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印刷术的鼻祖

印刷术的鼻祖

印刷术的鼻祖
印刷术的鼻祖

印刷术的鼻祖——毕昇与古登堡

毕昇,北宋布衣。北宋歙州人,卒于北宋皇佑四年二月,我国伟大的古代发明家。宋初为书肆刻工。宋庆历年间(1041—1048),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即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这一技术未及推广,毕昇就去世。他的字印为沈括家人收藏,事迹见于沈括的《梦溪笔谈》。活字印刷术具有一字多用、重复使用、印刷多且快、省时省力、节约材料等优点,比整版雕刻经济方便,是印刷技术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对后世印刷术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1990年在湖北英山县发现毕昇墓碑。

毕昇创造发明的胶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中国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是对中国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伟大贡献。

在此之前,只有摹印、拓印和雕板印刷,既笨重费力又耗料耗时,不仅存放不便,有错字又不易更正。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方法既简单灵活,又方便轻巧。其制作程序为:先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统一的单字,用火烧硬,使其成为胶泥活字,然后把它们分类放在木格里,一般常用字备用几个至几十个,以备排版之需。排版时,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一个个从备用的木格里拣出来,排进框内,排满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烤。等药剂稍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待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时,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敷上纸,加上一定压力,就行了。印完后,再用火把药剂烤化,轻轻一抖,胶泥活字便从铁板上脱落下来,下次又可再用。

ohannes Gensfleisch zur Laden zum Gutenberg,1397年,约翰内斯·古登堡(又译作“谷登堡”、“古腾堡”、“古滕贝格”,1397年出生于德国美因茨,1468年2月3日逝世于美因茨)是西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他的发明导致了一次媒介革命,迅速地推动了西方科学和社会的发展,是与东方的毕昇相比肩的历史巨人。

古登堡使用金属的字母将它们排列成印刷的书页,这个方式崭新的地方是这些字母可以被重新使用,过去的木刻的底板无法重新使用,它们只能印刻在上面的那一页,而无法用来印其它的页了。直到今天为止古登堡的圣经算做是印刷艺术中的一份珍宝。尤其它的排版非常美丽。

古登堡的发明在欧洲受到非常快的普及。在50年中用这种新方法就已经印刷了三万种印刷物,共1200多万份印刷品。

维克多·雨果称印刷术为世界上最大的发明。古登堡使用的字母由铅、锌和其它金属的合金组成。它们冷却得非常快,而且能够承受印刷时的压力。印刷本身是使用转轴印刷法,印的是纸和羊皮纸。

古登堡的印刷术使得印刷品变得非常便宜,印刷的速度也提高了许多,印刷量增加。它使得欧洲的文盲大量减少。他的发明在西方应用了三百年才被新的机器代替。介于古登堡这项发明的重要意义,美国学者麦克·哈特在他所著的《影

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古登堡排在第8位,可见其在人类历史上巨大的影响力。

印刷术的鼻祖

印刷术的鼻祖——毕昇与古登堡 毕昇,北宋布衣。北宋歙州人,卒于北宋皇佑四年二月,我国伟大的古代发明家。宋初为书肆刻工。宋庆历年间(1041—1048),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即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这一技术未及推广,毕昇就去世。他的字印为沈括家人收藏,事迹见于沈括的《梦溪笔谈》。活字印刷术具有一字多用、重复使用、印刷多且快、省时省力、节约材料等优点,比整版雕刻经济方便,是印刷技术史上的一次质的飞跃,对后世印刷术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1990年在湖北英山县发现毕昇墓碑。 毕昇创造发明的胶泥活字、木活字排版,是中国印刷术发展中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是对中国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对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伟大贡献。 在此之前,只有摹印、拓印和雕板印刷,既笨重费力又耗料耗时,不仅存放不便,有错字又不易更正。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方法既简单灵活,又方便轻巧。其制作程序为:先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统一的单字,用火烧硬,使其成为胶泥活字,然后把它们分类放在木格里,一般常用字备用几个至几十个,以备排版之需。排版时,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一个个从备用的木格里拣出来,排进框内,排满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烤。等药剂稍熔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待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时,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敷上纸,加上一定压力,就行了。印完后,再用火把药剂烤化,轻轻一抖,胶泥活字便从铁板上脱落下来,下次又可再用。 ohannes Gensfleisch zur Laden zum Gutenberg,1397年,约翰内斯·古登堡(又译作“谷登堡”、“古腾堡”、“古滕贝格”,1397年出生于德国美因茨,1468年2月3日逝世于美因茨)是西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他的发明导致了一次媒介革命,迅速地推动了西方科学和社会的发展,是与东方的毕昇相比肩的历史巨人。 古登堡使用金属的字母将它们排列成印刷的书页,这个方式崭新的地方是这些字母可以被重新使用,过去的木刻的底板无法重新使用,它们只能印刻在上面的那一页,而无法用来印其它的页了。直到今天为止古登堡的圣经算做是印刷艺术中的一份珍宝。尤其它的排版非常美丽。 古登堡的发明在欧洲受到非常快的普及。在50年中用这种新方法就已经印刷了三万种印刷物,共1200多万份印刷品。 维克多·雨果称印刷术为世界上最大的发明。古登堡使用的字母由铅、锌和其它金属的合金组成。它们冷却得非常快,而且能够承受印刷时的压力。印刷本身是使用转轴印刷法,印的是纸和羊皮纸。 古登堡的印刷术使得印刷品变得非常便宜,印刷的速度也提高了许多,印刷量增加。它使得欧洲的文盲大量减少。他的发明在西方应用了三百年才被新的机器代替。介于古登堡这项发明的重要意义,美国学者麦克·哈特在他所著的《影

