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个性心理学复习题

个性心理学复习题

个性心理学复习题
个性心理学复习题

个性心理学

名词解释:

1、个性心理学:是以研究人的个性为

对象,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其发

展、构成及表现的规律。

2、个性:把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扮

演角色的种种心理活动的总体看成

是个性。

3、个性倾向性:决定人对事物态度和

行为的动力系统,他以积极性和选

择性为特征。其中包括需要、动机、

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4、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

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

力。

5、需要:是人的个体的和社会的客观

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6、诱因:激发和促进活动的外部刺激

或情境都称之为诱因。(正诱因和负

诱因)

7、外加动机:是指推动行动的动机是

外力诱发出来的,这些行为的动机

都是来自体外的刺激。

8、内在动机:是指人的行动出自于人

本身的自我激发。

9、成就需要:是指个人要积极获得并

追求完美的自认为对自己是有价值

的工作的一种心理历程。

10、挫折:是指一个人在要达到某种目

标的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到妨碍或

干扰,当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

情绪状态。

10.情绪矛盾:被这种同一对象对人既具吸引又具排斥的特殊状态称之为情绪矛盾。

11、兴趣:是指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

12、理想:是对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奋斗目标的向往与追求。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政治理想

13、信念:是指激励、支持人们行为的那些自己深信无疑的正确观点和准则,是被意识到的个性倾向。

14、世界观:是指由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所组成的信念体系。包括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

15、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作为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识。

三个特点: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16、自尊:是指一个人对自我价值的总

体评价而产生的意识倾向。他调整和控

制着个体行为。

17、自我展示:人们在交往中,认真地、

有意识地公开自己,向别人传达个人信

息,就称之为自我展示,或叫自我推荐,

自我呈现。

18、气质:是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

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

征。

19、性格: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

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

的总和。

20、能力: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任务在

心理方面需要的基本条件,它在活动中

表现出来,并直接影响活动效果,是个

性心理特征的组成部分。

21、才能:在活动中,多种能力的结合

保证着各种活动顺利进行,这种完备地

结合在一起的能力就叫才能。

22、天才:能力高度发展并得到最完备

的结合,使人能创造性地完成多种复杂

的活动,称之为天才。

23、智力:人在认识过程方面所表现出

来的能力。

24、个性类型:是基于一定规则,把某

一群人或某一群具有相似个性的人归为

一类,划分为类型,以便于了解个性。

25、发展:是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

过程中所发生的积极的、有规律的变化

过程。

26、信度:是指经过多次重复测量其结

果的一致程度,也叫可靠度。

27、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校标关联效度和想、构想效度。

28、自然观察法:是指对被观察者不加

干涉,在自然状态下,对他的个性特征

进行直接观察的方法。

29、自陈量表法:是一种自我评定式的

测量方法。其基本假设是,被试者对自

己最为了解,任何一位观察者都不可能

了解被试的各个方面。通过被试个人提

供有关于自己心理特征的报告,可获得

较全面的研究资料。

30、评定量表法:是被试通过观察他人

某种行为或品质作出评价的方法。

31、自我实现:个人在不排斥他人,不

侵犯他人的原则下充分发挥自己,充实

自己,达到尽善尽美,既成为自己想要

成为的完整的个性。

32、归因:是指人们对别人或自己的行

为原因加以解释或推论的过程。

33、流体能力:是指人在认识和解决问

题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34、晶体能力:是指通过后天学习获得

语文、数学及其他学科知识内容的能力。

35、道德意识:是关于道德行为准则及

其意义的认识和伴随道德认识所出现的

内心体验,以及具体表现于外部的道德

行为方式的总称。

简答题:

1、如何理解个性心理的规律性?

答:(1)个性个性的显著标志是其独特

特性,即人和人之间的个性差异性。(2)

形成个性过程中的规律性。(3)个人行

动的规律性。

2、概括地说有哪几种个性定义?

答:(1)列举个人特征,强调个人独特

性的定义(2)总和式定义(3)整体的

定义(4)从适应方式方面下的定义(5)

操作性的定义(6)综合机能的定义

3、给个性下定义应注意那些问题?

答:整体性、独特性、共同性、多面性

和动力性等多种特征。也要重视它的调

控系统。

4、简要说明个性有哪些特征?

答:(1)个性的整体性(2)个性的个别

性和共同性(3)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4)个性的生物制约性和社会制约性

5、确定个性结构的原则是什么?

答: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研

究个性心理结构的最高指导原则。在这

个总原则下,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具体原

则。(1)把人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人

(2)个性结构的整体性原则(3)个性

结构的动态性和静态性相结合的原则。

(4)结构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原则

6、个性的狭义结构包括哪些内容?

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

理。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感觉、

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情感过程

(人对现实态度的体验,包括情绪、情

感、情操)意志过程—人在改造客观世

界时克服困难,完成任务时的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需要、动机、

兴趣、理想、信念等。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气质、性格等。

7、对个性结构作广义理解其意义何在?

答:(1)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它以积极性和选择性为特征。

(2)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3)心理过程—是完成某种活动的暂时性心理机能(4)心理状态(5)自我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

8、弗洛伊德无意识假说:无意识、前意识、意识;本我、自我、超我。个性结构是以本能为核心构成的。

勒温:格式塔学派;内部领域与边

缘领域。德国:卢特卡尔和莱尔喜

的人格层理论;人格的二层次理论,

把人格分为“基础层”和“上层建

筑层”。凯利的建构概念。

8、凯利建构的原则?

