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安全感的教育意蕴及其实现

安全感的教育意蕴及其实现

安全感的教育意蕴及其实现
安全感的教育意蕴及其实现

安全感的教育意蕴及其实现

刘铁芳

【论文摘要】安全感是个体在世的基础性状态,也是关涉个体成长的基础性素质。充分的安全感实现在人与人的爱的联系中。亲子之爱对个体早期安全感的满足有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意义,父母亲的爱与陪伴是个体获得安全感的基本素质。安全感作为当下教育活动的起点与基础,直接地促成个体在教育情境中的投入,友爱与正义的结合构成学校教育之个体安全感促进的基础素质。伴随个体发展,安全感的获得逐渐地变成一种主动的生命成长,个体对安全感的获得与满足逐步转向一种努力寻求自我突破、以期更高境界的生命实践。安全感的实现最终走向人的自我教化。

【论文关键词】安全感;亲子之爱;学校教育;自我成长

一、安全感作为个体发展的基础与目标:安全感的内涵与意义

婴儿从母亲子宫中降生于世,首先遭遇的就是安全感的匮乏,寻求安全感成为初生个体除了吸吮母乳之外最重要的本能。"假如幼儿突然受到干扰,或者跌倒,或者受到高声喧闹、闪电或者其他异常的感官刺激的惊吓,或者受到粗鲁的对待,或者在母亲怀中失去支持,或者感到供氧不足,等等,他们会全力以赴地做出反应,仿佛遭遇了危险。"⑴各种惊吓、干扰带来的不安全感直接导致个体本能上的自我保护与由此而来的个体身心的紧张与抑制。由此而来,寻求庇护以获得安全感,就成了婴幼儿成长的基本内涵。事物的开端总是包含着事物发展最重要而基础性的素质,安全感如同基本生理需求一样构成个体人生的基础性素质。人活在世界之中,首先是寻求自我保存,安全感成为个体在世的基础性状态。个体从寻求安全感出发,逐步建立与世界的爱与理智的联系,开启个体精神世界。如果说吸吮是人的物质生活起点,安全感可谓人之精神生活起点。换言之,个体精神发展从安全感的寻求与满足开始。

如果说个体降生于世的安全感诉求方式是本能性的、被动的,那么,伴随个体意识发生,个体也开始主动地寻求自我存在安全感,其初始的路径就是寻求依赖。。随着孩子的成长,完备的知识,对周围环境的熟悉以及运动神经的发展,使这些危险变得越来越不可怕,并且越来越容易控制。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

就是通过知识来使危险的事物化险为夷。"[2]伴随个体教育程度的提升与知识的增长,个体自立能力提升,部分危险的事物化险为夷,但与此同时,个体也将意识到其他原来意识不到的社会性的危险事物。这意味着,寻求安全感乃是个体存在的基础性状态,或者说安全感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安全感的满足始终是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状态。"我们社会中的普通儿童以及成年人一般更喜欢一个安全、可以预料、有组织、有秩序、有法律的世界。这个世界是他可以依赖的。在这个世界中,出人意料、无法应付、混乱不堪的事情或者其他有危险的事情是不会发生的;而且在这个世界里,无论遇到了什么情况都会有强大的父母或者保护人使他免遭受难。"[3]

个体安全感发展大致经历从基于本能防御的自我保护、寻求依赖中获得自我安全感,到逐步提升自我力量以达到自立中的自我安全感获得,再到个体在道德与文化陶冶中逐步融人他人与世界,由此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安全感。如果说早期的安全感乃是本能性的、身体性的,比如,突然的惊扰、闪电等带来的孩子安全感的需要,这种需要直接地表现为个人身体的紧张;那么,成长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并获致的安全感则更多的是社会性的、心理性的,比如,免于恐吓、歧视、威胁、孤独等需要。到个体成熟阶段,则会不时地遭遇精神性层面的安全感问题,涉及生命与无限、生老病死、偶然性、命运等问题。与此同时,基于本能的安全感诉求同样存在,只不过伴随个人自主能力的逐步提升,这种安全感在日常生活中渐渐隐匿而不甚明显,但依然会在必要的时候显现出来。成年个体完整的安全感一般表现在三个基本层面:首先是个体面对物理世界所表现出来的安定、自如的身体姿态;其次是个体面对社会世界所表现出来的从容、有序的心理状态;在更高层面,安全感还体现为个体面对精神世界时表面出来的宁静、和谐的人格精神样态。

安全感乃是置身一定情景中的个体对自身安全、稳定状态的感受与判断,是个体置身一定情境中对自我存在的安全、稳定、信赖,免于恐吓、危险、混乱的感知与期待。安全感乃是一个人融人周遭环境之中、走向他人与社会的基本态度,它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个体周遭是否安全的客观需要,更是一种事关个体置身世界之中的基础性的身心状态。个体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走向他人他物的过程,安全感的获得意味着个体免于身心的紧张,由此而呈现为个体向着周遭人与事物的

开放性。具有安全感的个体由于能更充分地保持自我向着周遭人和事物的开放性,因而理解和接纳他人,发现他人的长处,也更容易与人相处,由此而形成自信、乐观、宽容、热情、友善、关爱他人与社会、乐于合作的情感态度;而长期缺乏安全感的人,难免自我身心时刻为安全的问题所占住,使得身心处于紧张状态,难以向周遭人与事物充分地开放,不足以从内心去接纳他人,对他人容易抱不信任、仇视、敌对、妒忌等情绪,缺乏与周遭人和事物的积极交流,由此而导致个体自卑、消极、封闭、孤僻、不能充分地接纳自我的情感态度。由此,安全感可谓关涉个体成长的基础性素质。

安全感是个体进人他人与世界的基础,反过来,个体更深地进人他人与世界的交往之中,也增进个体存在的安全感。个体走向他人与世界的过程,乃是个体逐步融人他人,形成与他人的休戚与共,由此而形成个体与他人的亲近与熟悉的联系的过程,个体在此过程中获得安全感,由此而更充分地践行、扩展人与人的联系,每个人不仅意识到他人对自我安全感满足的意义,同时意识到自我对他人之安全感满足的意义,由此而努力使自身成为他人安全感的一部分。这意味着安全感的发展关涉教育的基本目标,即教育需要培养个体增进自我存在的安全感,包括个人能力、知识与智慧的增长以及人格的自信等,同时努力成为他人安全感的一部分,即形成个体朝向他人的热情、友爱、宽容、大度、信任的人格品质。

安全感的实现跟爱与归宿感、自尊与人的自我实现息息相关,安全感的实现包容在

个体之爱与归宿感、自尊与人的自我实现不断获致的过程中。安全感是个体不断寻求爱与归宿感、自尊、人的自我实现的内在心理基础,个体之爱与归宿感、自尊与人的自我实现的不断获致又是个人安全感的实现方式,并显现为个体身心之充实、和谐与富足。[4]安全感实现的问题究其根本而言,乃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个体成长离不开他人,个体成长的过程就是活在他人之中的过程。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爱的联系,增进彼此的认同与归宿感,乃是增进个体安全感的根本出路。

二、早期安全感对个体发展的基础性意义:亲子之爱与个体早期安全感的形成

如果说个体带着本能的不安全感呱呱坠地,那么,正是亲子之爱让婴儿感受

同周遭事物的联系,逐步获得自己的安全与稳定的身体感受。"在幼儿发展的最初阶段,有益于教育气氛的基本形式,就是他们处在住宅和家庭等受保护的环境中的安全感。幼儿需要在熟悉的、可信赖的天地中安全地活动,这是一种天性。这种安全感对于儿童正常的发展是必需的。仔细地观察就会发现,幼儿的这种安全感只有在与某些被他们所爱的人(通常是母亲)的亲密关系中才能形成。"5]亲子之爱的意义就是逐步建立个体与其最初遭遇的世界的联系,并在这种温暖的联系中逐渐缓和个体的紧张和不适,使他们从不安全感中解放出来,逐步快乐自如地生活。

