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各类型环境景观设计要点

各类型环境景观设计要点

各类型环境景观设计要点
各类型环境景观设计要点

各类型环境景观设计要点

·单体建筑外环境景观设计

单体建筑外部环境景观是指建筑周围的专属场地,主要分布在建筑入口的一侧或两侧、建筑楼体的转角处及附属在主体建筑四周的小面积独立区域,通过围合或占领形成开放型的外部空间环境。这类环境既是建筑的专用空间,与建筑的使用者产生必要的行为联系,它联系着建筑室内环境与城市公共环境,是人们由室外到室内的过渡空间,对单体建筑环境的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又是城市整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与城市自然空间相融合,形成和谐的对外开放空间体系,使建筑外部环境景观成为城市空间的有机连续部分。

一、单体建筑外部环境景观的设计原则

(1)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主要表现在单体建筑外部空间中人流、车流等流线的安排与组织关系的处理上。在单体建筑外部环境中,人流量大,进出时间相对集中,这就需要恰当的流线安排,以分散、引导人流。同时在有些外部环境中还应考虑一定数量的停车位,供临时停放各类车辆,此外,还要考虑消防车道的设置等。

单体建筑物的外部空间一般处于整体环境的边缘地带,为了提高其安全性,需重视空间边缘的设计,在保证环境的延续性、功能性的同时,提高角落空间的安全性。

(2)可识别性原则。

可识别性原则要求单体建筑外部环境应具有易于识别性、空间形象的整体性和室外空间景观的个体性。单体建筑外部环境中的空间设计应依据建筑的类型适当设置明显的标志性构筑物,以增强主要建筑在这一地区的可识别性。同时,空

间景观要与建筑形式协调统一,形成统一完整的空间环境景观形象,并在设计与环境设施配置中注重表达地域的历史与文化特征,结合现有的地貌、植被等,形成鲜明的空间个性。

(3)多功能性原则。

单体建筑外部环境空间因建筑性质和所处地段不同,其功能性质也不尽相同,但作为外部活动空间,往往要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的活动场所。如大型公共娱乐建筑周围的空间既有缓解、疏散人流的作用,也有满足人们日常休闲如散步、聊天等交往的需要。纪念性建筑周围的空间既要满足外来观赏者对大环境的欣赏要求,又要满足周围居民平常的休闲娱乐要求。

(4)适用性原则。

适用性原则要求单体建筑外部环境的设计除了考虑主体建筑的功能性质和使用要求外,这里还要强调室外空间的舒适性,如室外空间环境的夏季有遮阳,空气质量清新,场地具有良好的围护或隔离,有用来作为与城市交通分隔的植物屏障等设计布局。

(5)补充性原则。

单体建筑外部环境在视觉上是对建筑主体形态的陪衬与烘托。环境中的绿化、铺地、小品构成了空间的前景,起到柔化、丰富建筑的作用,与单体建筑共同构成整体的场地环境。因此在设计上不仅要考虑与建筑的使用功能相结合,还要与建筑的外立面风格、造型相协调,形成统一的环境氛围,切忌设计时喧宾夺主,不考虑建筑特性而盲目地繁杂设计,或是孤立设计。

二、办公建筑外部环境景观设计

办公建筑外部环境一般比较安静、独立,空间布局上常常根据与建筑的位置

关系可以分为入口空间、侧庭、后院。入口空间在功能上主要是组织交通,划分区域,形成从城市空间向建筑室内的过渡空间,而侧庭、后院较为私密,是供员工专用的休息场地,设计时应注意空间层次的划分、休息设施的布置,以形成较为私密的空间,供员工工作之余的交往、休闲。在入口空间的设计中可以形成一种开敞式的空间,减少休息设施,避免过多的行人在此停留,在视觉上以陪衬主体建筑为主。

现代办公建筑往往是高层或超高层建筑,高大的尺度给人心理造成压迫感,同时与外部环境相脱离,缺乏空间上的联系。因此在环境设计中通过一些环境景观要素,例如在环境中孤植景观树,在人行道上种植行道树,以及设置雕塑、小品等,在人与建筑之间建立尺度的联系,并通过一些“虚面”使外部空间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可以很好地从视觉和心理上消除建筑的压迫感。

三、商业建筑外部环境景观设计

商业建筑一般沿着街道或广场延伸,因此它的外部环境通常以开放性为特征。商业建筑外部环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联系建筑室内与公共街道空间,组织人流、车流的集散;营造商业特征的环境氛围;提供室外商业活动、休闲娱乐的宜人环境。

商业氛围的营造可以通过将室外环境作为广告媒体增强吸引力,通过反映商业特有形象的各类广告、具有商业特征的铺装、醒目便捷的入口、舒适优美的环境吸引行人。此外,商店不仅仅是商品买卖的场所,一些大型的购物场所的外部空间中还需要创造一些特色环境,如游乐场、饮食城、小游园等满足人们购物之余的休闲娱乐要求。

四、文化、纪念性建筑外部环境景观设计

文化、纪念性建筑的外部环境具有特殊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展现主题

文化、纪念性建筑外环境中的一部分环境要素本身就是构成文化、纪念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外部环境中的记功柱、图腾柱、大型雕塑等要素都可以直接展现纪念主题,此外也可以通过在外环境中的独立墙面上设置的图片、浮雕、文字以及运用一些小品雕塑的方法来展现纪念主题。

(2)衬托主体

文化、纪念性建筑外部环境中的景物一方面要求独立而鲜明,另一方面主体建筑、雕塑形象又需要一定的“前景”、“背景”来映衬。低矮的绿化、小品、水池等可以用来充当前景,而浓密的树林,整体的建筑,湛蓝的天空则是理想的背景。前景与背景的处理必须统一有序以免喧宾夺主。

(3)限定界域

文化、纪念性建筑的外部环境设计中通过围合、设置、基面变化等方法,尤其是绿地和水池的设置既不遮挡视线又可规范人的行为,合理安排流线,引导参观者行为,达到预期的展示效果。

(4)营造氛围

通过环境要素的设计可以影响参观者的心理,营造相应的环境氛围。一是运用象征手法,以要素的特征来暗示纪念主题中的人、事和场景,使参观者沉浸于特定的环境氛围之中。

·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一、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居住区外部空间营造的首要原则。它不仅仅局限于对居住外部空间物质环境因素及其经济、效率的关注,同时还要求对社会结构、居民生活、交往行为、文化观念等进行多层次的关注与探求。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新世纪的今天,保持人类聚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在建设中应尽量保留场地内原有的天然地形、水系、植被等自然形态。采取各种措施以节约资源,有效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充分利用日照与自然通风等。居住区必须有足够的公共绿化用地,在用地绿化时,要考虑生态绿化和景观绿化地结合。此外,还必须实现小区内社会与文化的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3.共享原则

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应顾及到全体居住对象在对住区环境的公平共享上。共享性要求包括两点:即公共景观的开敞性和私有景观的封闭性。共享原则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共享”与“参与”,增加住区居民间相互交往与互动的机会与需求,从而促进住区的良性发展。

4.适居性原则

适居性原则强调住区整体环境对居民日常生活、休憩、交往活动的良好适应和支持。外部空间环境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住区满意度”,这里的外部空间环境不仅仅指环境的“卫生、安全、方便与舒适”,而且还必须有住区人文环境。

此外,居住区的适居性还包括休憩环境的适用性。这体现在住区休憩环境各要素空间排布与组合带来的整体适用性和休憩设施本身的设计建造质量和适用

性两方面。

5.可达性与便利性原则

可达性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便利性,就住区休憩环境而言,可达性与实际距离(楼层高度、水平距离)和意象距离等因素有关,呈现出显著的“就近原则”。

另外,居住区休憩环境设施的布局要兼顾必要性、自发性和社会性几类行为的需要。

6.领域感和归属感的创造

要积极创造一种亲密、保护和安全的感觉,这有利于小的居住群体界定可防御的空间领域。同时,领域空间给人一种自尊与责任感,促使居民保护他们的生活圈,也可自然地减少破坏性行为。

归属感的建构不仅通过环境空间形象的塑造,同时也通过共同的社会文化生活、交往与互动而共同促进小区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小区文化愈鲜明和完善的居住小区,居民的归属感、小区的凝聚力就愈强。

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内容及要点

1.居住区空间的划分与设计

居住区内应建立起一个明确的由外向内的空间层次: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这样就明确了空间的所属,有效地组织了居民的生活,形成易于识别的空间环境。明确的领域划分不仅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对于集体活动内聚力的形成也至关重要,给每个居民一个属于他占有的清晰概念,能增强其责任心,有助于减少破坏性的行为,无形中促进了安全。

