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_名公书判清明集_看南宋族长的职权

从_名公书判清明集_看南宋族长的职权

从_名公书判清明集_看南宋族长的职权
从_名公书判清明集_看南宋族长的职权

第11卷第4期 邯郸师专学报

2001年12月Vol.11 No.4 Journal of Handan T eachers C ollege Dec.2001

从《名公书判清明集》看南宋族长的职权

宋燕鹏1,张文科2

(1.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河北石家庄050091;2.邯郸市文保所,河北邯郸056002)

摘 要:从《名公书判清明集》中可以看出南宋时期的族长有如下职能:有立继之权,但是必须经过族人会议的共同评议才能生效;参与主持族人家产的析分;掌管本族的族谱;在特殊情况下主持族人的家事,还有族产管理权;有对族内不肖子弟进行教导的义务;负责保管族人内部的协议书;负责抚育族内的孤儿;主持族人的丧事。

关键词:《名公书判清明集》;南宋;族长

中图分类号:K 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32(2001)04-0022-03

关于南宋时期的族长,笔者仅见著名宋史专家朱瑞熙教授在其所著的《宋代社会研究》(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第七章《宋代的封建家族组织》中论及宋代的宗子(族长)。但朱先生是从宋代的张载以及二程、朱熹等人的著作中去推论的,难以使人信服。在

1998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朱瑞熙、张邦炜、刘复生、

蔡崇榜、王曾瑜著)第二十五章《民间家族组织》中,朱先生还是坚持了原来的做法,并未进一步从实例中去探讨。最近笔者翻阅了《名公书判清明集》。这是一部南宋时期的诉讼判决书和官府公文的分类汇编,是研究宋代,尤其是南宋中后期社会史、经济史、法制史的珍贵史料。笔者意外发现书中涉及到“族长”多处,可以为我们全面展示南宋族长职权的基本内容。

首先族长有立嗣的权力。王圣与的两个儿子早死无后。次子立嗣,而长子没有立。

故族长王圣沐“经本司条陈,照条择昭穆相当人,为王怡命继”。[1]可见族长有责任为无后

者立嗣。对立嗣对象的选择,由族长负责。还是这一件事,“本司随与行下本县。……唤到王家族长王圣泰(沐?)等,契勘只有王广炳次子渊海,方三岁,唤王怡字是叔行,此外别

无可继之人。”[2]王怡立嗣后,“据族长评议……更欲立王广汉为王圣与之后”。[3]在别份判

决书中,对此事云“族人以王怡不可绝嗣,同共商议”。[4]所以立嗣是由族长主持的族人会

议共同决定的。吴子顺及子吴升先后去世。在其妻张氏死后,族人吴辰“欲以其孙镇老强

为吴升之后。观其执到除附文字,求其所谓族长保明者,乃吴子大也”。[5]说明立嗣是要由

族长作出证明书。

由于族长有继立之权,所以个别族长也会在族人中间作些扇风点火之事,以图私利。也正是这个王圣沐,另一份判词中说他“号称族长,握继立之权,专事教唆卖弄,前后词诉,收稿日期:2001-07-20

作者简介:宋燕鹏(1977-),男,河北永年人,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99级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

22?

此人必入名于其中,惟知鼓扇族人起争,以为一己邀求之利,全不念族人败家失业,皆职此

妄兴词诉之由”。[6]判词最后说:“其圣沐与王怡、王广汉服属疏远,且为人不公,不当干

预。”[7]并警告他“如再有词,定断以健讼紊烦之罪”[8]。官府以这个族长与所为立嗣之人血缘已远,并且为人不公,取消了他的立继之权。但这只是特例。族长还有另一项权力,即参与主持族人家产的析分。邢坚的所有家业由嘉兴府“别委清强官,唤集族长,从公检

校,作均分置籍印押”。[9]谭念华财产也是由官府“唤集谭氏族长,……照条作诸子均

分”。[10]何南夫“见在物业,……案即令监族长并监乡司根刷……,索出产簿参对,与作两

份均分”。[11]黄廷吉财产“备引差邬节监宅牙董丁杰下保,唤集黄氏族长,……从公做两份

均分”。[12]方天禄死后无子,所有财产由县衙“唤上族长,从公将但干户下物业均分为二,

其合归天禄位下者,官为置籍,仍择本宗昭穆相当者立为天禄后”。[13]表面看,上述五例中

的族长都是被动地由官府召到现场去参与析产。其实这不过是官府对族长习惯上主持分家析产权力的一种承认。财产纠纷在族内不能解决的情况下,便由官府为主判决,族长便退居次位。但因其族内的尊长地位,其参与亦是代表整个族人对官府判决的拥护与认可。这也反映出当时统治阶层对农村传统势力的让步妥协。

