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儿童认知思维看儿童食品包装图形语言特性

从儿童认知思维看儿童食品包装图形语言特性

从儿童认知思维看儿童食品包装图形语言特性
从儿童认知思维看儿童食品包装图形语言特性

从儿童认知思维看儿童食品包装图形语言

特性

摘要:儿童食品市场是一个生机勃勃、商机无限的消费市场,随之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也兴荣发展。作为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重要的视觉元素――图形,承载着应对市场激烈的竞争和避免商品的同质化重任,由此图形语言的表现的呈现着多样性,有生动具象的逼真版,有抽象概括的浓缩版,有连环故事性的装饰版等。笔者站在儿童心理学的视角,从儿童的认知过程和思维特性解读图形语言生动具象性、抽象概括性和装饰故事性三个方面的特性及其归因。

关键词:儿童认知思维;自我中心性;儿童食品包装设计;图形语言

儿童食品市场是一个生机勃勃,商机无限的消费市场。儿童食品市场的兴起与发展带动着包装市场的发展。有人曾言,儿童食品市场的锦上添花不得不归因于“非常6+1”(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六人集宠爱与一人)[1]现象的出现,独生子政策,让儿童食品市场锦上添花,活力更加四射。我国现有的儿童食品包装已从原来的不尽人意发展为整体水平有大的进步,“人性化”的儿童包装设计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市场上。

包装设计是以视觉的形式,通过刺激人们的视觉系

统,将产品的内容传达给消费者。在刺激视觉系统过程中,人们会对信息内容进行选择性的接受。作为包装设计中重要元素视觉传达要素――图形语言,其表达必受儿童认知思维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在设计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之前,应充分了解儿童的认知过程和思维运转特性。

1儿童认知思维特性

儿童认知思维是指0~14岁儿童的思维活动,是当纷繁复杂的外界信息刺激感觉器官时,人脑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联系的认识过程,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核心。儿童的认知思维和成人之间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儿童时期,其认知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上,注意力多被写实性的形象所吸引;其思维天马行空,天真无邪,纯真浪漫,是任何成年人都无法比拟的。近代最著名的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年龄阶段:感知运算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感知运算阶段,他们应用身体动作感知和适应外部环境;前运算阶段,其认知具有“自我中心主义”、“泛灵论”的思维和不可逆性思维等特性;具体运算阶段,认知过程开始着眼于抽象概念,有着敏锐的直觉和超强的概括性;形式运算阶段,儿童摆脱了现实的影响,创新思维迅速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认知过程和思维特性。

1.1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儿童的认知停留在具象实物的真实写照上。儿童时期,儿童的思维理解能力偏弱,认知还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对事物的认知只能从表面的特性去辨认。因此儿童对于周围事物的理解大多数来源于具象的图形,只有真实可靠的图形才可能带来正确的认知。在儿童的感知运算阶段,儿童的智慧活动主要通过身体和动作的方式利用事物的表象建立事物的新格式。[2]前运算阶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譬如,苹果从外面看是苹果,如果切开看剖面,苹果不再是苹果。受这种认知思维的影响,儿童的学习亦倾向于表象的图片,“3~6岁的儿童喜欢用图片了解世界,7~12岁的小学生通过有着大量的浓缩的彩色图片、素描图、摄影作品、示意图等图片学习。”[3]

1.2自我中心性

在儿童的视界中,一切皆有可能,被其感知的表象,经过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可被减化、被压缩、被“添油加醋”成新的形象。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所说“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具有他们个人兴趣的‘人’的世界,而不是事实与规律的世界,儿童世界的特征不是什么都与外界事物相符合。”前运算阶段,“儿童只能以自我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观察和描述事物。”[4]

1.3游戏心理

在早期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早期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早期阅读的开始,往往是盲目的、随意的和依赖的。因此需要老师们的正确引导和培养。而3-6岁是掌握基本语法和语句和书面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因此,我们要抓住幼儿语言的关键期,开展早期阅读活动,发展幼儿语言表达,促使幼儿在学前教育就具备初步的阅读能力,为入小学系统学习奠定基础。 早期阅读活动意在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使之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教师充分利用儿童图画书、教学挂图、绘本故事等资源,在日常活动中有机地渗透早期阅读内容,让幼儿自然地获得早期阅读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对阅读的兴趣,从而发展幼儿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早期阅读在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1、早期阅读能帮助幼儿获得良好的语言表达。学前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如1—3岁是幼儿学习语言发音的关键期,3—6岁是掌握基本语法和语句的关键期。而早期阅读是幼儿语言发展关键期的有效刺激物,有益于幼儿语言的发展。因此我借助幼儿绘本、画报、图书等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生动的特点,促进幼儿学习形象化语言。比如在主题活动在《春天来了》中幼儿说出“树上嫩芽绿了,田里秧苗青了,延伸公园美丽的花儿开了,河里鱼儿游来游去、漂亮的蝴蝶飞来了……”等等。幼儿通过观看画面,用清晰、完整的语言说出画面内容,并能准确、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画面事物、人物的特征、构造。 2、早期阅读能养成幼儿良好的听说习惯。在幼儿文学活动中《小蝌蚪找妈妈》、《白雪公主》、《金鸡冠的公鸡》……绘本故事中《小青蛙的演唱会》《大嘴巴》《宝宝哪里来》《爸爸,月亮来了》……等这些文学作品和绘本故事非常形象生动,能很好的吸引小朋友,牵动着他们的心。因此,不管是幼儿自己看书,还是听爸妈、老师讲述过程中,幼儿都能注意的倾听他人讲话,听不懂或有疑问时都能主动提问,因此在讲述过程中老师要结合语气、语调,尽量把故事中人物的高兴、悲伤的心情表达出来,幼儿在听的过程中也能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观点,从而养成良好的倾听和完整表达的习惯。 二、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发展幼儿思维、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1、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阅读环境。 结合《指南》的理念,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向幼儿提供有

