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年级科学本地的土壤实验记录

三年级科学本地的土壤实验记录

三年级科学本地的土壤实验记录

三年级科学本地的土壤实验记录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本地的土壤

实验器材:湿土块、含较多腐殖质的土壤、餐巾纸、烧杯、水、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蒸发皿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记录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记录 第一次实验记录 单元:第一单元 课次:第一课 实验内容:我们都是科学家 实验序号: 1 9.12 实验名称:做纸鹦鹉 实验仪器:一张彩色卡纸、铅笔、水彩笔、剪刀、回形针 实验过程: 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3、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二次实验记录 单元:第二单元 课次:第一课 实验内容:我们眼中的生命世界 实验序号: 2 实验名称:观察我们周围的小动物 所需仪器:蜗牛、蚂蚁放大镜、菜叶子、玻璃瓶、玉米粒实验类型:分组实验过程: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3、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三次实验记录 单元:第三单元 课次:第一课 实验内容:生命之源——水 实验序号: 3 实验名称: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实验仪器:蔬菜、水果等食物、菜板、纱布、榨 汁机、水果刀、烧杯、弹簧秤 实验过程:1.把带有完整根的小草放入试管中,装入适量水。 2.在水面滴入几滴油,防止水分蒸发 3.每天观察液面的变化 实验结论: 第四次实验记录 单元:第三单元 课次:第三课 实验内容:生命之源——水 实验序号: 4 实验名称: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所需仪器:试管、橡皮泥、植物油、根系发达的植物、水、直尺实验类型:演示和分组 实验过程: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试管、橡皮泥、植物油、根系发达的植物、 水、直尺 3、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4、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五次实验记录 单元:第三单元 课次:第三课 实验内容:生命之源——水 实验序号: 5 实验名称:观察水的毛细现象 所需仪器:烧杯、纸巾(或棉布条)、红墨水 实验类型:演示和分组 实验过程: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观察水的毛细现象 3、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4、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六次实验记录 单元:第三单元 课次:第三课 实验内容:生命之源——水 实验序号: 6 实验名称:水的表面张力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记录单

三年级科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物体的浮与沉 实验时间班级: 组号: 实验材料钩码、橡皮筋、尺子、水槽、水、气球、泡沫塑料小组成员记录人: 实验目的下沉的物体就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步骤 1、把泡沫塑料放在水里,泡沫塑料浮在水面上,往下按,感觉有一股向上的力。 2、把气球放在水里,气球浮在水面上,往下按,感觉有一股向上的力。 3、把钩码放在水里,钩码沉了下去。把钩码拴在橡皮筋上,用尺子量出橡皮筋的长度,再把钩码放进水里,再用尺子量,发现橡皮筋的长度变短了,说明水中有一股力把钩码往上托了。 实验现象及结论 1、同一个钩码,在水中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 2、所有的物体,在水中无论就是沉还就是浮,都受到水的。下沉的钩码,由于也受到了水的浮力,所以使得钩码的重量了,提起时所用的力小了,所以橡皮筋比较短。 三年级科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改变浮与沉 实验时间班级: 组号: 实验材料水槽清水瓶盖橡皮泥石块沙子 小组成员记录人: 实验目的改变物体浮与沉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实验步骤 实验一: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把橡皮泥捏成碗形;把牙膏皮展开;把铁钉放在泡沫塑料上,再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二:让浮着的物体沉下去 把浮在水面的小瓶装入沙子,把泡沫塑料与石块绑在一起,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三:把鸡蛋浸泡在水槽中,松开手,瞧到什么现象?往清水中加入食盐,再把鸡蛋浸没在水中,松开手,瞧到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实验一:橡皮泥、牙膏皮、铁钉。实验二:塑料小瓶与泡沫塑料。实验三:鸡蛋在清水中 ,在盐水中。 三年级科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水的表面张力 实验时间班级: 组号: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记录单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记录单通知实验时间:月日 课题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温度和温度计 实验 内容 观察温度计 实验材料体温计(1)、气温计(1)、水温计(2)、自制温度计模型. 实验内容过程观测温度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影响测定温度准确性的不利因素. 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安全 情况 安全(是□否□)、其他情况 提议 实验 时间 月日星期(上、下)午第节 实验班级年班 任课 教师 实验室 教师 科学实验记录单(三年级下学期) 通知实验时间:月日 课题 2、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 内容 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材料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4支水温计.水温测量记录表 实验内容过程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20℃——11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2.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4)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安全 情况 安全(是□否□)、其他情况 提议 实验 时间 月日星期(上、下)午第节

