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震

地震

地震
地震

5.12防震减灾知识学习题库

一、对错题

1. 问:《防震减灾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

答案:对

2. 问:《防震减灾法》的适用范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与重建等活动”。

答案:对

3. 问: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是:“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

答案:对

4. 问:我国新建的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扩建与改建的建设工程可不必按抗震设防要求建设。

答案:错。根据《防震减灾法》,我国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5. 问:“地震应急”是指为了减轻地震灾害而采取的不同于正常工作程序的紧急防灾和抢险行动。

答案:对

6. 问:地震预报包括4种类型:地震长期预报、地震中期预报、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

答案:对

7. 问: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程序发布。

答案:对

8. 问:地震部门的专家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向社会发布地震预报意见。

答案:错。根据《防震减灾法》,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全国范围内的地震长期和中期预报意见,由国务院发布。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地震预报意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程序发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报、预测意见。

9. 问:《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制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保障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顺利进行”。

答案:对

10. 问:地震按成因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型: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其中天然地震又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等。

答案:对

11. 问:在天然地震中,构造地震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

答案:对

12. 问:在地下深处岩层断裂或错动引起的地震叫构造地震。

答案:对

13. 问:由矿井塌陷引起的地震称人工地震。

答案:错。由矿井塌陷引起的地震称塌陷地震。

14. 问:由地下核爆炸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人工地震。

答案:对

15. 问:我国地震通常都发生在距地面1000公里以下的地方。

答案:错。我国绝大多数地震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千米以内)。

16. 问:从震源垂直向上对应地面的地方叫震中,通常用经纬度表示震中地理位置。

答案:对

17. 问: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震源;从震源到地表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

答案:对

18. 问: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中。

答案:错

19. 问:震源是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

答案:对

20. 问:震源到地球表面的垂直距离叫震中矩。

答案:错。震源到地球表面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

21. 问: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其特点是地震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及震源浅。

答案:对

22. 问:地震的震级大小和烈度的大小的标度是一致的。

答案:错。震级是指地震能量释放的大小;烈度是地面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它们是衡量地震的两把“尺子”。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烈度不只一个,一般离震中近的地方烈度高,破坏大;反之烈度低,破坏小。

23. 问:在同一地方对于同一个地震来说,震级越大,对地面的破坏也越大,因此,地震烈度也越大。

答案:对

24. 问:震级是根据地震仪测得的地动位移(地震波振幅),用来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

答案:对

25. 问:震中距是指从地面上的某一点到震中的距离。一般情况下,震中距越大,也就是离发生地震的地方越远,地面造成的破坏和损失越小。

答案:对

26. 问: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或破坏程度叫烈度。通常情况下,同一个地震由于距离发生地震的地方远近不同,受到的破坏程度和人对地震的感觉也不一样,因此烈度也不相同。

答案:对

27. 问: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不严重的国家,原因是我国面积大,地震分布并不均匀。

答案:错。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其特点是地震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及震源浅。

28. 问:解放后,我国发生的灾害性地震,如邢台、海城、唐山都在东部地区,所以我国地震分布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多。

答案:错。

29. 问:中国处在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之间,所以地震活动频繁。

答案:对

30. 问:世界上发生过的最大地震是1960年智利8.9级地震。

答案:对。

31. 问: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是我国历史上,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

32. 答案:错。1556年陕西华县8级地震,灾害殃及9个省近百座县城,死亡83万余人。

33. 问:地震发生时,在室外避震应选择能依靠的大树或墙角下。

34. 答案:错。在户外遇到地震,应就地选择开阔地,趴下或蹲下避震。要避开玻璃幕墙、塔吊、烟囱等高大的建筑物或构筑物。避开变压器、电线杆、路灯杆、广告牌等物。避开危险品工厂、仓库以及狭窄的街道、破旧房屋、砖瓦木料堆等场所。应避开山崖、山坡、山脚等地方。

35. 问:任何一个科学家或地震机构都不能根据自己的判断,向社会发布地震预报。

答案:对

36. 问:如果发现动物行为异常:鸡不进窝,狗乱叫,就说明要发生大地震了。

答案:错。有的地震发生前会有一些动物异常,但动物的异常行为有很多原因,如气候变化、动物疾病等。

37. 问:唐山市一女职工在1976年7月28日的大地震中,被压在了残骇中,成半跪半趴的姿势趴在床边,不能活动。这时她听到外面姐姐和邻居救人的声音,可是却无力叫喊,后来听从姐姐的喊话,拿东西来敲打,使救援的人们顺声把她救了出来。请问:她的做法对吗?

答案:对

38. 问:遭遇地震时应当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答案:对

39. 问: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室内,应选择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

答案:对

40. 问:地震发生时,在室外避震应选择开阔、安全的地方。

答案:对

41. 问:在室内避震身体应采取的姿势是伏而待定,蹲下或卧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答案:对

42. 问:地震发生时,在室内避震应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并注意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答案:对

43. 问:地震时应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尤其不能跳楼。

答案:对

44. 问:在室内避震,不要随便点灯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答案:对

45. 问:专家们认为:大多数地震是有感或轻度破坏地震,所以遇震时一定要镇静,并就地躲避。

答案:对

46. 问:当听到地声时,大地震就可能发生了。这时候应该立即离开房屋,采取紧急防御措施,选择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安置下来。

答案:对

47. 问:根据地声的特点,能大致判断地震的大小和震中的方向。一般说,如果声音越大,声调越沉闷,那么地震也越大;反之,地震就较小。

答案:对

48. 问:地光可能是地震前大自然向我们发出的警报。虽然时间很短,瞬时即逝,但当观察到这种地震前兆后,应立即采取防避措施。

答案:对

49. 问: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一定准备,震时又能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

答案:对

50. 问:制定家庭防震计划,须根据政府或有关部门的防震要求,准备食品、饮料和应急工具。

答案:对

51. 问:制定家庭防震计划,须检查并及时消除家里不利防震的隐患,加固住房。

答案:对

52. 问:检查和加固住房时,应检查自家住房有没有不利抗震的地方,并摸清周围环境的情况。

答案:对

53. 问:检查和加固住房时,应检查住房的建造质量好不好?是否年久失修?对不利抗震的房屋要加固。

答案:对

54. 问:检查和加固住房时,对女儿墙、高门脸等笨重的装饰物应拆掉。

答案:对

55. 问:当得知地震预报消息后,应及时清理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

答案:对

56. 问:当得知地震预报消息后,应清理阳台护墙,把花盆杂物拿下来。

答案:对

57. 问:当得知地震预报消息后,应合理放置家具、物品,把墙上的悬挂物取下来或固定住、防止掉下来伤人。

答案:对

58. 问:地震前,应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

答案:对

59. 问:地震前,应固定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

答案:对

60. 问:当得知地震预报消息后,应把牢固的家具下腾空,以备震时藏身。

答案:对

61. 问:为防震,每个家庭应准备一个家庭防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

答案:对

62. 问:为了能较好地应对地震灾害,应进行家庭防震演练,练习“一分钟紧急避险”、紧急撤离和疏散。

答案:对

63. 问:多地震地区的家庭,做好防震准备十分必要,要提前加固睡床,准备好必要的防震物品。

答案:对

64. 问:地震发生时,如果在操场或室外,应立即回到教室去。

答案:错

65. 问:地震发生时,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避震,应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尽快蹲或趴在排椅旁,并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答案:对

66. 问: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遇震时,不要等着挨砸,应迅速跑出室外。

答案:错。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遇震时,尽快蹲或趴在排椅旁,并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67. 问: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避震,等待地震过去后,应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答案:对

68. 问: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避震,应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

答案:对

69. 问: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避震,应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有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答案:对

70. 问:在户外避震,应避开危险物、高耸物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

答案:对

71. 问:在户外避震,应避开危险场所,如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女儿墙、高门脸、雨蓬以及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答案:对

