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环境监测考试试卷

环境监测考试试卷

环境监测考试试卷
环境监测考试试卷

针对即将到来的技术比武,监测站在理论和实操方面进行了认真准备。日前,参赛人员

认真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在高锰酸盐指数、磷酸盐、砷的实操练习中,进一步熟悉分析

步骤,规范分析技术,使准确度达到了要求,顺利完成了第二阶段目标。为进一步在实操中

完善细节,拓展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打下了良好基础。

《环境监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14分)

硫酸盐化速率、光化学氧化剂、高锰酸盐指数、凯氏氮

SVI、放射性活度、环境优先污染物

二、填空(16分,每个空2分,按对应字母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测定含有机组分水样中的 A 需要消解处理,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

无沉淀。消解方法有 B 。

2、空气污染源分布较多较均匀地区进行污染监测布点,常采用 C 法;对由

多个污染源构成的污染群且大污染源较集中的地区,进行空气污染监测时宜采用 D 布点法;对孤立高架点源,且主导风向明显的地区,常采用 E 布点法。

3、对某一河段监测断面的布设:一般在排污口上游设置 F 断面,并在排污口

下游污水与河水基本混匀处设置 G 断面,河水纳污后经稀释扩散和自净使污染物浓度降低,通常在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处设置 H 断面。

三、简答题(30分)

1、COD Cr与BOD5在量纲上是一致的,意义上有何不同?(6分)

2、我国的环境标准有哪几类?环境标准又有几级?(6分)

3、烟气中的烟尘和烟气中的蒸气态组分应如何采样?其采样仪器构造有何不同?(6分)

4、某水样含微量酚、汞、铅等污染物,若需分别对酚、汞、铅进行测定,试根据所

选择的测定方法说明应如何对样品进行预处理。(6分)

5、简述环境监测与环境污染各有何特点?(6分)

四、已知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等气态分子受到红外辐射(1~25μm)照射时将各自吸收

特征波长的红外光,CO(4.5μm)、CO2(4.3μm)、H2O(3μm和6μm)。简述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CO仪工作原理并画出仪器的结构框图。(10分)

五、已知Cd最大吸收谱线是228.8 nm,而Pb的最大吸收谱线是283.3nm,用火焰原子吸收

光谱仪测定它们时其相互之间会不会产生干扰?以测定Pb为例画出仪器工作结构框图。

(10分)

六、测定某一受210Po放射性污染试样,由盖革计数管测得的计数率为256次╱秒。经过276

天后测,计数率为64次╱秒,求210Po的半衰期;如再过270天计数率为多少?(10分)七、根据下列数据求出某水样BOD5,并说明同一水样经两种不同稀释倍数稀释,当天溶氧量

为何会有一定的差异。(20分)

稀释倍数取水样

体积

Na2S2O3标准溶

液(mol/l)

Na2S2O3标准溶液消耗量/ml

当天五天后

50 100 0.0150 7.56 4.02

70 100 0.0150 7.62 4.86

稀释水 100 0.0150 7.80 7.65

八、下表列出二级污水处理厂含氮化合物废水处理过程中各种形态氮的化合物的分析数据,

试计算总氮和有机氮的去除百分比。(15分)

形态进水浓度

/(mg.L-1) 出水浓度/(mg.L-1)

凯氏氮NH3 NO2-NO3-40

30

8.0

8.2

9.0

4.0

40.0

九、用甲基橙做指示剂(变色点以PH=4计算)根据分布系数计算证明所测得的碱度为总

碱度。H2CO3的解离常数Ka(1) =4.5×10-7;Ka(2) = 4.7×10-11(10分)

十、实验室内对COD的测定进行质量控制通常需配制些标准样。若配制COD理论值为500mg/L

的葡萄糖(C6H12O6,分子量180)和苯二甲酸氢钾(C8H5O4K,分子量204)溶液各500ml,需分别称取各多少克?(10分)

十一、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中的NO2,绘制工作曲线时为何不能用空白吸收液来调分光光度计的零点?(5分)

公开选拔考试环境保护类专业科目综合试题及答案(1)

一、单选题:

1、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由()制订。

A、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B、省级环境保护专门机构

C、国家环保局

D、省级人民政府

2、为了弥补国家或有关单位为保护、管理自然资源所支出的费用是()

A、保护管理费

B、惩罚性收费

C、补偿费

D、开发使用费

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首创于()

A、中国

B、美国

C、日本

D、瑞典

4、(),扩大了“三同时”的适用范围。

A、 1973年《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B、 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

C、 1981年国务院《关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定》

D、 1984年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

5、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为世界各国的环境政策和发展战略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指导原则即()。

A协调发展B、可持续发展 C、预防为主 D、综合利用

6、我国当前的环境污染破坏,主要来自()