亲子之爱的呵护与安全感的满足使得个体超越自我保护意识而身心自由地融人他人与周遭事物之中,由此而孕育个体向着周遭人和事物开放的、积极乐观的身心姿态。寻求安全,"这个压倒一切的目标不仅对于他目前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且对于他未来的人生观都是强有力的决定因素"6]。年少阶段个体充分的安全感的获致对培养一个人积极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至关重要。"凡事开头最重要。特别是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阶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它塑造成什么型式,就能塑造成什么型式。"7]那种有着充分安全感体验的孩子,因为始终保持着与周遭世界的开放、亲近的联系而自信、从容、乐观、积极,更具轻松、活力的生命姿态。显然,享有充分安全感的个体更容易养成独立、开放、乐观、温和的民主个性,更容易信任他人,善于与人沟通、合作,幸福感也更强。相反,年少阶段安全感的匮乏,难免导致个体弥散在生命之中的紧张感与不安、谨小慎微、自我封闭、怯弱等不良情绪情感状态。"家庭内部的争吵、动手殴打、分居、离婚或死亡往往是特别可怕的。同样,父母对孩子大发脾气,吓唬说要惩罚他,对他进行谩骂,粗声粗气地对他讲话,粗暴地对待他,或者对他实行体罚,这一切有时竟会使孩子惊慌失措、惶恐万分。因此,我们可以假设,这里面所包含的绝不仅仅是皮肉之苦。的确,在某些孩子身上,这种恐惧同时也是害怕失去父爱或者母爱的表现。然而,它也可以发生在被完全抛弃的孩子身上,这样的孩子依附于仇视他们的父母似乎不是出于对爱的希望,而纯粹是为了求得安全和保护。"8]个体在一种安全感匮乏的情景中生活,使得个体寻求安全和保护成为生活的主导目标,由此而弱化了个体生存的多样性体验,使得个体无法充分地向着周遭世界开放,逐渐地形成个体抑制性的身心姿态。正因为如此,安全感匮乏的个体

容易在补偿性的心态中产生暴虐、怯弱、飞扬跋扈的个性,甚至以对比自己更弱小者的暴虐来证明自己的力量,获得自我存在的安全感,或者在寻求更强者保护的过程中形成依赖他人、猥琐、怯弱、害怕竞争等性格特征,两种情况都让人远离民主个性。[9]一个人自幼安全感的匮乏难免会形成谨小慎微的个性,即使成年后并不缺客观性的安全,但长期安全感不足带来的内心恐惧依然难以祛除。[10] 个体成长初期家庭教育的重心就是以富于温情的爱与陪伴,形成个体与周遭世界的温暖而亲近的联系,让个体获得初生于世的充分的安全感,由此形成个体积极乐观的情绪情感体验,同时奠定个体民主个性的雏形。年少阶段亲子之间的爱的陪伴绝非可有可无,而是在回应个体成长初期安全感的需求的同时,孕育着个体积极乐观、活泼向上的基础性生命品质。

个体成长的过程乃是一个逐步走出家庭的呵护、走向他人与社会的过程,个体的社会适应本身是一个过程,个体走出家庭难免有着更多安全感的需求,父母对孩子的理解、支持、信任、激励无疑是增进个体安全感的重要因素,家庭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始终起着给予个体安全感与信心的支撑作用。弗洛姆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由于逐步切断了个体与母体及他人的联系而趋于独立,因而缺乏先前的相与感、安全感,难免趋于孤独,甚而导致个人放弃其独立自由的倾向,而希望与自己不相干的某人或某事结合起来,以便获得他所缺乏的力量,这种倾向就是逃避自由。[11]这意味着,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家庭对孩子的关注、理解与陪伴的重要性,以家庭所能给予的安全感支撑逐步让孩子走向自我成长中切实的自主与独立。如果说个体成长过程特别是青春期,个体渴望越来越多地走出父母的庇护有着必要性与合理性,同时,父母需要充分理解孩子的叛逆性,又给予他们足够的安全感支持,以缓解其成长过程中的孤独与不安。无疑,家庭在个体安全感的获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安全感的满足对于个体发展而言具有基础性意义,家庭在个体安全感的满足方面同样具有基础性意义。

三、学校教育与个体安全感的获得:安全感作为教育活动的起点与基础

个体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是个体安全感得到充分提升的过程,但优良的学校教育本身是以学生安全感的充分获致为基础性条件。安全感乃是从身体出发的个人与周遭环境联系的直接反应,寻求安全感乃是基于个人身体的基础性状态,充分的安全感意味着个体可以从安全感的需要中超越出来,全身心地进人教育情

景之中。个体在当下教育情景中的和谐发展,正是基于充分的安全感,由此而激励个体全身心地进人当下教育情景之中。换言之,任何优良的教育情景,其基础正是恐惧、无助等不良情绪的消除与个体安全感的充分获致,而使得个体身心自由,尽可能充分地置身于教育情景之中,致力于更高事物的欲求。安全感作为当下教育活动的起点,直接地促成个体在教育情境中的投人。

从安全感获得的外在条件而言,初始性、基础性的条件是爱与自由,这主要是家庭提供给个体以安全感的基础性条件;延展性、外在性的条件是社会之秩序与正义,社会正义与和谐秩序提供个体以尽可能充分的安全感,使个体自由而充分地生活、追求并创造各自的幸福人生成为可能。从儿童发展共时性的视角而言,个体充分安全感的获致,需要家庭对儿童的充分关爱,即一种基于切实陪伴的爱,以切近地缓解儿童日常生活中可能遭遇的恐惧、孤独、无助,家庭生活中儿童安全感的满足对于个体发展具有奠基性的意义;学校营造充分的友爱与交往的空间,学校生活中的相互关爱、彼此信任、积极沟通、活泼向上所营造出来的安全感的场域,直接地影响着个体在学校教育中的成长质量;整个社会关爱儿童、尊重儿童,从法律与道德责任上切实维护儿童安全感,这是促成个体健全发展的重要条件。

学校是家庭与社会之间的中介,学校一端连接着家庭,另一端连接着广阔的社会,所以,学校存在的基础形态乃是给予个体以家庭感,同时又超越家庭感,而体现公共生活立场,即正义原则。这意味着,学校教育一方面需要尽可能多地给予个体以爱与自由的体验,同时又要开启个体的公共视野,让个体逐步体验、理解秩序与正义。前者意味着教育爱,尤其是友爱的重要性;后者意味着教育正义,即学校教育中的公正与合理秩序的重要性。"缺少了友爱之情,公共生活无疑是匮乏的;但缺少了理智的清明,则公共生活是灰暗而没有方向的。"[12]正因为如此,阿伦特刻意区分兄弟之情与朋友之情,她期待公共交往乃是基于朋友之情,而非兄弟之情,因为兄弟之情容易磨灭人的清明理智,让人失去独立性。

[13]这意味着学校生活之安全感的营造,不仅仅需要一种家庭式的温暖,同时也体现为指向教育正义的理性秩序的合理建构。友爱与正义的结合,构成学校教育之个体安全感促进的基础素质。

校园作为一个与外部世界相连通又相对独立的"园",本身就是对学生身心的

保护,校园之所以需要静谧、和谐,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安全感,避免过多地曝光在他者视野中。"好的学校与家庭具有同样的特点,如某种亲密和安全感。学校在亲密家庭和社区之间,以及有些冒险的外面世界之间提供了一种中间的、过渡性的阶段。在一个使人感受到安全的教育环境中,学生学得最好,愿意冒险。学校应当有足够的安全感(像家庭一样),使人能感受到问题并解决问题,并能容忍质疑、争议和不同意见……儿童的生活就是与困难生活在一起。活着就会有困难。事实上,所有的成年人都在努力地做到对孩子的问题和困难保持着敏感性。"[14]爱与安全感的获得,就是让孩子意识到总是有人在关心他们、关注他们、包容他们、促进他们,[15]从而鼓励他们在学校生活中自由探究、自主发展,让他们在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切实获得并感受自我心智与人格精神的成长,让他们在学校所提供的支持与帮助中一点点走向独立,走向自我成长。优良的学校教育也需要让他们意识到,他们在学校生活中应该被平等地关注,他们享有健康成长的权利,享有与教师同样的生命尊严。他们虽然尚待成人,但他们始终都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机器在接受教育。这意味着,他们置身学校生活中的安全感不仅是作为自然个体的安全感(免于身体的侵害、恐惧等因素),同样是作为社会人(免于孤立、歧视、威胁等因素)、作为学校公共生活中的一分子的安全感,由此而促成他们身心愉悦的同时,促进他们健全社会人格的养成。

