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植物蛋白源在鱼类养殖中的利用研究迸展

植物蛋白源在鱼类养殖中的利用研究迸展

植物蛋白源在鱼类养殖中的利用研究迸展
植物蛋白源在鱼类养殖中的利用研究迸展

植物蛋白源在鱼类养殖中的利用研究迸展

鱼粉因其蛋白含量高、必需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高、抗营养因子少、适口性好以及消化利用率高等特点,一直以来都是水产饲料的优质蛋白源;当代集约化养殖的迅猛发展更使其需求量逐渐加大。

但近年来,受全球渔业自然资源衰退的影响,世界鱼粉产量逐年下降。这种供需不平衡导致鱼粉价格不断上扬、养殖成本上升,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因此节约饲料中鱼粉的用量,发掘能够部分或完全替代鱼粉的廉价蛋白源成为当前水产行业的紧迫任务。目前用于替代鱼粉的蛋白源主要分为动物蛋白源和植物蛋白源两类,动物蛋白源主要包括蚕蛹粉、羽毛粉、肉骨粉、血粉、动物内脏及下脚料等;而植物蛋白源主要是大豆、豌豆、玉米蛋白、菜籽粕、棉籽粕、花生粕、土豆蛋白、树叶粉等。与动物蛋白源相比较,植物蛋白源价格低廉且供应比较稳定。因此,成为当前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1影响鱼类利用植物蛋白源的因素

1.1随着植物蛋白源的添加,饲料适口性差,鱼类摄食率降低

研究表明,由于鱼粉中存在丰富的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等通过脂氧化酶分解长链得到的羰基及醇类都是鱼类的促摄食物质,而使得鱼类对鱼粉含量较高的饲料摄食率较高。相反,植物蛋白中的抗营养物质(Anti—NutritionalFactors,ANFh)和异味物质则会影响鱼类的食欲,降低摄食量,影响生长。有报道称,经过驯化,鱼类能够适应植物蛋白含量高的饲料。Refstie 等(1997)发现给虹鳟投喂含60%大豆粉的饲料7d后,经选择及适应性实验,虹鳟将摄食59%的全鱼粉饲料及41%的含豆粉饲料。在大两洋鲑上也有类似结果(Refstie等,1998)。

1.2植物蛋白源中抗营养因子的影响

植物蛋白源中存在ANFs主要有植酸、棉酚、草酸盐、芥子油甙、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单宁和凝集素等,对鱼类的健康和生长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1.3植物蛋白源氨基酸组成不平衡的影响

目前,已证明所有实验鱼类的必需氨基酸均为十种,由于蛋氨酸和赖氨酸极易被氧化,很容易成为内源代谢的第一二限制性氨基酸。与鱼粉相比,植物蛋白源的必需氨基酸含量较低,且缺乏某种或某几种必需氨基酸,其中最主要的限制性氨基酸为氨酸和赖氨酸。当饲料中植物蛋白源的添加量渐升高时,其氨基酸的不平衡性表现得越来越明,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对生长的抑制作用也就越越显著。

1.4植物蛋白源消化率低的影响消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鱼类对植物蛋白源利用,ANFs 和氨基酸组成不平衡是植物蛋白源化率低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认为,鱼类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较高,一般在75%一95%(NRC,1993)。而鱼类对植物蛋白源的消化率低于对鱼粉的消化率。随着饲料中植物蛋白添加量的提高,鱼类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将逐渐下降。Refstie等(2000)在饲料中添加30%的豆粕,大马哈鱼脂肪和能量的消化率分别下16%和9%,主要因为豆粕的氨基酸不平衡,不能满足蛋氨酸的需求。

另一方面,鱼类缺乏相应的酶类,因而往往难消化吸收纤维素含量高的植物蛋白源(植物蛋源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约为40%,其中纤维素所占比例较高)及难以利用其中的低聚糖如芝麻饼、向日葵籽实。豆粕包含大约30%的碳水化合物,包括10%的低聚糖(5%的蔗糖、4%的水苏糖和1%的棉子糖)、l%的淀粉和20%非淀粉多糖。非淀粉多糖不能被单胃动物消化和吸收。并且导致胃排空时间延长。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同蛋白质消化吸收率之间旱负相关,这是由于饲料中高含量的碳水化合物降低了养殖水产动物蛋白酶的活力,而未被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快速通过肠道时也会带走部分未被消化的蛋白质,从而也影响了蛋白质的消化吸收。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受到碳水化合物的种类以及鱼类本身消化系统的影响。一般来说,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结构越复杂,水产动物对其消化吸收率越低。鱼类利用碳水

化合物作为能源的能力因鱼的食性而异,肉食性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能力较低,这主要是由于肉食性鱼类天然饵料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而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植物蛋白源中高含量的碳水化合物降低了水产动物对于物质和能量的消化吸收。

2改善鱼类利用植物蛋白源的途径

2.1采用适当的加工工艺降低植物蛋白源中的抗营养物质含量

通过适当的加热、挤压、膨化、生物发酵等方法可消除植物蛋白源中的部分抗营养因子。2.1.1适当的加热,可破坏植物蛋白源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凶子和凝集素等热不稳定性因子,提高适口性。将热处理20min的豆粕添加到斑点叉尾鲴饲料中后,显著提高其摄食率和生长率。Burel等报道,当虹鳟和大菱鲆饲料中添加不经过热处理的菜籽粕,导致干物质和能量的消化率下降,但热处理之后能够提高干物质和能量的消化率。但过度的加热将产生美托德反应使其中的氨基酸受损,尤其是对赖氨酸、精氨酸及胱氨酸的影响较大,Dabrowski和Kozak(1979)发现过度加热的大豆粉中仅有38.9%的赖氨酸被草鱼利用。

2.1.2膨化、挤压。可破坏植物蛋白源中的热敏性因子,改变植物蛋白的组织结构,提高鱼类对植物蛋白源的利用率。Pongmaneerat等认为挤压可使大豆蛋白淀粉粒破裂,且能改变蛋白组织结构状态,有利于鱼类消化吸收。Morales等也指出挤压可提高大豆粉中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的可消化性。

2.1.3通过微生物发酵不仅可以增加蛋白质含量,改善植物蛋白源氨基酸组成,还可以降解部分抗营养物质。微生物在发酵植物蛋白源的过程中一般能够分泌一些活性酶制剂,比如蛋白酶、植酸酶、淀粉酶、单宁酶等。在发酵的同时,这些酶制剂就能够降解植物蛋白源中相应的抗营养因子。Egounlety和A worh报道少孢根霉发酵降低了豆粕中83.9%的水苏糖和30.7%的植酸含量。Carlson和Poulsen实验证明,微生物发酵如乳酸菌、大肠菌、酵母和霉菌发酵,均能够降低大麦和小麦中植酸的含量。黑曲霉发酵也能够降低羽扇豆中植酸的含量。Mahgoub和Elhag报道,粉碎、浸泡、发芽、热处理和发酵均能降低高梁中植酸的含量,但是发酵和发芽的效果最好。Refstie等用乳酸菌发酵降低了豆粕中棉子糖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含量,在大两洋鲑饲料中添加20%的乳酸菌发酵豆粕或不发酵豆粕,发酵豆粕组提高了脂肪的消化率,不发酵豆粕组引起肠较严重的病变,而发酵豆粕组肠炎较轻。Bairagi 等(2002)研究证明,发酵显著降低了浮萍中纤维素、单宁和植酸的含量,当用发酵浮萍蛋白替30%的鱼粉时,显著提高鲤鱼的生长、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

另外,通过微生物发酵的方法也能够改善植物蛋白源的氨基酸组成,从而提高鱼类对植物蛋白源的利用率。Sarkar等(1997b)用酵母发酵大豆,使其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由0.2%升高了60倍,降低了豆粕中丙氨酸、异亮氨酸、丝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酰胺、精氨酸、酪氨酸和羟脯氨酸的含量,而提高了甘氨酸、亮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组氨酸、苯丙氨酸和脯氨酸的含量。Han用担子菌对玉米蛋白粉发酵15d降低52%的淀粉,蛋白含量升高,赖氨酸和色氨酸含量升高。

