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简述曾侯乙墓的出土编钟和历史意义

简述曾侯乙墓的出土编钟和历史意义

简述曾侯乙墓的出土编钟和历史意义
简述曾侯乙墓的出土编钟和历史意义

简述曾侯乙墓的出土编钟和历史意义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钟是一种打击乐器,用于祭祀或宴饮时。最初的钟是由商代的铜铙演变而来,按其形制和悬挂方式又有甬钟、钮钟、镈钟等不同称呼。频率不同的钟依大小次序成组悬挂在钟架上,形成合律合奏的音阶,称之为编钟。钟的大小和音的高低直接相关。商代的钟为3枚一套或5枚一套,西周中晚期有8枚一套的,东周时增至9枚一套或13枚一套。春秋战国时期编钟风靡一时,和其它乐器如琴、笙、鼓、编磬等成为王室显贵的陪葬重器。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使世界考古学界为之震惊,因为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乐器,如此恢宏的乐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曾侯乙墓编钟的铸成,表明我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它是我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在中国古代,编钟是上层社会专用的乐器,是等级和权力的象征。近代,在中国云南、山西和湖北等地的古代王侯贵族的墓葬中,曾先后出土了许多古代的编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发现的曾侯乙编钟。这套编钟工艺精美,音域可以达到五个八度,音阶结构接近于现代的C大调七声音阶。另外,编钟上还标有和乐律有关的铭文2800多字,记录了许多音乐术语,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曾侯乙编钟是目前中国出土数量最多、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编钟,被誉为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迹。编钟音乐清脆明亮,悠扬动听,能奏出歌唱一样的旋律,又有歌钟之称。

钟架为铜木结构,呈曲尺形。横梁木质,绘饰以漆,横梁两端有雕饰龙纹的青铜套。中下层横梁各有三个佩剑铜人,以头、手托顶梁架,中部还有铜柱加固。铜人着长袍,腰束带,神情肃穆,是青铜人像中难得的佳作。以之作为钟座,使编钟更显华贵。在古代,世界各地都有钟,但它们都没有成为乐器,这是因为,这些钟的截面是正圆形的,声音持续时间太长,唯独中国的编钟,它的截面象两片瓦合在一起,因为钟体扁圆,边角有棱,声音的衰减较快,所以能编列成组,作为旋律乐器使用。在湖北省随州市出土的曾侯乙墓编钟共有65件,是迄今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一套编钟,曾侯乙墓编钟铸造于两千五百年前的战国时代,它气势恢宏,总重量达到两千五百多公斤,加上横梁、立柱等构件,用铜量达五吨之多,这在世界乐器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更神奇的是,每一个编钟都能发出两个乐音,这两个音恰好是三度的关系。曾侯乙墓编钟的音域宽达五个半八度,而且十二个半音齐备,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具有十二个半音的乐器。编钟的发声原理大体是,编钟的钟体小,音调就高,音量也小;钟体大,音调就低,音量也大,所以铸造时的尺寸和形状,对编钟有重要的影响。即使在今天,铸钟仍不是一件易事。有的编钟形体很大,高度超过一米五,制造时需要用136块陶制的模子组合成一个铸模,灌注摄氏近1000度的铜水才能得到。从出土得编钟来看,它们不仅音调准确,而且纹饰极为精细,这说明商周时期对青铜模具的制造技术运用的极为熟练。编钟在铸造时,除了考虑钟的美观,还要

注意它的声学特点。这钟被称为枚的突出,就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它还能加快声音的衰减。曾侯乙编钟在一个钟上能敲出两个准确的音乐,这一现象一度使人感到惊奇和困惑。经声学检测发现编钟能发双音的机制在于它的合瓦形状。当敲击钟的正面时,侧面的振幅为零,敲击侧面时,正面的振幅为零。这样双音共存一体,又不会互相干扰。也许是过于复杂的缘故,汉代以后编钟的制造技艺就失传了。今天,人们借助现代科学的手段,才得以了解编钟的奥秘,领略古人智慧的光辉。

诗词中的爱情故事

诗词中的爱情故事 诗词中的爱情故事 作者:刑无忧 古人云:诗言志。但我说诗也言情。中国的古诗词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其中很多的内容是言及爱情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一开篇就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为以后的诗歌创作开了个好头。 诗词中的爱情故事-1 李煜 (一)庄生晓梦、杜鹃啼血 小时候读百家姓,不懂为什么要以”赵、钱、孙、李……“开头,后来有人告诉我,“赵”是当时的国姓。中国的老百姓对皇室有着莫名的敬畏,我最好也顺应一下民意。 窃以为,在古代帝王中,论文彩无有出李后主之右者,所以,就让我们从他开始吧。 俺先声明,因为本人才学有限,加上记忆力不好,不可能全部能把这些记住,所以,有些部份内容为网上搜得,本人加以整理,如果有雷同,实属巧合,俺只是觉得

这是一个爱好,大家共勉,您要是觉得好。就回贴支持一下,谢过。好闲言少说。开始啦。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 李煜本是个温文儒雅的才子,如果不是生在帝王之家,一定会成为一个名动天下的词人。 李煜的父亲李璟是南唐的元宗,善诗词,但声名远不如李煜。李煜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加之天资聪颖,虽过着奢华的生活,但能诗能画,确是多才多艺。 李煜18岁的时候,遵父命娶了扬州的美女周娥皇为妻。 周娥皇虽比李煜大了一岁,但长得花容月貌,气质高雅;诗画双绝,能歌善舞,可谓慧质兰心。传说唐明皇最喜欢的《霓裳羽衣曲》至晚唐已经失散,周娥皇搜尽典籍,重按《霓裳谱》,由此可见其才气之一斑。而李煜知情识趣,更是风月高手。二人婚后的确过了一段幸福甜美的生活。李煜曾写了一首〈一斛珠〉来描绘妻子娇艳的风姿。 晚妆初过, 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

