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5血液与运动5

5血液与运动5

5血液与运动5
5血液与运动5

第五章血液与运动

(一)填空题

1、血液是由和组成。

2、正常成人体液占体重的约占,分为和。

3、离心后的抗凝血,上层是,下层是。

4、血液的比重取决于,其粘滞性主要来自于的摩擦力。

5、正常成年人红细胞数,男性为,女性。

6.青春期后,男性的红细胞数比女性,主要是由于水平较高。

7.正常白细胞数目为,血小板数目为。

8.白细胞中吞噬能力最强的是,能释放组织胺和肝素的是,与机体特异免疫功能关系密切的是。

9.血型是依据的抗原特异性而走,临床意义较大的血型系统是和。

10.根据白细胞在光镜下将其分为和。

11.根据颗粒的嗜色性将有粒白细胞分为、和

12.无颗粒细胞有和两种。

13.运动后外周血中白细胞增多,主要是和。

14.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有、和。

15.缺气或贫血时,肾脏产生的增多,主要促进增殖分化,从而促使红细胞生成增多。

(二)判断题

1.只要红细胞的比容值增大,血液运输O2和CO2的能力就增强,反之则减弱。( ) 2.血浆蛋白除能维持血浆渗透压外,还具有缓冲血液酸碱度、参与机体免疫、运输和凝血作用。( )

3.血液中的绝大多数无机盐是以分子形式存在的,其功能是维持晶体渗透压,体液的酸碱平衡,组织细胞的兴奋性等。( )

4.红细胞膜的表面积与红细胞体积的比值越大,其可塑性变形能力越小。( )

5.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愈高,则血液运输营养物质的能力就愈强。( )

6.血小板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故不属于血细胞。( )

7.成人的各种血细胞起源于骨髓,成熟于骨髓。( )

8.缺氧和雄性激素是刺激红细胞生成的重要因素。( )

9.脾脏是破坏衰老的红细胞、血小板的重要器官。( )

10.红细胞的凝集反应实质上是一种抗原—抗体反应。( )

11.某人的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其血型一定是A型。( )

12.在进行任何运动的开始阶段或短时间轻微的体力活动后,以及在赛前状态下,都可出现淋巴细胞增多的现象。( )

13.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分子或颗粒的数目无关,而与分子或颗粒的大小有关。( ) 14.流经肺泡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从肺泡内摄取的O2越多说明氧利用系数越大。( ) 15.碳酸酐酶既能催化的生成,又能催化H2CO3的解离,其反应方向主要取决于PCO2的大小。( )

16.静息状态下,静脉血的pH值大于动脉血的pH值。( )

17.运动时氧利用系数高于安静时的氧利用系数。()

18.血液是一种结缔组织。()

19.运动时氧的利用率高于安静时的氧利用率。()

20.在血液中,O2和CO2主要以化学结合的形式运输,因此,物理性溶解的作用并不大。()21.血浆蛋白除能维持血浆渗透压外,还具有缓冲血液酸碱度、参与机体免疫、

运输和凝血作用。( )

22.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和运动,除需要适宜的温度、渗透压等条件外,还需保持体液酸碱度的相对恒定。()

(三)单选题

1.内环境稳态是指( )。

A.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B.细胞内液的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C.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保持稳定。 D.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2.一个50kg体重的人,其血量为( )。

A. 4L B.2.5L C.5L D.3L

3.血浆的pH值稳定起决定作用的主要缓冲对是( )。

A.Na2HPO4/NaH2PO4 B.NaHCO3/H2CO3C.蛋白质/蛋白质-Na D.KHCO3/H2CO3 4.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

A.球蛋白 B.白蛋白 C.纤维蛋白原 D.无机盐

5.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 )。

A.葡萄糖 B.Na+和Cl- C.K+ D.白蛋白

6.血浆蛋白浓度下降可导致水肿,其原因是( )。

A.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B.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D.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7.有关血红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红蛋白与O2结合需酶催化 B.血红蛋白有运输O2和CO2的作用

C.血红蛋白有缓冲作用你 D.红细胞破裂后,血红蛋白作用消失

8.急性感染时,明显增多的白细胞是()

A.淋巴细胞 B.单核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中性粒细胞

9.机体的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相同的是()。

A.Na+浓度 B.K+浓度 C.胶体渗透压 D.总渗透压

10.血管外破坏红细胞的主要场所是()

A.肾和肝 B.脾和肝 C.胸腺和骨髓 D。肺和淋巴

11.剧烈运动时,下列血浆中下降的成分是()

A.乳酸 B.非蛋白氮 C.血浆蛋白 D.碱贮

12.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不与B型血的红细胞凝集,该人的血型为()

A.B型 B.AB型 C.A型 D.O型

13.血氧饱和度取决于()

A.红细胞比容 B.血液的温度 C.血红蛋白的含量 D.氧分压14.下列变化中可使血液氧离曲线右移的是()

A.CO2分压降低 B.温度降低 C.PH值升高 D.CO2分压升高15.若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为15g %,血红蛋白达到60%的饱和度时,每100ml血液中的

氧含量为()

A.20ml B.15ml C.12ml D.14ml

16.成年人的造血组织是( D )

A.肝脏 B.脾脏 C.胸腺 D.骨髓

17.关于比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血液>红细胞>血浆 B.血液>血浆>红细胞

C.红细胞>血浆>血液 D.红细胞>血液>血浆

18.血小板含量明显减少时,皮肤下易产生瘀血,其原因是血小板()。

A.易粘附在血管内膜 B.使血管回缩出现障碍

C.聚集能力下降 D.不能修复和保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19.血浆中的碳酸氢盐主要在红细胞内生成是因为()

A.红细胞含有丰富的Hb B.红细胞含有丰富的碳酸酐酶

C.细胞膜上有特异性载体 D.血浆蛋白可抑制与CO2与水的反应

20.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主要是( )。

A.红细胞叠连增多 B.血小板的聚集

C.红细胞的凝集和溶解 D.血浆小出现纤维蛋白

21.静脉输人0.9%NaCl溶液可使( )。

A.血浆渗透压升高 B.血浆渗透压下降

C.红细胞体积变小 D.红细胞体积不变

22.最能反应内环境稳态的体液部分是( )。

A.细胞内液 B.淋巴液 C.血浆 D.尿液

(四)多选题

1、血清与血浆的区别点在于前者()

A、含有大量清蛋白

B、缺乏某些凝血因子

C、缺乏纤维蛋白原

D、增加了血小板释放的物质

2、红细胞消耗葡萄糖产生的能量用于()