2.1.4浸泡的方法也能消除一部分ANFs。用水浸泡花生饼24h能够降低其植酸和单宁的含量,将其添加到饲料中,显著提高印鲮的生长,提高鱼体的蛋白、脂肪、能量和磷的利用率,降低总氨和磷的排放率。

2.2添加外源性酶制剂和诱食剂改善适口性添加相应的外源性酶制剂可去除部分抗营养因子,如植酸酶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植物蛋白源中的植酸,半乳糖苷酶则能水解其中不消化的多糖。关于在饲料中添加外源酶制剂的研究已有许多相关报道。最近的研究表明,直接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微生物植酸酶。能够提高鱼类对植物蛋白源中磷的利用率。在含有豆粕的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植酸酶,提高了虹鳟对磷的表观消化率,提高了生长和饲料转化率,提高了蛋白、灰分和磷的保留率,提高了骨骼、血浆和鱼体磷的含量。Amal等用豆粕代替部分鱼粉并添加1000FTU/kg、2000 FTU/kg、3000 FTU/kg和4000TU/kg植酸酶,添加

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真鲷饲料利用率,促进生长,并提高了磷的消化率。Liebert和Portz在不含有鱼粉的饲料中添加750FTU/kg的微生物植酸酶,显著提高罗非鱼生长、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增加了能量、蛋白质和磷的利用率,添加植酸酶后显著提高鳞片和脊椎骨灰分和磷的含量。另外,Mulimani等在豆粕中添加糖苷酶在50。C培育4h使豆粕中棉子糖和水苏糖分别下降90.4%和91.9%。

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诱食剂,诱导鱼类摄食含植物蛋白源较高的饲料。在饲料中添加甜菜碱可以掩盖豆腥味增加动物的摄食量;添加其他蛋白源如乌贼粉、肉骨粉也能提高含大豆制品饲料的适口性。Twibell和Wilson在斑点叉尾鮰饲料中添加55.5%的豆粕并补充l%的胆同醇时,显著提高斑点叉尾鲷对饲料的摄食率和饲料效率。氨基酸混合物、甜菜碱、含硫有机物、核苷酸、中草药、植物提取物是目前水产饲料中比较常用的诱食剂。

2.3添加晶体氨基酸或蛋白源混合搭配提高饲料氨基酸的平衡性

植物蛋白源中的限制性氨基酸是影响鱼类生长的主要因素(Dabrowski等,1989)。通过向饲料中添加氨基酸可提高限制性氨基酸的含量,改善氨基酸平衡,提高鱼类对植物蛋白源的利用。Refstie等(2001)用大豆蛋白替代大西洋鲑饲料中30%的鱼粉,并补充0.2%的蛋氨酸,对生长和氮、脂肪、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均没有显著的影响,没有引起肠炎。Vielma等(2000)用大豆浓缩蛋白和豆粕联合替代虹鳟饲料中69.4%的鱼粉,并补充赖氨酸和蛋氨酸,显著提高虹鳟的生长,对饲料效率没有显著的影响。Lim等(2004)用豆粕替代岩鱼饲料中不同含量的鱼粉,如果补充蛋氨酸和赖氨酸,则能使鱼粉的替代量由20%提高到,且不影响鱼的生长。Kaushik等(1995)以虹鳟为对象,通过添加蛋氨酸,发现大豆浓缩蛋白可完全替代鱼粉,生长不受影响。另外大西洋鲑(Ketola,1982)、遮目鱼(Seneriches和Chiu,1988),罗非鱼(Shiau等,1987)和隆颈巨额鲷(Comez。Requeni等,2003)也能较好地利用晶体氨基酸,促进生长。然而,有关鱼类对晶体氨基酸的利用有不同的结果。对斑点叉尾鲴(Andrews和Page,1974)、拟石首鱼(Reigh和Ellis,1992)和鲤鱼(Eseaffre等,1997)的研究表明,通过添加晶体氨基酸并不能提高鱼类对植物蛋白源的著提高罗非鱼的利用。由此可见,对晶体氨基酸的利用因不同种类、不同实验条件而有所差异。

另外,通过不同的蛋白源互相搭配成复合蛋白,也能够提高鱼类对植物蛋白源的利用率。可以适当的添加一定量的动物蛋白来弥补植物蛋白源氨基酸的不平衡。Yamamoto等(2002)用大豆蛋白、玉米蛋白和肉骨粉替代100%的鱼粉,对虹鳟幼鱼的摄食、生长和体组成均没有显著的影响。同样,Webster等(2000)用大麻粉、家禽下脚料和菜籽粕联合替代100%的鱼粉,对杂交鲈的生长没有显著的影响。

3展望

开发植物蛋白源一方面可以节约饲料成本降低养殖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鱼粉的使用量,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符合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开发植物蛋白源已势在必行。然而,到目前为止,有关水生动物对植物蛋白源的利用如抗营养物质的作用机理,鱼类对抗营养物质耐受性、对氨基酸的消化吸收机制等方面都只停留在表观的研究,限制了植物蛋白在水产饲料中的添加量。今后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发酵和酶工程等技术对动植物蛋白源进行加工处理,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的研究必将会取得更大的进展。

鱼类增养殖学(3)

《鱼类增养殖学》习题集绪论 1、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 2、何谓综合养鱼? 第一篇总论(基础篇) (一)养殖鱼类生物学 1.试述物种与品种的区别? 2.试述优良养殖对象的选择条件? 3.试述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生活习性和繁殖习性? (二)养殖水域生态环境与控制 1.试述各养殖水域中水环境的特点? 2.试述水的运动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3.试述水色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4.试述池塘溶氧的特点? 5.何谓热阻力、密度流、氧盈、氧债?它们对池塘溶氧有何影响? 6.试述溶氧对鱼类生存与生长的影响? 7.CO2、pH、O2三者之间有何关系? 8.NH3与NH4+之间有何关系?它们受哪些因子制约? 9.试述精养与粗养水体中三态氮的变化与比例? 10.试述池塘、湖泊、水库生物的特点? 11.水域富营养化有哪些指标? 12.试述淤泥的特点以及对水质与鱼类的影响? 13试述“藻型湖泊”与“草型湖泊”的特点? 14.试述养殖水体有哪几种脱氮方法? (五)鱼类人工繁殖生物学 1.试述中枢神经系统在鱼类繁殖中的作用? 2.试述内分泌系统在鱼类繁殖中的作用?

3.试述环境因子对鱼类性腺发育的影响? 第一篇各论(技术篇) (一)鱼类人工繁殖技术 1.试述鱼类人工催产的基本原理? 2.试述催产剂的种类、特点和功能? 3.何谓生长成熟和生理成熟?何谓排卵、产卵?何谓效应时间? 4.列出催产率、受精率、出苗率的计算方法? 5.如何防止亲鱼种质退化? (二)鱼苗鱼种培育 1.何谓夏花、秋花、冬花、春花、过池鱼种? 2.试述家鱼鱼苗阶段的生物学特点? 3.何谓整塘、清塘? 4.试述各类清塘药物,及其优缺点? 5.试述鱼苗清水下塘、肥水下塘和轮虫高峰期限下塘的优劣?(三)池塘养鱼 1.何谓养殖周期?如何缩短养殖周期? 2.试述理想池塘的池塘条件? 3.试述青鱼、草鱼、鲢、鳙、鲤、鲫、鲂之间的关系? 4.何谓混养、套养? 5.何谓轮捕轮放?轮捕轮放有哪些优点? 6.何谓“四定”投饵原则? 7.试述鱼类浮头原因?如何预测、防止和解救浮头? 8.增氧机有哪些作用原理?如何合理使用增氧机? (四)天然水域鱼类养殖 1.天然水域有哪些养殖方式?试述各养殖方式的优缺点?