初中作文云南陆军讲武堂

云南陆军讲武堂 在昆明的历史上,曾有两所神奇的学校,它们彰显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形象和历史地位。一所是云南陆军讲武堂,另一所是闻名中外的西南联合大学。它们一“武”一“文”,双璧璀璨,使昆明这座边地古城成为那个时代热血男儿最向往的地方。 当我翻阅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创办的黄埔军校的历史时,我就想起我的故乡,想起另一所著名军校,它就是云南陆军讲武堂。一提起它,我便肃然起敬。事实上,当黄埔军校于1924年成立的时候,云南陆军讲武堂已有15年的历史了。那时,云南陆军讲武堂已招收了18期学员,它的优秀师生在1911年10月30日(农历九月初九)的“重九起义”和护国、护法战争中,功勋卓著,使得学校声名远扬,鼓舞了决心从军的中国青年,一些外国学子也慕名而来。当广州黄埔军校成立时,云南陆军讲武堂师生应邀前往援助建校。据记载,在黄埔军校成立时的7人领导小组中,就有讲武堂教官王柏龄、何应钦、林振雄,他们分别担任了黄埔军校的教务总长、总教官和管理部主任,成了蒋介石出任黄埔军校校长时的左膀右臂。当时,由讲武堂派出的教官,几乎占了黄埔军校的“半壁江山”。讲武堂的这些教官和毕业生把云南的成功教学经验带到了黄埔军校,甚至还把蔡锷为讲武堂编

写的军事教材《曾胡治兵语录》带入黄埔军校,作为人手一册的教科书。后来人们说,黄埔军校是培养将军的摇篮,而云南陆军讲武堂则是黄埔军校的摇篮。 19世纪末,风雨中飘摇的清朝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曾掀起“洋务运动”,推行“新政”。其中最重视的一项是仿照西法编练“新军”。由于云南地处边陲,介于当时英、法两国侵略势力之间,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清朝统治者就把第一批“新军”建立在云南。为了培养大批新型军官,云贵总督沈秉堃和锡良于1906年两次奏请清政府,获准创办一所新型的陆军学堂,即云南陆军讲武堂。1907年,李根源从日本士官学校第6期毕业后被电调回云南,投入了筹备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工作。这是讲武堂历史上值得记忆的一个重要细节:一大批留日士官学校的进步学生,如唐继尧、顾品珍、李烈钧、罗佩金、庾恩旸、谢妆翼、李鸿祥、张子贞、孙永安、叶成林、刘祖武、刘法坤、李万祥、吴广仁等等,在日本曾跟随孙中山先生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加入过同盟会,此时全被李根源吸纳进了讲武堂。 讲武堂开办之初,军事训练基本搬用日本军校“尚武”的教育内容,以军事学科为主,普通学科为辅,学制3年。学堂对学员进行刻苦训练,严格管理。学堂还要求学员对老百姓一定要和善礼貌,严禁扰民害民。当时,有一个名叫常绍群的学员,有一次在昆明晓东街“福顺居”吃饭,结账时

陆军讲武堂观后感

参观云南陆军讲武堂心得 管理学院会计学赵哲为迎接建党90周年,2011年6月12日,我们管理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的全体党员怀着激动的心情参观了位于昆明的陆军讲武堂。这次的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参观讲武堂旧址缅怀革命先烈,参观结束后我们还将与新党员一起重温入党宣誓词。其实我虽然早已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当时由预备党员转正后却错过了宣誓这一重要的“洗礼”,今天终于可以将这一心愿了却,所以从进入讲武堂的大门的那一刻开始,我便是怀着无比的敬仰和期待的心情。 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为了培养军校教官,经过多年筹办和试办在1935年建立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五分校,历时十年之久。走进讲武堂的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一座米黄色砖木的四合院二层建筑:中间是宽阔的操场,在这里回荡着军人的豪情壮志,眺望远去的硝烟,感受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场面,缅怀在近代中国历史舞台上立下功绩的军校师生,我们思绪起伏,久久不能平静。学校的制度和作风是仿效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纪律非常严格,每天上课6 小时,上操2小时,早晨有体操和跑步,晚上还有自习,而且夜间有紧急集合的训练。由于课程较为完善、教学严格、纪律要求高,使得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生的质量在当时与其它军事学堂相比,高出一筹。 走进二楼,首先看到的是还原的医务室,在这里我知道了云南白药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应运发明的。然后还有学校的宿舍,一张张干净的床铺整齐的排列着,接着是辛亥革命的主要成员即经过。还没走近时,我们远远的听到慷慨激昂的演说,走近终于看到,那是在滇缅铁路通车时,讲武学员在车站发起的爱国演讲,在热血沸腾的演讲中,全场40多个人,顿时鸦雀无声,同学们全部都在聚精会神的观看静静的聆听,直到结束。接着又参观了革命时的云南革命路线以及主要领导人物的生平实事。 跟随者讲解员的脚步,聆听她详细的解说,通过大量的史料展品,有历史照片、军事器械、纸质文物资料、生活用品、证章、纪念币、逼真的战争模拟现场,还记载了各时期涌现出的革命英雄烈士的光荣事迹。从陆军讲武堂出来以后,大家都感触良深,这次参观不仅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更让我们仿佛亲身领略了云南陆军反抗侵略和压迫,为争取生存权利、人民民主和民族独立而进行的英勇斗争的历史,感受了他们感天地泣鬼神的盖世功勋。中华民族正处腾飞之际,中国人面对世界,仰望天空,感受到的是摆脱旧社会、打开经济之窗、进行改革开放的兴奋和动力,同时又面临着随时接受世界强国挑战、反对强权主义和恐怖主义,捍卫国家安全,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压力,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党员要始终保持“中国精神”,继承先烈为中华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继承他们用生命培育的革命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万众一心,奋发图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通过这次参观,我们更加深入和深刻的了解了革命先辈为中国解放事业奋斗的光辉历程,也被革命先辈英勇不屈、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革命精神所震撼和感染。

曾侯乙编钟论文(重要参考)

