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 .光能的捕获和利用(三)

20 .光能的捕获和利用(三)

20 .光能的捕获和利用(三)
20 .光能的捕获和利用(三)

No.19 光能的捕获和利用(三)第13周第1课时编写人:刘坤审批:李永华班组姓名:组评:师评:

【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教材P65-P66的知识完成自主学习内容。

2、小组之间相互讨论完成合作探究。

【学习目标】

1、知道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

2、能够说出光反应阶段条件、场所、物质转化、能量转化;

3、能够说出暗反应阶段条件、场所、物质转化、能量转化;

4、能够说出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

【学习重点、难点】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

【自主学习】

光和作用过程:

1、光合作用的全过程,包括和两个阶段。

2、光反应阶段:

⑴、必须在下才能进行,反应场所在。

⑵、过程:色素吸收光能后完成两个转变,一是将水分子分解成,氧以气体形式释放出去,氢则与NADP﹢结合形成;二是合成

3、暗反应阶段:

⑴、反应场所:。

⑵、过程:a.CO2的固定:二氧化碳与植物体内的结合,生成。

b.C3的还原:C3接受ATP并且被还原,经过一系列复杂变

化,一部分还原成,另外一部分重新生成。4、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从反应式中可以看出,光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中。

【合作探究】

从反应条件,反应场所,物质转化,能量转化区别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和暗反应,并

【课堂检测】A级题:

1、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

A、CO2

B、H2O

C、C6H12O6

D、ATP

2、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物质是()

A、C6H12O6、NADPH、ATP

B、NADPH、CO2、ATP

C、NADPH、O2、ATP

D、C6H12O6、CO2、H2O

3、光合作用暗反应中直接利用的物质是()

A、O2和C3化合物

B、叶绿体色素

C、H2O和O2

D、NADPH和ATP

B级题:

1、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分解、三碳化合物形成葡萄糖各自所需要的能量分别来自()

A、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和光能

B、都是细胞呼吸产生的ATP

C、光能和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NADPH

D、都是光反应产生的ATP

2、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体中能量转换的正确顺序为()

A、光能电能稳定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

B、光能活跃的化学能电能稳定的化学能

C、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D、光能稳定的化学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

【课堂小结】

高中生物_光能的捕获和利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光能的捕获和利用1》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光能的捕获和利用”是中图版高中必修1第三单元第二章第3节内容,第一课时主要讲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以及叶绿体的结构和色素的种类及功能。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生物已经学过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前面又知道了叶绿体的显微结构及功能、光合作用是合成ATP重要途径之一,已经具备进一步学习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和光合作用原理的知识基础和兴趣。由于缺乏对微观结构的直观经验,所以难于理解基粒(类囊体)的亚显微结构;本节课涉及物理(光学)、化学知识,对于理解色素吸收色光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理解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各种媒体调查和收集资料,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尝试运用科学家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加强科学态度及创新、合作等科学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培养用准确的科学术语阐述观点和进行合作学习的态度。 四、设计思想 1.以问题引发兴趣,整个教学过程要设置好问题,层层展开,层层递进,让新知识与旧知识融为一个整体,让学生在步步上升中攀登到知识的顶峰。 2.以实验说明结论,生物学的教学就是实验的教学过程,实验的展示形式有学生分组实验、教师示范实验、动画和图片演示实验等,让实验现象说明问题,而不是直接让学生记住结论。 3.科学探究的思想贯彻始终,用科学家的经典实验来学习科学的

实验方法和思维,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学习设计实验的基本原则,学会分析实验,改进实验,学会科学地评价自己。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与师生共同探究相结合(含自学、实验、谈话、讨论、讲授等)。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六、教学过程