答:(1)解释性原则(2)个别性原则(3)共同性原则(4)两分法原则(5)组织行为原则(6)选择原则(7)范围原则(8)调整原则(9)社会性原则

9、凯利建构的特点?

答:(1)能动性特点(2)具有理性特点(3)是以经验为基础的

9、简述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答:(1)某种行为明显地受一种动机支配(2)表现在某种行为同时受多种动机影响(3)表现在一种动机也可以影响多种行为。(4)复杂关系还表现在动机和行为后果的不一致方面。

10、动机的功能?

答:(1)唤起行动的始动功能(2)将活动引向一定目标的指向性功能(3)强化功能(4)形成一定动机模式的调整功能。

11、勒温的冲突分类?

(1)趋向—趋向型冲突:个体对具有同样强度的两个又吸引又排斥的对象,必须选择其中之一,又必须放弃另一个对象时引起的冲突(2)回避—回避型冲突:个体对自己持否定态度的事物之间必须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冲突。有机体对这种典型的反应就是逃避。(3)趋向—回避型冲突:某一对象对一个人既具吸引力又具排斥力的场合下,在他内心中产生的冲突。

12、如何理解冲突的意义和冲突的解决?

答:冲突、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在人的心理方面也存在着无限的冲突、矛盾。

从适应的观点考虑,心理上的冲突也具

有积极意义。所有问题的解决和发明创

造,其结果都是对冲突的权衡、选择,

最后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个人动机目标

的决定。

如何解决心理冲突呢?

(1)对事业和生活抱积极态度,要憧憬

未来。(2)期望和目标的自我调节。(3)

动之以情,激发高尚的道德情操。

12、兴趣的特点?

答:(1)兴趣的指向性特点(2)兴趣的

情绪性特点(3)兴趣的动力性特点

13、兴趣的作用?

答:(1)可以使人善于适应环境,对生

活充满热情(2)对丰富知识,开发智力

有重要意义。

14、如何培养兴趣?

答:(1)正确对待儿童萌发的兴趣(2)

多参与有意的活动,激发好奇心(3)制

订一个经过努力而能获得的目标(4)努

力克服当前的困难(5)把成功看作是前

进的开始

15、世界观在个性结构中的地位如何?

答:(1)世界观指导着人们对人生目的

和意义的认识,确定着行为方向和生活

道路。(2)世界观维系着个性品质的统

一,使行为具有一贯性,(3)世界观也

是个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推动力量。

16、心理学应该如何研究世界观?

答:(1)要学习各种知识(2)自觉地学

习马克思主义(3)参加社会实践,理论

联系实际

17、自我意识的特点?

答:(1)具有社会性(2)具有能动性(3)

具有同一性

18、自我意识是如何调节和控制个性

的?

答:(1)自我认识(2)自我体验(3)

自我控制(4)自尊(5)自信(6)自我

展示(7)自我超越(8)自我完善

19、气质的特征?

答:(1)气质的动力特征(2)气质的天

赋性(3)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20、四种气质类型各自的典型特征是什

么?

答:(1)胆汁质:以精力旺盛、表里如

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整个心

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

(2)多血质: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

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

大叶为主要特征。

(3)粘液质:以稳重单灵活性不足,踏

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为

特征的。

(4)抑郁质:以敏锐、稳重、体验深刻、

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为特

征。

21、个性类型的施特恩分的三种模式?

答:(1)单一类型模式(2)对立类型模

式(3)多元型的模式

22、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认为心理的发

展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答:(1)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由

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2)发展是有

阶段性的(3)发展是有一定顺序的(4)

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在外部环境

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儿童的心理发展

水平和心理状态而发展的。

23、亲子之间的交往对儿童个性发展的

影响?

答:(1)言语交往是儿童智力和人格发

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尤其是在婴幼儿时

期,言语交往对其心理发展更为重要。

(2)母亲和自己孩子的交往是相互反馈

的过程(3)母亲给予的丰富刺激,在满

足儿童生理需要的同时,促进着他们的

心理发展。

24、人的个性是否可以了解?为什么?

答:(1)个性在活动中表现(2)个性在

言语中表现(3)个性在面部表情和身体

姿势中表现

25、“期待—价值”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

内容是什么?

答:美国—阿特金森

(1)人在早期生活中所获得的一种

潜在的稳定特质,即力求达到

优异标准的需要和力求回避失

败的需要。

(2)对当前任务能否完成的可能性的

主观性预期。

(3)诱因价值。这与任务难度有关,

难度大诱因价值高。

26、气质与性格的区别?

答:(1)性格归入社会现象,从伦理道

德描绘性格特征,气质归入自然科学范

畴,从生理解剖方面探讨。

(2)气质和性格的生理基础不同。

(3)性格特征与人的生活内容相联系,即包含人对现实的态度特征,也属于情绪、意志和认知的特征。气质在人的行为方式中突出的表现在情绪方面的特征,气质是性格的下为概念。

(4)相同的气质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气质也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5)性格与气质的发生发展也不是同步的。

27、能力的种类?

答:(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3)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4)流体能力与晶体能力28、天才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答:(1)良好的先天素质

(2)对儿童智力早期的鉴别和教育(3)实践活动

2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把需要分为5个层次。分别为:1、最基层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爱与归属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基本需要、心理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30、简述斯普兰格的性格类型说。

答:把主管价值体验和客观价值构成物联系起来,建立起价值观的类型论。

分为六种类型:(1)经济型(2)理论型(3)审美型(4)宗教型(5)权力型(6)社会型

论述题:

1、弗洛伊德的个性动力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并评述该理论??

