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理学 第十章 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

生理学 第十章 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

生理学 第十章 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
生理学 第十章 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

第十章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不包括

A 双向性

B 相对不疲劳性

C 绝缘性

D 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E 生理完整性2.关于兴奋在中枢的扩布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有中枢延搁

B 总和

C 不衰减

D 单向扩布

E 兴奋节律的改变

3.参与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受体属于

A 毒蕈碱受体

B N型ACh门控通道

C M型ACh门控通道

D促代谢型受体E突触前受体

4.兴奋性化学突触的传递过程不包括

A 突触前膜的Ca2+内流

B 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

C 突触后膜的超极化

D 突触后膜产生去极化电位

E 突触后膜的兴奋性升高

5.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是由于

A 突触前膜的预先超极化B突触前膜的预先去极化

C 突触前抑制性递质释放过多

D 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

E 突触后膜的超极化

6.脊髓内由Renshaw细胞构成的回返性抑制使用的神经递质是

A 乙酰胆碱

B 去甲肾上腺素

C γ-氨基丁酸

D 多巴胺

E 5-羟色胺

7.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过程不包括

A 突触前膜的预先去极化

B 突触后膜超极化

C 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

D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

E 有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

8.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些离子的通透性增高?

A Na+ 、K+ 、Ca2+ 尤其是Ca2+

B Na+ 、K+ 、Cl-尤其是Na+

C K+ 、Ca2+ 、Na+尤其是K+

D Na+ 、K+ 、Cl-尤其是Cl-

E K+ 、Ca2+ 、Cl-尤其是Ca2+

9.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些离子的通透性增高?

A Na+

B K+

C Na+和K+

D Ca2+

E Cl-

10.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首先产生于下列哪个部位?

A 胞体

B 树突起始处

C 轴突起始处

D 轴突分支处

E 树突棘

11.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轴突侧枝与Renshaw细胞间的突触传递使用的递质是A 乙酰胆碱B 去甲肾上腺素C γ-氨基丁酸

D 多巴胺

E 5-羟色胺

12.反射活动的简单与复杂关键在于反射弧的哪个部分?

A 感受器

B 传入神经纤维

C 反射中枢

D 传出神经纤维

E 效应器

13.中枢活动的后放效应主要是由于神经元池中存在着哪种联系方式?

A 辐散式联系

B 聚合式联系

C 单突触联系

D 平行式联系

E 震荡式联系14.与丘脑的感觉接替无关的感觉传导道是

A 视觉传导道

B 听觉传导道

C 嗅觉传导道

D 本体感觉传导道

E 浅感觉传导道

15.来自特异投射系统的神经纤维主要终止于

A 大脑皮层中央后回的第四层

B 中央前回的第四层

C 中央后回的各层

D 中央前回的各层

E 丘脑腹后外侧核

16.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的特点不包括

A主要起自丘脑髓板内核群B 点对点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

C 失去了特异性感觉传导功能

D 是各种不同感觉的共同上传途径

E 进入大脑皮层后分布在各个层次

17.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特征不包括

A 多突触接替

B 易受药物的影响而发生传导阻滞

C 刺激该系统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快波

D 主要是通过丘脑特异投射系统而发挥作用

E 是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

18.大脑皮层第一体感区的功能特征不包括

A 位于中央后回

B 代表区的大小与体表部位的面积大小有关

C 上行感觉纤维交叉投射

D 投射区的总体安排是倒置的

E 头面部代表区的内部安排是正立的

19.传导慢痛和内脏痛的神经纤维主要是

A Aα纤维

B Aγ纤维

C Aδ纤维

D B 类纤维

E C类纤维

20.内脏痛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A 引起情绪反应

B 定位不明确

C 传入神经纤维属于Aγ

D 对内脏的牵拉刺激敏感

E 主要表现为慢痛

21.以下哪种研究方法在揭示皮层感觉代表区的规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 记录脑电图

B 记录皮层诱发电位

C 记录皮层电图

D 记录事件相关电位

E 膜片钳

22.脑电图对于以下哪种疾病的诊断有重要辅助作用?