曾侯乙编钟 ——中国古代乐器之“瑰宝” 内容摘要: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套大型编钟,堪称“国之瑰宝”。本文主要从结构、铭文、声音、工艺和价值等方面介绍了曾侯乙编钟,还介绍了编钟的主人----曾侯乙。本文最后谈到作者学习曾侯乙编钟后的感想,以及通过对曾侯乙编钟的学习,给自己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曾侯乙曾侯乙编钟价值感受 一、曾侯乙 曾侯乙,姓姬名乙,生卒年不详(据考古发掘推定,生于公元前约475年,卒于公元前约433年),是战国时期南方小国曾的国君。现有文献资料鲜见其生平记载。1978年,在今湖北省随州市区西约一公里处的擂鼓墩,考古工作者对其墓葬(后来证实)进行了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包括举世闻名的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尊盘等,同时出土的还有大量兵器、乐器、铸造精良的青铜器等文物。出土文字材料说明曾侯乙是一位名乙的曾国诸侯王。从橱惠王送给他的一件青铜镈上的三十一字铭文看,曾侯乙死于公元前433年或稍晚,通过对其尸骸的碳14测定,可以推定曾侯乙的死亡年代在公元前433年到公元前400年之间,他死时年龄在42―45岁之间。综合考察其他材料,曾侯乙应当生于公元前475年或稍晚,约在公元前463年前后成为诸侯王,在位约三十年。出土文物表明,曾侯乙生前非常重视乐器制造与音律研究,兴趣广泛,同时也是擅长车战的军事家。参考文献:郭漠若主编的《中国史稿》 这位姓乙的诸侯墓葬的规模是相当可观的。经测量,墓葬东西长20米,南北宽16.5米。据《湖北省随县擂鼓墩一号墓(即曾侯乙墓)调查勘探与发展工作大事记要》记载:“我国发现的第一个大型木椁墓,比马王堆一号墓大6倍,比江陵凤凰山168号墓大14倍,这种构筑在岩石上的岩坑竖穴,在南方还是第一次发现” 。 墓类的乐器足以令人瞠目结舌。在他巨大的坟墓里专门有一个墓室(东室)陪葬着乐器,这些乐器有:琴、筝、五弦各一件,瑟五件,笙一件,悬鼓一件,还有编磬、建鼓、排萧、瑟、抱鼓等等。其中最令人震惊的就是堪称“国之瑰宝”的编钟。 二、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套大型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今随州市)的一座战国早期墓葬——曾侯乙墓中。出土时,整套编钟耸立如故,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为战国时期楚赠曾国遗物,保存完整,出土时曾用原件举办过一次音乐会,敲响了《东方红》、《楚殇》等曲,震撼世人。 1、曾侯乙编钟的结构 这套编钟的钟架高大,由长短不同的两堵立面垂直相交,呈曲尺形7根彩绘木梁两端以蟠龙纹铜套加固,由6个佩剑武士形铜柱和8根圆柱承托,构成上、中、下三层。钟架及挂钩(含可以拆装的构件)达246个。短架(左)长335、高273、长架(中、右)长748、高265厘米编钟是古代打击乐器,也是象征拥有者权位的礼器。主要流行于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曾侯乙编钟共65件,分为八组:上层3组为钮钟,19件;中层3组为南钟,33件,分短枚、

观云南陆军讲武堂有感

观云南陆军讲武堂有感 纵观中国的现代史,伟大的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可歌可泣的台儿庄血战和催生了无数中国将领的黄埔军校,无不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绽放出璀璨的星光。而在这些风云岁月的背后我们不能不提及一个地方--云南陆军讲武堂,一所坐落于春城翠湖之畔的中国最早的现代军校。 怀着一种敬仰的心情,我身临其境,感受着历史的还原。说到军校,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黄埔军校及以罗卓英、杜聿明、陈赓为代表的黄埔系将领。其实早在清朝末年,清廷为维护其摇摇欲坠的腐朽统治,仿效西方军队打造现代新军,在云南昆明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早期的培养适应现代战争指挥人才的陆军官校。学校共设置了步兵科、炮科、工兵科和骑兵科等四个陆军学科,仿效西方军队的课程设置,以德械武器为装备,按照日本军队的训练模式训练学员,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武装力量而言,无疑是巨大的革新和进步,从而开创了中国军队建立现代武装的先河。即便若干年后师从日本和苏联而建立的保定军校和黄埔军校也深深地留着云南讲武堂的烙印。

在参观其内务设置和训练生活时,有一点令人感触颇深,那就是学校对正规化建设的重视和其所具备的较高水平。思去想来,直到今天,部队各项秩序的正规化建设仍是我军治军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充分说明,按纲抓建、规范秩序,对于部队而言,决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是建设一支强大军队的基础。精良的装备固然不可或缺,但从生活、训练的细节之处重视和规范,才是一支军队强大战斗力的体现,更是提升部队打赢能力的根本所在。 讲武堂学员多为崇尚革命的爱国青年,许多人成为日后滇军的中坚力量。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不少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解放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将领都出自这里。这其中就有为共和国的诞生和发展立下盖世功勋的开国元帅朱德和叶剑英同志;有为反对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而发起“护国战争”的蔡锷将军;有促成云南和平解放并在抗战时期率领国军第六十军浴血台儿庄重创日军、打出国威的卢汉将军;还有在辽沈战役中为争取长春和平解放,积极率部起义的曾泽生军长…… 走在这所曾为捍卫我中华而诞生无数英雄的的校园里,我的思绪不由地跟随着历史的车轮回到那个战火纷飞却激情燃烧的岁月,当年训练场上冲天的杀声

《传奇英雄白乙化》观后感

《传奇英雄—白乙化》观后感 近日观看了北京市委组织部和北京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系列专题片《难忘初心》第四集《传奇英雄-白乙化》,深受感动。 白乙化,人称“小白龙”,1911年6月11日,白乙化出生在辽阳县石谷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里。1928年,他考入沈阳东北军教导队,后升入东北陆军讲武堂步科。 1929年,考入北平中国大学政治系预科。期间,他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大量进步书刊,1930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 白乙化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白乙化向校方提出抗战申请。"吾当先去杀敌,再来求学。如能战死在抗战杀敌的战场上,余愿得偿矣!"他返回辽阳,组织抗日义勇军,率部转战辽西、热北、锦西,连战连捷,得绰号"小白龙"。 1933年,抗日义勇军被国民党32军骗入冷口缴械。他含愤复回北平中国大学读书。 1935年,曾获得过中国大学学士学位,12月9日,白乙化参与组织了"一二·九"学生运动,被称为运动中的"虎将"。他奋勇当先,积极组织同学集会、游行。 1936年2月,在北平大学法商学院的学生抗日大会上,他发表演讲,强烈要求国民党政府出兵抗日,收复东北,会后遭逮捕。在监狱里,他继续进行抗日救亡宣传,组织难友同反动派斗争。 1936年夏出狱后,他奉党的指示赴绥西东北垦区工作,历任中