答:关于个性的动力理论是以本能为基础展开的。在研究个性的动力时,超越了心理现象表面价值,深入到行为的背后,探讨富有深远意义的动机根源。这种思想比起麦独孤的本能论,以及传统的心理学只停留在感知觉等简单心理过程,不追求行为发生的生物的、心理的因素来说,是扩大和加深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他在探讨行为的动力时,重视心里内部动机相互作用的研究。他从动态方面分析个性结构,把个性结构中的“本我”、“自我”、“超我”作为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这种能够动力结构具有一定辩证性。他在这里强调了个性发展的内部矛盾性,在他的著作中也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到外部社会环境的作用。

当然,他在对心理发展的内外因的探讨中,也未能脱离开他的以本能为基础的动力理论。忽视意识,过分强调心理的生物因素,把注意放在无意识的冲动方面。这也就是他把社会和人类本性永远对立起来的道理。

2、气质的作用?

答:(1)气质对人的社会价值和智力活动的影响。

(2)气质的职业适应性

(3)在教育上的运用。三点:①善于区别和正确对待不同气质类型,培养学生的个性向健康方向发展。②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各自气质的积极特征,控制消极特征,用不同的方法获取好成绩③教育学生善于认识并能控制自己的气质(4)气质和身心健康

3、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

答:区别: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知识、技能不等于能力。知识是指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科学概括。

技能是在理论活动中或实践活动中运用的基本动作方式。

联系:(1)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前提。(2)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知识的掌握,技能的难易、速度和程度也影响对知识、技能的运用。(3)一个人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也会促进能力的提高(4)能力和知识、技能关系虽然如此密切,但是二者的发展过程可能并不完全一致。

3、特质论和类型论的各自特点是什

么?他们有哪些一致性?

答:(1)从历史发展上看,二者有先后之别.(2)类型论者认为人的个性差异有质的不同,特质论者则认为对人的个性差异,应从量的方面捕捉(3)类型和特质都有各自的特征和界限

(1)特质和类型都决定着个体的行动,并表现于行动中,它们既具稳定性又具情境性。虽然按照不同的路线采用不同方法探讨各自所理解的概念,但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穷追个性和性格的实质和特点。(2)往往用相同的术语记述特质和类型(3)类型的研究和通过因素分析研究的特质所得结果是有一致性的。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人格心理学练习题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填入下面的表格) 1. 人格心理学是探究个体的( A )及其适应等领域的表现和规律的科学。 A.人格结构.动力.发展 B人格评价 C. 人格变态 D.人格元素.组织.特质 2.本我的活动遵循( A ) 。 A.快乐原则 B.道德原则 C.现实原则 D.法律原则 3.“从小看大,三岁知老”反映了人格的( A ) 。 A.稳定性 B.生物性 C.个别性 D.整体性 4.对人格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贡献最大的心理学家是( A )。 A.奥尔波特 B. 卡特尔 C.艾森克 D. 艾里克森 5.奥尔波特表达他对人格发展动力的看法用的概念为( B ) A.自我统一性 B.机能自主 C.创造性自我 D.统我 6.弗洛伊德提到可以通过( A ),了解无意识过程。 A.梦的解析 B.谈话 C.量表 D.绘画 7. 受辅者是关于自己最好的专家的观点来源于( D )。 A.建构疗法 B. 认知疗法 C. 行为疗法 D. 个人中心疗法 8. 艾森克把( B)看做是神经质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A、外周神经系统 B.自主神经系统 C.激素 D.神经递质 9.能力特质在卡特尔的特质理论中属于( D ) A.一般特质 B. 共同特质 C.表面特质 D.根源特质 10. 艾森克的人格结构中包括内外倾.精神质和( A )三个人格维度。 A.神经质 B.宜人性 C.聪慧性 D.开放性 11.对自己暗恋的人,也觉得对方也喜欢自己,在防御机制上属于( C )。 A.压抑 B.合理化 C.投射 D.反向形成 12.人格成分中不包括(A )。

A.情绪过程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13. 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的出现( D )。 A.与刺激有关 B.与刺激无关 C.在反应之前 D.在反应之后 14.主题统觉测验是可以了解( B )动机测验。 A.意识 B.潜意识 C.行为 D.都不是。 15. 强调观察.模仿学习作用的行为的心理学家是( B )。 A.华生 B.班杜拉 C.罗杰斯 D.斯金纳 16.爱与人交往,喜欢热闹的气质类型是( B )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7. 人格结构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自我和(A)。 A.需要动机及价值观 B. 情绪 C.外倾 D.内倾 18.人格中遗传占主导部分的是( A )。 A.气质 B. 自我 C. 性格 D. 能力 二、简答题 1.简述人格的概念机包含的主要成分。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2.什么是人格评鉴,涉及哪些变量? 指在具体的条件下以系统的方式来收集有关人格的资料。有系统的收集这个人或这些人的有关资料,涉及的变量很多。所要收集的资料最起码要涉及下列四种变量:情境的性质.刺激的性质.指导语的性质和被试反应的性质。收集到资料之后,还要根据资料进行评分.分析和解释,然后才有可能对一个人或许多人的人格特征作出评定。 3.简述人格的基本特征。 人格的结构性;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社会性 4.什么是人格心理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人格心理学是探究个体的人格结构.动力.发展及其适应等领域的表现和规律的科学,包括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人格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学科体系中唯一从整体上探讨人的认知.需求.感情.意志和行为的复杂组织的一门学科,也是唯一系