72. 问:在野外避震,应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

答案:对

73. 问:在野外避震,最好应躲在山崖下或大树下以及山脚下。

答案:错。在野外避震,应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

74. 问:在野外避震,应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答案:对

75. 问:减轻地震灾害措施包括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

答案:对

76. 问:地震应急是防震减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地震应急工作及时、高效、有序的开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答案:对

77. 问:地震应急工作是指破坏性地震预报发布后的震前应急防御,和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的震后应急抢险救灾。

答案:对

78. 问:地震应急预案的内容包括:组织指挥体系及其职责,预防和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响应和应保障措施等。

答案:对

79. 问:地震应急活动只是政府的事,与任何组织和个人无关。

答案:错

80. 问: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人为原因主要有:没有按抗震设计进行设防,建(构)筑物建在活断层上、建(构)筑物位于软弱地基上、抗震设计不合理、不按标准施工。

答案:对

81. 问:近代地震仪产生于20世纪初。

答案:错。近代的地震仪在1880年制成,它的原理和张衡地动仪基本相似。

82. 问:我国第一个由中国人自己建的地震观测台是1950年建立,位置在南京。

答案:错。我国自建的第一个地震台是1930年建成的鹫峰地震台。

83. 问:震源是地震垂直向上到地表的地方。

答案:错。地球内部直接产生破裂的地方称为震源,它是一个区域,但研究地震时常把它看成一个点。

84. 问:震中是地球内发生地震的地方。

答案:错。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它实际上也是一个区域。

85. 问:震中及其附近的地方称为震中区,也称极震区。

答案:对

86. 问:震中到地面上任一点的距离叫震中距。

答案:对

87. 问:震中距在600—1000公里以内称为远震。

答案:错。震中距大于1000千米的地震称为远震,震中距在100~1000千米的称为近震,震中距在100千米以内的称为地方震。

88. 问: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叫做地震波。

答案:对

89. 问:一般而言,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发生地震时,横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纵波总落后一步。

答案:错。发生地震时,纵波的传波速度比横波快。

90. 问:发生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

答案:对

91. 问:地震有强有弱。用来衡量地震强度大小的叫地震震级。

答案:对

92. 问: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破坏程度的一种度量,因此每一次地震只对应一个震级和一个地震烈度。

答案:错。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烈度不只一个,一般离震中近的地方烈度高,破坏大;反之烈度低,破坏小。

93. 问:地震震级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

答案:对

94. 问:我国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

答案:对

95. 问: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都是相同的。

答案:错。

96. 问:一般将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

97. 答案:错。地震分为:微震、有感地震、破坏性地震、严重破坏性地震、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有感地震是指震级大于3级到小于4.5级,人们感觉到的、但未直接造成人员重伤和死亡以及显著财产损失的地震。

98. 问: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同一个地震,不同地区的烈度是不一样的。

答案:对

99. 问:一般情况下,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答案:对

100. 问: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壳被一些构造活动带分割为彼此相对运动的板块,板块当中有的块大,有的块小。

答案:对

101. 问:全球六大板块是:太平洋板块、大西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板块。

答案:错。地球上最大的板块有六块,分别是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另外还有一些较小的板块,如菲律宾板块等。

102. 问:动物异常的原因很复杂,很多时候与地震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在观察它们的变化时,一定要注意识别真伪,并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

答案:对

103. 问:震前地下水发生的异常变化是一种很重要的地震前兆现象,因此震前地下水发生的异常变化是目前预测预报地震的重要手段之一。

答案:对

104. 问:有的大地震发生前几天或几小时,会发生一系列小地震,多者可达几十至几百次,科学家称它们为前震。

答案:对

105. 问:一个地区,当小震很多时,一定会跟着发生一个大地震。

答案:错。

106. 问:小震活动不断,但无大震发生的现象也很多。另外小震活动不明显,发生大震的例子也常出现。

答案:对

107. 问:一次大地震之后,紧跟着就会发生一系列较小的地震,因此,主震过去以后,要防止余震,特别是对强余震进一步造成伤亡破坏应有所戒备,避开危险地方。

答案:对

108. 问:在公共场所避震,要尽快拥向出口,马上跑开。

答案:错

109. 问:在公共场所避震,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答案:对

110. 问: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遇到地震时,可以选择在结实的广告牌下躲避。

答案:错。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遇到地震时,躲在坚固的立柱或墙角下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橱窗、高大货架、广告灯箱、大型吊灯等危险物。

111. 问:在行驶的电(汽)车内遇到地震时,应设法马上下车。

答案:错。在行驶的电(汽)车内遇到地震时,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112. 问:在学校遇到地震时,要在教师指挥下有组织地撤离,震后再回到教室去。

答案:错。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

113. 问:震前要把墙上的悬挂物取下来,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上、轻在下”。

答案:错。家具物品摆放做到“轻在上、重在下”。

114. 问:挖掘被埋压人员应保护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

答案:对

115. 问:挖掘被埋压人员应使伤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答案:对

116. 问: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受伤,脊椎损伤者,搬运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

答案:对

117. 问:救人原则:先救远,后救近;先救难,后救易。

答案:错。救人原则:先救近,后救远;先救易,后救难。

118. 问:在灾后特殊环境下生活,要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

答案:对

119. 问:遭遇地震时应当就近躲避到窗口和外墙边。

120. 答案:错。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

121. 问:根据地声的特点,能大致判断地震的大小和震中的方向。一般说,如果声音越大,那么地震也越大;反之,地震就较小。

答案:对

122. 问:当得知地震预报消息后,应及时清理杂物,把杂物放到门口、楼道。

答案:错。当得知地震预报消息后,应及时清理杂物,保持门口、楼道通畅。

123. 问: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避震,应跑到玻璃橱窗或柜台旁。

答案:错。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遇到地震时,躲在坚固的立柱或墙角下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橱窗、高大货架、广告灯箱、大型吊灯等危险物。

126. 问: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应当执行国家赋予的防震减灾任务。

答案:对

127. 问:地震灾区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将震情、灾情及其发展趋势等信息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地震灾区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告震情和灾情。

答案:错。根据《防震减灾法》,地震灾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将地震震情和灾情等信息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

128. 问:地震应急工作实行政府领导、统一管理和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

答案:对

129. 问: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分级发布制度。

答案:错。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

130. 问:地震预测是科学家行为,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判断和理论研究,允许科学家对地震预测提出不同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的争论,但这属于地震科学的研究探讨。

答案:对

131. 问:地震预报是政府行为,建立在科学家地震预测的建议基础上,并综合考虑社会政治经济影响,由政府正式发布,具有很强的社会约束性。

答案:对

132. 问:我国对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发生的7.3级地震做出了预报。这次预报是国际上唯一一次没有争议、具有科学意义和社会效益的成功预报。

答案:对

133. 问:“地震应急”,是指为了减轻地震灾害而采取的不同于正常工作程序的紧急防灾和抢险行动。

答案:对

134. 问: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震减灾工作。县级以上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震减灾工作;未设立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指定有关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震减灾工作。

答案:对

135. 问:任何组织或个人的地震预报意见必须报县级以上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处理,不得擅自向社会扩散。

答案:对

136. 问: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地震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临震预报,是指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答案:对。

137. 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项目审批的部门,应当将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内容。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未包含抗震设防要求的项目,不予批准。

答案:对

138. 问:各级人民政府应将防震减灾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根据防震减灾需要保证资金和物资的投人。

答案:对

139. 问: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地区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责成有关部门进行必要的地震应急、救助装备的储备和使用训练工作。

答案:对

二、单项选择题

1. 问: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正式组建于______。

1) 1966年5月

2) 1978年7月

3) 2001年4月

答案:3

2. 问:由于地震的作用而直接产生的地表破坏、各类工程结构类的破坏,及由此而引发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称为______。

1) 原生灾害

2) 次生灾害

3) 诱发灾害

答案:1

3. 问:由于工程建(构)筑物的破坏而随之造成的诸如地震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爆炸、放射性污染、海啸、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称为______。