族谱也应由族长来掌管。方文亮有三男,次男生子仲乙。家业尽由长男彦德主掌。后彦德告仲乙非理赌博,盗卖田产。官府“追到仲乙,详所供状,并考族长所画宗枝,乃知

仲乙非彦德之男也,实其侄也”。[14]族长对其血缘关系有清晰的认识,应源于其掌握着族

谱。李五之母原为饶操之妾,怀孕而嫁于李三。其是否为饶氏之脉,因“李五出没于族人

之家,往往多有主之者,若问族长,必有出而证其实”。[15]族长的看法相当于权威认定。

在特殊情况下,族长还主持族人的家事,族产按照惯例也是由族长负责。尤彬与尤彦辅兄弟析居数十年。尤彬将死,尤彦辅强以其八岁孙荣哥为其后。尤彬死,尤彦辅又以户绝讼之。尤彬妻阿陆愤而出家。官府判“勒阿陆还俗,检校财产,别选族长主其家事,以俟

荣哥出幼,却不许彦辅干预”。[16]江瑞、江禧争继江齐戴之后,官府判决:“委官将江齐戴财

产作三分均分:将一分命江瑞以继齐戴后,奉承祭祀,官司再为检校,量立簿历,择族长主其出入,官为稽考,候出幼日给,……(一分)拨为义庄,以赡宗族之孤寡贫困者,仍择族长

主其收支,官为考核;余一分没官。”[17]由上引材料可以推知,官府判族长主持其家事及族

产的收支,是因其平时已有此举,官府只不过是因惯例而判罢了。

族长还有对族内不肖子弟进行教导的义务,并且有的族内还设立了专门的教导场所。刘王呈为衡州知郡孙,有男元老,幼年卖于乡民郑七。后元老逃回本家,其父又将其卖于程十乙。官府判“元老牒押往族长刘万二宣教宅,听以收养。观此子情貌奸狡,兼所习以乖,

请万之宣教严于钤束,庶免堕落下流,为衣冠之玷”。[18]可知刘族还设有专门的教导场所

———“宣教宅”。

有的族长还保管族人内部的协议书,即批帖。柳王景兄弟四人,分家已久,各占分籍。三兄已死,有四个侄子。王景死之时,“家业独厚,生子独幼,遂以四侄贫乏,各助十千,书之于纸,岁以为常。今才五七年,而王景之妻子乃渝原约,诸侄陈论,意欲取索,就其族长索到

批帖”。[19]即指此事。

在《名公书判清明集》中,除“族长”外,还出现数例“房长”。房长可主立嗣,在特殊情况下,也主其家事。卢公达为卢侍郎孙,无子,养同姓人卢君用子应申为子。应申因为不

?

32?2001年 宋燕鹏 张文科 从《名公书判清明集》看南宋族长的职权 第4期

肖而被公达女婿所诉。官府判“公达产簿,当厅给付房长卢景愈等,从公择本宗昭穆相当

人,立为公达之后,仍监检索侍郎诰敕,与之主掌”。[20]房长还负责抚育族内的孤儿。李介

翁仅一女良子,为婢郑三娘所生。介翁死,良子无依,“遂归房长李义达抚养”。杨自成死,其妻在丧期间嫁与其堂兄弟为妻。官府判杨自成子牙儿归宗,奉其香火。“但牙儿年小,

未能成立,候取回日,且付房长杨自达抚养”。[21]梁太是梁居正族人,“一主居正之丧”。梁

居正侧室郑氏“一从居正之死,便知遣梁太行房长之事”。[22]对于“族长”和“房长”的关系,

笔者倾向于认为“房长”即是“族长”。在中国古代“房”是指一姓中的一个分支。而往往一“房”就是一个始祖延续下来的。一“房”亦即是一个大的家族。在该书卷之八有“衣冠之后卖子于非类归宗后责房长收养”条。题目中为“房长”,而判词中却用“族长”。由“族长”和“房长”互用,且房长的职责按照情理也应该为族长所具有,因此“族长”就是“房长”,可能是因地区差异而在称呼上有所变化。

总之,经过以上的叙述,我们可以清楚,南宋时期的族长有如下职能:

(1)有立继之权,但必须经过族人会议共同评议;(2)参与主持族人家产的析分;(3)掌管本族的族谱;(4)在特殊情况下主持族人的家事,还有族产管理权;(5)有对族内不肖子弟进行教导的义务;(6)负责保管族人内部的协议书;(7)负责抚育族内的孤儿;(8)主持族人的丧事。

上面所列仅是南宋时期族长职权的几个方面。但我们已看到在政权难以触及的基层农村,族长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而并非我们所想像的那个样子。参考文献

[1~3]名公书判清明集卷8.父子俱亡立孙为后[M].北京:中华书局.1987.262.