共绥西特委委员、中共垦区工委书记、垦区特委书记。 1937年10月,领导垦区农民大暴动,组织抗日先锋队并任队长。 1939年春,他率领抗日先锋队从内蒙来到平西,与冀东大暴动的抗日联军合并,组成华北人民抗日联军,任副司令员,经过白乙化对部队严格认真的整训使这个纪律松弛、战斗力差的部队素质大为增强。在这期间,他指挥了沿河战斗,击溃日军大岛大队。 1940年1月,抗日联军改编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十团,白乙化任团长。改编后他即率部参加了粉碎日军对平西抗日根据地10路围攻的战役,屡创日军,并在东胡林阻击战中击落敌机1架。4月,部队进军平北,路经沙塘沟,伏击日军,歼敌三百余名,声震平北,十团到平北不过九个月,就对日伪作战百余次,开辟了丰(丰宁)、滦(滦平)、密(密云)抗日根据地,协助地方组建了丰滦密联合县,使我军有了立脚之地。9月至11月,白乙化及时返回内线,寻机打击撤退之敌,一举歼灭日军哲田中队,取得了这次反"扫荡"的胜利。他指挥十团粉碎了日伪军对丰滦密的大"扫荡",并在反"扫荡"中率部开辟新区,使丰滦密抗日游击根据地由初创时的4个区一下发展到8个区。 1941年2月4日,伪满道田讨伐队170余人沿白河向根据地进犯,白乙化率部在密云县马营西山与敌人激战,毙、俘敌117人,保卫了根据地。但在战斗即将胜利结束时,白乙化被日军击中头部,壮烈牺牲,时年30岁。 英雄已世,但他的英雄事迹在延庆地区流传至今,并将永远流传

陆军讲武堂报告

关于陆军讲武堂的实践报告 前言 社会实践参与者:10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全体学生 实践主题:增强爱国精神,树木远大目标 实践时间: 实践地点:云南陆军讲武堂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于下: 苍竹寒露挂,凝眸听蛙喧,苍穹孤寂寥,万物争轩辉,缕缕温和的阳光洒向大地,迎着轻轻的微风,迈着矫健的步伐,行径在那幽静深远的长廊,深邃与神秘泛着星光闪烁着曾经的金戈铁马,泛黄的墙壁上刻画了当年的战火烟硝,轻抚于那沉旧的铁门,激荡起内心的蓬勃,历史的沉寂在此点燃,革命的意志将流芳百世。 陆军讲武堂是中国近代一所著名的军事院校,原系清朝为编练新式陆军,加强边防而设的一所军事学校。建立时与天津讲武堂和

奉天讲武堂并称三大讲武堂,后与与黄埔军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齐名。 创办于近一个世纪前的云南陆军讲武堂,直到今天遗址尚存,这就是位于昆明城中心、著名风景区翠湖西岸承华圃这块土地上,现今还存在着一幢米黄色砖木结构的四合院的二层建筑。由东、西、南、北四座楼房组成,各楼对称衔接,并设有通廊,楼端各设拱券门一道。 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在辛亥云南起义和护国运动中,云南陆军讲武堂是培养革命力量的重要据点,团结云南革命力量的核心。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使云南的革命党人深受鼓舞,蔡锷、李根源

著名讲武堂及军校毕业之民国高级将领

著名讲武堂及军校毕业之民国高级将领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是日本于明治维新后的1874年创办的一所培养陆军军事人才的学校。1895年甲午战争清军战败后,清政府开始创练新式陆军,深感军事人才缺乏,于是,开始向日本派选军事留学生。留学生先要在预备学校即振武学校学习一年到一年半,然后到军队实习半年到一年,才有资格入读士官学校,学制为一年到一年半。这些“士官生”回国后,便成为清朝新军的军官以及各地讲武堂的教官。在民国期间, 他们更是北洋军和国民革命军的重要将领。 于珍(8期)、马晓军、王俊、王风清(5期)、王永泉(4期)、王廷祯(1期)、王汝勤(3期)、王金钰(9期)、王树常、王柏龄、王毓文、方声涛、方鼎英、孔庚(6期)、尹昌衡(6期)、卢金山(3期)、卢香亭、叶荃、曲同丰(3期)、朱绶光、许崇智(2期)、汤恩伯(18期)、刘斐、孙传芳、孙定超(肄业)、杜锡钧、杨飞霞、杨澄源(11期)、李伯庚、李明灏(13期)、李烈钧、李根源、吴光新(3期)、吴思豫、哈汉章(2期)、谷正伦(11期)、邹作华(12期)、何成濬、何应钦、何柱国、何海清(4期)、陈仪、陈宦、陈倬、陈文运(3期)、陈嘉佑、张轸、张子贞(8期)、张开儒、张凤翙(6期)、张岚峰、张树元(3期)、张諝行(8期)、张湘泽、张翼鹏(5期)、欧阳武、周骏(6期)、周文炳(3期)、周荫人(6期)、周道刚(3期)、罗广文(20期)、罗佩金、赵又新(6期)、赵恒惕(6期)、胡谦、胡三余、胡景伊(3期)、姜登选(5期)、宫邦铎(3期)、洪士奇(21期)、姚以价(6期)、贺耀祖、顾品珍(6期)、贾德耀(3期)、钱大钧、徐树铮、郭宗汾(14期)、唐星、唐在礼(1期)、唐继尧、黄国梁、黄慕松、阎锡山、韩麟春、蒋方震、蒋作宾、蒋雁行(1期)、蒋尊簋(3期)、傅良佐(3期)、程潜(6期)、蓝天蔚、戢翼翘、蔡锷、蔡文治、潘矩楹(3期)、魏邦平、魏宗翰、日本其他军校或学校:方振武、邓泰中、朱绍良、刘士毅、刘仲荻、李明扬、余际唐、但懋辛、沈鸿烈、陈其美、周亚卫、竺鸣涛、胡景翼、贺奎、聂宪藩、郭希鹏、黄兴、蒋介石、谢刚哲、葛敬恩、熊克武、 美国西点军校:王赓、孙立人、温应星; 美国诺威治军校:何浩若; 美国寇提斯飞行学校:陈庆云、张惠长; 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等:林遵、温树德、曾以鼎; 法国圣西尔军校:唐豸; 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萨镇冰; 英国炮工通军校:龚愚; 比利时皇家军校:黄大伟; 北洋武备学堂