居住区的外部空间环境设计,既要突显其所在城市、社会的共同的风俗习惯与文化特质,又要符合小区居民的居住生活和个人需要。在这样的小区空间中,

人们既可以体味到小区所在地域的社会、文化风情,又可以使自己自由舒适的活动得到空间环境的充分支持。

2.步行与坐憩行为及其休闲空间

住区外环境的居民行为中,步行和就坐活动是两项最基本的活动。

1.步行行为与步憩空间

步行可以是有明确目的的指向行为,也可以是没有明确目的的散步行为。步行活动有时是饭后散步、遛狗等,也可能带有某些锻炼身体的目的,我们把这种自发性的步行活动称之为步憩行为。

(1)步行行为的特征

步行行为作为休憩行为的一种基本形式,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有着特定的时间特征。

其次,有着一定的环境要求。步憩行为是居民一种基本的休憩需求,居民会根据所处的环境的不同作出选择。

第三,步憩行为的心理基础是健康、积极、放松的心理状态。

第四,尽管步憩行为通常并非必要性活动,它仍然带有某种目的性,有时是作为轻度的健身活动,有时则是为了参与到住区公共生活或者保持对住区信息的有效接触。

第五,步行过程中的停留需要某种条件,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支持物,如一个座椅或凹处、转角、柱子、路灯等,也可以是阅报栏、鱼池中的金鱼、一簇鲜花等,还可以是正在发生的某些活动,如下棋的人群。

(2)步行交通的组织

住区环境规划的目的,不仅要为自发性步行活动创造更好的空间,还要努力

为必要性步行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使之具备休憩功能。住区的交通性道路具备发展成为休憩性步行道的潜在可能性和必要性。

住区内道路需要组织的交通主要包括机动车交通、非机动车交通和步行交通。如果说城市主要道路讲究效率,住区内道路则应该营造轻松自然的休憩氛围,鼓励居民轻松的散步。

现在新建住宅区人车分行的设计,这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立体分流,另外一种是平面上一定程度的分流。

(3)住区步行空间的规划设计的要点:

①提供良好的住区绿化和景观环境。

②富于趣味性和选择性的步道规划。

③良好的步道。

④无障碍设计。

⑤安全感。

⑥遮阳、防寒。

⑦适度的照明与灯光设计。

2.坐憩行为与坐憩空间

(1)坐憩行为

就座可以看作是步行状态中止而使休憩行为发生转化的结果,通常也是休憩行为向深度发展的结果,我们称这样的就座为坐憩行为,这样的空间为坐憩空间。(2)坐憩空间的规划设计要点

①适宜的驻足空间

②坐憩行为在很大程上度依赖于休憩环境中的可坐设施,而可坐性通常从几

方面理解:

·坐憩设施的布局和位置是否便于人们日常使用。

·坐憩设施的布置位置、距离和方向与道路、绿地、小广场等的相互关系。

·坐憩设施本身的组合关系;

·坐憩设施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及舒适性。

③充分利用空间的“边界效应”。

三、活动场地设计

1.小广场

住区休憩环境中,为适应居民交往、聚会及各种团体活动,各类向心性节点空间,如小广场,成为特殊的场所,这里通常也是最能表现住区活力的场所。

小广场规划设计的要点包括:

①小广场要具有可达性和便利性。

②合理的尺度。

③小广场的空间应具有向心或内聚特征。

④如非地形特点或特别需要,一般不要做下沉或高台式小广场。

⑤适当的空间限定手法及营造一定的趣味中心。

⑥能支持多种使用方式和不同人群规模的适应性。

⑦充分考虑居民行为,通过合理的空间划分、“势差”的营造、休憩设施的布局组合等,最大程度地发挥“边界效应”。

⑧注重小型硬地节点空间。

2.户外儿童游戏场地

在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儿童游戏空间通常占据了不可缺少的独特地位。

儿童游戏场地规划设计要点包括:

①适当的规模与距离

②儿童游戏场的布置应符合儿童心理,鼓励儿童有效地参与到大众生活中去。

③儿童游戏场周边应布为监护者提供足够的休息设施,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休憩空间的功能。

④在儿童游戏场的设计中应注意儿童游戏设施的新奇性和多样性,以及能够引起儿童好奇心和探索愿望的足够的复杂性。

·校园环境景观设计

校园环境景观的主要服务人群是学生,因此环境的设计就需要具备与之相应的特征。学生们在校园中学习、生活,他们既处于长知识的阶段又处于长身体的阶段。而校园正好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求知解惑、健康成长的环境空间。他们需要有安静的环境以便更好地学习,同时也希望有一定的活动场所,能锻炼身体,相互交流,以及进行一些娱乐、休闲的活动。因此,校园环境景观的设计应针对青年学生的行为、活动特征以及使用要求,创造良好的教学、生活环境。

一、学生的行为特点

校园中主要的行为活动,是师生日常生活中的教与学活动的集合,是为满足知识的传播、传递、创新等采取行动的过程。活动方式呈现多元化、多样化。但由于学生们年龄相近、主要目的和日常生活规律相近的原因,其行为具有以下共同的特点:

(1)规律性:学生日常主要的活动是学习、研究、生活、运动等,主要在

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宿舍、食堂、运动场、公共活动场地等场所,且不断往返它们之间,具有很强的规律性。

(2)多样性:大学生除了规律性的学习及生活内容之外,还在校内开展多种学术活动、社团活动及文娱体育活动,广泛接触各种社交。

(3)交往性:技术的革新、多学科领域的发展、学习方式的变革也会影响日常的行为活动。因而校园空间环境要考虑促进相互间的交流、交往。

(4)集体与独立性:学生的集体行为活动是主要的,在满足集体活动前提下,还要辩证地看待日常行为的集体性及单独性,兼顾个人行为,为单独学习、思考、活动提供空间场所。

二、校园外部环境设计

1.校园中心广场

诺伯格·舒尔茨在《存在·空间·筑》一书中,指出“所有的中心都是‘行为的场所’,也就是特别活动完成、举行的场所,这种场所同时必须具有明显的界限或边界线。中心是校园视线汇集的焦点,路线、轴线都通向中心,并联系、汇合周围的空间。中心的形式从以往单一的“点”中心广场现在己经发展到更加复杂、综合的“点”、“线”、“面”结合的校园中心。

校园中心区,由于其特殊的位置,不但具有交通枢纽、礼仪空间、师生交往、举行活动等功能作用,更是集中体现了时代、社会、文化……方方面面。也就是说,校园中心区在满足必要功能的同时,还必须营造某种氛围。

·校园中心广场的设计要点包括:

①多用途空间;

②空间的开放性;

③适宜的广场尺度;

④空间的层次性,领域性;

⑤从向心的边界引发的连续性空间;

⑥活动支持;

⑦精心的细部设计。

2.校园庭院设计

在校园活动中,庭院同样是校园活动的一个中心。它是校园公共空间的组成部分,具有分散、亲切、自由与活跃的特点,它不仅从室内延伸到室外,而且还从教室扩及到整个校园环境之中。

位于教学区的庭院,一般由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等教学性质的建筑围合而成,是校内师生交流休憩的场所。这里的庭院空间与其它空间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具有浓烈的学术氛围。

位于生活区的庭院,则以学生日常生活活动为主要内容,以为学生日常闲暇活动服务为目的。学生在这里可以尽情的喧闹、小坐或漫步,也可以在这里阅读、学习等。因此,这里的庭院氛围应当是活泼生动、充满活力和生机的。

·校园庭院设计要点包括:

①环境氛围的把握;

②公共性与私密性的平衡;

③多层次的空间;

④适宜的尺度;

⑤交往空间的创造;

⑥足够的环境设施。

3.校园交通空间的设计

校园的交通组织,首要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根据教师、学生的心理及行为方式研究各种道路组织、形态和层次,并把交通空间作为整体环境空间的一部分来加以研究。

校园内步行活动的规律与出行目的、方式、性质、场所及时间有关,大致可分为四类:

①上下课: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为了尽快到达教室或宿舍,一般都会抄近道,走快捷方式;

②课后漫步:处于休息放松状态,步伐较慢,边走边说,目的地不一定很明确;

③休闲漫步:一般会选择去比较安静、不受人太多打扰的场所。或一边漫步一边在漫步过程中休息、交谈、坐憩、观景;

④跑步:选择空气清新的平坦的路线。

校园中的各种道路和通道并不只是“路径”,它不仅仅要服务于交通,更应该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信息联系和情感交流的场所,对人的多种活动需求提供支持,使其成为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