[4][6~8]名公书判清明集卷8.父子俱亡立孙为后.所立又亡再立亲房之子[M].北京:中华书局.1987.263.264.

[5]名公书判清明集卷8.利其田产自为尊长欲以亲孙为人后[M].北京:中华书局.1987.259.

[9]名公书判清明集卷7.生前抱养外姓殁后难以动摇[M].北京:中华书局.1987.202.

[10]名公书判清明集卷4.随母嫁之子图谋亲子之业[M].北京:中华书局.1987.125.

[11]名公书判清明集卷5.僧归俗承分.北京:中华书局[M].1987.138.

[12]名公书判清明集卷7.双立母命之子与同宗之子[M].北京:中华书局.1987.219.

[13]名公书判清明集卷8.检校嫠幼财产[M].北京:中华书局.1987.280.

[14]名公书判清明集卷9.业未分而私立契盗卖[M].北京:中华书局.1987.303.

[15]名公书判清明集卷8.无证据[M].北京:中华书局.1987.293.

[16]名公书判清明集卷7.欺凌孤幼[M].北京:中华书局.1987.230.

[17]名公书判清明集卷8.命继与立嗣不同.再判[M].北京:中华书局.1987.267.

[18]名公书判清明集卷8.衣冠之后卖子于非类归宗后责房长收养[M].北京:中华书局.1987.277.

[19]名公书判清明集卷8.诸侄论索遗嘱钱[M].北京:中华书局.1987.291.

[20]名公书判清明集卷8.出继不肖官勒归宗[M].北京:中华书局.1987.276.

[21]名公书判清明集卷7.官为区处[M].北京:中华书局.1987.230-231.

[22]名公书判清明集卷7.房长论侧室父包并物业[M].北京:中华书局.1987.232.

?42?2001年 邯郸师专学报 第4期

宋代发髻发饰

第六章团冠流苏挽青螺:两宋时期的发型、发饰 宋代注重礼教,太祖赵匡胤时博士聂重义献上《三礼图》,依照周制制定服式,各自按照身份来穿着,不可逾越。于是文武百官连同他们的妻女的衣冠皆有定制了。历代皇帝为了表示节俭,还不断直接下令禁止各阶层女子们穿上奇装异服,戴用价值高昂的首饰。但是宋代女性还是以爱美之心不断创制新的发型、首饰,虽不如唐代华丽眩目,也缤纷多姿。 宋代女子很重视笄礼,把少女的发型改为发髻,作为成人标志。朱熹修订《朱子家礼》里边就记载着女子行笄礼,《宋史》也记载了公主的笄礼。行礼之时,亲戚们纷纷来庆祝,赠送礼品。 宋人也很重视婚礼,程序和今天一些地区的习俗差不多,先给新娘梳妆打扮,然后把新娘迎接到新郎家,夫妻拜祖宗,拜父母,对拜,撒帐(抛撒糖果),饮合卺酒,还少不了结发,叫做合髻。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富贵之家给女家的聘礼要有三金,就是金钗、金镯、金帔坠,还有“珠翠特髻,珠翠团冠,四时冠花珠翠排环”等。男家先三日还要送催妆花髻、销金盖头等。催妆花髻或就是唐代的义髻,上饰花钗。销金盖头就是今天所说的红盖头,销金是指贴金或织金的花饰。到了成亲时新娘要戴上盖头到男家拜堂,再由新郎挑下盖头,露出芳容。 贵妇发型发饰尤其受到重视。宋代皇后头上要佩戴龙凤花钗冠,并以细小珍珠嵌出云龙、仙人等纹样和珠花,左右各两扇博鬓,一片珠光闪耀。宋代仁宗皇后像就是戴着这种凤冠。宋徽宗皇后像,戴的凤冠是左右三博鬓,冠上饰满人面鸟身的飞天和大朵珠花,一只贴翠飞龙从龙口垂下累累珠滴,冠口沿处彩画仙人。 发髻或用布帛包裹,叫做包髻,要把布帛扎结成各种花状,既大方又不失美妙。如《东京梦华录》记载媒人有戴巾黄包髻的。晋祠侍女中有用橙黄色或蓝色、红色布帛的包髻,在包髻前缀以金宝花钿。如一位年轻的侍女,头上用红帛包裹的包髻就似一只蝴蝶展开双翅,正中还插着花钿。 有一种盘福龙髻,又叫便眼觉,是北宋崇宁年间流行的,髻式作大而扁状,对睡觉不妨碍,大致就是卧髻之类。佚名《女孝经图》中有的仕女就梳此式,插小白角梳。 女子们都喜欢高髻,样式很多。如朝天髻,山西太原晋祠中四十多尊宋代雕塑侍女像中就有这种发型。女子把头发堆到头顶,梳成两圆柱,微倾向前,用金勒约束,再缀以花钿。 双蟠髻,也叫做龙蕊髻,有些像压扁的鬟髻,扎以彩缯。苏轼有“绀绾双蟠髻”之句。《宋人半闲秋兴图》有这种髻,上加花钿、珠饰。这种发髻,就像是龙蟠凤翥一般,自有豪逸之态。 流苏髻,相传是一位叫轻云的长发美女创造的。《谢氏诗源》记载:“轻云鬓发甚长,每熟透,立于榻上,犹拂地。已绾髻,左右余发各粗一指,结束作同心

