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考民间文学习题与试卷集

自考民间文学习题与试卷集

自考民间文学习题与试卷集
自考民间文学习题与试卷集

民间文学习题与试卷集

民间文学半期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

1、民间文学的功能与一般文学相比较,其最大的特点是()

A、审美价值高

B、教育意义大

C、认识价值深刻

D、直接参与人民生活

2、"土帮土成墙,穷帮穷成王。"是()

A、成语

B、谚语

C、歇后语

D、谜语

3、《赵州桥》是一则()传说。

A、人物

B、史事

C、风物

D、技艺

4、《虎门烧烟》是一则()传说。

A、人物

B、史事

C、风物

D、技艺

5、第一次使用"童话"一词的人是()

A、阿尔奈

B、瞿秋白

C、山东京传

D、庄子

6、郭沫若指出"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他"指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老子

7、流传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本菲

B、库仑父子

C、格林

D、胡适

8、《粤风》的编者是()

A、屈大均

B、冯梦龙

C、李调元

D、黄遵宪

9"米筛筛米壳在心,嘱妹恋郎要真心,莫学米筛千只眼,要学蜡烛一条心。"这首民歌用的是()手法。

A、双关

B、托物起兴

C、比喻

D、白描

10、"买梨莫买蜂咬梨,心中有病无人知。因为分梨故亲切,谁知亲切转伤梨。"这首客家山歌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兴

B、借喻

C、双关

D、叠韵

11、谜语一则:"多多多多"(打二民间节目,谜底:七夕,除夕)。这则谜语的败笔是()。

A、浅露

B、底面相犯

C、谜面不成文

D、闲字无着落

12、谜语一则:月巴(打一城市名,谜底:合肥)。这则谜语的主要毛病是()

A、谜面不成文

B、扣合不紧

C、底面相犯

D、浅露

二、多项选择题 13、社会主义时期民间文学范围界限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作者的范围扩大了

B、民间文学概念发生变化

C、作品的内容,已经不是确定民间文学的重要条件

D、流传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E、体裁发生了变化

14、郭沫若同志说过,如果回想一下中国文学的历史,就可以发现中国文学遗产中最基本,最生动,最丰富的就是()

A、神话

B、民间文艺

C、作家文学

D、童话

E、经过加工的民间文学

15、民间文学单项整理的内容有()

A、改换过于偏僻懂得方言方语

B、规整词句

C、增饰文采

D、删节封建迷信思想,神仙鬼怪等

E、删去不必要的重复

16、民间文学艺术特色主要是()

A、倾向性鲜明

B、体式和章法较稳定

C、修辞手法灵活多样

D、常用拟人法及托物言志

E、结构完整,线索清楚

三、填空题

17、民间文学是人民群众的___________

18、民间文学不仅是一种文学现象,而且是_________有机组成部分。

19、列宁指出,民间文学是______的重要材料。

20、毛泽东亲自起草的______中,规定部队要搜集民歌。

21、原始社会没有文字,也就没有______和_______的差别。

22、人类学派的理论,对我国学者______ 、_________ 、______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3、保存我国古代神话资料较多的著作有______、_____、_____。

24、,召树屯》是_______族长诗。

25、《毛诗故训传》说:"曲合乐曰_______徒歌曰_________。"

26、〈钟九闹漕〉又名________,是_____族民间叙事诗。

27、我国蜚声世界的三部少数民族史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______大学是我国民俗学的发祥地,她于1927年创办了______-〈刊物〉,至今已有七十多年历史。

民间文学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民间文学作品按体裁粗分可以归结为三大类,即______________、民间诗歌、民间曲艺和民间戏曲。

2、民间文学有三大社会价值,即实用价值、科学价值和__________。

3、有的民间故事在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国度中都有同一类型,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有两种,一是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

4、歌谣是人民________________创作的短篇韵文作品。

5、谜语按内容可以分为物迷、事迷和_____________三大类。

6、民间长诗是劳动人民口头流传的长篇诗歌创作,包括抒情长诗和_____________两大类。

7、快书、快板是以说_____________进行表演的曲艺形式。

8、民间小戏在北方多称为秧歌戏,在南方多称为_________________。

9、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工作应贯彻全面搜集、忠实记录和_____________这三大原则。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认为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民间文学是最古老的文学,又是最有群众性的文学。()

2、通过洪水传说,可推想远古婚姻制度的某些特点。()

3、《狼外婆》的故事,属于传统民间童话中的魔法故事。()

4、强烈的喜剧性是笑话的特色。()

5、“小白菜,地里黄,三岁两岁死了娘”。这首民歌的开头用的是比喻手法。()

6、对答性的山歌一般称为“盘歌”。()

7、相声主要依靠运用“包袱儿”制造喜剧效果,“包袱儿”是相声的唯一艺术手法。()

8、《走西口》、《凤阳花鼓》等民间小戏的主题是:反对封建婚姻,要求恋爱自由。()

9、《古谣谚》、《历代笑话集》等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某种体裁作品的总集。()

10、楚剧是在莲花落和东北蹦蹦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在《不识字的作家》一文中,对民间文学作过非常精辟而全面的论述的作家是()。

A.鲁迅

B.郭沫若

C.茅盾

D.巴金

2、蒙古族有种民歌叫“安代”(又译为“安达”),是为()而演唱的。

A.风调雨顺

B.六畜兴旺

C.战胜疾病

D.爱情幸福

3、“地是刮金板,人勤地不懒”是谚语中的()。

A.政治谚语

B.劳动谚语

C.道德谚语

D.科学谚语

4、“四面四堵墙,当中一根梁,一宅分两院,关猪不关羊。”(算盘)这则谜语的结构手法(

)。

A.矛盾法

B.比喻法

C.拟人法

D.谐音法

5、山东的“沂蒙山小调”、安徽的“凤阳花鼓”、甘肃的“刮地风”等都是()。

A.民间小调

B.山歌

C.信天游

D.花儿

6、女娲造人的童话,最先见于()。

A.《楚辞·天问》

B.《淮南子》

C.《三五历纪》

D.《风俗通》

7、鲁班的故事属于()。

A.神话

B.民间传说

C.民间故事

D.民间笑话

8、阿凡提笑话,是()家喻户晓的优秀笑话。

A.藏族

B.回族

C.蒙古族

D.维吾尔族

9、中国历次文学创作的高潮都和民间文学有深刻的渊源关系,明清小说同(),相互之间就存在这种关系。

A.两汉乐府

B.六朝歌谣

C.五代以来的词曲

D.两宋以来的说唱

10、“五四”前后的“歌谣学运动”是由()发起的。

A.北京大学

B.中山大学

C.清华大学

D.武汉大学

四、双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越剧六十年前还是浙江嵊县西乡的一种民间小戏,原来叫()。

A.的笃戏

B.落子

C.小歌戏

D.蹦蹦戏

E.花鼓戏

2、评书又称()。

A.快书

B.评话

C.说书

D.琴书

E.弹词

3、“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这则歇后语采用的艺术手法是()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谐音

E.对仗

4、旧时代抒情长诗以悲歌为多,如()。

A.《妈妈的女儿》

B.《铁牧牛》

C.《流沙河之歌》

D.《我的么表妹》

E.《傣家人之歌》

5、诗人李季与闻捷吸取了民歌的丰富营养,分别写出了优秀诗歌()。

A.《漳河水》

B.《王贵与李香香》

C.《回延安》

D.《天山牧歌》

E.《死不着》

6、《蛇郎》和《石榴》这两个故事,分别表现家庭人伦关系中的()。

A.父子关系

B.婆媳关系

C.姐妹关系

D.兄弟关系

E.母女关系

7、地方传说是民间传说的一种,属地方传说的是()。

A.《玉龙山和金沙江》

B.《青稞种子的来历》

C.《马头琴》

D.《白菜王》

E.《望娘滩》

8、傣族有一类长诗,是描写爱情政治主题的,如()。

A.《重缝调》

B.《召树屯》

C.《生产调》

D.《娥并与桑洛》

E.《葫芦信》

9、下列长诗,属于史诗的有()。

A.《游悲》

B.《阿诗玛》

C.《格萨尔王传》

D.《重逢调》

E.《玛纳斯》

10、创作鼓词“子弟书”最著名的有“东韵”子弟书作家和“西韵”子弟书作家,他们是(

)。

A.贾凫西

B.归庄

C.杨慎

D.罗松窗

E.韩小窗

五、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名间文学

2、民间文学的口头性

3、谚语

4、史诗

5、民间小戏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民间文学的主要标志有哪些?

2、为什么说民间文学是人民自己的“百科全书”?