A、居民生活活动

B、商业活动

C、交通运输活动

D、经济生产活动

7、狭义的环境与资源污染破坏,主要来自()

A、污染防治

B、污染控制

C、自然保护

D、水土保持

8、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环境与资源管理经历的第二个阶段,是()时期。

A、综合防治

B、早期限制

C、保护大自然,全面调整人类同环境的关系

D、治理

9、1974年5月,国务院建立了由20多个有关部、委组成的(),下设办公室。

A、环保局

B、国家环保局

C、环境保护领导小组

D、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10、环境科学主要研究()。

A、第一环境问题

B、科学技术问题

C、环境与资源问题

D、第二环境问题

第一环境问题,又叫原生环境问题,通常是指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比如:地震、海啸等等。

第二环境问题,又称次生环境问题或、狭义环境问题或公害,是指:由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有的国家也称为“公害”。

分为:自然资源的破坏和环境污染。

环境科学主要研究第二环境问题。

11、人类环境的中心事物是()。

A、人类

B、人类和其他生物

C、人类、其他生物和无生命物质

D、其他生物、无生命物质和外部空间

12、在各种环境破坏和污染中,故意的收理状态在()中较为常见。

A、自然资源的破坏

B、环境污染行为

C、噪声污染行为

D、水污染行为。

13、在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中,()判断行为者行为是否违法的界限,是承担行政责任的第一个必要条件。

A、危害结果

B、行为人的过错

C、行为的违法性

D、违法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14、我国《草原法》、《渔业法》规定的诉讼时效为()。

A、10日

B、15日

C、30日

D、45日

15、以下关于无过错责任原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无过错责任是指因污染环境而给他人造成财产或人身损害的单位或个人即使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过失也要对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B、在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诉讼中,无过错责任是一项普遍适用的民事归责原则。

C、无过错责任原则体现了公平原则

D、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规定,在遭遇不可抗力的情况下即免除排污单位的民事责任

③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民法通则第124条未规定免责事由。《国家环境保护局关于确定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问题的复函》十分明确地指出:“承担污染赔偿责任的法定条件,就是排污单位造成环境污染危害,并使其他单位或者个人遭受损失。现有法律法规并未将有无过错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是否超过标准,作为确定排污单位是否承担赔偿责任的条件。”

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污染防治专门法律的是()。

A、《水土保持法》

B、《海洋环境保护法》

C、《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D、《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7、我国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大气污染防治作出了原则性规定的法律是()。

A、《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B、《环境保护法(试行)》

C、《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D、《关于防治煤烟型污染技术政策的规定》

18、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开始施行的日期是()。

A、1995年8月29日

B、1987年9月5日

C、1991年5月24日

D、1996年8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年,1995年修订、2000年修订)

19、在我国负责主管防止船舶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环境保护工作的机关是()。

A、军队环境保护部门

B、国家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

C、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

D、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harbour supervision)是我国水上交通安全监督和港口事物管理的行政机关,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其主要职责是:维护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船舶、船员,签发证件,监督船舶进出港口,维护交通秩序,发布航海通告和航行警告,调查处理水上交通事故和船舶污染事故,处罚违章船舶和人员。它也是我国海洋环境的主管部门之一,依照《海洋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条例,行使一定的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

20、城市污水的最佳处理办法是()

A、排放出城区

B、各排污单位建造处设施

C、集中处理

D、回灌地下水

21、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必须以()为基础。

A、区域环境功能

B、环境基准

C、国家经济技术条件

D、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22、自然资源所有权中,依法对自然资源进行处置,从而决定自然资源命运的权能是()。

A、占有权

B、使用权

C、收益权

D、处分权

23、我国国家自然资源所有权取得的最主要方式是()。

A、法定取得

B、强制取得

C、天然孳息

D、自然添附

24、长江入海口逐年淤积出大片土地,从而使得国家所有的土地面积增加,这些土地是()。

A、法定取得物

B、强制取得物

C、天然孳息物

D、自然添附物

25、确认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的根据是()

A、环保方法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境质量标准

D、环境基准

26、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

A、1年

B、2年

C、3年

D、20年

27、确认某排污行为是否合法的根据是()

A、环保方法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境基准

D、环境质量标准

28、目前我国针对矿产品和生产盐的开采采用的收费方式是()

A、生态税

B、开发税

C、自然资源税

D、排污费

29、我国城镇居住用地的出让期限是()年。A、70 B、50 C、60 D、80

30、西方国家为加强环境管理而采用的一种卓有成效的行政管理制度是()

A、许可证

B、“三同时”制度

C、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D、征收排污许可证制度

31、排污单位都应根据当地环保部门的缴费通知单,在()天向指定银行缴付排污费。

A、10天内

B、15天内

C、20天内

D、25天内

32、我国开展综合利用的潜力本来很大,综合利用的产业应该有更大发展,但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的问题。

