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有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策略

国有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策略

国有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策略
国有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策略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国企做大做强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国企做大做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宜昌国有企业的冲击不断显现。中央预测,20xx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保持国有经济高速增长态势极为艰巨的一年。宜昌在国有经济连续五年高速增长的高基数上,保持国有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因此,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充分估计困难,紧紧抓住机遇,果断采取措施,力避投资、经营风险,确保企业稳定发展。一、金融危机对宜昌国企影响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全球金融危机对国有企业影响是多方面的,宜昌市国资委通过组织专班深入宜化、安琪、交运、宜港、市商业银行等12家出资企业进行调研,情况表明,全球金融危机给宜昌国有企业,特别是拥有自营产品出口的企业带来影响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销售市场萎缩,少数产品积压。从去年10月份起,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加剧,加之部分出口产品关税的提高,导致企业产品出口量下滑,部分产品国内销售市场也处于低迷。二是产品价格下滑,利润下降。由于部分产品购买率低,使不少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在出资企业中有三大产品价格降幅达20%以上。三是融资难度加大,项目建设进展趋缓。由于金融危机导致银行规避风险难度加大,企业信贷普遍困难,少数企业已影响到项目建设。针对上述问题,为抵御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宜昌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已从三方面采取了措施。一是注重宣传引导,正确分析形势。引导干部职工高度重视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采取积极果断措施,防患于未然,除需国家宏观调控采取积极扶持政策外,企业自身积极思考应对策略。二是鼓舞士气,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金融危机波击我市出资监管企业后,国资委和出资监管企业采取请专家学者讲课、外出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从正面进行了积极引导,从多方面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三是采取相应对策,减少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损失。从去年9月份起,各出资企业就予以高度警惕,针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采取了内部挖潜、降低成本、产品冬储、增加销售力量和择机销售等相应策略,尽最大努力遏止了效益下滑的局面,目前全市国有企业运行态势良好。二、准确把握金融危机的利与弊,选准发展的突破口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全球金融危机既给国企发展带来较大冲击,又给国企改革调整和加快发展带来前所未的希望,作为国有企业面对这场冲击,必须增强三种意识。第一,增强责任意识。宜昌国有企业是宜昌经济的支柱,是引领各类所有制企业战胜困难,推进发展的脊梁,分布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在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对支撑全市经济稳定健康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市委、市政府及全市人民对国有企业发展寄予厚望。因此,作为国有企业在经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面前,必须增强责任意识,不辱使命,迎难而上,勇挑重担,发挥顶梁柱作用,为全市经济的稳定、健康、快速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在应对这场危机的方略上,要把困难估计的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密一些,做好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准备,防止由于重视不够和准备不足而陷于被动。同时,要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宜昌国企有很多有利的基础和条件:一是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大多数企业的实力大为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显著提高。工业生产型企业——宜化、安琪各自成为了全国甚至亚洲同行业的排头兵,占领了业内生产、技术、市场的制高点,只要行业尚存,企业就不会衰败。交通企业、金融企业、投资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基础扎实,运营环境宽松,态势良好,已具备一定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特别是宜昌国企当前的运行态势仍然健康良好,宜化一直满负荷生产,基本无产品库存,货款回笼及时,在全省乃至全国化工行业是为数不多的。而且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也将由去年四季度的单季亏损转为盈利。安琪集团、交运集团等一批企业,在较大冲击面前仍一直保持良好运行态势。二是中央已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省、市也将要出台相关政策,这些都将为战胜危机、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其中,最大受益者是国有企业。三是目前宜昌国企的外向依存度低,相对沿海地区而言,

受到直接冲击要小一些。所以,战胜危机和挑战,宜昌国有企业具备良好的基础。第二,增强抢抓机遇意识。金融危机带来了全球、全国经济格局的变化和产业格局的调整,须科学地分析和判断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变化趋势,努力捕捉发展机遇,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市场。宜化、安琪、交运等优强企业可以凭借自身实力,在行内、在拳头产品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获取更多的战略性资源和市场资源,引进、改造关键设备,引进高新技术,吸引高层次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

日本银行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与措施

日本银行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与措施 摘要: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影响的基础上,阐述了日本银行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与措施,并与以往相比较分析了这次的政策特点,指出日本银行的政策对于确保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金融政策成本的角度评价,日本银行以注资为主的金融政策是高成本和低效益的政策。 关键词:日本银行;金融危机;金融政策与措施 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日本经济也深受其害,经济下滑幅度甚至超过危机发源地的美国。为应对金融危机,日本政府和日本银行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最近,鉴于急剧的日元升值和物价持续下降,日本政府和日本银行进一步加强了政策操作力度。本文将对日本银行的政策与措施进行探讨。 一、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这次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对日本股市的影响 2006年,日本随着通货紧缩形势好转,股市不断回升,日经225种平均股价升至17000日元以上。2007年4月,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一些国际投资资本从美国市场出逃流入日本股市,促使日本股价持续上涨,2007年6月底,日经平均股价涨至18138日元(为本世纪最高价)。之后,随着国际资本的流出转为下落,到年底最后一个交易日,日经平均股价报收于15307日元。2008年8月降为13073日元,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引起国内外市场极度不安,使日本股市急剧下挫,9月底日经平均股价跌至11260日元。之后,10月8日、10日、16日股价下跌幅度连创新高,分别为9.4%、9.6%、11.4%,到11月底跌至8512日元,仅仅3个月就跌去35%。2009年3月3日,日本股市大幅下挫,日经225种平均股价跌至7229.7日元,为上世纪90年代日本股市泡沫崩溃以来最低值。随着股价不断下跌,股市总值也相应收缩,2008年底,东京股市总值收缩为283.4602万亿日元,比2007年同期减少200.3687万亿日元,这意味着200多万亿日元(约占当年GDP的40%)股票资产蒸发。①因此,日本企业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比例发生逆转,经营严重恶化。可见,金融危机对日本实体经济的影响已大大超出虚拟经济范围。 (二)对日元汇率的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还引发了新一轮日元对美元的升值。2008年8月危机发生前,日元兑美元为1美元=109日元,此后日元不断升值,12月升至1美元=91日元。进入2009年日元进一步升值,2009年1月22日,升至1美元=87日元。2009