3、民间故事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4、搜集整理民间文学作品的目的、意义是什么

七、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谈谈传统民间童话的艺术特色。

2、谈谈民间文学资料的整理。

五、简答题(附简答举例)

1.怎样衡量民间文学的人民性的特点?(见教材P.8)

2.为什么说民间文学具有口头性的特点?(见教材P.9)

3.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见教材P.12)

4.什么是民间文学的变异性?为什么会形成变异性? (见教材P.15__16)

5.简析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上对作家文学的影响。(见教材P.75__77)

6.汉族有没有创世史诗?为什么?(见教材P.192)

7.简要说明我国民间歌谣的特征。(见教材P.232__234)

8.谚语有什么特点?(见教材P.250__-251)

9.什么是相声?相声有什么特点?(见教材P.279、281)

10.什么是道具戏?傩戏有什么特点?(见教材P.313__314)

简答举例:

1.我们衡量人民性的标准,首先要看作品的题材内容是否提出人民所关心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是否反映出人民的疾苦,人民的心理、希望和期待;其次要看作者是否真正反映了客观现实,是否站在人民的立场来阐明问题;再次是要看作品的艺术形式是否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是否具备鲜明的艺术力量。是者就是具有人民性的作品;否者则不是。当然不是说每篇作品都要同时具备上面的所有条件,部分具有的,也应该是有人民性的作品。(仅供参考,下同)

3.民间文学的集体性表现在两方面:创作过程的集体完成和演唱过程的集体加工。前者是说其作者并非某一个人,而常常是劳动者集体。许多古代流传下来的民歌民谣往往没有作者,正是这种集体性的体现。而后者是说,民间作品在流传过程中并非一成不变,某主题的作品常常是在内容、情节、人物方面有些改动,传播者常把自己的部分创作增加进去。这就形成了同一故事、民歌等有不同的版本。

5.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上对作家文学的影响有:一、体裁上的影响。各种文学体裁大都来自民间。作家往往首先是借助于民间文学的体裁进行创作,然后使这一体裁在文坛确立。所以鲁迅说:“歌、诗、词、曲,我以为原是民间物,文人取为已有。”(《鲁迅书信集》)二、艺术手法的影响。文人创作有许多艺术手法正是吸取民间文学艺术手法,加以发扬光大。如《诗经》民歌的赋、比、兴手法为历代文人所吸取,成为我国诗歌传统的艺术手法。再如,双关谐音也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手法之一,而它正是来自六朝民歌。

6.汉族有没有创世史诗.是文学史上有争论的问题,传统看法认为汉族没有创世史诗。80年代发现了《黑暗传》。它的内容叙述了盘古的孕育、诞生过程.描述了盘古开天辟地的伟业,以及洪水泛滥、人类灭绝、兄妹成婚再造人类。这完全符合创世史诗的内容、情节特点,是一部创世史诗。《黑暗传》的发现,说明汉族有创世史诗。

10.傩戏是我国古老的剧种。傩戏,是一种面具戏,它是一种由演员带面具进行表演的古老民间戏剧。傩戏属于道具戏范畴。傩戏特点:(1)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傩戏起源于傩仪,起初是宗教祭祀仪式上的活动,后来发展为“戏”。因此,这决定了傩戏带有宗教性质。(2)傩戏戴面具表演。其他戏剧常足在演员面部化装,只有傩戏要戴做好的面具进行表演。(3)演出带行综合性和娱乐性。不仅进行戏剧表演,还夹杂穿插花灯、山歌、杂技、魔术等文艺形式。

民间文学试卷二

一、填空(15分)

1、是口头创作和流传的,则是书面形式创作和流传的。

2、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有30余种,这些志怪小说中保存了大量的传说故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有的《搜神记》、王嘉的、陶潜的等。

3、人民大众所创造和流传的这类口头文学,主要体裁包括神话、、、、民间歌谣、民间长诗、民间谚语、民间谜语、俗语、歇后语、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

4、由民族文化的交流整合,投射中国民间文学这个口头艺术整体上的中华文化特色,可以从、、、四个字上反映出来。

5、西汉著《》篇记载了古老的壮族民歌《越人歌》。

6、宋元戏曲的乐调主要就是按照的宫调来分配的。

二、名词解释(15分)

再生态民间文学

全面搜集

集体性

三、简答题(30分)

1、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区别

2、如何理解神话是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

3、简析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特征。

四、论述题(40分)

利用民间文学和民间故事基本理论分析下列作品

吴王夫差,小女,名曰紫玉,年十八,才貌俱美。童子韩重,年十九,有道术,女悦之,私交信问,许为之妻。重学于齐,鲁之间,临去,属其父母使求婚。王怒、不与。女玉结气死,葬阊门之外。三年,重归,诘其父母;父母曰:“王大怒,玉结气死,已葬矣。”重哭泣哀恸,具牲币往吊于墓前。玉魂从墓出,见重流涕,谓曰:“昔尔行之后,令二亲从王相求,度必克从大愿;不图别后遭命,奈何!”玉乃左顾,宛颈而歌曰:“南山有乌,北山张罗;乌既高飞,罗将奈何!意欲从君,谗言孔多。悲结生疾,没命黄垆。命之不造,冤如之何!羽族之长,名为凤凰;一日失雄,三年感伤;虽有众鸟,不为匹双。故见鄙姿,逢君辉光。身远心近,何当暂忘。”歌毕,歔欷流涕,要重还冢。重曰:“死生异路,惧有尤愆,不敢承命。”玉曰:“死生异路,吾亦知之;然今一别,永无后期。子将畏我为鬼而祸子乎?欲诚所奉,宁不相信。”重感其言,送之还冢。玉与之饮燕,留三日三夜,尽夫妇之礼。临出,取径寸明珠以送重曰:“既毁其名,又绝其愿,复何言哉!时节自爱。若至吾家,致敬大王。”重既出,遂诣王自说其事。王大怒曰:“吾女既死,而重造讹言,以玷秽亡灵,此不过发冢取物,托以鬼神。”趣收重。重走脱,至玉墓所,诉之。玉曰:“无忧。今归白王。”王妆梳,忽见玉,惊愕悲喜,问曰:“尔缘何生?”玉跪而言曰:“昔诸生韩重来求玉,大王不许,玉名毁,义绝,自致身亡。重从远还,闻玉已死,故赍牲币,诣冢吊唁。感其笃,终辄与相见,因以珠遗之,不为发冢。愿勿推治。”夫人闻之,出而抱之。玉如烟然。

参考答案

1、民间文学通俗文学

2、干宝《拾遗记》《搜神后记》

3、民间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

4、农儒道佛

5、刘向《说苑·善说》

6、《燕乐》

1、再生态民间文学,指经过整理和改编,转化为书面或视听文学样式的民间文学,这一类民间文学转变形态之后,重新走向千家万户,比以前传播更为广泛。

2、全面搜集:

所谓全面搜集,就是要把全国各地区、各民族地各种体裁、内容、形式和风格的民间文学作品都搜集起来,为整理写定、推广和研究提供充足而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全面搜集具体表现为:1.对各种体裁的民间口头文学作品都应搜集。2.从内容上,优劣兼收。3.从时代上,新旧俱收。4.对同一类型作品得众多异文,应尽力搜集。5.从流传形式上,口头与书面作品均应搜集。6.对与作品相关的其它材料也要注意搜集。

集体性:

3、集体性是民间文学的特征之一。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是指: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反映集体的愿望,集中集体的智慧,融汇着集体的艺术才能,为集体所享用的特殊文学。民间文学的创作活动(包括流传中的再创作)是在集体中进行的。民间文学的创作与流传具有一体化的特点,多数作品一经创作便进入流传状态,它们的流传过程,同时也是广大民众参与作品再创作的过程。每一个传播者都自觉不自觉地对原作进行着某种程度的加工。从这一角度讲,千千万万个传播者也就是作品的创作者。

1、

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

民间文学与非民间文学的范围界限,有时常常混淆不清。最常见的一种情况,是将民间流传的通俗文学统统看成是民间文学。郑振铎在1938年出版的《中国俗文学史》中曾说:“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也就是大众的文学。”郑先生的意见发表于半个世纪之前,今天,随着学术研究的日益深入,民间文学和通俗文学的界限一般已不难划分。二者的主要区别有三个方面:

一是创作者不同,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集体创作,通俗文学则是个人的创作。

二是流传形式不同,民间文学是口头创作和流传的,通俗文学则是书面形式创作和流传的。

三是内容和思想倾向不同,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自发创作,是其思想情趣的自然流露,通俗文学的创作一般是有意识、有目的进行的,反映的内容也良莠不齐,二者的共同之处只是形式上的通俗易懂。

2、

马克思曾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也就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的这段话较为科学地概括了神话艺术的本质。

神话是充满幻想的神奇艺术,这些丰富的想象归纳起来不外乎三方面的内容,即自然界、人与自然的斗争、社会生活。神话就是对这三方面内容的一种概括、一种艺术加工。这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表现为当时的人们对种种神奇的幻想信以为真,并且认为它们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在原始人看来,神话中展现的种种自然力和社会现象的人格化,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什么幻想,或是一种“加工”,他们十分虔诚地相信世界本来就是神话中描绘的那个样

子。他们把幻想当作现实,对幻想的一切都确信无疑,将幻想和现实划上等号。在他们眼里神并不是幻想的东西,“而是一种用某种工具武装着的十分现实的人物,神是某种手艺的能手、是人民的教师和同事。”受当时思维发展程度的限制,原始人不能将自然和自我区别开来,认为所有的自然界同人一样具有生命情感以及意志的力量,他们将自然人格化和神化了,于是在神话艺术中,他们往往将客观事物本身和关于这些事物的幼稚观念完全等同起来,视为一体。

3、

传承性又称“传统性”。在发展过程中,民间文学一方面在不断变化,一方面又存在着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这些相对稳定的因素经千百万民众世代传袭下来,逐渐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传统,这种存在于民间文学作品中相对稳定的特征就叫传承性。

