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代汉语(题库)

古代汉语(题库)

古代汉语(题库)
古代汉语(题库)

第四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

号内)

1、古注的下列常用术语中,用于注音,表示被注的字按它通常的读音来读的术语是()

A 读如

B 如字

C 读曰

D 之为言

2、在古注的下列术语中,用来指出古书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的是()

A 脱

B 衍

C 当作

D 当为

3、古书旧注中的“疏”,其特点是()

A 既对古书正文作疏解,也对前人所作传注作疏解

B 用与被解释的词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进行释义

C 用来点明词语或文句的言外之意

D 用来具体说明被解释的词语的特定意义

4、《毛诗笺》的作者是()。

A 毛亨

B 许慎

C 郑玄

D 孔颖达

5、古注中的“读为”、“读曰”,一般是用来()的。

A 指明同义词

B 说明文字的通假

C 指明言外之意

D 改正古书中的误字

6、古书注解有若干不同的种类和体例,“注诗宗毛为主,毛义若有隐略,则更表明;如有不同,则下己意,使可识别。”这属以下()体例和种类。

A 传

B 笺

C 疏

D 注

7、《经籍纂诂》的编者是()

A 段玉裁

B 阮元

C 张玉书

D 王引之

8、下列各组古注中,注者都属同一朝代的一组是()

A 高诱《淮南子注》、郑玄《周礼注》、赵岐《孟子章句》

B 裴骃《史记集解》、郦道元《水经注》、杨倞《荀子注》

C 刘宝楠《论语正义》、李善《文选注》、王弼《老子注》

D 颜师古《汉书注》、王先谦《庄子集解》、何晏《论语集解》

9、用“声训”解释词义的专书是()

A 刘熙《释名》

B 张揖《广雅》

C 扬雄《方言》

D 刘熙《尔雅》

10、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解释词义的专书是()

A《说文解字》 B《尔雅》 C《释名》 D《方言》

11、《释诂》、《释言》、《释训》是()中的三篇

A 扬雄《方言》

B 刘熙《释名》

C 周公《尔雅》

D 张揖《广雅》

12、汉代语言学家扬雄的《方言》全称是()

A《轩辕使者绝代语词万国方言》 B《轩辕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C《輶轩使者绝代语词万国方言》 D《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分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该题无分)

1、在古注的下列术语中,一般为两个以上连用并举、用于辨析意义相同相类的词语之间细微差别的术语是()

A 曰

B 为

C 谓

D 言

E 谓之

2、在古注的下列术语中,一般用作声训,即用与被解释的词的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进行解释的是()

A 读若

B 之言

C 读如

D 之为言

E 当作

3、在古注的下列术语中,必定是用来说明文字通假的术语是()

A 读为

B 读若

C 如字

D 读曰 E.读如

4、在古注的下列术语中,主要用于改正古书中的误字的是()

A 如字

B 衍

C 当为

D 读为

E 当作

5、在古注的下列术语中,主要或是仅仅用于注音的术语是()

A 如字

B 读为

C 读若

D 读如

E 读曰

6、在后世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中,《诗经》注疏包括的注解有()

A 西汉毛亨《毛诗故训传》

B 东汉郑玄《毛诗笺》

C 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又叫“疏”)

D 唐陆德明《毛诗音义》(又叫“释文”)

E 宋朱熹《诗集传》

7、下列古书的注解,内容为串讲文意的是 ( )

A《楚辞·离蚤》:“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王逸注:“言日月昼夜常行,忽然不久,春秋往来,以次相代。”

B《诗经·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郑笺:“视鼠有皮,虽处高之处,偷食苟得,不知廉耻,亦与人无威仪者同。”

C《诗经·汝坟》:“既见君子,不我遐弃。”孔颖逹疏:“不我遐弃犹云不遐弃我。”

D《左传·隐公元年》:“不义不昵,厚将崩。”孔颖逹疏:“高大而坏谓之崩。”

E《诗经·采薇》:“彼路斯何?君子之车。”郑玄笺:“君子谓将率。”

三、释词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

(1)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

之:至,到。踵:本指脚后跟,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走到。

(2)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廛:一般百姓一户人家所住的房子。氓:由外地或别国迁来之民。

(3)其徒数十人,皆衣褐。

褐:用粗毛或粗麻编织而成的衣服,为当时穷苦人穿的衣服。

(4)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饔飧:饔,早饭,飧,晚饭。这里均用作动词,意思是做饭。

(5)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

厉:危害,虐害。

(6)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

易:换。陶:烧制陶器。冶:冶炼铁器。这里均用作名词,指烧制陶器和冶炼铁器的匠人。(7)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爨:炊,烧火做饭。

(8)何许子之不惮烦?

惮:害怕。

(9)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

宫:室,住所。

(10)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路:疲劳,赢弱。

(11)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偪人。

登:庄稼成熟,有收成。

(12)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

敷:治理。

(13)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烈:动词,放大火烧

(14)禹疏九河,瀹济漯。

瀹:疏导,治理。

(15)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决、排:均指排除水道淤塞,疏通水流。注:使……流入。

(16)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

稼穑:农业上种叫“稼”,收叫“穑”。两字连用,泛指农事。树艺:两字同义,都是种植的意思。育:生养,这里是得以生存、繁殖的意思。

(17)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

伦:恒常的秩序。人伦:古代社会所规定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即社会和家族内部的等级、主从关系。

(18)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叙:次序,等级,这里指尊卑之序。信:诚信,诚实。

(19)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

任:担子,这里指行李。

(20)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

濯:洗。暴:晒。皜皜:光明洁白的样子。

(21)劳之来之,匡之直之。

匡:匡正。

(22)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易:治,这里指耕种。

(23)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则:效法。

(24)南蛮鴂舌之人,非先王之道。

非:动词非难,责怪。

(25)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人于幽谷者。

幽谷:幽暗的山谷。

(26)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膺:击。惩:因受打击而知戒止。

(27)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适:到……去。

(28)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齐:等,同。情:本性。

(29)或相倍蓰,或相什伯,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蓰:五倍。比:平列。

(3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常:恒,指固定不变的规律。

(31)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治:有条理、合正道的措施。乱:违反客观规律的措施。

(32)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本:根本,指农业生产。

(33)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养:给养,指衣食等生活资料。备:完备,充足。

(34)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

略:简略,不充分。罕:少。

(35)放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

薄:迫近。

(36)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臧于秋冬。

繁启:与“蕃长”同义连用,都是繁殖、生长的意思

(37)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国:国都。

(38)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

蚀:亏缺,损伤。党:通“傥”,副词,偶然。

(39)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

平:清平。并世:同时。

(40)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

暗:昏暗,昏庸。险:指暴虐。

(41)雩而雨,何也?

雩:古代求雨的一种祭祀,这里用作动词,指举行这种祭祀。

(42)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

文:文饰,修饰。

(43)故日月不高,则光晖不赫。

赫:盛大,显赫。

(44)珠玉不睹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

睹:显现出。

(45)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

白:指显赫。

(46)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隆:兴盛,这里用作使动,意为“使……兴盛”。

(47)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

多:形容词用作使动,使……增多。孰与:表示反问和比较,相当于“何如”,“哪里比得上”。

骋:施展。

(48)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大:形容词用作意动,“认为……伟大”。思:仰慕。物:名词做状语,像物一样对等它。(49)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错:同“措”,放置,舍弃。情:真实情况,指本性。

(50)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胜:承受得起,经受得起。

(51)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作:起来,兴起。构:交错搭起,架起。

(52)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化:改变,消除。

(53)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

决:疏通水道。渎:人海的河流。决读:疏导水流,使之畅通。

(54)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期:期望,要求。:通“修”,学习。法:动词,效法。可:相宜,适用。

(55)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论:考虑,研究。事:情事,情况。备:措施。

(56)田中有株,免走触株,折颈而死。

走:跑。株:树桩。

(57)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冀:希望。

(58)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

丈夫:成年男子的通称。

(59)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

养:给养,生活资料。

(60)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

行:施行。治:治理得好,政治上安定。

(61)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

大父:祖父。

(62)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

服:穿的衣服。养:给养,这里指吃的东西。亏:减损,少。

(63)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锸以为民先。

身:亲自。

(64)夫古之让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

臣虏:同义词连用,都指奴隶

(65)故传天下不足多也。

多:称赞。

(66)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饟;穰岁之秋,疏客必食。

饥:五谷不收叫饥。饥岁,荒年。饷:同“晌”,供给食物。穰:丰收。镶岁,丰年。(67)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

易:轻视。鄙:贪鄙。

(68)古者文王处丰镐之间,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怀:使……归附。

(69)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

上:通“尚”,崇尚。

(70)子言非不辩也。

辩:言辞动听。

(71)遂举兵伐鲁,去门十里以为界。

举:发动。兵:军队。去:离开,距离。门:指鲁国都门。

(72)故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

诛:惩罚。戾:暴虐。称:相适应。

(73)以是言之,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持:保持,保住。

(74)去偃王之仁,息子贡之智,循徐鲁之力,使敌万乘,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去:去除。息:止,废弃。循:依照,凭借。

2、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

(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加:副词,更加。

(2)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或:肯定性无定代词,有的人。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直:范围副词,只,仅仅。是:指示代词,这。

(4)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以:介词,按照。胜:副词,尽。

(5)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斯:连词,用如“则”,那么就。焉:指示代词兼语气词,相当于“于此”,“至焉”即“来到这里”。

(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可以:助动词“可”和介词“以”的连用,意思是“可以凭着这个……”。

(7)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然而:指示代词“然”各连词“而”的连用,意思是“(虽说)如此,但是……”。

(8)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

诸:代词“之”和介词“于”的连用。

(9)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

然则:指示代词“然”和连词“则”的连用,意思是“既然这样,那么……”。独:副词,表示反诘,相当于“难道”。

(10)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岂:副词,表示反诘,相当于“难道”。亦:副词,只是,不过。

(11)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莫: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人,没有谁。或:句中语气词,无义。

(12)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

莫: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什么。于:介词,引进比较的对象。

(13)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

所以:辅助性代词“所”和介词“以”的搭配使用,在这里指万物生长的条件和规律。(14)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以:连词,连接行为动作及其目的,可译为“来”。

(15)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是以:介词“以”和代词“是”组成的介宾结构,相当于“因此”。

(16)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免。

复:副词,又一次。

(17)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

而:连词,表示转折,但是.