实验班级年班 任课 教师 实验室 教师 科学实验记录单(三年级下学期) 通知实验时间:月日 课题 3、水结冰了 实验 内容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实验材料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1只、冰块1杯、试管1支、8毫升纯净水(或自来水)、水温计1支 实验内容过程(1)在细而短的试管里加入大约8毫升左右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2)拿一只塑料杯(在外面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试管里的水温的变化.(3)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盐(加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4)如果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安全 情况 安全(是□否□)、其他情况 提议 实验 时间 月日星期(上、下)午第节 实验班级年班 任课 教师 实验室 教师 科学实验记录单(三年级下学期) 通知实验时间:月日 课题 4、冰融化了 实验 内容观察、加快冰的融化 实验材料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参考书P50).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1块(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 实验内容过程(1)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2)让冰块自行融化.在冰块融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 (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 安全 情况 安全(是□否□)、其他情况 提议 实验 时间 月日星期(上、下)午第节 实验班级年班 任课 教师 实验室 教师

三年级科学下册《土壤的种类》教案1 青岛版

土壤的种类教案与评析 【教学目的】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砂、黏土成分的多少; ●能够独立的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 ●能够设计实验,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某方面的特性; ●能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家乡的土壤。 知识与技能 ●知道砂、黏土和腐殖质是组成土壤的三种主要成分; ●了解土壤中砂、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了解不同种类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不一样; ●了解不同土壤历史和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形成探究意识; ●具有探究土壤的热; ●具有关心家乡土壤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对土壤的种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难点】: 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认识三类土壤的性质。 【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烧杯的使用方法 案例背景分析:

土壤是地球上广泛存在着的物体,大多数植物赖以生长,土壤与人类关系密切。分析土壤的成分及土壤的种类所用的实验分析法,也是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教者要对教材、学生作较深入得了解和分析,从中思索教学目的的不同层面,教学中又注意把个别学生的智慧,及时转变为全体学生的认识,所以教学适应学生的各个层面,这对落实义务教育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有益的探索,也是教学“弹性”要求实施的一次实践。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他们去讨论预测,设计方案,教师作为实验伙伴参与其中,提供学生需要的工具。本课的内容紧紧结合儿童的实际,研究自己周围的土壤,增加学生对自己家乡的认识,更热爱她。在前一课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已经基本上奠定了土壤的概念,对认识某一事物也有了自己的方法与经验,会用利用各种感官去认识研究对象。 根据学生的经验我们这样处理教材:让学生通过查阅课外书或其它途径搜集一些有关土壤种类的资料,以便它们带着对土壤不同的经验来到课堂进行交流。《标准》提出:参观访问应是科学课必要的教学活动,是把学生带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和社会,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极好活动形式。在学习本课之前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学生参观当地的土壤展览馆等。如果没有条件,就放映一段介绍有关各种土壤标本的录像。 在材料设计方面,我们准备几种土壤的标本,黏土、砂土、腐殖土、学生生活周围的土壤。这些材料本身就蕴含着本课所设定的知识目标。同时,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研究,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不同的植物选择不同的土壤生长,也让学生感到大自然的奇妙。处于便于操作和开放性原则,决定放手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研究,教师除了提供材料,不做任何指导,让学生感到“自己学科学、做科学”更有乐趣。所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要被纳入到儿童科学活动的整体中。此外还需要为学生准备:玻璃杯(水)、玻璃棒、白纸、漏斗、塑料杯等。 教学工具: 教师准备:事先采集的三种土壤样本(每组一份) 、白纸(3张)、烧杯、水、搅拌棒、土块、渗水性实验装置、放大镜、小塑料汤匙。 学生准备:自己采集的土样、纸巾、抹布。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描述: 一、录像导入、激发兴趣 1.观看录像,提问:它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出示几盒录像中出现的土壤标本,学生进行观察,说一说。 (学生简单汇报) 3.教师小结:说得很好!大家想知道有多少种土壤?怎样分类?我们周围的土壤属于哪一