民间文学的传承性既表现在作品的内容上,也表现在作品的形式上,同时还表现在具体作品的传承上。

从内容上看,颂扬民族始祖和创世英雄的创业功勋、赞美劳动人民朴实善良的美德、宣扬勤劳致富的幸福观、歌颂忠贞不渝的爱情,这些都是民间文学经世不衰的主题。一些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是非观、道德观以及许多传统心理反映到民间文学的内容上,形成一些固定的内容情节,如好心人因祸得福、穷光棍巧遇仙女喜结良缘、动物报恩、勤劳者挖宝致富等故事,都集中反映了劳动人民同情弱者、扬善惩恶、追求幸福的理想和愿望,它们不断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民间文学作品中重复出现。

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上代代相袭的成分就更多了。从散文体作品看,故事有头有尾,顺序展开,很少有违反常规的现象。中间有固定的结构,通常有“对称式”、“三叠式”、“连锁式”。结尾总要是大团圆的结局,以寄托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韵文体的作品则多有像“四季歌”、“五更调”、“十锈”、“十唱”、“十二月调”这类固定的格式,和“信天游”、“爬山调”、“五句子”、“欢”、“谐”、“花儿”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歌体。比兴、夸张、谐音、重章叠句等表现手法更是从古到今沿用不衰。

四、答案略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每小题1分,共5分)

1.仪式歌就其仪式应用的情况来看,可能以分为诀术歌、节令歌、礼俗歌和祀典歌。()2.《钟九闹漕》叙述了湖北崇阳县农民反抗粮房、聚众起义的故事。()

3.《述异记》的作者是干宝。()

4.历史上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影响基本上是消极的。()

5.一九一八年,北京大学设立了歌谣征集处,发起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歌谣的活动。()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

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北京大学最先创办了_________周刊,搜集近世民歌。()A.《民俗》B.《民歌》C.《民风》D.《歌谣》

2.下列各组故事作品中都属于寓言的是()

A.《中山狼》、《邯郸学步》、《精卫填海》、《揠苗助长》

B.《愚公移山》、《刻舟求剑》、《中山狼》、《精卫填海》

C.《狐假虎威》、《邯郸学步》、《螺蛳变人》、《刻舟求剑》

D.《揠苗助长》、《刻舟求剑》、《邯郸学步》、《中山狼》

3.民间小戏《打铜锣》属于()

A.花鼓戏B.秧歌戏C.黄梅戏D.花灯戏

4.刘勰《文心雕龙·谐隐》是我国在代文论中第一篇涉及到_________理论的重要文学。()

A.神话B.谜语C.寓言D.哑剧

5.清代____的《天簌集》和悟痴生的《广天簌集》中记载了极为宝贵的古代儿歌的资料。()

A.郑板桥B.郑旭旦C.纪昀D.李调元

6.下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在成书前全部有民间传说人物原型的一组是()

A.《西游记》、《水浒传》、《浮士德》、《堂·吉诃德》

B.《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浮士德》

C.《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堂·吉诃德》

D.《红楼梦》、《复活》、《堂·吉诃德》、《浮士德》

7.在流传过程中有中心点,这是_____________的特征。()

A.神话B.生活故事

C.史诗D.传说

8.下列各组中完全是民间小戏的一组是()

A.二人转、秧歌戏、采茶戏、川剧

B.八岔戏、秧歌戏、越剧、昆剧

C.二人转、二人台、采茶戏、花灯戏

D.二人转、粤剧、花灯戏、花鼓戏

9.我们说,筒狄吞卵、姜嫄履敏等感生神话是人类发展史上母系氏族社会留下的痕迹。这一点说明了民间文学的()

A.教育作用B.认识作用C.审美作用D.娱乐作用

10.我国面具戏,最早起源于()

A.傩舞B.佛教法事C.傀儡戏D.目连戏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基本特征是集体性、传承性、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2.通常所说的我国四大传说是指孟姜女的传说、白蛇传的传说、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3.《搜神记》卷十四所载《豫章新喻县男子》这篇故事是世界上记录最早的“_________”型故事,唐代段成式撰写的《酉阳杂俎》中有《叶限》这篇作品,是“________”型故事在我国最早的记录。

4.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的三个原则是全面搜集、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

5.我国的三大史诗是藏族的《____________》、蒙古族的《江格尔》和____________族的《玛纳斯》。

6.谚语的形象性,主要是通过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来表现的。其中用得最多的是

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民间说唱现在一般称“____________”它产着悠久的历史、浓厚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民族风格。

8.我国民间小戏中的喜剧,可分为抒情喜剧、谐趣喜剧、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神话

2.生活故事

3.传承性

4.民间谜语

五、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民间文学传承人(如民间歌手、民间故事讲述家等)的特长和技艺是由哪些途径获得的?2.概括说明历史上民间歌谣的主要社会作用。

六、叙述题(6分)

叙述“女娲抟土造人”神话的基本情节。

七、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

1.试论传说的艺术特征。

2.试述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民间文学概论》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神话研究》的作者是()

A.茅盾

B.郑振铎

C.钟敬文

D.顾颉刚

2、下列不属于散文类民间文学作品的是()

A.传说

B.寓言

C.童话

D.民歌

3、由广州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民俗学会创办的周刊是()

A.《歌谣》

B.《民声》

C.《民间文艺》

D.《传说》

4、民间文学在创作流传方式上的本质特征是()

A.口头性

B.集体性

C.流传变异性

D.传承性

5、民间文学的四大社会价值不包括()

A.生活价值

B.认同价值

C.科学价值

D.审美价值

6、下列古典文献中没有神话记载的是()

A.《山海经》

B.《列子》

C.《春秋》

D.《淮南子》

7、根据茅盾先生的三分法,长江流域的神话属于()

A.北部神话

B.中部神话

C.南部神话

D.东部神话

8、巫术从施行手段本身的活动方式可划分为()

A.白巫术和黑巫术

B.吉巫术和凶巫术

C.摹仿巫术和接触巫术

D.摹仿巫术和吉凶巫术

9、古代大自然信仰和动植物信仰发展起来的一种原始氏族标志的信仰形式是()

A.图腾

B.神话

C.禁忌

D.巫术

10、以下作品不属于英雄史诗的是()

A.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

B.古希腊的《伊利亚特》

C.中国藏族的《格萨尔》

D.中国纳西族的《创世纪》

11、中国寓言文学最发达的时代是()

A.先秦

B.汉代

C.魏代

D.明代

12、中国古代寓言以散文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历史原因是()

A.中国的农业国的历史悠久

B.中国诗文分工的传统影响

C.中华民族自古重史的传统

D.儒家思想偏重理性的影响

13、童话中拟人化手法的表现形式不包括()

A.以动物的形象拟人

B.以精灵的形象拟人

C.以神魔的形象拟人

D.以自然的形象拟人

14、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前一个故事的结尾包容并引出后一个故事的开头,首尾相接,

环环相扣,大故事里边套着小故事,小故事中孕育着大故事的结构形式称为()A.“连缀式”的复合结构 B.“三段式”的复合结构

C.“三段式”的单纯结构

D.“连缀式”的单纯结构

15、狭义的民间歌谣不包括()

A.民歌

B.民谣

C.史诗

D.小调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创世神话的内容有哪两个共同点?

2、为什么说民间传说具有历史性的特点?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试述民间文学在创作过程中的集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

2、举例说明童话的艺术特色。

《民间文学概论》200601考试考前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考核方式介绍15

第二部分复习指导15

?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15

?多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18

?名词解释复习指导

22

?简答题复习指导

25

?论述题复习指导

28

第一部分考核方式介绍

一、考核形式:

闭卷,集中考试。

二、考试时间:

统一为120分钟。

三、试卷结构:

本课程考试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述题和论述题。各种题型的题量及所占分数的分配为:单项选择题为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多项选择题为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名词解释题为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为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论述题为1题,20分。

第二部分复习指导

单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一、答题技巧

单项选择题备选答案是4个,但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此类题的目的是测试考生分辨正确和错误的能力,检查考生对课程基本内容,特别是基本概念、分类、代表作品等内容的掌握程度。

本课试题的单项选择题比多项选择题要容易得多。因为,一是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没有少选多选的问题;二是内容确定,选项之间在内容上的相似性小,如果对该知识点熟悉,能很快地确定正确选项;三是选项字数少,理解得快。单项选择题选项的内容主要是确定性的内容,如作品名称、体裁分类名称、作者名、阶段等。如果对重要知识理解了并记忆准确,单项选择题会做得快而准;如果对它不熟悉或没印象,就根本没法做。单项选择题的选项中也有一小部分分析性的内容,字数较多,难度稍大。

二、复习重点和难点

绪论: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的范围。

第一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第二章:中国古代民间文学资料的记录与保存、中国现代民间文学资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

