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经济学 第3章 城市经济学——城市化

城市经济学 第3章 城市经济学——城市化

城市经济学 第3章 城市经济学——城市化
城市经济学 第3章 城市经济学——城市化

2021城市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精选试题)

城市经济学-城市经济学 1、城市文明普及率加速定律 2、扩散型城市化 3、就地型城市化 4、超前城市化 5、城市现代化 6、SOD 7、TOD 8、城市经营 9、住宅市场 10、住宅供给

11、住宅存量 12、住宅需求 13、“熟地” 14、“生地” 15、智能城市 16、划分城市的标准主要有:()、()、()、职业和产业构成的标准。 17、我国大陆地区的城市按照行政级别划分可以分成:()、副省级市、()、县级市和建制镇五个层次。 18、美国地理学家哈里斯在《美国城市的职能分类》将城市分为7类:()、混合城市、()、运输业城市、()、大学城市、()。 19、美国经济学家()在其1973年发表的《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即前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

20、()年初,美国城市率先提出兴建“()”。 21、美国未来学家()于1980年出版了《第三次浪潮》 22、市化的发生与发展受着:()、工业化的中坚推动和()。 23、工业化的特殊经济本性包括:“()”、“()”和“()”三项原则。 24、影响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有:()、()、产业结构和()。 25、1979年美国地理学家()将城市化发展过程所经历的轨迹概括为一条被拉平的()曲线。 26、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为()阶段;30-70%为()阶段;70%以上为()阶段。 27、城市化进程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即城市化水平在()以前为史前阶段;()为起步阶段;()为加速阶段;()为基本实现阶段;()为高度发达阶段;()以后为自我完善阶段。 28、城市化主要有()、()和就地型城市化三种基本形式。

城市经济学整理

城市中土地位置与价格关系 1各种经济活动和生活活动对土地位置都有要求,土地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其所有者或使用者的经济收益、生活满足程度或社会影响,因此土地位置不同,价格有较大差异,尤其是城市土地,其价格高低几乎为位置优劣所左右2土地价格与位置优劣成正相关。土地位置优劣的形成,一是自然地形的限制,二是后天人工的支配3土地位置优劣的判定标准虽然因不同的使用类型而有所差异,但在一般情况下,凡是接近经济活动中心,要道通口,交通流量较大,有利于商业高度发展的地带,地价一般较高;反之,闭塞街巷,郊区僻野,地价一般较低。 城市空间结构的三大古典模式 同心圆模式:1925年伯吉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以不同用途的土地围绕单一核心,有规则的从内到外扩展,形成圈层结构。这一顺序以中心区为核心,由内向外,由五个同心圆组成,在宏观效果上,基本符合单中心城市。扇形模式:霍伊特1939年,利用租金的高低作为住房质量的象征,证明各类城市居民居住用地趋向沿主要交通线路和自然障碍物最少的方向由市中心向市郊呈扇形发展。 多核心模式:麦肯齐1933年,后由哈里斯、乌尔曼于1945年加以发展,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中会出现多个商业中心,其中一个主要商业区成为城市的主要核心,其余为次核心。多核心模式基于地租理论,支付租金能力高的产业位于城市中心部位,认为城区内土地并不是均质的,所以各土地利用功能区的布局无一定的顺序,功能区面积大小也不一样,空间布局具有较大的弹性。 如何理解主导产业?如何确定 主导产业是指在一国经济发展的某阶段,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产业。随着工业化阶段,主导产业是更替变化的。 确定城市的主导产业应确认是否具有以下特性:第一,主导产业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发展水平相适应。第二,应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市场潜力大,输出前景光明。第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第四,产业关联效应强。 主导、优势、支柱产业的比较 优势产业是指那些在当前经挤量中其产出占有一定份额,运行状态良好、资源配置基台理.资本营业教率较高,在一定空间医域和时阅范围内有较高投入产出比率的产业。在产业寿命周期曲线中,优势产业一般处于发展期的中后期到成熟期的中期这一区间,它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处于或即将处于鼎盛时期,同时也处于后劲不足的衰退期前夕,它对经济的带动期已经很短暂了。优势产业强调资源的天然禀赋、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经济行为的运行状态。只有当他们都得到了比较好的结合.才有可能形成优势产业。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都属于输出产业。但主导产业的前后向关联大。 支柱产业不一定是输出产业。支柱产业严格来说仍属于优势产业的范畴.但优势产业不一定都能成长为支柱产业.因为,它更强调某一产业在整个经济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及其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一种或一类产业要演化成为支柱产业,必须经历一个漫长的生长、发育竞争、淘汰、成熟的过程,只有那些经过残酷竞争而生存下来且得到不断壮大,其经济规模在区域经济总量中占有较大份额的产业.才有可能成为一定区域中的支柱产业。 从理论上如何确定最优城市规模 从理论上来说,如果聚集的利益>聚集的成本,那么聚集过程就会继续,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知道两者相等为

