断。 是否应用免疫抑制剂 裸鼠皮下种瘤后,可以通过应用免疫抑制剂,比如环磷酰胺(2mg 每只,打两天)来加速瘤体的生长,当然我知道裸鼠是T免疫缺陷动物,但是人家说的CTX可以进一步抑制裸鼠的体液免疫和NK细胞杀伤的保护作用,可以加快瘤子的生长,这样造模的周期很短,也可以进行人为的控制,不知道这个观点是不是有道理,实践中是不是真有人这么做呢? 楼上说的文献中也有报道,而且还有预先用放射照射抑制动物免疫功能再接种的方法,但是一般常规应用中大多数时候不推荐这么做。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应该被考虑到,大家现在都在琢磨着怎么让肿瘤出瘤的更快,造模周期更短,但是如果人为的把肿瘤生长加速,其实对实验并不好。因为造模周期短,很可能生长速度也会被加快,肿 瘤可能很快就溃烂了,这样就不得不被迫中止实验,而用药却没有用到足够

肿瘤动物模型构建实验技术

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可以: (1)评价抗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 (2)作为抗肿瘤药物筛选模型; (3)为肿瘤转移研究提供更好的研究平台; (4)为研发抗肿瘤转移性药物提供良好的实验工具。 实验方法: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 实验方法原理: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是指研究者用化学致癌剂、放射线、致癌病毒诱发动物的肿瘤等。 实验材料:肿瘤细胞小鼠 试剂、试剂盒、无血清培养基质、3%中性甲醇石腊 仪器、耗材、低温离心机、血球计数器、游标卡尺 实验步骤 一、肝癌 1.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白鼠肝癌 (1)取体重250 g左右的封闭群大白鼠,雌雄不拘; (2)按性别分笼饲养。除给普通食物外,饲以致癌物,即用0.25%DEN水溶液灌胃,剂量为10 mg/kg,每周一次,其余5天用0.025%DEN水溶液放入水瓶中,任其自由饮用;(3)共约4个月可诱发成肝癌; (4)也可以单用0.005%掺入饮水中口吸服8个月诱发肝癌。 2.4-2甲基氨基氮苯(DBA)诱发大鼠肝癌 (1)用含0.06%DBA的饲料喂养大鼠,饲料中维生素B2不应超过1.5~2 mg/kg; (2)4~6月就有大量的肝癌诱发成功。 3.2-乙酰氨基酸(2AAF)诱发小鼠、狗、猫、鸡、兔肝癌 (1)给成年大鼠含0.03% 2AAF标准饲料; (2)每日每平均2~3 mg 2AAF(也可将2AAF混于油中灌喂),3~4月后有80~90%动物产生肝肿瘤。 4.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 (1)用剂量为每日0.3~14 mg/kg体重,混于饲料或饮水中给予; (2)6~9个月后255/300大鼠发生了肝癌。 5.亚胺基偶氮甲苯(OAAT)诱发小鼠肝癌 (1)用1%OAAF苯溶液(约0.1 ml含1 mg)涂在动物的两肩胛间皮肤上,隔日一次,每次2~3滴,一般涂100次。 (2)实验后7~8周即而出现第一个肝肿瘤,7个月以上可诱发小鼠肝肿瘤约55%。 (3)或用2.5 mg OAAT溶于葵瓜子油中,给C3H小鼠皮下注射4次,每日间隔10天,也可诱发成肝癌。 6.黄曲霉素诱发大鼠肝癌 (1)每日饲料中含0.001~0.015 ppm,混入饲料中喂6个月后,肝癌诱发率达80%。 二、胃癌 1.甲基胆蒽诱发小鼠胃癌 (1)取20 g左右的小鼠,无菌手术下,在腺胃粘膜面穿挂含甲基胆蒽(MC)线结。(2)含MC的线结是用普通细线,在一端打结后,将线结置于盛有MC小玻璃试管内,在

