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康复护理学温州医学院

康复护理学温州医学院

康复护理学温州医学院
康复护理学温州医学院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康复: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预防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以达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社会功能的最佳水平,使病、伤、残者能提高生存质量和重返社会。

2、康复医学: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具有独立的理论基础\功能评定的方法\治疗技能和规范的医学应用学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现代医学体系中,保健、预防、治疗和康复相互联系组成一个统一体。

3、康复护理学:在总的康复医疗计划实施过程中,为达到躯体的、精神的、社会的和职业的全面康复的目的,紧密配合康复医师和其它康复专业人员,对康复对象进行的除基础护理以外的功能促进护理。

4、社区康复:从社区的层面上采取的康复措施,这些措施是利用和依靠社区的人力资源而实施的,包括依靠有病损、弱能、残障的人员本身,以及他们所有的家庭和社区。

二、简述康复医学的组成及工作方式?

(一)组成:1、理论基础:运动学、神经生理学、环境改造学;2、康复医学功能评定;3、康复治疗技术: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康复工程、康复护理、社会服务、职业咨询、中国传统治疗。

(二)工作方式:康复医疗是由多种专业共同组成康复治疗组,致力于患者功能恢复的一种方式。全面康复的实施需要通过集体的力量,治疗组领导为康复医师(RD),成员有物理治疗师(PT)、作业治疗师(OT)、言语治疗师(ST)、心理治疗师(Pay)、文体治疗师(RT)、假肢/矫形治疗师(RE)、职业咨询师(VC)、社会工作者(SW)和营养师。

三、康复护理的目标\原则和内容如何?

(一)康复护理的目的:减轻痛苦,促进康复。使患者尽量减少继发性功能障碍,使残余的机能和能力得到维持和强化,最大程度的恢复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重返家庭,回归社会。

(二)康复护理的原则:预防在先,早期介入,贯穿始终;功能为主,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注重实用性,以达到患者的生活自理;重视心理康复;提倡协作精神。

四、国际残疾、功能分类标准如何?

残损是生物器官系统水平上的残疾;残疾是个体水平上的残疾;残障是社会水平的残疾

(一)视力残疾标准: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不能进行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

盲:一级盲: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02;或视野半径小于5°

二级盲: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02;或视野半径小于10°低视力:一级低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05,而低于0.1

二级低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于或优于0.1,而低于0.3

(二)听力残疾标准: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者)。

聋:一级聋:言语频率平均听力损失大于91dB(听力级)

二级聋:言语频率平均听力损失大于71dB,或小于等于90dB 重听:一级重听:言语频率平均听力损失大于56dB,或小于等于70dB 二级重听:言语频率平均听力损失大于41dB,或小于等于55dB (三)言语残疾标准: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言语障碍(经治疗一年以上者),而不能进行正常的言语交往活动。

一级:只能简单发音而言语能力完全丧失者

二级:指具有一定的发音能力,语言清晰度在10%~30%,言语能力等级测试可通过一级,但不能通过二级测试水平

三级:指具有发音能力,语言清晰度在31%~50%,言语能力等级测试可通过二级,但不能通过三级测试水平

四级:指具有发音能力,语言清晰度在51%~70%,言语能力等级测试可通过三级,但不能通过四级测试水平

(四)精神残疾:指精神病患者病情持续1年以上并导致其对家庭、社会应尽职能出现一定程度的障碍

一级精神病残疾(极重度):有3个或3个以上问题被评为2分

二级精神病残疾(重度):有2个问题被评为2分

三级精神病残疾(中度):只有1个问题被评2分。

四级精神病残疾(轻度):有2个或2个以上问题被评为1分

五、何谓残疾预防三层次?

(一)一级预防:

1、目的:减少各种病损的发生。效果:最为有效,可降低残疾发生率70%。

2、措施:预防性保健及咨询指导;预防接种;避免引发伤病的危险因素和危险源;实行健康的生活方式;遵守安全规则和维护安全的环境;注意精神卫生,减轻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二)二级预防:

1、目的:限制或逆转由病损造成的残疾。效果:可降低残疾发生率10%一20%。

2、措施:早期发现;早期医护干预;早期康复治疗。

(三)三级预防:

1、目的:防止残疾转化为残障。效果:减少残疾残障给个人、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2、措施:康复治疗;假肢、矫形器、轮椅等应用以改善功能;支持性医疗和护理;康复咨询,提高自我康复能力。

六、熟悉康复医学的分类、内容,康复医学发展的基础

(一)分类:医疗康复、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康复工程。

(二)康复医学发展的基础:社会和患者的迫切需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应付巨大的自然灾害和战争。

(三)康复医学的对象:急性创伤或手术后患者;慢性疾病所致的功能障碍者;老龄所致的功能障碍者;残疾患者。

七、掌握康复护理内容

观察患者的病情并作好记录;预防继发性残疾和并发症;学习和掌握各有关功能训练技术;训练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心理护理;

不同时期康复护理的重点:

急性期、早期——观察残疾情况;预防感染、压疮、挛缩、畸形、萎缩。

功能恢复期——潜在能力的激发;残余机能的保持和强化;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再训练;康复辅助用具的使用指导等

八、社区康复的目标和内容

(一)社区康复的目标:使病残人和慢性病、老年病患者的身心得到康复;使病残

人在社会上能享受均等的机会;使病残人能融入社会,不受歧视、孤立和隔离,不与社会分开,并能得到必要的方便条件和支持以参加社会生活。

(二)社区康复的工作内容:康复技术服务;训练指导服务;CBR转介服务

第二章

一、运动制动对心血管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的影响

(一)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运动制动

心率反应即时心率↑,基础心率↓基础心率↑

血压反应运动中血压↑,运动后血压

直立性低血压

冠状动脉血液循环改善冠状动脉血液循环血容量↓尿量↑,冠状动脉血流↓纤溶系统的活性纤溶系统的活性↑

静脉血栓形成

血小板的粘滞性血小板的粘滞性↓

心功能储备心功能储备↑心功能储备↓

(二)对肌肉的影响:

运动制动

肌肉体积肌肉肥大肌肉萎缩

肌力肌力↑肌力↓

肌耐力肌耐力↑肌耐力↓

肌张力增强维持肌肉张力肌肉张力↓

关节固定2周以上均可造成肌萎缩,而瘫痪者和老人更为严重。长时间的绝对卧床,2个月后肌容积将减少一半,横截面积减少,肌纤维纵向挛缩,承担重量和步行(下肢肌)以及维持姿势的肌肉(背肌)制动后萎缩明显,伸肌萎缩超过屈肌.

(三)对骨关节的影响

运动制动

骨代谢增加骨密度和骨量,骨刺关

节肥大

降低骨密度,骨量丢失

,骨质疏松

骨重建有效刺激塑型与重建不利于塑型与重建

骨关节代谢增加关节活动退行性关节病

雌激素水平雌激素水平↑

二、何谓神经系统的可塑性

为了主动适应和反映外界环境各种变化,神经系统能发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并维持一定时间,这种变化就是中枢神经的可塑性,或可修饰性,这包括后天的差异、损伤及环境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决定了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发生行为改变的反应能力和功能的代偿。

1、大脑可塑性:发育期

成年期损伤后:系统内的功能重组;系统间的功能重组;内、外界的其他影响因素; 2、脊髓可塑性:在CNS 可塑性方面,大脑比脊髓大,原因主要因为脑的体积较大,不容易造成完全性损伤,因此残留部分可以通过各种功能重组来代偿。而脊髓则不然,其横断面比脑小得多,容易造成完全性损伤,一旦出现完全性损伤,代偿的机会就要小得多。主要依靠轴突长芽和神经移植的方法来解决。

三、功能恢复训练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中的重要作用

1、为提高过去相对无效的或新形成的通路和(或)突触的效率,重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2、要求原先不承担某种功能的结构去承担新的、不熟悉的任务,没有反复多次的训练是不可能的。

3、外周刺激和感觉反馈,在促进功能恢复和帮助个体适应环境和生存中,有重要的意义。在功能恢复训练中,可按需要从周围进行不同的刺激以达到影响中枢的目的。机体必须通过反复的学习和训练,以学会如何接受和利用各种感觉反馈。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步行周期:指一侧下肢完成从足落地到再次落地的时间过程,根据下肢在步行时的位置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

2、跨距:同一腿足跟着地处至再次足跟着地处之间的距离。

3、步幅:同一步移动的距离,一足足跟着地处至对侧足跟着地处之间的距离。

4、步宽:双足足中线之间的宽度。

5、步角:足跟中点到第二趾之连线于前进方向之间的夹角。

6、步速:每秒行走的距离。

7、步频:每分钟的行动步数,成人约110-120步每分,快走可到140步每分。

8、ADL:日常生活活动是指人们在每日生活中,为了照料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和进行独立的社区活动所必须的一系列的基本活动。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最具有共性的活动。

9、 PADL:基本的或躯体的ADL指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活动,如穿衣、进食、保持个人卫生等自理活动和坐、站、行走等身体活动。一般为比较粗大的、无需利用工具的活动。

10、IADL:工具性ADL指为了在家庭和社区中独立生活所需的关键的、较高级的技能,如操作卫生和炊事用具,使用家庭电器、骑车或驾车、处理个人事务等。大多为需要借助工具的、较精细的活动。

11、独立生活能力:指个体在家庭中能否照顾和在社区中能否生存的能力,是日常生活能力更高层次的表现,其与基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区别在于不仅需要评定躯体功能,还要评定认知功能和社会交流能力的评定,从而为康复治疗最终回归社会得到较为客观的评估。它较PADL能力等其他评估方法更接近康复的总体目标,适用于所有的残疾者

12、肌力评定:通过手法或者器械来评定相关肌肉或者肌群收缩的力量的大小,协助诊断引起肌肉力量改变的原因,并指导康复治疗和评定治疗效果的评定方法。13、(A、P)ROM:关节活动范围(ROM),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

1)、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2)、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

二、步行周期的分期及各期的步态特征如何?