A 癫痫

B 精神分裂症

C 高血压

D 糖尿病

E 智力低下

23.脑电图的主要波形,按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

A α-β-θ-δ

B β-α-θ-δ

C α-β-δ-θ

D β-α-δ-θ

E δ-θ-β-α

24.异相睡眠的主要特点有

A 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

B 血压下降

C 心率减慢

D 做梦

E 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升高

25.当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增加时,可引起

A γ-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增加

B 梭内肌收缩

C 肌梭的敏感性增强

D 梭外肌收缩

E 梭内肌与梭外肌同时收缩

26.当脊髓前角γ-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增加时,可引起

A 肌梭传入冲动增加

B 梭外肌收缩减弱

C 梭内肌收缩减弱

D α-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减少

E α-运动神经元的传出冲动不变

27.在下列关于肌紧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屈肌的肌紧张表现明显

B 主要的生理意义是维持站立姿势

C 肌紧张的反射中枢在脊髓

D 肌紧张的感受器是肌梭

E 表现为同一肌肉不同运动单位的交替性收缩

28.在哺乳动物的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动物会出现

A 脊髓休克

B 去大脑僵直

C 去皮层僵直

D 呼吸暂停

E 血压增高

29.在脊髓作为反射中枢的反射活动中,不包括

A 屈肌反射

B 腱反射

C 血管张力反射

D 排尿反射

E 翻正反射

30.震颤麻痹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 纹状体的多巴胺递质系统功能异常

B 黑质的多巴胺递质系统功能受损

C 红核的神经递质释放量异常

D 下丘脑的调节功能异常

E 边缘系统的调节功能异常

31.关于小脑对随意运动的调节功能,错误的是

A 通过小脑脊髓束对运动进行调节

B 接受脊髓小脑束的本体感觉传入

C 脊髓小脑主要调节肌紧张

D 前庭小脑参与维持身体的平衡

E 皮层小脑参与运动计划的形成和运动程序的编制

32.关于大脑初级运动皮层的特征,错误的是

A 对躯体运动的交叉性支配

B 功能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

C 运动区定位的总体安排是倒置的

D 接受来自皮肤的浅感觉传入

E接受来自关节肌腱等深部的感觉冲动

33.控制四肢远端肌肉精细运动的传导通路是

A 皮质脊髓束

B 顶盖脊髓束

C 网状脊髓束

D 皮质脑干束

E 前庭脊髓束34.小儿麻痹遗留的肢体肌肉萎缩主要是由于

A 脊髓血液供应不足

B 神经-肌接头部位的兴奋传递功能降低

C 失去了运动神经对肌肉的营养作用

D 高位中枢的抑制作用加强

E 高位中枢对脊髓的易化作用减弱

35.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神经支配不包括

A 皮肤和肌肉的血管

B 汗腺

C 心肌

D 骨骼肌

E 平滑肌

36.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所引起的机体变化不包括

A 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B 心跳减慢

C 促进胃肠运动

D 促进消化液分泌

E 促进胰岛素分泌

37.下丘脑在内脏调节中的作用不包括

A 摄食

B 水平衡

C 生物节律

D 内分泌

E 排便反射

38.突触前受体的生理作用主要是

A 调节突触前膜的Ca2+内流

B 调节突触前膜的递质释放

C 促进突触前膜的递质释放

D 促进囊泡膜的再循环

E 机制突触前膜转运体的活动

39.传入侧支性抑制的形成是由于

A 突触前膜的预先去极化

B 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

C 兴奋性神经递质破坏过多

D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

E 突触前膜的预先超极化

40.既参与突触前抑制,也参与突触后抑制的神经递质是

A γ-氨基丁酸

B 甘氨酸

C 多巴胺

D 谷氨酸

E 5-羟色胺

41.下列关于神经胶质细胞特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有静息电位而没有动作电位

B 有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C 有分裂再生能力

D 具有缓冲胞外K+的功能

E 具有摄取神经递质的功能42.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的起始核团是

A 髓板内核群

B 腹后核

C 感觉接替核

D 联络核

E 接替核和联络核43.反射时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A 刺激的强弱

B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C 传入与传出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

D 反射中枢的突触接替次数

E 效应器的敏感性

44.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反射是

A 翻正反射

B 紧张性肌牵张反射

C 腱反射

D 屈肌反射

E 交叉伸反射

45.脊髓前角γ-运动神经元的功能主要是

A 抑制α-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B 直接兴奋α-运动神经元

C 提高肌梭的敏感性

D 发动肌牵张反射

E 抑制肌牵张反射

二、问答题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何不同?解释其形成原因。2.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与中枢的突触传递有何异同?

3.试述化学突触与电突触的结构基础以及突触传递过程、特征和生理意义。

4.试述突触后抑制与突触前抑制的结构基础、形成机制和生理意义。

5.试述丘脑在感觉形成中的作用。

6.内脏痛与皮肤痛比较有哪些特点?

7.脊髓能完成哪些主要的反射?各自的反射弧与生理意义是什么?

8.脊休克的形成与恢复说明了哪些问题?

9.如何理解在运动调节过程中的"最后公路"原则?

10.低位脑干在运动调节中有何作用?

11.大脑皮层在运动控制和调节中有何作用?

12.试述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在内脏调节中的作用。

13.脊髓、低位脑干和下丘脑在内脏活动的调节中各有何作用?

14.两个睡眠时相的特征和生理意义是什么?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参考答案

1.(D)2.(C)3.(B)4.(C)5.(B)6.(C)7.(A)8.(B)9.(E)10.(C)11.(A)12.(C)13.(E)14.(C)15.(A)16.(B)17.(D)18.(B)19.(E)20.(C)21.(B)22.(A)23.(B)24.(D)25.(D)26.(A)27.(A)28.(B)29.(E)30.(B)31.(A)32.(D)33.(A)34.(C)35.(D)36.(A)37.(E)38.(B)39.(D)40.(A)41.(A)42.(A)43.(D)44.(B)45.(C)

生理学复习题解答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2.兴奋性 4.阈值 二、单项选择题 1、下述情况中,属于自身调节的是 A.人在过度通气后呼吸暂停 B.全身血压维持相对恒定 C.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D.血糖水平维持相对恒定 E.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下降时,肾血流量维持相对恒定 2.反馈信息是指 A.控制部分发出的信息 B.受控变量的改变情况 C.外界干扰的强度 D.调定点的改变 E.中枢的紧张性 3、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正反馈调节E负反馈调节 4、可兴奋细胞兴奋的共同标志 A.反射活动 B.肌肉收缩 C.腺体分泌 D.神经冲动 E.动作电位 5、破坏反射弧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下列哪一种调节不能进行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旁分泌调节E.自分泌调节 6、属于负反馈调节的过程见于 A.排尿反射 B.减压反射 C.分娩反射 D.血液凝固 E.排便反射 7、组织兴奋时兴奋性的变化周期中,哪个期内,只要是给组织阈下刺激即可产 生反应: A.绝对不应期 B.相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低常期 8、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B.细胞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C.细胞化学成分保持恒定 D.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三、判断题 1、绝对不应期的长短决定了组织在单位时间内产生反应的最多次数。 2、内环境稳态是保证机体各种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五、问答题 2、机体功能调节方式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4、举例说明什么是正负反馈? 第一章绪论【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2、兴奋性:是指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 4、阈值:指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四、单项选择题 1、E 2、B 3、E 4、E 5、A 6、B 7、C 8、D 五、问答题: 2、机体功能调节方式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有三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其特点是调节迅速、短暂而精确。

系统解剖复习习题 神经系统(中文)

网络练习题(神经系统部分) 杨新文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神经系统的的描述哪一项就是正确的? A、脊髓表面的灰质称皮质。 B、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与脑神经。 C、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脊髓与脊神经。 D、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在中枢聚集,称神经节。 E、按部位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 2、成人脊髓下端平齐 A、第1腰椎体下缘 B、第2腰椎体下缘 C、第3腰椎体下缘 D、第1骶椎体下缘 E、第2骶椎体下缘 3、脊髓第6颈节段平对 A、第4颈椎体 B、第5颈椎体 C、第6颈椎体 D、第7颈椎体 E、第8颈椎体 4、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胞体或轴突受损伤时,它所支配的骨骼肌失去随意运动,表现为 A、不能完成反射活动 B、肌张力增高 C、不出现肌萎缩 D、属痉孪性瘫痪 E、伴有痛温觉消失 5、关于楔束的描述正确的就是 A、位于脊髓后索全长 B、主要传导下肢的深感觉与精细触觉 C 、在脊髓后索中位于薄束的内侧 D、属第二级感觉纤维 E、起于中胸部T4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 6、脊髓空洞症(即脊髓中心部位产生空洞)临床表现为