中国传统印刷术的发展脉络

中国传统印刷术的发展脉络 前已述及,《中华印刷通史》是中国印刷术的源流史,是以印刷工艺技术的发展为主线的印刷事业史。因此,勾画印刷术的发展脉络,让读者清楚地了解中国印刷工艺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其轨迹,是本书重点内容之一。本书"古代篇"的七、八、九三章虽多有涉及,但其内容主旨在印刷工艺技术本身及其事业的发展,尚未从整体上勾画出中国传统印刷术的发展轨迹。 中国发明和发展起来的印刷术,为与西方近代印刷术相区别,通常称它为"传统印刷术"。传统印刷术主要分雕版印刷、活字印刷两大系列,而应用最多的是雕版印刷。其间虽有孔版印刷和套版印刷,但二者均可归属于传统的雕版印刷。原因是孔版印刷主要用于织物印染,且印版也是雕刻的;而套版印刷本身就是雕版印刷。将传统的雕版漏印和套版印刷纳入雕版印刷系列中介绍,显得更为系统、适宜(参见表6-1)。 一、雕版印刷的发展脉络 印刷术的种类繁多,工艺各异。传统印刷中的雕版印刷、活字版印刷、套版印刷、漏版印刷,以及应用较少的蜡版、磁版和吕抚泥版印刷(图6-1);近代传入的石版印刷、珂罗版印刷、胶版印刷、凹版印刷……等,都是印刷术,但又各不相同。在这些种类繁多的印刷术中,最先发明的印刷术是雕版印刷。其它门类的印刷术都是在雕版印刷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雕版印刷的发明是最伟大的发明,具有开创之功。 雕版印刷从工艺技术的总体上,有单色雕印和彩色雕印之分;从印刷形态上,则有凸印和漏印之别。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证明,雕刻凸版和漏版早于战国时期已用于织物印花,到西汉时发展到多色分版印花,这有西汉出土的印版和印花敷彩纱为证。以往史学界没有把它归入印刷,这是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以下仅按总体分类──单色雕印和彩色雕印两大系列作简要记述。

中国古代印刷形成原因

A印刷术可以说是世界文明史上的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它标志着人类掌握了文字信息的大批量复制技术,开始了对信息的批量生产, 从而使知识,思想,宗教,文化有了传播的载体,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受 教育的条件,更使各种典籍得以广为传播并流传至今,对世界的科学 文化及文明的进步起到了具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印刷术的出现,也是世界媒介发展及传播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B对于印刷术的发明,世界上早有公认:中国是印刷术的发明国.早 在隋唐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 然而,西方一些学者却认为中国只是雕版印刷的发明者,活字印刷是由德国人古登堡发明的,也因此将古登堡视为"现代印刷术之父". C中国古代印刷术形成的 ○1、历史原因:人类文明和物质文化基础的发展 一、源頭時期的社會環境与發展概況 遠在印刷術成熟之前,隨著以農業為主的綜合經濟的發展,(人們出于生存和生產、生活的需要,)石器、木器、骨器制造和紡織、陶器等原始的手工業得到相應的發展。(其中与后來的印刷術有關的是紡織、陶器,以及稍后出現的金屬冶煉技術。) 為了美化生活,人們開始在制作衣物服飾的織物上描繪、繡織或印染美麗的花紋;在陶器上繪畫、雕刻或拍印几何圖案;并通過金属冶煉,制造金屬的刻刀等工具。(無疑,這些都与手工雕刻、轉印复制、織物印花等印刷術前驅技術的發展息息相關。為印刷術之萌芽和發端。此后,) 隨著社會文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手工雕刻、轉印复制、織物印染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些印刷前驅技術不斷發展,(日趋成熟,直接)促成了印刷術的成熟和完善。 D二、手工雕刻与轉印复制技術的萌芽和發展 在中國古代,有一种“几何形印紋陶”,或簡稱為“印紋陶”的陶器,為當時生活中廣泛使用之物。(這种陶器的特點是陶器表面裝飾著各式各樣的、由線條排列或交織成的几何形圖案和花紋,而且)它的圖案和花紋,既不是描繪的,也不是刻划的,而是采用一种類似于印版的印模拍印上去的。這种拍印技術,包括印模、拍印、印跡(复制品

《印刷术》教学设计完美版

第23课印刷术 ——探究活动(四) 活动目标:即使在电脑通行的今天,人们对书籍和印刷品仍情有独钟。设计精美、图文并茂、版面光洁的书籍、报刊、杂志真令我们爱不释手。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伟大文明,对人类文化和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举世闻名的。跨入21世纪,让我们回到历史时空的隧道里,饶有兴趣地去亲身体验一下我们祖先制作活字印刷的经历。本次活动的目的在于: 1、加深对印刷术伟大发明历史意义的理解。 2、比较古今印刷术,认识科学发明和发展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体验动手制作的乐趣。 活动形式:手工制作 活动资源:1、课文内的文字与图片。 2、有关毕升的影视资料和课外读物。 3、彩泥、橡皮、印泥、铅字等制作材料和印刷材料。 4、电脑及激光打印机。 活动思路:建议利用学校的图书、书法篆刻老师、本校制版印刷室等现成的资源,进行探究活动的准备工作。然后学生分组制作活字,进行简单的印刷,最后总结各种印刷的优缺点,看哪一组的同学字刻的好,印刷的东西清楚。 活动过程:【一】准备阶段: 1、组织学生看资料,查看书籍,回顾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历程。(可幻灯片展示) 现代:激光打印 北宋毕升电脑排版 发明泥活字激光打印 元、明、清三代 锡、木、铜、铅活字印刷

元代双色套印《金刚经注》明代多色套印《萝轩变古笺谱》 2、组织学生参加本校制版印刷室,感受现代科技的进步。 指出:我校使用的是制版印刷。让工人具体操作从制版到印刷出成品这一过程。 3、请篆刻专家讲解 4、 5、 6、制作活字的具体方法,或组织学生观看制作活字的幻灯片或录象,形象感知活字印刷术的制作过程。 活字制作过程: A。制作活字 B。活字排版 F 纸发明者毕升 C。涂色上 4、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制作活字的方法、材料和工具,并准备好有关材料。 (1)把全班学生分成多组讨论具体活字的制作方法。注意问题——反刻、反排版。 (2)准备好材料、工具。如:橡皮、刀片、印泥、毛刷、纸等。 【2】制作活动: 1、学生分为多组制作活字。(教师可选择一首唐诗,每小组制作一句) 2、每个学生相互观赏制作好的活字,并尝试简单印刷,后把所有的活字集中按顺序