1、站立时相(站立期,也称支撑期)从足跟着地起,经历全足放平。足跟离地、膝部屈曲,足趾离地等过程,又分成:中跟着地期、站立中期和蹬离期。摆动时相(摆动期)始于足趾离地后,并可分为加速期,摆动中期和摆动末期,在足跟重新着地

前结束。

三、试模拟常见异常步态,分析其步态特征。

1、短腿步态:肢体不等长,可出现短腿步态,如一腿短缩超过2.5cm时,患肢在行走支撑时可见骨盆及肩下沉,故又称斜肩步,摆动时有代偿性足下垂。

2、减痛步态:当各种原因引起患肢负重疼痛时,患者会尽量缩短患肢的支撑期,使对侧摆动腿呈现跳跃式快速前进,步幅缩短,又称短促步。

3、周围神经损伤步态:

1)、臀大肌步态:伸髋肌无力时,患者常使躯干用力后仰,使重力线通过髋关节后方以维持被动伸髋,并控制躯干的惯性向前运动,形成仰胸凸肚的姿态。

2)、臀中肌步态:髋外展肌无力时,患者不能维持髋的侧向稳定,故患者在支撑期使上体向患侧弯,使重力线在髋关节外侧通过,以便依靠内收肌来维持稳定。同时为了防止对侧髋部下沉,带动对侧下肢提起及摆动。两侧髋外展肌肉损害时,步行时上肢左右摇摆,状如鸭子,又称“鸭步”。

3)、股四头肌步态:当股四头肌无力时,在患腿支撑期不能主动维持稳定的伸膝,或患者常代偿性的使身体前倾,让使重力线在膝前方通过,从而使帮助膝被动伸直。此时髋微屈可加强臀肌及股后肌群的张力,使股骨下端后摆,帮助被动伸膝。在支撑早期利用膝的持续过伸作为一种代偿性稳定机制。严重者如同时有伸髋肌无力,则患者顺用手按压大腿使膝伸直,又称之扶膝步。

4)、跨栏步态:胫前肌无力时下垂,摆动期增加髋及膝屈曲度数以防足趾拖地,形成跨栏步。

4、中枢神经损伤步态:

1)、偏瘫步态:典型的常表现为患足下垂,内翻,下肢外旋或内旋,由于下肢伸肌群痉挛,故膝不能放松屈曲,摆动时常使患者沿弧线往外侧回旋向前,又称回旋步,上肢常呈屈曲内收。轻症患者步态差异较大,可接近正常或仅有轻度垂足步态。2)、帕金森步态:帕金森病或基底节病变时,步态短而快,有阵发性加速,不能随意立停或转向,行走时缺乏手臂摆动动作,称前冲步态或慌张步态。

3)、小脑性共济失调步态:步行摇晃不稳定,不能沿直线行走,犹如醉汉,故又称酩酊步态。

4)、剪刀步:又称交叉步。多见于脑瘫及高位截瘫患者。因内收肌痉挛,步行时两髋内收,两下肢交叉,又膝互相摩擦跳跃,呈现现步态不稳。

5)、关节挛缩步态:膝关节屈曲位挛缩,可能表现为类似于一侧肢体短缩的步态,而膝的伸直位挛缩者,摆动时可表现为类似于回旋步、或健侧踮足以代偿患肢过和的步态。

2 ADL范围及评定目的如何?试述常用的ADL评定量表及选用

3 FIM的评分方法及结果判断

三、肌力检查的方法有哪些?各自特点如何?徒手肌力检查的分级标准(Lovett的6级分级法)?

(一)徒手肌力评定

(二)器械评定:1、等长肌力评定

2、等张肌力评定

3、等速肌力评定

分级测试结果

5 完成全关节活动并能抗最大阻力

4 完成全关节活动并能抗中等阻力3 完成全关节活动并能抗自体重力

2 消除重力下完成全关节活动

1 可见到或扪到微弱的肌肉收缩或肌腱活动,无可见的关节运动

0 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四、ROM的检查方法如何

五、平衡的分类及调节机制如何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运动疗法:是运动在医学中的应用,是以运动学、生物力学和神经发育学为基础,以改善躯体、生理、心理和精神的功能障碍为主要目标,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为主要因子的治疗方法。

2、代谢当量:简称梅脱(MET)。1梅脱代表机体静息状态下的代谢率,约为每kg体重每分钟耗氧3.5ml(3.5ml/kg·min)。世界卫生组织曾对日常生活活动、家务劳动、文娱活动、职业劳动中的代谢当量进行了测定,供制定治疗方案时参考。

二、运动处方的内容包括哪些?如何确定运动治疗量?代谢当量如何指导康复?(一)运动处方的内容:运动方式、运动强度、持续时间、运动频度、运动进展速度。

(二)如何确定运动治疗量:

1、运动治疗强度:靶心率——大运动量相当于最高心率的80%以上;中运动量相当于最高心率的70%;小运动量相当于最高心率的60%

极量(最大)心率=210—年龄;

亚极量心率=195—年龄;

最大心率=休息时心率+(同年龄组预计的最大心率—休息时心率)X60%

以运动时耗氧量占机体最大耗氧量的百分数(%v02max)为指标。大强度运动耗氧量约为最大耗氧量的70%--80%;中等强度的运动量约为50%~60%;小强度运动约为40%;运动治疗的耗氧量一般占最大耗氧量的40%~60%。

极轻〈3MET;轻:3-5MET;中等:5-7MET;重度:7-9MET;极重〉9MET

2、运动时间:一次运动治疗时间可以分为准备、练习、结束3个部分。训练部分是一次治疗的主要部分,至少维持20~30分钟。准备部分通常采用小强度的活动,结束部分主要做一些放松性活动

3、运动治疗频度:一般小运动治疗量时每日一次,大运动治疗量时可隔日一次,如果间隔的时间超过3天,运动治疗效果的蓄积作用就会消失。

4、运动进展速度:开始阶段伸展体操\低强度有氧运动10-15分钟.4-6周

改善阶段60%-80%的最大功能水平,2-3周

维持阶段8月后运动负荷不变维持健康状况

三、各类康复治疗技术的护理要点如何?

(一)关节活动度训练护理要点:1、活动前后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2、运动出现疼痛时,酌情调整运动范围,改进训练方法;3、宣教:实施关节松动技术及软组织牵伸技术前;4、熟悉每一种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5、帮助患者作好治疗部位的

准备

(二)肌力训练护理要点:应从助力活动、主动活动、抗阻活动逐步进行;肌力训练后应观察病人全身心血管反应及局部有否不适

(三)协调训练护理要点:指导患者利用一些生活动作来辅助强化协调动作;操练时切忌过分用力,以避免兴奋扩散。

(四)平衡训练护理要点:1、放松、消除紧张及恐惧心理;2、训练必须由易到难,注意保护,并逐步减少保护;3、训练时所取的体位应由最稳定的体位,逐渐过渡到最不稳定的体位;4、身体的重心由低到高;5、由睁眼训练过渡到闭眼平衡训练。(五)呼吸训练护理要点:1、注意不可在饭后或空腹时练;2、避免过深呼吸,以防引起一过性的呼吸停止;3、胸式呼吸和胸式分节呼吸训练适用于胸腹部手术的术前和术后;4、心肺手术者,应于术前1周开始预备训练。

(六)体位转换训练:每次训练时给予最小辅助,并依次减少辅助量;向患者分步解释动作顺序及要求。

(七)步行训练护理要点:提供必要保护,以免跌倒;掌握训练时机;凡病人能完成的动作,就鼓励患者自己完成,不要辅助过多。

(八)医疗体操护理要点:注意实施治疗时血压应平衡;疗后无过度疲劳感。(九)易化技术护理要点:训练中要求患者主动注意训练的过程;强调重复学习;有顺序地组合其它方法;在动作进行和完成后给予患者适当鼓励。

四、关节活动技术的常见类型及临床应用?

(一)持续被动活动:(CPM)利用机械或电动活动装置,使手术肢体在术后能进行早期、持续性、无疼痛范围内的被动活动。改善关节营养状况,减少渗出、减轻伤口肿胀,促进伤口愈合,促进关节软骨的愈合和再生,快速恢复关节活动度

(二)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由肌肉随意收缩产生的关节活动范围,通常与肌力训练进进行。

(三)关节松动技术:Ⅰ、Ⅱ级用于治疗因疼痛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Ⅲ通讯用于治疗关节疼痛并伴有僵硬;Ⅳ级用于治疗关节因周围组织粘连、挛缩而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

(四)软组织牵伸技术:改善或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降低肌张力,增加或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

五、怎样根据患者肌力来选择适宜的肌力训练方法

(一)等张性训练:肌张力不变,肌纤维长度改变,取决于病人的肌力和功能需要(二)等长性训练:肌纤维长度不变,肌张力改变,用于关节疼痛和关节不允许活动情况下

(三)等速性训练:等速,肌肉得到有效的锻炼,

六、常用理疗法的作用特点和护理要点?

(一)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1、主要特点:兼有药物与直流电的比重作用;导入的是药物的有效成分,为组织和器官所吸收后可直接发挥药理作用;病灶局部浓度高,对表浅病灶的应用特别有利;药物离子在体内蓄积时间较长。导入的药量少,透入表浅。

2、护理要点:应保持皮肤完整;皮肤较干燥,疗后局部可应用润肤;皮肤过敏,而治疗必顺进行时,疗后局部回肤轻松软膏涂敷。

(二)低频电疗法

1、作用:兴奋神经肌肉组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镇痛,特别用于软组织操作疼痛。

2、护理要点:疗前宣教;帮助患者作好治疗部位的准备;治疗部位如有创伤、或遇其他有创检查之后24小时内应停止该项治疗。

(三)中频电疗法

1、特点:无电解作用;可以克服机体组织电阻,作用较深;兴奋运动神经;增加治疗效应。

(四)高频电疗法

1、特点:对神经肌肉无兴奋作用;内生热作用;无电解作用;多种能量输出方式。

2、护理要点:发热患者,当天体温超过38度者,应停止治疗;女性患者经期,下腹部不宜进行高频电疗;治疗部位如有创伤、或遇其他有创检查之后24小时内不宜进行;治疗部位伤口有渗出者,应先处理伤口后,再行治疗;治疗中注意特殊部位的保护。

(五)光疗法

1、红外线疗法适用于各种慢性疼痛。护理要点:护眼;急性创伤24-48小时内局部不宜用红外线照射;防烫伤:植皮术后、新鲜瘢痕处、感觉障碍如老人儿童瘫痪患者。

2、紫外线疗法适用于风湿性疼痛的治疗,骨质疏松症疼痛的防治。护理要点:护眼:照射时应注意保护病人及操作者的眼睛,以免发生电光性眼炎;严密遮盖非照射部位,以免超面积超量照射。

3、激光疗法热效应、机械效应、光化学效应、电磁效应。护理要点:烧灼治疗后应保持局部干燥;避免局部摩擦;尽量使其自然脱痂;照射治疗时,不得直视光源。(六)磁疗法护理要点:眼部磁疗时,应采用小剂量,时间不宜过长;密切观察磁疗副作用的出现;对老年、体弱、小儿、急性病、头部病变者一般均以小剂量开始。(七)超声波疗法

1、治疗作用:加速局部血循环,加强组织代谢,使神经兴奋性下降,降低肌张力,增强免疫力

2、护理要点:使病人了解治疗的正常感觉;观察疗后反应;体温38度以上者应暂时停止治疗;治疗部位进行有创检查之后24小时内停疗。

(八)温热疗法护理要点:疗前检查局部有否感觉障碍;热空气治疗前应服适量盐开水;疗毕沐浴后应注意保暖,以防感冒;全身热疗时,可备冷毛巾敷于头部。(九)冷疗法护理要点:注意掌握治疗时间;非治疗部位注意保暖;观察全身反应。

(十)水疗法护理要点:治疗中应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全身浸浴或水下运动时,防止溺水;冷水浴时,注意观察皮肤反应,出现发抖、口唇紫绀时,应停止治疗或调节水温;发热、全身不适或遇月经期等应暂停治疗;空腹或饱食后不宜进行治疗;有膀胱、直肠功能紊乱者应排空大、小便方可入浴;进行温热水浴时出汗较多可饮用盐汽水。

(十一)正负压疗法护理要点:观察全身情况;观察肢体反应,及时调整肢体套的压力。

(十二)静电治疗护理要点:治疗时患者不应佩戴或随身携带各种金属饰物或物品帮助患者消除恐惧心理;治疗中监督昌都不要触摸任何能导电的物体;治疗中应经常询问患者感觉

(十三)生物反馈疗法护理要点:疗前宣教;督促患者每天练习并持之以恒。

三、低中高频电疗法的不同特点?