·校园交通空间的设计要点包括:

①人行为主;

②形式应符合学生地人流规律;

③动滞相结合的节点设计;

④道路边缘的渗透空间设计。

4.校园交往空间的创造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高等学校从内向性封闭逐步向外向开放转变。这就要求高校在满足教学、科研功能的同时,应该为广大师生营造能够满足各种社会交往、信息交流和知识融汇需求的交流场所与空间。可以说,交流氛围的营造是高校校园环境景观设计中的一项特殊内容。这是由高等教育的特点和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特点决定的,反应在环境的需求上即表现为对公共交流场所与空间的向往。这一点应该在高校校园的环境设计中引起特别重视。

要想使校园空间环境真正成为学生进行交往的人性化场所,首先要求校园空间环境提供给人们相遇的可能性;其次要求空间通过划分、限定、围合……等物质手段对它们的交往给于物质支持,使其成为具有个性、场所感、方向感、归属感的人性化场所。校园交往空间的环境设计就是协调空间中各要素的关系,使之满足人们交往的物质和心理需求。

三、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1.以人为本体的当代校园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注重人的精神世界,创造力的激发、以及提倡素质教育。因此,需要在多方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不单单是知识框架,更重要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社会生活中的人格素养。而这些,不是仅靠在课堂中的知识灌输能学到的,在生活中的引导和学习成为课堂的延伸。体现在校园设计理念上,应以校园整体环境设计来提升校园的学术氛围,通过景观、建筑、规划的一体化设计让学生在整个生活的时空连续性中感受到自然、优美的人文环境。

2.转向为普通大众的校园设计

现代教育对大学校园的社会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校园不仅仅服务于校园内的受教育者,更要求向社会开放。一方面是校园内的资源与社会共享,如体

育设施、图书馆等服务于周边地区;另一方面体现在对终身教育的关注,着眼于整个社会素质的提高,更大范围地发挥大学作为“知识传播中心”的作用。3.转向强调个性的校园设计

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学生的个性得到关注,强调因材施教和方法上的灵活性。反映在校园环境设计上,其一是与新的教育体系深刻相关的弹性设计理念,其二是强调建筑师个性化的原创性设计理念。

弹性设计理念与教学方法相适应,以满足不同程度、不同个性的学生多样化的需要。在规划设计上的弹性原则目的在于满足学校各功能区扩展的需要。在各个功能区都留有发展余地,并为未来的扩展定下脉络。

4.转向非理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校园设计

随着学科的交叉发展,以及学生创造力、灵感、思维能力相对于理性知识被强调、突出,一种既能反映新的校园生活,又能保留传统理性的平衡状态出现了,那就是非理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校园设计。非理性因素的引入为严整理性的校园注入了活力,在校园环境设计中引入非理性的活跃元,可以为校园场所感的形成作有益的补充。

5.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校园设计

对于校园环境设计而言,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可能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结合生态的校园设计。

第二,弹性生长的可持续校园设计。为了校园未来的发展,在校园设计中,预留一些用地留给未来的发展将是明智之举。

第三,结合地域文化的校园设计。

这些校园设计的原则将运用到校园各个场所的具体设计当中去,当然也包括

校园公共空间的设计。

·商业步行街环境设计

商业步行街是一种具有线性布局,由写字楼或住宅、商业等各种建筑及其附属设施有机组合在一起,围合出的室外环境空间,满足人们购物、餐饮、文化、娱乐、旅游、观光等多种需求,且其中底层商业建筑面积达到一定比例的城市公共空间。它是以步行系统为主,把人流集中的街道实行车辆封闭,而更多地布置休闲、娱乐、绿化等设施。步行街能将日常的购物行为丰富化、生活化,并为步行街内的人们创造一个舒适、方便、赏心悦目的商业空间。

一、商业步行街的空间构成要素

商业步行街环境空间主要是由物质实体“实”的界面和“虚”的空间共同组成的,是通过形式多样的界面围合而创造出的空间环境。

1.与人密切接触的底界面

底界面是指能允许人通行的地面,它是商业步行街环境空间中人们的视觉和触觉接触最密切的一种界面,它有组织人们活动,划分步行街空间领域和强化景观视觉效果等作用。其构成材料的质地、平整度、色调、尺度、形状等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空间信息,所以,对于它的处理是商业街道规划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工作。

2.步行环境空间中的垂直界面

商业街两侧的建筑是步行街环境空间的垂直界面,可以利用它的质感来渲染街道空间的气氛,利用它的高低、前后的错落来增加空间的深度感,而它的连续性是保证整个商业步行街环境空间完整性最重要的一环。

3.隐性界面

“隐性界面”没有明显的“面”的感觉,它的界面形式有赖于观察者的心理感受,它的美丑、舒适与否将直接影响步行环境空间的品位与城市生活质量。隐性界面包括有休息设施、环境小品、标识、植物、其它服务设施以及广告等。二、商业步行街中的运动空间和停滞空间

人在商业步行街环境空间中会进行各种各样不同形式的活动,时而漫步前进,时而停留观赏,时而休息静坐等。因此根据人的活动状态相应地将商业步行街环境空间分为两类形式:运动空间和停滞空间。

1.运动空间

运动空间主要是行人步行交通的空间,需要开敞通畅。底界面的舒适对它来说显得非常重要。运动空间在商业步行街环境空间所占比例较大,如果运动空间让人感觉舒适,能吸引更多的人来此闲逛散步,那么它将为商业街道带来旺盛的人气,增加商业街道的活力和效益。如果有了大量行走的人流,同时商业街道中提供了足够的休息设施,就一定会带来很多停滞休息的人群,形成宜人的休息交往环境。

2.停滞空间

停滞空间相对于运动空间而言,能创造更加丰富多样的适于交往的空间,体现步行环境空间的人性化。停滞空间是可以分为节点空间、阴角空间、设施带上“隐性界面”的组合空间以及剩余空间,它们共同组成了商业街道中丰富多彩的停滞空间,为人们的各种交往活动提供了场所。

①节点空间

节点空间是商业街道中停滞空间的重点所在,只有合理布局商业街道中的节点空间,整个街道空间才有可能变得活跃,才能改变线性空间给人的单调感觉。节点空间能提供丰富的个性化意象,使得商业街道连续整体的纵向空间更具有节奏感,它可以分为入口空间和街道广场。

②阴角空间

商业街道中有些建筑会有转折凹凸,形成一定的向内凹的转角空间,即阴角空间。阴角空间与节点空间相比,尺度一般比较小,不会形成商业街纵向空间的节奏。但是阴角空间既不受任何的交通干扰,同时又具有良好的朝向和视野,可以看到来来往往的购物人群、远处街道广场上的表演以及对面建筑的天际线,使得该空间成为一个非常具有魅力的停滞空间。

③商业街道线性空间中的停滞空间

商业街线性空间中的停滞空间通常都位于步行街的设施带上,由“隐性界面”围合而成。“隐性界面”本身的多样性以及在商业街道中位置安排的灵活性,加上人们对它创造性的使用,使它为商业街道的线性空间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停滞空间。例如,座椅与植物、花坛,座椅与广告、候车亭,电话亭与书报亭以及雕塑和水景等组合形成的停滞空间。

④剩余空间

剩余空间是指既不处于节点空间、设施带上的停滞空间,也不属于明显的阴角空间,而是指零星的不被重视却能被人偶尔利用的休息空间以及由于人们的汇聚而形成临时性的停滞空间。

3.运动空间和停滞空间的特征及相互关系

在商业步行街环境空间中,通常环境小品设施周围和建筑底层容易形成停滞

空间,而运动空间是各停滞空间之间联系的纽带。运动空间比较平坦,无障碍物,它能引导着顾客不断的流动,给人流动和延续的空间感觉,不宜使人停留和汇集,为商业街道输送、疏散人流,解决交通问题;停滞空间因为相对安静,适于停留,一般在其中相应的设有长椅、绿荫、环境小品、电话亭或其他可以依靠或停留的东西,给人以滞留和安全感,吸引更多的人流,赋予街道活力,为各种活动如休息、聚会、品评商品及其他交往活动提供方便。

三、商业步行街空间的“二次限定”