三年级科学下册《土壤的种类》教案设计 青岛版

土壤的种类 认知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类,并知道这三类土壤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比较能力。 拓展性目标: 调查农田的土壤种类,写出调查报告。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比较能力,知道土壤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大类。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去底瓶(3个,用布蒙住瓶口,扎好)、支架(3个)、杯子(3个)、三类土壤、水,图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 知道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粘质土、壤土三类,并知道这三类土壤的性质,并培养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 1、把土块放入水中,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动手。 3、观察,汇报。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土壤的种类 (1)观察比较沙、黏土、腐殖土的特征。 操作提示: 1、分组观察桌上三个纸包里的土壤,用手捻一捻,感觉是不是不同? 2、用放大镜看一看? 3、用手握一握? 4、在纸上涂一涂? (2)学生实验。 (3)学生汇报。 (4)在各组的实验桌上有三个去底瓶子,瓶口用布蒙住,把这三个倒立在支架上,在每个瓶口下面放一个杯子,往三个瓶内分别装进同样多的砂质土、粘质土和壤土,然后往瓶内倒进同样多的水。 观察比较:三类土壤渗水快慢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都停止渗水的时候,三个杯子的水量有什么不同?三类土壤的积水情况有什么不同?分组实验汇报观察结果。 (5)讨论:为什么它们渗出的水的多少不一样呢? (6)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 (7)是否还有其他的办法来认识它们的特征? 2、把我们观察比较的结果记在或画在活动记录上。 三、1、实物展示三类不同的土壤。 土壤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砂和粘土的多少,可以把土壤分为三类:含砂多的叫砂质土,含粘土多的叫做粘质土,砂和粘土的含量差不多叫壤土。 1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物体的浮和沉 实验时间班级:组号: 实验材料钩码、橡皮筋、尺子、水槽、水、气球、泡沫塑料小组成员记录人: 实验目的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步骤 1.把泡沫塑料放在水里,泡沫塑料浮在水面上,往下按,感觉有一股向上的力。 2.把气球放在水里,气球浮在水面上,往下按,感觉有一股向上的力。 3.把钩码放在水里,钩码沉了下去。把钩码拴在橡皮筋上,用尺子量出橡皮筋的长度,再把钩码放进水里,再用尺子量,发现橡皮筋的长度变短了,说明水中有一股力把钩码往上托了。 实验现象及结论 1.同一个钩码,在水中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 2.所有的物体,在水中无论是沉还是浮,都受到水的。下沉的钩码,由于也受到了水的浮力,所以使得钩码的重量了,提起时所用的力小了,所以橡皮筋比较短。

实验名称改变浮和沉 实验时间班级:组号:实验材料水槽清水瓶盖橡皮泥石块沙子 小组成员记录人:实验目的改变物体浮和沉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实验步骤 实验一: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把橡皮泥捏成碗形;把牙膏皮展开;把铁钉放在泡沫塑料上,再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二:让浮着的物体沉下去 把浮在水面的小瓶装入沙子,把泡沫塑料与石块绑在一起,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三:把鸡蛋浸泡在水槽中,松开手,看到什么现象?往清水中加入食盐,再把鸡蛋浸没在水中,松开手,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实验一:橡皮泥、牙膏皮、铁钉。实验二:塑料小瓶与泡沫塑料。实验三:鸡蛋在清水中,在盐水中。

实验名称水的表面张力 实验时间班级:组号:材料准备水、烧杯、胶头滴管、曲别针、一枚硬币 小组成员记录人:实验目的证明水有表面张力 实验步骤实验一:硬币装水 把一枚硬币平放在实验台上,用胶头滴管往硬币上滴水,边滴边观察,直到水流下来为止,记录有多少滴水。实验二:杯子吞针 1.将烧杯用滴管帮助装满水,直到能清晰看到水的凸面为止。 2.往盛满水的杯子里放曲别针,要一枚一枚慢慢放入,仔细观察水表面的样子。 3.一直放到水溢出为止,记下放入曲别针的数量。注意:最后放入的曲别针使水溢出,不计入数量。 4.清点仪器,摆放整齐 实验现象及结论实验一:有滴水水成形状。 实验二:放入枚曲别针,水成形状。结论:

三年级学生科学实验

三年级学生科学实验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三年级学生科学实验 一、实验内容:研究土壤成份 所需仪器材料:土壤、烧杯、水、搅拌棒、纸巾、坩埚、石棉网、三角架、酒精灯 实验过程及步骤: 1.用餐巾纸包住刚从花圃里挖出的土块。 2.将刚才的土块放入水中。 3.用玻璃棒沿着同一方向进行搅拌。 4.用酒精灯点燃加热土壤。 5.让学生观察变化。 6.等土块冷却,请学生再捏一捏硬度和原来的泥土进行比较。实验结果: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水、空气、腐殖质、沙粒、黏粒。 二、实验内容:不同土壤的渗水性 所需仪器材料:沙土、黏土、壤土、漏斗、大小相同的杯子、纱布、水、放大镜 实验过程及步骤: 1.观察土壤样品 2.放土:在三个土壤过滤器的上层分别放上同样质量的三种土壤。 3.倒水:让水缓慢地流进土壤。 4.观察比较 5.实验总结 根据测量结果,比较出不同土壤的渗水性。 实验结果:沙土渗水性最强,壤土其次,黏土渗水性最弱。 三、实验内容:制作肥料袋 所需仪器材料:塑料袋、土壤、水果皮、菜叶、蚯蚓实验过程及步骤: 1.放土 2.放入蚯蚓 3.加水 4.翻动 5.持续观察 6.交流 实验结果:可以通过人工方式增加土壤肥力,其中蚯蚓对改变土壤松软程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实验内容: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所需仪器材料:出芽豆、浸泡过的植物种子、放大镜、镊子 实验过程及步骤:剥开浸泡过的种子及出芽豆,观察它的结构。 实验结果:种子都有胚根、胚芽 五、实验内容:种子萌发的条件 所需仪器材料:4只一样大小、带盖的透明瓶子、纸巾、一些同种植物的种子、水 实验过程及步骤:将4只一样大小、带盖的透明瓶子分别编号,在2号中装满水,3号中铺上湿润的吸水纸,然后在4个瓶子中放同种植物的种,将1、2、3号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4号放在冰箱中冷藏。实验结果: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六、实验内容:区分直根和须根 所需仪器材料:各种植物的根 实验过程及步骤: 1.出示菠菜和葱的根,观察比较。 2.介绍直根和须根。 3.学生把带来的根分类。 实验结果:直根:只有一根粗粗的主根。 须根:有很多差不多粗细和长短的根。 七、实验内容:茎的作用 所需仪器材料:一株有根茎叶的植物、烧瓶、红墨水、小刀 实验过程及步骤:将一段芹菜插入红墨水中,过一段时间观察芹菜,再切开芹菜的茎观察 实验结果: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土壤与植物》

……………………………………………………………最新资料推荐………………………………………………… 9土壤与植物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 3、能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拓展性目标: 继续完成“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教学准备:植物与土壤的图片和资料。 三株生长情况大致相同的同一中植物。 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 搜集赞美土壤的诗歌。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出示学习目标: 1、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2、能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活动一:

自学指导: 小组内互相交流搜集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作用的有关图文资料。(1分钟) 大量的有关土壤的信息即被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卡。提出问题: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分组讨论: 提出猜想与假设,并做好记录。应用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汇报讨论结果。 小结学生探究过程与结果。 活动二: 自学指导: 1、交流搜集的有关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资料。 2、“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小组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设计实验方案,将预测结果记录下来,并讨论方案的可行性。(5分钟) 无论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教师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动脑思考,让学生选择自己可以验证的方案,预测实验结果,以备与实际实验结果相对照,长时间观察。 3、学生试着汇报科学推断。 小结:这个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来观察,要坚持不懈。 4、展示教材上的资料卡。 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信息量。 自由活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土壤。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土壤里有什么.docx

最新资料推荐 土壤里有什么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与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理解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 石最终变成土壤 . 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形成的大小不同的颗粒 (小石子 ,沙,黏土 ),动物 ,植物的残留物 ,以及腐殖质 ,水和空气等 . 理解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 ,当水流静止下来时 ,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 .而且是重的东西先沉积 ,轻的东西后沉积 . 理解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 ,土壤和人类的生产 ,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 能用眼 ,放大镜 ,放入水等多种方法观察土壤,寻找土壤成分 . 通过实验 ,用沉积的办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 .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 ,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从而树立保护土壤到意识 .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土壤的成分和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用沉积实验研究土壤颗粒大小,感知轻重不同物体的沉积顺序.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准备 :新鲜湿润的土壤和干燥的土壤 ,小勺 ,塑料盒 ,报纸 ,放大镜 ,方便杯,镊子 ,水,牙签 .

教师准备 :有关图片和课件 . 教学过程 : 一交流感知谈话引入 1.谈话 :同学们老师从双沟为你们带来了一些礼物 ,想不想知道它是什么 (师打开用报纸包着的土),千万别小看这些土壤,俗话说:宁要黄土,不要黄金 .不信学了这节课咱们再理论 . 2.交流 :你知道关于土壤的哪些知识还想了解有关土壤的哪些知识 (生自由口答,老师随机评价引导 ) 3,谈话 :是啊 ,土壤妈妈养育了许许多多动物和植物 ,那她是用什么来养育它们的呢 (生:土壤里有水 ,空气 ,动植物需要的营养你),认为土壤中还会有些什么 (生猜测 ,师板书 )4,谈话 :土壤里到底有没有这些东西除了这些 ,土壤还有没有其他东西要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办 (首先得观察土壤里有什么 .板书 ) 二观察实验探究新知 1,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土壤中有小石子(用眼看一看 ) 2,土壤中还有没有比沙更小的微粒用什么方法证明一下 (放大镜 ,明确 :为了观察的更仔细 ,还可以把土壤捻碎 ,用放大镜观察 ,看看里面有没有比小石子更小的颗粒.) 3,土壤中有空气吗 ,用什么方法验证一下 (放入水中看是否有汽泡 ) 4,师引导 :如果把放入水中的土壤再搅拌一下,你一定会有更加惊奇的发现. 5,刚才我们一起想出了这么研究土壤的方法 ,现在就各小组选择你喜欢的方法 来研究土壤 ,比一比 ,看哪个小组实验完成的好 ,发现多 ! 6,生动手实验 ,师提醒 :填好实验报告单 . 7,汇报 :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研究的,有什么发现 1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7 土壤的保护丨

