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治

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治

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治
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治

DOI :10.3969/j.issn.1007-5062.2012.02.012

作者单位:100029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呼吸科

通信作者:朱光发,E-

mail :gfzhu63@hotmail.com ·侵袭性真菌病专栏·

〈专家笔谈〉

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治指南解析

朱光发

〔关键词〕侵袭性真菌病;诊治;新进展〔中图分类号〕R 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062(2012)02-137-04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 ,IFD ),

曾经称为深部真菌感染或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FI ),是指穿透通常无菌状态的人体浅表组织,侵犯至人体深部组织器官的真菌感染,其发生取决于外界致病因素和人体免疫力的相

互作用[1]

。近年来,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高强度免疫抑制剂和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应用,以及各种导管的体内介入、留置等,临床上IFD 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侵袭性肺真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disease ,IPFD )是IFD 临床常见类型,

已日益成为免疫抑制患者及其他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本文就IPFD 的定义、

流行病学、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阐述,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

1.侵袭性肺真菌病定义

IPFD 是指真菌引起的支气管肺部真菌感染,即真菌对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的侵犯,引起气道黏膜炎症和肺部炎症肉芽肿,严重者引起坏死性肺炎,甚至血行播散至其他部位。但需注意的是,

IPFD 不包括真菌寄生和过敏所引起的肺部改变。真菌寄生是指临床上患有慢性肺部疾病的免疫功能正常者,

痰液真菌培养阳性,大多为真菌在呼吸道寄生,或称为定植;后者是指真菌作为过敏原引起支气管哮喘发作,如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IPFD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2]

,前者指免疫功能正常、有或无临床症状的肺部真菌感染;后者指伴有宿主因素和(或)免疫功能受损的肺部真菌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2.侵袭性肺真菌病流行病学

绝大多数IFD 患者有免疫功能异常,在经典高危人群如白血病、艾滋病、骨髓干细胞及实体器官移植等患者中,IFD 的发病率高达20% 40%。还有一部分内外科危重病患者,属于非经典人群,由于严重的基础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手术指征和范围的扩大、各种导管的体内介入与留置,以及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广泛应用等,导致患者免疫屏障受损与功能障碍引发IFD 。IFD 中肺部真菌感染居所有内脏真菌感染的首位(60%),

占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的10% 15%。多数IPFD 患者由于有严重基础疾病,加上诊断与治疗不及时,因而预后差,其中念珠菌病的病死率接近40%,而曲霉病的病死率可高达80%以上

[3-4]

。目前认为,引起IPFD 常见的真

菌主要是念珠菌、曲霉、隐球菌及接合菌(主要是毛霉)和肺孢子菌等。但哪一种真菌占致病的主要地位一直存在争议。美国对1988 1997年确诊的140例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最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曲霉(57%)、隐球菌(21%)和念珠菌(14%)。1986 1998年,我国报道127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依次为念珠菌(79.5%)、曲霉(11.8%)、毛霉(3.9%)、青霉(3.9%)和隐球菌(0.78%)。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IPFD 以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IPA )最多见,而肺念珠菌病尤其是念珠菌肺炎和肺脓肿少见,

其依据是国内外尸检结果极少发现真正意义的念珠菌肺炎,尤其是美国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 ),2009年关于念珠菌病的临床实践指南中描述念珠菌肺炎和肺脓肿罕见(very uncommon )

后[5],许多专家开始对此持赞同态度。但纵观国内外文献,大多数的病原菌统计来自血液恶性肿瘤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由于这些患者存在粒细胞缺乏,曲霉感染率高。但普通内科、呼吸科或ICU 的患者,由于通常不存在粒细胞缺乏,其肺真菌病的种类一直缺乏可靠的流行病学资料。最近,由刘又宁等牵头进行的我国第一项大规模的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6],依据目前国内外公认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确诊和临床诊断标准,在非血液恶性疾病患者中最终确定的位于前7位的肺真菌病依次为肺曲霉病180例(37.9%),肺念珠菌病162例(34.2%),肺隐球菌病74例(15.6%),肺孢子菌病23例(4.8%),肺毛霉病10例(2.1%),肺马内菲青霉病4例,组织胞浆菌病2例。可见肺念珠菌病并不少见,仅次于肺曲霉病,且与肺曲霉病的比例非常接近。应该注意的是肺念珠菌病的病原菌中,白念珠菌在下降,而非光滑和克柔等非白念珠菌在上升。