雕版印刷作文

雕版印刷作文 中国有这样一门艺术:发源于隋唐之际,流传至今。它以文字为基础,打开了文化交流的大门,在中华灵魂上刻下了历史的花纹,这就是雕版印刷技术。 早在隋唐之际,我国就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后来在辽、宋、西夏、金时期雕版印刷术刻书十分流行,因此雕版印刷术逐渐盛行起来。期间北宋匠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中国的印刷术又有了一个新的突破,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参观雕版印刷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雕版印刷发展的四大基础和制作雕版的过程。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离不开四个重要的条件:文化基础、物质基础、技术基础与社会基础。 首先,雕版印刷术的文化基础指文字的发明。关于文字的起源,仓颉造字是最流行的一说。在前文字时代的人民由于记忆有限,所以用绳结、骨片、竹子等记录事情,后来人民在木头、石头和兽骨上刻的纹路,渐渐演变成甲骨文,从此中国汉字就经历了由繁到简、由圆到方,逐步规范的过程,最后形成了我们今天的汉字。 其次,雕版印刷术的物质基础指文字的书写。因为文字的发明,我国勤劳的古代人们开始书写汉字,进而发明了造纸术和制墨的技术,为雕版印刷的出现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再次,雕版印刷术的技术基础指盖印与捶拓。印章是我国一项古老的技术,有阳文和阴文之分,刻的时候都为反字,印出正字。捶拓是指在石碑上紧紧附上一层湿纸,随后用拓布轻轻刷上墨,纸随着石碑凹进去的地方就不会站上墨,因而印出黑底白字。雕版印刷集合了这两种技术的优点,因此广为流传,渐渐发展起来。到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我国的印刷术大大提速了。 最后,雕版印刷的广泛使用的最主要原因是社会对雕版印刷的大量需求。唐朝时期民间大量需求年画,而寺院因佛教盛行而大量需要经书,但手写工作量巨大,于是雕版印刷就派上了用场。逐渐地,雕版印刷也被运用到民间其它领域。 相对于雕版印刷发展的四大基础,我更喜欢雕版的雕刻过程。 我在扬州雕版印刷博物馆了解了雕版的过程:第一步用极薄的纸写一副字,使纸的正反面都能清晰地透出字迹;第二步对写好的字进行第一遍审稿,若是发现错别字,就要把这个字裁下来,然后重新贴上一块纸,写上正确的字;第三步,把纸反贴在一块光滑平整的木板上,使纸与木板紧紧相贴,字迹便轻松地印在了木板上,确认木板上字迹无误后,刮掉纸屑,上一遍植物油,这时眼前就有一块有字的木板了,准备工作就万无一失了;第四步是雕刻,雕刻的过程就是指把字以外的空白部分凿掉一部分,使空白部分凹陷下去,字的部分突出来。于是接下来工匠们只要按着字的轮廓,把空白的部分凿掉一层,便雕好版了。 这个过程说着简单,可实际上并不容易。工匠们需要先沿着字的轮廓刻出痕迹,然后把不规则的空白部分分割成易凿下来的小块,分多次切下。就这样一块一块地、不厌其烦地雕琢,直至切下最后一块多余的木屑。

印刷术发明的历史原因

现在有很多人,说到中国历史的耻辱就是宋朝。 为什么呢?因为宋朝被少数民族欺负,被蒙古灭亡?其实在当时的世界历史,被蒙古灭亡的又何止宋朝。连最强大的阿拉伯(花喇子模等部),波斯都被蒙古灭亡。 而世界强国仅仅几个月就被灭亡,而宋朝抵抗了半个世纪。 宋朝为什么值得国人骄傲?有一位外国著名学者说过,宋朝就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宋朝文化繁荣程度古代第一 宋朝因为极其重视文教,学术文化的成就极高,中国文化至此更趋精深成熟,所以更方面的人才也就不断的涌现了。明人宋濂谓:“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唐宋八大家,宋朝占了六位,除“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外、还有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宋四大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理学家北宋二程:程颐、程颢。南宋东南三贤:朱熹、张拭、吕祖谦。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宋朝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宋朝诗歌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北京大学正在编纂《全宋诗》,据初步统计所收作者不下九千人,为《全唐诗》的四倍。《全宋词》辑录,共收词人一千三百余家,词章近两万首。孔凡礼《全宋词补辑》,又增收词人百家,词作四百多篇。宋代多高产诗人,陆游自谓“六十年间万首诗”。陆游现留存诗篇九千三百多首。杨万里写过两万多首。 虽然活字印刷技术在宋代并没有大量应用,但它的发明是与文化事业的繁荣分不开的,文化繁荣带来大量的印刷需求,活字印刷术应运而生。 经济繁荣是文化繁荣的物质基础 文化繁荣,那是因为商品经济繁荣。商品经济繁荣促进了市民文化的发展。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通商。南宋时期对南方的开发,促成江南地区成为经济文化中心。 下面这些数字也许能说明问题,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北宋中后期的一般年份也可达8000-9000万贯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高达10000万贯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我们用其他的数字比较一下就知道了。明隆庆5年(1571)国家岁入白银250万两。张居正改革之后的万历28年(1600),岁入400万两以一两银子=1000文钱换算,此时明朝的财政收入仅仅是北宋的不到1/10,南宋的不到1/6,尽管这已经是南宋灭亡的300多年之后,尽管明朝的国土要远远大于宋朝。 两宋社会尊重科技、重视科技 宋代科学技术无疑居于当时世界的最前列。两宋时代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之大、之高,在中国历史上是罕有的。震惊世界的三大发明——火药、活字印刷和指南针,就诞生于这一时期。正如国内外许多著名史家指出的,这三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除此之外,中国人在许多方面也取得了成功,兴修水利,实施水稻的双季栽植;茶叶种植面积扩大;火药的发明又推动了火箭、突火枪、火炮、地雷、火毬等兵器的革命;棉花成为普及性农作物;算盘开始应用,从此成为东亚商人的主要计算工具。总之,没有两宋社会良好的科技氛围,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很难降生的。可能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偶然的,但它确实又寓于两宋社会尊重科技、重视科技氛围的必然之中。 可以说,宋朝社会发展的高度总体来说是超过了唐朝社会。上述三个客观因素也许能说明为什么活字印刷术为什么没有出现在尚武的盛唐,而出现在经济文化科技高度发展的“积弱”宋朝。