血糖浓度对荷瘤小鼠~(18)F-FDG体内分布的影响

收稿日期:2002212228;修回日期:2003201224 作者简介:付占立(1967~),男(汉族),河北省保定人,主治医师(硕士),临床核医学专业 第16卷第2期 2003年5月 同 位 素 Jou rnal of Iso topes V o l .16 N o .2M ay 2003 血糖浓度对荷瘤小鼠18F -FD G 体内分布的影响 付占立,林景辉,王荣福,朱绍莉,张春丽,潘中允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北京 100034) 摘要:为探讨血糖浓度对荷瘤小鼠18F 2FD G 体内分布的影响,取35只皮下接种艾氏腹水癌(EA C )一周后的 小鼠禁食20h ,随机分为对照组(n =11)与糖负荷组(n =12),分别给予蒸馏水和50%葡萄糖0.5mL 灌胃,另有两组分别给予10%葡萄糖(5只)和30%葡萄糖(7只)0.5mL 灌胃,1h 后测血糖并尾静脉注射18F 2FD G ,再1h 后放血处死,计算各组织SUV 及肿瘤SUV c 。糖负荷组荷瘤小鼠血糖浓度(11.98±3.01mmo l L )较对照组(3.95±1.11mmo l L )显著升高(P <0.01);糖负荷组小鼠的肿瘤、脑、脾、血SUV 及肿瘤与肌肉摄取比(1.34,0.86,0.48,0.09,1.38)显著低于对照组(3.02,2.62,0.80,0.16,5.38)(P <0.01),心、肌肉SUV 及肿瘤与脑、 心与血摄取比(8.31,1.05,1.58,103.00)显著高于对照组(1.57,0.64,1.20,9.73)(P <0.01);肺、肝、肾SUV 及肿瘤SUV c 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 >0.05)。肿瘤、脑、脾、血SUV 及肿瘤与肌肉摄 取比与血糖浓度呈显著性负相关,r 分别为:-0.76,-0.92,-0.78,-0.48,-0.63(P <0.01);心、肌肉SUV 及肿瘤与脑、 心与血摄取比、肿瘤SUV c 与血糖浓度呈显著性正相关,r 分别为:0.85,0.43,0.51,0.85,0.45(P <0.01)。结果表明,血糖浓度变化显著影响荷瘤小鼠肿瘤及正常组织对18F 2FD G 的摄取。 关键词:18F 2FD G ;血糖浓度;荷瘤小鼠;体内分布 中图分类号:R 817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512(2003)022******* 18F 2氟代脱氧葡萄糖(18F 2FD G )显像在肿瘤、心肌存活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的诊断与研 究中有着重要价值。目前,18F 2FD G 作为正电子显像剂承担着近80%的PET 临床显像工作[1]。组织对18F 2FD G 的摄取不仅决定于其功能状态及细胞学特性,还可能受到体内葡萄糖浓度的影响,从而影响临床18F 2FD G 影像的分析[2]。本研究拟观察血糖浓度变化对荷瘤小鼠18F 2FD G 体内分布的影响,以便为临床18F 2FD G 显像时合理控制血糖浓度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1 主要材料 昆明种小鼠:35只,体重20~30g ,二级动物,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提供;艾氏腹水癌(EA C )种鼠(腹腔接种0.2mL 细胞浓 度为3×107 mL 的EA C 细胞,接种一周后使用)由北京市肿瘤研究所提供;18F 2FD G 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位素研究所生产,放化纯度>95%,使用时稀释至3.7GB q L ;井型Χ计数器:配备FH 2408自动定标器,由国营二六一厂生产。 112 实验方法 1.2.1 荷瘤鼠模型的建立 抽取艾氏腹水癌种鼠腹水,用生理盐水按体积比1∶3稀释后(肿瘤细胞数约3×107 mL )接种于35只昆明种小鼠右前腋下皮下组织,每只接种0.2mL ,接种后一周(肿瘤直径约1c m )将小鼠禁食20h ,称重后进行随机分组。1.2.2 分布实验 (1)对照组荷瘤鼠11只,给予蒸馏水0.5mL 灌胃,糖负荷组12只,给予015mL 50%葡