语言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

语言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 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是语文学科思维训练的基本任务之一。基本的思维方法是指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以及所派生的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系统化、具体化等方法。思维方法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在阅读中,要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去理解作品的内容,诸如对语意的理解、对层意和段意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对中心思想的理解等。在写作中,要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立意、选材、布局、谋篇。阅读方法、写作方法,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方法。学生凭借自己掌握的思维方法去阅读、去写作,又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思维方法受到训练,得到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灵活多变的训练方法、通过多种训练途径发展学生思维。具体实践方法如下: 方法一:观察 观察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视听器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增强感性认识的直观思维训练方法。 在观察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点应落在养成学生边观察边动脑思考的习惯上,指导学生注意寻求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特殊之处,在对比中找出特点,以便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使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平常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或从表面不相干的事物中找出

其内在的联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实物的观察、人和事的观察、图画的观察等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学生学习杨朔的散文《荔枝蜜》后,了解到了杨朔在参观养蜂场时,不只看到了那些嘤嘤嗡嗡的蜜蜂沸沸扬扬的忙碌景象,而且看到了蜜蜂那种从来不争、不计较得失的品格。“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这是作家在认真观察基础上积极思考的结果。从仔细观察对象→发现特点→分析本质→展开联想,这种思维的过程正是初中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一种特质。于是,我让学生课余时间寻找目标观察,并遵循上述思维模式由表及里地探究对象本质。有一学生在“discovery(探索)”频道中看到有关鹰的介绍,她发现了鹰不畏风雨、搏击长空、以强有力的利爪牢牢抓住自己的目标并睿智地克敌制胜的特点后,她联想到了作为学生也应该像鹰那样对待学习生活,不畏困难、坚定不移、并发挥聪明才智克服前进中的障碍,走向成功。学生在习作中写到:生活告诉我,顽强、睿智、有力、上进才能达成目标,成为生活的强者;我也要告诉生活,我要成为鹰一般的强者。 方法二:概括 思维所反映的对象总是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和它们之间的 规律性联系,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而后又经过具体化,把同类归在一起的

3-6岁儿童思维训练游戏

3-6岁儿童思维训练游戏 3-4岁:起步阶段 3-4岁的孩子属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这个阶段,对孩子实行逆 向思维训练,主要是通过给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有趣、愉快的游戏环境,让他萌发思考的兴趣,并自己动手操作,让孩子经常处于积极活 动的状态之中。 哭笑娃娃游戏 游戏目的:在迅速反应中发展思维的逆向性和流畅性。 游戏玩法:和孩子一起玩经典的老游戏“石头、剪刀、布”吧! 不过,这次要做点小小的改动。每一次,胜利者都要做“哭”的动作,输的一方则要做“笑”的动作,谁先做错就要淘汰认输哦! 反口令游戏 游戏目的:能根据“口令”做相反的动作,训练孩子思维的逆向 性及思维的敏捷性。 游戏玩法:你说“起立”,孩子就要坐着不动;你说“举左手”,孩子就要举右手;你说“向前走”,孩子就要往后退……总来说之, 孩子要和你“反着来”才行。 高个和矮个游戏 游戏目的: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孩子的逆向思维水平及空间感知 水平。 游戏玩法:准备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积木和高矮不同的小人3个。你能够在3个高矮不同的小人下面垫上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 积木,使它们显得一样高。然后,让孩子根据所垫木块的多少,判断 出这3个小人中,哪个,哪个最矮。

4-5岁:关键阶段 4-5岁是孩子思维活动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孩子的思维 已经进入具体形象阶段。对4~5岁的孩子实行逆向思维训练,主要是 持续丰富孩子的知识,发展他的语言,协助孩子学会从正反两个方面 思考问题,并做出判断。 反义词游戏 游戏目的:积累孩子的词汇量,发展逆向思维记忆力及思维的流 畅性和敏捷性。 游戏玩法:这是一个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实行的游戏。你要根据 孩子的实际情况,说一些词语,要求孩子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说出这个 词语的反义词。比如你说“白天”,孩子就要说“黑夜”;你说“大树”,孩子说“小树”等等。 找图形游戏 游戏目的:让孩子能根据形状、颜色标记对图形实行双维排列, 体验给图形定位的方法,发展逆向思维及立体思维。 游戏玩法:双维排列底板一块,一些与图上的标记相对应的图形,如红色的方形、蓝色的三角形等。您能够先和孩子一起猜拳,决定谁 先玩。赢的一方能够随意说出一个空格(如横三竖三),让对方找出相 对应的符合条件的图形放上去。如果找错了图形,就不能放上去。 看一看,是谁找到的图形多呢?你和孩子谁比较厉害一点呢! 我是小法官游戏 游戏目的:训练孩子的空间想像水平和逆向思维水平。 游戏玩法:准备粗细不同的3根小棒和绳子3根。先将3根绳子 分别在3根小棒绕3圈,但剩下的绳子长短要相同。然后,你要请孩