传承中华文化故事稿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 景县刘集乡振华学校三年级:景文达 放了三天的假期,做完作业后我拿出来那本早就想读的书《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坐在桌前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什么是中华文化,我知道了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知道了孔子、老子、屈原、司马迁、李白、苏轼、关汉卿、曹雪芹……他们用不朽的名篇在史册上留下闪光的名字!这本书告诉我,热爱祖国、团结统一,爱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他们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 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也称华夏文化,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久的文化。中华民族有“三十万年的民族根系,一万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国家史”。公元前两千多年前,朝代出现,自那时起,夏、商、周、秦、汉……汇成了一条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滔滔的黄河孕育了中华文化,滚滚长江养育着华夏子孙,巍巍长河记录着历史的沧桑,雄伟的兵马俑展现民族力量,悠扬的编钟奏出了神州乐章。从远古的部落到今天的泱泱,五千年悠悠而逝,其间的强盛辉煌令人赞叹,历朝历代的风流人物层出不穷,各领风骚,最终造就了一个伟大名族的辉煌,演绎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 读了这本书,我还知道了无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无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还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都根植于中华文明血脉,又都赋予了时代的精神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

创造了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的特别出发点。 请你来读这本书你吧!它会告诉你许多许多…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 景县刘集乡振华学校三年级:朱佳岳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还有珠穆朗玛峰儿,是最高山坡。听着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想着刚刚看过的《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那本书,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我们的大中国呀啊好大的一个家,经过那个多少,那个风吹和雨打。历史的长河记载了中华民族的曲曲折折,回首新中国的艰难历程,中国人民在困境中追寻着黎明的曙光。为了中国农业的发展专注于油菜杂交研究事业的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10年坚守“中国麻风第一村”的年轻医疗团队,20年来坚持每周出诊6天的百岁仁医胡佩兰。他们的身上拥有坚持诚信,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并为了能把我们的国学建设好,付出了他们的一生。他们的事迹,我们感到骄傲感到自豪。而中华美德熠熠生辉,民族精神世代传承。如至圣先师孔子,抗倭名将戚继光,自强不息的范仲淹,精忠报国的岳云……他们的美德,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们的民族英雄气节,无一不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

观讲武堂之感

在近代云南的历史上,有一文一武的两所学校,都非常著名,“文”指西南联合大学,“武”指云南陆军讲武堂。前者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后者培养一大批杰出的军事家、革命家。正因为如此,曾经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学员,后来成为共和国元帅的朱德,称云南陆军讲武堂是“革 命熔 炉”。 南陆军讲 武堂这块 地方,不 仅紧靠着 昆明城内 中心一颗 耀眼的明 珠—翠湖,而且还由于其绿树成荫、湖水清澈、环境幽雅、鸟雨花香,更使之成为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云南陆军讲武堂与翠湖两相陪衬,从而又使之成为人文色彩浓郁的风景名地。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一百年来,沉静在云南陆军讲武堂黄墙灰瓦建筑群边的翠湖水,不但见证了中国社会由清朝末年到民国、再到新中国的历史巨变,而且更

记住了云南陆军讲武堂师生曾经用生命与鲜血谱写的那段 辉煌历史篇章胜旅游之地。 1915年12月,袁世凯妄图开历史倒车称帝复辟。在中国继续朝辛亥革命开辟的共和之路前进,还是重新退回到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社会的大是大非面前,云南陆军讲武堂官兵没有一丝一毫的迟疑和含糊。同年12月25日,以蔡锷、唐继尧、李烈钧为代表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师生,在昆明打响了讨伐袁逆的第一枪,发动了震撼全国的护国运动,使袁世凯恢复帝制的企图化为泡影。毫 无疑问,护国运动的胜利,为云南陆军讲武堂铸造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客观上它也提高了云南在中国的地位;护国运动成了云南人的骄傲,也成了云南最光亮的名片之一。它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人们记忆中很有价值的一个事件。 护国战争结束后,云南陆军讲武堂官兵中的相当一批人,被当时的北洋政府授予了上将、中将、少将军衔,共百余人之多。朱德、叶剑英后来成了人民解放军元帅、新中国