纸本、绢本和绫本

纸本、绢本和绫本 南宋马和之月色秋声绢本水墨淡设色 25.9x60.5cm 辽宁省博物馆藏传统的中国书画一般是写在 纸绢上的,有很多人称中国画为纸绢画。所以认识纸绢的时代特点,对于鉴定中国书画具有相当的重要作用。到目前为止,除了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潘吉垦先生对纸作过一些研究外,还没有第二个人对古代纸绢作过深入系统的研究,对于古代纸绢如何断代的问题,更未有过专门的著述。如果有晋唐时代的纸绢流传下来,我们就是看见了,恐怕也未必能判断它的年代,相反,古代纸绢一经古人写过字或画过画之后,与书画本身连在一起却反而使我们能断定它的时代了。(一) 绢帛我国的丝织业已有五千年左右的历史了,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中,除了发现苎布,还出土了一段丝带和一小块绢片。随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又创造了多种织法和品类繁多的丝织物,以适应社会上各种不同的需要。这儿仅根据传世和出土的古代书画作品来探讨古代书画用绢帛的时代特点。作为其它用途的绢帛及其时代特点,不在这里赘述。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画是绘在绢帛上的,出土的晚周帛画、战国楚墓帛画和稍晚些时候的马王堆汉墓帛画,都是画在较为细密的单丝绢上;南北朝时期的书画用绢,王以坤先生在《书画鉴定简述》中说,他

“只见过绢地写经一块,也是单丝绢”;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卷,用的绢也是单丝织成的;唐代周昉《挥扇仕女图》卷,所用的经线纬线均不一根,全部是由几根丝合并而织成的,这种织法在书画用绢上是比较少见的。说明了晋唐以前的书画用绢是由单丝织成的。直到现在为止,在晋唐以前的书画中,还从未见过有双丝绢的(即经线是双丝、纬线是单丝织成的绢)。据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引江磷几《嘉祐杂志》说,唐贞元以后,诰敕有用花绫的,传世的有咸通二年(861年)的“柱国范隋诰’”一件。五代到南宋时期的绢,较前代有了发展和变化,从表面上看来,除了单丝绢外,还出现了双丝绢的形式。这种双丝绢的经线的每两根线为一组,每两组之间约有一根丝的空隙,纬线是单丝,纬线与经线交织时,每组经线中的一根丝沉在下面,另一根丝浮在上面。有些人认为,这种形式的绢还不能称为双丝绢,只有在纬线与经线交织时,经线的每两根丝同时沉在下面或浮在上面的绢,才可称之为双丝绢。我们现在不管以后的结论如何,暂且将这种绢称之为双丝绢。如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卷的经线为双丝四十八根,纬线为单丝;宋代赵佶《祥龙石图》卷经线为双丝四十八根,纬线为单丝等。纬线、经线的根数越多,绢越是细密。明代唐寅《六如居士画谱》引王思善语云:“宋有院绢匀净厚密,亦有独梭者,有等级细密如纸老。但是稀薄者非院绢也。”清楚地说明,绢绫制作的精粗,即使是同时

南宋画家萧照国画作品欣赏

南宋画家萧照国画作品欣赏 萧照(公元12世纪),南宋画家。字东生,濩泽(今山西阳城)人,生卒年不详。靖康间(1126-1127)金兵陷汴京(今河南开封),中原人民纷起抵抗,萧照在太行山参加义兵,一日遇李唐逃乱至此,萧照素慕李唐画名,即拜李唐为师,并随之南渡至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李唐感其德,尽以所能授之,照画艺大进。绍兴(1131-1162)中,补迪功郎,任画院待诏,赐金带。擅画山水、人物、舟车、屋宇,其姓名作石鼓文书款于树石间。尤长异松怪石,所作苍浪古野,“望之有波涛汹涌,云屯风卷之势”。其画笔健墨重,皴法遒劲,苍莽葱郁,气势雄伟,酷似李唐。传世作品有《中兴瑞应图》卷,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山居图》卷图录于《唐宋元明名画大观》;《秋山红树图》册页藏辽宁省博物馆;《山腰楼观图》轴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宋萧照《山腰楼观图》轴,绢本,水墨画,纵64.3厘米,横40.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右侧,仅画江水、浅滩、远渚、烟树。山间一条小路迂回盘旋,经前峰山腰渡口直抵后峰山巅,临近山巅处有一片楼台亭阁,一登山行人已走近。右下临水山岩上两人指看远方美景。左侧最高峰画得半壁实半壁虚,虚处乃为江上为气所迷,上升成岚,后面还添上几座淡淡峭峰,启人高远不可测的“仰止”之叹。山际径路盘曲,有两人策