面对经济危机我们该怎么办

面对经济危机我们该怎么办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的东西,同时也存在很大的薄弱环节,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不可避免。那么面对经济危机我们应该怎么办? 当前国际的经济形势是市场经济低迷,生产相对过剩,失业加剧,工作难找,产能过剩,产值下跌。这次经济危机最初由美国的金融危机开始,波及欧洲之后迅速向全球扩散,如今生活的我们也感受到了经济危机带给我们的影响,各行各业都不景气。 那么面对此次经济危机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我们作为新亚的一名员工,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企业面对的困难是暂时的,而未来的前景是光明的,因为根据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经济危机是有规律的出现有规律的消亡。对我们的影响也是有时间限制的,企业需要我们做的就是同心协力渡难关,真心实意搞生产,我们首先要坚定信心,在我们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其次我们要团结一致各部门协调合作共同应对这次经济危机。 1957年出现了战后的第一次经济危机,而这次经济危机也是影响到了全球。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次经济危机令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失业人口达到400多万,在经济恢复的过程也是缓慢的,先后经历了衰退、恢复。滞涨等阶段,但是最总这次经济危机还是过去了,而美国也在经济危机后迅速发展起来。经济危机的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1929年之后的10年大萧条就是很好的实例证明。2008年全球经危机开始,影响到世界。进而波及到我国的出口行业,最近几年又影响到我们国内的多个行业,这次经济危机的影响是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 经济危机也不都是坏的方面,同时对于企业也有好的因素,经过经济危机的洗牌。那些技术水平低,生产落后,恶意竞争,实力不足的企业会被淘汰,而那些通过革新技术,加强管理的企业能过存活下来,并在以后得到很好的发展。我们现在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境况,只要我们团结一致,走过这个寒冬,那么我们的明天一定是美好的。最后的春天一定是我们的,最后的胜利也一定是我们的。 我们大家都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企业就像我们的家一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存亡齿寒的道理相信大家都懂。我们大家的命运和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案例

一、案情 1998年俄罗斯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继5月19日股价和债市价格大幅下跌后,8月份,国内经济恶化,8月17日,俄罗斯政府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被迫宣布实行新的卢布“汇率走廊”,使得俄金融市场投资者的心理防线崩溃,最终引发了一场俄独立以来积蓄以久的、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 1998年8月17日,俄政府及中央银行发表了“联合声明”,对俄国内出现的金融危机采取“三大措施”,具体内容包括: 1.扩大卢布汇率浮动幅度。放弃1997年11月11日宣布的1998~2000年“外汇走廊”,即6.2卢布兑1美元,浮动幅度正负15%。从8月17日起,这一走廊扩大到6~9.5卢布兑1美元,卢布在此范围内浮动。外汇市场当天的成交价,即是央行的官方汇率 2.延期清偿内债。1999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国家短期债券转换成新的国家有价证券,期限和收益率等条件另行公布。在转换手续完成前国债市场停止交易。前些时候,俄政府曾号召国债持有者在自愿基础上将债券转换成7年期和20年期的外汇债券,利率在12%以上。但在700多亿美元的内债市场上,响应者寥寥,同意转换的债券,仅有44亿美元,没能解决内债问题。 3.冻结部分外债。俄商业银行和公司从国外银行、投资公司等处借到的贷款、用有价证券作担保的贷款的保险金,以及定期外汇契约,其支付期冻结90天。同时禁止国外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卢布资产。政府强调,“冻结”不涉及政府借的外债。 “三大措施”出台后,俄国内金融危机并未得到缓解,相反,对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1.金融市场上出现汇市乱、股市跌、债市瘫的局面。卢布同美元的比价由8月17日的6.3:1暴跌为9月9日的2 2.4:1,贬值257%,6天后又反弹为8.9:1。升值150%。俄罗斯交易系统股价综合指数从上年的230点跌为约40点;日交易额从危机前的近亿美元跌至最低时期的数十万美元。进入欧洲企业500强的俄罗斯14家工业企业的股票总市值由一年前的1140亿美元缩水为160亿美元。俄债市停业近4个月,4360亿卢布国债券的重组方案迟迟未能实施,政府债券在国际市上的市值仅为面值的6%。 2.受冲击最大的是尚处于“婴幼时期”的银行系统,其总资本、存款和贷款均减少了1/3。1998年第三季度,俄1500家银行中有590家亏损。在即将开始的银行系统重组中,近一半银行将被迫宣布破产。 3.金融危机使卢布贬值70%,失业人数大幅上升,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由年初的1/5增至年底的1/3,90%以上的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金融危机应对策略分析