我们常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究竟爱在学校教育中有何实际的意义却很少谈及。学校教育中的爱,从最基本的层面而言,就是给予置身学校教育情景中的个体以安全感,从而让个体免于恐惧、孤立、无助之虞,由此而促成个体全身心投人,激发个体身心潜能,形成个体向着更高事物开放的积极身心基础状态。这里首先是教师对学生的友爱一师爱,师爱在师生交往中的意义就是让教师成为学生个体可以信赖的对象,相信教师可以积极而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由此缓和以至消解师生之间的隔阂,以消弭师生之间的陌生感与疏离感,让和谐而充实的师生交流成为可能。其次,是同伴之间的友爱。个体进人某一群体之中,融人群体,避免个人的孤立无援,以获得彼此认同与置身其中的安全感,乃是个体生存的基本需求。友爱的意义正是消除同伴之间的壁垒,使得个体与同伴群体联系起来。教师的教育技艺,起点正是安全感的充分获得,由此而使得个体身心轻松、

自然、和谐、自由地浸润在教育情景之中成为可能,安全感的充分获致也成为个体在当下教育情景中有效学习与充分发展的基础状态。教师的教育艺术,究其根本,正是师生交往的艺术--如何让师生充分地在一起的艺术,即让学生在富于生命温暖的师爱与友爱中获得充分的安全感,由此而全身心浸润在师生交流之中的艺术。安全感获致的基本路径就是指向每个个体的教育爱、理解与关怀,使每一个学生免于恐吓、排斥。教师对学生的不加分辨的凶蛮、随意中的歧视、贬抑甚或打击学生,都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安全感的匮乏,由此而导致个体身心紧张,无法充分融人当下教育情景之中。"温暖永远是比光亮更基本的需要。即使是从智力的黑暗进人智力的光明中,温暖也是不可缺少的。只要有了温暖,就可能在理解中转向光源,转向太阳。"[16]爱的温暖在给予个体安全感的同时,引领着个体智慧上升的通道。

教育的艺术或者说基础性的教育艺术,正是如何缓解个体置身教育情景中的紧张与不适,让其获得充分的安全感,由此而身心放松、自由地投人其中。曾经创造了"第56号教室奇迹"的雷夫o艾斯奎斯,这样谈及他的教学:"我的孩子考试成绩好是因为他们是放松的,我在平时会考考他们理解到哪一步。但我也会告诉他们,如果考不好会有什么结果,结果就是没有任何的变化一他们不会因为考试不好下地狱,他们的妈妈依然爱他们,我也依然爱他们。我告诉他们,真正的考试在十年之后,不是说考试成绩怎么样,而是我在一年中让他们学到了什么生活技能,他们不是为考试而学习,他们是为了生活中受益的知识学习。让他们很放松,他们就会考得很好"17]。显然,雷夫教学艺术的重心并不在于直接地教授学生知识,而是在于如何有效地消除学生为考试及其结果而产生的惧怕和压迫感,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找到自由,由此而让身心放松,保持良好的生命状态,使个体生命潜能得以发挥,进而获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可以说,充分的安全感的获致,以及由此而来的学生个体身心的自由,乃是一切优良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所在。

四、寻求安全感作为一种主动的生命实践:自我成长与个体安全感的上升

安全感的获致需要外在条件的必要呵护,而安全感的另一个重要基础就是个体自身能力与素养一个体面对外在世界的综合能力的提升。个体自身能力发展既是基于安全感满足的个体发展的结果,又是促成个体更高的安全感获致的条件。

安全感的逐步获得,从其内在支持而言,主要是基于身体的健康、力量及从身体出发到心灵的理智能力与智慧,健康而有力量的身体乃是增进人的安全感的初始性要素,知识、能力与智慧的发展乃是安全感发展的中介性要素,安全感发展的最终指向乃是成为孔子所谓"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人。个体成长的过程乃是逐步提高个人体力、理智能力与德性品质以及引导个体积极与周遭世界交往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获得更高安全感的体验。如果说早期安全感的获得有赖于个体自身的力量与知识,更多关涉人的自我生存;那么,伴随安全感的发展,安全感的获得转向个体德性与智慧,更多关涉他人与世界、正义与秩序。如果说个体发展初期安全感的寻求主要是一种被动的身体应对,那么,伴随个体发展安全感的获得逐渐地变为主动的生命成长,变成个体生命的自我教化。

每个人都会寻求自我存在的安全感。"我们可以将整个机体描述为一个寻求安全的机制、感受器、效应器,智力以及其他能力则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假如这种状态表现得足够严重,持续得足够长久,那么,处于这种状态中的人可以被描述为仅仅为了安全而活着。"18]-旦个体在自我发展过程中获得了充分的安全感,则意味着安全感不再作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突人在个体意识之中,而使得个体超越"为了安全而活着"的生命状态,转向欲求生命中更有价值的事物。安全感的满足成为个体自我提升的基础,激励个体追求自我成长的更高目标。

从个体发展而言,安全感乃是个体朝向更高目标的基础性状态。从个体初始性的安全感出发可以逐步地唤起个体对爱与健康、智慧与正义的追求。正是年少阶段基础性的安全感的满足,即让个体充分地享受爱与自由,由此而奠定个体优雅、开放的身心姿态的同时,激励个体寻求更高的安全感,追求智慧与正义的生活。一旦个体年少阶段开始就被基础性的安全感问题所困扰,它就难以走出这种困扰所带来的个体身心的抑制,无法意识到自我安全感在更高层面的阙如,不足以激励个体追求更高的智慧与正义。

个体安全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往往会经历这样三个基本阶段:"一是幼儿具有安全感的初始状态,气氛纯真而信任;二是这一封闭的世界终有一天会被打破,人经过危难,体会到自身存在的非常不安全,并产生孤立无援的失落感;三是于是产生了重新建立起自己的生活保障、重新在世界上获得可靠的立足点的需要"[19]。个体自幼安全感的获得离不开爱的呵护,从亲子之爱到教育之爱。但

爱的意义乃在于成全个体发展。所谓过犹不及,溺爱之所以有害,一个重要的原因正是过度的爱妨碍了个体与外在世界的自由接触,让个体习惯于一种保护性的生活,实际上是扩展了个体进人陌生世界的不安全感。不仅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变得越来越独立,同父母的联系日益减少,这一发展过程的直接结果是儿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的丧失,因为他要单独面对社会,他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伴随儿童成长,儿童安全感的保护需要保持适度的张力,甚至可以说,在成长过程中的必要阶段,需要让孩子承受安全感的某种程度上的丧失,以促成个体发展中的自主意识与责任感的提升。这意味着,从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我们在给予个体以充分安全感的同时,还需要鼓励个体自由探索,学会去面对更广阔的生活与世界,个体发展需要充分的安全感,却并非要耽溺于现状、沉陷于安逸,更不是把孩子用过多的保护围裹起来,触摸不到真实的世界。适度的不安全感同样可成为个体成长的契机,激励个体寻求更高层次的安全感。个体对安全感的获得与满足,不仅是被动的生命反应,更是努力寻求生命自我突破以期更高境界的生命实践。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伴随恐惧与战栗以及由此而来的对安全感的渴望,开始自己的人生。正是爱的联系、智慧的发展、个体德性与社会正义的诉求让我们从恐惧、孤立、无助、匮乏与不安中超越出来,获得自我生命的丰盈与美好。终其一生,我们都在追求自我存在的安全感,或者说我们总是要不断地回到我们所由之出发的地方。也可以说,终其一生,我们都在追求爱、智慧、德性与正义的生活。教育从其基本意义而言,其实就是开启这样一种生活形式,激励个体追求更富于友爱、智慧、德性与正义的生活理想。从家庭、学校到整体社会都关爱青少年一代,创造条件给予青少年个体以充分的安全感,正是激励他们自由自主地追求爱、智慧、德性与正义的生活的基础性条件。

【参考文献】

[I][2][3][5][7][8][9][10][18]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45、45、46、47、44、46、48、44、44.

[4][19]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2、43.

[6]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71;亚里士多德全集(第八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28.

[II]埃里希o弗洛姆.逃避自由[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7.译序.

[12]刘铁芳.公共生活与公民教育:学校公民教育的哲学探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76.

[13]汉娜o阿伦特.黑暗时代的人们[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12.

[14][15]马克斯o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78、76.

[16]萌萌.升腾与堕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135.