四、作业疗法的定义和作用如何?应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定义:作业治疗OT是指应用与日常生活及职业有关的各种作业活动或工艺过

程,指导残疾者或部分恢复功能的患者参与选择性活动的一门科学和艺术。

(二)作用:增加躯体感觉和运动功能;改善认知和感知功能;提高生活活动自理能力;改善参与社会及心理能力。

(三)注意事项:1、必须根据患者的特点进行作业内容的选择;2、作业治疗是从临床康复治疗向职业劳动过渡;3、尽量采用集体活动治疗的形式,以增强患者之间的交流,有助于加强患者的社会参与和交往能力;4、尽可能让患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业治疗方法;5、作业治疗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6、必须详细记录作业治疗的医嘱、处方、进度、反应、患者完成能力和阶段性的评估及治疗方案。

五、言语障碍的分类及训练原则如何?

(一)分类:失语症、构音障碍、言语失用证

(二)治疗原则:早期开始;及时评估;循序渐进;及时反馈;主动参与。

第五章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由于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而导致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以起病急骤,出现局灶神经功能缺失为特点。

一、脑卒中的主要功能评定有哪些?其中运动功能评定的常用量表如何?

(一)运动功能评估主要是对运动模式、肌张力、肌肉协调能力进行评估。脑卒中运动功能评估可采用Brunnstrom、Bobath、上田敏、Fugl-Meyer评估等方法;(二)感觉功能评估:痛温觉、触觉、运动觉、位置觉、实体觉、图形觉;认知功能评估:注意、识别、记忆、理解、思维;

(三)认知功能评估:注意、识别、记忆、理解、思维

(四)言语功能评估:评估患者的发音情况及各种语言形式的表达能力,包括说、听、读、写和手势表达;摄食和吞咽功能评估:临床评估、实验室评估、咽部敏感试验;

(五)摄食和吞咽功能评估

(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估:脑卒中患者由于运动功能、认知功能、感觉功能、言语功能等多种功能障碍并存,常导致衣、食、住、行、个人卫生等基本动作和技巧能力的下降或丧失。常采用PULSES评估法、Barthel指数评估法或功能独立性评估法(FIM)。

(七)心理评估: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人际关系与环境适应能力,了解有无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评估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否健全有效。

(八)社会活动参与能力评估:采用社会活动与参与量表评定。社会活动与参与量表立足于残存的功能与环境社会之间综合因素的关系,反映出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脑卒中患者残疾的程度与回归社会的程度,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整体客观地分析,进行量化性的分值评定,该方法具有普遍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二、试述各期康复护理主要措施.

(一)软瘫期的康复护理:发病1-3周内,目的是预防并发症以及继发性损害,为下一步功能训练做准备;康复护理措施:良姿位摆放(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仰卧位)、被动活动(从近端关节至远端关节,每日2-3次,直至主动运动恢复。避免因粗暴动作造成软组织损伤(肩)要多做抗痉挛模式的活动)、按摩、主动活动(翻身训练、桥式运动:单侧、双侧、动态)。

(二)痉挛期的康复护理:抗痉挛训练(卧位抗痉挛训练,被动活动肩关节和肩胛带,下肢控制能力训练:髋、膝屈曲练习,踝背屈练习,下肢内收、外展控制训练);坐位及坐位平衡(坐位耐力训练-预防直立性低血压、卧位到从床边坐起训练)。(三)恢复期康复护理和训练:恢复期早期患侧肢体和躯干肌还没有足够的平衡能力,因此坐起后常不能保持良好的稳定状态。帮助患者坐稳的关键是先进行坐位平衡训练。

①平衡训练(坐位左右平衡训练、坐位前后平衡、坐到站起转换平衡训练、站立平衡训练);②步行训练:当健腿向前迈步时,患者躯干伸直,健手扶栏杆,重心前移,护士站在患者侧后方,一手放置于患腿膝部,防止患者健腿迈步时膝关节突然屈曲以及发生膝反张;另一手放置于患侧骨盆部,以防其后缩。健腿开始只迈至与患腿平齐位,随着患腿负重能力的提高,健腿可适当超过患腿。

③上下楼梯训练:原则为上楼时健足先上,患足后上;下楼时患足先下,健足后下。上楼时,健足先放在上级台阶,伸直健腿,把患腿提到同一台阶;下楼时,患足先下到下一级台阶,然后健足迈下到同一级台阶。

④上肢控制能力训练:前臂的旋前、旋后训练,肘的控制训练,腕指伸展训练。

⑤改善手功能训练:作业性手功能训练、手的精细动作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ADL。

(四)后遗症期的康复护理:康复护理目的是指导患者继续训练和利用残余功能,指导家属尽可能改善患者的周围环境,争取最大程度的生活自理。1.进行维持功能的各项训练。2.加强健侧的训练,以增强其代偿能力。3.指导正确使用辅助器,如手杖、步行器、轮椅、支具,以补偿患肢的功能。4.改善步态训练,主要是加强站立平衡、屈膝和踝背屈训练,同时进一步完善下肢的负重能力,提高步行效率。5.对家庭环境做必要的改造,如门槛和台阶改成斜坡,蹲式便器改成坐式便器,厕所、浴室、走廊加扶手等。

(五)言语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失语症患者首先可进行听理解训练和阅读理解训练,以后逐渐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和书写训练。构音障碍患者应先进行松弛训练和呼吸训练,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发音训练、发音器官运动训练和语音训练等。

(六)摄食和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1、摄食训练(体位、食物的选择、喂食方法、喂食工具的选择);2.呼吸肌训练(1)呼吸训练:深吸气-憋气-咳嗽,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训练是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目的是提高咳出能力和防止误咽。(2)咳嗽训练:努力咳嗽,提高呼吸系统的反应性,建立器官排除异物的各种防御反射。

3.颈部旋转训练训练患者咽下时头部向麻痹侧旋转头向麻痹侧旋转能使咽腔的麻痹侧变小,健侧的食道口扩大,能使食团无障碍的通过梨状窝。

4. 防止误咽训练训练(1)颈部的活动度训练(2)代偿方法 1)口唇闭合训练;2)颊肌功能训练;3)舌肌运动训练:代偿方法;4)吞咽反射的强化:5)鼻咽喉闭锁不全的训练;6)吞咽医疗操

(七)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认知功能障碍常常给患者的生活和治疗带来许多困难,所以认知训练对患者的全面康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八)心理和情感障碍的康复护理: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有效沟通;2、运用心理疏导,帮助病人从认识上进行重新调整;3、认知行为干预:放松技巧;音乐疗法训练要与患者的功能活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紧密配合。

(九)常见并发症的康复护理: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褥疮的康复护理;废用性肌萎缩;误用综合征

三、脑卒中康复教育健康指导主要原则及教育方法如何?

(一)康复教育健康指导主要原则

1.教育患者主动参与康复训练,并持之以恒;

2.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3.指导有规律的生活;

4.指导病人修身养性,保持情绪稳定;

5.争取获得有效的社会支持系

(二)教育方法:1.计划性教育 2.随机教育 3.交谈答疑式教育 4.示范性教育 5.出院教育

脑性瘫痪:

一、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和临床分型

(一)定义:CP简称脑瘫,是指小儿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由各种致病因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同时常伴有智力、语言、视听觉等多种障碍,是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及功能活动的疾病。(二)临床分型:

1、根据运动障碍的特点可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强直型、低张型、震颤型、混合型

2、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无需照顾,手功能不受限,IQ>70,能说完整的句子,能进普通学校)、中度(部分协助,或使用支架和支具自己能驱动轮椅,极不稳定地走爬,手功能受限,IQ50-70,只能说短语单词,辅助下能进普通学校)和重度(需终身照顾,完全不能自理,由他人推动轮椅IQ<50无可听认的言语)

二、小儿脑瘫的主要评估内容如何?

健康状态评估、躯体功能评估、感知觉功能评估、言语功能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心理社会评估

三、小儿脑瘫的治疗原则及常用康复训练方法是什么?

(一)治疗原则: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综合治疗;符合小儿年龄及发育特点;家属参与

(二)常用康复训练方法:运动疗法(头部控制训练,翻身训练,坐位训练,爬起训练,膝立位训练,站立训练,行走训练,上肢与手部训练);作业疗法(进食训练,大小便训练,穿脱衣训练,卫生梳洗训练);语言障碍的矫治;物理疗法。

四、如何保持小儿脑瘫良姿位 (痉挛型)

异常姿势矫正方法

肩内旋,肘屈曲,前臂内旋,腕屈曲,手掌朝向外下方,拇指内收,余四指紧握一手握住患肘,肘部适当旋外,掌心向上,使屈曲的手指缓缓伸直

双膝紧紧并拢甚至交叉成剪刀状两腿间置物分开双腿

俯卧位不能伸手活动提供一斜板或胸前垫高坐位

五、小儿脑瘫的康复教育有哪些内容?

1一般知识介绍;2介绍ADL的方法和内容;3良姿位;4被抱姿势;5预防知识和措施

骨折:骨或骨小梁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发生断离

一、骨折主要功能障碍及评估

(一)主要功能障碍:局部疼痛肿胀淤斑和关节功能受限;关节内粘连僵硬;肌肉萎缩、肌力/耐力下降;肢体负重能力下降,骨质疏松

(二)评估:全身及局部状况;关节活动度检查;徒手肌力检查;肢体长度;生活活动能力。

二、骨折的分期康复护理措施

根据骨折愈合过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阶段。原则:固定是基础,训练要同步,重点各不同。目标:指导患者接受基本的康复训练;注重护理观察,减少制动并发症;协助独立自我照料训练;心理护理,环境支持(一)康复训练早期(伤后1-2周)消除肿胀、缓解疼痛、稳定骨折

康复护理措施:被动主动训练;正常活动和呼吸训练;抬高患肢;物理治疗

(二)骨痂形成期(中期)消除残存肿胀、软化和牵伸挛缩的纤维组织,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康复方法:维持及扩大关节活动范围和力量;由一个关节到多个关节;逐渐增加主动的关节屈伸活动

(三)临床愈合期(后期)防止瘢痕组织粘连;恢复受累关节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耐力、协调性和灵巧性;提高ADL能力

康复方法:恢复关节ROM(主动运动、助力运动/被动运动、关节功能牵引);恢复肌力;物理治疗;作业疗法:ADL、职业前训练

三、骨折的康复教育要点

(一)肱骨外科颈骨折:早期握拳和屈伸腕肘关节:外展型—限制肩外展;内收型—限制肩内收;4-6周后,各向肩关节活动。

(二)肱骨干骨折:易合并桡神经损伤。早期握拳、屈伸手指、耸肩活动,理疗。(三)肱骨髁上骨折:易缺血和正中神经损伤。固定后握拳、屈伸手指、肘肩活动,理疗,4-6周固定解除后,做肘关节活动。

(四)尺桡骨干骨折:固定后即可握拳、屈伸手指,当肿胀消除后即可肘肩活动。(五)桡骨下端骨折:固定后即可握拳、屈伸手指、上肢肌肉活动,当肿胀消除后即可肘肩活动。

(六)股骨颈骨折:下肢肌力练习,髌骨被动活动及髋膝屈伸活动,3月后扶拐下地行走。内固定患者术后可在床上活动,2周后扶拐下地行走或坐轮椅活动,不宜过早负重。

(七)股骨干骨折:尽早股四头肌肌力练习及膝关节的功能训练,术后3-4天起,股四头肌等长练习-小范围的膝关节伸展,内固定者可在膝下垫枕,逐步加高。未骨性愈合,严禁直腿抬高。

(八)胫腓骨干骨折:膝关节保持中位,固定后作股四头肌收缩活动及踝关节屈伸活动,2-3周做膝关节屈伸练习,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负重练习。

(九)踝骨骨折:活动足趾、背伸运动,逐渐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及负重,早期不做踝关节内外翻和旋转运动。

颈椎病: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一、颈椎病的临床分型

神经根型——最常见;脊髓型——最严重;交感型;椎动脉型;混合型;颈型

二、颈椎病的常用康复护理措施有哪些?