鱼类增养殖学以往试题库(9)

鱼类增养殖学以往试题库 上海水产大学试卷 学年学期 2005~ 2006 学年第 1 学期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名称《鱼类增养殖学》 A/B卷( A )卷 课程号 12412330 学分 4 学时 72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 分数 阅卷人 姓名:学号:专业班名: 一、名词解释(20分) 1、效应时间(5分): 2、成熟系数(5分): 3、补偿深度(5分): 4、氧债(5分): 二、填空题(30分) 1、河蟹亲蟹交配雌雄之比为:______; 罗氏沼虾亲虾强化配育时雌雄之比为:________. 2、在自然状态下,鳜鱼产性卵,其开口饵料以出膜1-3天 的鱼苗最为理想。 3、青虾的寿命为个月,在一年中青虾有个繁殖季节。 4、河蟹育苗亲蟹交配的适宜盐度为;适宜温度为。 罗氏沼虾育苗用水的适宜盐度为;适宜温度为。 5、罗氏沼虾亲虾刚产出的卵的颜色为;河蟹刚产出的卵的颜色为,幼体出膜前卵的颜色;青虾刚产出的卵的颜色为。 6、经济蛙类的养殖种类有、、、。 二、简答题:(24分) 1、黄蟹与绿蟹的区别 2、如何判别罗氏沼虾幼体质量的好坏 3、扣仔蟹培育过程中,性早熟产生的原因分析

4、鳖卵孵化的最适生态条件有哪些。 三、问答题(26分) 1、对青、草、鲢、鳙进行人工催产的机制是什么?(12分) 2、试分析名特水产品养殖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14分) 上海水产大学试卷(参考答案) 学年学期 2005~ 2006 学年第 1 学期考核方式闭卷 课程名称《鱼类增养殖学》 A/B卷( A )卷 课程号 12412330 学分 4 学时 72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 分数 阅卷人 姓名:学号:专业班名: 一、名词解释(20分) 1、效应时间(5分):指鱼类从最后一次注射促性腺激素到开始产卵的这段时间。 2、成熟系数(5分):性腺重占体重的百分比。 3、补偿深度(5分):水中的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等于浮游生物消耗氧气时的深度称补偿深度(UE)。 4、氧债(5分):水中耗氧性微生物,有机还原中间产物,无机还原物在厌氧情况下,其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那部分值称为氧债。 二、填空题(30分) 1、河蟹亲蟹交配雌雄之比为:4~3:1 ; 罗氏沼虾亲虾强化配育时雌雄之比为: 2~3:1 。 2、在自然状态下,鳜鱼产微粘性卵,其开口饵料以出膜1-3天 的团头鲂鱼苗最为理想。 3、青虾的寿命为 14~18个月,在一年中青虾有 2 个繁殖季节。 4、河蟹育苗亲蟹交配的适宜盐度为 17~20;适宜温度为 8~12℃。 罗氏沼虾育苗用水的适宜盐度为10~12;适宜温度为26~28℃。 5、罗氏沼虾亲虾刚产出的卵的颜色为橘黄色;河蟹刚产出的卵的颜色为紫红色,幼体出膜前卵的颜色青灰色;青虾刚产出的卵的颜色为青绿色。 6、经济蛙类的养殖种类有美国牛蛙、美国青蛙、棘胸蛙、虎纹蛙。 二、简答题:(24分) 1、黄蟹与绿蟹的区别 黄、绿蟹是青蟹发育过程2种不同阶段的表现: 黄蟹是青蟹的蟹苗由仔蟹经3个月之后养成稍大的一点,性腺尚未成熟,体色为黄色,成为黄蟹;绿蟹是已经达到性成熟的饱满而肥大的蟹,也称青蟹。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2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 一解释题 鱼类增养殖学池塘生态系统能流渠道池塘物质循环肥水下塘 相对怀卵量绝对怀卵量卵细胞的大生长期卵细胞的生理成熟与生长成熟人工授精鱼类性周期鱼类发情亲鱼游塘排卵产卵鱼类孵化出苗率受精率孵化率四定投饵效应时间下塘水花绝对生长分期注水 捕大补小轮捕轮放流水养鱼稻田养鱼氧债氧盈网箱养鱼成熟系数二问题 1、池塘生态的概念及研究单元?怎样理解池塘生态中物质循环具有双重使命? 2、提高池塘养殖水体中溶氧量的措施?“肥、活、嫩、爽”的生物学意义? 3、池塘淤泥的特性和功能?池塘如何消毒?生石灰在渔业生产中的作用? 4、影响家鱼性腺发育的环境因素有哪些?如何进行亲鱼培育? 5、鱼类催产剂的使用剂量是由什么决定的? 6、外源性激素对鱼类催产的作用机理?影响家鱼产卵、孵化的因素有哪些? 7中枢神经系统在鱼类繁殖中的作用?鲤垂体(PG)、LRH-A以及HCG催产的基本原理? 8、怎样理解“人工控制内塘中四大家鱼不能最终成熟”?比较鲤鱼和草鱼人工繁殖生物学技术的异同点? 9、鱼苗下塘前的准备工作?下塘水花的标准?鱼苗下塘时的注意事项? 10、鱼苗出塘时拉网锻炼的目的以及注意事项? 11、提高鱼苗入池时的成活率技术措施?提高鱼苗、鱼种成活率和生长率的技术措施? 12、增氧机如何使用?理解“晴天中午开增氧机”、“阴雨连绵半夜开增氧机”、“傍晚不开”。 13、鱼类浮头的原因以及预防和解除鱼类浮头的方法? 14、网箱养鱼是如何影响水域环境的?流水和网箱养鱼中怎样进行投饵驯化? 15、流水池塘产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6、“四大家鱼”与鲤鱼、鲫鱼之间混养的生物学基础?现代养殖条件下以鲫鱼为主的池塘中不能混养鲤鱼和草鱼的原因? 17、池塘水质管理的措施与管理要点? 18、稻田养鱼的生物学特性?稻田水质特点? 19、影响运输成活率的因素?运输途中的管理措施? 20、比较静水池塘与流水池塘的养殖特点和差别,以及管理重点? 21、养鱼高产的基本原理以及管理要点?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资环)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题(资环) 一、名词解释 1.养殖和增殖 养殖:指将鱼放入水体中并加以适当管理,使其生长、繁殖,长大上市。 增殖:指对水体中原有渔业资源的繁殖和保护,使其形成渔业产量。 2.仔鱼和稚鱼 仔鱼:指刚从卵膜孵出,卵黄囊较大,眼无色素,身体具鳍褶的鱼苗。 稚鱼:指鳍褶完全消失,体侧开始出现鳞片至全身被鳞的鱼苗。 3.鱼苗和鱼种 鱼苗:系指孵化脱膜后的仔鱼和稚鱼的统称; 鱼种:指供池塘、水库、河沟等水体放养,以养成食用鱼的幼鱼。 4.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 鱼苗培育:指将鱼苗经15~20d的饲养,培育成全长3cm左右的稚鱼。 鱼种培育:指将夏花分塘继续饲养2~5个月,使其长成全长10~20cm的幼鱼。 5.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 个体绝对繁殖力指一尾雌鱼在繁殖季节前卵巢中所怀的成熟卵粒数。 个体相对繁殖力指一尾雌鱼在一个生殖季节中,单位体重或单位体长所具有的平均怀卵量。 6.增养殖水域和水域环境 增养殖水域:指所有适宜水生经济动植物生长、繁殖、索饵、越冬及洄游的水域。 水域环境:指水生经济动物生存所需的各种自然条件。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 7.池塘养鱼和网箱养鱼 池塘养鱼:是利用经过整理或人工开挖面积较小的静水水体进行养鱼生产。 网箱养鱼:指在天然水域中设置由合成纤维网片或金属网片等材料装配成的一定形状的箱体(称网箱),借助箱内外不断的水交换,维持箱内适合鱼类生长的环境,利用天然饵料或人工投饵,高密度地培育鱼种或饲养商品鱼的养鱼方式。 8.生态养鱼和综合养鱼 生态养鱼:指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在总结传统渔业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的综合养殖生产模式。 综合养殖:是以养鱼为主,渔、农、牧(或渔、农、牧、果)和农副产品加工综合经营及综合利用的生产形式。 9.合理放养和放养效益 合理放养:指使放养鱼类种群对天然饵料的利用程度尽可能与水体的供饵适应,在能养成商品规格的成鱼或能达到预期规格鱼种的前提下,可以达到最高鱼产量的放养密度。 放养效益:指产出量与放养量的比值。 10.水域生产力和水域鱼产力 水域生产力:指单位水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能生产生物有机质的能力。 水域鱼产力:指自养生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再转化到鱼类的生产能力,是水域内在的产鱼潜力,即水体在不投饵、不施肥,依靠天然饵料(初级或次级生产力),通过逐级营养层次的能量转化,可能提供的最大鱼产量。 11.水生生物资源和渔业资源 水生生物资源:是指以水域、滩涂为主要栖息、生长、繁衍场所的生物物种(生物多样性)资源和它们的生物量(渔业产品)资源。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神题1