谁发明了印刷术

谁发明了印刷术? 在西方,很多人竟然认为德国金匠古滕贝格是“印刷之父” 忽而如微风拂过水面一般轻盈,忽而方圆变换,组成不同形状。897块字模整齐排列,在目不暇接的变换中,唯一不变的是字模组成的汉字——“和”,这是8月8日晚北京奥运开幕式上的字模表演,展现了古老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的神奇魅力。壮观的演出景象倾倒了“鸟巢”内的中外观众,世界也为之惊叹。施奈德斯是荷兰小城哈勒姆市的市长,对“印刷术是中国发明的”一说提出了抗议。据荷兰媒体报道,8月11日,施奈德斯给北京市长写了一封抗议信,声称印刷术是荷兰人科斯特发明的,“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他在信中说,虽然开幕式很精彩,但也有不少瑕疵,“印刷术是由哈勒姆市市民科斯特于公元1400年前发明的。”信中,施奈德斯还附了一张科斯特雕像的照片。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这是每个中国人从小便牢记于心的。中国古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记载: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施奈德斯的抗议尽管刺耳,但也让国人意识到,世界对于印刷术发源有争议。事实上,西方人普遍认为德国人古滕贝格是“印刷之父”。 “印刷术起源于中国,这是毋庸置疑的!”中国印刷博物馆秦国林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但东西方的确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差异。”秦国林介绍,从时间上来说,毕昇的泥活字比古滕贝格的金属活字早400多年;从技术上来说,中国与西方的活字印刷只有材料上的不同,原理是一样的。因此,是中国最早发明了活字印刷,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西方学术界和官方也都认同。一个板上钉钉的事实,却在西方普通百姓心中有着不同的认知。中国印刷史研究专家武汉大学曹之教授认为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是中国的泥活字很少,没有大规模应用,当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雕版印刷术是盖印与拓石两种方法发展、合流而形成的。 雕版印刷术的工艺过程如下:把硬度较大的木材创平、锯开,表面刷一层稀浆糊,然后把写好字的透明薄纸,字面向下贴在木板上,干燥后用刀雕刻出反向、凸起的文字,成为凸版(参看图1-8)。经过在版面上刷墨、铺纸、加压力后,便得到了正写的文字印刷品。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约在1300年前的我国唐朝。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又以科举取仕,提倡读书,盛行佛教,流行经文,对于书籍的需要大为增加,于是,书籍逐渐成为商品。这时,楷书久已流行,纸、墨也广泛应用,盖印和拓石的方法日臻完美,雕版印刷术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诞生的。 从现存最早的文献记载和实物来看,雕版印刷术出现在我国唐朝的初期是完全可靠的。 明朝史学家邵经邦所著的《弘简录》中,有唐太宗“梓行“长孙皇后所撰《女则》十篇记载,“梓行”就是指雕版印刷。可见,在唐太宗执政时期(从公元625年到公元649年的25年间),雕版印刷术已经有所应用了。 这一时期留存下来的实物,也充分证明了上述的论断。如公元1900年,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千佛洞发现的大批文物中,有一卷刻印精致的《金刚经》(参看图1-9),它长一丈六尺,宽一尺,由七个印张粘接而成,上面刻有佛像和经文,卷尾落款是:“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咸通九年即公元868年。《金刚经》现存英国伦敦博物馆内,这是保存到现在载有明确日期的最早雕版印刷品。 唐朝末年,雕版印刷在我国南方很盛行,四川、江苏、安徽等地成了刻印书籍的中心,主要刻印佛教经文和通俗读物。长兴三年(公元93年)宰相冯道提倡刻印《九经》,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完成,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主持用雕版印刷印经书,目的是为了校正文本。 到了宋代,雕版印刷业极为昌盛,除了印刷一些儒家经典、佛教经书之外,还出版了自然科学类的书籍及民间文艺,作品不仅各级官府出资刊刻印刷,而且有私家刻书和坊间刻书,形成了以雕版印刷作坊为主体的印刷中心(参看图1-10)。所印书籍品种齐全,刻工精细,技术性和艺术性都用很大提高,如刻印工程浩大的《释藏》、《道藏》和历史名著《资治通鉴》以及《主惠方》等史书和药书等。宋代末年,印刷业几乎遍及全国了。 雕版印刷术,在元、明、清三个朝代,不但印书,还印纸币(参看图1-11),中国印刷了早就是以纸币传入欧洲的。 雕版印刷术的另一重大发展,是“套版”和“饾版“彩色图画印刷的发明。 套版是把一张原稿分成几块印版,用不同颜色的色料,分别套印在同一张纸面上。 饾版也是把原稿按不同的颜色,分别雕刻成若干块印版,刷墨时有深有线,然后叠印在同一张纸面上,因其印版零碎,用时要摆布拼凑,有如陈设的食品饾饾,故称饾版。饾版所用版数不同,有时几块,几十块,多过达千块,根据原稿而定。明朝年间(明熹宗天启六年即公元1627年),南京胡正言用饾版印刷印制了《十竹斋画谱》,设色妍丽、浓淡适度、向背明显、生动鲜艳,作为艺术珍品流传至今。 总之,雕版印刷术是我国的伟大发明,在我国历代沿用,至今仍有保留,如北京荣宝斋的木刻水印。