《土壤的保护》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引导学生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了解土壤保护的措施。通过模拟实验来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界水土流失的现象,并分析黄河水变黄的原因——黄河水中携带大量泥沙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并通过调查土壤受到破坏的拓展活动,鼓励学生提出保护土壤的建议,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能力目标: (1)能猜想出黄河水变黄的原因,并能用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了解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2)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进行实验。 (3)能对自己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 3、环境目标: (1)能意识到土壤遭到破坏对我们的环境、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 (2)联系当地实际情况,能提出一条以上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建议。 教学重点 1、利用模拟试验探究自然界水土流失的原因。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学难点: 利用模拟实验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1)大自然一角——动植物与土壤的关系影像资料。 (2)有关黄河水的影像资料。 (3)黄河、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影像资料。 2、小组实验用具(每组一份):壤土、2个浅盒子、由教师事先种好草皮,水、自制喷壶、2块砖块、2个大的托盘。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看大自然一角——动植物与土壤的关系影像资料。 师:放眼大自然,无尽视野使我们心情舒畅悠然,无数绿野充满着勃勃生机。感谢这默默无闻肥厚的土壤吧,我们的大地母亲,是您承载着生命和希望!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土壤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的家,土壤对于生命是那么的重要,我们要加倍爱护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土壤保护方面的话题吧!(板书课题:7土壤的保护) 2、引导学生看有关黄河水的影像资料。 师:下面我们观看一段录相。要求:注意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问题?又会有那些感受呢? 3、学生说说看到的景象和自己对黄河有哪些想要了解的问题。 (1)学生看到黄河的磅礴气势一定会被震撼,老师可适时简单讲述母亲河的伟大,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 -- 学年度第学期) 班级实验者时间 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的种子 实验器材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小麦、玉米、绿豆等)、 白纸、放大镜。 我的猜测 步骤 1、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 2、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观察到的现象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外形、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结论 我认为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外形、大小、颜色等各不相 同。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

( -- 学年度第学期) 班级实验者时间 实验名称观察蚕卵 实验器材实验器材:蚕卵,桑叶,放大镜 我的猜测蚕卵近似圆形,很像小米粒。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黄色的,经1—2天变成淡红、浅褐,最后变成灰绿或紫黑色 步骤:1、学生分组观察蚕卵的颜色、大小、形状,并作好记录。 2、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记录,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下来。 3、提供放大镜,仔细观察。 4、汇报交流观察记录 观察到的现象蚕卵近似圆形,看上去很像小米粒,宽约1毫米,厚约0. 5毫米。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或黄色的,经1—2天变成淡红、浅褐,再经3 —4天变成灰绿或紫黑色,以后不再发生变化。滞留到第二年春天的卵,颜色应该是紫黑色的。 结论我认为小蚕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是需要一定生活条件的,我们要满足它的生活条件,它才会生长得好。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

( -- 学年度第学期) 班级实验者时间实验名称观察温度计 实验器材 体温计一支、气温计一支、水温计(刻度范围-20℃——110℃) 两支 我的猜测温度计里面的液柱热了就会上升,冷了就会下降 步骤 观测温度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影响测定温度准确性的不利因素。 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观察到的现象 温度计里面的液柱热了就会上升,冷了就会下降结论温度计里面的液柱热了就会上升,冷了就会下降。指导教师评定等级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土壤练习题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土壤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那部分疏松的表层。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生活的家。 2、湿润的土壤颜色较深手感有粘性有潮湿味和酸臭味。 干燥的土壤颜色较浅手感无粘性气味较淡。 3、土壤是由水、空气、砂、粘土、腐殖质等组成的。 4、动植物的残体腐烂后形成腐殖质它也是土壤的一种成分。 将土壤放在一个铁盆里放在火上烧可以看到土冒烟闻到刺鼻的气味这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5、土壤中颗粒较大的是砂颗粒较小的是粘土。 6、植树造林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更好地保护土壤。 7、我国陆地国土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 8、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5万平方千米占我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37 1%。每年有50亿吨泥 沙流入江河湖泊。 二、选择题 1、经过三周的观察我发现下面这些垃圾在土壤中能腐烂的是(),不能腐烂的是 () ①电池②果皮③剩饭④泡沫塑料⑤菜叶⑥塑料袋⑦旧报纸⑧玻璃片⑨树叶⑩小石子 2、肥沃土壤的特点是() A含砂多 B含水多 C含粘土多 D汗腐殖质多 3、土样放入水中会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 A砂土 B粘土 C空气 D水 4、造成黄河水变黄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光的照射 B河底泛起的泥沙 C水土流失 5、土壤中的酸臭味来自土壤中的() A砂土 B粘土 C腐殖质 6、在土壤中施()可以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质。 A化肥 B水 C农家肥 D农药 三、判断题 1、地球上的陆地就是土壤。() 2、土壤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只含有土。() 3、土壤是植物生长离不开的环境。() 4、垃圾应该采用分类处理的办法。() 5、动植物死后的残体留在土壤里对土壤不利。() 6、小明的爷爷买东西的时候从来不用塑料袋装而是自己带一个布袋子他说这样有利于环保。