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感觉运动阶段0~2岁 特点:婴儿只能通过自身的动作及与动作先联系的感知觉来认识外部世界,尚未形成对事物的表征,没有表象和语言。所以,儿童 只能认识此时此地的事物,物体一旦不在儿童的视野内,它就从儿 童的心理活动中彻底消失了。到感觉运动阶段末期,婴儿形成了心 里表征,掌握了语言和表象,获得了客体永存的认识。 前运算阶段2~6、7岁 特点:产生了象征性机能,儿童开始摆脱对具体动作的依赖,可以凭借头脑中对事物的表征——表象与语言来进行思维。前运算阶 段的思维是一种象征性思维,它使儿童的思维摆脱了对动作的依赖,另一方面也使儿童的思维局限于现象的世界,从而缺乏逻辑性。前 运算阶段思维缺乏逻辑性的表现之一是不具备观点采择能力——从 他人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的能力。另一个表现被称为泛灵论,即儿童 认为一切事物都和自己一样有着情感意愿和想法。第三个特点是儿 童对事物的认识容易受事物的现象所左右,表现出现象论的特点。 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2~15岁 特点:与具体运算思维相比,形式运算更具有系统性。它可以使儿童解决前所未见的问题或假设性问题,是儿童适应复杂环境最有 力的思维工具。 1、感知觉运动阶段(0~2岁)。这时的孩子仅仅通过感觉来建立 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他感知到的就认为存在,否则就认为不存在。 皮亚杰对这一阶段不愿意多作关注,在他看来这一阶段的研究意义 不大;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这时的孩子开始学会抽象的运算,不需要实物也能作逻辑思考,学习进入成年人的思维模式。但是, 有许多人毕生都不能进入形式运算阶段,而只能停留在具象思维的 阶段,这往往表现为缺乏逻辑足够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等品质,按照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研究往往女性居多。需要说明的是,皮亚杰 的认知发展理论是在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纵向阐述人的认知发展过程。但是真正要理解日内瓦学派的精髓,需要和他的另一横向的认知理 论“发生认识论”结合起来看,才能明白皮亚杰的观点。 (一)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 对4—5岁幼儿提问3加4等于几,他们大多会说不知道,而如 果你问他们3块糖添上4块糖是几块糖,他们通过具体形象性思维 会很容易想出答案。 (二)直觉行动思维在幼儿期继续发展 幼儿初期的思维是直觉行动的。当幼儿动手玩实物或玩具时,才进行思维。三岁儿童的思维离不开手的点数,是随着具体事物的实 际操作展开的。 (三)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 菜花偶像逻辑思维是在具体形象性思维的基础上发展的,只有在积累了各种感性经验与表象的基础上,才能抽象概括出表象的本质 属性。 3—4岁幼儿的思维是直觉行动思维,4岁幼儿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但他们理解的是生活中熟悉的和生活经验相联系的事情,时常 依赖个别食物的具体形象,概括性很小;5岁幼儿思维时,依赖的表 象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主要概括事物的外部特征,掌握具体概念。6 岁左右的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能掌握较抽象、概括性较 强的概念,如家具、蔬菜、交通工具等,开始理解事物发展的逻辑 关系。 看了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的人还看了:

谈从思维训练到语言锤炼的作文教学实践

谈从思维训练到语言锤炼的作文教学实践 [摘要]文章针对作文教学中难点多、学生基础不同的特点,将作文教学按思维—选择—表达三个序列,分为概括—具体—精炼三个阶梯进行训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提高作文水平。 [关键词]思维表达作文教学实践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写作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为了分散难点,各个击破,必须进行有步骤、有计划地训练。文章的形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对客观存在的认识,二是将这种认识表达出来。笔者由生活经历、知识结构、感情因素等复合而成的认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文章的内容与形式。所以写作不仅需要较强的表达能力,更需要对生活的深刻认识能力,而作文教学不仅要着眼于文章本身,更要研究形成文章之前的那段充满矛盾极为复杂的感知生活、认识生活的心理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可将作文能力的构成因素归纳为认识能力(即思维能力)、选择能力、表达能力三级序列,将学生的作文训练按思维—选择—表达三个序列进行。其中,思维能力训练是为提高学生认识能力而进行的训练,是写作的基础性训练;选择能力训练是对材料进行处理的能力训练,确定写作的内容,使写作进入预备状态;表达能力训练包括结构能力与语言能力的训练,确定文章的形式,最后完成写作。 一、从思维到表达的教学思路 1.思维序列的训练。思维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基础写作技能,它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形象地认识世界)、丰富的想象能力(创造形象能力)、细腻的感受能力(情感描述能力),以及缜密的分析能力、全面的概括能力、清晰的说明能力。思维的主要方式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这两方面都与写作密切相关。 对学生形象思维的训练应抓住观察、想象、感受三个方面的能力训练。首先,文章来源于生活,对生活的观察是至关重要的。观察是写作的第一基石,是写作的源泉。其次,想象能力的训练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创造出更富魅力的形象和更为优美的语句,使学生更富创造力。再次,文章必须有感情,才能赋予艺术形象以生命,才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而只有细腻的感受能力才能把握感情并把它表达出来。感受能力的训练将引导学生更为充分地体验内心情感的波澜变化,使文章

学龄前儿童记忆力发展特点

学龄前儿童记忆力发展特点 很多人不清楚孩子在各个时期记忆力的发展特点,你知道学龄前儿童的记忆有什么特点吗?下面就来为大家推荐的学龄前儿童记忆力发展特点,欢迎参阅! 一:是孩子的记忆是从无意记忆逐步向有意记忆发展 虽然孩子从出生不久后就开始显示比一定的记忆现象,但1岁之前的记忆几乎都是无意记忆。有意记忆在1岁左右开始萌芽,到3岁的时候,孩子的记忆仍然是以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有一定的发展。3岁以后,有意记忆开始了快速发展。 一切鲜明的、鲜艳的、新的、不寻常的事物。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孩子就可能把它记下来。但也不是所有吸引了孩子注意的东西都能随意地记住的。如果吸引孩子注意的事物能够使孩了感到惊奇,感到兴奋,感到有兴趣,或者引起了孩子的情感共鸣,那么,孩子把它记住的可能性就大:而如果孩子对它不感兴趣,不产生对它的任何印象,那么在孩子的记忆里也就不可能留下长久的痕迹,孩子记住它的可能性就小。 再就是孩子可以无意地记住多次重复的东西,如孩子能够记住玩其排练的顺序,能够记住大人带他一起去幼儿园时多次走过的路,能够记住经常到家里拜访的熟人等。 无意记忆虽然是在孩子下意识的状况下产生的,但也不能离开孩