烈火军校观后感范文5篇

烈火军校观后感范文5篇 导语:《烈火军校》讲述善良正义的少女谢襄代兄从军,女扮男装进入陆军讲武堂学习,与玩世不恭的富家子顾燕帧和冷静沉稳的沈君山成为同学并渐渐发展为并肩作战的战友。这里给大家分享烈火军校观后感范文5篇,供大家参考。 烈火军校观后感范文1由欢娱影视打造,白鹿、许凯、刘润南等新生代青年演员主演的《烈火军校》临近尾声,精彩升级。剧中刘润南饰演的“李文忠”一角,原本贱怂搞事让人又爱又恨,却在遇见花店女孩安雯后秒变温柔脸。而最新更新的剧集中,李文忠则在关键时刻蜕变成为热血青年,令网友感叹不断。 在最新几集的剧情当中,小傲娇李文忠也终于盼来了感情戏。在邂逅失忆症花店少女安雯之后,性格完全转变。频繁搭讪渴望寻求记忆点,甚至做起了护花使者,制止了欲占安雯便宜的人等等。对于这样一个前期搞事不怕麻烦大的叛逆公子哥,竟然也做起了除暴安良的正义少年,让一众网友惊呼“这简直就是大灰狼被小白兔制服的甜宠童话爱情”,对未来的剧情发展也是十分期待。 而在最新的预告中,刘润南饰演的“李文忠”即将下线。安雯在李文忠墓碑前落泪一幕势必会赚一波观众的眼泪,“中文”CP,美好又短暂! 刘润南在《烈火军校》诠释的李文忠这一角色,是个性格比较复杂的人物。对比在《维和步兵营》中“戈睿”的痞子形象,此次《烈火军校》中刘润南无论是表演层面或者对人物的理解把控,都更为饱满。不仅是恋爱前后,还有在整个成长历程上的蜕变。从张扬跋扈的公子哥到英勇牺牲的热血士兵。随着剧情的发展,刘润南在角色的诠释上也不断提升。 《烈火军校》即将收官,李文忠一形象也将下线,不过由刘润南出演的新剧《太古神王》、《庆余年》和《斗罗大陆》也会陆续上线,不知道未来剧集中会不会给刘润南安排新的感情线,来慰藉“中文”CP的意难平,可以期待一下刘润南在新剧中的精彩表现。 烈火军校观后感范文2由于正担任总制片人、艺术总监,惠楷栋执导,白鹿、许凯、李程彬、吴佳怡领衔主演,正在热播的《烈火军校》本周正式进入收官剧情周。这部年代剧从播出到现在,一直以其轻松有趣的剧情,风趣新颖的人设点燃了众多网友的追剧热情,热度和多方数据也随着剧情越来越精彩而一路持续升高。本周将会迎来《烈火军校》的会员大结局收官,矛盾集中、爆发紧张刺激的主线剧情将会有怎样的发展,观众们期待已久的主角们最终的情感走向,在本周都将给出最后的答案。 烈火七子上周顺利成团,并经历了首轮集体协同作战,谢襄(白鹿饰)、顾燕帧(许凯饰)、沈君山(李程彬饰)、纪瑾(王一哲饰)、李文忠(刘润南饰)、黄松(刘思博饰)和朱彦霖(蒙恩饰)七人配合默契,有惊无险地成功完成任务顺利回到学校;但接下来织田显荣(高雨儿饰)也因此开始了疯狂报复,并和霍小玉(刘敏饰)进行了第一轮正面较量;谢襄为了救谭小珺(张鑫饰)乔装潜入日本驻军研究所,成功救出小珺和一位带着秘密的人质,却也因此惹来了杀生之祸。 另一边沈君山知道了谢襄的女生身份,开始了不动声色的攻势;曲曼婷(吴佳怡饰)再次示爱顾燕帧被拒,两人关系降到冰点;帧襄cp在打打闹闹中感情也在升温,但是却也因为沈君山的介入产生了误会,还处于暧昧时期的帧襄也是在上周经历了一次较大的情感危机。 上周谢襄从研究所中救出来的神秘人质带出了关于石墨矿的秘密,本周围绕石墨矿的争夺战也正式开始,烈火七子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共同作战。由此次事件也引发了后续一系列针对烈火军校师生的阴谋,明处或暗处的敌人也将一一浮出水面,织田显荣为了得到石墨矿也愈加嚣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经历了丧母之痛的承瑞贝勒(尹正饰)为了阻止织田显荣也有意帮助沈听白(洪尧饰)拿下石墨矿,但承瑞贝勒的善意却将使他遭到更加疯狂的报复,贝勒一家的命运会走向何处?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烈火军校师生、沈听白、霍小玉等等这些不

曾侯乙编钟赏析

曾侯乙编钟赏析 青铜乐器,曾侯乙编钟共计六十五件,总量达到2500千克。编钟分三层八组悬挂在曲尺形的钟架上,气魄雄伟,横梁为黑漆彩绘长方木,两端并套有动物形象的青铜套。上层的立柱是原木;中、下两层的立柱,每层都为三个铜制配件武士。重甲可以拆穿。钟笱、钟钩、钟体共有铭文三千七百五十字,内容有编号、铭记、标音及乐律。曾侯乙编钟是至今世界上业已发现的最雄伟、最庞大的乐器,被誉为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编钟出土时,在近旁还有六个丁字形彩绘木槌和两根彩绘木棒,是用来敲钟和撞钟的。有关部门也曾对曾侯乙墓出土的成套编钟进行测音,结果表明战国时代已具有完整的十二乐音体系,打破了过去认为十二律是古希腊传来的说法。此套编钟音乐性能良好,音域宽广,音调准确,音色优美,能演奏出古今中外的乐曲。曾侯乙编钟于1978年湖北随县雷古墩曾侯乙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钟架为铜木结构,呈曲尺形。横梁木质,绘饰以漆,横梁两端有雕饰龙纹的青铜套。中下层横梁各有三个佩剑铜人,以头、手托顶梁架,中部还有铜柱加固。铜人着长袍,腰束带,神情肃穆,是青铜人像中难得的佳作。以之作为钟座,使编钟更显华贵。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使世界考古学界为之震惊,因为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乐器,如此恢宏的乐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曾侯乙墓编钟的铸成,表明我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它是我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镈钟上有铭文,记叙此镈钟乃楚惠王赠送的殉葬品。曾侯乙编钟数量巨大,完整无缺。按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八组悬挂在三层钟架上。最上层三组十九件为钮钟,形体较小,有方形钮,有篆体铭文,但文成圆柱形,枚为柱状字较少,只标注音名。中下两层五组共四十五件为甬钟,有长柄,钟体遍是浮雕式蟠虺纹,细密精致,外加楚慧王送的一枚镈钟共六十五枚。钟上有错金铭文。除“曾侯乙作持”外,都是关于音乐方面的。在鼓中部和左面标出不同音高如宫、羽、宫曾等二十二个名称,另一面铸有律名、调式和高音名称以及曾国与楚、周、齐、晋的律名和音节名称的对应关系。另外有一种镈钟,位于下层甬钟中间,体型硕大,

陆军讲武堂保护规划说明

云南讲武堂建筑群保护规划 说明 一.概况与历史沿革 1.概况 (1).地理位置 陆军讲武堂位于昆明市中心翠湖南岸,东邻翠湖南路,西邻钱局街,南邻省科技馆,北邻仓园巷。 (2).自然环境 昆明市属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昆明地势北高南低,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2800米之间,最高海拔4247米,最低海拔746米,平均海拔1894米。昆明市城区在滇池盆地北部,南濒滇池三面环山,空间环境良好。昆明市属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由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纬度低,海拔高,加之有高原湖泊滇池、阳宗海调节温湿度,形成“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的宜人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4.5度,最热月平均气温19.7度。最冷月平均气温19.7度.最冷月平均气温7.5度。年平均降水量1035毫米,相对湿度74%且降雪年份极少有。由于温湿度适宜,日照长,霜期短,能见度良好,鲜花常年不谢,草木四季长青,故有“春城”美誉,是世界上少有的全天候旅游城市被人们誉为东方的“日内瓦”。 据统计,全市土地面积达21018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山地面积13213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84%;平地面积2011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12.9%;湖泊面积337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2.16%,昆明全市范围是高原红壤地区,土壤主要有红壤、紫色土和水稻土三类,且比较适宜种植稻谷、小麦、蚕豆、玉米等粮食作物;油菜、烤烟、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和桃、梨、柑橘等经济林木。此外,市域内有林地面积34.76万公顷。 昆明域内有两条山系:一条是由川西鲁南山脉越过金沙江南下的拱王山系,分布于富民、西山、安宁等县区;另一条是与滇东北乌蒙山脉进入市区,成为“东骧神骏”的金马山,“西翥灵仪”的碧鸡山,“北走蜿蜒”的蛇山。蛇山进入城区,便是五华山、圆通山、祖遍山。昆明市域界于金沙江、南盘江和元江的分水岭地带。境内主要湖泊、河流属于金沙江水系的有滇池、盘龙江、螳螂川、普渡河;属于南盘江水系的有阳宗海、巴江;属于元江水系的有多依河;滇池又名昆明湖,是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有“高原明珠”的美称。 全市总人口约467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60万人。昆明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会城市,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3%。众多少数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节日,各式鲜艳的少数民族服饰,千姿百态的民族歌舞,不同风格的绘画,雕刻精美的工艺品以及各具民族特色的风