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

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 目前临床所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大多数是通过动物移植性肿瘤实验法筛选而被发现的,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是现代肿瘤研究中应用的最广最有价值的模型。其优点包括:(1)可使一群动物被同时接种同样量的瘤细胞,生长速率比较一致,个体差异较小,接种成活率近100%;(2)对宿主的影响相类似,易于客观判断疗效;(3)可在同种或同品系动物中连续移植,长期保留供试验用;(4)试验周期一般较短,试验条件易于控制等。但是这类肿瘤生长速度快、增殖比高、体积倍增时间短、肿瘤生命性质简单,与人类肿瘤具有明显不同;特别是与人类的致死性实体恶性肿瘤生命性质、与生长发生机制差异更大。存在着能够为现代肿瘤基础生命科学研究模拟人类恶性肿瘤综合生命性质的局限性、片面性。现在世界上保有近500种的动物移植瘤,但常用于筛药的不到40种,多数为小鼠肿瘤,其次是大鼠和仓鼠移植瘤,包括小鼠L1210淋巴白血病,艾氏腹水瘤,Friehd病毒白血病,肉瘤180,Lewis肺癌,腺癌755,白血病615,白血病P388,Walker-256,吉田肉瘤,肉瘤45,Liol淋巴瘤,Dunning 白血病,白血病L5170Y,P1534淋巴白血病,P1798淋巴肉瘤,LPC-1浆细胞瘤,淋巴瘤8,Gardner淋巴肉瘤,B16或Cloadman黑色素瘤,Ridaway 骨肉瘤,肉瘤37,P315白血病,Wagner癌肉瘤,Mur hy-sturm淋巴肉瘤,Jensen肉瘤,Geurin氏癌,仓鼠十二指肠腺癌和人体肉瘤HSL第1代杂交鼠移植。它们对抗癌药作用的敏感性大致可分为敏感,中度敏感,低敏感和不敏感瘤株四类,同样敏感株对抗癌药的疗效水

裸鼠荷瘤方法及注意事项

关于肿瘤细胞株的选择,确实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各类文献中提到过的细胞株有很多,但是一般而言,我觉得,对于我们做裸鼠肿瘤模型,细胞株的选择应该考虑一下几个方面: 1. 国际公认度,虽然SFDA的指导原则上表示只要是建株细胞株均可以,但是一般来说,还是应该尽量考虑国际上比较公认的细胞株。 2. 体内生长情况,很多细胞株,在文献中有很高的出镜率,但是实际上,基本都是从体外开始有名,所以很多人就硬生生的往体内套,结果就是吃力不讨好,比如楼主提到的A549,还有MCF-7,都是很有名气的细胞株,但是在体内却不是一个好的试验对象,成瘤率低,生长慢,均一度差。现在国内的很多研发单位,特别是一些公司的领导们,缺乏这方面的认识,动不动就把这些著名的细胞株挂在嘴边,硬压着一线的研究人员去花功夫做这些细胞株,作的不好,就怀疑大家的水平如何如何的,奶奶的,对此非常生气! 3. 药物的敏感性,这一点常常被大家忽视,大部分的裸鼠肿瘤模型都是为抗肿瘤药物的筛选以及研究服务的,但是常常大家只考虑了这个细胞株是不是好做,但是没有考虑到细胞株本身对于药物的敏感性,比如Lovo细胞,国际公认度也还可以,体内生长情况也很棒,但是对于药物的敏感性不佳,大部分的常规化疗药物到了它这里,抑瘤率都会下降,显而易见,对于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来说,它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另外说一点,体内与体外的关系,现在做体内的人,常常被体外的人牵着鼻子走,体外做出来什么什么细胞株敏感,体内的人就得吭哧吭哧的去做这个,但是却死活做不好,其实,现在我和一些老前辈们的观点是,体内和体外应该协调好细胞株的选择问题,体外的人手上有大把的细胞株可以选择,如果,体内的人不去和他们协调,那么将永远被牵着鼻子走,受累还不讨好,应该大家坐下来,一起选择20~30种细胞株作为常规的筛选细胞株,这就足够了,细胞株选择的时候考虑好方向(胃癌、肝癌、肺癌什么的)、靶点(EGF、vEGF等等),不能漫无边际的抓着哪个体内就的做哪个,谁也没有这个本事啊。 以下给出一些细胞株供大家参考: 头颈部肿瘤 没有特别好的细胞株,Hep2(喉癌)、CNE(鼻咽癌)凑活,比较慢,但是可以接受。 肺癌 不要和我提什么A549,不好伺候,NCI-H460(大细胞肺癌)还不错,生长速度快,成瘤率好,但是技术不好的话,均一度会差一些,水平过关的话,开始试验的时候SD应该为平均值的1/3,对药物很敏感,特别是紫杉醇,非常敏感。SPC-A-1(肺腺癌),马马虎虎过得去,速度不是很快,但是也还能接受。 胃癌 MNK-45,日本细胞株,公认度也可以,比较好。 BGC-823,很好的公认度,生长有些慢。 食道癌 Eca-109,我们找不到其他的东西,只能用它,一般般,有点不好伺候。 前列腺癌 PC-3、DU-145,都是不错的细胞株,用它们没错的。 结肠癌 HT-29吧,生长还可以,Lovo对药物的敏感性差了点。