鱼类增养殖复习题 一、解释题(共5题,3分一题) 能流渠道(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从一个生物体传到另一个生物体的方式。 池塘物质循环: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物质运动,首先通过绿色植物吸收各种营养元素,合成植物有机体,进入食物链,转到其他食植物的动物体,最后被分解为各种营养元素回到环境,这些被释放到环境中的物质,再被绿色植物吸收进入食物链;这种物质传递的过程,称为物质循环。 肥水下塘:清塘后,在鱼苗下池前一周左右注水50~60厘米,并立即向池中施放有机肥料以繁殖适量的天然饵料,鱼苗下池后便可吃到足够的适口食物 绝对怀卵量:亲鱼卵巢中的怀卵数,称为绝对怀卵量。 成熟系数:性腺重占鱼体重的百分比 卵细胞的大生长期:卵细胞中卵黄大量累积,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大量蓄积,卵黄充满细胞质的时期 卵细胞的生理成熟与生长成熟:初级卵母细胞经大生长期结束后其体积不再增大,卵核发生成熟变化。起主要特征为细胞核极化,核膜溶解,处于这种状态的Ⅳ期末的卵母细胞,称为生长成熟。即亲鱼性腺已发育到第Ⅳ期能够进行催产。而发育到生长成熟的卵细胞,在内源或外源促性腺激素的刺激下,进行二次成熟分裂,即减速分裂和均等分裂。在次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进行第一次成熟分裂放出第一极体,紧接着成熟卵母细胞又开始进行第二次成熟分裂分裂,并停留在分裂中期,等待受精,称为生理成熟。 性周期:鱼类的性腺成熟随季节的变化而呈规律性周期变化的现象。 相对怀卵量:绝对怀卵数比上体重。 亲鱼游塘:亲鱼达到性成熟后,为了寻找鱼巢,在养殖水体中,成群地沿池塘边缘游动的现象叫做“亲鱼游塘” 鱼类发情:成熟亲鱼在催情剂的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出现雌雄鱼相互追逐的兴奋现象。理论耗氧值:在溶氧充分供应时有机物的耗氧值。 出苗率:下塘鱼苗数占受精卵数的百分比,是判断孵化的指标。 受精率:受精卵数占总卵数的百分比,是判断催产效果的指标。 氧债:是好气性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和五级还原物在缺氧条件下,其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那部分耗氧量。 效应时间:指亲鱼最后一次注射催产剂到开始发情高潮的时间。 下塘水花:卵黄消失;能正常的艇游,能垂直运动;腰点出现。 绝对生长:是鱼类在单位时间内长度和体重的增长量。表示鱼类一年、月、日的生长速度。分期注水:鱼苗下塘时,鱼体小,池塘的水深保持在50-60厘米,以后每隔3-5d注水一次,每次10-20厘米,共加水3-4次,最后达到最高水位的养殖方法。 捕大补小:分批捕出成鱼后,同时补防鱼种或夏花。 四定投饵:定质:饲料必须新鲜,不腐败变质。草类须鲜嫩、无根、无泥、鱼喜食。饵料的大小应与鱼的口裂一致,以加强饵料的适口性。 定量:使鱼类吃食均匀,提高鱼类对饵料的消化吸收率,减少疾病,有利于生长。每天的投饵量应根据水温、天气、水质和鱼的吃食情况等灵活掌握。 定时:投饵必须定时进行,以养成鱼类按时吃食的习惯,提高饵料利用率。 定位:就是投饵要有固定的地点,使养成到固定地点吃食的习惯。 流水养鱼:是在水体不断流动的鱼池中,高密度放养鱼类进行人工强度投饵,使鱼类快速生长而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养鱼方式。

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养殖是上海海洋大学的重要特色课程之一,具有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连续性。它一直受到大学和学院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国大学的鱼类文化教学始于1950年的上海水产大学。鱼类养殖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四代人的努力,已成为中国著名的鱼类养殖课程。 奠基阶段(1950-1980) 它们为在中国建立“鱼类文化科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代表:陆桂教授(自然水域水产养殖专家)和谭玉君教授(中国池塘鱼类养殖专家);他们编写了第一部关于中国池塘鱼类文化的专着,以及最早的高校天然水域鱼类繁殖和池塘鱼类文化的教材,并编辑或主持了几乎所有中国高校鱼类繁殖和水产养殖的教材。中国。 发展阶段(1980-2000) 每个教授都有固定的研究方向,并进一步发展和深化鱼类养殖的内涵。代表:李思发教授(种质资源与育种专家),陈麻康教授(育种生态学专家),姜仁良教授(生殖生理学专家),王道尊教授(营养与饲料学专家),王麻康(育种生态学专家)吴教授。(水环境控制)专家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并撰写了多篇学术专着,已成为世界上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著名水产养殖专家,被公认为是鱼类水产养殖的重要研究和教学基地之一在中国国内外。2004年,他获得了上海市优秀的鱼类养殖教材。他们的工作得到了国家和大学的肯定:卢桂,谭玉军,李SIFA,陈马康,姜仁良,王道尊和王武教授都是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接受者。

创业阶段(2001年至今) 他们知识面广,年轻而充满活力,并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并创立了“鱼类育种科学”。该课程整合和完善了池塘鱼类养殖,内陆水产养殖,特殊水产养殖,海水鱼类改良和淡水捕鱼的传统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现代鱼类养殖的前沿理论和实用技术,从而满足了鱼类的养殖需求。21世纪水产养殖本科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鱼类养殖”已成为水产养殖最重要的主要课程之一。其成员包括:王武,李嘉乐博士(种质资源研究方向),程永旭博士(营养和饲料研究方向),李英森(水生态学研究方向),吴家敏(生殖生理学研究方向)等。它们已成为该课程的骨干。课程组创建了“51234项目”教学要求,“ 3 + X”实践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教学体系,取得了突出成绩。2005年,“鱼类养殖”获得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的支持,学校还资助制作了“鱼类富集和水产养殖CAI课件”,同时大量教学视频从生产线上进行拍摄,整体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上海海洋大学的第四代“鱼类文化”老师正在蓬勃发展。他们通过老教师的“教学,帮助和领导”一直处于教学和科研的最前沿,并且为该课程的建设而努力。他们是陈在中副教授(博士),讲师刘立平(博士)和助理教授吴绪干(硕士)。