睡枕要求;纠正颈姿;颈椎操;手法按摩与足底按摩;饮食调理;佩戴颈围

三、颈椎病的康复教育如何

避免诱发因素;防止外伤;矫正不良姿势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原则及常用康复措施?

(一)康复护理原则:防治结合、动静平衡。所谓防:要防止发生,特别是防止复发,因而功能训练是长期的。所谓动静平衡:强调恢复脊柱的协调性与稳定性,即:动态、静态的力学平衡。

(二)康复护理措施:体位疗法;肌力训练;牵引;手法;理疗;康复工程;药物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教育如何

(一)健康教育:良姿位;脊柱调衡;节能技术;避免二次伤害;肥胖者应适当减

(二)运动教育

(三)其他教育:营养;着装(避免着高跟鞋或缩短穿着时间,发作时选用低跟或坡跟轻便鞋);家具(卧具应选硬板床,硬木高靠背椅子中下三分之一处应加靠垫)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是导致COPD的最常见的疾病。

一、COPD的主要功能障碍及常用护理措施如何?

(一)主要功能障碍:有效呼吸减低,病理式呼吸模式,呼吸肌无力,能耗增加和活动能力减退,心理障碍。

(二)康复护理措施:1、保持和改善呼吸道的通畅:良姿位—患者采取坐位或半卧位,有利于肺扩张;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胸部叩拍;体位引流(原则:应将病变部位置于高处,使引流支气管的开口方向向下)。

2、呼吸训练:放松呼吸(用以放松紧张的辅助呼吸肌群,减少呼吸肌耗氧量,缓解呼吸困难症状);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缓慢呼吸

3、提高活动能力:氧疗(每天持续低流量(小于5 L/min)吸氧15小时,可改善活动协调性、运动耐力和睡眠);步行为主的有氧训练;提高上肢活动能力。

二、COPD的呼吸训练要点及康复教育内容有哪些?

(一)呼吸肌力练习:指导患者取坐位,患者的嘴应与桌上烛火高度一致,相距20cm;指导患者由鼻深吸气,同时紧闭嘴,然后缩唇缓慢对着烛火呼气;下次练习时患者与烛火的距离增加10cm,直至90cm为止。

(二)康复教育:1.呼吸道一般知识如呼吸道的解剖结构、呼吸肌的功能;2.慢阻肺病因、病理生理、症状的正确评估等;3.康复治疗的意义、方法和注意事项;4.氧气的正确及安全使用长期低流量吸氧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5.感冒的预防可采用按摩,冷水洗脸,食醋熏蒸,增强体质等方法来预防感冒。6.戒烟戒烟有助于减少呼吸道粘液的分泌,降低感染的危险性,减轻支气管壁的炎症,使支气管扩张剂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三、冠心病三期康复的分期,各期康复目标、康复护理措施、注意事项如何?

冠心病是由于血脂增高致使冠状动脉壁脂肪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逐步发展为血管狭窄乃至闭塞。

(一)临床分期

Ⅰ期:指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期康复。

Ⅱ期:指患者出院开始,至病情稳定性完全建立为止。时间5~6周。

Ⅲ期:指病情处于较长期稳定状态,包括陈旧性心肌梗死、稳定性心绞痛及隐性冠心病。康复程序一般为2~3个月,自我锻炼应该持续终生。有人将终生维持的锻练列为第Ⅳ期。

(二)适应证

Ⅰ期: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心绞痛,安静心率<110次/min,无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血压基本正常,体温正常。

Ⅱ期:与I期相似,患者病情稳定,运动能力达到3代谢当量(METs)以上,家庭活动时无显著症状和体征。Ⅲ期:临床病情稳定者,

(三)禁忌证:凡是康复训练过程中可诱发临床病情恶化的情况都列为禁忌证,包括原发病临床病情不稳定或合并新临床病症。 (四)康复护理措施

【Ⅰ、Ⅱ期康复】主要是通过适当活动,减少或消除绝对卧床休息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逐步恢复一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上、下肢被动、主动运动,坐椅子,床边、室内步行,床上或床边个人卫生活动,轻度家务劳动、娱乐活动等。运动能力达到Ⅰ期康复为2~3METs、Ⅱ期康复为4~6METs 。

1.活动活动一般从床上的肢体活动开始,先活动远端肢体的小关节。避免举重、攀高、挖掘等剧烈活动;避免各种比赛以及竞技性活动;避免长时间活动。

2.呼吸训练:腹式呼吸的要点是在吸气时腹部隆起,让膈肌尽量下降;呼气时腹部收缩,把肺的气体尽量排出

3.坐位训练:开始时可将床头抬高,把枕头或被子放在背后,让患者逐步过渡到无依托独立坐。

4.步行训练:步行训练从床边站立开始,先克服直立性低血压。在站立无问题之后,开始床边步行(1.5-2.0METs)。避免高强度运动,例如患者自己手举盐水瓶上厕所。此类活动的心脏负荷增加很大,常是诱发意外的原因。

5.大便:患者大便务必保持通畅。在床边放置简易的坐便器,让患者坐位大便,其心脏负荷和能量消耗均小于卧床大便(3.6METs),也比较容易排便。禁忌蹲位大便或在大便时过分用力。如果出现便秘,应该使用通便剂。

6.上下楼:可以缓慢上下楼,可以自己洗澡,但要避免过热、过冷的环境和洗澡水;可以做一些家务劳动及外出购物,但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活动强度为40%-50%HRmax。

7.娱乐:可以进行有轻微体力活动的娱乐,可以室内外散步,医疗体操(如降压舒心操、太极拳等),气功(以静功为主),园艺活动。

8.康复方案调整与监护:如果患者在训练过程中没有不良反应,运动或活动时心率增加<10次/min,次日训练可以进入下一阶段。运动中心率增加在20次/min左右,则需要继续同一级别的运动。心率增加超过20次/min,或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则应该退回到前一阶段运动,甚至暂时停止运动训练。

9.一般患者主张3~5天出院,但要确保患者可连续步行200m无症状和无心电图异常。出院后每周需要门诊随访一次。

【Ⅲ期康复】巩固Ⅰ、Ⅱ期康复成果,控制危险因素,改善或提高体力活动能力和心血管功能,恢复发病前的生活和工作。

1.基本原则(1)个体化:因人而异地制定康复方案。(2)循序渐进:遵循学习适应和训练适应机制。(3)持之以恒:训练效应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训练效果的维持同样需要长期锻炼。(4)兴趣性:兴趣可以提高患者参与并坚持康复治疗的主动性和顺应性。(5)全面性:冠心病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脏器疾病和功能障碍,同时患者也常有心理障碍和工作/娱乐、家庭/社会等诸方面的问题,因此冠心病的康复绝不仅仅是心血管系统的问题。对患者要从整体看待,进行全面康复。

2.康复

(1)有氧运动:通常为低、中等强度且持续较长的耐力运动,运动形式常为肢体大肌群参与且具有节律性、反复重复性质的运动,如步行、登山、游泳、骑车、中国传统形式的拳操等。(2)运动方式:分为间断性和连续性运动。间断性运动其优点是可以获得较强的运动刺激,同时时间较短,不至于引起不可逆的病理性改变。主要缺点是需要不断调节运动强度,操作比较麻烦。连续性运动主要优点是简便,患者相对比较容易适应。(3)运动量:合理的每周总运动量为700卡~2000卡(相当于步行10~32公里)。运动量<700卡/周只能维持身体活动水平,而不能提高运动能力。

运动量>2000卡/周则不增加训练效应。运动总量无明显性别差异。运动量的基本要素为:强度、时间和频率。(4)训练实施:每次训练都必须包括准备活动、训练活动和结束活动。(5)性功能障碍及康复:Ⅲ期康复应该将恢复性生活作为目标(除非患者没有需求)。

(五)康复教育

1.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心脏结构、功能、冠状动脉病变,药物治疗的作用及运动的重要性;避免竞技性运动。运动中如发现心绞痛或其他症状,应停止运动及时就医。2.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生活行为与冠心病的影响关系。

3.估测每天热量摄入,给予低脂、易消化饮食,合理安排营养,避免摄入酸、辣、刺激性食物;勿食或少食脂肪、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戒烟酒,多吃水果蔬菜,避免饱餐,防止短时间心脏负荷过重。定时监测空腹血脂水平如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和高密度脂蛋白,以及近期降脂药物治疗情况。测定体重指数,防治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肥胖。

4、了解心理障碍程度;

5、注意周围环境因素对运动反应的影响;

6、识别心绞痛、心肌梗死临床表现;

7、提供给冠心病患者有关性生活方面的指导。

骨质疏松

一、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康复原则及目的如何?

(一)骨质疏松的定义: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基质、骨盐含量减少)和骨强度降低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使患者骨折危险性增高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

(二)骨质疏松的康复原则:

1、强调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合理的饮食,适当的体育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高危人群的重点随访

二级预防:如对绝经后的妇女,应及早的采取对策,积极防治与骨质疏松有关的疾病

三级预防:对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防摔倒;对骨折者及时进行处理

2、对症处理缓解骨痛:止痛药、理疗

矫正脊柱畸形:矫形器具,背带等矫正脊柱后凸、侧凸

3、降低骨折发生率预防跌倒;骨折者牵引、固定、复位或手术治疗尽量避免卧床、多活动,及时给予被动活动;减少制动或废用所致的骨质疏松

二、骨质疏松症的运动护理要点如何?