(18)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

今:时间词,这里表示说话的当时,将发生某种设想的情况,含有转折和假设的意味。为:介

词,在被动句中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被。

(19)虽监门之养不亏于此矣。

虽:连词,即使。于:介词,引进比较的对象,“比……更……”

(20)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

乃:副词,但前后两个“乃”的意思有不同。前“乃”表示顺承,相当于“于是,就”,后“乃”表示时间,相当于“才”。

(21)以是言之,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以:介词,根据,凭着。所以:介词“以”和辅助性代词“所”构成的所字结构,在这里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方法、手段。

四、名词解释

1、传:古书注疏体式之一。zhuàn,传述。以传述的方式阐明经义,故称传。秦汉之际的注释多称传,传是最早出现的注释体例。如:春秋·左丘明《春秋左氏传》,西汉·毛亨《毛诗故训传》。

2、笺:古书注疏体式之一。jiān, 标记,表明。注释者对于前人传注的阐明、补充、说明、订正,都另行标明,不与前人传注相混杂,这种注释称为笺。笺,始于东汉郑玄的《毛诗笺》。

3、疏:古书注疏体式之一。古人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经)之外,还给前人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

4、章句:古书注疏体式之一。指用离章辨句的方式注释古书,“离章”即分章,“辨句”即析句,是划分段落、分析词义、串讲文句的意思。如东汉赵岐的《孟子章句》、王逸《楚辞章句》。

5、衍文:校勘学术语,也叫“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文字。

6、音义:古书注疏体式之一。也叫“音训”、“音诂”、“音注”、“音释”、“音解”等。“音”是替古书注音,“义”是替古书释义,合称“音义”。如唐代陆德明的《经典释文》有《周义音义》、《毛诗音义》等。

7、读为:古人注解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其特点是,既注音又释义。

8、读若:古人注释字、词的术语,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时也用来说明假借字。

9、句读: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两者合称句读。

10、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

11、古文辞类纂:清代姚鼐编的一部古文选集,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辞赋等,依据文体分为十三类:论辨类、序跋类、奏议类、书说类、赠序类、诏令类、传状类、碑志类、杂记类、箴铭类、赞颂类、辞赋类、哀祭类。所选古文大部分是应用文,而且多数选文社会意义不大。书首有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特点及

其义例,书中并有评点,宣扬桐城派的文学观点。

五、简答题

1、写出十三经的书名及注疏者。

答: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十三部经书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即《十三经注疏》。这十三部经书的注疏包括:《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

颖达正义)、《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孟子注疏》(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2、古注的体例和内容。

答:古注的体例有四种:传注体,义疏体,章句体和集解体。

古注的内容很广泛,主要包括解释词义、注明音读、疏通文意、阐明思想、分析句读、讲解语法、说明修辞手段、诠释典故、校正文字、考证人名、地名等。

3、“疏”与“传”在训诂旨趣上有什么不同?

答:最早的注叫“传”,在秦汉之际,把儒家的“六经”称为“经”,把解释经的叫“传”。“疏”是相对“注”而言的,是在“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作注。“疏”盛于唐代,它既解释古书的正文,也解释古书的注。“疏”文比较通俗详细,材料征引也很丰富,可以弥补汉魏旧注(传)的简短不明的缺点。

4、标点古书有哪些要求?

答:(1)字句必须能够讲通标点古文之前,一定要反复阅读原文,真正读懂;加了标点之后,每句话一定要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标点错误的地方。

(2)内容必须符合情理对标点出来的古文,不但要看每个句子是否能讲通,而且要认真细致地推敲它们所表达的内容是否符合情理、符合逻辑。如果内容不合情理,就有可能点错。(3)文句必须合乎古代语法古今语法不同。标点后的文句,必须合乎古代的语法规律和虚词的用法特点,否则就会曲解古文意思,或造成“不辞”现象。

(4)文句必须合乎古代音韵古人作文,常用韵语。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有些古代押韵的字,今天读起来已经不押韵了。这也是造成标点错误的一个原因。标点古文时,也必须注意这个问题。

六、标点翻译

1、标点:

赵简子上羊肠之坂,群臣皆偏袒推车,而虎会独担戟行歌不推车。简子曰:“寡人上坂,群臣皆推车,会独担戟行歌不推车,是会为人臣侮其主;为人臣侮其主,其罪何若?”虎会对曰:“为人臣而侮其主者,死而又死。”简子

曰:“何谓死而又死?”虎会曰:“身死,妻子又死,若是谓死而又死。君既闻为人臣而侮其主者之罪矣!君亦闻为人君而侮其巨者乎?”简子曰:“为人君而侮其臣者何若?”虎会对曰:“为人君而侮其臣者,智者不为谋,辩者不为使,勇者不为斗。智者不为谋,则社稷危;辩者不为使,则使不通;勇者不为斗,则边境侵。”简子曰:“善。”乃罢群臣推车。为士大夫置酒与群臣饮,以虎会为上客。(刘向《新序·杂事》)

译文:

赵简子乘车上羊肠坡,大臣们都露出膀子给简子推车,惟有虎会扛着戟,边走边唱歌,不推车。简子说:“寡人上坡,大家都推车,谁有你扛戟,唱歌,不推车,这就是作臣子的侮辱自己的君主。臣子侮辱君主,该判什么罪?”虎会回答道:“作臣子的侮辱自己的君主,犯双重死罪。”简子问:“什么叫双重死罪?”虎会答道:“自己被处死,妻子也处死,这就叫双重死罪。不过,您既然已听说臣子侮辱君主的罪,也愿听听君主侮辱臣子的罪吗?”简子问:“君主侮辱了臣子会怎么样呢?”虎会说:“当人君的侮辱了臣子,有才智的人不给国君出谋划策;能言善辩的人不愿替国君充当使节;勇敢的人不愿为国君战斗。显然,有才智的人不出计谋,国家就有危险;有辩才的人不当使节,外交关系就不顺利;勇敢的人不愿战斗,边境就会被侵犯。”简子说:“这意见很正确。”便不再要大臣推车。事后还设酒席和群臣同饮,把虎会尊为上宾。

2、标点: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还成都,居贫愁懑,以所着鹔鹴裘就市人杨昌贳酒,与文君为欢。既而,文君抱颈而泣曰:“我平生富足,

今乃以衣裘贳酒!”遂相与谋,于成都卖酒。相如亲着犊鼻裈涤器,以耻王孙。王孙果以为病,乃厚遗文君,文君遂为富人。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十七而寡,为人放荡风流,故悦长卿之才而越礼焉。(葛洪《西京杂记》)

译文:

司马相如和卓王孙的女儿文君刚回到成都,生活贫苦,心头愁闷,就把穿的鹔鹴裘抵押到商人杨昌那里去赊酒。和文君高高兴兴地过了几天日子。不久,文君抱着司马相如的颈项哭起来,说:“我在家一直过着富足的生活,现在却弄得拿你穿的轻裘去赊酒!”就和司马相如商量,在成都开个小酒店,司马相如亲自系着牛鼻短围裙洗酒具,文君自个儿坐在酒垆旁卖酒,用这个办法叫卓王孙丢脸。卓王孙果然感到面子上很难堪,只好给女儿文君许多钱,文君夫妇就成了富人了。文君长得很美丽:眉毛的颜色,象远望的青山;脸庞儿,总是像鲜艳的荷花;肌肉柔嫩、皮肤光滑,像凝结起来的油脂。她十七岁守寡,为了喜好自由,不拘习俗,因而爱上长卿(司马相如字长卿)这个有才学的人,就不顾礼教的约束,毅然离家私奔,同他到了成都。

3、标点: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译文:

秋天的水随着时令的到来而上涨,许多小河里的水都灌注到黄河里。黄河的水面宽阔了,两岸的距离远了,隔着水都分辨不出对岸的牛和马来。于是黄河之神河伯悠然自得地高兴起来,觉得天下的美好事物完全被自己占有了。他顺着河水向东走去,到了北海,朝东面一看,看不到水边。在这时河伯才把头掉转过来,仰着脸向着海之神叹息说;“俗话曾经说:‘听到了一些道理,就觉得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这就是指我说的呀!并且我曾经听说,有人看不起孔子的学问和伯夷的高义,起初我不相信;现在我看见你这般宽广无边,如果不到你这里来,那就危险了。我将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嗤笑。”