水产养殖专业鱼类增养殖试题

水产养殖学专业专科升本科(函授)考试 《鱼类增值养殖学》试卷(必修,A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用题年级、专业(班级):2008级 一、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鱼类中属中下层鱼类的是(),属中上层鱼类的是()。 A 鲢鱼 B 青鱼 C 鲤鱼 D 石斑鱼 2、按照鱼类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下列鱼属热带鱼类的是(),属冷温不性鱼 类的是()。 A 鳗鲡 B 大菱鲆 C 石斑鱼 D 虹鳟 3、某些鱼类在性成熟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性逆转现象,下列鱼类中属雌性先熟型的是(),属雄性先熟型的是()。 A 黄鳝 B 黄鳍鲷 C 罗非鱼 D 黑鲷 4、鱼类人工繁殖时,各种催产剂均需用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溶解制成悬浮液后,方能 注入鱼体。注射药液量依鱼体大小而不同,一般每尾鱼注射剂量为()ml。 A 10~12 B 0.5~1 C 7~8 D 2~4 4、根据鱼类的食性特点可将其食性分为滤食性鱼类和捕食性鱼类,我国主要养殖鱼类 鲤鱼属(),石斑鱼属()。 A 滤食性鱼类 B 植食性鱼类 C 杂食性鱼类 D 肉食性鱼类 5、干法清塘生石灰的用量一般每 667m2水面用()kg,如淤泥较多可酌量增加10%左右。 A 125~150 B 25~50 C 100~125 D 60~75 6、静水养鱼池中的溶解氧主要来源于()。 A 空气溶入 B 人工增氧 C 药物增氧 D 浮游植物光合作用 7、海水鱼类一般喜欢在()的水中生活。 A 酸性 B 中性偏碱性 C 中性 D 碱性 8、在轮捕轮放养鱼池中每年轮捕()次为宜。 A 1~3 B 3~5 C 5~7 D 7~9 9、鳖卵孵化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积温值,通常鳖卵孵化积温为 36000 度·小时左右。根据孵化积温可推算出壳时间,如在平均孵化温度为 33℃时,孵化所需天数为()天。 A 33 B 45.5 C 33.5 D 60 10、海水鱼类的集约化养殖方式主要是()。

名贵优良肉食性淡水养殖鱼类

国内名贵优良肉食性淡水养殖鱼类 (可驯化吃食冰鲜鱼块或配合饲料) 1、翘嘴红鲌: 生活习性:中、上层大型鱼类,行动迅猛,善于跳跃,性情暴躁,容易受惊,拉网时可“飞”越1米多高的屏障。野生成鱼经驯养培育为成熟亲鱼后,人工繁殖出来的子一代原种鱼苗,野性大减,成鱼完全能以活鱼状态进入市场。 生存环境:广温性鱼类,生存水温0~38℃,撮食水温3~36℃,最适水温15~32℃,最佳生长水温18~30℃;翘嘴红鲌适应性与抗病力极强,生存水体能大能小,湖泊、水库、精养鱼池、水泥池、网箱都可以饲养。 抗逆性强,病害少,耐低氧,同一池塘的四大家鱼即使缺氧浮头而死,翘嘴红鲌也不一定死。水体溶氧高,能提高饵料利用率、加快生长速度,可增加养殖密度与增强抗病能力。 适合水深0.5~10米,水质清新,透明度在25~30厘米,水体酸碱度pH值6.5~8.5之间的水体。 生长特性:生长迅速,体型较大,最大个体可达30斤以上,常见野生个体2~20斤,人工养殖的鱼苗,一周年可达1.2~2斤,两周年可达4~6斤。 苗期至体重2两期间生长较慢,2~4两期间生长稍快,4~6两期间生长较快,6两~5斤期间生长最快,6斤以上生长速度逐渐降低。 同一批翘嘴红鲌鱼苗,其生长速度相对一致,雌雄鱼常年摄食(含严冬季节),个体差别不大,雌鱼在繁殖季节,也照常摄食,其生长速度不会因繁殖而减慢。 食物食性:以活鱼为主食,苗期以浮游生物及水生昆虫为主食,1两以上主要吞食小鱼小虾,也吞食少量幼嫩植物。 人工繁殖出来的原种鱼苗,从内营养时期转向外营养时期开始,一直到商品鱼出售,全过程均可投喂人工饲料。如豆浆、黄粉、鳗料、蚕蛹粉、花生麸、黄豆饼或鱼糜、鱼浆、鱼粒等。

鱼类增养殖讲义

《鱼类增养殖》讲义 绪论 绪论重点 鱼类增养殖学-掌握 鱼类增养殖业简史-了解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鱼类增养殖的成就-掌握 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了解 我国鱼类增养殖存在的问题-掌握 我国鱼类增养殖的发展趋势-掌握 水产养殖业面临21世纪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强劲挑战-了解 加快渔业发展的主要措施-了解 一、鱼类增养殖业与鱼类增养殖学 我国的鱼类增养殖业包括养殖和增殖二个部分: 鱼类养殖包括池塘养鱼、河道养鱼、湖泊水库养鱼、稻田养 鱼、工业化养鱼、港养、海水网箱养鱼等; 鱼类增殖包括天然水域(江河、湖泊、水库、海湾与海域 等)鱼种人工放流增殖、水域养殖环境保护和自然增殖等。 鱼类养殖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①通过鱼类人工繁殖取得鱼苗; ②鱼苗经过数十天至数月培育成鱼种; ③鱼种经过数月或经1~2年养成食用鱼; ④食用鱼经挑选培育成供繁殖用的亲鱼。 池塘养鱼则完整地包括上述四个生产阶段;而河道、湖泊和水库养鱼、港养往往由池塘供应鱼种,养成食用鱼。 至于鱼类增殖中的鱼种人工放流,其鱼种来源也是由池塘养殖供应。 鱼类增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鱼类增养殖学科的发展,相继建立起:池塘养鱼学、内陆水域水产增养殖学、特种水产养殖学、海水鱼类增养殖学等学科。 由于这些学科的基本原理相同,故合并为一门学科——鱼类增养殖学。 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海水、淡水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点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科学,以研究养殖对象的生态、生理、个体发育和群体生长为基础,研究其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养殖和增殖技术等的一门科学。 学科性质:应用科学 鱼类增养殖学研究的目的:保护和合理开发我国水域的鱼类资源,提高单位面积鱼产量和经济效益,为人类提供优质的鱼体蛋白质。 二、鱼类增养殖业简史 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历史悠久,技术精堪,是世界上养鱼最早的国家。 1.甲骨卜辞证明我国殷商时代即开始在池塘中养鱼。

鱼类增养殖学整理资料

一、考试说明 1、参考教材 《鱼类增养殖学》王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2、题型及分数比例 1、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占40%;问题占60%。 2、内容比例 专业述语和专用名词的基本概念占40%; 水产养殖的基本技能占20%(注:具体的养殖工艺不列入考试范围); 与水产养殖生产密切有关的基本理论占40%。 二、考试内容 绪论 1、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 1、鱼类养殖已经成为我国水产品增长的主要途径 2、所选鱼类具有生长快、肉味美、食物链短、适应性强、饲料容易解决、鱼种容易获得的特点 3、充分利用当地天然饵料资源和有机肥料 4、通常采用立体混养的方式 5、科学的养殖管理 6、综合养鱼:养殖业、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环保、营销等结合一体 2、何谓综合养鱼?