1有氧运动慢跑和步行为主要方法;每日慢跑或步行2000~5000;防治下肢及脊柱的骨质疏松;

2握力锻炼或上肢外展等长收缩,防治肱桡骨质疏松

3下肢后伸等长运动,防治股骨近端骨质疏松

4躯干伸肌等长运动训练,防治胸腰椎骨质疏松

5蹬楼梯可预防股骨和髋部OP造成的骨折

6冲击性运动(如踏步、跳跃)对髋部是良好的骨源性刺激

7承重训练有利于腰椎骨密度的增加。体操训练可预防腰椎OP所造成的骨折。

8运动量

(1)运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运动强度越大,对骨的应力刺激也越大,也越有利于骨密度的维持和提高。

(2)运动时间:没有统一的时间标准,但对一般有氧运动来说,运动强度大时间短一些;运动强度小,时间可稍长一些。

(3)锻炼频率:以次日不感疲劳为度,一般采用每周3--5d为宜。

(4)锻炼的阶段性问题:坚持长期有计划、有规律的运动,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延缓骨质丢失确有一定作用。

三、骨质疏松症的康复预防要点如何?

强调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

合理的饮食,适当的体育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高危人群的重点随访二级预防:

如对绝经后的妇女,应及早的采取对策,积极防治与骨质疏松有关的疾病三级预防:

对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防摔倒

对骨折者及时进行处理

四、骨质疏松症的的康复教育内容有哪些?

(一)减少或消除危险因素:了解包括种族、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庭史等不可控制的因素;积极减少或消除可以控制的因素。

(二)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合理营养;坚持体育锻炼

(三)预防骨折:对已有骨质疏松症、已发生过脆性骨折;或已有骨量减少并伴有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者,应接受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防止跌倒;运动不要过量,以免发生骨折。

2

温州医学院 口腔解剖生理学练习题

《口腔解剖生理学》1—3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临床牙根是指() A、未显露于口腔的部分牙体 B、牙体被牙龈覆盖的部分 C、牙体发挥咀嚼功能的部分 D、被牙本质所覆盖的牙体部分 E、由牙釉质所覆盖的牙体部分 2、中线是指() A、平分颅面部为两等份的一条假想线 B、穿过两龈间的一条假想线 C、将牙弓分成两等份的一条假想线 D、平分颅面部为左右两等份的一条假想线 E、颅骨矢状缝 3、以下对牙颈曲线的描述哪个是错误的() A、牙颈缘在牙冠各轴面均呈弧形曲线U B、颈曲线在唇颊面成凸向牙含缘方的弧线 C、颈曲线在近中面呈凸向牙含缘方的弧线 D、颈曲线在远中面呈凸向牙含缘方的弧线 E、颈曲线在舌面呈凸向根方的弧线 4、以下关于"根管口"的解释哪个是正确() A、根管末端的开口处 B、髓腔的开口处 C、髓腔中根分叉的位置 D、髓室和根管交界的部分 E、根管最细的地方 5、哪个牙的近中面与邻牙近中面相接触?() A、中切牙 B、尖牙 C、第三磨牙 D、第一磨牙 E、第二双尖牙 6、牙中最早脱落的是() A、上颌乳中切牙 B、下颌乳中切牙 C、上颌乳侧切牙 D、下颌乳侧切牙 E、下颌乳尖牙 7、上颌第一磨牙最小的牙尖是哪一个?() A、远中颊尖 B、远中尖 C、远中舌尖 D、第五牙尖 E、近中颊尖 8、上颌第二磨牙最小的牙尖是() A、远中颊尖 B、远中尖 C、近中颊尖 D、近中舌尖 E、远中舌尖 9、下述上颌第二前磨牙与上颌第一前磨牙形态区别中哪个不正确?() A、上颌第二前磨牙的颊尖比较圆钝 B、上颌第二前磨牙在近中面无近中沟 C、上颌第二前磨牙牙含面近、远中点隙相距较远 D、上颌第二前磨牙多为扁形单根 E、上颌第二前磨牙远中接触区略偏舌侧

康复护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xx护理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的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的身心和社会功能障碍。 2、残疾:是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等各种原因造成身心功能障碍,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 3、肌力:指肌肉主动运动时的力量、幅度和速度。 4、良姿位:指躯体、四肢的良好体位,具有防畸形,减轻症状,使躯干和肢体保持在功能状态的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 康复的对象是(D) A.疾病 B.健康人 C.所以人 D.功能障碍者 2.健康是指(E) A. 身体没有疾病 B. 身体和精神都没有疾病 C. 身体和精神都没有疾病,并且都不衰弱 D. 身体强健,精神积极健康 E. 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美状态

3.康复医学的三大基本原则(A) 1 / 12 A. 功能训练、整体康复、重返社会 B. 对症治疗、整体康复、重返社会 C. 功能训练、整体治疗、重返社会 D. 功能训练、整体康复、回归家庭 E. 对症治疗、整体治疗、回归家庭 4.三级残疾预防目的是(A) A. 防止残疾转化为残障 B. 预防各种损伤或疾病 C. 预防继发性残疾 D. 防止伤、病转化为残疾 E. 临床前期的“三早”预防 5.整体康复的内涵包括(E) A.努力倡导尊重、关爱残疾人的文明环境 B.让社会和环境更好地适应患者 C. 帮助患者调整与家庭和社会的关系 D. 积极推动立法,充分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E.以上都是 6.有关康复护理人员在康复中的角色,不正确的是(D) A. 观察者

B. 实施者 C.教育者 2 / 12 D.治疗者 E.病房管理者 7. 小儿脑性瘫痪不发生于(C) A.出生前 B.出生时 C.出生后2个月 D.出生后1个月 8.长期卧床患者泌尿系统会有哪些变化(E) A、随尿排出的钾、钠、氮减少 B、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排尿较少 C、低钙血症、低钙尿症 D、不易形成尿储留 E.尿路感染的几率增加 9.原始骨痂形成期一般是骨折后(B) A.2~3周 B. 4~8周 C. 8~12周 D. 1年以上 0.哪项不是持续被动活动(CPM机)的作用(D) A. 缓解疼痛 B. 改善ROM C. 防止粘连和关节僵硬 D. 增加肌力 11.婴儿多大时开始会爬(D)

温州医科大学外科学进展考试题库

温州医科大学外科学进展考试题库

神经外科 一.开展显微神经外科需要具备哪些? 显微神经外科器械,如显微镜、头架、显微手术操作器械等;经过严格训练的人员:神经外科医师、神经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神经影像技术和设备。 二.说说鞍区的解剖结构 鞍区的血管:双侧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及前穿动脉(回返动脉)、后交通动脉及穿动脉;垂体、垂体柄和下丘脑;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双侧海绵窦:颈内动脉C4、滑车神经、动眼神经、外展神经、三叉神经 三.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包括哪些? 1.脑肿瘤(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听神经瘤、脑室内肿瘤、脑干肿瘤等) 2.脑血管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烟雾病、脑梗塞) 3.椎管内疾病(肿瘤、血管畸形) 4.功能性疾病(癫痫、三叉神经痛、面肌抽搐症等) 5.先天性畸形(环枕畸形、环枢椎脱位、扁

平颅底等) 四. 神经外科新技术 1.显微神经外科技术 2.立体定 向神经外科技术 3内窥镜神经外科技术 4.血管内介入技术 5.放射神经外科 五. 蛛网膜下腔出血除高血压病主要有那些疾 病?如何进行病因诊断? 答:蛛网膜下腔出血除高血压病主要疾病有: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烟雾病和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 诊断方法:CT和CTA,MRI和MRA,DSA;CT和CTA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在诊断上有逐步取代DSA可能;目前DSA仍然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金标准。 六.立体定向手术适应症 深部病灶活检 肿瘤内放疗(颅咽管瘤、胶质瘤等) 高血压脑出血 Parkinson’s Diseases 脑深部肿瘤切除 引导显微外科手术

《系统解剖学》题库试题2

温州医学院_________学年第_________学期 年级_________专业《统解剖学》试卷() (卷面100分,占总成绩______%) 考试日期: 年 月 日 考试时间: 考试方式:闭卷 余试题的答案写在试卷上。 2.请在答题卡上填涂好姓名、班级、课程、考试日期、试卷类型和考 号。试卷类型划A ;考号为学号,请填涂在“考号”的后九个空格 并划线。 3.答题卡填涂不符合规范者,一切后果自负。 4.所有试卷不得带出考场之外,否则以作弊论处。 5.考试进行到70分钟时,监考老师先收答题卡;考试结束时,再收试卷,并以班级为单位,按学号顺序整理好。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五题,每题2分,共10分) 1. 椎管(构成1分,内容1分) 2. 胆囊三角(部位,境界) 3. 局部淋巴结

4. 内侧丘系 5. 神经核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格,每个空格0.5分,共10分) 1. 低头时,项部突出最明显的是第颈椎棘突;胸骨角两侧的肋切迹与肋软骨连接;肩胛骨下角约平对肋或肋间隙。 2. 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增厚,张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称为;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的三角形裂口为。 3. 膈肌上的主动脉裂孔约在 椎水平、腔静脉裂孔约在、椎水平、 食管裂孔约在椎水平。 4. 咽峡由、、和共同围成。 5.输精管较长,根据其行程可分为:_____ 部,______ 部,______ 部和_______ 部。 6. 膝跳反射的感受器位于,传入神经是,传出神经是,效应器是。 。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四题,共20分) 1. 简述子宫的位置、形态(3分)和分部(3分)。

康复护理重点

康复护理 绪论: 1、康复: 综合协调个应用各种措施,以减轻伤、病、残患者的身心和社会功能的障碍。使患者尽可能达到生活的自理、自立、重返社会生活 2、康复护士的角色: (1)照顾者:护理人员提供患者所需的日常生活活动的照顾 (2)协调者:协调患者的各种训练活动,反馈出现的问题 (3)教育者:帮助患者及家庭成员学习自我健康管理的有关知识 (4)督促者:督促患者遵守治疗的时间安排和进度 (5)管理者:安排各种训练的顺序 3、ADL:为英文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的缩写,是指人们为独立生活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活动 4、康复护理对象:功能障碍的残疾人、慢性病患者,处于疾病短暂状态的人群 5、康复护理特点: (1)实施时间上具有灵活性(2)实施范围正扩大到各级医院和社区 (3)护理计划和护理目标要求个体化(4)达到护理康复目标有赖于康复小组、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参与(5)中心环节是变被动护理为主自我护理(6)康复护理是多种康复治疗在病房的延续 (7)着眼点不仅在医院康复,也在社区和家庭 6、康复小组成员包括:医生,康复护士,物理疗法师,作业疗法师,言语矫治师,心理工作者,社会工作者 脑卒中康复护理: 1、脑卒中(名解):是指急性起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症状的急性脑血管性临床事件 2、良肢位(名解):是指为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而设计的一种治疗临时性的体位 3、肩手综合征的预防及护理(简答): (1)确的腕部体位,避免完全掌屈位。(2)避免患手静脉输液。 (3)康复训练中避免长时间侧方负重和被动关节活动中手指的过度伸展(4)保护肩关节,预防肩关节半脱位。(5)患手向心性加压缠绕和冰水疗法。(6)加强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 4、跌倒后果:(简答) (1)外伤:软组织损伤、骨折、脑外伤甚至死亡等(2)恐惧:与害怕再跌倒有关 (3)疼痛:与跌倒后的组织损伤有关(4)影响患者康复,增加费用,延长住院时间 5、判断题: (1)脑卒中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诊断?错 (2)良肢位也称功能位?错 (3)脑卒中康复从恢复期开始?错 (4)良肢位中仰卧位受颈紧张性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异常活动罪强,同时也增加了压疮的发生?正确(5)偏瘫患者步行训练时,护士应该在患侧保护。正确 6、选择题: (1)脑血管病康复时间:早期 (2)良肢位是:正确的体位 (3)常用良肢位有:仰卧位,患侧卧位,健侧卧位 (4)良肢位中受颈紧张性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异常活动最强的体位是:仰卧位 (5)早期康复意义在于:早期康复可以增加感觉信息的输入,可杜绝或减轻废用综合症的发生,缩短康复疗程,提高康复疗效 (6)体位变换不正确的是:不管病情是否允许均要进行体位变换

