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章 组 织 机 构 - 潢川幼儿师范学校 首页

第三章 组 织 机 构 - 潢川幼儿师范学校 首页

第三章组织机构

第一节行政机构

一建国前(1907—1949)

九区联师创办之前,潢川的师范教育处在起步阶段,办学规模一般都是1个班几十名学生,建制不稳定。

1940年2月,潢川县创办潢川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简称“潢川县师”)。潢川县师的历任校长为石福均、梁天榜、汪志中、梁家怡、丁德恒、张冀、陈化鹏。下设教务、训育、事务三课,各课均派有专人担任主任。

1943年秋,在河南省第九行政区专员张振江的倡导下,创办河南省第九行政区联立师范学校(简称“九区联师”)。九区联师的校长先后是张振江(专员兼代)、祝佩生。下设教务、训育、事务三处,各处均设专人担任主任。历任教务主任为宋树元、张教宽、陈恕、江家之、马念萱、李鉴堂;历任事务主任为黄卷苍、陈泽溥。

九区联师统治学校的反动组织有国民党区分部、三青团分团部和军训团。祝佩生任国民党区分部书记、三青团分团部干事长、军训团团长。

三青团联师分团直属河南省支团,由5人组成干事会,从中产生干事长、秘书。干事会下设总务、组训、宣传、文书等股。每个年级设区队,每班设分队。股长、区队长、区队副、分队长、分队副均有分团任命。

军训团设有专职军训教官2人,按军队的管理方式管理学生。新生

入校时,随着教务处的编班,军训团进行编队。3个班为1大队,设大队长、大队副各1人。每班为1个中队,设中队长、中队副各1人。中队下设小队,小队有队长1人。各级队长人选均由军训团任命。

二建国后(1949年—2000年)

1949年1月,潢川解放,人民政府任命李鉴堂、赵伯杜、陈泽溥3人组成校务委员会,临时负责九区联师的工作。

1949年5月,潢川行政专署决定,将潢川县师并入九区联师,学校定名为河南省立潢川师范学校。潢川专署派叶罗怡任校长,由校长主持校务委员会负责全面工作,下设总务处和教导处。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潢师隶属河南省教育厅,委托潢川专署代管。1953年1月,省教育厅为明确学校隶属关系,统一校名,河南省立潢川师范学校改名为河南省潢川师范学校,由省地教育部门双重领导,以地区为主。

1952年下期,建立卫生室,在校长领导下负责全校医疗、卫生、诊断、保健工作。同时成立了增产节约委员会、保健委员会、在职学习委员会。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对各种组织的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均作出具体规定。

校务会议:校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班主任、各科教研组长、教研室主任、卫生室医师、教职员工代表、附小主任出席,共青团、学生会代表列席。校长为主席。讨论、决定教育实施计划,布置、总结教育工作,审查学校预决算及其它重大问题。

行政会议:汇报各处室委员会工作情况,研究学校日常工作,学习上级重要指示,协调处室工作,处室部门办公会,学习上级指示及有关本单位的业务文件,订出学校工作日程。

教学会议:分为教学研究室会议、教研组长联系会、各科教研组会。分别由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主持,研究教学工作。

教导会议:教导主任主持,班主任参加。研究解决学生学习生活思想等问题,交流工作经验。

班会:解决班内学习、生活、思想等有关问题。

在职学习委员会:根据上级指示,开展政治、业务学习。

保健委员会:解决体育、卫生、文娱、生活等问题。

增产节约委员会:掌握并检查时间浪费及旷工现象,检查工作效率,节约物品,爱护公共财物,重点检查经费开支等事宜。

1956年夏,学校建立中师函授部,1960年停办,教师及学员转县教师进修学校。

1957年因试行《师范学校规程》,增设教学副校长,教导处和总务处合并为校务办公室(1963年恢复教导处、总务处),设实习主任(由教育科教师兼代)。除教导会议和总务会议改为办公室会议外,其它组织的活动仍按原办法进行。

1958年,因适应大办农场工厂、大搞科学研究的需要,在行政机构方面,增设了3个年级办公室;在生产方面,增设了工厂办公室;在科学研究方面,增设了两个科学研究所。各年级、班设有工厂、车间、科学研究站与小组等。为配合分科班教育实习,增设了附属中学。不久,

这些组织先后撤销。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6月底,工作组进校。7月初,学校成立“无产阶级文化革命委员会”(简称“旧文革”),负责文化革命运动,周庆保任文革主任。秋,学校成立“红卫兵”组织,破“四旧”。10月,开始学生“大串联”。12月,学生和教师中成立许多战斗队组织和群众组织,学校党政组织全部瘫痪。