A、资金不足

B、科技水平不高

C、认识不足

D、管理体制上

33、最早在环境法中使用“公害”一词的国家是()

A、中国

B、美国

C、日本

D、英国

34、世界各国都将环境污染损害作为一种()行为来对待,中国的立法也不例外。

A、普通侵权行为

B、特殊侵权行为

C、刑事犯罪行为

D、特殊违约行为

35、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是()

A、二氧化碳

B、甲烷

C、二氧化硫

D、氮氧化合物

36、《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被淘汰的设备,()。

A、转让给他人使用的,不得收费

B、转让给他人使用的,应当防止产生污染

B、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D、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37、目前我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主管机构是()

A、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B、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C、国务院发展计划委员会

D、国土资源部

38、生态学研究的中心课题是()

A、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食物链

D、生态平衡

39、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动就是通过()进行的。

A、消费者

B、食物链和食物网

C、生产者

D、分解者

40、在环境保护单行法规中,规定了多种行政处罚形式,其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是()

A、警告

B、罚款

C、责令限期治理

D、缴纳排污费

41、在环境污染行为中,行为者的心理状态大多属于()

A、故意

B、直接故意

C、过失

D、疏忽大意

42、关于海洋环境污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海洋环境污染是危害海洋环境的最紧迫问题

B、我国公害史上有名的“水俣病”,就是汞污染损害人体健康的显著例子

C、我国近年来近岸海域的水质污染的状况相当严重

D、即使在杳无人迹的南北极地区海域,也存在一些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

43、在我国环境立法中,“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这种表述源于()

A、1978《宪法》

B、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

C、1982年《宪法》

D、1989年《环境保护法》

44、下列关于大气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污染防治立法中所称的大气污染既包括人为因素引起的大气污染,也包括自然在自身的变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大气污染。

B、按大气污染的范围,可将大气污染分为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特殊型污染等

C、大气污染物专指复合造成大气污染的物质

D、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主要受排放总量的影响,除此之外还与排放源的高度、气象和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

45、我国大气污染的最主要类型是()

A、煤烟型

B、石油型

C、特殊型

D、油烟型

46、在中国,海洋环境污染防治的第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防止沿海水域污染暂行规定》制定于()

A、1964年B、1974年C、1978年 D、1982年

47、中国的领海宽度为()

A、3海里

B、6海里

C、12海里

D、200海里

48、《海洋倾废管理条例》规定,境外的废弃物()

A、不得运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倾倒

B、不得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运输

C、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倾倒的应当事先获得特别许可证

D、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倾倒的应当事先获得紧急许可证

49、我国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机关是()

A、各级交通部门的航政机关

B、各级人民政府的水利管理部门

C、各级人民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

D、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

50、在管理措施和手段中,尤其是()手段的综合运用在环境与资源管理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A、行政和经济

B、法律和经济

C、法律和科学技术

D、法律和宣传教育

51、环境管理上升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是在()

A、19世纪50年代

B、20世纪初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52、下列关于水污染的危害错误的说法是()

A、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可能是急性的,也可能是长期累积的

B、水污染可能造成整体生态环境系统的平衡

C、农业灌溉用水被污染会造成农产品质量下降,但不影响粮食的食用用途

D、水污染使本来就相对短缺的淡水资源更显不足

5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定居住、文教区适用的声环境质量标准为()

A、昼间70分贝,夜间60分贝

B、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

C、昼间55分贝,夜间40分贝

D、昼间55分贝,夜间45分贝

54、()制度被称为污染控制法的“支柱”,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被广泛采用。

A、“三同时”

B、许可证

C、征收排污费

D、经济刺激

55、我国对预防为主的真正重视,大体也是在()

A、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

B、80年代初

C、80年代末

D、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

56、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于()召开的。

A、1979年

B、1983年

C、1987年

D、1989年

57、“我们请求,把每个人享有的健康和福利等不受侵害的环境权和当代人传给后代的遗产应是一种富有自然美的自然资源的权利,作为一种基本人权,在法律体系中确定下来。”是在()中提出的。

A、《人类环境宣言》

B、《东京宣言》

C、《北京宣言》

D、《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

58、低位营养级生物向上一位营养级生物提供的能量,通常只有()能为其所用。

A、1/2

B、1/5

C、1/10

D、1/15

59、我国行政机关对环境纠纷当事人之间就赔偿责任的争议作出的处理意见的性质是()。

A、行政命令

B、行政仲裁

C、行政调解

D、行政裁决

一、单选题

1、D

2、A

3、B

4、D

5、B

6、D

7、B

8、D

9、C 10、D 11、A 12、A 13、C

14、C 15、D 16、A 17、B 18、A 19、C 20、C 21、B 22、D 23、A 24、D

25、C 26、C 27、B 28、C 29、A 30、A 31、C 32、D 33、C 34、B 35、A

36、D 37、B 38、A 39、B 40、B 41、C 42、B 43、A 44、D 45、A 46、B

47、C 48、A 49、D 50、B 51、C 52、C 53、D 54、B 55、D 56、B 57、B

58、C 59、C

公开选拔考试环境保护类专业科目综合试题及答案(2)