A、引起双侧相应部位痛温觉消失 B、引起双侧相应部位运动障碍 C、引起双侧损伤部位以下痛温觉消失 D、引起双侧损伤部位以下运动障碍 E、引起双侧损伤部位以下痛温觉消失与运动障碍 7、唯一自脑干背面出脑的脑神经就是 A、动眼神经 B、滑车神经 C、三叉神经 D、展神经 E、面神经 8、下列哪个核团发出舌咽神经的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A、上泌涎核 B、下泌涎核 C、疑核 D、孤束核 E、楔束核 9、支配瞳孔括约肌与睫状肌的节前纤维起于 A、动眼神经核 B、动眼神经副核 C、滑车神经核 D、展神经核 E、面神经核 10、关于原裂的叙述正确的就是 A、将小脑分成叶片的浅沟 B、绒球小结叶与小脑半球之间的沟 C、绒球小结叶与小脑后叶之间的沟 D、小脑前叶与小脑后叶的分界 E、小脑下面前1/3与后2/3交界处的横行深沟 11、关于丘脑的描述错误的就是 A、背侧面的外缘处有前后走向的丘脑髓纹 B、内侧面参与构成第三脑室的旁壁 C、以下丘脑沟与下丘脑分界 D、外邻端脑的内囊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细胞 一、名词解释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全身性体液调节局部性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正反馈负反馈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主动转运阈强度阈电位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局部兴奋极化去极化超极化 复极化兴奋-收缩耦联(不)完全强直收缩 二、问答题 1、试述细胞膜转运物质的主要形式。 2、试述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机制。 3、试述骨骼肌肌丝滑行的基本过程。 4、试述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 答案 一、名词解释 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实现对机体各部的功能调节 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产生并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生物活性物质、代谢产物)通过体液对机体功能的调节 通常将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发挥作用称为全身性体液调节;而组织、细胞产生的乳酸、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及代谢产物经过局部体液扩散所发挥的作用,称为局部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适应性的反应,这种反应并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而是组织、细

胞本身的生理特性 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后,促进或上调了控制部分的活动 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后,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向其原活动相反的方向变化 单纯扩散:细胞内外液中的脂溶性的溶质分子,不耗能、顺浓度差直接跨膜转运,如:氧气、二氧化碳等脂溶性物质 易化扩散:体内有些物质虽不溶于脂质或在脂质中的溶解度很小,不能直接跨膜转运,但它们在胞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协助下,也能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扩散,这种转运形式称为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些小分子物质或离子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的转运过程 阀强度:也称阀值,即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阀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膜上的钠通道突然大量开放,钠离子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阀电位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未受刺激时(静息状态下)存在于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在原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胞膜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会发生一次迅速的、短暂的、可扩布性的电位波动,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局部兴奋:当胞膜受到较弱刺激时,受刺激局部胞膜的少量钠离子通

生理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你所学的临床医学专业与生理学有何关系?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生理学的发展和医学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在寻求对疾病一直的过程中,必然要求对疾病产生机制和人体正常功能的许多知识进行探索,长期以来,医学中关于疾病的理论研究都以人体生理学为基础,反过来,临床实践也能检验生理学理论是否正确,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生理学理论,生理学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临床实际问题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手段。 2、名词解释 (1)生理学: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体及其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2)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及其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3)内环境稳态:稳态也称自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 (4)稳态的扩展:泛指体内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到整体水平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在神经和体液等因素调节下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5)生理功能的调节:人体内调节系统和控制系统能对各系统、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各种生理活动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控制,维持机体内环境乃至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的稳态; 适时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适应性反应,调整机体各组成部分的活动,以应对外界环境所发生的变化: 神经调节: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方式。 体液调节: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有一种调节方式。 (6)反馈: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反馈。 (7)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8)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 (9)前馈: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收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这种自动控制形式称为前馈。 3、举例说明:为什么生理学中非常看重稳态这一概念?当各种因素使内环境各种成分和理 化因素发生改变或生命活动发生改变时,机体是怎样维持稳态的? 3、举例说明:机体的内环境的稳态、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维持生命活动的调节与控制四方面的关系。 答: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都是酶促生化反应,因此,细胞外液中需要有足够的营养物质、O2和水分,以及适宜的温度、离子浓度、酸碱度和渗透压等。细胞膜两侧一定的离子浓度和分布也是可兴奋细胞保持其正常兴奋性和产生生物电的重要保证。稳态的破坏将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如高热、低氧、水与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等都将导致细胞功能的严重损害,引起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如水平衡的调节:水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当人体缺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于是人们去喝水。饮水过多后,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后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加尿量。