4、标点:

帝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敬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

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与人功,得地而不与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

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群臣悦服。 (《史记·高祖本纪》)

译文:

汉高祖刘邦在洛阳长乐宫摆酒,席上高祖说:“各位侯爵将军都不得对我隐瞒,一概说出你们的真实想法。我能够得到天下是什么原因?项羽丢掉天下又是什么原因?”大将高起、

王陵回答道:“对待投奔来的人,皇上您有点简慢甚至侮辱,项羽却宽厚而且爱护。不过,皇上派人攻打城池,开拓疆土,谁打下就归谁统辖,和天下人有福同享。项羽这方面就相反,他嫉妒德行才干比他高的人,有功劳的被他谋害,有贤才的被他怀疑;打了胜仗不给人记功,开拓了疆土不给人封地,这就是他失掉天下的原因。”高祖说:“您只看到问题的一面,没有看到另一面。要知道在军营里决策定计,。遥控千里以外的战事取得胜利,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应粮饷,保证运粮的线路畅通,我比不上萧何;统一指挥百万大军每次作战都打胜仗,每次进攻都拿下预定的目标,我比不上韩信。他们三位,都称得上才智特出的人物,我不过善于任用他们,这才是我能取得天下的根本原因。项羽有一个足智多谋的范增却不能很好任用,所以最后被我制服了。”大臣们都心悦诚服了。

5、标点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于郑国,栋也;栋折榱崩,侨将厌焉,敢不尽言。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譬如田猎,射御贯,则能获禽;若未尝登车射御,则败绩厌覆是惧,何暇思获?”子皮曰:“善哉!虎不敏。吾闻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我小人也。衣服附在吾身,我知而慎之;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我远而慢之。微子之言,吾不知也。他日我曰:‘子为郑国,我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今而后知不足。自今请虽吾家,听子而行!”子产曰:“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抑心所谓危,亦以告也。”子皮以为忠,故委政焉。子产是以能为郑国。(《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译文:

子皮想任命尹何担任自己封邑的行政长官。子产说:“太年轻了吧,还不知道他行不行呢。”子皮说:“这个人一贯忠厚老实,我挺喜欢他,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到那里再学习吧,等他阅历增长之后,那就越来越懂得治理的办法了。”子产说:“这不行!爱护一个人,总是为了对他有利。你现在一下子就让他

承担这样重要的职务,以此来表示对他的关怀,这就像一个人根本不会拿刀,就让他去割肉切菜,那样必然会伤了自己。你这样爱护一个人,实际是伤害这个人,谁还敢求你关照爱护呢?你在郑国,好比支撑房屋的栋梁;栋梁一折,屋椽也会崩塌,连我也会压在里边,所以我不敢不把要讲的话讲完。比如说:你有一匹华美的锦缎,你决不会让一个不会裁衣的人用它来学习裁缝。一个重要的官职,一个大的城镇,是你终生的依靠,你却随便交给一个初学政治的人去管理,这件事比起一匹美锦,难道不要紧得多吗?我只知道先通过学习,然后才能担任重要的行政职务,没有听说拿重大的行政使命来让人进行学习的。如果一定要这样作,危害必然不浅。譬如去打猎,射箭、驾车都很熟练,才会有所收获。如果是那种从未驾过车、射过箭的人,他只顾担心翻车出事故,哪还有心思想到猎获禽兽呢?”子皮说:“你讲得很对,我太迟钝了。我听说君子应该懂得大道理,应该看得远些;相反,小人则只看得见小事和眼前的事。我不过是一个小人而已。衣服穿在我身上,我知道慎重对待。一座大的城镇,一个重要的官职,这是我终生的依靠,我反而疏远它、轻慢它。没有你这番话,我还不会懂得这个道理。我以前曾经说过:‘你来管理郑国,我只管我这个家族,使自己有个庇护之所,这就可以了。’今天才知道这样做不够了。从今后我家族里的事也要先听你的意见,然后才

去办理。”子产道;“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我不敢说你和我心思一模一样,不过我心里感到这样做有危险,我就把我的想法如实告诉你罢了。”子皮从这件事看出子产的忠心,所以把政权交给了他。子产也由于这样的原因,能够把郑国治理理得相好。

6、标点: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相处矣!”其母曰:“盖亦求之,以死谁?”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左传·僖公二十四》)

译文:

晋文公继位之后,大肆奖赏跟随自己流亡过的臣仆。介之推却不要求增加俸禄。晋文公颁发俸禄时也没有发给他。介之推说:“晋献公的九个儿子,现在只剩晋文公了。惠公、怀公没有亲近的人,朝廷内外都厌弃他们。上天没有断绝晋国香火,定然会有一个新的主人。主持晋国香火祭相的人,除了文公还有谁

呢?这个位置是上天定下来的,而那一般大臣们却以为是自己出力的结果,岂不太荒谬了吗?偷人财物,叫做盗窃,何况把老天爷的功劳据为已有,这是多大的罪过啊!奇怪的是臣子们不认为这是罪过,反认为是合于正义的事,国君也对这样的人给以奖赏。从上到下都这样是非不分,互相蒙骗,我很难在这里处下去了。”介之推的母亲对他说:“你为什么不也去求一份俸禄呢?像这样穷到老死,埋怨谁去?”介之推答道:“明知是罪过,还要仿效,罪就更大了。并且既有怨言,就不应该再吃这碗饭。”母亲说:“也让主子知道这事,不行吗?”介之推又说:“言辞,像是身上的装饰品,人要隐退了,还要装饰品作什么用?再多话,就不是要隐退,而是要表现自己了。”母亲说:“你原来有这样的决心!好,我和你一块儿隐退吧。”于是母子二人一起隐退,直到老死。晋文公得知他们隐退的消息,派人四处寻找,没有找到。文公于是命令把绵上的良田划作介之推的香火祭祀田,说:“我用这个行动记下自己的过失,并且表扬真正的好人!”

第五单元

一、填空题

1、中国古代文体按语言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韵文),二是(散文),三是(骈文)。

2、散文中的史传体主要有三种体裁:(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

3、近代著名翻译家(严复)在外文翻译方面提出过“信、达、雅”三点要求,这三点要求,拿来要求古文今译也是完全适用的。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

号内)

1、“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虽鸡犬不得宁也”这段文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 委婉中的避讳语

B 并提

C 代称

D 互文见义

2、“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周昌孙子为列侯”文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 委婉中的避讳语

B 并提

C 夸饰

D 互文见义

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而今有谁堪摘!”文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 委婉中的避讳语

B 委婉中的外交辞令

C 代称

D 修辞中的用典

4、“即阳为病狂,卧便利”文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 委婉中的避讳语

B 分承

C 委婉中的避粗俗

D 并提

5、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句中“烟笼寒水月笼沙”的修辞方式是()。

A 并提

B 代称

C 夸饰

D 互文见义

6、“行年四十,舅夺母志。”文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 委婉

B 代称

C 互文

D 并提

7、“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文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 并提

B 代称

C 互文

D 委婉

8、萧统《文选序》:“未尝不心游目想,移晷忘倦。”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是()

A 比喻和借代

B 互文和借代

C 倒置和代称

D 互文和倒置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分别写在题干后

面的括号内,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该题无分)

1、下列文句,运用修辞中的互文见义手法的是()

A 战城南,死城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B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C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D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E 百姓殷阜,年登俗乐,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

2、下列文句,运用修辞中的并提手法的是()

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 齐、楚遣项它、田巴将兵随市救

D 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整。

E 饮食则温淳甘脆,脭脓肥厚。

3、下列文句,运用修辞中的委婉手法的是()

A 荒侯市人病,不能为人。

B 同子参乘,袁丝变色。

C 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D《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也。

E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4、《洛阳伽蓝记·王子坊》:“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有()

A 对偶

B 互文

C 引用

D 比喻

E 夸饰

5、诸葛亮的《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有()

A 并提

B 代称

C 比喻

D 夸饰

E 对偶

6、引文枚乘《七发》“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醲,命曰腐肠之药。”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有

()

A 对偶

B 代称

C 比喻

D 并提

E 互文

四、释词题

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

(1)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

沦漪:小的波纹。实:坚实。

(2)若乃综述性灵,敷写器象,镂心鸟迹之中。

敷:铺陈。器象:指万物。鸟迹:指文字。

(3)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

铅:铅粉,古人用以擦脸。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人用以画眉。倩:指口角美好。淑姿:美好的姿质。

(4)故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

轩冕:古代大夫以上所乘的车和冕服,此指官员。皋壤:泽边地,指隐者居住之地。(5)采滥辞诡,则心理愈翳。

诡:不正,反常。翳:遮蔽。

(6)乃可谓雕琢其章,彬彬君子矣。

章:花纹。彬彬:文质配合很好的样子。

(7)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震:震惧,惊动;愆:罪过。震愆:流离在外。

(8)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离散:流离失散;相失:彼此失散。仲春:夏历的二月间。

(9)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去:离开。遵:沿着;江夏:长江和夏水。

(10)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鼌吾以行。

国门:国都城门;轸:痛。轸怀:沉痛的怀念。

(11)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其焉极?