二、多项选择题

1、在环境纠纷中,合法的证据必须与()中所列的限额数值具有可比性。

A、环境质量标准

B、环保方法标准

C、污染物排放标准

D、环保基础标准

2、环境标准的法律性质体现为()。

A、环境标准具有规范性

B、环境标准以定量性的数据、指标、技术规范为表现形式

C、环境标准具有法律约束力

D、环境标准要由有权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

3、以下关于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为污染源规定的最高容许排污限额

B、排污者以符合排污标准的方式排放污染物是合法行为

C、合法排污者在其排污行为造成环境污染损害时仍要承担民事责任

D、我国法律明确规定超标排污行为属违法行为

E、违法排污行为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

4、我国征收排污费的目的是为了()

A、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

B、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

C、治理污染

D、改善环境

5、征收排污费制度是对于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超过国家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按照污染物的(),根据规定征收一定的费用。

A、密度

B、种类

C、数量

D、浓度

6、环境标准是()的依据

A、评价环境质量

B、环境保护工作监督和检查

C、确定环境污染和污染者应否承担法律责任

D、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实施

7、对国土的规划和控制,一般是通过国土规划法实现的,规划法的种类有()

A、土地利用规划法

B、城市规划法

C、乡镇规划法

D、区域规划法

8、我国的城市规划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A、总体规划

B、近期规划

C、详细规划

D、区域规划

9、按照我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对于严重污染又不能治理的企业,有计划地实行()、迁。

A、关

B、停

C、并

D、转

10、我国环境标准体系中的“三类”是()

A、环境质量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保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

D、总量控制标准

E、浓度控制标准

11、我国环境标准主要有()

A、环保方法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境基准

D、环境质量标准

E、环保质量标准

我国的环境标准主要有: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污染控制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环保仪器设备标准等六类。

12、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的管理程序包括下面()阶段。

A、排污申报登记

B、确定本地区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和分配污染物总量削减指标

C、排污许可证的审批发放

D、排污许可证的监督检查和管理

13、环境质量评价一般包括()三类

A、未来评价

B、回顾评价

C、现状评价

D、预断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有下述类型:

按地域范围可分为局地的、区域的(如城市的)、海洋的和全球的环境质量评价。

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质量评价、水体质量评价、土壤质量评价、环境噪声评价等;就某一环境要素的质量进行评价,称为单要素评价,就诸要素综合进行评价,称为综合质量评价。

按时间因素可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质量预断评价(即环境影响评价)。

14、根据国务院决定,除中央环境主管机构外,()要负责作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生产建设、科学技术发展中的环境保护综合平衡工作。

A、国家计委

B、国家科委

C、国家环保局

D、国家经委

15、下列职责中属于国家环境与资源保护权构的主要职责有()

A、贯彻并监督执行法律

B、制定有关条例、规章和环境标准}

C、指导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工作

D、沟通政府与民间的关系

16、按自然资源权属的主体来分,自然资源可以分为()。

A、国家所有权

B、单位所有权

C、集体所有权

D、个人所有权

★自然资源所有权的类别:

A.按自然资源权属的主体来分,可分为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和个人所有权。

B.按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可分为土地资源所有权、森林资源所有权、水资源所有权、草原资源所有权、矿产资源所有权、野生动植物资源所有权。

17、环境权理论指的是()

A、企业排污权论

B、环境公共财产论

C、国家管理权论

D、公共委托论

E、公民环境权论

”公共财产“和”公共委托“成为环境权的理论依据。

18、环境保护的民主原则在法律上的体现和贯彻,表现在()

A、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B、公民的环境权

C、我国公民有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权利

D、公民有权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19、开发者养护,是指对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组织和个人,有责任对其进行()

A、治理

B、恢复

C、整治

D、养护

开发者养护是指对环境与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组织或个人,不仅有依法开发自然资源的权利,同时还有保护环境资源的义务。有责任对其进行恢复、整治和养护。

20、自然资源使用权变更的原因通常有()

A、因主体的合并或分立而变更

B、因转让而变更

C、因破产、抵债而变更

D、因合同内容变更而变更

21、三项建设做到三同步,是协调发展的具体要求。其中有两个重要环节是()