9-周围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答案资料

周围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答案 【填空题】 1.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物质基础是反射弧,包括 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 2.31对脊神经包括8 对颈神经,12 对胸神经, 5 对腰神经, 5 对 骶神经和 1 对尾神经。 3.脊神经中含有4种纤维成分,即躯体感觉纤维、躯体运动纤维、 内脏感觉纤维和内脏运动纤维。 4.脊神经干很短,出椎间孔后立即分为4支即前支、后支、脊膜支 和交通支。后者又可分为白交通支和灰交通支。 5.在人类胸神经前支保持原有的节段性走行和分布,其余各部脊神经前 支交织成丛,形成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4个神经丛。 6.颈丛皮支主要有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 ,肌支主要有膈神经。 7.臂丛有三个束,分别称为内侧束、后束和外侧束。 8.臂丛在锁骨下部有至上肢的五大分支,即肌皮神经、正中神经、 尺神经、桡神经和腋神经。 9.支配前锯肌的神经是胸长神经,支配背阔肌的神经是胸背神经, 支配肱桡肌的神经是肌皮神经,支配三角肌的神经是腋神经,支配拇收肌的神经是尺神经。 10.肱骨外科颈骨折时,易损伤腋神经,致方形肩畸形;肱骨中段骨 折,易损伤桡神经,致垂腕畸形;肱骨内上髁骨折,可能损伤尺神经,致爪形手畸形。 11.股神经最长的一个皮神经称隐神经,大腿肌前群由股神经支配, 内收肌群主要由闭孔神经支配,后群肌主要由坐股神经支配。12.臀大肌由臀下神经支配,股二头肌由坐骨神经支配,腓肠肌由 胫神经支配,胫骨前肌由腓深神经支配。 13.腓骨颈骨折常伴随腓总神经损伤,导致小腿肌前群和外侧群瘫 痪,呈马蹄内翻足畸形。 14.胫神经损伤后主要表现为小腿后群肌无力,出现钩状足畸形。 15.脑神经中含有7种纤维成分,即: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特殊躯体感 觉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特殊内脏感觉纤维、躯体运动纤维、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和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16.脑神经中,属于感觉性的脑神经有嗅神经、视神经和前庭蜗神经 ;属于运动性的脑神经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属于混合性的脑神经有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 17.动眼神经分别支配眼球的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 上睑提肌、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18.三叉神经的三大分支名称是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19.一侧展神经损伤可引起外直肌瘫痪,产生内斜视。 20.面神经在面神经管内的分支有鼓索、岩大神经和镫骨肌神经; 其颅外分支有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

生理学习题(带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一般的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转运可使A.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入膜内 B.2个K+移入膜内 C.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D.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2. 细胞在安静时对Na+的通透性 A.为零 B.约为K+通透性的2倍 C.约为K+通透性的1/2 D.约为K+通透性的1/100--1/50 3.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骨骼肌痉挛的原因是 A. 乙酰胆碱释放增加 B.刺激运动神经末梢的兴奋 C.胆碱脂酶被竞争性结合 D.增加了Ca2+内流 4. 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A.零 B.无限大 C.大于正常 D.小于正常

5. 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 A.钠平衡电位 B.钾平衡电位 C.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和 D.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差 6. 骨骼肌收缩时释放到肌浆中的Ca2+被何处的钙泵转运A.横管 B.肌膜 C.线粒体膜 D.肌浆网膜 7. 下述哪项不属于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A.易受各种体液因素的影响 B.不呈现骨骼肌和心肌那样的横纹 C.细肌丝结构中含有肌钙蛋白 D.肌浆网不如骨骼肌中的发达 8.衡量组织或细胞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阈电位 B.刺激时间 C.阈刺激 D.阈值 9. 保持一定作用时间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反应最小刺激是 A.刺激阈 B.阈刺激 C.阈上刺激 D.阈下刺激

10. 美洲箭毒作为肌肉松驰剂是由于 A.它和乙酰胆碱竞争终板膜上的受体 B.它增加接头前膜对Mg2+的通透性 C.抑制Ca2+进入接头前膜 D.抑制囊泡移向接头前膜 11. 运动神经兴奋时,何种离子进人轴突末梢的量与囊泡释放量呈正交关系A.Ca2+B.Mg2+C.Na+D.K+ 12. 用细胞内电极以阈强度刺激单根神经纤维使之兴奋,其电流方向应是A.内向 B.外向 C.内、外向迅速交变 D.内、外向电流均可 13. 正常细胞膜外Na+浓度约为Na+浓度的 A.2l倍B.5倍C.12倍D.30倍 14. 在刺激作用下,静息电位值从最大值减小到能引起扩布性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这一膜电位称: A.动作电位 B.静息电位

生理学练习题(全)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A1 、机体中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脑脊液 D、组织液 E、血浆 D2、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 A、体液调节 B、自身调节 C、正反馈调节 D、负反馈调节 E、前馈控制 A3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非条件反射 C、条件反射 D、反馈 E、前馈 D4 、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排尿反射 B、分娩过程 C、血液凝固 D、减压反射 E、动作电位去极化期的Na+内流C5、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 A 、人体血压稳定 B 、人体体液理化特性相对稳定 C、人体活动按某一固定程序进行,达到某一特定目标 D、体内激素水平不致过高 E、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B6、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作用,主要是通过: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正反馈 D、前馈 E、自身调节 A7、人体内02和CO2跨膜转运的方式是: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出胞 E、入胞 B8、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通过: A、主动转运 B、继发性主动转运 C、易化扩散 D、单纯扩散 E、入胞 C9、下列离子中,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其通透性最大的是: A 、Cl-B、Na+C、K+D、Ca2+E、Mg 2+ B10、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由于: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出胞作用 E、入胞作用 A11、在静息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稳态状态称为: A、极化 B、去极化 C、倒极化 D、复极化 E、超极化 A12、降低细胞外液K+浓度,将使: A、静息电位增高 B、静息电位降低 C、静息电位增高而峰电位降低 D、静息电位降低而锋电位幅值增高 E、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增大 C13、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 B、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全或无) D、动作电位的传导距离随刺激强度的大小而改变 E、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 C14、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B、传导的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来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 C、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衰减 D、传导速度与神经纤维的直径有关 E、传导速度与温度有关 C15、人工减少细胞浸浴液中的Na+浓度,神经动作电位的幅度: A、不变 B、加大 C、减少 D、先加大,后减少 E、先减少,后加大 B16、当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由-90mV变化为-100mV时称为: A、去极化 B、超极化 C、反极化 D、复极化 E、除极化

神经系统练习题(含答案)