第三章:神话的含义、历史上的主要神话学派及其对神话的解释、神话的种类及其代表作品

第四章:传说界说、传说的种类与思想内容、四大传说

第五章:民间故事的界定、故事的特点、提出AT分类法的人物及其著作、故事的价值、童话、生活故事、寓言、笑话

第六章:民间歌谣的含义、民间歌谣的起源与演进、民歌的思想内容与分类、六类民

歌的名称与定义、民歌的形式与分类

第七章:本章重点掌握史诗的特征与三大英雄史诗

第八章:民间叙事长诗的概念、特点与类别、中国民间叙事长诗概况、《哭嫁歌》作品分析

第九章:谚语、谜语、歇后语

第十章:民间说唱概说、评书、快书与快板、相声

第十一章:什么是民间小戏、民间小戏的类型、民间小戏的源流。

三、练习题

1.关于杨家将与契丹人作战的传说可归为()。

A.农民起义传说

B.起义英雄传说

C.反抗外来侵略传说

D.革命历史事件传说

2.1846年,发明了“Folklore(民俗)”一词的英国考古学家名叫()。

A.阿兰·邓迪斯

B.威廉·汤姆斯

C.马林诺夫斯基

D.斯密斯·汤普森

3.据目前掌握的资料,世界上篇幅最长的史诗是藏族的《格萨尔》,它长()。

A.10多万行

B.50万行以上

C.20余万行

D.30万行以上

4.鬼故事属于()。

A.魔法故事

B.变形故事

C.动物故事

D.生活故事

5.河北农村流传的表述农民传统婚姻观念的谚语“休前妻,毁稚苗,后悔到老”,在内容的类型上可归为()。

A.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

B.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

C.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

D.其它

6.民间文学在民俗学的学科体系中属于()。

A.精神民俗

B.社会民俗

C.物质民俗

D.语言民俗

7.段成式《酉阳杂俎》是一个笔记体作品集,记录了大量民间故事。该书出现于()。

A.唐代

B.先秦时期

C.魏晋时期

D.明代

8.有一种评书讲述绿林英雄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比武打擂、拜山攻寨等内容的故事,或讲述清官秉公破案、惩恶扬善的故事,这种评书的种类名称为()。

A.世情书

B.袍打书

C.神魔书

D.短打书

9.歇后语的目的语在字面上是呼应引语部分的意思的,实际上却另有所指,从而以双关的形式构成()。

A.岔断型幽默

B.情感释放型幽默

C.干涉型幽默

D.含蓄型幽默

10.鬼故事属于()。

A.魔法故事

B.变形故事

C.动物故事

D.生活故事

11.许多地方在结婚仪式上都念诵撒帐歌,如“一把栗子一把枣,小的跟着大的跑”等,这种歌谣属于()。

A.法术歌

B.情歌

C.节令歌

D.礼俗歌

12.蒙古族讲述牧民武装起义反抗达尔汉王的黑暗统治与军阀暴政的民间叙事长诗是()。

A.《钟九闹漕》

B.《嘎达梅林》

C.《召树屯》

D.《十五从军行》

13.鬼故事属于()。

A.魔法故事

B.变形故事

C.动物故事

D.生活故事

14.侯宝林、薛宝琨等认为相声的名称经历了()的演变过程。

A.从“像生”到“像声”,再到“相声”

B.从“像声”到“像生”,再到“相声”

C.从“相生”到“像声”,再到“相声”

D.从“学像生”到“乔像声”,再到“相声”

15.中国的狗耕田型(两兄弟型)故事首见于()。

A.《山海经》

B.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

C.晋代干宝《搜神记》

D.晋代陶潜《搜神后记》

附:参考答案

多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一、答题技巧

这种题型,在给出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个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完全选对才得分,多选少选都不得分。这种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理解程度、对一些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

多项选择题的难度很大,其难处在于:(1)选项内容主要是理解性、分析性的,往往有较大的深度;(2)选项字数较多,理解起来较费时间,把握每个选项的准确意思和意思的重心也比较费力;(3)选项之间的差别往往较小,有时只是一些微妙差别,辨别起来较费力。(4)正确答案的数量没有定数,稍有疏忽就会选择多选或少选,或选错一个,导致该题不得分。

要做好多项选择题,首先要透彻、准确地理解课程基本内容,并记住重要内容,这样作起题来会举重若轻,一些容易混淆的地方会很容易辨别。对于从缺乏专业知识角度设计的选项会轻易排除。其次,要善于分析选项的中心意思,注意选项之间的语义差别,并注意选项中涉及范围、程度、修饰语、限定语等内容的措词。如果两个选项说法差不多,要重点注意二者之间有哪些差别。有些选项是在说法和措辞上作文章,大致看起来意思好像对,但细看起来跟正确的说法差距很大。第三,要总结一下多选题设计选项的规律,比如常有哪些类型的内容,错误选项是从哪儿来的,是从什么角度设计的,比如考一种体裁的特征的题,设计选项时可能会把另一种体裁的某个特征的表述形式放到这里;有时一些选项是着眼于没有专业知识的人容易那样认为,而实际上不是那样的,等等。搞清设计选项的一些规律会有助于提高多项选择的正确率。

可以特别提示的是,本课程的多选题基本没有设计五个选项都是正确选项的题目。

二、复习重点和难点

绪论: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的范围。

第一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第二章:中国古代民间文学资料的记录与保存、中国现代民间文学资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

第三章:神话的含义、历史上的主要神话学派及其对神话的解释、神话的种类及其代表作品

第四章:传说界说、传说的种类与思想内容、四大传说

第五章:民间故事的界定、故事的特点、提出AT分类法的人物及其著作、故事的价值、童话、生活故事、寓言、笑话

第六章:民间歌谣的含义、民间歌谣的起源与演进、民歌的思想内容与分类、六类民歌的名称与定义、民歌的形式与分类

第七章:本章重点掌握史诗的特征与三大英雄史诗

第八章:民间叙事长诗的概念、特点与类别、中国民间叙事长诗概况、作品《哭嫁歌》分析

第九章:谚语、谜语、歇后语

第十章:民间说唱概说、评书、快书与快板、相声

第十一章:什么是民间小戏、民间小戏的类型、民间小戏的源流

三、练习题

1.童话具有浓郁的幻想色彩,其表现有()等。

A.其内容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基本上没有或完全没有超自然的幻想

B.童话多具有超自然的境界,充满浪漫的想象

C.主人公方面,有神灵、仙女、妖怪,有法力非凡的人物,还有人兽一体的人物如蛇郎、怪孩子等

D.虽然有虚构或夸张,但是没有用超现实的幻想营造神奇的形象和离奇的情节

E.事物往往有神奇的、超自然的属性,如各种神奇的宝物、可以像人一样说话做事的动物等

2.歇后语是一种幽默效果强烈的语言形式,从总体上看,歇后语的幽默效果构成的方式有()。

A.歇后语的前一部分所讲的事物都有多方面的特征,而歇后语的间歇使人思索、猜测和期待,然后其目的语新奇巧妙,出人意外,造成岔断型幽默

B.许多贬低别人的歇后语和解放禁忌的歇后语使人们平时压抑的情感巧妙释放,从而形成情感释放型幽默

C.歇后语的目的语在字面上是呼应引语部分的意思的,实际上却另有所指,从而以双关的形式构成干涉型幽默

D.谐音歇后语因为比喻意歇后语多了一层谐音关系,也就是多了一层双关结构,而更为含蓄、巧妙,其幽默效果也就更强

E.歇后语引语部分的奇异构想往往违背常理,使经验与语言事实发生冲突,造成乖讹式幽默

3.后世比较完整的牛郎织女传说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又同()故事结合。

A.两兄弟型

B.难婿型

C.怪孩子型

D.毛衣女型

E.蛇郎型

4.关于传说与神话的联系,正确的说法有()。

A.神话的内容是超现实的,传说的人物和情节也有一定程度的超现实因素

B.二者的情节整体上都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

C.传说与神话都是散文体的口述故事

D.一部分上古时期的传说与神话交融在一起,神话是传说产生的源头之一

E.二者的故事的主人公有相同的属性,都以神格为中心

5.出现在歇后语里的人物都是民众耳熟能详、且具有生动典型特征的形象,出现频率较高的人物类型有()等。

A.大众耳熟能详而缺点很少的英雄人物、崇高形象

B.易于被人拿来取乐的对象

C.大众耳熟能详但缺点明显的文学作品人物、历史人物、当代社会名人等

D.常遭人嘲笑的弱势群体,如残疾人、乞丐、穷人、蠢笨的人等

E.德高望重的长辈与领导

6.对天地开辟神话的文化意蕴可以分析为()。

A.神话中的垂死化身情节,体现了原始人灵魂不死的原始观念和积极旷达的生死观B.对洪水灾害起因的解释,是原始初民崇拜自然力的反映

C.主要情节表现了原始人的创造精神,“讴歌人创造世界的伟大”

D.神话中的兄妹结婚情节,则是原始社会群婚阶段的社会现实的反映

E.结婚过程中的种种细节是后世人们出于道德规范对兄妹婚做的解释

7.民间小戏是流传在村镇间的一种由农民在闲暇时间创作、演出和观赏的小型戏曲,如()等。

A.越剧

B.云南花灯戏

C.湖南花鼓戏

D.豫剧

E.道情戏

8.民间文学资料往往是文献记载中所没有的,所以是值得许多学科开发和利用的宝贵资料,其科学价值有()。

A.民间文学作品大都经过长期流传、千锤百炼,是无数人智慧与才能的结晶

B.民间文学是民众传授知识、实施教育的一种有效工具

C.民间文学以语言为载体,是口头语言的真实体现,故民间文学作品是音韵学、方言学等语言学科的重要资料

D.民间文学记载着民众的思想感情和风俗习惯,有助于政府官员和各个人文学科的学者了解民众的文化史和民众文化的动态

E.民间文学是“口传的历史”,许多历史资料特别是史前资料以及各个时期的部分民众生活文化资料是文献记载所缺少的,对历史学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9.民间故事的特点主要有三种()。