A、同步规划

B、同步实施

C、同步建设

D、同步发展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根据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的要求,环境保护法必须认真贯彻“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三同步方针”和“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三统一方针”

22、下列行政制裁中,()属于行政处罚

A、记过

B、警告

C、开除

D、罚款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根据《行政处罚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的行政处罚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执照拘留

23、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的区别有()

A、由行政机关实施

B、实施处罚的机关

C、违法行为的性质

D、处罚的对象

E、处罚的形式

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针对的违法行为不同。行政处罚是针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所采取的;行政处分是针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所采取的。行政处罚是行政机关的外部行政行为;行政处分则是行政机关的内部行政行为。

第二,行为人与相对人之间的关系不同。行政处罚的决定者和实施者是具有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特定的行政机关,它与受处罚人之间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而只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普通行政关系;行政处分的决定者和实施者并不一定是特定的行政机关,它与被处分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基于行政组织关系所产生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第三,适用的法律依据不同。行政处罚依据国家有关行政管理的普通的法律法规,主要是指行政行为法和行政程序法;行政处分则依据行政组织法。

第四,处罚的形式不同。行政处罚的形式主要有警告、罚款、拘留、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劳动教养等,始终与被处罚人的人身自由权、财产所有权等基本权利相关;行政处分的形式主要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留用察看、开除等,大多与被处分人职务上的权利有关。

第五,两者所产生的法律效果不同,由此产生争议后的救济手段也不一致。对行政处罚不服,相对人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对行政处分不服,相对人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24、自然资源所有权的权能表现为下列哪几项()

A、占有权

B、使用权

C、收益权

D、处分权

25、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的规定,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行政处分分为()等8种。

A、警告

B、撤职

C、记过

D、降职

行政处分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对所属的国家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行为尚不构成犯罪,依据法律、法规所规定的权限而给予的一种惩戒。

根据《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行政处分种类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

开除(六种)。

26、无过错责任的免责条件有()。

A、不可抗力

B、因受害人自身引起的

C、侵害人的故意或者过失

D、第三者的故意或过失引起的

无过错责任原则:也叫无过失责任原则。它是指没有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律规定应由与造成损害原因有关的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英美法称之为“严格责任”。

27、“财产损失”包括()两部分。

A、直接损失

B、间接损失

C、有形资产损失

D、无形财产损失

28、《环境保护法》规定的行政处罚有()

A、罚金

B、责令赔偿损失

C、停产治理

D、罚款

29、自然资源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除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外,还有()

A、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B、自然资源规划制度

C、自然资源调查和档案制度

D、自然资源许可制度

E、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等

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是法律关于自然资源归谁所有、使用以及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谁承担的一系列规定构成的规范系统的制度

内容:除了“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外,还有自然资源权属制度、自然资源规划制度、自然资源调查和档案制度、自然资源许可制度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等

30、(),是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A、污染者负担原则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C、奖励综合利用的原则

D、环境保护的民主原则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为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确认的、体现环境保护工作基本方针、政策,并为国家环境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准则。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有:

1、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3、奖励综合利用

4、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

5、环境保护的民主原则

31、在处理环境问题上,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是极为重要的。这是因为()

A、环境问题一旦发生,往往难以消除和恢复

B、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后再治理,经济上最不合算

C、环境问题的发生具有缓发性和潜在性,后果一旦出现往往为时已晚,无法救治

D、保证协调发展原则的实现

在我国的环境管理中为什么要实行预防为主的原则

1、环境污染和破坏一旦发生,往往难以消除和恢复,甚至具有不可逆转性。例如重金属的污染、地下水的污染就很难消除;由于植被破坏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或者物种的灭绝,也很难恢复或者根本无法恢复。这种状况将给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危

害和威胁

2、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以后,再进行治理,从经济上来说是最不合算的,往往要耗费巨额资金。

3、环境问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可变性很大,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又有一种缓发性和潜在性,再加上科学技术发展的局限,人类对损害环境的活动造成的长远影响和最终后果,往往难以及时发现和认识,但到后果一旦出现,往往为时已晚,而无法救治

32、在各种污染防治的单行法规如()中,都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了规定。

A、《海洋环境保护法》

B、《大气污染防治法》

C、《水污染防治法》

D、《环境保护法(试行)》

33、按污染物的特性划分的污染类型包括以下的()

A、大气污染

B、放射污染

C、生物污染危害

D、化学污染危害

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

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物理污染(如声、光、热、辐射等)、化学污染(如无机物、有机物)、生物污染(如霉菌、细菌、病毒等);

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辐射污染等;

按污染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工业污染、交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等;

按污染的空间,可分为室内污染和室外污染;

按污染物分布的范围,可分为全球性污染、区域性污染、局部性污染等。

34、关于防止地下水污染的规定,正确的说法有()