A、供给细胞膜上Na+、K+泵的活动;

B、保持红细胞的双凹圆碟形

C、用于保持低铁血红蛋白不致被氧化;

D、用于结合和运输氧。

3、父母血型分别为A 型和B型,其子女的血型为()

A、A 型;

B、B型;

C、AB 型;

D、O 型。

4、血小板的功能有()

A、促进止血;

B、加速凝血;

C、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D、释放免疫物质。

5、正常人血液在血管内不凝固的原因是()

A、血液流动快;

B、血管内膜光滑平整;

C、纤维蛋白系统的溶解作用;

D、有抗凝物质存在。

6、O2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有()

A、溶解于血浆中;

B、与血浆蛋白结合;

C、与Hb 结合;

D、溶解于红细胞内。

7、促使红细胞释放氧的因素有()

A、Pco2升高;

B、pH值降低;

C、体温升高;

D、2,3-DPG 浓度升高。

8、影响血液粘滞性的因素有()

A、红细胞聚集的程度;

B、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

C、血流速度;

D、血浆蛋白的含量。

9、下列属于生理性止血过程的是()

A、血小板黏着与受损的血管壁;

B、血小板释放舒血管物质;

C、形成血凝块及血块会缩;

D、形成血小板止血拴。

10、关于红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红细胞结合和携带氧的过程不消耗能量;

B、红细胞仅能够进行无氧代谢;

C、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主要蛋白质;

D、成熟的红细胞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五)名词解释

1.贮存血量;

2.红细胞比容;

3.血型;4.渗透压;5.晶体渗透压;6.胶体渗透压;

7.血红蛋白氧容量;8.血红蛋白氧含量;9.血红蛋白氧饱和度;10.氧离曲线;11.氧用系数;12.波尔效应;13.碱贮备;14.体液;15.内环境;16.内环境稳态;17.缓冲对;18. 贫血

(六)简答题

1.简述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

2.简述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

3.简述各类白细胞的生理功能。

4.简述止血的生理过程。

5.血液是如何运输氧气的?

6.血液是如何将CO2由组织运输到肺部的?

(七)论述题

1.试分析氧解离曲线的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2.试述运动训练对血液的影响。

3.试分析血液和运动能力的关系。

第三章 血液

第三章血液 教学任务 1.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知血液的基本组成、主要理化特性。 2.掌握对血细胞的正常值、特性,血液的基本功能。 3.明确血量的一般概念及运动时的变化,明确血液对运动和训练的反应和适应。 教学重点 血细胞的正常值、特性,血液的基本功能。 教学难点 血液对运动和训练的反应和适应。 教学方法与手段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授课过程: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 新课引入:第三章血液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及其功能 血液是在心血管系统中循环流动的液体组织,它对内环境某些理化因素的波动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且可及时地反映内环境的微小变化,为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系统提供反馈信息。 一、血液的组成 血液是一种粘滞的液体,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血细胞也称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是血细胞以外的液体部分。血浆除含有大量的水分外,还含有多种化学物质、抗体和激素等。血细胞内的物质不断地透过细胞膜而与血浆中的物质进行交换。 水:占90%以上 血浆(50-60%)无机物:电解质(Na、K、Ca等) 有机物:血浆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血清:不含有纤维蛋白原的血浆 红细胞(男:40%-50% 女:37%-48%) 血细胞(40%-50%)白细胞 血小板(1%) 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一)血浆 1、水和电解质 血浆中含有大量水分,它是维持体液平衡的重要因素,水是血浆中各种物质的溶剂,参与维持渗透压等理化特性,实现血液与其它体液间的物质交换;水的比热大,可以吸热、散热,有助于正常体温的维持;水还与运输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有关。

血浆中所含的无机物,大部分是以离子状态存在的电解质。其中正离子主要是Na+,负离子主要是Cl-。这些离子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度和组织细胞的兴奋性。 2、血浆蛋白 血浆中含有多种分子大小和结构功能不同的蛋白质,其中白蛋白最多,球蛋白次之,纤维蛋白原最少。正常血浆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简写A/G)约为1.5—2.5。由于血浆蛋白,纤维蛋白原及部分球蛋白均由肝脏合成,故肝病患者A/G比值会下降甚至倒置。 血浆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1)作为多种代谢物质和激素的载体; (2)缓冲内环境的PH值; (3)免疫球蛋白等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4)参与生理止血; (5)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等。 3、非蛋白氮及其他 非蛋白氮(NPN)是指血浆中蛋白质以外的含氮物质,包括尿素、尿酸、肌酐、氨基酸、多肽等。 血液中还含有葡萄糖、乳酸及脂类等有机物。血脂通常与血浆蛋白结合在一起,以脂蛋白的形式运输, (二)血细胞 1、红细胞 (1)红细胞的形态、常值和功能 正常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大多呈双凹圆盘形,周边稍厚。其直经约为6-9um, 红细胞在全身血管中循环运行时,常要挤过口经比它小的毛细血管,这时红细胞将发生变形,在 通过之后又恢复原状。红细胞的这种双凹圆盘形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有利于它和周围血浆充分进

第五章 血液循环与运动

第五章血液循环与运动 一、是非题: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外周阻力增加时,致使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2、血液与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主要是在真毛细血管完成。 ()3、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可引起骨骼肌血管扩张。 ()4、运动开始时,由于迷走神经活动增加,交感神经紧张性降低,致使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输出量增多。 ()5、平均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1/2 ()6、动-静脉短路主要分布在皮肤,起调节体温的作用,经常处于关闭状态。 ()7、缩血管神经纤维都是交感神经纤维,故又称交感缩血管纤维。 ()8、去甲肾上腺素可使除冠状动脉外所有血管舒张,外周阻力明显增加,血压升高。()9、当血压升高时刺激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可反射性地引起心交感中枢和缩血管中枢紧张性加强、心迷走中枢紧张性减弱,使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下降,血压降低。 ()10、非运动员,在心率超过180次/分是,心输出量将减少其主要原因是心室充盈期缩短,心室充盈量减少,使搏出量减少一半以上,结果反而使心输出量下降。 二、选择题: ()1、健康成人在安静状态下,心率的正常范围为 A、50~70次/分 B、60~80次/分 C、60~100次/分 D、70~100次/分 E、65~85次/分 ()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表现为 A、静息时心率较慢 B、平常心率较快 C、心律不齐 D、阵发性心动过速 E、阵发性心动过缓 ()3、耐力运动员,进行剧烈运动时,最大心输出量为安静时的 A、3~4倍 B、5~6倍 C、5~7倍 D、7~8倍 E、2~3倍 ()4、心指数等于 A、心输出量×体表面积 B、每搏输出量×心率/体表面积 C、体表面积×心率/心输出量 D、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E、心输出量体×表面积/心输出量 ()5、对动脉血压变化较敏感的感受器位于 A、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 B、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C、心肺压力感受器