子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适当组织孩子的合理活动,如游戏活动、学习活动、劳动活动,可以促进孩子无意记忆能力的发展。 3岁以后有意记忆开始快速发展,4岁以后孩子的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能力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但有意记忆的效果好于无意记忆,并且有意记忆能力提高的速度高于无意记忆能力的提高,二:是由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发展 孩子是先开始机械记忆的,因为机械记忆是根据事物外部联系,运川简单重复的方法记忆的。3岁之前,由于孩子心理的各个方面还没有发展起来,孩子各方面的经验和能力都还很贫乏,他们对亩不著的逻辑推导能力也还很差,所以他们的记忆还带有很大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主要采用简单重复的方法讲行。 3岁以后随着孩子语言能力和思维此力的发展,孩子开始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推力能力,这时孩子的理解记忆开始快速发展。碑岁以后孩子开始很自然地将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结合,例如让他们复述故事时,孩子绝不会完全是一字一句地照背,而是有或多或少地逻辑加工。如改换一些词,省略某些情节或添加某些情节等。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并不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而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在孩子的记忆活动中,对于一些困难的或不好理解的材料,机械记忆的成分就多些:对于某些容易理解的材料,理解记忆的成分就多些。 三:是从直观形象记忆向抽象记忆发展 在整个学前时期,孩子的直观记忆都要比抽象记忆好,这是因为孩子的视觉记忆效梁好于听觉记忆效果,几体的东西其有形象、鲜明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它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用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让幼儿过早识字不符合其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 (一)倾听与表达 目标1 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教育建议: 1. 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如:经常和幼儿一起谈论他感兴趣的话题,或一起看图书、讲故事。 2. 引导幼儿学会认真倾听。如:

成人要耐心倾听别人(包括幼儿)的讲话,等别人讲完再表达自己的观点。 与幼儿交谈时,要用幼儿能听得懂的语言。 对幼儿提要求和布置任务时要求他注意听,鼓励他主动提问。 3. 对幼儿讲话时,注意结合情境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于幼儿理解。如: 说话时注意语气、语调,让幼儿感受语气、语调的作用。如对幼儿的不合理要求以比较坚定的语气表示不同意;讲故事时,尽量把故事人物高兴、悲伤的心情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现出来。 根据幼儿的理解水平有意识地使用一些反映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句子。 目标2 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教育建议: 1.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 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如谈论他感兴趣的话题,询问和听取他对自己事情的意见等。

第六章 言语和思维练习题

第六章言语和思维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言语 2、语言 3、思维 4、概念 5、发散思维 6、定势 7、想象 8、再造想象 9、创造想象 10、直觉思维 11、创造性思维 12、问题解决 二、填空 1、言语活动的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核心特征是________。 2、言语活动可以分为两大类: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其中,后者又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思维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和________。 4、个体言语习得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个体言语习得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个体言语习得的主要理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三种。 7、思维的主要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 8、概念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部分,二者成_________________关系。 9、思维按凭借物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三种;按思维活动的进程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按思维活动的结果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按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想象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11、想象的主要构成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根据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将想象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种,其中有意想象又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种。创造想象具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特点。 13、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 1、医生通过观察、号脉能诊断出患者的病情,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

二、语言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发展贯穿于身心发展的各个领域,对其他领域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对交往情境的判断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等,并通过语言获取信息,逐步使学习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有利于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培养幼儿对文字的兴趣,通过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过早识字不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 (一)听与说 目标1 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教育建议】

1.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如:经常和幼儿一起谈论他们感 兴趣的话题,给他读图书、讲故事等。 2.引导幼儿学会认真倾听。如: ●要认真听别人(包括幼儿)讲话,为幼儿做出表率。 ●要用幼儿听得懂的语言与他们交谈。 ●对幼儿提要求和布置任务时要求他们注意听,鼓励他主动提问。 3.对幼儿讲话时,注意结合情景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于幼儿理解。 如: ●说话时注意语气、语调,让幼儿感受语气、语调的作用。如对 幼儿的不合理要求以比较坚定的语气表示不同意;讲故事时, 尽量把故事人物高兴、悲伤的心情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现出 来。 ●根据幼儿的理解水平有意识地使用一些反映因果、假设、条件 等关系的句子。 目标2 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征

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征 像“幼儿园、“汽车、“飞机、“火车等都是具体形象的概念,宝贝对这些具体形象记忆深刻,但要将这些具体形象与它的概念联系起来,还需要一个反复强化的过程。 2.以机械记忆为主,不善于理解记忆宝贝的大脑就像一架照相机,可以不假思索就拍摄下周围的一切。 即便对所要记忆的内容根本不理解,但在成人的反复教导下,仍然能够将很多东西保留在他的记忆深处。 比如,宝贝不理解唐诗、英语单词等,但仍能背诵很多唐诗、英语单词。 机械记忆有利于帮助宝贝掌握更多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会理解记忆。 3.记忆活动容易受情境或情绪影响宝贝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记忆活动很容易受情绪的影响而出现差异。 宝贝心情愉快,记忆效果良好;心情沮丧,则有可能什么都记不住。 一些伴随动作或能给宝贝较强情绪体验的内容可以强化宝贝的记忆,使宝贝记忆的效果更好。 4.记忆精确性差且很容易遗忘宝贝的记忆特点是很容易遗忘,尤其3岁前的宝贝,因此一般人记不住3岁以前的事情,心理学称之为“人类幼年健忘。 这个年龄段的宝贝回忆的精确性较差,宝贝的回忆往往是片段的、