杖而上,而楼观却深深埋藏在山坳幽谷中。近山浓重,远山清淡,又形成虚实对比。此图无论从山石林木之笔法造型,尤以运用秃笔重墨及小青绿设色技巧来看,在在皆显示出萧氏亦步亦趋地追随李唐,并细谨地诠证李氏技法。也或因在笔墨表现上无法超越前人,萧则在章法上寻求突破,改变北宋主峰鼎立中央位置的固定法式,尝试描绘山峰的侧面。幅中劲峭雄峙的主峰已然旁移,占满全幅右半,山势蜿蜒直上,楼观、瀑泉、山径、树石之布列皆集于右半边,此为画家所表现之“实”处,而山巅由右往左方横向延展则愈远渐虚澹,以烘染代替勾皴,演为远山,另隔岸河坌及烟雾中隐现的丛树和水等,则为画中之“虚”。设色画长山复岭,路径萦回,林木蒙密,山顶屋宇在隐显之间,下方沙滩渔艇,石壁飞泉,布置得宜,各具臻妙。前景巨树三株,多欹曲之势,双钩夹叶树填染青绿色,山石之斧劈皴法以重笔浓墨勾画,通幅之笔墨设色与李唐之《万壑松风》、《江山小景》有逼似之处。名款“萧照”二字楷书于幅中央之树石间,则与《西湖志余》所载相同。另旧亦谓其颇知书,并“以姓名作石鼓文书”。幅内除清宫鉴藏印外,亦有收传印二,一为明内府“司印”半印,一“慧辩知贤印章”则不知为何人所钤,待考。 江边,一座大山耸然而立,石块的质地如此坚硬,营造出几千几万吨的重量感,因为如此的稳固,彷佛自盘古开天地以来就静立于此,看尽了人间的世代交替。这一天,二位相交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中国书画精品特展(一期20151031–20160417二期20160507–20161011 )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中国书画精品特展 (一期20151031–20160417,二期20160507–20161011 )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中国书画精品特展一 期:10/31/2015–4/17/2016 二期:5/7/2016–10/11/2016 【高清图片,建议在wifi环境下阅读】 大都会博物馆第一期书画展览清单 (10/31/2015~4/17/2016): ▼唐韩干照夜白图卷▼唐传钟绍京楷书灵飞经册(局部) ▼南宋佚名明皇幸蜀图轴▼五代/北宋佚名乞巧图轴▼北宋佚名仿范宽山水图轴▼北宋黄庭坚草书廉颇蔺相如传卷(局部)▼北宋李公麟孝经图卷(局部)▼北宋佚名睢阳五老, 毕世长像册页▼南宋高宗草书天山阴雨七绝诗团扇 ▼南宋杨皇后楷书瀹雪凝酥七绝团扇▼南宋马远月下赏梅图团扇册页绢本 ▼南宋夏珪山市晴岚图册页▼南宋理宗赵昀行书北宋梅尧臣依韵和资政侍郎雪后登看山亭诗团扇▼南宋赵孟坚水仙图卷(局部)▼南宋赵孟坚行书梅竹诗谱卷(局部)▼元耶律楚材行书赠别刘满诗卷(局部) ▼北宋传黄宗道旧传李赞华猎鹿图卷(局部)▼北宋传杨邦基聘金图卷(局部) ▼南宋传陈居中胡骑春猎图团扇▼元佚名莲花图轴