人体解剖学练习题运动系统资料

1、下列对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块骨都由骨质、骨髓、骨髓腔、骨膜和关节软骨构成 B. 骨骺由骨密质构成 C. 成人骨髓腔内充满红骨髓 D. 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E. 每块骨均不能视为一个器官 2、不成对的脑颅骨有( ) A.顶骨 B.颞骨 C.蝶骨 D.上颌骨 E.泪骨 3、解剖学姿势的描述,下列何者是错误的( ) A、身体必须直立 B、两眼平视前方 C、上肢在躯干两旁自然下垂 D、手掌面对躯干 E、两足跟靠拢,两趾接触并指向前方 4、骶管麻醉须摸认的骨性标志( ) A.骶正中嵴 B.骶岬 C.骶角 D.骶后孔 E.都不对 5、开口于蝶筛隐窝的鼻旁窦是( ) A. 上颌窦 B. 额窦 C. 蝶窦 D. 筛窦中小房 E. 筛窦后小房 ( ) 、开口中鼻道的鼻旁窦是6 以上都是 D. 筛窦中群 E. A. 上颌窦 B. 额窦 C. 筛窦前群( ) 不能由于重力作用而引流的鼻旁窦是7、在直立姿势下, 以上都不对筛窦 E. D.额窦 B.蝶窦 C.上颌窦 A.( ) 、下列何骨属于长骨8 椎骨跟骨 E. B.舟骨 C.趾骨 D.A.第八肋骨( )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人体九大系统9 .感觉器.内分泌系统 E.脉管系统C.免疫系统 DA.消化系统 B( ) 、有关骨髓腔正确的是10 A.位于骨骺内 B.位于长骨的骨干内 C. 位于骨松质的间隙内 D.成人骨髓腔内含红骨髓 E.小儿骨髓腔内含黄骨髓( ) 11、有关各部椎骨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胸椎体的横断面呈肾形 B.颈椎体的横断面呈心形A .腰椎棘突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D.腰椎体的横断面呈椭圆形C E.胸椎横突有孔啊( ) 12、胸骨角 B.是两侧肋弓形成的夹角A.位于胸骨体和剑突的交界处2肋间隙C.两侧平对第2肋 D.两侧平对第肋E.两侧平对第3( ) 、骶管麻醉时须摸清的骨性标志是13 E.骶岬 D.骶角.骶管A.骶前孔 B.骶后孔 C( ) 14、不属于肩胛骨的结构是.喙突 E.滑车切迹 BA.肩峰.肩胛冈C.肩胛下窝 D( ) 、桡神经沟位于15 股骨 C. D.胫骨 E.尺骨.肱骨A B.桡骨( ) 16、蝶窦开口于鼻前庭蝶筛隐窝中鼻道A.下鼻道 B. C.上鼻道 D. E.( ) 17、开口中鼻道的鼻旁窦是筛窦中小房筛窦前小房额窦上颌窦A. B. C. D. E. 以上都是( )

温州医科大学外科学进展考试题库完整

一.开展显微神经外科需要具备哪些? 显微神经外科器械,如显微镜、头架、显微手术操作器械等;经过严格训练的人员:神经外科医师、神经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神经影像技术和设备。 二.说说鞍区的解剖结构 鞍区的血管:双侧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及前穿动脉(回返动脉)、后交通动脉及穿动脉; 垂体、垂体柄和下丘脑;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双侧海绵窦:颈内动脉C4、滑车神经、动眼神经、外展神经、三叉神经 三.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包括哪些? 1.脑肿瘤(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听神经瘤、脑室内肿瘤、脑干肿瘤等) 2.脑血管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烟雾病、脑梗塞) 3.椎管内疾病(肿瘤、血管畸形) 4.功能性疾病(癫痫、三叉神经痛、面肌抽搐症等) 5.先天性畸形(环枕畸形、环枢椎脱位、扁平颅底等) 四. 神经外科新技术 1.显微神经外科技术 2.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技术 3内窥镜神经外科技术 4.血管内介入技术 5.放射神经外科 五. 蛛网膜下腔出血除高血压病主要有那些疾病?如何进行病因诊断? 答:蛛网膜下腔出血除高血压病主要疾病有: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烟雾病和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 诊断方法:CT和CTA,MRI和MRA,DSA;CT和CTA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在诊断上有逐步取代DSA可能;目前DSA仍然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金标准。 六. 立体定向手术适应症 深部病灶活检 肿瘤内放疗(颅咽管瘤、胶质瘤等) 高血压脑出血 Parkinson’s Diseases 脑深部肿瘤切除 引导显微外科手术 七.内窥镜神经外科—手术适应症 脑积水 脑室内囊肿和小肿瘤 脑内血肿 辅助显微外科手术(斜坡胆脂瘤) 内窥镜活检和脑内寄生虫病 动脉瘤夹闭、垂体瘤 八. γ-刀手术适应症 <2.5cm 的听神经瘤 动静脉畸形 <3cm 的转移瘤,包括多发转移瘤 颅底肿瘤术后残留 垂体微腺瘤(ACTH除外) <2.5cm其他颅内肿瘤

温州医学院临床专业局部解剖学重点

局部解剖学重点知识 第1次实验胸壁 1. 何为浅筋膜及组成? 浅筋膜又称皮下筋膜,位于真皮之下,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富含脂肪,还有浅动脉,浅静脉,浅淋巴管,皮神经。(系解P61) 2. 乳房的位置及构成? 位置:乳房是皮肤特殊分化的器官。女性乳房位于胸肌筋膜前面,胸骨旁线与腋中线之间,平第2-6肋高度。 构成:乳房由皮肤、纤维组织、脂肪组织和乳腺构成。(局解P56)3. 乳房的淋巴回流? 乳房的淋巴主要注入腋淋巴结,引流方向有6个: ①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注入胸肌淋巴结。 ②上部的淋巴管注入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 ③内侧部的淋巴管注入胸骨旁淋巴结。 ④深部的淋巴管注入胸肌间淋巴结。 ⑤内侧部的浅淋巴管与对侧乳房的淋巴管交通。 ⑥内下部的淋巴管通过腹壁和膈下的淋巴管与肝的淋巴管交通。(局解P56-57) 4. 何为深筋膜及内容? 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位于浅筋膜的深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包被体壁、四肢的肌和肌群以及血管神经等。(系解P61)5. 何为锁胸筋膜及穿过的结构? 位于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肌之间的筋膜称锁胸筋膜。 胸肩峰动脉的分支和胸外侧神经穿出该筋膜,分布于胸大、小肌。(局解P57)6. 胸大、小肌的起止? 胸大肌起自锁骨的内侧半、胸骨和第1-6肋软骨等处,各部肌束聚合向外,以扁腱止于肱骨大节结嵴。 胸小肌起自第3-5肋骨,止于肩胛骨的喙突。(系解P71)第2次实验颈浅层及甲状腺周围 1. 颈外静脉起始、位置及注入? 颈外静脉由下颌下静脉后支与耳后静脉和枕静脉等汇合而成,沿胸锁乳突肌浅面斜行下行,注入锁骨下静脉或静脉角。(局解P29)2. 颈神经浅支的分支及浅出部位? 分支有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 颈丛皮支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浅出。(局解P29) 3. 颈深筋膜分为哪三层? 颈深筋膜分为浅层,又称封套筋膜;中层,又称气管前筋膜;深层,又称椎前筋膜。 (局解P30)4. 解释胸骨上间隙、气管前间隙、椎前间隙、咽后间隙? 胸骨上间隙:封套筋膜在距胸骨柄上缘约3-4cm处,分为两层,向下分别附于胸骨柄前、后缘,两层之间为胸骨上间隙。 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的间隙。

《康复护理学》习题三答案

《康复护理学》习题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康复医疗应就是(C) A、临床医疗得后遗症处理 B、临床医疗得重复 C、与临床医疗并进,早期介入 D、药物治疗为主 2.下列哪项不就是康复得目得(C) A、回归社会 B、提高生存质量 C、治愈疾病 D、减轻家庭、社会负担 3.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正确得就是(B) A、残疾、残损、残废 B、病损、活动、参与 C、疾病、残疾、残障 D、个人、家庭、社会 4、不属于小儿脑性瘫痪得高危因素就是(D) A、脑缺氧缺血 B、颅内出血 C.早产与低出生体重 D.营养不良 5、小儿脑性瘫痪不发生于(C) A、出生前 B、出生时 C、出生后2个月 D、出生后1个月 6.帕金森病得四大主征(B) A、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与面具脸 B、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与姿势步态障碍 C、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僵冻现象与急促现象 D、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开关现象、剂末现象 7.原始骨痂形成期一般就是骨折后(B)

A.2~3周 B、 4~8周 C、 8~12周 D、 1年以上 8.哪项不就是持续被动活动(CPM机)得作用(D) A、缓解疼痛 B、改善ROM C、防止粘连与关节僵硬 D、增加肌力 9、下列哪项不属于支配手部得神经(B) A、正中神经 B、坐骨神经 C、尺神经 D、桡神经 10、对康复护理学理解不正确得就是(C) A.护理得对象就是各种功能障碍 B.护理得重点以恢复功能为主 C.康复护理过程中病人被动接受康复治疗 D.康复护理得目标就是减少功能障碍 11、对康复对象得功能障碍与功能残存得程度等评估一般需(C)次。 A.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 12.局部皮肤完成,呈紫色或深紫色,或有血庖,伴有疼痛,局部硬结,压疮为(D)期。 A.I期 B、 IV期 C、 V期 D、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 13、间歇导尿期间每日饮水量控制在(C)以内。 A.1000ml B、 1500ml C、 2000ml D、 3000ml 14.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得原则就是 (B) A.多训练健肢来补偿患肢得不足 B.多训练患肢,多使用患肢 C.患肢多作阻抗运动,增强肌力 D.随病情得发展与患者得意愿进行训练 15.脑卒中最常用得运动功能评定法 (B) A.Lovvet法B、 Brunnstrom法C、 PNF法D、 Bobath法 16.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评定BrunnstromⅣ期得表现就是(D) A、无任何运动 B、可诱发联合运动 C、可随意引起协同运动 D、出现相对独立于协同运动得活动 17.不就是常见偏瘫肩痛得原因就是(C) A、肩关节半脱位 B、肩关节运动协调障碍 C、肩关节周围炎 D、肩手综合症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名词解释(修改)