[17]周钧辑.雷夫回答中国教师最想问的16个问题J].教师博览,2012(6).

进一步提升公众安全感工作实施方案

进一步提升公众安全感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和谐平安大垅建设,进一步提升公众安全感,夯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全面提高群众满意率,有效改变我县在全省公众安全感测评中排名靠后的不利局面,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全乡范围内进一步开展提升公众安全感及提高公众满意率工作。特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广泛凝聚各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力量,齐抓共管、综合施策,全面加强政法各项工作和政法综治队伍建设,对公众安全感测评中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全面、彻底的整治,有效提高人民群众对政法综治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率,为实现我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我乡实现社会治安状况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公众安全感测评指数和政法各部门公众满意度指数排位均进入全县乃至全省前列。 三、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领导,乡成立提升公众安全感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张勇任组长,政法委员周安军,司法所长曹海斌,综治办专干胡召兵,派出所所长长龙道德为副组长,成员由乡综治成员单位及各村书记、主任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综治办,由曹海斌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1、会议动员。6月初,组织召开全乡进一步提升公众安全感暨2011-2015年新一轮平安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各村、各单位要相应召开动员大会,将会议精神传达好、贯彻好、落实好。

2、标语宣传。各村、各单位要在交通要道和人口密集区张贴标语, 动员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平安建设。在大垅街道及重要地 段悬挂横幅标语,各个村书写固定标语2幅,测评期间每个村书写 临时性标语10-20条,在全乡形成建设和谐平安大垅的浓厚氛围。 3、学校宣传。乡文卫办要在全乡所有中小学校组织开展好“四个一”活动,即开一次动员会,发一封公开信,每周开一次主题班会,出 一期黑板报。通过学校这个阵地,加大对学生的宣传,以此为辐射,带动学生家庭的安全防范意识的增强。 4、普法宣传。以“六五”普法为契机,结合法制讲座进村、进 学校活动,大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用法律 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5、集市宣传。乡综治干部和法制宣讲组一道,充分利用赶集赶圩的 机会,采取发放宣传单、设立咨询点等形式向群众广泛开展政法综 治宣传活动,解答人民群众对政策、法律的疑问和对政法部门的误解,引导他们通过合法程序和法律援助渠道解决诉求,促进社会和谐。

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基础知识 120 一、心理健康的涵义 关于心理健康的确切涵义,国内外并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界定。心理学家英格里斯(H.B.English)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哪种情况下能进行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力,并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情况,而不仅仅是免于心理疾病。”社会学者玻肯(W.W.Bochm)的看法则是,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自身带来快乐。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曾给心理健康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能保持同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并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为最佳的状态”。我国心理学家叶弈乾(1996)认为“当所有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心理操作和心理适应过程以及两者的相互作用都处于正常状态时,个体心理才是正常健康的”。 由此可见,虽然人们所站的角度不同,对心理健康的理解有一定的差异,但都存在一些共同之处,那就是:心理健康是指在正常发展的智能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良好个性、良好处世能力和自我潜能最大发挥的心理特质结构。也就是说,心理健康的涵义不能停留在适应的层面,它还包括个体的自我完善和积极的发展。另外,在理解心理健康的涵义时,我们必须明白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对心理健康有不同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心理健康的标准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心理健康的一般论述 心理是否健康,以什么作为标准,并不像躯体健康那样已经具有比较客观

的指标和检测手段。心理健康和不健康之间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民族文化,对心理健康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目前心理学界对心理健康尚没有一个公认的一致的标准。国内外许多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积极探 索,提出了各种观点。比如美国学者坎布斯(A.W.Combs)就认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应有四种特质: ①积极的自我概念; ②恰当地认同他人; ③面对和接受现实; ④主观经验丰富,可供取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和密特尔曼(Mittelman)也曾提出了心理是否健康的十条标准: ①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 ②是否对自己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 ③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标是否切合实际; ④能否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 ⑤能否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⑥是否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⑦能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⑧能否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⑨能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⑩能否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我国学者张声远提出了心理健康的三条标准,即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控制自己,简称自知、自爱、自制(自律)。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主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对周围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做情绪情感的主人 测试题

第二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生活中有许多被我们忽视的“夜班族”。比如,24小时值守的客服、保安、物业人员、仓库管理员,甚至夜间加班修图的美工等。某网站发布的一项“夜班族”大数据调查结果显示,有六成95后曾经上过夜班,上夜班虽然收入相对高,但生活不规律、没朋友成最大困扰。没朋友成最大困扰,这说明( ) ①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 ②狭隘的生活经验容易导致偏执的情感 ③我们需要与人交往,渴望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谊 ④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爱与关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情感与情绪紧密相关,但二者也有区别,主要体现在() A.情绪是短暂的不稳定的,情感相对稳定 B.情绪和情感都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C.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产生情感 D.有正面情感的人不会产生负面的情绪 3.“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上述诗句表达的情感是() A.对自然的情感B.对祖国的情感 C.对朋友的情感D.对亲人的情感 4.中学时,我和朋友一起看了《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它告诉我们:人只有不断奋斗,才能有更多收获。从这个故事中,我深切体会到了奋斗使人进步,依赖使人堕落。我获得的美好情感体验的方式属于 A.阅读 B.与人交往 C.社会活动 D.交流 5.林丽被同学误解很伤心。回家后,她一边哭一边把事情的经过讲给妈妈听。妈妈身体不舒服,什么安慰的话都没有讲,只是静静地听着。尽管如此,林丽诉说完后,心情还是轻松多了。林丽调控情绪的这种方法属于( ) A.转移注意法 B.合理宣泄法 C.改变认知评价法 D.放松训练法 6.社会生活中,_________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例如:我们需要基本的安全感、信任感。

活动方案学校提升公众安全感

三一文库(https://www.wendangku.net/doc/2071231.html,)/其他范文/活动方案 学校提升公众安全感 学校在巩固和保持已有工作成效的基础上,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采取有效措施,注重在筑牢防线上下功夫,努力提升公众安全感,为公众创造了一个安全稳定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 【学校提升公众安全感方案一】 为进一步深化平安建设,夯实基层基础,全面提升公众安全感指数,积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落实综合各项工作措施,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特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兼顾,强化为民意识,狠抓措施落实,努力实现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各类矛盾纠纷及时有效化解、群众安全感稳中有升、平安创建再上新台阶。 二、领导组织 本次活动成立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万仁忠担任,副组长由副校长万淑平担任。组员分别是校领导班子成员及各班班主任。

三、工作措施 从即日起,针对公众安全感测评中的重点,细化措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公众安全感测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校园安全以内为主、以外促内、内外并举。 (一)动员发动 学校组织一次本单位教职员工参加平安建设宣传教育会,要加大平安建设、提升安全感方面的宣传教育,相互影响。 (二)加大宣传 1、横幅标语宣传。至少要在校大门口悬挂一条平安建设宣传标语,在学校家属院悬挂一条标语。 2、专栏宣传 利用学校宣传栏,开辟平安建设黑板报,刊登学校平安建设工作成绩、治安防范常识、技防措施等内容,每月更新。3、宣传教育 学校以设立板报、开设法制课等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参与平安创建活动;向学生、家长发放平安宣传页、平安问卷,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让每位家长知道平安建设,参与平安建设。(三)加强治安巡逻