现代印刷术的发明与演进

现代印刷术的发明与演进 一、我国印刷术向国外的传播 我国印刷术发明以后,就逐渐向外传播。 朝鲜是最早接受中国印刷术的国家。中朝两国疆土相连,交往密切,公元995年(高丽朝六世成宗十四年),曾派遣使臣来宋朝请求官版《大藏经》,带了回去作为蓝本刻印,历时十年之久,完成了1521部、6589卷的木刻卷本。这就是有名的《高丽大藏经》。 日本最早的印刷物是《陀罗尼经》,印成于公元770年(日本神户景云四年),这是在中国东渡的高僧鉴真大和尚与同去的中国匠人到日本以后刻印而成的。《陀罗尼经》共印100万张,分藏在十大寺院内,至今仍有实物保存。 越南、柬埔寨、泰国、菲律宾、印尼等国家的印刷术,据历史记载,是通过使臣、商人的往来以及中国僧人、华侨、印刷工人的外出,逐渐从我国传播出去的。 我国的印刷术,不仅传到了上述各国,而且经过丝绸之路影响到欧洲,促进了现代印刷术的产生。 1907年,在敦煌千佛洞发现的回纥文的木活字,是完全按照王祯的方法制造的。据分析,约在十三、四世纪,回纥人的印刷工业曾经相当发达,而且,回纥人的印刷术来源于宋朝和元朝。 波斯(现在的伊朗)是继回纥之后,中国印刷术西传途径上的另一个中继站。公元1294年,伊尔汗国曾在波斯的首都塔布里兹,用雕

版印刷术发行过一种纸币,是依照元朝的“至元宝钞”,用汉文和阿拉伯文两种文字印刷的。波斯著名的历史学家拉施德在公元1310年完成的名著《世界史》中,也有关于中国印刷史的详细记载。 十三世纪初建立起来的蒙元帝国地跨欧、亚两洲。随着蒙元帝国疆域的扩大,欧洲和中国人员之间的交往逐渐增多,尤其是当时元朝的纸币,已经达到“每日印造不可数计”的程度,流传极广,这也促进了印刷术的传播。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将元朝的纸币带回欧洲,并在他的《游记》中有详细的记载。十二、三世纪的十字军东征,也使欧、亚两大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接触,十字军从东方带回去的纸币、纸牌、版画等印刷品,对欧洲印刷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总之,亚洲各国的印刷术多是从中国传去的,欧洲印刷术的产生也深受中国印刷术的影响,我国的印刷术,可说是渊远流长。 二、现代印刷术的产生和演进 我国发明的活字版印刷术,在国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成为现代印刷术的主流。对中国古代活字版印刷术,有突出改进和重大发展的是德国人谷登堡,他创造的铅合金活字版印刷术,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直到现在,仍为当代印刷方法之一。 谷登堡创建活字版印刷术大约在公元1440~1448年,虽然比毕昇发明活字版印刷术晚了400年之久,但是,谷登堡在活字材料的改进、脂肪性油墨的应用,以及印刷机的制造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奠定了现代印刷术的基础。各国学者公认,现代印刷术的创始人,

现代印刷术

现代印刷术 2011-9-14第一节课 一、 印刷术的萌芽——盖印、拓石。 手工雕刻技术:盖印与拓石。 雕版印刷的出现,标志着印刷术的诞生。雕刻版第一部作品是唐朝的《金刚经》。(现在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印刷术的两大里程碑:1,雕刻版印刷的出现。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现代印刷术的奠基人:德国古登堡。 1807年铅字印刷术传入中国。 二、 印刷种类:1,书刊印刷2,报业印刷3,包装印刷4,商业印刷5,有价钞券印刷6,工业印刷 印刷是使用印版或者其他方式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工艺技术。印刷的五个工艺过程: 印刷要素:原稿、印版、油墨、承印物、印刷机械。 原稿是制版,印刷的基础。原稿分为: 印版是用于传递油墨至承印物上的印刷图文载体,他主要分为图文部分和空白部分。 印版分为:凹版,凸版,平版,孔版。 印版方法分为:直接印刷和间接印刷。

油墨是指在印刷过程中,被转移到承印物上的成像物质。 承印物是能够接受油墨或吸附色料并呈现图文的各种物质的总称。其中用量最大的是纸张和塑料薄膜。 纸张分为:新闻纸、胶版纸、铜版纸。 纸张的生产过程:制浆和造纸。 执掌的重量是用定量和会重来表示。其中定量是单位面积纸张的重量。 印刷机械是用于生产印刷品的的机器,设备的总称。它的功能是使印版图文部分的油墨转移到承印物的表面。 2011-9-16第二节课 一、印刷的分类:就工艺而言,分为直接印刷和间接印刷。 1,凸版印刷:采用凸印版印制的方式。 原理:墨轮首先滚过印版表面,使油墨粘附在凸版的图文部分,然后承印物和印版上油墨相接处,在压力作用下,图文部分的油墨便转移到承印物上。 特点:压力小,适合印刷包装,装潢材料。 2,凹版印刷:采用凹印版进行印刷的方式。 原理:印刷时,先使整个印版表面涂满油墨,然后用特制的刮墨机构,把空白部分去除,而图文部分保留在孔穴之中,再在较大的压力下,将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 特点:印刷压力大,墨层厚实,适合防访和有价钞券的印刷,包装印刷。 3,平版印刷:又叫胶印。采用平版印刷进行印刷的方式。 原理:利用油水不相容原理,先让空白部分吸水,再让图文部分吸油,由于油水

中国古代印刷术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印刷术发展历史 中国的印刷术,源远流长,传播广远。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它随中华文化的诞生萌芽,随中华文化的发展演进。如果从其源头算起,迄今已经历了源头、古代、近代、当代四个历史时期,长达五千余年的发展历程。 印刷术是工艺技术,属科学技术范畴;印刷又是工业。当今的印刷工业,已经形成涉及机械、电子、化工、纺织等多种学科、跨行业的庞大的工业体系;而且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人类生活所不可缺少,被孙中山先生列于食、衣、住、行之后,为人生不可缺少的五大要素之一。如此重大的工艺技术的发明,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偶然事件。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历史上任何工艺技术的发明都不是偶然的,都要经过从设想、萌芽,到雏型,到完善的发展过程。印刷术也不例外。印刷术从萌芽到雏型,到完善,大约经历了从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两晋、南北朝,一直到隋朝的长达三千多年的漫长岁月,完成了印刷材料、印刷工具、印刷技术等印刷术所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为印刷术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就中国传统的印刷术而言,印刷必有印版,而印版是手工雕刻的。可见,手工雕刻技术的出现实乃印刷之源。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证明,手工雕刻技术在大约五千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晚期,已经用于陶器的制作和树皮布印花。这是印刷工艺技术的开端。到了商朝,手工雕刻技术被广泛用于在龟甲、兽骨之上雕刻文字。此后,手工雕刻技术日益成熟,并用于钟鼎彝器、碑文、玺印、砖瓦,从而引发