血液循环速度与肥胖

血液循环速度与肥胖 目前人类超重和肥胖症大幅增长,严重影响危害人类健康水平。 人类肥胖症的病因尚未阐明,基本认为是能量供需失调,内分泌调节功能失常,新陈代谢速度减缓等。 己知:人体大运动量的体育运动能达到减肥效果,但是,缓慢的非大运动量的气功、太极等锻炼方法,减肥效果更佳。我认为:血液循环速度、血氧饱和度、生物电强度、内分泌物质失衡等,是影响人类肥胖症的重要因素。 我认为:气功是以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通过肢体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提高血液循环速度、血氧饱和度、生物电强度,恢复人体应有的内分泌物质均衡,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功能,达到减肥作用。 我认为:一.气功的调息,是通过深长缓慢呼吸,在呼吸肌和腹肌收缩用力作用下,达到以下4点作用:1.血氧饱和度提高,氧化反应增快,二氧化碳排出增快。2.胸和腹腔内压力提高,产生血液循环第二动力源,心、肺、肝、肾、胰、脾、肠胃等血液循环加快。3.胸和腹腔内各脏器的生物电增强。 4.胸和腹腔内的多种激素和免疫物质分泌增多且整体均衡。 二.气功的调形,是通过肢体的肌肉收缩,达到产生血液循环第二动力源作用,提高肢体血液循环速度。三.气功的调心,

是通过上述二种手段,达到增快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和增强心脏生物电输出。在上述三种手段作用下,大脑获得的氧气、血液、生物电和内分泌物质增多,脑细胞新陈代谢增快,兴奋度提高,促进脑多巴胺等多种兴奋物质的分泌。提高人体细胞新陈代谢功能,增快消耗体能作用,达到减肥作用。 我认为:人体大运动量的结果是,一. 呼吸加快,血氧饱和度提高,氧化反应增快,二氧化碳排出增快。二.提高血液循环速度,促进胸、腹、脑部的数百种内分泌物质的分泌量且整体均衡,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功能。三. 生物电增强。增快消耗体能作用,达到减肥作用。 我认为:人体通过食物的消化、吸收,提供生理活动所需营养物质,同时由细胞转化为大量生物电,并蓄存在人体组织内,即食物转化为电能。人体静态下,由心脏和细胞产生的部分生物电以及氧化反应,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并提供热量维持人体恒温。冷血动物的生物电和热量,主要依靠太阳光照射转换,所以食物量消耗较少。人体动态下,肌肉活动消耗大量蓄存的生物电,并产生生物电,同时,心脏跳动消耗并产生大量生物电。所以说,大运动量的体育锻炼实质是消耗体内蓄存的大量生物电。生物电的消耗和氧化反应产生的大量热量,通过体表散发和汗液,排出体外,达到减肥作用。上述观点与现行减肥理念是不相同的。 如果运动量减少,消耗生物电减少,血液循环速度减缓,内

运动生理论述题

2014运动生理学 运动开始时机体首先分解肌糖原,持续运动5-10分钟后,血糖开始参与供能、 脂肪在安静时即为主要供能物质,在运动达30分钟左右时,其输出功率达最大、 蛋白质在运动中作为能源供能时,通常发生在持续30分钟以上的耐力项目、随着运动员耐力水平的提高,可以产生肌糖原及蛋白质的节省化现象、 最大摄氧量就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当心肺功能与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内(通常以每分钟为计算单位)所能摄取的氧量为最大摄氧量。也称为最大吸氧量或最大耗氧量。 VO2max受多种因素制约,其水平的高低主要决定于氧运输系统或心脏的泵血功能与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 1)氧运输系统对VO2max的影响 血红蛋白含量及其载氧能力与VO2max密切相关。心脏的泵血功能及每搏输出量的大小就是决定VO2max的重要因素。心脏的泵血功能就是限制运动员VO2max提高的重要因素。 2)肌组织利用氧能力对VO2max的影响 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主要与肌纤维类型及其代谢特点有关,慢肌纤维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分布,肌纤维中的线粒体数量最多、体积大且氧化酶活性高,肌红蛋白含量也较高。 3)其她因素对VO2max的影响 1 遗传因素VO2max的遗传度为93、5% 2、年龄、性别因素一般男子大于女子;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VO2max水平 由于乳酸代谢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渐增负荷运动时血乳酸急剧上升时的乳酸水平在1、4-7、5mmol/L 之间。因此,将个体在渐增负荷中乳酸拐点定义为“个体乳酸阈”。在运动实践中应用个体乳酸阈可以评定有氧工作能力、制定有氧耐力训练的适宜强度。 1)评定有氧工作能力 VO2max与LT就是评定人体有氧工作能力训练的重要指标。前者主要反映心肺功能,后者主要反映骨骼肌的代谢水平。系统训练对VO2max提高较小,它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系统训练对LT提高较大。显然,乳酸阈值的提高就是评定人体有氧工作能力训练增进更有意义的指标。 2) 制定有氧耐力训练的适宜强度 个体乳酸阈强度时发展有氧耐力训练的最佳强度。以个体乳酸阈强度进行耐力训练,能有效地提高有氧工作能力。 1) 持续训练法:指的就是强度较低、持续时间较长且不间歇进行训练的方法。 主要用于提高心肺功能与发展有氧代谢能力。练习时间要在5分钟以上,甚至可持续20---30分钟以上提高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均衡性与机能稳定性。改善参与运动的有关中枢间的协调关系,并能提高心肺功能及VO2max。引起慢肌纤维选择性肥大,肌红蛋白也有所增加。 2)乳酸阈强度训练法 运动员随训练水平的提高,有氧能力的百分利用率明显提高。在具体应用乳酸阈指导训练时,常采用乳酸阈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 3)间歇训练法:指在两次练习之间有适当的间歇,并在间歇期进行强度较低的练习,而不就是完全休息。特点1、完成的总工作量大2、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大