神经系统疾病》练习题 一、A1 型单选题 1、可表现为急性突发性头痛的疾病是 A、脑血管疾病 B、脑肿瘤 C、高血压 D、败血症 E、急性中毒 答案:A 2、保持急性意识障碍病人呼吸道通畅的护理,错误的措施是 A、仰卧位 B、肩下垫高 C、及时吸痰 D、抽搐者进行适当约束 E、有幻觉者要防止 走失和伤人毁物 答案:A 3、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见于 A、椎间盘脱出症 B、多发性神经炎 C、内囊病变 D、桥脑损害 E、脊髓横贯性损害答案:B 4、病变同侧面部感觉缺失和对侧肢体痛、温觉障碍。此种感觉障碍称之为 A、末梢型 B、后根型 C、节段性 D、传导束型 E、交叉型 答案:E 5、一侧面部和肢体运动障碍。称之为 A、单瘫 B、偏瘫 C、交叉性瘫痪 D、截瘫 E、局限性瘫痪 答案:B 6、截瘫常见于 A、周围神经病 B、内囊出血 C、脊髓横贯性损害 D、高颈段病变 E、肌病 答案: C 7、不符合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的一项是 A、病损部位在大脑皮质、内囊、脊髓等 B、无明显的肌萎缩 C、肌张力痉挛性降低 D、 腱反射亢进E、病理反射阳性 答案: C 8、破伤风病人的角弓反张位,其肌张力的改变称之为 A、僵硬 B、强直 C、痉挛 D、僵直 E、震颤 答案:D 9、上运动神经元性病变引起的肌肉僵硬、活动受限,其肌张力的变化称之为 A、折刀样强直 B、不随意运动 C、共济失调 D、扭转痉挛 E、铅管样强直 答案:A 10、处于脑出血急性期的病人,定时翻身应注意的最主要的问题是 A、动作轻柔 B、保护关节 C、防止牵动头部 D、观察受压情况 E、协助生活护理 答案:C 11、护理有吞咽障碍的病人进食,不妥的措施有 A、病人取坐位、头稍前倾 B、提供安静的进食环境,进食时不要说话 C、小口、慢咽,充分 咀嚼,尽量自己进食D、有面瘫者,宜将食物放在口腔健侧舌根部E、进食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误吸的表现答案: D 12、三叉神经痛不应有的表现是 A、面部发作性剧痛 B、患侧面部皮肤粗糙 C、痛性抽搐 D、随病程的延长面部痛觉减退 E、有触发点 答案:D

生理学各章练习题--《第十章神经系统》

生理学各章练习题--《第十章神经系统》

第十章神经系统 【习题】 四、各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 ( ) A.不受温度的影响 B.与直径成正比 C.与刺激强度有关 D.与髓鞘的厚度无关 2.神经细胞兴奋阈值最低,最易产生动作电位的部位是 ( ) A.胞体 B.树突 C.轴丘 D.轴突末梢 3.哺乳动物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主要靠 ( ) A.单纯扩散 B.化学突触 C.电突触 D.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4.中枢神经系统内,化学传递的特征不包括( ) A.单向传递 B.中枢延搁 C.兴奋节律不变 D.易受药物等因素的影响 5.EPSP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提高了对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 ( )

A.Na+、K+、Cl-,尤其是Na+ B.Ca2+和K+ C.Na+、K+、Cl-,尤其是K+ D.Na+、K+、Cl-,尤其是Cl- 6.IPSP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的增加 ( ) A.Na+ B.Ca2+ C.K+和Cl-,尤其是Cl- D.Na+ 、K+和Cl-,尤其是K+ 7.EPSP是 ( ) A.动作电位 B.阈电位 C.静息电位 D.局部去极化电位 8.缝隙连接是神经元间电突触传递的结构基础,它普遍存在于 ( ) A.外周神经内 B.交感神经内 C.中枢神经内 D.副交感神经内 9.兴奋性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相同点是( ) A.突触后膜膜电位去极化 B.是递质使后膜对某些离子通透性改变的结果 C.都可向远端不衰减传导

D.都与后膜对Na+通透性降低有关 10.为保证神经冲动传递的灵敏性,递质释放后( ) A.不必移除或灭活 B.保持较高浓度 C.必须迅速移除或灭活 D.保持递质恒定 11.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递质是 ( ) A.乙酰胆碱 B.去甲肾上腺素 C.5-羟色胺 D.多巴胺 12.去甲肾上腺素存在于 ( ) A.自主神经节前纤维 B.神经-肌肉接头 C.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 D.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 13.N1受体存在于下述组织结构 ( ) A.支气管平滑肌 B.内脏平滑肌 C.自主神经节的突触后膜 D.神经肌肉接头 14.对肾上腺素能纤维正确的叙述是 ( ) A.其末梢释放的递质都是去甲肾上腺素 B.它包括所有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C.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纤维是肾上腺素

生理学第八版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解析

第一章思考题 1. 生理学研究为必须在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以及整体水平进行?人体生理学研究人体功能,由于人体功能取决于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取决于组成这些器官系统的细胞的功能,细胞功能又取决于亚细胞器和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所以,要全面探索人体生理学,研究应在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以及分子水平上进行,并将各个水平的研究结果加以整合。 2. 为什么生理学中非常看重稳态这一概念? 人体细胞大部不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而是浸浴在细胞外液(血液、淋巴、组织液等)之中。因此,细胞外液成为细胞生存的体环境,称为机体的环境。细胞的正常代活动需要环境理化因素的相对恒定,使其经常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种状态称为稳态或自稳态。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其维持需要全身各系统和器官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协调。稳态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因为细胞的各种代活动都是酶促反应,因此,细胞外液中需要足够的营养物质、O2和水分,以及适宜的温度、离子浓度、酸碱度和渗透压等。细胞膜两侧一定的离子浓度和分布也是可兴奋细胞保持其正常兴奋性和产生生物电的重要保证。稳态的破坏将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如高热、低氧、水与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等都将导致细胞功能的重损害,引起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在临床上,若某些血检指标在较长时间明显偏离正常值,即表明稳态已遭到破坏,提示机体可能已患某种疾病。3. 试举例说明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在生理功能活动调节中的意义。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