有关心理健康的小知识

一、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 1、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惶惶不可终日,人便会很快衰老。抑郁、焦虑等心理,会引起消化系统功能的失调,甚至会导致病变。 2、充分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 如果勉强去做超越自己能力的工作,就会显得力不从心,于身心大为不利。由于超负荷的工作,甚至会给健康带来麻烦。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由于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与物质生活条件有一定限度,如果生活目标定得太高,必然会产生挫折感,不利于身心健康。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因为人的精神需要是多层次的,与外界接触,一方面可以丰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5、保持个性的完整和和谐。 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种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方能得到最大的施展。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很快,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的东西,使生活和工作能得心应手,少走弯路,以取得更多的成功。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中,有正向积极的关系,也有负向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8、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人有喜怒哀乐不同的情绪体验。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释放,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但不能发泄过份,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于身心健康无益。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人的才能和兴趣爱好应该充分发挥出来,但不能妨碍他人利益,不能损害团体利益,否则,会引起人际纠纷,徒增烦恼,无益于身心健康。 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当然,必须合法,否则将受到良心的谴责、舆论的压力乃至法律的制裁,自然毫无心理健康可言。 二、十种正常的异常心理 精神正常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问题,关键是这些症状的产生背景、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以及对个体和环境的不良影响如何。正常人也可能出现短暂的异常现象,时间短、程度轻,尚不能贴上精神病的标签. 1、疲劳感:通常有相应的原因,持续时间较短,不伴有明显的睡眠和情绪改变,经过良好的休息和适当的娱乐即可消除。 2、焦虑反应:焦虑反应是人们适应某种特定环境的一种反应方式。但正常的焦虑反应常有其现实原因(现实性焦虑),如面临高考,但可随着事过境迁而很快缓解。 3、类似歇斯底里现象:多见于妇女儿童。有女性和丈夫吵架尽情发泄、大喊大叫、撕衣毁物、痛打小孩,甚至威胁自杀。儿童可有白日梦、幻想性谎言表现,把自己幻想的内容当现实。这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充分、不成熟所致。 4、强迫现象:有些脑力劳动者,特别是办事认真的人反复思考一些自己都意识到没有必要的事,如是不是得罪了某个人,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了等。但持续时间不长,不影响生活工作。 5、恐怖和对立:我们站在很高但很安全的地方时仍会出现恐怖感,有时也想会不会往下跳,甚至于想到跳下去是什么情景,这种想法如果很快得到纠正不再继续思考,属正常现象。

提升公众安全感活动实施方案

提升公众安全感活动实施方 案 根据____县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做好20XX年迎接 全省公共安全感调查准备工作的实施方案》﹝会综治〔20XX〕1号﹞文件精神,为全面提高广大民政干部职工及民政服务对象对公众 安全感测评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更好地凝聚人心,为促 进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发挥职能作用。现结合我局实际, 特制订如下活动方案。 以党的十*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 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落实中央、省、市、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增强干部职工安全感,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和社会 环境。 凝聚民政系统各方面力量,加大宣传力度,动员民政系统党 员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努力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使民政系统在 20XX年度人民群众对公众安全感满意度再上新台阶。 县民政局成立以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班子领导任副组长,各 乡(镇、街道)社会事务办公室或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民政工作主要负责人及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20XX年民政系 统提升公众安全感指数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民 政局党政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事务。

(一)突出宣传重点,形式丰富多彩。一是要突出宣传的重点内容。大力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 关于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法治建设、队伍建设的重大 决策部署,认真履行“保一方平安”政治责任的工作情况;宣传 民政系统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以及各部门深化平安建设,提升平安创建水平的做法、成效和先进典型。二是要突出宣传的 重点部位和对象。民政重点宣传部位是:局机关、局属各单位和 各乡(镇、街道)社会事务办公室或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宣传的重点对象是: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及服务对象。三是要突出宣传的方 式和实效。组织上门入户宣传,征求群众对民政部门工作、对提 高公众安全感的意见建议,指导居民开展自我防范,争取群众的 理解、支持和信任;开展“主题周”、“主题日”宣传;充分利 用电视、展板、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多渠道、多形式、氛围浓厚,成效明显的宣传工作,提高民政工作在人民群众 中的公信力。 (二)坚持标本兼治,加强综合治理。 1.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增强群众满意度。机关各部门、局属 各单位和各乡(镇、街道)社会事务办公室或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要把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解民怨、顺民心作为提升人民群众安全 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着力排查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做情绪情感的主人 测试题

第二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 一、选择题 1. 下雨天,农夫眉开眼笑,盛赞这及时雨;行人愁眉苦脸,讨厌这鬼天气。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农夫和行人的工作不同 ②对同一件事情,态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③农夫的愿望得到了满足,产生了积极情绪 ④行人对自己的情绪控制不力,这将会影响身体的健康 A. 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 2. 人们常常用“多愁善感”和“喜怒无常”来形容少年的情绪。青春期是情绪发展的—个特殊时期。下列关于青春期情绪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青春期的情绪特点体现了青春的活力 ②激发正面情绪感受,我们的生活会更加多彩 ③青春期的情绪只有烦恼和无常 ④要学会积极面对青春期的负面情绪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临近考试,越来越多的同学感觉焦虑紧张,对这种情绪,我们应该主动调节。你认为以下调节方法可取的是( ) A.小黄把书撕掉,以排除焦虑 B.小李每天坚持到运动场跑步 C.小强用上课看漫画的方法来缓解学习压力 D.小赵每晚都玩网络游戏到深夜 4.有些同学进入初三后,觉得学习压力明显加重,总担心考不好,焦虑不安。面对这种情绪,我们应该主动调节。你认为以下调节方法可取的是() A.张晓每晚玩网络游戏到深夜 B.李明上课时看小说解压 C.王鹏整夜唱歌排除焦虑 D.朱军每天抽时间到运动场跑跑步 5.围绕情绪与情感的关系,某微信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你认同的观点有( ) ①一叶扁州:情感逐渐积累和发展,就有可能产生情绪

②毛毛雨:情绪往往短暂不稳定,而情感则相对稳定 ③平平淡淡:每个人都可能有丰富的情绪或者情感表达 ④秋天的风: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基础上形成,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②③D.①②④ 6. 我们的情感是复杂的,情感分类标准是多种多样的。按照情感的层次不同,情感可分为 ( ) ①基础性情感②正面情感③高级情感④负面情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7.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正义感是做人的优良品质。面对生活中的不平事,有良知和正义情感的人选择了“挺身而出、智斗和巧为”,这说明() ①情感反映了我们对人对事的态度、观念 ②情感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 ③正义感是每个人都有的 ④情感会驱使我们做出某些行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8.对于英雄、坏人、弱者,我们依次应产生的情感体验是( ) A.崇敬同情义愤B.同情崇敬义愤 C.崇敬义愤同情D.义愤同情崇敬 9. 小云起床后,发现自己长出了青春痘,很自卑;到学校后,遇到同学夸奖她的衣服漂亮,顿时很高兴;上课了,老师下发了单元测试卷,当看到自己的成绩很差,而且马上要开家长会时,她很害怕。由此可见( ) ①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②各种各样的情绪丰富了我们的生活③人的情绪会相互感染④任何时候都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A. ①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10.小红同学在阅读和观看某部文艺作品后,会长时间沉浸某种情绪,陶醉自己的思考和遐想中。这反映了小的情绪具有________的特点。( ) A. 情绪反应强烈 B. 情绪的表现性 C. 情绪的闭锁性

演讲稿:捍卫安全感

捍卫安全感 此次我演讲的题目为“捍卫安全感”。 安全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个人努力就可以获得的安全感,比如努力工作就会有温饱的安全感,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就会有理论考试的安全感,而另一种则是基于国家层面赋予本国公民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并不需要个人付出什么,仅仅是因为你是本国公民就可以享有的一种安全感,它往往来自维持治安的警察、发电厂的工人、银行的服务人员以及像你、我一样的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等等……,这种安全感是建立在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国家实力和军事实力上的,贫弱的国家很难给予国民一定的安全感,像现在的利比亚、叙利亚战乱四起,国家破败,国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无法得到基本保障,国民的安全感也无从谈起,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贫弱的中国任人宰割,美丽的神州大地成了洋人的狩猎场,肆意的掠夺和迫害使得所有国民人人自危,国家积弱,国民的生命财产毫无安全可言,受害者无处伸冤,迫害者却逍遥法外,甚至中华民族一度被蔑称为“东亚病夫”,为了强国兴军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戊戌君子试图通过君主立宪来挽救中国,可结局确是百日维新,血洒长街,孙中山先生想通过组建资本主义政党来挽救中国,最终也是遗憾收场,换来的是革命果实被窃,国家纷争四起,

直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才为这个古老又苦 难的国家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个政党由弱到强,历经坎坷却从 未忘记使命,举步维艰却初心不改,哪怕四面临渊亦前赴后继,打败了蒋介石,赶跑了小日本,敲打了联合国军,杀怕了“世界第三”,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革命战争的胜利仅仅是开始,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努力的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经济方面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 总量达俄罗斯的十一倍,军费开支是俄罗斯的四倍半,2000 年至今中国的科研经费从仅仅是美国的 12%上涨到 75%,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成功使得六千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令世界经济向中国看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被世人关注。社会治安稳定,国民生活幸福,而相比之下西方国家常常发生枪击案或恐怖袭击,美国德州国民需要持枪上街才能有安全感,而中国德州的广场舞大妈天不亮就已经在跳舞,晚上还有可能来之扒鸡,也不用担心会不会突然出现一群恐怖分子威胁生命财产,当人民有难时解放军总是第一时间挺身而出,无论是唐山大地震还是汶川地震又或者是南方雪灾、抗洪抢险,有人民子弟兵在的地方,人民的生命财产就有了保障,人民的安全感就有人去捍卫。这