▼南宋佚名阿弥陀如来图轴▼元李尧夫芦叶达摩图轴▼南宋传直翁药山李翱问道图轴▼元赵苍云刘晨阮肇入天台山图卷(局部)▼元赵孟俯, 赵雍, 赵麟吴兴赵氏三世人马图卷(局部)▼元周东卿渔乐图卷(局部)▼元方从义云山图卷(局部)▼元倪瓒秋林野兴图轴▼元张逊石上松花图轴▼元陆广丹台春晓图轴▼元盛懋秋林渔隐图团扇 ▼元盛著秋江垂钓图团扇▼元吴镇老松图轴▼元王冕墨梅图轴▼元唐棣摩诘诗意图轴▼元罗稚川古木寒鸦图轴▼明传谢环杏园雅集图卷(局部)▼明林良二鹰图轴 ▼明刘俊纳谏图轴▼明陈子和古木酒仙图轴▼清王原祁辋川图卷(局部)▼清王翚等康熙南巡图,第三卷: 济南至泰山(局部)▼清朱耷(八大山人) 鱼石图轴▼清朱耷(八大山人) 莲塘戏禽图卷▼清朱耷(八大山人) 二鹰图轴▼清徐扬等乾隆南巡图, 第六卷﹕大运河至苏州(局部)第二期书画展览清单(5/7~10/11/ 2016) ▼北宋传屈鼎夏山图卷▼北宋郭熙树色平远图卷 ▼北宋徽宗竹禽图卷▼北宋黄庭坚草书廉颇蔺相如传卷(局部)▼五代传董元溪岸图轴▼宋佚名仿李成寒林策驴图轴 ▼北宋米芾草书吴江舟中诗卷▼南宋米友仁云山图卷▼南宋传李唐晋文公复国图卷(局部)▼南宋高宗草书天山阴雨

车展营销策划方案

车展营销策划方案 【篇一:车展活动策划实施方案】 提示:此文档 车展活动策划实施方案 word版本,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修改 引言 中国汽车嘉年华是集静态展示、动态体验、娱乐互动、知识灌输等 为一体的汽车活动崭新模式,其资源珍贵、形式新颖、设计精巧、 引人入胜,具有极强的吸附力和巨大商业拓展空间,在全国汽车活 动的历史上尚属首次,代表了未来汽车活动的发展方向,可以为组 办者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 前言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截至2007年,中国汽车保有辆 已 超过5500万辆;2007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888.24万辆和879.15万 辆,同比分别增长22.02%和21.84%。平均不到4秒就生产并 销售 一辆新车;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汽车某 某市 场,同时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生产国,预计2008年中国 汽车产 销量将超过1000万台,201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汽车文化的飞跃。正是因此近年来汽车展 会在全国各地风起云涌、方兴未艾。但近几年,这些曾令人十分关 注的 汽车展会因自身存在的缺陷而日渐衰落,以至于在很某某区特别是 一些 进无路,欲罢不能的尴尬处境,不仅无法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也 不能 收获良好的经济利润,甚至还会出现亏本。 因内容简单,只能吸引买车的消费者,其他人就不会也不愿参加了。这不但给展会 招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且门票也不会有赢利。因为没有人会为 在大街上随便都

可以看到的车再花一分钱,这就使组织者失去了一个巨大的利点。三、工业即时展。 很多展会只有工业成果的展示,只反映了现代汽车制造业或相关企 业的产品特性, 没有反映历史、产品传承、工艺演变、技术更新等。四、文化气息 缺乏。很多展会 缺乏文化气息,展现的都是冰冷的钢铁橡胶,没有给人文化的熏陶 和启迪。五、单 向性。绝大多数展会基本上是我展什么你看什么,没有互动性,参 与者只能被动接 受。六、趣味性、娱乐性不够,吸附力明显不足,调动不起企业和 观众的参与热情。 汽车是人类的精神伙伴,汽车展会如果能变成一个有车一族、爱车 一族的欢乐嘉年 华,成为一某某市的节日,一定可以吸引最广大的群众,而这一点 是中国各地汽车 展会没有做到的。 的稀缺资源,融入多项惊险刺激的表演项目,结合行业内活动和论坛,突出汽车文 化特点,开展适合有车一族、爱车一族参加和有助汽车产业交流的 综合性汽车活动, 使活动在举某某市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狂欢节,力图在汽车产 业文化活动方面 走出一条新路。 在这次活动中,一生难得一见且造型独特的老式汽车(很多还有一 段与名人的故事)不仅可以近距离展示,还能开上街头,其每到一处,驾车的人会停下,骑车的人会下车,行走的人会驻足,楼上的 人会开窗探头?-?-;活动中,你可以看到汽车发展的历史、f1、两栖 汽车、各种车模、汽车手工品,也可单独或举家驾车参加集技巧、 协作于一身的汽车大赛;既可享受惊险刺激的汽车摩托车特技表演,又可欣赏汽车模特的婀娜多姿、风情万种;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使 你赏心悦目、情绪激昂,而且留恋忘返、乐不思归;即使你准备离开,也会心有眷恋,因为活动的精彩表演从早到晚都是不重复的, 提前离开即意味着你一定会错过;而既使你离开,你也一定会把活 动告知你的亲友和死党,使他们也来感受一次终身难忘的嘉年华。