商业步行街环境空间的界面包括“显性界面”和“隐性界面”。连续的“显性界面”,即商业街道的底界面和垂直界面,它们共同完成了对商业步行街环境空间的“第一次限定”,由这种初次围合限定而得到的空间形态具有相对稳定性,一般来说在视线上具有较强的封闭作用。“显性界面”中底界面的宽度与垂直界面的不同高度比值D/H对商业步行街环境空间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诸如狭窄、开阔等空间感觉都可以由比值的不同而产生;而在D/H比值不变的前提下,道路可以不断变宽,建筑可以无限增高,但是人的高度是基本不变的,人的知觉能感受到的范围是基本不变的,因此商业街道给人的感觉会不同。

线性空间只满足1 <D/H <2的比值关系并不能使街道空间达到人性化的要求。而现实的状况是,为了适应机动车的迅速发展,道路不断变宽,建筑也越变越高了,要改变这种不符合人体尺度的状态,就必须利用“隐性界面”对商业街道步行环境空间进行“第二次限定”,就是指用树木、小品、服务设施等对大尺度的空间进行再次的围合限定,划分出更小的宜人的空间。

四.商业步行街环境空间的连续性

商业步行街环境空间必须保持连续性才能保证空间的整体性,而它的连续性

是通过界面的连续性得来的,概括起来,界面的连续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显性界面”本身的连续

这是商业步行街环境空间连续性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商业街道中两侧的垂直界面多次的被打断,商业街道步行环境空间就不会形成良好的封闭感,不能形成动人的线性空间。

(2)形式的连续

这是商业街道步行环境空间保持视觉连续性的重要手段,离开了形式的连续,就不可能达到商业街道的整体连续性。商业街道中常有重点突出的视觉形式,如独特的装饰、铺装、小图案、植物、灯柱、座椅、电话亭等等,当某种形式不断的重复后,就能事半功倍地达到商业街道连续性的效果。

(3)尺度的连续

尺度的连续是界面连续的另一重要方面,也是保持步行环境空间连续的重要手段,如沿街店面宽度的连续、铺装分割线与店面宽度连续的尺度关系等。如果整个商业街道中“显性界面”和“隐性界面”的环境尺度协调,同时充分考虑了人的尺度,人们也将会把它视为一个整体来感知,增加商业步行街自身的识别性。(4)素材的连续

不同的界面,会有许多共同的构成素材,如材料、质感等,这些素材以一定的方式重现将有效地表现界面的连续感,从而达到整个商业街道步行环境空间的整体连续性。

(5)韵律的连续

同一或相似的建筑立面或者某种美的形式以一定的间隔重复出现,会呈现一种韵律式的连续。它们的间隔不宜太大,可依据建筑体量大小和人的观察方式而

室外景观环境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园北区景观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计划书 *********** 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二00

* *** 年 **** 月 ****

目录 一、施工组织计划文字说明 ..................................... 1?15 二、I期工程施工计划表 (16) 三、H期工程施工计划表 (17) 四、现场组织机构情况 (18) 五、项目管理机构配备情况 (19) 六、管理人员资质证明材料 ..................................... 20?26 七、公司资质材料 ............................................. 27?33 八、公司业绩资料34

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室外景观环境工程 2、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路面基础处理工程、客土工程、园林给、排水系统工程、室外照明工程、硬质铺装工程、园建绿化工程 3、工程质量目标:一次验收合格,争创优良 4、工期:自进场施工日起95天(注:根据实际现场情况应将工期分为两期,一期为50天,二期为45天,即最后完工期为甲、乙方交验现场后45天。一、施工布置在此工程施工中,我公司决心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施工,从人员、材料、机械等每一个环节到每一个工序,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都处于严密的监控下,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一次验收合格,争创优良 1、“项目法”施工管理体系: 根据本工程特点,结合公司实力。我公司调派精兵强将,由公司总经理任项目负责人,阮亚华工程师任项目经理,在公司的直接领导下,在建设单位及监理公司的指导和监督下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规范要求,精心组织施工,保质、按期完成施工任务。现场管理详见施工结构人员名单用于本工程主要经济管理人员名单表

绿色景观设计在人居环境中的应用

绿色景观设计在人居环境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08-07T14:43:08.5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1期作者:贲维军[导读] 摘要:当今社会绿色概念深入人心,建筑绿色化、生产绿色化、出行绿色化均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及支持。 浙江绿城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310000 摘要:当今社会绿色概念深入人心,建筑绿色化、生产绿色化、出行绿色化均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及支持。建筑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影响较大,将绿色景观设计应用到人居环境中显得非常必要。在具体的应用中,设计人员应做到因地制宜,并抓住其设计的原则去展开,确保人居环境景观设计能够更好的迎合用户需求。以下本文将简单分析绿色景观设计及其原则,着重就绿色景观设计在人居环境中的应用展 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绿色景观设计;人居环境;应用;原则 一、绿色景观设计及其原则 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者意识到了部分能源的不可再生性,逐步提出了较多更加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来取代人为施工建设,如早期的河流防洪都是通过堤坝的建造来治理,但是渐渐的人们发现合适的植物种植一样可以实现防洪、降低水土流失的功效,自然通风的节能性与健康性也远远超过暖通设计的应用,因此生态设计与绿色景观设计逐渐被人们提出和实践。市场经济环境下,让绿色景观出现在人们的身边需要通过科学的绿色景观设计来实现,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到赏心悦目的景色。绿色景观设计的主体是人,作为其设计的主体——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通过自己的构思来达到其想要实现的效果,景观设计和生态设计都需要尊重自然,站在发展的角度去科学选取设计方向与技术选择,其肩负的职责是帮助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相处,提高人人居环境的美观性、舒适度,起到节能、降噪、环境保护的作用。 绿色景观设计的原则包括:第一,生态性原则。在绿色景观设计中生态理念应渗透到每一个细节中,作为其设计的主要对象——植物花卉、水景、可再生能源都应围绕建筑设计来进行搭配,值得注意的是区域气候水文特点应当有所体现,千篇一律的景观设计是不可取的。其次,整体性。差异化的地质状况、人文风貌背景下,人居环境的景观设计应注重整体性,在合理的布局与色彩搭配下,景观设计才能从更高层次上迎合当代用户的审美需求。第三,创新性。社会是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同样在绿色景观设计中也应保持着较强的创新性来给用户带来全新的感受,科学的布局与心思细腻的品种搭配都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在景观布置中也应尽可能的考虑可再生能源和绿色材料的选用。 二、绿色景观设计在人居环境中的应用 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社会的长远发展意义较大,我国近年来提出了较多环保、节能发展理念,这些与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直接的关联。绿色景观设计关系到人们的切身感受,这也是当前较为新颖的新构思,在保障其原有设计标准下,绿色景观设计可以进行生态化的转变,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于健康、绿色生活环境的需求,可以在建筑设计中进行灵活的运用。 1、合理规划地下空间 居住区内的主要噪声源是中水处理站和泵房,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可通过建造地下泵房和地下换热站的方式将这类设备转移至地下,达到控制居住区噪音、节约地上空间的效果。居住区规划中考虑设置地下室,同时在通风、消防、防渗等方面处理好地下室与地面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能为住户的生活提供便利,也能够有效地节约地上空间。 2、设置生态停车场 首先,对居住区外围环道外侧以及楼间位置加以利用,设置生态停车位,既缓解了住户停车难的问题,又节约了用地,而且还很好地实现了居住区整体环境的协调。其次,充分利用楼间消极空间设置半地下车库,并对上部加以绿化,这样不但可以起到节约用地、平衡土方的功效,还能提高居住区的整体绿化率,使居住区环境得到进一步的美化。 3、应用透水地面技术 对于居住区内主干道可以用沥青混凝土进行铺设,对于人行步道、园路等道路可用透水性能较好的水泥砖铺设,对地面停车场,全部以植草砖铺设,打造生态停车位。通过透水地面技术的应用,提高居住区地面的透水能力,增强居住区地面的生态调节能力。 4、人性化的道路系统 在布局道路系统时,要充分考虑消防、生活及观景的需要。居住区道路系统由车行道和园路组成,可以根据各自的功能分区,将两者合理搭配,组成环形路网结构,既确保了交通的快捷通畅,又为消防工作的开展提供方便。对于车行道,首先要符合消防设计的有关标准,确保主干道路和环形道路都达到一定宽度。对于园路,其内部游步道的宽度以1.5-2.5m为宜,与此同时,还应该设置残疾人专用坡。在功能不同的道路区段设置不同的装饰铺设,路面铺设要尽可能使用本地常见的材质,如卵石、水泥砖等,此外还可使用炉渣、粉煤灰等为原料制成的免烧砖,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材料造价,还实现了材料的循环利用,提高了道路景观的绿色环保性。 5、节水设计 一是设置雨水回收装置,将所采集的雨水送入一体化水处理中心,然后统一回收利用。二是通过景观水池实施雨水调蓄,以控制多雨天气时的地面峰值径流,缓解排水负担。对于超出调蓄、渗透能力的雨水,可使其溢流汇入市政雨水管网。三是将中水回用和雨水回用系统加以整合,利用非传统水源进行冲厕、路面浇洒和绿化浇灌,在整合两种水回收系统时要注意以下两点:①中水和雨水要分开处理,两者不能共用一个清水池;②在利用非传统水源时,要制定严密的水安全保护措施,以防止其破坏周边环境或危害人体健康。在绿化浇灌中,可采用喷灌与微灌,最好能够辅以园林压力补偿滴灌系统,滴头应采用双出口,避免发生倒吸。根据不同植物对水量的不同需求,应选用不同类型的喷头,如乔木和灌木的需水量较大,比较适合采用涌泉式喷头,而对于草坪花卉等,应该使用旋转式微喷头,同时辅以地插,注意所采用的喷头应具备起始角记忆功能,确保喷灌时不会干扰道路的正常通行。 6、照明系统 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居住区中心区域的庭院灯及草坪灯以太阳能灯具替代传统光源,通过光伏发电提供景观照明,中心区以外的庭院灯则使用节能灯。此外,居住区内的庭院灯可以通过多头分回路予以控制,既保证其使用功能,又不对人们的生活起居造成干扰,同时还起到了节能功效。