3.侵袭性肺真菌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

IPFD常继发于严重的基础疾病,其病理改变可有过敏、化脓性炎症反应或慢性肉芽肿形成。IPFD 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多与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甚至肺部肿瘤相似缺乏特异性。X线表现多种多样,无特征性,可为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单发或多发结节,乃至肿块状阴影和空洞。尽管如此,有些影像学对于真菌感染的判断还是具有提示意义的,值得临床医生加以注意。如IPA的病理基础是曲霉侵犯肺小血管,形成出血性肺梗死,即当肺小血管梗死后局部形成肺结节或实变病,常位于肺外周近胸膜处,呈单发或多发病灶,病灶周围出血,表现为实变和晕轮征;约10 15d后肺结节病灶或肺实变区开始液化、坏死,出现空洞或新月征。上述表现在感染的急性期常见,CT显像较清晰,可作为诊断IPA的主要依据之一。此外,影像学上两肺有毛玻璃样肺间质病变征象,并伴有低氧血症,应高度警惕肺孢子菌肺炎。

4.侵袭性肺真菌病的病原学检测

(1)直接真菌检测法确诊IPFD主要依靠肺组织活检的病理学检查,有真菌侵袭和相应炎症反应与肺损害的证据(如HE、PAS、嗜银染色等),以及正常无菌腔液(如血液、胸腔积液、肺穿刺抽吸液等)真菌培养阳性。因此,当临床怀疑IFD时,应尽量多次抽取血液、其他无菌腔液和组织标本进行培养;在患者病情允许时及早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或经内镜、剖胸手术取得肺活检标本,以明确诊断。临床实际工作中,并非所有患者均能得到组织病理学诊断依据,而临床病情的发展又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故合格的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的微生物学检查就成为临床诊断IPFD的重要依据之一。但临床最常用的痰液真菌培养阳性并不能区分真菌污染、定植和感染,所以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即使作为临床诊断依据,也应多次培养为阳性才有参考价值。合格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直接镜检,或培养新生隐球菌阳性,或发现肺孢子菌包囊、滋养体及囊内小体则有临床意义,因为在气道内很少有隐球菌和肺孢子菌的定植。

(2)间接真菌检测法主要有真菌抗原检测和DNA检测[3]。真菌抗原检测包括半乳甘露聚糖(GM实验)、(1,3)-β-D-葡聚糖抗原(G试验)和隐球菌抗原检测。其中血清GM实验和G实验已经公认为肺真菌感染的微生物学依据,尤其是GM试验对肺曲霉病的诊断价值非常大,国内外的荟萃分析结果已经证实,其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达90%左右。但目前所有的荟萃分析结果均来自于血液恶性肿瘤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而对非粒细胞缺乏患者的诊断价值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诊断的敏感度远远不如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当检测结果阴性时不能作为排除诊断的标准,其诊断价值尚需要进一步探讨。对非粒细胞缺乏患者,当拟诊IPA时,肺泡灌洗液(BALF)标本的GM检测可能比血液中的结果更为可靠,敏感度和诊断价值更高,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G试验的特点是具有筛查真菌感染的价值,其阳性提示为除了隐球菌和结合菌之外所有真菌感染皆有可能,因此临床医生需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其他实验进一步进行真菌鉴定。在新生儿或儿童、应用细胞毒性药物或发生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以及使用哌拉/他唑巴坦或阿莫西林/克拉维甲酸等半合成青霉素可导致GM实验假阳性,而血液透析、食用真菌类及其污染的食物、心肺旁路手术、接受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治疗可导致G实验假阳性。无论是检测血液还是脑脊液中的隐球菌抗原对隐球菌感染均有非常好的诊断特异性。应用PCR方法检测各种真菌特异性DN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易污染,且缺乏标准化,其临床诊断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5.侵袭性肺真菌病的诊断