1) 原生灾害

2) 次生灾害

3) 诱发灾害

答案:2

4. 问:由地震灾害引起的各种社会性灾害,如瘟疫、饥荒、社会动乱、人的心理创伤等,称为______。

1) 原生灾害

2) 次生灾害

3) 诱发灾害

答案:3

5. 问:1976年唐山发生7.8级地震,使整个城市的建(构)筑物破坏,顷刻间化为一片废墟。这次地震造成灾害的原因是由于当时唐山地区的建设______。

1). 没按抗震设防要求设计

2). 建在活断层上

3). 位于软弱地基上

答案:1

6. 问:摩洛哥艾加迪尔的一个旅馆,在5.8级地震的袭击下成为一堆瓦砾,它遭到破坏的原因是它______。

1). 没按抗震设防要求设计

2). 建在活断层上

3). 位于软弱地基上

答案:2

7. 问:1964年日本新泻地震造成多栋建筑倾倒、下陷,其原因是它______。

1). 没按抗震设防要求设计

2). 建在活断层上

3). 位于软弱地基上

答案:3

8. 问:1985年在离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约400公里的海域连续发生了8.1级和7.5级强烈地震,给远离震中的墨西哥城造成了严重的震害和经济损失,其原因是墨西哥城______。

1). 没按抗震设防要求设计

2). 建在活断层上

3). 建于软弱地基上

答案:3

9. 问:一般来说同样震级的地震,震源深度越大,对地面造成的破坏

1). 越大

2). 一样大

3). 越小

答案:3

10. 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实施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它的施行时间是______。

1). 1998年3月1日

2). 2008年12月27日

3). 2009年5月1日

答案:3

11. 问: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是:“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______相结合”。

1). 救助

2). 抗震建设

3). 预报

答案:1

12. 问:《地震预报管理条例》施行的时间是______。

1). 1998年12月17日

2). 1995年12月17日

3). 1994年12月17日

答案:1

13. 问:《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施行的时间是______。

1). 1997年1月10日

2). 1995年1月10日

3). 1994年1月10日

答案:3

14. 问:1974年4月22日,江苏省溧阳县发生5.6级地震,全县倒塌和毁坏房屋7.9万间。在震后恢复重建中,不少房屋重建或修复时,末考虑______。5年后的1979年7月9日,在原地又发生一次6级地震,使34多万间房屋倒塌和毁坏,特别是上次地震破坏的房屋,原样修复,这次又原样破坏。

1). 设计翻新

2). 抗震设防

3). 重新装修

答案:2

15. 问:公元1556年1月23日,我国陕西华县发生______地震。

1). 8级

2). 7.8级

3). 8.5级

答案:1

16. 问:1966年3月8日,我国河北省邢台地区隆尧县发生______地震。

1). 7.0级

2). 8级

3). 6.8级

答案:3

17. 问: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______地震。

1). 7.5级

2). 8.2级

3). 8.5级

答案:2

18. 问:1975年2月4日,我国辽宁省海城-营口县发生______地震。

1). 7级

2). 8级

3). 7.3级

答案:3

19. 问:1976年7月28日,我国唐山市发生______地震。

1). 7.8级

2). 8级

3). 8.2级

答案:1

20. 问: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发生______地震。

1). 8.0级

2). 7.6级

3). 7.2级

答案:1

21. 问:我国地震专家认为:震时______,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1). 迅速逃离

2). 就近躲避

3). 就地不动

答案:2

22. 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适用范围,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______、地震灾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活动”。

1). 地震应急救援

2). 地震预报研究

3). 防震减灾宣传

答案:1

23. 问:地震长期预报是指对未来______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1). 3个月

2). 2年

3). 10年

答案:3

24. 问:地震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______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1). 3个月

2). 2年

3). 10年

答案:2

25. 问: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对______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1). 10日

2). 3个月

3). 2年

答案:2

26. 问:临震预报是指对______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1). 10日

2). 3个月

3). 2年

答案:1

27. 问:世界上第一台记录地震的仪器是由______发明的。

1). 张衡

2). 李善邦

3). 古登堡

答案:1

28. 问:地震时最先到达地球表面的波叫______。

1). 横波

2). 纵波

3). S波

答案:2

29. 问:地球的最外层叫地壳,它的厚度是______。

1). 30-40公里

2). 100-1000公里

3). 3公里

答案:1

30. 问: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地震称为______。

1). 中源地震

2). 浅源地震

3). 深源地震

答案:2

31. 问:地震三要素是______。

1). 震中、烈度、震级

2). 震源、震中、震级

3). 发震时间、震中、震级

答案:3

32. 问:地震是______的结果。

1). 地球内部物质运动

2). 地下水过度开采

3). 天气突然变化

答案:1

33. 问:地震引起的直接灾害是______。

1). 建筑物倒塌、火灾、瘟疫

2). 地面变形、建筑物倒塌、管道断裂

3). 洪水、火灾、气候异常

答案:2

34. 问:因为地震预报没有过关,所以______。

1). 地震知识学不学都没有用

2). 要发动全民搞地震预报

3). 要学习地震知识,做到有备无患

答案:3

35. 问:在我国,地震预报的发布权在______。

1). 中国地震局

2). 省级及省级以上政府

3). 地震预报专家

答案:2

36. 问:由我们中国人自己建立和管理的第一个地震台是______。

1). 南京水晶台地震台

2). 上海徐家汇地震台

3). 北京鹫峰地震台

答案:3

37. 问:在城市楼房中,一旦发生地震,最好的自救方式是______。

1). 迅速跳出窗外

2). 迅速从楼梯跑到楼外

3). 就地躲藏,震后跑到户外

答案:3

38. 问:我国的自然灾害,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是______。

1). 洪水

2). 雪灾

3). 地震

答案:3

39. 问:一个地震发生,______越大,对地面造成的破坏越大。

1). 震源深度

2). 震中矩

3). 震级

答案:3

40. 问: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______。

1). 塌陷地震

2). 火山地震

3). 人工地震

答案:2

41. 问:由地下核爆炸或大工业爆破引起的地面振动是______。

1). 塌陷地震

2). 人工地震

3). 火山地震

答案:2

42. 问:在地震前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往往有声响自地下深处传来,人们习惯称之为______。

1). 地光

2). 地动

3). 地声

答案:3

43. 问:地声一般出现在震前几分钟、几小时,几天或几十天内。实际上临震前______内出现者居多。所以地声确是一种临震的信号。有的震区就是因为重视奇怪的地声现象,使人们躲过了灾难。

1). 几分钟

2). 几小时

3). 几天

答案:1

44. 问:______年2月4日我国海城-营口发生了7.3级地震,当时震区有90%的人都看到了地光。

1). 1974

2). 1975

3). 1985

答案:2

45. 问:1976年5月29日在______的龙陵、潞西一带发生7.5级与7.6级两次强烈地震时,负责地震值班的同志观察到震区上空出现一条橘红色的光带,便当机立断,拉响了警报器,疏散人员,避免了重大伤亡。

1). 辽宁

2). 云南

3). 河北

答案:2

46. 问: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7.8级大震,从北京开往大连的129次直达快车,正经过唐山市附近的古冶车站,这时司机发现前方夜空像雷电似的闪现出三道耀眼的光束,他果断沉着地使用了非常制动闸,进行紧急刹车,紧接着大地震发生了,避免了脱轨和翻车的危险,保证了列车和广大旅客的安全。司机紧急刹车主要是因为他______

1). 掌握了一些地震知识

2). 驾驶技术特别好

3). 出于好奇和担心出事

答案:1

47. 问:在学校上课遇到地震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______。

1). 窗口旁

2). 课桌下

3). 课桌边

答案:2

48. 问:在操场或室外遇到地震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______。

1). 头部

2). 腹部

3). 胸部

答案:1

49. 问:在学校上课遇到地震时,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在______上课。

1). 室内

2). 家里

3). 室外

答案:3

50. 问:在公共场所避震,应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______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1). 应该