闾:里门,居住的地方。怊:悲伤。荒忽:恍惚。

(12)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楫:划船的浆。容与:行进缓慢。

(13)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楸:指郢都梓树。淫淫:泪多的样子。

(14)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

婵媛:牵挂不舍。蹠:践踏。

(15)凌阳侯之氾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凌:乘在上面。焉薄:止于何处。

(16)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絓结:牵挂而内心郁结。蹇产:委屈,忧抑。

(17)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

羌:发语词,楚地方言,无义。须臾:片刻。

(18)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大坟:水边高堤。聊:暂且:舒:舒散。

(19)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淼:大水涉茫望不到边。

(20)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

怡:快乐。接:衔接。

(21)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慼。

惨郁郁:悲惨忧郁。蹇:发语词。侘傺:失意的样子。

(22)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

汋约:同“绰约”。谌:诚恳,实在。

(23)忠湛湛而原进兮,妒被离而鄣之。

湛湛:厚重的样子。被离:伤乱交错的样子。鄣:闭塞。

(24)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抗行:高亢的行为。杳杳:远状。

(25)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忼慨。

愠惀:忠心耿耿的样子。忼概,指口头上讲得慷慨激昂。

(26)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踥蹀:奔走的样子。逾迈:越来越疏远。

(27)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首丘:头向山丘。古代相传狐在死时一定将头朝向它生身的小山。

(28)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信:诚然,的确。弃逐:被抛弃放逐。

五、简答题

1、委婉修辞的常用方式有哪些?请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答:委婉修辞的常用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种是谦敬语。即古人在言语交谈或书信往来中,需要提到自己或自己的事情时,往往委婉其辞,采取谦退自贬的说法。如:“臣超犬马齿歼,常恐年衰。”再有使用人称代词的礼貌替代式,对人使用敬称,对自己使用谦称,以及使用表示谦敬的副词等做法,都属于谦敬语的范围。

另一种是避讳语。即对于一些不吉利、不光彩、或不雅观的事情,古人常对所要说的事情加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如:“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是对死亡的避讳语。又如:“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是对母亲改嫁事情的掩饰的说法。第三种是迂回语。即说话拐弯抹角,话中有话。如:“后朞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意思是不愿再任用孟尝君。

2、举例说明并提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答:在遣词造句中,把本来应写成两个短语或两个句子的话,合并为形式上的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把相同的语句成分放在一起并提,但在表意上却仍然必须按照两个短语或句子的组合关系来分别相承,这种修辞表达方式就是并提,或者叫分承。有把两个主谓结构放在一起并提的。例如:

《三国志·华伦传》:“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整。”

“耳目聪明”实际上是由两个主谓结构合并而来,“聪”承“耳”而言,“明”承“目”而言,应理解为“耳聪目明”。

《七发》:“饮食则温淳甘膬,脭醲肥厚。”

“脭醲肥厚”实际上也是由两个主谓结构合并而来,“肥”承“脭”(肥肉)而言,“厚”承“醲”(厚酒)而言,应理解为“脭肥醲厚”。

也有把两个偏正结构放在一起并提的。例如:

《汉书·高帝纪》:“掾主吏萧何、曹参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帅沛子弟,恐不听。’”“掾主吏萧何、曹参”在形式上是一个偏正结构,但实际上它是由两个偏正结构合并而来,“掾”和“主吏”都是官职名,当时萧何为主吏,曹参为掾,所以应当理解为“主吏萧何、掾曹参”。

3、修辞上的互文见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互文见义是这样一种修辞手段,即为了表达的某种需要,把一个意思比较复杂的语句,有意识地分成两个形式大致相同、用词交错有致的语句,使这两个语句的意义内容具有互相隐含、相互补充的关系。

例如:

《战国策·赵策四》:“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这句中“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两句是互文,“位尊”与“奉厚”互补,“无功”与“无劳”互补。实际是说,位尊奉厚而无功无劳。也有互文出现在一个句子中,但其表义特点与两句之间的互文是一样的。

例如:

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这句中“烟”与“月”是互文,“水”(江水)与“沙”(沙滩)也是互文,意思是烟雾和月色笼罩着寒凉的江水和沙滩。

六、古文阅读题

阅读下面几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一】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扞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於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於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於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於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於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

(一)说明文中加波浪线的词语的意义。

1、齐师败绩。

败绩: 军队溃败。

2、穰苴虽田氏庶孽。

庶孽: 旧时指偏房生的,身份低贱。

3、君擢之闾伍之中。

闾伍: 闾里,指平民。

4、旦日日中会於军门。

旦日:明天,第二天。

5、亲戚、左右送之,留饮。

左右: 指身边亲近的朋友和下属。

6、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行军:开始战备军事行动。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词性和意义(若无实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

1、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

与:介词,后省略宾语,可译为“跟”、“同”(或:引进动作行为的参与者)。

2、臣素卑贱。

素:副词,向来。

3、约束既定。

既:副词,已经。

4、夕时,庄贾乃至。

乃:副词,才。

5、穰苴曰:“何后期为?”

为:句尾语气词,表疑问语气。

6、於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

以:连词,可译为“来”。(或: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后一项动作行为是前一项动作行为的目的。)

(三)从文中找出两句使用古字的句子,并写出古字及相应的今字。

(1)大说之。古字:说。今字:悦。(2)未及反。古字:反。今字:返。

(四)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文。

1、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

但这个人文的方面能够使民众附和信任,武的方面能够威慑敌人。

2、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於君。

皇上睡觉都不能安宁,吃东西都不知美味,百姓的性命都系挂在您的身上。

【二】文帝之後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於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於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於亚夫,可得而犯耶!”称善者久之。月馀,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文帝崩,拜亚夫为车骑将军。孝景三年,吴、楚反,亚夫以中尉为太尉。

(一)说明文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意义(若无实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

1.上自劳军。

劳:动词,慰问。

2.彀弓弩,持满。

彀:动词,张开。

3.先驱曰:“天子且至。”

且:副词,将要。

4.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名词,军营。

5.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

曩:副词,先前,前些时候。

6.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固:副词,一定,必定。

(二)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文。

1.已而之细柳军。

过了不久就前往细柳的军营.

2.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皇帝的先行队伍到达了,不能进入军营

3.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军装在身的将士例不下拜,请允许我以军礼相见。

4.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

假如国家遇到紧急事故,周亚夫是真正能够担当统率军队的重任的。

(三)从文中找出一句使用古字的句子,并写出古字及相应的今字。

军士吏被甲。古字:被;今字:披。

(四)从文中找出一句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的句子,并说明该词的意义。

锐兵刃。锐:磨锋利。

(五)根据下列注解内容,指出其所针对的原文是哪一句。

注文:“轼者,车前横木。若上有敬,则俯身而式之。”

原文: 改容式车。

【三】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后召而复之,冯驩迎之,未到,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人,先生所知也。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今赖先生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驩结辔下拜。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生为客谢乎?”冯驩曰:“非为客谢也,为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趣市朝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孟尝君再拜曰:“敬从命矣!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一)解释文中加着重号的词的意义

1、复:使……复,召回。

2、太息:长长地叹气。

3、趣:趋向,奔向。

4、顾:回头。

5、期:希望。

(二)说明文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或语法作用)

1、愚:谦词,相当于第一人称代词“我”。

2、独: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

3、夫:指示代词,那。

4、徒:副词,徒然,白白地。

5、再:数词,二次。

(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

我田文向来好客,对待客人没敢有失礼之处。

2、非为客谢也,为君之言失。

不是代客人道歉,为的是您把话说错了。

3、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

人富贵时宾客多,人贫贱时朋友少,事情本来就是这样。

4、非好朝而恶暮。

不是喜欢早上而厌恶晚上。

5、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听了先生的话,怎么敢不遵从您的教导呢?

【四】叔孙相鲁,贵而主断。其所爱者曰竖牛,亦擅用叔孙之令。叔孙有子曰壬,竖牛妬而

欲杀之,因与壬游于鲁君所,鲁君赐之玉环,壬拜受之而不敢佩,使竖牛请之叔孙,竖牛欺之曰:“吾已为尔请之矣,使尔佩之。”壬因佩之。竖牛因谓叔孙:“何不见壬于君乎?”叔孙曰:“孺子何足见也?”竖牛曰:“壬固已数见于君矣。君赐之玉环,壬已佩之矣。”叔孙召壬见之,而果佩之,叔孙怒而杀壬。壬兄曰丙,竖牛又妬而欲杀之,叔孙为丙铸钟,钟成,丙不敢击,使竖牛请之叔孙。竖牛不为请,又欺之曰:“吾已为尔请之矣,使尔击之。”丙因击之,叔孙闻之曰:“丙不请而擅击钟。”怒而逐之。丙出走齐,居一年,竖牛为谢叔孙,叔孙使竖牛召之。又不召而报之曰:“吾已召之矣,丙怒甚,不肯来。”叔孙大怒,使人杀之。二子已死,叔孙有病,竖牛因独养之而去左右,不内人,曰:“叔孙不欲闻人声。”因不食而饿杀。叔孙已死,竖牛因不发丧也,徙其府库重宝空之而奔齐。夫听所信之言,而子父为人僇,此不参之患也。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

1、叔孙相鲁,贵而主断。相:做相。

2、竖牛为谢叔孙。谢:谢罪,道歉。

3、丙怒甚,不肯来。甚:程度厉害。

4、徙其府库重宝空之而奔齐。徙:搬迁。

5、此不参之患也。患:弊病。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意义(或语法作用)

1、其所爱者曰竖牛。所:辅助性代词,与动词“爱”结合构成“所”字结构,表示爱的对象。

2、因与壬游于鲁君所。所:名词,处所。

3、壬拜受之而不敢佩。而:连词,表转折,相当于“但是”。

4、夫听所信之言,而子父为人僇。而:连词,连接因果复句。

5、壬因佩之。因:连词,相当于“于是”,“就”。

(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何不见壬于君乎?