不完整的,常常会出现丢失细节、颠倒时空或者将人物事件与时空随意组合等情况。 5.记忆内容在头脑中保留时间较短当宝贝见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1岁以内的宝贝根本回忆不起来;2岁左右的宝贝可以回忆几天以前的事;3岁左右的宝贝可以回忆几个星期以前的事。 比如爸爸在外学习1年后回到家中,小宝贝可能就不要爸爸抱,因为他已经忘记了爸爸的模样,把爸爸当成了陌生人。 6.记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3岁以内的宝贝记忆没有目的性,凡是他感兴趣的、印象鲜明的事物他都能记住。 因此,父母如果不记得把某个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了,如果宝贝曾经看到父母拿到这个东西并且放在某个位置,他的记忆深处还会保留当时的情景,于是,宝贝很可能十分轻易就能帮着找到。 2.帮助宝宝理解3岁以前宝宝的记忆以机械记忆为主,因为他的理解能力不够,妈妈在给宝宝讲故事或者学儿歌的时候,应该多给宝宝讲解详细内容,帮助宝宝理解其中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3.多和宝宝一起回忆也许宝宝并没有记住以前发生的事情,但是如果父母多和宝宝一起谈论以前的事情,一起念以前学过的儿歌,能够帮助宝宝回忆,巩固他的记忆。 而且,和宝宝一起谈论以前的事情,跟他一起分享他的生活,还能够帮助他更深地了解自己。 4.循序渐进宝宝记忆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简单到复杂,

试析幼儿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的关系

试析幼儿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彼此交往和表达思想的工具,在幼儿阶段,幼儿的语言不但是交际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幼儿认识环境的工具,也是巩固知识、发展思维的工具。因此,发展幼儿语言是关系到幼儿思维能力发展一项很重要的课题!为什么说发展幼儿语言是学前教育的重要课题呢?这是由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所决定的。幼儿左右两个脑半球分工尚未明确,两个脑半球都有语言中枢,因此,幼儿学语言是迅速和容易的,如果在这个阶段不注意发展幼儿的语言,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五岁左右是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的飞跃阶段,这个时期的学习环境对幼儿影响最大,如不及时发展幼儿的语言,就不能满足幼儿旺盛的求知欲的需要,耽误了幼儿最宝贵的学习时间,损失难以弥补。因为发展幼儿语言这么重要,因此,不少的教育专家在论述幼儿的语言教学是提出了对小班幼儿训练正确发音,丰富词汇和运用词语,对于大班和学前班发展连贯性语言,要求能基本用口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为升入小学学习语言文字打好基础等等具体的要求。我们的教养员基本遵循这样的程序来进行教学。语言是以思维活动为依据的,它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可见,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发展语言就是发展思维,也就是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增加知识,养成肯于动脑筋思考问题的习惯!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是语言的表达内容。幼儿口头语言表达的发展,必定要促进思维的发展。所以,心理学家把语言训练作为锻炼思维能力的手段。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提高幼儿的口头语言,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那么,我们如何在发展幼儿语言的同时发展其思维呢?我的主要做法是: 一、在观察事物中发展语言,发展思维 人们的感性认识一般都是通过观察获得的,观察是获得知识,启迪智慧的窗口。因此,我在语言课的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观察周围事物。如:在教蒙语“嘴巴”这一单词时,教师首先拿出一张人的头像,然后让幼儿边观察边思考:①嘴巴是什么形状的?②嘴巴有什么用处?通过图片来辅助教学,效果很好。幼儿对图片都是很感兴趣的,所以在观察图片的时候都很认真。由于幼儿做到了认真观察,所以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都有话可说,而且说得很生动、活泼。通过这样的观察,增强了儿童学习语言的兴趣,不仅为幼儿的语言训练提供了材料,而且促进了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发展了思维能力。 二、在动手操作中发展语言,发展思维

开启你的脑袋益智题(思维语言训练)(含答案)

开启你的脑袋益智题(思维语言训练)(含答案) 一、他们各卖什么货 某客店接待三位客商,客店主人笑嘻嘻的询问这三位客人是卖什么的。一位瘦大爷说:“我的货‘远看像座山,近看不是山,上边水直流,下边有人走’。”店主听了满意地点点头:“欢迎,欢迎。”另一位胖客商随后答话:“我的货是‘又扁又圆肚子空,有面镜子在当中,人们用它要低头,摸脸搓手又鞠躬’。店主人会意,热情地说:“请进!请进!”最后一位女客商说:“我卖的是‘铁打一只船,不推不动弹,开船就起雾,船过水就干’。”店主人听了三人的话,已经知道了他们各卖什么货。 小朋友。你知道他们卖的是什么货吗?请从下面答案中选一人正确的填在括号里,再说一说,你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大碗脸盆玩具轮船伞熨斗馍馍 瘦大爷卖的是(伞)。 胖客商卖的是(脸盆)。 女客商卖的是(熨斗)。 二、阿凡提骗国王 阿凡提是传说中绝顶聪明的人。有一次,高傲的国王在路上遇见了他,说道:“阿凡提,我听人说,你很聪明,也很会骗人。好吧,今天你若能把我从轿子上骗下来,我 就服你。你若不能把我骗下来,我就把你驱逐出境。”阿凡提听后,想了一下,说:“伟大的国王,我不能把你从轿子上骗下来,但我可