二、应对经验 金融危机需要如何应对呢?一般来看,金融危机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抑制阶段,这个时候危机还没有完全展开,政府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稳定金融市场借贷关系,其次是真正的危机发生过程,包括少量的金融机构和企业重构,最后是制度改革阶段。Calomiris et al.(2005)认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可以分为危机中的短期策略和危机后的长期策略,前者主要在第一二阶段,或者主要体现在第三阶段。在短期策略中不需要建立新的机构和复杂的新机制,是为了避免和缓解危机采用的稳定信贷关系的策略。这些短期策略包括:债务冻结,即不允许债权人或者储户在一定时间内索取债务或者存款;放松监管,即监管方允许银行低估问题资本,从而高估股权资本;中央银行或者政府向银行部门贷款。不过,这些短期措施是否会产生长期不良后果还依赖于具体执行方式。同时,一旦采取了紧急措施来制止危机,那么政府还需要在长期中重新构建金融机构与贷款者的贷款关系,这可能需要设定新的会计规则、改变监管方式等。在重构中包括下面这些过程:识别和配置金融损失、重构金融系统和企业的金融要求权、重构金融系统和企业的运行方式。从这些政策中我们不难看出,应对金融危机最主要的是构建新的、稳定的信贷关系。 为了分析短期策略的效果,西方学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证分析。Claessens et al.(2001) 认为,既然金融危机的解决措施是为了重新使得私人部门获得活力,从而重新恢复增长,那么我们就需要从公司层面的数据来分析救助措施的结果。Claessens et al.(2001)希望讨论政府保证公众存款安全、对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支持等短期政策对于危机深度、复苏时间等问题的影响。首先,他们讨论了短期政策对于危机深度的影响。通过687家公司层面数据,他们发现,获利性越强的企业越容易陷入危机,这可能是因为在危机发生之前都会产生大规模信贷扩张,这些信贷扩张推动了这些企业的利润,从而当危机发生后信贷紧缩,这些企业利润也就大幅下滑。同时,具有较高的短期债务和应付账款的企业也很容易陷入危机。不过,最重要的是,在实证中没有发现政府的政策对于企业盈利有帮助,从而无法帮助企业阻止危机,因此这些短期政策的有效性是值得怀疑的。 三、对我国政策启示 发端自美国的金融危机对于其他国家的影响主要通过两个渠道。第一,美国经济下滑后减少对于其他国家的进口;第二,持有美国次贷衍生品的外国金融机构被迫减记资产,导致信贷紧缩。不同的国家受到影响的渠道重要性不尽相同。我国金融机构持有的美国次贷相关资产占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重很小,所以这个渠道的影响不大。但出口下滑对于我国的影响巨大。根据统计局的计算,我国贸易依存度已经达到了64.5%。而从2008 年11 月,我国的外贸形势就开始呈现下滑态势,在今年的趋势更加明显(表9)。外贸下滑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自2007 年第4 季度达到13.8%的峰值后逐季下降,2008 年第4 季度降为6.8%,2009 年一季度同比增长6.1%。 在外需下降后,我国的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导致产出小于潜在产出,经济衰退同时价格水平下降(图6)。因此,我国在短期内需要拉动总需求曲线,使经济从B 点回到A 点。 B A D2 D1 P Y Y f 图6 总需求影响 针对这一情况,我国政府实施了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主要包括:(1)推出总额4 万亿的投资计划,其中农村的民生工程约3700 亿,基础设施建设约15000 亿,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方面约1500 亿,节能减排、生态工程约2100 亿,调整结构和技术改造约3700 亿,汶川大地震重点灾区的灾后恢复重建10000 亿。(2)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同时,取消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将矿产品增值

企业如何才能在经济危机中求发展

企业如何才能在经济危机中求发展 一.题引: “由美国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正在一波波向世界各国扩展。在我国,八万家中小企业纷纷倒闭,近日,又一波企业倒闭潮又在我国卷起。” 二.现状及分析: 八万家中小企业纷纷倒闭,是因为在当前外在经济的影响下,本身缺乏竞争力,缺乏资金,技术,,等等因素才导致最后的结果。 1.今年以来,民营企业因为管理不善或者资金链断裂的原因倒闭的不少,倒闭企业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忽略了主业,过度扩张,进行了产业的多元化投资,或者主业本身就不强、不大,没有技术及质量优势。 2.那些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的小企业,只能在市场经济很好的环境下才能获得生存,一旦市场经济出现浪潮,在价格战中很容易就被淹没,倒闭破产在所难免。市场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 3.要在今年这样的环境下保持增长,须有性价比高、品牌效应好、附加值高的产品。把产品做专、做强,使产品具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才能在危机中站稳脚跟。 三.在危机中求发展: 创新,是企业永恒的话题。依靠创新,我们才能在这场风暴中找到机遇。在“寒冬”中站稳脚跟我市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发现,不少企业“安然无恙”地按照既定方略前行,化解危机为机遇,有的甚至实现了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过倍的逆市飘红。 做好前瞻性技术产品研发必须意识到科技创新应对抗击风险的厚重力量。企业若想既做大又做强,就必须高瞻远瞩,提早着手研发能够引领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以占领市场的主导地位。金融危机冲击市场时,旧产品已经提前自我淘汰,新型产品依靠独有技术形成“逆流而上”,成为市场中的佼佼者。在产品研发前,通过市场调研找准定位,把产品的成本消耗、流程设计、上市价格以及产值和利润等做出精准预算,这将成为市场拓展中新的创新增长点。 1、自主创新,把握机遇 金融危机的到来是一个机遇,验证了自主创新、练好内功,是增强发展的后劲,应对危机的根本之策。创新,意味着拥有逆势之下突围的话语权,意味着提升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力。金融危机影响最深的,应该是产业链末端的传统制造业,要承接国家扩大内需的“东风”,反而迎来了绝好的发展机遇。不可否认国际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了或大或小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依靠自己的品牌,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抓住目前原材料价格下降的制造优势,从靠扩张、外延式的发展转向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企业利润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这次金融危机明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算没发生金融危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也很容易被淘汰。