明代 吴门四家 仇英 人物山水画欣赏

明代吴门四家仇英人物山水画欣赏 仇英 仇英(1498-1552),字实父,一作实甫,号十洲,又号十洲仙史,太仓(今江苏太仓)人,移家吴县(今江苏苏州)。约生于明弘治十一年左右(1498年)(注:也有人认为是1509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2年)。他出身工匠,早 年为漆工,兼为人彩绘栋宇,后从而业画。年轻时以善画结识了许多当代名家,为文征明、唐寅所器重,仇英的好友彭年记载:"十洲少既见赏于横翁(文征明)",又拜周臣门下学画,并曾在著名鉴藏家项元汴、周六观家中见识了大量古代名作,临摹创作了大量精品。 仇英是明代代表性画家,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吴门四家” ,亦称“天门四杰”。沈、文、 唐三家,不仅以画取胜,且佐以诗句题跋,就画格而言,唐、仇相接近,仇英在他的画上,一般只题名款。存世画迹有《赤壁图》、《玉洞仙源图》、《桃村草堂图》、《剑阁图》、《松溪论画图》等。 仇英擅人物画,尤工仕女,重视对历史题材的刻画和描绘,吸收南宋马和之及元人技法,笔力刚健,特擅临摹,粉图黄纸,落笔乱真。至于发翠豪金,综丹缕素,精丽绝逸,无愧古人,尤善于用粗细不同的笔法表现不同的对象,或圆

转流畅,或顿挫劲利,既长设色,又善白描。人物造型准确,概括力强,形象秀美,线条流畅,有别于时流的板刻习气,直趋宋人室,对后来的尤求、禹之鼎以及清宫仕女画都有很大影响,成为时代仕女美的典范,后人评其工笔仕女,刻画细腻,神采飞动,精丽艳逸,为明代之杰出者。杰出作品有《竹林品古》、《汉宫春晓图》卷、《供职图》等。 仇英的山水画多学赵伯驹、刘松年,发展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院体画”传统,综合融会前代各家之长,即保持工整精艳的古典传统,又融入了文雅清新的趣味,形成工而不板、研而不甜的新典范,还有一种水墨画,从李唐风格变化而来,有时作界画楼阁,尤为细密。常作上林图,人物、鸟兽、山林、台观、旗辇、军容,皆忆写古贤名笔,斟酌而成,可渭绘事之绝境,艺林之胜事。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对其评价说:仇英画“山石师王维,林木师李成,人物师吴元瑜,设色师赵伯驹,资诸家之长而浑合之,种种臻妙”。明代董其昌题其《仙弈图》谓:“仇实父是赵伯驹后身,即文、沈亦未尽其法。” 后继仇英画法者,有沈硕、程环、尤求、沈完等。 仇英擅长临摹。他功力精湛,以临仿唐宋名家稿本为多,如《临宋人画册》和《临萧照高宗中兴瑞应图》,前册若与原作对照,几乎难辩真假。画法主要师承赵伯驹和南宋“院体”画,青绿山水和人物故事画,形象精确,工细雅秀,色彩

《四友斋画论》明·何良俊

《四友斋画论》/明·何良俊 余小时即好书画,以为此皆古高人胜士,其风神之所寓,使我日得与之接,正黄山谷所谓能扑面上三斗俗尘者也。一遇真迹,辄厚赀购之,虽倾产不惜。故家业日就贫薄,而所藏古人之迹亦已富矣。然性复相近,加以笃好,又得衡山先生相与评论,故亦颇能鉴别,虽不敢自谓神解,亦庶几十不失二矣。余家法书,如杨少师、苏长公、黄山谷、陆放翁、范石湖、苏养直、元赵松雪之迹,亦不下数十卷。然余非若收藏好事之家,盖欲有所得也。今老目昏花,已不能加临池之功,故法书皆已弃去,独画尚存十之六七。正恐筋力衰惫,不能遍历名山,日悬一幅于堂中,择溪山深邃之处,神往其间,亦宗少文之意也。然亦只是赵集贤、高房山、元人四大家及沈石田数人而已,盖惟取其韵耳。今取古人论画之语与其一得之见,著之于篇。 夫书画本同出一源,盖画即六书之一,所谓象形者是也。虞书所云彰施物采,即画之滥觞矣。古五经皆有图,余又见有三礼图考一书,盖车舆冠冕章服象胜褕衤秋笄禘之类,皆朝廷典章所系,后世但照书本言语想象为之,岂得尽是?若有图本,则仪式具在,按图制造,可无舛错,则知画之所关,盖甚大矣。 陈思王画赞序曰:盖画者鸟书之流。昔明德马后,美于色,厚于德,帝用嘉之,尝从观画,过舜庙见娥皇女英。帝指之戏后曰:恨不得如此者为妃。又前见陶唐之像,后指尧曰:嗟乎,群臣百僚恨不得为君如是!帝顾而笑,故夫画所见多矣。 古人之画,如顾恺之作孝经图、列女图,阎立本作职贡图,马和之作毛诗国风图,诸人所作旅獒图、瑞应图、历代帝王像、历代名臣像诸画,岂可谓之全无关于政理、无裨于世教耶! 董逌广川画跋,盖不甚评画之高下,但论古今之章程仪式,可谓极备。若天子欲议礼制度考文,则此书恐不可缺。 宣和博古图所载锺鼎彝卣卮?簠簋登豆上尊中尊之属,极为详备,其大小尺寸、容受升合与夫花纹款识,无不毕具。三代典刑所以得传于世者,犹赖此书之存也。夫徽宗好古,不免有玩物丧志之失,然其致北狩之祸者,实由信任小人,使童蔡秉政,以致天下汹汹,其祸本实不在于此也。而能使后世博古之士得见三代典刑,实阴受其惠。浅见薄识之士,遂以此为口实,可笑可笑。 古人论画有六法,有三病。盖六法即气韵生动六者是也,而三病则曰板,曰刻,曰结。又以为骨法用笔以下五者可学,如其气韵,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不可以岁月到,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其论用笔得失曰:凡气韵本乎游心,神采生于用笔;意在笔先,笔周意内;笔尽意在,像应神全;夫内自足,然后神闲意定;神闲意定,则思不竭而神不困也。此段虽只论画,颇似庄子轮扁斫轮语。 论画者又云:夫画特忌形貌采章,历历具足,甚谨甚细,而外露巧密。夫谨细巧密,世孰不谓之为工耶,然深于画者盖不之取,正以其近于三病也。