为什么不让壬去谒见国君呢?

2、壬固已数见于君矣。

壬本来已经多次谒见过国君了。

3、竖牛因独养之而去左右,不内人。

竖牛于是独自奉养叔孙,而让叔孙身旁的随从离去,不让别人进来。

4、因不食而饿杀。

于是不给叔孙进食而饿死了叔孙。

5、夫听所信之言,而子父为人僇。

因为偏听偏信自己所宠信的人的话,所以儿子和父亲都被人杀害。

(四)从文中找出判断句和反问句各一句,写在下面。

判断句:此不参之患也。反问句:孺子何足见也?

【五】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伯长,管仲佐之。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桓公从而问之曰:“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管仲曰:“臣老矣,不可问也。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君其试以心决之。”君曰:“鲍叔牙何如?”管仲曰:“不可。鲍叔牙为人,刚愎而上悍。刚则犯民以暴,愎则不得民心,悍则下不为用,其心不惧。非霸者之佐也。”公曰:“然则竖刁何如?”管仲曰:“不可。夫人之情莫不爱其身,公妬而好内,竖刁自宫以为治内,其身不爱,又安能爱君?”公曰:“然则卫公子开方何如?”管仲曰:“不可。齐、卫之间不过十日之行,开方为事君,欲适君之故,十五年不归见其父母,此非人情也。其父母之不亲也,又能亲君乎?”公曰:“然

则易牙何如?”管仲曰:“不可。夫易牙为君主味,君之所未尝食唯人肉耳,易牙蒸其子首而进之,君所知也。人之情莫不爱其子,今蒸其子以为膳于君,其子弗爱,又安能爱君乎?”公曰:“然则孰可?”管仲曰:“隰朋可。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少欲而多信。夫坚中则足以为表,廉外则可以大任,少欲则能临其众,多信则能亲邻国,此霸者之佐也,君其用之。”君曰:“诺。”居一年余,管仲死,君遂不用隰朋而与竖刁。刁莅事三年,桓公南游堂阜,竖刁率易牙、卫公子开方及大臣为乱,桓公渴馁而死南门之寝。故桓公之兵横行天下,为五伯长,卒见杀其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不用管仲之过也。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或作用)

1、臣老矣,不可问也。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

虽然:“虽然如此,但是……”。

2、知子莫若父。

莫:没有谁。

3、鲍叔牙何如?

何如:怎么样。

4、君遂不用隰朋而与竖刁。

与:给予。

5、不用管仲之过也。

过:过错。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词性和意义(或作用)。

1、鲍叔牙为人,刚愎而上悍。

为:动词,做。

2、悍则下不为用,其心不惧。

为:表被动助动词,相当于“被”。

3、开方为事君,欲适君之故,十五年不归见其父母。

为:介词,表原因。

4、夫人之情莫不爱其身。

夫:发语词,表示要发议论。

5、夫易牙为君主味。

夫:指示代词,那。

6、君其试以心决之。

其:语气词,用在祈使句里,表示委婉语气。

7、其为人也,坚中而廉外。

其:代词,作定语,指代隰朋。

8、人之情莫不爱其子。

其:代词,他的,作定语。

9、其父母之不亲也,又能亲君乎?

之:连词,用在主语、谓语之间,取消主谓结构的独立性,让它充当复句的分句。

10、桓公从而问之。

之:代词,充当宾语。

(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

如果不幸因为这场病而一病不起,政事该转交到谁手里?

2、君之所未尝食唯人肉耳。

您从来没有吃过的东西只有人肉罢了。

3、然则孰可?

这样的话那么谁可以呢?

4、此霸者之佐也,君其用之。

这是霸主的助手啊,希望大王您能任用他。

5、卒见就于其臣,而灭高名,为天下笑者,何也?

终于被他的臣子杀死,泯灭了崇高的名誉,而被天下人耻笑,原因是什么呢?

【六】太公望东封于齐,齐东海上有居士曰狂矞、华士,昆弟二人者立议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吾无求于人也。无上之名,无君之禄,不事仕而事力。”太公望至于营丘,使吏执杀之,以为首诛。周公旦从鲁闻之,发急传而问之曰:“夫二子,贤者也。今日向国而杀贤者,何也?”太公望曰:“是昆弟二人立议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吾无求于人也。无上之名,无君之禄,不事仕而事力。’彼不臣天子者,是望不得而臣也。不友诸侯者,是望不得而使也。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无求于人者,是望不得以赏罚劝禁也。且无上名,虽知,不为望用;不仰君禄,虽贤,不为望功。不仕则不治,不任则不忠。且先王之所以使其臣民者,非爵禄则刑罚也。今四者不足以使之,则望当谁为君乎?不服兵革而显,不亲耕褥而名,又非所以教于国也。今有马于此,如骥之状者,天下之至良也。然而驱之不前,卻之不止,左之不左,右之不右,则臧获虽贱,不托其足焉。臧获之所愿托其足于骥者,以骥之可以追利辟害也。今不为人用,藏获虽贱,不托其足焉。己自谓以为世之贤士,而不为主用,行极贤而不用于君,此非明主之所臣也,亦骥之不可左右矣,是以诛之。”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意义(必要时说明语法特点)

L、吾不臣天子,不友诸侯。

臣: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做臣子。

2、使者执杀之。

执:捉住,捕获。

3、且无上名,虽知,不为望用。

知:“智”的古字,聪明,有智慧。

4、然而驱之不前,卻之不止。

部:使停止。

5、以骥之可以追利辟害也。

辟:“避”的古字,避开。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或作用)

1、彼不臣天子者,是望不得而臣也。

彼:代词,那些人。

2、夫二子,贤者也。

夫:指示代词,那。

3、臧获之所愿托其足于骥者,以骥之可以追利辟害也。

以:连词,表原因。

4、己自谓以为世之贤士,而不为主用。

为:介词,用于被动句,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5、行极贤而不用于君。

于:介词,用于被动句,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三)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发急传而问之。

派人急忙乘传车前往问太公望。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 古代汉语试题·一 一、填空(20分) 1、古人常用谦称和尊称。谦称代替第人称,尊称代替第人称。 2、文学学家主要凭来辨析本义。从造字方法上来看,最能反映本义。形声字的和本义亦有密切关系。 3、《经籍籑诂》由清代等编纂,这是一部专门收集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全书共分为卷。 4、“比类合谊,以见指为”是许慎给“六书”中下的定义。 2、“鹿、逐、鼎、甘”四字中,会意字是。 3、“难”本是鸟名,后用来表示不容易,这种情况在“六书”中属于。 4、“荆”是个形声字,它的形符是。 5、“哲一喆、奉一俸、后一後”三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 6、把中古三十六字母按发音部位的不同分出的五个类别是__、__、__、__、__。 7、研究上古声母得出上古只有舌头而无舌上音结论的是清代的学者。 8、“从”意为“跟随”时,音cóng;用作使动词时,音 zòng 。这种改音别义的方法叫。 9、当一首七言律诗首句的平仄为“仄仄平平平仄仄”时,其领联对句的平仄应是。 10、三十六字母中,舌头音指,舌上音指。 二、简答题(40分) 1、同中古声母相比,上古代汉语声母的何不同特点?各举例说明。(5分) 2、什么叫“读破”?怎样看待读破?(5分) 3、下列各句中“字”的意义是怎样引申的?请用示意图表明它们之间的引申关系(5分) A、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 B、仓颉之初作书,盖依声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C、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 D、搜奇扶怪,雕镂文字。 E、二兄早逝,奉嫂字孤,恩礼兼尽。 F、高丽国王王治请婚于辽,辽许以东京留守萧恒德女字之。 G、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4、区别下列各组字在古书中表意上的差异(5分) (1)后:後 (2)征:徴 (3)余:馀 (4)丑:醜 5、请说明章炳麟、黄侃、曾运乾在上古声母的研究上有何特点。(5分) 6、中古声母演变为现代普通话声母,主要变化是什么?(5分) 7、古人名、字之间常有同义、近义关系,请举三例说明之。(5分) 8、《诗经·鄘风·硕鼠》:“相鼠有齿,人而无止”。毛传:“止,所止者息也”。郑笺:“止,容止。《孝经》:‘容止可观’。”释文云:“无止:《韩诗》:‘止,节’,无礼节也。请说明这三家注何者为优?为什么?(5分) 三、标点下面二段古文(20分) 1、段氏說文注與桂馥王筠並列量其殊勝固非二家所逮何者凡治小學非專辨章形體要於推尋故言得其經脈不明音韻不知一字數義所由生此段氏所以爲桀旁有王氏廣雅疏證郝氏爾雅義疏咸與段書相次郝於聲變猶多臆必之言段於雅訓又不逮郝文理密察王氏爲優然不推說文本字是其瑕適若乃規摹金石平秩符璽此自一家之業漢之鴻都鳥篆盈簡曾非小學之事守也專治許書竄句增字中聲雅誥略無旁通若王筠所爲者又非夫達神恉也(15分) 2、又楚人屈原含忠履洁君匪从流臣进逆耳深思远虑遂放江南耿介之意既伤壹欎之怀靡诉临渊有怀沙之志吟泽有憔悴之容骚人之文自兹而作(5分) 四、把下面的古文译成现代汉语(20分) 1、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篠。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爲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雞爲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10分) 2、尝试论之曰:《诗序》云:“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至于今之作者,异乎古昔。古诗之体,今则全取赋名。荀宋表之于前,贾马继之于末。自兹以降,源流实繁。述邑居则有“凭虚”“亡是”之作,戒猎游则有《长杨》、《羽猎》之制。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附加题(可做可不做): 1、翻译下列文言文:(10分) 绰然亭西三四里,有双山曰“标“,各广四十亩,童无树林。东西并峙,皆青石迭矗,势陂陀,可步而上。按《舆图经》无其名,盖土人以旁无他山,惟此若标可望,故以名之。其居东埏,上有洞如屋,可避风雨。(10分) 2、标点古文: 夏公會齊侯于祝其實夾谷孔丘相犁彌言于齊侯曰孔丘知禮而無勇若使萊人以兵劫魯侯必得志焉齊侯從之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兩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亂之非齊侯所以命諸侯也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偪好於神爲不祥於德爲愆義于人爲失禮君必不然齊侯聞之遽辟之