1968年1月,学校各派组织大联合后成立革命委员会,设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多人。

1969年10月,信阳师范并入潢川师范,学校改名为信阳地区师范学校,革委会成员由地区重新任命。学校设政工组、教育革命组、后勤组,各任命组长1人。

1973年3月,在地区大力支持下,学校筹建了印刷厂。7月13日,根据上级决定,潢师革委会下设政办组、教改组、生产劳动组、总务组,任命了组长、副组长。

1980年,地区任命了校长、副校长。下设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并各任命主任1至2人。

1983年11月,学校开始机构改革。第二年,中层机构改为办公室、教务科、学生科、保卫科、总务科,增设劳动服务公司,并重新任命一批科室领导。8月,制订《各科室工作职责》并公布实施。

1990年1月,学校升格为正处级单位,上级组织对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认真考核,对班子成员重新任命,增设了党委办公室。

1997年12月,经市编委批准,学校内设机构调整为办公室、教务

科、学生科、总务科、保卫科、培训中心、勤工俭学办公室、人事科、老干部科。1998年,在市教委党组的指导下,学校通过民主推荐、竞争上岗的形式,选拔任用了一批中层干部。

历任所长、监学、校长、副校长、革委主任、副主任名单

(1907——2000)

历任处室主任、副主任、科长、副科长名单

(1949——2000)

第二节党务机构

一学校党组织

潢川师范党组织建立于1952年9月。当时,王沛霖任校长,在潢川地委的直接领导下,有4名师生积极分子被发展为学校第一批党员,外地转来党员2人,潢师与潢川中学成立了联合支部。联合支部成立后,积极组织教职工参加政治学习,积极开展三反和思想改造运动。

1953年秋,联合支部分为两个支部,中共潢川师范学校支部成立,书记王沛霖。到1956年初,支部中有党员29人,支部委员两人。

1969年10月,信阳师范合并到潢师,学校改名为信阳地区师范学校,学校党组织随之更名为中共信阳地区师范学校支部委员会。1973年4月,中共信阳地委决定,建立中共信阳地区师范委员会。

1973年5月28日,信阳地区教育局根据上级指示,将信阳地区师范学校分为信阳师范和潢川师范两所学校,之后,信阳师范迁回信阳市。1973年7月20日,经中共信阳地委批准,分别成立中共信阳师范学校委员会和中共潢川师范学校委员会。潢师党委下辖两个支部:校部教工支部和附小支部。

1982年,由于在校学生党员人数增加,增设学生支部,学校党委下辖支部发展到3个。1984年调整为4个,即行政支部、教师支部、附小支部、电大学员支部。1986年调整为5个,即行政支部、总务后勤支部、文科教师支部、理科教师支部、附小支部。1987年底,增设学生支部,学校党委下辖支部发展到6个。

1986年9月,经中共信阳地区纪委批准,成立中共潢川师范学校纪律检查委员会,韩勇建任书记(兼),李国友任副书记。

为了加强学校党建工作,1989年,经地区编委批准,增设党委办公室,李黎明任主任,设专职组织员、宣传员各1名。

1990年6月23日至24日,潢师第一次党员大会召开,到会正式党员65人。信阳地委组织部副处级组织员杨国民、地区教育局党组成员王承训、潢川县委副书记詹自立等到会,并分别代表地委、地区教育局党组、潢川县委致贺词。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学校党委书记李兴忠代表学校党委所作的《中共潢川师范学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学校纪委副书记李国友代表学校纪委所作的《中共潢川师范学校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潢川师范学校第一届委员会和学校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届党委辖6个支部,即行政支部、文科支部、理科支部、

总务支部、学生支部、附小支部。

1993年,学校党委严格按程序进行了支部换届选举,并增加了老干部支部,支部总数达7个。

1997提12月,地区编委批准了学校的“三定”(定岗、定责、定编)方案。“三定”方案对学校内设机构进行了调整,其中,撤销了党委办公室,原党委办公室的工作职责由人事科承担。

根据支部建在科室的指导思想,1998年,学校党委再次对支部进行调整,原来的文科支部和理科支部合并为教师支部,支部由7个调整为6个,即行政支部、教师支部、学生支部、后勤支部、老干部支部和附小支部。

2000年11月25日至26日,学校第二次党员大会召开。出席大会的党员共97人(其中正式党员89人,预备党员8人),大会审议并通过了学校党委书记韩勇建代表党委所作的《高举旗帜,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努力把潢师办成初步具有现代化水平的特色师范学校》的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了学校纪委副书记祁全山代表纪委所作的《坚持从严治党,加强监督检查,努力把我校纪律检查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中共潢川师范学校第二届委员会和学校纪律检查委员会。