并联均流电路的几种最常见分析方法

并联均流电路的几种最常见分析方法 先说说为什么需要均流输出阻抗法先来说一下第一种均流方法,输出阻抗法,droop法:3、主从设置法平均电流法平均电流法:平均电流法首先要得到一个平均电流,也就是总负载电流除以模块总数得到的电流值,各模块电流与该平均电流比较,如果模块电流大于平均电流就调低模块输出电压,反之调高模块输出电压,从而实现各模块输出电流一致。在平均电流法中,将所有模块的输出电流,通过一个峰值电流法峰值电流法就是在所有并联模块中,模块自动选举产生一位主模块,其余所有模块电流向该模块靠拢,企图达到主模块的电流(但永远却达不到) 平均电流均流法中,连接到均流母线的电阻换成二极管,就变成了峰值电流均流法,电路图如上图所示,假设有N个模块并联,模块输出电流对应的电压分别为V1\V2….Vn,很明显从上图可以看到,均流母线上体现的将是模块输出电流最大的模块的电压Vx(有一个二极管压降,即使将平均电流均流法中的四个电阻换成四个二极管,很明显A点电压将是最高电压减去一个二极管压降了)。这个模块我们称之为主模块,从上面电路图上可以看出,电路会调整所有模块输出电流向主模块对应的电流靠近,但由于均流母线电压与主模块电流对应的电压相差一个二极管压降,所以从模块输出电流永远是紧跟主模块,但超不过主模块。 与主从设置法比较,这种均流方式里面的主模块,是由并联模块自己选就产生的,所以这种均流方式,也称为民主均流模式。当主模块故障的时候,在其余模块里会再次选举产生一个模块作为主模块。系统仍可以正常工作。 下图为曾经采用过的一种峰值电流均流模式的具体电路。工作原理基本与3902类似,采用2.5V基准提供一个偏置电压,拉开主模块与从模块之间的差距,-2.5V的电平是为了让模块单独工作是,均流电路输出高电平,这样结合后面二极管,均流电路就不起作用了。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偏置是2.5V提供的,所以在额定输出电流下,电流检测放大电路的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教学设计 方正一中赵薇 1.教学内容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一册《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第1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叶绿体的结构和色素的种类,掌握提取、分离色素的实验技巧,学习科学家探索光合作用原理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2.学生分析 学生在初中生物已经学过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在高中生物第一册第3章中又学习了叶绿体的显微结构及其功能,以及第4章的《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一节知道光合作用是合成ATP重要途径之一,至此,学生已经具备进一步学习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和光合作用原理的知识基础和兴趣。 在实验操作方面,学生已经能进行研磨、过滤等操作,但纸层析法是首次进行,需老师仔细指导。 由于学生缺乏对基粒(类囊体)微观结构的直观认识,本节课又涉及到物理(光学)、化学知识,对于理解色素吸收色光,掌握有关化学试剂的使用方法与技巧,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3.设计思想 (1)以问题引发兴趣。整个教学过程要设置好问题,层层展开,层层递进,让新知识与旧知识融为一个整体,让学生在步步上升中攀登到知识的顶峰。 (2)以实验说明结论。生物学的教学就是实验的教学过程,实验的展示形式有学生分组实验、老师示范实验、动画和图片演示实验等,让实验现象说明问题,而不是直接让学生记住结论。 (3)科学探究的思想贯彻始终。用科学家的经典实验来学习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思维,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学习设计实验的基本原则,学会分析实验,改进实验,学会科学地评价自己。 4.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与师生共同探究相结合(含自学、实验、谈话、讨论、讲授等)。 5.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方法及操作技巧。

五种简要分析数据的方法(原创+整理版)

五种简要分析数据的方法无论是负责管理的同事还是销售一线的小伙伴,都会发现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但是在工作中,我发现很多小伙伴们都不太会处理数据,更不会明白数据取经团小伙伴们做的大量“数据清洗”工作,当然中间可能涉及到编程,数据取经团小伙伴们的能力可是杠杠的,我作为外行,是不敢班门弄斧的,如下从管理和销售方面简要讲讲我的数据分析方法。(感谢统计学老师)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叫数据分析。其实从数据到信息的这个过程,就是数据分析。数据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有价值的是我们从数据中提取出来的信息。 然而,我们还要搞清楚数据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解决我们现实中的某个问题或者满足现实中的某个需求。 那么,在这个从数据到信息的过程中,肯定是有一些固定的思路,或者称之为思维方式。下面一一给你一一介绍。(本文用到的指标和维度是同一个意思) 一、【对照】 【对照】俗称对比,单独看一个数据是不会有感觉的,必需跟另一个数据做对比才会有感觉。比如下面的图a和图b。 图a毫无感觉

图b经过跟昨天的成交量对比,就会发现,今天跟昨天实则差了一大截。 这是最基本的思路,也是最重要的思路。在现实中的应用非常广,比如选产品丶监控增量等,这些过程就是在做【对照】,决策BOSS们拿到数据后,如果数据是独立的,无法进行对比的话,就无法判断,等于无法从数据中读取有用的信息。呜呜,虽然法律增量少,好歹还是在涨啊 二、【拆分】 分析这个词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拆分和解析拆分不等于分析,呃,分析包含拆分,拆分能帮助我们找出原因(这简直是终极意义啊)。因此可见,拆分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很多小伙伴都会用这样的口吻:经过数据拆分后,我们就清晰了……。不过,我相信有很多朋友并没有弄清楚,拆分是怎么用的?

3.2.3光能的捕获和利用第1课时同步测试中图版必修一(1)