陆军讲武堂观后感

陆军讲武堂观后感 2019年*月*日,借劳动节假日,我和我的小伙伴相约****,去参观了**陆军讲武堂,了解了它的历史作用以及出现的背景。 水光潋滟,绿树成荫,楼现波心,环境优美的翠湖留不住我的身影,杨柳低垂,微风和拘的景色也留不住我的目光,怀着对 __敬畏,对人民英雄的尊敬,对革命先辈的缅怀,我踏进了陆军讲武堂,开启了与 __交谈,开启了与红色文化的交谈。 陆军讲武堂培养一大批杰出的军事家、革命家。正因为如此,曾经是**陆军讲武堂的学员,后来成为 __元帅的朱德,称**陆军讲武堂是“革命熔炉”。**陆军讲武堂是中国近代一所著名军事院校,开办于1909年。与创办于1906年的北洋讲武堂(天津)和创办于1908年东北讲武堂(奉天)并称三大讲武堂。 当时,晚清编练新军,计划在全国编三十六镇(师),其中第十九镇建于**。新军编练亟需新型军官,清政府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的需要,作出统一的规定:“各省应于省垣设立讲武堂一处,为现带兵者研究武学之所。”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护理云贵总督兼**藩台沈秉经向清廷奏准,筹办**陆军讲武堂。校址设在**原明朝沐国公练兵处,占地7万余平方米。1909年(宣统元年)8月15日,**陆军讲武堂正式开学,高尔登为首任总办(校长)。学堂开办之初,分步、骑、

炮、工四个兵科,设甲、乙、丙三班。课程仿照日本士官加以调整而成,分为学科、术科两项。讲武堂聘用了一批国内武备学堂毕业生和日本士官学校中国留学生任教。至辛亥革命时,讲武堂已为**新军输送中下级军官600余名。 辛亥革命后,**都督蔡锷将军下令将**陆军讲武堂改为**陆军讲武学校。以**陆军讲武堂师生为骨干组建的滇军,护法战争战绩辉煌,故学校声誉日隆,威名远扬。邻省甚至邻国许多有志青年纷纷来**报考求学。 1930年龙云在讲武学校成立滇军教导团,龙自兼团长,除步、骑、炮、工四兵科外,增设宪兵、经理、交通三个区队以培养专业军官。教导团共办三期。至此,**陆军讲武堂、讲武学校共办22期包括校内举办的各种培训队、班共培养各类军官、军士约9000人。 讲武堂师生在后来的护国战争,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中,继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中国人民以至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讲武堂走出了两位元帅,二十几位上将;更令人惊奇的是,有三个国家军队的总司令和一个国家的国防部长出自这里。从这里先后

曾侯乙编钟音乐鉴赏论文

结课论文 两千五百年前的王者之音 课程名称: 学生姓名:学号: 院系名称:设计艺术学院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路璐上课地点: 曾侯乙编钟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留最佳、乐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著名考古学家邹衡先生曾说过:“什么能够代表中国?在我看来无外

乎两者,一是秦始皇兵马俑,二是曾侯乙编钟。” 编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是钟的一种。以编钟和编磬为主奏乐器的音乐源自商代,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编钟是当时宫廷乐器的主流,是上层社会专用的乐器,是等级和权利的象征。编钟由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有次序地悬挂在木架上编成一组几组,每个钟敲击的音高各不相同。由于年代不同,编钟的形状也不尽相同,但钟身都绘有精美的图案,编钟音乐清脆明亮,悠扬动听,能奏出歌唱一样的旋律,又有歌钟之称。古人也用“金石之声”和“金声玉振”来形容这种庄严肃穆、和谐唯美的音乐场景。后来,随州丝竹乐器的盛行,金石乐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金石之声”也成为千古绝响。 湖北随州曾侯乙编钟这套编钟出自湖北随州的曾侯乙墓,墓主是战国前期曾国的国君。全套编钟65件,外形庞大,铸造精美,出土时音乐性能完好,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古今中外的乐曲都可以演奏。编钟的制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关乎音乐方面,还包罗比如声学、结构力学、冶金铸造、数学等方面,涉及多个学科,这些方面的成就在当时都是顶级的。曾侯乙编钟是当时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集大成者。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还改写了世界音乐史。 钢琴是目前世界上音域最广的乐器,而编钟则是中国版“钢琴”,曾侯乙编钟上的十二律被那个时代的艺术家工匠们用非常美的篆字书写出来,黄钟、大吕、太簇、夹种、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音域跨度达五个八度,自C2至D7,只比现代钢琴少一个八度。编钟上还标有和乐律有关的铭文2800多字,记录了许多音乐术语,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 1978年编钟出土以后,由文化部派专门的音乐专家在随州对原件进行了全面的测试。那个时候人们第一次听到了沉睡了2500年的编钟《东方红》、《楚殇》《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一系列歌曲的演绎让全世界都感到震惊。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之际中南海怀仁堂再次敲响了这套编钟,向世界展示里浓郁的中华文化特色。1997年,香港回归之时中国作曲家谭盾为香港回归创作了《交响曲1997天?地?人》那一次是经国家特批再一次敲响。 而最近比较吸引我关注的是,央视的经典咏流传节目中,一套曾侯乙编钟为观众呈现了一首荡气回肠的《离骚》。我认真的看完了整场表演,真真正正的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震撼,我认为这就是几千年流传在这片土地上的最原汁原味的音乐,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其中蕴含的炽热的爱国激情,是对后世的一种巨大激励,我觉得这也是所有文物在当代社会所带给我们最重要的东西。 百鸟朝凤虽空灵,天籁之音几世听? 国之重器音犹在,人间难得几回闻!