浅析城市景观设计中人文因素的重要性

浅析城市景观设计中人文因素的重要性 学生: 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指导教师: 摘要:城市景观设计不仅基于创新的想法与奇妙的思维,更应注重以人为本,在设计中体现出人文因素。历史文化包含的不仅是人文上的历史,更包括其本质的精神和思想,这正是人们传承的精华所在,良好的景观设计有着浓厚的文化背景支撑的同时,更多的应是其内在精神的呈现,徒有其表的城市景观是不能带来任何精神上的感受。而今愈来愈多追求经济效应的形式主义设计,忽略了其内在人文性的根本范畴。城市景观是聚居环境中固有、可创造的自然景观美,能增添舒适感和愉悦感。我希望通过一种模式、一种创新,来唤醒人们对于文化的重视,注重其本身的精神核心所在;忠于初衷,让人文性得以充分体现,而非单纯的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以求得到长远的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 关键词:城市景观;人文因素;以人为本:文化背景;价值; Analy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Human Factor in the Design of Urban Landscape Student: Major:Environmental Art and Design Instructor: Abstract:Urban landscape design is not only based on innovative ideas and wonderful thinking should focus on people-oriented design reflects the "humanism". Contained in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is not only on the history, of the humanities, including the spirit and ideas of its essence, this is the essence of people's heritage. That is, the humanities. Good landscape design has a strong cultural background support while more should its inner spirit rendering. The Brummagem urban landscape is not bring any spiritual feelings, and now more and more to the pursuit of the formalism of the economic effect, ignored its intrinsic fundamental aspects of humanity. The urban landscape is inherent in the inhabited enviromnent and create a natural landscape beauty added com fort ajid pleasure, and I hopc that through a model. an innovative. to awaken people's attention for the culture, and focus on their own spiritual core.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humanism to be fully reflected, rather than for the tempor ary economic interests in order to get a long-tenn economic value and cultural value. Key words: Urban Landscape; Humanistic; People-oriented; Culturalbackground; Value;

环境景观设计现状分析

环境景观设计现状分析对中国来说,虽然人类对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的有 目的的设计改造古来有之,但是把景观作为一门专业学科来研究并设立相关专 业的时间并不长。景观设计学与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等学科关系紧密。这其中环境景观设计是与艺术设计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它是以艺术设计学科的设计方法为基础,对景观设计进行研究。环境景观设计涉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及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 环境景观设计虽然属于艺术设计学的一个分支,但内容囊括地理学、建筑学、史学、考古学、设计美学、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社会学、文化学、民族学、宗教学以及心理学等多门学科,它们在各自专业的影响下,产生了不同侧 重的发展方向。然而这些发展并不是单一的、平行的,它们相互影响并相互作用。艺术设计学背景下的环境景观设计就是运用设计学规律和方法进行设计的。 强调的是艺术设计理念及方法在自然环境和城市规划环境设计中的充分应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1.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是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候、 生物等要素在内的综合产物。由于自然景观具有独特性,因而要了解这些自然 景观的特性,必然要对它们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山石景观自然景观是在特定的区域地质背景下,经过地球地质长期运动形 成的。山地、平原、丘陵等形态决定了构成地质的总骨架。而在地壳运动中, 岩石的褶皱、断裂,和岩石自身的差异,再加上水流侵蚀、重力崩塌、风化剥 蚀等作用,产生了很多妙趣横生的奇峰异石和浑然天成的山石景观。而火山作用、海水冲蚀、冰川和风的作用同样都会形成特殊的自然景观。 水景观地球表面约70%被水覆盖着。海洋、江河、湖泊、瀑布、泉水、溪 水等,浩瀚的水资源也带来了形态万千的水景观。水与物的交相辉映由于光线 反射、光线折射和光线散射而显得更加多姿多彩、魅力无穷。因水流动而产生 的声响,更为人们带来了听觉美的享受。 气象景观气候特色也会成为影响自然景观的成因,例如雨水景观、云雾景观、冰雪景观、日出日落与云霞景观等都是引人入胜的气象景观。 动植物景观植物景观和动物景观也是自然环境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有了这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动植物,自然景观才会这么别具魅力。 2.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为满足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

园林景观设计常用规范汇总

园林景观设计常用规范摘抄 一、《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 第4.3.2条硬底人工水体的近岸2.0m范围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7m,达不到此要求的应设护栏。无护栏的园桥、汀步附近2.0m范围以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5m。 第4.3.3条溢水口的口径应考虑常年降水资料中的一次性最高降水量。 第4.3.4条护岸顶与常水位的高差,应兼顾景观、安全、游人近水心理和防止岸体冲刷。 第5.1.2 第5.1.3条园路线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物、铺装场地及其它设施结合,形成完整的风景构图; 二、创造连续展示园林景观的空间或欣赏前方景物的透视线; 三、路的转折、衔接通顺,符合游人的行为规律。 第5.1.4条主路纵坡宜小于8%,横坡宜小于3%,粒料路面横坡宜小于4%,纵、横坡不得同时无坡度。山地公园的园路纵坡应小于12%,超过12%应作防滑处理。主园路不宜设梯道,必须设梯道时,纵坡宜小于36%。 第5.1.5条支路和小路,纵坡宜小于18%。纵坡超过15%路段,路面应作防滑处理;纵坡超过18%,宜按台阶、梯道设计,台阶踏步数不得少于2级,坡度大于58%的梯道应作防滑处理,宜设置护栏设施。 第5.1.6条经常通行机动车的园路宽度应大于4m,转弯半径不得小于12m。 第5.1.7条园路在地形险要的地段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第5.1.8条通往孤岛、山顶等卡口的路段,宜设通行复线;必须沿原路返回的,宜适当放宽路面。应根据路段行程及通行难易程度,适当设置供游人短暂休憩的场所及护栏设施。 第5.3.3条通行车辆的园桥在正常情况下,汽车荷载等级可按汽车-10级计算。 第5.3.4条非通行车辆的园桥应有阻止车辆通过的措施,桥面人群荷载按 3.5kN/m2计算。 第5.3.5条作用在园桥栏杆扶手上的竖向力和栏杆顶部水平荷载均按1.0 kN/m 计算。 第7.1.2条游览、休憩、服务性建筑物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与地形、地貌、山石、水体、植物等其它造园要素统一协调; 二、层数以一层为宜,起主题和点景作用的建筑高度和层数服从景观需要;