A.类型化

B.传奇性

C.虚构性

D.贴近生活

E.泛指性

10.山歌的特征有()。

A.歌词可即兴创作,根据现场情况和感受现编现唱

B.音乐节奏较为自由,句式、章法等也可灵活调整,便于感情的抒发和群体的社交C.主要在街巷之中演唱

D.词句一般不是即兴创作,其章法与曲调也是较为规整和固定的

E.以独唱形式为多,也有一些对唱的形式

11.关于史诗的基本特点,正确的理解有()。

A.史诗只能产生于各民族形成的童年时期,所以近代以来产生的歌唱历史内容或英雄人物的长篇叙事长诗即使内容上符合史诗的特点,因产生时间不对,也不能看作史诗B.史诗具有风格崇高,叙述庄严的特点,但在后世的传唱中,由于人们观念的变化,人们讲述的庄严感逐渐减弱了,这些史诗就不再具有庄严性

C.史诗在长期流传过程中,随着人的观念的逐渐科学化,神话色彩逐渐减弱,现实性

2020年1月广东省自考11342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20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民间文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113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女娲神话中,女娲是用造人。 A.泥土 B.树木 C.空气 D.血液 2.传说中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人物是 A.蔡文姬 B.王昭君 C.李香君 D.孟姜女 3.《灰姑娘》的故事属于 A.幻想故事 B.生活故事 C.民间笑话 D.民间寓言 4.《格萨尔》是一部 A.史诗 B.神话 C.传说 D.民间长诗 5.“举秀オ,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是 A.民间传说 B.民间故事 C.民间歌谣 D.谚语 6.“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是 A.成语 B.格言 C.俗语 D.谚语 7.艺人说书的提纲,通过口传心授得来的是 A.柁子 B.扣子 C.梁子 D.悬念 8.明代中后期是中国民间歌谣搜集整理的一个小高峰,其中以的成就最为突出。 A.刘邦 B.唐太宗 C.无名氏 D.冯梦龙 9.著名的《刘三姐》的歌词大多是人民以汉语创编的。 A.藏族 B.苗族 C.壮族 D.族 10.1950年3月,由任理事长,老舍和钟敬文任副理事长的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在北京成立 A.郭沫若 B.茅盾 C.叶圣陶 D.周扬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11.一个民族集体创造和传承的口头文学,主要体裁有等。 A.神话 B.民间史诗 C.俗语 D.歇后语 E.民间说唱 12.从散文体作品看,故事结构完整,有头有尾,按顺序展开,模式化、类型化结构十分普遍,通常有 等结构形式 A.对称式 B.三叠式 C.连锁式 D.四季歌 E.五更调 13.被誉为我国古代民间叙事长诗的“双子星座”是 A.《氓》 B.《陌上桑》 C.《孔雀东南飞》 D.《木兰诗》 E.《西洲曲》 14.汉族作为中国华族的主要凝聚核心,它在历史上广泛流传的一些经典民间文学作品,如四大传说,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也流传甚广。 2020年1月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和答案第 1 页共 4 页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强调“文学只存在于读者与作品的交流活动中”,这种文学观念被称为 () A.再现说 B.体验说 C.实用说 D.表现说 2.德国19世纪著名作家歌德曾把艺术家与自然的关系描述为() A.艺术家必然是自然的主宰 B.艺术家只能是自然的奴隶 C.艺术家既不是自然的主宰,也不是自然的奴隶 D.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 3.文学语言节奏的三种类型是() A.低音型、中音型、高音型 B.声调、语调、情调 C.长短型、高低型、轻重型 D.单音型、双音型、和声型 4.伊格尔顿听说的“语言学革命”主要发生在() A.文艺复兴时期 B.17世纪 C.启蒙运动时期 D.20世纪 5.下列选项中,对“意境”论描述不正确 ...的是() A.意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审美范畴 B.意境是华夏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C.意境是抒情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D.意境是一切文学类型的最高追求 6.“意象”的古义指() A.内心意象 B.表意之象 C.艺术形象 D.心理意象 7.故事时间中事件接续的前后顺序与文本时间中叙述语言的排列顺序相互对照,由此形成的关系是() A.次序 B.视角 C.时距 D.频率 8.寓言《守株待兔》中的“守株者”属于() A.表情性人物 B.表意性人物

C.“性格”人物 D.“圆形”人物 9.“三分法”把文学作品分为三大类,即() A.诗歌、小说、散文 B.史诗、悲剧、喜剧 C.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戏剧作品 D.再现作品、表现作品、戏剧作品 10.在中国文学传统中,诗歌() A.以叙事为主流 B.以抒情为主流 C.以议论为主流 D.以讽刺为主流 11.现代风格学认为,作为未经使用的素材整体,语言是一种() A.编码 B.解码 C.中性代码 D.核心代码 12.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鲜明地体现了() A.时代风格 B.地域风格 C.民族风格 D.流派风格 13.“语言是表达意义的工具”,意思是指() A.意义决定语言 B.语言决定意义 C.语言与意义同等重要 D.语言超越意义之上 14.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文学创作的客体是() A.人的主观情感意念 B.自然界中的事物 C.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生活 D.个体无意识或集体无意识 15.在艺术活动中主体情绪激动、思路畅通、创造力极强的思维状态,叫做() A.艺术直觉 B.艺术灵感 C.艺术情感 D.艺术想象 16.最早提出“胸有成竹”说的是() A.陶渊明 B.苏轼 C.李贽 D.郑板桥 17.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活动,被称为() A.文学生产 B.文学消费 C.文学传播 D.文学创作 18.将历史的观点和美学的观点相结合的批评是() A.接受美学批评 B.结构主义批评 C.解构主义批评 D.马克思主义批评 19.文学接受者应该() A.具备专业知识 B.接受职业化培训

2017年10月自学考试00529文学概论(一)试题及答案解释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文学概论(一) 试卷 (课程代码00529)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毖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文学理论史上,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关系的学说是 A,独立说 B.再现说 C.实用说 D.客观说 2.提出“寓教于乐”的是 A.贺拉斯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3.李清照的名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使用的辞格是 A.借代 B.对偶 C.反讽 D.借喻 4.在庄子“言意”说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言、象、意三层面说的是 A.扬雄 B.王弼 C.刘大樾 D.姚鼐 5.文学形象与非文学形象的区别在于,文学形象具有 A.哲学属性 B.科学属性 C.观念属性 D.审美属性 6.朱熹的《泛舟》(“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集中体现了文学象征意象的 A.哲理性 B.意象性 C.荒诞性 D.求解性 7.故事中的事件就是人物的行为及其 A.原因 B.细节 C.动机 D.后果 8.文本中表明叙述者存在的根据是 A.故事情节 B.人物描写 C.叙述标记 D.叙述声音 9.亚理士多德在《诗学》中认为,叙事艺术的第一个要素是 A.情节 B.性格 C.主题 D.修辞 10.首次对“审美情感”做出阐释的是 A.柏拉图 B.黑格尔 C.克莱夫·贝尔 D.鲁道夫·阿恩海姆 11.西方抒情理论中的主流观点是 A.表现论 B.再现论 C.传达论 D.投射论

2016年1月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2016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民间文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113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井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渝朱涂均无分。 1.在艺术上,民间故事的主人公多是 A.特指的 B.泛指的 C.固定的 D.指定的 2.有较强的喜剧、幽默意味,一针见血地揭示生活中各种矛盾现象的是 A.民间传说 B.民间小戏 C.民间笑话 D.民间寓言 3.《尚书?无逸》对民间谚语的解释是 A.“谚,俗所传言也” B.“谚,俗语也” C.“谚,俗言也” D.“俚语曰谚” 4.“王大姐头戴两朵花(美)”,这个谜语类型是 A.字谜 B.事谜 C.物迷 D.动作谜 5.中国第一本古代笑话专集《笑林》出现在 A.前秦时代 B.两汉时代 C.三国时代 D.唐宋时代 6.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的形成与集体性的关系是 A.传承性等于集体性 B.传承性受集体性制约 C.集体性受传承性制约 D.集体性不利于传承性的形成 7.原始人解释天地的形成,日月星辰的出现和运行以及其他自然现象起源的神话是 A.人类起源神话 B.宇宙起源神话 C.洪水再生神话 D.文化文明神话 8.被称作是汉籍中最著名的“古今语怪之祖”的是 A.《淮南子》 B.《抱朴子》 C.《左传》 D.《山海经》 9.南朝乐府民歌共四百多首,主要保存在 A.《乐府诗集》 B.《诗经》 C.《乐府诗集·清商曲辞》 D.《楚辞》 10.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一带,结构上高于变化,以上下两节句式来表现的格律体民歌是 A.信天游 B.花儿 C.四句头 D.爬山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迭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来涂均无分。 11.迁徒史诗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A.以民间各民族的世系谱牒为时间线索 B.以沿途迁居为空间线索 C.以迁徒原因、活动为叙述内容 D.展现各民族或各支系的族群命运 E.与部族、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相关联 12.民间传说的特征有 A.可信性的内容 B.传奇性的情节 C.箭垛式人物形象 D.意境忧美生动 E.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