裸鼠抑制肿瘤瘤实验具体步骤及方法

动物体内抑瘤实验具体步骤及方法 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技术的原理:在小型哺乳动物体内利用报告基因(荧光素酶基因)表达所产生的荧光素酶蛋白与其小分子底物荧光素在氧、Mg2+存在的条件下消耗ATP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可见光能释放。因此只有在活细胞内才会发生发光现象。并且光的强度与标记细胞的数目线性相关。 一、材料准备 1. 动物:裸鼠9 只,6~8周龄,雄性;C57小鼠24 只,6~8 周龄,雄性;动物均为自由饮水采食。 2. 细胞: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系,使用荧光素酶基因标记。方法: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标记的质粒转染人乳腺癌细胞,共转染的还有选择性标记基因,从而保证转染细胞的稳定性,形成表达荧光素酶的肿瘤细胞株;B16 黑色素瘤细胞。 二、实验步骤 1. 紫杉醇混合胶束的制备 (1)将适量紫杉醇溶解在少量无水乙醇和丙二醇的混合溶剂中. (2)加入适当比例的磷脂和表面活性剂A 进行充分混合,制得稳定的紫杉醇混合胶束前体制剂,载药浓度为6 g/L。 (3)临用时按剂量加入生理盐水中稀释、摇匀后即可使用。制剂体系的粒径大小与分布特征采用动态激光光散射粒度仪检测。 2. 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荷瘤鼠模型的建立 (1)培养荧光素酶基因标记的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系,使用DMEM 培养基(添加10%胎牛血清),37 ℃、5% CO2 培养箱中培养,每3天传代1次。

(2)待细胞密度为80%~90%、细胞总量达到实验所需要求时,使用胰酶消化,收集于PBS溶液重悬。 (3)如有需要,在细胞培养一定时间后,应使用抗生素Zeocin进行抗性筛选,保证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量足够。 (4)收集细胞,使用PBS稀释至细胞数1.5×108/mL,接种于裸鼠腋下,每只裸鼠的接种量为0.1 mL 。 3. 动物活体成像检测 (1)接种后将裸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紫杉醇注射液组、紫杉醇混合胶束制剂组,每组3只。 (2)肿瘤接种后第8天开始给药,剂量为15 mg/kg,每3天腹腔注射给药1次。从第1次给药开始,每7天进行1次活体成像检测。 (3)采用戊巴比妥对裸鼠进行麻醉(剂量为60~80 mg/kg),10~15 min 后裸鼠即处于昏迷状态。 (4)腹腔注射荧光素底物(150 mg/kg),发射光波长在540~600 nm。注射后15~35 min 观测,为荧光强度最高的时段。 4. 活体成像仪参数设置 (1)将2~3只小鼠并排放入暗室中,荧光素酶与底物反应后产生的发光不需要激发,可以自发光,只需调整CCD相机的曝光时间拍照即可。 (2)选用3 min 曝光时间,使用软件Kodak MI In Vivo Fx Pro处理图像,增加伪彩。(3)观察肿瘤区域的影像,并根据活体成像图片测量图中肿瘤大小,进行统计分析。5.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给药的同时监测裸鼠体重,采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大小,运用公式V = π?(6ab2)-1计算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与活体成像结果进行比