生理学各章练习题--《第三章血液》

第三章血液 【习题】 (一)单项选择 1. 下列哪种缓冲对决定着血浆的pH ( ) H2CO3 NaH2PO4 H2CO3 D.血红蛋白钾盐/血红蛋白 2. 构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 A.氯化钾 B.氯化钠 C.碳酸氢钾 D.钙离子 3.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下列哪项形成( ) A.球蛋白 B.白蛋白 C.氯化钠 D.纤维蛋白原 4. 蛋白质的浓度在体液中的分布是( )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 B.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5. 与血液凝固密切相关的成分是( ) A.白蛋白 B.球蛋白 C.纤维蛋白原 D.肾素 6. 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的主要因素是( ) A.血浆白蛋白减少 B.血浆血蛋白增多 C.血浆球蛋白增多 D.血浆球蛋白减少 7. 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 ) A.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B.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C.与血浆容积的百分比 D.与白细胞容积的百分比 8. 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A.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 B.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 C.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多 D.血细胞比容改变 9. 0.9%NaCl溶液与血浆相同的是( ) A.胶体渗透压+浓度 +浓度 D.总渗透压 10.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大小与红细胞发生哪些现象有关( ) A.凝集的快慢 B.叠连的快慢 C.运动的快慢 D.溶血的多少 11. 把正常人的红细胞放入血沉增快人的血浆中去,会出现下述哪种情况( ) A.不变 B.减慢 C.增快 D.先不变,后增快 12. 如将血沉增快人的红细胞放入血沉正常人的血浆中去,血沉会出现下述哪种情况( ) A.不变 B.减慢 C.加快 D.先不变,后加快 13. 影响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 A.中心静脉压 B.细胞外晶体渗透压 C.血浆和组织间的胶体渗透压 D.脉压

运动生理学--论述题章节

运动生理学可出论述题的章节(王瑞元2002年) 重要章节9、12 次重要3、11、13(3详见问答题章节) 第九章运动技能 1运动技能形成阶段的特点,如何进行教学 泛化阶段 1 泛化阶段,学生对动作只有感性认识,对其内在规律不完全理解;大脑皮质由于内抑制,特别是分化抑制未建立,所以兴奋和抑制过程扩散,学生做动作表现为:动作僵硬、不协调,多余与错误动作出现,动作费力 2教师应抓动作的主要环节,解决主要问题;不宜过多强调细节, 教师应用正确的示范和简练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动作 分化阶段 1 通过不断学习,对动作技能内在规律有初步理解,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逐渐集中,分化抑制得到发展,不协调和多余动作逐渐消除,大部分错误动作得到纠正,能较顺利地,连贯的完成动作动力定型初步建立,但遇到新异刺激,仍会出现多余和错误动作 2教师在泛化阶段应注意错误动作的纠正,强调动作细节,进一步发展分化抑制,使动作更加准确巩固阶段 1 该阶段已建立巩固的动力定型,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集中和准确,学生做动作时,准确、优美,某些动作环节出现自动化,环境变化时,动作技术不易破坏,完成动作时感到省力 2 为避免消退抑制出现,教师提出进一步要求,指导学生进行技术理论学习,有利于动力定型的巩固和动作质量的提高 2如何促进分化抑制的发展 1 学习运动技能初期,用明确的语言和正误对比法来发展分化抑制 2 运动实践中,采用增加动作难度提高分化能力,达到精细的分化 5影响运动技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A充分利用各感觉机能间的相互作用。B充分利用两个信号系统的相互作用c促进分化抑制的发展。D消除防御反射。E充分利用运动技能间的相互作用。 6运动条件反射是怎样形成的 a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和本体感觉与条件刺激物多次结合,在大脑皮质,各感官接受刺激引起相应的中枢兴奋,它与运动中枢建立起暂时的神经联系,形成----- b其中本体感觉的传入冲动有重要作用,既对前一个刺激的起强化作用又对后一个反射活动起始动作用7 运动技能与运动条件反射的不同 运动技能是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1 运动技能是一串复杂动作的综合,参与活动的中枢很多 2 所有的运动技能是成套动作,环环相扣,前一个动作是后一个的刺激信号,后一个又是前一个刺激信号的反应 3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对动作的每一环节进行监控和完善,而反映信息来自本体感受器,没有它,条件刺激不能强化,反射不能形成,不能掌握技能 8运动成绩与运动技能形成关系 运动成绩提高与运动技能的熟练程度有密切关系 1学习新技术初期:已掌握的与新技术有关的相似动作和动作经验有迁移作用,有利于新技术的掌握 2 后期:技术水平提高,要求条件反射的精确性提高,与初期的条件反射差别很大,相当于要重新建立新的条件反射。初期是粗糙的分化,后期要求精细的分化。技术水平越高,分化精度也高,建立也越困难。