2). 迅速

3). 不要

答案:3

51. 问: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避震,应就地______或趴在排椅下。

1). 站立

2). 蹲下

3). 不动

答案:2

52. 问:在户外避震应就地选择______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1). 楼房边

2). 开阔地

3). 徒坡下

答案:2

53. 问:在户外避震,______,不要随便返回室内,要避开人多的地方,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1). 不要乱跑

2). 赶快跑

3). 可以不跑

答案:1

54. 问:______的发生,一般是由于活断层错动造成的。建在活断层上的建筑物自然会遭到严重破坏或倒毁。

1). 构造地震

2). 火山地震

3). 陷落地震

答案:1

55. 问:摩洛哥艾加迪尔的旅馆因为建在了______上,在5.8级地震的袭击下成为一堆瓦砾。

1). 软弱地基

2). 活断层上

3). 断裂带

答案:2

56. 问:______年,日本新泻地震时因地基液化而使楼房倾倒。

1). 1964

2). 1970

3). 1990

答案:1

57. 问:有的多层砖房没按要求______、构造柱,有的没按限定高度设计等,都有可能在地震时遭到破坏。

1). 加钢筋

2). 加水泥

3). 加圈梁

答案:3

58. 问:经抗震设计的工程结构,必须按照相应的______施工。否则偷工减料就会变成豆腐渣工程。

1). 经验

2). 标准

3). 技术

答案:2

59. 问:______及其一系列的配套法规的制定,标志着我国防震减灾工作进入了法制化管理的新阶段。

1).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3). 《地震预报管理条例》

答案:2

60. 问:我国有______以上的国土处于基本烈度Ⅵ度及其以上的地震区,提高我国城镇和企业的综合防御地震灾害能力非常重要。

1). 60%

2). 70%

3). 80%

答案:2

61. 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______成为其中提高我国综合防御地震灾害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1). 防震减灾规划

2). 震害预测

3). 抢险救灾对策

答案:1

62. 问:地震应急工作是指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发布后的______应急防御和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的震后应急抢险救灾。

1). 震前

2). 震后

3). 震时

答案:1

63. 问:天然地震中对人类威胁最大是______。

1). 构造地震

2). 火山地震

3). 陷落地震

答案:1

64. 问:地面上与震源垂直相对应的那个地点称为______。

1). 震中距

2). 震源深度

3). 震中

答案:3

65. 问:以下灾害现象中不属于地震次生灾害的是______。

1). 火灾、水灾

2). 毒气泄漏、放射性污染

3). 房倒屋塌

答案:3

66. 问:地震造成房屋轻微损坏时,地震烈度为______。

1). 2—3度

2). 6度

3). 7—8度

答案:2

67. 问: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在不同地区的烈度大小______。

1). 一样

2). 不一样

3). 难以确定

答案:2

68. 问:中国最早自己建立的地震台——鹫峰地震台,建于______。

1). 1920年

2). 1930年

3). 1949年

答案:2

69. 问:世界上最大的地震海啸是由______引发的。

1). 1960年智利8.9级大地震

2). 1978年日本宫城县近海7.5级大地震

3). 1995年日本阪神7.2级大地震

答案:1

70. 问:世界上第一个预报成功、并取得明显减灾实效的地震是______。

1). 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

2). 1976年四川松藩一平武地震

3). 1976年云南龙陵地震

答案:1

71. 问: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造成唐山市绝大部分建筑物毁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1). 震级大、震中在市区、绝大多数建筑物未进行抗震设防

2). 楼房多而密

3). 地基松软

答案:1

72. 问:世界上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是______。

1). 1923年日本关东8.2级大地震

2). 1556年陕西华县8.0级大地震

3). 1964年阿拉斯加8.4级大地震

答案:2

73. 问:世界上引起最大火灾的地震是______。

1). 1906年美国旧金山8.3级地震

2). 1923年日本关东8.2级地震

3). 1990年菲律宾7.1级地震

答案:2

74. 问:我国地震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1). 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建筑物抗震性能差

2). 我国人口稠密

3). 社会公众防震意识弱

答案:1

75. 问:在楼房内遇到地震时应______。

1). 跳楼

2). 乘电梯离开

3). 暂时躲在小开间处或坚固家具下

答案:3

76. 问:学生在上课时遇到地震应______。

1). 在楼房教室时迅速下楼外逃

2). 就地躲在课桌下

3). 在平房教室时迅速冲向门外

答案:2

77. 问:在百货商场遇到地震应______。

1). 躲在大件商品柜或大柱子旁边

2). 冲向商店门口外逃

3). 奔向楼梯、电梯通道

答案:1

78. 问:建筑物地基应选在______。

1). 古河道上

2). 基岩完整且稳定的地方

3). 活动断裂带上

答案:2

79. 问:邢台地震后总结的农村房屋抗震经验主要是______。

1). 地基牢、联结好

2). 装饰美、材料新

3). 屋顶厚、跨度大

答案:1

80. 问:对于地震时被埋压过久,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的人,救出后正确的护理办法是______。

1). 蒙上眼睛,用水湿嘴,处于自然呼吸状态

2). 尽快进水,尽快进食

3). 尽快输氧

答案:1

81. 问:唐山地震后在30分钟以内抢救出来的人员成活率是______。

1). 85%

2). 60%

3). 95%

答案:3

82. 问:地震的直接灾害是______。

1). 房倒屋塌

2). 瘟疫

3). 火灾、水灾、工业爆炸

答案:1

83. 问: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中,因建筑物倒塌而造成的伤亡占______。

1). 约95%

2). 约80%

3). 约60%

答案:1

84. 问:周恩来总理号召地震工作者开展地震预报,是在______后提出的。

1). 1966年邢台地震

2). 1975年海城地震

3). 1970年通海地震

答案:1

85. 问:当你听说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分,将发生几点几级大地震时,你应______。

1). 不信不传,必要时向地震部门报告或询问

2). 尽快告诉亲戚

3). 做好备震的物质准备

答案:1

86. 问:地震时你被埋压后最好的求救方法是______。

1). 拼命呼唤

2). 敲击等候

3). 安静等候

答案:2

87. 问:下列建筑物哪些属于生命线工程有______。

1). 变电站、自来水厂、通讯线路

2). 机关、学校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13)强制性条文 3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3.1.1 抗震设防的所有建筑应按现行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 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及其抗震设防标准。 3.3.1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危险地段,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的建筑。 3.4.1建筑设计应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明确建筑形体的规则性。不规则的建筑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重不规则的建筑不应采用。 注:形体指建筑平面形状和立面、竖向剖面的变化。 3.5.2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2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3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4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 3.7.1 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 3.7.4框架结构的围护墙和隔墙,应估计其设置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不合理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 3.9.1抗震结构对材料和施工质量的特别要求,应在设计文件上注明。 3.9.2 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砌体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普通砖和多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 2)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 低于Mb7.5。 2混凝土结构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 芯区,不应低于C30;构造柱、芯柱、圈梁及其它各类构件不应低于C20; 2) 抗震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其纵向受力钢筋采 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 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且钢筋 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3钢结构的钢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0.85; 2) 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 3) 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 3.9.4 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替代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应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