动物肿瘤模型的选择

动物肿瘤模型的选择 如上已述,不同种属、品系和类型的实验动物其肿瘤学方面的性状各不相同,肿瘤学研究工作应当熟悉实验动物科学的开发研究成果,对有关的资料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为自己的课题选到合适的实验动物肿瘤模型。 实验动物的肿瘤模型可以概括地区分为下面四类: (一)自发性肿瘤模型 实验动物种群中不经有意识的人工实验处置而自然发生的一类肿瘤称之为自发性肿瘤。自发性肿瘤发生的类型和发病率可随实验动物的种属、品系及类型的不同而各有差异。肿瘤实验研究中,一般应当选用高发病率的实验动物肿瘤模型作为研究对象,否则就无法进行研究。当然,低发病率的肿瘤模型也有一定用处,可以用它作为对照。 肿瘤实验研究中选用自发性肿瘤型为对象进行研究有一定优点:首先是自发性肿瘤通常比用实验方法诱发的肿瘤与人类所患的肿瘤更为相似,有利于将动物实验结果推用到人:其次是这一类肿瘤发生的条件比较自然,有可能通过细致观察和统计分析而发现原来没有发现的环境的或其它的致癌因素,可以着重观察遗传因素在肿瘤发生上的作用。但应用自发性肿瘤模型也存在一些缺点:肿瘤的发生情况可能参差不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肿瘤学材料,观察时间可能较长,实验耗费较大。 某个近交品系动物在一定年龄内,可以发生一定比率的某种自发性肿瘤。目前已培育了许多种小鼠自发肿瘤,从肿瘤发生学上看,这些自发瘤与人体肿瘤相似,进行肿瘤发病学和药物筛选等实验应属理想。但由于不易同时获得大批病程相似的自发瘤动物,又因这种肿瘤生长较慢,实验周期相对较长,所以一般很少用于筛药。近年有人应用AKR自发白血病小鼠进行化研究,该小鼠出生后一年半内有高于90%的发病率,曾作为研究人体白血病和淋巴瘤的模型,它对药物的治疗反应类似儿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由于病程较长,已用于综合化疗研究药物诱导缓解和维持缓解的最适治疗方案。此肿瘤可用强的松和长春新碱诱导缓解,也可以环磷酰胺和甲基-CCNU诱导缓解,再用阿糖胞苷维持缓解,后者疗效最好。自发肿瘤多数为病毒性,如C3H小鼠出生后有高的乳腺癌发生率,A系小鼠出生扣18个月内有90%的肺癌发生率,AK和C57小鼠有高的白血病发生率等等,这些肿瘤多发生于体表部位或易为目前体检新发现的部位。AKR白血病的生长规律研究提示,该鼠出生时即带有致癌的