(完整版)城市经济学重点整理

城市经济学复习要点整理 【题型】名词解释(4*5)、简答题(5*8)、论述题(2*10)、材料分析(1*20) 第一章概论 一、城市经济学概念(书) 城市经济学是属于地理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用于研究家庭效用最大化和厂商利润最大化下的位置或区位选择。 二、城市经济学的性质、特点、理论价值 1)城市经济学是中观经济学 不同于企业——城市是企业的集合,同时是“企业外”实体的集合,还是“企业+企业外”实体的“外部效益”的集合。 不同于国家——城市是国民经济的地域支点,是国家连接企业的中坚环节,是动态的非平衡态耗散结构体系,它的均衡或平衡存在于城市与城市外部的更大系统之中。 2)城市经济学是空间经济学 城市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在空间地域不断集中、扩展的过程 3)城市经济学是综合性经济学 效益综合性——城市是经济实体、社会实体、物质实体的综合体,决定城市经济学要重视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效益。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综合体——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城市管理和城市文化密切相关。这是社会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作用的必然反映。 三、城市区域的形成过程 城市+镇——大都市——大城市区域 第二章城市 一、城市的定义 城市是一个巨大的人口集团密集的地域,以二、三产业为主并与之相依存,同时作为周边的地方中心,进行高级的社会经济活动,是具有复杂的利益目标的各种各样的组织的地方。 1)地理解释 城市是发生于地表的一种普遍宏观现象,有一定的空间性、区域性、综合性;城市是有中心性能的区域焦点,是国民经济与劳动人口投入点和结合点 2)建筑学解释 城市是空间和社会构成的整体,是一个复杂的建筑工程综合体,是各种建筑物和各种管线系统的汇集地。 3)生态学解释 城市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以地域空间和各种设施为环境的生态环境 4)统计学解释 城市是与大规模人口及独特的组织制度和生活方式相联系的集合体,通常以居住区的范围和居民人数作为确定城市的主要方法 二、城市的基本特征 1)空间上的密集性(集中性)——人口、建筑物、经济、文化活动 2)经济上的非农性——非农产业聚集、非农土地利用 3)构成上的异质性(多样性) 三、城市的产生 1)城市形成的经济动力——生产方面的经济动因其主导作用 (1)比较利益:区域比较利益建立在区域分工基础上的贸易比较优势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由于个人生产能力的差异、区域的资源条件差异和技术条件的差异,产生了劳动生产率的禅意,区域之间建立起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专业分工生产,然后通过区际贸易获得经济利益。 ——一个区域的生产模式可以由比较优势来确定 ——区域比较利益只有在存在交换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城市经济学考试试题1213

城市经济学——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2×2'=24') 1.以下不属于我国城市行政层级的是()。 A.副省级城市 B.计划单列市 C.县级市 D.建制镇 2.提出中心地等级分步理论的是( )。 A克里斯塔勒 B.奥尔巴克 C.贝里 D.辛格 3.城市集聚经济是城市形成的直接推动力,它是由( )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复合经济。 A.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 B.内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范围经济 C.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 D.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范围经济 4.整个城市的投标租金曲线表明:城市土地在不同用途使用者中间分配时,遵循“最高租金原则”,即由愿意支付最高租金者使用。一般来说,( )对位置敏感性最强,其投标租金曲线最为陡峭。 A.商业 B.居住 C.制造业 D.农业 5.下列不属于市场导向型企业的是()。 A.餐馆 B.矿泉水企业 C.咖啡店 D.面包房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使用古典经济学理论,简明、清晰地6.勾勒了发展中国家从传统农业社会经过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演进过程,因而成为工业化理论的经典模型。如右图,关于对不)。发达经济中的劳动力状况进行的解释,错误的是(

表示过剩劳动力 A.L-L31 表示剩余劳动力 B.L-L32点右侧表示边际产值小于最低生存费OF中D C.曲线用。点之间边际产值大于最低生存费用。点与中曲线 D.OFDF拉尼斯和约翰费改进的两部门理论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7.说明城市化明显表现为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如右. 图。关于这一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工业劳动力由O增至Q,农业劳动力由L减少至L时,农村中边际产值为零的劳动力213全部出来,内部开始出现一部分剩余农产品,形成对流出劳动力的粮食供给。 B.L-L之间农业劳动力仍然外流,L为粮食短缺点。221 C.L-O之间农业边际产出开始小于制度工资,这时农业人均收入不再取决于边际产值,1而是取决于制度工资。 D.L-O之间粮食短缺进一步加剧,迫使传统农业向商品农业转化,所以L为商业化点。118.关于中间区位定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理论是研究拥有多投入品和多市场的厂商区位时最重要的工具。 B.该理论表明厂商区位选择与每个消费者区位之间距离具有直接联系。