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名词解释 绪论 组织学:是研究人体细微结构,超微结构及其于机能关系的科学。 解剖学:主要是用解剖器械剖割和肉眼观察来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又称巨视解剖学广义的解剖学包括,大体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和细胞学。 组织:是由许多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基本结构,具有多种类型。每种组织具有某些共同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特点,一般将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四种,称为基本组织。 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联合在一起,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如胃、肝、肺、骨和肌等。 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结合在一起,共同执行某种特定的生理活动,即构成系统。 PAS反映:糖经过碘酸(HIO4)氧化,出现醛基,成为多醛。多醛与无色品红结合,成为紫红色沉淀物,此反应称为过碘酸反应,简称PAS反应。PAS反应阳性的部位即表示有多糖存在。 前臂的内侧称尺侧,外侧称桡侧,小腿内侧称胫侧,外侧称腓侧 近侧和远侧:多用于四肢。肢体接近躯干处,血管、神经等接近起始处为近侧,反之为远侧。 矢状轴(面),冠状轴(面),垂直轴(面)。见书P5 H-E染色:苏木精和伊红组成,苏木精是一种碱性染料,可将核染色质染成蓝紫色。伊红是一种酸性染料,可将多种细胞的胞质染成粉红色或红色 第一章基本组织 1.内皮:是分布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内皮细胞很薄,游离面光滑,有利于血和淋巴的流动及物质交换。 2.间皮:是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外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间皮细胞表面湿润而光滑,便于内脏器官的活动和减少摩擦。 3.腺上皮:是由腺细胞组成并以分泌机能为主的上皮,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所组成的器官称腺。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是由形状不同,高低不齐的一层细胞组成。细胞的底部均附于基膜上,但由于细胞的高低不同,胞核的位置也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光镜下形似复层上皮,实为单层上皮,故为假复层上皮。 4.纤毛:是细胞游离面的胞膜和胞质向细胞外伸出的细长突起,长约5-10um,直径约0.2um ,比微绒毛粗而长,光镜下清楚可见。纤毛具有向一定方向节性摆动的能力。 5.微绒毛:是胞膜和胞质向外伸出的细指壮突起,起直径约为0.1um,长度因细胞的种类或生理状态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别。微绒毛显著的扩大了细胞的表面积,和吸收功能密切相关。 6.连接复合体:根据细胞连接的结构和机能不同和分为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等。凡有二种或二种以上的连接结构连在一起,即称为连接复合体。 7.哈弗氏系统(骨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较多,呈圆筒状和骨干长轴平行排列。每个骨单位由一个位于中央的中央管和数层围绕中央管的呈同心圆排列的骨单位骨板组成。 8.肌节:(肌原纤维呈细丝状,光镜下肌原纤维呈明暗相间的横带,明带称I带,暗带称A带,明带中间有Z线,暗带中的发亮区称H带,H带中有M线。)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一个肌节,由1/2I带+A带+1/2I带组成。肌节是骨骼肌纤维收缩和舒张的基本结构单位。 9.肌浆:肌细胞细长呈纤维状,因此称为肌纤维。肌细胞胞质称为肌浆。 10.肌原纤维:电镜下,肌原纤维是由许多平行排列的肌丝组成的。肌丝可以分为粗肌丝和细肌丝两种。 11.三联体:包绕肌原纤维的肌质网,在位于横小管两侧分别汇合成与横小管平行的较粗的小管,称终池。横小管和两侧的终池称为三联体。 12.缝隙连接:广泛存在于胚胎和成体的多种细胞间,是一种较大的平板状连接。可供细胞间交换离子和某些小分子物质,以及传递化学信息和协调细胞功能等。缝隙连接还与细胞分泌、增殖和分化等功能有关。 13.外分泌腺:根据分泌腺的分泌物派出方式不同,可分为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外分泌腺具有导管,分泌物经导管排到其他器官或体表,如汗腺、胃腺和唾液腺等。 14.浆细胞:在疏松结缔组织中数量较少,而在病原菌侵入的部位,如消化管、呼吸道固有层结缔组织内和慢性炎症病灶及淋巴组织等部位浆细胞较多。浆细胞具有合成、储存和分泌抗体的功能,参与体液免疫。 15.巨嗜细胞:在体内数量多,分布广,是吞噬功能最强的细胞。在疏松结缔组织内的巨嗜细胞常沿纤维散在分布,可分为固定巨嗜细胞和游离巨嗜细胞两种。来源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巨嗜细胞有很重要的防御功能。 16.肥大细胞:疏松结缔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常沿小血管和小淋巴管分布。 17.闰盘:是心肌纤维之间的连接结构。在H-E染色的切片上,闰盘深染的粗线状,形如梯形,位于Z线水平。 18.有髓神经纤维(有髓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和包裹其周围的髓鞘和神经膜形成的纤维状结构。 19.环层小体:又称帕奇尼小体。主要功能是感受压觉和触觉。 20.触觉小体:多见于手指,足趾掌面的真皮乳头内。主要功能是感受触觉。 21.运动终板:运动神经纤维抵达骨骼肌纤维时失去髓鞘,并反复分支,每一分支终末与一条骨骼肌建立突触联接,此连接区呈椭圆形板状隆起称运动终板。简称终板。 22.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及其分支所支配的全部骨骼肌纤维合称一个运动单位。 23.突触:是指神经原、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一种传递信息的特化连接结构。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大类。

温州医学院影像大纲讲解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第六版 主编:吴恩惠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包括了X线、CT、MRI、介入放射学和超声等,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临床学科。本教材主要用于培养通科医生,遵循教材“三基”、“五性”和“三特定”的编写原则要求。 《医学影像学》第6版是在第5版基础上修订,对眶架进行了调整,第6版分为影像诊断学和介入放射学两篇,以表示二者的差别和提高对介入放射学特点及临床重要地位的认识。在影像诊断学一篇中对成像技术与临床、循环系统、乳腺章节内容作了较大的调整。在每一章器官疾病诊断之后增写了各种影像检查的比较与优选,以便对诊断器官的疾病能选择最是适宜的检查方法。此外还增编了小儿影像诊断学。 一、教学要求: (一)掌握各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和常见病的基本病变影像学变化。 (二)了解影像学诊断的成像原理,诊断价值及其限度,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和发展概况。 (三)了解影像学中各种检查方法,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及应用范围,并能在临床工作中正确使用。 (四)学会观察、分析各种影像的表现、方法和诊断原则。 二、教学内容: 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按“少而精”的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内容包括了影像学诊断的应用原理、检查方法、观察与分析方法以及诊断原则、影像诊断的价值与限度及各系统正常与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三、教学方法: 教学中要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分析与诊断水平。影像诊断学是通过图像来反映解剖、生理,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并以影像作为主要的诊断依据,因此要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利用视听教具,在多媒体教学活动中充分应用X线片、幻灯及与之相应的解剖和病理标本、挂图、实物、模型、录像和电影等手段。要把诸影像表现同解剖学及病理学结合起来,以加深学生对多种影像的成像解剖基础与病理基础的理解。

康复护理学重点

康复护理学重点 第一章概论 1、亚健康:一般是指机体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者有病症感觉而临床检查找不出证据,但已有潜在的发病倾向,各种适应能力不同程度减退,处于一种机体结构退化、生理功能减退以及心理失衡的状态。 一、亚健康与临床的区别 1)亚健康与亚临床的区别: ①亚健康有主观临床表现,但缺乏客观检查证据 ②亚临床有客观检查证据而没有主观临床表现。 2)亚健康与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区别: 亚健康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而国际上已经建立了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标准,通过积极有效的干预30%的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人可以恢复健康状态。 2、康复: 是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对个体身、心、社会功能的影响,使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方面达到或保持最佳状态,从而改变病伤残者的生活,增强其自理能力,使其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 二、康复对象包括病伤残者,老年人群和亚健康人群 三、康复范畴:①医学康复或称为医疗康复②康复工程③教育康复④职业康复⑤社会康复。 3、康复医学:是以研究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治疗为主要任务,以改善躯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为目的的一个医学专科。四、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临床医学是康复医学的源头,康复医学是临床医学的延续,临床医学是保命治病、稳定病情;康复医学则是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五、康复医学服务方式:①机构内康复(IBR)②社区康复(CBR) 4、残疾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广义的残疾包括残损、残疾和残障。 ①残损: 发生在器官水平上的残疾。是指心理上,生理上、解剖结构上或功能上的任何丧失或异常。如骨骼残损,言语残损,听力残损,视力残损等。残损不是疾病,是疾病的后果。 ②残疾: 发生在个体水平上的残疾。是指由于残损导致机体的功能障碍,以至于个体不同程度的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一种状态。 ③残障: 发生在社会水平的残疾。是指由于残损或残疾限制或阻碍了个体发挥正常的社会作用,不但个体生活不能自理,而且影响到不能参加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一种状态。 六、残疾分类①lCIDH分类《国际残损、残疾和残障分类》 ②ICF分类《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七、我国残疾分类: ①视力残疾②听力残疾③语言残疾④智力残疾 ⑤肢体残疾⑥精神残疾。(1995年听力语言残疾分为听力残疾和语言残疾)

康复护理学试题与标准答案

康复护理学试卷及答案 单选题 1.冠心病Ⅰ期康复目标中哪项不包括D(分值: 1 分 ) A. 低水平运动实验阴性; B. 连续走 200M ; C.上下 1 层楼 D. 运动能力达到4~ 6METs ; E.能够适应家庭生活 2.以下哪一块肌肉不是肩关节的内收肌D( 分值: 1 分 ) A.背阔肌; B.胸大肌; C.大圆肌; D.三角肌后部 3.卒中患者,女, 68 岁,能用手杖独立步行 50M ,该患者用 Barthel 指数评估,行走项评分为多少分 (分值: 1 分 )D A.5 分; B.20 分; C.10 分; D.15 分; E.0 分 4.利用控制异常运动模式,建立正常运动模式的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称A( 分值: 1 分 ) A.Brunnstrom 技术; B.Bobath 技术; C.Rood 技术; D.PNF 技术; E.运动再学习 5.长期卧床病人消化系统不会出现以下哪项变化C( 分值: 1 分 ) A.产生一定程度的高蛋白血症; B.胃肠蠕动减弱,胃内食物排空的速率减慢; C.食物残渣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 D.胃液的分泌减少,食欲下降; 6.下面属于运动性失语特点的是C( 分值: 1 分 ) A. 理解能力较差 ,复述较好; B. 理解能力较差 ,复述较差; C. 理解能力较好 ,复述较好; D. 理解能力较好 ,复述较差