肿瘤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进展

肿瘤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实验动物模型是人类肿瘤的复制品,可分为自发瘤模型.诱导模型、移植模型和转基因动物模型。实验动物模型与其模拟的人类肿瘤在分子、组织学以及生物学特性方面有许多共同性,可以用于肿瘤发病机制研究、肿瘤治疗药物的筛选以及肿瘤的基因治疗。本文对肿瘤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关键词:动物模型;筛选;基因治疗 Abstract:Lab0ratory animal model is replication of human tumors,including idiopathetic tumor model、induced tumor madel、transplanted tumor model and transgenic animal model.Laboratory animal madel is similar with human tumors it anah,gues on molecule.histulngical anatomy and bionomics.can be used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tumor etiopathogenesis,screening of tumor curative and tumor gene therapy.This article review about 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s of tumor establishment and it’8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Laboratory animal model;Seining;Gene therapy 实验动物模型是人类肿瘤的复制,利用动物模型可以缩短研究时间,观察肿瘤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并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各种实验研究,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预防及治疗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现对动物肿瘤模型的类型及应用进行 综述。 1 肿瘤动物模型的类型及其建立 1.1 自发瘤模璎实验动物未经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置,在自然情况下所发生的肿瘤。自发性肿瘤动物模型最大的优点是,完全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疾病,排除了人为因素,肿瘤的发生、发展与人类肿瘤相似,反映了动物的肿瘤易感性和环境致癌物质、促癌物质的积聚程度。但以自发瘤模型作为动物模型使用的仅为少数,且存在周期长,饲养动物量大,耗资大的缺点。 但动物自发瘤模型是转移瘤模型的来源之一¨一。 1.2 诱导模型用致癌物在 动物一定部位或一定器官诱发出的肿瘤,在诱导模型的建立中,动物和致癌物的选择极为重要,且可以通过控制致癌物的计量来控制诱癌时间和程度。如某种肿瘤仅能在某种动物身上诱发,与动物种系和不同器官的敏感性有关,因此动物种系间差别很大。如用芳香烃类致癌物诱发皮肤癌,以小鼠最佳,而大鼠很难诱发出皮肤癌,亚硝胺类致癌物在大鼠体内可诱发食管癌,而在小鼠体内仅能诱发出前胃癌旧J。1937年,Hueper首次报道用B萘胺成功诱导犬的膀胱癌模型,现已发现许多能诱导膀胱癌的化学物质,目前较理想的致癌剂有3种:芳胺N一[4一(5一硝基-2-呋喃)2一噻唑]甲酰胺、N一丁基.N(4-羟丁基)亚硝胺和N一甲基亚硝基脲(N—methylnitrosourea,MNU)。N.丁基一N(4一羟丁基)亚硝胺的致癌性局限于大鼠、小鼠和犬的膀胱。N.丁基一N(4-羟丁基)亚硝胺的进一步代谢产物N-丁基一N一(3一 羧丙基)亚硝基胺从尿中排泄,直接与尿路上皮接触,造成上皮细胞DNA的损伤,从而导致细胞癌变po。N一丁基一N(4一羟丁基)亚硝胺常溶于饮水中饲喂动物,常用浓度为0.05%L3,4]。芳胺N一[4一(5一硝基-2.呋喃)2.噻唑]甲酰胺常用于诱发C3H/He小鼠、Fischer大鼠膀胱癌∽j J,主要是鼠类动物对其敏感性高。食物中添加某些促癌物质呵缩短致癌周期,提高致癌率。但芳胺N—E4一(5.硝基-2一呋喃)2一噻唑]甲酰胺诱发动物膀胱癌有需时长、费用高的缺点。MNU属直接致癌剂,需膀胱灌注,常选用雌性6—8周龄Wister、Fischer大鼠为实验动物,以便于经尿道插管灌入MNU溶液。Kunze等旧1研究表明,MNU分次灌入膀胱内其诱癌率与MNU总量及灌人次数呈正相关,诱癌需时与MNU总剂量呈负相关。 1.3 移植模型这是目前应用最多的肿瘤模型,用肿瘤组织或细胞(源于动物或人)移植到动物

【CN209808629U】一种裸鼠荷瘤实验观察装置【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535317.3 (22)申请日 2019.04.19 (73)专利权人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地址 266071 山东省济宁市中区古槐路89 号 (72)发明人 李扬 王琳 夏重升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11470 代理人 强红刚 (51)Int.Cl. A61D 3/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裸鼠荷瘤实验观察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裸鼠荷瘤实验观察 装置,涉及实验器材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滑槽以 及第二滑槽,第一滑槽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 螺纹块,第二滑槽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 块,安装块内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螺纹轴,螺纹 轴的一端与螺纹块螺纹连接,第一滑槽以及第二 滑槽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轨,第一滑槽以 及第二滑槽内部的两侧通过滑轨分别活动连接 有第一滑块以及第二滑块。通过设置螺纹轴,便 于将固定于固定器上的实验体向上拉升,通过设 置第一转轴,结合第二转轴,便于将固定于固定 器上的实验体向两侧拉伸,单独转动第一转轴或 第二转轴,便于单独调节实验体上半部或下半部 水平延展度, 提高装置立体化拉伸效果。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CN 209808629 U 2019.12.20 C N 209808629 U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209808629 U 1.一种裸鼠荷瘤实验观察装置,包括第一滑槽(1)以及第二滑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1)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螺纹块(101),所述第二滑槽(2)两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201),所述安装块(201)内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螺纹轴(3),所述螺纹轴(3)的一端与螺纹块(101)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滑槽(1)以及第二滑槽(2)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轨(102),所述第一滑槽(1)以及第二滑槽(2)内部的两侧通过滑轨(102)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滑块(4)以及第二滑块(7),所述第一滑块(4)以及第二滑块(7)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观察板(5)以及第二观察板(8),所述第一滑块(4)以及第二滑块(7)内分别螺纹连接有第一转轴(6)以及第二转轴(9),所述第一转轴(6)以及第二转轴(9)通过轴承分别与第一滑槽(1)以及第二滑槽(2)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观察板(5)以及第二观察板(8)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器(10),所述固定器(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绳(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裸鼠荷瘤实验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观察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帽(11),所述固定帽(11)的顶部设有固定器(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裸鼠荷瘤实验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帽(11)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且安装孔内固定连接有磁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裸鼠荷瘤实验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夹紧磁头(12),所述夹紧磁头(12)磁性与安装孔内磁片相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裸鼠荷瘤实验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磁头(12)的一侧开设有与磁块相匹配的限位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裸鼠荷瘤实验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轴(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所述螺纹轴(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裸鼠荷瘤实验观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1)的底部以及第二滑槽(2)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压簧。 2