IPFD诊断仍然较为困难,必须综合考虑宿主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和实验室检查。IPFD的诊断标准一直存在争议,至今尚未统一。为

规范我国IPFD的诊断和治疗,中国IPFD工作组经反复讨论,参照欧美国家的相关诊断和治疗指南,结合中国国情,制定出IPFD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草案)与专家共识[2,4],明确提出临床诊断IPFD 时要充分结合宿主因素,除外其他病原体所致的肺部感染和类似临床表现的肺部疾病,并将诊断分为确诊(proven)、临床诊断(probable)及拟诊(possi-ble)3个级别。

(1)诊断依据①宿主因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0.5?109/L,且持续>10d),或体温>38?,或<36?,伴有近期内中性粒细胞减少、曾接受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药治疗、有免疫缺陷病或应用免疫抑制药病史。②临床特征:主要为侵袭性肺曲霉感染的特征性胸部影像学改变,肺孢子菌肺炎两肺出现毛玻璃样肺间质病变征象,伴有低氧血症;次要特征为肺部感染的症状和体征、新出现肺部浸润影、积极抗菌治疗无效的发热等。③微生物学检查:如合格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直接镜检发现菌丝,真菌培养2次阳性,发现肺孢子菌包囊、滋养体或囊内小体;血液标本GM和G试验检测连续2次阳性;血液、胸腔积液标本隐球菌抗原阳性等。

(2)诊断标准①确诊: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肺部感染的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血培养或无菌腔液真菌培养阳性,或组织病理学改变。

②临床诊断: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肺部感染的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1项微生物学检查改变。③拟诊: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肺部感染的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

6.侵袭性肺真菌病的治疗

IPFD诊断极为困难,病死率高,能否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目前提倡依据患者的诊断级别、可能的病原体和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层治疗,分为预防性治疗、经验性治疗、抢先治疗和确诊治疗。通常的程序是对于IPFD高危人群,主张有针对性的预防治疗;原发性IPFD多见于社区获得性感染(如肺隐球菌病),宿主可无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病程相对缓和,凶险程度较轻,尽可能确诊后再选择治疗(确诊治疗);继发性IPFD 大多为医院获得性感染,宿主存在较明确的真菌感染高危因素,病程急骤和凶险,需综合分析和判断,及时行经验治疗或抢先治疗[4]。以下根据指南推荐和笔者自己的临床实践,简述常见IPFD的防治策略。

(1)侵袭性肺曲霉病基于IPA的分级诊断,其治疗也有相应的策略[7]。对于粒细胞缺乏等易感人群,预防性抗真菌治疗依然是重要的防治手段。预防治疗的人群主要为高强度免疫抑制治疗的骨髓移植患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阶段,粒细胞缺乏的同时接受大剂量皮质激素的患者,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双重减少的患者,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及肺移植患者等。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若出现广谱抗细菌药物治疗无效的持续发热,可给予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在高危患者中如果连续监测血GM试验、PCR呈阳性和/或动态变化,则应在诊断评价的同时及早进行抗真菌治疗,即抢先治疗。