城市经济学考试题目

1)我国古代城市发展和城市经济状况(几个主要阶段) 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一、最原始的乡村城堡阶段(以城为主) 1、时间: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夏朝初期)的过渡时期,部落联盟阶段。 2、《轩辕本纪》:“黄帝筑城邑,造五城。”《吕氏春秋·君守篇》:“夏鲧作城”,《淮南子》:“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 3、作用:主要表现为军事及其他防御功能。 4、特点:与一般的村落有某些区别,但其生产与生活状况又与乡村无明显的差异。 二、城、市分离(发展)阶段 1、时间:始于夏,迄于西周前期。 2、城:对外具有防御性作用,对内具有政治中心职能。市:固定的生产物的交换场所。 3、特点:“城”与“市”是两个不同的单概念,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地理实体,其性质、功能等相互有别。 三、城、市合一阶段 1、时间:西周至春秋时期。 2、《周礼·地官》:“大市,日昃而市。” 《韩非子·爱臣》:“大臣之禄虽大,不得藉威城市;党羽虽众,不得臣士卒”。 3、作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相对中心。 4、特点: a.行政、生产、文化、居住、交通等系统开始在空间统一。

b.城市形成过程中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工肆之人” c.政区的划分与管理等方面表现出新的特点。 d.构成了一种区别于乡村的独特的生活方式。 中国古代城市的性质 1.城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城市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它是统治阶级用以压迫被统治阶级的一种工具。” ----傅筑夫 2.中国古代城市是“城”与“市”从各自独立、分离的个体发展成的复合体。 3.城市是一个人口集中、非农业各类产业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交通与文化的中心。在中国古代,传统的城市还以四周环绕有城墙为其基本的标志。 4.城市代表一种不同于乡村生活方式的经济生活。 2)美国城市发展特点 美国城市发展的原型性和典型性 ?美国城市化的历史很少受外来的、不确定的因素的干扰。 ?美国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步调一致。市场经济对城市化的影响直接而强烈;在国家的每一个经济转型期,城市的作用都非常明显。 ?美国城市发展史说明:新的资源、技术和商业组织即是城市发展的产物,也是城市发展的动力。 城市发展的动力和产物:新的技术、资源、商业组织,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1、边疆城市化时期 1、16世纪前北美已有许多小的印第安人聚落。 2、但美国最初那些较大的城镇都是作为欧洲经济前哨站点而建立的。西班牙

城市经济学复习题(精简)确定

2010年城市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说明:问答题请一定展开,否则要扣分。 1.什么是城市经济?它有哪些特征?其地位和作用如何? 城市经济:是指城市空间范围内,以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为主体的经济形式、经济活动或经济体系。 城市经济的特征 1.以工商业为主体 2.以地域空间为组织形式 3.聚集性和高效性 4.开放性和网络性 5.综合性的经济。城市的经济门类多、行业全、设施齐。 城市经济地位和作用:其一,是各部门经济在城市空间范围内的重要纽带。 其二,是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和核心支柱 其三,加深了社会分工,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其四,对其经济腹地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扶持、引导和推动作用。 另外,推动城市化进程,优化城市环境,从今科技进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发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2.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水平的测度方法有哪些? 城市化就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非农产业比例不断增加,非农经济活动在一定区域不断集聚或扩散,非农经济的地位越来越高的动态演变过程。 城市化水平测度方法:单一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 单一测度方法主要包括:人口比重测度法、非农业人口测度法和城市土地比重测度法 人口比重测度法,即采用某一地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测度城市化水平的方法; 非农业人口测度法,即采用某一地区或城市的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测度城市化水平的方法城市土地比重测度法,采用城市建成区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来反映城市化水平。 复合指标法,主要是城市成长力系数测度法以及城市度测量法 3.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当代中国城市化有哪些特征? 一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即特征) ①时间上:阶段性——城市化规律表现为城乡人口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有序变化和呈现出来的阶段性特征。 ②空间上:地域推进——由城市集聚与扩散机制所决定的城市与区域经济运动规律。 ③质态上:性状与结构变动——在城市性状和结构的变动趋势上,它包括城市职能、城市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结构的演变。 ④量态上:数量和规模变化——城市人口迁移和流动规律作用下的城市数目和人口规模变化的规律。 即,初级阶段:大城市数量较少,中小城市较多; 中级阶段:大城市数量增多,中小城市较多; 高级阶段:大城市数量稳定,中小城市较多。 二当代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较大;(二)乡村城市化开始显现; (三)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四)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4.什么是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地方化经济:主要指同一行业或一组密切相关的企业,由于集聚在一个特定的地区,通过产业功能联系所获得的外部经济。 城市化经济:当单个企业的生产成本随着城市地区的总产量的上升而下降,或者当经济对企业和行业而言都是外部经济时,就出现了城市化经济。 两者之间的关系: 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是聚集经济的两种类型。其中,地方化经济是一种行业的集聚经济,城市化经济是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系城市经济学专业城市经济发展(精)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系城市经济学专业城市经济发展战略方向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 一、专业的设置、招生人数及考试科目 院系(招生人数 专业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导师考试科目 507 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系 (4 0202Z1 ★城市经济 学 (2 02城市经济发 展战略刘治彦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 1004德语、1005法语选一②2001经 济学原理③3124城市与区域经济学 二、导师介绍 魏后凯: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系博士生导师。1963年12月出生于湖南省衡南县, 200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研究生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系主任、教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学术委员会、中国地质矿产 经济学会资源经济与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民委、北京市、广东省、宁波市 等决策咨询委员。 二级学科专业为城市经济学,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发展、区域政策、城镇 化、产业发展与布局、区域规划等。负责主持了70多项国家重大(重点、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重点以及各部委和地方委托研究项目,公开出版独合著学术专著12部, 主编学术专著20部,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300多篇,主持或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获 2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项。1993年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青年、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2001年享受国务院颁布的政府特殊津贴,所领导的《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与政策研究》课题组2010年荣获“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荣誉称号”,2013年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人员。 宋迎昌,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系博士生导师。1965年10月出生于山西省大同市大