古代汉语试题

二、用六书分析下列汉字的结构(10%): 1豕;象形:象猪形 2字;会意:从从子 3荆;形声:从刑声 4刃;指事:刀上加一点指示此处是刃口 5牧;会意:从攴从牛 6闽;形声:从虫门声 7车;象形:象车形 8豫;形声:从象予声 9本;指事:木下加一短横,指示此处为根部 10集;会意:从雥(省)从木 1、行:象形:象道路形 2、颍:形声:从水顷声 3、逐:会意:从辵从豕 4、豫:形声:从象予声 5、寸:指事:下加一短横,指示此处为寸关节 6、集:会意:从雥(省)从木 7、益:会意:从水从皿 8、本:指事:木下加一短横,指示此为根部 9、好:会意:从女从子 10、鱼:象形:象鱼之形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字,并写出其今字 1、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避 2、公赐之食,食舍肉。舍捨 3、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 共供 4、闲于兵甲,习于战攻。闲娴 5、宋人有酤酒者……为酒甚美,县帜甚高。县悬 6、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反返 古代汉语试题(2) 一、单项选择题(1×10) 1、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A信武果 B 取尖安 C从休亡 D 朝高回 2、下列定义是许慎为“形声”所下的是() A 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B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C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D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3、下列汉字属于“肉”部的是()A肖 B服 C 期 D朔 4、下面全为异体字的一组是()A 阙掘咏詠 B沽酤预豫 C賸剩笋筍 D陈阵泪淚 5、“庄子持竿不顾”中的“顾”用的是()A引申义 B 本义 C 假借义 D 比喻义 6、下列词语中属于联绵词的是()A恭敬 B动静 C恐惧 D逶迤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属于词组的是()A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B芳草鲜美,落英缤纷。C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D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8、《方言》的作者是()A王念孙 B许慎 C 段玉裁 D扬雄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是() A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B遂置姜氏於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C臣有子三人,家贫,无以妻之,佣未反。D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10、下列属于双宾语的是()A生庄公及共叔段。 B公赐之食。C姜氏何厌之有? D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二、填空题(1ⅹ15) 1、《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通过系统分析字形来确定本义的专著,共()部首。 2、词义引申主要有三种方式,它们分别是()、()和()。 3、如果一个形声字有多项意义,我们可以根据()来辨认本义。 4、对汉字来说,跟图画有着明显界限的()和()的出现,是汉字体系形成的标志。 5、“知、智”是一对()字,“民归之,由水之就下”中“由”通()。 6、“隄”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媵”的声符独立成字是()。 7、采取()或()两种构形模式所造成的字都属于象形字。 8、用字通假的基本原则是()。 四、名词解释(3×4)1、金文2、四体二用3、词的引申义4、同源词五、简答题(23) 1、举例说明词义范围变化的主要类型。(6) 2、古今字和通假字有什么区别?试举例加以说明。(6) 3、为什么说由篆文到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一次最重要的变革?(11)六、短文阅读(20)(一)给下面这段古文加上标点(10)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

古代汉语试题(1~9)

参考答案(1~9) 古代汉语练习(1)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 A《经传释词》 B《词诠》 C《助字辨略》 D《古汉语虚词通释》 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A会意 B形声 C假借 D转注 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 A莫、休、甘、武 B炎、寒、贼、朱 C从、信、秉、亦 D友、及、伐、取 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 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无”与“勿”是古今字。 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 -() A段玉裁 B桂馥 C王筠 D朱骏声 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 A其后秦稍蚕.食魏。 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C良庖岁.更刀,割也。 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说文》作者是东汉的___。这是中国_____的奠基之作。收字 _个,另有重文1163个。 2《诗词曲语辞汇释》由近人________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________的一部专著。 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______,声符为________。 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_________,如“叔”的本义是__________。 5、“以劝事君者”中,“劝”的意义为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转注 2、偏义复词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意义或用法(共20分) 1、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2、亟.请於武公,公弗许。 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4、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6、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7、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8、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9、师进次.于陉。10、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 11、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12、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3、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古代汉语试题库含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1) 一、名词解释:(10分)引申义、笺、读为、脱文、传 二、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10分) 本、裁、从、象、徒、泪、刃、堵、鼠、莫 三、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请将所选择的答案填入括号内。) 1.许慎的“六书”解释中“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是对()所作的解说。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2.下列句子中,“及”用作本义的是()。 A.楚人为食,吴人及之。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敌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D.及前王之踵武。 3.下列句子中宾语前置用“之”复指的是()。 A.我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B.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C.语曰:“唇亡而齿寒”,其斯之谓与? D.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4.《说文解字》分析字形的主要依据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5.先秦汉语中宾语前置规则最严格的是()。 A.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 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 C.宾语前置用“之”、“是”复指 D.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6.下列句子中为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 B.君子之学以美其身。 C.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D.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7.下列句子中为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是()。 A.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B.童子隅坐而执烛。 C.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8.近体诗一般在()使用对仗。 A首联、颈联B.颈联、颔联C.颔联、尾联D.首联、尾联 9.《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赵岐注:“五谷____稻黍稷麦菽也。”赵岐所使用的术语是()。A.曰B.为C.谓D.谓之 10.下列句子中“间”用作本义的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C.愿足下假臣奇兵三千,从间路绝其辎重。 D.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 四、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它古今词义的变化是属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还是感情色彩不同。(10分) 1、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2、数以王命,取赂而还。 3、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也,未尝君之羹。 4、饮于河渭。 5、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 五、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是本义还是引申义。(10分) 1、振长策而御宇内。 2、惟草木之零落兮。 3、君子引而不发。 4、臣伏读圣旨。

古代汉语试题库

古代汉语试题库 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2、下列工具书按照注音字母顺序排列的是c。 A《辞源》 B《辞海》 C《词诠》 D《经传释词》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古今词义的演变中属于词义扩大的是 a 。 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B 夸父与日逐走.。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4、“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下列关于“园圃”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 是双声联绵词 B是叠韵联绵词 C是偏义复词 D是单纯词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 A 君子引.而不发。 B孟春之月,东风解.冻。 C五色.令人目盲。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6、下列字中完全属于会意字的一组是b。 A 校信原 B戒及炎 C友武叔 D上过本 9、下列句中不是名词作状语的是 c 。 A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 B豕人立而啼。 C 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D其一犬坐于前。

10、下列句中“莫”的用法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d。 A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B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C 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D君有疾病见于面,莫多饮酒。 12、下列句子中名词作状语表示凭借的是b。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太祖累书呼。 C天下云集而响应。 D秦稍蚕食魏。 15、下列判断句不属于活用的是 c。 A 君者,舟也。 B良庖岁更刀,割也。 C 仲弓父,贱人也。 D曹公,豺虎也。 二、填空题 1、古白话是指唐宋以来在东北话基础上形成的。 6、辟避、诒贻、凭凭、孰熟、错措、谕喻、赴讣、县悬、游游、 修修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辟避、孰熟、错措、赴讣、县悬; 属于异体字关系的是诒贻、憑凭、谕喻。 7、“孟尝君顾谓冯谖”中“顾”使用的是它的本义义。 三、名词解释 1、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1分),上字取声母,下 字取韵母和声调(1)。 3、动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1 分)成为这个名词代表的人或事物(1)。 四、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10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10)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 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A ) A、目甘伐哀 B、又受劣都 C、鱼牧末戒 D、日亦修疆 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一组是(C ) A、州——洲 B、襍——雜 C、罢——疲 D、雕——彫 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一组是(A ) A、暱——昵 B、昏——婚 C、赴——讣 D、信——伸 4、下列句子,属于介词做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B ) a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b是以远至迩安。c之二虫又何知?d君何患焉? 5、下列句子中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C ) a众人匹之,不亦悲乎?b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c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D ) a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b象有齿以焚其身。c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d今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7、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B )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b从左右,皆肘之。 c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d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8、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做动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C )a彼且奚适也?b何以知其然也?c姜氏何厌之有?d去以六月息者也。 9、下列句子,具有名词作状语表示处所意思的一句是(D )a会天大雨,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b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c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d于是秦王廷见相如。 10、下列句子,属于语义上的被动句的一句是(B ) a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b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c见犯乃死,重负国。d终不得归汉,空自苦无人之地,信义安所 见乎? 二、填空题(共20分) 1、清代学者刘淇所著、专门解释古代汉语中虚词的一部工具书是《助字辨略》。 2、近人张相所著、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的一部工具书是《诗词曲语辞汇释》。