预防治疗应选择毒性小、安全性好、性价比高的药物,如同种干细胞受者以及急性髓性白血病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推荐予以泊沙康唑,其他可选择的药物包括伊曲康唑、米卡芬净及脂质体两性霉素B吸入剂等。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推荐选择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体、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或卡泊芬净。确诊的IPA患者的首选初始治疗推荐静脉或口服伏立康唑,病情严重者推荐使用静脉制剂,至好转后口服伏立康唑或伊曲康唑。部分患者可将两性霉素B脂质体作为初始治疗的替代,好转后口服伏立康唑或伊曲康唑。如初始治疗无效,需在明确诊断的情况下进行补救治疗,可选择卡泊芬净或米卡芬净、脂质体两性霉素B、泊沙康唑及伊曲康唑。在初始治疗中不推荐常规采用联合治疗,而在标准治疗不能耐受、多耐药菌感染或广泛感染时可考虑联合治疗。联合治疗时可在当前治疗的基础上另外添加新的抗真菌药物。对在唑类药物预防或抑制治疗过程中出现突破性侵袭性曲霉菌病时,应换避免继续使用同类药物[7-8]。目前较为合理的方案有两性霉素B与5-氟胞嘧啶或棘白菌素类的联合,以及唑类与棘白菌素类的联合。虽然美国IDSA指南中指出尚无证据表明初始联合治疗更为有效,但我们的体会是,对那些重症肺曲霉病患者,初始治疗往往需要联合用药(最常用方案是伏立康唑联合卡泊芬净),即使如此其病死率仍然较高。

IPA的最短疗程为6 12w,应该根据治疗反应决定。停止抗真菌治疗的前提是影像学吸收、曲霉清除以及免疫功能恢复。值得指出的是,血清GM 试验结果降至正常,并不足以作为停止抗真菌治疗的唯一标准。对于免疫缺陷患者,应在免疫缺陷时期持续治疗直至病灶消散。对于已治疗成功的IPA 患者,若预期将发生免疫抑制,重新应用抗真菌治疗能预防感染复发。

(2)肺念珠菌病与IPA相比,肺念珠菌病的预防治疗研究不多,证据也不足。主要集中在一些中性粒细胞缺乏和器官移植患者中。可用于预防性应用的药物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包括普通制剂和含脂制剂)及泊沙康唑。对于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具有念菌血症典型的宿主危险因素(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外周静脉高营养、ICU患者接受透析治疗、植入人造装置和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临床具有念珠菌血症或严重脓毒血症表现,同时肺内浸润性病变抗生素治疗无效,可考虑是拟诊病例;如果血清G试验阳性或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至少1次检测到念珠菌且涂片见到大量菌丝,可判定为临床诊断病例[9],需及给与抗真菌治疗(用药方案见确诊治疗)。

确诊为肺念珠菌病,初始治疗可根据病情严重度、并发症和合并感染的部位、病原体及其药敏情况、药物毒副反应、患者脏器功能、抗真菌药物暴露史、当地流行病学治疗以及经济社会情况选择氟康唑、两性霉素B制剂、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米卡芬净或阿尼芬净)及伏立康唑,或氟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5,9]。除了克柔、光滑念珠菌外,氟康唑对念珠菌仍高度敏感,而且有口服吸收好、安全、组织穿透力强等优点。因此,在病情相对稳定并且近期未用过唑类药物的情况下仍作为首选药,在部分患者应该提高剂量,可以采用降阶梯治疗。对于中重度感染以及近期接受过三唑类药物的患者,卡泊芬净为首选。若当地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率较高或非白色念珠菌比例较高,也应首选棘白菌素类。口服伏立康唑也被批准作为念珠菌血症的一线治疗,它还可作为克柔念珠菌、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感染患者的降阶梯治疗药物。

(3)肺隐球菌病如果是无症状孤立性隐球菌肺炎,患者免疫功能健全者可密切观察,也可给与氟康唑,疗程3 6个月[10]。手术治疗适用于需明确诊断,或影像学持续异常且抗真菌治疗无效的患者。轻度-重度肺隐球菌病患者,无论免疫功能状态如何,均推荐使用氟康唑治疗,疗程为6 12个月。重症肺隐球菌病例(表现类似ARDS)或合并播散性隐球菌病或脑膜炎,标准疗法为两性霉素B(普通或脂质复合体)联合氟胞嘧啶或氟康唑诱导治疗2w,之后用氟康唑巩固和维持治疗6 12个月。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或泊沙康唑可作为氟康唑的替代药物。