运动生理学复习重点总汇

运动生理学复习重点总汇 1、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可能出现在名词解释) 2、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以别于整个机体所生存的外环境。(可能出现在名词解释) 3、细胞处于安静状态,细胞膜内外所存在的点位差称为静息电位。(可能出现在名词解释) 4、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细胞内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可能出现在名词解释) 5、述论肌肉收缩和舒张的过程.答案在书本P36页。 6、骨骼肌特性包括骨骼肌的物理特性、骨骼肌的生理特性。骨骼肌的物理特性: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或 负重时可被拉长,这种特性称为伸展性。而当外力或负重取消后,肌肉的长度又可恢复,这种特性称为弹性。骨骼肌的生理特性:1、骨骼肌的兴奋性。2、骨骼肌的收缩性。(可能出现在论述题) 7、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包括:向心收缩、等长收缩、离心收缩、超等长收缩。 8、向心收缩包括等张收缩、等动收缩。等张收缩:肌肉张力在肌肉开始缩短后即不再增加,直到收缩结束。 这种收缩形式称为等张收缩。有时也称为动力性或时相性收缩。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外界的阻力与肌肉收缩时肌肉产生的力量始终相等的肌肉收缩称为等动收缩。 9、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这种收缩称为等长收缩。 10、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称为离心收缩。 11、超等长收缩:超等长收缩是指骨骼肌工作时先做离心式拉长,继而作向心式收缩的一种复合收缩形式。 12、一个α-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称为运动单位。(可能出现在名词解释) 13、血细胞为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14、血液的功能包括(一)持续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血液能维持水、渗透压、酸碱度和体温等的相对稳定。这些因素的相对稳定会使人体的内环境相对稳定。只有在内环境相对稳定时,人体组织细胞才有正常的兴奋性和生理活动。(二)运输:血液不断地将从呼吸器官吸入的氧和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运送到身体各处,供给组织细胞进行代谢;同时,又将全身各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二氧化碳、水、尿素等)运输到肺、肾、皮肤等器官排除体外。(三)调节:血液将内分泌的激素运输到周身,作用于相应的器官(称肥器官)改变其活动,起着体液调节作用。所以,血液是神经—体液调节的媒介。(四)血液中的白细胞对于侵入人体的微生物和体内的坏死组织都有吞噬分解作用,称为细胞防御。血浆中含有多种免疫物质,如抗毒素、溶菌素等(总称为抗体),能对抗或消灭外来的细胞和毒素(总称为抗原),从而免于传染性疾病的发生。血小板有加速凝血和止血作用,机体损伤出血时,血液能够在伤口发生凝固,防止继续出血,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可能出现论述题) 15、血液的理化特性包括(一)颜色和比重:血液的颜色决定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的含量。(二)黏滞性:血液在血管内运行时,犹豫液体内部各种物质的分子或颗粒之间的摩擦,而产生阻力,使血液具有一定的粘滞性。(三)渗透性:渗透性是一切溶液所固有的一种特性,它是由溶液中质分子运动所造成的。水分子通过半透膜向溶液扩散的现象称为渗透现象,简称渗透。(四)酸碱度(可能出现在简答题或名称解释)16、红细胞的寿命平均为120天。正常成年男子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含有红细胞约450万—550万个,平均为500万个;成年女子每平方毫米血液中含有红细胞约380万个—460万个,平均为420万个。 17、我国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为120~160g/L。成年女性为110~150g/L。 18、白细胞是集体实施免疫功能的最重要成分,白细胞数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 19、正常人安静时血液中白细胞数为每立方毫米4000~10000个。 20、正常成人血小板的含量为每立方毫米10万~30万个,血小板的功能和生理特性主要表现有黏着、聚集、释放、收缩和吸附。 21、“运动员血液”是指经过良好训练的运动员,由于运动训练使血液状态发生了一系列适应性变化,如纤维蛋白溶解作用增加、血容量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加、血黏度下降等。这种变化在运动训练停止后是可以恢复的。具有这种特征的血液称为运动员血液。(可能出现在名词解释) 22、心机的生理特性包括1、自动节律性;2、传导性;3、兴奋性;4、收缩性。收缩性分为自动节律性收缩、对细胞外液的Ca2+浓度有明显依耐性、“全或无”同步收缩、不发生强直收缩。P95页(可能出现在简答、名词解释)

第三章血液

1. 50Kg的成年男性其血液总量和血浆量分别约为: A.2500ml和1000 ml B.5000ml和2500ml C.3500ml和2000 ml D.4500ml和2000ml E.60000ml和3500ml 2. 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 A.与血浆容积之比B.与血管容积之比 C.与白细胞容积之比D.占血液的容积百分比 E.与血浆中无机物的容积之比 3. 有关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占血浆渗透压的小部分B.主要由白蛋白组成 C.与血浆容量有关D.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时红细胞膨胀 E.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时血量增加 4. 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A.白蛋白B.葡萄糖C.球蛋白D.NaCl E.KCl 5. 下列溶液中属于等渗溶液的是: A.0.1%NaCl B.5%葡萄糖 C.2%尿素D.5%葡萄糖盐水 E.9%NaCl 6. 全血的粘滞性主要取决于: A.血浆蛋白含量B.红细胞数量 C.白细胞数量D.红细胞的叠连 E.NaCl的浓度 7. 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的重要因素是: A.组织液胶体渗透压B.血浆胶体渗透压 C.血浆晶体渗透压D.血浆白蛋白浓度 E.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 8.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意义主要是: A.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B.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 C.维持血管内外电解质的含量D.使水分通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E.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交换,维持血容量 9. 影响血管内外水分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血浆晶体渗透压B.血浆胶体渗透压 C.血浆渗透压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E.血浆的粘滞性 10. 血浆蛋白量显著减少时,可引起: A.血浆渗透压显著降低B.组织液生成增多 C.淋巴回流量减少D.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E.有效滤过压下降 11. 血浆中何种物质浓度改变时,可能引起组织水肿: A.血浆NaCl 浓度升高B.血浆球蛋白浓度下降 C.血浆白蛋白浓度下降D.血浆A/G比值增大 E.血浆葡萄糖浓度升高 12. 与红细胞的许多生理特征有密切关系的是: A.红细胞的数量B.血红蛋白的含量

考研运动生理学 简答题

问答题 1、简述肌纤维的兴奋--收缩欧联 2、肌电图的产生原理和在体育实践中的意义 3、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4、运动员血液特征和生理意义 5、如何应用血红蛋白指标指导科学训练 6、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 7、运动对心血管的影响 8、测定脉搏和血压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9、有训练的人和一般人在进行定量工作时心血管机能有何不同? 10、在呼吸过程中,呼吸是如何对人体酸碱平衡进行调节的 12、氧离曲线的特征及生理意义,影响因素 13、运动时如何进行与技术动作相适应的呼吸,如何合理地使用憋气? 14、二氧化碳、H离子和氧气对呼吸的影响15、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深慢的呼吸比浅快的呼吸效果好 16、简述糖酵解过程 17、糖的有氧氧化过程 18、皮肤的散热方式 19、运动对消化和吸收机能的影响 20、脂肪代谢与运动减肥 21、试述人体的三大供能系统及其供能特点? 22、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23、运动前后运动员应如何补糖更有效 24、试述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代谢产物有哪些途径排出 25、简述肾脏的功能 26、试述肾脏的血液循环过程及特点 27、试述肾单位的基本结构 28、影响肾小球滤过的主要因素 29、长跑后为什么尿量减少 30、运动性血尿的成因及影响因素 31、分泌功能轴的形成与作用过程 32、状态反射在人体运动中作用 33、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本质