出封泥、盖印、印染、拓印等与印刷术颇为近似的转印、复制技术,为印刷术的发明和完善奠定了技术基础。 印刷是复制术。印刷通过印墨将印版上的图文转移到承印物上。印墨和承印物这些原材料于印刷术是必不可少的。印刷术的承印物主要是织物和纸张。织物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很早很早就有了。纸张出现较之织物为晚。现存最早的纸是西汉文景时期的麻纸。东汉蔡伦对造纸术做重大改良后,才广泛用于书写和印刷。人工制墨出于先秦。此前人们用天然矿物质,譬如用硃砂、黑土等矿物质书写。东汉韦诞改良制墨术,为书写、印刷提供了“一点如漆”的理想材料。织物、印墨、纸张的发明和完善,为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印刷术作为转印复制术,其复制对像和内容,概而言之,无非图像和文字两大类.其中,由于社会文化事业的需要,尤以文字的复制为多。同时,由于社会对文字的广泛需求,直接促成了手工雕刻技术的成熟和完善。因此,文字的诞生、发展和规范,就成为印刷术的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了。 中国的文字──汉字,源于图画,由原始的图画演变而成。刚刚从图画中衍生出来的文字,似画非画,似字非字,尚在朦胧之中,我们称它为图画文字。图画文字逐渐演变成象形文字。到了商殷时期,这种象形文字已演变成较为成熟的、现在可以见到的甲骨文字了。此后,汉字经过几次大的整理工程,由古文而大篆,由大篆而小篆,由小篆而隶书,由隶书而楷书,几经整简、划一,到楷书,中国的汉字已演变成为笔划省简、规范,易于刻版印刷之文字了。笔的发明和发展,于汉字的演进和规范,功不可没。由于有了挥洒自如的毛笔,中国的文字才得以

历史趣谈印刷术发明者毕升人物纪念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印刷术发明者毕昇人物纪念简介 导语:墓葬毕昇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然而,史料对毕昇的唯一记载就是沈括《梦溪笔谈》中的那区区四个字:布衣毕昇。千百 墓葬毕昇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然而,史料对毕昇的唯一记载就是沈括《梦溪笔谈》中的那区区四个字:布衣毕昇。千百年来,毕昇的身份一直是个迷。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湖北英山县的一名基层干部发现了一块古代墓碑,关于毕昇籍贯和身世的谜团,才被逐渐打破。2015年1月10日,以这一故事为主题的纪录片《毕昇墓碑之谜》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影片于2015年1月16日21:59分在央视科教频道(CCTV10)《探索发现》栏目首播。1990年秋,湖北省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睡狮山麓出土了一方墓碑,据考证为毕昇的墓碑。 墓地西3公里处为毕家铺,南一公里处的肖家大屋传为毕宰相府,东十五公里处有宰相毕翰儒墓。经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中国印刷博物馆筹委会、湖北省文管会等单位委托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史树青等28名专家学者鉴定,认为毕昇墓。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活字排版印刷术(沈括《梦溪笔谈》载:“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在当时印刷界反响很大。 英山毕昇森林公园位于温泉城区。是大别山主峰天堂寨跌岩而来的中支山脉最后一个高峰,也是城区的至高点,公园东临科技金融贸易开发区,南望红南经济长廊,西眺龙头工业区,北与乌云山茶叶公园相依,公园距武英高速公路仅有1公里,毕昇森林公园现有森林面积8500亩,新修公园循环公路9.8公里,建设亭阁景点31个,其中毕昇雕像、毕昇纪念馆和露天大佛、鸡鸣游乐园已接待游客。正在发掘毕

印刷术的意义之我见

印刷术的意义之我见 陈佳莉 07编辑出版班 学习《中国编辑出版史》后,我对印刷术有了很深的印象。印刷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不仅在文化的传承上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也推动了先进文明的传播,促进了世界的进步。 自从发明纸以后,书写材料比起过去用的甲骨、简牍、金石和缣帛要轻便、经济多了,但是抄写书籍还是非常费工的,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至少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捶拓和制造印章的技术,这被认为是雕版印刷术的先驱。而后,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向雕版印刷技术过渡。根据目前掌握的材料,我国印刷术最迟发明在7~ 8世纪的唐代经济文化迅速发展时期。 雕版印刷一版能印几百部甚至几千部书,对文化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刻板费时费工,大部头的书往往要花费几年的时间,存放版片又要占用很大的地方,而且常会因变形、虫蛀、腐蚀而损坏。印量少而不需要重印的书,版片就浪费了。而由于它本身是整版印刷,一旦发现错别字,改起来很困难,常需整块版重新雕刻,费时又费力。 北宋平民发明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改进雕版印刷这些缺点,他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庆历年间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由于它是先制反的单字,自然也就不存在一旦有错,必须整版改动的问题。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毕升用胶泥做成一个一个的长方形柱体,在一面上刻上单字,再用火烧硬,这就是一个一个的活字,印书的时候,先预备好一块铁板,铁板上面放上松香和蜡之类的东西,铁析四周围着一个铁框,在铁框内密密地排好活字,满一铁框为一版。放在铁板下烤,使松香和蜡熔化,另外用一块平板在排好的活字上面压一压,把字压平。撤去火以后,待松香和蜡凝固后,一块活字版就排好了。它同雕板一样,只要在字上涂墨就可以印刷了。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能有效的提高印刷的效率。但很长时间,活字印刷术并没有得到推广。这是中国编辑出版事业的一大缺憾。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讲,封建社会重理轻文、墨守成规的思想,统治阶级的对劳动人民实践成果的轻视,学术书籍的更新慢,这都抑制了活字印刷术的发展。此外,活字印刷术本身的复杂性,加之中国汉字数量大、笔划多、排检不变的特殊性也给其的发展带来阻力。 印刷术结束了书籍流传全靠抄写的历史,是中国编辑出版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极大的促进了人类文化和整个社会的进步。直至今日,印刷术仍然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支柱。印刷术是人类历史上的光辉的一页,值得自豪的是,写下这伟大一页的正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读本】中国印刷术