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 告单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实验一、温度和温度计 28摄氏度写作: 20摄氏度写作: 零下5摄氏度写作: -21℃读作: 31℃读作: 实验要求: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一、实验名称:水结冰了 二、实验目的: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温度计的读数 三、实验步骤: 1、在试管里加入一半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 2、拿一只保温杯(或在普通塑料杯外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 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测试管里水温的变化 3、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 4、观测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 四、实验器材:试管、保温杯、温度计、碎冰块、食盐、纯净水。 结论: 1、水在低温环境中,温度会不断下降,当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由液态变为固态。 2、结冰后温度会继续下降,一直降到与环境的温度相同为止。 3、水在结冰的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实验四、冰融化了 一、实验目的:观察冰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二、实验步骤: 1、从冰箱中取出一些冰块,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录 录冰块的温度 2、让冰块自行融化,在冰块融化过程中,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 度 3、当冰块完全融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的读数 三、实验器材:烧杯一只、温度计、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一 只、 冰块若干 2、温度会不断上升,当上升到0℃时,冰块开始融化,在融化过程中一直保持0℃。 3、冰块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继续上升,一直到室温。 4、冰块融化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实验五、磁铁有磁性 (一)实验名称:磁铁有磁性 二、实验步骤: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在磁铁和铁制物品之间先放上纸、布、塑料片、木头片等看看磁铁能不 能被吸引 3.用磁铁识别哪些硬币是铁材料制作的。 三记录 实验要求:若物体能被磁铁吸引,请在能被磁铁吸引项中打“√”,不能被吸引的打“×”。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一览表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一览表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观察研究土壤 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2、了解土壤

实验器材:湿土块、含较多腐殖质的土壤、餐巾纸、烧杯、水、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蒸发皿 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结论:土壤的主要成分有水、空气、腐殖质、沙粒、黏粒。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比较沙土、黏土、壤土的渗水性 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题:2、了解土壤 实验器材:沙土、黏土、壤土、土壤过滤器、水、纱布、量筒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实验 实验结论:沙土渗水性最强,壤土其次,黏土渗水性最弱。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固体混合前后体积和质量的变化 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题:1、认识固体 实验器材:黄豆、大米、淀粉、一次性杯子,量杯、筛网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结论:固体混合后,重量无变化,体积有变化。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验内容:结晶分离的实验 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题:2、把固体放倒水里 实验器材:烧杯、开水、盐、绘画颜料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结论:树枝上会有各种颜色的盐的结晶体依附在上面。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认识液体 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题:3、认识液体 实验器材:菜油、配套天平、一次性杯子、蜂蜜、水、牛奶、流速比较演示板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结论: 液体有很多共同点:如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等。 同样体积的液体,质量比较:蜂蜜>牛奶>水>食用油 流速测试:水>牛奶>食用油>蜂蜜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把液体倒进水里 年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题:4、把液体倒进水里 实验器材:食用油、蜂蜜、水、鸡尾酒图片、热水、小药瓶、细线实验类型: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