企业如何应对危机

以信任和信心直面危机 ●刘瑞旗:用信心赢得信任 首先,真正的财富在哪里?真正的财富在别人的记忆当中,你有信誉了,人家信任你了,人家会愿意把财富给你,在市场经济中体系中“信任”尤其重要。在企业的发展成长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什么?关注别人对你的记忆。你要发展的话,一定是别人对你的信任,所以你不管碰上什么风险,碰上多大的危机,你会比别人好。因为信任就是别人对你的记忆,不管是在什么样的阶段,都会为这种记忆付钱的。别人对你的信任从另一种角度上说,是取决于你的信心。当危机来临的时候再有信心也没有用了,信任是永远在自己平常的心中建立起来的,信心就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你就是要成为第一,你要保持你的第一,你就是第一,如果你今天不是第一,你要努力地成为第一,如果你今天是第一,你怎么样永远保持你的第一,这很重要,这就是信心,不是说今天有危机我们就要增加信心,没有危机了就不要信心了。你看这个社会发展到今天,未来世界没有给第二留下位置,你一定要成为第一,至少你要在成为第一的状态当中,增加信心。今天我不是没有关系,但是我要在成为第一的状态当中,不断的成长,那你的信心就有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建立别人的信任是通过你成为第一的概念,你成为第一了,会得到更多的信任和信赖你的人。 ●沈健:沟通达成信任 信心最近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金融危机之后,我们的订单在下降,我们的盈利也在下降,很多的员工非常担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搞了一些相对比较不正式的沟通——如“金融危机沟通午餐会”。

由高管出面,结合他们自身的经历,用他们自己的经验跟员工以聊天的方式进行沟通。而且这些非正式的沟通中,老板说的话比较直接,员工感觉到自己的饭碗跟金融危机的关系密切相关。员工非常震撼,他就会马上落实到行动上来,他相信今天的努力是给自己的饭碗挂钩的。另外公司还通过多种渠道鼓舞士气——很多公司今年的新年年会都取消了,但我们却计划把新年年会办好,而且要“大张旗鼓”办“诺基亚的奥运会”——在国家的体育馆,请真正的奥运冠军来和大家沟通,以弘扬拼搏奋斗的精神(当然费用是其他环节节省下来的)。我们有一个口号是“你能做,而且能做得更好”,我们要鼓励员工继续保持信心,我们明确告诉员工,我们是不想裁员的,我们是跟大家同舟共济的,但是你们要努力,你们每一个人一点一滴的成果加起来就是企业总的竞争力的体现。 裁员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李玉卿:高层降薪不裁员 作为国有企业,它有三个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比较起其他的企业来可能更重一些,所以我们裁员的可能性不大。企业裁员了,往社会上推,这也不是一个办法。从我们企业情况来看,假如说你裁员了,也解决不了面临的危机问题,只能使这个企业没有信心,给社会增加负担,给社会造成不稳定,所以我个人理解,裁员的可能性不大,有可能是管理层降薪什么的,降薪不裁员。我个人理解危机是两个意思,首先是“危”然后是“机”,危险和机遇。危机的时候也是有两面性的,你要利用这个机会,提高技术,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对企业的发展也是一个机会。

金融危机来临时各方的应对措施列举

金融危机来临时各方的应对措施列举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政府针对金融危机先后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金融危机应对措施1、注入流动性 为缓解金融市场流动性紧张问题,各国央行纷纷向金融市场注人流动性。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欧美日等各国央行一直都在不断地向金融市场注资。自2008年9月以来,这种注资的规模和范围更加扩大,反应更为迅速。仅以雷曼申请破产的一周为例,美国、欧洲央行、英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当局共计向流动性紧张的金融市场紧急注入4960多亿美元。 金融危机应对措施2、金融机构国有化 为了防止危机进一步扩散,对已经陷入或面临破产境地的金融机构,政府出面接管实行国有化。自2008年9月以来,美国已先后接管了受金融危机影响而陷入困境的全美最大的两家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美联储还通过向陷入困境的AIG 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持有了AIG79.9%的股份。在欧洲,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凭j 国政府为挽救陷入困境的富通集团达成协议,分别出资40亿、47亿和25亿欧元,购买富通集团在各自国家分支机构49%的股份。英国政府接管了陷人困境的最大住房抵押贷款机构——布拉德福德宾利银行。周正业老师,领导力管理专家,团队建设专家。南京师大文学学士、法学硕士。上海交大客座教授,历任美资跨国公司高级经理。欧洲最大培训公司合作讲师。现任天下伐谋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营销学院执行院长。德国政府对濒临破产的德国第二大商业地产借贷机构——德国地产融资抵押银行提供贷款保证。冰岛政府为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将该国前三大银行全部收归国有。乌克兰央行接管乌工业投资银行。此外,各国还纷纷推出了各自的金融机构国有化计划。例如,英国政府宣布了一项核心为国有化的银行救援案。英国政府将动用总额500亿英镑的“银行资本调整基金”,向英国各大商业银行注资。法国、意大利和俄罗斯也都有相似的国有化计划。 金融危机应对措施3、降低官方利率 为了降低借贷成本,缓解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冲击,各国央行纷纷降息。2008年9月份澳大利亚央行7年来首次降息25个基点。10月7日,澳大利亚央行进一步大幅减息100个基点,是其继1992年经济萧条以来的最大降幅。全球央行降息序幕由此拉开。10月8日,全球包括美国、欧洲、英国、加拿大、瑞典和瑞士央行在内的七大央行同时宣布降息,降息幅度高达50个基点。这些央行减息均为“非常规”减息,因为减息均未在央行例行会}义期