城市经济学知识点

1.现代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是现代工业、第三产业以及非农人口集中的地方,在国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2.城市的特点:空间特性表现味;相对高人口密度,经济特性表现为;工商业发达,社会属性表现为:“异质性”或“多样性"。 3、当比较优势和交换的规模经济同时存在时,贸易城市才能得以存在和发展;当存在生产的规模经济效应时,工业城市才能得以出现和发展;企业间的空间竞争使得每一个企业和每个城市体系都有自己的市场范围。 4、不同角度城市分为不同类型:按城市的性质或功能分为:综合性城市;工业城市;矿业城市;交通港口城市;风景旅游城市。按照城市人口规模分为:特大城市(非农业人口100万以上):大城市(非农业50-100万);中等城市(非农20-50万);小城市(非农10-20万);镇(非农2000-10万)。按照行政地位(中国)分为;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县级市;此外,根据城市地理位置可分为为沿海,内地和边境城市;根据城市辐射范围的广度和辐射力强度分类;按城市所处的气候环境分为寒带、温带、热带城市等。 5、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城市内部经济社会活动合理组织的科学。前者是宏观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后者是微观城市经济学研究的范畴。 6、城市化发展的三阶段论是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于979年提出的。第一阶段:城市化的起步阶段,当区域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前期时,

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第二阶段;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当一个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以后,随着工业过程的迅速推进,城市化呈现出快速整长的态势,城市化水平由30%持续上升到60%左右,第三阶段:城市化的成熟阶段。当区域经济发展到工业化后期以后,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速度开始减缓,城市人口比重最终大体稳定在70-80%。 7、城镇人口增长系数K=城镇人口增长规模/总人口的增长规模; K=0. 5、K=1和城市化水平超过50%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三大重要转折点。前城市化社会;K<0.5,相当于前工业化阶段。城市化初期阶段:0.5==1,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中期,统筹城乡发展起点。城市化后期:城市化水平高于50%,初步进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后期。成熟的城市社会;城市化水平高于60%,经济发展进入后工业化阶段或者现代社会。 8、城市是指在相对较小的面积里居住了大量人口的地理区域。城市地区是指人口不少于限定数量。且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不低于限定数量的固定地理区域。大都市区是指拥有大量人口的核心区以及与其在经济上结为一体的临近社区。 9、城市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原理和经济学分析方法去研究城市问题以及城市地区所特有的经济活动。 10、经济学的十大原理:原理一:人们面临交替,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原

2020智慧树知道网课《城市经济学(山东联盟)》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多选题】(20分) 城市经济学是()的交叉学科。 A. 经济学 B. 资源科学 C. 社会学 D. 地理学 2 【多选题】(20分) 城市发展必须满足的条件有() A. 农业生产过剩 B. 城市生产 C. 专业化生产 D. 用于交换的运输体系

3 【判断题】(20分) “生产受规模经济的影响”是城市经济学的基本公理之一 A. 错 B. 对 4 【单选题】(20分) 区位均衡指的是() A. 其他选项都对 B. 土地所有者能够按照其期望的价格出租土地 C. 每个主体能支付现有区位的土地价格 D. 没有一个主题想进一步改变位置

5 【判断题】(20分) 自我强化效应可能会导致极端结果的产生。 A. 对 B. 错 第二章测试 1 【多选题】(20分) 贸易型城市的存在和发展必须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A. 交换的规模经济 B. 生产的规模经济 C. 比较优势 D. 运输工具

2 【单选题】(20分) 工业革命所引发的()极大地推进了城市化进程。 A. 生产革命 B. 农业革命 C. 运输革命 D. 其余选项都是 3 【单选题】(20分) 企业集聚所引致的集聚经济,包括在产业水平上的()和在城市水平上的城市化经济。 A. 产业化经济 B. 高技术经济 C.