以池塘养鱼为主,兼营作物栽培、畜禽饲养和农畜产品加工的一种生产方式。 3、何谓用生态养殖? 生态养殖就是利用无污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库、江河及天然饵料,或者运用生态技术措施,改善养殖水质和生态环境,按照特定的养殖模式进行增殖、养殖,投放无公害饲料,也不施肥、洒药,目标是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态养殖的畜禽产品因其品质高、口感好而备受消费者欢迎,产品供不应求。 第一篇、总论(基础篇) (一)养殖鱼类生物学 1、试述物种与品种的区别。 ①物种是动物分类学上的单位,是自然选择的产物。②品种是畜牧学的基本单位,是人工选 择的产物。从遗传角度来看,品种是具特殊的基因频率和基因配套体系的类群 2、试述优良养殖对象的选择条件。 1、生长快 2、食物链短 3、食性或食谱范围广,饲料容易获得 4、苗种容易获得 5、对环境的适应性强 3、试述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生活习性和繁殖习性。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提纲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提纲 一、填选 1.按照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主要养殖鱼类可以分为热带鱼类、温水鱼类、冷水鱼类和冷温鱼类。 2. 鱼类的泪游根据其泪游方向可分为溯河洄游、降河洄游;根据其目的可分为产卵洄游、越冬洄游、索饵洄游。 3.鱼类食性的阶段性变化分为内源营养、混合营养和外源营养。 4. 虑食性鱼类的代表种类有鲢鱼和鳙鱼。 5.水体中氨态氮,随着温度升高,毒性增强;pH升高,毒性增强。 6.人们常将毒物按其对鱼或其它生物的毒性大小分为剧毒物、高毒物、中毒物、低毒物和微毒物。 7.处理养殖用水和废水时,根据所采取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8.鱼类卵巢一般成对,位于体腔背壁.根据其形态结构可分为游离卵巢和封闭卵巢两种类型。 9.鱼类精巢一般成对,位于腹部两侧,呈囊状.依其显微结构可分为壶腹型和辐射型两种类型。 10.影响鱼类精子活动和寿命的因素主要有盐度、水温、pH值、氧和光线。 11.常用的鱼类精液抗冻剂有二甲亚碗(DMSO)、乙二醇或甘油等,另外卵黄、 蜂蜜、葡萄糖和牛奶等也有一定的抗冻作用。 12.影响鱼类卵子发育的主要外部条件包括氧气、温度、营养、光照。 13.鱼类催产剂的注射依据注射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体腔注射和肌肉注射。 14.池塘养鱼时日投饵量的确定的“四看”原则指的是依据水温、水色、天气、 摄食情况等确定投饵量。 15.池塘养鱼时日投饵的“四定”原则指的是依据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16.水产养殖中常用的益生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酵母菌等。 二、名词解释 1. 鱼类增养殖学:研究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增养殖技术及其与养殖水域生 态环境关系的科学。 2. 生殖洄游:当鱼类生殖腺发育成熟时.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对鱼体内 部就会产生生理上的剌激,促使鱼类集合成群,为实现生殖目的而游向产卵场所,这种性质的迁徙称为生殖洄游。 3.水体自净作用: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污染物质的总量减少或浓度降低,使曾受污染的天然水体部分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本体的净化或自净。狭义的净化作用只是指生物的净化作用。 4. 半数致死浓度:在急性毒性试验中有50%的实验生物致死的毒物浓度。 5.绝对怀卵量:一尾雌鱼在一个繁殖季节卵巢中所怀的成熟卵数。 6.鱼类浮头:水体溶氧较低,鱼呼吸受抑,上浮水面头朝上、口部稍露出水面,鱼体与水面呈一夹角,呼吸表层溶氧的现象。 7.工程化养殖:采用一定的工程设施和水处理设施设备并密切结合养殖管理技术,对养殖过程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水流、水质、光照)和饲料等进行人工调控,为养殖生物提供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实现高产、高效。 8.鱼类人工繁殖:是在人为控制下,通过生态、生理的方法,促使亲鱼的性产物达到成熟、排放和产出,获得大量的受精卵在适当的孵化条件下发育成鱼苗的生产过程。 9.生长成熟:是指初级卵母细胞经大生长期结束后,其体积不再增大,卵核发生成熟变化。主要特征为细胞核极化.核膜溶解,处于这种状态的IV期末的卵母细胞,称为生长成熟。 10.效应时间:亲鱼自末次注入催产剂到发情产卵的时间间隔叫做效应时间。 11.仔鱼后期:是鱼苗的卵黄囊消失,开始摄食,奇鳍楼分化为背、臀和尾三个 部分并进一步分化为背鳍、臀鳍和尾鳍,此外腹鳍也出现。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思考题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和思考题(2012年4月) 继续教育学院水产养殖学专业2011级 2011-2012(2) 1、渔业和水产养殖业、鱼类增养殖;集约化养殖、健康养殖。 2、何谓增殖?鱼类增殖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我国鱼类增养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4、评价一种鱼类作为养殖对象渔业品质高低的标准是什么? 5、鱼类的种、亚种、种群;变种、品种、品系。 6、简述养殖鱼类摄食器官形态结构和摄食方式。 7、鲢鳙是怎样摄食浮游生物的? 8、影响鱼类生长的因素有哪些?简述养殖鱼类生长的一般规律。 9、相对生长、瞬时生长率、性成熟年龄、性周期、相对怀卵量、成熟系数。 10、简述养殖鱼类性成熟年龄和性周期过程。 11、简述养殖鱼类产卵繁殖要求条件、生殖行为和产出卵的性质。 12、简述养殖鱼类的栖息习性。 13、简述养殖鱼类对水温的适应性(生存范围、最适生长和繁殖适温) 14、浮游植物在养殖池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 15、精养鱼池浮游植物发生发展的顶级群落是什么? 16、怎样理解“肥、活、嫩、爽”? 17、怎样评价蓝绿藻和鞭毛藻类在养殖池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8、浮游动物在养殖池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 19、简述池中常见的底栖动物及其作用。 20、简述维管束植物在湖泊水库渔业生态中的作用。 21、简述腐屑在养殖池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2、简述深水湖泊水温分层现象(温跃层)。 23、何谓氧债?养殖池存在氧债的危险是什么? 24、简述养殖池发生密度流的条件及对水质的影响。 25、简述养殖池溶解氧的主要来源与消耗及其变化规律。 26、改善养殖池溶氧状况的措施和办法有哪些? 27、养殖池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和水质调控的措施和办法。

鱼类增养殖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 1、鱼类养殖的概念:鱼类增养殖学是研究海水、淡水经济鱼类的生物学特点及其与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关系的科学。 2、养殖方式: (1)精养:在单位水体内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大管理强度下的养殖方式 (2)半精养:在管理强度和人力、物力的投入上介于精养和粗养之间 (3)粗养:在单位水体内投入较少人力、物力,因而产量较低;一般不进行投饵、施肥,只进行放养或放流和一般看护、捕捞等基本管理三种 3、池塘养鱼的地位:池塘养鱼是我国传统的养鱼方式,是我国鱼类增养殖业的立足点: (1)池塘养鱼完整包括鱼类养殖的四个阶段:亲鱼培育、获取鱼苗、鱼种培育、成鱼养殖 (2)池塘养鱼已经形成一整套完整而成熟的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 (3)湖泊、海域的鱼类养殖所需的鱼种均由池塘养鱼提供 (4)港塭养鱼等技术大多在池塘养鱼的理论和技术上发展 4、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色 (1)鱼类养殖已经成为我国水产品增长的主要途径 (2)所选鱼类具有生长快、肉味美、食物链短、适应性强、饲料容易解决、鱼种容易获得的特点 (3)充分利用当地天然饵料资源和有机肥料 (4)通常采用立体混养的方式 (5)科学的养殖管理 (6)综合养鱼:养殖业、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环保、营销等结合一体 第二章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 1、我国鱼类资源: (1)内陆土著淡水鱼类 (2)过河口洄游性鱼类及河口半咸水鱼类 (3)国外引进的养殖鱼类 (4)沿海海水鱼类 (5)我国珍惜濒危水生野生动物 2、养殖鱼类的选择: (1)所养鱼类以生产的整体效益(社会、经济、生态)为目标,为发展生态渔业创造条件 (2)具有良好的生产性能,包括:生长快、食性广、鱼苗多、食物链短、适应性强(在生产上要考虑市场、温度、水体、饲料、混养可行性、实力等因素。) 3、食性:滤食性,鲢鱼、鳙鱼(取食方式:滤食,挖食,刮食,猎食,吞食) 草食性,草鱼,团头鲂 杂食性,鲤鱼,鲫鱼 肉食性,青鱼,鲈鱼 刮食性,鲮鱼,鲴科鱼类 4、鱼类的生长分为体长和体重两个方面的生长,鱼只要活着,就在生长,只是咋生长速度上有差别。鱼类的首次性成熟之前的阶段,生长最快,该阶段称为青春阶段;性成熟后生长速度明显缓慢,并且在若干年内变化不大,称成年阶段;最后阶段称衰老