原先活动相反的向改变,称为负反馈。人体的负反馈极为多见,在维持机体生理活动的稳态中具有重要意义。动脉血压的压力感受性反射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通过反射抑制心脏和血管的活动,使心脏活动减弱,血管舒,血压便回降;相反,而当动脉血压降低时,也可通过反射增强心脏和血管的活动,使血压回升,从而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向改变,称为正反馈。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产生“滚雪球”效应,或促使某一生理活动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最大效应。如在排尿反射过程中,当排尿发动后,由于尿液进入后尿道并刺激此处的感受器,后者不断发出反馈信息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使排尿反射一再加强,直至尿液排完为止。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这种自动控制形式称为前馈。如在寒冷环境中,当体温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刺激体温调节中枢,使机体的代活动加强,产热增加,同时皮肤血管收缩,使体表散热减少,于是体温回升。这是负反馈控制。但实际上正常人的体温是非常稳定的。因为除上述反馈控制外,还有前馈控制的参与,人们可根据气温降低的有关信息,通过视、听等感受器官传递到脑,脑就立即发出指令增加产热活动和减少机体散热。这些产热和散热活动并不需要等到寒冷刺激使体温降低以后,而是在体温降低之前就已经发生。条件反射也是一种前馈控制。

神经系统练习题(含答案)

《神经系统疾病》练习题 一、A1型单选题 1、可表现为急性突发性头痛得疾病就是 A、脑血管疾病 B、脑肿瘤 C、高血压 D、败血症 E、急性中毒 答案:A 2、保持急性意识障碍病人呼吸道通畅得护理,错误得措施就是 A、仰卧位 B、肩下垫高 C、及时吸痰 D、抽搐者进行适当约束 E、有幻觉者要防止走失与伤人毁物 答案:A 3、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见于 A、椎间盘脱出症 B、多发性神经炎 C、内囊病变 D、桥脑损害 E、脊髓横贯性损害 答案:B 4、病变同侧面部感觉缺失与对侧肢体痛、温觉障碍。此种感觉障碍称之为 A、末梢型 B、后根型 C、节段性 D、传导束型 E、交叉型 答案:E 5、一侧面部与肢体运动障碍。称之为 A、单瘫 B、偏瘫 C、交叉性瘫痪 D、截瘫 E、局限性瘫痪 答案:B 6、截瘫常见于 A、周围神经病 B、内囊出血 C、脊髓横贯性损害 D、高颈段病变 E、肌病 答案:C 7、不符合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得一项就是 A、病损部位在大脑皮质、内囊、脊髓等 B、无明显得肌萎缩 C、肌张力痉挛性降低 D、腱反射亢进 E、病理反射阳性 答案:C 8、破伤风病人得角弓反张位,其肌张力得改变称之为 A、僵硬 B、强直 C、痉挛 D、僵直 E、震颤 答案:D 9、上运动神经元性病变引起得肌肉僵硬、活动受限,其肌张力得变化称之为 A、折刀样强直 B、不随意运动 C、共济失调 D、扭转痉挛 E、铅管样强直 答案:A 10、处于脑出血急性期得病人,定时翻身应注意得最主要得问题就是 A、动作轻柔 B、保护关节 C、防止牵动头部 D、观察受压情况 E、协助生活护理答案:C 11、护理有吞咽障碍得病人进食,不妥得措施有 A、病人取坐位、头稍前倾 B、提供安静得进食环境,进食时不要说话 C、小口、慢咽,充分咀嚼,尽量自己进食 D、有面瘫者,宜将食物放在口腔健侧舌根部 E、进食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误吸得表现 答案:D 12、三叉神经痛不应有得表现就是 A、面部发作性剧痛 B、患侧面部皮肤粗糙 C、痛性抽搐 D、随病程得延长面部痛觉减退 E、有触发点

生理学复习思考题

《生理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单选题 1.氧的跨膜转运是通过( ) A.易化扩散 B、主动转运C.单纯扩散 D、继发性主动转运 E、入胞和出胞作用 2.人体体温保持恒定,需要() A.自身调节 B.负反馈 C.正反馈 D.条件反射 E.环境温度稳定 3.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的共同特征为() A.反射活动 B.动作电位 C.神经传导 D.机械收缩 E.分泌 4.当后一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内会引起() A.等长收缩 B.等张收缩C 单收缩D 完全强直收缩E.不完全强直收缩 5.连续刺激不能使动作电位波形叠加的原因是() A.刺激强度不够 B.刺激频率不够 C.存在不应期 D.细胞能量不足 E.离子分布的恢复需要时间 6.维持某种功能状态稳定有赖于() A.负反馈 B.自身调节 C.条件反射 D.正反馈 E.非条件反射 7.组织处于绝对不应期,其兴奋性()

A.为零 B.较高 C.正常 D.无限大 E.较低 8。静息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是() A. K+向膜外扩散的平衡电位 B.没有离子跨膜流动 C. K+外流同时Na+内流 D. K+外流同时Cl-_外流 E. Na+内流同时Cl-内流 9.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A. K+易化扩散的结果 B. Na+易化扩散的结果 C.膜上钠钾泵活动的结果 D.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E.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大 10.就单根神经纤维而言,与阈强度相比较,刺激强度增加一倍时,动作电位的幅度(A.增加一倍B.增加二倍C.减少一倍D.减少二倍E.保持不变 11.正反馈调节的意义在于() A.改善受控部分接受控制信息的反应状态 B.保持功能活动的稳态 B.使控制部分受到抑制D.使某一生理功能活动迅速完成 E.增强受控部分对控制信息的敏感性 12.内环境是指() A.机体生活的外部环境 B.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C.细胞内液 D.胃肠道管腔内的环境 E.呼吸道内的环境 13.连续刺激落在前—刺激引起的收缩期内会引起() A.单收缩 B.不完全强直收缩 C.等长收缩 D.完全强直收缩 E.舒张 14.保持内环境稳态主要靠() A.与外环境隔绝 B.保持代谢绝对平衡 C.限制能量供应 D.各系统器官协调话动 E.限制剧烈的活动 15.关于刺激的定义,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动物生理学实验思考题