地方化经济 D. 莫尔经济 4 【多选题】(20分) 企业集群的出现和发展主要由于以下原因() A. 共享中间投入品 B. 自我强化效应 C. 共享劳动力储备 D. 劳动力的高匹配率 E. 知识溢出 5 【判断题】(20分)

效用曲线显示了城市发展过程中对人口增长的权衡:集聚经济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但规模不经济将增加通勤成本,进而降低劳动者的效用水平。 A. 对 B. 错 第三章测试 1 【判断题】(20分) 剩余原理告诉我们,土地的竞价租金等于总收入中超过非土地成本的部分。 A. 错 B. 对 2 【单选题】(20分) 应对高土地价格,在()作用下,产生了高层建筑,其导致的生产成本的节约,也提高了土地竞价租金。

城市经济学考试重点1

城市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关系:两者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土地利用形态是产生城市交通的源泉,决定城市交通的发生、吸引及方式选择,从宏观上决定了城市交通需求及供给模式,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状况要求不同的城市交通模式与之相适应。另一方面,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又对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形态产生反作用,交通会改变城市地区的可达性,从而对城市用地的规模、强度及空间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城市中的土地开发会使该地区的交通需求量增加,两者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双向反馈。 城市交通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 1.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布局与城市土地价格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2.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与布局也会影响城市经济的集约程度和人口密度分布。 3.城市交通系统运输条件的改善会极大促进城市和地区经济的发展。 狭义上的基础设施常常接近于我们日常所说的市政公用设施,如给水、排水、电力、燃气、通信、邮政、环卫等,适当放宽则可以经常地包括水利、交通、环保、防灾等一些重要的基础性公用设施。 城市基础设施经济特性:服务的公共性、非竞争性及非排他性;效益的外部性与间接性;自然垄断性与使用的低边际成本;建设的超前性与使用的耐久性;供给的门槛性与连续性;运行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城市基础设施需求的影响因素:城市基础设施现状、城市人口规模、城市性质与职能、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科技发展水平 具有地方公共物品性质和外部性的城市基础设施,一般由政府投入成本,主要包括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道路、桥梁及场站设施,城市环境系统中的环境保护系统、园林绿化系统、城市防灾系统等设施。 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一般由企业提供,主要包括城市供水与排水系统、城市邮电及通信设施系统、城市能源系统、城市交通系统中的收费性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化的条件:体制市场化、投入资本化、经营主体的企业化、产品的商品化、政府监管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化的政策:政企分离、领域开放、允许竞争、消费有偿、合理定价、财政支持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规划:城市基础设施为城市的规划与布局提供基础、城市规划决定城市基础设施的未来容

城市地理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一、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 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城市这一复杂的动态大系统。 2、城市地理学的主要任务是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揭示和掌握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的规律,属于认识世界的任务;科学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变化的规律,属于改造世界的任务。 二、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 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 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 4、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5、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 第二节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1)描述性研究,即描述城市现象的空间现状; (2)解释性研究。即研究城市现象的因果关系; (3)评价性研究,即既要认识资源空间分配不平衡性,又要识别那些符合效益和社会公平标准的可供选择的状态。 二、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城市是一种特殊的地域,是地理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区域实体,是各种人文要素和似然要素的综合体。 1、与城市经济学的关系。(P7) 2、与城市社会学的关系 3、与城市规划学的关系 4、与城市生态学的关系 第三节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四阶段: 一、1920年以前(一战刚结束) 城市地理学在地理学体系中式一门年轻的学科,至今不过半个多世纪。在此之前,城市地理学属于聚落地理学(或称居民点地理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1920-1950 三、1950-1970 四、1970年以来 第四节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一、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1、1949年以来的兴起阶段 2、1949-1966年的相对萧阶段 3、1967-1976年的停滞阶段 4、1976-1990年的振兴阶段 5、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

城市经济学考题复习.docx

城市经济复习 填空 12345 工业化进程经济组织规模同心圆模式城市发展的 规律 微观经济学 选择 12345678910 C C B D B C A D C D 填空题 12345用地规模经济效益城市经济结构城市经济增长城市空间结构 选择题 12345678910 C C A D B1)D I) 简答题 1.经济区 指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由于地理环境,口然资源,产业结构,经济布局等诸方面的内在联系,(5分)自然形成的地域经济综合体。(5分) 2.房价收入比 某个住宅市场上某个指定时期内销售的住宅的自由市场价格中位数(或平均数)(5分)和该市场上家庭年收入中位数(或平均数)的比值。(5分)