A、人工回填补给地下水,不得恶化地下水质

B、在开采多层地下水的时候,如果各含水层的水质差异大,应当混合开采

C、禁止企事业单位利用渗井排放含病原体的污水

D、兴建地下工程设施,应当采取防护性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

35、环境与资源管理遵循的特殊的原则包括()

A、综合性原则

B、区域性原则

C、预测性工作的重要性

D、防重于治

环境与资源管理是国家管理职能的一个组成部分,除了遵循国家管理的一般性原则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原则,即环境与资源管理基本原则:

1、综合性原则:

2、区域性原则:

3、预测性原则:

4、规划和协调性原则:

36、治理阶段虽然效果显著,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但也存在()问题

A、控制污染效果不佳

B、治理是被动的

C、缺乏综合防治

D、单项治理要耗费巨额资金

37、构成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体系的主要法律法规包括下面的()

A、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B、海洋环境保护法

C、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D、森林法

我国现行环境污染防治法主要由五部法律组成:

1、《大气污染防治法》

2、《水污染防治法》

3、《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4、《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5、《海洋环境保护法》

38、我国防治燃煤产生大气污染的主要措施包括()

A、提高燃煤品质,减少燃煤污染

B、加强对城市燃煤污染的防治

C、对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实行严格的区域性污染防治措施

D、城市居民禁止直接燃用原煤

防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的主要措施:

1、提高燃煤品质,减少燃煤污染

2、加强对城市燃煤污染的防治

3、对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实行严格的区域性污染防治措施

39、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下面的()

A、稀有组分

B、恒定组分

C、可变组分

D、不定组分

40、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无生命物质

41、把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或()

A、原生环境问题

B、次生环境问题

C、第一环境问题

D、第二环境问题

第一环境问题,又叫原生环境问题,通常是指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比如:地震、海啸等等。

第二环境问题,又称次生环境问题或、狭义环境问题或公害,是指:由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有的国家也称为“公害”。

42、环境科学的任务包括()

A、探索全球环境的演化规律

B、研究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

C、研究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D、研究区域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综合防治措施

43、承担行政责任的一般要件是()

A、行为的违法性

B、违法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

C、违法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D、行为者的主观过错

44、在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特定的行政机关”包括()等

A、水资源保护的水行政主管部门

B、违法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

C、渔业资源保护的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D、矿产资源保护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

45、自然资源费包括()

A、开发使用费

B、补偿费

C、保护管理费

D、处罚性收费

E、行政管理机关带有有制裁性质的费用

46、污染者治理,是指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有责任对其污染源和被污染的环境进行治理。

A、单位

B、组织

C、团体

D、个人

47、就奖励综合利用问题,我国颁布了若干单行法规,其中比较重要的有()。

A、《关于治理工业“三废”开展综合利用的几项规定》(1997)

B、《关于工矿企业治理“三废”污染开展综合利用产品利润提留办法的通知》(1979)

C、《关于开展资源综合利用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1985)

D、《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1973)

二、多选题(答案)

1、AC

2、ACD

3、ABCE

4、ABCD

5、BCD

6、ABCD

7、ABCD

8、AC

9、ABCD

10、ABC 11、ABDE 12、ABCD 13、BCD 14、ABD 15、ABC 16、ACD 17、BDE

18、BCD 19、BCD 20、ABCD 21、AC 22、BD 23、BCDE 24、ABCD 25、ABCD

26、ABD 27、AB 28、BCD 29、ABCDE 30、BCD 31、ABC 32、ABC 33、BCD

34、ACD 35、ABC 36、BCD 37、AB 38、ABC 39、BCD 40、ABCD 41、AC

42、ABCD 43、ABCD 44、ABCD 45、ABCDE 46、BD 47、ABC

公开选拔考试环境保护类专业科目综合试题及答案(3)

三、√×判断题

1、对大气污染实施控制的技术性措施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物生成前和生成后控制这两条途径。(√)

从大气污染实施控制的措施与方法上看,目前主要可以将它们分为技术性措施和非技术性措施。

技术性措施主要是针对大气污染物的生成而采取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对大气污染生成前和生成后的控制这两条途径。

非技术性措施主要是采取环境规划与管理,以及经济刺激、环境行政和宣传教育等手段,促使排污单位或个人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而采取的方法。

2、为了加强区域性大气污染防治,我国实行了酸雨和二氧化碳控制区划定制定。(×)

是为了防治二氧化硫污染或者对酸雨进行治理。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区

3、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责任的客体一般包括行为和物两种。(√)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只有物和行为。(重点噢!)