研学读本【样例】 课程九:中国印刷术 一、概述 在星光熠熠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长河中,造纸术、印刷术异常夺目。它们琴瑟和鸣千余年,承担着传播世界文化的历史使命。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和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共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目前已知最早的活字印刷品是考古学家发现的西夏时期的木活字印刷品. 通过印刷术课程内容,了解雕版印刷发明的历史、背景、意义及雕版印刷术的步骤,加深他们对“工匠精神”内涵的了解。通过了解印刷术,体验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学习了解相关知识内容,并能叙述表达印刷术的知识, 二、研学计划 三、研学内容 (一)印刷术的历史

1.印刷术知识讲解 印刷术是工艺技术,属于科学技术范畴,有属于工业范畴。当今的印刷工业,已经形成涉及机械、电子、化工、纺织等多种学科、跨行业的庞大工业体系。如此重大的工艺技术的发明都不是偶然的,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印刷术从萌芽到雏形到完善,大约经历了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两晋南北朝长达三千多年的漫长岁月,完成印刷材料、印刷工具、印刷技术等印刷术所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为印刷术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印刷术的国家。据记载,最早的印刷术,是隋唐之际发明的刻版印刷术。 刻版印刷是用手工刻出阳文反字,涂上黑墨,复印在纸上。这种方法比手抄书籍效率提高若干倍。 刻版印刷术发明后,在今四川和长江中下游,已有书商印售历书、诗歌、小学字书及阴阳迷信书等。十二世纪初,浙江、福建、山西等地的书坊刻书业已发达起来。官府刻书最早始于十世纪初,历代专职刻书的机构一般属国子监。印刷技术形式有写刻、朱墨印、几色套印等。我国的刻版印刷早于欧洲八百年。刻版印刷的发明和刻体图书的

印刷术资料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代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印刷术先后传到朝鲜,日本,中亚,西亚和欧洲。 目录 简介 印刷术的起源 印刷术起源于中国的原因 印刷术的种类凸版印刷: 平版印刷: 凹版印刷: 孔版印刷: 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 活字印刷的发明 印刷术的发展 隐形印刷术 印刷技术的对外传播 现代印刷术的产生和演进 印刷术的深远意义 印刷流程图 印刷术语印前 印刷 装订 排版 其他印刷常用术语 谷登堡对现代印刷技术的贡献 印刷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课程 专业方向与特色 就业方向 简介 印刷术的起源 印刷术起源于中国的原因 印刷术的种类凸版印刷: 平版印刷: 凹版印刷: 孔版印刷: 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 活字印刷的发明 印刷术的发展 隐形印刷术 印刷技术的对外传播现代印刷术的产生和演进印刷术的深远意义印刷流程图印刷术语

印前印刷装订排版其他印刷常用术语谷登堡对现代印刷技术的贡献印刷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专业方向与特色就业方向展开编辑本段简介 毕昇 印刷术发明之前,文化的传播主要靠手抄的书籍。手抄费时、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既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又给文化的传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印章和石刻给印刷术提供了直接的经验性的启示,用纸在石碑上墨拓的方法,直接为雕版印刷指明了方向。中国的印刷术经过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阶段的发展,给人类的发展献上了一份厚礼。印刷术的特点是方便灵活,省时省力。是古代印刷术的重大突破。 编辑本段印刷术的起源 印章在先秦时就有,一般只有几个字,表示姓名,官职或机构。印文均刻成反体,有阴文、阳文之别。在纸没有出现之前,公文或书信都写在简牍上,写好之后,用绳扎好,雕版印刷 在结扎处放粘性泥封结,将印章盖在泥上,称为泥封,泥封就是在泥上印刷,这是当时保密的一种手段。纸张出现之后,泥封演变为纸封,在几张公文纸的接缝处或公文纸袋的封口处盖印。据记载在北齐时(公元550~577年)有人把用于公文纸盖印的印章做得很大,很像一块小小的雕刻版了。1、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时期的印刷术。2、晋代著名炼丹家葛洪(公元284~363年)在他著的《抱朴子》中提到道家那时已用了四寸见方(13.5×13.5)有120个字的大木印了。这已经是一块小型的雕版了。3、佛教徒为了使佛经更加生动,常把佛像印在佛经的卷首,这种手工木印比手绘省事得多。4、碑石拓印技术对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很有启发作用。刻石的发明,历史很早。初唐在今陕西凤翔发现了十个石鼓,它是公元前8世纪春秋时秦国的石刻。秦始皇出巡,在重要的地方刻石7次。东汉以后,石碑盛行。汉灵帝四年(公元175年)蔡邕建议朝廷,在太学门前树立《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印刷术 《公羊传》、《论语》等七部儒家经典的石碑,共20.9万字,分刻于46块石碑上每碑高175、宽90、厚20厘米,容字5000,碑的正反面皆刻字。历时8年,全部刻成。成为当时读书人的经典。很多人争相抄写。后来特别是魏晋六朝时,有人趁看管不严或无人看管时,用纸将经文拓印下来,自用或出售。结果使其广为流传。5、拓片是印刷技术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古人发现在石碑上盖一张微微湿润的纸,用软槌轻打,使纸陷入碑面文字凹下处,待纸干后再用布包上棉花,蘸上墨汁,在纸上轻轻拍打,纸面上就会留下黑地白字跟石碑一模一样的字迹。这样的方法比手抄简便、可靠。于是拓印就出现了。6、印染技术对雕版印刷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印染是在木板上刻出花纹图案,用染料印在布上。中国的印花板有凸纹板和镂空板两种。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公元前165年左右)出土的两件印花纱就是用凸纹板印的。这种技术可能早于秦汉,而上溯至战国。纸发明后,这种技术就可能用于印刷方面,只要把布改成纸,把染料改成墨,印出来的东西,就成为雕版印刷品了。在敦煌石室中就有唐代凸板和镂空板纸印的佛像。印刷术 印章、拓印、印染技术三者相互启发,相互融合,再加上我国人民的经验和智慧,雕版印刷技术就应运而生了。7、隋唐之际(7世纪左右),出现雕版印刷术。早期印刷活动主要在民间进行,多用于印刷佛像、经咒、发愿文以及历书等。唐初,玄奘曾用回锋纸印普贤像,施给僧尼信众。8、北宋时期(11世纪左右),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次革命,对中国、欧洲、乃至世界文化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特别是传入欧洲后,有力推动了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进行。 编辑本段印刷术起源于中国的原因 毛笔和墨的发明,使得读书人不仅能读书还能书写,不必象刀笔时代那样需要一个刻写匠随时侍候,而且更方便记录自己的思想。春秋以前,我国历史上虽然不乏大政治家、大思