实验二:坐骨神经标本的制作 1、毁坏脑颅----单毁随。保持静止,麻醉蟾蜍,减少痛苦。 2、脑颅+脊髓----双毁随。排除中枢神经对腓肠肌的m 影响。 3、完整的标本:坐骨神经脊柱骨+坐骨神经+腓肠肌+股骨头或胫腓骨头 4、任氏液的作用:它包括钾离子,钙离子、钠离子,氯离子,碳酸氢根和磷酸二氢根等等。 维持其正常生理机能,维持细胞渗透压稳定,保持内环境稳态,相当于机体中的组织液。 5、注意事项:用锌铜弓刺激时神经干要悬空,切勿接触其他物体。如果神经干结扎不好, 通电断电时会引起腓肠肌收缩,需要重新结扎。剥过皮的保本不可和皮肤,赃物接触6、如何保持机能正常:1、金属器械不要碰及、损伤神经或腓肠肌2、保持湿润,常加任氏 液,最好先泡一会. 实验三四:骨骼肌单收缩和收缩特性 1定义: 阈强度或阈刺激,即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作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兴奋或动作电位,但并非对组织细胞不产生任何影响。 最适刺激强度 有了阈刺激也就是刺激导致的电位变化已经达到了阈电位,这样就会有动作电位的产生,从而形成局部电位 因为骨骼肌收缩是许多神经纤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刺激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兴奋的神经纤维增多,多支配的骨骼肌肌纤维也会随之增多,收缩增强 活的神经肌肉组织具有兴奋性,能接受刺激发生兴奋反应。标志单一细胞兴奋性大小的刺激指标一般常用阈值即强度阈值表示,阈值是指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达到这种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单一细胞的兴奋性是恒定的,但是不同细胞的兴奋性并不相同。因此,对于多细胞的组织来说,在一定范围内,刺激与反应之间表现并非“全或无”的关系。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是多细胞组织,当单个方波电刺激作用于坐骨神经或腓肠肌时,如果刺激强度太小,则不能引起肌肉收缩,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才能引起肌肉发生最微弱的收缩,这时引起的肌肉收缩称阈收缩(只有兴奋性高的肌纤维收缩)。以后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幅度也相应增大,这种刺激强度超过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当刺激强度增大到某一数值时,肌肉出现最大收缩反应。如再继续增大刺激强度,肌肉的收缩幅度不再增大。这种能使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最适强度,具有最适强度的刺激称为最大刺激。最大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称最大收缩(所有的肌纤维都收缩)。由此可见,在一定范围内,骨骼肌收缩的大小取决于刺激的强度,这是刺激与组织反应之间的一个普遍规律。 2单收缩 潜伏期、动作电位产生及传导至神经肌肉接头,再到肌纤维 收缩期、 舒张期 3两个刺激: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时程而大于不应期,则出现两个收缩反应的重叠,称为收缩的总和。 4串刺激:当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各自的收缩则完全融合肌肉出现持续的收缩状态,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生理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1.环境:环境指细胞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2. 稳态:环境各种理化特性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环境稳态。 3. 刺激:能引起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或整个机体发生反应的、外环境变 化统称为刺激。 4. 兴奋性: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5. 阈强度(阈值):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情况下, 能引起细胞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阈值)。 6. 正反馈:干扰信息作用于受控部分使输出变量发生变化,监测装置检测到 这种变化并发出反馈信息作用于控制部分,通过改变控制信息来调整受控部分的活动,使输出变量向着与原来变化相同的方向变化,进一步加强受控部分的活动,此种反馈调节即为正反馈。如排尿,分娩,血液凝固等过程。 7. 负反馈:干扰信息作用于受控部分使输出变量发生变化,监测装置检测到 这种变化并发出反馈信息作用于控制部分,通过改变控制信息来调整受控部分的活动,使输出变量向着与原来变化相反的方向变化,以维持稳态,此种反馈调节即为负反馈。如体温调节、血压调节等。 一、名词解释 1. 继发性主动转运:许多物质在进行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时所 需的能量并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来自钠泵活动形成的势能贮备,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2. 电压门控通道:由膜电位控制其开关的离子通道,即是电压门控通道,也 称为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 3. 兴奋性:有生命的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时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4. 阈强度:在强度时间变化率和刺激持续时间固定不变时,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阈值(threshold)。 6. 局部电流:在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发生部位与邻接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产生的电荷移动称为局部电流。 7. 兴奋-收缩藕联:是指从肌膜兴奋到出现肌细胞收缩之间的中介过程。包括:兴奋由横管向肌细胞深处的传导;三连管结构的信息传递;以及肌质网对Ca2+的储存、释放和再聚集及其与肌丝滑行的关系 二、问答题 1. 试述Na+-K+泵的本质、作用及生理意义。 Na+-K+泵也称Na+-K+依赖式ATP酶,具有酶的特性,可使ATP分解释放能量。Na+-K+泵的作用主要是将细胞的Na+移出细胞外和将细胞外的K+移入细胞,形成和维持细胞高K+和细胞外高Na+的不均衡离子分布。其生理意义为:①建立细胞高浓度K+和细胞外高浓度Na+的势能储备,成为细胞兴奋的基础,使细胞表现出各种生物电现象,也可供细胞的其它耗能过程利用;②细胞高浓度K+是许多代反应进行的必须条件;③阻止Na+和相伴随的水进入细胞,可防止细胞肿胀,维持正常形态。 2. 什么是静息电位?其产生机制如何? 静息电位是指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其形成机制是: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对K+有较高的通透能力而对其他离子的通透能力较小,细胞膜外离子由于Na+-K+泵的作用而呈现不均衡分布,细胞K+和带负电的蛋白质浓度大于细胞外而细胞外Na+和Cl-浓度大于细胞,因此安静状态时K+就会顺浓度差由细胞移向细胞外,而膜带负电的蛋白质分子不能透出细胞,于是K+

