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海南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可持续利用

海南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可持续利用

海南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可持续利用

摘要:海南海洋生物资源极为丰富,物种种类繁多,是我省海洋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分析了目前我省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及面临的主要威胁,我省已开展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探讨了生物多样性的主要保护对策,以实现我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海南;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然而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不断加强,全球环境持续恶化,生物多样性正以空前的速度消失,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国际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中国既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又是生物多样性受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1],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滞后于陆地和淡水,这是由于海洋大尺度生物多样性困难重重,涉及到工具,取样方法等复杂问题[2]。海南属热带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良好,表现出极高的生物遗传多样性,是我国海洋生物最富有的地区之一,是世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宝库。海南对生物多样性贡献巨大,但生物多样性面临各种挑战,必须采取多项措施保护海南宝岛的生物多样性。本文就海南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旨在通过对其不同研究层次的分析和探讨,以实现我省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

1 海南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特点

1. 1 物种丰富,特有珍稀物种繁多

海南拥有各类海洋生物3000种以上,其中鱼的种类超过1500种,有经济价值的200多种,贝类有400多种,藻类有100多种。浅海重要鱼类有40多种;有大量珊瑚,还有海龟、玳瑁、贝类、虾蟹、海藻等,构成热带海洋生态系统。

鱼类是海洋的重要生物资源。我省海洋鱼类有1500多种,大多数种类在西南中沙群岛海域都有分布,其中很多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主要有马鲅鱼、石斑鱼、笛鲷、裸颊鲷、军曹鱼、鲣鱼、带鱼、鲻鱼、鲥、花鳗鲡、沙丁鱼、篮子鱼、大黄鱼、乌鲳、金鲳、金枪鱼、鲨鱼等。特别是马鲅鱼、石斑鱼、金枪鱼、乌鲳和银鲳等,产量很高,是远海捕捞的主要品种。我省的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品质十分优良,而且盛产中国其它海区罕见的大洋性鱼类。如:金枪鱼、鲨鱼等。

海南有海龟种类3-4种,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海洋贝类在我省分布约有400多种,目前海南省贝类养殖的主要品种有东风螺和企鹅珍珠贝等,珍稀种类有大

珠母贝、鹦鹉螺等。其它海洋生物主要有软体类动物、甲壳类动物和藻类。软体类除了上面介绍的贝类以外,还有驰名的鱿鱼、墨鱼、章鱼等;甲壳类的梭子蟹、青蟹、龙虾、对虾、鲎等。这些都是我省的主要海产。热带海藻类资源也极其丰富,是中国主要的产区之一,经济价值较高的有:石花菜、麒麟菜、马尾藻、紫菜等。海草床海草10余种,其主要优势种是海菖蒲、泰莱草和海神草等。

1. 2 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降低

目前我省珊瑚礁、红树林和海草床等海洋生物生态系统受破坏时有发生,物种多样性也随之降低。珊瑚礁的生物极为丰盛,是生物多样性的极高区域,堪称为大海之“绿洲”。珊瑚礁生态系是由造礁石珊瑚生物群体本身形成的底质所支持的特殊生态系,提供了复杂的生物生态环境,拥有海洋中最多的物种,其丰富程度接近陆地上的热带雨林,被称为“海底雨林”和生物多样性保存库。除观赏性珊瑚由于旅游被大量开采而破坏外,沿海居民用珊瑚烧制石灰导致珊瑚资源受到严重破坏,我省80%的珊瑚礁已被破坏,其中文昌100 km的珊瑚礁,每年因建房、烧石灰和水泥挖礁达5×107kg以上[3]。据2008年海南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

近年来,在一些西沙群岛海域炸鱼、毒鱼等破坏性非法渔业活动的存在,部分区域以珊瑚为食生物(如长棘海星)数量的剧增,直接导致珊瑚的死亡或珊瑚生长环境的恶化,致使西沙监测区域的珊瑚礁生态系统遭到严重损害。

红树林是亚热带和热带海洋潮间带或潮上带的一类特殊常绿林。红树林物种丰富,是高生物量区,重要经济动物的繁殖和庇护区,红树林内物质循环迅速,食物链较简单,对于减少海浪冲击,稳定保护海岸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海南多数江河出海口及沿岸独立的海湾均有红树林生长,20世纪50年代初期琼山、文昌、陵水、三亚、儋州等地约有红树林100 km ,但到20世纪80年代剩下不足50 km[4]。