323光能的捕获和利用第1课时同步测试中图版必修一 一、选择题 1.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数小时“饥饿”处理(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后,再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其他部分曝光。一段时间后,将该叶片经脱色、漂洗再用碘液处理,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曝光部分变蓝。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分析及结论合理的是() ①本实验未设对照组②有无光照是遮光和曝光区域显现不同结果的唯一原因③实验初始时和曝光区域均达到无淀粉状态④实验证明叶绿体利用光 照将CO2转变成了淀粉 A ?②③ B ?①②③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解析】本实验设置了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其他部分曝光为对照组,有无光照是遮光和曝光区域显现不同结果的唯一原因,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初始时遮光和曝光区域均达到无淀粉状态,是为了排除原有淀粉的影响。实验不能证明合成淀粉是利用了CO2。 【答案】A 2?如图为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片中两类色素吸收不同波长光波的曲线图,请判定A和B分别为何种色素() 400如600也施长(nm)紫外施濫……虹、虹外 A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B ?类胡萝卜素、叶绿素 C.叶黄素、叶绿素a D ?叶绿素a、叶绿素b 【解析】根据曲线分析可知:A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B主要吸收蓝紫 光,因此A为叶绿素,B为类胡萝卜素。 【答案】A 3. (2012扬州高一检测)如图表示某同学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的改进装置,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应向培养皿中倒入层析液 B. 应将滤液滴在a处,而不能滴在b处 C. 实验结果应是得到四个不同颜色的同心圆(近似圆形) D. 实验得到的若干个同心圆中,最小的一个圆呈橙黄色 【解析】如图所示是一个叶绿体中色素分离的实验装置,所以应把层析液倒入培养皿中,灯芯起到传递层析液的目的,把色素滴到a点让其在定性滤纸上扩散,四个圆圈中扩散最慢的即为圆圈最小的,它应该是呈黄绿色的叶绿素b o 【答案】D ② 4. 如图是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得到的四条色素带,若将 其置于暗室中,并用红光照射,色素带呈暗色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 .④② 【解析】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图中③是叶绿素a,④ 是叶绿素b o 【答案】C 5. 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可 能是() ①未加石英砂、研磨不充分②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酒精提取③分次加入少量无水酒精提取④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解析】对实验材料研磨时,未加石英砂,研磨不充分,会使色素分子不能从细胞内充分释放出来;一次加入大量无水酒精提取,会使提取液中色素浓度减小。菠菜叶放置数天后,叶绿素部分分解,含量减小;以上三种情况均会使提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第2章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贯穿了整个教材,只是在激励和响应的形式不同时,电路基本分析方法的应用形式也不同而已。本章以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为基础,寻求不同的电路分析方法,其中支路电流法是最基本的、直接应用基尔霍夫定律求解电路的方法;回路电流法和结点电压法是建立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之上的、根据电路结构特点总结出来的以减少方程式数目为目的的电路基本分析方法;叠加定理则阐明了线性电路的叠加性;戴维南定理在求解复杂网络中某一支路的电压或电流时则显得十分方便。这些都是求解复杂电路问题的系统化方法。 本章的学习重点: ●求解复杂电路的基本方法:支路电流法; ●为减少方程式数目而寻求的回路电流法和结点电压法; ●叠加定理及戴维南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2.1 支路电流法 1、学习指导 支路电流法是以客观存在的支路电流为未知量,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列出与未知量个数相同的方程式,再联立求解的方法,是应用基尔霍夫定律的一种最直接的求解电路响应的方法。学习支路电流法的关键是:要在理解独立结点和独立回路的基础上,在电路图中标示出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及独立回路的绕行方向,正确应用KCL、KVL列写方程式联立求解。支路电流法适用于支路数目不多的复杂电路。 2、学习检验结果解析 (1)说说你对独立结点和独立回路的看法,你应用支路电流法求解电路时,根据什么原则选取独立结点和独立回路? 解析:不能由其它结点电流方程(或回路电压方程)导出的结点(或回路)就是所谓的独立结点(或独立回路)。应用支路电流法求解电路时,对于具有m条支路、n个结点的电路,独立结点较好选取,只需少取一个结点、即独立结点数是n-1个;独立回路选取的原则是其中至少有一条新的支路,独立回路数为m-n+1个,对平面电路图而言,其网孔数即等于独立回路数。 2.图2.2所示电路,有几个结点?几条支路?几个回路?几个网孔?若对该电路应用支

实验数据处理的几种方法

实验数据处理的几种方法 物理实验中测量得到的许多数据需要处理后才能表示测量的最终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整理、计算、分析、拟合等,从中获得实验结果和寻找物理量变化规律或经验公式的过程就是数据处理。它是实验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课的基本训练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列表法、作图法、图解法、逐差法和最小二乘法。 1.4.1 列表法 列表法就是将一组实验数据和计算的中间数据依据一定的形式和顺序列成表格。列表法可以简单明确地表示出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便于分析和发现资料的规律性,也有助于检查和发现实验中的问题,这就是列表法的优点。设计记录表格时要做到:(1)表格设计要合理,以利于记录、检查、运算和分析。 (2)表格中涉及的各物理量,其符号、单位及量值的数量级均要表示清楚。但不要把单位写在数字后。 (3)表中数据要正确反映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和不确定度。列入表中的除原始数据外,计算过程中的一些中间结果和最后结果也可以列入表中。 (4)表格要加上必要的说明。实验室所给的数据或查得的单项数据应列在表格的上部,说明写在表格的下部。 1.4.2 作图法 作图法是在坐标纸上用图线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揭示物理量之间的联系。作图法既有简明、形象、直观、便于比较研究实验结果等优点,它是一种最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作图法的基本规则是: (1)根据函数关系选择适当的坐标纸(如直角坐标纸,单对数坐标纸,双对数坐标纸,极坐标纸等)和比例,画出坐标轴,标明物理量符号、单位和刻度值,并写明测试条件。 (2)坐标的原点不一定是变量的零点,可根据测试范围加以选择。,坐标分格最好使最低数字的一个单位可靠数与坐标最小分度相当。纵横坐标比例要恰当,以使图线居中。 (3)描点和连线。根据测量数据,用直尺和笔尖使其函数对应的实验点准确地落在相应的位置。一张图纸上画上几条实验曲线时,每条图线应用不同的标记如“+”、“×”、“·”、“Δ”等符号标出,以免混淆。连线时,要顾及到数据点,使曲线呈光滑曲线(含直线),并使数据点均匀分布在曲线(直线)的两侧,且尽量贴近曲线。个别偏离过大的点要重新审核,属过失误差的应剔去。 (4)标明图名,即做好实验图线后,应在图纸下方或空白的明显位置处,写上图的名称、作者和作图日期,有时还要附上简单的说明,如实验条件等,使读者一目了然。作图时,一般将纵轴代表的物理量写在前面,横轴代表的物理量写在后面,中间用“~”

20 .光能的捕获和利用(三)