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工作方案

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平安建设,夯实社会基础,确保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根据县政法委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全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落实治安防范各项措施,深入推进平安创建工作,不断提高社会化管理科学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建设和谐、幸福、美丽的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目标 实现社会治安状况持续好转,公众安全感持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对政法部门的满意度在全县位次明显提升。强化正面宣传、营造浓厚氛围等各项措施,为确保今年我县实现社会治安明显进步,公众安全感明显提高作出贡献。 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成立县民政局提高公众安全感工作领导小组。 四、工作措施 1、营造浓厚宣传氛围。组织召开全局干部动员大

会,至少出一期宣传提高公众安全感、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内容的宣传栏,在醒目的位置悬挂宣传横幅;组织干部对安装了住宅电话的用户进行全面走访,正面宣传我县社会治安形式和我县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提高干部群众的知晓度、参与率和满意率。 2、严肃工作纪律,优化干部作风。严肃上班纪律,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管理,严格执行上下班签到制度,要求干部坚守岗位;严格会议制度和请销假制度,严禁出现无故擅离岗位,会议缺席、迟到、早退等行为。严肃政治纪律,全体干部必须树立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坚持依法行政。严肃廉洁纪律,全体干部要自觉践行廉洁自律承诺,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增强拒腐防变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岗位廉政风险防范,强化惩防体系建设,始终保持民政干部勤政廉政的良好形象。 3、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满意民政。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民政执法行为。围绕社会组织登记、收养登记、婚姻登记等许可和非许可审批重点,确保审批流程依法有序;围绕社会救助、养老事业、优抚安置等民生工作重点,加强日常检查监督,确保公开

学校提升公众安全感总结

学校提升公众安全感总结 学校提升公众安全感总结 篇一: 单位提升公众安全感情况总结单位提升公众安全感情况总结紧紧围绕建设“和谐平安xx”的总体要求,以严打整治为主线,以安全防范为重点,以平安宣传为基础,综合施策,整体推进,实现辖区可防性案件明显下降、治安秩序明显优化、安全隐患明显消除、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有效提高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本单位积极开展“全面提升公众安全感”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迅速部署,确保“提升公众安全感”工作责任落实到位本单位及时召开干部职工大会,为全面提升公众安全感工作强调几点认识: 要加强宣传,扩大影响,提高知晓率;要打防结合,夯实基础,提高安全率;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高满意率;要着眼长远,常抓不懈,提高持久率。 二、扩大宣传,延伸触角。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习宣传活动,是进行公众安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利用科技下乡、科技网页等一系列措施进行公众安全宣传,提高对公众安全的重要性认识,积极参加、及时传达贯彻上级维护稳定会议精神,并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安排部署,做到人人知晓,个个明白,并自觉遵守,不利于公众安全稳定的话不谈,不利于公众安全稳定的事不做。在宣传活动中,做到了“五落实”,即经费落实、资料落实、时间落实、人员落实、阵地落实。开展街头宣传、发放宣传单活动,力求把公众安全等有关精神辐射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三、强化措施,集中整治。为了确保稳定,我们根据“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既积极主动配合公安、政法部门的“严打”等专项治理工

作,又按照“三好”原则,挖掘内部潜力,强化内部管理,建立起预防机制,实行值班制度,随时做到大事有人抓,小事有人管。 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制度, 二是对网络上的舆情舆论做到有专人负责,确保社会和网络稳定无事故。 四、结合“三送”,积极进行大走访活动。本单位结合“三送”工作,积极做好提升公众安全感工作大走访活动,对新农村建设点和三送结对联户的对象做到“三个一”: 一是做到一次问候沟通, 二是做到印发一次宣传资料, 三是做好一次提升公众安全感的意见调查。 篇二: 提升公众安全感 XX乡“五严五抓” 提升公众安全感 一是严阵以待抓部署。 一是立即行动,迅速部署,科学调度,排兵布阵,把提升公众安全感工作做细做严做实。 二是要全面梳理,查补漏洞,始终做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始终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是要加强专项治理,针对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加大社会治安整治力度,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比如说偷盗行为等。 四是要加强宣传,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宣传单、标语、走访等多种形式,集中反映我乡平安创建的新举措、新成效,积极争取群众支持和参与,为全面做好公众安全感测评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是严格纪律抓落实。

父母必须告诉孩子的安全防范知识

父母必须告诉孩子的安全防范知识与陌生人交往篇 有陌生来电 怎样在电话里得体地应答,才能既听上去有礼貌,又避免透露孩子是一个人在家或与保姆在家的情况? 一般来说,我们不赞成孩子接到陌生电话时告诉他人家里的信息。不要说“我爸爸妈妈不在家,请你晚上再打过来。” ●孩子说:“我爸爸在洗澡(或我妈妈在楼下的超市给我买果冻),你以后再打。” ●向对方索要电话,说“我爸爸一洗完澡就让他打给你”,也是一个办法,一般“有危险的陌生人”都不会把电话留下来。 有陌生人敲门 有时孩子单独在家时会有收牛奶费、收垃圾费的人叫开门,

也有陌生人托着孩子最爱吃的披萨饼盒子,说是“你妈妈叫我送比萨饼给你,你妈妈已经付过钱了,快开门让我把饼给你。” 这种情况要告诫孩子千万不要开门。 ●孩子这样说:“我爸爸现在在午睡,不方便叫醒他。请半个小时后再来好么?” ●或者这样说:“我现在没有钱给你,等我妈妈洗澡出来。” TIPS 父母要绝对告诫孩子不可给陌生人开门,大一点的小孩父母可以给列一个单子,哪些人来了可以开门的,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透过猫眼看清楚后,是可以开门的。不妨把这个单子贴在门上,对孩子是一个提醒,也是一个警告。 路遇陌生人 如果在爸爸妈妈的视野范围内,与其他陌生小朋友以及带他们的家长一起玩,是安全的,比如在儿童游乐场和充气城堡内。但如果有人套问你的父母都做什么工作,家住哪里,孩子在上哪

间儿童园,平时是谁接你,这个陌生人就有“热心过度”之嫌。 要教育孩子不能跟“热心过度”的陌生人一起走,不能随便吃陌生人给的零食。 ●如果发现自己难以摆脱陌生人的纠缠,可以向游乐场的工作人员和保安求助。 ●也可以对陌生人说:“这些我都不记得了,要不你去问我爸爸?我爸爸就在那边!”如果陌生人有不良企图,他一定会逃之夭夭。 陌生人临时接孩子回家 如果有陌生人哪怕是比较熟悉的人要接孩子回家,怎么办? 告诉孩子,绝对不要让孩子上别人的车,比如孩子在社区里骑车,就算是邻居要载他回去也要婉拒。 爸爸妈妈要强调一点,除非爸爸妈妈同意,不要坐人家的车子是一条铁的纪律。

提升公众安全感及群众满意度工作方案

提升公众安全感及群众满意度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推进和谐平安建设,增加群众幸福指数,按照全县统一部署,现结合德综发〔XX〕2号文件和单位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明确任务 单位确保对本单位干部职工及家属宣传走访到位,对本单位及干部职工家庭固定电话摸底登记。 二、实施方式、步骤 1.开好会议。立即召集全体干部职工开好一次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政法部门群众满意度工作会议,通过会议形式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强调。 2.加强宣传。要充分利用人防站、液晶屏幕和条幅等宣传方式,充分介绍我县政法综治战线为创建和谐平安所做的工作、所付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果,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提升公众安全感工作的知晓率和认可率。 3.电话摸底。在往年已报固定电话的基础上,对单位干部职工新增固定电话或手机与固话捆绑户进行重新摸底,对已取消原有固定电话更新登记。