海草床与红树林和珊瑚礁一样,是三大典型海洋生态体系。海草在海洋生态环境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如改善了水的透明度,控制水质;许多动物的直接食物来源,如儒艮;为许多动物种类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和隐蔽保护场所;栖息着许多重要的底栖动物;抗波浪与潮汐的能力,是保护海岸的天然屏障。我省海草床生态系统具有典型的热带特点,热带种与亚热带种都有分布。目前,海草的生境受到明显的威胁,主要包括围海养虾、海水养殖、非法渔业作业、人为污染、开挖港池航道与台风等。因此,保护海草场的行动已刻不容缓。

2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进展

海南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工作开展比较早,取得了一定进展,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等5个方面:

(1)对海南热带的主要水生生物资源进行调查与研究,进一步了解了我省热带生物资源,包括海洋经济鱼类资源、淡水及河口经济鱼类资源、水产经济软体动物资源、水产经济节肢动物资源、水产经济藻类植物资源等。

(2)组织开展了对全省海草床、典型海岛等重要海洋生态类型的普查和研究工作,完成了全省珊瑚礁普查工作,基本弄清了我省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本现状;开展了大规模投放人工渔礁恢复生物资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与实践。

(3)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的国家级和省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三亚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大洲岛国家级海洋生态保护区和儋州—临高白蝶贝自然保护区等。

(4)开展了放生包括鲸鲨、海龟和鲎在内的国家重点保护或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增殖放流活动,并在国内首次开展鲸鲨卫星跟踪研究。为配合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海南后水湾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基地建设》的全面实施,确保该项目顺利完成,进行了文蛤、华贵栉孔扇贝、麒麟菜、篮子鱼和翡翠贻贝等品种的底播增殖放流工作。并开展了拯救濒危珍稀物种大珠母贝的人工放流工作。

(5)尝试性开展了遗传多样性初步研究,我省参与的南海区主要海水养殖种类的种质保存与评价技术的研究,以20种南海区主要水产养殖种类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保种技术和超低温保存技术对其基因组DNA、精子和活体进行保存。并利用多种标记技术,从形态学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建立一套完整的种质评价体系。

3 海南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3.1 围海、填海等工程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土地日益稀缺的背景下,海南沿海围海、填海等工程建设,违规建设现象严重,至2007年底,全省共批准围填海项目180项、使用海域面积2031.84公顷。由于海岸线都被垂直建筑取代,使可以平衡海洋生态的海洋生物无法栖息在海岸边,由于过度的填海还导致一些港湾外航道的水流明显减慢,天然湿地减少,海岸线上的生物多样性迅速下降,浅海滩涂(湿地)、海湾、珊瑚礁、产卵场、孵育场等生态系统碎化、退化和完全丧失,给生物多样性带来毁灭性的威胁,不仅物种个体丧失,而且生态系统多样性遭到破坏,生物资源补充群体减少甚至失去生存空间[4]。

3.2 海洋污染日益加剧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近年来我省海洋环境面临污染严重并不断扩大,氮、磷等营养盐污染明显,海洋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不断加剧的问题[5]。陆源污染物和海上污染物的直接排放已使南中国沿岸海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海域的有机污染加剧。目前与海南岛相隔琼州海峡的广东湛江东海岛在建的超大型钢铁和化工企业对南海区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还有待更进一步的评估。

3.3 过度捕捞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过度采捕海洋生物锐减,许多种类甚至濒临灭绝。近年来受市场需求的驱动,我国南海的捕捞强度明显加强,加之环境恶化,鱼类有个体变小,数量减少的趋

势,甚至有些物种很难见到。目前我国南海区过度捕捞现象较为严重,捕捞强度成倍超过南中国海的资源承受能力,南海渔业资源潜在渔数量为2.46×109~ 2.81×109kg,而1997年捕捞量已达3.7×109kg,超过可捕量的25% ~ 30%[6]。在高利益诱惑下,盗捕濒危珍稀物种大珠母贝,致使宝贵的大珠母贝资源面临枯竭。我省许多重要的经济海藻如石花菜、羊栖菜、麒麟菜等由于掠夺性的采收,资源被严重破坏。