人格心理学自考复习题整理

现代人格心理学 名词解释: 1.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范型:指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的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3.人格结构:是研究气质、性格、能力以及个人活动倾向性等心理特点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定的组织模式。 4.人格理论:是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用来组织人格研究材料,解释和说明人格、人性、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条件以及阶段等理论问题,以反映人格心理现象的本质与规律,并提出可验证的理论假设和启发人格研究的新观点、新方法。 5.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6.生的本能:包括生存本能和性本能,生本能所提供的能量称为埃罗斯,埃罗斯代表爱和创造的力量。 7.里比多:即为广义的性,就是一切寻求快感的潜力,泛指心理活动的能量。 8.无意识: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 9.潜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所组成。 10.意识:人格最表层部分,它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所组成。 11.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12.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 13.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 14.停滞:心理障碍可以导致任何阶段的发展停顿和延缓,这种现象称之为停滞。 15.倒退:由于早期阶段发展停滞使某些早期的特征保留在以后的阶段中,当个人面临危机和挫折时,他很有可能退回到较早的阶段,这一过程称为倒退。16.压抑:自我防止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法。 17.自由联想法:就是让患者处于身心放松状态,鼓励其说出脑海里涌现的任何思想观点或感情经验。 18.梦的分析:佛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潜意识现象,是潜意识愿望经过伪装后的象征性的满足,实质就是被压抑的无意识欲望的一种变形的满足。19.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包括了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 20.集体潜意识: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 21.生活风格:阿德勒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成为“生活风格”,这是一种标识个体存在的独特方式。 22.创伤范式:佛洛伊德早期在运用催眠术和疏导法治疗神经症时发现,如果病人把内心的“创伤”倾吐出来,病症就会消失,这就是创伤范式。 23.内驱力范式:佛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其中内驱力与本我对应,内驱力是人格发展的动力。 24.自我范式:把自我看成是人格结构,当中相对独立的部分。 25.角色混乱:指个体不能正确地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角色。 26.显在焦虑:是对显在危险的反应,产生情景性神经症。 27.基本焦虑:指人将基本敌意泛化到一切人甚至整个世界,从而感到世间的一切事物和一切人都是潜伏着的危险因素。 28.特质:是一种概括化了的行为方式,具有个体特征,并且人际之间有很大差异,它是一种实在的和具有决定意义的神经心理结构。 29.机能自主性:是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为的那些原因。 30.根源特质:是隐藏在表面特质,是人格的内在因素,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 31.共同特质:一个社区或一个集团成员所共同具有的特质。 32.动力特质:是促使人朝着一定的目标去行动,它是人格的动力性因素。 33.正强化:呈现正强化物可以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的现象。 34.负强化:撤去负强化物可以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的现象。 35.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 36.替代强化:榜样的行为是否受到强化,受到什么样的强化,并不一定影响模仿者的行为学习,这时候的强化对于榜样而言,则是一种间接强化,又称替代强化。 37.自我效能感: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38.强化物:多拉德和米勒认为强化也就是内驱力的降低,任何能够导致内驱力降低的刺激就是强化物。 39.约拿情节:在我们的社会中,如果一个聪明的人说:“我是十分聪明的”。就会冒犯他人,引起对立、敌意、打击。于是,优秀的个体一般要学会像变色龙一样掩饰自己,贬低自己来避免他人的攻击,就像圣经上的约拿一样,这种情节称之为约拿情节。 40.自我概念:代表对自我感知的一种组织化和一致性的模式,它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现象的全部经验。 41.移情:从另一个人的观点对他的问题进行理解,从那个人的内部参考模式出发。 42.高峰体验:人们会产生某些基本的认识与感受,如爱的体验、审美感知、创造等,这些认识与感受以及所有其他最高程度创造和成就的时刻,称之为高峰体验。 43.场依存—场独立性:主要依据视野线索来做出判定的倾向称为场依存性;主要依据身体经验线索来做出判定的倾向称场独立性。 44.原型:是某类事物在个人心目中的典型形象。

新编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版_40

一:名词解释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他以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个人所经历过的事物通过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以表象和词语等形式将个体经验积累和保存在头脑中,在一定条件下重新重复出来的心理过程。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认识活动。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且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 动机:由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在动力。 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人格:是指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性格: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而又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能力:是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选择、填空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离开大脑,离开社会现实,离开社会实践,人的心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2、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可是人脑本身并不能产生心理,必须要在外界客观事物作用之下才能产生心理。 3、脑是心理的器官,心里是脑的机能。 4、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5、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也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6、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及时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特性。 7、根据知觉对象的特性可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物体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是反映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8、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 9、绝对感受性是觉察出最小刺激的能力。 10、刚刚能察觉出差异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别量就是差别感觉阈限。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来源:考试大2009/6/24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模拟考场视频课程 一.判断题 (×)1.人格是探讨情意过程与个体发展的心理学领域。 (√)2.人格是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3.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暂时性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 (×)4.人格评鉴是采用某种测量方法得出人格特征结论的过程。 (×)5.投射测验是由被试根据所列题目叙述是否符合自己情况进行回答的过程。 (×)6.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事实进入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是移情。 (×)7.个人遇到挫折时以显得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困境的自我防御机制是文饰作用。 (√)8.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的自我防御机制是升华作用。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 A、荣格 B、阿德勒 C、弗洛依德 D、埃里克森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 A、现实性焦虑 B、神经性焦虑 C、道德性焦虑 D、防御性焦虑 8.个体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是(B)。 A、压抑 B、否认 C、自居作用 D、投射作用 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之与环境相适应,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 A、荣格 B、阿德勒 C、卡特尔 D、弗洛伊德 10.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