(4)肺毛霉病目前惟一有效的治疗是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控制和治疗基础疾病特别是糖尿病酸中毒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对肺毛霉病的治疗十分重要。对于肺部局限性病变者,如能承受手术,可行外科手术治疗。

(5)肺孢子菌肺炎首选药物有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SMZ-TMP),其他药物有喷他脒、克林霉素、伯氨喹和氨苯砜等。依据病情轻重采用静脉或口服治疗。卡泊芬净用于其他药物不能耐受或无效者。

参考文献

[1]De Pauw B,Walsh TJ,Donnelly JP,et al.Revised definitions of invasive fungal disease from 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

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coopera-

tive group and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

eases mycoses study group(EORTC/MSG)consensus group.

Clin Infect Dis,2008,46:1813-1821.

[2]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中华内科杂志,2006,45:697-700.

[3]刘盛敏,朱光发,梁瑛.重症加强治疗病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进展.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8,27:477-

480.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委员会.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结核和呼吸

杂志,2007,30:821-834.

[5]Pappas PG,Kauffman CA,Andes D,et al.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andidiasis:2009update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Clin Infect Dis,2009,

48:503-535.

[6]刘义宁,余丹阳,孙铁英,等.中国1998--2007年临床确诊肺真菌病的多中心回顾性调查.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1,

34:86-90.

[7]Walsh TJ,Anaissie EJ,Denning DW,et al.Treatment of asper-gillosis: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

ciety of America.Clin Infect Dis,2008,46:327-60.

[8]Limper AH,Knox KS,Sarosi GA,et al;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fungal working group.An official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statement:treatment of fungal infections in adult 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patients.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1,183:

96-128.

[9]何礼贤.支气管肺念珠菌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396-399.

[10]中国真菌学杂志编辑委员会.隐球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中国真菌学杂志,2010,5:65-69.

[11]Perfect JR,Dismukes WE,Dromer F,et al.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ryptococcal disease:2010up-

date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Clini Infect

Dis,2010,50:291-322.

(2011-12-26收稿)

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治指南解析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治指南解析 作者:朱光发 作者单位:100029,北京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呼吸科 刊名: 心肺血管病杂志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and Pulmonary Diseases 年,卷(期):2012,31(2) 被引用次数:6次 参考文献(11条) 1.De Pauw B;Walsh TJ;Donnelly JP Revised definitions of invasive fungal disease from 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cooperative group and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mycoses study group (EORTC/MSG) consensus group 2008 2.《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 2006 3.刘盛敏;朱光发;梁瑛重症加强治疗病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进展 2008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委员会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2007 5.Pappas PG;Kauffman CA;Andes 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andidiasis:2009 update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2009 6.刘义宁;余丹阳;孙铁英中国1998--2007年临床确诊肺真菌病的多中心回顾性调查 2011 7.Walsh TJ;Anaissie EJ;Denning DW Treatment of aspergillosis: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外文期刊] 2008(3) 8.Limper AH;Knox KS;Sarosi GA;et al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fungal working group An official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statement:treatment of fungal infections in adult 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patients 2011 9.何礼贤支气管肺念珠菌病的诊断和治疗 2009 10.中国真菌学杂志编辑委员会隐球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2010 11.Perfect JR;Dismukes WE;Dromer F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ryptococcal disease:2010 update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外文期刊] 2010(3) 引证文献(1条) 1.方进琳降钙素原辅助诊断侵袭性肺真菌病4例报告[期刊论文]-内科 2014(2) 引用本文格式:朱光发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治指南解析[期刊论文]-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2(2)