No.19 光能的捕获和利用(三)第13周第1课时编写人:刘坤审批:李永华班组姓名:组评:师评: 【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教材P65-P66的知识完成自主学习内容。 2、小组之间相互讨论完成合作探究。 【学习目标】 1、知道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 2、能够说出光反应阶段条件、场所、物质转化、能量转化; 3、能够说出暗反应阶段条件、场所、物质转化、能量转化; 4、能够说出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 【学习重点、难点】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 【自主学习】 光和作用过程: 1、光合作用的全过程,包括和两个阶段。 2、光反应阶段: ⑴、必须在下才能进行,反应场所在。 ⑵、过程:色素吸收光能后完成两个转变,一是将水分子分解成,氧以气体形式释放出去,氢则与NADP﹢结合形成;二是合成 3、暗反应阶段: ⑴、反应场所:。 ⑵、过程:a.CO2的固定:二氧化碳与植物体内的结合,生成。 b.C3的还原:C3接受ATP并且被还原,经过一系列复杂变 化,一部分还原成,另外一部分重新生成。4、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从反应式中可以看出,光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中。 【合作探究】 从反应条件,反应场所,物质转化,能量转化区别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和暗反应,并

【课堂检测】A级题: 1、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 A、CO2 B、H2O C、C6H12O6 D、ATP 2、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物质是() A、C6H12O6、NADPH、ATP B、NADPH、CO2、ATP C、NADPH、O2、ATP D、C6H12O6、CO2、H2O 3、光合作用暗反应中直接利用的物质是() A、O2和C3化合物 B、叶绿体色素 C、H2O和O2 D、NADPH和ATP B级题: 1、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分解、三碳化合物形成葡萄糖各自所需要的能量分别来自() A、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和光能 B、都是细胞呼吸产生的ATP C、光能和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NADPH D、都是光反应产生的ATP 2、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体中能量转换的正确顺序为() A、光能电能稳定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 B、光能活跃的化学能电能稳定的化学能 C、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D、光能稳定的化学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 【课堂小结】

16种常用数据分析方法

一、描述统计 描述性统计是指运用制表和分类,图形以及计筠概括性数据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偏度、峰度。 1、缺失值填充:常用方法:剔除法、均值法、最小邻居法、比率回归法、决策树法。 2、正态性检验:很多统计方法都要求数值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以之前需要进行正态性检验。常用方法:非参数检验的K-量检验、P-P图、Q-Q图、W险验、动差法。 二、假设检验 1、参数检验 参数检验是在已知总体分布的条件下(一股要求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对一些主要的参数(如均值、百分数、方差、相关系数等)进行的检验。 1)U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大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2)T检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小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A 单样本t检验:推断该样本来自的总体均数口与已知的某一总体均数口0 (常为理论值或标准值)有无差别; B 配对样本t检验:当总体均数未知时,且两个样本可以配对,同对中的两者在 可能会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条件方面扱为相似; C两独立样本t检验:无法找到在各方面极为相似的两样本作配对比较时使用。 2、非参数检验 非参数检验则不考虑总体分布是否已知,常常也不是针对总体参数,而是针对总体的某些一股性假设(如总体分布的位罝是否相同,总体分布是否正态)进行检验。 适用情况:顺序类型的数据资料,这类数据的分布形态一般是未知的。

A虽然是连续数据,但总体分布形态未知或者非正态; B体分布虽然正态,数据也是连续类型,但样本容量极小,如10以下; 主要方法包括: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二项检验、游程检验、K-量检验等。三、信度分析 检査测量的可信度,例如调查问卷的真实性。 分类: 1、外在信度:不同时间测量时量表的一致性程度,常用方法重测信度 2、内在信度;每个量表是否测量到单一的概念,同时组成两表的内在体项一致性如何,常用方法分半信度。 四、列联表分析 用于分析离散变量或定型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 对于二维表,可进行卡方检验,对于三维表,可作Mentel-Hanszel分层分析。列联表分析还包括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行列均为顺序变量的相关检验。 五、相关分析 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相关方向及相 关程度。 1、单相关:两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叫单相关,即研究时只涉及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 2、复相关:三个或三个以上因素的相关关系叫复相关,即研究时涉及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相关;

光能的捕获与利用说课讲解

光能的捕获与利用

第三节光能的捕获与利用(一)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知道如何提取和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二,预习填空 1、光合作用的概念:植物通过捕获和利用, 把和合成,将转化为 贮存在葡萄糖等中,并释放,这个过程就是光合作用。 2、光合作用的早期研究: 分析讨论: (1)海尔蒙特认为建造植物体的原料只是水,这一结论是否合理? (2)为什么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有时成功,有时失败? (3)萨克斯为何要将植物进行一昼夜的暗处理?叶片一半遮光、一半照光的目的是什么? (4)恩吉尔曼选用水绵做实验材料有什么好处?通过该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5)鲁宾和卡门的两组实验是如何设计的?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3、光合作用的意义:太阳几乎是整个生命世界的能量源泉,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几乎所有的生物提供了和,是自然界 最基本的和。 4、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 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绿体,可见其表面有层膜,内部有许多绿色柱状的。每个基粒有数十个扁平囊状的组成,与光反应有关的和都分布在;与暗反应有关的酶则分布在中;叶绿体还含有少量 的、。 3、分析讨论答案: (1)不合理,因为光合作用中的原料除了水,还有二氧化碳 (2)在光下,实验会成功,在黑暗中,实验会失败。只有在光下绿色植物才能更新空气,普利斯特利没有发现光的作用 (3)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殆尽为了有效地进行对照,增强说服力(4)①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 ②用好氧性细菌可确定释放氧气的部位; ③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排出了氧气和光的干扰; ④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叶绿体上可分为光照多和光照少的部 位,相当于一组对照实验; ⑤临时装片暴露在光下的实验再一次验证实验结果。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高一生物每课一练 323 光能的捕获和利用 33中图必修1