观察土壤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观察土壤 教学设计思想: 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那部分疏松的表层,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生活的家。课文以学生熟悉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在指导学生开展野外观察土壤和课上分析土壤成分的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整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土壤中的腐殖质是本课的难点。通过埋垃圾的活动使学生理解腐殖质的概念和理解土壤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保护土地资源的初步意识。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想出了解土壤成分的办法,并利用简单工具动手试一试。 2.能将对土样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能猜想哪些物体在土壤中能腐烂。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对土壤进行研究。 2.愿意把本组探究土壤成分的方法与其他组交流。 3.能持之以恒地进行科学观察。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具体说出土壤的主要构成。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不能腐烂的垃圾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土壤,了解土壤的主要成分。 难点:认识土壤中的腐殖质。 教学方法: 探究科学的主动学习与讨论交流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 材料与用具: 活动1:采土样工具、放大镜。 活动2:筛子、纱布、量筒、纸。 拓展:花盆、放大镜、塑料手套、生活垃圾。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教师:我们知道地面能够生长植物的土叫土壤,大家在什么地方见过土壤。 学生:草坪上。 学生:在学校外面的路上。 学生:我是在种菜的地里见过土壤。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观察土壤,学习关于土壤的知识。(二)新课教学 ◆活动1:观察土壤 1.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教师:今天我们去校外采集土壤,我把采集工具发给大家并提几点注意事项:①不要用小铲伤着自己和他人。②不要扬土,以防止土进到眼睛里。③不要扔石头,以免伤人。 ④不要用摸完土壤的手揉眼睛。⑤在使用放大镜时要谦让。⑥采集土壤回来要洗手。教师分发采集工具,进入采集活动。 2.户外活动:采集土壤。 教师将学生带到校园内一块还未开发的草地。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采集活动,组长负责,分工合作。 教师到各个小组予以指导。 注意:采集的土样中如果有小动物,应把土样放进带孔的塑料袋里,观察完土壤后再把小动物放回大自然;如果没有小动物的,应把土样放进无孔的塑料袋中。 3.观察土壤。

三年级科学下册《土壤里有什么》教学案例

【教材】青岛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 3、知道土壤的构成成分,认识到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 拓展性目标: 搜集、查阅关于土壤形成的资料,自制一份资料卡。 【教学材料及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土壤、铁盒、烧杯、玻璃棒、记录表、放大镜、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水槽、纱布等——烧杯、干土块、水、筷子。 案例背景分析: 本课是《土壤》单元的第一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形成。通过引导学生研究土壤,了解土壤的组成,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记录观察实验的方法。本课主要从土壤里有什么的问题开始,让学生运用一定的观察方法,根据已有经验进行推测及研究,再通过实践证实,认识到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 教科书展示了一副小学生在美丽的大自然中研究、采集土壤的情景图,目的是让学生亲近大自然,亲自到大自然中进行观察,了解当地土壤的基本特征,为课堂探究做好充分的观察准备。(这个活动老师可以按照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集体行动,可以课前布置学生自主观察,也可以由老师带领一起观察。不过活动前都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采集土壤时注意安全;二是要做好采集记录;三是让学生查阅一些有关土壤的资料。) 教科书还提出了一个自由活动主题:“我们去观察校园里的土壤。”老师在教学时不必局限在校园这一环境中,有条件的话,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野外去观察土壤。教学时间可以安排在课后进行。 教学过程描述: 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1、谈话引出:同学们,老师发现你们非常兴奋,因为你们都给老师带来了很多特别的礼物,是吗? 把礼物拿出来吧,是什么?(土壤)师板书:土壤 2、谁来介绍你的土壤是从哪儿采集来的? 学生介绍 3、在采集土壤的过程中,你对土壤有哪些认识? 4、你还想知道土壤的哪些知识? 学生提出问题,师相机板书,补充课题:土壤里有什么 二、学生猜测,实施探究 (一)、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1. 你认为土壤里有什么?猜测一下吧。 2. 我们可以先来观察一下吧!学生分组观察。 3.汇报自己的观察发现。 在学生汇报过程中,老师随机引导:你还有什么发现?引导生得出:不同地方采集的土壤不一样;不同土壤能种的植物不一样;上层和下层的土壤不一样等等…… 激励学生:同学们的发现可真多啊,有了发现就会想办法去解决。 4.老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不同呢?生再次猜测。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记录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记录 实验名称观察温度计 实验目的了解温度计的构造 实验器材温度计 图示实验步骤1、提醒注意安全:小心拿放,谨防破裂; 2、、观察温度计的刻度等。 实验结果温度计由玻璃管、玻璃泡、刻度组成 ()班第()组姓名() 实验名称观察植物茎的作用 实验目的了解植物茎的运输功能 实验器材滴管、芹菜、玻璃杯、红墨水 实验步骤1、用滴管吸几滴红墨水,滴入装有水的玻璃 图示杯; 2、芹菜切掉根部插入水中; 3、过十分钟取出芹菜,横切开,观察。 实验结果芹菜横切面变红,证实植物的茎具有运输水分 和养料的功能。 ()班第()组姓名()

实验名称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目的学会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学习测量水温的方法 实验器材四杯不同冷热的水,温度计 图示实验步骤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 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2、视线和温度计液面持平; 3、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实验结果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正确读数。 ()班第()组姓名() 实验名称水珠从哪里来 实验目的了解小水珠的形成和冰是否有关系 实验器材3只大小形状一样的塑料杯,自来水、冰块、餐巾纸实验步骤1、两个杯子,分别装上自来水、碎冰,另一 图示个什么也不装,一起摆放在桌面上; 2、两分钟后观察 3、可以用餐巾纸分别擦拭三个杯子的外壁。 实验结果装有碎冰的杯子外壁有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 与杯内的冰有关系。 ()班第()组姓名()