34、试述个体乳酸阈在运动中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35、影响有氧耐力的因素 36、如何评价运动员的有氧工作能力 37、肌肉力量训练的生理学原则 38、肌肉力量的检测与评价 39、速度素质的生理基础 40、有氧耐力的生理基础 41、无氧耐力的生理基础 42、试述影响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因素 43、影响平衡能力的生理学因素及应用 44、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 45、疲劳易产生的部位与判断的生理指标 46、准备活动的目的或生理意义 47、什么是极点及它的产生原因 48、赛前状态的生理机制及产生原因49、人体进入高原的生理反应 50、高原应激对心肺功能影响 51、高原训练对人体产生生理作用 52、试述运动训练的生理学本质 53、水环境与运动能力 54、运动员安静状态下的生物学特征 55、如何根据机能评定结果监控运动量 56、简述机能评定的常用的生理学指标 57、影响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58、少年儿童循环机能的特点 59、儿童少年呼吸系统的特点 60、儿童少年神经系统的特点 61、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有哪些特点 62、运动生理负荷监测的基本原则 63、运动生理负荷监测的有哪些 64、运动生理负荷监测的基本内容 65、儿童少年的身体素质发展规律 66、如何运用运动生理学的知识去指导运动实践?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血液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内环境 2.血细胞比容 3.可塑变形性 4.渗透脆性 5.红细胞沉降率 6.趋化性 7.血浆 8.血清 9.红细胞悬浮稳定性10.血型11.体液 12.血液凝固 二、填空题 1.以细胞膜为界将体液分为____和____。血浆是____最活跃的部分,它可沟通各部分组织液,成为细胞与外环境间进行物质交换的____。 2.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称为____。 3.正常成年男子的血细胞比容为____;女子的血细胞比容为____。在脱水时,其值____;贫血时,其值____。 4.正常成人的全部血量约占体重的____。 5.血浆蛋白中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____,具有免疫功能的是____。 6.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意义是维持____与____之间的水平衡。 7.维持细胞内与细胞外之间水平衡的渗透压是____,主要是由____所形成。 8.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313mOsm/L。静脉输入0.9%NaCl溶液,血浆渗透压CD,血细胞形态____。 9.正常人血液pH值为____。血液pH值的相对恒定取决于所含的各种缓冲物质,在血浆中最主要的缓冲对是____。 10.成年男子红细胞平均约为____;女子平均约为____,这种差异主要与 ____水平有关。

11.正常成年男子Hb的含量是____;女子的Hb含量是____。 12.红细胞的脆性越小,说明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越____,越不易____。 13.血沉的正常值男子为____;女子为____。 14.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是____和____。 15.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因素是____和____。 16.离心沉淀后的抗凝血液,离心管上段是____,下段是____。 17.胃腺壁细胞功能异常可使内因子缺乏,导致____吸收障碍,可引起 ____。 18.高原居民红细胞数较多,是由于缺氧而导致肾脏产生____增多所致。 19.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白细胞数为____。其中中性粒细胞占总数的____;淋巴细胞占总数的____。 20.急性细菌性炎症的病人血中____增多;肠虫病患者血中____增多。 21.中性粒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能力、____和很强的____。 22.正常成人的血小板数量为____。血小板减少时,毛细血管的脆性____。 23.血小板聚集形成的血小板____,可以堵塞小血管伤口,利于____。 24.外源性凝血过程是由____所启动,这种因子存在于____。 25.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分为____,____,____三步。 26.血液凝固是一种____反应,加温可使凝固过程____。 27.人体血液内的抗凝物质主要有____和____。 28.人体体外抗凝血,最常用的抗凝剂是____和____。 29.大面积烧伤病人以补充____为最好;严重贫血的病人宜输入____。

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考试必考试题

运动条件反射; ⑶在形成运动条件反射过程中, 肌肉的传入冲动起着重要作用, 这是条件刺 激强化的因素, 没有这种传入冲动条件刺激得不到强化, 运动条件反射就不能形成。 所以形 成运动条件反射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必考) 1、简要说明血液的生理功能。 答:血液的生理功能有:⑴血液的运输功能,血液能够携带机体所需要的氧、蛋白质、糖、 脂肪酸、维生素、水、电解质等,把它们运送到全身各部分的组织细胞,把体内产生的代谢 产物C02、尿素、肌酐等运送到肺、肾、皮肤和肠道等排出;⑵能够保持血液酸碱平衡,血 液中有抗酸和抗碱的缓冲对,能对酸、碱物质进行中和,保持 pH 相对稳定;⑶能够调节体 温,血液能大量吸收体内产生的热量,并运送到体表散发;⑷有防御和保护功能, 血浆中有 多种免疫物质,白细胞能对抗或消灭外来的细菌和毒素,血小板能防止损伤部位继续出血, 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2、试述肾的泌尿过程。 答:肾的泌尿过程比较复杂,它是在肾单位和集合管中进行的,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 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三个过程。 ⑴肾小球的滤过: 循环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时, 除红细胞和大分子是的蛋白质外, 血 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较小分子量的血浆蛋白,都可滤入事囊腔内而形成滤液; 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 99%的水被重吸收,葡萄糖全 部被重吸收, 电解质也大部分被重吸收, 尿素等代谢尾产物仅小部分被重吸收或完全不被重 吸收; 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 分泌是指管腔上皮细胞通过新陈代谢, 将所产生的 物质分泌到小管液的过程; 排泄是指小管上皮细胞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直接排入小管液中的 过程。 总之,肾小球滤过生成的滤液, 经过重吸收和分泌与排泄处理后, 就成了终尿, 并排出体外。 3、为什么说运动技能形成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答: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建立一般的条件反射不同, 它是在本能和一般简单的运动条件反射的 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更复杂的运动条件反射。 ⑴参与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活动的中枢是由许多个中枢,有视觉、听觉、皮肤感觉、内脏活动 中枢与运动中枢联合进行的; ⑵所有的运动技能都是成套的动作, 动作之间有如连续的链条, 前一个动作的结束是后一个动作的开始的刺激信号, 使整套动作技能形成一连串的链锁性的

运动生理学博士真题-上海体育学院

上体2013-2005年博士真题 1,乳酸阈定义,应用 2,最大摄氧量,影响因素 3,姿势反射,种类及实践应用 4,运动对皮质和髓质影响 5,运动强度的生理学指标,如何确定中小强度运动?长期运动对人体的影响6,Aerobic Edurance 和 Aerobic Power 概念,训练手段和评价指标的区别 05年运动生理学考博试题 1、肌纤维类型与运动项目的关系。 2、有氧耐力及其训练 3、疲劳产生的原因。 4、低氧训练的生理学基础及应用所遵循的原则。 5、运动机能评定应注意的问题。 6、判定过度疲劳的指标。 06年生理学考博试题 一、10个名词解释 呼吸、运动处方、运动性疲劳、内环境、稳定状态、中枢延搁、进入工作状态、自由基、三联管、单收缩、心动周期。 二、论述 1、后负荷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2、特异性传导系统与非特异性传导系统的作用 特异性传导系统的功能:引起特定感觉。 非特异性传导系统的功能: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引起不特定感觉。 3、力量训练的生理学基础、训练方法与原则。 4、肌肉类型 5、疲劳的判断与恢复 6、中长距离跑人体呼吸系统和能量供应的特点。 07年生理学试题部分内容 1、简答题 5分X4 共20分 2、选择题 2分 X10 共20分 比较简单,请注意下上体那本生理学的那些细节,或者容易出选择题的内容。 3、论述题 20分X3 共60分 1)短游200M的身体机能特征 2)林加尔德现象、瓦尔瓦萨现象 在进行静力性工作时,呼吸和循环机能变化没有运动后明显,这种生理反应称为“林加尔德”现象。 体操练习中静力性工作产生憋气,血压随动作的进行和恢复出现特殊变化的规律。其特征表现为: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再上升,而后恢复到动作前水平;血液量也呈现先少、后多,再恢复常量。称这种变化为瓦尔沙瓦现象。3)心率/血压在运动训练学中的作用或者是心率/血压在运动中的作用 4) 无氧耐力