光能的捕获和利用 一、选择题 1.光合作用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反应不需要酶,暗反应需要多种酶 B.光反应消耗水,暗反应消耗ATP C.光反应固定CO2,暗反应还原CO2 D.光反应储存能量,暗反应释放能量 2.下列变化中,属于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有 ( ) A.固定CO2,ATP中能量的释放 B.CO2被固定,产生ATP C.释放分子氧,产生[H] D.产生氢和氧 3.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定不同光照条件下放有某双子叶植物叶片的密闭装置中CO2的变化量,结果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不.正确的推论是(双选) ( ) 光照强度(klx) 1.0 3.0 5.0 7.0 8.0 10.0 CO2变化量 +2.0 -2.0 -6.0 -10.0 -12.0 -12.0 [mg/(100 cm2·h)] A.光照强度为1 klx时,光合作用固定的CO2多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B.光照强度为2 klx时,该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为0 C.光照强度由5 klx增强7 klx时,叶肉细胞中C3化合物合成速率增大 D.光照强度为9 klx时,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是限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内因 4.海洋中藻类由浅到深垂直分布为绿藻、褐藻和红藻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 A.不同颜色的藻类吸收不同的光 B.水层对红、橙光吸收多于对蓝、绿光的吸收 C.吸收蓝绿光较多的红藻分布海水深处 D.海藻的垂直分布与光能的捕获无关 5.学生在温室(玻璃)里进行植物栽培实验,他对室内空气中的CO2含量进行24小时测定,下图曲线能正确表示其测定结果的是 6.下列措施及对应的生物学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农田种植作物一年两茬,可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B. 栽种秆矮、叶直而小的作物,能增加种植密度,有益于增大光合面积

高中生物 第三节 光能的捕获和利用名师导航 中图版

第三节 光能的捕获和利用 【思维激活】 1.有人说早上早起到小树林中去呼吸更多的氧气,这种说法对吗?那么你读了光合作用后,认为是早练好,还是晚练好? 答案:这种说法不对。植物在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氧气减少。光合作用只能在光下进行,白天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加。所以一天中早上二氧化碳浓度最高,氧气浓度最低,傍晚二氧化碳浓度最低,氧气浓度最高,最好是晚练好。 2.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把一个绿色的叶片放在暗处,叶片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答案:黑色,或者没有颜色(若能看到绿色他的眼是猫眼)。原因是叶片中有叶绿体,叶绿体中有叶绿体色素,在光下,吸收红光和蓝紫光,不吸收绿光,绿光被反射 【自主整理】 1.光合作用的发现 (1)1642年布鲁塞尔的医生海尔蒙特认为植物体内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水中获得 (2)1771英国普利斯特利的蜡烛和小白鼠分别与绿色植物在一起的实验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荷兰的英格豪斯证实,只有在光下绿色植物才能更新空气。 (3)德国萨克斯的实验:暗处处理几小时的绿叶一半曝光一半遮阴,然后用碘液处理,结果 说明了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4)1864年美国恩吉尔曼证明叶绿体光照时释放O 2,证明了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5)美国鲁宾、卡门证明光合作用的氧气全部来自水,所用的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2.叶绿体的结构 (1)形态:叶绿体一般呈扁平的椭球或球形。 (2)结构:包括内、外 两层膜,内部有许多基粒,基粒是由许多类囊体构成,类囊体有色素和光合作用的酶。基粒之间充满了基质,基质中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和少量DNA 和RNA 。 3.叶绿体色素 (1)种类: (2)功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作用,用于光合作用。 4.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全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1)光反应阶段: ①场所是类囊体,既能捕获光能又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色素是叶绿素。

16种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有多少种

16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汇总 2015-11-10分类:数据分析评论(0) 经常会有朋友问到一个朋友,数据分析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哪些,我需要学习哪个等等之类的问题,今天数据分析精选给大家整理了十六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描述统计 描述性统计是指运用制表和分类,图形以及计筠概括性数据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偏度、峰度。 1、缺失值填充:常用方法:易9除法、均值法、最小邻居法、比率回归法、决策树法。 2、正态性检验:很多统计方法都要求数值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所以之前 需要进行正态性检验。常用方法:非参数检验的K-量检验、P-P图、Q-Q图、W 检验、动差法。 二、假设检验 1、参数检验 参数检验是在已知总体分布的条件下(一股要求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对一些主要的参数(如均值、百分数、方差、相关系数等)进行的检验。 1)U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大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2)T检验使用条件:当样本含量n较小时,样本值符合正态分布 A单样本t检验:推断该样本来自的总体均数卩与已知的某一总体均数卩0常为理论值或标准值)有无差别; B配对样本t检验:当总体均数未知时,且两个样本可以配对,同对中的两者在可能会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条件方面扱为相似; C两独立样本t检验:无法找到在各方面极为相似的两样本作配对比较时使用。 2、非参数检验 非参数检验则不考虑总体分布是否已知,常常也不是针对总体参数,而是针对总体的某些一股性假设(如总体分布的位罝是否相同,总体分布是否正态)进行检验。