文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文学观念 A、名词解释 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3、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4、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5、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及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6、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7、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8、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9、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及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10、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广义、狭义、符号学。 11、文学文化: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及人、人及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12、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13、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14、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15、审美:心理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16、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及人类共同性的、认识及情感的、无功利性及有功利性的、假定性及真实性的统一。 17、文学的认识性:对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及理性认识。 18、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19、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20、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21、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及技能。 22、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23、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24、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25、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26、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27、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28、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29、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30、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31、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阶段的决定作用。

电大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电大文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1 一. 单选题(共10题,共6分) 1. 文学文本是文学阅读的对象要素,其价值的实现必须经过。(0.6分) A.消费导引 B.商业炒作 C.媒体宣传 D.文学阅读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2. 小说家的语言意识、语言功力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其上的,借此小说家才能捕捉并表示出对事物的独特感受。(0.6分) A. 母语 B.书面语 C. 口语 D.标准语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3. 小说中的时间是,它既遵循时间的客观性,同时赋予人的主观感觉因素。(0.6分) A.主观时间 B.叙述时间 C.客观时间 D.心理时间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4. 是表现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冲突中前者失败或毁灭的戏剧。(0.6分) A.悲喜剧

B.喜剧 C.正剧 D.悲剧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5. 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的自觉运用。(0.6分) A.语言符号 B.叙述场景 C.具体形象 D.人物活动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6. 是空间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标志。(0.6分) A.社会环境 B.地域范围 C.景致器物 D.文化范围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7. 文学阅读涉及四个基本要素,即、语境、文学文本、读解。(0.6分) A.消费 B.读者 C.媒体 D.交流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8. 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与机构制作特点。(0.6分) A.个人创造 B.商业运作 C.集体行为 D.历史演绎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9. 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的自觉运用。(0.6分) A.语言符号 B.叙述场景 C.具体形象 D.人物活动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10. 影视文学要将语言艺术的静态描写转化为视听艺术中的动态描写,影视剧本必须由一个个流动的构成。(0.6分) A.形象 B.场景 C.画面 D.动作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二. 多选题(共10题,共8分) 1. 叙事诗是以讲述故事为主体的诗体。它以写人叙事来抒情,表现诗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叙事诗主要包括:。(0.8分) A. 史诗

全国月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含答案

全国2009年1月自考文学概论(一)试卷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提出这一论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 D )1-58 A.马克思B.列宁 C.恩格斯D.毛泽东 2.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艺论著《文赋》的作者是( C )导论-12 A.曹丕B.刘勰 C.陆机D.钟嵘 3.认为巴尔扎克在他的“《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的理论家是( B )1-68 A.马克思B.恩格斯 C.列宁D.普列汉诺夫 4.在西方,第一部全面研究叙事艺术理论的专著《诗学》的作者是( A )4-192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 C.德谟克里特D.贺拉斯 5.明确直接提出“意境”概念的我国古代文论家是( A )3-159 A.王昌龄B.皎然 C.司空图D.刘禹锡 6.“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提出这一论断的我国文论家是( C )3-161 A.王昌龄B.司空图 C.王国维D.王夫之 7.“每一个直觉或表象同时也是表现。没有在表现中对象化了的东西就不是直觉或表象,就还只是感受和自然的事实。心灵只有借造作、赋形、表现才能直觉。”提出这一论断的文论家是( B )5-251 A.布洛克B.克罗齐

C.科林伍德D.卡西尔 8.我国最早对文学风格进行分类,正式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以气分清、浊二体的人是( B )6-333 A.曹操B.曹丕 C.曹植D.陈琳 9.在西方,最早把文学的风格分为“崇高的”、“平庸的”和“低下的”三种的人是( D )6-332 A.苏格拉底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D.安提西尼 10.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的小说是( A )8-433 A.《红楼梦》B.《金瓶梅》 C.《三国演义》D.《水浒传》 11.提出“小说界革命”的文论家是( D )4-193 A.康有为B.刘熙载 C.王国维D.梁启超 12.“召唤结构”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A )8-427 A.伊瑟尔B.姚斯 C.福柯D.德里达 13.文学消费者参与生产着( A )8-401 A.文学产品B.文学结构 C.文学语言D.文学情节 14.从近代叙事观念来看,最重要的叙事作品样式是( A )4-196 A.小说B.戏剧文学 C.电影文学D.电视文学 15.审美的“心理距离说”的提出者是( A )8-415 A.布洛B.尼采 C.叔本华D.黑格尔 16.“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提出这一论断的人是( A )8-449 A.马克思B.恩格斯 C.列宁D.普列汉诺夫

全国2006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文学活动是由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四个要素构成的理论家是( ) A.亚里士多德B.艾布拉姆斯 C.苏珊·朗格D.英加登 2.把语言具体区分为“语言结构”和“言语”的语言学家是( ) A.萨丕尔B.王力 C.伊格尔顿D.索绪尔 3.最早直接提出“意境”概念的我国古代文论家是( ) A.王昌龄B.皎然 C.司空图D.刘禹锡 4.“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提出这一论断的文论家是 ( ) A.王昌龄B.司空图 C.王国维D.王夫之 5.提出“小说界革命”的文化家是( ) A.康有为B.刘熙载 C.王国维D.梁启超 6.从近代叙事观念来看,最重要的叙事作品样式是( ) A.小说B.戏剧 C.电影文学D.电视文学 7.“每一个直觉或表象同时也是表现。没有在表现中对象化了的东西就不是直觉或表象,就还只是感受和自然的事实。心灵只有借造作、赋形、表现才能直觉。”提出这一论断的文论家是( ) A.布洛克B.克罗齐 C.科林伍德D.卡西尔 8.在我国,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以气分清、浊二体的人是( ) A.曹操B.曹丕 C.曹植D.陈琳 9.在西方,最早把文学的风格分为“崇高的”、“平庸的”和“低下的”三种的人是( )

A.苏格拉底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D.安提西尼 10.创作须先“胸有成竹”。这种观点的最早提出者是( ) A.苏东坡B.欧阳修 C.王安石D.司马光 11.游戏说的最早提出者是( ) A.弗雷泽B.斯宾塞 C.康德D.肖伯纳 12.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起源理论是( ) A.摹仿说B.游戏说 C.巫术说D.劳动说 13.文学接受的对象是( ) A.文学文本B.文学生产 C.文学流通D.文学消费 14.文学消费生产着生产与( ) A.生产者B.消费者 C.购买者D.学习者 15.以下著作论述到古代文论中的“虚静说”的是( ) A.《文心雕龙》B.《典论·论文》 C.《文赋》D.《六一诗话》 16.以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作为文艺批评的最高标准的人是( ) A.恩格斯B.马克思 C.列宁D.普列汉诺夫 17.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的西方文学主潮是( ) A.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D.后现代主义 18.“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段话出自( ) A.《论语》B.《老子》 c.《庄子》D.《淮南子》 19.西方历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的理论纲领和自觉的文学观念的文学思潮是( )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D.自然主义

民间文学试题

中国民间文学 一、多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10分) 1.民间文学采录的原则是()。 A.全面搜集 B.忠实记录 C.科学整理 D.失事求似 E.主观加工 2.保存古代神话较多的典籍主要有()。 A.《世说新语》B.《山海经》C.《楚辞》D.《淮南子》 E.《笑林》 3.世界寓言的三大发祥地()。 A.中国 B.埃及C.希腊 D.印度 E.日本 4.民间谚语的分类()。 A.时政谚语B.生活谚语C.农业谚语D.风土谚语 E.情感谚语 5.民间传说的类别主要有()。 A.人物传说 B.包公传说 C.风物传说. D.习俗传说 E.难老泉的传说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6.民间文学 7.神话 8.英雄史诗 它是歌颂人类童年时期的民族英雄的传奇武功与光辉业绩的长篇叙事诗,主要描写古代民族形成过程中,民族部落或民族之间的战争,主人公都是历史转变时期的民族英雄,部落领袖和原始社会的君主,以及由他们转化而来的新兴奴隶主或封建领主。英雄史诗产生的时间比创世史诗晚一些。如中国著名的三大史诗:藏族《格萨尔王传》、蒙古族《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玛纳斯》。 9.生活故事 直接反映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故事,又称为“世俗故事”或“写实故事”。其基本特征是:以现实社会中形形色色的普通人物为主人公,从日常生活中提炼故事情节,用写实手法来刻画人物和叙述故事。有着鲜明的阶级倾向和浓厚的现实性。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0.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11.传说与神话、区别? 二者的联系在于:第一,一部分上古时期的传说与神话交融在一起,神话时传说产生的源头之一。(1分)第二,传说与神话都是散文体的口述故事。(1分)第三,传说的人物和情节也有一定程度的超现实因素。传说的故事追求传奇性,传奇效果靠超现实性的魔幻情节来制造的,但只作为辅助内容存在。(2分区别在于:第一,二者的故事主人公有不同的属性。(1分)第二,神话的超现实情节是传播者信以为真的,传说的幻想只是为增强故事的传奇性存在。(1分) 4、一、奇特的幻想和浓郁的生活特性;(2分)二、泛指性或通称性,指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往往是含糊、不确定;(2分) 12.复述“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中的任意一个传说(孟姜女、白蛇传、牛郎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 四、论述题(20分)