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南京理工大学 课程考核论文 课程名称:风险管理 论文题目: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姓名:孙浩 学号:914113590125 成绩: 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目录 1.案例简介 (2) 2.原因分析 (6) 3.启示 (9) 4.参考文献 (11) 一、案例简介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始于泰国货币危机,早在1996年泰国经常贸易项目赤字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8.2%,为了弥补大量的经常项目赤字和满足国内过度投资的需要,外国短期资本大量流入房地产、股票市场,泡沫经济膨胀,银行呆账增加,泰国经济已显示出危机的征兆。 1997年5月中旬,以美国大投机家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投资者对泰铢发动猛烈冲击,更加剧了泰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7月2日,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泰国宣布放弃自1984年以来一直实施的固定汇率制度安排,改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天泰铢即贬值20%,这标志着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由于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也面临着与泰国相似的一些问题,再加上所谓的“接触传染”效应以及国际投机者的不断狙击,危机开始蔓延到整个东南亚。 7月11日,菲律宾首先步泰国后尘,宣布允许比索在更大范围内与美元兑换,比索当天贬值11.5%,利率一夜之间猛升到25%;

同一天,马来西亚则通过提高银行利率阻止林吉特进一步贬值。印度尼西亚被迫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比价,印尼盾7月2日至14日贬值了14%。一向稳健的新加坡元也于7月18日跌至30个月以来的最低点1.4683新元兑换1美元;8月14日,印尼宣布汇率自由浮动,当天印尼盾再次贬值5%;8月16日,马来西亚林吉特暴跌了6%,跌至24年来的最低点。东南亚外汇市场的震荡,使投资者信心受挫,外资大量撤离,东南亚股市也因此低迷,泰国货币危机由此逐步发展成为更为广泛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港元联系汇率制也接受了严峻的挑战,香港特区政府采取果断对策,成功地捍卫了港币联系汇率制度,但是,由于利率飙升,香港股市为此受到较大冲击。 继泰国等东盟国家金融风波之后,台湾的台币贬值,股市下跌,掀起金融危机第二波,10月17日,台湾货币当局在经济状况良好,经济项目盈余,外汇储备充足,有能力维护新台币稳定的情况下,突然主动放弃了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当日,新台币兑美元的汇价即跌至29.5,为10年来的最低水平。这不仅进一步动摇了投资者对东南亚的信心,加剧了东南亚金融市场的混乱,10月28日,香港恒生指数再次下探,自1996年来首次跌破1万点,最低见到8775.88点,跌幅达13.7%。至此,与8月份最高点相比,香港股市跌幅几乎过半。 11月,韩国汇市、股市轮番下跌,掀起了亚洲金融危机的第三波。11月20日,韩国中央银行决定将韩圆汇率浮动范围由2.25%扩大到10%,至此韩国开始成为亚洲金融风波的新热点。截至12

2008年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各国的应对策略

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各国的应对策略 2008年9月15日以美国雷曼兄弟倒闭、美林证券贱卖、摩根斯坦利并购为标志的的“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发生了,并迅速席卷全球,波及范围广、冲击力度强、连锁反应快都是前所未见,是世界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危机,给世界各国经济法阵和民众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1形成原因 1.1 次贷危机是导火索 美联储为了应对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遏止美国经济的衰退,连续多年下调联邦基金利率。货币的扩张和低利率形成了低成本的借贷环境,认为未来的房价只涨不跌,促使美国民众涌入房地产领域。但是这些房地产的销售对象主要是美国中下收入阶层。在美国制造业转移的情况下,中下阶层的收入难以提高,在金融资产泡沫推动下的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升,最终把他们逼到破产的地步,引发了世界性债务危机。金融经济逐渐演变成投机经济,金融泡沫越来越大,风险越来越高。以房地产市场和信贷为基础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犹如空中楼阁,因次贷危机的发生而轰然倒塌。因此,这次金融危机的本质是“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而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只是放大了“次贷”金融危机,将美国“次贷”金融危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风暴。 1.2 美国过度消费和亚洲过度消费是实质 美国的过度消费和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过度储蓄是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长期以来美国国内储蓄一直处于低位,对外经济表现为长期贸易逆差,平均每年逆差占GDP总额达到6%的水平,且这些逆差主要靠印刷美元“埋单”。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和石油生产国居民则是储蓄过度,长期贸易顺差,积累起大量的美元储备。这些美国经济体外的美元储备需要寻找对应的金融资产来投资,这就为华尔街金融衍生品创造、美国本土资产价格的泡沫化提供了基础。 1990年代后期,充裕的全球资金涌入美国,金融业在美国的发展越来越旺盛,金融产业演变成一个大产业,可以吸纳大量的就业,产生大量的产值,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美国金融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竟达到GDP的40%。然而,由于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周期已经进入IT周期波段的末尾,缺乏投资机会,而且美国已经将大量的制造业转移到国外,通过制造业信息化而提升劳动生产率的机会也失去,近期又不可能有大量的科技创新项目吸纳融资。在这种情况下,华尔街金融资产的供应没有坚实的实体经济发展作为支撑。全球经济实际上处于一种动态无效的状态:充裕的储蓄资金找不到与之匹配的投资项目。 1.3 国际货币体系缺失是前提 从全球区域分布来看,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过度消费,美国之外的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石油输出国家和某些欧洲国家过度储蓄,这种区域消费和储蓄的不对称必须依赖一个因素才能实现,即美元充当国际货币,成为硬通货的代表,储蓄过度的国家和居民将美元作为财富长期积累。因此,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和上述国家的长期顺差可以通过美元的流动来平衡,美国长期用印刷货币来平衡全球实体经济中的非均衡,迟早要出问题。因