以把你从地上骗到轿子上去。”…… 当然国王被阿凡提骗下了轿子。国王输了。 小朋友,你知道国王是怎样被阿凡提骗一下轿子的吗?请你根据合理的想象,把省略号处省去的内容写出来。注意要写好阿凡提与国王的对话。 答案:国王一听,就下了轿,说:“哦?我倒要看看你怎么把我骗上去!”阿凡提哈哈大笑,说“国王陛下,您不是已经下来了吗?” 三、春的讨论 春天来了,树上的鸟儿,草地上的家禽和牲畜都聚集在一起,对春耕春种进行了一次热烈的讨论。 第一个提出要“播谷!播谷!”(布谷鸟) 第二个提出要选种:“谷谷鼓!”(种子要饱满。)(鸽子)第三个提出肥料问题,说:“积积渣渣!”(麻雀) 第四个认为有些肥料不好:“假假!假假!”(喜鹊) 第五个说我有好肥料,“唔——唔!”(猪) 第六个提出要把劳力分工一下:“各个——各个!”(鸡)第七个急忙表示也要参加:“我啊!我啊!”(乌鸦) 最后一个跑来说耕田最要紧:“哞!哞!” (牛) 你知道它们是些什么动物吗?请把它们的名字写在括号里。 四、课题谜语 1、三面墙,一面空,小孩子,在当中。(匹) 2、两只蚂蚁抬根杠,一只蚂蚁杠上望。(六)

儿童语言的训练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儿童思维能力 新大纲提出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必须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加强思想教育,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从低年级起,就要扎扎实实地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注重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怎样利用新教材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儿童思维能力呢?我们的做法是: 一、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诱发儿童思维的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新教材设计精美,图文并茂。为了让儿童读懂故事,理解课文,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并通过训练鼓励儿童积极思维,教学中教师可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或运用儿歌、谜语、游戏、课本剧等活动,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诱发儿童在阅读中思维的积极性。 如教师在教第一册中《秋天到了》这篇看图学文时,用录像放映美丽的秋景图。用幻灯打映课文中的插图,从图入手,教给儿童进行有序观察的方法:先看天空,后看地上;先看近处,再看远处。接着要求儿童边观察边思考,寻找表现秋天景物特点的画面,并让其说出来。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学习本课6个生字及新词,理解“秋天到了”的特征,用录音示范教读课文。课中做“秋天到了”的游戏,巩固练习时让儿童想象还有哪些现象说明秋天到了,并让孩子们通过想象自画秋景图。最后编出儿歌:“我们爱秋天,秋景实在美。秋季多迷人,祖国最雄伟!”儿童边唱边拍手,这堂课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顺利结束。教学中图文密切结合,看、听、读、说、画多种感官参与,学生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儿童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诱发。 二、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儿童思维的自觉性。 儿童好奇心强,对任何事物都喜欢问个为什么。他们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入,又在验证答案和应用知识中不断发展。因此,在低年级语言文字训练中,要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读的同时质疑问难,大胆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学会解答问题,激发他们思维的自觉性。 如教第一册中《小小的船》,为了强化文中句子的训练,让儿童结合插图,自觉、主动地化解难点,教师设计了如下的问题进行分析引导: 1.“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这一句讲的是“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为什么说月儿像小船呢?(诗的第一句是理解的难点,要结合插图帮助学生弄清月亮和小船的关系,让学生看月亮图想小船的样子,弄清月牙儿和小船都是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它们的形状很相像。) 2.小女孩怎么能坐到月亮上去呢?(结合插图帮助学生弄清小女孩和月亮的关系:因为夜空太美了,小女孩已经把辽阔的蓝天当作大海,将弯月比作船了,所以才很自然地想象自己坐到船似的月牙儿上去了。) 3.小女孩在月儿上为什么只看到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呢?(要帮助学生弄清这是一个晴朗的夜空才能出现的景色。同时借助插图帮助学生理解叠词“闪闪”、“蓝蓝”。这两个词,是描绘美丽夜空的情景的:“蓝蓝”一词,不仅描绘了夜空的颜色,而且给人以广阔而寂静的美感;“闪闪”,又给人以动态的美。从中使学生领略到夜空不仅美,而且充满情趣。 以上提问,让儿童怀着对星空好奇的心理,自觉地进行思维,主动作答,加上教师的恰当点拨、分析,最终使学生理解全诗意义。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有个学生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这个小女孩是怎样飞上天坐到月亮上去的呢?”教师对学生的大胆提问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同时告诉学生:由于夜空太美了,月儿很像小船,小女孩是想象自己上了天坐到月亮上去了。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联想,可以让对儿歌诗意已理解的学生帮助作答。这样的教学,既能培养学生自觉思考问题的能力,又能消除教师代替学生思维的弊病。 三、分析课文重点词句,培养儿童思维的准确性。 儿童知识少、阅历浅,认识事物往往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准确地抓住特征。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儿童心理特征,抓课文重点词句,抓对插图的有序观察及图意口述,充分发挥他们的智能,逐渐培养他们思维

学龄前各阶段儿童的特点

学龄前各阶段儿童的特点 一.3-4岁儿童特点 --- 3-4岁,是幼儿期中最重要的时期。3岁的孩子整天蹦蹦跳跳,活泼、灵巧、讲话流利。智力和感情的成长速度非常惊人。在 3岁小儿身上同时有着独立欲望和缠着妈妈撒娇的强烈依赖性。 运动机能:会骑三轮车;会两脚交替上下楼梯;会从平地跳上 台阶;会用水壶倒水。能叠9-10块方木。 心智方面:会唱简单的歌;知道一些儿童的诗歌。 能重复三位数;喜欢色彩。 有时间概念:知道“今天”的意思。 想象力丰富,模仿图画书中的动作。 能将几何图形的木块放入相应的框框内,喜欢对称。 能注意到遗漏的部分或损坏的物体,并要求家长装配上去。 能找出图中缺少的1-2个部分。 语言能力发展显著,有900字的词汇;会说句子,常常自言自语。 说话流利、自信;说话时用复数。 能说出姓名、年龄、父母姓名、单位或住址。 会背诵几首儿歌、唐诗、广告词及简单的故事。 好奇心强,喜欢不断地追问:“为什么?这是什么?有什么用