鱼类增养殖简答题新

1、生长速度的表示方法? 生长速度的表示方法--(growth rate) 生长率:单位时间内鱼体体长和体重的生长值。 生长率的三种类型: ⑴、绝对生长率:单位时间内鱼体体长和体重生长的绝对值。⑵、相对生长率:单位时间内鱼体体长和体重生长的绝对值和这一段时间开始时鱼体体长和体重之比值。⑶、瞬时生长率(特定或内禀生长率):单位时间内鱼体体长和体重的自然对数的增长值。 生长率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后两者还可以用%表示。 绝对生长率一般只能用来比较同一种群或同一世代鱼的生长率,而相对生长率可以用于比较不同世代、不同种群或不同种鱼的生长率(两者都是将单位时间内的增长数,加到这段时间开始时体长、体重上,来描述鱼体的生长,不符合鱼的实际生长情况)。 瞬时生长率的优点是将单位时间中任何时刻的增长数,重新加在已经增长了的体长、体重上(现今使用最广泛)。 2、有些鱼类可以用那些外部特征来鉴别雌雄? ①同一世代的雌雄个体体形大小不一;②雌雄个体形体构造相异;③雌雄鱼体色不同;④珠星。 1、个体大小一般雌大雄小,但群体内各年龄组的个体混合在一起,光凭个体大小不 容易区分。(同一世代--如选留后备亲鱼,或开展单性别养殖) 2、结构差异如软骨鱼类的鳍脚,硬骨鱼类鳑鮍性成熟后的产卵管等 3、婚姻装隆头鱼科、海猪鱼科、鳑鮍和斗鱼等,在繁殖季节,雄体体色变得艳丽。 4、珠星许多鲤科鱼类到了生殖季节,雄鱼的吻部,鳃盖部,头背部及鳍条等部位,出现白色坚硬的突起。 3、何谓鱼类早期发育(生活史)阶段? 在鱼类早期生活史阶段是死亡率最高的时期。 4、卵的发育速率和成活受那些环境因子影响? 1、水温不同種類孵化時間不同, 一般浮性卵比沉性卵時間短,也受鹽度與水溫影響很大。 水温升高虽能促进卵的发育,但器官发育不完全 2、溶氧 通常,沉(粘)性卵对溶氧要求较低,而浮性和半浮性卵要求在含氧量较高的水环境条件下发育。当水中溶解氧不足时,会引起胚胎发育迟缓、停滞甚至窒息死亡。在生产上,孵化用水DO>3~4mg/L。鱼卵发育对溶氧要求的另一个特点是:在发育初期对氧的要求较低,而后逐渐增加,到仔胚心脏搏动、血液循环开始,耗氧量显著增加。鱼卵发育对溶氧的吸收是通过渗透获得的,因而要求水体流动。 3、水流、水质 4、光线 5、盐度未被污染的清新水质,可提高孵化率。受工业或农药污染的水,不能用作孵化用水。 偏酸或过于偏碱性的水必须经过处理后才可用来孵化鱼苗 6、敌害生物 小鱼、蝌蚪、小虾、挠足类等对鱼卵和鱼苗都有严重的危害。 自然孵化受到的危害 甲壳类动物如肉食性的挠足类,枝角类,不仅能直接捕食鱼卵,还能利用附肢刺破卵膜吮吸鱼卵和仔胚为营养。 鱼类在产卵季节的一些鱼类,常以鱼卵为主要食饵对象 卵的质量 5、影响摄食效率的重要因子有哪些? 仔鱼自身发育程度---摄食及辅助摄食器官 视觉: 仔鱼均依靠视觉摄取活的饵料。一般仔鱼对食饵的敏感区约为10mm,即进入这一区域的食饵都能引起仔鱼的摄食反应。 口径 游泳能力和速度

中国淡水鱼类图谱

中国淡水鱼的种类 不同时期,不同著作中统计结果差异较大。据最近出版的《中国脊椎动物大全》和正在编印的《中国动物志》粗略统计,分布在中国的淡水(包括沿海河口)的鱼类共有1050种,分属于18目52科294属。其中纯淡水鱼类967种,海河洄游性鱼类15种,河口性鱼类68种。在这一千另五十种鱼类中,大体可分属下列四大类: 1、圆口类:这一类鱼是最原始的鱼形脊椎动物。鱼口没有真正的上下颚,口器形成吸盘,过着寄生或半寄生生活。身上没有真正的脊椎,祗有脊索。从进化的时期而论,圆口类首先发见于中奥陶纪,在志留纪及下泥盆纪最为发达,至下泥盆纪则渐趋绝灭,仅有少数种类遗留至今。在我国淡水中,仅七鳃鳗属的3个种生活于东北地区黑龙江至辽河诸河流中。 2、软骨鱼类:软骨鱼类从上泥盆纪发现,至石炭纪最为发达,随着再继续进化以成为现代的鲨类与鳐类。此类鱼全身骨胳均为软骨,鳞片为细小盾鳞,肠内有螺旋瓣。这是一群低等的真正鱼类,现生软骨鱼类几乎都是生活在海洋中,仅有极个别种类生活于淡水中,其中赤魟除大量生活于海洋外,有一小群体定居于我国广西南宁至龙州的西江水系左江中,从其进化史看,赤魟为海产鱼类。据古地质考证,广西原为海洋,由于地壳的造山运动,均在新生代上第三纪上新世末期,当海水退出广西而被"陆封"定居于内陆水体中。 3、软骨硬鳞鱼类:此类鱼属硬骨鱼类,但骨胳系统为软骨性。体表鳞片表现为骨质菱形的原始鳞片,尾鳍为歪形,肠内具螺旋瓣。原始软骨硬鳞鱼类出现于泥盆纪,在地球上生存了相当长时间,到中生代大部分种类绝灭。现生的鲟鱼类出现于白堊纪,现在生存的种类不多,仅分布于高纬度的北冰洋区,我国淡水中生活着白鲟科的一种和鲟科2属8种。 4、真骨鱼类:这是现生的普通习见、真正的鱼类,为现代最蘩盛的鱼类,中国的一千另五十种淡水鱼类中,除少数种(13种)外,几乎都属真骨鱼类。中国的淡水鱼类以鲤形目为主,尤其是鲤科鱼类约占总数的一半。其中鲱形目1科3属5种,鲑形目6科17属32种,鳗鲡目1科1属2种,鲤形目6科170属740种,鲇形目10种27属110种,鳉形目2科3属4种,颌针鱼目1科1属4种,鳕形目1科1属1种,刺形目1科2属2种,鲻形目1科3属7种,合鳃鱼目1科1属1种,鲈形目12科51属110种,鲉形目1科4属8种,鲽形目3科3属5种,鲀形目1科2属6种,总数为15目49科1037种。 真骨鱼类出现于侏罗纪,在白堊纪时,古代真骨鱼类进化为现代真骨鱼类其形态结构起了较大变化。头骨的上下颌普遍缩短,高级类型的上颌骨特化为没有牙齿的骨棒,牙齿集中到前颌骨上,尾鳍变成了完全对称尾或称正形尾,内骨骼高度骨化,奇鳍和偶鳍均表现出各式各样的形状,腹鳍也常常由腹部移到紧挨头部,鳞片变得很薄,呈圆形。真骨鱼类的内外结构均具备了完善的水生适应构造,从白堊纪开始,沿着许多的辐射适应的路线发展,使它们成为地球表面一切水域的生活者。 我国的主要淡水鱼种类和分布情况

上海海洋大学鱼类增养殖学

上海海洋大学试卷 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 本人郑重承诺: 本人已阅读并且透彻地理解了“上海海洋大学学生考场规则”和“上海海洋大学学生违反校纪校规处理规定”,承诺在考试中自觉遵守,如有违反,按有关条款接受处理。 承诺人签名: 日期: 姓名:学号:专业班名: 一.名词解释(40分) 1.氧债:好气性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和无机还原物在缺氧条件下,其理论好氧值受到 抑制的那部分氧的量。 2.排卵:指成熟卵母细胞从滤泡中脱离出来到卵巢腔成为游离的成熟卵子的过程。 3.孵化:指受精卵经胚胎发育至孵出鱼苗为止的全过程。 4.效应时间:亲鱼注射催情剂(末次注射)后到开始发情产卵所需要的时间。 5.补偿深度: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产氧量与浮游生物(包括细菌)呼吸作用耗氧量相等时 的水深。 6.夏花:鱼苗经18-22d培养,养成3cm左右的稚鱼,此时正值夏季,故通称夏花,又称火片、寸片。 7.清塘:在池塘内施用药物杀灭影响鱼苗生存、生长的各种生物,以保障鱼苗不受敌害、病害的侵袭。 8.养殖周期:是指饲养鱼类从鱼苗养成食用鱼所需要的时间。