车展活动策划方案

引言 中国汽车嘉年华是集静态展示、动态体验、娱乐互动、知识灌输等为一体的汽车活动崭新模式,其资源珍贵、形式新颖、设计精巧、引人入胜,具有极强的吸附力和巨大商业拓展空间,在全国汽车活动的历史上尚属首次,代表了未来汽车活动的发展方向,可以为组办者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

前言 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猛。截至2007年,中国汽车保有辆已 超过5500万辆;2007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888.24万辆和879.15万 辆,同比分别增长22.02%和21.84%。平均不到4秒就生产并销售 一辆新车;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市 场,同时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生产国,预计2008年中国汽车产 销量将超过1000万台,201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 汽车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汽车文化的飞跃。正是因此近年来汽车展 会在全国各地风起云涌、方兴未艾。但近几年,这些曾令人十分关注的 汽车展会因自身存在的缺陷而日渐衰落,以至于在很多地区特别是一些 非核心地区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鸡肋?±,使组办者和参观的人都陷入欲 进无路,欲罢不能的尴尬处境,不仅无法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也不能 收获良好的经济利润,甚至还会出现亏本。 目前的汽车展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静态。几乎所有的汽车展览会、博览会大多采用静态展示的办法,这实际上是违背了汽车的社会意义和精神内涵的。因为所有的人都知道?°汽车是开的?±、?°是车就应该要动起来?±。二、单一。很多汽车展会实际上是汽车展(促)销会,安排的内容主要是汽车经销商的大卖场,虽然也有加入一些衬托,但终 因内容简单,只能吸引买车的消费者,其他人就不会也不愿参加了。这不但给展会 招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且门票也不会有赢利。因为没有人会为在大街上随便都可以看到的车再花一分钱,这就使组织者失去了一个巨大的利点。三、工业即时展。很多展会只有工业成果的展示,只反映了现代汽车制造业或相关企业的产品特性,没有反映历史、产品传承、工艺演变、技术更新等。四、文化气息缺乏。很多展会缺乏文化气息,展现的都是冰冷的钢铁橡胶,没有给人文化的熏陶和启迪。五、单向性。绝大多数展会基本上是我展什么你看什么,没有互动性,参与者只能被动接受。六、趣味性、娱乐性不够,吸附力明显不足,调动不起企业和观众的参与热情。汽车是人类的精神伙伴,汽车展会如果能变成一个有车一族、爱车一族的欢乐嘉年华,成为一个城市的节日,一定可以吸引最广大的群众,而这一点是中国各地汽车展会没有做到的。 基于中国汽车展会的现状,依托我们的汽车文化资源,我们策划了?°中国汽车嘉年华?±项目,这次活动以文化为灵魂,以娱乐为导向,凝聚中国及国际汽车文化的稀缺资源,融入多项惊险刺激的表演项目,结合行业内活动和论坛,突出汽车文化特点,开展适合有车一族、爱车一族参加和有助汽车产业交流的综合性汽车活动,使活动在举办城市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狂欢节,力图在汽车产业文化活动方面走出一条新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