处?” 在别人的帮助下穿衣服,自己能脱衣服,解开旁边或前面的纽扣。 上厕所只需略予帮助。 社会发育:知道自己的性别及性的差异。 知道等待、轮流,但常常不耐心。 兄弟姐妹之间会比赛和产生嫉妒;比较讲道理; 喜欢同别人交换东西;认为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大吵大闹和发脾气已不常见,持续时间短;友好、有幽默感;讨好家长。 害怕黑暗和动物;会整理玩具,会自己上床睡觉。 二、4-5岁儿童特点 --- 4—5岁时期的孩子特别活泼好动,整天蹦蹦跳跳动个没完。运动功能进一步完善,基本掌握了全身性的主要运动,他们能跑善跳,会玩球、跳绳、攀登等。手的动作也更加灵巧,能参与一些简单的劳动、游戏和生活自理,有的孩子已会熟练地使用筷子。 4—5岁的孩子,随着与外界交往范围日益扩大,以及游戏、学习、劳动等活动不断增多,他们的语言能力进一步发展起来。词汇量迅速增多,4岁的孩子词汇量为1600个,5岁时可达2100个,词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在这个基础上,儿童的口语表达能

儿童口头语言的发展和书面语言的学习教学提纲

儿童口头语言的发展和书面语言的学习 心理语言学着重研究语言的心理过程,它是心理学和语言学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应用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语言应用理论和实践的一问学科。这两门学科从各自的角度关注着共同的问题,即语言的获得与学习。今天,我们正是站在这个交叉点上,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言语获得及语言学习的情况和研究心得。 (一)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脉络 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到六岁左右基本上能准确无误地听说他的母语,在短短的几年中经历了一个口头语言飞速发展的过程。从比喻的意义上,可以说经历了人类语言从准备到出现再到发展的缩影。 婴儿在出生后的最初日子里只有哭声,但很快就会发展成不同种类的哭声,有时也会发出喔喔啊啊的声音。和具体环境相伴随,抚养者常常能分辨出这些声音所表示的意义。随后,在婴儿五六个月的时候,就开始了咿呀学语的阶段。这时婴儿能发出很清晰的辅音和元音组合起来的音节,并且多次加以重复,虽然意义还不很明确。大约一岁前后,第一个词就开始出现了。随着词的增多,这种不甚明确的语声也就越来越减少,但久久不会完全消失。 儿童在开始学说话的时候,说出的都是单音节的词,而且多是迭音出现。当然这些词多是具体的名词,表明儿童对世界的认识,是从作用于他的人和物开始的。但渐渐人们就会发现,儿童虽然还是只说一个词,但实际上是想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比如说“爸爸”,其实是想说“爸爸上班去了”。我们把这种能起句子作用的词叫作“独词句”,它构成了儿童从词向语发展的最初环节。几个月之后,儿童就有了两个单个的词组合起来代表一个完整意思的“双词句”,甚至“多词句”。作为句子还不够格,因为不完整,但所表达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 在一岁半到两岁之间,儿童的口头语言里开始出现完整的简单句,其中以主谓、谓宾和主谓宾结构的句子为多。每个句子都比较短,大约在五个字左右。即使到了三岁,儿童的语言中仍主要是简单句。只是那时复句就开始出现并缓慢增加起来。在有了两到三年的基础之后,儿童的词汇和句法就很快丰富起来了。 儿童对语音的感知也经历着一个发展的过程。有的实验表明,婴儿在出生几周后就能区别语声和其他一些声音;两个月时就能对抚养者说话的各种情绪作出不同的反应;四个月时就能区别说话的是男还是女,六个月时就能区分出不同的语调。这些在发展早期就具有的辨别语音的能力,是尔后辨别元音、辅音和诸多音节的基础,也是能够发出不同语音的前提。 我们非常粗略地为读者勾勒一个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脉络,当然是由于口头语言的获得和发展是书面语言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为了说明语言发展中的两个特点。 一是语言发展的阶段性。语言发展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差异,语言的发展和儿童的年龄只有大致的对应关系而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对照。比如,一岁开始说话,这只是一个约数,有的孩子十个月就开始说话,有的却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只凭这一点并不能判断孩子是不是聪明。但有一点是不会变的,那就是任何一个孩子在语言发展中都必须经过顺序相同的几个阶段,不可能减少,不可能颠倒,也不可能超越。例如,所有孩子都必须经过单词句阶段再到双词句、多词句阶段,然后会说简单句。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把语言发展较清楚地划分成几个明显不同的阶段。 二是语言发展的连续性和交迭性。语言发展有如一条索链。新特征的出现标志着新阶段的开始,而新阶段的开始并不意味着原有特征的消失。例如,在双词句阶段,两个词连起来代表一个完整意思这个特征开始出现,而同时儿童口语里还保留着不少单词句,随着时间的推移,单词句的比率渐渐减少,以至不再出现。这一切都是一个渐变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就是连续性。而在同一个时期里,原有的特点和新出现的特点并存,交叉存在,逐渐交替,这就是交迭性。 认识到这两点很重要,因为这是心理发展共同的规律,它可以帮助我们避免机械地、绝对地看问题,而且对我们认识书面语言学习的规律有借鉴作用。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教案

项目八: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一、教学目的 (一)了解思维的概念、过程及特性 (二)熟悉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基本形式 (三)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对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课时安排 3课时 三、重点难点 (一)重点 幼儿园教育活动对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难点 思维的概念、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案 六、课程主要内容 导入:小班孩子数苹果的时候会指着苹果一一对应地数,数数的时候会借用手指头来数。 思考并分析:这个认识活动与我们学习过的感知觉有什么不同?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过程? 任务一:了解思维的基础知识 一、思维的概念 (一)讲解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二)讲解思维的特性 1.概括性:指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反映。 2.间接性:以一定事物为媒介来反映那些不能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 提问巩固知识点:“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主要指思维什么特性? 二、思维的过程和基本形式 (一)讲解并一一解释思维的过程 1.分析与综合 2.比较与分类 3.抽象与概括 4.具体化与系统化 (二)讲解思维的基本形式 1.概念