我和博物馆的故事

我和博物馆的故事 早晨,天气格外晴朗,春风抚摸着我的脸,感觉暖洋洋的。我和爸爸一起去参观博物馆,心中无比激动。军事博物馆坐落在西长安街上。爸爸告诉我,它是新中国建国初期,北京著名的十大建筑之一。还不到军事博物馆,远远一望,就能看见高大宏伟的博物馆楼顶上耸立着高高的旗杆,上面飘扬着“八一”军旗。在阳光的照耀下,军旗闪闪发光,好像撒了一层金子。博物馆高大雄伟,广场的两侧陈列着各种各样的大炮、飞机、军舰。进了正门,一个宽敞明亮的大厅映入我的眼帘。大厅里面摆放着各种坦克、飞机、军舰、鱼雷,看得我眼花缭乱,数都数不清。二楼是枪械展厅,里面有各式各样的枪械,有手枪、步枪、冲锋枪、日本剑,还有世界上最早的枪,这里俨然是一个枪的世界。三楼是近代军事史展厅,里面有一个模仿上甘岭战役的山洞。看着看着,我渐渐被迷住了,沉迷在了军事的世界里。我好像做起了梦,博物馆成了我的好朋友。他给我介绍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我一起学习,和我一起玩耍,让我变得更开心。 这次参观,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不光是对军事,还有,就是我的好朋友——博物馆。

来到了宏伟的北京军事博物馆,心情非一般的兴奋,因为这里记载着新四军、红军的伟大历史和伟人的惊人思想。刚来到军博时,那家伙真把我给镇住了,那真是飞机,坦克全都有啊!那是相当壮观!!!先来到大厅,首先看到了一个坦克,这对我们这些和平年代的孩子来说可是很稀奇呀,来先拍上几张相,随后又见到了一些迫击炮,当时我就心想这要是打中了我,后果太可怕了,看到这些缴获的迫击炮心里别有一番滋味,想当时,敌众我寡,敌有先进的重火器,我军只有大刀,这充分的体现出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精湛思想,带领着解放军冒着枪林弹雨,剿灭敌人,把敌人打了回去,这不得不让我们这些后人啧啧赞叹。。。。。。 当我们又看到这些外国的战斗机时,更让我心惊胆战。想想敌人的武器已经够先进了,可他们还有当时很先进的战斗机,想想我们无数同胞死在枪林弹雨中,想想,又有多少战士们死在飞机的炮火之中啊!我们用着大刀,有的甚至连大刀也用不上,竟缴获敌人无数的武器,并战胜了八国联军,这难道不值得我们为他们自豪吗?来吧,为这些伟大的领袖、战士而骄傲吧,自豪吧!有来到了现代武器展览馆,看到了新式手枪,看到了新式重火器,这意味着我们这几十年来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更意味着我国进入

云南陆军讲武堂

在近代云南的历史上,有一文一武的两所学校,都非常著名, 云南陆军讲武堂 “文”指西南联合大学,“武”指云南陆军讲武堂。前者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后者培养一大批杰出的军事家、革命家。正因为如此,曾经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学员,后来成为共和国元帅的朱德,称云南陆军讲武堂是“革命熔炉”。 创办于近一个世纪前的云南陆军讲武堂,直到今天遗址尚存,并且于1988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就是位于昆明城中心、著名风景区翠湖西岸承华圃这块土地上,现今还存在着一幢米黄色砖木结构的四合院的二层建筑。由东、西、南、北四座楼房组成,各楼对称衔接,并设有通廊,楼端各设拱券门一道。占地面积1390平方米。主楼西南尚存有大课堂(礼堂)和兵器库一幢。南楼中部设阅操楼,高约15米,宽13米。楼前即当年宽大的操场,不亚于两个足球场面积,不过今天已为云南省科技馆等高大的建筑所替代。然而,历经百年风雨的老四合大院尚存,配上四座长120米、宽10米的四座走马转角楼的楼房,不仅平添几分古色古香,也显现了讲武堂当年的雄宏气魄。 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中国近代一所著名军事院校,开办于1909年。与创办 云南陆军讲武堂

于1906年的北洋讲武堂(天津)和创办于1908年的东北讲武堂(奉天)并称三大讲武堂。 清朝末年,清王朝为挽救垂亡的封建统治地位,镇压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开始效仿西方,建立新式陆军,兴办军事学堂。云南陆军讲武堂始建于1907年,1909年正式开学,1928年结束。原武备学堂总办高尔登任总办(校长),李根源任监督(教育长),学生分甲、乙、丙三班,设步、骑、炮、工4个兵科。甲班学生来源于清朝新军驻滇部队19镇的营、连、排级军官,要求除毕业于日本人军官学校及军官学堂外,均需入堂受训;乙班学生从巡防营的营、连、排级军官中抽调有一定文化者进行;丙班学生招收16-22岁的普通中学毕业生。云南陆军讲武堂至1928年为止,共招收学生4000多人。 云南陆军讲武堂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讲武堂的教职员工基本上由留日学生中的同盟会员担任,学校各兵科科长、执事官、各班班长基本上是同盟会会员。同盟会在讲武堂建立了秘密组织,在师生中传播革命思想,开展革命活动,扩大同盟会组织。讲武堂的学生中有几位成为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其中有丙班的学员朱德、12期华侨学生叶剑英、17期学生崔庸健等。 当时,晚清编练新军,计划在全国编三十六镇(师),其中第十九镇建于云南。新军编练亟需新型军官,清政府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的需要,作出统一的规定:“各省应于省垣设立讲武堂一处,为现带兵者研究武学之所。”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护理云贵总督兼云南藩台沈秉经向清廷奏准,筹办云南陆军讲武堂。校址设在昆明原明朝沐国公练兵处,占地7 万余平方米。1909年(宣统元年)8月15日,云南陆军讲武堂正式开学,高尔登为首任总办(校长)。学堂开办之初,分步、骑、炮、工四个兵科,设甲、乙、丙三班。课程仿照日本士官学校加以调整而成,分为学科、术科两项。讲武堂聘用了一批国内武备学堂毕业生和日本士官学校中国留学生任教。 朱德铜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