最新国家地震应急预案

最新国家地震应急预案 地震虽然是天灾,但只要有充分的准备和预防措施,就能将损失降至最低,查字典范文大全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地震应急预案范文的相关材料,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依法科学统一、有力有序有效地实施地震应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发生地震及火山灾害和国外发生造成重大影响地震及火山灾害的应对工作。 1.4 工作原则 抗震救灾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军地联动,分级负责、属地为主,资源共享、快速反应的工作原则。地震灾害发生后,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立即自动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开展前期处置工作。省级人民政府是应对本行政区域特别重大、重大地震灾害的主体。视省级人民政府地震应急的需求,国家地震应急给予必要的协调和支持。 2 组织体系 2.1 国家抗震救灾指挥机构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抗震救灾工作。地震局承担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日常工作。 必要时,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抗震救灾工作;在地震灾区成立现场指挥机构,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2.2 地方抗震救灾指挥机构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本行政区域的抗震救灾工作。地方有关部门和单位、当地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组织等,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3 响应机制 3.1 地震灾害分级 地震灾害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级。 (1)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30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占地震发生地省(区、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7.0级以上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地震,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2)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7.0级以下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 (3)较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较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4.0级以上、5.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较大地震灾害。 (4)一般地震灾害是指造成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4.0级以上、5.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一般地震灾害。 3.2 分级响应 根据地震灾害分级情况,将地震灾害应急响应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 应对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启动Ⅰ级响应。由灾区所在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抗震救灾工作。 应对重大地震灾害,启动Ⅱ级响应。由灾区所在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根据情况,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国家地震应急工作。 应对较大地震灾害,启动Ⅲ级响应。在灾区所在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支持下,由灾区所在市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中国地震局等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灾区需求,协助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应对一般地震灾害,启动Ⅳ级响应。在灾区所在省、市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支持下,由灾区所在县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中国地震局等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灾区需求,协助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结构设计】地震作用与结构周期联系分析

地震作用与结构周期联系分析 从地震影响系数与结构周期的关系及底部剪力法来看,结构周期越长,在结构产生的地震作用就越小;但从振型分解法可只取前面数个振型来计算地震作用及振型是按结构周期从大到小排列来看,似乎给人的感觉又是结构周期越长,在结构产生的地震作用就越大.你如何看待? 重申一下反应谱意义,反应谱是具有不同动力特性的结构对一个地震动过程的动力最大反应的结果,反应谱曲线不反映具体的结构特性,只反映地震动特性(地震动过程不同成分频率含量的相对关系),是地震动特性与结构动力反应的“桥梁”. 由地震加速度反应谱可计算单自由度体系水平地震作用:F=mSa(T),然而实际地震动无法预知,可谓千奇百怪,为了便于设计规范给出了加速度设计反应谱,该谱为地震系数(地震烈度与地面地震动加速度关系)与动力放大系数(结构最大加速度与地面最大加速度之比,正规化的反应谱)的乘积值,在特定的结构阻尼比下,依据场地、震中距将地震动分类,计算动力放大系数取平均后平滑处理即得设计反应谱. 底部剪力法是简化算法,针对地震反应可用第一振型(呈线性倒三角形)表征的结构,即地震影响系数与振型参与系数(其中的水平相对位移可用质点高度代替)假定只有一个,可对应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中的第一振型.当两结构的基本周期不一致时,在“总质量一致”的条件下,周期大者地震影响系

数有减小的趋势(不一定减小,取决于基本周期大小),总水平地震剪力有减少的趋势,而各层处的水平地震作用不一定减小,除非结构满足“层高一致、质量分布一致”的条件.综上,底部剪力法是一种近似计算方法,两结构在总质量一致的条件下,周期大者总地震作用近似有减小的趋势(不一定减小,取决于基本周期范围),严格来讲未必,实际上规范的0.85与层质量、层高有关系. 相对于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反应精度较高,将多自由度体系解耦为广义单自由度体系,实质上是按结构的振型将地震作用进行分解,求解分解地震作用下单位质量的反应,然后再依据振型规则将反应叠加为结构总反应.每一振型对应于一个振型周期,由于低振型>高振型,前振型周期所对应的地震影响系数(反应谱值)有减小的趋势,但每一振型下的各层的地震作用还与振型参与系数(反映了本振型在单位质量地震作用中所占的分量)、各层对应的振型向量值(取决于结构质量与刚度的分布)并不是所有层均是第一振型下值大)及本层质量有关.结构的总地震反应(注意是所有质点地震反应的代数和)以低阶振型反应为主,高阶振型反应对结构总地震反应的贡献较小,这一点毋庸置疑,振型各层地震作用具有方向性,总地震反应代数相加,低阶振型与0线交点要少于高阶振型,即同一结构下低阶总地震反应要大于高阶,即使反应谱值小,而各层地震作用则不一定,取决于质量与刚度的分布.

公共安全期末,汶川地震事件描述

汶川地震事件描述 〇、事件概述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北纬31°东经103.4°)发生里氏8.0级地震,烈度达到11级。其破坏性、波及范围、救灾难度等都达到了新中国发生灾难之最。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在2009年5月7日的报告,汶川地震共造成68712人遇难,17921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人民币。 一、事件的孕育 地震可分为四大类: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而本次汶川地震,一般认为属于构造地震。也有部分专家认为属于诱发地震,由于四川修建的大量水库造成,本文主要讨论前者孕育此地震突发事件。四川盆地由5500万年来自印度次大陆向亚洲大陆推挤的造山运动而来,属于地震频繁区。这里有著名的龙门山断裂带,它又包括3条裸露断裂带。在地震的孕育过程中,四川盆地西北边缘东北向逆断层或冲断层错位运动。地壳物质缓慢从青藏高原向东移动,遇四川盆地和中国东南部坚硬地壳而汇聚,产生构造压力,造成构造应力能量长期积累,最终释放。一般人们人为发生地震所积累的能量有一定阈值。积累的能量达到临界水平后,才会突然释放,使得地壳状态。历史表明,1976年四川松潘、平武曾发生7.2级地震,造成了连接青藏高原东部山脉和四川盆地间的断层,时隔32年,附近的汶川又发生8级大地震,地壳释放能量后,达到一个新的系统状态,而2013年的雅安芦山地震,同为“逆冲型地震”,也被视为汶川大地震的强余震。 在早前的论文中,地质学家们曾用包体流变模型,对于地震孕育的时空演化进行研究。在此研究下,硬包体被认为是孕震体,而地震的孕育被分成了三个阶段:α阶段,β阶段,γ阶段。其中α阶段为硬包体向外围扩散,β阶段为体应变不变阶段,γ为远源区前兆向震中区收缩,近源区前兆向外围扩散阶段。 针对汶川地震孕育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了一些现象。孕震范围远小于发震范围,汶川地震前孕震区小震密集无明显错动变形,但这些小震对最后的失稳过程很重要。 由此可见,地震的孕育,是大自然的行为,具有突发性,多变性,影响因素复杂性,不可能人为阻止。在地壳断层区域,或板块交接区域,每一天能量都在积累,等待着未来某一天的爆发。 从灾害要素来看,主要是地壳积累的能量。事件的孕育可以认为是灾害要素的积累。 在孕育阶段,地震灾害系统状态近乎稳定,无明显预兆。 二、事件的发生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汶川地震。震中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附近。能量积累到临界状态,突然爆发。本次震源深度为14km,属于浅源板块内地震,不是深板块边界效应,而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故破坏性巨大。

地震教学设计(新、选)

《地震的避难方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性,知道面对自然灾害时的避难方法。 2.学会自然灾害发生时的避难方法,懂得如何自救和互救。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调查、模拟活动等方式,体验自然灾害的危害,学会自然灾害来临时的自救和互救方法,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灾害来临时的安全保护意识,体验灾害中人与人之间互相救护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自然灾害发生时的避难方法。 2.面对自然灾害如何自救和互救。 (二)教学难点 面对自然灾害如何自救和互救。 ●教学方法 讨论法、引导法、模拟活动法。 ●教学媒体 (一)教具准备

电子白板 (二)素材准备 收集近期有关地震的消息,视频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我们国家是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自然灾害看似离我们很远,一旦发生破坏性很大,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平时要多了解和掌握一些自救和互救的方法,当灾害来临时,就能够逃生。同时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如果发生地震,你该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震中的避难方法。 复习回顾 1.地震灾害 2.地震预兆 地震歌谣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 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咬; 冬眠蛇儿早出洞,鸽子惊飞不回巢;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 家家户户细留心,分析识别防范好;