4.组织走访。单位每位干部职工与每位拥有固定电话家属见好面,做好宣传、走访工作,告知省民调中心抽查形式及应注意事项。其次提高见面效果,干部要静得下心来听取群众内心话语,沉得下去接收群众意见、建议,甚至牢骚、批评,虚心接收群众填写的《公众安全感调查表》。 5.开展巡逻。我办按照县里统一安排,坚持每季度的最后一个月进行义务巡逻。 6.落实整改、意见建议反馈。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政法部门群众满意度目的是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如果解决了群众所遇的困难、化解其心中矛盾,公众安全感及满意度自然会上升。对摸查收集的群众意见、建议深入分析,落实整改措施,能立即办理的,要立即办理;不能办理的,要再次上门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并以书面形式反馈告知,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绝不能有视而不见、推诿扯皮的现象发生。 三、有关要求 1、组织领导。我办成立黄参霖主任为首的该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积极开展宣传和走访活动。 2、督促检查。县政法委由县综治委牵头成立四个督查、抽查组,实行二轮督查、抽查,具体安排如下:

父母情绪稳定,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育儿知识)

父母情绪稳定,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1 有一个妈妈在朋友圈分享说:“刚刚吼完孩子,真的很后悔,心疼儿子成为了我情绪不稳定的牺牲品。” 引起了大家的同感。多少孩子在默默地当着父母的出气筒啊。 讲真,孩子真的需要你这样去骂吗?其实,很多时候你的焦虑往往比孩子的问题本身更可怕。 比如一个孩子刚刚学说话,口齿不清,一着急就结巴。我想很多父母都会遇到这种情况。 小小鱼有时候急着跟我说一件事的时候,就会急得说不清,我会听着,告诉他慢慢来,一句话允许他说几遍。 慢慢地,他不再说话打结,表达越来越流畅。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说不清,心里很着急,这个孩子今后读书怎么办?会不会变成一个结巴子?怎么办? 被焦虑控制之后,父母就会严厉而急切地关注这个问题,第一遍可能耐心教导,第二遍还老样子。直接就劈头盖脸地骂过去,结果孩子越说越结巴。 本身一个不严重的问题,被父母焦虑的情绪影响着,变成了真正的问题。 2 吼孩子时,你知道孩子的感受吗?

我们常常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而忽视孩子的感受,这是很多父母及教师的一个弊病。 父母打着爱的名义,用父母的权威,期待孩子能够言听计从。一旦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固执的坚持或者犯了小错的时候,就去威胁吼叫。 带着情绪的教育是最无用的教育。 因为你在吼叫的时候,孩子的内心是被封闭的,因为心理保护机制会让孩子进行自我保护。 有的孩子会用手捂住耳朵躲避,有的孩子用哭来保护自己。因为你吼叫造成的伤害太大。 德国有一本非常出名的绘本《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是一只可爱的企鹅宝宝向我们讲述了它和它妈妈之间的非凡经历。 今天早上,我妈妈发脾气,冲着我生气地大叫。结果,吓得我全身都散开飞跑了……我的脑袋飞到了宇宙里,我的肚子落入了大海里,我的嘴巴插在了高山上。最后发脾气大叫的妈妈又将我找了回去,将我修补好。 妈妈跟我说“对不起”,我也原谅了妈妈。 在父母吼叫伤害中的孩子,内心充满恐惧,甚至会瑟瑟发抖,他们靠着天马行空的神游来逃避令人恐惧的现实世界。 父母一两次的伤害,孩子会把伤口修补好,因为只要改了就还是我的好父母,不过还是会留下满身伤痕! 如果时间久了,吼叫成为教养习惯了,那父母就要考虑孩子的心理伤害了。

学校提升公众安全感

学校提升公众安全感 学校在巩固和保持已有工作成效的基础上,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办法,采取有效措施,注重在筑牢防线上下功夫,努力提升公众安全感,为公众制造了一具安全稳定的学习、日子和工作环境。 【学校提升公众安全感方案一】 为进一步深化平安建设,夯实基层基础,全面提升公众安全感指数,积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面降实综合各项工作措施,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特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进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兼顾,强化为民意识,狠抓措施降实,努力实现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各类矛盾纠纷及时有效化解、群众安全感稳中有升、平安创建再上新台阶。 二、领导组织 本次活动成立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万仁忠担任,副组长由副校长万淑平担任。组员分别是校领导班子成员及各班班主任。 三、工作措施 从即日起,针对公众安全感测评中的重点,细化措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公众安全感测评各项工作降到实处。校园安全以内为主、以外促内、内外并举。 (一)动员发动 学校组织一次本单位教员工工参加平安建设宣传教育会,要加大平安建设、提升安全感方面的宣传教育,相互妨碍。 (二)加大宣传 1、横幅标语宣传。至少要在校大门口悬挂一条平安建设宣传标语,在学校家属院悬挂一条标语。 2、专栏宣传 利用学校宣传栏,开发平安建设黑板报,刊登学校平安建设工作成绩、治安防范常识、技防措施等内容,每月更新。3、宣传教育 学校以设立板报、开设法制课等形式,让每一具学生都了解、参与平安创建活动;向学生、家长发放平安宣传页、平安咨询卷,经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让每位家长知道平安建设,参与平安建设。(三)加强治安巡逻 学校自行组成巡逻组,对本校及所属居民楼院开展治安巡逻。(四)通力合作,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管理 学校积极配合公安、城管、工商等部门,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取缔和清理整顿校园及周边地区音像书刊点、别洁饮食摊点和其他各类非法经营的商业摊点;整治校园及周边的交通秩序,减少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加大防火、防中毒、防意外事故等工作力度,加强学校内的食堂管理,严防食品饮料等中毒事件的发生,为学校教育教学创设良好的环境,全力打造和谐平安校园。 (五)狠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学校组织拉式排查矛盾纠纷活动,降实领导包挂工作职责,走访师生、群众,集中化解一批矛盾,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咨询题。并且,仔细结合万名教师访万家、家校合力促行评及万名家长进校园、评师评校促进展活动,了解学生家长对我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全校学生家庭成员职业状况、文化素质、家教方式、家庭经济状况等,探究学校、家庭、社区教育有机结合的途径和办法,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六)仔细做好自查和督查 各班仔细做好自查,学校将抽调特意人员对此项活动进行催促检查。 四、工作要求

恋爱中的安全感知识

恋爱中的安全感知识 一、男人怎么给女性安全感 两性交往中,女性总是处在弱势的一方,女人们都是想要找个有安全感的男人。那么,女人眼中有安全感的男人是哪种类型的呢? 女人需要的只是安全感而已,其他的东西对她们来说也只是无所谓的,只要心理上得到了安慰就可以了,男人只要能给自己的女人安全感其实是最好的,不要把女人想的太过复杂了,人都是一样的。 在感情的范畴里,女人最需要的是什么?把这个问题抛给男人,想必答案多半是金钱、房子和车等等,在他们看来,这些外化的、物质上的虚荣才能满足女人,但实际上,女人内心深处需要的,只是安全感而已。那么,女人们理想中的安全感男人,是什么样子呢? 男人和女人,是两个本该独立存在的个体,无论是热恋中还是婚后,只可惜很多男人忽视了这一点:干涉女人对事业、爱好哪怕只是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认为女人结婚以后就理所当然肩负着生儿育女的责任、用家庭“套牢”女人对自我的追求。实际上即便女人可以默默忍受,这些都是潜藏在感情之下的隐患。女人更需要有一个可以充分尊重她的想法、信任她能力的男人相伴。

有部电影叫做“killing me softly”,可见温柔这个看似绵软的字眼蕴含着多么强的力度。楼梯转角处的一把搀扶,冬日里一个温暖的拥抱,不经意间在人群之中的沉默注视,当她身体不适时的嘘寒问暖,和孩子、宠物嬉闹时的爽朗笑容……绝对令女人无法抵挡。 虽然时代不同了,家庭妇男也早已不再是贬义词,但挑起家庭这个重担的多半还是男人。很难想象一个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整日沉迷网游、和哥们儿喝酒聊天的男人能令女人感兴趣,更不要提安全感——从何而来?一个懂得奋斗的男人才能让女人看到未来的希望:这不仅是他努力证明自己的象征,也表露出他想让她过上更好生活的想法。 女人其实也是很好懂的,不是每个女人都是物质的,真爱来了,她们也是会珍惜的,所以我们还是要珍惜,不能等到失去了才知道去后悔。 有这种心态的人,只要求恋人围着自己转,听自己的话,为自己服务,迎合自己的性格需要,而不顾对方的需求、兴趣、爱好和价值。因而也就很难得到异性的爱。有这种心态的人,只有改变只顾自己的价值观念,同时学会关心、尊重别人,才能说是具备了恋爱成功的基本条件。 女性对周围的人或事甚为敏感,尤其在恋爱中,她会不断地将自己和他人作一比较,脑海里总担心自己的价值得不到对方的承认,因此便产生嫉妒,有时会使自己无法得以解