9.混养:指根据鱼类的生物学特点(栖息习性、食性、生活习性等),充分运用它们相互有 利的一面,尽可能地限制和缩小它们有矛盾的一面,让不同种类和同种易龄鱼类在同一空间和时间内一起生活和生长,从而发挥“水、种、饵”的生产潜力。 10.轮捕轮放:是分期捕鱼和适当补放鱼种,即在密养的水体中,根据鱼类生长状况,到一 定时间捕出一部分达到商品规格的成鱼,再适当补放鱼种,以提高池塘的经济效益和单位面积鱼产量。 二.简答题(60分) 1.家鱼人工催产原理(p203(一)催产基本原理) 2.混养(p267) 3.盐碱地改造(p265) 4.池塘氧气分布(p55)

鱼类增养殖学鱼种饲养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鱼种饲养》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八字精养法的基础是()。( ) A.水种饵 B.混密轮 C.防管 D.上述三者 2、八字养鱼经中的()是池塘养鱼稳产高产的技术措施。( ) A.水、种、饵 B.密、混、轮 C.种、防、看 D.水、种、轮 3、不影响当年商品鱼上市比例()左右可以套养鱼种。( ) A.100% B.80% C.60% D.40% 4、不属于广温性鱼类的是()。( ) A.鲫鱼 B.罗非鱼 C.鲤鱼 D.团头鲂 5、池塘中有机物过多时,其分解会将溶氧耗尽甚至成为负债,称为()。(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

A.临界氧 B.氧债 C.耗氧量 D.耗氧率 6、淡水白鲳最适生长水温()。() A.10-20℃ B.20-25℃ C.28-30℃ D.30-35℃ 7、电机长期停用时应把皮带()。() A.上紧 B.卸下 C.保持原样 D.不动 8、冬春投放鱼种选择水温为()。() A.0-7℃ B.6-10℃ C.10-15℃ D.15-20℃ 9、发现池塘中鱼类浮头后采取的解救措施()。() A.注新水 B.开增氧机 C.边注高氧水边排污水 D.以上都对 10、鱤鱼属于()凶猛鱼类。() A.底层 B.上层 C.中下层 D.以上都不是 11、革胡子鲶的食性是()。() A.杂食性 B.肉食性 C.植食性 12、根据一些地区的生产经验,在以鲢鱅为配养鱼的池塘中,鲢鱅最多可占中下层及底层鱼的()。()

福建常见淡水鱼

福建淡水鱼类共有241种,占全省鱼类总数的%。其中纯淡水种类187种,回游性鱼类15种,河口性鱼类39种。福建淡水鱼类资源丰富,仅特有种类就占14种之多。福建省的中华鲟和胭脂鱼均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现就部分种类简述如下: 1.中华鲟体呈梭形,为溯河产卵的回游性鱼类。平时栖于近海,春夏生活于河口,秋季生殖季节亲鱼成批上溯长江、西江上游产卵。该种为大型经济鱼类,系国家2级保护的珍稀动物,见于福建沿海。 2.胭脂鱼俗称雷公鱼。体侧扁,背部隆起,成熟个体呈胭脂红色。为江河中下层鱼类,摄食底栖无脊椎动物及藻类,大者重达30余千克,系国家2级保护的珍稀动物。分布于闽江中上游。 3.鲥俗称鲥刺。体呈长椭圆形,有回游习性,生殖季节亲鱼入闽江口产卵。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素被誉为名贵的食用鱼。分布于沿海及闽江口。 4.斑俗称油。体呈长椭圆形。生殖期亲鱼进河口产卵,该鱼含油脂较多,味鲜美。分布于闽江口、九龙江口。 5.风鲚俗称黄刺。体侧扁而长,为常见的小型鱼类。栖息于港湾和河口附近,见于沿海、闽江口、九龙江、晋江、木兰溪。闽江最多。 6.香鱼俗称溪鳁。体窄长。为溯河产卵的回游性鱼类,秋冬季于中下游浅滩产卵。肉细味美,具特殊香味。分布于沿海、闽江、九龙江、交溪。 7.花鳗鲡俗称鲈鳗、溪滑。体重达30~50千克,为大型经济鱼类。栖于山涧、溪流和水库的乱石洞穴中,主食动物性食料,营养丰富。各江河水域均有分布。 此外,福州鳗鲡、短头鳗鲡和乌耳鳗鲡均为福建省特有种。 8.青鱼俗称乌溜草。栖于水体中下层,主食螺、蚬、蚌等。为国内传统淡水养殖四大鱼类之一。 9.草鱼俗称鲩、草鲩。生活于水体中上层。草食性鱼类,生长快,为省主要的养殖鱼类。

内陆水域鱼类增养殖学期中测试题1

内陆水域鱼类增养殖学期中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40) 1、鱼类养殖:通过人工投放鱼苗鱼种增加水体中鱼类种群的数量改善水体中鱼类的品种结构,并实施投饵,施肥等强化管理的措施,以增加经济鱼类的产量数量,提高其产品质量而达到持续增产、增效的目的。 2、鱼类增殖:对养鱼水体中的鱼类资源采取人工繁殖保护和引进经济鱼类的技术措施,以促进鱼类资源的再生产,达到增加其种类,发展其数量的目的。具体增殖措施有:繁殖保护、引种、驯化、鱼类区系的改造,渔业环境的改良等。 3、水系:同一系统脉络相通的各种水体的总称。包括同一范围内河流的干流,流入干流的各级支流,流域内的地下暗河、沼泽、湖泊、水库、沟渠等。 4、内力湖:由地壳运动而形成的湖。包括:构造湖、火山口湖、堰塞湖。 5、泻湖:此类湖原系海湾,后湾口处由于泥沙沉积而将海湾与海洋分隔开而成为湖泊,通常称为泻湖。多分布在沿海的河口区,如宁波的东钱湖,杭州的西湖。 6、鱼类区系复合体:指在特定时间内,起源和发育于同一地理带,并与该地理带的生态环境相适应,具有一定生理、生态特性的鱼类,称为鱼类区系复合体。它属于生态学的概念,也称为类群。 7、种群:是种(species)内的一个生物学单位,是种存在的具体形式,它是指栖息在一定水域空间里的同一种动物的所有个体的总和,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生理和生态学共同点,一起栖息和繁殖的自然综合体。 8、鱼产力:是指不经投饵和施肥的条件下,完全依赖水域中各种铒料生物和无机物质与有机物质可以转化为鱼产品的能力。因此鱼产力也称为鱼产潜力。 9、合理放养:根据水体的具体条件,选择适合的养殖品种与规格,合理的放养密度与搭配比例的原则,并结合资源繁殖保护,防逃除害,合理捕捞和加强管理等综合措施,使水体中的饵料资源全面而又合理地转化为鱼产品,放养的原理和综合管理措施被称为合理放养。 10、养殖周期:是指鱼类的起捕年龄,它与水域的鱼产量和经济效益有关。 二、简答题(48) 1、我国的水库按照建造方式、水库形态、库容大小分别划分为哪些类型? 按建造方式分:挖掘水库、围堤水库、拦河水库 按水库形态分:平原型水库或湖泊型水库、河流型水库(山谷型)、 分枝型水库(丘陵型) 按库容大小分:大、中、小型三类 2、投放大规格鱼种有何优越性?简述鱼种健壮的标准。 (1)放养可以保证较高的成活率,回捕率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