概念是反应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例】如:“玩具”,它反映了皮球、娃娃等供人们玩的物品所共同具有的本质属性,而不涉及他们彼此不同的具体特征。 2.判断 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某种东西的存在或指明某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思维形式。【例】如:“老虎是一种动物“、”蝴蝶不是鸟“等。 3.推理 推理是从已知的判断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方式。可分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 任务二: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 一、学前早期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 理解:直观行动思维(0~3岁左右)——是手和眼的思维,具有直观性与行动性、初步的概括性的特点。 教师解释“直观行动思维”: (1)思维在直接感知中进行 (2)直观行动思维离不开儿童自身的行动 【例】澡盆里婴儿的戏水动作,只有当置身于澡盆里面的时候,才会发生。当离开澡盆的时候,这种动作就停止了,而且也很难在没有澡盆的时候复现。 二、学前中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例】分析以下案例,归纳学前儿童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2+3=5 理解:具体形象思维(3~6、7岁左右)——具体形象思维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具体性表现为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 理解:泛灵论——指幼儿将一切物体都赋予生命的色彩。 【例】宝宝看着慢慢降下来的风筝就说风筝累了,要睡觉了 三、学前晚期儿童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理解:抽象逻辑思维(6、7岁以后)——指用抽象的概念,根据物体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幼儿期,特别是5岁以后,明显地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 (一)思维方式的变化 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二)思维工具的变化

-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心理特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心理特点: 1、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不够精确,思维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分析、推理等抽象逻辑的思维初步发展。 2、情绪容易冲动,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破涕为笑之类的表现时常见到。自我控制能力较之幼儿阶段有了发展,但仍比较差,特别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与暗示,进而产生不自觉的模仿行为。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贯性。 3、活动的依赖性较强,尤为依赖老师。有独立的愿望与要求,在家中表现明显。 4、神经系统较脆弱 5、爱抚的需要迫切。仍有游戏的需要。 6、喜欢交朋友,邻里的伙伴,同座的同学,给他东西吃的高年级学生,均可能成为朋友。朋友关系很不稳定。 7、自我评价几乎完全依赖老师。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较多地评价他人,不善于客观地评价自己。 8、学习活动本身是否有趣,老师态度是否亲切和气,成为学习的主要动机。逐渐了解分数的客观意义。因作业、考试分数引起挫折的情绪不象中、高年级学生那么强烈。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心理发展建立在学龄前儿童的基础之上,因此,他们的心理必然还保留某些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1、感知特点。 与学龄前儿童一样,小学低年级儿童在感知事物时满足于事物的大概轮廓与整体形象,常常不对事物作精细的分析,容易忽略事物的 某些细节。以识字为例,他们只满足于每个字的轮廓,却不去把握字 的每一个细节,导致他们认字时容易把外形相似的字张冠李载,混淆 起来;导致他们写字时容易出现不是漏笔划,就是添笔划,无法精确 地把字写完整。“未”与“末”,“己”与“已”,在他们看起来都 是同一个字,当他们写这些字时,根本不去与日俱增哪一笔长,哪一 笔短,哪一笔封口,哪一笔不封口,完全感觉把它们写出来。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感知具有明显的随意性与情绪性。他们的感知活动较少受目的控制,较多受兴趣控制。这就导致他们感知事物常常跟着兴趣走,不按教师的要求去感知。老师要求他们观察花的形状、结构与颜色,他们却被叶子上的昆虫所吸引,去玩弄昆虫,把花撇在一边不予理会。老师要求他们去观察一幅小学生写字的正确姿势的图片,他们却偏偏不看姿势,反而去看图片中小学生的裙子,说:“你看这娃娃的裙多漂亮,上面画了鸟,蝴蝶。”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感知目的性只有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与训练下才能逐渐培养起来。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时间与空间知觉还很不完善。 他们还不能理解 “上下”、“左右”、“大小”、“长短”、“快慢”的相对性。老师与他们面对面站,他们就分不清老师的左右,不知道老师的左就是他们的右,老师的右就是他们的左。他们对于那些过大或过小的空间与时间的概念就不易理解。“世纪”对于他来说,就是“奶奶活着的时候”。“无穷大”就是“许多许多许多房子”。这一特点,只有当他们思维发展之后,才能逐渐消失。 2.注意特点。 小学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还不完善。他们的注意常常容易被活动的、鲜艳的、新颖的、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室之外的小鸟、飞蝶、虫鸣都容易引起他们注意力分散。他们的注意很长期保持在一个事物上。据研究,5-7岁儿童,注意的保持时间是15分钟左右,7-9岁儿童,注意的保持时间是20分钟左右。因此,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在15-20分钟之后,就应放松一会,然后再继续学习。整个小学低年级,帮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发展有意注意,始终是对他们注意力培养的目标。 3.记忆特点。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机械记忆占优势,机械记忆的水平较高。因此,他们的记忆不是靠理解,而是靠反复背诵来实现。由于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机械记忆水平较高,因此,不能浪费他们的这一能力。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记忆任务在于培养意义记忆,逐渐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而不是满足于死记硬背。不过,这一任务只有伴随儿童思维的发展和知识的积累才能实现。 4.思维与想象特点。 想象建立在表象的基础上,以表象为素材。学龄前儿童的游戏活动强有力地促进了儿童想象的发展。他们会在回忆父母做饭的基础上,把橡皮泥搓成细条,大声叫喊:“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