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 无雨泉水浑,天旱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 建立观察网,异常快报告。 注意:目前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利用地震仪器是可以预测的,所以大家不要听信任何地震谣言,地震预报必须通过各级政府发布地震预报消息。地震灾害的破坏性很大,我们要了解一些地震前的预兆,可以提早预防。 我们了解了地震前的预兆,那么当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方法避难呢? 阅读教材P.80的图片。 提问图片中分别展示了错误的和正确的避难方法,那么,为什么不正确?正确的避难方法应该怎样? 学生讨论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小结避震要点:遇到地震时,一定要镇静,并就地躲避,震后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 提问在不同场所如何进行地震避险? 学生讨论分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小结地震来临时,要根据不同的场所,选择有效的避险方法自救。(1)在学校如何避震: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

小学生遇到地震和重大灾害时如何自护自救

小学生遇到地震和重大灾害时如何自护自救 一、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我们正在教室上课应该怎样避震?(10分)答: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蹲到课桌下。地震一停,秩序撤离。二、在学校遇见突发事件,学生如何安全疏散,避免踩踏事件的发生?(10分)答:要听从现场老师的指挥,做到不慌乱,情绪稳定。当发现前面有人突然摔倒时,要马上停止脚步,同时大声呼救;若被推倒,应设法靠墙,身体踡成球状,双手颈后紧扣,尽量露出口鼻,呼吸通畅。三、面对火灾时我们该如何逃生自救?(10分)答:要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四、在道路上行走时应注意什么?(10分)答:1.走路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须靠路边行走。2.横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3.遵守交通信号,红灯停,绿灯行。4.不跨越交通隔离设施。5.不在汽车临近时或车辆前后横穿马路。6.不在马路上追逐猛跑、嬉戏、打闹,看书。 7.夜间步行要穿戴浅颜色的衣帽和在有路灯的地方横过马路。五、中小学生游泳四不要。(10分)答:1、没有家长带领,小孩子不能偷偷地结伴去游泳;2、不能去不知水情、地方很偏僻的小河、池塘里游泳。3、先活动活动身体,用水淋湿身体的各个部分,不能马上下水;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嬉戏玩闹。(10分)六、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应该选择哪种方法救人?(10分)答:尽量不要下水营救,应大声呼救请成人过来营救,第二要用救生器材或当时可以利用的竹竿、绳索等物件营救。家长安全知识问卷:一、如果家用电器着火是否可用水灭火?我们应该教孩子怎么办?(10分)答:家用电器着火不能用水灭火。首先立刻切断电源,拉闸要带上绝缘手套。扑救火灾时,要关闭门窗,防止风吹助燃。要立即用干燥的棉被盖住火苗。火扑灭后,及时打开

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4 “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 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大部署,按照《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要求,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制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围绕大地震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防范、重大地质灾害快速识别与风险防控、极端气象监测预警及风险防范、重大水旱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多灾种重大自然灾害评估与综合防范等5项重点任务开展科研攻关和应用示范,为提升国家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社会经济安全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本专项总体目标是:面向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对重大地震灾害、重大地质灾害、极端气象灾害、重大水旱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与防范中的核心科学问题,在成灾理论、关键技术、仪器装备、应用示范、技术及风险信息服务产业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并完善从全球到区域、单灾种和多灾种相结合的多尺度分层次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科技支撑能力,推动关键技术、信息服务、仪器装备的标准化、 —1—

产品化和产业化,建立一批高水平科研基地和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安全发展提供科技保障。 本专项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4年。2019年拟部署27个研究方向,国拨经费概算约5亿元。结合中央财经工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要求,本年度重点围绕大地震监测预警与风险防范、重大地质灾害快速识别与风险防控、极端气象监测预警及风险防范、重大水旱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现代化工程部署有关研究方向。 项目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报,项目承担单位有义务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为突发重大自然灾害有关应急工作提供科技支撑。对于典型市场导向且明确要求由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自筹资金与中央财政资金的比例至少要达到1:1以上。同一指南方向下,原则上只支持1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时,可同时支持2项,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过程管理开展中期评估,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类项目,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4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6家;其他类项目,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项目示范鼓励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区及川藏铁路等重大工程区开展。 本专项2019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2—

地震等级与设防烈度的关系

地震等级与设防烈度的关系 每次地震发生,可能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问题。有时候,有些媒体也会在这里犯一些错误,被大家诟病为「不专业」。当然,这些东西也挺复杂的,媒体搞混了也正常。 一地震震级 地震震级是某次地震的属性,某个地震只会有一个震级。比如1995年阪神大地震是矩震级6.8,2008年汶川大地震是矩震级是7.9。 注意到,可能对于某次地震,不同媒体的报道有所不同,那是因为他们采用了不同的震级标准。由于历史原因,不同的专家学者发明过不同的震级标准,比如里氏震级、面波震级、体波震级等等。比如说,有些国内官方媒体采用的就是面波震级,所以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震级为面波震级8.0。目前大家认为比较合理的、应用较广泛的是矩震级。 震级是什么意思呢?简单说,震级衡量的是地震的大小,或者严谨一点,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某次地震所释放的总能量是固定的,所以它的震级也是唯一的。 绝大多数地震是由断层引起的,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取决于引发地震的断层的大小、断层两边相对运动的距离、断层处的岩石强度。断层的面积乘以断层移动的距离再乘以岩石的剪切模量,得到的就是Seismic

Moment,也就是所谓的地震矩。这个地震矩的数值,直接反映了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 而矩震级就是对地震矩的衡量,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其中地震矩 M0的单位为牛乘以米。注意到,地震矩和矩震级之间是三分之二 log 的关系。换言之,震级大一级,地震矩变为原来的10的1.5次方倍,也就是31.6倍;震级大两级,地震矩变为原来的31.6的平方倍,也就是 1000 倍。 简单说,8级地震释放的能量,是7级的31.6倍,6级的1000倍,5级的31623倍,4级的1000000倍。 二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衡量的是某次地震发生之后对某个地区的影响。比如说,1976 年唐山大地震,震中唐山的烈度为11度,天津的烈度为8度,北京为6度,石家庄为5度。通常情况下,越靠近震中最大,越远离震中越小。这也很好理解,越靠近震中受影响越大,越远离震中受影响越小。 你可以想象成一个靶子,震中就是靶心10环,外边一点9环,再靠外8环。同样的地震,震中烈度可能是9度,往外50公里可能降低到8度,再往外150公里可能降低到7度。由于地形地质的不同,所以烈度的分布并不是个完美的同心圆,只是大致上遵循着越靠近震中越大的规律。 烈度的大小与地震震级相关,但并没有明确的数值关系,而是因为其它条件的不同而不同。简单说,烈度是一个主观性比较强的参数,跟震源深浅、

地震事件应急救援处置预案

地二十六章地震事件处置预案 一.指导思想 处置地震事件行动要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冷静沉着,防止混乱,弄清险情,充分做好物资和连续作战的准备。合理安排,统一行动,动作迅速,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和人员伤亡。 二、地震的特点 (一)地震时多处同时发生火灾。由于地震发生突然,人们对地震的恐惧和缺乏必要的地震知识,往往惊慌失措,家庭用火没能及时熄灭,这样都极易引起火灾,工厂、仓库、加油站及油品储罐等,由于建筑物破坏而造成的火灾更为严重。 (二)火灾不能及时补救,形成大面积燃烧。 (三)抢救遇难人员的任务重。 (四)泄漏出大量有毒气体,造成人员中毒。 (五)消防站和消防装备遭破坏。 (六)余震给灭火和救人造成严重威胁。 三、地震事件处置原则和程序 地震事件发生后,处置行动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统一指挥、密切协同。 地震事件发生后,涉及的部门、单位、参加人员多,地震期间发生火灾给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造成不利因素。种种情况要求参战人员在现场指挥不的统一指挥下,积极配合,密切协同。(二)计划合理,措施适当。 处置地震事件应因地制宜、灵活机动。行动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指挥用兵要注重科学性,科学合理地决策物资的疏散,人员的抢救。地震时发生火灾,疏散物资、抢救人员必须要以不防碍灭火行动为原则。 (三)以快制快、果断处理。 地震事件具有突发性,在很短时间内涉及的面广,针对这些特点,处置行动必须做到接警调度快、到达现场快、准备工作快、疏散救人快,一旦地震级别、地震现场情况等因素被确定,要正确采取措施果断处置,以快制快。 (四)坚持自救的原则 由于地震大多会引起房屋倒塌、通讯中断、交通道路受阻,这样给报警造成困难,公安消防队员难以及时赶赴火场,由于外援困难,应坚持自救的原则,采取依靠厂自为战、村自为战、人自为战的方法,尽量依靠自身力量迅速扑火。 处置地震火灾的程序 1.接警出动 2.现场侦察 3.设立警戒 4.部署力量的指挥战斗展开 5.疏散救治人员 6.处置地震事件 7.清理现场 四、组织指挥及职责 (一)在火场总指挥的领导下,又支队值班首长及中队值班干部负责指挥。 (二)各级职责 指挥部职责 1.部署力量