适用情况:顺序类型的数据资料,这类数据的分布形态一般是未知的 A 虽然是连续数据,但总体分布形态未知或者非正态; B 体分布虽然正态,数据也是连续类型,但样本容量极小,如10 以下; 主要方法包括: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二项检验、游程检验、K-量检验等。 三、信度分析检査测量的可信度,例如调查问卷的真实性。 分类: 1、外在信度:不同时间测量时量表的一致性程度,常用方法重测信度 2、内在信度;每个量表是否测量到单一的概念,同时组成两表的内在体项一致性如何,常用方法分半信度。 四、列联表分析 用于分析离散变量或定型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对于二维表,可进行卡方检验,对于三维表,可作Mentel-Hanszel 分层分析。 列联表分析还包括配对计数资料的卡方检验、行列均为顺序变量的相关检验。 五、相关分析 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相关方向及相关程度。 1、单相关:两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叫单相关,即研究时只涉及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 2、复相关:三个或三个以上因素的相关关系叫复相关,即研究时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相关; 3、偏相关:在某一现象与多种现象相关的场合,当假定其他变量不变时,其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称为偏相关。 六、方差分析 使用条件:各样本须是相互独立的随机样本;各样本来自正态分布总体;各总体方差相等。 分类1、单因素方差分析:一项试验只有一个影响因素,或者存在多个影响因素时, 只分析一个因素与响应变量的关系2、多因素有交互方差分析:一顼实验有多个影响

电路的几种分析方法

几种常见电路分析方法浅析 摘要:对电路进行分析的方法很多,如叠加定理、支路分析法、网孔分析法、结点分析法、戴维南和诺顿定理等。根据具体电路及相关条件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对基本电路的分析有重要的意义。现就具体电路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如下比较。 关键词:电路分析电流源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结点分析法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 Several Commonly Used Analytical Methods in Circuit Abstract: on the circuit analysis methods, such as superposition theorem, branch analysis method, mesh analysis method, nodal analysis method, Thevenin and Norton's theorem.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ircuit and related conditions of flexibility in the use of these methods, the basic circuit analysi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e specific circuit using different methods are compared. Key words :Circuit Analysis of voltage source current source branch current method mesh current method nodal analysis method of superposition theorem and David theorem and Norton theorem in Nanjing. 引言:每种电路的分析方法,一般都有其适用范围。应用霍夫定律求解适用于求多支路的电流,但电路不能太复杂;电源法等效变换法适用于电源较多的电路;节点电位法适用于支路多、节点少的电路;网孔分析法使适用于支路多、节点多、但网孔少的电路;戴维宁定理和叠加定理适用于求某一支路的电流或某段电路两端电压。上面例题的电路比较简单,可选择任意一种方法求解,对于一些比较复杂但有一

十种复杂电路分析方法

电路问题计算的先决条件是正确识别电路,搞清楚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对较复 杂的电路应先将原电路简化为等效电路,以便分析和计算。识别电路的方法很多,现结合具体实例介绍十种方法。 一、特征识别法 串并联电路的特征是;串联电路中电流不分叉,各点电势逐次降低,并联电路中电流分叉,各支路两端分别是等电势,两端之间等电压。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征识别电路是简化电路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 例1 .试画出图1所示的等效电路。 阳b-oB Bo, 解:设电流由A端流入,在a点分叉,b点汇合,由B端流出。支路a—R1— b和a—R2 —R3(R4)—b各点电势逐次降低,两条支路的a、b两点之间电压相等,故知R3和R4并 联后与R2串联,再与R1并联,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 二、伸缩翻转法在实验室接电路时常常可以这样操作,无阻导线可以延长或缩短,也可以翻过来转过去, 或将一支路翻到别处,翻转时支路的两端保持不动;导线也可以从其所在节点上沿其它导线滑动,但不能越过元件。这样就提供了简化电路的一种方法,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伸缩翻转法。 例2 .画出图3的等效电路。

支路外边去,如图4。 再把连接a 、C 节点的导线缩成一点,把连接 b 、d 节点的导线也缩成一点,并把 R5连到 节点d 的导线伸长线上(图5)。由此可看出R2 R3与R4并联,再与R1和R5串联,接到 电源上。 三、电流走向法 电流是分析电路的核心。从电源正极出发 (无源电路可假设电流由一端流入另一端流出 ) 顺着电流的走向,经各电阻绕外电路巡行一周至电源的负极,凡是电流无分叉地依次流 过的电阻均为串联,凡是电流有分叉地分别流过的电阻均为并联。 例3 .试画出图6所示的等效电路。 口3 r-n-,囲 「Eb 尸「 A * -- a- ■D A D --- 1'— || — 圏6 图T 解: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过 A 点分为三路(AB 导线可缩为一点),经外电路巡行一周,由 D 点流入电源负极。第一路经 R1直达D 点,第二路经R2到达C 点,第三路经R3也到达 C 点,显然R2和R3接联在AC 两点之间为并联。二、三络电流同汇于c 点经R4到达D 点, 可知R2、R3并联后与R4串联,再与R1并联,如图7所示。 解:先将连接a 、c 节点的导线缩短, 并把连接 b 、 d 节点的导线伸长翻转到 R3- C — R4 圈3 bCd) Ra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教案