生理学 第十章 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

第十章神经系统复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不包括 A 双向性 B 相对不疲劳性 C 绝缘性 D 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E 生理完整性2.关于兴奋在中枢的扩布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有中枢延搁 B 总和 C 不衰减 D 单向扩布 E 兴奋节律的改变 3.参与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受体属于 A 毒蕈碱受体 B N型ACh门控通道 C M型ACh门控通道 D促代谢型受体E突触前受体 4.兴奋性化学突触的传递过程不包括 A 突触前膜的Ca2+内流 B 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 C 突触后膜的超极化 D 突触后膜产生去极化电位 E 突触后膜的兴奋性升高 5.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是由于 A 突触前膜的预先超极化B突触前膜的预先去极化 C 突触前抑制性递质释放过多 D 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 E 突触后膜的超极化 6.脊髓内由Renshaw细胞构成的回返性抑制使用的神经递质是 A 乙酰胆碱 B 去甲肾上腺素 C γ-氨基丁酸 D 多巴胺 E 5-羟色胺 7.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过程不包括 A 突触前膜的预先去极化 B 突触后膜超极化 C 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 D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 E 有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 8.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些离子的通透性增高? A Na+ 、K+ 、Ca2+ 尤其是Ca2+ B Na+ 、K+ 、Cl-尤其是Na+ C K+ 、Ca2+ 、Na+尤其是K+ D Na+ 、K+ 、Cl-尤其是Cl- E K+ 、Ca2+ 、Cl-尤其是Ca2+ 9.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下列哪些离子的通透性增高? A Na+ B K+ C Na+和K+ D Ca2+ E Cl- 10.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首先产生于下列哪个部位? A 胞体 B 树突起始处 C 轴突起始处 D 轴突分支处 E 树突棘 11.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轴突侧枝与Renshaw细胞间的突触传递使用的递质是A 乙酰胆碱B 去甲肾上腺素C γ-氨基丁酸 D 多巴胺 E 5-羟色胺 12.反射活动的简单与复杂关键在于反射弧的哪个部分? A 感受器 B 传入神经纤维 C 反射中枢 D 传出神经纤维 E 效应器 13.中枢活动的后放效应主要是由于神经元池中存在着哪种联系方式? A 辐散式联系 B 聚合式联系 C 单突触联系 D 平行式联系 E 震荡式联系14.与丘脑的感觉接替无关的感觉传导道是 A 视觉传导道 B 听觉传导道 C 嗅觉传导道 D 本体感觉传导道 E 浅感觉传导道 15.来自特异投射系统的神经纤维主要终止于 A 大脑皮层中央后回的第四层 B 中央前回的第四层 C 中央后回的各层 D 中央前回的各层 E 丘脑腹后外侧核

病理生理学思考题及答案

《病理生理学》思考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组织间液和血浆所含溶质的主要差别是 A、Na+ B、K+ C、有机酸 D、蛋白质 2、低渗性脱水患者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A、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血浆 C、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组织间液 D、细胞外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内液 3、对高渗性脱水的描述,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高热患者易于发生 B、口渴明显 C、脱水早期往往血压降低 D、尿少、尿比重高 4、某患者做消化道手术后,禁食三天,仅静脉输入大量5%葡萄糖液,此患者最容易发生的电解质紊乱是 A、低血钠 B、低血钙 C、低血磷 D、低血钾 5、各种利尿剂引起低钾血症的共同机理是 A、抑制近曲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 B、抑制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重吸收 C、通过血容量的减少而导致醛固酮增多 D、远曲小管Na+-K+交换增强 6、下列哪项不是组织间液体积聚的发生机制? A、毛细血管内压增加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D、微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7、高钙血症患者出现低镁血症的机制是 A、影响食欲使镁摄入减少 B、镁向细胞内转移

1 / 13 C、镁吸收障碍 D、镁随尿排出增多 8、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上腹部不适呕吐急诊入院,血气检测表明PH7.39,PaCO 25.9Kpa(43.8mmHg),HCO 3ˉ26.2mmol/L,Na+142mmol/L,Clˉ96.5mmol/l,可判定该患者有 A、正常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B、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C、正常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D、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9、血浆【HCO 3ˉ】代偿性增高可见于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D、慢性呼吸性碱中毒 10、严重的代谢性碱中毒时,病人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 A、脑内H+含量升高 B、脑内儿茶酚胺含量升高 C、脑内r-氨基丁酸含量减少 D、脑血流量减少 11、血液性缺氧的血氧指标的特殊变化是 A、动脉血氧分压正常 B、动脉血氧含量下降 C、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D、动脉血氧容量降低 12、急性低张性缺氧时机体最重要的代偿反应是 A、心率加快 B、心肌收缩性增强 C、肺通气量增加 D、脑血流量增加 13、下述哪种不属于内生致热原 A、干扰素 B、淋巴因子 C、肿瘤坏死因子 D、巨噬细胞炎症蛋白

生理学知识点复习思考题

生理学复习思考题 1、中文名词 (1)内环境:生理学中将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即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p5) (2)稳态:也称自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p5) (3)阈电位:当某些刺激引起膜内正电荷增加,即负电位减少(去极化)并减少到一个临界值时,细胞膜内的钠通道才大量开放而触发动作电位,这个能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成为阈电位。(p36) (4)阈值:能使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强度刺激,称为阈强度或阈值。(p35)(5)血型: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p80) (6)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p56)(7)舒张压:心室舒张末期动脉血压达最低值时的血压。(p122) (8)收缩压:心室收缩期中期达到最高值时的血压。(p122) (9)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p87) (10)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分输出量,也称心输出量。(p91) (11)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等于潮气量和无效腔气量之差与呼吸频率的乘积。(p163) (12)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和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p167)(13)慢波(基本电节律):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自发地产生周期性的轻度去极化和复极化,由于其频率较慢,故称慢波;因慢波频率对平滑肌的收缩节律起决定性作用,故又称基本电节律。(p188) (14)脑-肠肽:在消化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内双重分布的肽类物质统称脑-肠肽。(p192) (15)肾糖阈:当血糖浓度达180mg/100ml血液时,有一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已达极限,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此时的血浆葡萄糖浓度称为肾糖阈。(p252)(16)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p244) (17)水利尿:引用大量清水,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水利尿。(p259) (18)渗透性利尿:由于渗透作用,也使一部分水保留在小管内,导致小管液中的Na+被稀释而浓度降低,于是小管液和上皮细胞之间的Na+浓度梯度降低,从而是Na+的重吸收减少而小管液中有较多的Na+,进而又使小管液中保留较多的水,结果使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和NaCl排出量增多。这种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p252) (19)静息电位: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两侧存在的外正内负且相对平稳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p27) (20)动作电位:细胞在静息电位基础上接受有效刺激后产生的一个迅速的可向远处传播的膜电位波动。(p29) (21)牵张反射:有完整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外力牵拉伸长时引起的被牵拉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