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 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及其效果评述1 2007年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引发了一场严重的全球经济衰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09年全球GDP 增长率将降至0.5%,其中发达国家的增长率为-2%。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出台刺激经济举措,以应对二战后最严峻的全球经济形势。全球经济刺激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数额之巨,为世界经济史上所罕见。在危机刚刚爆发之后,主要经济体应对金融危机政策的着力点在于救助金融机构,防止金融危机再度恶化。金融危机很快波及到实体经济,主要经济体应对措施的着力点在于采取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阻止经济下滑,促进经济复苏;金融危机已将全球经济带入了未知的境地,展望未来,主要经济体刺激政策的着力点还落在扶植新兴产业,提前谋篇布局,抢占制高点。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恢复市场信心,促使经济回暖,但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全球经济走出衰退,尚需要更多的后续政策支持,现有经济刺激政策中的缺陷将在未来逐渐凸现。 主要经济体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 1. 金融救助方案 金融机构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发布的《全球金融 1 本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专题报告。参与讨论并提供材料的成员包括:张明、姚枝仲、李众敏、郑联盛、曾省存、马锦。执笔人为何帆。 June. 1, 2009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c18752269.html, Policy Brief No. 09038

稳定报告》估计,全球金融体系因亏损导致的资产减记约为4.4万亿美元。按照2008年的水平计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的减记规模相当于37年的官方发展援助,美欧金融机构的资产减记规模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GDP)总和的13%。 危机爆发以来,主要经济体“三管齐下”,从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方入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规模和非常规的政策,实施全面的金融救市方案。第一,从资产方来看,危机之后金融机构亏损严重,不得不低价抛售金融资产,导致金融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救助的办法是政府出资购买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第二,从负债方来看,危机之后金融机构纷纷“惜贷”,导致金融市场上流动性短缺,救助的办法是各国央行通过各种形式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试图缓解信贷紧缩的困境。第三,从所有者权益来看,遭受损失的金融机构不得不减少自由资本金,甚至出现了资不抵债的情况,救助的办法是通过直接向有问题的金融机构注入资本金,实施“国有化”控股。 美国的金融救助政策最早强调购买不良资产。2008年10月,美国政府通过的紧急经济稳定法案(Emergency Economic Stabilization Act)中就包括高达7000亿美元的不良问题资产救助方案(Troubled Assets Relief Program,TARP),用于购买金融机构问题资产以及帮助金融机构注资。为了向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流动性,美联储还推出了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创新。相对而言,美国在向金融机构直接注资方面,因为担心有“国有化”嫌疑,表现较为迟疑。欧洲在金融救助政策方面则较强调政府通过注资获得金融机构股权。比如,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三国向富通集团注资112亿欧元,英国向苏格兰皇家银行等三大银行注资370亿英镑,法国向六大私营银行注资105亿欧元等。在这些注资方案中,以英国的方案最具代表性。英国向本国银行注资后获得的是银行的优先股股权,因而英国政府虽然是被注资银行的股东,但不干预银行的经营活动,只享有优先分红的权利。英国政府还承诺,一旦对这些问题银行的注资在未来获得盈利,会把这部分盈利注入社保体系。在问题更严重的冰岛、瑞典,政府甚至直接接管金融机构,实施完全的国有化。欧洲各国政府一般不直接购买金融机构的“有毒资产”,现在看到的案例主要是2009年3月7日英国政府接手该国第三大银行莱斯银行集团2600亿英镑的“有毒资产”,作为交换条件,政府对该行持股从现阶段的43.5%上升为65%。日本的金融机构经营较为保守,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损失相对较少。日本也采取了收购不良资产、注资等方式帮助出问题的金融机构,但规模相对较小。比如,日本用于收购金融机构问题资产的资金约为10万亿日元(约1000 2

(营销策略)企业在经济危机中的营销策略

企业在经济危机中的营销策略 本文详细论述了企业在经济危机中的营销策略。 本文重点论述在短缺经济、通货膨胀经济,过剩经济这三种环境下企业的营销策略。 1企业在短缺经济时期的营销策略 有些特定行业常常会遇到需求过度,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当许多行业同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时,我们则说出现了一个短缺经济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企业应该对营销策略作出必要的调整。而下面两种方法是不可取的。 第一种是不计后果地减低营销额,大幅度提高销售价,降低产品质量,削减新产品的研制,减少顾客服务项目与内容。根据客户的支付能力分配产品的供应,减少市场调查、广告及推销走访等的开支预算,淘汰利润较低的产品,但是所有这些行为都只是为了获取眼前利益。一旦恢复正常,许多顾客就会转向其他供应者。 第二种是一如既往,按常规营销。他们认为短缺状况只是暂时的,企业仍然生产与原先同样的产品向老顾客销售,只是适当提高一点价格以弥补成本的增加,用于广告、推销队伍和市场调查的开支,仍同以前一样多,只是广告信息略加改动而已,这些措施尚能短时间维持企业的净利率和在顾客中的信誉。但从长远的观点看,这些做法却难以改善企业的最终境况。 在严重短缺时期,需要采取第三种方法,即战略性营销调整。企业应成立一个委员会,负责预测短缺的前景,并确定改变客户组合和营销组合的方案。