地震应急预案范文

地震应急预案范文 导语:不要在地震时眼看生命危险来临却不知所措,学习一些防震知识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是地震应急预案范文。欢迎阅读及参考!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依法科学统一、有力有序有效地实施地震应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发生地震及火山灾害和国外发生造成重大影响地震及火山灾害的应对工作。 1.4工作原则 抗震救灾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军地联动,分级负责、属地为主,资源共享、快速反应的工作原则。地震灾害发生后,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立即自动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开展前期处置工作。省级人民政府是应对本行政区域特别重大、重大地震灾害的主体。视省级人民政府地震应急的需求,国家地震应急给予必要的协调和支持。

2、组织体系 2.1国家抗震救灾指挥机构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抗震救灾工作。地震局承担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日常工作。 必要时,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抗震救灾工作;在地震灾区成立现场指挥机构,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2.2地方抗震救灾指挥机构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本行政区域的抗震救灾工作。地方有关部门和单位、当地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组织等,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3、响应机制 3.1地震灾害分级 地震灾害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级。 (1)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30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占地震发生地省(区、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7.0级以上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地震,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2)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地震烈度和地震等级有什么关系

地震烈度和地震等级有什么关系 震级 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震级通常用字母M表示。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0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900倍。比如说,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美国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所具有的能量。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900个5级地震,震级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地震烈度 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一地震烈度。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距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 一般情况下仅就烈度和震源、震级间的关系来说,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它所造成的破坏,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一次地震,可以划分出好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这与一颗炸弹爆后,近处与远处破坏程度不同道理一样。炸弹的炸药量,好比是震级;炸弹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好比是烈度。 例如,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有人说在苏州是4级,在无锡是3级,这是错的。无论在何处,只能说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但这次地震,在太仓的沙溪镇地震烈度是6度,在苏州地震烈度是4度,在无锡地震烈度是3度。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 地震有强有弱,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计算出来,它的单位是“级”。震级的大小与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关,地震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每相差2级,其能量就相差1000倍。 一个里氏8.5级地震通过地震波释放出来的能量,大约相当一个二滩电站连续发电近6年的发电量的总和。1995年1月27日,日本阪神大地震的震级为7.2级,释放的地震波能量相当于1000颗二次大战是投向日本广岛的原子弹。由此可见,大地震释放出的能量是十分惊人的。一般认为,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地震是1960年5月22日智利的8.9级地震。 对浅源地震而言,一般说来,震级在3级左右的地震就能被人感觉到,震级在4.7级以上地震就可能造成破坏,震级在6级以上就可能造成较大破坏,7级以上就可能造成严重破坏。 全世界每年用地震仪可以测出大约500万次地震,平均每隔几秒钟就有一次,其中3级以上的大约只有5万次,仅占1%,中强震和强震就更少了;全世界7级以上大震每年平均约有18次,8级以上的地震每年平均仅一次。

地震事故应急预案

地震事故应急预案 1 目的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灾害给工程和监理部人员所带来的损失和保护人身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2 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监理部在遇到地震灾害时。 3 组织机构与职责 3.1项目部成立地震应急领导小组,负责作好地震应急工作中的准备工作,对突发事件和紧急事件组织人力和物力。必要时项目部组织成立现场地震自救队以确保人员和物质的安全。 3.2办公室主任负责收集地震情报,协助领导做好地震应急的前期准备工作。

3.3办公室主任负责地震应急期间的信息联络,事先公布各方有关人员的联络电话。 4 地震应急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地震灾害应急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联系电话: 副组长: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办公室主任:联系电话: 当地人民医院联系电话:64622023 成员:*****公司*****监理部全体成员

5 应急准备响应预案 5.1 监理部得到地震灾害消息后,要随时与当地地震局部门取得联系。不要轻信无根据的谣言,不要轻举妄动,在项目部总监的指导下,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鉴定的信心确保人员和物质安全转移。 5.2地震发生前后,要关掉室内电源、燃气阀门、备好灭火器材防止火灾发生。 5.3及时通知人员疏散到比较空旷的区域,躲开高大的建筑物、破墙等。在平房内的人员尽量躲出室内,楼房内来不急躲避的人员,要找主墙的三角区、卫生间、壁橱等狭小的区域、或比较坚实的桌子、床下,用沙发垫、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避开吊灯、吊扇等易掉落物品伤人。等待时机及时脱险。 5.4室内避灾要打开门窗,严防受灾门窗变形无法逃生。物品摆放要下重上轻,严防堆积过高倒塌伤人。 5.5灾后救人要服从指挥统一行动。实施先救人,后救物。先救多,后救少。先救生,后救死。先救易,后救难。先救动,后救净。力争减少伤亡事故。

地震逃生技能技巧

地震逃生技能技巧 地震虽然目前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从灾难中将伤害降到最低的。地震虽然目前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从灾难中将伤害降到最低的。地震虽然目前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从灾难中将伤害降到最低的。 1.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这是首先应顾及的是您自己与家人的人身安全。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本人补充一点:如果高楼层,请不要要躲在任何桌子、床铺底下,如果你那样做,那么,你的伤亡率也许会高达98% ,而要以桌、床高度更低的姿势,蹲在桌子、床铺的旁边。建筑物天花板因强震倒塌时,会将桌、床等家俱压毁,人如果在下面,后果不堪设想;如果人以较低的姿势躲在家俱旁,家俱可以随倒塌物的一部分压力,让躲在旁边的人获得生存空间。开车时遇地震,也要赶快离开车子。很多在地震时丧命的人,都是在车内被活活压死的;在两车之间的人,却豪发无伤。 2大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从平时就养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关火的习惯吧。为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家里人自不用说,左邻右舍之间互相帮助,厉行早期灭火是极为重要的地震的时候,关火的机会有三次

第一次机会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关火1,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炉等。 第二次机会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在发生大的晃动时去关火,放在煤气炉、取暖炉上面的水壶等滑落下来,那是很危险的。大的晃动停息后,再一次呼喊:“关火!关火1,并去关火。第三次机会在着火之后即便发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钟之内,还是可以扑灭的。为了能够迅速灭火,请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用火场所较近的地方。 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4.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 5.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 在1987年日本宫城县海底地震时,由于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的倒塌,曾经造成过多人死伤。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躲避。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此