民间文学概论试题-推荐下载

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1-08-01 14:17:37) 分类:学习资料汇编 标签: 文化 一、单选题 1、关于杨家将与契丹人作战的传说可归为( C ) A、农民起义传说 B、起义英雄传说 C、反抗外来侵略传说 D、革命历史事件传说 2、1846年,发明了“Folklore(民俗)”一词的英国考古学家名叫( B )、 A、阿兰?邓迪斯 B、威廉?汤姆斯 C、马林诺夫斯基 D、斯密斯?汤普森 3、据目前掌握的资料,世界上篇幅最长的史诗是藏族的《格萨尔》,它长( B ) A、10多万行 B、50万行以上 C、20余万行 D、30万行以上 4、鬼故事属于( D ) A、魔法故事 B、变形故事 C、动物故事 D、生活故事 5、河北农村流传的表述农民传统婚姻观念的谚语"休前妻,毁稚苗,后悔到老",在内容的类型上可归为( B )、 A、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 B、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 C、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 D、其它 6、民间文学在民俗学的学科体系中属于( D )、 A、精神民俗 B、社会民俗 C、物质民俗 D、语言民俗 7、段成式《酉阳杂俎》是一个笔记体作品集,记录了大量民间故事、该书出现于( A )、 A、唐代 B、先秦时期 C、魏晋时期 D、明代 8、有一种评书讲述绿林英雄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比武打擂,拜山攻寨等内容的故事,或讲述清官秉公破案,惩恶扬善的故事,这种评书的种类名称为( D )、 A、世情书

B、袍打书 C、神魔书 D、短打书 9、歇后语的目的语在字面上是呼应引语部分的意思的,实际上却另有所指,从而以双关的形式构成( C )、 A、岔断型幽默 B、情感释放型幽默 C、干涉型幽默 D、含蓄型幽默 10、鬼故事属于( D )、 A、魔法故事 B、变形故事 C、动物故事 D、生活故事 11、许多地方在结婚仪式上都念诵撒帐歌,如"一把栗子一把枣,小的跟着大的跑"等,这种歌谣属于( D )、 A、法术歌 B、情歌 C、节令歌 D、礼俗歌 12、蒙古族讲述牧民武装起义反抗达尔汉王的黑暗统治与军阀暴政的民间叙事长诗是( B ) A、《钟九闹漕》 B、《嘎达梅林》 C、《召树屯》 D、《十五从军行》 13、鬼故事属于( D )、 A、魔法故事 B、变形故事 C、动物故事 D、生活故事 14、侯宝林,薛宝琨等认为相声的名称经历了( A )的演变过程、 A、从"像生"到"像声",再到"相声" B、从"像声"到"像生",再到"相声" C、从"相生"到"像声",再到"相声" D、从"学像生"到"乔像声",再到"相声" 15、中国的狗耕田型(两兄弟型)故事首见于( B )、 A、《山海经》 B、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 C、晋代干宝《搜神记》 D、晋代陶潜《搜神后记》 二、多选题 1、童话具有浓郁的幻想色彩,其表现有( B、C、E)等 A、其内容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基本上没有或完全没有超自然的幻想 B、童话多具有超自然的境界,充满浪漫的想象

2019年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复习(五)(含答案)

2019年自考《文学概论》试题复习(五) 第四章叙事作品 名词解释 现代叙事学:关注叙事作品的结构方法的研究叙事艺术理论和批评方法。 中国叙事学:综合西方传统叙事学和现代叙事学,具有创新性和个性的叙事研究方法和理论建构。叙事: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 叙事的层面: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观察、分析叙事活动。叙述语言、叙述内容、叙述动作。 叙述语言:使故事得以呈现的口头或书面陈述。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叙述标记。 叙述时间: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形成的时间关系。时距、次序、频率。 时距:故事时间长度与文本时间长度对照形成的关系。省略、概略、场景、减缓、停顿。 次序:故事时间中事件的接续前后顺序与文本时间中语言的排列顺序对照形成的关系。 频率:叙述语言或故事内容自身重复的关系。 叙述视角: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由叙述人称决定。 第三人称叙述: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角度进行叙述。全知视角,剥夺读者的探索求解权利。 第一人称叙述:既是叙述人又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第二人称叙述:故事中的主人公或某个角色以“你”的称谓出现的。 叙述视角与人称的变换:以两种以上叙述交替出现的叙述。 叙述标记:对于理解故事来说具有标志作用的叙述手段。 叙述内容:文学文本所叙述的东西,即故事本身。人物、结构、行动。 故事: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涉及事件、情节、情景。 事件:故事中人物行为及其后果。 情节:按照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情景:人物的行为与环境组合起来的实际场面和景况。 人物:推动故事的进展和具体生动的形象。扁形、圆形、表意、典型、性格人物五个类型。 表意性人物:不具有性格内涵仅仅表示某种抽象观念的人物。 性格人物:具有一定秉性、气质等心理与人格特征的人物。 结构:故事的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存在形态。分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按照叙述顺序组成的各叙述单元之间的关系。 深层结构:故事各要素按故事的文化背景某种内在结构关系排列组织起来的超出叙述顺序的整体。行动:是人物有目的的行为。叙述功能、叙述逻辑、符号矩阵。 叙述功能:根据人物在情节过程中的特定作用而规定的人物行为模式。 叙述逻辑:根据人物在逻辑上的可能性而总结的人物行为模式。 符号矩阵:由四个符号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 叙述动作:讲故事这一行为本身。叙述者、接受者。 作者:创作作品的人。 隐含的作者:进入作品的叙述活动后的作者。 叙述者:讲述作品中语言的人。 叙述声音:体现叙述者叙述动作的口气或基本态度。显在叙述者、隐在叙述者。

00529文学概论(一)历年真题(内含答案)201504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文学概论(一) 试卷 (课程代码00529) 本试卷共3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的是 A.世界与作品的关系 B.作品与作家的关系 C.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D.读者与作家的关系 2.从创作的角度看,文学是 A.一种语言艺术 B.审美意识形态 C.作家体验的凝结 D.作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渠道 3.与其他艺术相比,文学重在 A.以色彩描绘世界 B.以声音抒发情感 C.以语言描写世界 D.以形体表达情感 4.“秋花紫蒙蒙,秋蝶黄茸茸”(白居易《秋蝶》)。这句诗运用的音律类型是 A.双声 B.叠音 C.叠韵 D.押韵 5.季羡林认为朱自清的《背影》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孝”,这属于 A.品质阅读 B.认知阅读 C.审美阅读 D.价值阅读 6.下列诗句中偏向于“有我之境”的是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7.唐代司空图提出的有关意境结构的命题是 A.景中生情,情中含景 B.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C.境生于象外 D.缘境不尽日情 8.下列人物形象属于“扁平”人物的是 A.《金瓶梅》中的西门庆 B.《水浒传》中的鲁智深 C.《红楼梦》中的贾宝玉 D.《三国演义》中的张飞 9.鲁迅《狂人日记》中的“我”属于 A.隐含作者 B.叙述者 C.真实作者 D.虚构作者 10.首次对“审美情感”概念做出阐释的是 A.黑格尔 B.康德 C.克莱夫·贝尔 D.苏珊·朗格 11.在西方,被誉为“象征主义宪章”的作品是

民间文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 1、包公传说突出他铁面无私,诸葛亮的传说则突出他的聪明机智,却很少描绘他们的外貌,这在传说艺术中叫做() A、传奇色彩 B、历史性 C、粗线条刻划人物 D、纪念物 2、《虎丘塔为什么是斜的》是一则()传说。 A、风物 B、史事 C、人物 D、土特产 3在各类巧匠故事中,最著名数量最多的是谁的故事?() A、七仙女 B、李老君 C、鲁班 D、石敢当 4、"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里唱大戏,拉姑娘,请女婿,小外孙女你也去。"这是一首() A、劳动歌 B、仪式歌 C、儿童游戏歌 D、情歌 5、甘肃莲花山下一年一度的民间诗歌盛会称为() A、歌圩 B、耍歌堂 C、三月街 D、花儿会 6、"山中山谷起山坡,山前山后树山多,山间山田荫山水,山人山上唱山歌。"这首民歌用的是什么手法?() A、叠字 B、重复 C、双关 D、比喻 7、谜语:"山月随人归",打一明朝作家,谜底:归有光。败笔是() A、底面相犯 B、浅露 C、谜面不成文 D、闲字无着落 8、"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是() A、成语 B、格言 C、俗语 D、歇后语 9、谜语一则:广州市灯谜协会(打一日用品商标),谜底:虎头牌,主要毛病是() A、闲字无着落 B、谜面不成文 C、底面相犯 D、浅露 10、《大风歌》的作者是() A、刘邦 B、唐太宗 C、无名氏 D、冯梦龙 11、《敕勒歌》是()的民歌。 A、朝鲜族 B、蒙古族 C、鲜卑族 D、满族 12、《爱尔兰歌谣札记》的作者是() A、马克思 B、列宁 C、拉法格 D、恩格斯 二、多项选择题。(两个以上) 10、清代作家吴趼人从民间笑话、寓言中汲取养料,创作的优秀走品有() A、《俏皮话》 B、《笑林广记》 C、《新笑林广记》 D、《粤风续九》 E、《古遥谚》 14、世界上比较流行的民间故事分类法有() A、以神为主的分类法 B、按情节、母题分类 C、以著名故事的题目来概括类型 D、以序号称谓来表现民间故事 15、民间童话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 A、有强烈的幻想性和浓厚的浪漫色彩 B、有曲折的情节和美满的故事 C、主人公为通称人物,类型化,没有特定的背景 D、把动物人格化 E、有固定的表现手法,如三段式中间插韵语等 16、下列对民间歌谣的判断正确的有() A、是民间文学中产生最早的 B、口头韵文作品 C、用途最广 D、最富于相象 E、不需人物形象 17、谜语应具备的特点有() A、知识性 B、疑难性 C、独创性 D、趣味性 E、文学性 三、填空题