4、注意义务有的在法律、规章中作出规定,有的反映在操作规程或技术规范中。(√)

注意义务是指行为人作为时应当注意有无侵害某种法益,不作为时应当注意有无违反某种特定的法律义务的责任

5、环保基础标准和环保方法标准,则只有国家级而无地方级,全国统一执行国家级标准。(√)

我国的环境标准由三类两级组成

三类:是指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

两级:国家级和地方级

6、在我国,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确认某排污行为是否合法的根据。(×)

7、合法排污者只有在其排污造成了环境污染危害时,才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8、集中体现自然资源价值的法律制度是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是国家采取强制手段使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单位或个人支付一定费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

集中体现自然资源价值的法律制度是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9、我国的法律中明确规定了“自然资源费”这一法律用语。(×)

自然资源费包括:

1、开发使用费

2、补偿费

3、保护管理费

4、惩罚性收费

10、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决定项目能否进行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制度。(√)

11、对环境有争议的项目,其报告书(表)提交上一级环保部门审批。(√)

12、我国公民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权利。(√)

13、现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监督、检举和控告破坏环境行为的权利,并且还享有就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

14、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计划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

15、对于城市旧区的改建应当遵循加强维护、合理利用、调整布局、逐步改善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16、环境影响评价属于预断性的评价,但又不同于一般的预断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有下述类型:

按时间因素可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质量预断评价(即环境影响评价)。

17、由于环境与资源管理的学科理论尚不成熟,国际上对于环境与资源管理的概念,没有一致的定义。(√)

18、环境与资源管理是环境保护的专门机构能够单独完成的工作。(×)

19、按照环境因素的形成,把环境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人类环境的分类

1、按照环境要素的形成,分成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2、按照环境的功能不同,分成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3、按照环境范围的大小,分成室内环境和村镇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和宇宙环境。

4、按照环境的不同要素,分成大气环境和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地址环境。

20、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程度决定其调节能力的强弱,不管其调节能力强与弱,都是有一定限度的。(√)

21、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原则仅适用于立法的过程中,是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方法论基础。(√)

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原则仅适用于立法的过程中,是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方法论基础。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适用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制管理的全过程

2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初是由我国环境学家提出来的。(×)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由挪威前首相布兰特朗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于1987年在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先提出的。

23、生态学的原理提示我们,人工建立的系统最后都必须与生态系统中有关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原理相一致。(√)

生态学的原理提示我们,人工建立的系统最后都必须与生态系统中有关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原理相一致。

24、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以及有关环境污染防治和自然资源保护管理的单行法律合全

部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

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形式上,既包括环境污染防治和自然资源保护的单行法律,也包括行政法规)包括

1、土地利用规划法(国土整治法(未颁布)、农业区域规划法、城市规划法、村镇规划法)

2、环境污染防治法

3、自然资源保护法

4、环境管理行政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批准颁布

环境保护单行法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批准颁布

环境保护法规是由国务院组织规定并批准公布的

25、环境与资源保护的立法规划,应当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制定的。(×)

在立法规划的编制方面应当由具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来进行

26、“协调稳定”律是只有在能量和物质相对协调时生态系统才是稳定的。(×)

生态学的基本规律

(1)物物相关律:自然界中各种事物之间有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2)相生相克律:在生态系统中每一生物种都占据一定的位置,具有特定的作用,它们相互依赖、彼此制约、协同进化。

(3)能流物复律: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在不断地流动,物质在不断地循环

(4)负载定额律:任何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大致的负载能力上限,包括一定的生物生产能力、吸收消化污染物的能力、忍受一定程度的外部冲击的能力

(5)协调稳定律:只有在结构和功能相对协调时生态系统才是稳定的

(6)时空有宜律:每一个地方都有其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组合、构成独特的区域生态系统

27、末端管制是直接对污染物排放作出规定。(√)

28、跨县不跨省的其他江河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由该省级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备案。(√)

29、《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当有该建设项目所在地单位和居民的意见。(√)

30、含强放射性物质的废水,确需向海域排放的,必须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31、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内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并主管防止海岸工程和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环境保护工作。(√)

32、海滨风景游览区的确定必须经国务院批准。(×)

33、噪声排放是指噪声源向周围生活环境辐射噪声。(√)

34、在振动控制方面,我国目前主要执行的是《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

35、南极地区因人迹罕至从而避免了海洋环境污染。(×)

36、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以外排放有害物质,一律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37、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监督。()

38、环境噪声对人群的危害、特别是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者的危害不可能以一定的客观数值来衡量或评价。()

39、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是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机关。()

40、执行了地方标准,实际上也满足了国家标准的要求。()

41、在世界各国的噪声控制立法中,企业内部的噪声防护一般不受噪声控制法的调整。()

42、通常是以人群对噪声可以忍受的最大限度作为判断是否可能造成干扰或妨害的标准。()

四、简答题

1、对农药的管理规定是怎样的?