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动物,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 A、弗洛伊德 B、荣格 C、阿德勒 D、埃里克森 11.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 A、埃里克森 B、弗洛伊德 C、荣格 D、阿德勒 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C)。 A、卡特尔 B、艾森克 C、奥尔波特 D、马斯洛 13.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奥尔波特 D、罗杰斯 14.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罗杰斯 D、艾森克 15.通过感知、记忆、判断、推理等心理活动来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操作过程称为(A)。 A、认知 B、认知风格 C、认知方式 D、认知类型 16.个体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及特性称(A)。 A、认知风格

新编心理学_重点笔记

新编心理学教学重点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育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3.心理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映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过程。 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4.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①(方向)个性倾向性(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需要(是基础)、 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最高层次)、个性 ②(表现)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5.1879年,德国生理学家、哲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至此,意味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 1.科学的心理观是什么?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出发点的科学心理观认为,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心理的实质也是科学的心理观。 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提供了心理产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客观现实)的作用,心理活动就无法产生。 3.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的基本单位。 4.反射就是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规律性的反应。 5.实现反射活动的全部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6.反射分作:无条件反射(狗看见食物流口水、眨眼、膝跳、呕吐等)和条件反射(狗听到主人脚步声流口水后天活动中)、操作性条件反射 最早研究的是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刺激→反应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反应→刺激(P21) 7.条件反射其实是一种信号活动,信号活动是大脑两半球的最根本的活动。大脑皮层的活动有两种信号: 第一信号系统是指由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具体刺激物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是人独有的。 “望梅止渴”是第一信号系统活动的结果;“谈梅生津“是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的结果。 8.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对客观现实具有依存性;人的心理反映具有主观性;人的心理反映具有能动性。 第三章:感觉、知觉与教学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人格心理学(复习题)

《人格心理学》 一、概念解释 人格、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社会性、投注、生活风格、机能自主、基本焦虑、能和外能、力比多、特质、自卑感、个人构念、现象场、集体潜意识、强化、观察学习、控制点,晶体智力,流体智力 二、填空 1.人格心理学主要的研究途径有:、、。 2.人格的特性有:、、、。 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 4.四种基本的人格理论范型是:、、、。 5.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 6.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为:、、、、。 7.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包括、、。 8.梦的工作包括:、、、。 9.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 10.荣格的人格发展阶段是:、、、。 11.荣格认为人格的动力是:。它按原理和原理活动。 12.阿德勒的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是:、。 13.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 14.霍妮的理论被称为:。她认为人格发展的动力是:。 15.精神分析论者关于人格动力的基本概念不同,弗洛伊德是、荣格是、阿德勒是、霍妮是。 16.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有:、、、。 17.斯金纳按强化物的来源把它们分为:、。 18.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是指:维度、维度和维度。 19.特质理论的新进理论是和。 20.多拉德和米勒关于学习的四个要素:、、、。 21.多拉德和米勒将冲突分为四类:、、、。 2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种需要、、、、。 23.凯利的CPC循环指、、。 2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25.罗杰斯认为机能完善的人的特点是:、、、、。三、简答 1.简述阿尔波特健康人格的特点。 2.简述学习论和特质论的区别。 3.简述多拉德和米勒的挫折—攻击理论。 4.简述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5.简述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 彭聃龄版