1.1客户组合——通常在一个企业的全部客户中,只有一小部分客户的业务量,就占了企业销售额的大部份(即所谓的20-80惯例)。大多数企业都把自己的客户根据其销售额,销售增长状况,盈利状况和业务往来所花的费用,分为A、B、C、D四类。对A类客户,只要他们的需求量不是大幅度超过原先的订货水平,就满足他们的全部需求,对B类客户,按原来订货水平,供应80%的货源,对C类客户,只供应原先订货水平的50%的货源,对D类客户,只供应原先订货水平的20%的货源。此外,第五位的就是新的A类客户,向他们供应订货量的50%。 1.2产品组合与设计——资源短缺和投入成本上升都会使企业产品组合中各产品的盈利率发生变化,企业就得把稀有的原料和燃料,都用于生产获利较多的产品。企业需要对产品进行一次检查,找出不值得再经营的产品,淘汰盈利较差的产品,同时,对新产品和现有产品进行重新设计。企业可以根据产品的价格和营销额、费用等对每一个产品的需求进行优化,运用线性分析方法,就可以得出产品的最佳组合和最佳盈利方式。 1.3订价——供不应求的企业会碰到如何在客户中分配产品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很有效的方法是提高价格,那些对产品有强烈需求的客户,能够承受较高的价格,这样也就使供与求很快达到平衡。企业对供不应求的产品价格提高多少,必须小心谨慎,至少需考虑三个方面的反应。第一个是政府可能制订限制涨价的规定,或提出制止涨价的警告。第二个方面是竞争对手,竞争对手的价格措施限制了企业运用价格手段的效果,企业提价幅度不能远远超过竞争对手的提价幅度。第三个方面是顾客,顾客对企业重新定的价格是否公开或者太高会留下印象。短缺时期过后,顾客就会不再理会那些他们认为有价格欺诈行为的供应商。

经济危机的主要特征及应对方法分析

经济危机的主要特征及应对方法分析 (一)经济危机的实质及爆发原因 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相对过剩的危机,即生产和销售矛盾造成的相对过剩。根源是生产资料私有与社会化大生产。其特点是: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资料归社会的少数人--资本家私人占有,资本家雇佣社会的大多数人--工人进行生产(社会化大生产),生产资料私有制下,自由竞争,盲目生产,资本家为最大程度赚取利润,一方面要生产更多的产品投放市场,一方面又要以最低的工资给工人,便会使生产与销售出现矛盾,大量产品卖不出去,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由此产生。所以说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可避免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每隔若干年就爆发一次,周期性地反复出现。经济危机之所以周期性爆发,其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是资本主义再生产也具有了周期性。从一次危机的开始到下一次危机的开始,其间所经历的时间便是一个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从周期性来看,经济危机的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其中危机是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也是最基本的阶段,它既是上一周期的结束点,又是新周期的起点。 然而,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又会落后于生产的增长,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重新激化,市场上的商品再度严重过剩时,就不可避免地再一次爆发经济危机。总之,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得到暂时的,强制性的缓和。并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引起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加强,第三世界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加剧,这些经济和政治条件的变化,使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出现许多新的特点:经济危机的同期性和非同期性交错出现;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小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再生产周期各阶段的交替进程不甚明显,各阶段的特征减弱;生产能力过剩和大量失业成为再生产周期中的经常现象;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相互交织,危机阶段物价任然上涨。 具体来说产生经济危机的原因是这样的:工厂堆满库存,经销商仓库堆满库存,加上其他商人的囤货,整个(批发)零售市场供大于求.这就是所谓的生产过剩。这种局面是由上几年的整个(批发)零售市场供小于求,物价上涨,大家都赚了大钱(经过几年或几十年的经济繁荣)造成的. 现在,经济危机正在悄悄开始(但任何人都不会发现,这些人还都沉浸在经济繁荣之中).因为整个批发(零售)市场供大于求,所以物价缓慢开始下跌,越是物价下跌,厂家和商家就会越恐慌,于是又形成了新一轮物价下跌和抛售. 这个时候,工厂接不到订单,于是大部分工厂就停产.政府在这个时候税源开始减少,因为厂家停产.商家亏本,他们就无法缴税(政府是根据厂家,商家的利润来纳税的),所以,为了维持政府的日常开支,公务员的工资和给失业者补贴,政府必须要印钞票,举债(政府唯一能做的也只能是印钞票),于是就出现了所谓的"通货膨胀".

泡沫经济典型案例分析及金融风险防范(一)