各类型环境景观设计要点学习参考资料

各类型环境景观设计要点 ·单体建筑外环境景观设计 单体建筑外部环境景观是指建筑周围的专属场地,主要分布在建筑入口的一侧或两侧、建筑楼体的转角处及附属在主体建筑四周的小面积独立区域,通过围合或占领形成开放型的外部空间环境。这类环境既是建筑的专用空间,与建筑的使用者产生必要的行为联系,它联系着建筑室内环境与城市公共环境,是人们由室外到室内的过渡空间,对单体建筑环境的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又是城市整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与城市自然空间相融合,形成和谐的对外开放空间体系,使建筑外部环境景观成为城市空间的有机连续部分。 一、单体建筑外部环境景观的设计原则 (1)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主要表现在单体建筑外部空间中人流、车流等流线的安排与组织关系的处理上。在单体建筑外部环境中,人流量大,进出时间相对集中,这就需要恰当的流线安排,以分散、引导人流。同时在有些外部环境中还应考虑一定数量的停车位,供临时停放各类车辆,此外,还要考虑消防车道的设置等。 单体建筑物的外部空间一般处于整体环境的边缘地带,为了提高其安全性,需重视空间边缘的设计,在保证环境的延续性、功能性的同时,提高角落空间的安全性。 (2)可识别性原则。 可识别性原则要求单体建筑外部环境应具有易于识别性、空间形象的整体性和室外空间景观的个体性。单体建筑外部环境中的空间设计应依据建筑的类型适当设置明显的标志性构筑物,以增强主要建筑在这一地区的可识别性。同时,空间景观要与建筑形式协调统一,形成统一完整的空间环境景观形象,并在设计与环境设施配置中注重表达地域的历史与文化特征,结合现有的地貌、植被等,形成鲜明的空间个性。 (3)多功能性原则。 单体建筑外部环境空间因建筑性质和所处地段不同,其功能性质也不尽相同,但作为外部活动空间,往往要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的活动场所。如大型公共娱乐建筑周围的空间既有缓解、疏散人流的作用,也有满足人们日常休闲如散步、聊天等交往的需要。纪念性建筑周围的空间既要满足外来观赏者对大环境的欣赏要求,又要满足周围居民平常的休闲娱乐要求。 (4)适用性原则。 适用性原则要求单体建筑外部环境的设计除了考虑主体建筑的功能性质和使用要求外,这里还要强调室外空间的舒适性,如室外空间环境的夏季有遮阳,

景观设计基本要素

景观设计基本要素. 一、园林围墙 空间、组织景色、安排导游而布置的围墙。这种情况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是经常见到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物质文化水平提高,"破墙透绿"的例子比比皆是。这说明对围墙的要求正在起变化,设计园林围墙时要尽量做到: 1 能不设围墙的地方,尽量不设,让人接近自然,爱护绿化。 2 能利用空间的办法,自然的材料达到隔离的目的,尽量利用。高差的地面、水体的两侧、绿篱树丛,都可以达到隔而不分的目的。 3 要设置围墙的地方,能低尽量低,能透尽量透,只有少量须掩饰隐私处,才用封闭的围墙。 4 使用围墙处于绿地之中,成为园景的一部分,减少与人的接触机会,由围墙向景墙转化。善于把空间的分隔与景色的渗透联系统一起来,有而似无,有而生情,才是高超的设计。围墙的构造有竹木、砖、混凝土、金属材料几种。 5 竹木围墙:竹篱笆是过去最常见的围墙,现已难得用。有人设想过种一排竹子而加以编织,成为"活"的围墙(篱),则是最符合生态学要求的墙垣了。 6 砖墙:墙柱间距3-4米,中开各式漏花窗,是节约又易施工、管养的办法。缺点是较为闭塞。 7 混凝土围墙:一是以预制花格砖砌墙,花型富有变化但易爬越;二是混凝土预制成片状,可透绿也易管、养。混凝土墙的优点是一劳永逸,缺点是不够通透。 8 金属围墙: 1)以型钢为材,断面有几种,表面光洁,性韧易弯不易折断,缺点是每2-3年要油漆一次。 2)以铸铁为材,可做各种花型,优点是不易锈蚀又价不高,缺点是性脆又光滑度不够。订货要注意所含成分不同。 3)锻铁、铸铝材料。质优而价高,局部花饰中或室内使用。 4)各种金属网材,如镀锌、镀塑铅丝网、铝板网、不锈钢网等。现在往往把几种材料结合起来,取其长而补其短。混凝土往往用作墙柱、勒脚墙。取型钢为透空部分框架,用铸铁为花饰构件。局部、细微处用锻铁、铸铝。围墙是长型构造物。长度方向要按要求设置伸缩缝,按转折和门位布置柱位,调整因地面标高变化的立面;横向则关及围墙的强度,影响用料的大小。利用砖、混凝土围墙的平面凹凸、金属围墙构件的前后交错位置,实际上等于加大围墙横向断面的尺寸,可以免去墙柱,使围墙更自然通透。 二、园亭 的亭,另是具有实用功能的票亭、售货亭等。 "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说明园亭是供人歇息休憩的地方,这是本文要叙述的对象。 园亭的位置选择 景好的地方,使入内歇足休息的人有景可赏留得住人,同时更要考虑建亭后成为一处园林美景,园亭在这里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园冶》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惟榭只隐花间,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颠,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或借濠濮之上,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中,非歌濯足。亭安有式,

浅析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浅析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发表时间:2019-09-03T09:08:42.57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2期作者:冯思瀚[导读]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和价值取向及设计者个人的审美观念。广州市城市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摘要:园林景观设计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通过景观设计,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的功能,并能保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和价值取向及设计者个人的审美观念。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规划设计 前言 城市风景园林规划的首要目的就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众所周知,在我国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化工产业不断扩大的同时,环境污染带来的灾害,成为了我国需要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早些年的乱砍乱伐,造成了今天的土地沙漠化、洪水、泥石流……树木阻挡不了水土的流失、抵抗不了风沙的侵袭、其他动植物没有良好的栖息场所。而绿色植物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大气的天然屏障,维护生态平衡最重要的因素。此外,绿色植物,还可以大量吸收有害气体、粉尘等来净化空气,并能够起到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减小噪音、防尘、防风等作用,全面改善了城市生存环境。 一、城市风景园林规划的作用 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鲜明的视觉形象、良好的绿化环境、足够的活动场地,这是基本的出发点,随着景观环境建设的发展,仅仅满足这三方面,肯定还远远不够。但这毕竟是远期景观建设发展的基础,对于未来景观建设的腾飞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近些年,我国开始加大对城市风景园林的建设,这不仅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更提高了城市的整体面貌,象征了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随着我国城市风景园林的不断完善,布局规划更加合理,配套设施越来越齐全,居民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在这里,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开展各种科普知识与活动来丰富头脑,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 二、风景园林的效果呈现 园林景观设计要的效果呈现主要是实用、经济、美观。 (1)园林设计工作的特点是有较强的综合性,要求做到经济、实用、美观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当然,同任何事物发展规律一样,根据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不同环境的差异,彼此之间有所侧重。 (2)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实用,经济,美观"三者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首先要考虑适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园林功能适合于服务对象。适用的观点带有永恒性和长久性。其次要考虑经济问题。正确的选址,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就可以减少大量的投资,也解决了部分经济问题。园林建设要根据园林性质,建设需要确定必要的投资。也要考虑美观,既满足园林布局,造景的艺术要求。在某些条件下美观要求提到最重要的地位。美观本身就适用,就是观赏价值。孤置假山,雕塑作品等起到装饰、美化环境,创造出感人的精神文明气氛。 三、风景园林的设计标准 将居住环境规划作为城市环境中的一部分统筹考虑,使二者融为一体,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居民的需求,永远是园林环境设计的主要目的。小区的可识别性园林艺术是园林空间精神上的享受,节点细部设计优秀的设计在于整体布局合理,功能性强,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过去的居住小区规划往往是规划师先做小区总体布局,安排道路系统,布置住宅单体,随后建筑师接着进行住宅单体建设,往往在总体已定的前提下,才进行绿化设计。 景观设计设计师、开发商、业主三结合,业主共同需求即是我们设计的基本要求,相互的沟通能够使业主了解到居住环境的发展趋势将会是创造生态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共存,同时业主们的反馈意见也是我们获得的最直接的、第一手的、准确的景观设计定位,加之与开发商达成的共识,关注、掌握、完善人们所需的设施的配置与要求,创建符合业主要求的,清新、自然宜人的人居环境,把我们的住宅园艺景观质量推向新的阶段。 简述园林设计方面的几点原则: 1、强调设计与服务意识之间的互动关系,我们所希盼的掌声来自使用者的信任与满意。 2、设计的职责是创造特性,正如每个人都以其相貌、笔迹或说话方式上表现其各自独特个性一样,园林景观也是如此。 3、注重研究地域人文及自然特征,并作为景观形式或语言及内容创新的源泉。 4、环境和人的舒适感依赖于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平衡,人性化的需求带来景观的多元化和空间个性化的差异,但它们也不是完全孤立的,设计时尽可能地融入景观的总体次序,整合为一体。 5、要充分考虑气候因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 四、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不论是何种工程类型,在利用植物进行园林设计时,必须明确各自的设计目的,然后根据需要和实际条件合理选取和组织所需植物。园林设计在取舍植物时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第一,初步设计要考虑不同规格植物的科学搭配。首先要确立大中规格乔木的位置,这是因为植物的配置、特别是大中规格乔木的配置将会对园林设计的整体结构和景观效果产生最大影响。较矮小的植物只是在较大植物所构成的结构中发挥更具人格化的细腻装饰作用。 第二,园林设计布局要着眼于植物品种的合理组合。选用落叶植物时,首先考虑其所具有的可变因素,使其通过植物品种的合理搭配产生独特的效果。选用针叶常绿植物时,必须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不同的地方群植以免过于分散。在一个园林设计布局中,落叶植物和针叶常绿植物的使用,应保持一定比例和平衡关系,后者所占的比例应小于前者。也可将两种植物有效组合,使之在视觉上相互补充。