第一课时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教案 生命科学学院08级5xx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是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这节内容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第二部分是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与旧教材相比,本节内容大体上保持了旧教材的难易程度和编排顺序,仅在以下三个方面作了调整: 一是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进行了扩充,增加了英格豪斯、梅耶、卡尔文等科学家的实验,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阐述的更加完整。二是新增了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探究实验,这个探究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均有一定的难度,教材为此提供了相关的提示和参考案例。三是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化能合成作用这两部分内容在旧教材中没有被编排在《光合作用》这一节中,现为了内容的完整性和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将这两部分内容移至本节中。 本节内容不仅和初中教材中有关光合作用的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在高中教材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理解在第三章中为什么把叶绿体比作“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另一方面本节内容也为必修3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选修3中生态工程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2.课程标准要求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 具体内容标准要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活动建议则是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教学目标(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xx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 (1)学会提取、分离绿叶色素的方法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语言 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叶绿体结构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教学重点 (1)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xx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提取、分离绿叶色素实验操作、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教学策略或方法 整节内容安排3课时,拟将“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安排一课时;“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安排一课时;“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安排一课时,第一课时“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具体设计的策略如下: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基本策略 利用白化苗的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本节第一部分。

大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有哪几种?下面天互数据将详细阐述,并介绍一些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 一、指标对比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 统计分析的八种方法一、指标对比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又称比较分析法,是统计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有关的指标对比来反映事物数量上差异和变化的方法,有比较才能鉴别。 指标分析对比分析方法可分为静态比较和动态比较分析。静态比较是同一时间条件下不同总体指标比较,如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比较,也叫横向比较;动态比较是同一总体条件不同时期指标数值的比较,也叫纵向比较。 二、分组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 分组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对比,但组成统计总体的各单位具有多种特征,这就使得在同一总体范围内的各单位之间产生了许多差别,统计分析不仅要对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进行分析,还要深入总体的内部进行分组分析。分组分析法就是根据统计分析的目的要求,把所研究的总体按照一个或者几个标志划分为若干个部分,加以整理,进行观察、分析,以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性。 统计分组法的关键问题在于正确选择分组标值和划分各组界限。 三、时间数列及动态分析法 时间数列。是将同一指标在时间上变化和发展的一系列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就形成时间数列,又称动态数列。它能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动情况,通过时间数列的编制和分析,可以找出动态变化规律,为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时间数列可分为绝对数时间数列、相对数时间数列、平均数时间数列。 时间数列速度指标。根据绝对数时间数列可以计算的速度指标:有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动态分析法。在统计分析中,如果只有孤立的一个时期指标值,是很难作出判断的。如果编制了时间数列,就可以进行动态分析,反映其发展水平和速度的变化规律。 四、指数分析法 指数是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变动情况的相对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根据指数所研究的范围不同可以有个体指数、类指数与总指数之分。 指数的作用:一是可以综合反映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变动的方向和程度;二是可以分析某种社会经济现象的总变动受各因素变动影响的程度,这是一种因素分析法。操作方法是:通过指数体系中的数量关系,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来观察某一因素的变动对总变动的影响。 用指数进行因素分析。因素分析就是将研究对象分解为各个因素,把研究对象的总体看成是各因素变动共同的结果,通过对各个因素的分析,对研究对象总变动中各项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测定。因素分析按其所研究的对象的统计指标不同可分为对总量指标的变动的因素分析,对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 五、平衡分析法 平衡分析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化对等关系的一种方法。它把对立统一的双方按其构成要素一一排列起来,给人以整体的概念,以便于全局来观察它们之间的平衡关系。平衡关系广泛存在于经济生活中,大至全国宏观经济运行,小至个人经济收支。平衡分析的作用:一是从数量对等关系上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平衡状况,分析各种比例关系相适应状况;二是揭示不平衡的因素和发展潜力;三是利用平衡关系可以从各项已知指标中推算未知的个别指标。 六、综合评价分析 社会经济分析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运行状况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各个因素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是不同的。如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评价,涉及生活、分配、流通、消费各个方面;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涉及人、财、物合理利用和市场销售状况。如果只用单一指标,就难以作出恰当的评价。 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四个步骤:

2019-2020学年中图版生物必修一讲义:第3单元第2章第3节光能的捕获和利用Word版含答案

第三节光能的捕获和利用 学习目标1■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重点)2■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重难点) 、光合作用的早期研究 1. 概念 场所:叶绿体 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能量来源:太阳光能产物:有机物和氧气宀工合成有机物 光合作用 实质 '储存能量

.极细光束照射〉 好氧细困集中在 叶绿体照光部位附近 '完全曝光一好氧细菌集中在叶 绿体 1所有受光部位周围 佃41年鲁宾和 卡门 C1"^—nf-~ [K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 自于水 、叶绿体的结构 1 ?叶绿体膜是由[a]外膜和[b]内膜共同组成,是双层膜。 2. 每个[c]基粒是由数十个类囊体组成的,它们之间还有基质类囊体与基粒的类囊体相连。其膜上分布有与光反应有关的色素和酶。_ 3. [d]基质内含有与暗反应有关的酶及少量DNA和RNA 三、光合作用过程 (2) 场所:类囊体膜。 (3) 过程 绝大塞数措列紧密的色盍 哦收传递光能 ,, 厂九DF+Pi 特殊狀态的I樹粘斯??( 广" 、X ATP k NADP'f^iWH) _ '他Kill还廉刪辅酶站 ?'叶绿素a:主要吸收红 光 .叶绿素b'和蓝紫色 「胡萝卜素[主要吸收 〔叶黄素'蓝紫色 叶绿体中 4 的色素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担 码 . ■ ???