答案:(1)实行农药登记管理制度(生产农药和进口农药,必须进行登记);(2)规定农药生产管理制度(实行农药和平许可制度);(3)规定农药经营管理制度(实行经营许可证制度);(4)规定农药使用管理制度(主要规定了农药使用的规程);(5)规定了什么是假农药和劣质农药(假农药——以非农药冒充农药或者以此种农药冒充他种农药的);所含有效成分的种类、名称与产品标签或者说明书上注明的农药有效成分的种类、名称不符的。劣质农药——不符合农药产品质量标准的;失去使用效能的;混有导致药害等有害成分的。)

2、关于危险废物的处置规定是怎样的?

答案:处置危险废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方法进行。对于以填埋方式处置危险废物不符合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的,还应当缴纳危险废物排污费。

对于不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部门责令限正;逾期不处置或者处置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代为处置,这也被称为“行政代处置”。有关的处置费用由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予以承担。

3、环境噪声有哪些特点?环境噪声与环境噪声的污染主要有什么区别?

答案:(1)环境噪声是由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振动造成的,具有无形性和多发性。(2)环境噪声具有影响范围上的局限性、分散性和暂时性,它不会停留于环境中积累地致害于环境要素和人类。(3)环境噪声具有危害性及其危害的不易评估性。

环境噪声与环境噪声污染的异同:(1)依照《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2)《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是以国家或地方制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确定的最高限值为界限,来界定和区分“环境噪声”与“环境噪声污染”的。

4、什么是自然保护区?

答案: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定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5、森林资源是指什么?

森林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林地面积、树种及木材蓄积量等的总称。

6、什么叫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是指以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7、土地荒漠化的含义是什么?

土地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造成的干旱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这主要表现为土地植被遭到破坏后,在干旱和多风条件下出现风沙活动,使土地逐渐失去生物生长能力。

8、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它在环境保护中有何作用?

土地利用规划制度是指国家根据各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制定土地利用的全面规划,对城镇设置、工农业布局、交通设施等进行总体安排,以保证社会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在于:

任何建筑、开发和规划活动,都需要在一定空间和地区上进行,因而都要占用一定的土地。通过土地利用规划,特别是控制土地使用权,就能从总体上控制各项活动,做到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通过国土利用规划来实现合理布局,是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改变被动治理的极好方法。对于环境管理来龙去脉说,它是一种积极的、治本的措施,也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制度。

9、“三同时”制度的含义是什么?

“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包括小型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工程建设,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和其他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一般简称之为“三同时”制度。

五、论述题

1、试述我国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在大气污染防治行政上的职责范围与分工。

各行政主管部门在大气污染防治行政上的职权范围与分工为:(1)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权限。在我国,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是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机关。(2)其它有关行政机关对大气污染实行监督管理的权限。各级有关公安、交通、铁道、渔业管理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对机动车船污染大气实施监督管理。

2、什么是环境与资源管理,其特点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案:

三、判断题

1、V

2、X

3、V

4、V

5、V

6、X

7、V

8、V

9、X 10、V 11、V 12、V 13、V

14、V 15、V 16、V 17、V 18、X 19、X 20、V 21、V 22、X 23、V 24、X

25、X 26、X 27、V 28、V 29、V 30、X 31、V 32、X 33、V 34、V 35、X

36、X 37、V 38、V 39、V 40、V

五、论述题

1、

2001年浙江省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考试环境科学专业试卷

本篇文章来源于《考试中国》[https://www.wendangku.net/doc/271992585.html,] ;原文链接地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271992585.html,/bishi/zyzt/18397.html

注意:

本卷试题均为客观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2.5小时;所有答案都必须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都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号后的相应字母涂黑。每小题1.5分,共90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12月26日公布实施。

A.1979年 B.1984年 C.1989年 D.1987年

2. 城市规划法所称的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A.郊区

B.近郊区

C.经济开发区

D.风景旅游区

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完成后,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并批准。

A.报当地行政主管部门

B.报上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

C.报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

D.依照规定程序报行政主管部门

4. 任何单位和个人转移、运输含多氯联苯废电力装置及含多氯联苯废物,必须经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

A.县级以上

B.市级以上

C.省级以上

D.国家级

5. 建设项目防治污染设施未建成或没有达到国家规定要求,投入生产或使用的,由责令停止生产或使用。

A.当地人民政府

B.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

C.项目主管部门

D.批准该项目的环评报告书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

6.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中规定的Ⅱ类标准中苯并(a)芘、多氯联苯浓度限值指标分别是≤ mg/l。

A.2.0×10-6,5.0×10-6

B.2.8×10-6 、8.0×10-6

C.1.0×10-6 、8.0×10-6

D.2.5×10-6、5.0×10-6

7. 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日之内,做出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A.60

B.90

C.30

D.2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