精心整理 心理学重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个性心理学复习题

个性心理学 名词解释: 1、个性心理学:是以研究人的个性为 对象,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其发 展、构成及表现的规律。 2、个性:把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扮 演角色的种种心理活动的总体看成 是个性。 3、个性倾向性:决定人对事物态度和 行为的动力系统,他以积极性和选 择性为特征。其中包括需要、动机、 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4、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 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 力。 5、需要:是人的个体的和社会的客观 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6、诱因:激发和促进活动的外部刺激 或情境都称之为诱因。(正诱因和负 诱因) 7、外加动机:是指推动行动的动机是 外力诱发出来的,这些行为的动机 都是来自体外的刺激。 8、内在动机:是指人的行动出自于人 本身的自我激发。 9、成就需要:是指个人要积极获得并 追求完美的自认为对自己是有价值 的工作的一种心理历程。 10、挫折:是指一个人在要达到某种目 标的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到妨碍或 干扰,当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 情绪状态。 10.情绪矛盾:被这种同一对象对人既具吸引又具排斥的特殊状态称之为情绪矛盾。 11、兴趣:是指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 12、理想:是对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奋斗目标的向往与追求。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政治理想 13、信念:是指激励、支持人们行为的那些自己深信无疑的正确观点和准则,是被意识到的个性倾向。 14、世界观:是指由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所组成的信念体系。包括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 15、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作为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识。 三个特点: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16、自尊:是指一个人对自我价值的总 体评价而产生的意识倾向。他调整和控 制着个体行为。 17、自我展示:人们在交往中,认真地、 有意识地公开自己,向别人传达个人信 息,就称之为自我展示,或叫自我推荐, 自我呈现。 18、气质:是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 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 征。 19、性格: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 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 的总和。 20、能力: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任务在 心理方面需要的基本条件,它在活动中 表现出来,并直接影响活动效果,是个 性心理特征的组成部分。 21、才能:在活动中,多种能力的结合 保证着各种活动顺利进行,这种完备地 结合在一起的能力就叫才能。 22、天才:能力高度发展并得到最完备 的结合,使人能创造性地完成多种复杂 的活动,称之为天才。 23、智力:人在认识过程方面所表现出 来的能力。 24、个性类型:是基于一定规则,把某 一群人或某一群具有相似个性的人归为 一类,划分为类型,以便于了解个性。 25、发展:是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 过程中所发生的积极的、有规律的变化 过程。 26、信度:是指经过多次重复测量其结 果的一致程度,也叫可靠度。 27、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校标关联效度和想、构想效度。 28、自然观察法:是指对被观察者不加 干涉,在自然状态下,对他的个性特征 进行直接观察的方法。 29、自陈量表法:是一种自我评定式的 测量方法。其基本假设是,被试者对自 己最为了解,任何一位观察者都不可能 了解被试的各个方面。通过被试个人提 供有关于自己心理特征的报告,可获得 较全面的研究资料。 30、评定量表法:是被试通过观察他人 某种行为或品质作出评价的方法。 31、自我实现:个人在不排斥他人,不 侵犯他人的原则下充分发挥自己,充实 自己,达到尽善尽美,既成为自己想要 成为的完整的个性。 32、归因:是指人们对别人或自己的行 为原因加以解释或推论的过程。 33、流体能力:是指人在认识和解决问 题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34、晶体能力:是指通过后天学习获得 语文、数学及其他学科知识内容的能力。 35、道德意识:是关于道德行为准则及 其意义的认识和伴随道德认识所出现的 内心体验,以及具体表现于外部的道德 行为方式的总称。 简答题: 1、如何理解个性心理的规律性? 答:(1)个性个性的显著标志是其独特 特性,即人和人之间的个性差异性。(2) 形成个性过程中的规律性。(3)个人行 动的规律性。 2、概括地说有哪几种个性定义? 答:(1)列举个人特征,强调个人独特 性的定义(2)总和式定义(3)整体的 定义(4)从适应方式方面下的定义(5) 操作性的定义(6)综合机能的定义 3、给个性下定义应注意那些问题? 答:整体性、独特性、共同性、多面性 和动力性等多种特征。也要重视它的调 控系统。 4、简要说明个性有哪些特征? 答:(1)个性的整体性(2)个性的个别 性和共同性(3)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4)个性的生物制约性和社会制约性 5、确定个性结构的原则是什么? 答: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研 究个性心理结构的最高指导原则。在这 个总原则下,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具体原 则。(1)把人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人 (2)个性结构的整体性原则(3)个性 结构的动态性和静态性相结合的原则。 (4)结构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原则 6、个性的狭义结构包括哪些内容? 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 理。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感觉、 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情感过程 (人对现实态度的体验,包括情绪、情 感、情操)意志过程—人在改造客观世 界时克服困难,完成任务时的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需要、动机、 兴趣、理想、信念等。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气质、性格等。 7、对个性结构作广义理解其意义何在?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doc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 1.人格是探讨情意过程与个体发展的心理学领域。 (√) 2.人格是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 3.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暂时性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 (×) 4.人格评鉴是采用某种测量方法得出人格特征结论的过程。 (×) 5.投射测验是由被试根据所列题目叙述是否符合自己情况进行回答的过程。 (×) 6.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事实进入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是移情。 (×) 7.个人遇到挫折时以显得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困境的自我防御机制是文饰作用。 (√) 8.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的自我防御机制是升华作用。 (√) 9.荣格把个人潜意识中对自己生活至关重要的特征称为情结。 (×) 10.阿德勒认为,人生来就有基本动机,即追求卓越,其中包含着移情、阿尼玛、成就和自我实现。 (√) 11.移情分为正移情和负移情,它反映了来访者的过去经历,即情绪体验。 (×) 12.奥尔波特认为,人格应具备能够代表个体生活总体的测量单位,这个测量单位即为性格。 (√) 13.卡特尔认为,气质特质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的速度与强度。 (√) 14.场独立型是指人在信息加工中倾向更多利用自我的内在参照。 (×) 15.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左优势表现出同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 16.场依存型是指人生信息加工中倾向于更多的外在参照。 (×) 17.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右脑优势表现出继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 18.马斯洛认为,健康的人是自我实现的人,而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是在人际关系中实现的。 (√) 19.罗杰斯是心理辅导个人中心疗法的创始人。 (√) 20.能力不同于知识和技能,但能力与知识、技能密切联系。 二.单项选择 1、个体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D)。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人格 2.个体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是(A)。 A、气质 B、性格 C、人格 D、能力 3.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B)。A、人格B、性格C、能力D、气质 4.个体自出生至终身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表现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动力 C、人格发展 D、人格适应 5.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发展 C、人格适应 D、人格动力 6.人是一个能量系统,整体上能量有限.若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 A、荣格 B、阿德勒 C、弗洛依德 D、埃里克森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 A、现实性焦虑 B、神经性焦虑 C、道德性焦虑 D、防御性焦虑 8.个体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是(B)。 A、压抑 B、否认 C、自居作用 D、投射作用 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之与环境相适应, 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荣格B、阿德勒C、卡特尔D、弗洛伊德 10.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动物,这种观点的 提出者是( C)。A、弗洛伊德B、荣格C、阿德勒D、埃里克森 11.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这种 观点的提出者是(A)。A、埃里克森B、弗洛伊德C、荣格D、阿德勒 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C)。A、卡特尔B、艾森克C、奥尔波特D、马斯洛 13.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奥尔波特 D、罗杰斯 14.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罗杰斯 D、艾森克