3.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是某一生产内部随着生产规模的上升,(5分)生产成木逐渐下降 或效率得以提高的经济现象。(5分) 4.具体谈谈中国建立城市土地储备制度的现实意义 规范城市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政府对城市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2 分)增加城市政府收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2分)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城市经济发展,(2分)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实施,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2分)落实土地基本国策,有效保护城市郊区农地。(2分) 5.中国城市化滞后工业化进程吗?说出理由。 是(3分)。建国五十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仍然有将近七成的人口生活在广大农村地区,屮国的城市化水平不仅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比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滞后二-|?个百分点。(1分)H前在此间举行的促进小城镇建设研讨会上一些专家指出,城市化滞后己成制约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应该抓住中国城市化的加速阶段,力争每年把城市化的水平一个百分点以上。(2分)中国行政区划与地名学会副会长浦善新指出,中国城市化在国际上还仍然停留在低收入国家的水平。据统计,截止到一九九八年,按菲农业人口计算,屮国城市化水平约百分Z三V,按国际可比口径计算也仅百分Z三丁五左右,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水平,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平均水平。(2分)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化的速度都达到经济增长和工业化的速度,而在中国,建国五十年來城市人口年均增长为百分Z三, 仅比总人口增长率高一点二个百分点,也远远低于屮国工业年均百分之八的增长率。(2分) 简答 1.超前城市化 超前城市化亦称“过度城市化”,(3分)是指城市化水平远远超过了本国的 工业化水平和相应的经济发展阶段,(3分)表现为没有工业化和没有经济发展的城市化。(4分)

住房与城市经济学—城市规模与城市经济

第二讲城市规模与城市经济增长 案例:吴江与苏州合并 2012年9月1日苏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合并位于古城区的沧浪、平江、金阊三区为姑苏区,县级市吴江市撤县设区。从9月6日起,全国百强县排名第二的江苏省吴江市将正式撤县,以“吴江区”的身份整体并入苏州市中心城区。 此次区划调整后苏州城区将直接与上海接壤,此举将有利于加强苏州中心城市首位度和辐射能力,理顺苏州古城保护和太湖整体保护开发的体制机制,还将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和提高行政效能。而拥有部分太湖水面和岸线的吴江撤市设区,将使得吴江区既保持县域体制机制活力,又获得城区功能新的发展优势,并有利于理顺太湖整体保护开发体制机制。 吴江经济实力: 数据显示,2006年末吴江地区总产值为640亿元,而到2010年,这一数字已突破1000亿元,4年之间增长了56.2%。2011年,吴江地区生产总值继续增长,达到1192.28亿元。 据了解,苏州下辖五县市均是全国十强县,苏州市中心城市首位度偏弱,辐射带动能力不足,调整前苏州城区各项社会发展指标均占该市比不足四成,而调整后各项指标占比都将过半。 事实上,在苏州吴江未合并之前,两地之间就有较大的往来,苏州与吴江几乎连片发展, 2010年,吴江市成立了一个西邻太湖的“滨湖新城”。这个新城位于吴江北部,与苏州的吴中区接壤,规划打造“滨湖生态乐居名城”。而一线之隔的苏州吴中区也几乎同时抛出了以现代化商务办公集聚区为主的“滨湖新城”规划,且与吴江的“滨湖新城”相连,从地图上看,二者实则为一个整体。 可见两地在合并之前均已为合并做准备,苏州和吴江重组经济地理一是可以通过区划调整降低交易成本和政府管理的相对成本,增强苏州作为整体的竞争力;二是便于苏州整体的城市功能转型和产业升级,加速发展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是可以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和城乡生活条件。 对合并的思考 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南京大学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志彪认为, 事实上,中心城市做大以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极,近年来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多地都有所尝试。就在去年,安徽省原巢湖市拆分,大部分并入合肥市,合肥借由此举成为皖北经济带的有力支持,同时达到抗衡南京经济圈的功能。 从整个世界和欧美等发达国家或地区行政区划的发展趋势来看,其在很长历史时期内都相对固定,他们之间很少因为有行政壁垒要破除而合并来合并去,更多的是通过区域合作、竞争的方式来推动发展。 不过,发达国家的大都市圈或大城市群同时也在全球竞争中显示出绝对优势地位。比如美国东海岸大都市区,以及西海岸以洛杉矶、旧金山为代表的大都市区,还有英国的伦敦大都市区、法国的巴黎大都市区、日本的东京大都市区等等,这样的大都市区,可以调配和利用很多资源,其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的流动速度非常频繁,基础设施更好,经济活跃程度更高,文化更多元更丰富,从而拥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 由于我国仍处在外延扩张式发展的过程中,各个省区或城市,更多是依赖和寻求支配更多空间资源和经济资源,例如土地资源及其所附着的各种资源,并在此基础之上寻求获得更多发展空间。“土地资源尤其受到中国各地方政府重视。许多地方希望突破行政管辖区域限制,希望通过调整行政区划,扩大自己可以支配的土地资源。与此同时,还希望通过调整扩大行政区划,增强自身经济地位,从而可能争取到更多的发展资源和政策支持。” 从过去十多年的经验来看,长三角尽管在全国的区域一体化进程中走在前列,但仍难以突破由行政区划和利益分配造成的行政壁垒,这也是大城市不断出现以相互抗衡的重要原因。