生理学 第三章血液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血液 试题精选 一、填空题 1.体液约占体重的① %,其中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② %,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③ %,血浆约体重的④ %。 2血装的渗透压大约与① %葡萄糖或② %氯化钠溶被相等,当血浆渗之 压明显降低时,进人红细胞内的水分③,致使红细胞④这种现象称为渗透性⑤。 3.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①、②和③三大类。其中含量最多的是④它是构成血浆⑤渗透压的主要成分,⑥是防御功能的的重要组成部分,⑦则参与血液凝固。 4.正常人血家的PH值为①,成它取决于血浆中主要缓冲对②的比值,正常值为③。 5.造血过程可分为①阶段、②阶段和③阶段等三个阶段。 6.红细胞的功能是①和②。生成红细胞所需的原料主要有③、 ④、⑤和⑥。 7. 白细胞可分为①、②、③、④和⑤等五类。 8.正常成人血小板的数量是①,当血小板数减少到② _以下时,可出现紫癜。 9.参与凝血过程的物质称为①。按其被发现的先后顺序,以②统一命名。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是③、④和⑤。按始动凝血的因子来源的不同,凝血过程可分为⑥性凝血和⑦性凝血两条途径。 10. 体内的抗凝系统可分为①抗凝系统和②抗凝系统两类。 11. 纤溶系统包括四种成分,即①、②、③和④。 12. ABO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①型、②型、③型和④ 型四种血型;Rh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⑤和⑥两种血型。 二、选择题 [A型题] 1.机体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 A. [Na+] B. [K+] C. [Ca2+] D.胶体渗透压 E.总渗透压 2.用溶血标本测定血清中的离子浓度,其结果是() A.血[K+ ]偏高 B.血[Na+ ]偏高 C.血[Ca2+ ]偏高 D.血[Cl- ]偏高 E.各种离子浓度变化不大 3. 血沉加快表示红细胞的() A.膜通透性增大 B.脆性增大 C.脆性减小

5血液与运动5

第五章血液与运动 (一)填空题 1、血液是由和组成。 2、正常成人体液占体重的约占,分为和。 3、离心后的抗凝血,上层是,下层是。 4、血液的比重取决于,其粘滞性主要来自于的摩擦力。 5、正常成年人红细胞数,男性为,女性。 6.青春期后,男性的红细胞数比女性,主要是由于水平较高。 7.正常白细胞数目为,血小板数目为。 8.白细胞中吞噬能力最强的是,能释放组织胺和肝素的是,与机体特异免疫功能关系密切的是。 9.血型是依据的抗原特异性而走,临床意义较大的血型系统是和。 10.根据白细胞在光镜下将其分为和。 11.根据颗粒的嗜色性将有粒白细胞分为、和 12.无颗粒细胞有和两种。 13.运动后外周血中白细胞增多,主要是和。 14.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有、和。 15.缺气或贫血时,肾脏产生的增多,主要促进增殖分化,从而促使红细胞生成增多。 (二)判断题 1.只要红细胞的比容值增大,血液运输O2和CO2的能力就增强,反之则减弱。( ) 2.血浆蛋白除能维持血浆渗透压外,还具有缓冲血液酸碱度、参与机体免疫、运输和凝血作用。( ) 3.血液中的绝大多数无机盐是以分子形式存在的,其功能是维持晶体渗透压,体液的酸碱平衡,组织细胞的兴奋性等。( ) 4.红细胞膜的表面积与红细胞体积的比值越大,其可塑性变形能力越小。( ) 5.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愈高,则血液运输营养物质的能力就愈强。( ) 6.血小板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故不属于血细胞。( ) 7.成人的各种血细胞起源于骨髓,成熟于骨髓。( ) 8.缺氧和雄性激素是刺激红细胞生成的重要因素。( ) 9.脾脏是破坏衰老的红细胞、血小板的重要器官。( ) 10.红细胞的凝集反应实质上是一种抗原—抗体反应。( ) 11.某人的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其血型一定是A型。( ) 12.在进行任何运动的开始阶段或短时间轻微的体力活动后,以及在赛前状态下,都可出现淋巴细胞增多的现象。( ) 13.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分子或颗粒的数目无关,而与分子或颗粒的大小有关。( ) 14.流经肺泡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从肺泡内摄取的O2越多说明氧利用系数越大。( ) 15.碳酸酐酶既能催化的生成,又能催化H2CO3的解离,其反应方向主要取决于PCO2的大小。( ) 16.静息状态下,静脉血的pH值大于动脉血的pH值。( )

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考试必考试题汇编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必考) 1、简要说明血液的生理功能。 答:血液的生理功能有:⑴血液的运输功能,血液能够携带机体所需要的氧、蛋白质、糖、脂肪酸、维生素、水、电解质等,把它们运送到全身各部分的组织细胞,把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CO2、尿素、肌酐等运送到肺、肾、皮肤和肠道等排出;⑵能够保持血液酸碱平衡,血液中有抗酸和抗碱的缓冲对,能对酸、碱物质进行中和,保持pH相对稳定;⑶能够调节体温,血液能大量吸收体内产生的热量,并运送到体表散发;⑷有防御和保护功能,血浆中有多种免疫物质,白细胞能对抗或消灭外来的细菌和毒素,血小板能防止损伤部位继续出血,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2、试述肾的泌尿过程。 答:肾的泌尿过程比较复杂,它是在肾单位和集合管中进行的,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三个过程。 ⑴肾小球的滤过:循环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时,除红细胞和大分子是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较小分子量的血浆蛋白,都可滤入事囊腔内而形成滤液; 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99%的水被重吸收,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电解质也大部分被重吸收,尿素等代谢尾产物仅小部分被重吸收或完全不被重吸收;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分泌是指管腔上皮细胞通过新陈代谢,将所产生的物质分泌到小管液的过程;排泄是指小管上皮细胞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直接排入小管液中的过程。 总之,肾小球滤过生成的滤液,经过重吸收和分泌与排泄处理后,就成了终尿,并排出体外。 3、为什么说运动技能形成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答: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建立一般的条件反射不同,它是在本能和一般简单的运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更复杂的运动条件反射。 ⑴参与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活动的中枢是由许多个中枢,有视觉、听觉、皮肤感觉、内脏活动中枢与运动中枢联合进行的;⑵所有的运动技能都是成套的动作,动作之间有如连续的链条,前一个动作的结束是后一个动作的开始的刺激信号,使整套动作技能形成一连串的链锁性的运动条件反射;⑶在形成运动条件反射过程中,肌肉的传入冲动起着重要作用,这是条件刺激强化的因素,没有这种传入冲动条件刺激得不到强化,运动条件反射就不能形成。所以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运动生理学作业word版