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

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 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 用化学致癌物、射线或病毒均可在各类动物中诱发不同类型的肿瘤。强化学致癌物二甲基苯蒽(DMBA)和甲基胆蒽可诱发乳癌,二苯苄芘诱发纤维肉瘤均已列为美国NCI第二筛瘤株。现举DMBA诱发大鼠乳腺癌试验为例,取鼠龄2月的Sprague-Dawley雄鼠,单次灌喂麻油溶解DMBA20mg,肿瘤自60天开始生长,至120天癌发生率达63~100%。此时开始分组给药, 并每周测瘤大小及记录死亡时间作为疗效指标。还可用DMBA诱发乳头状瘤,实验用丙酮溶解DMBA150ug/小鼠,隔14天二侧背部皮肤各涂一处,第3 周用巴豆油0.5mg,在同一部位每周涂2次共3~4月。当瘤>4mm开始治疗,每天腹注或口服一次,共5次,每周一次共2~6周,用测量瘤大小办法来观察抑制率。用二乙基硝胺(DEN)0.005%掺入饮水中口服8个月诱发大鼠肝癌。此外15PPb黄曲霉素AFB,或0.06%奶油黄连续口服4个月均可诱发大鼠肝癌。于诱发期肿瘤形成之前观察药物的抗致癌作用。用于化疗研究的还有α-萘腰等诱发田鼠和狗的胱膀癌,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发大鼠胃癌,此外用1%DEN 皮下注射,每天50mg/Kg,连续3周再观察半年内小鼠肺癌发生率也可达94%。食管癌和鼻咽癌等也用致癌物诱发成功,部分也已用于药物作用的研究。但致癌的诱癌过程需时较长,成功率多数达不到100%,肿瘤发生的潜伏期个体变异较大,不易同时获得病程或癌块大小较均一的动物供实验治疗之用,再加之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常

是多种多样,且致癌多瘤病毒常诱发多部位肿瘤,故不常用于药物筛选,但从病因学角度分析,它与人体肿瘤较为近似,故此模型常用于特定的深入研究。由于该类型肿瘤生长较慢,瘤细胞增殖比率低,倍增时间长,更类似于人肿瘤细胞动力学特征,常用于综合化疗或肿瘤预防方面的研究。 在使用化学致癌致癌时,要注意各类化学致癌剂对动物致癌的特点,如芳香胺及偶氮染料类致癌物的特点是①通常需要长期、大量给药才能致癌;②肿瘤多发生于远隔作用部位的器官如膀胱、肝等;③有明显的种属差异(见表);④其本身不是直接致癌物,致癌是由于其某种代谢产物的作用;⑤其致癌作用往往受营养或激素的影响,例如,奶黄仅在以缺少蛋白质和核黄素的饲料喂饲大鼠时才引起肝癌,而且雄性大鼠较敏感,邻位氨基偶氮甲苯则易起雌性大鼠的肝癌。 亚硝胺类的致癌特点是:①致癌性强,小剂量一次给药即可致癌; ②对多种动物(包括猴、豚鼠等不易诱发肿瘤的动物)的许多器官(包括食管、脑、鼻窦等不易引起癌的器官)能致癌,甚至可以通过胎盘致癌,如给怀孕大鼠以二乙基亚硝胺(Diethy lnitrosamine,DEN)可比较快地引起仔鼠的神经胶质细胞瘤;③具有不同结构的亚硝胺有明显的器官亲和性,例如二甲基亚硝胺等对称的衍生物常引起肝癌,不对称的亚硝胺如甲基苄基亚硝胺常诱发食管癌;在大鼠,二丁基亚硝胺能引起膀胱癌,二戊基亚硝胺能诱发肺癌,而N-甲基-N-硝基-N1-亚硝基胍则能引起胃肠癌。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很强,很小剂量(1mg/kg体重)即可使狗、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