3.4 海水养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当前海南蓬勃发展的海水养殖业给近海海域生态造成较大影响,养殖生产中种苗的生产、投饵、排放和养殖种逃逸均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的影响。而海水养殖对天然种苗的巨大需求常常对天然种群造成不利影响[7],造成生物多样性降低。围海建池塘养殖将可能对沿岸潮间带生态系统构成巨大的压力,导致海草床或珊瑚礁生境的直接的破坏[8]。由海水养殖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容易引发赤潮的发生。

由于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养殖种逃逸不可避免,有时甚至会非常严重[9, 10]。海水养殖逃逸的鱼类可能在疾病的传播、野生群体遗传组成的改变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可能会将地方流行病传给野生种群,并可能与当地种杂交,造成地方种群的基因污染和遗传退化。外逃的养殖种,小部分可以成功地在海域中生存,通过竞争和捕食对当地同类种造成威胁,甚至造成当地种灭绝[11]。

3.5 外来入侵物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外来入侵种通过竞争或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排挤本地种;或与当地种竞争食物;或直接扼杀当地物种;或分泌释放化学物质,抑制其它物种生长,使当地物种的种类和数量减少,甚至濒危或灭绝。外来入侵种对生态系统另外一个更不易察觉的影响是污染当地的遗传多样性。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及影响,目前关注和研究焦点主要在陆生微生物、动物和植物[12]。当前,海南局部地区兴起的小龙虾人工养殖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应适当引导和规范其发展,防止对当地生态状况造成不良影响。

4 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对策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海南国际旅游岛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具体体现。针对我省目前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存在的困难,提出以下几点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1)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的海洋政策应该体现保护与发展、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

(2)加强重要物种及遗传资源的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3)海洋渔业方式的正确引导,鼓励积极开展深海养殖业和远洋捕捞业,保护近岸海洋生态;设立人工鱼礁,加强渔业生态的修护,加大人工底播放流力度。

(4)从严审批适度实施围填海工程,不是必须临海建设项目,坚决不允许围海造地,严格保护海岸线资源。

(5)加强对外来物种引进的审批和检疫,建立健全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预警测报体系,加强外来生物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对引进的新物种要开展风险分析,严格把关监控,规范物种引进,阻止新入侵物种。

(6)扩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能力,改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处理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发展经济的关系。

(7)广泛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区域合作和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与北部湾沿海省份和珠江流域沿线省区的合作,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作者简介:谭围:男,湖南涟源人,1982年7月生,硕士,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产经济动物繁殖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单位地址:海南省海口市海秀东路2号海南省水产研究所海水养殖研究室邮编:570203。联系电话:15289 779357、0898-********

参考文献:

[1] 陈灵芝.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其保护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2]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著.面向21世纪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M].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9.

[3] 施雅风.我国海岸带灾害的加剧发展及其防御方略[A].国家环境保护局.迎接新世纪挑战——环境与发展论文集[C].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355-366.

[4] 李纯厚,贾晓,杜飞雁,等.南海北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与研究进展[J].海洋水产研

究,2005,26(3):73-79.

[5] 向友权.我国海洋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1998,20(5):57-63.

[6] 江航宇,庄世鹏.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的问题及其改善对策初探[J].海洋渔业,2000 (1):6-9.

[7] LARSSON J, FOLKE C, KAUTSKY N. Ecological limitations and appropriation of ecosystem support by shrimp farming in Colombia [J].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1994, 18 (5 ): 663-676.

[8] 吴隆杰,杨林.海水养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进展[J].海洋环境科学,2008,27(4):397-400.

[9] BEVERIDGEM CM, ROSSLG,

KELLY LA.

Aquaculture and biodiversity [J].Ambio, 1994, 23(8): 497-502.

[10] WEBB JH, YOUNGSON A F. Reared Atlantic salmon Salmo salar L. in the catches of a salmon fishery on the western coast of Scotland[J].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 Management, 1992,23: 393-397.

[11] MILLS D H. Britain’s native trout is floundering [J].New Scientist, 1982, 96(17): 199-213.

[12] 向言词,彭少麟,周厚诚,等.外来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控制[J].广西植物,2002,22(5):425-4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