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提升活动方案

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提升活动方案 近年来,我县公众安全感指数有了较大提升,2020年底达到97.53%,在全省、全市 的排名排位第15和第2,为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县公众安全感和部门满意度,结合农粮系统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力争我县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巩固,并不断提升。2020年度公众安全感指数比全省平均数高2个百分点,在全省和全市排名继续前移。政法部门满意度指数均达到全省平 均数,位于全省全市前列。 二、工作措施 1、进一步增强和谐平安建设的责任感。一是要统一思想认识。主要领导是和谐平安 建设第一责任人,要从思想认识上、组织保障上加强对和谐平安建设工作的领导,认真完 成上级的工作部署及全系统和谐平安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二是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坚 持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把“抓系统、系统抓”同“条块结合、 以块为主”结合起来,积极参加县里组织的建设和谐平安各项活动。三是要严格创建工作 责任制。要建立和健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维稳目标管理责任制、一票否决制、综治责任 人述职制等工作制度,把综治责任人抓平安建设、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工作实绩结合起来,列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于因为工作不力而导致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稳定和安全问题的 股(室)、站及其责任人,要严肃追究责任。 2、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力度。一是各股(室)、站要切实履行好信访维 稳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职责。要及时有效排查和调处急、大、难矛盾纠纷,预防和减少群 体性事件和“民转刑”案件发生,要进一步规范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矛 盾纠纷调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二是要强化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要充分发挥信 息员在基层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调处、早解决。对情况复杂、 反映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挂帅,强化措施,集中力量,限期化解,防止矛盾扩大。三是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基层动、植检站要结合圩日,深入开展 “送法进农家、送科技下乡”活动,增强群众的法制意识,全系统内要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深化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倡导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良好风尚,营造平等、友爱、和谐的人际环境。 3、充分发挥群防群治队伍作用。一是成立局和谐平安建设看楼护院队,各股(室)、站主要负责人责任人。二是全系统上下每逢节假日和重要时期,必须安排专人值班、看楼 护院,保证信息畅通。三是局领导要按照各自分管工作做到“一岗双责”,坚持一手抓平 安建设、一手抓经济建设。局里将保证一定的经费来确保平安建设、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安全生产等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和谐平安建设取得更好的成绩。

稳定的情绪,是最好的教养(深度好文)

情绪像水,稳定的情绪是涓涓细流,滋养万物;不稳的情绪则是咆哮 波涛。 人的一生需要拥有多种素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情绪稳定。 情绪像水,稳定的情绪是涓涓细流,滋养万物;不稳的情绪则是咆哮波涛。 有人曾说“一个失落的灵魂能很快杀死你,远比细菌快的多”。人生路上,我们遇到的最大敌人,不是能力,不是条件,而是情绪。 1、情绪不稳定是缺乏自控力 在《危险人格识别》一书中,情绪不稳定被视为危险人格。 情绪不稳定的人往往缺乏控制情绪的能力,一点点刺激就能让情绪成为他的主人。

这就导致他们性情多变,且极端跳跃。这类人可能上一秒喜笑颜开,下一秒就会因受某种微小细节的影响变得偏执暴躁。 情绪化的人往往精神高度紧张,他们依赖爱与安全感,但又像个孩子一样没有能力去经营维持一段健康的关系。他们敏感、控制欲强、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与注意。 在西南联大时,一日遇飞机轰炸,师生们都往外跑,教庄子的刘文典看到沈从文也在人群中,奚落道:我跑是为了庄子,你什么用都没有,跑什么呢?沈从文笑笑不语。 2、情绪不稳定更容易伤害人 情绪不稳定伤害自己。情绪不稳定的人总是在脾气上来的时候口不择言,或者还会伴有肢体冲突,但情绪一过,又会感到后悔。 人们都是追求安稳平静的,没有人喜欢在惊吓中度日。你过度的愤怒与抱怨,只会让朋友、机会离你越来越远。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你的工作你的生活都可能受到影响。 情绪不稳定伤害亲人。人们在心理上都会更依赖家人,因而情绪不稳定的人,往往选择像亲人发火。关系越亲越容易受到伤害。

与爱人生活在一起,分享彼此的情绪,疏导彼此的心理无可厚非,但这种分享与沟通是相互的,没有人喜欢永远做一个垃圾桶,也没有喜欢成为情绪的宣泄口。 小吵怡情,大吵伤身。一个人在感情生活中总扮演同一个角色,那这份感情就会变成负担,会失去吸引力。 当争吵成为家庭生活的常态,坏情绪传染太多,不论是亲情还是爱情都会在反复无常的“变脸”中消磨殆尽。 父母情绪不稳定更容易给孩子带了情绪或心理上的折磨,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及三观形成,导致孩子畸形成长。 沈从文脾气好,为人谦和,就像他自己所说:“就我性格的必然,应付任何困难,一贯是沉默接受,既不灰心丧气,也不呻吟哀叹”。 3、情绪稳定是人最好的教养 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会有情绪,这很正常。 但情绪就像水,宜疏不宜堵。学会控制情绪要轻拿轻放,不要把情绪看的过重,也不能一味遏制情绪的产生,要学会疏导。

安全知识心得体会

安全知识心得体会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安全知识心得体会 前一段时间,学校利用班队课播放了有关安全的讲座,想让我们增加安全知识,更想让我们提高在生活中自我保护的能力。 从讲座中,我学到了许多必知的常识和许多关于安全的其他知识,它们既丰富了我的脑海“宾馆”,还让我的生命安全有了更好的保障。比如关于水电气的正确使用方法、安全注意措施和急救患者等相关的小知识都通过专家的讲述准确无误地传授给我们,让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能对安全进行细致的了解,还知道了怎么避开危险,采取什么措施急救他人。 在生活中,我们并不是第一次接触危险的,而是经常受到它们的威胁和伤害。如果真的发生了危险,我们一定要用科学的办法消除它们,千万别“火上加油”,不然事情只会更加糟糕。我是有过一次教训的。事情是这样发生的:我闲着没事儿,于是跑去厨房帮妈妈做午餐,做着做着,我一不小心,手滑了,刀重重地落在天然气灶边,把天然气气管割了一个小小口子。开始一直没发觉,后来妈妈嗅到一股臭鸡蛋的味道。我立马想到老师给我们讲的知识,知道了这是煤气泄露,立刻按照讲座上的步骤做起来:先关掉天然气总闸,打开窗户通气,这样就排除了危险,我们的安全得到了一次很好的保障。到现在妈妈还时时表扬我能灵活运动安全知识呢。

我也希望大家能多了解一些安全知识,让大家的生命多一份保证,少一分危险。请一定要记住哟! 安全知识心得体会(2): 无论事情如何,我们都要把握好一切,在发展中,一定要先安全,后生产的原则。安全是人生重要的一课,安全是职业的低线;在安全和效益面前,重要的是先安全,再考虑效益,我相信事故都可预防;我更坚信所有都可以管理上找到原因。 我参加工作一年多,让我牢记的就是:安全管理上的一个核心就是责任,需要我们服从他人的管理,也要加强自我管理,才能确保安全生产,顺利完成好任务,最终实现事故不再发生。 7月是一个不寻常的月,刚结束第七个安全月,我矿组织一次安全知识讲座,很荣幸邀请到了祁老师到我矿来给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在课堂上开展好安全知识抢答活动,让员工们最好的心态投入到安全知识学习中去,每一名员工带好笔和本子,做好了记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所有事故皆可预防,如果能达到安全事故为“o”,那么,我们的企业的未来是非常美好的,安全——软实力的提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尤其是年轻人更需要学习,因为年轻人朝气蓬勃,是在奋斗的好机会,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学习,自觉提高安全文化的执行力,才能更好的开展好自我管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顺利转变,最终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