古代汉语模拟试题

古代汉语试题(1)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 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 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 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 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 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 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 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A孟尝君顾谓冯谖。B天帝使我长百兽。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B“无”与“勿”是古今字。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 A段玉裁B桂馥C王筠D朱骏声 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 A其后秦稍蚕食魏。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C良庖岁更刀,割也。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___。这是中国___的奠基之作,收字___个,另有重文1163个。2《诗词曲语辞汇释》由近人_________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________的一部专著。 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______,声符为________。 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_________,如“叔”的本义是__________。 5、“以劝事君者”中,“劝”的意义为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转注 2、偏义复词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意义或用法。(每题1分,共20分) 1、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2、亟请於武公,公弗许。 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4、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6、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7、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2020年《古代汉语》考试试题附全答案【完整版】

2020年《古代汉语》考试试题附全答案【完整版】 一、选择题 1、下面哪一项是“術”的本义:B A学术、学问 B 邑中的道路 C技能、技艺 D 方法 2、“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是:C A 文学课 B 理论课 C 基础课 D 应用课 3、下列各组汉字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A A 女耳自 B 本刃末 C 武信从 D 江河娶 4、下面选项全为通假字的一组是:D A知智益溢 B早蚤昏婚 C莫暮反返 D信伸畔叛 5、“责毕收乎?”中的“责”用的是“责”的:A A 本义 B 引申义 C 假借义 D 比喻义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是该词的本义是:D A 有道之士怀其術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C 绝江有托于船。(《吕氏春秋?知度》) D南有乔木,不可休思。(《诗经?周南?汉广》)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使动用法的有:C A有道之士怀其術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B庄公寤生,惊姜氏。 C 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 D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8、我国的第一部词典共有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宫、释亲等。它是:A A 《尔雅》 B 《玉篇》 C 《正字通》 D 《康熙字典》 9、“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D A 对文 B 异文 C衍文 D 互文 10、“汤之问棘也是已”的“之”的用法或意义是:B A 结构助词“的” B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C 指示代词“这”D动词“去” 二、填空题 1、形声字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个部分叫,也叫义符,另一部分叫声符,也可叫音符。 2、在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中,被称为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也叫转折点。 3、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的。 4、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主要有结绳说、八卦说、。 5、《礼记》与()、《仪礼》合称为“三礼”,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录了战国、秦汉间儒家关于礼制方面的言论。 6、“防”、“隄”、“陸”等字的意符“阝”如果独立成字是阜;“祁”、

古代汉语第二学期总题库

一、选择题每题1分 1、顾炎武划分的古韵部数量为………………………………………………………() A10 B17 C25 D30A 2、段玉裁划分的古韵部数量为………………………………………………………() A10 B17 C28 D30 B 3、黄侃划分的古韵部数量为…………………………………………………………() A10 B17 C28 D30 C 4、下列字母中属于牙音的是…………………………………………………………() A溪 B船 C从 D晓A 5、下列字母中属于唇音的是…………………………………………………………() A见 B章 C非 D并C D 6、下列字母中属于舌音的是…………………………………………………………() A端 B昌 C书 D精ABC 7、下列字母中属于齿音的是…………………………………………………………() A心 B崇 C清 D日ABC 8、下列字母中属于喉音的是…………………………………………………………() A端 B帮 C影 D邪C 9、下列字母中属于半舌音的是………………………………………………………() A群 B精 C来 D匣C 10、下列字母中属于半齿音的是………………………………………………………() A定 B晓 C来 D日D 11、上古声母系统中,三十六字母的帮滂并明应该与另一类合并的字母是………() A见溪群疑 B端透定泥 C非敷奉微 D精清从心C 12、上古声母系统中,三十六字母的知彻澄娘应该与另一类合并的字母是………() A见溪群疑 B端透定泥 C帮滂并明 D精清从心B 13、“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说这句话的是() A王念孙 B王引之 C顾炎武 D王力B 14、东汉时期为三礼作注解的学者是………………………………………………() A毛亨 B马融 C郑玄 D孔安国C 15、唐代出现的新的注解形式是……………………………………………………() A笺 B疏 C正义 D集解BC 16、郑玄《毛诗笺》的主要内容是…………………………………………………() A补充毛传 B订正毛传 C阐明毛传隐晦的地方 D把不同于毛传的意见提出ABCD 17、区别同义词的差别并且被释词放在后面的注解术语是………………………() A曰 B之言 C谓 D谓之AD 18、以具体释抽象并且被释词放在前面的术语是…………………………………() A曰 B为 C谓之 D谓D 19、用来声训的术语是………………………………………………………………() A之言 B之为言 C如字 D衍文AB 20、为《史记》作注解的学者有……………………………………………………() A李善 B司马贞 C张守节 D裴松之BC 21、唐代李善与五臣所注解的作品是………………………………………………() A《诗经》 B《楚辞》 C《玉台新咏》 D《文选》D 22、南朝裴松之所注解的史书是…………………………………………………() 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 D《后汉书》C 23、以注明典故的出处来源著称的注解作品是…………………………………() A萧统《文选注》 B李善《文选注》 C裴松之《三国志注》 D郑玄《毛诗笺》B 24、侧重阐明哲学思想的注解作品是……………………………………………()

古代汉语(题库)

第四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后面的括 号内) 1、古注的下列常用术语中,用于注音,表示被注的字按它通常的读音来读的术语是() A 读如 B 如字 C 读曰 D 之为言 2、在古注的下列术语中,用来指出古书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的是() A 脱 B 衍 C 当作 D 当为 3、古书旧注中的“疏”,其特点是() A 既对古书正文作疏解,也对前人所作传注作疏解 B 用与被解释的词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进行释义 C 用来点明词语或文句的言外之意 D 用来具体说明被解释的词语的特定意义 4、《毛诗笺》的作者是()。 A 毛亨 B 许慎 C 郑玄 D 孔颖达 5、古注中的“读为”、“读曰”,一般是用来()的。 A 指明同义词 B 说明文字的通假 C 指明言外之意 D 改正古书中的误字 6、古书注解有若干不同的种类和体例,“注诗宗毛为主,毛义若有隐略,则更表明;如有不同,则下己意,使可识别。”这属以下()体例和种类。 A 传 B 笺 C 疏 D 注 7、《经籍纂诂》的编者是() A 段玉裁 B 阮元 C 张玉书 D 王引之 8、下列各组古注中,注者都属同一朝代的一组是() A 高诱《淮南子注》、郑玄《周礼注》、赵岐《孟子章句》 B 裴骃《史记集解》、郦道元《水经注》、杨倞《荀子注》 C 刘宝楠《论语正义》、李善《文选注》、王弼《老子注》 D 颜师古《汉书注》、王先谦《庄子集解》、何晏《论语集解》 9、用“声训”解释词义的专书是() A 刘熙《释名》 B 张揖《广雅》 C 扬雄《方言》 D 刘熙《尔雅》 10、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解释词义的专书是() A《说文解字》 B《尔雅》 C《释名》 D《方言》 11、《释诂》、《释言》、《释训》是()中的三篇 A 扬雄《方言》 B 刘熙《释名》 C 周公《尔雅》 D 张揖《广雅》 12、汉代语言学家扬雄的《方言》全称是() A《轩辕使者绝代语词万国方言》 B《轩辕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C《輶轩使者绝代语词万国方言》 D《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分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该题无分) 1、在古注的下列术语中,一般为两个以上连用并举、用于辨析意义相同相类的词语之间细微差别的术语是() A 曰 B 为 C 谓 D 言 E 谓之 2、在古注的下列术语中,一般用作声训,即用与被解释的词的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进行解释的是() A 读若 B 之言 C 读如 D 之为言 E 当作