(二)历次重大地震中的钢结构

第2节历次重大地震中的钢结构 在本节中重点介绍一下美国北岭地震和日本阪神地震中钢结构的震害特点及其原因分析,以及,对以后钢结构的抗震设计有什么启示。 2.1美国北岭地震和日本阪神地震中的钢结构震害 2.1.1日本阪神地震简介 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每年有感地震约1~2千次,8级以上地震每15年一次,7~8级地震每1~2年一次,6~7级地震每年15次左右。日本地震遍及全境,发生在日本及其周围地区的地震约占全世界地震的l0%。 1995年1月17日清晨5时46分在日本关西近畿地区兵库县发生了自1923年以来在高度人口密集地区最大一次地震。造成本次地震的起因为关西明石海峡地壳断层活动所致。震级M=6.8,震度为6度,约相当于我国烈度表10度。震源在距神户市南部20km的谈路岛的正下方20km处。地震持续时间约为20秒左右。 根据地震观测记录结果,最大加速度约为813gal,最大速度约为90kine,卓越周期约为0.5~0.8s。 本次地震主要表现为竖向地震。地表的道路、绿地、港口码头普遍开裂,裂缝宽度为10cm~50cm。地基下沉l0cm~100cm,个别地基下沉达2m左右。液化现象十分严重,喷砂、冒水,人工填海地基与原有地基严重脱离,最大脱开距离达2m左右。神户地区地下土质大部分为砂质粉土,厚度约为20~30m,再往下则为一般风化岩及中风化岩。 地震中有5400多人死亡,3万多人受伤,30多万人无家可归。大地震引起火灾、停电、停煤气,切断了高速公路、电气火车、地下电车以及新干线;使码头破坏停运,港口瘫痪,只有航空港正常运行。地震造成的经挤损失估计在l000亿美元以上,约占日本国GDP(国内年生产总值)的2%。损失十分惨重。建筑物的损失(包括造成人员伤亡)占了56%。 本次地震烈度分布情况如下面的震度分布图见图2-1所示。 图2-1 日本阪神地震烈度分布图

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的关系

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的关系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我国使用的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 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其中8

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最大的地震为8.9级,是1960年发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对同一个地震,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源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源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 中国地震烈度表(简要) Ⅰ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Ⅱ度;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Ⅲ度;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Ⅳ度;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Ⅴ度;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Ⅵ度;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Ⅶ度;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Ⅷ度;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Ⅸ度;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Ⅹ度;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Ⅺ度;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ⅩⅡ度;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震级与烈度统计对应关系: 震中烈度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ⅪXⅡ 震级:1.92.53.13.74.34.95.56.16.77.37.98.5

地震总结

盛庄小学防地震应急演练活动总结 校园 是人员最集中场所之一,一旦发生地震等重大突发性灾害,极易造成重大伤亡。为使大家了解防震、疏散等应急避险知识,提高全校师生在密集场所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掌握地震来临时最有效的逃生方法,今天上午举行了全校师生地震逃生演练。演练中,教师沉着镇定、恪尽职守,学生临危不惧、戮力同心,师生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演练因此十分成功。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演练活动组织到位为了确保演练活动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政教一班子、各班班主任等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部署演练工作。会上,学校领导要求全体教师首先从思想上要引起重视,增强安全意识,在学生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抓住这次演练机会,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学校领导还着重强调,对于这样的活动,一定要注意安全,保障措施一定要到位,以确保这次演练活动顺利进行。 二、筹划缜密,演练方案安全可行在方案中就演练的时间、路线、内容、对象都作了具体的说明。对这次演练的具体操作程序、疏散要求与注意事项作了一一讲解。为了确保演练活动按方案顺利进行,进一步明确疏散集合地点、疏散顺序和注意事项。要求班主任教育学生,听到宣布后,全校师生必须服从指挥,听从命令,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不得拥挤、推搡,抢先下

楼,不得重返教室,更不得喧哗、开玩笑;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扶起,帮助一起逃离危险地。要求各司其职,到达规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务。 三、井然有序,演练效果呈现良好。总指挥通过广播下达命令:“全体师生请注意,现在发生地震,请大家不要慌,一切听从老师的指挥,马上有秩序地撤离。”在场教师指导学生有秩序地迅速撤离。到达目的地,各班主任马上清点人数,向校长汇报。演练指挥小组坐阵统筹,驾驭全局。这次活动全部学生 从教室撤离到操场只用了*分*秒,演练按预案进行,整个演练过程既紧张、激烈,又有条不紊。这次演练活动是对我校《防地震应急预案》的又一次检验,不仅再次落实了我校应付自然灾害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我校实际应对和处置实发安全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增进师生之间的患难真情,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 四、不足之处: 1、防震工作的学生思想还有明显的不足认识例如个别的同学在思想上没有高度的重视与切实的执行预案的方针和政策,在安全撤离过程中出现喧哗、开玩笑等显现。 2、防震撤离在路线上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应当走楼与楼之间空旷地带。

国家地震应急预案修订

国家地震应急预案【2012年修订】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依法科学统一、有力有序有效地实施地震应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 伤亡和经济损失,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发生地震及火山灾害和国外发生造成重大影响地 震及火山灾害的应对工作。 1.4 工作原则 抗震救灾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军地联动,分级负责、属地为主,资 源共享、快速反应的工作原则。地震灾害发生后,地方人民政府和 有关部门立即自动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开展前期处置工作。省 级人民政府是应对本行政区域特别重大、重大地震灾害的主体。视 省级人民政府地震应急的需求,国家地震应急给予必要的协调和支持。

2 组织体系 2.1 国家抗震救灾指挥机构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抗震救灾工作。地震局承担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日常工作。 必要时,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抗震救灾工作;在地震灾区成立现场指挥机构,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2.2 地方抗震救灾指挥机构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本行政区域的抗震救灾工作。地方有关部门和单位、当地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组织等,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3 响应机制 3.1 地震灾害分级 地震灾害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级。 (1)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30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占地震发生地省(区、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灾害。

地震分辨率

地震分辨率 1分辨率的定义 分辨能力是指区分两个靠近物体的能力。度量分辨能力的强弱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距离表示,分辨的垂向距离或横向范围越小,则分辨力越强;二是时间表示,在地震时间剖面上,相邻地层时间间隔Δt 越小,则分辨能力越强。为了利于理解,采用时间间隔Δt 的倒数为分辨率(resolution ),采用相对值表示。 地震勘探的分辨率,要使两个地震波完全分开,必须两个子波脉冲的包络完全分开,如果两个子波的包络连在一起,必然互相干涉,两个波的振幅、频率必然含糊不清。 2地震分辨率的分类 地震分辨率包括垂直分辨率、水平分辨率和广义空间分辨率。 2.1垂直分辨率 垂直分辨率是指地震记录或地震剖面上能分辨的最小地层厚度。 2.1.1波形分辨率 Knapp 认为,相邻两个子波波形或波形包络在时间域可以完全区分,称为波形分辨率(厚层分辨率)。 分辨率与层厚度、频率的关系: 子波延续时间:t nT n V λ?== 顶底反射波时差:2h V τ?=? 上式n 为子波延续时间的周期数,λ为子波波长,V 为子波在地层中的速度,h ?为层厚度。 (1) 若t τ??,则可分辨。 欲分辨该地层,则需t τ?>?,即2h V n V λ?>,则:2h n λ?>。 可以看出垂向分辨率主要取决于子波的波长(频率)和延续时间的周期数。 子波分类: (1) 分类(能量特征、Z 变换多项式的根) 最小相位子波:能量集中前部、根位于单位圆外 混合相位子波:能量集中中部、根位于单位圆内与圆外 最大相位子波:能量集中尾部、根位于单位圆内

(2) 零相位子波 (a ) 相位等于零的子波 (b ) 关于t=0时刻对称的,物理不可实现的 (c ) 典型的零相位子波:雷克子波(Ricker wavelet ) 时间域:()()()2 2 12 t f m w t m t f e ππ- ??=-??? ? 频率域:( )2 2 f w f f m m f e f - ?? ?= ??? ???? 相位:()0f ?= 2.1.2时间分辨率 利用复合反射波的振幅和波形变化特征指出,两个子波的波形可以部分重叠。 (1)Rayleigh (瑞雷)准则:两个子波的旅行时差大于或等于子波的半个视周期,则这两个子波是可分辨的,否则是不可分辨的。 )22T V τλ?== 244h V V T τλ?=?== 通常认为,垂直分辨率的极限是4λ。 图2. 1 时间差达到Rayleigh 极限 (2)Ricker (雷克)准则:两个子波的旅行时差大于或等于子波主极值两侧的最大陡度点的间距时,这两个子波是可分辨的,否则是不可分辨的。 子波一阶导数两个异号极值点的间距,约为 2.3T 。 2.3 4.6 4.6h V V T τλ?=?=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