简述肥胖与有氧运动减肥 姓名:王赵静 学号:104571302002 专业:运动人体科学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活质量以及物质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得到便利的同时,肥胖症的发病率迅速增加。肥胖不仅仅危害人们的生理机能水平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并且使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负担。运动减肥作为减肥的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它不仅可以增加机体的能量代谢,去除机体多余脂肪,并且可以愉悦人们的身心健康。本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肥胖和运动减肥做一下简要的归纳与分析,为运动减肥的深入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肥胖、有氧运动、减肥

目录 摘要 (2) 一、肥胖 (4) 1.1 肥胖的定义 (4) 1.2 肥胖程度的测定方法 (4) 1.3 肥胖的诱因及发病机理 (4) 1.4 肥胖的危害 (4) 二、有氧运动减肥 (5) 2.1 有氧运动的定义及其特点 (5) 2.2 有氧运动减肥的主要运动项目 (5) 2.3 有氧运动减肥的强度 (5) 2.4 有氧运动减肥的时间 (5) 2.5 有氧运动减肥的生物学机制 (5) 2.6 有氧运动减肥的注意事项 (6) 参考文献 (7)

一、肥胖 1.1 肥胖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肥胖可被定义为:机体内积累了过多的脂肪组织,达到能够引起损害程度的一种慢性的非传染性疾病[1]。专家们认为,肥胖是一种常见的明显复杂的代谢失调症;是一种可以影响整个机体正常功能的生理过程。[1] 1.2 肥胖程度的测定方法 男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女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超过标准体重的10%为超重,20%—29%为轻度肥胖,30%-49%为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WHO推出肥胖度=[实际体重(kg)-身高标准体重(kg)]/身高标准体重(kg)×100%。肥胖度在10%-20%之间的为超重,超过20%的为肥胖,超过20%-30%为轻度肥胖,超过30%-50%的为中度肥胖,超过50%以上的为重度肥胖[2]。 1.3 肥胖的诱因及发病机理 肥胖的原因从生理角度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机体脂肪细胞的数目过多,另一种是由于机体的脂肪细胞的体积过大。人体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脂肪细胞的数目增加分为两个时期,分别为机体婴幼儿时期及青春发育期。在这两个时期机体的脂肪细胞的数目增加较多,机体在其他的生长发育的时期脂肪细胞的增长十分缓慢,代谢过程也相对稳定。因此,成年人脂肪细胞的数目的稳定性,使得减肥效果具有一定的限度。引起脂肪细胞数目及体积的增长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因素,营养过剩,体力活动不足,以及甲状腺机能的减退、颅脑损伤等病理原因,和服用激素类药物的化学因素。 1.4 肥胖的危害 肥胖是现代人类健康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不仅在我国,在全世界也波及甚广,给医疗卫生行业带来严重的压力,使医疗费用不断攀升,死亡率增高等。肥胖带来的疾病主要是慢性疾病,如肥胖引起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等)、恶性疾病(肾病、癌症等)。除此之外肥胖还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的生活,使得行动缓慢、劳动能力减退、影响体型、增加精神负担、为社会增加压力。

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 2、生殖 3、兴奋性 4、稳态 5、自身调节 6、反射弧 7、反射 8、非条件反射 9、体液调节 10、局部体液调节 11、反馈 12、正反馈 13、负反馈 14、神经调节 15、神经-体液调节 16、前馈 17、生理学 18、反应 19、阈刺激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选项,其分支学科是运动生理学的是。 A.生物学 B.生理学 C.动物学 D.体育科学 2、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细胞内液 B.血液和淋巴液 C.组织液 D.细胞外液 3、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A.收缩反应 B.神经冲动 C.电位变化 D.反射活动 4、维持机体稳定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正反馈调节 B.自身调节 C.神经调节 D.负反馈调节 5、下列生理过程属于前反馈调节的是。

A.负反馈调节 B.正反馈调节 C.减压反射 D.比赛前运动员出现心跳加快 6、下列生理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排尿反射 B.分娩 C.排便反射 D.减压反射 7、最能反映内环境状况的体液部分是。 A.细胞内液 B.脑脊液 C.血液 D.淋巴液 8、正常人体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经常处于。 A.固定不变 B.随机多变 C.相对稳定 D.绝对不变 9、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属于。 A.神经调节 B.自身调节 C.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调节 10、内环境与体内细胞的关系是。 A.细胞的生存环境 B.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 C.物质交换的场所 D.细胞排泄废物的通道 11、回心血量增加使心肌纤维拉长而收缩力加大是属于。 A.神经调节 B.反馈调节 C.负反馈调节 D.自身调节 12、负反馈的调节作用是。 A.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途径 B.使血压 C.使心率不致上升过快 D.使排尿反射进一步增强 13、运动会时,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是由于。 A.自身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调节 14、体液是。 A.细胞内的液体 B.细胞外的液体 C.细胞内液加细胞外液 D.血液 15、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B.细胞内液化学成分相对恒定 C.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 D.细胞内代谢水平稳定 16、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通过化学物质来实现 B.体液调节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C.分泌激素的细胞有内分泌功能 D.体液调节不一定是全身性的 17、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反应 C.神经冲动 D.正反馈调节 三、填空 1、运动生理学中,对人体常用的实验测定方法有________法,法。运动生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世纪年代开始的。 2、细胞外液包括位于组织、细胞间隙中的和血液中的。 3、内环境是指细胞生活的_______,它由构成,是与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 4、运动员听到枪声起跑属于调节。 5、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生命活动至少包括、、和三个特征。 6、与神经调节相比较,体液调节的作用具有、和的特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