泡沫经济典型案例分析及金融风险防范(一) 摘要: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而爆发。从1636年荷兰郁金香狂热到2007年的金融海啸,几乎十年一轮回,危机像摆脱不了的魔鬼,困绕着各国经济发展,并且几乎所有的危机都从流动性过剩开始,接着出现投机热,最终形成泡沫,而后发生崩溃。每一次经济衰退几乎都与资产泡沫的形成和破灭有着必然联系。资产价格的崩溃将引发大面积的违约,并进一步演变成金融危机。从经济发展史上几次典型的泡沫经济入手,分析泡沫经济与金融风险的强相关关系,提出金融风险防范的建议。 关键词:泡沫经济;典型案例;金融风险;防范繁荣和破产,有序和无序,记忆和失忆,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历史重复上演着惊人相似的一幕。没有一次危机与前一次相同,但是有一些可以应用的普遍原则,忘记这一点就会自担风险。资产泡沫形成与膨胀导致银行风险不断累积,进而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断上升。“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而爆发。”1]1980年以来发生在12个国家和地区的16次较严重的金融危机中,有12次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资产泡沫。然而,每一次经济衰退几乎都与资产泡沫的形成和破灭有着必然联系。资产价格的崩溃将引发大面积的违约,并进一步演变成金融危机。 一、泡沫经济的典型案例分析 (一)从1634年的“郁金香狂热”到1719年的“密西西比泡沫” 从“郁金香狂热(Tulipmania)”到“密西西比泡沫(MississippiBubble)”,上演了经济发展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泡沫经济。荷兰从1634年持续到1637年的“郁金香狂热(Tulipmania)”通常被认为有记载的最初的投机泡沫。郁金香泡沫所炒作的只不过是一种商品,牵涉到的人数有限,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泡沫经济。在荷兰郁金香泡沫迸裂80年后,1719年出现了著名的法国密西西比股市泡沫,堪称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泡沫经济”。 “密西西比泡沫”的起因可以说是金融制度变革的结果。约翰·劳(JohnLaw)在法国历史上第一次尝试了金融创新产品“债转股”实验和大规模的纸币发行。1717年8月,约翰·劳组建西方公司,首先以减息优惠条件替政府偿还债务,借以取得向政府发行银行券的权利,然后用政府的债务作抵押发行股票,政府用银行券向公众还本付息,公众则用银行券购买约翰·劳公司股票。在王室的支持下,约翰·劳一方面大量发行纸币,另一方面大肆扩张公司业务,并且将巨额国债转变为公司的股权,同时允诺高额的股息。因此,信用与实际经济相互促进与扩张,公司的股票急剧上升。1719年7月25日,约翰·劳取得了皇家造币厂的承包权。为了取得铸造新币的权力,印度公司发行了5万股股票,股票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连续疯狂窜升了13个月,涨幅超过了20倍。由于货币的大量供应,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最终人们对股票失去信心,导致股市崩盘,危机的到来是必然结果。1720年5月股市开始崩溃,连续狂跌13个月,跌幅为95%。上演了人类历史上一次最早、最经典的泡沫经济。它最典型、最直接揭示出泡沫的本质特征,在乐观预期的刺激下,信用过度扩张和股票价格上涨相互刺激的典型特征2]。 密西西比泡沫是由货币的大量供应造成的,而经济发展并没有真正达到这个水平,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最终人们对股票失去信心,导致股市崩盘,危机的到来是必然结果。 (二)从1980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到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从1950年代起,日本经济步入了高速发展期,在1956—1973年期间,经济增长速度平均为9.3%,是当时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1980年代中后期,由于连年巨额贸易顺差,美国与日本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多。为了缓解美日贸易矛盾,1985年9月,美日等五个发达工业国家财政部长及五国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PlazaHotel)签定了“广场协议”,旨在降低美元对日元等货币的汇率。“广场协议”的签定直接导致了日元的急剧升值,在“广场协议”生效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日元快速升值达20%。另一方面,为缓和对美贸易关系,日本必须振兴国内市场,扩大内需。基于以上两种原因,日本政府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

金融危机下,UPS应对策略分析

金融危机下,UPS应对策略分析 目录 1.UPS公司简介 (1) 2.金融危机下的UPS (1) 2.1概念分析 (1) 2.2金融危机下的UPS (2) 3.UPS在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 (3) 4.小结 (4) 1.UPS公司简介 UPS(美国联合包裹速递服务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快递承运商与包裹速送公司,1907年成立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是一家全球性的公司。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快递承运商与包裹速送公司,UPS同时也是专业的运输、物流、资本与电子商务的领导性的提供者。 2.金融危机下的UPS 2.1概念分析 在论文搜索资料与写作过程中,遇到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两种不同的说法,下面首先将两个概念予以区分: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 经济危机主要是指经济基本面发生极端恶化,大量企业倒闭,社会经济陷入

极端萧条中。有的学者把经济危机分为被动型危机与主动型危机两种类型。所谓被动型经济危机是指该国宏观经济管理当局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出现经济的严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货币贬值从而引发金融危机进而演化为经济危机的情况。而主动型危机是指宏观经济管理当局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的政策行为的结果,危机或经济衰退可以视作为改革的机会成本。 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联系:经济危机的端倪通常最早发生在金融领域,而且金融领域的反应一般是最激烈的、动荡最大的;反过来金融危机一般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经济危机,如果金融危机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巨大,造成社会各个方面的损失巨大,一般会称为经济危机,反之,如果其他领域没有非常巨大的损失,则称为金融危机。所以,通常情况下,两个概念不会做严格的区分。 考虑到本文的写作问题,在论文中对两个概念不做严格区分,做等同处理,文章下一节中讨论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下UPS遇到的问题与应对策略,不再分开研究。 2.2金融危机下的UPS UPS自成立以来,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挫折。其中,经济危机是经济运行周期中难以避免的现象,尤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危机的周期越来越短,而且每一次经济危机发生过后,其风暴往往袭击全球,很难幸免。 UPS在全球200多个国家运行,危机发生时对其的影响尤其的大,在这样的背景下,面对多次危机,UPS都成功克服了,分析其成功战胜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企业文化; 第二是:企业执行力; 第三是:不断地变革。 在变革中,UPS坚持四个核心:第一是如何吸引、培养一支业务娴熟且多元化的团队;第二是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努力发展成为解决方案的领导者;第三是以客户为中心,持续不断的关注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有预见性的、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第四是在全球范围内倡导,不断追求卓越、不断创新来加速我们改革的进程。 除了上述的三个方面之外,不同时期,面对不同的危机,UPS采用的应对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