实验名称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 实验目的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熟悉常见植物的种子 实验器材放大镜、不同植物种子、直尺 图示实验步骤1、用手感触 2、用直尺测量 3、用放大镜观察 实验结果各种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因种类不同而异 ()班第()组姓名() 实验名称研究植物的根的作用 实验目的了解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实验器材小青菜带根、玻璃杯、植物油、水 图示实验步骤1、把小青菜根洗干净; 2、把青菜放入有水的玻璃杯,让青菜根完全 浸泡与水中; 3、在水中滴几滴植物油,在油面处做上标记; 4、过24小时后观察 实验结果玻璃杯中油面下降1厘米,证实植物的根能吸 收水分和养料。 ()班第()组姓名()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2013年9月9日 实验班级:三年级一班三年级二班 指导教师:李志民 【实验名称】“吹蜡烛”实验 【实验材料】1根蜡烛,火柴,1个漏斗 【实验步骤】 1.点燃蜡烛,并固定在桌上。 2.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气。蜡烛能被吹灭吗?【实验结果】用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吹气时,火苗将斜向漏斗的宽口端,并不容易被吹灭。 【实验分析】吹出的气体从细口到宽口时,逐渐疏散,气压减弱。这时,漏斗宽口周围的气体由于气压较强,将涌入漏斗的宽口内。因此,蜡烛的火焰也会涌向漏斗的宽口处。如果吹气时,用力大,空气流速大,气压低,外面的空气会从喇叭口中央向内跑,从而在蜡烛周围形成气流,也能将蜡烛熄灭。

2013年9月16日 实验班级:三年级一班三年级二班 指导教师:李志民 【实验名称】热水温度变化的实验 【实验材料】铁架台、烧杯、水温计、计时器 【实验步骤】 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摄氏度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读数填写到表格的0分钟格内。从此时起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 【实验现象】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注意事项】0分钟的温度应该是液柱在最高点的数据,也就是液柱刚要回落时的温度;在测量的过程中,要保持温度计与烧杯位置不变,不能将温度计拿出烧杯读数。

2013年9月23日 实验班级:三年级一班三年级二班 指导教师:李志民 【实验名称】容器对热水温度变化影响的实验 【实验材料】钢化保温杯、玻璃杯、瓷杯、纸杯、水温计 【实验步骤】 1.在钢化保温杯、玻璃杯、瓷杯、纸杯里同时倒上相同温度(50-80℃)等量的热水。 2.每隔3分钟观测一次水温,作好记录。 【实验现象】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温度降低的速度从快到慢依次为玻璃杯、陶瓷杯、纸杯、保温杯。 【实验结论】不同结构、材料的容器保温效果不相同。 【注意事项】本实验观察的侧重点是相同时间不同容器内热水降温的快慢差别,所用的仪器应尽量在大小、形状上差不多。

三年级科学《保护土壤》教学案例

三年级科学下册《土壤的保护》案例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 2、会做水土流失的对比实验。 3、意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4、能意识到土壤遭到破坏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土壤。 难点:掌握好水土流失实验中的条件。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挂图、泥土、草皮、水壶、长方形塑料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讲述:通过上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土壤是亿万个生命的母亲,它无私的为我们奉献着一切。可我们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伤害到这位伟大的母亲。 (2)多媒体课件出示:黄河的录像。 让同学们猜想黄河水变黄的原因,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黄河水变黄的原因。(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汇报。 (二)实验探究:

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是不是像大家所猜想的那样,是因为没有了花草、树木这些植物的保护,水土流失造成黄河水变黄了。花草、树木这些植物真的能够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吗?还是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进一步研究。 (1)师拿出为每组准备的材料: 两只塑料盆、两块木板、木板斜放在盆里、一块木板放带草皮的土、一块木板放一把散土、两只喷壶。(喷壶中放适量水)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实验方法。 (3)各小组以自己的方法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4)实验完毕,各小组交流。 (5)几个小组的实验结果不一样原因出在哪里? 学生解释为: ①两个木块一个横着放、一个竖着放,高度不一样。 ②两个喷壶放得一个高一个低,是不对的,应放得一样高。 ③两个喷壶的水流出的不一样多。而且一个流得快,一个流得慢,是不对的。 ④除有草无草不一样外,其它条件都应当一样。 (6)学生再次实验并修改实验报告单。 (7)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有草的一盒土少、水清。 无草的一盒土多、水混。 (8)教师总结:从实验结果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答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