(4) 能量变化:光能一- --丸舌跃化学能 (5) 物质变化 光 ① 2H2O ----- -O2 + 4H + 4e 酶—— 酶 ②ADP+ Pi + 能量--- > ATP 酶 ③NADP + + 2e+ H +--- >NADPH 2 ?暗反应 (1)条件:不需光,但需CO2 ⑵场所:叶绿体基质。 ⑶过程 ①二氧化碳的固定: CO 2 + C5 >2C3O ②C3的还原 ATP和多种酶 2C3 ------------------- > (CH2O) + C5 NADPH (4)能量变化:活跃化学能一-稳定化学能。 3. 光合作用总反应式 光能 CO2+ H2O ------- > (CH2O) + O2O 叶绿体 四、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较多,如光照强度、CO乙浓度、温度、无机盐、水分、 叶龄等。 五、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 1. 实验原理 (1) 色素提取的原理 叶绿体中的色素都是有机物,能溶解于丙酮等有机溶剂中,形成色素溶液,把色素从生物组织中提取出来。 (2) 色素分离的原理

初中物理电路分析方法(超级有用)

例5:如图所示,当接通开关S后,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电压表指针不 动,则故障可能是() A.L1的灯丝断了B.L2的灯丝断了 C.L1的接线短路D.L2的接线短路 初中物理电学综合问题难点突破 电学综合题历来是初中物理的难点,在近几年的中考题中屡屡出现,由于试题综合性强,设置障碍多,

如果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够扎实,往往会感到很难。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的是“题海战术”,无形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课业负担。探索和改进电学综合问题教学,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 在长期的初中教学实践中,本人逐步探索了一套电学综合问题教学方案,对于学生突破电学综合问题中的障碍有一定效果。 一、理清“短路”概念。 在教材中,只给出了“整体短路”的概念,“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而在电学综合题中常常会出现局部短路的问题,如果导线不经过其他用电器而将某个用电器(或某部分电路)首尾相连就形成局部短路。局部短路仅造成用电器不工作,并不损坏用电器,因此是允许的。因它富于变化成为电学问题中的一个难点。 局部短路概念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可用实验帮助学生突 破此难点。实验原理如图1,当开关S闭合前,两灯均亮(较 暗);闭合后,L1不亮,而L2仍发光(较亮)。 为了帮助初中生理解,可将L1比作是电流需通过的“一座高山” 而开关S的短路通道则比作是“山里的一条隧洞”。有了“隧洞”, 电流只会“走隧洞”而不会去“爬山”。 二、识别串并联电路 电路图是电学的重要内容。许多电学题一开头就有一句“如 图所示的电路中”如果把电路图辨认错了,电路中的电流强度、 电压、电阻等物理量的计算也随之而错,造成“全军覆没”的局 面,所以分析电路是解题的基础。初中电学一般只要求串联、 并联两种基本的连接,不要求混联电路。区分串、并联电路是解电学综合题的又一个需要突破的难点。 识别串、并联有三种方法,⑴、电流法;⑵、等效电路法;⑶、去表法。 ⑴、电流法:即从电源正极出发,顺着电流的流向看电流的路径是否有分支,如果有,则所分的几个分支之间为并联,(分支前后有两个节点)如果电流的路径只有一条(无分支点),则各元件之间为串联。此方法学生容易接受。 ⑵、等效电路法:此方法实质上运用了“电位”的概念,在初中物理中,电压的概念,是通过“水位差”的类比中引入的。那么,可借助于“高度差”进行类比,建立“一样高的电位”概念。可以通过类比手法,例如:如果某学校三层楼上有初三⑴、初三⑵、初三⑶三个班级,二层楼上有初二⑴、初二⑵、初二⑶三个班级,那么初三年级与初二年级任意两个班级之间的“高度差”是一样的,都相差“一层楼”。因为初三年级各班处于“一样高”的三层楼上,而初二年级各班级处于“一样高”的二层楼上。在电路中,也有“一样高电位”的概念。在电路中,无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都可以看成是同一个点,即电位“一样高”。因此,我们可以找出各元件两端的公共点画出简化的等效电路。 图2、图3是对各电阻的连接情况分析。 图2图3 如上图2红线上各个点都与电源正极“电位一样高”,蓝线部分与电源负极“电位一样高”,可以简化为图3。在图3中,R1、R2、R3的并联关系也就显而易见了。 ⑶、去表法:由于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并联在电路中时,通过它的电流很小,可忽略不计。故在电路中去掉电压表,不会影响电路结构,电压表所在之处可视为开路。而电流表的内阻很小,串联在电路中几乎不影响电路的电流强度,因而,在电路分析中,可视其为一根导线,去掉后改成一根导线即可。 三、“表格分析法” 整理解题思路 不少初中生反映,电学习题涉及概念、公式多,解题头绪多,容易出错。要突破这个难点,关键在于整理出清晰的解题思路。 可以使用“表格法”帮助整理解题思路 表格的列,列出有关用电器的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四个物理量。在一般计算中,出现用电器多为纯电阻,根据欧姆定律I=U/R,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UI,在四个物理量中只要知道了其中的两个,就可以求出剩余的两个物理量。(有六种情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