【自考真题】全国2018年4月自考文学概论(一)考试真题 (3)

全国2018年4月自考文学概论(一)考试真题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肉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背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超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文学与历史相比更注重 A.事实 B.认知 C.理智 D.虚构 2、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活动“四要素”是 A.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B.作品、作家、生产者、读者 C.作品、作家、现实、历史 D.作品、作家、消费者、受众 3、“圣人立象以尽意”,这一观点出自 A.《周易?系辞》 B.《庄子?齐物论》 C.《荀子?乐论》 D.《礼记?乐记》 4、林语堂说,汉语的“单音节性”造就了中国文学的

A.题材 B.主题 C.美 D.真 5、将典型性格视为十分独特的“这一个”的德国古典美学家是 A.康德 B.席勒 C.黑格尔 D.胡塞尔 6、下列作品中,完全属于象征意象范畴的一组作品是 A.《阿Q正传》《祝福》《故乡》 B.《边城》《围城》《城堡》 C.《荷塘月色》《雨巷》《日出》 D.《天狗》《死水》《老马》 7、虚构出来的,只存在于作品世界中的时间关系是 A.文本时间 B.叙述时间 C.故事时间 D.阅读时间 8、隐在叙述者进行叙述的最典型文学体裁是 A.戏剧文学 B.民间故事 C.报告文学 D.纪实小说 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的是 A.乡愁 B.哀怨 C.嗟叹 D.悲伤 10、西方提出“交感说”的是 A.瓦莱里 B.魏尔伦 C.马拉美 D.波德莱尔 11、抒情文学作品的典型形态是 A.诗体小说 B.抒情诗 C.抒情散文 D.散文诗 12、在抒情传统中长期使用并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称为 A.典型意象 B.原型意象 C.寓言式意象 D.符号式意象

文学概论题库自考

2004——2013年自考文学概论二选择题 1.克罗齐强调,直觉与___是不可分割的【 B 】 A.再现 B.表现 C.感受 D.理解 2.文学起源“劳动说”的主要倡导者是【 A 】 A.普列汉诺夫 B.康德 C.席勒 D.弗雷泽 3.列宁指出,任何词都是在【 D 】 A.描写 B.议论 C.抒情 D.概括 4.鼓吹语言陌生化效果的是【 B 】 A.英美新批评 B.俄国形式主义 C.法国结构主义 D.现象学美学5.“集体无意识”“原始意象”来自___的分析心理学【 B 】 A.弗洛伊德 B.荣格 C.席勒 D.黑格尔 6.在中国,“意象”这一概念可以上溯到【 A 】 A.《周易?系辞》 B.《尚书》C.《礼记》 D.《孟子》 7.韦勒克、沃伦认为,象征的意思是甲事物___了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也要求给以充分注意【 C 】 A.说明 B.描写 C.暗示 D.刻划 8.古罗马文艺理论家朗吉努斯最早谈到了___风格【 B 】 A.秀丽 B.崇高 C.平淡 D.纤巧 9.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章不分,西方古代艺术与__C_不分 A.科学 B.道德 c.技艺 D.政治 10.叔本华认为,悲剧表现_C__的冲突 A.理性 B.情感 C.意志 D.心灵 11.苏珊·朗格认为,艺术形式是一种符号体系。【 C 】 A.再现 B.摹仿 C.表现 D.理论 12.“诗言志”最早见于【 C 】 A.《论语》 B.《孟子》 C.《尚书》 D.《毛诗序》 13.“感受谬误”与“意图谬误”说是提出的。【 A 】

A.新批评 B.俄国形式主义 C.法国结构主义 D.解构主义 14.文学起源“摹仿说”的主要倡导者是【 A】 A.德谟克利特 B.康德 C.席勒 D.黑格尔 15.恩格斯认为,经济上落后的国家,上也能演奏第一提琴。【 A 】 A.哲学 B.艺术 C.道德 D.宗教 16.艺术想象与科学想象的最主要区别就在于艺术想象与因素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B A.理解 B.情感 C.思考 D.感知 17.马尔库塞认为,在文艺作品中,最重要的是【 D 】 A.生活情感 B.思想内容 C.道德情感 D.审美形式 18.叙事作品题材的三要素是【 B】 A.人物性格环境 B.人物情节环境 C.人物情节情感 D.情节情感环境 19.美国作家毛姆认为,情节是故事的【 C 】 A.展开 B.描写 C.布局 D.再现 20.刘勰就文章的风格,提出了说。【 C 】 A.四体 B.六体 C.八体 D.二十四体 21.弗洛伊德和荣格的文学批评属于【 D 】 A.社会学批评 B.形式主义批评 C.审美批评 D.精神分析批评 22.文学欣赏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开始于【 C 】 A.对作品主题的分析 B.受作品情感的感染 C.对文学形象的感受 D.对作家意图的理解 23.姚鼐将各种风格归结为_____两大类别。【 C 】 A.平淡与绚丽 B.刚健与清新 C.阳刚与阴柔 D.简约与繁丰 24.王维与盂浩然属于___诗派。【 A 】 A.田园 B.边塞 C.豪放 D.婉约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试题参考

一、大纲说明: 本课程就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得基础理论课程之一,按新修订得教学计划规定为专业限选课。通过该课程得教学旨在使学生对民间文学得历史、现状有一个概括得了解,对民间文学得基础理论、研究方法有一个全面得把握,学会分析鉴赏民间文学作品,能够区分不同体裁得民间文学,近而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学得珍惜、热爱之情与保护民间文学得责任感、使命感。特根据《民间文学概论》得教学大纲制定该课程得考试大纲。 二、命题要求: 本考试大纲得考试范围为中国民间文学得基本知识与理论,内容涉及到 民间文学得含义、性质;民间文学得基本特征;民间文学得发展历程及现状;搜集、整理民间文学得方法与原则;具体得民间文学体裁、各体裁民间文学代表作得鉴赏等方面。主要测试学生对民间文学基础知识得识记能力,对民间文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得理解与运用能力。内容覆盖《民间文学概论》十二章得主要内容与知识点;难度中等;题型设计为: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叙述题、论述题等六大类型;试题分值得分布情况如下:填空题(每空1分,共10空,占10%)、单项选择题(10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占15%)、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共20分,占20%)、简答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占20%)、叙述题(1题,15分,占15%)论述题(1题,20分,占20%);考卷类型为闭卷;考核时间为100分钟。 三、大纲正文: 【考试内容及要求】 绪论

识记:民间文学得含义、范围。 理解:民间文学得双重属性。 运用:结合实例分析民间文学得价值。 第一章民间文学得基本特征以及与作家文学得关系 识记:民间文学得口头性、集体性(群体性)、传承性、变异性得含义。理解:民间文学四大基本特征得相互关系。 运用:结合实例分析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得相互影响。 第二章民间文学得搜集、记录与整理 识记:中国古代搜集整理民间文学得成就与特点。 理解:搜集整理民间文学得方法与原则。 运用:运用民间文学田野调查得方法搜集整理身边得民间文学作品。 第三章神话 识记:神话、自然崇拜、万物有灵观、自然神话、社会生活神话、日月神话、开辟神话、洪水再生神话、文化发明神话、部落战争神 话、民族起源神话等关键概念。著名神话得基本情节。

全国自考文学概论(一)试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西方,最早提出“寓教于乐”的人是 A.卢克莱修B.西塞罗 C.贺拉斯D.朗吉弩斯 2.苏轼说:“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属于A.品质阅读B.情感阅读 C.价值阅读D.兴趣阅读 3.“轮到你朗诵时你才说话。”这里的“说话”指的是 A.语言结构B.言语动作 C.言语产品D.语言组织 4.提出“得意而忘言”这一观点的是 A.孔子B.孟子 C.庄子D.荀子 word.

5.李清照的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音律上的特色是A.叠韵B.叠字 C.重复D.双声 6.意境论的源头可上溯至 A.《老子》B.《论语》 C.《孟子》D.《庄子》 7.福斯特把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区分为 A.典型人物与类型人物B.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 C.表意人物与象征人物D.悲剧人物与喜剧人物 8.缺少了塑造形象的单位,就会损失故事的 A.完整性B.连续性 C.思想性D.生动性 9.与故事时间前后顺序不同的叙述次序统称为 A.顺时序B.逆时序 C.倒叙D.插叙 10.“一个伟大抒情诗人有力量使得我们最为朦胧的情感具有确定的形态”,说这句话的人是 A.布洛克B.克罗齐 C.卡西尔D.科林伍德 11.语句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正确,这样的修辞策略一般称为 A.反讽B.隐喻 C.典故D.悖论 12.刘勰“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的说法强调的是文体的 A.通变B.格调 C.风骨D.体性 13.威克纳格认为史诗和戏剧诗人的风格属于 A.想象的风格B.智力的风格 C.情绪的风格D.悲壮的风格 14.认为风格是“作家消除自己和读者之间的一切隔阂的能力”的作家是A.托尔斯泰B.高尔基 C.高尔斯华绥D.狄更斯 word.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