城市规划视野下的城市经济学(二)

第二讲市场和政府,政府的作用 第三章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市场很行,为什么还需要政府? 回顾我们学过的经济学十大原理其中两条: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市场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是因为市场规则可以激发人的动力,利用人追求自私 的本性,通过互相交易来利他,这样,每个人都有劳动和交换的动力,每个人的境遇都会通过竞争、交易而改善。 但是,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原理六、七中的“通常”和“有时”二个短语可圈可点, 这就是主流经济学家们都同意的大市场、小政府,能由市场解决的交给市场,这是绝大多数的情况;实在不行了才交给政府,这是少数的情况。反过来就不能成立了。然而,何为“通 常”、何为“有时”,却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情况,而是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制度中有所变化, 这是因为,实际上每个国家的局限条件不同,这些条件有时导致政府做某些事更加有效率, 有时导致市场做某些事更加有效率。 3.1 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斯蒂格利茨认为,人们对市场的不满主要在三个方面:忽视经济学的规律,收入再分 配问题和私人市场名副其实的失灵1。我们分别来讨论这三种情况。 3.1.1 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rovement)和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t) 首先,忽视经济学规律的人会对市场有很多抱怨,房价为什么那么高?交通为什么总 是拥堵?学了经济学,我们知道,很多人们不满意的结果是由于稀缺带来的,经济学家把很多情况并不看作是市场出了问题,而是经济生活中不容置疑的事实。这些事情能不能变得更好?也许;这些事情能不能够完全解决?可能做不到。 把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而所有涉及的人的境况都不因此而恶化,这样的变化叫做 帕累托改进。这是依据意大利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 Pareto,1848-1923)命名的。很明显,经济学家所要追求的更好的那条路是帕累托改进,而做出帕 累托改进是非常难的。因为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一个政策或者做法如果不能改变资源稀缺1斯蒂格利茨,经济学,P129-137

城市规划经济学单元测试及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题 已经超过规定的测试次数或提交截止时间已过。你可以作为自我学习进行测验,但提交的结果将无法获得学分。 1 单选(2分) 从课程类型来看,《城市经济学》应该属于下列哪个类型 得分/总分 A. 公共基础课 B. 专业基础技能课 C. 专业理论课 D. 专业实践课 正确答案:C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2

与城市社会学、城市地理学等类似,城市经济学相关研究的主要任务包括 得分/总分 A. 解释 B. 描述 C. 制订对策 D. 评价 正确答案:A、B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3 多选(3分) 与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同,城市经济学研究需要特别关注的“中国特色”主要是正在同时经历“两个转型”,这两个转型指的应该是什么

A. 从以一二产业为主转向以二三产业为主 B. 从原始社会转向现代社会 C. 从自由市场经济转向垄断市场经济 D. 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正确答案:A、D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4 多选(3分) 阿瑟-奥沙利文所着的《城市经济学(Urban Economics)》是世界学术界享有盛誉的教材,尽管学术价值极高,但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学习中使用可能仍有部分不够理想之处,包括的原因有哪些 得分/总分

教材中举的案例大多来自美国,与中国案例实际问题有些差距 B. 大多数理论在成熟资本主义制度下较为适用,对非成熟市场经济的体系讨论不充分 C. 理论内容过多,案例不够丰富 D. 该教材出版版本过多,可能会有一定的错误 正确答案:A、B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第二单元测试题 返回 本次得分为:, 本次测试的提交时间为:2019-02-01, 如果你认为本次测试成绩不理想,你可以选择再做一次。 1 单选(1分) 经济学基本问题和逻辑 基本经济学问题之所以产生,是因为() 得分/总分 A. 价格水平的上涨速度过快 B. 一些人仍然处于贫困状态 C. 资源具有生产能力

城市经济学2 (2)