潢川师范学校历任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

(1973——2000)

历任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委员名单(1952——2000)

历任纪委书记、副书记名单

(1986—2000)

-

二党务工作

(1)发展新党员。1952年9月学校党的组织建立时,学校有党员6人(新发展的4 人)。截止2000年,共发展党员305人。

历年党员人数和发展情况统计表

(1952—2000)

(2)创先争优活动。十三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党委根据上级党委的指示,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先后以各种形式对党员进行培训。1981年开始,开展“创先进党支部,争当优秀党员”的活动,年终进行评比,表彰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党员。2000年,根据上级党组织的统一安排,开展了争创“五好”基层党组织活动。截止2000年,共评先进党支部17个(次),表彰优秀党员135人(次)。

(3)党员评格。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1988年底,开展党员评格的活动。格次分为合格、基本合格、基本不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以后每年年底均进行一次评格活动。先后有2人评为不合格党员,其余均为合格党员。

(4)培养、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按照干部队伍的“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要求,学校党委认真培养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先后被提拔为县处级干部的5人,提拔为科级干部的33人,推荐为县处级后备干部的8人。

三理论宣传工作

学校党组织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组织教职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和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发展。

1952年,学校党组织一建成,就积极开展三反和思想改造运动。1953年,组织教师学习凯洛夫的《教育学》。1954年,学习七届三中全会公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文献,批判文人相轻、骄傲自满和落后保守

思想。1955年5月7日,举行“返校日”庆祝活动,举行庆祝会、座谈会及歌舞演唱会。1956年,学习贯彻党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工作会议精神,开展学术讨论,形成了教学上的“百花齐放”局面。1957年、1958年,认真贯彻省委宣传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省教育行政会议精神,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劳动教育,开展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学习贯彻毛泽东提出的“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带领广大师生积极开展教育革命和勤工俭学、大炼钢铁。1959年,开展“反右倾”学习运动。1960年,民主革命补课。1962年,学习周恩来、陈毅在“广州会议”上关于知识分子政策的重要讲话,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教师和受牵连的学生进行甄别复议。1963年,学习毛泽东“用讲村史、家史、厂史的方法教育青年群众”的指示,开展了访贫问苦,请“三老”做忆苦思甜的报告;开展社会调查和写村史、家史、社史、厂史等活动,进行社会主义教育。1964年,组织教职工参加“小四清”运动的学习。1964年—1966年春,配合潢川县委抽干部、教师先后到罗山县、信阳县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66年6月底,“文革”运动工作组进驻学校。7月初,学校成立“无产阶级文化革命委员会”,负责领导文化革命运动。之后,群众组织纷纷建立,师生停课,党政组织全面瘫痪,党支部的活动停止。

1970年,各级党组织开始恢复。学校党组织恢复后,开展了“批修整风”、“批林整风”活动,传达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1974年1月,全体教师到信阳参加“反回潮杀妖风”学习班。

1975年,响应上级号召,学习朝农经验,实行校队挂钩,开门办

学。学校领导成员集中到信阳,深入开展批林批孔学习,重点解决领导班子团结问题。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此后一年多时间里,学校党委领导全校师生,深入开展揭批“四人帮”的斗争,清除林彪、“四人帮”的余毒和影响。1978年,组织教师和学生联系实际,认真学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确立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的指导思想。1980年,认真组织广大教职工学习贯彻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确立面向小学的办学目标。1981年至1983年,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和十二大会议精神为指针,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讲话精神和教育部颁发的《师范学校规程》;以“全国文明礼貌月”活动为契机,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教育活动。

1986年,组织学习中央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文件,加强对学生进行“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教育。1987年,重点学习党的十三大精神。1990年,认真学习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1991年,开展“反和平演变”的形势教育,开展学习陈晓的活动。

1992年,学习贯彻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十四”大精神。1993年,重点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4年,学习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精神。1995年,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四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教师法》及《教育法》。

1996年,学习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讲政治”的有关文件,开展“三观”(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和师德教育。1997年,围绕香港回归,组织了香港知识讲座、迎回归书画展、歌咏比赛等活动。党的十五大召开后,认真组织学习十五大精神,并把学习十五大精神与学习《教师法》、《教育法》及《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结合起来。1988年开始,学校大力开展素质教育活动,重点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途径,加强教职工的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学技术培训。2000年,按照上级党组织的统一部署,学校党委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三讲”集中教育活动,提高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