7.行周期分为站立和摆动相两个阶段:C( 分值: 1 分 ) A. 站立相占 40%; B. 摆动相占 50%; C. 摆动相占 40%; D. 站立相占 70%; E.站立相占30% 8.矫形器的基本作用不包括E(分值: 1 分 ) A.稳定支持和保护; B.预防矫正畸形; C.减轻轴向承重 D.改善生活独立能力; E.装饰作用 9.肩关节外展的正常范围是E(分值: 1 分 ) A.0o ~120o; B.0o ~130o; C.0o ~160o; D.0o ~170o; E.0o ~ 180o 10.关于协调性训练,下列哪项是正确的D( 分值: 1 分 ) A.两侧轻重不等的,先训练重的一侧; B.症状轻的患者,可以从步行中开始进行训练; C.先从小范围缓慢的动作过渡到大范围快速动作; D.从简单的单侧逐步过渡到比较复杂的双侧; E.两侧残疾程度相同的,原则上先从左侧开始 11.患者,男, 20 岁,右手腕部被刀割伤 2 小时。查体:右手垂腕,垂指畸形,腕关节不能 背伸,掌指关节不能伸直,手背桡侧感觉减退。临床考虑右手桡神经损伤,其康复治疗错误的是 (分值: 1 分 )E A.配合超短波治疗消除局部炎症、水肿; B.右手腕关节固定于功能位; C.对右手功能进行评定,包括畸形、关节活动范围测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等; D.轻运动量开始的被动运动为主,患者出现主动运动时,应积极进行主动活动; E.开始即应进行主动活动的训练,以便早日康复 12.高频电疗法采取的电流频率为B( 分值: 1 分 ) A.0 ~1000kHz ; B.100kHz 以上; C.0 ~ 100Hz; D.0 ~1kHz ; E.1kHz ~ 100kHz

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名词解释

5.微绒毛:是胞膜和胞质向外伸出的细指壮突起,起直径约为0.1um,长度因细胞的种类或生理状态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别。微绒毛显著的扩大了细胞的表面积,和吸收功能密切相关。 7.哈弗氏系统(骨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较多,呈圆筒状和骨干长轴平行排列。每个骨单位由一个位于中央的中央管和数层围绕中央管呈同心圆排列的骨单位骨板组成。 8.肌节:(肌原纤维呈细丝状,光镜下肌原纤维呈明暗相间的横带,明带称I带,暗带称A 带,明带中间有Z线,暗带中的发亮区称H带,H带中有M线。)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一个肌节,由1/2I带+A带+1/2I带组成。肌节是骨骼肌纤维收缩和舒张的基本结构单位。 10.肌原纤维:电镜下,肌原纤维是由许多平行排列的肌丝组成的。肌丝可以分为粗肌丝和细肌丝两种。 11.三联体:包绕肌原纤维的肌质网,在位于横小管两侧分别汇合成与横小管平行的较粗的小管,称终池。横小管和两侧的终池称为三联体。 14.浆细胞:在疏松结缔组织中数量较少,而在病原菌侵入的部位,如消化管、呼吸道固有层结缔组织内和慢性炎症病灶及淋巴组织等部位浆细胞较多。浆细胞具有合成、储存和分泌抗体的功能,参与体液免疫。 15.巨嗜细胞:在体内数量多,分布广,是吞噬功能最强的细胞。在疏松结缔组织内的巨嗜细胞常沿纤维散在分布,可分为固定巨嗜细胞和游离巨嗜细胞两种。来源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巨嗜细胞有很重要的防御功能。 17.闰盘:是心肌纤维之间的连接结构。在H-E染色的切片上,闰盘深染的粗线状,形如梯形,位于Z线水平。 18.有髓神经纤维(有髓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和包裹其周围的髓鞘和神经膜形成的纤维状结构。 23.突触:是指神经原、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一种传递信息的特化连接结构。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大类。 24.尼氏小体:光镜下呈噬碱性的颗粒或小块。其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包括复制细胞器和与产生神经递质有关的蛋白质和酶。 25.神经纤维节(郎飞氏节):光镜下,有髓纤维是由神经元的轴突和包裹其周围的髓鞘和神经膜构成的。髓鞘和神经膜都有节段性,段与段之间的缩窄部位称郎飞节。 4.骨连接:是骨与骨间的连接装置,根据他的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纤维连接和滑膜关节连接两种形式。 5.关节:(滑膜关节连接,滑膜关节)两骨之间借膜性囊互相连接。其间具有腔隙,活动性教大,这种连接叫关节。 15.膈: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呈穹隆状。膈的周围是肌质部,中央为腱质部。起自胸廓下口周缘,各部肌纤维向中央移行于中心腱。 1.体循环:含氧和营养物质较多的动脉血,自左心室泵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流到全身毛细血管(肺泡毛细血管除外),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静脉血再汇入各级静脉,经上,下腔静脉及冠状窦流回右心房。血沿上述路径的循环,称大循环或体循环。 2.肺循环:全身返回心的、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自右心室泵出,经肺动脉及其分支流到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再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血沿上述路径的循环叫小循环或肺循环。 5.微循环:是指由微静脉到微动脉之间的血循环,是血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包括微动脉、中间微动脉、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和微静脉等。

温州医学院 口腔解剖生理学练习题

《口腔解剖生理学》1—3xx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临床xx是指() A、未显露于口腔的部分牙体 B、牙体被牙龈覆盖的部分 C、牙体发挥咀嚼功能的部分 D、被牙本质所覆盖的牙体部分 E、由牙釉质所覆盖的牙体部分 2、中线是指() A、平分颅面部为两等份的一条假想线 B、穿过两龈间的一条假想线 C、将牙弓分成两等份的一条假想线 D、平分颅面部为左右两等份的一条假想线 E、颅骨矢状缝 3、以下对牙颈曲线的描述哪个是错误的() A、牙颈缘在牙冠各轴面均呈弧形曲线U B、颈曲线在唇颊面成凸向牙含缘方的弧线 C、颈曲线在近中面呈凸向牙含缘方的弧线 D、颈曲线在远中面呈凸向牙含缘方的弧线 E、颈曲线在舌面呈凸向根方的弧线 4、以下关于"根管口"的解释哪个是正确()

A、根管末端的开口处 B、髓腔的开口处 C、髓腔中根分叉的位置 D、髓室和根管交界的部分 E、根管最细的地方 5、哪个牙的近中面与邻牙近中面相接触?() A、xxxx B、xx C、第三磨牙 D、第一磨牙 E、第二xx 6、牙中最早脱落的是() A、上颌乳中xx B、下颌乳中xx C、上颌乳侧xx D、下颌乳侧xx E、下颌乳xx 7、上颌第一磨牙最小的牙尖是哪一个?() A、远中颊尖 B、远中尖 C、远中舌尖

D、第五牙尖 E、近中颊尖 8、上颌第二磨牙最小的牙尖是() A、远中颊尖 B、远中尖 C、近中颊尖 D、近中舌尖 E、远中舌尖 9、下述上颌第二前磨牙与上颌第一前磨牙形态区别中哪个不正确?() A、上颌第二前磨牙的颊尖比较圆钝 B、上颌第二前磨牙在近中面无近xx C、上颌第二前磨牙牙含面近、远中点隙相距较远 D、上颌第二前磨牙多为扁形单根 E、上颌第二前磨牙远中接触区略偏舌侧 10、"外形高点"是指() A、牙体颊舌面最突出的部分 B、牙体近远中面最突出的部分 C、牙冠各面最高的点 D、牙体长轴与水平面成垂直关系时,牙冠各面最突出的部分 E、牙体各轴面最突出的部分 11、牙冠的"发育沟"是指()

康复护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康复护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的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的身心和社会功能障碍。 2、残疾:是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等各种原因造成身心功能障碍,以致不同程度 地丧失正常生活。 3、肌力:指肌肉主动运动时的力量、幅度和速度。 4、良姿位:指躯体、四肢的良好体位,具有防畸形,减轻症状,使躯干和肢体保持在功能状态的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 康复的对象是(D) A.疾病 B.健康人 C.所以人 D.功能障碍者 2.健康是指(E) A. 身体没有疾病 B. 身体和精神都没有疾病 C. 身体和精神都没有疾病,并且都不衰弱 D. 身体强健,精神积极健康 E. 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美状态 3.康复医学的三大基本原则(A)

A. 功能训练、整体康复、重返社会 B. 对症治疗、整体康复、重返社会 C. 功能训练、整体治疗、重返社会 D. 功能训练、整体康复、回归家庭 E. 对症治疗、整体治疗、回归家庭 4.三级残疾预防目的是(A) A. 防止残疾转化为残障 B. 预防各种损伤或疾病 C. 预防继发性残疾 D. 防止伤、病转化为残疾 E. 临床前期的“三早”预防 5.整体康复的内涵包括(E) A.努力倡导尊重、关爱残疾人的文明环境 B.让社会和环境更好地适应患者 C. 帮助患者调整与家庭和社会的关系 D. 积极推动立法,充分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E.以上都是 6.有关康复护理人员在康复中的角色,不正确的是(D) A. 观察者 B. 实施者 C.教育者 D.治疗者

解剖学课程介绍及课程标准

课程介绍及课程标准 课程简介 《正常人体结构》是一门经典而又充满着活力的重要的医学核心课程。它的不断发展推动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同时又不断地从临床医学的发展中获得更新和发展的动力。课程是由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整合而成,主要阐述正常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器官的形态结构以及人胚发生发育规律。在医学中1/3以上的名词均来源于本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医学及医学相关行业的各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特别着重培养学生崇敬、珍惜生命和救死扶伤的职业敬业精神,为职业道德的素质养成教育,培养增强学生社会能力做早期铺垫,在医学发展和医学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是护理、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针灸推拿、康复治疗、医学检验、医疗美容、医学影像等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以及相应的功能。为学习后续医学课程以及各专业岗位实践,如护理专业正确的健康评估和临床护理操作等专业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40110121 学时:96学时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护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正常人体结构》是医学基础教育的奠基和支柱课程。其在护理专业中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位置关系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其包括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和胚胎学,属于生物学中形态的范畴。 (二)课程定位 《正常人体结构》与医学各科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医学科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为后续的正常人体功能、病理、药理及各门临床学科奠定的坚实的基础。只有在正确认识人体形态和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人的生理现象和病理过程。否则无法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区别生理与病理状态,更不能对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它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能够在标本、模型和活体上辩认人体形态结构。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并培养自学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突出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坚持把课程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全面有序地进行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卫生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新需求。

康复护理学(三年制)教学大纲

康复护理学(三年制)教学大纲

《护理》专业教学大纲 (运动康复方向)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康复护理学是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训练)等问题,以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一门科学。以现代医学模式为出发点,充分体现以残疾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能充分反映康复护理学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础技能。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康复医学的概况及基本内容;掌握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方法、护理技术。树立以康复对象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关心、爱护、尊重残疾者、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敬业精神;具有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从而更好地适应我国卫生服务迅速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卫生服务的需求。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培养,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基础护理学知识(康复护理学、康复护理技术)。 (2)掌握康复护理过程中需要的各种评定方法。 (3)了解国内外康复护理学发展状况及前沿康复护理技术。 (4)了解相关临床护理政策法规与行业规范的知识。 2.能力目标: (1)掌握康复护理过程中需要的各种治疗护理技术。 (2)能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和训练,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3)能进行感知觉功能评估和训练。 3.素质目标: (1)具有人文关怀精神,遵守行业道德行为规范,有良好的护患关系。 (2)能关心患者的全面康复,发挥相当于一个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帮助患者重返社会。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康复护理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一、掌握康复护理概念、特点、护士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二、熟悉残疾分类及评定。 三、了解国内外康复护理发展状况。 重点难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