环境景观设计现状分析

环境景观设计现状分析 环境景观设计虽然属于艺术设计学的一个分支,但内容囊括地理学、建筑学、史学、考古学、设计美学、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社会学、文化学、民族学、宗教学以及心理学等多门学科,它们在各自专业的影响下,产生了不同侧重的发展方向。然而这些发展并不是单一的、平行的,它们相互影响并相互作用。 艺术设计学背景下的环境景观设计就是运用设计学规律和方法进行设计的。强调的是艺术设计理念及方法在自然环境和城市规划环境设计中的充分应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1、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是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要素在内的综合产物。由于自然景观具有独特性,因而要了解这些自然景观的特性,必然要对它们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山石景观自然景观是在特定的区域地质背景下,经过地球地质长期运动形成的。山地、平原、丘陵等形态决定了构成地质的总骨架。而在地壳运动中,岩石的褶皱、断裂,和岩石自身的差异,再加上水流侵蚀、重力崩塌、风化剥蚀等作用,产生了很多妙趣横生的奇峰异石和浑然天成的山石景观。而火山作用、海水冲蚀、冰川和风的作用同样都会形成特殊的自然景观。 水景观地球表面约70%被水覆盖着。海洋、江河、湖泊、瀑布、泉水、溪水等,浩瀚的水资源也带来了形态万千的水景观。水与物的交相辉映由于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和光线散射而显得更

加多姿多彩、魅力无穷。因水流动而产生的声响,更为人们带来了听觉美的享受。气象景观气候特色也会成为影响自然景观的成因,例如雨水景观、云雾景观、冰雪景观、日出日落与云霞景观等都是引人入胜的气象景观。 动植物景观植物景观和动物景观也是自然环境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有了这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动植物,自然景观才会这么别具魅力。 2、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为满足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人文景观是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对科学、艺术、历史的总结与概括。’人文景观具有以下特性:时代性人文景观是时代不断发展衍生的产物。历史遗迹、艺术遗产,是人类文明最客观的载体。受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审美、工艺、材料等历史条件的影响,人文景观被深刻烙以历史痕迹,因此它具有时代特性。它是不同历史时期,人类艺术文化发展的反映,是人类历史进程的最好见证。 差异性由于地域的不同,人文景观具有差异性,这些差异表现在地域差异与民族差异等方面。由于所处地域的不同,当地居民会以最为适宜本地环境的方式,进行屋顶构建、院落布局来实现生活所需。此外,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景观的风格、造型、色彩等方面,均具有民族特色。

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现在各个小区包括城市建筑,对景观设计需求越来越重要。住宅里有两个空间:室内空间、室外空间,现在室外空间也成为一个卖点,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卖点。小区里的景观和老百姓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景观可以控制楼的形状。比如说,在大明湖旁边建房子,所有的景观、客厅的摆法、小区的造型都与它有关系。 今天讲在小区没有景观的情况下再造一个景观。在性能认定环境性里面,景观设计占到200分,所以把一个小区建设好,景观必须要加以研究。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用了三年的时间编写了一本书,就是《居住区环境设计表格》,现在已经在全国发行,第一次印刷了5000册,现在已经全部销售完毕。这是中国第一个针对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表格,填补了中国景观设计的空白。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内容。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坚持的五项原则: 第一,社会性原则。赋予环境景观亲切宜人的艺术感召力,环境景观和实例景观完全不一样。建设景观对邻里的交往,对于小孩的身心健康都起到作用。如果在社区里面没有老人、小孩活动的场所,肯定对销售有影响。比如打麻将,是中国的一项运动,这种运动在小区里面是老人经常进行。 第二,经济原则。要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注重节能、节材、注重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提倡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中国的特色,关键是不能浪费。我们总结一下我们前期很多工程里面,我们投资量太大,大到一个平方米。一个平方米的绿地面积可以投入600—800元,你买4000米的房子,其中有100元投入到绿化当中。原则上我们要因地制宜,大量采用一些新材料,这些新材料一定和我们地方有关系。第三,生态原则。应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提倡将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到环境景观的塑造中去,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尽可能让绿地面积增大。 第四,地域性原则。应提出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创造

浅析城市景观设计中文化元素的运用

浅析城市景观设计中文化元素的运用 摘要:城市景观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个城市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战略下,当前景观设计界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有些景观设计师对文化内涵不 够重视,所以出现了很多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涵的景观设计作品,城市景观“趋同化”、“均质化”成为普遍现象,使得景观设计的文化性研究显得比任何时代都更加重要。本论文将从当代城市景观设计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城市景观文化内涵的构建和表现方式。 关键词:城市景观文化要素地域性环境 引言 美国建筑学家伊利尔.沙里宁认为:“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说明城市文化是人类文化和理想的载体是城市建设过程中重要部分。然而当前由于过分追求效益,城市景观设计中出现了盲目照搬一些带有文化意味的符号,形成“干城一面”的景象。如今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新的社会理念的不断显现,探索出一套高效的设计理论来指导城市景观设计,深入研究人文内涵已成为社会实践的热点和研究的焦点,利用用人文元素来改造城市景观设计的有效路径已成为城市景观研究的一

大趋势。 一城市景观设计的含义及特色 (一)城市景观的含义 景观设计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设计上也更加注重人、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迹、文化形态、宗教信仰等甚至是自然景观。将地域文化铭刻在景观之中,是地区内人们情感的寄托和归宿,也是塑造城市特色景观,提升城市景观价值和城市形象的重要部分。 城市景观设计涉及到对地域文化的挖掘和理解,以及地域文化特征与城市景观系统要素的相互结合。在这方面,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以及”人与大地”关系的古典哲学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文化的典范,在《园冶》一书中把中国园林作为中国文化和诗情画意的综合体,着重于开掘其文化内涵、构景手法及其作为文学艺术综合体给人的身心感受。同样,西方国家也很早就已经开始关注城市景观中人文景观的设计,把其作为改观城市环境和个性重要的课题,并进行相当广度和深度的系统研究。 (二)城市景观的特点 第一,城市景观都是依据一定的自然景观建立起来的,自然景观奠定了城市景观的基础,也制约了城市景观的轮廓。如重庆多山的地形地貌造就了重庆山城的景观轮廓,苏

环境景观设计

环境景观设计 蔺宝钢吕小辉何泉编着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目录 第一章环境景观艺术设计的概念、内涵及设计原则 一、环境景观设计概念的界定 二、环境景观艺术设计的内涵 三、环境景观艺术设计的原则 第二章环境景观艺术设计测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古代的环境设计 一、中国古典园林 二、西亚环境艺术设计 三、欧洲古代环境艺术设计 第二节现代环境景观设计 第三章环境景观的空间构成要素 一、基本要素 二、影响基本要素的变量 三、要素的组织 第四章环境景观空间中的复合界面要素 第一节区域地形要素 一、地形 二、地理气候(微气候)第二节基面要素 一、硬质要素 二、柔性要素 第三节围护要素 一、建筑物或构筑物的立面 二、独立墙面 三、台阶和坡道第四节环境景观中的设施小品要素 一、环境设施小品的类型 二、环境设施的功能特性和设计原则 三、环境设施的设计要求 第五节城市环境中的景观雕塑 一、城市雕塑的基本形式 二、城市雕塑的的表现类型 三、城市雕塑的类型 四、雕塑材料的选择第五章空间行为和行为在空间中的秩序 第一节环境—行为概念 一、行为的含义 二、行为的特点 三、影响行为的因素 第二节空间行为 一、领域和领域性 二、个人空间和人际距离 三、私密性和拥挤感 第三节行为在空间中的秩序 一、行为在空间中的流动与分布 二、环境空间的组织构成 第四节行为的类别和具体内容 一、行为活动的类别 二、几种具体的行为方式 三、年龄差异引起的行为差异 四、行为发生的内在因素对空间的要求第六章单体建筑外部环境景观设计 一、单体建筑外部环境景观的设计原则二、办公建筑外部环境景观设计