印刷术的发明的小故事

印刷术的发明的小故事 早先印书,都是把书刻在整块整块的木板上印。听说师兄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印刷 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几十倍,师弟们纷纷向师兄取经。 毕升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发明介绍给师弟们。 他先将细腻的胶泥制成小型方块,一个个刻上凸面反手字,用火烧硬,按照韵母分别 放在木格子里。然后在一块铁板上铺上粘合剂松香、蜡和纸灰,按照字句段落将一个个字 印依次排放,再在四周围上铁框,用火加热。待粘合剂稍微冷却时,用平板把版面压平, 完全冷却后就可以印了。印完后,把印版用火一烘,粘合剂熔化,拆下一个个活字,留着 下次排版再用。 师弟们禁不住啧啧赞叹。一位小师弟说:“《大藏经》5000多卷,雕了13万块木板,一间屋子都装不下,花了多少年心血!如果用师兄的办法,几个月就能完成。师兄,你是 怎么想出这么巧妙的办法的?” “是我的两个儿子教我的!”毕升说。 “你儿子?怎么可能呢?他们只会‘过家家’。” “你说对了!就靠这‘过家家’。”毕升笑着说,“去年清明前,我带着妻儿回乡祭祖。有一天,两个儿子玩过家家,用泥做成了锅、碗、桌、椅、猪、人,随心所欲地排来 排去。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当时我就想,我何不也来玩过家家:用泥刻成单字印章,不就 可以随意排列,排成文章吗?哈哈!这不是儿子教我的吗?” 师兄弟们听了,也哈哈大笑起来。 “但是这过家家,谁家孩子都玩过,师兄们都看过,为什么偏偏只有你发明了活字印 刷呢?”还是那位小师弟问道。 好一会,师傅开了口:“在你们师兄弟中,毕升最有心。他早就在琢磨提高工效的新 方法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哦——!”师兄弟们茅塞顿开 宋代,图书出版事业全面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各地都开始出现雕版刻书机构,并形成分布于中原、西南、东南的四大刻书中心,全国性的刻书网以官刻、坊刻和私刻为 三大主干力量,开创了空前的繁荣景象。 这些书坊以刻印出售书籍为业,以营利为目的,拥有写工、刻工、印工等工种,雕版、印刷、装订等生产环节与设备,并且经常花样翻新。尤其在毕昇发明活体印刷术以后,市 场上的印刷业更加活跃。宋朝的印刷术很快传到其他地方,出现了金朝的铜版印刷和山东 潍坊的古版拓印技术。

中国印刷术向外传播历程及其影响

6.中国印刷术向外传播历程及其影响 世界各国的印刷术,都是从中国直接或间接传播过去的,至少是在中国发明和发展起来的印刷术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印刷术的外传分为在东方的传播与在西方的传播。 在东方,朝鲜、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因地理位置较近,文化传统与政治制度也跟中国相似,印刷术就较早传到那些地区。 唐代中国与外国交往密切,尤其与日本、朝鲜两国。那时日本派遣了许多遣唐使、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公元8世纪日本刻印了《无垢净光经根本陀罗尼》佛经百万卷。据一位日本学者的说法,日本引进印刷术是通过公元754年东渡日本的中国人鉴真大和尚一行人的传授。 朝鲜出现印刷术大约在11世纪。根据现有文物,一位韩国学者说1007年出版的《宝箧印陀罗尼经》是韩国最早的印刷品。唐代时朝鲜也有许多学生来中国学习,印刷术可能早在唐代武则天时期就已传到朝鲜。韩国庆州佛国寺发现中国唐朝武后时期的印品,那是由中国传入的。 13世纪越南出现采用雕版印刷的户口帖子,但越南引进印刷术的具体时间难以断定。越南非常珍视书籍,不惜重金购买或通过交换、赠送等形式从中国输入书籍。后来越南刻书盛行,除官方刻书外,民间刻书也非常多。 约在16世纪中国印刷术传入菲律宾。宋代太宗以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华人纷纷到菲律宾经商或谋生定居。这些华人包含一些刻版印刷工匠。有个中国的基督教徒,教名叫约翰·维拉,他是菲律宾第一个闻名的刻工。 其他东南亚国家得到明朝政府赏赐的印刷品,也有华人过来经商或定居,应在中国明朝时期引进印刷术。 在西方,印刷术先由中国新疆传到中亚,15世纪时传到德国,再由德国传到欧洲各地。印刷术传到中亚,西亚后,阿拉伯人拒绝利用印刷术。一度成了印刷术传播的障碍。 具体传播方式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成吉思汗西征时将印刷术传入欧洲,一种说法是欧洲旅游者的作用,一种说法是欧洲教士和商人的作用。 印刷术外传的影响:朝鲜人民在掌握了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后,创造出铜活字、铁活字,进一步发展了印刷术。印刷术的应用促进了世界各国的文化发展,为普及基础知识与文化做出巨大贡献。印刷术的外传还促进外国印书馆的产生,为商品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同时还促进了中国儒家文化在东亚、东南亚的传播,增强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欧洲使用印刷术后,发明了现代流行的扑克牌。纸币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也有印刷术外传的贡献。古登堡是在中国印刷术的基础上,创造出铅活字与印刷机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