心理学知识点及答案

名词解释:只解释内涵。 简答题:是什么答什么不分析 分析题:说明心理学原理、原理的阐述简明、结合案例分析、给我们的启示。 1、观察法:观察法(自然观察法),就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以了解其心理的一种方法。 2、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心理状态)。 3、1879年冯特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4、条件反射:个体为适应环境变化,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起来的反射。 5、心理发展:广义:指从受精卵开始到衰老的心理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狭义:是个体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是个体对客观现实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提高的过程。 6、谈梅生津、望梅止渴、杯弓蛇影、一早被蛇咬三年怕井绳、画饼充饥、谈虎色变都属于条件反射。 7、心里的实质是什么?答: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的产物,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现实是人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 8、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2)、方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4、)个别差异性 9、狼孩的事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答: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的发展具有关键期。 10、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11、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2、五星红旗眼前一晃而过是(感觉)、坐在教室里听见汽车声是(知觉)。 1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度日如年,一日三秋是时间(错觉) 14、联觉:一种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感觉。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15、错觉:不正确的弯曲的知觉,如: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看电视属于:视听知觉。 16、知觉存在哪些规律?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17、记忆表象:记忆表象是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中出现该事物的形象,是由其他事物或语词而唤起的。 18、学习某种材料,达到一次完全背诵后仍继续学习,叫(过度学习或者是超额学习) 19、记忆品质的四个特征: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 20、记忆按内容分为:形象、逻辑、运动、情绪。 21、有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无意识记。潜移默化属于无意识记。有意重现:追忆的特殊形式。每逢佳节倍思亲属于无意重现。 22、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回忆)。 23、按存留时间的长短把记忆分为:瞬时、短时、长时。短时记忆的特点:容量有限,为7加减2组块。 24、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数量是:先多后少。 25、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听觉表象)。三峡学院的雕像是(个体表象)画毛笔是(一般表象)表象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 26、影响识记的因素是什么?答:(1)活动任务、活动性质(2、)识记材料数量和性质(3、)不同分析器(4、)主观心理条件 27、联系实际,试诉在学习活动中如何防止和避免遗忘的发生?答:(1)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2)、运用正确的识记方法(3、)正确的复习和练习(4、)培养自我检查的能力和习惯,

《个性心理学》,高玉祥著 自学考试大纲

《个性心理学》,高玉祥著自学考试大纲 指定用书:《个性心理学》,高玉祥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2 版。 一、课程性质、设置目的和基本要求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个性是决定人的独特的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个性心理学就是研究这一动力组织的决定因素,有关的理论和规律,发展过程、结构、动力学特点和个性过程的一门科学。个性心理学是一门基础课,它是儿童心理学、教学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卫生和治疗、特教心理学等等心理学科的基础,个性心理学是心理学教学课程中的核心课程。 设置个性心理学课程的目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个性心理学的系统教学,使学生掌握个性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基本规律、本学科发展的历史、今后研究的动向。要求学生掌握个性判断的方法和使用,以及个性对于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和意义,即个别差异的作 用,培养学生研究和分析个性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学科的学习,要求学生: 1.首先要求学生掌握个性心理学课程的性质、特点、地位、研究对象以及基本 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术语。 2.掌握个性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掌握本学科的经典研究和实验。 3.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将个性心理学原理应用于实践的知识和方法,以及它在各个相关领域发挥的影响及其应用。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1.个性心理学是心理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它与各门应用心理学有密切的关系,是心理卫生、医学心理学、心理治疗与咨询、变态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妇女心理学、老年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消费与广告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宣传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等课程的基础。

人格心理学考试试题A

………………………………装………………………………订………………………………线……………………………… 第 1 页 共 5 页 商丘师范学院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教育系 教育学专业 本科(05班)《人格心理学》试卷(A ) 说明:本试卷共5页、六道大题,答卷一律在试卷规定处进行,答在其它处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试题,每小题均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的答 案代码填在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本题满分10分) 1.弗洛伊德的“自我”依据_______活动。 ( ) A.快乐原则 B.理想原则 C.现实原则 D.社会原则 2.人格流派不包括 _______ 。 ( ) A. 精神分析 B. 认知失调 C. 行为主义 D. 人本主义 3. 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_____。 ( ) A. 卡特尔 B. 埃森克 C. 奥尔波特 D. 马斯洛 4. 埃森克研究发现,_____特质与皮质唤醒几率有关。 ( ) A. 内外倾 B. 神经质 C. 宜人性 D. 精神质 5. 提出个体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学到别人行为的心理学家是 _____。 ( ) A. 马斯洛 B. 班杜拉 C. 罗杰斯 D. 米勒 6. 下列属于阿德勒提出的概念是 _______。 ( ) A. 人格意象 B. 追求优越 C. 神经症需要 D. 社会人格 7. 在荣格的人格发展理论中,他最为关注的时期是______。 ( ) A. 童年时期 B. 青年时期 C. 中年时期 D. 老年时期 8. 依据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理论,成年早期要解决的问题是_____ 。 ( ) A. 繁殖对停滞 B.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C. 信任对不信任 D. 亲密对孤独 9. 个体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及特性称______。 ( ) A. 认知风格 B. 认知类型 C. 认知过程 D. 认知活动 10. 下列不属于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的是______。 ( ) A. 弗洛姆 B. 斯金纳 C. 沙利文 D.霍尼 二、填空题(每空1分,本题满分20分)