三、商业建筑外部环境景观设计四、文化、纪念性建筑外部环境景观设计 第七章道路环境景观设计 一、道路的比例 二、路面设计 三、道路种植设计 四、停车场设计 五、道路设施设计第八章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第一节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概述 一、居住区外部环境景观设计的要求特点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设计原则第二节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内容及要点 一、居住区空间的划分与设计 二、步行与坐憩行为及其休憩空间设计 三、活动场地设计四、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 五、学生作业评析 第九章校园环境景观设计 一、学生的行为特点 二、校园外部环境景观设计 三、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四、学生作业评析 第十章城市广场环境景观设计 一、城市广场的类型 二、城市广场中人的行为及活动内容三、城市广场的设计要点 四、城市广场设计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略) 5、《城市景观》魏向东、宋言奇【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6、《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王向荣、林菁中国建筑出版社,2002 10、《建筑外环境设计》钱健、宋雷【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22、《外部空间设计》日本卢原义信【M】中国建筑出版社,1985 28、《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 【M】中国建筑出版社,2006 30、《风景园林设计资料集——园林绿地总体设计》【M】中国建筑出版社,2006 31、《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美)约翰.O.西蒙兹. 俞孔坚译中国建筑出版社,2000 33、《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第二版(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洛琳.弗朗西斯 俞孔坚译中国建筑出版社,2001 第一章环境景观艺术设计的概念、内涵及设计原则 一、概念的界定 二、内涵 1.功用性 2.生态性 3.文化性 4.社会性 5.心理性 6.美学性 三、设计原则 1.动态性原则 环境景观的整体性、复杂性与系统性,要求在设计中必须以动态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就是将景观环境现象,作为历史发展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环境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

环境景观设计内容

第四条设计成果、阶段及设计周期 5.1 概念设计阶段 5.1.1 提交概念设计构思说明,景观分析图(如概念分析、场地分析、空间流线分析 图、景观价值分析、功能分析等),平面布置图(表达景观设计概念的功能分区及大体的空间分割),概念透视草图,其他主要空间的意向图片; 5.1.2 设计成果提供份数3份; 5.2 方案设计阶段 5.2.1 提交设计说明,景观分析图(如概念分析、场地分析、空间流线分析图、景观 价值分析、功能分析等),彩色平面布置图,平面功能分析图,道路系统及分析图,重要部位景观设计图,重点部位彩色透视图,植栽、灯具、雕塑、景观小品、指示牌等的意向参考图片; 5.2.2 设计成果提供份数3份; 5.3 扩初设计阶段 5.3.1 进一步深化方案设计的内容,提交设计说明;景观总平面(包括分区图、索引 图、总平面、定位图、竖向图、微地形、物料图等);主要景观节点平、立、剖面等图;局部平面放大图;植物配置图;苗木表(提供规格和品种);主要景观小品;水景及景墙放大设计;户外灯具及家具平面布置图;铺装;景观桥平、立面图;景观构筑物、亭廊、水系、水景等扩初设计;灯具、户外家具、成品型号参考图;村料选择参考等。尺寸标注明确,反映完整。 5.3.2 设计成果提供份数3份;

5.4 施工图设计阶段 5.4.1 在扩初成果的基础上对细部构造及尺寸的进一步完善,使之成为能正确指导现 场施工的文件,并达到中国国家相应设计规范。提交设计说明;景观总平面(包 括分区图、索引图、总平面、定位图、竖向图、微地形、物料图等);各景观 分区放大平、立、剖及详图;各景观小品设计平、立、剖及详图;水景设计平、立、剖及详图;铺装设计详图;植物配置图;苗木表;灯具布置图、灯具型号 选详图;景观灯具详图;各种户外家俱、饰物、成品的型号选择详考图;其它 细部设计详图(包括台阶、栏杆、花池等);公共景观构筑物、景观亭廊等施 工设计图。 5.4.2 设计成果提供份数3份; 5.5 施工服务阶段:此阶段工作内容包括 5.5.1 配合甲方完成招标答疑,技术交底; 5.5.2 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工艺不正确的,向施工方提出整改意见,并知会甲方; 5.5.3 对现场与图纸不符的地方做出设计变更; 5.5.4 工程完成后配合甲方做竣工验收。 第六条设计费及支付办法 6.1总设计费:本工程约万㎡(以实际面积结算)按景观面积取费,设计费单价为人民币元/㎡,设计费用总价为人民币约万元整(¥3900000.00元)。 6.2 设计费支付进度:

浅析城市景观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浅析城市景观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我国城市建设在不断发展着,城市景观也在推陈出新、不断更替。城市景观既是城市经济的象征,又是城市文化的体现。融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于一体,彰显了城市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好的城市景观同时也是城市的标志。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盲目随众的景观设计。文章通过阐述城市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为今后城市景观设计更加科学合理作以参考。 标签:城市景现;景观设计;设计原则;设计方法 1 城市景观与景观设计 城市,作为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场所,必须认真做好规划和综合部署,使其真正发挥城市所应有的功能,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对城市建设进行整体分析和研究,让居民生活得惬意、舒适,通过良好的交通环境、工作场所,体现城市景观的科学合理,而城市景观从根本上来讲,是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开发,科学规划和设计景观区内的各种景观要素和人为活动,科学合理布局,充分认识景观特征,理解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性,在景观保护与发展之间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使景观形态与自然环境中的人类活动协调一致。 2 城市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 规划中忽视绿地林荫建设 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师往往只重视硬质材料景观的建设,而且一些钢架结构、岩石堆砌的景观占有一定比例,恰恰居民所需要的绿地林荫、花卉林木、水体河池等景观被忽视或建造偏少,而忽视了这一类的“软质景观”的规划设计。完全与人民需要不相符。 2.2 速成景觀,违背植物生长规律 在许多城市规划建设时,为了赶工期而建成的城市景观,不惜从外地引进名贵植物,多年老树等,完全不考虑城市需要和人们生活需要,在建设城市景观时,忽视了树种和草坪的种植比例,减少了绿化覆盖面积,破坏了人们向往的生活环境,增加了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浪费。 2.3 盲目推崇外国建筑的设计理念,丢失本国设计的民族性 在我国各大城市中,城市景观到处充斥了欧式建筑风格,融入了罗马廊柱等因素,无论是建筑休闲广场,还是街心花园,都应该兼顾本国特色。 2.4 注重景观的外表和“档次”,忽视景观的实用性

万科园林景观设计细则

万科集团园林景观设计细则 一、总体设计要求 1 整体规划注重形成项目地貌,同时考虑的土方平衡。 2 要重点考虑小区内部之重点部位,如销售厅周边、会所周 边及小区主入口等设计。 3 景观设计师要与建筑师进行充分的合作与沟通,配合建 筑设计院对建筑立面风格设计、土方工程量、护坡、基础处 理等提出合理化建议。 4 设计必须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发展商的预算范围内,要因地 制宜,充分考虑武汉地区的实际状况:当地树种、当地材料、施工水平等因素,不应选用过于昂贵的装饰材料及过于繁琐 的施工工艺,力争用较低的价格获得优良的效果。处理地型 尽可能减少挡土墙的出现,减低其工程造价,并能提出巧妙 构思解决高差问题。 5 项目环境设计适当考虑无障碍设计。园区内商业步行街及 休闲广场存在高差处考虑无障碍设计。 6 本项目采取组团划分与分期开发,每期/组团有各自的主题 概念设计; 创造内向亲和的组团绿化休闲空间和外向流通、 立体共享的安全、宁静的户外步行活动公共绿化休闲空间。 7 考虑武汉地区的气候环境,使园区环境具有四季景观。 二、竖向设计1 整体设计原则

1.1 要考虑未来建筑与场地的景观效果; 1.2 非山地项目的原场地土方、地形地貌尽量利用,减少土 地及景观资源的消耗和破坏; 1.3 山地项目的原始地形、地貌不是最终的实施地形地貌时,要以场地现状来做为景观竖向设计和施工组织方案的条件, 并应时时跟进调整; 1.4 山地项目的景观竖向设计应保持与建筑设计的同步协 调; 1.5 竖向设计要综合考虑土方平衡、边坡支护方案;边坡支 护方案要考虑建筑与道路的关系; 1.6 景观的竖向设计要结合室外的管线设计标高和坡向综合 考虑。 2 设计原则: 2.1 分项设计原则见表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