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治指南解析

发布时间:2012-03 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治指南解析 朱光发 〔关键词〕侵袭性真菌病;诊治;新进展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曾经称为深部真菌感染或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是指穿透通常无菌状态的人体浅表组织,侵犯至人体深部组织器官的真菌感染,其发生取决于外界致病因素和人体免疫力的相互作用[1]。近年来,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高强度免疫抑制剂和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应用,以及各种导管的体内介入、留置等,临床上IFD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侵袭性肺真菌病(i 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disease,IPFD)是IFD临床常见类型,已日益成为免疫抑制患者及其他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本文就IPFD的定义、流行病学、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阐述,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 1.侵袭性肺真菌病定义 IPFD是指真菌引起的支气管肺部真菌感染,即真菌对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的侵犯,引起气道黏膜炎症和肺部炎症肉芽肿,严重者引起坏死性肺炎,甚至血行播散至其他部位。但需注意的是,IPFD不包括真菌寄生和过敏所引起的肺部改变。真菌寄生是指临床上患有慢性肺部疾病的免疫功能正常者,痰液真菌培养阳性,大多为真菌在呼吸道寄生,或称为定植;后者是指真菌作为过敏原引起支气管哮喘发作,如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IPFD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2],前者指免疫功能正常、有或无临床症状的肺部真菌感染;后者指伴有宿主因素和(或)免疫功能受损的肺部真菌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2.侵袭性肺真菌病流行病学 绝大多数IFD患者有免疫功能异常,在经典高危人群如白血病、艾滋病、骨髓干细胞及实体器官移植等患者中,IFD的发病率高达20%~40%。还有一部分内外科危重病患者,属于非经典人群,由于严重的基础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手术指征和范围的扩大、各种导管的体

侵袭性真菌感染诊疗指南

侵袭性真菌感染诊疗指南 【概述】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是指侵袭深部组织和内脏以及全身的真菌感染,包括深部组织感染和真菌血症以及血行播散导致的全身皮肤黏膜感染,过去称为深部真菌感染或系统性真菌感染,现统一命名为IFI。 【IFI诊断】 儿科IFI的诊断尚无标准。根据2010《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制定的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IFI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2009年《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制定的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治指南以及欧美国家有关诊治指南,IFI 诊断采用分级诊断模式。 分级诊断由宿主(危险)因素、临床证据、微生物学证据和组织病理学4部分组成,诊断分为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三个级别:1.确诊:宿主(危险)因素+临床证据+组织病理学和(或)有确诊意义的微生物学证据;2.临床诊断:宿主(危险)因素+临床证据+有临床诊断意义的微生物学证据;3. 拟诊:宿主(危险)因素+临床证据。 【IFI治疗药物】 1. 两性霉素B及其含脂制剂: 适应症:可用于曲霉菌、假丝酵母菌、隐球菌、组织胞

浆菌等引起的感染。 用法: 1)静脉滴注:①两性霉素B 0.5~1mg/(kg.d),开始先以 0.1mg/(kg.d)给药,逐渐增加到足量。②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适用于无法耐受两性霉素B患者;肾功能严重损害不能使用两性霉素B常规制剂的患者。目前有3种制剂,包括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ABLC)、两性霉素B胆固醇复合体(ABCD)、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推荐剂量:ABLC为5mg/kg,ABCD为3~4mg/kg,L-AmB为3~5mg/kg。亦主张从低剂量开始逐渐增量,缓慢滴注。 2) 椎管内注射或脑室内注射:限于治疗隐球菌脑膜炎病情严重或静脉滴注失败的病例。儿童鞘内注射:首次0.01mg,用蒸馏水稀释后缓慢注入。以后每天1次,剂量渐增,约1周内增至每次0.1mg。以后每隔1~3天增加0.1mg,直至每次0.5mg为止,不超过0.7 mg。 2.伊曲康唑: 适应症:可用于曲霉菌、假丝酵母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等引起的感染。 用法:4mg/(kg.d)开始,可逐渐加量至12mg/(kg.d)。 3. 5-氟胞嘧啶: 适应症:敏感假丝酵母菌和隐球菌所致的严重感染。 用法:50~150mg/(kg.d),分4次口服。单独应用易导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