古代汉语考试复习题

古代汉语2常用词汇总 1、听:(一)单指听。如?夫子式而听之?;引申为理会。?先王胜其法,不听而泣? (二)听从。?谏而不听,则逃之??其势宜听?(读四声) (三)治理、判断。?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垂帘听政?(读一声,旧读四声) (四)任从、由着、放任。?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听其自然?(读四声)2、临:(一)从高处往地处看。?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居高临下? 引申为从上监视着。?上帝临女? 又为从上面到下面来。做敬词?请君临之? 用于抽象意境,表示遇到。?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二)对着书画的范本进行摹做。?临摹? (三)众人相聚而哭。?卜临于大宫?特指众人定时在灵柩前哭。?朝暮临?(旧读四声) 3、量:(一)、(读一声)动词,计算物体容积。?为止斗斛以量之?。 引申为量长短。?石称丈量,径而寡失? (二)、(读四声)名词,斗斛一类的量器。?谨权量??齐旧四量:豆、区、釜、钟?(三)、(读四声)才具,才华抱负?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四)、(读四声)审查,揣度。?量敌而后进??量力而行? 4、因:(一)动词,依靠,凭借。?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 (二)介词,表示通过的意思。?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 (三)介词,表示由于的意思。?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发展为?因为? (四)名词,缘由。?无因而至前? (五)副词,于是。?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 5、完:(一)、完善、完整。?巢非不完也??初入无完群?先演变为双音词?完整? (二)、修缮,修葺。?大叔完聚,缮甲兵??父母使舜完廪? 作动词是表示使之完整 6、官:(一)、行政机关(指处所)。?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不能治千人者,使处于万人之官?可理解为?官府?。引申为行政职务。?敢告不敏,摄官承罚?可理解为?官职? 又引申为行政机关的首长。?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 (二)、耳、目、口、鼻、心合成五官?人之百事,如耳目口鼻之不可以相借官也?7、行:(一)、(读hang二声)名词。道路。?遵彼微行? (二)、(读xing二声)动词。走、走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引申为?走了?。?使子路反见之,知则行矣? 又为实际地做,实施。?闻斯行诸??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三)、(读xing二声)副词。将,快。?别来行复四年??鄙夫行衰谢? (四)、(读xing四声)名词。行为,道德上的表现。?行比一乡??听其言而观其行?(五)、(读hang二声)行列。?属当戎行,无所逃隐??儿女忽成行? 8、遊:(一)、闲逛,随意旅行。?屈原既放,遊于江潭??含哺而熙,鼓腹而遊? 引申为有目的的旅行,多指求仕。?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遊大人已成名乎? (二)、交往,交际。?请息交以绝遊?、 有时可以写作?游?但与水有关的游不可以写作遊 9、振:(一)、摇动,抖动。?六月莎鸡振羽??新浴者必振衣? 引申为举起来。?振长策而御宇内?。又为振奋,奋发?振奋人心??萎靡不

古代汉语练习题(带答案版)

古代汉语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受”写作“授”不得分) 2、偏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这种复音词叫做偏义复词。 3、间接引申义:由直接引申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做间接引申义。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了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5、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6、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代表的人或事物。 7、通假字:本有其字,若古人临文时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它,那么这个用来暂代"本字"的字就叫做"通假字"。如:赵王少,不能蚤起。蚤,通"早",早早地。 8、古今字:古时字少,常用一个汉字兼职记录一些意义,后世为理解书面语言时不产生歧义,常为这种兼职字所记录的某项意义再造新字,新造的字与原来兼表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新造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字”。莫\暮其\箕要\腰昏\婚 9、破读字:一个字因词性改变或意义转变而引起读音改变的字。如:好学、王天下、衣褐等。 10、联绵字:联绵字,又叫联绵词、连语,就是指双音节的单纯词,两个音节表示一个语素,这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 11、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12、指事(要求举三例):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如:亦、本、末 13、会意: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并成一个新字,它们的意义组合表示该新字意义的一种造字方法。例如,“信”字由“人”、“言”组合,表示人言真诚无欺,有“诚实”之意;“休”字由“人”、“木”组合,表示人靠在树上休息,有“休息”之意。 14、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 二、选择题 1、下列句中,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晋侯饮赵盾酒。B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C今媪尊长安君之位。D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2、下列加线词中,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范增数目项王。B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C失期法皆斩。D彼秦者……虏使其民。 3、下列句中,“且”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B若属皆且为所虏。C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D先生且休矣,我将念之。 4、下列句中,介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利泽施乎万物。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5、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学也。C子产而死,谁其嗣之?D未至,道渴而死。 6、下列词语属于“古义轻今义重”的是()。A诛B感激C怨D病 7、下列句中,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B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C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D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古代汉语题库1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专业 古代汉语试题(3) 一、解释下列术语: 四体二用、衍文、脱文、粘、对、三平调、孤平 二、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虎效目象末四粪甘秉徒即本鸟通见上耳悲涉旌户旦牟视鬲采河廿禾寸明涉疆瓜旗刀刃捧亦舂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三、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穆公访.诸蹇叔。 3、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4、堂上不粪.,则郊草不芸。 5、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 6、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7、蔡溃.,遂伐楚。 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9、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10、时穷节.起见。 11、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1、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2、大学始教,皮弁祭菜.。 3、突,犬从穴中暂.出也。 4、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5、梁王由是怨.盎,曾使人刺盎。 6、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 7、江.水又东,迳巫峡。 8、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9、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10、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五、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此天以寡人慁(hùn,扰乱、打扰)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 2、范增数目项王,以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3、同志者,当不远千里而至。 4、豕人立而啼。 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6、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7、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8、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9、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10、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1、齐威王欲将孙膑。 六、标出下首律诗的平仄,并指出拗救。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加“·”者为入声字) 七、阅读下段古文并回答问题。 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太息,播弓矢。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未尝闻吾过不善。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弦章对曰:“此诸臣之不肖 ..也。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色。然而有一焉,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夫尺蠖食黄则其身黄,食苍则其身苍。君其犹有谄人之言乎?”公曰:“善。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臣。”是时海人入鱼,公以五十 乘赐弦章归,鱼乘塞涂.。抚其御.之手,曰:“曩者 ..之唱善者,皆欲若鱼者也。昔者晏子辞.赏以正君,故过失不掩。今诸臣谄谀以干.利,故出质而唱善如出一口。今所辅于君未见于众,而受若鱼,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欲也。”固.辞鱼不受。君子曰:“弦章之廉,乃晏子之遗行也。” ——《說苑·君道》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 2、标出文中的判断句。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八、标点并翻译下段古文。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古代汉语基础考试题答案

古代汉语基础(A卷)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共540个部首,9353个汉字,重文1163个。 3.说文四大家:段玉裁、桂馥、王筠、朱骏声 4.古无轻唇音:清代钱大昕首先提出的第一条汉语声母演变规律。是说上古时期的唇音声母只有“帮”组“重唇音”声母,没有“非”组“轻唇音”声母。 5.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只有一个形式,只起到构词的作用,相当于一块化石,又叫化石语素。 二、简答题 1.所谓意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是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意谓性,即主语认为宾语怎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一般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对.....感到.....”等。意动用法根据意动词的本来的词性可分为名词意动用法、形容词意动用法两类。意动用法是指主观上认为对方怎么样,使动用法是指主体使客体怎么样。 2.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合注一个汉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成被注字的音;直音法就是用同音字来注音;叶音法是一种应当否定的注音法,它认为为了押韵可以临时改变字的读音。 3.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确切的说法是指有文字记录的词的最早的意义。确定词的本义,一方面要分析字形,另一方面要有语言资料加以证实。 4.词类活用是指在古汉语中,某些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主要有四种类型: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用如动词;名词用作状语。 5.一是基本条例:切语上字与所切之字为双声,则切语上字同用者,互用者,递用者,声必同类也;二是分析条理:其两切语下字同类者,则上字

古代汉语试题

古代汉语试题 篇一:郭锡良本《古代汉语》题库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库 古代汉语试题·一 一、填空(20分) 1、古人常用谦称和尊称。谦称代替第人称,尊称代替第人称。 2、文学学家主要凭来辨析本义。从造字方法上来看,最能反映本义。形声字的和本义亦有密切关系。 3、《经籍籑诂》由清代等编纂,这是一部专门收集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全书共分为卷。 4、“比类合谊,以见指为”是许慎给“六书”中下的定义。 2、“鹿、逐、鼎、甘”四字中,会意字是。 3、“难”本是鸟名,后用来表示不容易,这种情况在“六书”中属于。 4、“荆”是个形声字,它的形符是。 5、“哲一喆、奉一俸、后一後”三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 6、把中古三十六字母按发音部位的不同分出的五个类别是__、__、__、__、__。 7、研究上古声母得出上古只有舌头而无舌上音结论的是清代的学者。 8、“从”意为“跟随”时,音cóng;用作使动词时,音zòng 。这种改音别义的方法叫。 9、当一首七言律诗首句的平仄为“仄仄平平平仄仄”时,其领联对句的平仄应是。

10、三十六字母中,舌头音指,舌上音指。 二、简答题(40分) 1、同中古声母相比,上古代汉语声母的何不同特点?各举例说明。(5分) 2、什么叫“读破”?怎样看待读破?(5分) 3、下列各句中“字”的意义是怎样引申的?请用示意图表明它们之间的引申关系(5分) A、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 B、仓颉之初作书,盖依声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C、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 D、搜奇扶怪,雕镂文字。 E、二兄早逝,奉嫂字孤,恩礼兼尽。 F、高丽国王王治请婚于辽,辽许以东京留守萧恒德女字之。 G、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4、区别下列各组字在古书中表意上的差异(5分) (1)后:後 (2)征:徴 (3)余:馀 (4)丑:醜 5、请说明章炳麟、黄侃、曾运乾在上古声母的研究上有何特点。(5分) 6、中古声母演变为现代普通话声母,主要变化是什么?(5分) 7、古人名、字之间常有同义、近义关系,请举三例说明之。(5分)

古代汉语试题1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1及答案(1)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 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 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 () 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 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 () A错措B睹覩 C置寘 D沽酤 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 A孟尝君顾谓冯谖。B天帝使我长百兽。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B“无”与“勿”是古今字。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A段玉裁B桂馥C王筠D朱骏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