心理学重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2.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其中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注意是伴随着认知、情感和意志过程的心理状态。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3.心理学的五个任务:揭示人的心理现象,描述人的心理现象,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活动,理解人的心理活动,说明人的心理活动。(描述、解释、预测、控制、提升) 4.心理发展的概念: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在整个生命历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积极的心理变化。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心理变化都可以叫做发展。例如,由于疲劳和疾病等原因而发生的心理上的变化,就不能称为发展。 5.正强化: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给予一个愉快刺激(如某种奖励、奖品等),从而增强其类似行为的出现的概率。 负强化: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让孩子摆脱厌恶刺激(撤销惩罚),从而增强其类似行为的出现的概率。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普雷马克原则(祖母法则):用高频行为(喜欢的行为)作为低频行为(不喜欢的行为)的有效强化物。 6.感觉现象: 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对光适应和对暗适应)红光能保护暗适应。 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正后像和负后像)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联觉:本来是一种刺激能引起的感觉,现在还是这种刺激却同时引起了另一种感觉。 7.原型启发: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叫原型启发,对解决问题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鲁班、瓦特) 8.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详细答案汇总

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判断题.人格是探讨情意过程与个体发展的心理学领域。(×)1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的独特和独特的心 理行为模式.气质是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2 (×)3.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暂时性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4.人格评鉴是采用某种测量方法得出人格特征结论的过程。(×)5.投射测验是由被试根据所列题目叙述是否符合自己情况进行回答的过程。(×)6否认.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事实进入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是移情。退化作用(×)7.个人遇到挫折时以显得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困境的自我防御机制是文饰作用。。8.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的自我防御机制是升华作用(√)即,富有情绪色彩的一连串的观念或思想。情结。情结:9(√).荣格把个人潜意识中对自己生活至关重要的特征称为心灵被某种心理问题强烈占据,使人无法思考任何其他事情,而个体本人却没有意识到。认为,人生来就有基本动机,即追求卓越,其中包含着移情、阿尼玛、成就和自我实现。10.阿德勒(×).移情分为正移情和负移情,它反映了来访者的过去经历,即情绪体验。(√)11认为,人格应具备能够代表个体生活总体的测量单位,这个测量单位即为性格。.奥尔波特(×)12 .卡特尔认为,气质特质决定一个人情绪反应的速度与强度。(√)13 14.场独立型是指人在信息加工中倾向更多利用自我的内在参照。(√) 15.戴斯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左优势表现出同时加工的认知风格。(×) 16.场依存型是指人生信息加工中倾向于更多的外在参照。(√)根据脑功能研究认为,右脑优势表现出继时加工的认知风格。戴斯(×)17..马斯洛认为,健康的人是自我实现的人,而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是在人际关系中实现的。(√)18 .罗杰斯是心理辅导个人中心疗法的创始人。(√)19 20(√).能力不同于知识和技能,但能力与知识、技能密切联系。二.单项选择。1、个体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D) DA、性格B、气质C、人格、能力。2.个体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是(A) D、能力A、气质B、性格C、人格、气质3.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B)。A、人格B、性格C、能力D 。4.个体自出生至终身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表现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称(C)、人格适应A、人格结构B、人格动力CD、人格发展。5.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称(C)、人格动力A、人格结构B、人格发展C、人格适应D这种观点.人是一个能量系统,整体上能量有限.,若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6 )的提出者是(C。 A、荣格B、阿德勒C、埃里克森、弗洛依德D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 现实性焦虑B、神经性焦虑C、道德性焦虑D、防御性焦虑A,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 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弗洛伊德、荣格B、阿德勒C、卡特尔之与环境相适应,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D.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10 、埃里克森C、阿德勒DB动物,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A、弗洛伊德、荣格.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11、阿德勒C、荣格DA)。A、埃里克森B、弗洛伊德割的过程。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马斯洛、奥尔波特、卡特尔AB、艾森克CDC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13.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D、罗杰斯C、奥尔波特、艾森克AB、卡特尔14.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

新编心理学-重点复习进程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育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3.心理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映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过程。 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4.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①(方向)个性倾向性(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需要(是基础)、动 机、兴趣、信念、世界观(最高层次)、个性 (表现)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 1.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出发点的科学心理观认为,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心理的实质也是科学的心理观。 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提供了心理产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客观现实)的作用,心理活动就无法产生。 3.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的基本单位。 4.反射就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规律性的反应。 5.实现反射活动的全部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 6.反射分作两种:无条件反射(狗看见食物流口水)和条件反射(狗听到主人脚步声流口水后天活动中) 最早研究的是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刺激→反应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反应→刺激(P21) 7.条件反射其实是一种信号活动,信号活动是大脑两半球的最根本的活动。大脑皮层的活动有两种信号: 第一信号系统是指由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具体刺激物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 “望梅止渴”是第一信号系统活动的结果;“谈梅生津“是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的结果。 8.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对客观现实具有依存性;人的心理反映具有主观性;人的心理反映具有能动性。 第三章:感觉、知觉与教学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的反映。 3.感觉规律实际上就是感受性 感受性是有机体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即各种分析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4.感受性的变化规律:(1)感受适应(2)感觉对比(3)不同感受间的相互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