工业化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11历史曾王强 学号111203046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合理的生产布局,将在较长时间内对生产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亦然。当今社会,城市在整个社会经济中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工业、交通的集中地,商业、贸易和服务业的聚集地。正确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有助于合理布局生产力。 人口城市化是城市人口的积聚和增长所形成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 的过程,它是现代人口动态分布中最普遍的一种现象。人口城市化往往同工业化密切相关的,伴随着工业化而出现的人口城市化。一般来说,伴随着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也发生巨大变化,其主要表现是产品的来源从农业活动转向非农业生产活动,即工业化过程。由于工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高水平的工资,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来自农村的人口迁移成为城市发展的源泉。随着农业人口向工业和其它非农产业人口转变,农村人口呈现向城市人口转化的倾向。同时人口城市化还具有消费市场这样有利于工业生产的条件,因而促进了城市附近工业积聚。这样在近代社会,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了人口城市化的成长,而人口城市化又加速了工业的积聚,从而形成了积极的循环过程。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和各大城市的经济迅速发展,来自内地的农民工蜂拥而至,形成我国数字庞大的流动人口。尽管各国的经济条件不同,但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人口布局,特别是发达国家这种倾向是显而易见的。以英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为例,工业革命几乎与人口城市化同步发展,工业化迅速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使产品不断增加,劳动生产率日益提高,工业作为城市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为城市提供了就业机会和高水平的工资,吸引了农村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化并积聚和居住在城市,其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脱离农村转向城市,农村人口迁移成为人口城市化发展的源泉。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的消费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促进了城市附近的工业积聚,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资本,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了人口城市化的集中,并形成各种规模和不同类型的城市体系,形成了良性循环过程。处于工业化与城市化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都发生较大规模的人口(主要是劳动力)移动。例如: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20 世纪50 年代中期至70 年代初,有大批地方出身的初、高中毕业生及地方大学的毕业生流入以东京大都市圈为首的三大都市圈,在那里形成庞大的劳动力市场,,从而使得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随之向这些地区集中,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发展。但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口城市化往往是由农业经济停滞不前引起的,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寻求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部门的就业机会,从而加速人口城市化的发展。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工输出属于这种类型。 更值得注意的是特大城市在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发展。1991 年,联合国有关部门把800 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定义为特大城市。全世界1950 年只有纽约、伦敦两个特大城市,到2000 年达到24 个,所增加的22 个有18 个来自发展中国家。世界上出现了多个人口超千万的大城市,日本东京人口已达到2644 万人。据联合国人口统计资料表明,1950-2000 间,世界100 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从1950 年

《城市经济学》各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城市经济学》 练习题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1.城区(urban area) 2.大城市地区 二、单项选择题 1._____ 是城市经济学和其他经济学科区分点。 A.区位选择 B.空间研究 C.城市经济 D.以上都不是 2 ?城市经济学中由区位选择引起的最重要的问题发生在_____ o A.住房 B.工厂选址 C.城市中心 D.城市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不属于传统城市的问题的是 A.住房不足 B.环境污染 C.犯罪 D.劳动力不足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传统城市的问题的是__________ A.人口拥挤 B.交通拥挤 C.歧视 D.就业困难 2.城市经济学是研究 _____ 和________ 区位选择的科学 A.经济 B.厂商

C.环境 D.家庭 四、填空题 1.城市化地区包括 _____ 和 _____ o 2.城市边缘是 ______ 的城市化地区。 3.传统城市问题包括住房不足、环境污染、犯罪、人口和交通拥挤、_______ 和 五、判断说明题 1.大城市地区不包含乡村地区。 2.政府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等同于市场方法。3?城区产业不能以农业为主,但可以有农业。 六、简答题 1?为什么称为城市经济学 2.城市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或构成 七、论述题 如何看待城市问题? 第一部分城市与城市化 第二章为什么城市会存在 一、名词解析 1.机会成本

2. 绝对优势 3. 规模经济 4. 木地化经济 二、单项选择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市场域是工厂生产价格 家庭生产的区域。 A.低于 B.高于 C.等于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出 现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不同的 C.不一定相同 3. 以下是互补品的是 _____ o A. 服装和饮料 C.冰淇淋和牙膏 4. 企业群落 _____ 劳动力市场的效率。 A.提高 C.二者没有关系 5. 拥有不同比较优势的地区之间的贸易会 A.增加 D.二者没有关系 6. 如果在交通运输屮规模经济的存在,商品的运输成本随着运输量的增加而— A.增加 B.不变 C.下降 D.二者没有关系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 所有。 A.国家 B.农村集体 C.城市居民 D.以上都是 三、多项选择题 1. 城市工作机会集中的原因包括— A. 地区的比较优势 B .生产的内部规模经 济 C.生产和销售的聚集经济 D.城市的交通优势 2. 下列对运输规模经济说法正确的是 ___ A.运输成本随运输量的增加而下降 B.大宗运输将可以形成 C. 贸易企业将建立,替代家庭收集、运输、分配商品 D. 贸易企业在交通成本低的交通要道——路口、港口、河流交汇口选址 四、 简答题 1?城市发展的条件 2. 规模经济的原因 3. 聚集经济的类型 五、 论述题 D. A 和 C B.相同的 D.以上都不是 B.项链和手机 D.裤子和鞋子 B.降低 D.看具体情况 B.减少 C.不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